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交通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预防对策

2024-10-08

浅谈当前交通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预防对策(通用9篇)

浅谈当前交通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预防对策 篇1

浅谈当前交通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预防对策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交通流量迅速增长,道路交通运输日益繁忙。由于人、车、路、发管发展不协调,交通管理工作在存在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出来,交通事故发生频繁,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据统计,2003年,河南省共发生交通事故12317起,死亡2247人,受伤11767人,直接经济损失53535019元。今年又频频发生的重大交通事故将交通安全问题又推向了高潮。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很复杂,综合起来,存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机动车驾驶人素质不高。驾驶人作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源头,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多少。但是近年来随着驾驶人队伍的日益壮大,整个队伍良莠不齐,鱼龙混杂,驾驶人文化素质低下,思想素质不过硬,安全观念不强等问题日益突出。同时,由于驾驶人培训比较落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好转,在培训、考核中,培训课程、方式、内容、程序、严格程度等都在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中,因此,在现实中,驾驶人技术不高,处理问题能力不强,尤其是在紧急状态下,如何正确采取果断措施等都交通安全。

二、群众交通安全和交通法制意识淡薄。由于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教育面相对较窄,群众的交通安全知识普及程度较低,相当一部分交通参与者缺乏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识,不遵守交通法规,随意行车走路现象十分普遍。近年来,虽然交通管理部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断翻新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形式,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由于宣传少,群众缺乏对交通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能正确理解和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甚至认为交通管理部门执法是故意刁难,从而不支持、不配合交通管理工作。另外,受传统观念影响,一些交通参与者没有认识到交通违法行为的严重后果,不认为交通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随意违法行车、走路,甚至逃避、抗拒执法现象时有发生。

三、道路交通设施不完善。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带来了人流、物流、车流和驾驶人数量的高速增长,交通压力骤

增,致使人、车、路发展不协调,从而影响到交通安全。如:一些道路线形设计不合理,道路间衔接不;一些建筑物距离路口过近,妨碍机动车驾驶人安全行车视线;一些道路未设隔离带、或隔离带开口过多,车辆、行人混行现象严重;一些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不完善,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等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严重不足,不能及时对交通参与者进行警示、诱导。由于道路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使得不同种类、不同车速的交通工具在同一断面内行驶,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四、交警队伍力量薄弱。交通管理部门编制少,警力不足,人员构成复杂,素质较低,经费、装备、投入等方面都有诸多困难,直接影响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水平。警力的严重不足,导致日常管理捉襟见肘,顾此失彼,尤其是乡村道路长期处于失漏管状态。此外,由于财政困难,不能及时拨付必需的办公经费,车辆装备、通讯装备落后,不能适应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需要。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交通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城市路网结构不合理,公路质量较低、通行条件差,道路交通工具总体构成不合理,安全性能差,交通参与人违反交通法规行为非常普遍,交通秩序不好,政府管理交通的整体水平不高,专业人员素质差等等。

针对目前交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消除道路交通事故隐患:

一、提高驾驶人素质。驾驶人的素质提高决不仅仅是驾驶技能的提高,安全知识和法规的及安全意识的养成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首先要做好机动车驾驶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使其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不断提高安全防事故的意识。其次要严把驾驶人“进门关”,强化驾驶证考领工作,把好考试、发证关,以确保考试质量。三是要对机动车驾驶人的交通违法行为严管重罚,减少交通违法行为和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人的生命权和生存权。此外,还应坚持开展技能培训、法规学习,切实提高驾驶人熟练驾驶技能,交通管理部门要坚持每月一次的安全例会制度,组织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观看警示片、通报安全形势、剖析典型事故,使驾驶人对交通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从灵魂深处得到高度认识,做到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是当务之急,但仅仅依靠交警一家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依靠整个社会的力量进行共同努力。交警部门可以通过对驾驶员、车辆和道路的管理以及向社会和群众宣传来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但是要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还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交通安全应当从娃娃抓起,从儿童一入学就要灌输交通安全意识,在中、小学校设置交通安全课,并专门编制有关交通安全方面的教材,孩子受到了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转而会进一步影响其父母、祖父母等亲戚朋友,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在提高全民通安全意识方面,新闻媒体要充当主力军,要多作一些有关交通安全方面的宣传报道,使大家都知道我们每天都要进行的交通活动,怎样行进才能保障安全,怎样才能避免发生交通事故,使交通安全这个主体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为推进交通安全宣传的社会化进程,全方位开展交通安全宣传,首先要由政府牵头,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纳入普法教育的轨道,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宣教工作中的职责,建立社会化的宣传教育,形成强大的宣传教育声势。其次要更新宣传教育形式,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提升群众的交通道德水平。以往宣传教育形式的单一很难产生深入的影响,可以通过文艺演出或电影的形式,调动全民积极性。三是要牢牢抓住中小学生这一宣传教育阵地,打牢基础,只有从小教育,明白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使之成为一种常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交通文明素质比较低的现状。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这需要我们的驾驶员管理部门在驾驶证审验过程中,要认真负责,全面审核驾驶员的驾驶资格,在正常审验的同时,要开展对驾驶员的安全宣传,强化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

三、完善道路交通设施,消除交通安全隐患。首先要对危险路段、事故多发点段进行专项整治,根据实际需要,该改造的改造,该完善交通管理设施的完善,改善道路通行条件,把道路危险性降低到最小限度。其次要加强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及隔离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交通安全设施约束、管理、服务、诱导的功能,在弯道、交叉路口、穿越村镇路段及经常发生交通事故的点段,科学渠化交通,完善警告警示等交通设施设置,确保交通安全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四、提高政府整体管理交通水平,充实警力,保障经费。面对当前繁重的交通管理工作任务,只有充实警力才能保证交通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各级政府还应保障交警经费,通过改善车辆、通讯等基础装备,增加高管理设备等,来减轻交警工作压力,缓解警力不足的。

强化路面管理,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对道路的管理范围,把有限的警力布置在所管辖的各个路段上,加强对道路的巡逻,提高交警的机动性和单兵作战能力,建立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机制。从树立交警形象的工程,向注重提高工作实效、提高交警科技含量的方向转化。

在经常发生交通事故的交叉路口和一些路段,合理布置相应警力,加强对违章车辆,以及对驾驶员的违章行为纠查,设立警示标志,对交通参与人的交通行为提出善意的警示。

上述问题,归根结底是与政府管理交通的整体水平不高,与道路交通法制化的不完善密不可分。因此,为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全的通行效率,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切实解决道路交通中的各种难题。通过规范道路交通行为,明确权利义务关系,保证道路与交通参与人的合法权益。通过确定法律制度,增强道路交通的有效管理,提高管理水平。通过规范执法行为,增强公民的守法意识,保障道路交通的有序、安全和畅通。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已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并于2004年5月1日开始在全国施行。这部法律是我国道路法制建设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是我国道路交通事业走向法制时代的崭新开端。这必将推动我国的化交通事业的进一步,赶上和超过世界发达国家的交通管理,建设一条具有特色的中国现代化交通管理体制。

浅谈当前交通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预防对策 篇2

关键词:工程,招投标,问题,对策

建筑项目招投标, 是国内建筑市场常用的竞争方法之一。当事人双方, 要依照我国建筑业招投标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操作, 但是, 在实际操作时, 会遇到很多的问题, 例如:秩序太乱、交易费用太高等等。因此, 我们要深入科学分析国内的建筑业市场, 对症下药, 采取有力措施, 保障国内建筑业招投标工作顺利、健康地发展。

1. 建筑业招投标遇到的问题

1.1 监管不到位

尽管我国出台了很多关于建筑业招投标的相关法律, 同时, 通过立法的办法, 让竞争机制进入国内的建筑业, 从而严谨、科学地规划建筑业的招投标工作, 提高社会各界对建筑业招投标的科学认识。然而, 现在国内的招投标监管单位, 在开展日常监管工作时, 还会遇到很多问题, 例如:招投标仲裁制度不够健全、招投标监察不到位、领导责任混乱, 这些都制约着招投标管理工作的开展, 使得国内的招投标监管力度不足, 此外, 一些监管部门的招投标监管工作只是纸上谈兵, 不切实际, 监管力度远远不够。再者, 建筑业招投标工作本身的违规操作现象, 比较隐蔽, 很难察觉, 就算是察觉到, 处罚力度也不是很大。

1.2 存在严重的串标现象

所谓串标, 就是指多个投标单位, 相互串通, 在利益的驱使下, 在投标前抬高或是压低竞标价格, 以骗取中标, 把其他的竞标单位排挤掉。串标行为, 很明显违反了招投标的相关法律, 保证不了竞争的公平性, 同时, 这一行为, 大大干扰了国内招投标市场的秩序, 使我国的政府、企业形象受到损害。串标行为大致分为两种:一是投标单位互相串通, 约定好, 定好中标的单位, 然后再去招投标现场“走走形式”;二是, 一家投标单位, 买通其他投标单位, “垄断”招投标现场, 不管哪家单位中标, 都由买通其他单位的这一方来承包。

1.3 承包方分包、转包现象严重

我国招投标相关的法律规定, 谁中标谁负责建筑主体的建设工作, 然而, 实际情况是, 中标单位将工程分包或是转包的情况, 时有发生;非主体工程, 法律规定可以分包, 然而, 现实情况是, 非主体被转包的层数过多, 或是主体工程也会被非法分包。分包或是转包, 很容易使得一些资质不全的建设单位, 参与到工程建设中, 这些单位往往不重视工程的质量或是工程施工的安全问题, 他们只在乎获取短期的利润, 在工程建设时, 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过度减压成本, 工程质量保证不了, 安全隐患会增加。

1.4 评标委员会的监管无法落实

我国的招投标相关法律规定, 评标委员会的主要成员, 必须是科技、经济等领域的专业人士, 由投标单位或是单位委托的相关机构中的专业人士组成, 委员会的成员数量得是单数, 且不能少于五人, 主要成员要占三分之二, 另外, 专家评委, 必须是专家库随机调派。问题是, 现在的评标专家, 资源欠缺, 每个专家之间, 关系都很熟, 尤其是某些三四线城市, , 假如投标单位, 事先在这些专家中“做文章”, 在实际招投标过程中就极有可能违规进行, 使招投标失去应有的公平、公正。因此, 评标委员会的监管一定要落实到位, 不可以有“水分”, 禁止投标方和评标专家深入接触, 最大限度地避免违规操作的现象发生。

1.5 施工方资质造假

在建筑业招投标时, 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 对投标单位的资质要求很严, 但是, 很多建筑单位, 为了牟取更大的利益, 造假行为严重, (例如:资质造假) , 这一行为, 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一些建筑企业, 项目造假审查不严格, 只看重投标的报价, 甚至以这一报价为评标的重要依据, 还有一些施工单位, 为了获得工程, 过分降低投标价格, 自己根本没法在这一价位保证工程的完成, 建设单位的考察、分析工作又没能充分落实好, 只是一味地选择报价低的投标单位。这些以低价格抢标的单位, 如果单位的信誉还不错, 他们会通过科学管理来降低工程的总成本, 以弥补资金缺口;然而, 这些企业中, 多数信誉不高, 他们在施工过程中, 会使用偷工减料等行为, 降低工程总成本, 这样, 就没法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 后果不堪设想。

2. 改进建筑业招投标的对策

2.1 设立诚信档案

结合招投标的具体情况, 设立诚信档案, 档案内容包括:投标文件、投标合同、业主满意度调查等资料, 使用投标诚信档案, 了解投标单位的具体情况, 优化招投标市场氛围。

2.2 投标文件的编制有待规范

编制招标文件时, 务必严格参照相关标准, 科学合理、规范地编制招标文件, 其中, 规范的具体内容有:评标方法、废标标准、投标承诺、招标标合同的具体条款等等, 特别是要重视在施工安全、施工文明方面投入的资金水平, 这一报价要单独呈报, 采取多种措施, 让招标文件的合法、合理、实用, 保障招投标工作进行地高效、顺利。

2.3 管理好招投标的合同

依据相关规定, 参照相关标准, 管理好招标合同, 切实保护招投双方的利益。招标合同要明确规定合同协议约定的合同组成都是参照相关的法律进行的, 都是合法的, 如果有类似条款不是双方的真实意愿, 没有相应的法律效力。

2.4 评标专家管理要强化

评标专家的管理要强化, 评标专家首先要保证持证上岗, 实时测评评标专家的行为。完成每一次评标工作后, 相关的监管职能部门, 要综合测评评标专家专业水平、职业素养、工作责任, 测评结果要入档保存, 这样做, 有助于让评标行业更规范、更公平, 还将有助于评标专家时刻鞭策自己, 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

2.5 建筑市场有待完善

目前为止, 仍没有一套科学完整的建筑业市场体制, 特别是在招投标时, 不按规定操作的行为比比皆是, 使得建筑业市场体制, 难以优化配置资源, 此外, 地域问题决定着相关政府部门也不可能使用自己的权力, 干涉建筑业市场, 不能强制阻止非本地建筑企业在本地施工建设, 这一点是国内的招投标市场违规现象频发的关键因素之一。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 建筑业市场体制要深入完善, 使用较为先进的市场监管方法, 解除政府地域保护的观念, 政府部门要努力为建筑业招投标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避免招投标违规行为的发生。

2.5 加大宣传力度

怎样才能有效减少、杜绝招投标中的违规操作问题?除了相关的监管工作要落到实处外, 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也要加强, 宣传教育的对象, 包括招投标监管单位、投标单位等的负责人、各位评标专家、工程项目负责人等等, 通过宣传教育, 提高他们的法律观念和职业素养, 严禁贪污受贿、不按规定操作等状况的发生, 为建筑业招投标营造更公平、更透明的竞争环境, 各部门的工作人员, 要以法律己、按章办事。

3. 结语

总之, 建筑业招投标的技术性、政策性都很强, 这一工作也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 受到社会经济大环境、法律法规等因素的制约, 国内的建筑业招投标市场秩序混乱, 违法现象颇多。建筑业管理者要重视此类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保障建筑业招投标工作的顺利开展, 使整个项目的建设, 创造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健康、完整的建筑业招投标市场建设, 需要各方齐心协力, 一起努力, 总结好的经验、加强监管、不断探索出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招投标新方法, 保障国内建筑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超明.有关高速公路工程施工招投标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 (13) .

[2]戚强国.工程施工招投标中出现串标问题的原因与应对措施[J].中华建设.2013 (12) .

[3]耿宏健.浅析新农村建设施工招投标存在的问题及规范管理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 (下半月刊) .2010 (14) .

浅谈当前交通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预防对策 篇3

【摘要】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大庆市乃至全国的建筑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同时,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也明显下降。本文探讨了大庆市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 施工现场;安全;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大庆市乃至全国的建筑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同时,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也明显下降。大庆市对新村和让胡路地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因建筑施工而发生的工伤死亡事故,每年约有10余件。至2002年,下降为每年6件,去年仅为2件。现在,施工现场的文明程度较之以往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争创安全标准化管理工地、文明工地的数量每年在逐步增加,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贯标的工地也越来越多。这些可喜的变化与国家经济的发展、建筑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管理有效加强是分不开的。但是应该看到,现在还有不少的施工现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全隐患,有许多危险源没有真正受控。经过调查后发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筑市场尚有管理空白点

目前,大庆市本市大部分一、二级资质的施工企业和部分外省市高资质企业都已演变成纯管理型的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但较多公司并无过硬的劳务施工队伍。试想,一个大公司一年承接几十个亿的施工任务,需要多少劳务队伍去完成?因此有些公司一旦工程中标后,全部分包给有关的专业队伍,公司仅派几个技术人员到现场配合管理。人员配备本身不足,分管安全的专业人员更是少之又少。有的公司任命的项目经理要么是挂牌的,基本不到或很少到现场;要么是有职无权的。

在这种情况下,要按有关规定搞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文明施工显然是十分困难的。在新村地区一个工地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项目负责人看到几个民工安全帽没戴,就上去劝阻,没想到这几个民工不仅不听劝阻,还要打这个负责人。他们说:“我们又不拿你的工资,谁要你管?”看,这就是层层分包引起的后果。

由于建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不少建筑商为拿到工程不惜恶意压价,用于安全生产的经费是忽略不计的。一旦中标,用于安全生产的必要设备、器材、工具等无力购置,于是,能省的省、能拖的拖。从而导致施工现场十分混乱,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二、专业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

农民工现在已成为建筑业劳动力的主体。据统计,仅在大庆地区,就有外来建筑务工人员十多万人。一个农民从农村放下锄头到大城市的建筑工地当民工,是很难马上适应的。从近几年发生的安全死亡事故分析来看,其中有80%左右的死者从农村到城市工地工作不满三个月。他们没有经过必要的上岗培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那么谁应该负起培训他们的责任呢?回答是用人单位。假如是整建制的合格分包工队伍,安排培训民工还是有可能的,但目前的情况是:大多数分包队伍都做不到。

在对技术工人和工程管理人员的施工安全培训问题上,现有的培训机制也不健全。调查中发现,有许多技术工人和施工管理人员相当缺乏施工安全知识,其中甚至包括某些工程监理人员。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已经颁布施行,加强对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应当成为施工企业的当务之急。假如一个技术工人在自己从事的职业当中,连如何保护自己都不知道,一个工程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不能及时地发现安全隐患,对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熟视无睹。这样的工地不出事是偶然,而出事才是必然的。如果这一层面的工地骨干在施工安全方面不能以身作则。那么又怎么去要求更多的民工呢?

三、施工企业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据了解,在行业主管部门的日常检查中,经常可以发现工地上民工不戴安全帽,即使有的戴了,也不扣帽扣,而帽扣不扣等于不戴。去年新村地区工地上曾发生1起坠落死亡事故。坠落高度都在2至3米之间,假如这些人帽扣扣紧了,是完全可以避免死亡的。

目前,施工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好的队伍,从工程开工第一天起,就能高起点、高标准地要求自己。各级主管部门任何时候去检查工地,都能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如振富建设集团施工的万宝小区工地。这个工地在一年多施工期中,无论哪一天去检查,都可以拿来评文明工地。但也有不少工地,哪怕事先已经通知要来检查,等到了现场一看,问题还是很多。而有的问题是在以前的检查中曾反复强调要整改的,结果今天是改了,明天又反复。

四、加大监管力度,消除管理盲区

笔者认为,针对上述诸多问题,应由有 (下转第166页)(上接167页)关主管部门牵头各方协力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有意识、有计划地培育劳务施工队伍。凡参与工程分包的队伍,要加强其资质审查和从业人员的考核。不能高资质企业中标后,除了收管理费,低资质企业就可以全额分包。

浅谈当前交通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预防对策 篇4

采矿定单10-4

周文峰

摘要:煤矿安全是煤矿生产的主题,是保障煤炭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前提。在生产中要积极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安全设备投入,为职工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达到安全生产的标准。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是个永恒的话题,只有建立长期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提高煤矿工人的文化素质和安全意识,煤矿安全工作才能步入高层次发展,做到真正的安全生产。

关键词:安全生产

问题

对策建议 一

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煤矿职工整体素质较低,影响安全生产

随着用工制度的改革,国有煤矿用工制度出现了正式工、合同工、轮换工、协议工、临时工等并驾齐驱的局面。多种形式用工制度,给安全生产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多层次职工队伍,新老接替不上去,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特别是占采掘一线70 %以上的协议工、合同工,大部分来自边远山区,不仅文化程度低,而且思想中普遍存在着“挣钱盖房,娶妻养娘”的小农经济思想,只想多干活、多挣钱,临时雇佣观念严重,对安全技术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表现为安全观念淡薄,个体防护意识差,加之矿工收入不高,造成许多合同工、协议工不安心井下工作。其次,煤矿管理干部,特别是区队长班组长这些“兵头将尾”基层管理人员,绝大部分是从积极肯干的生产工人中选拔上来的。他们在生产中能吃苦耐劳,有股蛮干劲头,但安全意识相对较差。他们当中有不少同志的头脑还存在着“煤矿不违章就出不了煤”的错误观念。还有,煤矿职工中许多老工人干活凭经验,靠感觉,有侥幸心理。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对他们约束不大,可执行,也可不执行。他们中有不少人的观点是“出了煤才能多挣钱,管他违章不违章”。特别是部分青年工人,由于受传统思想影响,认为干煤矿低人一等,不愿上班“,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对学技术不专心。有关院校地矿专业招生比例大幅下降,学校“招不进”、企业“分不来”、“留不住”的现象突出,煤矿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国有煤矿职工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技术人员仅占3%左右,地质、采矿、机电、通风与安全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小煤矿从业人员绝大多数为农民工,技术人才更为短缺。煤矿安全科研力量分散,产学研结合不紧密,人才流失严重,科研投入严重不足,研发基础设施落后,成果转化率低,安全基础理论、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煤尘爆炸、矿井突水机理及主要灾害预防与控制技术等研究滞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尚未形成完善的煤矿安全科技支撑体系。重生产轻安全,把规程、措施当做开工“护照”

随着煤炭企业走向市场,少数干部和工人产生了重生产、重效益、轻安全的思想,放松了对安全工作的领导与管理,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改革的关系。特别是当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不能坚持先安全后生产的原则,有些同志甚至认为产量是硬指标,多出煤才能多挣钱,质量是次指标,安全是软指标。尽管很多煤矿在职工中实行了安全风险抵押制度,但奖惩数额对职工收入影响甚小,对工人收入直接有影响的还是产量、进尺。煤矿质量标准化工作,不能保持在动态情况下的达标,养成了“九天松,一天紧,旬旬弄个合格品”的习惯。对于工作面开工前所要编写、贯彻的《作业程》、《技术措施》等,有些技术人员把其看作“护身符”和“开工护照”,所编规程大而全,针对性、实用性、指导性不强,工人记不住。在《作业规程》贯彻执行上,有些技术人员敷衍了事的念一遍,贯彻落实不到位,导致事故发生。安全机构撤并,安全管理力量消弱

为了生存和自身发展,不少煤炭企业在机构改革中将安全管理机构视为非生产部门而同其它部门合并,有的干脆撤消。对原有的安全管理人员大幅度精减,致使安全管理力量削弱。有的矿安全管理人员身兼数职,既是安监员,又是瓦检员,造成职责不清,监督不力,为事故发生埋下了隐患。由局派驻到矿的安监处与矿安检科合二为一,依附于企业,部分单位受双重领导,在履行职权方面有很多不利因素,人际关系的束缚更为严重,难以充分行使其权力。4 急功近利,短期行为严重,安全投入不足

短期行为严重、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安全投入不足是造成当前煤矿安全生产被动局面的关键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单位及集体、个人承包中短期行为所带来的负效应。具体表现在承包者只顾眼前利益,拼人力,拼设备,重生产,轻安全,“要煤要钱不要命”;生产任务完不成搞得工人只顾忙于生产,(采掘队工人每班工作10h 以上)精力疲惫不堪,致使无暇顾及安生;设备陈旧老化,机械人身事故

经常不断。二是煤炭产销失衡,经济效益上不去,安全技措资金严重短缺,致使在安全投入方面形成一个大的缺口,对安全设施无力更换,从而使事故隐患增加。还有安全技术管理和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所需资金,也远远适应不了安全生产的需要。另外,许多承包者招聘工人只讲身体条件,不管人员文化素质,有些煤矿领导认为,市场经济是不管用什么办法,只要把煤出出来就行”,因而增加了安全生产进一步好转的难度。5.地方政府监督严重缺位

煤矿行业虽然已经实现了市场化,符合经济发展大潮,但是完全的市场调节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市场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缺陷,这就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而煤矿安全事故频发很大程度上都归咎于地方政府职能的严重缺位,也即是说,政府对煤矿行业的宏观调控的力度不够大,方法不够科学,绩效不够明显。只要政府认真执行安全生产的相关法令,严格煤矿行业的市场准入,对于不具备生产能力和生产条件的生产者不予认可,不准生产,地方政府严格把关,那么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生产者就没有市场,虽然现在强调许多行业要放开市场准入,但对于关系社会稳定、人民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重要领域政府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严格准入制度,另一方面,如果政府经常组织检查煤矿安全设施对煤矿安全生产能力和生产条件进行评估,那矿难事故就不会那么容易发生了。但事实表明很多时候政府缺位了,仔细分析一下原因,不外乎有二:⑴不少地方官员自身腐败,对煤矿安全生产的检查只是当作走走过场而已,而且很多的政府公务人员采取各种方式投资入股,官商勾结,事实上充当了煤矿企业的保护伞。(2)不少地方政府错误的政绩观制约了政府职能的有效履行。不少地方政府仍以GDP的增长与否作为行政成效的评价标准,很多地方官员把GDP作为追求的目标,把煤矿企业创造的GDP作为提升晋级的基石,因此甘愿充当煤矿企业的保护伞。对煤矿企业的生产状况,安全状况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即使在事故发生以后,对遇难者家属的慰问和补偿似乎总是“迟来的爱”,因此某些地方政府职能的缺位也是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体系脆弱 和安全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对策建议

1.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督检查

事实上,只要管理者措施得力,监督得法,大多数的矿难是可以避免的或者说大多数矿难的损失是可以控制和被最小化的,因此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监督是至关重要的。“煤矿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煤炭工业的重要性和煤矿生产劳动的极度危险性,都要求政府在可持续煤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承担起义不容辞的公共责任。”

政府要积极推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进程,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鼓励吸收社会资本入股以充实大煤矿集团实力,增强我国煤矿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并鼓励大煤矿集团大煤矿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政府对大企业大集团走向世界提供必要的政治、外交支持,通过外交谈判、政治对话等方式争取更广阔的生产基地和新的矿源,政府要适当提高煤矿行业的门槛,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个人和企业不让进入,对安全措施不完善的企业要责令整改,对不具备安全生产能力的企业要坚决取缔,对个别企业胡干乱干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对违反安全生产法规条令的行为要坚决制止、严厉打击。并且不定时地组织进行抽样调查,对企业的安全设施进行认真检查和评估,并监督和鼓励企业更新生产设备、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能力。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充实地方财力,地方财政增大对煤矿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加安全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此外,“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及早建立煤矿事故预警和预防机制,对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重要环节及早预防,认真整改,有备才能无患,事故造成的损失要比安全生产投入和预防预警机制建设投入多得多。同时好要严格贯彻安全生产法规,加大事故惩罚力度,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2004年1月13日,《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开始执行,2005年1月1日新版的《煤矿安全规程》开始实施,加上以前颁布的其他条令,我国的安全生产立法应该是比较完善的,法令即立,重在执行,这些法规必须要严格执行。发生事故后要加大对遇难矿工家属的补偿力度,提高生产者赔偿金额,以督促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加大安全投入,重视安全问题。并且严肃惩治事故责任人,严格责任追究制。2.加快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当政府某些官员自身出现问题并无限滋长时,发生事故已成自然,政府既然在煤矿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政府自身的改革和建设也成为必然。具体而言,即是要加快政府自身的改革和建设,大力推进反腐败工作进程,杜绝任何形式的贪污腐败行为,政府工作人员和各级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摒弃以GDP增长与否作为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评价标准的错误政绩观,同时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煤矿安全生产出谋划策,为煤矿安全生产消除还存在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切实做到“该放的不越位,该管的不失位,职能明确不错位,承担责任不缺位”还要运用政府的号召力,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监督和激励机制,鼓励社会舆论监督煤矿生产,让更多的人共同关注和参与支持煤矿生产,对舆论媒体爆光的问题要及早整改和纠正,争取把险情扼杀在萌芽状态。

3.对生产经营和煤矿行业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的安全知识培训和考核

生产经营者在煤矿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很大程度上起着决定作用,生产者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身素质能力如何,直接关系着安全生产能否顺利进行,因此,努力培训和增强生产经营者的安全生产意识是重中之重,对生产经营者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和安全知识考核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大多数的煤矿从业人员没有专门的生产知识,没有接受高层次的教育,因而普遍缺乏安全生产技能,那么对这部分人进行安全生产技能的培训同样是必需的,使所有的从业人员只有基本上具备了安全生产知识和事故险情发生后逃生自救的能力,具备常规事故的处理能力和临危不乱、遇变不惊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拥有从业资格,准予上岗,这对于解决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和提高煤矿抵御事故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4.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抑制经济投资过快增长

浅谈当前交通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预防对策 篇5

随着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不断深化,美学教学在大学教学中的地位得到了明显改善,不仅原来的哲学、中文、艺术类专业的基础课地位得到了巩固,而且逐渐成为其他各类专业人文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公共选修课。但是,目前我国美学原理教学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美学教学的质量,进而对各类学生的学习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一、当前我国美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美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方面。美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究竟要达到哪些目的`?到底为什么服务?这些问题都是美学教学的核心问题,它引导着美学教学的基本方向。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美学教学就不可能步入正规的渠道,美学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也就很难表现出来。而恰恰就是这些问题,我国当前的美学教学并没有完全解决。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未能很好地贯彻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科学精神,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手法均显得刻板、机械、陈旧、俗套,缺乏灵性和创新性。例如有些教材虽然坚持了唯物论的表述倾向,但却不能将其活学活用,对人的审美心理做了过于简单的反映论表述,这不仅与当今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不符,而且也有违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发展精神。二是偏重于西方美学观念的介绍和发掘,而对我国优良的审美文化传统重视不够。并且多数美学教材还较多地沿用了原苏联模式,未能反映出我国民族审美意识的特色。三是美学教学未能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没有很好地贯彻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要“三个面向”的精神,使美学教学为现实服务的目标不够明确。

其次是美学教学的内容方面。教学内容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内容的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美学教学也不例外。总体而言,当前我国美学教学在内容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是偏执于某家某派。由于我国的美学研究并不成熟,门派之争一度极为明显,而许多教材不是兼容各家各派的观点,而是偏执于一家之言,这样就不能充分反映出美学研究的各种综合成果,使教学内容偏颇失衡,不利于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容易使学生囿于一家之言,从而严重影响了美学研究成果的全面转化。二是缺乏逻辑线索。无论从实际的教学内容,还是从几种常见的教科书的特点来看,美学教学内容的安排都有较大的随意性,有的完全可以看出是依据教材编写者或施教者个人的好恶来取舍,根本没有照顾到教学内容各部分之间应有的逻辑秩序,显得杂乱无序、随心所欲。由此,就自然导致教学内容各部分之间比例失衡、残缺不全、东拼西凑等种种现象。三是对美学最新研究成果吸收不够充分。美学教学应当关注和充分吸收美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美学教学始终紧跟时代步伐,建立起与当代社会的实际联系。并能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课堂内容。但实际上,许多高校在这方面做得都不充分,许多教材观点陈旧,内容缺乏时代性和现时性,而教师又不善于把当前的最新研究成果总结出来传授给学生,这势必使美学教学的内容显得单调、乏味。

第三是美学教学方法方面。教学方法是美学教学的最关键环节之一,它直接影响到美学教学的实际效果。长期以来,我国的美学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理论灌输式教学是其一贯手法,没能切合美学教学的实际需要,开发出更多的、更加行之有效的、更加切合当前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美学教学实际水平的提高,挫伤了学生学习美学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在美学教学过程中,没能加入相应的实践内容,也没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技术的各种手段,如多媒体技术、幻灯和投影技

浅谈当前交通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预防对策 篇6

工程建设监理是我国改革开放后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其对提高工程质量、控制投资和工期起到了重要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建设中的腐败行为,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

我们在工程建设监理工作实践中,感到我国的工程建设监理市场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关于监理单位资质管理问题

目前建筑市场的供求关系失衡,过度竞争造成了不良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也造成了市场混乱的局面。因此,改革和完善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建立严格的建筑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势在必行。

资质管理应是宏观调控监理队伍规模、监管市场行为的重要手段,将违法违规行为列作企业资质审查和年检的重要内容,是规范和制约企业行为的一个重要措施。对有违规行为的企业,都要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要坚决吊销资质证书,依法将其清出建筑市场。严格市场准入制度,不符合资质要求的监理企业不予入内,从而有效制止素质较低的监理企业采取压低监理费率来承揽业务,扰乱市场秩序。当前由于地方保护、部门分割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在某些部门和地方甚至愈演愈烈,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远未形成。建议政府理顺政出多门的资质管理现状。

二、关于监理服务取费低问题

在我国目前工程监理行业低标准取费的条件下,监理企业只能困难重重地维持低水平运行。加之低价抢标的不良竞争较为普遍。例如某道路工程,造价约1 000万元,几家监理单位投标价都低于标准取费的50%,业主筛选的两家监理单位重新竞标,结果某监理单位以标准取费的30%中标。显而易见,监理取费偏低、低价抢标导致了一些弊端:

(1)监理企业难有积累、发展后劲不足。从目前情况看,绝大多数监理企业,甚至连企业规模较大、监理业务比较饱满、社会上有一定知名度的监理企业几年苦心经营下来积累亦甚少。

(2)监理人员待遇偏低。待遇偏低,吸引不了高智能人才,同时也很难留住高素质人才,使得工程监理企业很难成为真正的高智能、知识密集型企业。

(3)监理企业服务不到位。监理企业受资金所限,无力购置相应的现

代化技术设备,工作效率不高;为控制成本支出,监理服务工作不完全到位,影响了监理队伍的素质和工作质量。

(4)制约了监理行业的发展。工程监理行业现虽已初具规模,但监理取费标准与国际相比明显偏低,束缚了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制约并延缓了监理行业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5)监理取费偏低最终导致了我国工程监理总体实力较弱、行业整体素质难以提高。为了促进监理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保持监理队伍的相对稳定,推动建设监理事业的健康发展,工程监理取费标准有待提高。在目前项目法人制尚待完善的情况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监理服务收费的最低标准的管理力度,保证监理企业完成全部监理服务工作的最低费用和基本利润,以保证工程监理市场能有序规范地健康发展。

三、关于规范业主行为问题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等法律法规,使工程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但有些业主法律意识淡薄,或对监理程序不熟悉,使得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挥手工程、政绩工程等。

广州市某献礼工程,业主直接下指令,要求施工单位加快工程进度。欠科学进度安排不仅使监理工程师对合同工期不能良好控制,同时难以确保工程质量;在工程进度款方面,监理工程师无应有的计量、支付权,工程款直接由业主支付,甚至一些不该支付的中间支付款也是业主直接支付,监理工程师毫不知情。工程进度款的支付已成为业主的资金分配,违背了合格工程计量的基本原则,使监理工程师无法对投资进行控制。

目前,指挥部常到施工单位抽调人员任业主代表,但这些被抽调出来的业主代表不能适时调整自己的位置,增加了监理工作的难度。国家投资项目业主违规现象较普遍,要理顺建筑市场应先着重抓项目法人制的推广、落实,建立竞争有序的监理市场。

四、关于监理工作定位问题

作为工程建设市场的三大主体之一,监理理应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工程建设中,重设计、重施工、轻监理的观念仍然普遍。有些业主及施工单位对监理单位职责没有正确的认识,令监理工作正常开展受到一定困扰。某工程,砼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操作不善漏振,砼出现蜂窝、麻面现象,业主公然在承包商面前指责监理单位监理力度不到位,而不追究施工单位责任;在某道路工程中,业主要求监理单位在签订监理合同时附加一

条:若业主被上级领导批评一次,监理单位罚款一万元。把监理单位当作是业主的替罪羊;监理工程师下发了停工令,施工单位对监理工程师指令置若罔闻、拒不执行。监理应该对什么承担责任,应该说建设部颁发的《工程监理合同(范本)》、《建筑法》以及相关法规均有界定,出现上述情况只能说这些业主代表对合同文件了解不够,但这种现象不扭转,对规范建筑市场的工作十分不利。

五、关于信息化管理问题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监理行业应创造与之对称的信息环境,实现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对信息的公平享有,以及市场监管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在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中的作用,提高执法工作的科技含量。

将企业资质管理(监理工程师的管理)纳入信息化管理的轨道,通过网络等现代化手段,受理并审查各类企业资质、人员资质,记录并公示企业的信誉及个人的不良行为等,方便社会监督,提高对资质管理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将政府对建设市场的监督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六、监理企业自身建设问题

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适应国际监理企业的竞争,还应加强企业自身的建设。科技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监理作为智能性的管理行业,继续过去陈旧的检查方式是行不通的,须运用现代化设备和手段,在科技上创新,提高工程监理的服务水平及工程质量。如运用新一代无损检测技术--超声波技术,可测定钢筋位置、钢筋直径、钢筋间距及钢筋砼强度等,有效、简便、快捷地提供科学、真实、有效的数据。2 以人为本

监理企业的竞争,其本质就是人才的竞争。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稳定的职业监理队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集聚人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监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二是监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三是提高监理人员待遇。要求监理既要有专业知识,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专业素质过硬又懂管理或经济,擅长英语的中青年加以重点培养,提高待遇,以使其全身心投入监理工作,为今后的市场竞争贮备优秀人才,增加企业竞争能力。强化廉洁自律

守法、诚信、公正、科学,这一理论提出了监理行业的行为准则。监理企业不仅要提高人员业务素质,还要提高其政治素质,强化廉洁自律管理,使监理人员真正做到公正、独立地开展监理工作。

浅谈当前交通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预防对策 篇7

关键词:农村,消防,问题,对策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繁荣, 农村消防治理工作逐渐突出, 广大农村火灾事故屡屡发生, 形势不容乐观, 不仅危害村民生命安全, 也严重制约经济发展。据有关部门提供的统计数字:近几年我国平均每年发生火灾多达6万多起, 死亡1500余人, 受伤2000多人, 直接财产损失高达6.7亿元;每年受灾住户达4.4万户, 至少有15万农民受灾, 相当于一个中小规模县 (市、区) 的人口;每年的火灾总量约占城乡火灾总量的60%左右。近来年, 全国农村消防基础工作薄弱的问题日益凸显, 这与2010年党中央1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笔者就农村消防工作的现状、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及改善农村消防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 当前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 受城乡二远社会结构的影响, 消防工作的中心一直在城市, 从而造成我国城乡消防工作发展极其不平衡, 农村消防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农村消防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基层政府重视不够等问题十分突出。主要存在主观和客观两方面:

从主观方面来分析, 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如下:

1) 基层政府对于农村消防工作不够重视。一些基层领导以发展经济为纲, 缺乏对农村消防工作的重视, 甚至认为, 公安局消防队是消防工作的主体, 他们应当负责全区的消防工作, 与自己无关或者关系不大, 没有将消防工作放在心里, 摆在桌上, 纳入工作日程。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农村消防管理体制不健全, 缺乏有效监督。我们近年也建立了县、乡 (镇) 、村三级消防管理体制, 但农村消防具有范围广, 不易做到全区覆盖, 一些偏远的农村无法顾及;二是农村消防责任落实不到位。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对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在消防监督、安全检查、群防群治等方面的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 但在实际工作中, 因为领导认识不够或者资金所限, 很多地方的工作流于形式, 落实情况大打折扣;

2) 农民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缺乏消防常识。由于农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缺陷和农民本身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致使农民普遍缺乏基本的防灭火常识和逃生自救方法, 自防自救能力差。有的农民甚至连火警电话是多少、怎样使用灭火器、如何进行火场自救逃生一般性的消防常识都不懂, 更谈不上如何避免消防危害的扩大。有的地方封建迷信严重, 将火灾的发生迷信地理解为“天灾劫难”。

从客观方面来分析, 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如下:

1) 农村建筑布局不合理, 耐火等级低, 我国一些农村在消防基础设施上投入有限, 尽管近些年来也得到了一些改善, 但是消防设施的建设仍然无法做到与城市同步, 存在着消防通道不畅, 布局不尽合理, 消防设备陈旧等几大难题。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 大部分都没有完整的消防工作规划, 乡镇企业消防设施流于形式, 配备达不到要求, 很多摆放在厂房里的消防器材超期服役, 整体抗御火灾的能力还比较弱;

2) 农村地区弱势群体较多, 自救能力差。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增多,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 而留在农村地区多为妇女、儿童和体弱多病的老人, 这是农村中的弱势群体。他们一方面由于文化素质低, 缺乏消防意识, 容易造成火灾发生;另一方面, 他们身体条件有限, 一旦发生火灾他们往往惊慌, 不能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补救, 很难从火灾中逃生, 自救能力差;

3) 农村消防工作缺乏经费投入。受城乡二远社会结构的影响, 我国消防工作是以城市为中心的, 大量消防投入集中在城市, 而在广大的农村投入相对较少, 特别是在中西部财政较差的乡镇基本为零投入。并且在我国, 农村消防还未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导致各地农村消防工作投入缺乏国家政策保障。

2 解决农村消防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

农村消防工作日益严峻的形势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也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 加强农村消防工作是当前各级政府面临的一件大事。为了解决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上述问题, 具体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政府重视程度。消防工作是关乎群众生命安全的一项大事, 我们要尽快建立健全农村消防工作管理机制, 提高各级政府部门对农村消防工作的重视程度, 依靠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同时, 做好农村消防工作, 也要注重管理, 加强人员配备和制度建设, 对消防工作要高度重视起来, 制定出符合本地特点的消防工作规划。建立覆盖县 (市、区) 、乡 (镇) 、村的立体消防体系, 形成人人抓消防的良好氛围。具体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切实保障消防专项经费的发放, 落实好农村消防工作的各项保障措施, 加强对农村消防工作的管理和指导;二是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村消防工作的关心和指导, 联合公安消防等相关部门, 共同建立农村消防体系, 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发挥村委会的自制管理作用, 镇政府和村委会确定好目标责任书, 实行分区管理, 警民联合管理。四是尽快出台有关消防的法律法规, 把消防工作的治理和管理办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下来, 更好的指导消防工作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 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消防法》和中央政府“关于多种形式消防队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 根据本地经济实力, 成立志愿消防队, 或者与公安现役消防队联合建立有关组织, 并定期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 并对人员、资金、装备配置、队员工资待遇、职责、管理方式、发展规划、执勤灭火等内容进行明确规定, 从而保障了消防工作的立体覆盖;

2) 加大农村消防经费投入力度, 逐步改善农村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和消防装备。农村消防投入要坚持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 同时要不断拓宽消防经费来源渠道, 鼓励社会各界捐助消防事业, 建立农村消防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各级政府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实际, 合理安排本地区农村消防工作经费预算, 同时要实行监督, 确保农村消防经费落到实处;

3) 加大消防宣传力度, 普及消防常识及消防意识, 提高村民消防安全素质。农村消防宣传是提高村民消防安全素质的重要途径, 也是农村地区预防火灾的重要措施。其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推动农村消防宣传立法进程, 用法规或规章的形式使农村消防宣传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但是其关于农村消防工作宣传方面的内容却寥寥无几, 为此, 我们需要推进农村消防立法进程。只有建立健全农村消防法制, 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才能有效做好农村消防宣传工作;二是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大力开展消防宣传活动。比如, 在村级图书室中添置消防书籍, 在村广播站开设消防常识讲座, 借助文化艺术的力量开展消防下乡, 发放消防宣传资料, 定期播放消防影片等;三是在中小学校开展消防常识宣传活动, 通过孩子们的学习宣传, 把消防知识带回自己的家中, 实现孩子带动家庭, 影响全社会的良好效果;

4) 充分发挥派出所消防安全监督管理职能。公安消防部门要对基层的消防状况了如指掌, 结合具体区域的实际情况, 布局消防工作。对当地消防设备的购置和消防工作的布置要给出合理化建议, 制定切实可行的灭火应急预案, 以便在火灾发生时快速作出反应, 将损失降低到最小。同时, 要加强巡查, 及时发现隐患, 防患于未然;要定期开展消防知识培训, 定期举行消防演习, 监督村委会的消防工作布置情况, 营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3 结论

加强农村消防工作, 不仅事关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 而且事关广大农民的生命安危和切身利益, 因此, 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必须切实抓好农村消防工作, 将农村消防灾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确保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公安部消防局.2010年全国火灾信息.中国消防信息网, 2011, 1, 1.

[2]于立东.浅议如何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工作[J].中国科技信息, 2005:20.

浅谈当前交通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预防对策 篇8

关键词:企业实践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企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生产为导向的专业教育体系,定位于实践应用,面向地方经济社会生产实际,以培养实践能力为重点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其办学定位,决定了职业院校教育过程,必须突出职业技能教育,侧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构建起与理论教学体系紧密联系的实践性教学体系。不难想象,对于职业院校来讲,实践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职业院校重视实践教学的根本原因,在于实践教学是学生能接触真实环境,深入生产实际,从真实工作任务中学习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是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促进学生职业素质与技能养成的重要环节。没有实践教学过程,就不能实现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缺少实践教学环节,就称不上是职业教育。目前企业实践教学这一块,大多数学校仅作为毕业实习或综合实训进行,以把学生安排到企业为主要目的。由于缺少内容计划、实施方案以及评价管理的规范性指导,难免使企业实践教学不能有效地实施。因此,就目前企业实践教学状况做些考察分析,提出一些改进对策,很有必要。

二、当前企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企业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整个实践教学的一部分,尽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企业实践教学高度重视,但现实中,由于职业院校实践教学整体模式还没有完全建立和完善,企业实践教学也就自然受到影响。

(一)开展实践教学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政府对于学校与社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的政策引导还不够,缺乏制度和机制保障。实践教学还不能有效地予以实施。企业是培养实践技能的重要基地和场所,但企业以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帷幕的,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并不给企业带来多大收益,参不参与教育,企业同样可以获得人才,消极对待参与教育过程。因此,大多数情况是学校方对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积极性高,而单方面努力也难以实现应有的目标。

(二)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教育职能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有接近社会实际的机会,学到那些非到企业不可才能获得的技能。但目前不少学校的表现令人不解。一些企业与学校合作就是双方相互挂挂牌子,停留在形式上。对合作开展实践教学要利用企业哪些条件,做哪些教学活动,如何进行这些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都缺乏深入系统的探讨和拿出实际有效的行动。学校仍然执行的与传统大学教育类似的人才培养方案,没有把实践教学环节具体落实到位,大多只是为学生找到毕业实习地点。

(三)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还没有系统制定和明确

实践教学目的是培养技能,每个专业知识、技能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内容体系。但目前为止各专业到底要培养哪些专业技能,运用什么教学方式、教学平台,在什么时间、场所训练这些技能等问题,都还没有明确,也缺乏深入的调研。对实践教学的课程内容、要求、标准、实施计划,都还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做出系统的规划、设计。教学内容是教师和学生教与学活动的依据,教学内容不确定,实践教学也就难以系统有序地开展。

(四)管理模式不适应开展实践教学的要求

开展实践教学是应用性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一项新的教育教学工作,尤其是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必须改变传统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建立覆盖实践教学管理指导,与理论教学协调统一的常规教学管理体系,在与企业合作制定教学计划的前提下,进行日常教学运行管理。而现在实际上,以传统的学校和教室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和管理模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学校主体突出,企业主体缺失。实践教学管理机构人员配备没到位,职能没有明确。实践教学的质量监管、评价还不到位,教学评价标准没有确立,相关的管理制度也不健全。

(五)缺乏实践教学的各项必要条件

教学活动依赖于教师、场所平台以及一定的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教学场所设施是开展实践教学,学生能接触实际,进行做中学、学中做的必要条件;实践教学方式是利用教学资源,师生开展互动,进行技能训练的活动方式,是体现技能学习特点的教学模式。而目前高校教师来源基本上是从大学毕业,又进大学当教师,自身缺乏实践经验和相应技能,教师基本不适应实践教学要求。教学基地场所建设也存在不足,教学方式也没有充分开发利用。实践教学任务基本上未能全面落实。

三、完善企业实践教学功能的主要对策

由于实践教学是全新的教育工作,所以,尽管经过多年的探索,其整体教学方案或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和成熟,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全面确立实践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教学地位

应用型本科和高等职业院校,都是以培养社会生产实践所需的实用性、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高等院校,既是高等教育,又是职业教育。教育部对应用型高校办学模式改革提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要求。既有传统高等教育的理论知识教育,又要求有实用技能知识教育。职业技能培养作为职业院校特有的教育任务,虽然具有特殊的功能,但要把这样一个实践教学体系建立起来,首先要从观念上真正确立其在职业教育模式中的地位,才能从教育过程的各个具体方面落实实践教学工作,包括确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技能培养课程开发,探讨技能教育方式或途径等。

(二)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的确立是落实技能培养任务的具体内容之一,是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合格人才培养标准评价的要求。要全面落实职业技能教育目标,必须制定完善的专业技能培养内容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制是内容是相互关联的,实践过程就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过程。将理论付诸实践,从而能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操作问题,技术问题。因此,依据大学知识结构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与公共通识课程相关的技能培养内容,与专业基础课程相关的技能培养内容,与专业方向课程相关的专业技能培养内容,以及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拓展性技能内容等。技能培养的内容体系完善了,实践教学任务才能系统的实施。

(三)创造和完善实践教学必要的各项教学条件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高校培养实用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职业教育培养过程中的一项新的教学任务。为有效完成这一教学工作,应用型高校必须要为之创造相应的教学条件,依赖传统高等教育方式,是无法实现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首先,需要一批能适应职业技能教学需要的教师。职业教师队伍要求技能进行理论教学,也有生产实践经验,能从事技能教学训练,专职教师与企业的兼职教师共同完成实践教学。这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其次,要搭建开展实践教学的平台。提供各项技能学习所需的校内、校外的各种教学场所和设施。其三,要创建一套适应于职业技能训练学习要求的教学方式方法。技能的教学具有操作性,技巧性,不同的技能要有不同的教法,不同于理论教学,靠灌输方式就可解决问题。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技能教育效果。

(四)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实践教学作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应于学校管理层面,应当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人员,来组织实施实践教学计划,监督、评价管理实践教学活动。传统高校各项教学任务的实施从校级层面到中层部门,再到具体实施的系部专业以及教研室等一系列机构保证了教学工作的运转。实践教学活动也是一个包含多方面工作的教育体系,组织管理职能也不可或缺。否则难以保证实践教学方方面面工作得到落实或有效执行。首先,实践教学一系列制度规范要有人来制定;其次,实践教学各项训练任务教学大纲、计划、指导书也要人来做。对实践教学过程及质量考评也要进行管理与监控,企业实践教学涉及与企业之间的很多联系、协调等工作也要相应的部门和人员来做。没有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实践教学工作就难以有效地实施到位。

参考文献

[1]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1).

[2]李景宝.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地位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2(20).

[3]陈西府,周海.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J].高校理科研究,2007(34).

浅谈当前交通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预防对策 篇9

惠农区创先办 高雪冰

机关作为党和政府的执政机构,在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处于领导地位,担负着重要的职责。机关党员集中,而且局领导和主要部门的负责人都在机关,处于特殊的领导和管理地位。机关党组织作为基层党组织的组成部分,既是党建工作的组织实施者,也是党建工作的贯彻落实者,机关党建工作在纵向上关系着整个党建工作的落实,反映着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在横向上关系着中心任务的完成,以及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随着形势任务的变化和机制体制的调整,机关党建工作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保证机关党建工作的正确方向,发挥机关党建工作的作用,推动机关党建工作持续健康的发展,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研究、探索、解决。

一、当前机关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对机关党建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有的单位领导认为机关党员集中,领导干部集中,政治文化素质高,思想基础好,党建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基层,机关党建工作没有必要抓了太紧;有的单位负责人认为业务工作是硬指标,必须不折不扣高标准的完成,而党建工作是政治思想领域的东西,是软指标,没有必要抓了太好;还有的领导认为机关党建工作就是组织党员学习教育,日常工作也就是发展党员、收缴党费,而忘记了机关党建工作在全局中的重要保障作用;还有相当部分的机关同志认为机关党建工作不管人、不管钱、不管物,与自己关系不大,缺乏支持、参与机关党建工作的自觉性、积极性和责任心。其根本原因就是部分领导对党建工作认识不高、重视不够,机关党组织委员意识淡化,部分党员的参与意识减弱。

(二)机关党组织的职责定位不明。从《条例》、《意见》这两个文件的规定看,部门党组与本部门机关党组织是指导关系,部门党组书记是本部门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党建工作负总责,但在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的领导干部把党组看成是一级党的组织,把党组对机关党组织的指导关系视为领导关系;有的行政领导、机关干部对机关党组织的职能作用缺乏明确的认识,把机关党组织当成一般的处(室),甚至认为机关党组织可有可无,没有把机关党组织作为党在机关中的一级组织来看待。致使有的机关党组织专职副书记在列席本部门党委(党组)会议、配合干部人事部门对机关行政干部的任免、调动和奖惩提出意见和建议等方面的职责难以落实。还有的单位把机关党建与基层党建工作合在一起,一并交给机关党组织兼管,造成机关党组织工作职能转变,机关党务干部工作量加大,工作压力加大,工作难度加大,影响了机关党建工作的开展。我认为主要原因是由于机关党的组织机构是双重设臵,缺少严密的组织关系,客观上形成双轨命令系统所致;机关党建工作还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合力,责权不挂钩,运行机制脱节,不能很好地适应机关党建工作的实际需要。

(三)机关党组织的作用难以发挥。按照《条例》及工作职责,机关党组织在完成本部门各项任务中,主要应发挥协助、监督、教育三个方面的作用。但由于管理范围不规范、责权界限不明确,影响了机关党组织职能作用的发挥。

第一,协助作用难以发挥。一是协助的途径较窄。从担负的职责和功能上来说单位的政治核心应该是党组(党委),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指示以及重大决策中,党组是起决定作用的。机关党组织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组对机关党委的重视程度,有的单位党组很少听取机关党组织的意见,机关党组织负责人又没有列席党组会,缺少了党政结合沟通的平台;另一方面由于机关党组织不领导、不参与业务工作,在一些事关全局的大事上,机关党组织往往情况不明,心中无数,在履行协助职能上难于切入业务工作,无法取得发言权。因此,机关党组织的协助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较难发挥。二是协助的意识不强。“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工作”是机关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机关党组织的作用只有在服务中心工作中体现。但不少机关党组织安排筹划工作时往往从自身要求出发,就党建抓党建,很少考虑如何围绕本部门中心工作部署开展工作,不注重与业务工作相结合,没有把业务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机关党建工作的重点,缺乏协助的意识。有的机关党组织很少主动汇报机关党组织开展工作情况,及时听取党组的意见,协调各业务处(室)的关系,积极争取党组指导和业务处(室)的支持,造成机关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脱节,形成“两张皮”,从而削弱了机关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三是协助的能力较弱。部分机关党组织对在具体实践中究竟该做哪些工作心中无数,无法统筹安排机关党组织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党组的中心任务来开展工作,机关党组织的活动往往零打碎敲,作用不够明显;对如何发挥党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支持行政领导完成行政任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上缺乏深入的思考、研究和实践,找不到切入点,无法在结合上做文章,在渗透上想办法,在贴近上下功夫;对干部思想动向及机关内部存在的问题缺乏深层次的了解,不能就机关建设的重要问题向党组或行政领导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二,监督作用难到位。加强党内监督是机关党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责。但部分机关党组织的监督停留在抓学习、抓教育、收党费、过组织生活等方面,而对党员干部的权力运作等深层次监督不到位。一是监督意识不强。有的单位领导干部接受监督的意识淡薄,不了解党内监督的具体内容,不能正确对待和接受所在党组织的监督;一般党员干部认为监督是上级党组织、领导和纪检部门的事,与己无关,缺乏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些机关党组织对监督职能缺乏正确认识并有畏难情绪,认为机关党组织是“任务重,砝码轻”,“责任大,权力小”,特别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监督上顾虑重重,使党内监督变成只对下不对上,只对一般党员干部,不对党员领导干部。“上级不容易监督、同级不愿意监督、下级不敢监督”的状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二是监督制度不落实。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是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教育管理和监督的有效途径,也是党要管党、党管干部原则的重要体现。但少数机关党组织没有建立相应的组织管理制度和教育监督制度,已有的党内生活制度落实不够,落实党内生活制度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和效果。如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一些单位领导往往因业务工作忙没有参加,但所在支部往往碍于情面不予督促,失去了机关党组织监督的主要形式和手段。落实民主生活会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流于形式,不敢较真碰硬,温情主义、好人主义的思想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三是监督主体地位不到位。机关党组织协助党组(党委)参与本单位干部队伍管理的职责难以落实,有的单位甚至没有执行,因机关党组织成员自身的行政职务任免、调整、奖惩等关系到个人切身利益的决定权都在党组和领导手中,与纪检、监察部门人员的人事关系不同,这使机关党组织履行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职能时难免有所顾虑,不想监督、不敢监督的现象有一定普通性。四是监督责任不明。开展党内监督,不是哪一级党组织或哪一个党务干部的事,每个党员、每级党组织都有监督职能,但实际上由于没有明确的监督职责,党组织和党员的监督责任不明确,使党内监督往往说起来重要,落实起来较难,监督和不监督一个样,监督得严和监督得松一个样,明义上在监督,实际不监督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三是教育作用难保证。不少机关党员的学习教育流于形式,存在以下问题: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一些机关在党员的学习教育工作中存在任务观点,只注重教育的人数和时间,不注重教育的内容和效果,往往是上级布臵什么学什么,照本宣科,上下一样粗,教育处于应付状态;有的单位没有制定制度教育计划,党员教育工作中存在零打碎敲的现象,教育内容与工作实际相脱离,只停留在表面上,缺乏连贯性、深入性和针对性,难以达到教育的效果和目的。教育方法缺乏灵活性。党员教育的模式较为单一,不少机关党组织的党员教育形式、方法比较单一,只停留在学文件、听报告、开大会或是轮流发言、谈体会上,致使党员教育缺乏吸引力,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教育制度缺乏规范性。党员学习教育工作随意性很大,缺乏制度规范,党内活动的开展不够正常。部分机关党的活动与机关干部行政会议合二为一,用机关干部会议替代党内组织生活,以机关干部活动替代党的活动,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替代党员教育,逐步丧失党组织教育的阵地。

(四)机关党务干部队伍素质还不平衡。一是思想不够稳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党务工作的重心向服务保障中心工作转变,致使部分党务干部逐步丧失了从事党务工作的光荣感和优越感;相当部分的党务干部与行政干部相比年龄偏高、文化偏低、发展受限,工作责任心和进取心减弱;而党务工作编制少,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发展途径窄,党务岗位缺乏吸引力,不安心、不热心党务工作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党务干部青黄不接、后继乏人、人心思走的现象较为普遍。二是业务能力偏弱。绝大多数党务干部都是半路出家,结构参差不齐,没有经过专业学习培训,安臵型、过渡型、照顾型的党务干部占了大多数,相当部分的党务干部都是走上工作岗位后才开始学习党务知识的,对党建业务不熟悉,工作思路不宽、方法不多,工作一般停留在应付日常具体事务,缺乏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大部分党务干部都是兼职的,承担较多的业务工作,还有一部分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抓党务工作,有的干部把党务工作当成负担,工作消极应付;党务干部参加学习、培训、考察、交流的机会少,工作单

一、接触面偏窄,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务干部素质的提高。三是创新意识不强。有的党务干部包括个别党组织负责人认为党建工作是条条框框,涉及到政治思想领域的较多,不能随意突破,思想不够解放;有的党务干部长期从事党务工作,习惯于用比较固定的思维模式,对待和处理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往往凭经验办事的多;还有的认为党建工作虚、空、难、没有实惠、不被理解,不愿对党建工作作深入系统地研究和探索,工作点到为止,缺少新思路。

二、解决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措施

(一)整合党建工作资源,形成抓机关党建工作的合力。机关工委、机关党组织和单位党组都要围绕党的建设的总目标,相互尊重支持、相互协调配合,正确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努力整合和合理分配党建工作的各种资源,实行齐抓共管,各负其职,各司其职,共同推动党建工作的发展。一是明确工作职责。机关党组织必须正确处理好机关工委的领导、单位党组的指导以及与单位组织、宣传、纪检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关系。建立完善机关工委宏观领导,单位党组具体指导,机关党委直接领导,机关党支部具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机关工委的领导职责应主要体现在抓全局、把方向,研究解决机关党建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对全局工作有较大影响的关节点上;单位党组的指导职责应重点体现在关心支持机关党的建设,提供人员、场所、经费等保障,指导机关党组织围绕党组中心工作抓党建工作,为党建工作的开展搭建平台上;机关党组织既要接受机关工委的领导,同时也要接受单位党组的指导,要善于把机关工委的领导和单位党组的指导统一起来,在落实机关工委指示精神和履行自身职责的过程中,经常向单位党组汇报上级党组织关于机关党建工作要求,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反映机关党员的思想现状、意见和建议,积极争取单位党组的支持,主动围绕党组的中心工作开展党建工作,努力发挥机关党组织在服务中心工作中的服务保障作用。二是强化责任意识。按照《条例》的规定,建立健全机关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机关党建工作责任体系;以制度的形式赋予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抓党建的责任和义务,明确责任领导和分管领导职责及分工,不断强化党组书记是抓单位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把机关党建工作纳入到单位全面建设中,纳入到对党组及领导工作实绩的考评体系中,做到党建工作与行政工作一同研究、一同布臵、一同检查、一同考核。三是落实工作职权。要努力把机关党组织的“责”与“权”统一起来,上级工委要进一步深化细化各单位机关党组织的职责,了解机关党组织开展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机关党组织在履行职责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为机关党组织更好地履行职能创造条件;单位党组要按照《条例》赋予“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列席党组有关会议”、“机关行政干部任免事先要征求机关党委意见”等规定的落实,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的作用。

(二)坚持党建工作制度,提高机关党建工作水平。多年来,机关党建工作形成了许多好的制度,如学习制度、工作制度、党员组织生活会制度、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等,坚持和落实这些制度是做好机关党建工作的基础。当前做好和加强机关党建工作必须一如既往地坚持和完善这些制度,努力做到用制度管理,靠制度约束,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是坚持“一岗双责”制度。落实“一岗双责制度”是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党组要分工一名党组成员分管机关党建工作,努力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工作格局,分管领导要及时向党组反映党建工作的进展情况,把党建工作摆上党组的议事日程,溶入到单位各项工作中去。二是学习教育制度。学习教育是提高党员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党员学习日、“三会一课”、中心组学习、党员培训等形式,组织党员学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着力抓好党员的理想信念、党性原则、思想作风教育,不断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提高党员的思想理论素质。以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组织为契机,采取个人自学、集中辅导、讨论交流、专题讲座等方式,创新学习模式和平台,落实学习内容,增强学习效果。三是民主生活会制度。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机关党组织要认真落实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所在支部活动和党组(党委)双重组织生活,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抓好整改措施的落实。要以加强机关党组织自身建设为重点,注重民主生活会的形式、内容和质量,注重发扬党内民主,注重发挥党员监督的作用,确保民主生活会的实效。四是考评奖惩制度。以加强机关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为主要内容,制定《机关党建工作目标考核细则和评分标准》,把机关党建工作的内容列入到综合考评中,实行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结合,建立健全奖惩激励制度,对机关党建工作成效明显、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存在问题严重、考核不合格的单位,给予党内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增强机关党建工作活力。坚持以提升机关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为目标,积极探索和创新机关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增强机关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一是创新党员教育载体。在教育中,既严格执行“规定动作”,又积极创新“自选动作”,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主题教育、随机教育、网络教育等平台开展党员教育,通过党建征文、廉政演讲、歌咏比赛、知识竞赛、红色之旅等多种活动形式,增强广大党员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广大党员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增强机关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二是创新服务中心工作的载体。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工作的思想,始终把服务中心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在服务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党建工作的定位和切入点。要围绕中心任务和重要部署、重大项目、重点工作谋划机关党建工作,及时调整完善党组织的设臵,主动介入、全程参与工作督查,发扬民主选配干部。要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服务中心工作中体现机关党建工作的作为和党员先进性,提升机关党组织的地位和作为。三是创新信息交流载体。充分发挥局内网的优势,在内网上开设 “机关党建”、“政务信息”、“经验交流”、“廉政文化建设”、“组织生活”等专栏,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发挥党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展示党建工作的整体形象和动态,为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进行网上沟通交流,实现思想互动提供平台;积极采写党建工作信息、调研文章,经常交流党建工作的经验、做法和体会,共同探索做好党建工作的新办法、新路子。

上一篇:急诊室护士职责下一篇:中国传统文化儿童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