初探当前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的探讨

2024-08-21

初探当前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的探讨(共9篇)

初探当前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的探讨 篇1

初探当前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的探讨

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尹村镇中学 宋璞玉(053900)

摘要:培养农村学生的美术兴趣,作为师应该从自身做起,改变内因,转变教学观念,从课抓起,培养其兴趣。

1、清楚学生的心理需求。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

2、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3、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提高创造能力。

关键词:培养兴趣 审美能力转变观念 教学模式

初中美术课是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近几年来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美术教育,但由于长期受本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的美术课堂教育以及学生的美术兴趣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现状不容乐观。

笔者对小学、初中的部分学生对美术的爱好,认识、理解,以及家庭态度、学校课程开设情况、教师的师资教法等方面进行了较为长期的详细的观察与分析,发现从孩子会用笔到幼儿园期间,几乎所有孩子对绘画都有浓厚的兴趣;从小学一年级到了初中出现严重的分化,对美术的兴趣呈锐减趋势;几年的义务教育,怎么使我们的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下降到如此地步呢?笔者认为有如下因素。

一、学校外在因素,家庭的误导:在孩子入学前,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入学后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这就使孩子错误的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于是本来的天性被慢慢扼杀。家庭构成社会,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社会环境:画画是玩,学习成绩是重要的。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文化课出“分数”,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二、学校内部因素:在我们衡水农村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美术教师,在多年应试教育的约束下,学校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很多学校不开设美术课或者是虚设美术课。现在虽然有改观,但许多学校的教育意识没有及时转变,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没改变,上美术课时,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课堂气氛低沉,讲课呆板,是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这些都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兴趣培养。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农村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学校外部因素是大环境,我们很难改变,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改变内因,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抓起,培养其兴趣。

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应该清楚学生的心理需求。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比如在七年级《人类的朋友》的美术课上,如果老师一味要求学生按书上要求去做,按书上的表现方法临摹书本上提供的范画,肯定会有一些学生对此不感兴趣,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绘画积极些受到挫伤。因而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动物范画,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循序渐进。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提高创造能力

1.改革教学方法

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降低学习难度,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目前,因为学校条件的限制,使很多美术课程不能很好地开展,如果教师局限在学校现有的条件里,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只能是简单的讲讲,甚至让学生自己看看就上自习课,这显然是有悖新课改要求。我们应该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因地制宜,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比如八年级的《陶艺创作》课,农村学生是不可能有橡皮泥来做雕塑练习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农村的条件来上,不妨让他们再回到儿童的玩“泥巴”时代,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挖红泥,让他们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从儿时的“捏娃娃”游戏开始讲解雕塑,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孩子兴趣的乐园,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传授知识,应该是以兴趣为引导,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创设兴趣的课堂氛围,达到美育的目的。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靠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所以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2.言传身教,直观教学。

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师上美术课时,总不能天天“游戏”,使美术课单一枯燥。要搞好课堂教学,美朮教师也要象语文老师写下水作文一样多做示范。它既形象生动,又直观,易于理解、领悟,是学生既感兴趣又能取得理想效果的教学方法。最好的教学语言就是教师的肢体语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教师生硬的让学生只是去画画,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象、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例如:在初二美术国画的课程中,因为教室条件限制,教师示范很麻烦,而且学生也不容易观看,我们就可以用 VCD通过电视来演示。让学生先欣赏作品,再观看绘画过程和技法表现。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欣赏到美的内涵,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3.课堂教学内容适中,训练有层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主要让学生多写生绘画,少临摹,要分层次训练,按高低年级不同的要求进行,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如:七年级的线造型练习,开始应该从简单的造型画起,有的甚至要从简笔画开始,不能从难度大的要求学生,那样会使部分学生知难而退。练习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通过这种方式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简单的写生训练后可用默写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事物特征的记忆表现,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认真仔细,经常进行这类练习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2010-4-8

初探当前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的探讨 篇2

一、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

教师对作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就笔者所在县的作文教学来说,有一定数量的学校课程表上连“作文”二字都很难找到,更不用说学校每学期安排作文教学公开课和观摩课了;教师缺乏对作文教学的深入研究。有一定数量的教师的作文教学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的思路、教法上,没有新的教学理念,作文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很大;作文批阅粗放,教师的批改还停留在画圈打叉上,即好句子用圆圈画出,错别字用叉打出,对于文章的立意、结构、语言等,则很少给予学生指导。

学生惧怕、厌烦、反感写作文,把作文看成压力和包袱。具体表现在。

1.学生抄袭作文的现象非常严重。很多学生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抄袭《优秀作文选》《作文大全》等书中的文章,有些学生甚至会抄袭同桌或者前后桌同学的作文。

2.作文中的撒谎现象严重。很多学生的作文不是感情的自然流露,而是瞎编乱造。例如,在写表现亲情的作文时,学生们写出的故事往往千篇一律,不是我生病了,母亲在风雪交加的夜晚送我去医院,就是我犯了错误,父亲高高举起的巴掌落在了半空……作文中编造故事的现象十分普遍。

3.学生的基础较差,一篇文章中错别字很多,句子不够连贯,对标点符号的使用也不规范,有时整个文章中只有逗号和句号,而句号只是出现在每段的结尾处,学生很少使用其他的标点符号。

二、改善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状况的对策

笔者认为,要提高农村学生的作文水平,改善农村学校的作文教学状况,广大农村语文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学校领导特别是教务部门应高度重视作文教学,每周要有作文教学课的安排,学校的学期计划也应该安排作文公开课和观摩课等,保证作文教学时间;督促教师制定出作文教学的周计划、学期计划、年计划,甚至三年的长远作文教学计划,并定时检查落实。

2.教师要将作文教学渗透在阅读教学中,重视阅读教学与写作之间的联系。换句话说,就是通过阅读,让学生学习作者确定主题、安排材料、谋篇布局的方法和表现形式,进而把在阅读教学中领悟到的表达方式迁移应用到写作中,达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目的;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课,在每一节作文课前都要积极准备材料,写好教案,使学生能在学习中感受到作文的趣味所在,从而爱上写作文。

3.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这里虽然没有城市的高楼大厦、假山池沼,也没有城市生活的喧闹,但却有乡村独有的宁静,有青山绿水,成群的牛羊,有牧羊时偷豆的快乐,也有随父母一起劳动时的愉悦与艰辛……如果教师抓住这一点,让学生写具有乡村趣味的文章,一定会打开他们的话匣子。

4.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不仅要做到精批细改,还要注重修改过程中的归纳总结,更要重视批改后的讲评。讲评过程应做到:(1)对于学生作文中普遍出现的错别字、病句、标点等进行板书,以引起全班同学的注意。只有狠抓书写规范,才能夯实作文基础,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2)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可对部分学生的作文进行当面批改,及时进行表扬与批评;(3)对优秀作文进行全班范读,以达到学生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笔者认为学生自改是作文教学的另一条有效途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改与作的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因此,教师的作文课设计学生自己修改文章的教学环节十分必要。

初探当前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的探讨 篇3

关键词:农村学生;初中作文;现状;应对策略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实际写作能力的提升与发展有着积极影响。以下,笔者就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所面临的现状以及具体的应对策略展开初步分析与探讨。

一、当前农村初中学生写作教学面临的尴尬处境

1.农村学生缺乏充足的社会生活体验,写作素材严重短缺

城市地区的初中学生可以凭借独特的地区优势充分体验到现代社会生活所带来的种种便利,并从中得到充足的社会阅历和深刻体验,而这些都可以作为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文章创作的一笔宝贵资源。而受到经济、文化、政治等因素的多重制约,农村地区同年龄段学生的社会生活范围极其狭窄,通常只局限在学校与家庭这两点一线的环境中,这就致使他们不能真正体验社会生活。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写作之路变得异常艰难而坎坷,或者是绞尽脑汁,或者是挖空心思,又或者冥思苦想,可纵使这样,其最后写成的文章通常也都是立意老套、内容枯燥,根本就不具备初中学生写作应当具备的真实水平。

2.课外阅读量少,专业的写作技巧储存不够

良好的写作能力离不开大量的文章阅读积累。因为,只有在浩瀚的文章阅读过程中,学生自身才能实现同文章作者思维与精神的碰撞,并从中切实形成一定的感悟,达到精神层面上的升华;也才能从中习得一定的词汇运用及写作手法等具体的创作技巧。

可是,受到经济、社会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地区的初中学生并不具备丰富的课外阅读条件,也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这些都导致他们的视野与见识相对来说都偏重狭窄,更谈不上储存大量的作文专业写作技巧了。

二、改善农村初中学生作文写作质量的有效措施

1.从农村地区的社会生活实际情况出发展开作文教学

所谓作文就是学生将其内心所思所想以文字的形式进行详细记录的一种创作形式。因此,针对农村地区初中学生普遍缺乏丰富的社会生活体验的这一尴尬处境,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可以从学生所处的农村地区的特殊社会生活实际情况出发展开具体的作文教学活动。

例如,笔者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农村学生与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的便利条件,带领他们走出课堂,走进田间地头,带领学生认真观察季節变化对大自然植物所形成的重要影响。这样一来,既有效锻炼了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能力,还使他们得以站在农村广阔大自然的环境中去更好地感受社会生活,为帮助他们真正写出具有农村特色的文章佳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以下,摘自某学生作文中的一段话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河边的杨柳抽出了黄绿色的嫩芽,在轻缓的春风中轻轻地摆动着,远远看去,就像一个个身穿浅绿色裙装的仙女在跟随着节奏翩翩起舞;岸上的桃林中,一棵棵桃树也竞相吐出了娇嫩的花骨朵,轻盈的杨柳配合鲜艳的桃花,都向我们宣告着一个信息:春天来了!

由于所描写的都是实际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事物,该学生表示他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有表达的欲望与积极性,也正因为如此,能将春天来临时杨柳的轻灵盈动以及桃花的娇艳都形象地表达出来。这表明,从农村地区的社会生活实际情况出发展开作文教学可作为有效提升农村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渠道。

2.作文教学还应当想方设法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此,笔者认为,农村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应当积极正视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想方设法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班上的学生组建一个以班级为基础的小型图书馆,鼓励班内的学生实现图书资源的互通有无以及交换式阅读,这可在极大程度上冲破农村学生因为经济条件无法购买充足阅读书籍的桎梏,可极大程度上扩宽了农村地区学生的阅读范围、丰富其见识。此外,农村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师还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各自的读书感悟与心得以读书笔记或者读后感的形式进行详细的记录,这也是升华学生精神感悟、拔高其思维认识高度的又一有效方式……

特别需要指出的一点是,由于农村地区的初中学生相当一部分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读书与写作之间的密切联系,因此教师必须在学生的阅读初期充当一个合格的监督者,促使学生更认真、更努力、更持续地投入相关文章佳作的阅读活动中。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为其最终写出高水平、高质量的作品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受多重因素的制约,当前农村地区初中学生的写作现状并不乐观。对此,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应当迎难而上,尽量从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契合当地学生实际的作文教学策略。如此方能从根本上扭转目前农村地区初中学生所深处的不利现状,从而为提升其写作技能、切实促进其文章质量的显著优化与改善做足充足的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任国栋.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初探当前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的探讨 篇4

李彩云

摘要:美术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本文针对农村初中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更好地完成美术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经验和看法。

关键词:美育;现状;课堂教学;兴趣

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近几年来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美术教育,但由于长期受本地“因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的美术课堂教育以及学生的美术兴趣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现状不容乐观。

我对小学、初中的部分学生对美术的爱好、认识、理解以及家庭态度、学校课程开设情况、教师的师资教法等方面进行了较为长期的详细的观察与分析,发现从孩子会用笔到幼儿园期间,几乎所有孩子对绘画都有浓厚的兴趣;从小学一年级到了初中出现严重的分化,对美术的兴趣呈锐减趋势;几年的义务教育,怎么使我们的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下降到如此地步呢?我认为有如下因素:

一、学校外因素,家庭的误导。在孩子入学前,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入学后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这就使孩子错误的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于是本来的天性被慢慢扼杀。家庭构成社会,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社会环境“画画是玩,学习成绩是重要的”。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文化课出“分数”,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二、学校内部因素:在我们农村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美术教师,在多年应试教育的约束下,学校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很多学校不开设美术课或者是虚设美术课。现在虽然有改观,但许多学校的教育意识没有及时转变,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没改变,上美术课时,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课堂气氛低沉,讲课呆板,是使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

因。这些都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兴趣培养。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农村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学校外部因素是大环境,我们很难改变,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改变内因,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教学抓起,采用学生喜爱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

一、教师的教态应亲切自然,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教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外部表情与内在气质的形象反映,它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好的教态,学生会感到亲切、轻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面带微笑,和颜悦色,会给学生愉快的暗示,学生会从中受到感染。许多优秀的教师都懂得微笑的意义,他们即使在十分疲惫或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也总是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因为他们懂得,学生会从老师的微笑里感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同时学生也会从教师的愉快感中受到鼓励,激发起爱老师,爱这门课的相应情感,所以,在学生面前,老师应永远是亲切自然的。即使是对待差生,老师的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期望的眼神,一句幽默的话,一个暗示的动作,有时比严厉的批评更能让学生接受,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爱护和关怀,从而使学生能自觉改正缺点,避免产生师生间的对立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应始终保护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师生在认识与情感两方面的沟通,变一切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老师自始至终贯彻积极主动性原则,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美的教育。

二、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应该清楚学生的心理需求。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比如在七年级《人类的朋友》的美术课上,如果老师一味要求学生按书上要求去做,按书上的表现方法临摹书本上提供的范画,肯定会有一些学生对此不感兴趣,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绘画积极性受到挫伤。因而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

先画自己喜欢的动物范画,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循序渐进。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三、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四、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提高创造能力

(一)改革教学方法

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降低学习难度,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目前,因为学校条件的限制,使很多美术课程不能很好地开展,如果教师局限在学校现有的条件里,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只能是简单的讲讲,甚至让学生自己看看就上自习课,这显然是有悖新课改要求。我们应该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因地制宜,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比如八年级的《陶艺创作》课,农村学生是不可能有橡皮泥来做雕塑练习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农村的条件来上,不妨让他们再回到儿童的玩“泥巴”时代,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挖红泥,让他们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从儿时的“捏娃娃”游戏开始讲解雕塑,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孩子兴趣的乐园,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 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传授知识,应该是以兴趣为引导,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创设兴趣的课堂氛围,达到美育的目的。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靠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所以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二)言传身教,直观教学。

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师上美术课时,总不能天天“游戏”,使美术课单一枯燥。要搞好课堂教学,美朮教师也要象语文老师写作文一样多做示范。它既形象生动,又直观,易于理解、领悟,是学生既感兴趣又能取得理想效果的教学方法。最好的教学语言就是教师的肢体语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教师生硬的让学生只是去画画,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像、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在初二美术国画的课程中,因为教室条件限制,教师示范很麻烦,而且学生也不容易观看,我们就可以用VCD通过电视来演示。让学生先欣赏作品,再观看绘画过程和技法表现。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欣赏到美的内涵,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例如:上《傲雪梅花》一课时,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同步演示法,即老师边讲边辅导,此法直观性很强,很适合国画的教学。但由于学生的绘画水平各不相同,老师“断断续续”地示范、讲解、辅导,画得快的同学想“开快车”,而画得慢的同学又因跟不上而显得手忙脚乱。针对这种情况,我先把这幅画的作画过程拍录好,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及解说,在进行同步演示前先放录像给学生看,让学生先看到了这幅画的作画全过程,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这样,画得既好又快的同学就可胸有成竹地作画,心里没底的同学也可跟着老师的示范慢慢进行。这样,既丰富了课堂的教学手

段,又面向全体学生,使教学在张弛有致的和谐节奏中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情景。电化教学融形、色、光、声为一体,刺激学生的感官,是一种在一般课堂上难以达到的高功效的教学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很值得推广。

(三)课堂教学内容适中,训练有层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主要让学生多写生绘画,少临摹,要分层次训练,按高低年级不同的要求进行,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如:七年级的线造型练习,开始应该从简单的造型画起,有的甚至要从简笔画开始,不能从难度大的要求学生,那样会使部分学生感到困难而退缩,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简单的写生训练后可用默写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事物特征的记忆表现,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认真仔细,经常进行这类练习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四)重视导课和结课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的一节课,从开始就应引人入胜,让学生的精力很快集中并对新课产生兴趣,因此对新课的导入应作精心的设计。导课是一种教学艺术,它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例如,在上《民间美术的奇葩——蜡染、扎染》一课时,以自己穿着的一件蜡染的衣服作为例子导入,让学生观察老师今天的着装有什么特色?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为新课的展开作好了辅垫。上《标志设计》一课时,正值我校学生运动会结束不久,我在课前先准备好我校学生运动的入场式的一小段录像及会徽图案,上课开始时,即播放录像之后,把图案亮出,逐个提问:这是什么标志?它是怎样设计的?它有什么深刻含义?学生发言踊跃,兴致很高,导入新课的同时,又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有关知识进行宣传教育。一堂完美的课,不仅开始要引人入胜,而且结尾也要精彩,余味无穷,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回忆,激起对下一次课的强烈欲望。我在上《水与彩的艺术》一课是这样结课的:“今天我们学习水彩画的基本技法,画了一幅水彩风景画。你们的家乡美不美?那我们用什么方法告诉亲朋好友呀?(用水彩把它画下来)星期天,你可以运用手中的笔墨把家乡的山水,描绘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对大家说说:家乡的山美,水美,人应该更美。我们要爱护它,”这样的结课使学生感到“言已尽而意无穷”。

教学艺术是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创造性和审美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和运用教学方法时应有独特的创

造性,教学才会成功,才能形成一种活跃、生动的教学气氛,给学生一种真正的艺术审美愉悦的感受。

(五)重视辅导环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辅导是教师对每个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过程中的具体指导。辅导在美术课堂教学各环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美术课一般要求教师在15—20分钟之内作少而精的讲解示范,余下的20—25分钟是学生作业。所以,辅导在美术课堂中所占的时间最多,教师需付出一定的精力。教师应根据本节课所授内容,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练习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溶进自己的审美情趣;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点拨;对个别作业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启发提示;对好的作业,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并可让该生谈谈其作业的构思、方法等,使其他同学从中得到启发。体会成功的快乐,延续学习兴趣。由于作业时间较长,课堂气氛容易显得沉闷,为使学生保持一种愉快状态,作业时可用录音机播放一些优美抒情的音乐。经实践,音乐用于辅导环节,效果很好。通过音乐情景激发学生情趣,学生的思路开阔了,思维活跃了,课堂结构也优化了。在教学中把音乐和美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优美的音乐伴随着美术作品中美的意境、美的形象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激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作画兴趣和愉悦心理的目的。

通过教师的愉快教学,学生无需有意识的努力就能保持专注的注意力和盎然的学习兴趣,日久天长,学生就会逐渐形成对学习的“持久兴趣”。持久兴趣愈浓,学习动机就愈强,努力程度也会愈高,从而彻底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感和疲倦感,在愉快的感受中做学习的主人。经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在学生普遍喜欢上美术课,认为上美术课心里没有压力,而且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美术教育学》,高师《美术教育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通过艺术的教育》,[英]赫伯特·里德,湖南美术出版社。

3、李国庆著《美育原理》

初探当前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的探讨 篇5

中江县杰兴镇中学王成

当前,信息化技术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而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提高,特别是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各项配置的完善,我们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也有了基础条件,这对于广大农村学生来说既能够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又有了一个了解更加多彩世界的渠道,这是天大的幸事。但是,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传授给学生知识的有效性却不高,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就开始下降。经过分析,我发觉这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程度不够。在目前的教育中,由于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家都只注重中高考考试成绩,只注重中高考考试科目。学生也就认为信息科是不重要的,普遍以一种好玩的心态来学习信息技术,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学习主动性不高。

2.硬件软件设施不够到位以及无法及时更新。比如在杰兴中学,计算机教室学生电脑只有30台,而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是四十多或者五十多个,往往两名学生只能合用一台电脑。其次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硬件和软件的快速更新,在目前的教学条件中,经常会出现计算机的硬件设施过于老化,无法满足软件的运行要求或者是软件版本过老,没有及时更新,即使学生完全掌握了也没办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3.教师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有限。在计算机教师中,普遍的专业能力不足,学校对于信息技术老师的配备往往不够重视,信息课老师往往还要上其他课程,老师用在信息课技术教学方面的精力就不够。而且由于软件的逐渐更新,老旧的信息技术知识往往不能适应新的软件环境,而教师又有其他课程的教学任务,就没有多少时间对自身的业务能力进行提高,就依靠自身以前掌握的知识去进行教学,没有对自身提出高要求,而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相当差。

当然,条件是有限的,但是我们老师就应该想办法克服各种困难,在有限的条件中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搞好信息技术教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操作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结构,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自主自愿地学习信息技术课。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在信息技术课起始课教学中,要从计算机的产生、发展、最新动态和计算机网络的有关常识的介绍,国内外计算机技术的比较,同时结合本地区、本校利用计算机进行经济管理、教育科研、通信等方面的应用情况,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让学生有成功感

课堂中多展示学生作品,利用成功体验激励学生的学习课堂上多展示学生的作品,给予表扬鼓励,会使学生有成功感,感到莫大的欣喜,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从而对计算机学习产生更为强烈的兴趣。在课堂上,我有时会选一些同学示范操作,或者演示自己的作品,伴随着老师和同学们的赞美,这些同学都会沉浸在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之中。课堂中我让每个同学都把作品上传到局域网中,这样,只要进入网上邻居的同学都能看到,当看到有同学欣赏自己的作品时,他们会充满成就感。同学们在交流作品时,彼此之间也会相互启发和激励,取长补短,使自己的作品水平得到提高。利用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方式,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巧设课堂前奏

在计算机机房上课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巧妙的设置课堂前奏。学生大多想自己操作,不想老师多讲。可以告诉学生在课堂的时间安排上有以下三种方案:第一,讲一节课,不操作;第二,讲 30 分钟,操作 10分钟;第三,讲 10分钟,操作 30 分钟。大家希望采取哪种方案啊?学生会说第三种方案。这时抓住机会巧妙安排:大家要想让老师采取第三种方案,必须集中精力听课,否则就采取第二种方案,甚至第三种方案。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比较集中。

四、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

在课堂上做到严肃自由、主动探索。严肃是一种规范,自由能使学生思维解放。在保持较好的课堂纪律的同时,要让待发展生敢于提问,让优生敢于质疑。这可以运用知识竞赛法,作品展示法,学科整合法。老师善于把教学过程营造成有利于学生积极进取、能吸引学生兴趣的环境。这样,教学就能够离开僵化走向灵活、离开凝固走向丰富多彩,离开混乱走向秩序。师生互动,学生的互动在课堂上要得到体现。互动可以在小组合作中体现,小组合作实际上是一种优、差的合理搭配。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优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差生尽其所能,学有所得。这实现了学生资源的共享利用。这种互动能够调动优、差生的积极性,将会明显的改善课堂纪律。

五、努力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

改善课堂纪律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素质。作为一个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才能达到良好的课堂纪律与显著的教学效果。当然,老师的教育总是有限的,我们总是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成长的。我们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我们的责任真的很重大!感悟很多,思考很多,收获会更多

初探当前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的探讨 篇6

论文题目

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论文作者:迟 文 准考证号:1***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朝阳学校 指导教师:陈爱中

主考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

年 月

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内 容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我所在的学校进行了三年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总体看,课堂教学正在向着课改方向发展,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教学质量和效益有所提高,但由于教师素质的差异,对课改认识不足,教师普遍缺乏学习,语文教学在改革的路上出现了语文课堂上教师主导作用不明显,学生负担日益加重、高能耗低收益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对课改技术的盲目崇拜和综合实践活动被漠视等偏轨现象,制约了新课标的落实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保持清醒地头脑,正视存在的问题,从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观念入手,立足课堂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更新思想,改变教学方式方法,去伪存真,让语文课堂回归到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加强管理,全面落实语文实践活动,从而让语文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现状 对策

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从2008年开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已经在我校开展三个年头了。总体看,课堂教学正在向着课改方向发展,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有所提高,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我多年的调查和积累,发现语文课堂教学存在很多问题。

一、当前初中和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认识不高,意识淡薄。

课堂教学改革在我校虽然已经进行了三年,但许多教师受多年的教育惰性和惯性的影响,对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仍然不足。课堂教学改革的本质是什么?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在这些还没有弄明白之前,就亦步亦趋的套用各种先进的方式方法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质上教师对其认识并不高。实验班级的教师对其能有一定了解,其它教师对他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表面。教师习惯于套用课改的教学模式运行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穿新鞋走老路,一点意义都没有。另外,一部分教师否定课堂教学改革,认识课堂教学改革费时,费力,费心,提高不了学生的成绩,还不如传统的方式呢!终归分是硬道理,以至于来人听课我变变样,平时上课还那样。在他们的理念里,我们提倡的课堂教学改革,不过就是一个名词而已,从不去理解和体验其中蕴涵的价值。

(二)能力不足,缺乏学习

面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潮,教师感到无所适从,这与教师的能力不足和缺乏学习是有关的。首先,农村教师师资力量薄弱,我校三十多位老师,有近一半是民办教师转正的,教师年龄偏大,大部分教师年龄在40岁至50岁,30岁教师只有2人。而且,在农村中学最不缺的就是语文教师,无论是中专毕业、大专毕业,还是经过二次进修的,只要有个文凭就能教语文,一本语文书、一本教参就可以上课了。而真正能胜任语文教学的并没有几个,个别教学能力强的大专、本科毕业的老师,接二连三的都进了城,这一现象大大制约了语文教学的改革。其次,教师普遍缺乏教育理论的学习,加之工作紧张,时间有限,很少读教参和教材以外的书,难以更新急需学科的教育理论和知识;普遍缺乏创造性地驾驭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只能亦步亦趋地使用教材。教师不注意在自己的文化底蕴上、文学修养上、知识积累上下功夫。特别是农村教师,在学校没有时间去阅读一些书籍文学作品,学校图书室也没有那些书籍给你读。课堂上,多数老师照本宣科,死扣书本、死记硬背、照搬照抄教参,不知道去拓展和延伸。这一现象大大限制了语文教学的发展。

(三)教学模式单一,墨守成规

1、教师主导作用不明显

现在的课堂依然是“教堂”没能真正向“学堂”改变。老师依然是课堂的主演,缺乏融洽、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依旧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学中仍以灌输法为主的教学,对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考虑较少。上课的大部分时间被教师的烦琐分析和频繁提问所占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批评的那样,“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得很少,而关于阅读的谈话却很多”。其实我们都知道,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来的,而绝非是“讲”或“听”出来的。更有甚者,有的教师不但不鼓励学生读书,而且阻止学生阅读课外书,并美其名曰:为了学生的前途。

2、高能耗低收益的教学模式仍普遍存在

一节课45分钟还讲不完,老师讲的累学生听的困,教学效率很低。表现为教师缺少对教材整体把握,不能根据实际利用教材,往往是比较机械的、表面化的处理问题,教师讲的面面俱到,学生却很少参与其中。另外,在课堂上对枝节问题纠缠过多,简单问题复杂化,既浪费了时间,有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语文教学过于拘泥于教材,局限在课内,整个教学都是为了考试。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仍然是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字词句的训练为中心,与应试紧密联系在一起,整天进行着重复的机械的应试训练。这种单

一、落后的教学方法,严重地制约了语文教学的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是引领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感悟,而是用一大堆枯燥、烦琐的字词句篇的分析,来僵死学生的灵性,限制学生的思维。要求学生读段落,做题目,背答案,使他们背了一大堆标签式的“知识”。其余一概不予重视,存在“做题多,读书少”的种种弊端。“强化”练习成了一部教师提高成绩的主要手段,课堂练习多,作业多,测验多,一天可以留三四篇作文。一学期可以做三四套练习册和测试卷。成绩有了,学生的兴趣没了;浪费了精力,扼杀了个性,这与课堂教学改革“轻负担,高效率”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这些问题使语文教学工作始终处在“吃力不讨好”恶性循环状态,特别是在“ 应试教育”日益激烈的今天,家长、社会和学校只看老师所任学科的学生考试分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只看学校学生的升学率(象我们学校就看考上三中的人数)。自此,我们农村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更是挖空心思、想方设法地提高成绩,也就是语文分数,忽略了许多语文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3、课改技术崇拜的问题

这一段时间我们接触了很多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诸如:洋思、杜郎口等。这些方法我把它们称之为课改技术,那这些技术推广到我们的教学中效果如何呢?我在我处的位置不好评论。我觉得技巧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教育的过程和对象是动态的,方法的选择必须要符合实际,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洋思、杜郎口的成功有适合其生长的特定的土壤。我们所处的环境和要解决的问题和他们也不完全相同。说白了我们引进的方法到底水土服不服。在实际教学中,漫无目的的采用一种课改形式,忽略教学形式与内容之间的有机关联和融合,必然会出现“为形式而形式”的现象。

选择方式方法是出于对问题的解决,为课改而课改的形式主义都是无用功。方法的运用因人、因时、因地而宜的,所以才有教无定法之说。法不在术而在道,所以那些为形式而形式的技术课改,最终都会走向死胡同。以前我用过洋思的教学方式,但我现在不想用了,因为它的那些方法都是术,我们需要的是术下的教育理念,这才是道。吴昌硕说过,“学我,不能全像我。化我者生,破我者进,似我者死。”很有道理。

4、忽视 综合实践活动

目前初中语文教材设定了24次语文活动,但活动的开展普遍较差,相当数量的学校极少开展,甚至是空白。有的语文老师竟一次活动也没开展。到九年级复习备考时,根据综合实践题型教给学生生搬硬套方法。这样一来,学生的语文素养肯定不强。

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语文素养,“腹有诗书气自华”“打铁还须自身硬”。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讨论。看一个语文老师上课,这个老师一站上讲台,听课的人就会直观地感觉到这个教师是不是像个语文老师,这就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味。所以,要想让自己的课堂语文味十足,就得让自己首先具有语文味。换言之,就是自身要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出口成章,词藻丰富,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收放自如,那么,这样的课堂不管是预设也好,生成也罢,无疑都会是一堂好课。其次要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理论的学习的认识,同时加强对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指导。摒弃形式主义的课改,让课改回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互动教学氛围

一堂好课,如一首交响乐,总要讲究旋律、节奏、配器、音响的和谐。语文课堂,应该是在充满和谐的氛围中展开,师生平等,其乐共融。语文课堂要弥漫着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美,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学会认认真真地说,扎扎实实地读,自信大胆地说和随心所欲地写,淋漓尽致地思。听出一种人格,读出一种味道,说出一种个性,写出一道色彩,思出一片风景。在听说读写思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有语文味的课堂应该富于美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教出语文课独特的美感来。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不死抠术语,不大谈文学理论,尽可能地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走进课文,感受课文作者的心声。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去学习,努力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我风采和才能。如,学习了《三国演义》节选《杨修之死》以后,可以引领学生去看小说《三国演义》,然后来评价一下三国中的人物。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在课堂上即兴做诗、分角色朗读、开诗歌朗颂会、续编故事、演话剧、课本剧等,来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和阅读兴趣。

(三)把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放在首位

1、备好课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基础。

备好课是教者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制定出周密教学计划,恰当地安排每个教学环节,保证教学计划顺利实施,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①备教材

备教材首先应学习课程标准,系统地研究全学期的教材,明确各单元、各课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和难点。其次对于每一课从作者、写作背景、课文内容等方面尽可能的收集材料,占有信息,充分挖掘课文的内涵,力争把教材中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如笔者在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经收集材料,“三味书屋”原名叫“三余书屋”。何谓“三余”、“三味”。三余者: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三味者: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宴席),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调味品)。这样的挖掘课文内涵,既让学生从“三余”中珍惜时光,从“三味”中体会到读书如品美味佳肴一般,余味无穷;又使课文增加了无限的趣味。

②备学生

每个班级学生的学业水平的高低,学习态度的好环,学习方法的优劣,接受知识能力的强弱各不相同,因此教者要在教学中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多渠道地反馈弄清哪些地方学生普遍感到困难,是共性问题。哪些地方仅是个别学生的问题。只有这样,教者才能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确定课堂教学的起点、难点、深度和广度;才能面向全体、兼顾少数;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自如地驾驭教材、课堂、学生。

③备方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和内容的保证。教者要根据每一课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和难点,选定合适的教学模式,注重各环节,各步骤之间的过渡和衔接,确定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选定切入口,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新的教学方案。同时注意新旧知识的连接,让学生易于接受知识。对于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是不能用,(如洋思的先学后教)要有自己的教学实际相结合,不搞形式主义。

2、优化教师的“讲”,做到精讲

把课堂的时间让给学生。教师的“讲”要讲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尽量做到少而精,让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讨论、多动笔。如采取自学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学习,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由于语文学科的学习不是一个由全不知到知的过程,所以学生完全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凭自己的已有知识进行自学。另外,我们还可以设立讨论课。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间的信息交流,通过讨论课,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气氛,挖掘课文中丰富的内涵,例如《阿Q正传》一课,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以“阿Q精神在现今的社会中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题展开辩论,通过观看电影,阅读小说,查阅资料,以及通过网络查询“鲁迅研究网”,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既发展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并与师生之间纵向交流相互交织,构成立体型信息传递。讨论课能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活动的机会,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起才智的机会,让他们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

3、优化学生的“练”

课堂教学不能光讲不练,要讲练结合,并且做到摒弃题海战的押题模式。真正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练的内容最好是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延伸。通过“练”来巩固知识和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表达能力,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项链》一课,在学生初步了解了玛蒂尔德这个艺术形象之后,布置学生给课文续写结尾,这一种扩展性练习,既可以触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也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

(四)全面落实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丰富多样,全面开展。语文课中的每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都应散发出语文的气息。语文教师在方案确定、内容安排、流程设计等方面要始终紧绷“语文”这根弦,要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整个活动中得到发展。

结语:在全面推进课改的今天,我们初中语文教师一定正视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坚守自己的天地,从而让语文教育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011/7/4

参考书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初探当前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的探讨 篇7

一、初中化学的教学现状及其出现的问题

1.知识零乱, 难以掌握

初中化学的学习时间短, 知识量大, 对于刚刚接触这个学科的学生来说有着一定的难度。当前教材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 但是许多知识点都是点到为止, 并不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其重点在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 并不对整个学科的完整性与逻辑性进行严格的强调, 主要是培养学生将知识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和价值观结合起来的能力。教学中以几种常见物质为认知主线展开, 渗透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等相关知识, 这样的编排特点显得知识零乱、缺乏逻辑性, 对于初学者来说, 则不容易掌握。

2.学科的基本思想易被忽视

教师无法完全转变过去的教学模式, 对于基础知识依然有着极高的重视度, 将过多的时间花在了对于学生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上, 这些完全不符合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新课程之所以新, 就是由于它对教师学科思想方法培养的教育要求提高了, 由之前对于学生的“双基”教育提升到了现在的“三基”教育。由于“双基”在教学中对于教师有着明确的要求, 使得教师有章可循,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相对容易;而现在的基本学科思想、基本学科方法是建立在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之上的, 对于教师的教学要求并不明确, 考核制度不够完善, 需要教师在潜移默化在基本教学中, 对于教师来说这是难以把握的, 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3.实验室运转存在的问题

实行新课程, 实验探究教学量比以前增加了许多, 但是, 目前相当多的学校没有专职的实验员, 而实验探究教学的增加, 又使用了全新的教材, 这无疑加大了一线教师的工作量, 加上许多学校设备设施不完善, 缺少资金维持实验室的运转, 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 实验探究过程又变成了黑板上的“纸上谈兵”。这样的教学效果, 当然还不如原教材的验证性实验。

同时, 某些学校实验室配备、实验人员管理跟不上, 班级成班率过高, 应试教育压力大等因素, 无形之中加大了一线教学人员的工作量, 加大了实验探究教学的难度,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至于课外探究, 在升学的压力下, 则荡然无存。

义务教育阶段, 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熟悉基础的探究思维, 了解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实。

二、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完善方案

1.注重基础知识, 联系生活实际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 知识内容庞杂, 涉及到二十多种元素, 六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 但中考重点始终是初中化学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坚实的化学基础知识, 清晰的化学知识结构, 是解决新问题的坚实基础, 所以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应准确把握, 并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位。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和生活常识的联系, 将化学知识回归到实际生产、日常生活中去, 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其原理, 从而做到举一反三。

2.改变学生的学生学习方式

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 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使得学生对化学有一个直观的理解, 而且更要倡导新的学习方式, 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

(1) 自主学习

它是相对于被动学习 (机械学习、他主学习) 而言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 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 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 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2) 合作学习

它是指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 相对的是“个体学习”与“竞争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 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

(3) 探究学习

它同时也可以成为发现学习, 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接受学习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 而探究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

3.重视化学实验

由化学实验作为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 是其他教学方法所无法比拟的。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地研究实验, 挖掘教材中潜伏的各种实验素材, 重点开发学生感兴趣的实验资源, 并根据初三学生的特点, 结合社会热点, 将课本上显得单调的实验, 设计成趣味实验, 向学生展示化学魅力, 为了让学生保持对实验的好奇心、自信心, 钟情于做化学实验,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除了要给予适当指导, 还应该将一些复杂的、学生难以独立完成的实验进行改进, 使之变得简单易操作。

4.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加强审题能力训练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教师的教, 只有通过学生的学, 才能起作用见效率。“受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对于提高课堂实效性是十分重要的。在学生预习时, 教师可编写学案, 列出提纲让学生自学, 发现问题, 带着问题听课。学生听课时, 要让学生做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动耳听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动脑加以分析、归纳, 将知识加以整理以便加强记忆;动手将重点内容做笔记以备复习。

另外,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多应渗透学生审题能力方面的训练。如在讲习题时, 老师可以帮助读题, 在读题时把题目的关键词通过语速、语调等反映出来, 通过多次的训练, 让学生形成读题就想到找关键词的好习惯。要加强综合题的分解训练, 一道综合题都是由若干个基础知识点拼接而成的, 通过训练要让学生具备将综合题分解成基础知识点和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只要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效率必将大大提高, 学生也将受益终身。

三、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如果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投入真正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 就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能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 增强学生学习的责任感, 这样就会使教学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使得化学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王文艳.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 (4) .

[2]普布卓玛.初中化学实施新课程必须解决的三个问题[J].新课程, 2011, (2) .

初探当前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的探讨 篇8

关键词:教育均衡;教育资源;创新精神

一、当前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现状

1.农村大量的优秀生源流向城镇较好的学校,造成城乡之间生源质量悬殊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速度加快,有一部分农村学生的家长对自己孩子接受教育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对自己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他们总是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孩子转入教学条件较好的城镇学校就读。而这样一来的结果是,在农村初中就失去了一批学习的“领头羊”,而转入的学校又充实和扩大了优秀学生队伍,城乡间学生素质的差距不断扩大。例如,2001年我参加工作时,我校一個年段有10个班565个学生,今年整个初一年级才3个班120个学生,这当中除正常生源减少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随父母外出务工到当地就近入学,尤其今年我校新初一有15名学生因小学毕业考成绩较好,被泉州一中、泉州七中、泉州现代中学、泉州实验中学、永春一中和永春美岭中学录取。生源的流失特别是优质生源的短缺给农村初中学校的教学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设置了一个大难题。

2.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资源短缺

近几年来农村初中在办学条件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农村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资源与城市学校相比差距还相当明显,主要表现在:(1)农村初中师资力量薄弱。由于农村初中学校经费紧张,参加培训机会不均等,造成农村初中教师很少有培训进修的机会,这直接影响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另外,由于农村许多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被调入城区,使得农村优秀教师群体减少,这都大大影响了农村教学质量的提高。(2)农村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不够重视和能力有限,只拘泥于课本知识的学习,不能拓展课外相关时政,加上参考资料的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学生思想品德学习能力的提高,进而影响思想品德考试成绩。

3.农村学生、家长对思想品德课的认识存在偏差

进入初中,学生的学习科目增多,学习压力也相应增大。由于农村学生家长知识文化程度不高,对自己孩子的学习监督和帮助不够,对孩子所学科目缺乏科学的认识,不能正确引导孩子重视思想品德学科学习。这样学生在家长错误认识的影响下,必然对思想品德的学习认识发生偏差,必定会松懈斗志,学习马马虎虎。因此在许多学生的头脑里自然而然就对学科进行了错误分类,把语、数、英作为“主科”,重点学习,而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为“次科”,放松了学习。

4.学校对思想品德课的重视不够

农村初中生源普遍基础差,但学校升学任务重,为了完成升学任务,尤其是一级达标高中录取率,从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学校在课时的安排上倾向于语、数、英等重点学科,这样使得思想品德课时往往无法达到课程安排要求。

二、解决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政府要切实解决教育均衡问题

政府要重视农村基础教育。首先,在财政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增加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使农村学生能享受到和城镇、城区学生同样的学习环境。其次,选拔培养教育管理能力强的人作为学校的领导,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水平。再次,对偏远山区学校加大政策倾斜,提高教师的待遇,对于在偏远农村任教的教师,政府在工资和职称评聘上应该予以更大的照顾,让那些农村教师能安心在山区工作,潜心教学。

2.农村学校应均衡学科教育资源,重视思想品德学科教育教研工作

在农村学校,校领导要从农村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均衡学科教育资源,重视思想品德学科教育教研工作。开展名师帮教传带作用,制订切实可行的教研组活动计划,并狠抓落实。重点培养中青年思想品德教师,关心他们的成长,大胆任用,业务上加强指导,生活上给予关心。同时大力鼓励中青年思想品德教师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让他们迅速成长为学校教学业务骨干。

3.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老师要有创新精神和意识,勤于钻研,努力提高从教业务水平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作为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老师,也要用创新理念武装自己。在教学观念方面要深刻转变,要意识到担子重任务紧,要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学习来提高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收获丰厚的回报。因此,思想品德教师要勤于钻研教材和大纲,研究本校实际和学生情况,加强与兄弟学校的教研交流,对学校的教学资源要进行充分的整合利用,研究教育教法,努力提高课堂上课效率,教育学生学好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带领学生融入思想品德的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考试成绩。

综上所述,尽管目前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政府关心,学校重视,思想品德教师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我坚信未来农村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学就会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参考文献:

李贺.如何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成才之路,2011.

初探当前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的探讨 篇9

写作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一般的初中语文测试题中,包括中考,“写作”作为与“基础知识及其运用”、“阅读分析”相并列的一块内容,占有30%~40%的分值。因此,写作也倍受广大学生、教师、家长的重视,作文教学自然也成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然而,当前初中写作教学现状却不乐观,它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而我们农村初中更是如此。

一、存在的问题

我校由于地处偏远农村,教师和学生流失较为严重,2007-2008年较为好转,有大批外留学生相继回流。但大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作文水平更是低下,每次上交的作文不是只字片言,就是语句不通,十字五错,更不要提选材、构思、立意了。面对这一现状,我校课题组和语文教师认真思考学生作文水平低的症结所在,探求提高写作教学质量的途径。

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普遍不浓,也缺乏修改的习惯,大部分学生把完成作文当作一种任务,一旦完成便把它投掷一边,而不愿去反复阅读自己的习作,并仔细的修改,除了老师布置的每周练笔外,几乎没有人愿意主动写文章,课外阅读量相对也少,对老师的批改及评语作一般性的浏览,甚至根本不去理会。这也是农村初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几点对策

1、降低要求培养兴趣

由于我校学生基础差,写作水平低下,我们应该对学生降低要求,注重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切不可对学生过高要求,让学生对写作产生畏惧心理。

当前,有些教师不管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每次作文都对学生给出硬性要求,如字数必须达到600字,否则重写,于是,那些写作能力差的学生为了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只好不断重复相同或类似的语句,结果就像懒婆娘的裹脚布,有的学生干脆抄袭,敷衍了事,还有的甚至懒得动笔。结果,不少学生都产生一种惧怕作文的心理,每当作文时,不是唉声叹气,就是怨声四起。

面对这一现状,教师无不摇头叹息,也不得不思考:怎样才能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使学生喜爱作文呢?我认为必须结合学生自身的情况给予不同的要求,让学生每次作文都感觉到自己能够达到要求,乐意去写,然后,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不断修改,通过多次的修改,学生感觉到自己越写越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尝到写作的甜头,此外,教师还应不断鼓励学生,充分表扬学生作文的闪光点,这样,学生写作的兴趣自然在潜移默化中增长。学生的兴趣一旦得以激发,学生乐于写,写作水平也自然会逐渐提高。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若是“乐之者”,还怕不愿意主动动笔写?

2、及时修改注重点评、讲评

批改作文、讲评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学生的作文如果没有得到及时修改、点评,那就无法及时发现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把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教师最初布置作文的目的自然也无法达到,而且还会抑制学生的写作热情,影响写作效果。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必须及时批改,那么如何进行批改讲评呢?

首先,批改的形式应该多样化。传统的批改方法是学生的作文教师改,然而由于语文教师的教学事务多,大部分兼任班主任工作,靠教师一人之力去批改一个班级甚至两个班级的作文,毕竟“心有余而力不足”,批改作文花费的时间长,拖延了作文本的发放时间,而且无法按时讲评作文,收效自然甚微。此外,学生作文教师改,也使学生不自觉地丧失了修改作文的主动性,人为地养成了修改作文的惰性和依赖性,学生们的作文水平自然总是在低谷中徘徊不前。其实,除传统的批改方法外,我们还可以经常采用学生自我修改、学生互动批

改、师生共同修改等办法,变一支笔为几十支笔,这样,既减轻了教师自身的工作负担,而且充分发挥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作用,真正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产生教学“共振”的最佳效果。《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可指导他们自己修改,或者组织他们互相修改。” 学生在参与批改的过程就是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从教学角度而言,也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达到将来不需要教”的教学思想,因为学生养成的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终身受用的。学生们在长期不断的作文修改过程中提高了写作水平。

其次,评语不应笼统空泛,修改不应面面俱到。作文修改时,评语不应过于空泛,千篇一律,如“语句通顺,层次分明,但语言欠生动。中心欠突出„„”这种空洞的模式化的评语无助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而应该针对学生的习作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让学生对批阅后作文进行再修改、再点评。此外,评语还应具有激励性和商榷性,如在学生作文的批语中,批上“在„„方面,你有了较大的进步”,“要是„„就更好了”,“这地方如果加上„„就更具体了”,这样,学生无论面对自己作文中优点还是缺点,都能欣然接受,写作的热情也会高涨。

此外,作文讲评应多样化。不少的作文讲评课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教师评学生听,教师改学生看,即使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往往还是无动于衷,有的心不在焉甚至打瞌睡,结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其实,这种讲评课,学生处于被审判者的位置,又怎么能打起精神,产生兴趣呢?长此以往,学生不但会失去写作兴趣,而且会产生厌恶情绪。因此,作文讲评课应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师生双向交流,生生双向交流,师生、生生多向交流,从而加大信息量,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在这样的讲评课中,通过相互切磋、互动交流,学生各显其能,取长补短,成为作文讲评课的主人,其鉴赏能力、表达能力也得以提高。此外,交流切磋不能流于形式,还应内化、吸收,即进行再创作,这样,写作能力才能真正得以提高。

3、加强阅读勤写多练

阅读是人类获取各种知识、了解各种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农村初中学生阅读量少,阅读面窄,因此,我们应积极开展语文课外阅读,让学生从阅读中吸取营养,积累词汇,开拓视野,还能学习各类文章的写作规律,解除作文难的顾虑。鲁迅先生在总结自己写作经验时曾说过:“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可见,多读课外书籍对提高写作水平是不无裨益的。当然,课外阅读不能随意的,毫无目的的进行,教师应该向学生推荐优秀篇目、可读篇目,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组织学生互动交流。

光读不写也不行,还应读写结合、勤写多练,把阅读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阅读是理解和吸收语言文字及思想感情,写作则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即读是吸收,写是输出,阅读和写作是互为因果的两个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事物,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叶圣陶指出:“写作的历练在于多作”。可见,读后必须让学生动笔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他人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东西。那么怎样勤写多练呢?叶老说:“作日记,作读书笔记,作记叙生活经验的文章,作抒发内部情思的文章,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会,决不放过。”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养成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我校还为学生建立“课内课外阅读链接卡”,使学生读有所得,读有所获,长此下去,作文时自然能妙笔生花,也就不会望“题”兴叹,害怕作文了。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

4、开展活动丰富生活

写作来源于生活,生活之水一旦枯竭,学生又如何能写好作文,因此,我们必须开展各种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为学生创作提供源泉。如我们可以展开各类竞赛,交流,创办班刊、校刊,开展“寻找家乡的文化”、“探访身边的名人”、“亲近大自然”、“观察可爱的动物”等活动,引导学生广泛的接触社会生活,让学生开阔眼界,熟悉生活,了解自然,认

识新事物、新现象,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通过各种课外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展,观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写作素材得以增加,写作欲望逐渐增强,学生愿意主动动笔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而非被迫进行闭门造车。

上一篇:论学先进、转作风、促跨越下一篇:客家山歌五句版歌词:祝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