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8篇)
当前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1
当前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姚忠先◇贵州省长顺县摆塘中学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学思想政治课迫切要求对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及其教学所面临的情况和问题进行研究。以便从理论上把握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含义、性质、任务和教学要素及相互关系。本文就对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供同仁参考。
一、当前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不能合理利用
新课改后的初中思想政治教材,不仅脱离了深奥难懂、缺乏感性认识、学生难以掌握的怪圈,而且从学生实际承受能力出发,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及区域特色增添了大量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如图表、图片、故事、名人名言、社会新闻等,可谓是做到了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的融合统一。然而如此内容丰富的教材,却常常因课时太少、内容繁多等原因不能被教师和学生加以合理的应用,再加上不断涌现的重大时事政治方面的内容,以至于一些教师从开头至尾也只是疲于拼命地进行课堂教学以便完成教学任务,而学生学习起来不但会力不从心,甚至会感到厌烦。
2.教学方法和手段仍然以传统为主,缺乏创新
传统的教法占据主导,缺乏创新的广泛性和普遍性。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尽管一些学校已开始了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探索,但在实践上还缺乏广泛性和普遍性。调查显示,很多教师对所谓的“研究性学习法”也不是真正清楚,存在很大的模糊性;而且许多现代教学论倡导的教学法如案例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法等主要局限在少数一些重点中学的个别老师的个别课堂,绝大部分学校和绝大部分老师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老套,缺乏创新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可见,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3.忽略学生的成长特
初中生大多处于13—16岁期间,这一年龄阶段正是他们处于人格完善和性格成熟的键时期,这时候的他们也是一个探究欲和好奇心处于非常强烈的阶段,不论是学习还是人间情态等,他们都充满着好奇心,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然而,当前我们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初中生的这一成长特性没有充分重视和利用,以此来培养和挖掘学生学习的探究欲,这一点与当前的新课改要求是相悖的。
4.理论与实际脱节 众所周知,理论知识只有在指导人们的实践过程中方能显示出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思想政治课中理论与实际是否脱节关系到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与树立。政治课相比其他学科而言,理论与实际的转化是一个复杂、困难的过程。例如:学生在学习了政治课中的做人与做事的准则之后,并不等于他就会用这些准则来指导自己的行动,甚至还会出现理论与实践截然相反的状况。由此可见,治学政治不学思想,只注重理论而不注重实际的现象是摆在当今政治课堂上的难题。笔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思想政治课中设计大量的实际活动,也会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得以有效展开。
二、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的对策 1.创设情境,开展研究性学习
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将自己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通过自己的动脑、动手、动口去思考质疑、猜测、探索、实践、评价,提出独创性的见解。同时,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地把学生当做朋友,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发言,认真地聆听他们的提问。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进行奇思异想质疑问难。
2.灵活地运用教材
初中思想政治教材是在国家既定的教育方针以及教育目的的指导下编制而成的,它不仅是教师用于教学的第一手材料,而且还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源泉。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合理灵活地运用教材。首先,避轻就重。要避免将所有的知识生硬地凑合在一起全部加以讲述,更要避免偏离主题去讲或者开发其他学科的知识,而要顺着教材的内容自然地过度到事例以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上;其次,重组教材。政治是一门时代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师要不断去适应政治课本身的这一特性,可以考虑在党和国家的新方针政策之下增加教材的新内容和新观念。
3.转变教师角色,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情感应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的基础上的情感关系,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也就要求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善于激励和赏识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应从传统的权威中走出来,建立开放、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走进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把每个学生都当做一种资源,并充分利用好这种资源,通过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加强时政热点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选择富有时代气息的时政资料,使其成为课程资源,进入课程流程,使我们的教材直面社会,关照现实,捕捉前沿;使比较枯燥、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具体而有用。时政热点作为政治教育的优秀题材,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由于时事的现实性和持续发展,学生可以持续全程关注,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进行时政热点教育时,可以每堂课之前列出最近的热点新闻,让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每节课前让学生轮流讲述一条热点新闻,并阐述其产生的原因和结果。
5.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不断的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手段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前提。新的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普通话标准、语言组织有序、板书工整、教学逻辑合理,更要课前善于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课中能引导学生思考、巧设疑问指导学生交流,课末要善于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在讲“热爱集体、融入社会”一单元时,可以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孔融让梨”、“六尺巷”等小故事,让学生感悟和谐社会的好处,然后再深入教材进行课堂教学,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总之,新世纪的到来,犹如一场改革的春风迎面而来。这十余年来,人的思想观、价值观、人生观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其中也包括了我们年仅十几岁的初中生。在环境的影响下,他们的人生观、思想观、价值观都在与时俱进,而作为师者,我们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同样要与时俱进,要将以前的守旧的观念摒去,与学生共同成长,在新课改的挑战中,一起共同开创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与学生共同进步,迎接更为璨灿的太阳!
当前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2
一、当前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教学课程中政治课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素质教育课程。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 初中政治课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也在不断地上升。同时, 初中政治课的重要性也得到广大社会人士和学校师生的认同, 其教学质量也逐步提高。但是, 现阶段我国的初中政治教学中很多学校都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严重影响到初中政治教学效果, 阻碍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 教材不能合理利用
新课改后的初中思想政治教材, 不仅脱离了深奥难懂、缺乏感性认识、学生难以掌握的怪圈, 而且从学生实际承受能力出发, 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及区域特色增添了大量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 如图表、故事、名人名言、社会新闻等, 可谓是做到了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的融合统一。然而如此内容丰富的教材, 却常常因课时太少、内容繁多等原因不能被教师和学生加以合理的应用, 再加上不断涌现的重大时事政治方面的内容, 以至于一些教师在上课时从开头至结尾也只是疲于拼命地进行课堂教学以便完成教学任务, 而学生学习起来往往会力不从心, 甚至会感到厌烦。
2. 教学方法和手段仍然以传统为主, 缺乏创新
传统的教法占据主导, 缺乏创新的广泛性和普遍性。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 尽管一些学校已开始了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探索, 但在实践上还缺乏广泛性和普遍性。调查显示, 很多教师对所谓的“研究性学习法”也不是真正清楚, 存在很大的模糊性;而且许多现代教学论倡导的教学法, 如案例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法等, 主要局限在少数一些重点中学的个别老师的个别课堂, 绝大部分学校和绝大部分老师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老套、缺乏创新。可见, 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3. 忽略学生的成长
初中生大多处于12~15 岁期间, 这一年龄阶段正是他们人格完善和性格成熟的关键时期, 这时候他们探究欲和好奇心非常强烈, 不论是学习还是人间情态等, 他们都充满着好奇心, 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然而, 当前我们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初中生的这一成长特性没有充分重视和利用, 以此来培养和挖掘学生学习的探究欲, 这一点与当前的新课改要求是相悖的。
4. 理论与实际脱节
众所周知, 理论知识只有在指导人们的实践过程中方能显示出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思想政治课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关系到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与树立。政治课相比其他学科而言, 理论与实际的转化是一个复杂、困难的过程。例如:学生在学习了政治课中的做人与做事的准则之后, 并不等于他就会用这些准则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甚至还会出现理论与实践截然相反的状况。由此可见, 只学政治不学思想, 只注重理论而不注重实际的现象是摆在当今政治课堂上的难题。笔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 即使思想政治课中设计大量的实际活动, 也会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得以有效展开。
二、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的对策
为了解决当前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们应该遵循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 立足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培养目标, 根据现阶段社会思想教育的需求和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制订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对策, 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
1. 创新教学观念
创设情境, 开展研究性学习, 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鼓励学生将自己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 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去思考质疑、猜测、探索、实践、评价, 提出独创性的见解。同时, 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真正地把学生当作朋友, 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发言, 认真地聆听他们的提问。只有这样, 学生才敢于进行奇思异想、质疑问难。
2. 有效灵活地运用教材
初中思想政治教材是在国家既定的教育方针以及教育目的的指导下编制而成的, 它不仅是教师用于教学的第一手材料, 而且还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源泉。因此, 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灵活地运用教材。一方面, 避轻就重。要避免将所有的知识生硬地凑合在一起全部加以讲述, 更要避免偏离主题去讲或者开发其他学科的知识, 而要顺着教材的内容自然地过渡到事例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上。另一方面, 重组教材。政治是一门时代性很强的学科, 因此教师要不断去适应政治课本身的这一特性, 可以考虑在党和国家的新方针政策之下增加教材的新内容和新观念。
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转变教师角色,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情感应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的基础上的情感关系, 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 也就要求教师用真情对待学生, 关心爱护学生, 激励和赏识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应从传统的权威中“走出来”, 建立开放、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 走进学生, 关注个体差异, 把每个学生都当作一种资源, 并充分利用好这种资源, 通过师生互动合作学习,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 结合实际丰富课程资源
加强时政热点教育,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选择富有时代气息的时政资料, 使其成为课程资源, 进入课程流程, 使我们的教材直面社会, 关照现实, 捕捉前沿;使比较枯燥、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具体而有用。时政热点作为政治教育的优秀题材, 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 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由于时事的现实性和持续发展, 学生可以持续全程关注,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进行时政热点教育时, 可以每堂课之前列出最近的热点新闻, 让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或者每节课前让学生轮流讲述一条热点新闻, 并阐述其产生的原因和结果。
5. 优化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水平, 丰富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手段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前提。新的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不仅要普通话标准、语言组织有序、板书工整、教学逻辑合理, 更要课前善于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课中能引导学生思考, 巧设疑问指导学生交流, 课末要善于总结归纳,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总之, 新世纪的到来, 犹如一场改革的春风迎面而来。这十余年来, 人的思想观、价值观、人生观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其中也包括了我们年仅十几岁的初中生。在环境的影响下, 他们的人生观、思想观、价值观都在与时俱进, 而作为师者, 我们要正视自己的不足, 同样要与时俱进, 要将以前的守旧的观念摒去, 与学生共同成长, 在新课改的挑战中, 一起开创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与学生共同进步, 迎接更为璀璨的太阳!
参考文献
[1]叶上雄.中学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当前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3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问题;对策
作为初中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政治教学以理论知识为主,具有较强的枯燥性和乏味性,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汇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政治教学的质量,成为政治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主要任务。
一、当前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未能充分利用政治教材
在新课改的推进下,初中政治教材的教学内容逐渐增加、知识点不断增多,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以前的政治教材以理论知识为主,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特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新课改之后的政治教材加入了图片、图表、故事、名人名言和新闻热点等内容,具有创新性、思想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的优点,但是,由于新课改之后的政治教材内容繁多,教学时间有限,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1]。而且,随着时事政治新闻的不断增多,初中政治教师和学生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了解社会动态、国外形势和国内动态等方面,没有合理讲解教材内容,未能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导致教学效果较差,学生的政治水平不高。
1.2教学方法陳旧、单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很多学校已经逐渐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执教能力较低,未能充分理解新课改的意义,不能有效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2]。例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初中政治教师不能合理运用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模式,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致使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薄弱,政治学习积极性不高。
1.3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
处于成长期的初中生,尚未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鲜明的性格,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容易受到外界新鲜事物的影响,然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初中政治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一味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灌输政治教学内容,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心理素质培养,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未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导致学生的政治素养较低。
1.4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脱离
实践是理论的来源和归宿,以理论知识为主的政治课程,与实际生活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初中政治教师一味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让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政治理论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未能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导致政治教学的质量较差,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
二、解决当前初中政治教学中问题的合理对策
2.1立足时代形势,更新教学观念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逐渐得到认同和重视,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初中政治教师应该立足于当前的教育形势,积极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努力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提高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初中政治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不断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3]。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初中政治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绪,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2根据教学需求,灵活运用教材
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初中政治教师应该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灵活运用政治教材,不断增强政治教学的趣味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讲解教材内容时,初中政治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适当讲解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以提高学生的政治水平[4]。同时,初中政治教师需要根据政治教学的特点,合理补充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政治教学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2.3加强师生互动,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教学质量较低,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师应该认清师生之间的关系,努力打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初中政治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讲解政治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4结合学生特点,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一味运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仅会降低教学质量,而且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初中政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能力,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以实现教学目标[5]。例如,在学习《珍惜无价的自尊》时,初中政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让学生讨论自尊、自爱与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促使学生自觉养成尊重他人、自尊自爱的良好素质,以提高政治教学的质量。
2.5联系实际生活,补充教学内容
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是政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政治水平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初中政治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当补充教学内容,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政治教学的时代性和新颖性[6]。例如,在讲解《走向自立人生》时,初中政治教师可以列举每年选出一些的杰出人物代表,让学生充分感受这些杰出人物的高尚精神和优秀品质,以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总结
总而言之,政治教学是初中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初中政治教师应该根据政治教学的特点,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创造合适的教学环境,不断提高政治教学的质量,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褚卫华.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6,03:81.
[2]王凌云.试论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J/OL].学周刊,2016(33).
[3]孙颖.当前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师,2016,10:22-23.
[4]蒙象坚.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子(理论版),2016,16:79.
[5]宋杨.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新课程学习(上),2011,07:116.
当前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4
甘肃省永靖县刘化学校
孔永吉
摘 要: 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还可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只要教师研究教材和学生,发现在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实验教学就能够起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和应用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物理实验教学更是如此,我们无须幻想寻找一种万能的方法,而应该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用心体会、勇于创新,让自己的教学教有实效,也使自己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不断成长。
关键词: 初中 物理实验 问题 对策
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还可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初中物理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它们都是很好的素材,只要教师研究教材和学生,发现在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实验教学就能够起到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和应用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推进,初中物理课程越来越重视实验教学。当然,实验教学中暴露的问题也不少:
1.学生的实验能力差别越来越明显。物理实验一般是5人组成的小组协作进行的,对于物理实验的好奇心驱使着学生们抢着去完成实验的每一个步骤,但每一个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层次不齐,一节课下来,有的小组早就完成了实验,有的小组脚忙手乱,要么用错了仪器,要么读错了数据或因不熟练时间不够,没完成任务。时间久了学生会默契地推举组内一名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来实现整个实验,这样其他学生就失去了动手的机会。
2.教师为了教学成绩,有轻视实验的倾向。当前物理老师们平时上课时间紧,为了赶进度,把有些实验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代替,甚至有些老师在黑板上画实验器材,讲实验,达不到培养实验能力的效果。
3.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不能灵活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决,甚至不知道从何思考。初中阶段的物理实验都是科学家们经过反复实验操作过的成熟实验,实验环节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有过先例,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往往他们会很被动地问教师,问老师他们该怎么办,甚至还会慌张到无从下手。其实只要认知思考,联系曾经学过的物理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就会增大,而且对该实验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如果只靠教师的帮忙,他们对实验的理解就不深刻,更谈不上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缺乏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初中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对物理学习不感兴趣。还有些学生对学习缺乏自信,缺乏对事物的质疑精神和动手实验的热情和经验。这对物理实验教学增加了难度。八年级学生以前几乎很少经历过正规的实验操作或探究过程,进入八年级开始学习物理才开始接触正规的实验操作训练和学习基本的探究方法,物理实验思想才开始慢慢培养。所以,一部分学生,尤其女生,对物理实验积极性不高。
二、对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象的对策。针对上面所述的实验教学问题,我提出以下几种实验教学策略,来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以期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1、对物理教师队伍要加强物理实验培训,尤其是物理实验重要性的培训。没有老师正确的理论指导,物理实验就会失去方向。没有物理老师的实验培养,学生就会得不到实验技能 的提高。
2.对实验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的实验方法。教材中有些实验控制的条件很严格,在通常的条件下是不能实现的,这样的实验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演示给学生看,而不是让学生动手去做。对于像是阿基米德原理这样的常规实验可以让学生去做的。还有一些简单的实验如测量教材每一页纸的厚度,头发的直径等则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师带着教具,与学生一起做实验。还有像是小孔成像的实验,可以让学生根据理解在家里自制成像工具,带到课堂里供同学们分享。
3.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实验误差。
物理实验是一项非常严谨而又充满挑战性的实践。许多实验即使对实验步骤,实验用品,实验工具控制的非常精准也是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误差的,这时候需要教师对这种误差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引导,给学生多些建议和鼓励,少一些责备和轻视,甚至可以帮助学生一起完成实验,或者教师自己做的实验也出现了问题,对这些问题和学生一起寻找误差出现的原因,建立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对待误差的正确心态。从而让学生从实验中寻找到成就感。
4、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那些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物理知识和问题,能充分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因而在观察这些物理现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整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产生条件和特征等。例如在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时,要提示学生注意:①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对碎纸屑有什么作用?②毛皮摩擦过橡胶棒对碎纸屑有什么作用?③把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会出现什么现象?(4)把两根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会出现什么现象?(5)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又会出现什么现象?通过对这几种不同现象的观察,对比和分析,学生自己就顺利得出了“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及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结论。通过对上述一些物理现象的观察,不仅成功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5、培养学生识别和应用实验仪器的能力
学生识别和应用实验仪器的能力不仅是学生正确完成物理实验的保证,也是以后在工作和学习中必需的最基本的能力,也是让学生对物理实验感兴趣的保证。刚开始学生分组实验时,实验仪器都是学生首次接触,如刻度尺、天平、电压表等,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识别仪器的规格和性能,察看铭牌或说明书。弄清:(1)测量范围;(2)最小刻度;(3)零点及其调节方法;(4)使用方法。只有掌握以上四点,才能保证实验精确的完成和仪器、人身的安全。
6、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高低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活中小到照明电路的安装,各种物体质量的测量,大到交通运输和生产劳动都需要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作为素质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物理实验本身就是一个操作过程。学生分组实验,每个人都有操作机会;在演示实验中,可让部分学生配合教师一起完成实验,条件许可时,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课外小实验更是学生操作的天地,如在学习量筒、弹簧秤、天平等知识后,可布置小实验:自制天平、量筒、橡皮筋测力计等,学生的积极性一定会很高,效果一定会更好。总之,应尽量多给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7.实践与创新结合
许多实验不见得一定要严格遵守教材上提供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对实验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并根据疑问来设计实验或改变实验的步骤。以测量物体的质量为例,通常的实验是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沟码的质量。沟码的两端都有跟弹簧秤可以直接连接的吊钩,但是对于学生日常见到的书本、水杯等却是无法用弹簧秤可以测量出其质量的,这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设想其他的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如天平、电子秤、磅秤等。这些小小的改变与创新说明了实验不仅可以在实验室完成,在家里或是其他任何地方只要有合适的工具一样可以进行实验。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物理实验教学更是如此,我们无须幻想寻找一种万能的方法,而应该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用心体会、勇于创新,让自己的教学教有实效,也使自己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初中物理有效教学、和谐课堂》
2、《新课程中教师实验教学》
当前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5
问题与对策建议
一、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理念的墨守成规与矫枉过正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综观我市历史教育教学现状,我们不难发现我们不少教师在教育理念上,要么墨守成规,要么矫枉过正。
所谓“墨守成规”,就是我们一些历史教师,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不思教育观念的更新。在他们看来,历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记住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学生能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因此,“不管白猫黑猫,只要学生考试成绩好,我就是好猫”。至于历史教育众多功能在学生身上是否得到有效落实,似乎与其无关。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支配下,教师把教材作为唯一知识来源,忽略了教材仅仅是“学本”这一事实。他们的历史教学,无论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练习都死死围绕教材知识,反复讲练,并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如何记住有可能考试的重点知识,如何应对各种考试。学生所谓的“动”也是围绕着教材知识记忆练习,思考的空间很小,“灌输”的意味很浓。这样的历史教学结果,学生当然对所学习历史毫无兴趣,学习历史的唯一目标,就是死记硬背历史教材或资料,争取考出好成绩,向教师和家长“报喜”。学生成为背诵教材和应对考试的机器。所谓“矫枉过正”,就是我们有些教师一方面对传统教育理念缺乏辩证分析,对所有的传统教育观念进行简单的全面否定;另一方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教育理念缺乏全面、科学的理解,囫囵吞枣,生搬硬套。于是出现弄巧成拙,形成矫枉过正的现象。如目前不少老师把接受性学习方式等同为“灌输教学”,将其视为糟粕,置如弃履。过于单一地强调、突出研究性学习,就会有意无意地放弃对基础知识的系统传授,它的直接后果是弱化了基础知识。实际上,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和接受性学习等,都是不同的学习方式,各有不同的作用,无所谓绝对的好与坏、对与错。接受性学习只要运用得当,它在提高知识的传授速度和增加知识传授量方面,自有它独特的用武之地。
(二)历史课堂教学“创新”的失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相当多的历史教师所接受,并不断深入人心。“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成为不少历史教师说课、上课、赛课、评课的基本思想。应该说这是一件可喜的事。但在欣喜之余,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第一,创新活动,不顾对象。一些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时,往往不顾学生的实际能力,也不考虑教材的难易度,生搬硬套别人的东西,片面追求课堂里的热闹,整个教学设计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活动:阅读、讨论、辩论、观察、表演、分析„„忙得学生焦头烂额。在教师的牵制下,学生一会儿看书,一会儿前后讨论、一会儿角色表演、一会儿展开辩论,而真正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于是各种问题接踵而来,懒的学生是一点事情也没有,而想动脑筋的学生感觉忙不过来。同时,教师所设置的活动或问题,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过于复杂。设计简单时学生轻易就找出了答案,就会产生骄傲自满情绪,渐渐会对参与活动失去兴趣,对以后的教学产生不良后果,而设计复杂时,学生自己解决不了,难免会垂头丧气,对以后的教学也会产生负面影响。虽然说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心理耐挫能力,但一个难题接着一个难题,对这些人生经历不多的孩子来说,容易使他们失去自信心。因此不论是过于简单还是过于复杂设计课堂活动,就必然使大部分学生闲置,局限了参与课堂教学的学生,不能使每个学生的潜力发挥出来,也就谈不上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二:标新立异,忽视科学。一些历史教师为了达到“创新”的目的,往往不顾历史科学性原则,任意标新立异。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教师在讲红军长征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长征到达陕北,除了教材地图中所标的红军长征路线外,你认为红军到达陕北是否还有更好的行军路线?”教师设计这一问题的本意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可以说,学生可以给我们无数个答案,也可以从瑞金画一条直线到达陕北,因为连接两点之间的距离直线最短。如果学生一旦设计出高明的行军路线,教师为学生的“聪明才智”感到高兴,还是为红军的“愚不可及”而遗憾?如果按照学生的“路线”行军,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事迹与精神还有意义吗?在这里,教师忽视了一个基本的历史真实——红军长征所走的路线是种种历史因素决定的,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它是最佳路线。长征路线不是哪个人随心所欲能任意改变的。
第三,严守预案,应变不足。教师作为教学过程指导者、组织者,课前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将探究过程和结果设想得自以为尽善尽美,是无可厚非的。但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的思维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课前设想那样发展。由于一些教师在基本功和教学技能方面的不足,往往出现与“创新”教育相去甚远之事。其主要表现:一是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因势利导,一切教学活动惟教案为是,不敢超越一步,严格要求学生探究的结论必须与教师的预设重合。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思维个性的扼杀。二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结果缺乏科学的评判。当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意见,且相持不下时,有些老师在关键时刻不敢表明自己的态度,一句“大家的想法都很好”,还美谓之“教师不当裁判”、“不打击学生思维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教师教学可以存疑,但不能稀泥,沦为学生思维的尾巴。否则,我们倡导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启发者、促进者”,就变了成名存实亡。
(三)重知识能力教育,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的历史课堂有了明显的变化,老师讲的少了,学生动的多了。但三维目标中情感教育目标因缺乏考试评价体系和可信度而被淡化,历史教学仍未走出应付功利性考试的圈圈而正逐渐丧失历史教育精神培养的本义。第一,以知识能力为中心设计教学问题,不考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有这么一个案例:一位教师在讲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这段历史时,为整合学科知识、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特意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一个是:“假如董存瑞拉开的火药包没有炸,那会是什么原因,怎么办?”另一个是:“你能为董存瑞设计出一个更好的炸碉堡方案吗?”应该说,这两个问题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的确是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老师却显然忘记了讲这段历史的主旨是什么。试想,假如(仅仅是假如)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终于找到了一种两全的炸碉堡的方法,那么,那位老师究竟是为学生的“聪明创意”而赞赏有加呢,还是为董存瑞的“思维迟钝”而喟然长叹呢?这不得不让人反思隐藏在案例背后的更深层次的教育问题:新课程理念下历史课情感教育的严重缺失。历史课当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这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历史教育的使命,直接关系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场。属于人文学科的历史学科,说到底,历史教育的本质也就是人文素质教育。从历史学科内容的包容性看,历史几乎包括了人的思想、行为等各个方面,历史教育的素材应该是最丰富的,而其中情感因素是历史素材中固有的丰富的资源。历史中,有悲,有喜,有美,有丑,也有真有假。在某种程度上,学习历史,需要用心用情感去体会,去体验。因而,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可以如诗般抒情,可以如画般绚烂,也可以如歌般动听。但由于传统的教学习惯和当前功利性考试的需求,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历史教师自觉不自觉绞尽了脑汁,想了种种办法,花样翻新,设计了种种题型,来对学生进行一遍又一遍的“强化训练”,以达到最终记住书本上的知识、结论,或者多掌握一些基本技能等等之目的。这种向学生大脑皮层反复地施以简单的信号刺激的做法与马戏团里训练猴子实际上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于是有人戏称这种课堂为“训兽场”。这种说法听着刺耳,实际上毫不夸张。我们的历史课堂太漠视“生命”的存在了。有人曾一针见血的指出,今日中学的历史教育,讲屈原只知《离骚》名,不知《离骚》事。当然,这里更别奢望《离骚》情了。没有情感的教育不是对人的教育,情感教育应该成为历史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二、对策建议
第一,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对“教育是什么”的价值判断和基本看法,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全面完成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前提和保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种种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涌现。我们教师在面对这些新的教育理念时,一是要积极学习;二是要全面准确理解;三是要有科学批判精神,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吸纳,不要盲目模仿。
第二,历史教学活动所追寻的是学生对历史的建构和认识,因此教学的整体目标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基础,并把历史思维能力视为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从而把历史教学的基本模式由传授知识的类型转变为发展思维的类型。第三,历史教学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学生的历史学习活动,而这种活动不应该是对历史知识进行机械记诵的模式,而应该是学生对历史原本进行分析与理解的模式,侧重于学生正确地建构其心目中的历史,使学生能够识别各种对历史的解释,并提出他们自己的历史解释。使学生参与教学,而且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是使教学得以真正展开的关键性问题。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从做中学,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思想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体验到挫折感与成功感;才能看出学生的鉴别力、理解力、创造力;才能使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
第四,历史教学活动的方法运用,主要是围绕使学生对历史的感受、了解和认识,侧重于训练学生掌握探究历史的具体方法,尤其是透过师生对各种历史资料的运用,培养学生在掌握证据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第五,历史教学活动的组织,不应只是注重形式上的新颖,而应是注重于学生学习历史时思维活动的具体操作,尤其是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注重发展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教师应成为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的助动器,要像导演一样对教学进行引导、组织、控制,并随时诊断教学,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教师与学生的最基本的关系是教学上的朋友。朋友是有共同的爱好和志向的,是互相了解对方的,是互动的,是有交情的,朋友之间的交往是不能靠主观臆想的。所以,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第六,历史教学活动的展开,要有利于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使学生经过历史的学习和探究,学会用历史的视野来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的问题,学会思考人类的发展和人生的价值。
第七,历史教学活动的设计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智力水平、要适合学生的特点;注意参考教材实际、符合教学规律;注意难易程度的搭配、挖掘,争取把每一个学生都调动起来,否则,脱离了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无用功。
第八,历史教学设计,要以探究问题为目的,没有问题是谈不上学习和研究的。而历史问题的设计要以思维训练为核心,既要有定向思想的训练,也要有发散式的思维、复合式的思维的训练,以帮助学生形成广阔的、全面的、客观的、辨证的、变化的、发展的视野。
第九,要有一定的“史料”教学。人们认识历史的前提是获取承载历史信息的材料(主要是文字材料),获取史料的过程也是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的过程。在对历史信息进行处理时,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储存,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学习历史的本来意义,甚至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对学历史感到厌倦。所以,要改变历史学习是对现成知识的记忆这种传统的模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使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得以统一,而不是分离。我们提倡把学习历史看作是在研究和认识历史,这就要训练学生去掌握和理解历史的信息,注重史料的作用,通过对史料的汇集、整理、辨析、推论,把史料作为证据,用以解决历史的问题。所以,历史教学方法的运用,是离不开对史料的运用的,尤其是学生对史料的运用。第十,正确对待教材中的史实和史论,对各种新观点应慎重处理。历史教材编写的都是一些没有争议的广泛论证的基本史实、基本史论,依据的是科学性的原理。当然,历史上存在着许多有争议的问题,但这些史实史论都是编写教材者的谨慎选择后编入的,基本上代表了大部分史学家的看法,具有科学性。而有些教师在上课时追求标新立异,通过活动得出的结论有别于教科书甚至相反,忽视否定了基本史论、基本史实。对学生的各种看法、新意见一律赞同,丧失了科学性、原则性,甚至于对学生从文学作品、电视电影作品中得来的印象表示支持,忘记了自己所担当的任务。只要有新意、创意,不管科学性,甚至于对神话传说中夸大的成分也不加以纠正,一方面使学生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认为历史就是电视、电影、神话故事中所讲的那个样子,区别不了真实的历史与小说中的历史;另一方面很可能对发育成长的中学生产生负面影响,达不到学史使人明智,以史为鉴的目的。因此,一方面活动的开展能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教师要依据科学性原则,对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分析、开导、纠正,使老师成为一个真正的引导者。
当前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6
亭湖新区实验学校 陈老师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使得初中语文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对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同时,许多一线语文教师在贯彻执行新课程理念的同时呈现了诸多问题需要加以认识和即时修正。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呈现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希望能对初中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语文 教学 问题 策略
随着新课标的日渐完善和推进,教师们都在更新自己的导学理念,改进教学策略,再也没有“满堂灌”和“一言堂”的教学现象了;教师们自觉的退出了课堂这个舞台的“主角”,取而代之是学生站在了这个舞台的“中央”,他们在自主学习,他们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了合作、探究的学习风气。就此,我们必须承认新课改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充满了活跃、融洽的气氛,教学效益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也有不如人意的地方,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的要求、内涵和实质没有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没有精心研读透彻,导致教学中存在一些偏差。本文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个人是身处教学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对当前部分教学的误区,感触很深。现归纳如下:
1、“自主学习”流于形式,放任学生自流 新课改是要求转变教和学的方式,提倡把有限的教学时空让给学生,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但部分教师是死板硬套,视课标中“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为“金口玉言”,“毫不含糊”的执行,却误入了极端:在导学中,一旦导入新课后,便是教师提问或让学生提问,然后让学生围绕问题自主学习。学生学了吗?没有!课上哜哜嘈嘈、七嘴八舌,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集体交流时,学生是东扯西拉、海阔天空,有的偏离了导学的中心,结果他们汇报时,是答非所问、“驴头不对马嘴”,教师却还是一味的表扬鼓励。这样的状况,“一切让学生说了算”,“教师一边看”,表面自由,实际是放任自流,不但忽视了学生学习的根本,更忽视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职责与作用。这些都是教师肤浅理解“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而导致的恶果,试想这样做,还谈什么教学效益啊?
2、“合作学习”华而不实,是灾难性的“泡沫”学习
虽然新课标对教学实施的建议是让学生采取互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实际的导学中,合作学习时“金玉其表、虚有其表、败絮其中”,是灾难性的“泡沫”学习。
(1)课课都有“合作”,杂乱无章。部分老师认为当今的语文教学中每课都该有让学生合作探讨的地方,否则就不算真正的语文课了。在此观念下应运而生了: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大组合作、优劣合作,合作的怎么样?合作的是杂乱无序、无聊的议论甚至“舌战”。忽略了课文的重难点或精彩的片段需学生独自的品读、静思和感悟。
(2)教师袖手旁观,对学生的合作不点不评
通过平时的听课发现部分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要么不闻不问,袖手旁观;要么装装样子,游离于学生中间穿梭,无所事事。,等到讨论基本完毕,班级声音基本安静下来之后,才走上讲台听取各组汇报,汇报完毕即宣告结束,根本没有批判性的点评和有效的全程“调控”
二、整改策略
就上述问题,个人结合自己的教学,提出整改的设想。
1、教师的讲解要适度,也要适度讲解,做好有效的引导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不需要去讲解,不需要发挥有效的引导作用。新课程改革反而更需要教师的精辟讲解和科学点拨,以成为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心灵鸡汤”。例如,笔者在教授《济南的冬天》时,首先,让学生集体讨论文章写了什么,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并描述自己所在城市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让他们以座位相邻为原则互相交流、互相描述;其次,在经过学生的集体交流之后,让学生发言。在同学的发言中我观察到大部分学生不太懂这些描写是用什么感觉器官感受到的。因此,此时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讲解,既要讲解各种感觉器官的功能和作用,也要讲解他们怎样用各种感觉器官多角度去感受同一事物,并以课堂及周边环境作为实例,让他们去实践。此类型的教学方式都可以应用到如《生命,生命》、《春》、《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学实践中去。
2、开展合作学习要“因课制宜”,动静结合,全程监控
首先,开展合作学习要“因课制宜”。教师要精挑细选,对于那些确实需要学生共同思维和思想的学习任务通过合作学习让其共同探究,例如,学习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的至爱亲情、人与环境、高新科技等单元的文章由于需要更多的学生交流,因此可以采用合作学习;而对于那些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动物世界单元的文章如《松鼠》、《国宝——大熊猫》等知识性和观察性的学习完全没有必要合作学习。这样,学生才能在合作学习方式中真正使自己和别人有所收获,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当前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7
一、思想政治工作在电力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 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 提高生产经营水平
长期以来, 电力企业管理一直以准军事化管理为基础, 为了达到标准化管理, 必须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要对上至管理者、下到基层员工进行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对于管理者来说, 有利于增强管理者的职业道德素养, 能够在国家法律法规与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管理。管理者在经营与管理的过程中, 要不断提高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员工实处。对于员工来说, 有利于员工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 有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共同的理想与价值追求, 有利于解决员工生活中的困难, 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员工要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要明确自身的职责, 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 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效率不断提高, 促进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 有利于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提升企业发展“软实力”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是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方式, 并且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相融合, 来不断提高企业发展的“软实力”。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在企业发展中更是有一种潜在的生产力。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因此, 在电力企业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 要围绕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和推动企业文化体系的运作, 提高企业综合素质水平, 积极借鉴先进的管理水平与经验, 促进电力企业不断地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3. 有利于提高员工归属感,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要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必须有统一的价值观, 这就要不断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党在企业发展中的主要理念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坚持科学发展观, 为全面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奠定基础。因此, 电力企业的发展, 离不开党组织的建设。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 强调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切实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与责怪感, 积极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现企业的健康、持续、和谐发展。
4. 有利于提升员工素质, 加强员工队伍建设
员工是企业发展之本, 提升员工素质, 是企业发展的根基, 而员工队伍素质建设的有效举措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为企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企业一方面要积极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教育, 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与思想道德水平;一方面要通过培养员工工作兴趣、为员工提供发展机会、物质和精神奖励并举, 来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企业的经营发展中。
二、当前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1. 对思想政治工作认识模糊
有人片面地认为,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务虚不务实, 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对抓安全、抓效益收效不大, 忽视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促进作用, “一手硬、一手软”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其地位和作用认识模糊, 不够重视, 部分管理者对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统一、不到位, 常常是“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 认为一切都要以市场为导向, 以效益论成败, 搞党建工作可有可无。二是存在实用主义的观点。以发电企业为例, 有的职工只关心电量给企业带来的效益, 没有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对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挖潜增效、创新发展所起到的凝聚、导向和激励的作用。
2. 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形式表现单一
当前, 大多数电力企业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甚微, 结症在于内容枯燥乏味, 缺乏新意, 流于形式, 主要是满足于一般说教等单一的宣传教育方式, 仍然停留在念文件、读报纸、放录像和开会提要求上。同时, 年轻的一代员工, 思想开放、活跃, 如不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 不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势必对他们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思想政治工作要真正从企业职工的角度出发, 做到关心人和理解人, 且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 现有的思政工作模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
工作需要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包括党建思政工作。但就目前实际情况看, 多数电力企业并没有对其内部的党建思政工作进行改革与创新, 只是长期沿用传统模式, 事事按部就班。这样根本无法发挥出党建思政工作的应有效果, 满足当前的需求。其原因凸显在思政工作手段落后, 没有采取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新形式, 寓教于乐、寓教于新、寓教于学, 没有用生动活泼的内容、耳目一新的形式、先进的方法服务于职工。
三、做好新形势下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1. 坚持做强做优, 打牢思想政治工作的物质基础
现今的企业职工更务实, 更加关心自身利益, 如工资收入、福利待遇等。如果没有坚实的物质为基础, 没有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企业职工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就无法真正树立, 就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反感。因此, 坚持把企业做强做优、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电力企业的首要任务。电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这一核心开展, 从融入中心中发挥作用, 始终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 这是电力企业党建思政工作的关键, 更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 我们要站在全新的战略高度, 精心谋划企业的各项工作, 通过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生产力发展, 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员工收入“双提升”。
2. 坚持“以人为本”, 将思政工作与员工实际需求相结合
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以湘潭发电公司多经党支部开展“一刻钟服务圈”为例, 为了加强联系和服务职工群众工作, 该支部创新工作思路, 结合党员“创岗建区”活动, 以满足职工基本服务需求为导向, 积极打造“一刻钟服务圈”。通过以各个“党员服务保障示范岗”的本职工作为圆心, 以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为距离半径, 以满足主业和职工服务需求为导向, 构建“一刻钟服务圈”。一刻钟是个时间概念, 并不是要求所有服务都要在15分钟内完成, 目的是致力于将“一刻钟服务圈”理念推广到员工日常工作和服务建设中去, 强调在近距离、短时间内, 用行动及时做出回应, 为广大职工提供便捷、贴心的服务。该项行动启动以来, 使该公司广大职工享受到了服务圈建设带来的益处。
3. 运用新媒体平台, 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我国进入了“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 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可以快速地获取信息和传播知识, 随时随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减少念文件、开会、看报等约定俗成的传统思想教育方式。通过新媒体创新教育方法, 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通俗性, 使职工容易接受, 从而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由单调枯燥说教式向春风化雨渗透式的转变。因此, 电力企业要善于运用新媒体, 以生动活泼的方式, 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4. 强化“三项教育”, 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一是强化信念教育。当前要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 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为重点, 引导企业职工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二是强化爱岗敬业教育。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企业是员工生存的依靠。党组织要教育职工从珍爱岗位做起, 自觉接受新的知识, 努力提高技术素质, 在岗位上建功立业。三是强化法制教育。随着依法治国、依法治企方略的不断推进, 国家加大了对电力企业的审查、监管的力度, 尤其是加强了对电力行业的投资、重大经营活动等的检查和审计。
5. 注重培养和优化,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我们党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力量。这支力量业务素质如何, 关乎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抓好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一方面要注重培养。通过实施思政队伍人才培养工程, 建立政工干部挂职、交流、轮岗制度, 畅通政工干部的晋升渠道;通过加强对政工人员的学习培训, 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一方面要优化队伍结构。在知识、专业、年龄结构等方面进行合理搭配。既要有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 也要有善于做党务工作的骨干。
参考文献
[1]李海燕.浅谈电力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24) :160.
当前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8
近年来,各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面开展了许多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实践教学还处在起步阶段,可借鉴的经验不多,加之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深刻,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探索的过程当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优越性和作用还没得到充分发挥。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总体上认识不到位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作用和意义有了一定认识,但从总体上来看认识还不到位,从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到高校的领导,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到学生,对实践教学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当前,很多高校把精力放在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放在次要的地位。一些高教师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到位。一些老师认为只要把课堂理论搞好了,学生治理论课考试及格了,就是完成教学计划了,实践活动可以放在他们以后的工作当中去开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有些学生学习英语、专业课、看小说甚至睡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更是不重视。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单一
当前,部分学校没有结合各课程学生的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在课内开展的实践教育活动如课堂讨论、课堂演讲、课堂交流、观看教育影片等,在课外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如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课程论文,到社会上去散发一些传单资料,做一些简单的理论或政策宣传,组织一些简单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一些学校是把实践活动放在了学校统一组织和安排的活动当中,但较少结合学习课程的实际,较少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较少从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出发去研究、探索和开创形式多样、内容充实、切实可行、学生乐于接受的实践教学形式。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不详实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当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目的、形式、过程、结论等要有一个详细的计划。有些学校的实践教学计划只是应付上级的检查,根本就未真正去实施,实践教学计划“形同虚设”。有些老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中,临时制定教学计划和方案,缺乏实践教学的整体性。一些高校没有给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分配学时,没有把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当中,对实践教学的安排和计划也是一语带过,缺乏翔实、整体性和统筹性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计划简单化和形式化。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经费短缺
经费充足是做好任何学科实践活动的保障,正所谓“兵马不动,粮草先行”,没有充足的经费作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很难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多是在课堂之外开展,有时需要走出校园到社会上参观考察,吃、行、住、用、参观、资料等样样需要花费,没有充足的经费作保证,实践教学活动很难开展,甚至出现“搁浅”的现象。一些高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看成“投入大、收益小”的教学活动,而对其它学科的教学投入力度较大。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深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必须对高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实施实践教学有一个清楚地认识,深刻认识到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各种措施,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效开展。
深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首先,要把思想统一到国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和要求上来。进一步加强对国家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文件的学习。其次,要切实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真正落实到教学工作当中去。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纳入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当中,在全校形成一种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开展的良好氛围。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上,按照国家和学校的要求认真做好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形式的确定、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教育基地的安排,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二)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
高校要联系当今社会的形势,结合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程的实际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充实、学生乐于接受、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不应把实践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堂讨论、课堂演讲、课堂交流、观看教育影片、写一篇课程论文或散发一些传单资料上。
高校应结合课程内容实际,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同时,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形式。近年来,网络和计算机也不断得到普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也应与时俱进、以这种新兴媒介为载体,不断探索和开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要保持传统的经典形式,不断借鉴其它高校甚至是国外好的教学形式的而同时,也要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结合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不断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形式。
(三)制定详实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
详实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是实践教学活动有序开展和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包括学校的总体计划和教师实施实践教学活动的具体计划。
高校要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各课程的详细实践教学计划,把实践教学列入课程表,分配具体学时,提高实践教学计划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教师要根据学校的总体教学计划,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详细、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计划。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的检查力度,采取“不定时突击检查”和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检查方式,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实施的情况实行“动态监督”。
(四)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经费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经费普遍存在短缺的问题,高校应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经费足额、及时到位,同时积极开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金筹措渠道,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
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金足额及时到位。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指出“各高等学校要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项经费,列入预算,并随着学校经费的增长逐年增加。”高校要按照国家的要求,也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经费纳入到学校财政预算当中,在作经费预算时,划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专项经费,做到专款专用,并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经费使用制度。同时,高校应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专项资金,整合相关专项资金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经费的比重,适时划拨资金。积极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金筹措渠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社会投入是教育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积极性,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途径,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办学。鼓励社会资本支持、参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教学活动的开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难点,要不断突破制约实践教学的瓶颈,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使其在组织和实施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5.
[2]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2004.
[3]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当前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推荐阅读:
当前审计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2-15
当前基层部队士官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8-28
当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16
浅析当前基层税收征管的存在问题及对策11-10
当前乡镇纪委查办案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1-28
当前党的作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06-08
当前招标投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7-07
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7-08
当前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2-16
当前快递行业消费维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