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党的作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2024-06-08

当前党的作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精选9篇)

当前党的作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篇1

当前党的作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当前党的作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大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凸显出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文章剖析了党的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有效路径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干部作风;现状;问题;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1.3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09)01-0033-04

党的作风直接关系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关系党的形象。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大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努力实现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本文剖析党的作风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探讨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当前党的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们党在作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固然是可喜的,但也要实事求是地看到,党的作风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到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和党的干部队伍的形象。

1、以权谋私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仍然存在。党的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第一位的问题就是党员干部在运用权力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其一,用权中的以权谋私;其二,用权中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某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为自己攫取“剩余价值”,将个人私利溶入公共权力的运行过程中。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群众反映强烈的某些党员干部在用权中的作风问题。江泽民曾经深刻指出:“形式主义的要害是,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劳民伤财。官僚主义的要害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做官当老爷。”一些党员干部从自己的私利出发,在运用权力的过程中大搞形式主义。还有些党员干部在运用权力的过程中,官僚主义习气严重,眼光只盯着权力,却看不到权力背后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2、任人唯亲、“看票用人”等不良作风还没有完全根除。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是最大的不正之风,用人上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上存在着任人唯亲、裙带风、“看票用人”等作风问题。为了扩大权力的覆盖面和拉拢更多的亲朋好友进入自己的权力圈和关系网,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上违背党的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和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大搞任人唯亲和裙带风。在选人用人作风上“看票用人”,根据提拔或考核对象“送钱”的多少决定他们的升迁去留,将党管干部的权力变成为自己谋利的工具。

3、党员干部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依然层出不穷。一直以来,党员干部生活作风被定义在男女关系的狭隘层面上。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包括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上的作风。有的党员干部忘掉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物质生活上追求享乐腐化;有的党员干部丧失理想信念,对党和政府丧失信心,在精神生活上萎靡不振、颓废消极,追求西方腐化的生活方式,信奉封建迷信,甚者乱搞男女关系、“包二奶”、“包二爷”;有的党员干部忘掉了人民公仆的身份,在家庭生活上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自己的妻儿谋取非法利益;有的党员干部忘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性原则,在社会生活中庸俗违纪,以身傍大款、与大款称兄道弟,还耍老板做派,摆官架子、装腔作势,无论喜事丧事都大操大办,借机大肆敛财,等等。

4、学风不浓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广大党员干部中造成认真学习的风气,努力建设学习型党员干部队伍是党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举措。但实事求是地讲,目前学风不浓仍是党员干部学风建设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党员干部强调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却有时间泡在酒店里喝得昏天黑地、唱得歇斯底里;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称抽不出时间学习,却有时间游览国内名山大川,饱览国外风情万种。这种学风不浓、忽视理论学习的直接后果就使得一些党员干部理论水平低、思维逻辑混乱,大腹便便,却内存为零,不能有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5、党员干部腐败案件的发生还处于上升趋势。党员干部腐败是党的作风不正的产物和必然结果。虽然各级党委、纪委在预防和惩治党员干部腐败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党员干部腐败案件频发、高发的态势还没有完全改观。有的党员干部经不住权力、金钱和美色的考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变形,在个人欲望的急剧膨胀下,干出了种种违法乱纪的勾当。从客观上讲,一些职能部门党员领导干部利用审批权、人事权、采购权等大搞权钱交易,一般党员干部利用工作之便吃、拿、卡、要,敛取不义之财,也直接引发了党员干部腐败。近来发生的党员干部腐败案件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和_{十会风气,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恶劣影响。

二、党的作风建设中存在问题探源

1、经济体制转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在带来经济奇迹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渗透进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结果出现一些党员干部将等价交换原则运用于政治全力的行使过程,借机大搞不正之风;市场经济的趋利性、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引发一些党员干部滋生与民争利,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不良作风;市场经济的竞争和效率,追求发展速度,诱发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为树立政绩不择手段,大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作风问题;市场经济诱发人们“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思想,对金钱的疯狂追求很容易让他们迷失政治方向;市场经济强调对个人利益的保护,这也很容易使一些党员干部过分重视个人利益,处心积虑地保护个人私利,甚至不惜为此损公肥私、损人利己。

2、权力本身所具有的腐蚀性。权力是一种具有两面性的东两,它既是天使,也是恶魔。而权力之所以是恶魔,根本的原因在于权力本身具有腐蚀性。正因为这种腐蚀性,它可以让一个掌权的人“由天使变成恶魔”。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约翰-阿克顿曾经说过一句至理名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印”。任何掌握政治权力的人都要谨慎用权,时刻警惕权力的这种腐蚀性。否则,一旦放松对权力腐蚀性的警惕,任凭这种腐蚀性自由释放,就会对公共权力的正当行使造成危害,让掌权的人身陷腐败泥潭。一些党的干部对权力本身所具有的这种腐蚀性没有清醒的认识和防范,习惯于人为地偏转公共权力的正常运行轨道,将公共权力的利益砝码向私利倾斜,结果,他们自己已经被权力腐蚀了还浑然不知。

3、是党文化、民文化与官文化没有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党文化是党在吸收、借鉴社会文化、外来文化、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总结形成的涉及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等领域的理论体系、思想理念、价值取向、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民文化是指人民大众的文化,是符种民间文化的总和,其中许多优秀的文化基因和文化细胞。官文化当然是指官场文化,具体指官场道德、官场作风、官场规则和“潜规则”,等等。在一个执政党发育完备、公民社会健康发展、官员廉洁自律的社会中,党文化、民文化、官文化之间能够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能够吸收借鉴彼此有益的成份,共同进步。但在一个执政党尚在转型、公民社会刚起步、官员廉洁自律还比较差的社会中,党文化、民文化、官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党的作风建设问题既归属于官文化的范畴,也同时属于党文化的范畴。在党文化、民文化、官文化的良性互动机制还未发育成熟的情况下,党文化中的腐败文化、民文化中的小农文化、官文化中的“官本位”文化可能勾结在一起,形成恶性互动。使党的作风建设既不能从党文化中找到方向,也不能从官文化中发现出路,更不能从民文化中得到慰籍。

4、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党的作风建设的影响。在党风和社会风气的辩证关系上,既要看到党风对社会风气的主导、决定作用,也要看到社会风气对党风的反作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和领域的社会风气由清变浊、由浊变污、由污变臭,办事要拉关系、要请客送礼、要吃吃喝喝,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一些人社会道德缺失,为了一己私利干出损人利己、违法乱纪的勾当,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严重颠倒了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地方和领域内逐渐变坏的社会风气和社会道德,自然会影响到工作与生活于其中的党员干部,而由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效应,一些党员干部的作风发生改变,偏离党的优良作风和优良道德的发展轨道也就并不奇怪了。

5、在党内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力度不够。党的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还与我们从严治党,惩治和预防党员的干部腐败的力度不够有关。在党内,各级党委、纪委在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从严治党、大力惩治和预防党的干部腐败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在这个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治党不严、惩治和预防腐败力度不够的问题。“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对少数党员干部姑息往往会使他们得寸进尺,犯下不可饶恕的腐败大案。在实际查办党员干部腐败案件的过程中,有的纪检监察部门工作不力、深挖不够,这实际上也是在纵容党的干部搞腐败。已经查办的各级党员干部腐败案件线索,80%是通过群众举报或腐败集团内部“窝里斗”的形式浮出水面的,由纪检监察部门直接发现的案件线索所占的比例并不大。

6、党员干部政绩测评体系和评价标准还不够科学。长期以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指导下,GDP成了我们评价党员领导干部政绩的唯一标准。在这样的评价标准和测评体系下,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为了能够在经济发展上快速出政绩,不惜大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另外,在选人用人机制上,没有将选人用人上的失误纳入党员领导干部的政绩测评中,这也使得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毫无顾忌地在选人用人上大搞不正之风。目前,各级党委已经充分认识到党员领导干部政绩测评体系和评价标准不科学对党的作风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也已经在着手研究改进,但毕竟科学的政绩测评体系和评价标准的建立需要一个探索的过程。

三、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对策建议

1、要强化教育功能,建立党员干部作风教育的长效机制。要强化教育功能,高度重视对各级各类党员干部的作风教育。在加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上,虽然教育不是万能的,但忽视教育是万万不能的。必须建立各级各类党员干部作风教育的长效机制,实现对党员干部进行作风教育的三结合。一是经常教育与专门教育相结合。把党员干部的作风教育纳入各级党委、纪委和党的干部所在单位的日常工作之中,定期开展专门性的党员作风教育活动。二是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要积极开展党的优良作风教育,以党内优秀人物的事迹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见贤思齐,以反面典型的来警示党员干部。三是正规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对党的干部进行作风教育既是组织上的事,也是党员干部自己的事。各级党委、纪委、组织人事部门、党校和行政院校在抓好对党的作风的正规教育的同时,也要鼓励党员干部主动进行自我教育。

2、要构筑监管网络,健全党的作风建设的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监督制约机制。有效预防党的作风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必须加强监管网络建设,构筑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监督制约机制。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在对党的作风建设的监管中,要将各种层次的监督形式统一起来,使党内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人大监督、政协监督、检察监督形成监督合力,使党纪监督、政纪监督、法纪监督呈现有序格局。其次,将党的作风建设的各个方位都纳入监管之中,形成对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的全方位监督,形成对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内监督和八小时以外监督的闭合体系。第三,将对党的作风建设的监督贯穿于党的干部任职的立体过程,抓好对党员干部任前、任中和任后的作风监督,及时提醒在作风上已经出现问题或可能出现问题的党员干部。

3、完善制度体系,形成保障党的作风建设良性发展的制度系统。“制度问题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稳定性的问题,制度不好将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要保证党的作风建设的良性发展也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和规范,形成保障党的作风建设良性发展的制度体系。第一,建立党的作风建设领导责任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纪检监察和组织人事部门全面负责,各单位主要领导同志具体负责,党员干部本人自负其责的党的作风建设领导责任制。第二,建立党的作风“一票否决”制度。对于作风上出现大的问题的党员干部,在考核和提拔时坚决执行“一票否决”制度,政绩再突出也不予考虑。第三,建立党的作风建设巡视制度。由纪检监察部门、组织部门组成巡视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地的党的作风建设情况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第四,建立党的作风建设谈话和诫勉制度、询问和质询制度。对党的作风建设中出现的苗头性问题要通过有针对性的谈话和诫勉,将其解决在萌芽状态。

4、要高悬反腐利剑,进一步加大惩治和预防党的干部腐败的力度。一要完善惩治预防党员干部腐败体系、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惩治预防党员干部腐败体系,充分发挥教育、制度、监督在惩治预防党员干部腐败中的合力作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纪委全面负责,各单位各负其责,依靠党员群众支持和参与”的惩治预防党员干部腐败体制和机制。二要坚持“有腐必反”的原则。无论是什么级别的党员干部、无论其背景有多复杂,出现了腐败问题都要一查到底。三要拓宽腐败案件线索的收集渠道。建立起包括举报电话、举报信箱、举报电子信箱等在内的举报平台;设立专门的信访机构、纪检监察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下访”基层。四要建立腐败案件公开制度。以往查处的一些党员干部腐败案件只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得不到保障。

5、要变革观念理念,形成良好的官德和官文化。党的作风既是道德层面的东西,也是文化层面的东西。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既可以从道德上找寻出路,也可以从文化上寻求突破。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党员干部的官德建设和官文化建设,无疑是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可行思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从逻辑上看,党员干部就应该着力培育符合科学从政、民主从政、依法从政要求的良好官德和官文化。毋庸置疑,任何党员干部只要在道德和行为理念上坚持科学从政、民主从政、依法从政,自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按照民主公正的原则办事,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办事,就能够抵御住不正之风的侵蚀。因此,加强党员干部科学从政、民主从政、依法从政的良好官德和官文化建设,是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有效路径。

6、要更新测评系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科学的政绩测评系统。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凡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的政绩,都应该是实绩;凡是违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的政绩,就不应该算作实绩。正确政绩观则是指要用全面的、群众的、历史的观点来看待和评判党员领导干部的政绩。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就是评判党员领导干部政绩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就是要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来评定党的干部政绩;用历史的观点看政绩,就是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政绩必须能够经得住时间和历史的考验。符合正确政绩观要求的政绩就是实绩,偏离正确政绩观要求的政绩就不应该算作实绩。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建立起党员干部的政绩测评体系,自然能够解决由于党员干部政绩测评体系和评价标准不科学引发的党的作风问题,同时也会为培育良好的党的作风指明方向。

7、要践行党的优良作风,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个方面的优良作风推进党的作风建设。2007年1月9日胡锦涛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优良执政作风。因此,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就必须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胡锦涛提出的八个方面的优良执政作风。对胡锦涛提出的八个方面的优良执政作风进行解读,不难发现:这八个方面的优良执政作风基本上囊括和涵盖了党的作风建设的各个方面:在学风建设上,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在工作作风建设上,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在领导作风建设上,要顾全大局、令行禁止,要发扬民主、团结共事,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在生活作风建设上,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

当前党的作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篇2

关键词:孕情普查,问题及对策

孕情普查是计划生育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 目的是通过对已婚育龄夫妇怀孕情况的及时准确掌握, 有效预防违法计划生育政策问题的发生。搞好孕情普查是各级党委、机关确保计生国策终端落实的有效手段, 也是计生部门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但从实际情况看, 由于需要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等, 这项工作存在着不少问题。笔者就落实好孕情普查工作面临的诸多困难与破解之策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当前孕情普查难的突出表现

综合笔者从事计生工作10余年的实践, 感到当前事业单位孕情普查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回函率不高。多数计生部门在收到孕情函后, 没有及时通知单位员工及其家属, 导致有的孕情函延期, 有的甚至丢失。去年第一季度, 我们共发函50余封进行孕情普查, 仅回函30余封, 占发函数的60%, 其中10余封函调经多方查找方才找到, 其余函调至今杳无音讯。由于回函率不高, 致使孕情无法得到及时掌握。二是真实性不够。函调发出后, 有些计生人员怕麻烦, 不作深入细致了解, 仅凭主观臆断擅自回函;有的听任家庭成员提供虚假信息, 帮助提供假孕情。某家属因身体原因一直未孕, 但其户口所在地计生办事员却在函调上填写计划内怀孕。三是回函不正规。有的以工作单位公章代替计生专用章, 有的以村委会或居委会证明代替回函, 个别的甚至不加盖任何印章。去年四月, 我们组织对30余封孕情调查回函进行了审查, 10余封孕情回函未盖计划生育专用章。四是流动人员孕情掌控难。当前员工家属外出务工越来越多, 人户分离现象比较凸显, 打工性质的多变性带来了居住地的不确定性, 对这些高流动性人员的孕情掌控使孕情普查工作面临着新的难题。有的函调发出后没有音信, 有的地方计生部门不予配合, 还有的家属干脆不到计生服务机构办理检查手续, 致使函调很难落实。从去年我们孕情普查统计情况看, 这方面的育龄妇女占到了总数的30%。

二、孕情普查难的主要原因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单位自身原因, 也有个人的原因。从单位自身上, 主要是由于一些同志对计生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 总感到计生工作是一项国策, 是一根人人都触犯不得的“高压线”, 加之长期以来鲜有人员违反计划生育政策, 致使对这项工作说起来重要, 干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 只要不超生、多生, 即使计划外怀孕、孕情普查不到位、不全面, 也够不着上纲上线;还有一些同志认为, 单位只管发函收函, 填写内容的真伪只能靠计生单位, 只要单位按照上级的规定要求及时发函, 即使发生了问题, 责任也不在单位, 因此, 对孕情普查工作只是抱着应付差使心理, 缺乏对存在问题刨根究底的认真态度。从个别人员户籍上看, 由于人员户籍所在的市县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及对计生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同, 各地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和力度也各不相同, 总体上看, 城市要比乡村抓得紧, 人口密集地区要比山区等人口稀少地区抓得紧, 正规的工厂企业要比小作坊、小业主抓得紧。再加上我单位各部门从业人员的素质也各不相同, 在对待这项工作上, 尽职负责和谐也就各不相同。大多人员能够及时准确提供家属所在地址, 有的则抱有敷衍态度;有的虽然本人比较支持这项工作, 但由于传统生育观念、长辈压力等方面的影响, 不想及时向单位报告实情;还有的家属出于怕麻烦或害羞等心理, 不愿意到计生部门办理检查手续。凡此种种, 都直接影响了孕情普查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

三、对确保孕情普查终端落实的几点对策

搞好孕情普查是计划生育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也是确保育龄夫妇按计划生育、有效杜绝违法生育的重要手段。这项工作抓得扎实与否, 直接关系到计划生育这项国策的落实, 直接关系到单位形象和个人的成长进步, 进而也会影响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体推进。对此, 各级党委、机关、领导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采取有效措施认真研究。

一要强化责任意识, 切实加强对孕情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组织领导的重视程度, 直接决定着工作终端落实的成效。各级领导要站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 把孕情普查工作作为落实基本国策的一项重点内容, 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统一研究、统一部署、统一协调、统一检查。要坚持主官亲自抓、负总责, 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无论工作任务如何繁重, 始终保持计划生育工作标准不降、要求不松、劲头不减, 确保计划生育工作始终有人抓, 有人管。近年来, 我们每年年初逐级签定计生工作“责任状”, 每年举办培训班和召开政工会反复强调计生工作落实问题, 强化了各级领导的法规和职责意识。还有, 计生部门要积极探索孕情普查新模式, 一方面按照计生部门统一制定的孕情调查函, 规范发函方式和函调内容, 另一方面及时向单位所属人员和家庭了解情况, 准确掌握计生情况。通过双管齐下, 既有效防止孕情调查函由被调查人经手的非组织行为, 也提高孕情普查的可靠性。

二要深化宣传教育, 帮助单位人员家属认清孕情普查的重要性。孕情普查回函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于一些家属对这项工作理解不够。事实上, 孕情普查不仅能及时发现育龄妇女是否怀孕, 还能及时发现是否患有疾病, 具有防病治病功能。要在广泛教育引导广大已婚人员充分认清计生国策重要性必要性的基础上, 注意引导人员家属正确认识搞好孕情普查与确保身体健康的关系, 把每一次普查都看成是对自己身体的一次检查, 主动到有关医院、计生机构进行检查, 及时发现问题, 消除隐患。这几年, 领导慰问, 了解具体情况, 使家属们充分感受到了组织的关心和单位大家庭的温暖, 绝大多数家属主动配合支持工作。

三要科学把握关口, 确保孕情普查回函及时、准确、可靠。要严格执行孕管规定, 每次进行孕情普查, 单位都要统一组织实施函调, 统一发到计生部门, 并且要求回函要由计生部门办理并加盖计生部门专用公章。要建立协作机制, 单位领导要主动与计生部门取得联系, 向他们介绍单位计生规定, 经常沟通交流计生对象情况, 取得他们工作上的支持和配合, 确保回函内容与个人实际情况相符, 确保回函数质量。要注意区分对象搞普查, 对刚生育孩子未满三个月、已怀孕尚未生育或患有不孕不育症人员, 一般宜采取询问、家访等方式掌握孕育情况;孕情普查要与每年的孕情抽查相结合, 以免孕情调查多头重复、无实质意义。

当前党的作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篇3

关键词:基层干部作风建设问题对策

作风是党的建设的一个永恒课题,同时又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被赋予特定的时代意义和内容。在深化改革与管理的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已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党的十八大以来,油田各单位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本单位实际,针对反“四风”的要求,加强了对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行之有效的管理,促进了广大党员干部正确行使权力与义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升了整体工作水平。

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在基层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影响着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甚至严重影响着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当前干部队伍作风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身懒心散。有少数基层干部作风缺乏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开拓创新意识,思想守旧,安于现状,无所作为。上班时心思不在工作上,工作得过且过;有少数基层干部在工作中出现责任往上推,矛盾往上交,出了问题不从自身找原因,归咎于大气候和上级组织。

二是胸无大局。有少数基层干部偏执、无大局意识,没有一盘棋的思想,总是认为自己的工作重要;领导安排的工作可以执行,领导通过其他人员安排的工作就可以不执行或者一拖再拖,打如意算盘,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三是口无遮拦。有少数基层干部对自己的工作,无创新的思路和办法,对其他人的工作指手画脚;当面不说,背后乱讲,捕风捉影,搬弄是非;极少数基层干部不专心工作,不管对象是谁,不管在什么场合,乱发表意见,影响稳定和团结。

四是浮而不深。有少数基层干部习惯于讲空话、讲套话,以文件落实文件,以套话落实工作,不从实际出发,不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更有极少数不踏实工作,专挑“显山露水”的“面子”事干,对实际工作敷衍塞责。

五是学习不够。有少数基层干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学习无用的倾向,系统学习理论的少,学习无计划、内容不系统。有的认为理论学得再多、再好,不如实实在在做点工作更能赢得领导赏识;有的缺乏理论学习的兴趣;有的满足于一知半解,不能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甚至片面理解和歪曲上级的精神,断章取义,各取所需。

六是纪律涣散。有少數基层干部带头不遵守劳动纪律,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不请假,不销假;上班找不到人,电话联系不上;出了问题,左推右挡,推脱责任。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以上不良作风的主、客观原因很多,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

一是对不良作风的现象存在从众心理。一些不良风气的“潜规则”大行其道,主要是少数基层干部意志不坚、原则性不强,自然容易成为不良风气的俘虏。总认为这些“潜规则”是油田企业的一种正常现象,自己太认真了,别人会说“不合群”,是“另类”,甚至得罪人,于是随波逐流。

二是对不良作风的处罚存在侥幸心理。有的基层干部对自己执行力不强、不用心工作、上推下拖造成工作失误的处罚心存侥幸,自以为自己方法巧妙,手段高明,领导不知道,别人拿我没办法,胆子就会越来越大,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走样,对行为后果会越来越无所顾忌。

三是个人自身存在不平衡心理。有的基层干部总是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较,动辄就是自己的贡献大、奉献多,心理极不平衡,不进行自我批评,不查找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心理失衡,上讽下刺,牢骚满腹,不踏实工作。

四是对不良作风的监督不力。不良作风的产生,往往都与监督不力有关。有的干部自觉能力非凡,上能通天,对提出批评意见者,冷嘲热讽,背后搬弄是非,混淆视听,成了谁都管不了、不敢管的对象。在考核上,缺乏对基层干部工作、生活细节的评价,不利于个别干部改进作风。

三、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对策

一是重学习,提素质。要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紧密结合基层干部队伍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学习制度,采取集中学习、成果交流、考试测验等多种灵活的教育形式,加强对干部理论学习的检查、督促和考核,使广大干部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提升基层干部开展工作的核心能力。

二是强措施,细管理。转变干部作风,必须坚持严、细、实,从具体环节入手抓作风建设,我们应采取强而有力的措施,实行精细化管理,促进干部作风转变。近年来,有的机关和基层队实行了上下班签到制度、会议签到制度,这看上去是一些小事,但实际上对促进干部作风转变意义就不小。我们日常的考核制度,不能说不完善,只是在落实考核措施上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逐步建立起加强和引导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必将极大地改进基层干部作风,提升执行力。

三是多帮助,调心态。好的心态对工作有助推作用,不好的心态对工作有抑制作用。要充分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单位领导应经常与基层干部、机关干部谈心交流,班子成员之间、干部之间也要多沟通,相互之间多一些指导帮助和关爱。同时,每名干部也要经常反省自己,通过自我调整,自我校正心态,始终保持一种出发的状态,始终保持一股热情、激情。

四是树典型,抓处理。一个好干部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单位成也作风,败也作风。在基层干部作风建设中我们同样要树典型、树旗帜,对作风优良的干部给予宣传与激励,让他成为典型,让他名利双收。而对那些工作不认真、思想认识不高,甚至危害到班子团结、单位发展的个别作风恶劣的干部一定要进行组织处理。

五是多交流,理关系。现代心理学和管理学表明:一个人长期工作在某一个固定的地方或者同一个岗位就难免会产生厌烦情趣,容易使人不思进取,甚至发生其他事端。应建立合理的基层干部交流机制,能够按岗位要求对基层干部定期定岗实行交流,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加快干部作风转变。

六是强监督,细考核。抓干部作风建设,必须加强监督、考核,要拓宽监督渠道,发挥好多层面的监督作用,广开言路,了解和掌握更多、更真实的信息,凡是涉及干部作风的问题,不能怕丑,更不能护短,应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有针对性的把干部作风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继续不断完善细致的考核,促进干部作风的改进。

总之,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干部作风建设至关重要,必须上下联动、组织教育和自我调整并行、监督与考核同步、交流与管理并重,结合各单位和每名干部的实际,找准存在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以优良的作风展示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席秀海在胜利油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2]葛万生在采油厂2013年党建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当前党的作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篇4

当前,全国各地正在紧抓机关作风建设,开门听民意,整治庸懒散,轰轰烈烈开展干部作风整治活动。作风是一面镜子,干部作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社会稳则发展快。应当说,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开拓进取、务实高效、勤奋敬业的,但在少数人身上也还存在着思想上自甘平庸、工作上办事拖拉、作风上自由散漫的现象。经过调研,笔者就当前如何加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进行简单的分析,谈些粗浅的认识,并提出对策建议。

基层干部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

1、学习应景无实效。一是文凭高、水平低。不少干部一味追求高学历,但实际的文化水平与该学历应具备的知识相差甚远。二是制度多、落实少。各单位一般都制定了学习制度,但能够坚持学习的很少,有的甚至根本不学,制度只是一种摆设。三是要求多、兑现少。各级主管部门在学习方面对下属单位和干部提出了很多具体要求,但督办检查指导较少,学习效果不够明显。

2、思想消极不进取。一是自以为怀才不遇,工作随随便便,甚至自我标榜政治上无所求,工作好坏无所谓,经常散布消极言论。二是好人主义严重,不愿说真话,不敢抵制和反对歪风邪气,不愿开展相互批评,随波逐流,明哲保身。三是对前途悲观失望,工作没有积极性。提拔无望的,工作得过且过;即将退位的,时时告诫自己“栽花不栽刺”。

3、工作漂浮不务实。一是夸夸其谈,坐而论道。思路、计划、措施都停留在嘴上,说起来头头是道,落实到实际中却百无一用。二是好练虚功,做表面文章。安排工作,照着本子念一念;调查研究,隔着玻璃看一看;接待上访,糊弄糊弄劝一劝。三是纸上谈兵,深入基层不够。用会议贯彻会议,就文件落实文件,平时不深入基层,而是“了解情况靠电话线,入户调查跑沿线,向上汇报超水平线,还说自己在第一线。”光有唱功,没有做功。

4、纪律散漫不严明。机关管理松驰,干部上班迟到、下班早退甚至不在岗,不请假不汇报就离岗,抓紧时间去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工作或开会时开小差、打瞌睡,上班时间上网聊天、购物、玩游戏、炒股票等;纪律松弛,办事拖拉,敷衍塞责;玩心太重,沉迷于打麻将、玩扑克、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

5、奢侈享乐不自律。吃喝风、玩乐风、赌博风盛行。有的地方和单位用公款相互宴请吃“磨盘餐”现象严重,热衷于迎来送往,沉迷于吃喝玩乐;有的喜欢打着“招商引资”、“考察工作”的幌子,到处游山玩水,会朋见友;有的部门单位“吃、拿、卡、要、报”,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

干部作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基层干部作风诸多问题何以存在?从调研的情况看,既有主观方面的因素,又有客观方面的因素,总的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上的缺乏。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干部作风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究其原因是对作风建设的认识有一定的片面性,对干部作风的重要性和长期性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一是缺乏空杯心和进取心。干部队伍中有很多人因为在机关待得时间长了,变得庸懒散,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二是抱有养尊处优的思想。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很多人挤破脑袋进入机关干部队伍,认为机关工作相对稳定,没什么后顾之忧。三是存在自满自傲的心理。机关干部队伍中总有些干部和公务人员认为自己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认为自己和百姓的身份地位不相同,有一种凌驾于群众之上的心理。

2、管理监督上的缺位。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干部作风建设之所以效果不够明显,与管理监督上的不到位有很大关系。一是有章可循但制度滞后。近几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原来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工作守则,逐步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有的没有及时删减、修订和完善。二是监管制度落实不够严。少数地方和部门纪律松弛、作风散漫,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干部的管理监督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没有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等,对存在问题处置不力。三是监督管理手段较落后。有的地方和部门没有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强化监管,在监督管理上还存在漏洞、缺口,甚至出现真空;有震慑力的惩处措施有时尚显不足,致使在行使监督管理权力上先天性疲软,监管有时不够到位。

3、考评机制上的缺口。在干部队伍中,较为普遍的存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的不良倾向。究其原因主要是业绩考评机制不够健全,没有真正地从德、能、勤、绩、廉诸方面进行综合考评。一是对作风建设考评不太注重。有的地方和单位认为具体业务才是硬指标,抓作风建设是软指标,没有正确处理好抓作风建设与抓中心工作的关系,片面强调客观原因,对作风建设消极应付,没有主动地开展工作,造成作风建设与中心工作相互脱节,形成“两张皮”现象。二是对干部作风比重考虑过少。从干部考核评价上来看,对作风建设的比重考虑过少,而且弹性较大,致使在作风建设上时间和精力投放不足,作风建设的工作思路上不清晰,工作方法上不对路,工作措施上不得力,导致作风建设成效不够明显。三是对考评结果运用不够严格。没有坚持把作风建设的评价结果与干部评先评优、提拔使用以及惩戒辞退直接挂钩,从而激发机关干部队伍的活力和工作热情;没有真正做到奖优罚劣、奖勤惩懒、优胜劣汰,以合理的奖惩促进干部作风建设的常态化和长效化。

干部作风建设存在问题解决的对策

干部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加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强化思想教育是基础,实行有效监督是关键,加强绩效考评是保障,改革创新是时代的新要求。

1、严把思想教育关,抓学习提认识。一是教育内容要把握核心。要始终把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切实抓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现行政策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和培训。二是教育形式要丰富多样。在时间上要把定期教育与不定期教育相结合,在对象上要把集中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要把教育的效果与考核挂钩,采用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教育,致力于提高基层干部作风建设。三是教育目的要突出重点。要运用正反两方面典型进行针对性教育,尤其要加强警示教育,经常用腐败堕落分子放松学习、忽视改造、以至于违法犯罪的反面事例教育干部,引导干部自觉用理论改造主观世界。

2、严把监管督查关,抓作风严纪律。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对已有的行之有效的制度,要狠抓落实,对不够完善的制度,要进行修订完善,增强可操作性,对没有形成制度的,要加快建立完善,使干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二是要完善督查机制。在采取日常督查、专项督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充分运用发展环境监测、“百千万”内设机构测评等督查手段的基础上,应建立完善“电子视频监察系统”,发挥电子监察平台的实时监控职能,利用科技手段对干部作风进行动态监管。三是要拓宽监督渠道。把党内监督和其它监督方式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建立“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由外至内的纪检监督,平等平行的内部监督”三级监督体系,扩大监督视野和范围,形成促进干部作风建设的监督合力。四是要严格问责追究。要制定出台专门针对干部作风建设问题的《问责办法》,对督查中发现和查实的突出问题,坚持采取高压态势,根据严重程度和有关问责规定,严肃追究责任,做到查实一起,问责一起,绝不姑息迁就。

当前党的作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篇5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加强和改进国税纪检监察作风建设,是国税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组织保证。当前国税纪检监察干部作风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应引起高度重视,才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一、当前国税纪检监察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模糊。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少数国税纪检监察干部存在着模糊认识,认为自己从事的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没有油水,从没有想到这项工作的特殊性,更没有想到“立党为公、执法为民”。

(二)、专业知识缺乏。一是缺乏岗前培训,大部分国税纪检监察干部上岗前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在岗时又很少安排时间培训,导致业务知识尝尝得不到有效的补充,知识面普遍比较窄,工作思路、方法举措等相对滞后,制约着国税纪检监察工作质量的提高;二是主观不注意学习,个别国税纪检干部强调工作忙,抽不出时间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不注意自身学习,导致政治根底不深,对政策法规理解不透,缺乏对新知识的掌握,直接影响到国税纪检监察工作水平的提高;三是主观不愿意学习,少数纪检监察干部自己从事的工作很抽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枯燥无味,从事此项工作对自己今后的晋升和提拔发展面很窄,不愿潜心专研,也不想深入学习。

(三)、存在畏难情绪。个别国税纪检监察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有畏难情绪,工作中有“三怕”:一怕得罪领导,在查办案件时,怕得罪领导,以后工作难以开展;二怕影响人际关系,在监督上级时怕打击报复,检查同级时怕妨碍团结,监督下级时怕伤同志和气、丢选票,影响今后工作和自身的发展;三怕影响工作大局,总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产生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态,对可查可不查的事件便草草了之。

(四)、缺乏创新精神。一是工作方式简单,在实际工作中不注意工作方法,或“简单粗暴”或“上纲上线”;二是工作方法陈旧,对新状况、新问题不善研究,仅凭过去的习惯、经验开展工作,有的由于业务不精,对遇到的新问题如何处理更是束手无策;三是工作不主动,有等、靠的思想。大部分国税纪检监察干部普遍存在部署工作时,习惯于开会安排布置工作就算完事,不能扑下身子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没有集中精力静下心来思考一些深层次存在的问题,对出现的问题提不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二、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人事偏差。少数国税纪检监察领导干部平时不注重政治素质和思想品质的培养和提高,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做好国税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二是心态失衡。认为纪检监察部门是清水衙门,环境艰苦,工作辛苦,生活清苦,付出多,回报少,得不偿失。于是就放松了学习,工作上降低了标准,处事上放之任之。三是要求不严。少数国税纪检监察干部自律意识弱化,公仆意识淡

化,随波逐流,不思进取。四是纪律松弛。个别国税纪检监察干部纪律意识淡薄,执行制度不严,对本职工作缺乏责任心,问题发现不了,案件查办不了。

三、加强纪检监察干部作风建设的措施

(一)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国税纪检监察干部要端正思想,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国税纪检监察工作是执行党纪政纪税纪,保证社会主义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充分人事国税纪检监察干部的作风直接决定着国税纪检监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影响到纪检监察职能的发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建设的信心。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国税纪检监察干部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要始终做到思想清醒、政治坚定、作风务实。

(二)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不断加大对纪检监察夜未央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努力接受高层次知识培训,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一是加强自学,平时多注意积累;二是有计划地选派纪检监察干部到上级机关参加培训班或直接参与办案,干中学,学中干;三是对刚从事国税纪检监察工作的新同志,举办专业知识培训班,搞好岗前培训;四是要更新观念,开阔视野,适当组织一些外出参观学习交流活动。

(三)实行轮岗,提高能力。有计划地推行国税纪检监察干部轮岗,使国税纪检监察干部适应和胜任不同的岗位工作,逐

步成为知识全面、业务精通的多面手,从而增强国税纪检监察干部的整体素质,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创新性,从分发挥其个人的潜能和特长。

(四)加强教育、培训品德。要加强对国税纪检监察干部的品德教育。使他们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热爱纪检监察工作,有为党、为民弘扬正气打击邪恶的雄心壮志,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艰苦奋斗的精神、勤奋敬业的品质,做到正确运用职权,自觉秉公办事、不谋私利,不徇私情,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带头遵纪守法,清正廉洁,克己慎行,择善而交,保持国税纪检监察干部的良好形象。

(五)健全制度,实现治本。制度决定作风与廉政。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一是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落实已定制度并不断完善,根据实际工作制定新制度;二是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三是健全作风建设方面的制度,规范和保证国税纪检监察干部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和秉公执法的优良作风。

当前党的作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篇6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对基层组织建设高度重视,基层建设工作抓得紧、抓得实,乡村两级班子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带领群众勤劳致富,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现状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当引起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逐步为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一、村“两委”干部领导发展能力弱应加强培训

在深入基层调研中,基层干部普遍反映,我市村级组织换届后,虽然市、县党委政府都组织了村“两委”干部培训,但他们认为培训时间较短、针对性不够强,讲政治理论的内容偏多、适用技能内容较少,村干部领导发展的能力不强。有的有积极性、有吃苦精神、也想带领群众发展致富,但办法不多,不知道怎么干、不会干;有的强调客观困难多,等靠要思想较重,工作消极应付,不求进取;有的甚至软弱涣散,私心严重,在处理群众利益时优亲厚友,带头作用差。

面对这些问题,一是应加大对村干部的培训力度。有关部门在制定培训方案时,应广泛征求基层干部的意见,使培训具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通过分批次进行系统培训,全面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真正使他们懂得怎样当村官、当好村官,能结合村情会干、能干,在带领群众发展致富、改变家乡面貌中有实招,在关心群体、为群众服务中有奉献。二是应建立对村干部的激励机制,对年轻优秀的村干部,在招录公务员中应适当放宽条件,给予关照。同时,在各级财政逐渐向好的情况下,应适当提高村干部的补贴标准,并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以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三是对软弱涣散的村级班子,要下决心进行调整,选好一把手至关重要。

二、部分村远程教育作用发挥不够好应尽快改进

群众盼发展、求信息、快致富的愿望十分迫切,利用好远程教育为群众提供政策知识、市场信息和种养殖技能等是新形势下提升基层干部和农民素质的有效途径,十分重要。但目前我市农村利用远程教育的状况远远不能适应群众的要求,一是由于并村后大多数村的活动室较狭窄,远程教育设备安置在小学校,学校白天上课,无法组织村民收视,晚上村民又不愿意出门,时间无法对接,集中教育无法开展;二是技术服务跟不上,有故障就摆着,操作员培训面窄,会操作的人少,已经培训能操作的人员由于没有报酬不愿意干或外出打工,导致设备闲置。要使远程教育真正发挥作用,成为村干部和村民提高素质教育的平台,省、市和县应专项投入,为村扩建活动室,将远程教育设备从学校转入村活动室。同时,应加大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在组织村干部培训时把远程教育设备操作知识作为一项内容,使村干部人人都会操作,充分运用远程教育服务“三农”,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三、村民自治组织行政化倾向应逐步转变

村(居)民委员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基层组织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反映群众诉求,办理本村(居)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协助政府开展工作。但当前普遍存在把村级组织作为政府部门延伸机构的现象,乡镇把所有工作都布置在村,有些本不该他们做的工作,硬性安排下达,填报表格繁多,尤其是对村级的考核、评比、检查等内容繁杂,可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以致村干部完全处于应付状态,工作量大,不堪重负,以致自治功能难以发挥,思发展抓发展的精力不足。有关部门应依法行政,乡镇把工作重点放在抓基层工作上,切实理顺工作关系,进一步明确职责,改变工作方法,多深入实际履行职责,逐步解决上级政府对村级组织的指导领导化和基层组织的自治行政化问题,减少一切不必要的考核、评比、检查项目,积极发挥村级组织的职能作用。

四、扶持农村发展是解决基层诸多问题的关键。

基层组织建设面临问题最多的是贫困村,大多数村无村级积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运不出村,现有公共设施不能满足群众需求;村干部补助标准低,年轻人不愿干,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难;农村党员结构不合理,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女性党员少的情况较为普遍,由于年轻人外出打工多,发展党员难度大等等。

当前党的作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篇7

一、票据空转的成因

根据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经济人”假设, 任何个体和团体都受利益最大化驱动, 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经济人”有三个特征:第一, 经济人具有自利性, 即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是驱策人的经济行为的根本动机;第二, 经济人具有理性, 既每个人都关心自己谋求最大的利益;第三, 在良好的社会秩序下, 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自由行为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 会无意识地和有效地增进社会公共利益。所以, 在“经济人”假设中, 制度完善是社会福利增加的前提。然而, 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制度建设有待完善, “经济人”可能在利益驱使下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票据空转就是商业银行和企业在制度不够完善条件下博弈的产物。

(一) 绩效考核机制是商业银行推动票据空转的主要动力。随着股份制改革的不断推进, 商业银行各项机制不断加强完善, 都初步建立起一套绩效考核机制, 而各项指标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存贷款规模。上级行根据下级行各项指标玩成情况确定下级行的工资和费用规模, 中层干部以及全体员工的收入与之挂钩。为了自己的工资和奖金, 基层银行必定会围绕考核指标这根“指挥棒”进行经营活动, 追逐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难免发生。空转票据就是一种短期行为, 可以在短时间内做大存贷款规模, 降低不良贷款率, 并且赚取贴息收入。

(1) 收取保证金签发银票, 是银行增加存款的重要途径。企业在办理银行承兑汇票时须先存人保证金, 这些保证金来源较多, 有的是企业自有资金, 有的是贷款资金, 还有的是贴现资金。根据相关法律法规, 贷款和贴现资金用于银票保证金属于违规行为, 但是只要资金划到其他银行转一圈再划回来, 基层银行为了完成存款任务, 一般就睁只眼闭只眼默认了。部分银行甚至仅从完成指标的角度出发, 主动去找有业务来往的关系企业进行贷款, 让企业用贷款资金作为保证金, 再签发银行承兑汇票, 如此循环空转。对于基层银行来说, 不管存款来源是什么, 只要表面上看来合理合法, 完成存款和贴现任务, 奖金到手就万事大吉, 而且还可以与客户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 开展更多的业务, 获得更大的综合收益。

(2) 票据空转, 可扩大贷款规模, 是银行掩盖资产结构风险和降低不良贷款率的有效途径。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机构, 将社会存款贷给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一旦企业出现问题, 出现坏账, 就会给银行带来巨大的利润损失, 不良率则是衡量一家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主要参考数据。在商业银行报表中, 票据贴现属于信贷资产, 计算在贷款规模内。因此, 在不良贷款这个“分子”不变的前提下, 拼命空转票据, 就可以使信贷规模这个“分母”短期内迅速膨胀, 实现不良率的降低。

(3) 银行可赚取贴现利息。银行承兑汇票贴现风险低, 是商业银行的一项基本业务, 贴现利息也是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银行由于头寸原因, 对于大额票据一般进行转贴现处理, 即可赚取稳定的利差, 锁定利润, 防范贴现利率变动风险。在这个低利润时代, 银票贴现利差大幅缩小, 这就要求各行必须做大贴现量, 达到以量补价的效果。何况各行对于贴现量都有考核指标, 信贷员奖金与之挂钩, 这就更加直接刺激了基层银行疯狂空转票据的行为。空转一次, 又有存款奖金又有贴现奖金, 何乐而不为?可以说, 票据业务已成为各大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

(二) 企业为获得融资的好处配合银行完成任务, 而贴现利率与存款利率倒挂则激起了企业空转票据的积极性从企业利益角度出发, 参与空转票据的收入是六个月保证金的存款利息, 支出则是银行承兑汇票的手续费和贴现利息。票据贴现作为企业的融资行为其利率应该高于存款利率, 企业贴现的支出应该大于其保证金的利息收入, 所以正常情况下, 企业空转票据是要亏损一部分利差的。但是, 有些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并不是很好, 风险很大, 综合收益也不高, 对于银行不具有吸引力, 银行在为这些企业提供融资时往往持谨慎保留甚至否定态度。所以这些企业必须积极主动配合银行, 满足银行各种要求, 帮助银行完成各项指标, 和银行搞好关系, 这样银行才会对应的给予融资等方面的好处。

二、票据空转的不利影响

(一) 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失衡, 影响流动性。银行作为负债经营机构, 应该随时满足存款人的提现需求和贷款人的贷款需求, 也就是说银行需要保持一定的流动资产来满足客户的流动性需求。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反映了银行的变现能力, 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越高, 其变现能力也就越强, 自然应付突发的客户提现等事件也就越强。银行保留的高流动性资产越多, 其机会成本损失就越大。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过程中, 可能由于资产和负债结构失衡或期限搭配不当等原因, 导致资产组合在适当的期限内提供资金的成本意外增加的风险, 以及不能及时以合理的价格清算头寸的风险。票据空转作为一种短期行为, 确实可以在短期内虚增存款, 保证金存款占比不断攀升, 导致广义货币M2快速增长, 但是却会影响银行的负债结构。表面上从基层银行来看, 用贴现、贷款资金办理银行承兑汇票, 然后贴现, 再开票, 如此循环, 没几次就完成了存款任务;但是从整个银行体系来看, 这些存款主要是靠保证金带动的, 而相当一部分保证金就是银行贷款、贴现资金, 银行负债中保证金派生存款比例过高, 可以说这部分存款是虚增的, 一旦流动性状况发生改变, 银票到期集中兑付时存款贷款规模必然大跌, 如此大起大落, 难免损害到银行的流动性, 进而影响到银行的资金运营。

(二) 信贷资金体外循环, 削弱信贷功能。票据空转还产生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基层银行为了完成存款指标和贴现指标, 对于一些企业利用虚假合同和发票办理票据贴现, 审核把控不严甚至纵容。由于贴现资金被存人银行作为保证金以签发银票, 进而再次进行贴现, 企业不断地获得利差, 原本应该用于支持企业生产、流通的信贷资金体外循环, 并没有进入到经济实体中。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 企业步履艰难, 中央也出台了经济刺激计划, 拉动内需, 这需要大量的银行资金支持, 表面上看似银行信贷规模急剧膨胀, 但实际上大量资金用于票据空转, 仅仅在体外循环, 不进入到生产流通领域, 就会使一些企业得不到融资扶持, 内需也拉不动。由于票据空转是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 贴现资金有可能违规流人股市、房市, 这将会推高股价、房价, 使得股价、房价脱离经济基本面运行, 最终催生出大量泡沫, 成为金融危机的诱因。所以说, 票据空转不仅影响银行对实体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削弱了信贷功能, 虚增了银行存贷规模, 也加大了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

(三) 套取利差, 影响国家宏观政策取向, 扰乱金融秩序违法违规经营的监督和处罚的力度, 从根本上抑制基层银行盲目追求规模扩张的行为, 改变在扭曲的激励机制下银行产生的种种非理性现象, 促使商业银行由粗放型规模扩张向以效益为中心的集约型机制转变, 提升国内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四) 加强货币政策控制力度, 防止产生利率倒挂。近年来, 由于人民币不断升值, 热钱大量流人, 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 央行被动投放了大量货币, 虽然采取一系列手段进行对冲, 但货币市场资金一直比较充裕,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 市场利率一再走低, 引发贴现利率与存款利率倒挂。因此, 央行应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控制力度, 配合其他各种政策手段, 吸收商业银行过多的流动性, 促使贴现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 以削弱企业参与空转票据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9

[2]、常春、严成、郑宝存,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与防范》, 《投资研究》, 2004;3

[3]、巴曙松、贾蓓, 《发债票据市场若干问题研究》, 《财会月刊》, 2005;3

[4]、李果仁, 《当前我国票据市场的十大问题及对策》, 《上海投资》2004;3

当前党的作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篇8

一、当前基层央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基层央行通过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制度落实年、作风建设年等活动,在干部作风建设,特别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也有极个别的领导干部存在着一些不良风气:一是思想意识不强,不思进取,固步自封;二是学习风气不浓,理论与实际脱节,时断时续;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四是民主意识不强;五是艰苦奋斗意识不强,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有所滋长。

基层央行个别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上述问题,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自身方面看,放松世界观改造,宗旨意识淡薄

一是学习不够。有些领导干部在政治理论学习上不够深入和系统,不能很好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看待事物,处理现实问题,思想认识落后于发展变化的实际。二是放松思想修养。个别领导干部放松了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放松了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三是有些领导干部存在安于现状、求稳守成思想,缺乏锐意进取、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二)从社会环境方面看,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心态失衡

一是对不良风气存在从众心理。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长期存在的不良风气对基层央行形成无形的冲击,一些意志不坚、原则性不强者容易成为不良风气的俘虏。二是对不良风气的惩治存在侥幸心理。有的领导干部以为,作风问题是小节问题,也是领导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的普遍问题,不值得大惊小怪,法不责众。三是对不良风气的诱惑存在不平衡心理。有的领导干部受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动辄与大款攀比生活享受,认为自己学历不比别人低,能力不比别人差,付出不比别人少,而收入却与别人相差甚远,享受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心理极不平衡。

二、加强基层央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不断增强进取意识,勇于开拓创新,努力创一流、争上游。基层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积极性,增强主动性,善于把党的金融方针政策、上级行部署同本行、本辖区实际有机结合,在创造性地履行央行职责、提高各项工作的创新性和有效性上谋思路,在促进各项工作全面、深入、扎实开展上用真功,在不断提高各项工作的水平与质量上使长劲,不断深化金融改革,维护金融稳定,改进金融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

(二)端正认识、加强学习、提高领导能力水平

端正思想认识,认真解决理论学习自觉性不高的问题。要从领导干部的历史使命、工作职责、个人成长等方面,讲清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促使分支行领导干部从思想上真正提高对理论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自我加压,夯实基础,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明确学习内容,突出学习重点,端正学习动机,改进学习方法,有针对性地学习研讨,解决实际问题,拓宽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

(三)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加强工作作风建设

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基层央行领导干部应从辖区金融工作实际出发,想问题、办事情务必讲求实效。坚持联系群众,在处理好日常工作的基础上,领导干部要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实情,掌握第一手情况,为科学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依据,切实克服高高在上、脱离实际的浮躁之风。

(四)提高履职能力,加强领导作风建设

1.坚持和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注意摆正和处理好同其他班子成员的关系,多沟通,多协调,重要事项集体研究,在班子内大力倡行民主、团结、协作、和谐的良好风气,形成具有堅强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的领导集体。

2.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落实到履行领导职责的过程中和日常具体工作中,把个人的追求和价值融入到央行事业中,融入到央行各项工作中,以领导作风的不断改进和领导职责的切实履行来体现个人的价值和作用。

(五)廉洁自律,加强生活作风建设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结合人民银行系统长期以来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继续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和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增强领导干部自律意识,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把加强廉洁自律作为一项重要的和长期的任务落实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正确对待权力、金钱、名利,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登封市支行)

当前党的作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篇9

对策建议思考

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要看企业是否存在广受认可的文化。为此,企业必须重视对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以文化为导向来提升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对外的竞争能力。

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帮助企业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让员工激情饱满地投入到工作。一旦企业的文化建设得不到认可,将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内部管理问题,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所以,企业必须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地通过各项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来确保文化建设的可行性。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理念和管理主题而形成的一种内部文化管理形式。由于不同企业成立的初衷背景和发展过程有所区别,所以其相应的文化内涵也有很大的不同。这反映在企业的发展目标以及价值观和文化制度等方面。企业文化与宏观的民族文化、社会文化还有着一定的区别,可以将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经济文化来看待。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经营过程中员工形成的一种共同的精神理念,他在企业的各方面发展都体现了一种习惯和行为意识。精神层面主要是通过企业发展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现实,来助推员工在物质追求及企业制度方面的认可。物质层面的文化建设是指可触及的文化,比如,企业的建筑和装修风格、硬件办公条件等。这些层面的文化建设能够有效地帮助员工认同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员工的凝聚力。

二、目前企业的文化建设基本表现

(一)企业拥有的文化内涵较为浅薄

在日常的企业发展中,员工准则都是围绕企业文化来确定的。企业文化可以有效地进行内部发展矛盾的协调,帮助员工在工作开展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当前的很多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缺乏实质性的内容,深层次的企业文化得不到展现,也就谈不上对员工凝聚能力企业的构建,这样空洞的企业文化是无法真正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

(二)企业的文化建设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企业的发展形式也呈现出多样性。所以,实际的文化建设不应该是单纯的生搬硬套,更不是一刀切。纵观当前企业的文化来说,从形式到内容,大多呈现了较为单一的模式,这与企业的实际发展特色是不相匹配的。企业的文化建设要注重企业日常发展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现实矛盾,依据企业长远和谐发展的计划来规范企业文化,只有符合企业需求的文化才能真正助推企业发展。

(三)企业文化没有与员工实际工作生活相结合企业文化应该以自身的工作思想形式来进行企业日常管理的规范和员工日常制度的引导。实际上,企业文化应该从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凝聚力及工作效率等方面来不断地进行文化开展形式的创新,这些都要通过员工晋升、薪酬奖惩等多个方面来展现。所以说,企业的文化建设应该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充分地与实际员工工作生活方面的结合。

三、企业进行文化塑造的重要意义

(一)企业通过文化宣传可以集结竞争优势

1.更好地凝聚员工向心力。如果员工能够对企业的发展理念进行深刻的认知,就会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相互协作和团结的精神,更好地开展与落实工作。企业员工的精神层面饱满,就会形成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良好凝聚力,从而在助推企业发展中充满动力。

2.对员工的日常行为进行较好的约束。虽然企业文化是意识方面的内容,但是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以企业文化为基础进行的思想工作的具体执行准则。在日常的企业管理中,管理制度能够对员工的各项工作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所以说,企业文化也间接地进行了员工思想和行为的约束。但要注意的是,企业文化对员工的约束不是强迫性的,只是通过文化的宣导和员工形成一种共同的认可。

3.帮助企业树立更好的品牌形象。网络已经给人们带来较大的生活改变,人民的消费也逐渐的走向品牌化,因为有品牌才有质保。所以,面对当前人们消费方式的改变,企业的产品塑造方面,也逐渐地开始走向“真金不怕火炼”的品质思维。这种情况下的产品靠的就是企业的口碑和形象。所以,通过文化建设,能够让员工注重企业自身形象的塑造,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更好地自我形象塑造和品牌影响力宣传,这会提高消费者信心增强企业营销业绩。

(二)有助于企业的历史传承性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远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和技艺的传承,它在任何时代都象征着企业良好发展的动力。企业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可能在物质层面的东西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但是企业的内在文化精髓都能够日渐沉淀下来。纵观当前的很多知名企业来看,其明显的共性就是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都有持续性,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底蕴。

(三)文化建设是企业稳定发展的有效依托

企业文化在企业精神及管理理念方面,体现在工程企业中对工程建设的组织过程中,能够引导企业管理层以大局为重,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突出高效的施工管理理念。文化建设要注重创新性,积极地进行传统生产方式的升级,确保绿色施工理念能够逐渐的渗入到建筑施工全过程。面对工作环境较为简陋的情况,企业要通过党支部组织进行群众思想工作开展,时刻关注员工动向来解决思想问题,并通过广泛征集意见等形式进行实际问题的解決,确保员工能够在企业文化的引领下形成较好的工作状态。

(四)企业文化有利于员工切身利益的保护

企业在获取到较好的经济利润后,需要为员工进行合理的薪酬分配。企业文化能够帮助企业管理层通过正确的价值观为引导,确保员工的劳动能够得到合理的回报,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文化能够站在员工利益角度进行休假制度,员工福利保障等的政策执行监督。企业文化通过定期组织文化活动的形式,让员工在工作之余得到身心的调整,有效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生活幸福感。

四、企业开展文化建设的具体思路

(一)企业文化建设应该立足社会主义精神本质

社会主义时代背景下的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充分地对社会主义精神中的价值观进行解读,以其中所蕴含的经济、文化建设要求为基石,对企业的整体发展理念和目标进行具体的落实,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立足大环境。

(二)企业文化建设需要群策群力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管理层的专属,要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形式,让企业文化能够得到在职员工的普遍价值认可。通过公众基础建立的企业文化,能够更好地进行企业活动的推动。企业文化应该是员工共同长期实践活动的结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三)企业文化要注重团队精神的体现

企业搭建自身文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凝聚员工的向心力,企业文化也是为更好地进行企業竞争力提升。所以,企业文化必须注重企业工作氛围的创造,能够为企业进行规范化管理提供更加可靠的支持。

(四)企业的文化建设要注重楷模形象的塑造

在进行企业文化的打造中,要充分注重楷模的塑造作用。因为楷模能够起到工作的带头作用,有利于企业文化的正向积极传播;另外,作为企业的管理层,需要首先对企业的文化理念,价值观进行充分的了解,并能够以身作则的进行各项公司制度的遵照和执行。以楷模和领导的带头作用来形成企业文化的宣传感召,提升企业的团结精神。

(五)企业文化建设要以多种形式进行组织实施

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充足的人力及资金成本支撑,企业要想让文化在自身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就应该充分地借助多媒体手段来丰富文化开展形式。比如: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有纪念意义的庆典、进行企业形象的正面植入等。文化活动的开展要有具体的活动方案,并由公司领导加以正确监督,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活动实践效果,不断总结文化创建的效果和经验,确保文化建设的有效推进。

(六)企业文化建设效果的推进

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和推进来说,首先应该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推广网络体系和对应的奖惩制度。企业文化如果能够真正结合了企业实际情况,将会在日常的企业管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之所以进行文化建设的目的,也是为了保障企业的发展,维护员工的利益,所以必须将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并能够结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进行动态监测。

五、结语

上一篇:绑架罪成功辩护词下一篇:孩子猪年新年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