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信访稳定工作存在问题对策及建议

2024-11-15

关于当前信访稳定工作存在问题对策及建议(共8篇)

关于当前信访稳定工作存在问题对策及建议 篇1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做好信访稳定工作

洽川镇纪委书记 雷金奇

(2009年10月9日)

一、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干部对信访工作认识不到位。一是认为抓信访太牵扯精力,影响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信访工作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二是有些村主要干部在矛盾纠纷排查、乡村说事日、解决解决疑难信访问题时工作存在应付思想,不下势动真,认为上访群众多是“刁民”,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不能引起足够重视,采取哄、拦、卡、压的办法,甚至对群众的上访征兆置若罔闻,既不及时报送信息,也不采取措施,导致群众上访不断。三是一些机关干部工作作风不实,官僚主义严重,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处理不及时、不到位,甚至不闻不问,以至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四是认为信访工作是信访部门的事,认为信访部门是“救火队”、“挡箭牌”, 有事时想到,无事时忘掉,平时看不到。

(二)信访对象多元化。当前信访活动的主体已不单纯是过去的以优抚对象、老幼病残、贫困户为主,现在则扩大到离退休老干部、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社会求助者及其他如举报、咨询、社会法人等。许多普遍性问题上访人数多、持续时间长,城镇信访对象有呈逐年上升之势,信访群体信“上”不信“下”,信“多”不信“少”,信“闹”不信“理”, 信“访”不信“法”,信访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

(三)信访内容复杂。信访对象反映的问题绝大多数都很现实,基本都涉及到个人或集体的切身利益,情况复杂,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处理 1

起来难度较大。且都明确要求为其解决实际问题,不达目的,不肯罢休。因此,导致集体上访不断增多,越级上访时有发生。

(四)无理缠访依然存在,群体信访活动组织化倾向明显。极少数人别有用心,滥用信访权利,背后专人策划一些较大规模的集体访,虽经信访部门耐心说服教育,仍然信访不息,找领导纠缠,无理取闹,组织化倾向较明显。无序信访突出。

二、解决问题及建议

综揽上述难点问题,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形势和复杂的社会矛盾,如何做好当前信访工作,是摆在各级党政领导面前的重大而现实的课题。我们以为,解决这些难点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努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提高对信访工作的认识,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真正形成各级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各基层单位齐抓共管的全方位、网络化、大信访的信访工作格局。一是强化领导,全面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和落实“一岗双责”制,坚持领导包案制,一手抓预防一手抓处理,大的信访案件要成立专门的领导班子,主要领导亲自抓。二是完善情报信息机制。在工作中注重收集有价值信息,及时、正确把握信访先兆,牢牢把握信访工作主动权,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及时把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源头,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进一步做好重大事项信访评估制度,最大限度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从根本上化解引发大规模的集体上访。

三、经验和做法

近年来,我们洽川镇始终把信访稳定工作放在全镇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推动,突出工作重点,健全工作机制,不断强化基层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建立了“畅通、有序、务实、高效”的信访稳定工作格局。2008年,全镇实现了赴京赴省集体上访和赴京、省非正常上访“双零”目标,我镇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无越级上访乡镇”。各类信访案件的到期结案率达100%。在全国“两会”、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十七届三中全会等重要敏感时期没有来自我镇的干扰。

(一)全力促进“事要解决”,进一步完善解决问题机制

成立了重大疑难信访问题会审和重大疑难信访问题协调领导小组,及时研究重大疑难信访案件。并在全镇开展了重信重访专项治理活动,化解了一批重点案件,特别是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党委书记、镇长主要领导亲自抓。各村各单位也都切实把信访稳定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定期研究信访工作和联席会议制度,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信访中心户、乡村说事日等工作,研究重大案情,全镇上下重视信访稳定工作,主动抓好信访稳定工作的积极性、自觉性明显提高。

(二)完善督查督办机制,推动信访稳定工作扎实高效开展

建立了信访稳定“小红旗”挂牌督办制度,对各类不稳定因素和上访苗头,上墙小红旗挂牌督办,有力地推动案件快查快结的过程。我镇的“小红旗”挂牌督办制度被市党委宣传部主办的《渭南宣传》上予以发表。

(三)畅通信访渠道,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在全镇认真开展大接访、大排查、大调处活动,建立健全了首问负责制,乡村说事日制度,包村领导、机关干部负责制度等四项制度。通过三项活动的开展,将大量上访群众稳定在镇内,现场处置解决了一大批信访问题,维护了上访人的合法权益。

(四)抓早、抓小、抓苗头,着力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坚持定期排查和不定期排查相结合,建立矛盾纠纷排查档案,一事一策研究解决措施,减少越级信访量和重复信访量,做到三个明确,即:明确领导包案,明确专人处理,明确解决时限,2008年以来,没有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上访事件。对于苗头性的重大信访件提早接入,我们职权范围无法解决的,及时上报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争取主动性。今年我镇夏阳村码头群体性纠纷事件由于我们提早主动介入,积极向上汇报,在县联席办特别是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协调下,终于得到了比较完满的解决。

关于当前信访稳定工作存在问题对策及建议 篇2

关键词:石化企业,信访工作,目标思路

当前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推进, 社会利益格局加速调整, 人们的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社会组织开展日趋多样。这既给我国发展经济带来巨大活力, 又必然伴生新的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 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也集中显现。近年来, 随着石化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 各类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 职工群众的信访活动特别是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重复上访的数量明显增多, 人数多、规模大、持续时间长、行为激烈, 组织化倾向明显。在一些系统和行业引起连锁反应, 影响了石化企业的稳定和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石化企业信访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面对新形势, 树立新观念, 开拓新思路, 解决好职工群众的实际问题。维护好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 成为当前石化企业信访工作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一、正确认识石化企业信访工作客观环境的变化

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 使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运作方式以及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 特别是近年来石化企业的结构调整和重组上市, 不仅使大量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不断出现, 而且使石化企业信访工作面临的客观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 信访工作的形势更加严峻, 任务更加繁重。当前石化企业信访工作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企业进行了改制分流和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

改制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原内部分离出的众多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 如医院、销售、机械加工、运输业、劳保、机电等, 移交了的中小学教育、公安单位和部门。

2. 部分职工与企业协议解除劳动合同, 与企业的关系发生变化, 企业调处矛盾的难度增大。

3. 信访主体更加多元化, 无级可分、无口可归的信访问题明显增多。

4. 信访活动的群体性、组织性和对抗性明显增强。

这些变化不仅使信访部门依靠行政手段协调处理问题的传统工作方式受到了挑战, 使信访工作的处理原则受到挑战, 而且使信访部门的作用和地位受到了挑战。

二、当前石化企业信访存在的问题

石化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确保企业的安全稳定, 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 石化企业的信访形势总体是不错的, 但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1. 协解人员、劳动家属、改制企业人员及集体企业退休人员是当前主要的不稳定群体, 较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仍时有发生。

据某企业信访统计资料显示:协解人员、劳动家属、改制企业人员信访量占信访总量的43%。

2. 就业再就业问题突出。

石化企业职工待业子女、失业的集体工、协解解除劳动后家庭困难人员。不间断上访, 要求企业安置就业或再就业。

3. 超出政策底线的利益诉求, 部分群体难以在短期内息访。

协解人员的解决社会保险缴费、享受离退休人员企业补贴政策、恢复职工身份;劳动家属的享受社会养老保险、按照集体企业职工办理退休;改制企业职工的与母体企业保持劳动关系、回母体企业安排工作等诉求, 已经超出政策线, 难以解决。

4. 部分群体心理预期过高是目前引发上访问题的主要成因。

未退休协解人员以“两险”缴费及再就业压力较大为由, 要求享受生活资助政策或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集体企业退休人员主要以生活和消费在同一地区为由, 要求企业补贴的调整与全民退休人员相同;劳动家属主要以物价上涨较大为由, 对生活补助力度不够满意, 要求提高生活补助调整标准。

5. 信访问题中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

近年来, 随着城镇职工工资水平的不断提高, 协解人员“两险”缴费基数也在不断上涨。每到缴费日期, 协解人员就会因基数太高, 难以承受为由找母体企业, 要求母体企业代缴保险。部分劳动家属就提高补助标准的上访可能性依然较大;不在补助范围内的家属在攀比心态的作用下, 可能会以同是劳动家属为由而上访, 要求享受同一政策;已改制企业如未能参照利益调整政策进行相应调整, 或调整力度明显低于母体企业同类别人员, 改制企业人员就利益调整问题的上访可能会有所显现。

6. 移交办社会离退休教职工因工资待遇问题多次上访, 要求与石化企业离退休人员享受同等待遇。

7. 一些敌对势力打着“维权”的旗号, 插手人民内部矛盾, 影响了正常的信访秩序。

一些与党和政府为敌的敌对势力, 打着“维权”的旗号, 处心积虑插手群众信访活动, 协解人员充当骨干分子, 煽动不满, 伺机组织串联、聚集;个别别有用心的人员通过网络发布帖子, 组织集结和串联。

与此不相适应的, 我们工作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与严峻的信访形势不相适应。

一是个别领导干部缺乏政治责任感和敏锐性, 对信访工作重视不够, 该抓的不抓, 该管的不管, 即使抓了投入精力也不够, 使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妥善解决。

二是极少数党员和党员干部党性意识不强, 组织纪律观念差, 在信访工作中不但没有发挥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 反而做了群众的尾巴, 成为群众议论、不满意的靶子。

三是少数管理人员作风浮漂、敷衍塞责, 不去宣传群众, 不会做群众工作, 工作方法简单, 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麻木不仁, 该处理的不处理、该告知的不告知、该答复的不答复, 使有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四是一些群众法制观念淡薄, 缺乏大局观念和感恩思想。有的无理取闹、强词夺理, 提出的利益诉求超出政策底线;有的向上级和媒体写信, 利用网络散布不实信息, 歪曲事实, 混淆是非。

五是一些单位信访基础工作薄弱。有的对有关信访情况掌握得不全面, 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有的不落实信访评估制度, 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要事项, 该事前评估的不评估, 该公开的不公开;有的工作人员对政策规定理解不透, 宣传解释苍白无力;有的在解释政策时方式方法简单、缺乏耐心。

从上述信访存在的问题来看, 信访工作内容的复杂性, 特别是一些群体利益相互交织, 非常复杂, 这些问题在短时期内是没有办法一下得到解决的。做好信访工作的压力依然很大, 任务依然艰巨。我们要从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 充分认识做好企业信访工作的重大意义和特殊意义, 进一步增强全局观念和政治敏锐性, 加强组织领导, 切实履行责任, 强化工作措施, 为维护国家和社会安定贡献石化企业的一份力量。

三、更新信访工作理念, 确立石化企业信访工作的目标和思路

1. 立足服务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进一步增强稳定意识和超前意识, 实现由处理信访问题的被动型、滞后型向主动型、超前型转变。

稳定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信访工作作为社会矛盾的“调节器”、社情民意的“晴雨表”, 不仅在化解企业各类矛盾、理顺职工情绪等方面具有其他部门无法替代的作用, 而且在促进领导科学决策, 加强企业民主监督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各级领导必须把信访工作作为企业稳定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议事日程, 立足于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和真心实意依靠职工办企业, 不断畅通和拓宽信访渠道, 多角度、多层次听取职工群众的呼声, 实事求是地解决职工生活和情绪上的热点问题, 把信访工作建成一项“暖心工程”、“凝心工程”。信访部门必须增强超前意识和创新意识, 把信访工作带入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过程, 全方位注视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廉政等各方面涉及稳定的敏感问题, 转变传统的“坐等上门”和“看摊守业”的传统做法, 由坐等式、封闭式向咨询式、开方式转变。变被动救火为积极预 (下转第217页) (上接第215页) 防。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积极做好超前性政策法规的宣传解释工作和思想疏导工作, 及时研究政策, 消除隐患。同时, 信访部门要增强预警功能, 主动加强对不安定思想束缚的预测和防范。要从产生信访问题的源头入手, 主动介入, 有针对性地做好预案, 做到积极预防, 从容处置, 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控制在基层单位。

2. 适应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需要, 进一步增强管理意识和参谋意识, 实现信访工作由微观调处向宏观调控转变。

信访工作是社会调控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对个别具体的客观矛盾进行调解处理, 实施微观调控, 而且从整体上发现矛盾, 反馈信息, 为领导者、决策者进行宏观调控提供依据。信访工作把职工群众与领导决策层、各职能部门、各基层单位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形成一个上通下达、左右相联的调控网络, 起着发现问题、化解矛盾、理顺关系、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的特殊作用。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信访形势的发展变化, 信访工作要想真正有所作为, 必须从就信访抓信访的传统思维方式转变到统观全局, 统筹协调, 为维护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提供有效服务的思路上来。一要建立和完善信访工作网络, 及时搜集基层职工群众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的看法、意见和建议, 了解职工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 积极稳妥地处理好每一件信访事项, 增强微观调控的时效性。二要建立和完善信访干部调研制度, 通过对潜伏的不安定因素、比较集中的社会矛盾和带有普遍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敏锐地发现和捕捉重大信访信息, 适时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以便于领导机关和领导同志全面掌握真实情况, 科学决策, 解决好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 从而更好地发挥信访部门的参谋助手作用, 增强信访工作进行宏观调控的力度。

3. 坚持依法处理信访问题的方向, 进一步增强法制意识和规范意

识, 实现由单一的依靠行政手段向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处理问题的转变。企业改革过程中, 各类矛盾错综复杂, 突发性、群体性上访行为增多, 处理难度增大。各级领导和信访部门必须增强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在思想观念上实现从“人治”观念向“法治”观念转变, 克服以言代法, 以政管法, 以权代法的现象。在管理方式上实现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依靠法律手段转变。对于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 特别是涉及群体利益、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 既要重视运用经济手段处理企业内部的物质利益矛盾, 运用宣传教育的手段处理职工群众的思想矛盾, 同时还必须重视运用法律手段处理企业与职工、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各类矛盾纠纷。要坚持用法律法规来规范信访人的信访行为, 监督信访部门的办理工作, 做好对上访群众的教育、疏导、咨询和分流工作, 决不能单纯依靠行政命令, 动辄采取强制手段仓促进行处理, 激化矛盾, 扩大事态。

4. 进一步增强协调意识, 加快形成“大信访”的战略格局, 由单纯的依靠信访部门做工作向党政机关及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转变。

国有企业特别是石化企业改革过程中的信访工作, 往往涉及干群关系、劳资关系、工农关系、企地关系等多个方面, 不仅需要企业内部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的配合与协作, 而且需要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做好油田改革过程中的信访工作, 一是必须坚持“谁主管, 谁负责”和“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 强化“大信访”观念, 建立各单位、各部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信访工作机制, 认真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促使企业领导和职能部门主动找准自己的工作目标, 认清自己的职责, 关心重视信访工作, 积极与信访部门配合, 妥善处理涉及本单位本部门的信访问题。二是信访部门要主动与有关单位和部门交流和沟通, 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在政策上业务上的优势, 共同做好上访群众的工作。如对涉及群体利益的集体上访问题, 信访部门要与组织、劳资、工会等部门共同研究、共同处理, 以提高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对劳动纠纷、合同纠纷等涉及企地关系、工农关系等方面的信访问题, 要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联合调处, 以提高处理的权威性。通过联合处理信访案件, 不仅可以提高信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及时化解矛盾, 维护稳定, 而且能够有效地监督和促进各单位各部门的工作, 使他们吸取教训, 精细工作, 着眼大局, 慎密决策, 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误, 避免引起群众上访。

关于当前信访稳定工作存在问题对策及建议 篇3

一、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基层党建是各项工作的龙头,做好新形势下的基层党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步入“十三五”征程,我党带领人民群众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展实践。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新的问题、新的挑战不断呈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式、新要求,不断加强和改善基层党建工作,推动基层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才能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利保障。

(二)巩固执政地位的需求

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决定着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只有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才能使我党正确带领人民不断前进,使我党永远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不断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是进一步打牢党的工作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三)满足群众期盼的要求

人民群众是我党执政的力量源泉,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要坚持围绕为群众服务这一重心。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生产生活的改变,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基层党组织必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切实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为群众服务到位,才能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影响力,更好地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基层党建是整个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基层党组织是执政党的工作基础,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但现在就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对基层党建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当下一部分同志认为基层党建就是组织一下学习,发展几个党员,工作一般,要求不高;一些党务干部对党建工作热情不高、工作不实,认为经济工作和业务工作是硬指标,党建工作是软任务,党建工作摆不上应有的位置;有的单位抓党建工作完全是流于形式,被动应付,对党的工作漠不关心,对党的活动缺乏积极性。一些党务工作者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自身职责认识不够,不能正确把握工作方向。

(二)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和工作方法缺乏创新

一是管理关系脱节。基层党委与基层党组织是松散型的指导关系,责权不挂钩,缺乏实施管理的必要手段,在实践工作中,号召力不强,工作难开展;二是监督职能缺乏,缺少应有的抓手。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匮乏,党务干部兼职多,专职少,部分人忙,部分人闲,造成有的干部职责不清,心理不平衡,影响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三)活动内容、方式陈旧,组织生活松懈

相当一部分基层党组织活动形式不灵活,仅满足于政治说教,在工作中,继承不够,创新不多。一些党员干部抱着“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心理,不思进取、安于现状,致使部分党员干部党性不强,理想信念动摇,脱离群众。党务工作方面仍存在方式单一、内容单调、技术辐射源弱、覆盖面少,各类资源、各个要素缺乏有效整合,没有产生党务工作的整体优势。

三、加强基层党建的对策建议

(一)基层党组织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落实新举措,在工作创新上下功夫。组织工作要牢固树立效率意识、质量意识和能力意识,创新工作机制、工作载体和工作方法,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寻求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点”。基层党组织要进一步创新载体、抓形式多样化,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只有在探索新思路、开创新方法、解决新矛盾方面狠下功夫,经常分析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超前预见,主动适应,才能使基层党组织始终保持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旺盛的生命力。

(二)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

基层党组织必须切实加强支部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要广泛宣传党的主张和精神,加强党的信仰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群众。认真开展“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党员”创建活动,不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干部群众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创新力,坚持党的纪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增强执行力。

(三)培养吸收优秀青年干部入党

要注意发现培养吸收基层优秀青年,特别是青年干部入党,努力把符合條件的业务骨干培养成新的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使党员成为促进工作发展的第一资源。要按照稳定队伍、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要求、充分发挥年轻党员的积极性,给他们分任务、压担子,从中经受锻炼。

(四)抓政治和业务学习,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

在基层党员干部中深入落实“两学一做”教育,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争当表率,坚持用党章的要求保持党员的先进性,自觉履行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坚持用党章规范言行,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及群众工作纪律和工作、生活纪律,做到令行禁止。用严明的纪律管住自己、净化自身,做到忠诚、干净、担当,进一步增强基层党员队伍的综合素质。

(五)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必须在体现党员先锋作用上下功夫

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最直接、最现实、最具体的是通过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反映出来。基层党组织应在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上发挥积极引导作用。一是做培育先锋模范党员的教育基地。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奉献精神好是新时期先锋模范党员的基本标准,围绕这一目标,充分利用理论中心组和党校等载体,抓住干部培训的有利时机,创新学习方式,借助各种方法,展开学习培训。认真学好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学好专业知识,胜任本职工作。学好其他知识,拓展服务本领。把党员打造成为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带领群众谋发展、干事业、树正气的能人、强手、楷模。二是做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管理中心。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和载体展现出来。通过加强对党员创先争优评比、党员形象展示、党员技能大赛、主题实践活动、主题教育活动等设计和管理,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提供广阔的舞台。三是做深化模范作用效果的推动机关。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创新考核办法,通过定时间、定责任、定任务、建台帐、定期公示、集中表彰等,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进一步发挥。通过树立典型,广泛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学先进、做先进、争先进的浓厚氛围,引导群众向先锋模范党员方向发展。

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仅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更是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承担着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各项目标任务的职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稳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于当前信访稳定工作存在问题对策及建议 篇4

对策建议思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宣告,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呈现新特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了新目标,党的建设有了新要求,这也对各项工作适应时代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新时代检察工作谋篇布局渐入佳境,如何站在转型发展的新起点上肩负起在法治中国建设中承担的法律监督的重要使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如何把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好,以新理念变革引领检察工作创新发展,推动检察工作全面提档升级,如何立足检察职能,找准着力重点,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这需每一位新时代检察人深入思考。

一、新时代做好检察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是检察机关的重大政治使命。

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这是由其履行政治责任、履职需要与工作实践中客观存在的问题所决定的。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准确把握大局对检察工作的新要求,制定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政策落实,保障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必然要求。

实现案件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不懈追求。检察人员在执法办案时,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找准检察工作定位,高标准谋划,进而通过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有效地将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开展检察工作融为一体。

三是检察机关实现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

检察机关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自身科学发展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只有提升队伍的法学理论素养,建设一支高素质检察队伍,才能真正解决好自身发展中不符合、不适应、不协调的突出问题,才能真正履行好法律监督职能,实现自身发展。

二、检察机关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探索

对XX省各级检察机关而言,自XX年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年以来,“发挥侦查监督职能,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活动”“充分发挥公诉职能,依法推进产权保护,优化XX营商环境专项活动”“贪污贿赂案件刑事审判监督专项检察活动”“服务营商环境,民事行政执行检察监督专项活动”“公益诉讼专项行动”等五个专项检察行动全面开展,各级检察机关以做大做强监督主责主业为目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自身建设,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极大地维护企业、企业家的合法权利,切实提升企业家及其他营商主体的安全感、获得感。

一是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积极开展“5个专项活动”。

为打赢优化营商环境这场硬仗,各级检察机关按照省检察院《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先后出台了《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促进营商环境优化的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发挥侦查监督职能

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活动的实施方案》等文件,成立促进营商环境优化领导小组,按期召开会议,及时传达了上级检察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精神。切实将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完成任务的紧迫感,狠抓贯彻落实,切实将5个专项活动引向深入。

二是认真履行检察职能,积极投身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突出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把支持和服务企业家创新创业活动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紧密结合起来,严厉打击了一批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和恶势力犯罪团伙,依法惩治黑恶势力犯罪团伙以暴力、胁迫等方式向各类市场主体收取“保护费”,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的犯罪;依法惩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犯罪;依法惩治由经济纠纷引发的暴力讨债、绑架、非法拘禁罪等。积极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刑事犯罪。

加大刑事检察工作力度。加大对经济新常态下金融犯罪的打击力度,突出打击以“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为名实施的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犯罪以及直接融资等领域利用金融监管薄弱环节实施的妨害金融管理秩序犯罪。强化对涉及市场准入、不正当竞争等问题的法律监督。重点监督违法使用刑事手段插手经济纠纷,以及适用强制措施、查封、扣押、冻结财物不当等问题。

加大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力度。强化对“涉企”民事行政案件裁判、执行监督力度,加大对涉及土地征用、劳动纠纷、民间借贷等案件的监督力度,严厉打击涉及引资项目行政审批的监督力度。通过“互联网+阳光百姓工程”报备员培训及调研指导工作,完成对涉农资金、项目的监督。并将发生在农村的土地征用、环境污染、移民搬迁、集体财产处置、邻里纠纷等案件放在民行检察的突出位置。积极稳妥推进民事和行政公益诉讼工作。

三是加强宣传报道,延伸办案效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充分利用网络、报刊、“两微一端”等方式,在法制宣传过程中,深入企业等宣传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关政策和措施及重大意义、工作举措和取得的成效,宣传先进典型,运用检察建议、检察官释法说理等手段,增强办理案件的社会效果等,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三、当前检察工作面临的困境分析

在检察实践中,各级检察机关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经济、政治发展、服务民生以及化解矛盾等服务大局工作中做出了诸多努力和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我们也发现检察工作在服务大局中仍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在今后的检察实践中加以解决和改进:一是部分检察干警对检察机关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个别检察干警定位不高,不能准确把握履行检察权和服务大局的深刻内涵,不能正确认识检察权的人民性,不能正确处理坚持党的领导与行使法律监督职能的关系;二是部分干警的素质水平无法与检察机关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相适应。个别检察人员执法水平不高、执法方式简单,不注意化解与案件相关的矛盾,不善于从各方利益结合点上考虑问题、谋划工作,不善于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以及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释法说理的能力不足,法学专业理论储备不足,不能在服从全局、有利长远的前提下开展检察工作;三是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措施制定抓得多,对措施的落实和跟进抓得少,难以实现最初的构想。对检察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能及时掌握并制定落实相应措施,从而影响了检察工作的科学创新发展。

四、用高水平法律监督来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新时代检察工作创新发展,必须始终服从服务顺应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从服务顺应发展大局。”检察事业只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真正做到高点定位,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进而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理念一新天地宽。因此,在实践中,检察机关要紧紧围绕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开展工作。

(一)立足检察职能,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是依法查办各类刑事犯罪。重点打击严重暴力、“两抢一盗”等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犯罪。突出打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金融诈骗等严重影响民生稳定的经济犯罪。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犯罪。坚决惩治网络传销、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网络犯罪。积极参与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坚决惩治挪用、贪污扶贫资金犯罪。深化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专项立案监督,促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二是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工作。认真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健全检察环节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积极投入重大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化解专项行动,把办理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与化解风险、追赃挽损、维护稳定结合起来。立足司法办案开展经济风险研判,对可能影响经济健康发展、存在风险隐患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预警预测,向有关单位和部门提出对策建议。对于在司法办案中发现的涉及经济发展的体制性、政策性、策略性、方向性等重大问题,及时向党委报告,提出解决建议。三是积极投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大力开展专项行动,既依法严惩黑恶势力犯罪,又坚决铲除黑恶势力土壤。始终坚持依法严惩、打早打小、除恶务尽,保持对各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突出惩治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的黑恶势力及充当保护伞的党员干部,严肃惩治侵犯农民利益的“微腐败”。建立健全检察机关与监察委的协调衔接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为夺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压倒性胜利贡献检察力量。推动建立“扫黑除恶”长效机制,实现“扫黑除恶”的法治化、规范化和专业化。

(二)充分发挥检察监督作用,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法治环境。

一是不断深化刑事诉讼监督。进一步完善刑事立案、侦查、审判、执行监督机制,推动实现司法办案的公平公正。加大对有案不立、以罚代刑、漏罪漏犯、违法插手经济纠纷等监督,促进刑事立案的谦抑审慎。加大对刑讯逼供、暴力取证、违法采取强制措施等监督,健全检察环节排除非法证据制度,促进刑事侦查活动的严格规范。加大对刑事审判活动及判决裁定的监督,确保定性准确、量刑适当。加大对刑事执行活动的监督,突出加强对服刑人员刑罚变更执行监督,有效维护刑罚执行的权威和公正。二是有效开展民事和行政诉讼监督。进一步加强对民事、行政审判,民事调解、执行等活动的监督,强化申诉案件息诉服判工作,不断提升民事行政诉讼监督质量、效率和效果,坚定维护民事行政裁判的既判力与公信力。突出监督重点,推动虚假诉讼监督常态化,加强财产刑执行监督,着力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假官司”“执行难”等问题。建立健全民事行政裁判文书的网络监督机制、法检信息共享机制等,坚持个案监督与类案监督、刚性监督和柔性监督相结合,着力形成立体多元的监督体系。三是积极探索违法行政行为检察监督。强化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的行政机关在评估审查、审批流转、证照发放等重点环节执法行为,以及征地拆迁、安全生产、资金补贴等领域违法行政行为的监督,突出围绕履职中发现的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不行使职权的监督,有效推动依法行政。探索开展限制人身自由强制措施检察监督工作,全力维护执法对象的人身权和人格权。

(三)拓展和创新服务企业方式方法,贯彻新发展理念,营造优质的服务环境。

一是平等保护各类产权。准确把握处理产权和经济纠纷的司法政策,抓紧甄别、依法纠正涉产权的冤错案件,严格规范涉案财产处置的法律程序,依法维护非公企业产权和合法权益。在司法办案中严格把握罪与非罪、法律与政策的界限,增强企业家信心和财富安全感。充分履行刑事、民事、行政检察等职责,发挥非公经济法治护航中心、企业刑事风险防控中心的作用,形成保护企业权益的多层格局。持续规范自身司法行为,最大程度减少、避免办案活动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加强与工商联的沟通协调,巩固和健全经常性、常态化互动机制,形成服务和保障非公有制经济的合力。二是深化金融检察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始终保持对严重金融犯罪的高压态势,重点查处金融从业人员利用职务便利、身份便利和客户资源实施的犯罪,加强分析金融市场发展和业务创新中出现的法律争议和违法犯罪新手段,重点防范投资融资交易性风险和涉众型金融犯罪风险,加大追赃力度,维护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资金安全。构建检察机关与金融监管部门协作机制,深度开展金融犯罪风险预判预警,加大对新型疑难复杂案件的分析研判,及时提供防范金融风险的对策建议。不断加大金融检察人才培养力度,努力造就一支精通金融业务的复合型检察官队伍,全面提升金融检察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和社会化工作能力。三是强化知识产权检察保障创新创业。强化知识产权行政司法协同保护,完善“两法衔接”平台,健全联席会议、案件协调和信息互通共享工作机制,推动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绿色通道”。针对科技创新中出现的新类型犯罪、科技人员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等情形,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提供法律咨询。对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完成创新任务中发生轻微犯罪、过失犯罪的,坚持依法从宽处理。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及时有效提供知识产权保护。

(四)履行公益职责,营造融合的共享环境。

一是加大公益诉讼力度。准确把握法定案件范围,重点办理生态环境和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努力保护好绿水青山和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进一步加大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力度,坚持刑事惩罚和维护公共利益的统一。二是擦亮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品牌。树立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最大公共利益的理念,完善未成年人司法办案、法治宣传和品牌发展三大体系建设,真正做到树立品牌,打造亮点。探索构建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通过“专业+社会”的帮教机制,经济、法律、心理“三位一体”的救助机制,公检法一体化的联动机制,实现对未成年人“有温度”的司法。探索强制亲职教育制度和公益诉讼制度,督促监护人履行监护教育职责,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三是保障特殊群体权益。在司法办案和法律监督中,突显检察官公共利益代表保护人身份,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人员等,坚持惩治犯罪和保障人权并重、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重。进一步完善“观护矫正”基地,促进外来涉罪人员的平等保护。加强社会保障救助,推动构建弱势群体维权保护网络,加强与社会保险、民政救助、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法律援助等相关工作的衔接。不断完善对被害人等司法救助机制。积极推动控告申诉检察工作转型发展,完善纠正和防范冤错案件长效机制,不断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

关于当前信访稳定工作存在问题对策及建议 篇5

一、基层新闻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

基层新闻宣传工作来源基层、服务基层,但受人才、资金、观念等因素的制约,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思想观念存在偏差。

有些基层单位往往把新闻宣传作为一项软任务,没有真正认识到新闻宣传工作是基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单位存在“重业务轻宣传”的思想倾向,没有将新闻宣传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注重收集宣传素材,不在乎宣传亮点工作。

(二)基层宣传干部队伍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一是由于种种原因基层宣传干部队伍存在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自身不加强学习对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理解不准、掌握不牢,开展工作时往往提不出思路找不到抓手。二是“后程乏力”。基层宣传干部缺乏专业知识技能培训,知识结构更新不够快,思想观念相对滞后。三是“分身乏术”。基层工作任务繁杂、人员缺乏,从事宣传工作的基层干部往往身兼数职、顾此失彼。

(三)形式内容单一乏味。

一是方式不灵活。基层宣传报道多半是以文字宣传为主,没有更多的对外宣传方式手段,形式比较单一。二是内容较生硬。基层宣传报道的内容多是领导活动、会议新闻或者业务工作,写作手法也较为生硬死板,缺少创新和亮点,达不到预期的宣传效果。三是“接地气”不够。基层宣传干部虽然身在基层但受水平限制,很难写出鲜活生动、脍炙人口、感染力强的好新闻。

(四)组织策划比较滞后。

一是缺乏整体规划。有的单位没有深入研究当前基层宣传工作面对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新形势和新任务,对新闻宣传工作如何组织实施,达到什么目的,没有整体规划和明确要求。二是新闻敏感不强。一些宣传干部对新闻宣传及时性缺乏认识,对发生在身边的好新闻不敏感、不上心、不在意、不以为然。三是报道随意性强。在宣传内容上,不能与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广大群众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中心不突出,主题不鲜明。

(五)工作机制不够健全。

一方面工作机制不顺。一些基层单位对新闻宣传工作缺乏深入研究和统一部署,缺乏组织性和指导性,任务交办不明确,责任目标不清晰,出现错位和缺位的现象,整个宣传工作显得较为疲软和被动。另一方面是激励机制缺乏。没有建立必要的奖惩制度,基层宣传工作人员劳动价值很难得到充分体现和认可,工作热情不高。

二、改善基层新闻宣传工作的对策

基层新闻宣传工作肩负着宣传、教育、组织、团结、发动群众的艰巨使命,面对新的历史时期意识形态领域思想多元化、舆论生态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抓好基层新闻宣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把领导班子建设作为基层新闻宣传队伍建设的切入点,以班子带动队伍,将新闻宣传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进一步明确新闻宣传工作是基层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各项工作“争先进位”的“助推器”。二是加强宣传干部队伍建设。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不断提高基层宣传干部的科学判断形势能力、驾驭基层工作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采取“送上去、请下来”等方式,加强职责素养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宣传干部的道德修养和职业水准。

(二)理顺工作机制。

一是完善工作网络。明确基层各部门各单位新闻宣传工作人员的职责任务,并明确一位主管领导亲自抓新闻宣传工作,确保全县有一支数量足够的新闻宣传工作队伍活跃在新闻宣传的第一线,形成自上而下的新闻宣传工作网络。二是建立目标考核和责任机制。建立新闻宣传工作责任制,制定与落实新闻宣传任务分配制度和发稿每季度通报制度,年终对各镇、各部门的新闻宣传工作进行汇总考核,形成有目标、有责任、有落实的长效管理机制。三是强化激励引导。对新闻宣传工作人员采取精神鼓舞、荣誉支持、物质奖励等方式,调动广大新闻宣传工作者的写作热情和工作干劲。

(三)创新工作方法。

一是创新思路,深入挖掘基层好新闻。要深入到田间地头挖掘新闻素材,从广大群众朴素平凡的生活细节中挖掘生动事例进行宣传报道。二是要创新新闻宣传角度。选择最能打动群众心灵的宣传角度和群众感同身受的新闻事实,原汁原味地把事件展现在群众面前,让群众自己去感受领悟。三是丰富宣传形式。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加强正面宣传,把新闻宣传工作作为一项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给人以力量、给信心、希望的工作,提升宣传层次。

(四)强化业务培训。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培训。通过培训让基层新闻宣传干部进一步掌握中央的重大部署及政策理论,提高宣传、团结、发动群众和组织基层宣传文化活动的能力。二是建立有效的学习培训制度。根据新闻宣传事业发展的需要和人才队伍现状,对宣传人才队伍进行系统化培训。三是加强干部交流。对宣传文化干部进行多岗位锻炼。有计划地选派年轻优秀的基层宣传文化干部到县级宣传思想文化单位轮训锻炼、跟班学习。

(五)注重资源整合。

一是注重人才引进。吸收基层非公经济及社会组织中的文化能人纳入基层宣传干部队伍。采取人才引进、社会招考等方式,充实县融媒体中心力量,及时输入新鲜血液。二是加大民间文化能人、文化传承人的培育和扶持力度。注意吸收他们加入新闻宣传队伍,使他们施展才能,发挥作用,形成合力。三是加强基层单位和新闻媒体的互动。采取多种形式,经常性组织基层单位和新闻媒体开展互动交流活动。

关于当前信访稳定工作存在问题对策及建议 篇6

及对策建议思考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最大的特色和优势,是党的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提高新时代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挥新时代的引領作用。习总书记指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基层是社会结构中基本的组织层次,包括县、乡、村、城市街道及其社区,也包括学校、工厂等企事业单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思想政治工作从基层创新,有利于密切结合变化发展的实际,维护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满足人民群众的发展需求,提高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针对f生和有效性。

一、我国当前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

(一)并没有深入基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基层群众是党的依托和基础,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党的建设离不开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官员需要全心全意为基层群众服务,但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部分官员常常盛气凌人,凌驾于基层群众之上,并不把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放在眼里。并没有深入到基层群众进行走访调研,慰问广大老百姓,也就是说,部分官员还没有真正地体恤老百姓的需求,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而是自作主张,采用“想当然”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无法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

(二)机关干部享乐主义蔓延

如今,“一杯茶,一份报,一整天”的工作形式在机关党员工作中十分普遍,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机关干部的工作十分轻松和安逸。即便是在开展工作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通过微信、QQ、微博等方式与基层群众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互动,这种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任务的工作形式更加滋长了部分官员的享乐心理。他们不用通过亲自拜访基层群众,不必经受风吹日晒,而只是简单地借助电子政务平台这个虚拟的网络世界就能够实现高效率的办公,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其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容小视,例如,机关干部缺少了与基层群众面对面沟通的方式,难免会与群众产生一定的心理芥蒂,基层群众也很难做到一如既往地拥护机关干部。因此,深入基层群众,多与基层群众面对面沟通与交流是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机关干部工作本领不强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党员干部也需要不断地学习新思想,不断提升工作水平,而当前少数的党员干部还没有根据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规律与新特点,来采用一些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基层群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程度不够,这些党员干部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具有基层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的理论依据。此外,很多官员干部在与群众沟通的过程中,不注重沟通的技巧,在语言表达以及语气的选择方面无法很好地与基层群众相融合。

二、新时期基层思政工作创新方法

(一)坚持以人为本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对象为全体员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离不开人这一最重要的要素,由于企业员工素质不一,企业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不同层次员工的全面发展,更好地满足于员工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则亟待充分地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来对不同员工的发展要求进行分析,有效地化解员工与企业的各种矛盾,使员工树立起全心全意服务的思想,更好地激发出员工的潜能。由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主要为全体员工,这也决定了企业需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为了能够做好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在提高企业凝聚力过程中,将为员工服务当作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出发点。要不断地强化员工的学习能力,确保员工整体综合素质的提升。特别是在当前新形势下,企业各项工作任务量较大,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需要员工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从而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企业凝聚力的增强,需要统一想法,同时还要通过典型引路来进一步实现育人的目的,使员工能够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企业的政工干部在做好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中,需要做好落实工作,把为员工服务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及时为员工排忧解难,强化自身素质的提升,以自己榜样的力量来更好地带动广大员工,对广大员工产生积极的影响。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使思想政治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就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坚持客观的、联系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分析研究新情况,全面认识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准确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规律,采取妥善方法解决人们出现的思想情感问题,从根本上转变人的思想,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既要把道理、知识、问题等说明讲透,也要在行动上积极地做出表率,用榜样的力量去教育人、感动人;既要严格管理,严格教育,严格要求,也要讲“人情味”,关心谅解,体贴帮助,入情入理,进行人性化管理。工作和生活中要对战胜困难信心不强、精神不振甚至面临困难悲观失望的人以正确的引导、教育、帮助,让员工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从而看到希望,对未来充满信心。

(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深入研究和把握人民群众的切实需求,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要坚持关心人、理解人,把以人为本的原则贯穿到党建工作的全流程中来。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注重调查研究,把握这些特点和要求,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人民群众中的很多思想问题,往往来源于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上面。所以要主动关心群众的工作、生活和思想,有能力、有条件解决的问题,要尽力帮忙解决;有困难的问题,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真正把党组织的关怀送到心坎上让人民群众看到前景,切实感受到关怀和温暖,把精力集中到工作上来,从而把心思凝聚到事业上来。思想政治工作处理的是人的精神层面上的问题,一是要依据各项规章制度引导人,发挥宣传与制约的作用;二是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通过表彰优秀的方式来号召人们加强学习。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努力完善自身修养提高道德品格,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取得职工的信赖和尊重。

(三)丰富思政工作方法

对于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而言,其需要在人民群众中间建立起自身的威信,充分使用典型例證、渊博的知识以及富有感情的语言,来把自己的思想传达给基层工作人员,进而取得基层工作者的信任,与其达成思想上的共鸣。需要注意的是,在深入基层工作者调研过程中要注重以事实服人,通过对基层工作者典型事例的调查来增强语言的可信度。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研就没有领导权,因此,只有在对事实进行充分考察、调研的基础上,思政工作者的语言才更有说服力。同时,一旦基层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生了矛盾,相关的思政工作人员要善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转化矛盾,进而公平公正地处理基层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善于发挥树立榜样的力量,让其他的基层工作者纷纷向表现突出的先进分子学习,充分发挥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

(四)创新网络媒体形式

网络信息提供的及时与广泛性、交流的便捷性、媒体的多样性等特点为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范围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动性提供了依据,基层也越来越注重通过网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利用各种交流展示平台创新教育方式,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性。如积极利用网站、微信、微博等媒体手段开展宣传,研发党建APP,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打造网上思想政治工作新平台;通过制作“微党课”“微视频”等,宣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实现在线学习与互动交流等。互联网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十九大报告提出,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创新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必须要紧紧抓住互联网发展的契机,提高网络阵地建设能力和网络舆论引导能力。首先要通过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学习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打造宣传理论知识和方针政策的重要平台,提高对理论的阐释能力和宣传水平。然后要畅通网络表达与交流渠道,引导人们积极发表学习体会与思考见解,提高理论影响力。通过制作“微视频”、“微电影”等,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的宣传效果,在主题鲜明、方向正确的娱乐活动中使人们接受教育与引导。另外,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在重大社会事件与社会热点讨论中,要牢牢把握主导权,引领舆论向冷静、理性方向发展。

三、结语

关于当前信访稳定工作存在问题对策及建议 篇7

一、当前集贸市场管理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农村集贸市场的建立, 活跃了当地的经济,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作为一个商品交易的场所,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 由于多种原因农村集贸市场存在管理落后、不规范问题等一些问题, 其现状并不乐观。农村集贸市场需要进一步完善。集贸市场是繁荣活跃城乡经济的重要载体, 当前, 集贸市场基本形成了以企业或个人注资等多元开发管理商品交易市场的格局, 这对于加快商品交易流通、丰富职工群众的物质生活、促进市场经济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强集贸市场管理工作迫在眉睫。重收费、轻管理和服务的矛盾比较突出, 经营商品质量较低。当前, 许多集贸市场的管理规范仍不健全, 有的商品交易市场制度健全, 但执行力度不够, 或仅把制度当成迎接检查的摆设, 不仅如此, 有些市场的管理甚至出现“人治大于法治”的现象, 严重扰乱了市场管理秩序, 管理跟不上, 服务水平低, 致使强买强卖、欺行霸市等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

商品交易市场行为不规范, 违法违章经营现象仍然较为突出。从调查情况看, 仍然有较多的市场管理部门对市场缺乏严格规范的管理, 致使市场管理相对松散, 再加上市场部分经营户的职业道德和经营素质不高, 致使不文明、假冒伪劣、价格欺诈、强制交易等现象时有发生, 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和国家保护野生动植物、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短斤少两、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行为时有发生, 特别是食品安全等问题依然存在, 在扰乱市场交易秩序的同时, 也严重危害和威胁着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交易结算方式原始, 交易商品物流配送滞后。目前, 城乡市场关联度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市场信息化程度不高, 市场间的沟通和联系不够紧密, 许多市场仍处于自我循环的初级阶段, 对外交流少, 市场内的交易和结算方式仍较原始, 主要采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摊位式交易方式, 没有形成规范的统一结算、信息传递、价格形成等开放的结算体系。

二、加强商品交易市场管理的主要措施

1) 加强法制教育, 强化制度建设, 规范商品交易秩序。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引导市场管理人员及经营者牢固树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人人遵守法律的守法观念, 严格执行、遵守国家有关交易运行和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在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 要加快建立商品交易市场管理制度。如宏海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孤岛商品交易市场结合管理实际主要建立了建立经营者市场准入制度, 完善了登记档案。建立了商品准入管理制度和质量管理责任制度, 积极配合工商行政部门对市场产品进行检测。建立了市场退出管理制度, 利于及时清退违规经营者和不合格商品。建立了市场检查制度, 组织经常性的检查。建立了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 在市场显著位置设置了投诉信箱, 公布了投诉电话。同时, 积极引导场内经营者诚信经营, 开展了信用经营户创建活动, 建立了市场经营者信用奖惩制度, 从而完善了商品交易市场制度体系, 保证了商品经营行为和交易商品质量, 有利促进了市场的规范、有序运行。

2) 科学设置和合理布局经营摊位, 加强集贸市场现场管理, 打击不法行为。商品交易市场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 是一个市场文明经营程度的标志。加强商品交易市场管理主要是遵循国家有关商品交易市场规划工作的要求, 严格按照固定商铺、临时摊位、进出道路、停车场地、消防等硬件设施作出科学规划与设计, 同时, 要按照分行划市的要求, 规范布局各类商品经营区, 实现商品交易市场更加规范化、秩序化。要主动为经营者创造条件, 坚决取缔占道经营、路口摆摊、固定游动商贩, 实现摊位出租和设施利用效益最大化。

3) 规范集贸市场开办者和经营管理者行为。商品交易市场牵涉到千家万户, 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尤其是在新建商品交易市场的开发中, 要注意选择有商品交易流通业投资背景的投资商, 尽可能避免借市场开发之名行房地产开发之实的投资商。作为市场开办者, 必须针对市场需求, 配套设置管理岗位, 落实管理人员, 明确岗位责任制, 强化内部治安和安全管理, 改变传统的驻场管理, 全面推进市场巡查制, 建立市场巡查队伍。在市场管理中, 既要讲究形式, 又要注重效果, 做到市场管理纵向到底, 横向到边, 不漏死角。不仅如此, 还要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卫生管理、安全保卫、水电管理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加大安全设施投入, 认真执行消防安全法规, 确保商品交易市场人、财、物的安全, 为经营者、消费者建立稳定、安全、高效的交易环境。

4) 加快商品交易市场的开发建设, 建立城乡交易市场物流中心。要围绕着城乡经济的产业特色和市场特点, 按照兴建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发展大贸易的思路, 以突出创新为动力, 大力推进商品交易市场的“二次创业”, 培育和发展一批有影响力的名优商品交易市场和区域性骨干商品交易市场, 提高商品交易市场建设的档次和管理水平, 逐步形成以大中型批发市场为龙头, 各类专业性商品交易市场为骨干, 结构完善、设施先进、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管理规范, 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商品交易市场体系。

5) 着力加强市场组织创新、结构创新、形式创新, 适度推进商品交易市场转型。要积极采用现代流通技术, 逐步完善商品交易市场的信息、结算、价格、质量监督等功能, 建立现代化的电子报价、电子信息发布、电子统一结算系统, 引导商品交易市场向科技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总之, 解决当前农村集贸市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要从加强法制教育, 强化制度建设, 规范商品交易秩序入手, 立足于科学设置和合理布局经营摊位, 不断加强商品交易市场现场管理, 规范开办者和经营管理者行为, 持续推进组织创新、结构创新、形式创新, 使集贸市场沿着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发展, 为繁荣城乡经济, 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求做出新贡献。

摘要:本文围绕当前农村集贸市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分析, 文章从集贸市场管理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入手, 之后详细诠释了加强农村集贸市场建设的诸多措施, 以期更好地服务百姓, 改善民生。

关于当前信访稳定工作存在问题对策及建议 篇8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农村初中 问题及建议

农村初中在面临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的情况下,思想准备不足,理念转变不够,行动迟缓,收效甚微,严重阻碍我国农村初中教育的发展。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合理的措施以促进农村初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一、农村初中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匮乏、落后

目前,我国多数农村初中的教育沿袭传统教学,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灌输,在教学中注重死知识的传授,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有的教师片面地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减轻学生负担,减少教学内容;有的学校挂着素质教育的旗帜大搞应试教育,仍然把升学率当成评估教学质量的硬指标,节假日补课有增无减,甚至把班级分为快班、慢班、实验班来进行教学,对学生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

(二)教育资源配置失衡

经济发展水平是实现教育供给的决定性因素,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我国城乡之间教育供求失衡的重要原因,它直接导致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不足。教育政策的制定往往是以城市教育的发展为基点,教育投资向城市一边倒,而广大的农村初中教育遭到有意或无意的忽视,这就使本来有限的教学资源分配得不合理,教学资源配置严重失衡。

(三)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不高,教学效果不好

一些教育管理部门为了显示政绩,大搞形象工程,过分重视“示范学校”“重点学校”的建设和管理,而把农村初中当成“弃儿”,疏于管理。加之有些农村初中的学校领导教学观念陈旧,教学管理水平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有些校长和教导主任就如何进行教学管理心中无底,无章可循,跟现代教学管理理念很不适应。在上述情形下,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倦怠情绪,在教学中只重视数量而不重视质量,导致教学效果不好。

(四)“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家庭的“留守学生”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独特问题。由于“留守”在家的孩子缺少父母的爱,在对他们的管教上很容易出问题,尤其是心理问题比较明显。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为更容易违纪,成为教育的难管对象,普遍有厌学倾向,学习成绩差,更为严重者还会走向犯罪道路。对他们的教育的不足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农村初中素质教育改革的有效实施。

二、对于农村初中素质教育实施的建议

首先,教师要更新学生观。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理解、信任、尊重和爱护学生,认识到学生的独创性,鼓励学生发挥特长,发展个性。其次更新教师观。在课程改革后,教师是学生的诊断师、指导者、评价者、激励者和管理者,同时教师又是一个研究者,是一个不断在教学上获求进取的人。最后更新教学观。教学方式由以讲授为主转为以合作探究为主;教学内容由封闭转为开放;教学组织形式由单一时空转为灵活时空;教学手段要由黑板、粉笔转为多样化综合;教学评价由重结果评价转为多元化评价。

其次,全社会要加强关注农村初中教育,并加大扶持力度。整个社会都应该关注农村的初中教育,尤其是城市教育要支持农村初中教育,为农村初中教育提供教育资源上的帮助,做好送课下乡的工作;教育政策应倾向于农村初中教育,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用于改善农村初中的教学硬件设施,提高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初中教师的工资待遇;大力呼吁社会各界人士为农村初中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了实现农村初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整个社会都应该把农村初中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第三,加强农村初中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书育人水平。农村初中教师在师德方面要不断地学习和总结,不断地提升自我。教育主管部门可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加强对教师师德的考评,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建立教师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学生评教师相结合的考评机制。重点考核教师教书育人的实绩和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和育人效果等,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务聘任、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上一篇:语文:第23课 囚绿记 教学设计4 (苏教版九上)下一篇:眼部护理方法-护理小妙招-眼部护理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