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商业票据业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共9篇)
当前我国商业票据业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篇1
当前我国商业票据业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商业票据作为一种便利的结算和融资工具,在国外发达国家的信用制度乃至经济金融发展过程中起到很大的支撑作用。我国票据市场在经过1998年至2000 年的快速发展和2001 年的规范整顿之后,逐渐进入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002 年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较上年有大幅增长,特别是转贴现业务量增长迅猛。截至2002 年11 月末,贴现和转贴现余额高达 5400 亿元,比年初的3000 亿元增长了80%。同时,票据业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加强,再贴现业务已成为央行调控宏观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但是票据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主要问题。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票据的信用基础薄弱。
票据的基础是信用。信用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票据业务的发展。可以说,中国信用制度不健全和信用状况不佳是票据市场发展的最大障碍。而由于部分企业、个人和金融机构信用差,影响了部分票据的使用和流通,从而使市场对所有票据的信用产生怀疑,即使是信用好的企业签发的票据也难以被接受。“劣质信用驱逐优质信用”动摇了市场的信用基础。更有甚者,一些企业利用金融机构间信息不对称,套、骗银行信用,迫使银行在承兑、贴现等业务活动中采取保守原则,极大地阻碍了票据业务的发展。
(二)交易品种单一,交易主体少,信用风险集中在银行。
从商业票据交易品种上看,目前主要是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在票据市场交易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在票据市场中不容易被接受, 企业仍主要是利用银行信用进行融资。这种单一的银行承兑汇票格局,不仅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也不利于引导企业扩大票据融资,不利于票据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从商业票据交易主体上看,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是一些大中型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而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小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该市场的程度十分有限,所占的市场份额很小。由于票据业务的发展完全依赖于银行信用,使商业银行成为票据风险的最终承担者,既不利于金融体系分散和降低风险,也不利于推动商业信用的票据化和扩大票据融资。
(三)我国票据业务经营模式相对落后,缺乏市场中介机构。
票据业务具有专业性强、涉及面广、风险集中、资金周转快等特点。因此,票据业务特别适合进行专业化经营。票据业务已较其他业务明显表现出了集中化的特点和趋势,但整体来看仍属于分散基础上的集中,即在涉及票源的承兑和贴现业务上,目前还是分散在商业银行的各级经营网点;从国外票据市场发展多年的经验看,中介机构的存在便于市场交易和管理,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活跃市场、提高效率、保证价格的相对稳定。而中国票据市场至今,中介机构非常缺乏,专业化票据中介机构更是一片空白。汇票的鉴别、查询、审查、放款和到期收款等操作也多由经营网点的营销、计划、风险控制和会计等多个部门分别经办。
(四)缺乏全国统一、完善的商业票据市场。
首先,我国的票据市场仍然处于分割状态,仅在部分中心城市形成了区域性的票据中心,缺乏一个全国统一、完善的市场。其次,票据在各行各地区之间的流动性较差。由于各商业银行办理票据业务的出发点是盈利,出于竞争的需要,各行在出现流动性、资产结构等方面问题时,往往是将已贴现的票据转贴现到异地,或是再贴现。此外,由于目前中央银行的再贴现采用的是大区行分配指标的管理方法,造成一些地区分配到的再贴现规模较小,而相应的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量却较大,两者之间出现了不协调状况。在再贴现指标较紧的情况下,各地人民银行一般优先办理本地的票据贴现,而对外地转贴现票据进行了限制办理, 人为地制约了票据流通,阻碍了全国性统一商业票据市场的形成和进一步发展。
(五)商业票据的真实性查询困难。
票据的真实性问题包括二个方面,一是真假汇票问题,二是票据背后是否有真实的商品交易问题。目前由于各行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各金融机构之间没有跨系统的票据信息查询网络,同时也缺乏对企业签发的商业汇票是否具有真实商品交易背景的信息查询系统,使银行具体操作人员难以核实票据的真实性,特别是社会不法分子利用高科技“克隆”汇票的出现,更加大了对票据真伪辨别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经营票据市场业务的风险。
(六)发行融资性票据面临法律障碍。
票据市场的主要功能是为企业提供短期资金融通,因此市场的工具应既包括以真实性贸易为基础的交易性票据,也应包括单纯以融通短期资金为目的的融资性票据。从世界其他国家票据市场发展进程看,融资性票据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甚至达到70%~80%。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对票据必须以真实商品交易为基础的规定,使中国融资性票据的发行难以实现,从而限制了中国票据市场的规模,导致市场缺乏广度和深度,票据市场为企业提供直接短期资金融通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二、大力拓展商业票据业务的思路。
从当前经济金融发展形势以及票据市场现状看,大力发展商业票据业务,尤其是商业承兑汇票,能对商业信用的规范起到助推作用。而且签发商业承兑汇票的成本较低,银行能够通过商业承兑汇票业务操作盈利,通过授予企业商业承兑汇票签发资格形成一种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逐步改善社会信用环境。虽然商业票据业务能带来多赢的效果,但我国商业票据存在众多制约障碍,发展尚不成熟,为进一步发挥商业票据业务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金融机构和企业对发展票据业务重要性的认识。
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将是今后我国票据市场建设的基本原则。因此,商业银行要进一步提高对票据业务重要性的认识,在防范票据风险的前提下,进一步转变经营观念,增强市场意识,使票据业务成为一个长期、稳定的利润增长点,广泛普及和宣传票据知识,使企业和银行认识到商业汇票不仅是结算工具,更是现代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支付工具、使用工具和汇兑工具,企业要充分发挥通过票据的签发、背书和转让来衔接企业的产销关系,降低企业资金占用水平,银行有关部门则要切实改变对企业资金供应方式的认识,提高票据承兑、贴现业务在业务经营中的比重。
(二)、金融机构联手培植商业信用,强化信用约束,为票据业务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要改变目前商业承兑汇票使用少的状况,必须在企业中树立起信用观念。以人行牵头,金融机构和信誉良好的企业参加,建立金融机构之间的定期通报制度,并将其纳入企业信贷登记系统,定期公布相关企业的信用评级制度,加大信用环境治理的力度和公开性,确保信用信息的公开、公正和透明。通过人行和各金融机构成立信用评定小组,采取荐、评价、公示和考核制度,并授予“金融机构重点支持签发商业承兑汇票资格企业”并定期考核、记录资信,以此激励企业信誉感的增强。在培植信誉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依托现代化手段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使恶意逃废银行债务,有不良票据行为的企业,受到金融机构合力制裁。一旦信用有不良的纪录,便要给其生活及经营活动带来极大困难,没有信用他们寸步难行。同时对随意延压、无理拒付行为的承兑银行,要进行公开曝光,并依法给予处罚,直至暂停或取消其承兑资格。
(三)大胆创新,积极开发商业票据业务新品种。
自2002 年来,我国票据业务创新初见端倪,先后出现了民生银行的票据贴现买方付息,招商银行的企业贴现回购、商业汇票保证、贷款协议回购等。另外,还有些商业银行正积极试办大额票据抵押分拆和融资租赁协议回购等各种金融资产票据化业务。可能预见一旦我国商业本票立法,票据创新必将成为金融业务中最活跃的金融工具。这也符合了票据业务历来是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最具创新功能的金融工具一说。走创新之路提高竞争力,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开拓票据市场业务的“杀手锏”。
(四)、金融机构要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要根据各种票据业务的特点制定严密、科学的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建立严格、明确的岗位责任制,使每一道环节的业务操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杜绝操作风险,同时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稽核检查,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要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全面提高票据人员的业务素质,减少风险隐患;要将票据业务纳入资产负债管理和统一授信管理,立足自身实力安排承兑业务总量规模,尽可能降低来自于承兑人的信用风险。
(五)、放开贴现利率,实现票据利率市场化,让商业银行真正地把商业票据业务作为调整资产结构和改善服务质量的手段。
中央银行应当宣传再贴现的货币政策,并适当下放再贴现的权利,通过对再贴现票据的选择,体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和国家的产业政策,以货币政策的传导刺激引导票据贴现业务的开展。同时,要充分发挥利率调节市场的杠杆作用。中央银行要赋予再贴现率更完整和更有效的内容,从而实现对社会资金供求的调节。首先,放宽再贴现率的浮动范围,确定合理的再贴现率下浮空间,这既可增强再贴现的吸引力,又可提高商业银行收益,调动其办理票据贴现和再贴现的积极性。其次,推行差别利率,对不同行业的票据和不同信用度企业执行不同档次利率,利用再贴现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和促进企业改进良好的商业信用形象。商业银行要主动加大票据贴现业务的力度,以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单一信用放款制度,改变对企业资金的供应方式。
(六)、加强风险弥补意识和风险转移组织的建设,成立风险共担组织
1.成立票据风险基金。信用较好的企业经有关管理部门的资格认定,交纳一定比例或数额的资金组成票据风险基金。票据风险基金用于基金参与者发行票据的违约支付,即一旦参加基金的企业不能履行票据义务,即由基金对票据权利人进行补偿。基金可以信托方式委托其他机构管理,也可以由企业自己参加、自己管理。票据风险基金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资格认定,确定只有参加票据基金的企业签发的商业汇票具有安全性,从源头上保证票据的信用。二是采取一些惩罚措施保证票据的信用。如签发票据的企业到期违约,不支付资金,基金可在其交纳份额中扣除,严重者取消其参加基金的资格。各企业为维护自己在基金中的资格,必然会谨守信用。
2、培育票据市场中介机构,使市场参与者降低寻找成本,提高市场效率。其次,中介机构的存在,有利于形成公平的市场价格。再次,市场中介专业化提供市场所需多种服务,如代理发行、包销、承销各种票券,为企业和金融机构各种短期债权提供各种组合便利,承担流通、兑付、咨询等各项与票据市场相关的业务,为市场充分发挥各项功能提供基础。完善票据市场多元化参与主体。建议由人行牵头由各金融机构出资(按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的大小出资)成立票据中介机构或资信服务中心,对票据业务的各个环节进行有偿服务。
(七)加大商业票据业务投资,提高票据鉴别能力。
商业票据具有时空跨度大、资金额度大等特点,容易成为窃取、骗取资金犯罪分子涉猎的目标。商业票据防伪反假除了认真贯彻规章制度外,银行必须加强商业票据防伪反假的技术措施:用图形扫描仪或数码相机采集和积累商业票据信息,建立业务信息库;积极使用宽带信息网络传递商业票据业务信息;设计与开发鉴别票面真伪的软件程序,我们可以参照公安部门采用过的 “图形重合技术”软件程序,设计与开发应高质量、高速度地跟上票据业务发展需要的软件,使之成为鉴别票面真伪的技术保障。最后对信息采集、使用、输出、输入要有技术上和制度上的管理措施。不同部门的信息交流和使用应由人民银行作出具体规定,破除行业壁垒,疏通商业票据防伪反假的渠道,让商业票据业务信息充分合理地发挥使用效应。通过加强商业票据防伪反假的技术措施,形成社会有关行业商业票据防伪反假的信息网络,堵住假票,防止诈骗,震慑罪犯,共同防范票据风险。
当前我国商业票据业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篇2
一、个人金融业务概述
个人金融业务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推出的以客户为中心,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理念向个人或者是家庭提供的一体化的金融服务,主要包括存贷款业务、信用卡办理业务以及投资理财等业务。按照银行资产负债项目的不同,一般情况下将个人金融业务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个人资产业务、个人负债业务以及个人中间业务。其中个人资产业务主要是指为个人或者是其家庭发放的贷款业务,贷款的种类相对较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将贷款分成不同的种类,通常依据贷款的期限不同能够将贷款分为长期贷款、短期贷款以及中期贷款三种形式,按照贷款用途可以将其分为住房贷款、教育贷款、医疗贷款等,按照还款的方式将贷款可以分为按揭贷款以及一次还清贷款两种;个人负债业务是银行对个人提供的存款服务业务,根据存款的形式以及存款的期限也可以将个人存款业务分为不同的种类,例如,依据存款形式可以将个人负债分为活期存款以及定期存款,根据期限可将其分为长期存款、短期存款以及中期存款;个人中间业务是银行以中介人的身份为个人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并且从中收取一定的手续费的业务,按照业务的功能以及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结算性中间业务、投资理财性中间业务和担保性中间业务。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没有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
无论是银行卡中的信用卡还是个人放贷或者是小额贷款业务,都与信用体系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建立了个人征信体系,但是由于我国商业征信业务开启的时间比较短,相对其他银行的信用体系建设状况而言,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体系还不够健全,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没有统一的查询系统,其次是信用信息缺乏完整性,还有一点就是公民信用意识不强,并且考虑到商行个人征信系统及时性和完整性都有待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建立的个人征信体系中仅包括了个人银行的信贷数据,没有包括其他行业中的数据,信息数据严重缺乏。信用内容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力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信用内容,提高信用体系对社会的影响力。
(二)缺乏统一的营销规划方式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领域还没有形成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营销理念,导致营销行为出现偏差。与此同时,银行相关工作人员对营销和推销的概念认识存在误差,很多工作人员都将推销看作是营销,还有一些工作人员将营销当作是部分部门的业务,认为和他们的部门没有很大的关联。个人银行业务在营销分析和定位方面没有从长远的角度进行考虑,导致营销策略的规划不够清晰,市场定位缺乏明确性等问题的出现。
(三)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方面有待提升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大多数理财业务的发展仍然保留了传统的业务发展模式,只是增加了一些金融业务咨询以及国债的代买等业务,但是不能够为客户量身定制金融理财产品。此外,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的专业业务人员严重缺乏,只有少部分通过专业资格认证的理财经理,大部分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资格考核。另外,我国部分银行的员工风险管理意识相对薄弱,尤其是分支银行的一线员工根本没有风险管理意识,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向客户推荐理财产品,通过销售产品的数量提升自己的收入,一定程度上给银行的合规经营造成威胁。
三、强化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建立健全个人征信体系
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不仅能够促进银行的发展,同时还对我国信用环境的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个人征信体系的完善是目前银行风险管理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我国个人征信系统来看,目前的系统模式还停留在区域范围内,但是信用卡业务涉及的范围相对较广,区域征信系统已经不能够适合当前的管理需要,需要建立全国性的个人征信体系,这个系统比较庞大,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个人征信系统运营模式。在个人信用卡业务方面,我国的竞争力相对较大,各个机构所掌握的信用信息不能共享,因此,只有政府出面设立的信用征信体系才能够强制各个银行将信用信息进行共享,从而形成完整的信息库。在这种模式之下,当信用卡、个人贷款等业务的风险机制发展到一定阶段,政府还可以制定一定筛选标准,让部分股份制企业加入到信用信息咨询的业务当中,加强对广大企业的监督。企业的加入还能够起到完善我国个人征信系统的作用,促进个人征信市场的活动。
(二)加强业务拓展,促进金融业务全面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还存在较大的偏差,业务规模也比较小,并且业务品种范围相对较小,为此,需要加大拓展私人银行业务,加强商业银行金融体系的完善,建立健全良好的金融体系,对商业银行金融体系业务以及非金融领域的业务拓展有着很大的帮助。由于私人银行的各种资金来源通常是来自于服务性的收费,银行需要帮助客户树立一种金融消费有偿的意识,可以针对特定的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模式。除此之外,可以大力发展网上银行业务,通过网上银行这种新型的银行服务模式能够改变传统的面对面服务模式,不仅为客户节约了较多的时间,同时还能够减轻银行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网上银行的成本较低,并且业务发展的速度较快,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增长,这种新型的银行业务将受到更多人的青睐,同时,不能忽略网上银行的安全问题,需要建立网上银行技术安全体系,消除客户对网银服务的顾虑,从而更好地提升客户对银行服务的满意度。
(三)加强对银行内部管理人员的培训
银行需要加强对内部员工的培训,尤其需要加强对一线员工风险意识的增强,通过改革银行的绩效考核机制,在原有的营销数量以及营销规模的考核基础上再加上对营销质量的考核,采用这样的考核方式可以让员工在销售理财产品时考虑到消费者的信用状况以及违约风险,选择资信程度良好的顾客销售,能够从整体上改变产品销售的外部环境,进而降低银行信用风险。在平时的专业培训中还应该加强对银行业务人员的道德和素质培养,高素质并且有责任感的员工能够在工作过程中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并且采取一定的手段规避风险,进一步减少银行因为信用风险所遭受的损失。
(四)建立健全银行金融业务风险管理模式
要加强商业银行金融业务风险管理,必需有一套合适的催款方案,及时催收不良透支。面对不良透支客户,在制定处理方案时要正确判断其透支的性质,看是否为恶意透支。对于恶意透支的行为,可以采取上门催收款项或者是电话催收的方式,在这些催款方式都不合适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免息分期偿还的方式。此外,商业银行在实施风险管理过程中由于没有建立与外部相关机构的合作关系,导致银行与有关部门所产生的信息不对称。一些税务部门和工商部门掌握着大量的信息但是却没有将信息共享给银行相关机构。由于部门的分割导致信息难以实现整合利用。可以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的方式实现客户信息的共享,让商业银行掌握需要的客户信息资源,就能够掌握客户资信情况,减少借款者多头借款给银行所带来的风险。
四、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银行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也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从而使得行业内部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尤其是数量占据首位的商业银行,我国商业银行建立了全国化的经营模式,不仅在银行所在地参与当地的行业竞争,同时在全国各地也参与竞争,导致不同银行之间的竞争力量逐渐增大。在激烈的竞争下,商业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方面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为此,需要不断加强银行金融体系的改革,加强内部人员的管理,才能更好地为金融业务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
摘要: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使得各大银行所面临的业务风险逐渐增长。商业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从最开始的简单存贷款业务发展到个人金融产品、各种金融服务等业务,一定程度上显现出金融业的蓬勃发展势头,同时也表示着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日渐提升。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从支流走向主流,从而推动了金融机构的壮大和发展,可以帮助居民对手中的资产进行合理的组合,使他们资产的效益得到最大化。但是在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同时,商业银行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金融产品同质化、没有合理的营销规划等问题的出现对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造成了威胁,本文就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加强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张韬.商业银行个人金融理财业务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4,(1):116-116.
[2]李梓萌.浅谈商业银行个人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对策[J].品牌,2014,(12):71-71.
当前我国商业票据业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篇3
【关键词】电子票据 法律问题 建议
电子票据具有流转效率高、操作便捷、安全性好、交易方式灵活和存续期限长等多个优点,代表了未来票据业务的发展趋势。但与电子票据市场发展不相适应的是,目前我国电子票据的法律缺失,这既不利于电子票据市场的发展,也不利于保护票据当事人的合法利益,甚至有可能会给整个金融秩序造成混乱。
一、我国电子票据业务发展的现状
电子票据在我国始于1996年,当时,从美国引进一台支票验印机,该机器的投入使用,使我国票据业务开始实现电子方式的自动储存和验印。2003年6月,我国开始运作统一的电子化票据市场服务平台,该平台实现了电子票据的报价、查询等功能。2006年,某银行推出了“票据通”业务,实现了票据业务与银行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2007年6月25日,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正式上线运行,该系统借助支票截留技术,有条件地实现了支票的全国通用。2009年10月28日,人民银行正式启动电子票据系统作为票据业务的电子化交易平台,标志着电子票据业务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二、电子票据发展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一)电子票据涉及到的票据法问题
我国《票据法》规范了票据的流转、支付及签章等一系列问题,但其未对电子票据的有关问题及概念进行界定,尤其是对“签名”的概念,更是规定模糊,有关电子签章的效力问题在法律适用上也存在较大的冲突。《电子签名法》颁布实施后,虽然对“签名”的界定突破了《票据法》的限制,但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电子票据的法律效力问题,相关法律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子票据业务的发展。
(二)电子票据交易与税法的冲突问题
电子票据的发展与现有的税收法制规定矛盾重重,最明显的表现是关于印花税的征收问题,印花税的特点是在纸质凭证上粘贴税票,但电子票据不可能有纸质凭证,更无法实现税票粘贴。因此对电子票据征税遇到的困境之一就是没有法律上的支持和依据。电子票据的纳税人可以通过法律上空白,轻易实现逃税和避税。同时,由于法律缺失,导致税收管理部门审计、稽核难度大大增加,如果管理不当,甚至给某些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三)电子票据违法行为与刑法的冲突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实现了飞跃式发展,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部分金融网络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由于电子票据业务具有无形性和虚拟化的特质,很容易被用来作为洗钱或者诈骗的手段,增加了金融业风险管理的难度。虽然我国现行刑法针对票据犯罪做出了一些规定,但是对利用电子票据进行犯罪的问题并无涉及。现行刑法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电子票据业务的发展。
三、关于电子票据业务法制建设的几点建议
显然,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已不适应电子票据业务的发展,为促进电子票据业务的健康良性发展,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予以规范。
(一)制定《电子支付法》
为了适应电子票据的电子化、网络化及无形化,需要对在票据交易实践中形成一些新概念进行规范和加以界定,比如电子签章、数据电文、网络发起者(接收者)等。这些概念在以前的法律法规中均没有提及。现阶段,如果单纯对以前的部分法律(如票据法等)规定进行补充完善,恐难以适应当前电子票据发展所带来的所有问题。只有制定一部完整的《电子支付法》,才能使电子票据业务实现规范化发展和有序发展。
(二)修订《票据法》
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今天,特别是面对电子票据这一新生事物時,《票据法》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虽然《电子签名法》重新界定了书面形式的概念,对电子化签章的规定也更加科学合理,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与《票据法》的相关规定仍有不少矛盾冲突。所以,现阶段亟须确立电子票据的合法地位,对《票据法》的修订不仅要体现在对票据流转形式的重新定义,更重要的是应对电子票据的相关概念作出细致而明确的界定,以适应当前网络金融发展的环境和趋势。
(三)完善税法
当前,全球范围内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同样对我国的税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实践中,必须要完善现行税务法规,确保建立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使电子票据的税收工作真正实现有法可依。修订税法,应坚持中性原则,本着既要促进网络交易的发展,同时又能增加税收,还能有效防止逃税避税行为的原则进行改革。
(四)修改刑法
尽管《电子签名法》对部分电子犯罪做出了规定,但其远未能涵盖所有电子票据犯罪罪名和形式。作为一种新型的犯罪形式,电子票据犯罪具有较大的隐藏性和迷惑性,不仅给日常侦破工作带来困难,更对立法工作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现阶段,需要我们重新对电子票据的有关概念进行梳理和归纳,并积极探讨业务创新和政策突破的可行性,研究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且对电子票据业务发展有助推作用的新刑法。
参考文献
[1]李爱君,弋璘.我国电子票据法律问题研究[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5).
[2]汤标.论票据法相关理论与电子票据业务的冲突及其修改[J].湖北社会科学,2004(2).
[3]赵懿.对我国票据法案修正的探讨[J].金融电子化,2010(4).
当前我国商业票据业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篇4
论文题目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班级
学号
姓名
联系方式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国外个人理财业务是一种十分流行的金融服务。在经济发达国家,个人理财是一项发展得相当成熟的银行业务,且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而在我国国内个人理财业务行业目前还处于新兴阶段,但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教育、医疗、住房改革的深化,居民收入的迅速提高和投资意识的增强,使得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发展得非常迅速。近年来个人理财业务越来越成为各家商业银行业务竞争的焦点。我国居民的个人可支配资产快速增长,居民金融需求多样化和个人金融资产多元化的格局逐步形成,这使得广大居民对个人理财的需求日渐强烈。目前,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个人理财业务,个人理财业务产品百家齐放,争相斗艳。近几年来国内银行纷纷开展个人理财业务,自招商银行推出了“金葵花”理财品牌之后,工行推出了“理财金账户”,建行推出了“乐当家”,农行推出了“金钥匙”,交行推出“圆梦园”,民生推出了“非凡理财”,广发推出了“真情理财”等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是未来银行竞争的主要领域。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加上缺乏相应的基本的投资理财知识和法律保护意识,面对手中大量闲置的钱,普通居民却不知该如何来安排自己的财产,能够使之得到良好的配置,因此,普通居民希望能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指导确定投资理财方向、渠道和品种,有策划的调整投资结构,避免个人投资理财的盲目性和随机性,从而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商业银行应该根据市场实况,让更多的普通居民知道什么是个人理财业务;研究目前商业银行行业存在那些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探讨未来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趋势;本人通过进入商业银行进行实地考察,产生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并进一步探讨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论文通过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认识,将深层次地研究对这个项目的发展,使之得到优化和进一步的发展,并对此提出建议对策。对于提升和改善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并可以为有关部门提供基本的信息,因此一定具有现实意义。
二、论文综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作为一项高利润、高增长的业务,渐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极富竞争力和挑战力的领域之一。深入分析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其问题根源,联系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实际情况提出可操作性的发展建议,对国内商业银行加快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许多学者结合理论与实际,国内研究与国际比较相结合等研究方法,明确提出了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现阶段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1、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个人理财业务面临巨人的发展潜力和机遇,中外资银行将在这一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在比较分析了中外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优势和劣势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提高国内银行的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外国银行业的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步入成熟期,国外银行金融机构都将个人金融业务作为发展重点,面向中高端客户的个人理财业务竞争十分激烈。外资银行能够在自身各个方面因素不足的情况下,有效的利用高科技技术和网络,并且充分利用资源,弥补不足的同时又降低了自身的成本。所采取的措施及时有效。在这种经营环境下的个人理财业务呈现服务内容多样化、理财方案个性化、服务手段科技化、服务水平专业化、服务范围全球化的特点。
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处于起步阶段,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较快,但无论从理念、内容、形式、服务上都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一些学者从营销渠道与市场定位、理财产品的设计和运用和营销服务战略——客户管理和专业化服务三方面进行比较,李松柏,蒋太才,朱春兰(2007),陈娟(2007),常雯(2007),李艳(2007)等认为我国存在的问题是:专业人才的匮乏、创新不足、理财需求和理财文化的制约,成本较高,没有有效地利用资源还有就是相关部门实施了,却没有深入的落实和宣传的力度不够,还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等方面原因的限制,让银行无法与客户实现无缝对接,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问题。建议和策略是转变经营观念,树立营销意识、加强创新力度,拓展理财业务品种、尝试“客户关系管理”,分层次服务、做好宣传推广工作、注重相关人才的培养。还有些学者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持有不同的观点,以张静(2007),朱晶华(2007),王丹(2007),伊娜(2007)等认为:需求不足、个人理财产品有同质化趋势、金融业分业经营不利业务发展、缺乏高素质的理财客户经理人员。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细分个人理财业务市场,创造市场需求;加强金融机构之间跨行业的合作,丰富理财业务内涵;培养和选拔专业的理财客户经理,提高理财人员的综合素质。
归结以上国内外学术界对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进行比较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一是业务发展理念概念化,缺乏实质性;二是产品品种同质化,缺乏创新性;三是服务水平技术含量低,缺乏竞争力;四是组织机构随意化,缺乏科学性;四是理财人员素质弱,缺乏综合性。
2、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思路
刘永祥,张金城(2007),任献荣,吴庆(2007),张静(2007)等这些学者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路的认为:集中精力打造优质高效的理财中心;网点设置要实事求是,按照低成本、高效率的原则,在实践中努力找出二者的均衡点;强调个性,分类营销,提供差别化服务;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的用人环境,吸收和选拔优秀个人理财人才;创新机制,整合资源,防范风险,为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而另一些学者在这方面持有不同的观点,以徐炜(2007),胡佳(2007),孙炜(2007),周航(2007)等为代表认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路是根据国内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趋势和发展现状等因素,呈现经营思路上重“批发”轻“零售”、理财服务技能有待提高、合格理财人员缺乏、对理财服务认知的差异导致服务策略还不完善、理财产品还不够丰富。需要通过这几个方面,做出相应的对策。
结合以上出现的问题提出几点思考和对策:在技术层面建立强大的知识管理系统支撑,构筑统一的理财业务平台、客户数据库系统和经济信息系统;在组织架构层面科学设置理财中心,加速培育理财经理队伍;在经营层面确立目标客户营销策略,多方探索产品研发创新途径,建立金融创新保护机制;在管理层面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个人理财业务管理体系,当务之急应建立个人理财经理管理办法和考核制度。转变经营观念,树立营销意识、加强创新力度,拓展理财业务品种、尝试“客户关系管理”,分层次服务、提高服务质量、适当降低个人理财业务服务门槛、细分个人理财业务市场,实行差别化、个性化、分层次的服务,加大营销宣传力度,主动出击,引导市场,创造市场需求、加强金融机构之间跨行业的合作,丰富理财业务内涵、培养和选拔专业的理财客户经理,提高理财人员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该领域内这些学者对于商业银行总体认识和大部分的观点与看法都是相互一致的,还有是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受到当前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的制约;个人客户市场的挖掘和培育有待深入;商业银行的经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方面,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模式还不够多样化,不能同时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产品品种单一等。所以本文在这些方面可以做进一步地研究。
三、论文提纲引言
描述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2.1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
2.2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2.3国内商业银行与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比较分析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阐述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策略
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对策结束语
四、与选题相关的主要参考文献
[1]张建琴.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29(1):111.[2]刘永祥,张金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创新思路与发展对策[J].理论纵横,2007,08:11-12.[3]任献荣,吴庆.浅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J].当代经济,2007,2:78.[4]赵寅珠.加强政府监管促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3:109-110.[5]朱晶华.关于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与策略[J].新疆金融--投资理 财,2007,3:54-55.[6]周航.城市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策略分析[J].金融经济,2007:48-49.[7]张静.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315:51-52.[8]赵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318:31-32.[9]陈娟.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析[J].时代经贸,2007,78(5):194-196.[10]徐炜.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制约因素及出路探讨[J].理论探索,2007:77-78.[11]胡佳.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
当前我国商业票据业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篇5
众所周知生产力包含人、产品、工具三个要素,而人是决定性的因素。以往计划经济时代,各行各业在工作和生产中采用的多种激励措施一度发挥了极大的激励作用。对涌现出的“双先”、“劳模”,不仅给与广播表扬、佩戴红花、上光荣榜、颁发奖状等形式上的肯定和鼓励,而且在人事档案、工资待遇、提拔任用等方面给与了切实的物质奖励。从而,使每一位干部员工视荣誉为生命,奋力工作,积极争取;使一个系统、一个单位及其一个部门的“比、学、赶、帮”蔚然成风,一个个“双先”、“劳模”层出不穷,不断涌现,并由此克服了种种难关,使得各项艰巨任务圆满、超额完成,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少单位只顾抓业务,而放松或丢弃了在人本管理中具有巨大积极作用的激励措施。不少单位或部门一味强调绩效考核、经济奖罚及其“末位淘汰”,长期不进行综合评比、不评先、不表彰。比如某商业银行省、市分行会计部门,近三年来对各二级分行、县级支行及其营业网点按照文件评比、推荐的会计、财会监管工作等“先进”,虽然有时还进行了反复的确认,但最终是成大海,杳无音信,不仅没有下文确认、会议表彰,更没有颁发证书和奖金(品)。个别行有时评了也只是单方面的业务先进,不开表彰大会、不颁发奖状、奖(金)品,只是兑现一下绩效工资或下个表彰文件了事。选出的“先进”业绩不入人事档案,不与提拔任用挂钩,更有甚者不什么样的“先进”照常下岗、照样被“淘汰等等。凡此种种极大地打击和伤害了广大干部员工干事创业、争先恐后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使广大员工人人自危,干一天算一天,时刻准备着、盼望着内退或买断。从而,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全行的规范操作、安全营运及其有效发展。
因此,各行各级管理部门必须对此给与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必须尽快恢复和利用相应的激励措施,加强人本管理:首先,各级行管理部门在进行相关业务评比的同时,要定期不定期地积极开展各类切切实实的综合评先工作,评出的先进不仅是阶段性、单项任务完成好,而且在政治、思想、品德及其工作能力等方面要有先进性体现。各级、各项(次)评出的“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在通过相应形式予以公开表彰的同时,将其先进业绩及取得的相应荣誉记入员工人事档案,并与提拔任用、下岗分流等紧密联系,大力营造争先恐后氛围。使“先进”获得应有的待遇,让全体员倍加渴望和珍惜各种先进荣誉,在意、留恋、珍惜自己的一份工作,自觉、全面的地执行每一项操规章制度,比学赶帮,争先恐后;其次,深入基层一线解决员工的实际问题,让员工感受到本行的关怀和温暖,增强归属感和凝聚力,激发员工以行为家、爱行如家的激情,积极认真工作、安心工作、舒心工作,不愿、不敢违规。第三,制定涉及广大员工切身、终生利益的处理处罚规章和办法时,在做到符合上级政策、法规的同时,尽可能地提交所在单位职工代表大会予以论证和通过,使其既显现人情化又使广大员工心悦诚服地予以执行,并做好谈心、疏导、教育等工作,绝不能动辄就拿撤职、开除、除名、撤点、减员和下岗对广大员工施以威胁,使管理与被管理成为对立;第四,在对所辖某位违规员工进行重大处理处罚(撤职、开除)时,不能一味地强调从严从重,要根据其违规的实际性质及其相关的主客观因素区别对待或人情化从轻处理,绝不能不分情况动辄就下文“踢人饭碗”,并使其申诉无门。同时,在对违规员工进行重大处理处罚(撤职、开除)时,尽可能地召开职代会,使员工的相关权利得到应有的保障,不仅使处理处罚合规、合法和合理,更让全体员工心服口服受到应有的警示和教育,并使广大员工的工作安全感得到切实的增强。
二、领导不力,自律监管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管理
三、重检查轻整改,检查发现问题必须落实整改责任
随着规范经营从严管理的不断加强,各行各级管理部门对各管辖行及其网点各项业务的监管、审计和检查的频率、范围及内容等不断加强,有的不惜出动全体审计人员或调动大量的业务人员,开展为期成月的、全行性的大范围检查或审计。不仅占用了大量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而且花费了大量的吃、住、行、送及其参观旅游招(接)待费用,但效果并不甚明显。其一是兵团作战,检查的单位多、内容杂、方案细,大推大哄不能静心深查细审,致使应该检查的没有检查、应该发现的问题不能发现;二是有些审计、检查也查出了不少问题,但绝大多数问题在最终定稿上报时被删减(删减问题数约在整个发现问题的百分之五十至八十,甚或更多),致使查处的问题也不能全面反应和暴露原因是代表上级行的审计检查往往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发现问题不论问题大小、是否已整改及其问题的实际性质与客观原因,都要以“如实(不反映具体情况和原因,说重不说轻)”上报并给予严厉的处理处罚“相威胁”。同时,部分被查行的上级或上上级领导部门,在听取或批阅检查审计报告时也确实存在只说问题不问原因、一味追究责任、从严、从中处理的现象;三是不少跨行或越级检查审计,只管检查不管整改或只是催要整改回复或报告,致使检查发现问题得不到彻底有效地整改。
当前我国商业票据业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篇6
(一)业务需求不足
1.业务的服务门槛偏高。多数个人理财项目定位于少数的高端优质客户,服务门槛过高,造成客源稀少。国内银行一般“门槛”在20万元以上。如招商银行的“金葵花”,要求客户资产要达到50万元;工商银行的“理财金账户”,要求客户资产达到20万等。中国目前来说总体上高收入客户比例较低,从现有品牌看,门槛的偏高导致能够满足这一门槛条件的客户比例并不多。这更显示了我们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它还不能合理地驾驭和掌握居民的理财的需求,合理地确定门槛条件。
2.个人理财业务宣传不到位。这体现在银行市场营销观念不强,广告宣传做得不深不透。多数银行理财人员缺乏主动营销意识,“坐、等、靠”思想严重,认为客户自己会上门来要求进行个人理财;或是不善于通过常规业务发展与客户的关系,造成理财业务开展的范围不大。也导致不少客户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片面认识,有些人尽管拥有大量的金融资产,但又普遍存在“财不外露”的保守思想,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水准心存疑虑,对此业务持观望态度。
(二)理财产品缺乏个性
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有同质化趋势,如在投资领域,几乎都是证券、外汇、保险、基金等投资产品的组合。就目前的个人理财市场,与成熟市场的银行理财相比,业务范围更多的只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重新整合,而没有针对客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因此可以看出目前银行针对普通人的“个人理财中心”的服务还处在较低的层次。
(三)商业银行的政策体制问题
目前我国金融业属于分业经营,银行不能涉足证券、保险、基金等业务,只能代销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的产品,而对这些产品的适用性无能为力,这种状况大大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空间。目前,商业银行理财方式只是传统的储蓄业务、贷款业务、外汇业务的简单列举、堆砌和整合,限制条件多,对于有些产品也只能停留在业务品种介绍、咨询建议、办理简单的中间业务等方面,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理财。
(四)缺乏高素质的专业理财人员
目前银行的理财员大多是原来银行储蓄所的员工,对证券投资和保险业务不甚了解,所以理财建议还只是停留在为客户提供储种选择、个人存单质押等与传统储蓄业务相关的服务上。近年来,虽然商业银行加快步伐进行理财客户经理的培养力度,但多数理财经理参加理财专业培训的机会较少,即使参加了理财业务培训,个人理财技能仍以银行类业务为主。而理财业务是一项专业学问很深、操作技术性很强的业务,理财涉及到税收、财务、会计、法律、投资、银行、保险等多方面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若不具备全面的财务分析能力及金融专业知识,就很难确保服务质量。
四、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思考
(一)提高营销手段,加大个人理财的宣传力度
通过各种媒体开展广泛的个人理财宣传,使广大居民懂得理财的重要性,要把银行的理财产品通过各种宣传渠道介绍给广大客户,讲明利弊关系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让客户自愿选择。商业银行也应该充分利用广泛的有形的银行网点进行理财产品和专业服务的宣传,同时加大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网点的渗透率,使客户既能享受到人性化的专业服务,又能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得到的理财服务。
(二)实行差别化、个性化服务
个人理财的重点在于个性化的服务。因为不同的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理财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对于风险的偏好程度也不一样。所以根据每个人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偏好、不同的投资需求来进行个性化服务,这才是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一个真正方向。另外商业银行在服务好高端客户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中低层次的客户,因此要对客户市场进行细分,提供差异化理财服务。
其次还要提高客户管理水平,加强专业化服务。商业银行要在竞争中处于领先优势,应该建立起自己的优秀理财品牌,通过向客户提供专业化的品牌产品,对不同的客户群体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并实施差别定价策略,从而支持收入和利润的增长。
(三)加强跨行业的合作,丰富理财业务
通过整合现有产品,提升服务层次,为客户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使居民的货币资产以储蓄为纽带,在储蓄、支付和消费环节以及证券、保险、基金等投资领域合理流动,并从这些业务办理进程中得到综合效益,逐渐形成以中等收入客户为主体,高端客户为核心的新个人客户群体。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应该与证券、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之间加强跨行业合作,从现阶段互相业务代理发展到更广泛的行业间接触。随着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的变化,银行有必要开发混合型的金融产品,例如银行与基金公司合作开发基金信用卡、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保险储蓄卡等。
(四)培养专业的个人理财服务人员
提高理财人员的素质及客户管理水平,就要加强专业化服务培养和选拔专业的理财客户经理。随着中国金融理财师(CFP)资格认证制度施行,商业银行应该优选一批业务熟练、责任心强、对个人理财业务感兴趣的精英员工,进行保险、股票、债券、基金、税收等金融经济专业知识的强化培训建立起一支全面掌握银行业务,同时具备各种投资市场知识,懂得营销技巧,又通晓客户心理的高素质理财人员队伍,为不同职业、不同消费习惯、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类人士提供理财服务。
五、结语
随着我国居民财富的不断增长,以及人们对财富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化,个人理财业务已逐渐成为金融业发展的新焦点,各金融机构均把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做为抢占市场份额、赢取中间业务收人的重要手段。
可以预测到个人理财服务是一个蕴含巨大机遇和广阔前景的市场,个人理财服务业务的发展将是商业银行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因此要要增强银行竞争力,就要重视个人理财这一创新业务,塑造理财品牌,突出自身特色,从提高理财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方式等方面入手,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岱云,陈静.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新金融,2002,(8).
[2]张九龄.对拓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J].甘肃金融,2004,(1).
[3] 谢珍贵.试论我国商业银行竞争的新焦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2).
[4]李书坤.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探索[J].河北金融,2006,(6).
[5]张淼.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探讨银行分析[J].投资理财,2007.
当前我国商业票据业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篇7
一、国库经收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 对国库经收业务的监管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
一是国库对金融机构税款经收业务监管依据存在空白。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发展, 外资银行、政策性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同商业银行、信用社一样均开办了税款经收业务, 实际上已经行使了国库经收处的职能, 但目前《国家金库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国库业务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令[2001]第1号) 对国库经收处的定义均未涵盖上述银行, 制约了国库依法履行职责。二是缺乏相应的违规处罚规定。对国库经收处的部分业务管理只在制度层面上进行了规定, 国库法规对未使用“待结算财政款项”科目和现金缴税收费等违规行为没有做出明确的处罚规定, 导致国库监管缺乏明确的依据, 对违规行为和对象难以进行有效的制约和处罚。
(二) 没有明确的国库经收处业务费用支付规定
《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国库业务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令[2001]第1号) 第四十四条规定:“商业银行经收预算收入计付代办业务费的标准、办法, 由基层人民银行商当地财政部门确定”。该规定没有明确商业银行经收费用具体的支付标准和方法, 使基层人民银行与当地财政部门协商计付代办业务费时缺乏相应的依据, 导致实际工作中商业银行经收预算收入业务都是无偿服务。随着经济发展和财税体制的不断变革, 国税、地税和海关网上报税业务得到迅速发展, 商业银行、信用社为适应业务发展的要求必须增加网络设置、计算机设备和人员配备, 加之商业银行通过同城票据交换、大额支付系统办理税款入库和柜台大量的现金缴税业务, 投入业务成本不断增加, 却没有利益回报, 这与商业银行以经济利益为目标, 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初衷相矛盾, 影响了国库经收处的积极性, 给基层国库经收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 国库与征收机关的监督协调机制缺位
目前, 为方便企业纳税, 在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工作尚未全面推广的地区, 商业银行分别与税务和海关开通了“银税通”、“银关通”等网上报税业务。实际操作中, 商业银行从企业账户扣款后, 因为种种原因往往不能及时打印纸质税收缴款书或及时到海关取回纸质税收缴款书, 进而无法及时进行业务处理, 导致税款延压。由于国库部门无法掌握网上支付的税款信息, 对国库经收处占用、延压税款的行为难以实施有效监管。
(四) 国库经收处内部管理不严, 业务操作不规范
一是商业银行对国库经收处内部管理松懈, 国库经收业务流程和操作办法不合规、不明确, 部分经收处不同程度存在未按规定设置和使用“待结算财政款项”科目办理国库经收业务及违规设立预算收入过渡户等问题。二是国库经收处人员规范办理国库经收业务的意识淡薄, 处理业务时随意性很大, 在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的情况下, 因受理不合规的税收缴款书形成的退票、承办网上报税业务税收缴款书打印不及时、打印税收缴款书的各联没有加盖相同日期的收 (转) 讫印章等问题, 造成的税款延解、延压情况时有发生。三是商业银行受利益驱使, 个别国库经收处存在人为延压税款、收取现金缴税业务手续费等问题。
二、国库经收业务监管措施及建议
为加大对商业银行税款经收业务的管理, 有效规范国库经收行为, 确保国库资金及时、安全、准确地入库, 国库部门对商业银行、信用社、外资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国库经收业务存在的问题, 应积极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一) 修改和完善现行国库法律制度
为适应金融形势发展的需要, 尽快修订完善《国家金库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在法律制度层面上尽快补充完善国库经收业务的监管空白, 如重新定义国库经收处的范畴, 明确国库对外资银行、政策性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经收税款业务的监管权限, 增加对外资银行、政策性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在办理税款收缴业务中的科目设置、业务流程及国库经收处违法违规行为处罚程序和执行标准等相关条款。以法律形式明确国库的监管地位, 使国库部门对国库经收业务的监管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强化国库监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二) 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人员素质
商业银行应采取多种形式, 针对国库业务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等特点, 组织人员认真学习《国家金库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国库业务管理办法》、《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等法规制度, 加深临柜人员对国库经收业务各项规章制度的理解, 不断提高对国库经收工作合规性的认识, 增强岗位责任感和风险防范意识, 通过行之有效的培训, 切实提高国库经收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
(三) 国库部门与征收机关建立沟通协调机制
为有效控制税款缴纳、入库过程中各种人为延压税款现象, 应建立国库部门与征收机关税款入库通报机制, 通过联席会议、定期交流信息等形式加强沟通, 由税务和海关等征收机关定期或不定期地将税款入库信息及时反馈给国库部门, 防止国库经收处延解、积压税款, 增强国库对预算收入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 建立国库经收业务利益补偿机制
建议财政部门和人民银行制定明确合理的国库经收费用标准, 建立国库经收业务利益补偿机制, 向办理国库经收业务的商业银行、信用社、外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支付一定的代办费用, 来弥补国库经收处的业务成本支出, 提高金融机构的国库经收积极性, 保障税款及时、安全、完整入库。
(五) 加强监督检查, 规范国库经收业务操作
当前我国商业票据业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篇8
【关键词】舆论引导;问题;监督体系;公信力
一、舆论引导的综合概述
舆论引导水平的高低,是新闻事业一项重要的社会功能,直接关乎新闻宣传的效果,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目前新的形势之下,舆论引导也讲求新的方式和方法。舆论引导包括疏散引导、比较引导、舆论领袖引导等,如何用最有效的方式影响自己的受众才是问题的关键。
我们现在使用的“舆论”这一概念,英语翻译是“Public opinion”,是由”Public”和“opinion”组成的。因此,人们常常把西方舆论概念称作是“公众舆论”,并认为它等同于“舆人之论”。
通过考察,我们发现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提到舆论的概念,在“舆”字的古义中,“舆”即“车”,那“舆人之论”,就可以引申为”造车之人”或“驾车之人”的意见,所以我国学者将先秦时代的“舆论”解读为众人的议论。事实上,当时的舆论主要是有一定地位并能参与国家事务的人的意见,而不能泛指普通百姓的意见。
舆论导向性是新闻媒体的基本范畴,新闻媒体要想揭示热点事件背后的社会现状或是通过报道,引导人们从好的方向思考,就要对事件进行加工处理,并通过一定的表现形式加以渲染。舆论导向作用对行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了解并正确利用传媒特点及作用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具有策略和战略双重意义。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是促进行业发展的前提,新闻舆论导向也引导了人们的社会行为。
二、当前我国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新闻传播媒介在舆论引导中,褒扬社会中的真美善,批判社会中的丑恶,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在进行舆论引导的过程中,我国的新闻传播媒介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一些舆论引导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
舆论引导作用的发挥是通过新闻传播媒介的宣传报道传达给受众,从而影响受众,达到引导受众的目的。为了获得高收视率、高收听率、高点击率,吸引更多的受众,许多新闻传播媒介喜欢炒作社会热点事件,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报道内容和事实的严重不符。与实际情况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报道中的事件被夸大。二是新闻报道内容和生活常识相违背。三是题目造假。
(二)只顾追求经济效益,缺乏社会公信力
现实生活中,中国的新闻媒体不仅面临着令人窒息的生存压力,还面对着来自社会各界利益的诱惑。有的新闻传播媒介喊着“真实、客观、公正”口号,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却将明显的广告加上冠冕堂皇的名称。低俗化和娱乐化报道对人们的消极影响是巨大的,很容易使人误入歧途。
(三)舆论引导对“适度”的把握不到位
在舆论引导中我们讲究“适度”原则,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引导力度的大或小都不能达到舆论引导的目的。如果舆论引导力度过小,其内容对公众的影响力就会很小,就不能很好的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二是舆论引导力度过大,超过了社会公众的承受力,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长此以往,就会削弱媒体的公信力。
(四)从事舆论引导工作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从事舆论引导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专业技能层次不一。二是舆论引导水平的区域差异。各地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导致各地新闻传媒业的发展情况也不一样,所以一些相对落后地区的舆论引导缺失的现象就在所难免。
三、针对当前我国舆论引导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引导舆论是指新闻媒介通过连续不断的对事实的报道和评论,最终促成舆论的形成,并通过对广大受众施加影响和引导,使他们的思想和言论都朝着有利于社会特定阶级的利益方向发展,以实现传播者的目的。
(一)树立媒体舆论引导的道德与法律规范
舆论引导的道德规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媒体自身的道德规范;二是媒体对社会公众的道德教育。
如何才能健全舆论引导的法律规范?主要是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对新闻法规进行全面整合,了解有关舆论引导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司法解释等。二是要加强法律规范的弹性。三是要明示各自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个人、团体、组织、集体和国家,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二)提高媒体的公信力
西方的主流新闻媒体把公信力视为媒体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任何企业的最初理想和他所能达到的目标具有基本的统一性,一个自由、奔放、负责的媒体形象,有助于企业获得利润。
提高媒体的公信力,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通过内容真实、权威等优势提高受众的依赖性。只有受众信赖媒体,受众得到的信息越真实、越权威时,媒体的公信力才越高。二是通过主办权威栏目和公益活动体现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感。三是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在具体实践中,新闻媒体更应该“洁身自爱”,站在国家、社会发展的大局观上看待媒体的经济创收问题,积极运作符合国家政策的良性广告,坚决抵制危害社会、影响百姓生活的假冒伪劣广告。
(三)全面掌握舆论态势,客观分析发展趋势
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意识形态工作和经济工作同等重要,宣传思想文化有其内在规律和科学方法。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因此,必须正确把握当前宣传工作和新闻媒体面临的客观形势,明确新形势下新闻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和任务。
要想全面掌握舆论态势,客观分析发展趋势,就要把握好“时”“度”“效”。“时”的问题,就是事件发生后,媒体报不报,什么时候报。“度”的问题,就是在事件发生后,媒体报多少、报多久、怎么报。同样事情,拿捏分寸不同,可能结果也会截然不同。为了达到最大的“效”,就要处理好“说了要管用”的问题。
(四)多渠道锤炼宣传人员综合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部门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新闻媒体从业人员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进步,不断提高宣传思想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媒体作为党和国家的喉舌,就一定要以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为核心,切实贯彻丁关根所提出的的“六要六不要”,即要帮忙,不要添乱;要唱主旋律,不要搞“噪音”;要注意社会效益,不要见利忘义;要遵守宣传纪律,不要各行其是;要聚焦,不要散光;要狠抓落实,不要搞花架子。
面对当前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变化,舆论引导的有效选择应当是: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公信力,有效奏响主流舆论的时代强音;提高新闻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完善舆论监督体系。各类媒体在舆论引导中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以实现正确的舆论导向。
参考文献:
[1]梁越. 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及其在我国的实践与发展[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11.
[2]韩纪民,顾建一. 关于军队适度“忍耐”的我见[J]. 军事经济研究,1990,02:29-34.
[3] 杨静. 新时期媒介舆论引导的艺术[J]. 新闻爱好者,2011,12:6-7.
[4] 李东东. 加强舆论引导能力,提高全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素质[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4,04:2-3.
当前我国商业票据业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篇9
当前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研究
目 录
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当前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1、合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2
2、部分“规则”不规范„„„„„„„„„„„„„„„„„„„„„„2
3、合规风险管理能力不强„„„„„„„„„„„„„„„„„„„„„3
4、制度执行不力,权威性不足„„„„„„„„„„„„„„„„„„„4
二、加强和改进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对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塑造深厚的合规文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注重“规则”研究,确保规则制度的规范性。··················································· 5
3、建立合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落实合规风险管理工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完善合规风险管理长效机制,促进合规风险管理目标实现。···························
55、建设合规风险管理队伍,提高合规风险管理能力。„„„„„„„„„6
摘要:合规经营是现代商业银行运作和发展普遍奉行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加强合规风险管理,既是监管部门强调的重点,也是商业银行自身努力追求的目标。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合规意识淡薄,规则不规范、合规风险管理能力不高等问题。只有通过采取有效的对策,加强管理,改进不足,我国商业银行才能安全稳健运行。
第1页
共7页
邮储银行利辛县支行
关键词:合规 问题 对策
随着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日益综合化,业务和产品越来越复杂,监管者和客户对金融服务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依法合规经营意识不断增强,各项管理规章制度逐步完善健全,合规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有章不循、有禁不止、屡查屡犯的问题在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经营行为不规范、内控制度不落实的情况还时有发生。据中国银监会公布的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生各类案件179件,其中发生百万元以上案件51件。面对市场化与国际化进程中的巨大竞争压力以及银行业严格监管的趋势,如何加强合规风险管理,提高合规风险管理能力,建立合规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已经成为摆在我国商业银行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国内监管机构和银行自身的情况看,我国商业银行在合规风险管理的系统建设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合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合规风险管理在我国商业银行中是一个较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是具有长期性和全局性的工作。做好合规风险管理就必须使合规成为所有银行从业人员自觉的行为,并使之真正融入到业务操作和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领域中去。但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银行业大案要案无不显示了银行业部分职员甚至高层的管理人员的合规意识非常淡薄。在现实工作中,一些银行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职员,对于什么是合规,为什么要合规,怎样才能合规,还存在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和做法:有的把合规作为一句时髦的口号,喊在嘴上,写在纸上,钉在墙上,却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措施,始终没有落实到行动上;有的把合规同业务发展对立起来,一味强调经济利益,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借口,逃避或抵制合规;有的长官意志严重,习惯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轻制度管理重主观行事。如果对合规风险管理内涵和重要性的认识依然无法满足形势的要求,必然会导致合规风险管理工作形式化,为商业银行的运行和发展埋下风险隐患。比如在今年发生的河北邯郸市农业银行金库5100万元被盗案件中,中国农业银行在其颁布《中
第2页
共7页
邮储银行利辛县支行
国农业银行出纳柜员制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营业单位坐班主任每月至少不定期查库三次;主管行行长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查库”。根据这条规定,在主犯任晓峰、马向景不断偷盗的5个月里,本应至少进行15次查库,但由于有关人员对合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合规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导致规定形同虚设。
2、部分“规则”不规范。
中国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认为合规中的“规”是指适用于银行业经营活动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经营规则、自律性组织的行业准则、行为守则和职业操守。虽然商业银行对外部规则如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规则没有制定的权力,但对于自身内部的经营规则,商业银行可以自主确定。这些内部规则,保证了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行。但是,在这些商业银行内部规则中,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内容不规范。有的内容空洞,缺乏可操作性;有的为获取更多的利益,违法或者超越职权设立多收费、高收费事项,与外部规则或法律精神相抵触;二是对内部规则的执行不到位,或者根本不执行,而对这种不执行规则的行为又缺少对相应的惩罚补救规则,使得规则仅仅成为一种装饰、一种摆设;三是备案审查工作不到位,表现在对规则制而不备或备而不审,制而不备逃避了外部监管部门和上一级银行的监督,备而不审导致监督流于形式。
3、合规风险管理能力不强。
第一,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发展较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能力总体上仍然不高,尤其是对合规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上未实现动态监测和量化管理,对合规风险管理的创新和发展后劲不足,这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还有相当差距;第二,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新的合规风险不断产生,而有的商业银行对合规风险管理的经验积累尚且不足,导致其对合规风险的应对和处理能力较弱;第三,我国有的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架构还不完善,对合规风险的管理活动仍集中于传统信贷领域,还不能做到对银行整体经营业务的全面覆盖,离全面合规风险管理体系的要求相差甚远;第四,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人才缺乏,合规风险管理队伍能力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发展。
4、制度执行不力,权威性不足
第3页
共7页
邮储银行利辛县支行
制度是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准则,也是员工业务操作的规范,合规风险产生的根源就是未严格按照相关规则制度办事。有的员工过分强调业务拓展,片面追求业务指标,放松合规风险防范,错误地认为只要是“熟人”、“朋友”就值得信任,从而加大了银行的操作风险;有的员工仍存在“以信任代替制度、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纪律”的陋习,忽视制度执行,对存在的问题整改不力,问责不严,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违规违纪行为,致使制度控制形同虚设,例如在建行湖北襄樊新春支行宗怀印贪污案中,新春支行会计主管明知道宗怀印作为交换员,不能办理交款手续,一人交款是违反“双人解款”规定的,仍安排其一人办理交款业务。新春支行两名经办柜员知道宗怀印只是负责办理交单手续,但碍于都是同事的面子,仍把钱箱钥匙交给宗怀印。出纳中心管库员和出纳员在宗怀印一人交款的情况下,同意他一人在尾箱登记簿上签字就把钱箱领走。几个环节的有章不循、违规操作,为宗怀印作案洞开了大门。
二、加强和改进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对策
针对以上我国商业银行合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金融市场和外部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要求,笔者认为,加强和改进我国商业银行合规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塑造深厚的合规文化。
合规是银行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基础,也是银行稳健运行的内在要求。合规是包括高层管理人员在内的每一位银行从业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必须遵守的根本准则。商业银行应努力培养员工形成以诚实正直为基础的职业操守,大力营造蓬勃向上且富有活力的合规文化,将合规文化提升凝练成为银行文化的核心构成要素,把合规文化的理念融入到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和决策中。要进一步倡导“合规从高层做起”、“合规人人有责”、“合规创造价值”、“主动合规”、“合规与监管有效互动”等合规文化理念、意识和行为准则。通过加强宣传教育,让员工了解和掌握合规知识,提高对合规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以确保合规风险管理切实有效。
2、注重“规则”研究,确保规则制度的规范性。
商业银行的规章制度建设是合规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和核心。为了更好地使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经营活动能够正常开展,确保银行经营行为符合国家法律、法
第4页
共7页
邮储银行利辛县支行
规要求,商业银行首先应加强对有关法律、法规的条文及其内在精神的研究,提高相关理论水平,特别是应重点研究与金融业务方面相关的法律知识、金融监管规定,跟踪关注外部规则的变化,积极参与与银行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制定;其次,商业银行必须根据外部法律法规、监管理念的变化、业务流程变革以及内控管理的新要求,对行内的基本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及时完善各项业务运作的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制度和规程覆盖所有业务领域和产品,覆盖所有风险点,做到每一项业务和产品都“有规可依”;同时要及时清理和废除已经过时的制度规定,避免因新旧制度交叉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执行矛盾和风险隐患,切实解决跨部门间的关联业务的“制度盲区”,实现关联制度间的“无缝连接”。
3、建立合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落实合规风险管理工作。
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系统,合规风险管理就只是停留在嘴巴上的一个口号而难以有效落实。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的《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指出:如果一家银行设有符合下述“合规部门原则”的合规部门,该银行将能更有效地管理合规风险。中国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为商业银行合规组织的建立也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指导意见。因此,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应贯彻执行合规政策,按照独立性、权威性和全面性的原则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合规风险管理组织,并配备充分和适当的的资源。合规风险管理部门应在合规负责人的管理下,与各业务部门加强联系,有效发现和管理合规风险。同时,合规部门应为各业务部门和本行员工提供有关合规风险管理的咨询、指导和培训,通过提供合规性提示、评价和报告等方式,警示督促业务部门管理合规风险。合规部门还应主动为其他业务部门的创新提供合规风险管理支持,在新产品、新业务的管理制度、操作流程等方面进行合规性审核,并给予合规性意见,以真正体现合规部门的价值。
4、完善合规风险管理长效机制,促进合规风险管理目标实现。
通过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合规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是合规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合规绩效考核制度、合规问责制度和诚信举报制度是合规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三大支柱性制度。在绩效考核制度中,应注意将银行的整体绩效、团队绩效和员工的个人绩效有机结合,建立与岗位职责相联系的合规绩效目标,构建“合规创造价值”的目标导向,落实激励约束,实施有奖有罚,以此促进员工学习规
第5页
共7页
邮储银行利辛县支行
章制度、遵守规章制度,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全面严格的问责制度是合规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有章不遵,有规不循的关键,它要求银行从业人员应为其所有行为负责,对因不作为、乱作为或不当作为等违规行为而造成不良后果的,必须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诚信举报制度是促进合规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设立举报热线、举报邮箱等方式,扩大并畅通举报违规行为的渠道,保护举报人不受打击报复,从而曝光和查处各种未知或隐藏的违规事件,抑制违规违章行为,进一步有效防止违规风险和损失的发生。
5、建设合规风险管理队伍,提高合规风险管理能力。
温家宝总理曾指出:“完善公司治理,建设现代金融企业,最主要的是取决于一个银行的内控管理和人员素质能否适应改革的要求,实施股份制改造上市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关键是要不断提高内控管理水平。”因此,是否拥有一支专业、高水平的合规风险管理队伍是决定合规风险管理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商业银行可以从两个方面加强合规风险管理队伍的建设:首先应注重建立合规风险管理队伍的考核和培养机制:对合规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定期考评,考核其工作实绩,通过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考评,促进合规管理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职业化;同时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培养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合规管理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合规管理能力和水平。其次,商业银行应建立激励和淘汰机制,合规风险管理工作面广,弹性大,见效周期长,为鼓励具有良好潜质的人员长期从事合规管理工作,商业银行要通过严格、规范的考核,对考核优秀者给予评先评优、晋升职称职务等奖励及激励;对考评不合格者,结合工作需要,有序地安排换岗交流或进修学习。只有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提高合规管理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商业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工作才能取得明显实效。
以风险管理为本的合规管理建设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我国银行业在此仍处于起步阶段,并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我国金融市场和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提出了严格的合规风险管理要求,其中最关键的还是要商业银行发挥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合规为主动合规,面对新形势,研究新情况,积累新经验,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实现新突破,促进商业银行自身合规稳健经营,推动我第6页
共7页
邮储银行利辛县支行
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
[2] 刘明康:强化合规建设 确保合规经营
[3] 王华庆: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不容缓
[4] 沈晓明:略论商业银行加强合规风险管理
[5] 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
第7页
【当前我国商业票据业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推荐阅读:
当前我国资源及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05
浅析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12-20
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08-26
当前我国自然资源管理问题分析05-21
当前机关干部纪律作风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