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机关干部纪律作风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2024-05-31

当前机关干部纪律作风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精选8篇)

当前机关干部纪律作风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篇1

当前机关干部纪律作风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机关干部纪律作风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党的形象和事业成败.胡锦涛总书记曾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 “要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是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的根本所在,从发展壮大旗域经济的意义上讲,抓机关干部纪律作风建设就是抓环境、抓生产力、抓竞争力和“第一要务”。坚持执政为民,永葆党的先进性,就必须进一步转变纪律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民解决问题。当前,我旗在全旗机关干部中开展了机关干部纪律作风集中整顿活动。为此,旗纪委深入全旗苏木乡镇及旗直机关深入调研,发现机关干部纪律作风存在许多问题,剖析其存在问题的原因、危害,并就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制定了初步意见。

一、当前机关干部纪律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不在状态症”相当严重。“不在状态症”曾一度是无“法”可治的一种顽症。最明显的症状,就是眼皮下发生的损害百姓利益的事儿,只要没有人告状,便当作不存在;即便告状了,没有曝光,也当是没发生。如若必须得正视了,便互相推诿,推来搡去,以至不了了之,最后石沉大海。最甚者就是视执法为文件游戏,有关方针政策的落实也频遭卡壳、打折,落实到工作上,更是障碍重重。近来还有一种“不在状态”的症状也很泛滥。就是上班后电脑一开,或在股市上搏击,或在网站里冲浪,与过去的报纸一张、清茶一杯、不问公事相比,这种对国家资源的浪费更是骇人听闻。

(二)“不良心态”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一是不安现职,渴望升迁。乡镇正职想进旗直机关,副职想任正职,大家都想在动一下,希望得到提拔重用。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一些干部四处打听干部调整信息,个别的甚至走东串西,找门路、拉关系、想方设法来实现个人意愿。平时一些干部在现岗位上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板凳还未坐热”,便考虑下个职位,有的甚至连本职岗位的工作都未熟悉,也没有真正做什么工作,就“谋划”自己的“未来。二是是非不分,发泄牢骚。一些干部既清楚领导班子配备改革的政策,又知自己进入不了领导班子,便隔岸观火,不负责任地乱发议论,发泄不满情绪。有的拿自己的长处乱比别人的短处、甚至“撂挑子”,有的热衷于传播和制造“小道消息”,有的凭主观想象“预测”某某要“高就了”等等,闹得沸沸扬扬,造成不良影响。三是怨天尤人,失落郁闷。有的看到别人被提拔,就认为自己怀才不遇,世上没有赏识自己的伯乐;有的个人目的未达到,就抱怨组织不关心;有的认为自己是“船到码头车到站”,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从而工作松懈,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放松了自我要求。四是个人至上,忌贤妒能。一些干部不能正确对待他人,看到别人提拔了便眼红,不考虑大多数人进步的原因是实绩突出,而认为自己没有升迁是因为没有“门路”,还有个别心术不正的人为个人利益上窜下跳、四处活动,想方设法留任或进入领导班子。一旦个人目的达到,就狂妄自大、“舍我其谁”;反之,就埋怨组织亏待了自己,语言失当、行为失范,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三)“动力缺乏症”逐步蔓延。机关工作作风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机关干部工作纪律不强、工作作风不实、工作热情不旺、工作劲头不足、工作动力不大、工作要求不高,表现为典型的“动力缺乏症”:一是对工作缺乏敬业的感情。对工作麻木不仁,冷淡厌烦,责任性不强,要求不高,得过且过,应付了事,马马虎虎,满足于一般性常规工作任务的完成。工作纪律散漫,上班迟到早退,无所事事,随心所欲,有的甚至在上班时间溜之大吉,玩麻将打扑克,有的干脆成伙结伴下去吃喝玩乐,胡搞乱来,败坏了党和干部的形象;二是对事业缺乏奋斗的热情。习惯于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墨守成规,不是积极主动地找事做,而是消极被动地等事做,对工作没有前瞻性,领导安排做啥就做啥,推一下动一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把工作岗位当作是度日养老的港湾;三是对追求缺乏执着的激情。普遍存在“冷漠病”和“恋旧病”,对事业没有理想信念,对工作没有目标追求,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和执着追求激情。工作上满足于完成日常工作,没有向更高目标努力奋斗的动力,图清闲,怕麻烦,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本位主义思想严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工作推诿扯皮,拖拖拉拉,应付了事;四是对基层缺乏服务的真情。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害怕触及困难和矛盾,不愿深入基层下到一线,不愿调查研究,不愿帮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缺乏全局观念和服务意识,衙门作风,效率低下,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有的是把单位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利益化,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对基层缺乏服务的真情实意。

二、当前机关干部纪律作风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六:一是体制机制弊端。由于机关工作人员大都是行政事业编制的吃“皇粮”人员,吃的是大锅饭,端的是铁饭碗,坐的铁交椅。工作上做多做少一个样,工资上做好做坏一个数,认为“做不做一个数,好不好一个样”,甚至是做多了还会惹来麻烦、引来是非、招来矛盾,从而产生了对工作上的事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躲就躲,能溜就溜的不负责任思想。二是一些干部 “官本位”思想严重,放松了对人生观、世界观的自我改造,把“当官”视为人生第一追求,把“官职高低”当作检验人生价值和社会地位的惟一标准,把个人的“进退留转”看得比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还重,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事业发展的角度看待职务的升迁留转,从而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情绪不稳定,受不得刺激,经不住打击,产生了种种不良心态。三是苏木乡镇纪委及旗直机关纪检组长查处问题上,程度不同的存在“四怕”和“四不落实”问题。“四怕”即:一是怕主要领导不支持。个别领导存在不愿查处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干部违法违纪案件,担心抹黑,影响政绩。纪检办案与党建工作有冲突的地方。二怕情面过不去。在同一个单位工作,多年形成亲属关系,又是父一辈子一辈的交情,低头不见抬头见。受处理后轻则给一个党纪处分,重则开除党籍,丢掉工作,甚至负刑事责任,弄得妻离子散。从情理上过不去。三怕遭到打击报复。现在一些机关干部违纪问题比较严重,作案手段越来越高明,越来越隐蔽,社会关系比较复杂。有的勾结黑道上的人,有的身居要职,这些给查办案件增加了难度。四怕查处案件得罪人。查办案件的纪委干部怕人家说他是“整人”的,有的怕说以前有过矛盾,现在利用职权来“治人”,于是宁作“老好人”不做“黑包公”,或者是和稀泥的方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四不落实”即机构人员、办公设施、办公经费、职责等四不落实。从而出现了机关干部纪律作风无人管、不想管、很难管的尴尬局面,滋长了以上问题的蔓延。四是管理考核疲软。机关工作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激励考核制度,没有一套“奖优罚劣,褒勤贬懒”的奖惩考核体系,没有形成“能者留,平者让,庸者走”的机关人员流动制度。机关工作忙闲不均,苦乐不平,做事的人是少数,议论事的人是多数,工作上没有紧迫感危机感,没有目标追求,没有精神寄托。有的机关人员在一个岗位十几二十年不变,工作年年打不开局面,但仍然稳坐钓鱼船,可谓是“铁打的军营不动的兵”,严重影响并挫伤了想干事者的积极性;五是主观思想被动。有些人长期在机关工作,过惯了按部就班的、老调重弹的稳定日子,平时不注重加强学习和世界观的改造,养成了懒惰拖拉的工作作风,组织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松懈,我行我素,拜金主义思想严重,过多地考虑计较个人得失。有的对工作心不在焉,人在曹营心在汉,上班时间擅离职守,拿国家的工资,做自己的生意,办自己的产业,富自己的小家,影响了机关工作的秩序,败坏了机关工作风气。六是趋利执法补经费窟窿。税费改革后,由于各苏木乡镇及旗直机关实行财政旗管,一方面要求基层转型,由原来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另一方面不给资金,由于经费有限又无其他收入,经费短缺和财政赤字相当严重,乡镇及旗直部门为了改变财政状况过日子,鼓励机关干部趋利执法,占用挪用专项资金,导致执法不公,执法腐败。

三、当前机关干部纪律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危害

拿着薪金不办事,已远离对国家机关干部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本质要求,要是既拿薪金不干事,再浪费国家资源,更是种不能容忍的“罪过”,如此“不在状态”的后果势必导致机关干部行政效能低下,公共利益受损。最重要的,机关干部对公众利益的麻木和漠然,势必有碍一个地方的改革与发展大计。同时,由于机关干部“不良心态”的影响,埋怨党亏待了自己,语言失当,失去规范,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影响了党的公信力。还有由于机关干部“动力缺乏症”,群众对这些机关干部反感、厌恶、憎恨、伪视,由不满产生敌对心态,不是鱼水情深,而是敌我矛盾,一有导火索,将会产生碰撞,必将危及党及国家的执政。原来机关干部都是好人,由于对纪律作风问题不及时整顿,必将出现贺享雍所著的三农小说《怪圈》那样形成:“好人—清廉—有政绩—专横独断—收礼—搞女人—受贿—包二奶—贪大—民怨—露馅—双规—判刑—后悔”的“怪圈”。

四、解决当前机关干部纪律作风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深入开展机关干部纪律作风集中整顿活动。我旗从今年7月开始,利用四个月的时间,在全旗各苏木乡镇、旗直机关干部中开展了纪律作风集中整顿活动。活动共分学习教育、查摆问题、整改建制、总结提高四个阶段。

1、在学习教育阶段,主要是抓好宣传发动,组织学习讨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组织学习讨论中,一是要明确学习要求,要做到“五有”“五个一”。即:有规范的学习制度,有齐全的学习资料,有浓厚的学习氛围,有严格的检查考评制度,有完善的奖惩措施;每个机关干部每天学习一个小时,阅读一本纪律作风方面的书,参加一次专题辅导,撰写一篇学习体会,向单位提出一条改进纪律作风的合理化建议。二是突出学习重点,开展“我为促进阿旗发展,提供纪律保障献一计”讨论活动;三是创新学习形式。要求集中学习不少于3天,个人自学不少于30学时,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学习笔记不得少于1万字,一般干部学习笔记不得少于5000字。通过学习教育,树立权力就是责任、工作就是服务、公务员就是人民公仆的价值观念。

2、在查摆问题阶段,以“转变纪律作风、优化环境、促进发展”为主题开展活动,组织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查找突出问题,剖析根源,明确整改措施。一是广泛征求意见,二是认真撰写剖析材料,三是开展民主生活会。在这个阶段重点围绕“为民”、“开拓”、“务实”、“用心”、“清廉”五个方面开展“五查”。通过查摆梳理的问题,机关单位班子整体和个人要写出深刻的剖析材料,找准存在问题的症结。

3、在整改建制阶段,主要是通过整改建制,确保突出问题得到解决,制度建设得到加强,长效机制真正形成。一是切实整改到位。二是建长效机制。集中整改要做到“五个不放过”即举报案件查处不见底不放过,突出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相关责任人处理不到位不放过,长效机制不建立不放过。

4、在总结提高阶段,以“弘扬正气树典型,改进纪律作风争统一”为主题,开展活动。主要任务是总结以前的工作,巩固整改的成果,执行建立的制度,真正形成长效机制,检验达到的效果。在组织“回头看”活动结束后,组织一次社会评价,对开展活动的过程与成效进行群众满意测评,对组织不得力,措施不到位,整顿活动走过场,群众满意度低的机关及机关干部通报批评并责成补课,旗委、旗政府对集中整顿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将进行表彰,对开展工作不力的,真正顶风违纪的,将予以严惩处理。通过集中整顿,全镇机关干部纪律作风建设要实现以下目标:

1、机关干部遵规守纪意识明显提高,自觉性大大增强,各类违纪行为得到全面遏止,机关干部管理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2、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机关干部牢固树立了大局观念,在依法行政,改进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上普遍提升,损害群众利益,影响全镇形象的不正之风得到及时纠正。

3、公务消费全面规范,各种奢侈消费行为得到有效控制,行政管理成本大幅度降低。

4、一些违纪案件受到查处,违纪人员受到处理和震慑,最终实现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目标。建立科学、实用的机关干部实绩效能考核。

面对新形势下机关干部纪律作风存在的问题,如何建立机关干部实绩目标考核体系,更好的贯彻执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确定科学的实绩目标考评体系,做到有章可依。要让考核的人知道怎么考,被考核的人知道怎么做,规范机关干部的岗位职责,划清职责范围,明确权力、义务和相应责任,使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二是合理分配考评分值,做到重点突出。根据对机关干部各项考评目标的难度,进行细化、量化、分清类别,使实绩目标考评全面、客观公正、突出重点。三是创新实绩目标考评方法,做到考评公正,实行全方位实绩目标考评办法,实行“四评”,做到程序公开化,将实评结果及时公示。通过“四察四看四核实”,做到考评客观真实。推行“一站式”考评,提高工作效率,便于监督。四是公开考评结果,做到奖优罚劣。对实绩突出的班子及干部予以奖励,实行星级管理,作为干部提升的主要依据。对实绩一般和实绩较差的进行组织处理,进行降职或免职。激励机关干部的主动性、能动性,提升实绩效能,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考评,保证政令畅通,落实到位。

改革监管机关的运作机制。首先要加大基层纪委力度解决“四怕”、“四不落实”问题。在做好大力宣传的同时,必须抓好“五落实、五到位”。

1、认真落实,思想到位。机关党政领导对加强机关干部纪律作风工作要有高度认识。要清楚地理解加强机关干部纪律作风关系到政权稳定、社会安定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成败。同时,纪委要充分认识查办机关干部纪律作风案件的重要性,要在乡镇领导干部中形成“有案不查是失职,查不了案不称职”的共识,变“不想查”为“积极主动地去查”彻底缓解一下旗纪委的工作量。

2、机构落实,人员到位。配备好专职乡镇纪委书记、副书记、旗直机关纪检组长,要按照5-7人的规定配备好乡镇纪委委员。同时配备一名专职纪检干部来负责纪委的日常工作,有条件的乡镇再选配1-2名党风廉政建设巡视员。旗直机关配备一名纪检组长由纪委领导,并时时进行轮岗交流。

3、措施落实,责任到位。党委、政府必须全面实施机关干部纪律作风责任制,明确党政一把手是机关干部纪律作风办案工作第一责任人,纪委书记是直接责任人,要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要落实纪委办案工作责任制,每年纪委要对纪委办案工作提出目标要求,实行严格考核工作。纪委书记要做到专职专用。党委、政府在安排其中心工作时,必须确保纪委书记有大部分时间、精力做好本职工作。

4、培训落实,素质到位。应对纪委书记及纪检组长队伍保持稳定性,提出具体要求,能不调换的尽量保持在本地区、本单位干,有困难的,可以在本行中对调。在确定队伍稳定性的前提下,对纪委专干进行岗位培训。平时也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业务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来提高纪检干部的综合素质。

5、协调落实,督查到位。从调查来看,大多数纪委委员一般是各乡镇主要部门负责人担任的,这本身就给纪委协调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纪委在建立工作例会制度下,经常组织纪委委员学习和通报情况,研究工作,形成合力。同时继续在纪委推行联合审理小组,协同审理和办案。要建立案件督办制度和重大案件线索备案制度,落实专人负责,协调跟踪办案。其次,要加强联合办案,充分发挥纪委、监察、组织、人事四个部门监管联合进行机制。一是充分发挥职能,增加四机关办案的独立性和抗干扰能力。逐步探讨纪委、监察部门实行垂直领导。二是查不查处机关干部完全依据法律、规定来办,可以向同级党委请示问题,但不能用党来代表法。三是充分发挥纪委、监察、组织、人事四机关在机关干部纪律作风整顿方面的职能,即联合办案,协同配合,又要根据职能行使权力。第三,完善人民群众的信访监督制度。我国在执行信访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实践中不允许越级上访,对上访群众以各种理由进行压制、打击、报复,甚至刑事制裁问题,这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了信访制度沟通和监督功能的发挥。要允许人民群众越级上访。正是因为问题在下面得不到解决,人民群众才去越级上访。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于信访中发现有问题的机关干部一定要调查处理,对于不切实履行信访职责的机关干部要追究其失职责任,对于压制打击报复上访群众的机关干部要追究其法律和纪律责任。调查和处理权可由纪检和监察部门来行使。采取切实措施保护人民群众的上访权利。建立信访登记、答复制度,期限处理制度,重要案件的信访人、举报人(证人)的保护制度。规范越级上访制度,凡信访案件未能在基层得到处理的,信访人就可以进行越级上访,同时信访人可以要求纪检和监察部门对有关机关及机关干部进行调查处理。第四,建立巡案工作制度化。可以由旗纪委向苏木乡镇、旗直机关派出巡察专员,对机关干部纪律作风进行监督,可以采取明查、暗访等方式进行巡察,可以赋予巡察专员以直接受案权,提请纪委等有关机关调查权,提请对有关机关违法违纪责任的追究权,提请党委会和人大对有责任机关干部的弹劾和罢免权。第五,推进公开性制度建设。推进党务、政务公开方面的方法,建立强制性的党务政务信息公开制度,促进新闻舆论监督的法治化,确立新闻自由、公正、客观原则,保障新闻媒体独立报道的权利,以充分发挥其监督功能。第六,加大对苏木乡镇、旗直机关财政预算,让有钱过日子,不因财政赤字而趋利执法,违纪支取专项资金。同时,在“保运转、保吃饭”的基础上,严厉打击违纪行为。建立解决症结的具体措施。一是突出关键点,从领导带头上加快作风转变。领导干部是加强作风建设的典范和表率,其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班子、一支队伍、一个单位。因此,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要善于发挥领导这个“龙头”的导向作用、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努力做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典范,做勤奋好学、调查研究的典范,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典范,做坚持党性、坚持原则的典范,做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典范,形成作风建设群众看干部、干部看领导,基层看机关的局面。二是强化支撑点,从运作机制上加快作风转变。作风建设必须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长效机制,为其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在作风导向机制上,狠抓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倡导形成良好的文风、会风、政风和行业风气,以此形成良好的作风导向。在作风激励机制上,对作风建设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肯定表扬,对作风涣散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通过扶正压邪,达到抓两头促中间的效果。在作风监督机制上,建立由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组成的作风建设监督机构,经常开展督查,通报督查情况,实行黄牌警告和诫免谈话。在作风考核机制上,将作风建设纳入干部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实行一票否决,增强虚功实做的可操作性。三是主攻结合点,从选人用人上加快作风转变。把作风建设与选人用人有机地结合起来,要严把“入口”关,围绕“加快发展,转变作风”这个主题,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进一步严格干部选任标准,大胆选用善于谋划发展的干部,善于抓落实的干部,能干实事业绩突出的干部,群众公认的干部,使用人导向和干事创业导向统一起来。通过创新用人标准,堵死“熬官”、“混官”、“跑官”的口子,敞开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路子。要加大干部“出口”力度,对作风不良、群众反映大的干部,采取诫免谈话、行政处分、党纪追究等方式给予严肃处理,形成正气上升、邪气无存的良好用人导向。四是立足根本点,从制度规范上加快作风转变。作风建设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是制度不健全和落实不得力。要保证机关作风的根本好转,就必须切实抓好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在思想作风方面,实行思想汇报制度、个人事项申报制度和领导干部行为监督检举制度等;在学风方面,实行在岗业务学习考试制度、集中学习制度、心得体会交流制度;在工作作风方面,实行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工作首问制度、考勤考核查岗制度、工作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在领导作风方面,实行重大事务集体讨论制度、民主生活会议制度、谈话诫免制度、外出报告制度;在生活作风方面,实行八小时以外监督举报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及政务接待公布制度。把不断完善制度、规范制度、落实制度作为作风建设的根本来抓,形成震慑力,推动作风建设步入正规化轨道,促进机关作风的根本好转。总之,当前机关干部纪律作风主流是好的,大多数机关干部在推进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不容忽视少数机关干部纪律作风存在的“不在状态症”、“不良心态症”及“动力短缺症”,如不及时解决,必将影响广大群众对党执政能力的公信力,害党危国。阿旗纪委针对少数机关干部纪律作风存在的问题深入调研,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希望引导机关干部争做潜心学习、用心干事、真心为民、齐心奋斗、公心奉献的“五心”干部,在全旗干部队伍中形成比学习、比干劲、比业绩、比守纪

当前机关干部纪律作风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篇2

一、高校机关工作作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风不浓, 观念不新。

有的机关干部和工作人员缺乏学习紧迫感自觉性和主动性, 认为理论学习是空的, 没有多大用场, 业务工作才是实的, 只有业务工作才能出成绩, 因此, 平时忙于事务性工作, 对理论学习抓得不紧, 或者学而不深, 学而不用;有的以各种理由为借口, 推脱学习活动;或是沉湎于应酬, 把学习搁置到一边;或是借口工作忙, 把学习当作额外负担;或是应付参加集中学习, 很少个人自学;或是学习浅尝辄止, 自我满足;或是不注意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 学归学, 干归干。有的完全凭个人经验开展工作, 不求有功, 但求无过, 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创新性;有的长期忽视学习, 对工作前沿知之甚少, 对工作的政策、理论把握不好, 工具理念陈旧, 缺乏新鲜思想。

2、信念动摇, 精神不振。

有的机关干部和工作人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信念持怀疑态度, 或缺乏信心, 对学校的事业缺乏追求, 只追求眼前利益, 贪图享乐。有的干部休息时间忙于其他事务, 工作时间, 则精神萎靡。有的做天和尚撞天钟, 上班应付差事。有的放松对自己的党性修养, 利己思想严重, 见好处就争, 个人利益至上;有的有思想情绪, 要么长期请假, 要么混日子、出工不出力;有的只关注个人利益或部门利益, 对待工作毫无热情。

3、制度不全, 贯彻不严。

机关管理和规章制度, 仍不够健全, 有的制度长期未修订, 与实际工作严重脱节, 难以执行;有的制度完善, 但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 形同虚设;有的部门和干部依法行政、按章办事观念差, 只讲人情, 不讲原则, 只讲关系, 不讲事实, 使规章制度在执行中变了相, 走了样, 给机关工作带来了严重负面影响。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影响机关工作作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也比较复杂, 通过分析, 我们认为, 既有客观环境影响的原因, 也有主观思想认识的原因;既有制度建设的原因, 也有组织领导的原因。

1、从客观环境影响方面来分析。

一是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变革时期, 高校机关干部的思想作风也受到较大的冲击, 加之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网络信息全球化, 受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 机关干部的思想趋于复杂, 增加了机关思想作风建设的难度。二是机关部门职能交叉是造成机关人员互相扯皮, 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之一。有的机关单位人员越来越多, 一项工作几个人分着干, 最后干脆没人干, 人浮于事, 工作效率低;有的部门人员编制多, 但具体工作人员少, 很多工作无法及时完成甚至一些必要工作没有精力开展;有的机关单位职能交叉, 职责不清, 往往有利的争着做, 无利没人干。

2、从主观思想认识方面来分析。

一是理论素质不高。少数机关干部对我国经济体制转变和高校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 不能很快认识和适应, 不能把科学的理论运用到工作实际中去,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 拿不出思路和办法, 要么照本本, 要么凭经验, 脱离工作实际。二是一些机关干部对新形势下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缺乏清醒和正确的认识, 对思想作风建设抓得不紧, 工作不实, 措施不力。不能把业务与思想作风建设相融合, 长抓不懈, 长效管理。三是个别机关干部和工作人员人生观、事业观发生偏离, 放松了自身要求。

3、从制度建设方面来分析。

一是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不健全。一些部门对学校制定的一些措施和规定没有迅速采取措施, 认真落实, 往往处于等待、观望的工作状态;监督检查不少流于形式;奖惩不严, 没有形成竞争机制。二是监督机制不健全。党内监督落不充分, 单位内部监督流于形式, 舆论监督不力, 导致一些机关干部和工作人员的不良作风未得到及时纠正。三是机关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培训和锻炼机制不健全。新任机关干部和新进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岗前培训;工作培训少, 部门人员交流少, 工作能力不能得到有效快速提高等。

三、加强机关工作作风建设的对策措施

1、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一是提高机关干部和工作人员的理论素养。要重点加强在提高思想认识、创新学习途径、增强学习效果、完善考核制度、服务实际工作等方面的工作。二是增强机关干部和工作人员的理想信念。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教育培训、强化监察考核等方面的工作。三是强化机关干部和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要进一步加强干部思想教育、工作绩效考核、开展舆论宣传和文明机关创建活动等方面工作。四是健全机关规章制度, 完善激励机制。特别是要强化制度的落实和检查工作, 使机关干部和工作人员有章可循, 依法办事。

2、强化机关队伍管理。

一是严格选拔任用程序, 完善领导干部考核办法。做好管理干部的选拨工作, 因事择人, 力求精干高效。同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按照教学单位、机关部门、后勤机构在工作性质、承担任务和职能上的不同, 分别建立不同的能力目标导向和科学的评价体系, 引导和激励干部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二是建立竞争激励机制。积极完善和推行竞争上岗制、岗位试用制、政绩考核制、职位聘任制, 改变机关干部和工作人员只能上不能下、只能进不能出的状况, 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 努力营造优胜劣汰的工作氛围。三是落实监督约束制度。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 积极探索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施有效监督的途径和办法, 形成科学的干部监督机制。四是切实加强对机关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培养锻练。学校重视加强对管理干部的业务知识培训, 形成制度, 拨出专门培训经费给以保证;加强对年轻干部的传、帮、带, 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坚持对新任管理干部和新进机关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制度。

3、发挥机关党总支作用。

一是学校党委要把机关党总支的工作列入

当前机关干部纪律作风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篇3

关键词:基层干部作风建设问题对策

作风是党的建设的一个永恒课题,同时又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被赋予特定的时代意义和内容。在深化改革与管理的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已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党的十八大以来,油田各单位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本单位实际,针对反“四风”的要求,加强了对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行之有效的管理,促进了广大党员干部正确行使权力与义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升了整体工作水平。

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在基层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影响着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甚至严重影响着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当前干部队伍作风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身懒心散。有少数基层干部作风缺乏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开拓创新意识,思想守旧,安于现状,无所作为。上班时心思不在工作上,工作得过且过;有少数基层干部在工作中出现责任往上推,矛盾往上交,出了问题不从自身找原因,归咎于大气候和上级组织。

二是胸无大局。有少数基层干部偏执、无大局意识,没有一盘棋的思想,总是认为自己的工作重要;领导安排的工作可以执行,领导通过其他人员安排的工作就可以不执行或者一拖再拖,打如意算盘,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三是口无遮拦。有少数基层干部对自己的工作,无创新的思路和办法,对其他人的工作指手画脚;当面不说,背后乱讲,捕风捉影,搬弄是非;极少数基层干部不专心工作,不管对象是谁,不管在什么场合,乱发表意见,影响稳定和团结。

四是浮而不深。有少数基层干部习惯于讲空话、讲套话,以文件落实文件,以套话落实工作,不从实际出发,不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更有极少数不踏实工作,专挑“显山露水”的“面子”事干,对实际工作敷衍塞责。

五是学习不够。有少数基层干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学习无用的倾向,系统学习理论的少,学习无计划、内容不系统。有的认为理论学得再多、再好,不如实实在在做点工作更能赢得领导赏识;有的缺乏理论学习的兴趣;有的满足于一知半解,不能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甚至片面理解和歪曲上级的精神,断章取义,各取所需。

六是纪律涣散。有少數基层干部带头不遵守劳动纪律,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不请假,不销假;上班找不到人,电话联系不上;出了问题,左推右挡,推脱责任。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以上不良作风的主、客观原因很多,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

一是对不良作风的现象存在从众心理。一些不良风气的“潜规则”大行其道,主要是少数基层干部意志不坚、原则性不强,自然容易成为不良风气的俘虏。总认为这些“潜规则”是油田企业的一种正常现象,自己太认真了,别人会说“不合群”,是“另类”,甚至得罪人,于是随波逐流。

二是对不良作风的处罚存在侥幸心理。有的基层干部对自己执行力不强、不用心工作、上推下拖造成工作失误的处罚心存侥幸,自以为自己方法巧妙,手段高明,领导不知道,别人拿我没办法,胆子就会越来越大,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走样,对行为后果会越来越无所顾忌。

三是个人自身存在不平衡心理。有的基层干部总是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较,动辄就是自己的贡献大、奉献多,心理极不平衡,不进行自我批评,不查找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心理失衡,上讽下刺,牢骚满腹,不踏实工作。

四是对不良作风的监督不力。不良作风的产生,往往都与监督不力有关。有的干部自觉能力非凡,上能通天,对提出批评意见者,冷嘲热讽,背后搬弄是非,混淆视听,成了谁都管不了、不敢管的对象。在考核上,缺乏对基层干部工作、生活细节的评价,不利于个别干部改进作风。

三、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对策

一是重学习,提素质。要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紧密结合基层干部队伍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学习制度,采取集中学习、成果交流、考试测验等多种灵活的教育形式,加强对干部理论学习的检查、督促和考核,使广大干部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提升基层干部开展工作的核心能力。

二是强措施,细管理。转变干部作风,必须坚持严、细、实,从具体环节入手抓作风建设,我们应采取强而有力的措施,实行精细化管理,促进干部作风转变。近年来,有的机关和基层队实行了上下班签到制度、会议签到制度,这看上去是一些小事,但实际上对促进干部作风转变意义就不小。我们日常的考核制度,不能说不完善,只是在落实考核措施上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逐步建立起加强和引导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必将极大地改进基层干部作风,提升执行力。

三是多帮助,调心态。好的心态对工作有助推作用,不好的心态对工作有抑制作用。要充分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单位领导应经常与基层干部、机关干部谈心交流,班子成员之间、干部之间也要多沟通,相互之间多一些指导帮助和关爱。同时,每名干部也要经常反省自己,通过自我调整,自我校正心态,始终保持一种出发的状态,始终保持一股热情、激情。

四是树典型,抓处理。一个好干部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单位成也作风,败也作风。在基层干部作风建设中我们同样要树典型、树旗帜,对作风优良的干部给予宣传与激励,让他成为典型,让他名利双收。而对那些工作不认真、思想认识不高,甚至危害到班子团结、单位发展的个别作风恶劣的干部一定要进行组织处理。

五是多交流,理关系。现代心理学和管理学表明:一个人长期工作在某一个固定的地方或者同一个岗位就难免会产生厌烦情趣,容易使人不思进取,甚至发生其他事端。应建立合理的基层干部交流机制,能够按岗位要求对基层干部定期定岗实行交流,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加快干部作风转变。

六是强监督,细考核。抓干部作风建设,必须加强监督、考核,要拓宽监督渠道,发挥好多层面的监督作用,广开言路,了解和掌握更多、更真实的信息,凡是涉及干部作风的问题,不能怕丑,更不能护短,应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有针对性的把干部作风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继续不断完善细致的考核,促进干部作风的改进。

总之,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干部作风建设至关重要,必须上下联动、组织教育和自我调整并行、监督与考核同步、交流与管理并重,结合各单位和每名干部的实际,找准存在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以优良的作风展示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席秀海在胜利油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2]葛万生在采油厂2013年党建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当前机关干部纪律作风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篇4

[ 作者:廖学春来源:全南县纪委2008-6-5编辑:黄圣海 ]

请您选择页面字体大小

【大 中 小】【关闭窗口】

效能者,效率、能力之意也。所谓机关效能,是指党政机关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能力。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需要,是打造优越的外商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着眼于提高政府执行力、公信力和群众对政府的满意率,深入开展了“加强作风效能建设,创建群众满意机关”等一系列活动,机关干部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发展环境明显优化,为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务环境。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当前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中也还存在一些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当前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少数机关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好,还存有官僚主义作风。有些机关工作人员群众观念不强,管理意识太浓,服务意识淡薄。对前来办事的群众,有的耐性不足、态度生硬,让服务对象感觉到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有的喜欢找“为官”的感觉,故意刁难群众,本来可以一次性告诉前来办事的群众要准备哪些材料,可他们却来一次说一项,搞得群众办一件很简单的事也要来回跑几趟;有的脸也好看、门也好进、话也好听、就是事不太好办;有的不讲原则讲关系,对熟悉的热情相待,对一般群众则爱理不理、态度冷漠或是长时间电话聊天,把来办事的群众晾在一旁。

2、个别机关部门和单位办事效率不高,还存有“慢作为”现象。一些工作特别是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工作,推来推去,谁也不愿管;有的在具体事务的处理上,不能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常常使一些工作卡在某一个环节或某一个人手上;有的对一些本来可以立即办好的事却一拖再拖,效率低下;有的打着依法办事、按程序办事的幌子不作为,存在“领导急,群众急,一些办事人员不急”的“科长现象”;有的顶风违纪,通过暗示的办法或其它途径向服务对象吃、拿、卡、要,直到收到钱物后才着手帮服务对象办事。

3、少数机关工作人员不遵守工作纪律,还存有自由散漫习气。有的不遵守机关考勤制度,存在上下班迟到、早退和中途离岗现象;有的自觉性不高,在《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上班时间上网和娱乐的通知》明令禁止的情况下,还会偷偷地在上班时间上网玩游戏、聊天、看股市行情,存在“整治一次,收敛几天;放松一月,死灰复燃”的现象。

4、个别机关部门和单位大局观念不强,偏重于强调部门利益。有的为眼前利益所左右,传达政策时信誓旦旦,兑现政策时大打折扣;有的执行政策任意裁剪政策,截留政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取所需,各自为政。如少数机关部门和单位存在违规向群众或企业收取费用的行为,具体表现是:没有收费依据的自立名目收取;有收费依据的抬高标准收取;不敢收取的以罚代批收取;已经取消的收费项目仍然继续收取。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存在以上问题,主要原因是少数机关部门和单位对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要求不严,没有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导致这项工作缺乏力度,难以有效推进;制定的制度还不完善,操作性不强;少数机关工作人员组织纪律性不强,不愿遵守相关制度和规定等等。如何打造党政机关“办事公正高效、对人谦虚真诚、运转规范有序”的良好形象,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

1、在教育上下功夫,增强广大机关干部职工对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工作的认识力。机关效能建设的关键在于“人”,拥有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党政机关能不能高效运转的决定性因素。要不断加强教育,提高机关工作人员对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他们参与其中并自觉执行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相关规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坚持把思想教育放在突出位置,不断提升机关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意识,积极投身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心系群众,执政为民。二是加强作风教育。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和纪律作风教育,使广大机关工作人员充分了解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相关规定,并自觉遵守规定,做严于自律的表率。三是创建学习型机关。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激励机关干部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加强学习、勤于思考、强化素质、提高能力、干好工作。

2、在宣传上下功夫,增强社会对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工作的舆论力。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和机关服务对象的支持和参与。要高度重视宣传舆论工作,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打造“人人关注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人人参与机关作风效能监督”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对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工作的推动作用。一是积极宣传政策,营造浓厚氛围。重点围绕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加强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提高认识,并掌握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主动对与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不相适应的行为实施监督。同时,组织更多的机关单位主要领导通过当地电视台就本单位依法行政、工作效率、服务态度、勤政廉政等方面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监督,并将承诺内容全文刊登在当地纸质媒体上,供群众查阅。二是深化政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围绕政务“六公开(即:公开办事职能、公开办事人员、公开办事流程、公开办事时限、公开办事标准、公开办事结果)深入推进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确保权力运作和决策过程公开透明。公开办事职能是指窗口单位

要根据实际情况公布服务职能及相关政策法规。公开办事人员是指设置人员去向公示牌,将领导班子成员及服务窗口办事人员的姓名、职务、办公电话及每天在岗情况予以公示。公开办事流程是指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事程序,并将规范的办文办事流程通过网络、公告栏等予以公布。公开办事时限是指公布各服务事项的办结时间。公开办事标准是指办事过程要做到“三个一”和“三个有”。“三个一”即:一次性书面告知服务对象其申办事项所需的全部资料,一次性回答清楚服务对象的提问,一次性验清服务对象提交的材料;“三个有”即:有微笑服务,有办文样本,有服务咨询。公开办事结果是指对于承办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在办理完毕后,将结果及时公开。三是充分发挥特邀监督员的作用,保障群众的表达权。成立由社会各行业、各阶层人员组成的特邀监督员队伍,加强对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作风予以监督,并及时收集了解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对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意见,选择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在“政风行风座谈会”上,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有效推动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工作。四是积极构建对话平台,保障群众的参与权。把效能监察与“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现场征询群众意见等活动结合起来,广泛发动群众对机关单位依法行政、服务态度、行政效率、勤政廉洁等方面进行民主评议。同时,单位办事窗口要在醒目处公布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投诉中心电话号码,以方便群众投述举报。

3、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增强制度对规范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工作的有效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规范是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基础和根本保证。但制度不是越多越好,关键要管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解决突出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有机结合起来,用好以下六项制度,努力做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实效、着眼长效。一是公开承诺制。组织机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利用当地电视台就本部门或单位的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方便群众对照承诺内容准确了解机关作风效能工作应该监督什么、怎样参与监督;二是首问责任制。规定最先接待服务对象的工作人员即首问责任人,要礼貌待人、态度诚恳、积极热情,即使服务对象需要办理的事项不属于本人工作岗位职责范围内的事宜,也有义务向服务对象讲清办事的具体程序、承办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或联系方式;三是一次性告知制。每个机关工作人员要一次性书面告知服务对象其申办事项所需的全部资料,一次性回答清楚服务对象的提问,一次性验清服务对象提交的材料,努力解决服务对象来回跑“冤枉路”的问题;四是限时办结制。限定各事项的办理时限,解决机关工作人员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的问题;五是积分警示制。明确各种违规行为所对应的扣分分值,实行对机关部门和单位打分,解决相关单位领导不重视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问题;六是“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责任追究制。对因“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行为损害了机关形象或造成了服务对象的损失的,要严格追究责任,促使每个机关部门和单位及机关工作人员及时纠正对效能建设无所谓的不良心态。

4、在督查考评上下功夫,增强贯彻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工作规定的落实力。邓小平说过:“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是干出来的”,江泽民说过:“再好的主意,不落实等于是空的”。有了完善的制度,如果各机关部门和单位在落实上没有力度,也不能有效推动工作的进展,等于没有制度。要解决当前有些制度落实不到位问题,一方面,要在狠抓制度贯彻落实上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一是加强对工作完成情况的督查。主要是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和上级机关安排部署工作的贯彻落实情况。二是

加强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的督查。主要是日常考勤情况;月考核、季度考核情况“六项制度”的公开情况和落实情况。三是加强对“办事窗口”的督查。主要对“窗口”单位在工作中态度不好、推委扯皮的现象以及对办事群众进行吃拿卡要等行为进行查处。同时,要创新督查方式,使督查工作做到专题督查与舆论督查、投诉举报督查相结合,整体督查与专项督查相结合,定期督查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逐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大督查机制。另一方面,通过监督检查,强化考核评比,增强各机关部门和单位及机关工作人员工作的压力和动力。建立完善配套的责任管理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不断增强评议的针对性、可比性、合理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使机关工作章法严谨,条理清楚,行为规范,让考核的人知道怎么考,被考核的人知道怎么做,并且富有鞭策落后和激励先进的作用。一是明晰岗位职责。立足部门职能和业务特点,严格界定各机关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的岗位职责,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公开明示,责任到人。二是实行目标管理。对工作人员的任务目标、评价标准、完成时限等,要分清类别,并尽量量化、具体化,让每一位工作人员既有权又有责。三是坚持奖优惩劣。把考评结果作为评价各机关部门和单位及其负责人、机关工作人员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与奖金发放、评先评优、提拔任用挂钩,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机关部门和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当前机关干部纪律作风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篇5

问题和对策

乡村两级领导干部作为党在农村基层最直接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直接面对农民群众,其作风优劣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影响党的基层政权的稳定和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前几年 , 我乡发生了几起基层领导干部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件 , 曝露出部分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在作风上的一些严重问题 , 为了掌握基层干部作风现状,为解决存在问题提供决策依据,近期我们对马市坪乡村两级干部作风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乡村两级干部队伍作风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乡党委始终高度重视乡村干部作风建设,采取多种手段狠抓基层干部作风:一是充分依托乡党校,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共培训乡机关和村组干部 200 多人次,通过教育培训夯实干部作风建设思想基础。二是对19个村的12名主要领导干部进行了调整,通过“两推一选”使 35 名党员走上村干部岗位,充实了基层组织班子,提高领导班子整体水平。三是出台了 “末位淘汰制度”、《马市坪乡村级干部管理办法》等干部管理制度,对干部严格进行考核,不断完善推行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同时完善了机关规范化管理,依靠加强监督和管理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四是先后开展了机关纪律

共9页 第1页

作风整顿、警示教育、乡机关作风集中教育整顿等活动,通过集中整顿促使乡村干部作风转变。通过这些努力,乡村两级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了新的提高,作风得到明显转变。广大基层干部积极投身 “三个文明”建设,深入基层、立足实际,锐意改革、致力发展,发扬民主、依法办事,极大地加快了我乡农村发展的步伐。

在肯定乡村干部作风的同时,我们发现,少数乡村领导干部在作风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无法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一是面对农村税费改革带来的困难,精神状态不佳。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两级组织运转出现了不少困难,无钱办事的现象比较普遍,相当一部分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由此导致部分村干部精神状态不佳,村干部只在应付工作,对群众急需解决的热难点问题显得束手无策。对解决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信心不足,在发展上不是主动去寻求对策,而是眼睛向上,等上级给优惠政策,靠上级出思路,向上要钱、要物、要政策,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创造性 ,出现了人心涣散的局面。

二是面对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思想观念不新。

一些领导干部不爱学习、不爱钻研,市场意识淡薄,接受新事物较慢,思想观念保守,工作循规蹈矩,缺乏开拓创新的勇气和魄力;有的安于现状,盲目乐观,满足于“步子不大天天走,成绩不大年年有”,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和入世对

共9页 第2页

农业的冲击,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一些领导干部没有看到市场经济体制在日趋完善,思想深处还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对新形势下农民增收和产业结构调整缺乏深入思考,跟不上党的号召和国家的宏观政策要求,不能以市场为导向引导群众致富。

三是面对执政为民促进农民增收的使命,服务意识不浓。

一些领导干部宗旨观念淡薄,为群众服务的自觉性不强,对“执政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认识不到位,抱怨乡村干部的工作太杂,责任过多,压力过大。个别干部对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漠然视之,推诿扯皮,久拖不决,使一些简单问题复杂化,最终导致矛盾激化,甚至造成群众越级上访或过激行为。一些乡干部和村干部一碰到开展活动就讲报酬,对于又苦又累的工作不主动承担,而是极力回避。

四是面对转变作风求真务实的要求,工作作风不实。

主要表现在个别干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比较严重。工作作风飘浮,方法简单,习惯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整天泡在“文山会海”之中,不愿意沉下身子抓落实;有些乡村干部对复杂问题和热点问题工作方式得意粗暴,不愿意耐心做工作;一部分干部不愿意深入到困难的地方和矛盾多、问题大的地方,不能真正下势解决问题;一些领导干部不能深入一线进行调查研究,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总结推广群众创造出的好做法、好经验;个别乡干部还存在着当“走读官”的共9页 第3页

现象,或是身在农村,心在城镇;有的干部整天浑浑噩噩,对本地区的实情心中无数,汇报时搞文字和数字游戏,欺上瞒下。

五是面对转变职能提高效率的要求,纪律观念不强。

一些村领导只看到干部多工资压力大的劣势,没有发挥干部多的优势,不能广泛团结和充分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乡机关单位内部管理松懈,人浮于事现象严重,工作效率不高;个别村和部门无视组织纪律,对上级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贯彻落实不力,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干部不遵守纪律,迟到早退和缺勤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干部在机关无所事事,不工作,不学习,打麻将,玩扑克,混日子。

这些不良风气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总的说来是与少数乡村领导干部放松党性修养,缺乏党性锻炼,没有真正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有关。这些都程度不同地削弱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损害了党的形象,成为影响农村稳定,影响农村改革和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产生乡村领导干部作风问题的原因分析

乡村领导干部队伍在作风方面存在的上述问题,虽然出现在少数干部身上,但严重影响了整个基层干部队伍的形象,影响了农村的各项工作。分析起来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具体讲有以下几点:

一是部分党员干部自身学习不够,对党的方针政策不能深

共9页 第4页

刻理解和贯彻执行。少数干部平时不注重学习,尤其是不注重理论学习,缺乏对一些重大问题的政治鉴别力,对党和国家的一些路线、方针、政策理解不够深,执行不够严。对新问题、新情况认识不清,思想观念模糊,不能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跟不上国家宏观政策的步伐,从而慢慢放松了对自己的党性要求。一些干部将组织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看作自己谋求利益的资本,干工作、办事情不讲原则讲私情,不讲党性讲关系,不讲奉献讲报酬。甚至有一些基层干部认为现在无法解决实际困难,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

二是部分领导干部忽视了对主观世界的改造,理想信念发生动摇。由于平时加强自身修养和党性锻炼不够,没有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和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出现偏差 ,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信仰及封建残余思想观念的影响,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和等价交换等思想意识在一些干部的头脑中产生,面对农村工作辛苦、待遇低的实际,特别是税费改革后给乡村带来的财政困难的情况,感到前途渺茫,思想不平衡,干工作论报酬、做事情讲“实惠”的想法在头脑中占了上风,少数领导干部不愿意在农村扎根创业,而是想着过渡几年回城。

三是对基层干部的培养锻炼不够,干部组织和带动群众的能力不高。就乡干部来讲,全乡机关干部整体素质不是很高。给干部的学习和锻炼没有创造好的条件和机会,使不少干部理

共9页 第5页

论上没有提高,业务上没有发展,政治上没有进步,相当一部分乡村干部的市场经济意识和实用技术知识不如农村中的科技能人和私营业主,处理农村复杂问题和解决矛盾的能力,不如农村德高望重的群众和老干部、老党员,对引导群众致富没有感召力。从村级干部来看,由于农村干部岗位缺乏应有的吸引力,素质稍高的农村青年通过参军、外出打工等渠道离开了农村,致使选拔村干部面很窄,特别是农村青年党员少,一些村党组织存在着后继乏人的现象,在这样一个状况下,致使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与农村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距较远,成为影响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的瓶颈。

四是在对基层干部的管理上缺乏有效机制,干部队伍没有充分彰显出活力。一些村领导干部存在“一年干、两年看、三年等着换”的思想,工作上急功近利,为了出政绩,不惜虚报浮夸,损害群众利益。在人事制度改革上有时观念保守,求稳怕乱,使干部队伍如一潭死水,没有活力,乡干部在同一岗位时间偏长,退下来于心不忍 ,走出去勇气不足,提拔机会相对偏少,轮岗交流力度不大,造成精神状态不佳,创新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低下。对村级干部的管理长期以来重使用,轻管理,村干部在作风上出现了不少问题。特别是村级民主制度建设不完善,加之监督检查不够到位,对村干部约束不力,致使村级工作运行不顺畅,村级重大事务和财务开支决策不民主、透明度不高、随意性较大的现象较为普遍,群众意见较大。

共9页 第6页

三、改进乡村领导干部作风的几点对策

改进乡村领导干部队伍作风是巩固基层政权、维护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是解决农村各种矛盾的有效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针对我乡农村领导干部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应从强化干部培训和改进干部管理等方面下功夫:

一是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夯实思想基础。多年的实践证明,要经常性地开展乡村两级干部思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不断增强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和提高精神境界。在此基础上建立基层干部理论学习新机制,健全乡村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干部培训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激励和约束机制,推进干部理论学习的规范化、制度化。要建立干部培训调研制度,完善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及时掌握各类干部的知识需求,加强对干部理论学习的检查督促和考核,不断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的效果,使理论学习成为广大基层干部的自觉行动,并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党的各项建设、各项工作中去。要采取在乡党校集中培训、党员电化教育、组织干部外出参观等多种形式,对乡村干部进行培训教育,不断丰富教育培训形式和扩大干部培训覆盖面。在培训内容上,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重点,引导乡村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政绩观和群众观,同时大力开展农村政策、先进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教育,帮助广大干部掌握更多的新知

共9页 第7页

识、新技能、新本领,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努力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二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对乡村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工作。要改进基层干部的考核和日常管理,积极探索建立乡村干部能力和业绩的考核评价制度,完善民主评议、民主测评、民主推荐制度和定期考核、日常考核制度,增加考核过程的透明度,使干部目标责任管理机制更趋完善。按照“五个好” 乡党委和“五个好”村党组织的目标要求,严格考核基层班子,进一步开展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解决乡村干部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在制度建设中应继续推行领导包抓联系点制度、“三三制”等制度,严格实施“首问负责制”、“岗位目标责任制”、“办结报告制”、“责任追究制”和“末位淘汰制”等“五制”,促进基层干部工作作风转变。

三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以民主选举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制度建设,坚持和加强村务公开制度,为群众监督创造条件,从制度上约束干部行为。进一步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明确“两委会”各自的具体职责和议事规则,强化村级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设,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创新村级财务管理,推行“村财乡监督”制度,通过严格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减少或避免因村级财务管理混乱而使集体资产流失、引发干群矛盾等问题的发生。进一步加强农村干部经济责任审

共9页 第8页

计制度,明确审计对象、范围、内容和审计流程,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四是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基层难题,减轻基层领导干部的负担。当前基层领导干部存在某些作风不实问题,与乡村目前存在的困难不无关系。如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名目繁多的评比检查,各种会议和应酬,给基层领导干部形成了很大压力,以致产生浮夸虚报、弄虚作假现象。因此,对基层领导干部既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教育、严格监督,又要关心爱护,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调动和保护好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要积极寻求解决税费改革后乡村两级的实际困难,推行县局帮扶乡镇、下派干部包村等扶持乡村的工作制度。要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解决村干部工资待遇问题,继续兑现离任村干部待遇,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同时,领导干部要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坚强的党性、优良的作风,为基层干部树立榜样。

当前机关干部纪律作风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篇6

干部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党群干群关系,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向全党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把作风建设的思想升华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为我们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当前干部作风之现状

近年来,经过“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发生了明显变化,绝大多数干部能够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干部作风整体上是不断好转的。但是对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对照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以及人民群众的愿望,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上还存在着不小差距。

学风不浓。一些干部对学习缺乏紧迫感和自觉性,忽视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领导能力的提高,不善于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工作,习惯于凭经验想问题、办事情,特别是对市场经济知识、科技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知之甚少,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知识空白”、“本领空缺”问题。

思想解放程度不够。现实具体表现为在制定部门工作计划时,不利因素考虑得比较多,谋求超常规发展的大举措还比较少;少数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满足于已有成绩,认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不错,可以松口气了,缺乏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锐意进取、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理论与实际联系得不紧密。没有从知与行、学与用的结合上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造成理论学习与实践“空对空”、“两张皮”。表现为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有时带有机械性,照本宣科,召开会议多,下发文件多,在结合本地区实际方面花的功夫还不够;个别时候还存在单纯靠行政命令去落实的现象,有的则盲目实行了“一刀切”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工作作风不实。部分领导干部浮在上面多,深入基层少,对群众的疾苦充耳不闻,吃不得苦、受不了累,开展的工作和活动只做表面文章,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有的机关干部深入基层和农村少,宗旨观念、公仆意识淡薄;有的部门依然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工作人员故意刁难、推诿扯皮的现象屡禁不绝。

生活作风不严谨。个别领导干部生活交友不慎,律己不严,纪律松懈,行为不端,有的在公共场所参与赌博,有的用公款大吃大喝,用公款进行娱乐性消费,在八小时内外表现不一;极个别的干部,经不起诱惑,超越了红线,犯了错误甚至触犯了法律,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着复杂而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其中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

从环境因素分析,主要是社会生活变革带来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在国际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各种思想文化相激荡的形势,对党员干部的思想产生很大的冲击,尤其是西方思想文化的撞击和渗透,对党员干部造成的影响不可低估;在国内,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而形成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使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发生复杂的变化。

从自身因素分析,主要是党员干部个人放松对主观世界的改造。有些干部对加强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理论学习没有实际意义,对于学习处于一种“自满和知足”状态。有些干部虽然潜意识中也认为改造主观世界是重要的,但平时忙于事务,没有时间学习,偶尔坐下来,也是“走马观花”,沉不下心来钻研。久而久之,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逐步淡忘,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逐步丧失,共产党人的道德情操出现了滑坡。

从工作因素分析,主要是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引导不够。由于学习载体过多,主题变换过于频繁,以致于党员干部产生逆反心理;学习方法存在形式单

一、培训渠道狭窄、内容重复等问题;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教育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考核和奖励制度,考学制度落实得不够理想,造成党员干部“学与不学一个样”、“学深学浅一个样”,没有一定的压力和动力。

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针对当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原因,抓住“四个环节”,全面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

加强教育,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一是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在内容上,当前主要是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同时,还要学习党章和党的历史等;在方式方法上,要做到丰富多样;在措施上,建立干部理论学习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学习的管理监督和考核;在效果上,要做到“精”和“用”。二是经常性地开展专题教育活动。要针对不同阶段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不同问题,经常性地开展一些专题的党性党风学习教育活动,突出针对性、实效性。三是注重典型引路。坚持用身边的先进典型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示范引导,用反面典型进行警示教育。开展“廉勤兼优”党员干部和“廉内助”评选活动,使广大干部学有榜样,追有目标,在先进典型的带动下自觉锤炼自己的作风。

突出整改,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从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基层意见最大的问题改起,从群众要求最强烈的事情做起,加大整改力度,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掩饰、不护短,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结合自身特点,到基层单位、到服务对象中去,到矛盾多意见大的地方去,广泛听取意见,找准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做到突出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长效机制不建立不放过。

强化监督,健全监督管理体系。一是健全监督网络。主要是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网络。必须重视党内监督尤其是班子内部监督。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等党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参加组织生活,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群众监督具有直接性、广泛

性和有效性的特点,应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社会团体、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努力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广泛了解群众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评价。同时还应加大新闻舆论监督力度,强化舆论开放度,通过制定有关制度,确保其正常发挥监督作用。二是实行全程监督。着重解决现行监督滞后问题,必须把事前监督、过程监督和事后监督较好地结合起来。把监督的关口前移,加强主动监督,加强事前防范和过程监督,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对他们的监督就延伸到哪里,包括八小时以外的主要表现。

当前机关干部纪律作风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篇7

众所周知, 内部会计控制是保证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规范运行的基本措施, 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一种相互牵制的防范制度, 是因组织机构内部管理变量的日益复杂化和专业化而发展起来的。内部会计控制职能的实现必须要在企事业单位内部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 尤其要在重要经济环节与会计工作环节之间确定监督与制约关系。

目前, 中国对会计内部控制的理论和实践有一定的研究。但这些研究主要偏重于企业方面, 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研究则刚刚起步。所谓高校会计内部控制是指高校党委、行政, 为了确保学校教育事业活动有序和有效地运行, 维护国有资产的完整性, 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而制定的一系列组织、计划和调节控制的制度。由于高校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 妨碍了会计内部控制规范作用的发挥。高校应该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 结合自身特点, 尽快建立和完善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二、当前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高校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淡薄, 没有充分重视总会计师的作用

在《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财务工作实行校 (院) 长负责制。”《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也规定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但长期以来, 高校管理者大多只注重教学、科研、扩招等工作, 缺乏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理念, 对学校内部会计控制建设认识不足, 忽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实施。有的高校管理者违背学校已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 按个人意愿越权管理内部控制, 阻碍内部控制的正常运行。

高校管理者大多是各个学科的专家, 但对财务法律知识了解得很少。《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符合条件的高等学校, 应设置总会计师, 协助校长全面领导学校的财务工作。”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高校的改革, 迫切的需要高校设置总会计师, 充分发挥其作用。但是设置总会计师进行专业理财、专家管理的高等学校并不多见, 总会计师的地位在高校财务工作中还未得到共识, 财务管理未实质性地进入高校管理决策层, 而在多数高校中, 总会计师的职位还是虚位以待。

(二) 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

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是为了实现既定目标所采取的措施、方法, 是系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一套严密的控制措施。但目前大多数高校都缺乏全方位、多元化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主要表现在:第一, 机构、岗位设置和权责分配上不具有科学合理性, 各岗位相助制约、相互监督力度较弱。目前在实际工作中, 还有一些高校没有按照会计内控的基本要求实行不相容职务的分设, 造成职责不清, 甚至出现会计、出纳工作由一个人担任的现象, 一旦出现问题难以追究责任。第二, 内部会计控制范围及内容不够全面。高校内部会计控制更多注重对会计事项的反映与控制, 没有将教学科研、后勤管理、融资投资、招标采购等业务事项纳入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此外, 高校一般较为重视校级预算资金控制, 对二级创收、科研经费与附属企业等其他资金的实际控制相对薄弱, 监管也不到位。

(三) 高校缺乏风险监控机制, 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当前社会,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 为高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不可避免会为高校带来各种风险。高校的财务风险主要来源于筹资风险和投资风险, 现阶段筹资风险表现更为突出。筹资风险是由于举债而带来的。很多高校由于学校重组、合并或升本的要求, 学校需要大规模的扩张。在国家财政拨款有限和学费标准难以提高的前提下, 向银行贷款获取资金已成为高校筹资的一条重要渠道。一旦无力偿还, 就会陷入财务困境。这种普遍存在的盲目决策行为忽略了内部风险管理, 缺乏对举债融资及还贷能力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论证, 缺乏风险识别、风险预警和风险评估等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 成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环节。

(四) 缺乏有效的外部审计机制, 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力度不强

目前作为高校主要外部监督力量的审计、财政、税务部门, 大多偏重于对高校财政资金的运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 较少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以及有效执行加以实质性检查, 缺乏有效的外部约束和监督机制。

大部分高校设有的校内审计及纪检部门是在学校领导下的校内部门, 缺乏独立性, 不能实施有效监督。在实际内部审计工作中, 审计部门更多的是对单位一定时期内财务收支情况的审查, 或者是按纪检部门的安排, 对个别违纪的个案进行审查, 对经济活动中的深层问题很少触及。这种事后审计模式, 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 极易造成发现问题不及时、查处的问题不好处理、经济责任难以界定的状况。少数高校还未设置专门的机构或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而由内部会计控制执行部门自己进行监督检查。从而使内部监控流于形式, 没有起到惩戒当事人、警示他人的作用。这些外部、内部因素的存在, 导致了监控力度的欠缺, 影响了内部会计控制在高等教育发展中作用的发挥。

三、完善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对策分析

(一) 强化高校内部会计控制意识, 充分重视并发挥总会计师的作用

高校建设和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关键在于领导层, 只有领导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 才能使内部会计控制落实到位。首先, 应对高校领导进行个性化的管理、法律、财务方面的培训, 让他们真正认识到财务管理及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 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意识, 参与指导学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实施和监督。其次, 高校领导应当按照《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要求, 在本单位内部建立总会计师制度, 突出总会计师在会计工作中的地位, 加强其对财务内部控制的组织领导和协调。高校设置总会计师, 有利于增强财务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增强财务预算的执行力;有助于高校建立更加规范的信贷计划、财务收支计划和资金筹措使用方案;有利于建立健全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强化资金管理, 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效率;并且能在各项经济研究决策、审查等方面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二) 健全、完善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第一, 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 明确职责权限, 形成相互制衡机制。各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应当保证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的合理划分, 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合理设计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少发生错误、舞弊的可能性。第二, 内部会计控制应当涵盖高校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 应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 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即内部会计控制应当贯穿于高校整个经济活动, 包括高校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以及所有的部门和岗位。

(三) 建立风险监控机制, 加强对筹资活动的会计控制

高校应将控制风险作为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环节, 切实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要合理确定筹资规模和筹资结构、选择筹资方式, 降低资金成本, 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确保筹措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要系统地分析高校财力资源的配置情况, 保证高校有一个优化的资本结构及合理的负债规模, 防止举债过度引起财务风险的增大。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体系和应对机制, 对风险进行防范和规避, 把风险降至最低, 保证高等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四) 明确外部监督各方权责, 加强校内监察和审计力度

审计、财政、税务是代表政府利益的经济监督部门, 在执法中, 应加大力度、合理分工、各负其责, 把掌握财权的领导干部和具体办事人员作为监督的重点对象, 把财会权力尤其是资金管理权力的行使过程作为监督的重点环节, 努力从源头上预防违规和违法行为的发生。各级财政部门应加强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指导和检查, 从外部有效促进高校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实施。

高校应设立专门机构或专门人员对高校会计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充分发挥免疫功能, 正确履行咨询和评价双重职能, 积极查找、揭示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关键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评估方面, 同时注重审计结果的运用和适时公开审计结果, 不断加强校内监察和审计力度, 这是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财政改革的不断推进, 高校内部管理呈现出经济业务复杂化、筹资渠道多元化、资金使用广域化的趋势。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制度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强等问题也逐渐凸显, 高校内部会计控制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加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 建立起完善的监管和评价机制, 已成为高校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关键词:高校,会计内部控制,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欣.浅议中国高校内部会计控制问题[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 (10) :171-172.

[2]黄岩.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财会研究, 2010, (6) :56-59.

[3]王慧蔚.中国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师, 2010, (7) :73-74.

[4]林雪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2) :33-41.

当前机关干部纪律作风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篇8

关键词:干部教育;干部培训;改革

一、充分认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干部教育培训发挥了重要作用。善于学习、重视干部教育培训,是我们党的一大优势、一大传统,是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教育培训肩负重要使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这就对干部教育培训提出了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必须着力增强干部的政治意识、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必须教育引导干部更好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内外兼顾、趋利避害,必须切实提高干部把握方向、改革创新、破解难题、驾驭全局的能力。正是从这样的战略高度,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任务,并且把学习型放在第一位。

二、我国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干部教育培训的缺乏目的性

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应对上级检查,属于应付式的教育培训。这种应付方式一般可以分为培训机构和培训对象两个方面的应付形式。从培训机构方面来看,一些机构对培训工作没有一个科学的调研与长期的规划,培养目标不很明确,工作状态比较随性。培训内容是随意而定,随时而变,有些则是为了完成政治任务而临时进行质量不高的培训,而培训结束后又缺乏相应而有效的考核手段。从培训对象方面来看,受训者时常认为干部教育培训只不走过场,作作秀罢了,与其工作的主体内容相比显的次要一些,因为主体工作常有硬性要求,而培训则可有可无。

(二)干部教育培训缺乏针对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方式和管理机制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的培训方式、组织形式和手段已经不能顺应干部教育培训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培训体系安排单一,体现不出多样化。主要表现在对不同的部门、不同的班次和不同对象不能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轮训。

2.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强。党校以及行政学院是以党员干部作为教育对象的,因此它们的教育方式与内容与普通的国民教育是存在较大不同的。

3.培训考核管理机制空白。目前,培训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价与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三)教师知识更新缺乏同步性

在很多地方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中,师资队伍往往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是教师的来源问题。很多教师是直接从大学或者其他一些培训机构中抽调过来的,这些师资力量对实战状况不甚了解,意识和经验往往比较缺乏,师资力量薄弱已成为制约干部教育培训发展的一个重大的阻碍。二是在干部培训中,培训的内容由教师决定,随意性比较大,而且由于部分教师缺乏实际经验,不能结合实际制定符合需求的内容,这就无法满足参训学员的需求。在实际中,干部培训往往按照同一期进行培训,而不是按岗位,这也造成了教学内容制定起来比较困难。三是由于经费体制原因,教师上到高一级学校进修机会少,下到基层挂职锻炼也不多,知识更新慢,无法适应培训的需要。

三、干部教育培训存在问题的应对之策

(一)端正对干部教育培训的思想认识

首先要解决的是对干部教育培训在思想上的错误认识,干部培训不是应付上级检查或者完成上级任务,而是为了提高干部在工作中的综合素质和发掘潜能。我们在培训中要树立起干部教育培训的新理念,把对干部培训的认识提升到人才强国和巩固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上来考虑。同时还要求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理念,坚持不断的建立起适应新形势发展所需的知识体系。

(二)增强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内容的创新

在明确干部教育培训是为了提高干部能力和满足工作需要的前提下,科学的规划干部培训的内容,确保所学的知识有实际应用价值。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培训内容的创新。深入到基层与实际中去,了解广大基层干部需要什么,想知道什么,把这些热点焦点问题安排在培训中,做好培训工作的针对性;2.培训效益的最大化。由于在于部的教育培训中,干部来自不同的部门,干部对培训的内容要求多样化,要求培训在创新的基础上实现效益的最大化。3.培训形式的多元化。针对各级各类干部岗位职责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对岗位必备知识和能力的培训。

(三)优化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加大培训投入力度

首先是要加大对干部教育培训的投入,主要包括财政支持、师资力量以及机构岗位的设置。要保证投入与干部教育培训的规模相适应,相协调,不能只做表面工作也不能铺张浪费。其次,优化培训资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对现有的干部培训资源进行整合,建设一个开放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2.树立市场化的培训理念,发挥市场机制在干部培训机制中的基础配置作用;3.不断的对干部教育培训体制进行完善,建立调控机制,确保对培训工作的规划。

(四)加强培训队伍的建设

上一篇:青草种植的观察日记下一篇:稳扎稳打,筑牢疫情防控的“社区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