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素描教学的初探

2024-06-23

初中素描教学的初探(共8篇)

初中素描教学的初探 篇1

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素描、色彩教学初探

山东胜利职业学院

马刚

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讲授知识更加直观,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这也是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前阶段,各大院校都建造了多媒体教室,对多媒体的应用有以下几种情况,其中有的科目大篇幅的使用多媒体,有的科目几乎一次也没应用过,对多媒体的应用也褒贬不一。下面我就应用多媒体进行美术教学实践的点滴体会,与同行们探讨。

在传统的美术(素描、色彩)教学中,绝大多数大中专院校注重实践的教学,而忽略了理论知识的讲授,使学生的理论知识缺乏,即使全面地讲授理论知识,其中也有较难理解的部分,对初学素描、色彩的学生来说,在对知识一知半解的情况下,较难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表现技法有所进步,没有正确的理论导向,实践就举步维艰。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制作应用多媒体课件,主要从两方面展开:

一、作为美术教师首先要找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再在其中找出使用传统教学手法较难使学生理解的知识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来。

素描要接触到构图、形体、结构、比例、质感、空间、明暗、透视等基本概念,弄清这些概念的意义,以及他们在素描造型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深刻地认识理解了这些概念,才能对客观现象的表现达到准确、生动,更加富于艺术的表现力。

1、对于构图来说,当讲授完理论知识后,要让学生来欣赏名画,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懂得名画中各物体组合的优越性,为了使学生掌握构图的要点,以及灵活应用构图知识,进行实物构图是非常必要的,如现有一个花瓶,三个苹果,一把水果刀,一个盘子,用这六件物体组成一个画面,构图方式就有多种多样。可让一名同学来摆放物体,进行构图,教师在讲评这一学生某一角度的构图效果时,由于每一位同学都坐在教室的不同位置,所以对于每位学生来说是不可能同时看到这一角度的构图效果的,这也是利用传统教学手段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只能靠学生自己领会其中的奥妙了,其结果是学生对构图的知识理解不深,导致学生的构图能力偏低。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是利用数码相机拍摄,然后通过微机、投影仪播放出来,使学生能在同一时间观察到同一角度,明白构图的奥妙。

2、物体受光时,会产生明度的差别,由于光线的角度不同,会产生顺光、逆光、侧受光,但教室中的光线是固定,课堂上不可能让学生360度观察同一位置、同一角度、同一光线下的物体,对于这一矛盾我采用3dmax软件制作出立方体、球体、圆柱体360度的受光动画,利用多媒体播放,对每一角度的受光都可以详细分析,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讲而不演示的弊端。

3、对于透视知识的讲授,传统教学也只举一些个例,如人站在笔直地马路中间,就会看到马路两侧的直线会在无穷远处消失于一点,以此来讲述一点透视的知识。对于初次接触透视的学生来说难度太大,不利于学生理解。我利用3dmax软件制作出人物由左向右移动观察立方体地视频来,并且把这一视频再渲染成立方体的透视结构效果的视频,利用这两个视频,一个是实物视频,一个透视是结构视频,两个视频同时播放,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透视的知识,形象而生动。

色彩也是造型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和素描相比,色彩更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色彩有明度之分,因而色彩中包含了素描的全部成分,要学习色彩写生必须先学习素描。

1、为了说明素描和色彩的关系,我利用photoshop软件把一些世界名画(油画),去掉其色彩制作成素描,利用同一名画的素描、色彩图片来讲授素描的重要性,以及学习色彩时要充分利用素描知识。

2、色彩是五彩斑斓的,即使同一固有色物体,由于离光线的远近,也会产长生丰富多彩的色彩来,在传统教学中通过讲授名画来分析,初次接触色彩的学生往往只注意到客观的物象,如画面中的花瓣、绿叶,而不能更深入的去区分色彩的微妙差别,如绿叶的绿色,可以分为草绿、中绿、翠绿、粉绿等多种不同冷暖的绿色,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利用photoshop软件的滤镜功能中的马赛克,把画面做成马赛克效果,即把画面中的色彩从客观的物象中分离出来,使学生更直观的去观察物体色彩的微差,找出色彩变化的规律。

二、作为教师还要不断学习电脑知识,学习与自己学科专业有密切联系的软件知识,这样才能制作出能深入本质、学生更易理解的多媒体课件来。

多媒体编辑软件种类较多,有Director、Flash、Multimedia Builder MP3、Authorware、方正奥思多媒体创作工具等,还有其他辅助工具如photoshop、3dmax等,教师可以根据自己课程的特点来使用,为了课件的生动还要插入视频、声音等文件。

应用多媒体有其利弊,如把多媒体片面的理解为图片、文字的投影,省略教师的板书,那么每节课的讲授内容过多,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理解、记录,会使课堂效果下降;如果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找出重点、难点,针对相应问题,通过多种软件配合制作出能够充分说明为题的课件来,有重点使用课件,将受到良好的效果。

初中素描教学的初探 篇2

一、素描教具在基础素描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的支持力度不够

在基础素描教学中运用素描教具需要学校的支持,但是,当前很多学校忽视了素描教具在基础素描教学中的运用。很多学校还在使用传统的石膏几何教具,让学生去猜石膏几何教具的背面状况,而不是采用结构性素描教具。缺乏结构性素描教具会严重影响学生对教具结构的分析。另外,部分学校的素描教具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个别学校甚至会出现全班学生共用一个素描教具的状况,学生无法从各个角度对素描教具进行观察,素描作品质量也不高。学校缺乏素描对素描教学的支持会严重影响基础素描教学的教学质量。

2、教具使用不正确

在基础素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而学生对教具的观察会受教具结构和光影变化的影响。但是,很多学生缺乏对素描教具的认识,忽视了光影因素对素描的影响,在素描教具的使用过程中一味描绘教具的结构特征,导致学生的素描作品质量不高。

二、在基础素描教学中运用素描教具的策略

1、加大学校的支持力度

在基础素描教学中运用素描教具要求学校加大对素描教具运用的支持力度,购置充足的素描教具。为此,学校应具体了解美术专业学生的总体人数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根据学生数量和学生对素描教具的需求为购置素描教具,保证每一位学生能够运用素描教具进行创作。并且,学校要积极鼓励素描教师运用素描教具开展素描教学,提高素描教学的利用率。

2、学生正确使用素描教具

学生能否正确使用素描教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描创作。因此,基础素描教师应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素描教具。首先,学生应积极了解在基础素描教学中使用素描教具的目的,加强重视自身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的提升,主动了解素描教具的使用方法,严格按照使用方法和教师的引导进行观察和素描创作;其次,在基础素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注重保护素描教具,避免素描教具受损,延长素描教具的使用寿命;最后,学生在使用素描教具的过程中要将素描教具本身与素描技巧相结合,根据所学的素描知识全面观察素描教具,注重外在因素对素描教具的影响,认真分析素描教具的结构特征,进而真实地再现素描教具。

3、更新教学模式

在视觉传媒技术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美术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种情况,基础美术教学应积极更新教学模式,充分运用素描教具开素质教育。首先,基础素描教学应深入了解社会对美术人才的要求,在运用素描教具的过程中,将教学重心从研究教具结构关系上转移到研究画面结构关系上,加强重视学生艺术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处理素描画面的技巧;其次,基础素描教学应积极采用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新兴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教具观察的交流,使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沟通,实现共同进步。

三、素描教具在基础素描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是素描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在基础素描教学中要积极运用素描教具来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为此,基础素描教学可以转变石膏像的画法,在石膏画法训练的过程中为学生留出创新空间,在要求学生表现石膏的黑白关系和石膏质感的基础上,对石膏进行深入的观察和了解,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看法和思想对石膏素描进行创造性修改,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

2、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是使用素描教具的直接目的。因此,在素描教具的使用过程中,基础素描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为此,基础素描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素描教具的深入观察,强调素描的质感、光影、尺度,要求学生在素描作品中准确表现素描教具。另外,教师要对学生的观察和素描创作进行指导,在学生观察素描教具的过程中向学生讲解素描知识,使学生运用素描知识对素描教具进行观察和绘画,进而增强学生绘画创作的艺术性。

3、增强绘画的功能性

基础素描不仅要注重教具的表象功能,而且还要重视素描教具的表意功能。因此,基础素描教师应积极运用素描教具增强学生绘画的功能性。为此,基础素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运用素描技巧来进行创意设计,制作某个物体的宣传画,使学生将物体的形象与物体的表意功能结合起来。例如,素描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电脑进行创意设计素描,鼓励学生在表现出电脑外形和质感的基础上,对电脑的使用功能和电脑的作用进行描绘,体现电脑的表意功能,增强学生绘画的功能性。

摘要:运用素描教具开展基础素描教学已经成为当前美术绘画教学的重要方法。本文着重分析了素描教具在基础素描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础素描教学中运用素描教具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素描教具在基础素描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基础素描,教学方法,教学道具,应用

参考文献

[1]金书芳.浅谈几何形体在素描学习中的作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0)

初中美术素描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初中美术;素描;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56-01

素描是所有绘画的造型基础,而绘画则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体系已十分重视素质教育的发展,因此作为中学美术老师的我们也担负起了更重的责任。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大多数学生首次接触到素描教育,初中美术教师便成为孩子们的素描启蒙老师。初中美术教学要培养学生观察和欣赏美的能力。素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观察、审美以及表现能力至关重要,学习素描基础知识和方法,可以让学生对物象的感受更加客观、真实。下面结合本人美术教学的一些理解和经验,谈谈初中美术素描的教学探索。

一、素描教学是基础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

不管什么风格的基础素描,它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只是对素描造型诸要素各有不同的侧重而已。作品应以客观物象为依据,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对物象的认识和感受,艺术地表现一定环境与光影下的具体物象。学生的主观感受应依据客现物象并受制于客观物象,所谓"艺术地表现"是指概括、取舍、加强、减弱等艺术处理。素描教学训练要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即要达到基础训练所必须具备的各项要求,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应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表现物象的真实,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

二、观察方法的训练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启蒙教育是在整个受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因此在初中素描教育中应该正视对学生的观察方法,绘画步骤,思维方式进行入手,注重整体的观察训练。画素描的基本原则是“整体观察,逐步深入”,这就强调学生在素描之初,对描绘对象有整体的把握,在画画的每个阶段,贯彻整体思维。比如在一次画树的教学课上,我会强调树的形态有各种各样,即便同一棵树,在不同时间观察,外形也不相同。接着,我向学生提问:“从教室里看窗外一棵树和在教室外的地上看这棵树,其形状相同吗?”这个发散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他们会根据自身的视角和思维习惯,创作有有自己特色的画面。教学结果是学生画的树千姿百态:有的枝叶葱茏,有的光秃一片,有的弯弯曲曲,有的躯干笔直。在进一步的延伸教学中,学生们还天马行空地把树与外物加以联系,如小鸟、风铃、树下的老人、鲜艳的花朵、公园、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等,对于学生的想象力的激发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教师在素描教学中应创造宽松的氛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平时多涉猎更多文学、音乐、和历史等方面的知识,鼓励学生去欣赏、临摹,掌握不同素描流派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熟悉各自的特点和内涵,文学和艺术各学科间是有互通的,在相互对比中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大开眼界,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莫大的帮助。

三、素描课程内容中的主要训练方法

1、形体与结构的训练。初中素描学习的入门阶段,必须强调学生对形体结构的认识,作画按照先行后体顺序进行,而形的质量对于体的质量起决定作用。形体是素描学习的基础,无论从初学还是到高考以至将来的大学学习,形体的准确都是排在首位的。而结构的训练,其实就是理性思维的训练,让学生不仅仅依靠眼睛观察,而要靠大脑去观察。

2、明暗训练。如果说结构是骨,那明暗就是肉,在画出构图、形体结构及透视的基础上,勾画出明暗交界线,运用浅色调画出暗部,根据“关系紧,调子松”的原则,寻找最重的点,然后以此为参照,整个画面最重的颜色浅于此点;进行点与点之间对比,由深至浅,由实至虚,严格遵循作画步骤,始终调整明暗调子的深浅程度。对于明暗表达不清的学生,尝试利用版画的效果促进其理解表达,力求画面效果简洁生动,抓住物象的结构特征,直至达到眼、手、脑并用的效果。

四、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绘画工具表现素描多样性

一直以来,很多人眼中的素描只定义为铅笔画,其实素描的概念很广,所有的单色画都可以称之为素描。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使用多种绘画工具除了铅笔外,还可以用钢笔、木炭条、炭精条、油画棒、彩铅、水墨等。不同工具具有不同特点和表现力,铅笔能表现细微的调子和变化,木炭条能形成粗犷的效果,钢笔能勾勒出肯定的线条等。进行素描作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捕捉对象的形象特征,把握对象各部分的形体位置关系,大小比例关系,通过不同的工具运用表现出各种物质个性的质感,就像墙壁、瓷器、画板、绸缎、纸张等的质感,各具特色。最常见在静物素描写生的个体练习中,每种物体的质感是不同的,一些表面光滑的物体例如苹果、白瓷盘等我们可以用铅笔去描绘,而一些表面粗糙厚实的物体,例如土罐、砖瓦等我们可以用木炭条,碳棒等去描绘。

五、在素描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这里所讲的“表现”是说:在素描训练时,应当要求学生用对物象深入的形容和新的发现来不断地激起表现的愿望,激起类似创作的激情。学生进行素描训练,不仅是描摹现象,而且是艺术地再现。所画的那部分不仅是物象的一部分,也是构成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要看这部分是否画对了,而且还要看它是否有表现力。要求表现就是要讲究线条,讲究黑、白、灰,讲究概括,讲究画面的构成和组织,要力求形神兼备,要像写文章那样讲究文采,像戏剧那样讲究韵味。要通过表现使素描基本功成为创作性的艺术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由于同一班的学生受教师的影响比较大,要求他们做到风格多样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不要要求学生的风格必须和自己一样,而应正确地引导、培养那些个性不同的学生,要跟他们共同探讨适合于他们自身的表现方法以及发展的方向。同时,也要提醒他们,在基础未打好时,就过分地热衷于“个性”会给自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偏食的坏习惯,不利于今后的发展。

初中素描教学的初探 篇4

初中美术人教新课标线造型的素描教案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解、欣赏、观察、比较和练习相结合。一. 教学目的

通过线造型素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结构线表现物体之间的比例、轮廓、体积、对

比、远近、方法和透视等的作画方法,培养学生对形体结构的理解能力,发展窨造型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讲解线造型的功能和线造型素描的步骤。说明物象形态内部的构造特点决定了处部形态的面的性质。

难点:运用结构线刻画物体内部和外观的组合关系,直至结构本身。第一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1.线徒刑的素描作品数幅,明暗素描作品数幅;2.立方体和圆柱体框架模型一个; 学具:软芯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的准备(2)。(3)导入新课线造型素描作品数幅和明暗素描作品数幅,(4)给学生欣赏、鉴别、然后讲解。

设问:线造型的素描和明暗素描有相同点和不同点(5)讲授新课

1. 线造型素描的特点及线的造型功能。

线造型的素描图是通过线结构的运用,直接体现和暗示物体的体积、远近、方位和对比等牲,表现出物体内外部组合关系及前后左右的空间状态。线造型素描剔除或减弱明暗色调层次,强调物体本质的实在的形体结构,所以表现物象的效果明确、肯定、清晰和刚劲有力。

线徒刑素描是以线徒刑的方式研究自然的造化和物象的结构,线的造型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表现物象的外形轮廓,(2)勾画形体的边界。

(3)表现物象的内外结构、空间位置、透视变化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关系。(4)表现物象的虚实关系、明暗关系及体积感。(5)表现物象的势、力、节奏、韵律感,(6)抒写人的情趣,(7)气质。线造型素描不但可以在美术专业方面方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且以图解形式适用于理工科专业中,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徒刑技能服务于设计,在建筑、园林、工业设计等图纸绘制上,结构线的徒刑已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设计手段,广泛适用到现代建设的各个产生领域中。

1、立方体与圆柱体

(1)立方体(对照立方体框架模型分析)

立方体是一切形体的基础,它的结构是由大小相同的六个正方形平面,按照垂直关系而构成的。

圆柱体是以长方形的长边为轴,旋转360。而构成。也可以说是由无数个相同的圆面叠杨(如硬钱币叠成一圆柱体)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教材P14上图,立方体与圆柱体结合图形是说明立方体内可以产生一个圆柱体,圆柱体在立方体内的构成是以一个正方体的二分之一边为轴,以立方体一个面的中心点为圆心,旋转306而成。圆柱体的立体感可通过顶底面的透视圆面体现。(6)作业要求

1、临摹P14立方体和圆柱体范画。

2、用3B、和6B铅笔作画,3、要求表现物象透视准确,4、结构清晰。(7)课堂小结:

选出一部分作业讲评,指出优缺点,布置下节课的学具准备。第二课时

(1)教具和学具准备(2):

教具:

1、立方体的切挖模型;

2、用泡沫塑料做两个相等的长方体模型,把它们拼在一起是一个立方体;

3、大幅基本形体切诠彝迹?、能进行切挖的软性固体材料。

学具:萝卜、柑桔、苹果、肥皂、泥巴等软性材料;

2、小刀、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3)组织教学:

(4)复(5)习旧课,(6)导入新课 我们了解立方体及圆柱体的构成,那么把这些基本形体进行切挖后,会是怎能样一种结构变化呢

(7)讲授新课

板书:基本形体的切挖:

1、立方体的切

2、割与组合:

课本P14下图说明从立方体中间切开成为两个长方体,然后将这两个长方体可以拼叠成各种造型(用二个长方体拼叠演示)

切去立方体的八分之一,首先找出立方体三个相邻的面的面中心点,并把每个面分成四等分。然后将三个相邻的四分之一等分垂直切去。

用泡沫块做一个立方体,切去八分之一,被切去部分仍可嵌入原处,以便演示,并用红色在 立方体相邻的三个面上画出垂直水平线,切去后的截面用三种色区别,(自制模型进行演示)2.圆柱体、球体、锥体的切挖:

用较规范的萝卜、桔子或苹果及橡皮泥等到物,在课堂进行切挖示范,揭示圆信体、球体、锥体被切去一部分后的结构变化,并挂出以线徒刑的切挖结构图。(8)作业要求

作业一:临摹P/15四种基本形体切挖图。

作业二:可任选一种基本形体作切挖练习,如立方体可用肥皂块、泡沫块等;圆柱体可用萝卜等;球体可用柑桔、苹果等。将切挖后的伤口放在课桌上进行写生。要求运用虚实、轻重不同的线条描绘声绘出对象的内部与外观铁组合关系。课堂小结

对切挖练习及以线造型写生较好的作业进行表扬,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布置下堂课的准备工作。第三课时

(1)教具和学具准备(2):

教具:大幅《口杯与肥皂盒》步骤然图范画一张。口杯与肥皂盒三组静物。学具:4B或6B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3)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4)复(5)习旧课,(6)导入新课:

通过前二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获得以下两点认识: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1)物体的外观形态特点,(2)都取决于它的构造特点。

(2)任何物体的外形都是由不同的面构成,面归纳起来有三种形式:即有方向不同的面(包括正、侧、水平、垂直、倾叙的面等),有性质不同的面貌一新(包括平面、曲面等),有大小不同的面,这些面按照物体的结构形式、组织、联结起来,构成物体的外部形态。物体的外观形态只有借助于光的作用才能显示出来,然而,线造型的素描特点不是借助光的作用所产生的明暗形态来刻画物体的结构体积,而是用结构线来表现物体的内部与外观的组合关系,直至结构本身,所以,了解物象形态的构造形态的构造特点和外部形态的面的性质,是画好线造型素描的关键。(7)讲授新课

板书:口杯与肥皂盒

线造型的素描步骤(结合课本P16“口杯与肥皂盒“进行讲解):

(1)面对写生的物体,采用剔除或减弱明暗光影的方法,从整体出发,观察和找准物体的基本形,用线和点标出,并注意画面构图。

(2)用辅助线画出物体的大体轮廓,形体结构,透视变化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空间位置。(3)用线准确地刻画出物体的内外部结构关系、透视关系、体积感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空间关系。

(4)调整修改,使画面效果完整。

3、透视法则的运用(结合范画讲解)

平等透视法则,成角透视法则和圆形透视法则应结合步骤图渗透讲解,不宜过多涉及透视知识。

5、作业要求

要课作业可安排写生“口标与肥皂盒“,也可临摹课本16的范画。用软芯铅笔作画(4B或6B),作业要求轮廓比例基本准确,构图适当,透视准确,并能初步运用不同线条表现出物体的内外组合关系和窨立方体形态。

微课与初中化学教学融合的初探 篇5

摘要:“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因为微课特点:主题突出,内容精简,容量较小,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渐渐得到重视。本文以初中化学为例,探讨微课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微课让教学重、难点突破,初中化学课堂更高效、直观化、趣味化,学生更加活跃、更轻松,教师教学更积极。

关键词:微课;高效;初中化学

随着现代多媒体的发展,“微文化”悄然诞生,例如:微信、微访谈、微博、微电影。在这种背景下,微课也产生了。它大多以3-10分钟的短小视频呈现,主题突出,内容精简,资源容量较小,内存仅需几十兆,可下载到电脑、手机、MP4等我们电子终端设备。微课大多由“音乐+文字+画面”组成,轻松的音乐营造了愉快的学习氛围,精简的文字聚集了学习者的注意力,精彩的视频吸引了学生的眼球。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的创新,微课将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初中化学课程为例,探讨微课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

一、微课让教学重、难点突破

“学习障碍”、“知识难点”是教学难点存在的主要原因。微课可以动态地、对比地演示一些化学现象,可以有效地控制变化的速度,调节快慢,从而便于学习者观察和思维。有些化学反应瞬间完成,对其过程很难分步观察与判断,通过制作微课视频,教师可以模拟控制反应变化的速度,调整教与学的进度。

重点和难点是知识传递的关键所在,一节课中学生对重点知识不能掌握,难点不得突破,无疑是一节失败的课。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应将重难点的突破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来考虑,确保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当堂解决。如在进行“分子、原子”教学时,分子、原子概念的形成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通过生动形象的计算机动画模拟微观粒微的运动变化,可以清楚地看出分子运动、间隔、分裂和重新组合,学生一目了然,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微课的启发下,化学教学难点也可以顺利突破。

二、微课让课堂变得更高效、直观化、趣味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传统的课堂上,老师为了讲解某知识点会做一些演示实验。例如:在讲解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老师一般通过当场演示向学生讲解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收集方法。但随着班级规模的扩大,一个班可能会有50甚至更多的学生,后排学生不得不站起来,甚至踮起脚尖,费劲地观看现场演示。即使这样,视力不好的同学可能还是什么都没有看见。如果将这一知识点制成微课,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教室里的大屏幕观看,也可以拷贝到i-Pad、笔记本电脑或手机上随时随地观看和学习。老师的精彩演示和准确解说,配以精炼的文字说明,让学生有一种“名师一对一”的亲临感觉。

由于微课具有短、小、精的特点,很容易被运用到教学的各环节。学生们可以通过观看微课,为新课做好准备。如:在开展沪教版《化学》第二章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时,我们可以制作微课课件,以“奇妙的二氧化碳”为主线,通过在可乐中加入薄荷糖的视频激发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兴趣,进而通过实验介绍二氧化碳奇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通过干冰人工降雨的图片和视频说明二氧化碳的奇妙用途。老师简洁而精彩的讲解,给学生们带来了眼前一亮的感觉,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热情,使化学课堂教学变得更高效。

以往的化学教学有很大局限性,自然知识生动有趣的特点难以充分体现,学生好奇心理感受难以激发,成功感难以得到满足,因而学习缺乏主动性。而微课能提供形象有趣的直观教材,创设新奇的知识环境,有声、有色、有形、有动,突破时空限制,增加信息容量,激发了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注意力、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以将准备好的集气瓶装满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口,并录成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看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样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也增强了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再如:在学习《水的组成》内容时,首先放映自然界有关水变化微课视频,将学生“带到”千变万化的宏观世界。然后及时启发诱导设疑,进行宏观实验,提出问题,再利用另一个微课进行微观分析、动画模拟演示水分子的组成及水分子在电流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系列分离、移动、重新组成氢气及氧气分子及聚成气体的过程。使学生从本质上真正理解了水的组成和变化,并能生动形象地把这些变化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长时间对各种变化及动画的演示强化了记忆,巩固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复杂、难懂的微观知识,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扎实。同时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直观化、趣味化。

三、微课让学生变得更加活跃、更轻松

微课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关系,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发现式、参与式的学习环境,使其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充分利用微课中的影视播放系统,在讲解分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水的性质、质量守恒定律等方面内容时,适时调用相关的画面与片段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活跃课堂气氛;在讲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制取时,让学生选择正确的仪器拼装置图,使平时学习到的知识,在视频上形象地再现出来,学生在这一学习环境中轻松愉快地操作,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再如:物质的燃烧实验、金属活性的比较实验及氧气的制造实验都都可以制作微课视频,这样使得步骤也较为清晰,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在做一些演示实验时,利用微课影像,把实验中发生的一切,通过显示器清晰地呈现在全体学生面前。在微课中可以及时地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双向活动,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所以,微课教学能让学生通过看、说、做、想在课堂中“动”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枯燥的知识也能轻松接受。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促进学科素质教育,化学中考试题中设置了实验题、工业流程题和实验探究题。为了讲清楚实验,很多老师会准备3-5分钟的演示实验,也许要在实验室忙活半天,如配制药品、准备实验装置等。而到了课堂上,后排学生由于距离过远,无法看清实验现象,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没有看清实验现象的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很多老师也丧失了做实验的热情,变做实验为讲实验、让学生背实验。如果将重要的实验制成微课,学生们就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反复播放,清晰的实验现象配以老师的解说,真是越看越带劲儿,真正操作起来也会得心应手。

至于复杂的流程题和实验探究题,在微课的帮助下,课上教师就不需要将复杂的流程图画到黑板上,也不需要低着头对着试卷讲得口干舌燥,而是直接让学生观看微课,重要的地方可以暂停播放,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没有完全听懂的学生还可以根据需要反复多次看,遇到不懂的环节可询问老师获得更详尽的解答。这样既可让教师和学生从麻烦的抄题过程中解放出来,也节省了教师板书和学生等待的时间,同时还方便学生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效率。

四、微课让教师变得更积极

一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问题,如果将这些问题的分析过程、解决方法和反思梳理制成微课,可以促进教师能力和素养的不断提高。微课制作简单,内容简洁精炼,可以通过真实的、典型的教学情境不断迁移拓展。

制好微课后,教师可以欣赏到自己的作品,看到自己的形象,不断深入反思,不断总结归纳,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因而微课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让教师变得更加积极,积极努力地使自己更加完美。

制成的微课可通过网络在电子终端上传播,方便了教师之间教学经验和方法的交流互动。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制成的微课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就会形成自己的微课体系,随存随用,能更加有效地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

最后,微课能够为学生提供了“自助餐式”的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知识结构特点,选择相关的微课播放,并可以像整理错题集一样将好的微课整理在自己的iPad、笔记本电脑或手机上。平时反应慢的又羞于发问的学生也能够从容地反复观看,较好地解决了部分化学知识薄弱同学的实际问题。有了这么多优秀的微课,学生们可以自主探究,整理完善,查漏补缺,灵活应用,自由选择时间,真正主动地去思考,学习起来更轻松,而不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更重要的是,长此以往,微课让学生养成了严谨的学习态度,提升了综合学习能力。同时也大大的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效率,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水平。总之,微课让“教”变得更加效率,让“学”变得更加轻松。

参考文献

初中素描教学的初探 篇6

摘要: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的综合表现。但由于农村学生阅读面较窄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学生的作文水平相比于城市学生低。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众多的农村中学教师也在苦苦思索、找寻。让每个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有强烈的写作冲动,是广大教师的愿望。

关键词:农村初中 作文教学 初探

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学生把写作当作了一件苦差事,谈“文”变色,教师对于学生作文往往是机械性地批改,学生的作文水平得不到提高。为何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又该如何改变,以提高农村作文教学质量?笔者长期从事农村语文教学,在这里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农村中学生作文现状

曾有人这样概括过农村初中生怕写作文:提起作文直摇头,见到题目皱眉头,写起作文咬笔头,老师催交才开头。学生把写作文当作是一件苦差事,谈“文”变色,写作文只是应该付考试或是应付教师的检查。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缺乏思考与创意,写出的作文大同小异,事件千篇一律。教师在批改作文过程中对于学生作文失去兴趣甚至是麻木。这样,学生怕写,老师怕教、怕改,严重地阻碍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二、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低的原因

先辈朱熹所言:“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农村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限制,学生接触的内容较少,生活内容很单调,再加上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面相对较窄,所以他们作文时可供写的素材较缺乏。写作文时经常一个素材在不同的作文中多次出现,或是模仿别人的素材。

其次农村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偏低,不能准确表情达意。学生由于课外阅读量不够,词汇积累不足,语感不强,语言的运用能力偏低,这样往往作文时出现错用词语、前言不达后语、病句等问题出现。学生经常会陷入心里想说的话却用语言表达不出的尴尬境地。

其三,农村教师在教学安排上出现的偏失也是造成学生作文水平低的一个原因。部分教师在对待作文教学上重视不够,以为语文课只是上完课本中的课文内容,而忽视作文教学或是作文教学投入的课时较少。作文教学成了课文教学的附属品,使学生对写作失去了兴趣。

三、对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路子的探索

对于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教师要考虑到农村环境、农村学生的特点,寻找其身上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乐于作文。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

(一)以乡土文化教育为契机,提倡乡土作文

聂长河老师提到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模式,即乡土作文教学。在当今农村作文教学陷入到一个瓶颈时,急需一种全新的、学生所熟悉又感兴趣的作文教学模式。聂老师认为,乡土作文教学依托“乡土”,可以为教学者提供教学文本资源,为学生提供写作资源,丰富的乡土素材可以为学生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源泉。

每一个地域有每一个地域的特点,每一个地域也有每一个地域的文化。“乡土”就是特定地域的时间和空间的总和,是特定地域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简单地讲,乡土文化就是人们所生活地域世世代代的积淀和延续。对于农村,乡土文化尤其以质朴、独立的方式存在,处处弥漫着生活环境气息;对于农村学生来讲,他们所熟悉、所兴趣的就是存在于身边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及周围的人和事等。而这些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及周围的人和事,就是乡土作文的素材。有了这些素材,学生有写作的过程中将不会言之无物,不仅将改变学生作文空洞无物、枯燥乏味的现状,提高写作质量,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乡土文化的教育,学生能更熟悉、热爱身边的乡土文化,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以达到热爱语文,热爱作文的目的。笔者曾在教学中展示有关闽东旅游景点——白云山景区照片及资料,而这些照片和资料激发了学生认识和思考白云山的兴趣,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乡土文化教育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热爱写作。

乡土作文教学以全新的作文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学生热爱周围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等并形成思考,这对于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提高、语文兴趣的培养将会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二)了解学生,实行分层次作文教学

中学生虽处于同一个发展阶段,但城乡之间的学生也全存在心理、见识等诸方面的差异。尤其农村学生这一方面的差异特别明显。农村学生来自于各不同的村落、小学,生活环境、生活经历、生活习惯、心理活动等方面都不是整齐划一的,这就决定了农村学生在写作时所体现的思考、内容等方面必然体现鲜明的个体色彩。既然学生存在思维品质、写作水平、兴趣等个体差异,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就应该在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利用这种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次作文教学。

分层次作文教学具体措施:

1、建立学生档案,客观划分学生层次

教师深入了学生,研究学生,给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个人作文档案袋,建立尽可能详尽的作文档案。首先每个学生准备自认为优秀的几篇作文,根据较为科学的评价体系(如目前水平、写作优势、努力的方向等),按上、中、下三个层次,学生自己把写作水平划归为其 2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 中一个层次。这一做法能让学生定位自己的写作水平,认识和把握自己,调动写作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己。其次,教师在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自己的定位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指导。这一步很关键,因为调整不是教师独自划分,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交流、沟通之后,得到学生自己认可,这样既指导了学生,又激发了学生的潜在能力。

2、分层次指导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根据划分的学生层次,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根据所划分的三个层次的学生,上层次也就是作文能力、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不用在遣词造句、段落衔接上作要求,而是应该指导学生对作文的主题、思想上进行点拨。而对于下层次也就是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应更多的能学生进行作文选材、语言表达上进行指导。比如这一层次的学生在作文语言表达上经常会出现方言译为普通话或是写错别字的现象,教师应该注重对其进行纠正。而对于中层次的学生,要指导其对作文命题进行多争度的思考,启发他们如何更好的把握命题要求。

3、多层次批改、讲评

因学生处于不同的作文层次水平,所以教师批改作文的要求也应该是不一样的。优生以“评”为主,差生以“改”为主。因为优生具较好的写作基础,语言表达较为流畅,教师主要是对学生作文的立意、结构、技巧等方面进行点评,锦上添花。而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更多的是面批面改,及时指出学生在某一方面存在的不足,让学生重视和改正。对于学生作文的评语,一定要以鼓励为主,让每个学生都能对自己的作文充满信心,同时评语不偏颇,要真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爱。

在讲评时更多的是要肯定学生,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用些赞美性的语言。如某个差生的作文比上一次错别字少了,在评讲作文时就可以“你比之前有很大的进步”、“你的真诚值得其他同学学习”等等。课堂上几句简短的点评既可以增强差生的自信心,又可以达到学生间互相交流、学习的目的。

分层次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每一次学生的作文都会归入到学生的个人作文档案袋中。笔者通到三年的教学研究发现,每个学生的作文和刚入学时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归属于下层次类别的档案袋变少了,而上层次类别的档案袋变多了。可以说,分层次作文教学的方面对于农村学生的作文教学是适用的。

(三)、与学生一起作文

“行为世范,学为人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学生最直观、最真实的学习都来自于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他们崇拜学识渊博又身行示范的老师。笔者通过几年的观察发现,同一个学校,如果语文上课幽默,讲课妙语连珠,那么他所在班级的学生作 3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 文水平相比于同年级其他班级的作文水平要高,反之亦然。这是因为,教师是学生在学习与写作中的第一模仿人,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虽然我们的课本或是在课外学生会接触到许多名家作品,但对于农村中学来讲,那些文章对于他们似乎是遥不可及,也不懂得欣赏。相反的,如果学生周围有好的作品,特别是老师的文章,那么学生都会竞相传阅、模仿学习。因此,作为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不仅要“言传”,更重要的是要“身教”。教师要经过不断的学习,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和学生一起动手作文。同样的文题,教师作文的角度,选择的素材等必然会与学生有所不同。教师作文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预判学生作文出现的各种情况。教师通过作文与学生谈感受、谈写作方法,谈写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教师的作文能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总之,对于农村语文教师来说,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不失为一种挑战。只要我们不断吸收新的作文教学理念,结合农村当地学生的特点,寻找适合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教学途径,那么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将可以走出一片新的天地。

参考资料:

现代设计教育中的素描教学初探 篇7

设计教育中的素描与传统的素描有着很大的不同, 为了和传统的素描区分开来又被赋予自己独特的内涵——设计素描, “设计素描 ( 也称之为结构素描) , 则以比例尺度、透视规律、三维空间观念以及形体的内部结构剖析等方面为重点, 训练绘制设计预想图的能力, 是表达设计意图的一门专业基础, 它基本上适用于一切立体设计专业 (如产品设计、造型、雕塑等) 画面以透视和结构剖析的准确性为主要目的。”“设计素描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描绘能力、结构分析能力和塑造能力外,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协调能力。设计素描的目的除了培养造型能力外, 最终目的在于训练设计者用立体的思维去看待和理解设计对象”。基于这种目的下的设计素描教育更侧重于对学生设计意图能力的锻炼。

当然在具体的手段和方法上设计素描和传统素描也有不同。设计素描不同于绘画, 它更强调结构的领悟, 重视作画的过程中, 这就使得设计素描非常注重基准线的把握, 在基准线确定后, 根据透视的有关原理画出另外两条透视缩减更为强烈的边线, 从而得出准确的基准面。在这一过程中一直贯穿着理性思维和透视原理的运用。设计素描的表现形式也是紧扣着设计的目的, 所以在设计过程中主要用简练、明了和精准的线条以达到科学、精确的表达物体结构的目的, 基于这种目的就使得设计素描非常的注重细节特征。这些不同就使得在素描设计教育中也要采取与以往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素描教学作为绘画教学的基础, 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培养了大量的社会需要的人才。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素描教学显然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发展到今天的同时, 素描教学的发展却并没有与之同步, 依旧在沿袭过去的做法, 这样一来, 以往的严谨性、规范性, 似乎成为制约现代社会素描表现的障碍。”在设计素描方面就更显的如此了。这就需要素描教育工作者, 在教学中突破传统的理念的局限, 探求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首先, 加强基础训练。设计素描的基础是点、线和面的运用, 这就要加强学生对这些基础元素运用能力, 提高培养学生运用各种点线面构图表现的能力。在设计素描中点线面是形体塑造和表现的重要手段, 点线面表现力的强弱, 对表现技巧的影响很大。通过这些基础训练, 要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点、线、面运用的主次, 强弱和刚柔的运用。同时还要能够灵活的掌握点、线、面的辩证关系, 从而能够在形体的勾勒中把他们良好的科学的结合起来, 以达到精准的表现形体的目的。

其次, 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观察训练。“观察, 实质是一种思考的方式, 通过素描, 可以认识自然, 发现设计, 它强调并要求在整体造型活动中, 以不同寻常的方式来运用大脑, 给设计赋予人性化和人情味。”设计与平面作图不同, 这就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三维观察”能力, 通过“三维观察”使学生能够在观察中把握形体的本质。要想锻炼学生的能力, 就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在设计素描中, 要对要描写的形体做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 从上下、左右、前后几个角度进行观察, 除了视觉观察之外, 还可以对所有进行素描的形体进行触摸, 以达到精确地把握形体的结构关系、体面关系、比例关系和空间透视关系, 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通过全方位的观察把握事物的本质也是进行设计素描的基础。所以在设计素描教育教学中, 要加强对学生的观察训练。

再次, 要在生活中体验。点、线、面的运用只是为设计素描提供了基础的工具, 多角度的观察是我们把握形体重要手段, 但是观察得到的东西更多的是表象的具体的东西, 设计素描毕竟不仅仅是单纯的素描, 我们不仅要勾勒出具体的形体, 还要使其具有艺术的灵性同时又要对生活, 为社会服务, 要想做这些仅通过视觉获取外表显然是不够的, 这就要在生活中体验。一个设计者, 只有与生活接触, 逐步积累生活中的形象, 进而触摸生活的本质, 才能够创造出有深度并能够为社会服务的设计。当然这一点不是在课堂上能做到的, 需要学生走出校园, 融入到生活之中。由于各方面的局限, 学生大多生活在校园或者有限的几个角落当中, 也认识不到融入生活的重要性, 这就需要老师给予指导。当然能够把生活的气息带入到课堂中来时最好不过的, 这就需要设计素描的教育者, 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树立起“生活即教学”的课堂教学理念。

最后一点就是想象力的培养。想象力是人类特有的能力, 也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严格地说, 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我想教育工作者, 对于爱因斯坦的这句名言都是非常熟悉的, 都知道想象力的重要性, 但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想象力不是凭空存在的, 不是虚幻的海市蜃楼, 是建立在对事物的观察和你对生活的理解之上的建构, 但是这种建构不是感性形象结合, 是理性的创造。掌握观察并融入生活的我们有了建构想象的因素, 但是还需要掌握一定思维方式。较为常用的一种就是逆向思维方式, 就是在进行某一构想的时候, 要打破常规, 努力地朝着相反的方向去思考, 进而构建合理的设计。在思维的过程中, 要用突破常规的勇气, 尤其对待以往的设计, 不要囿于经典的局限, 经典为我们提供了典范, 但是不是让我们来膜拜的, 要有勇气比经典做的更好。在思维的过程中, 切忌钻牛角尖, 就是说在思维的过程中不能一条道走到黑, 要试着去尝试其他的方向。当然这些思维方式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有意地对学生进行培养, 从而使得学生在设计的道路上做出更好的素描作品, 也为其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代设计素描已经和以往的素描有了很大的不同, 其教育方法也是随之而变化, 只有在教育和学习中把握现代设计素描的特征并积极就新的学习方法进行探讨研究, 我们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设计师。

摘要:针对设计专业的特征, 从理念、工具等方面对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展开思考, 并尝试在现代设计的理念指导下探讨新的素描教学方式, 以期望在现代设计教育中更好地开展素描教学。

关键词:设计教育,素描,素描教育

参考文献

[1]王亚英, 郝雪鹏.设计素描概念初[J].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9, (01) .

[2]余岚.突破传统教学——设计素描教学初[J].音体美教学研究.

[3]周瞳.现代设计教育中的素描教学初[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 2004, (12) .

初中素描教学的初探 篇8

素描是所有艺术设计专业的基本造型训练课程,在设计专业能力培养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基础位置。一方面,作为培养造型能力的“大基础”课,素描是所有美术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另一方面,作为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素描所培养的不仅仅是造型基础能力,它还担负着“设计基础能力”的培养任务。这两个因素决定了设计专业的素描课程有着造型基础和设计基础两个层面上的课程属性,在这两个层面中,作为造型能力的基础是设计专业基础培养的前提,而作为设计能力的基础则是造型基础的进一步拓展与延伸。近几年来,国内很多开设相开专业的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实践中,都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如何在原有相对僵化、零散的教学基础上,进行结构优化和课程整合,来有效的衔接这两个基础,使之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和拓展,并能以此打造一个符合设计专业要求的、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基础课程。本文结合设计专业素描教学改革课程中的实际经验,对这些问题做一点简单的梳理与

探讨。

当我们在探讨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时,一个基本前提是必须要厘清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什么,才能根据这样的目标要求以有的放矢的方式去构建课程架构。在个人看来,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素描教学的培养目标,大致包括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形式法则的掌握、表现技巧的运用、综合能力的提升这几个方面。

以下具体探讨:

1.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备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艺术类学生的基本素养,更是设计类专业的专业特性所要求的。设计专业所要求的策划、创意、理念的创造性是未来面对客服对象的基本专业服务,这种创造性从一开始就应该贯穿于基础教学之中,成为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以往的设计教学中,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更多的是依靠图形设计、图形想象与策划课程来完成,但需要强调的是,创造性思维不仅仅是只有策划、创意与理念,在设计专业中,任何创意和理念最终都需要通过画面视觉的方式来落实,只在专业设计课程中强调这种画面图像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基础造型课中融入创造性思维训练,让想象和创意在一开始就与手动实践相结合,与画面表达相结合。因此,在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课程改革中,如何设计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分析、主观处理等手段,结合造型素描中的造型、结构、空间等基本要素,来训练学生的画面表达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这样的课程就要求素描要从传统的写实造型基础训练上进行转向,以发散性思维的方式来打破原有的“还原画面”性质的具象写实训练的约束,转到“造型”与“想象(设计)”结合的方式上来构建画面表达。通过这样的转变,造型素描原有的客观表现特征就被主、客观像结合的方式取代了,在基础训练中就更多地要求学生的主观处理能力,而如何在课程中设置这种主观处理能力训练的方法、教学要求和评判标准,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

2.形式法则的训练:在设计专业的素描课程中强调“造型”与“想象(设计)”意识的结合训练中,形式法则的概念引进则是整个教学的核心所在。形式法则是指艺术创造和审美过程中对形式规律和视觉经验的总结和抽象概括,它是艺术创作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方法。艺术语言的形式法则在美术史上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演进和提炼,强调科学与理性的理论,有着非常广泛的实用价值,其涵盖范围不仅限于传统绘画、平面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艺术、工业造型、服装设计等等领域,也同样适用于现在的数字媒体、数字影像与网络设计艺术等等。实际上,艺术语言的形式法则理论都源自于现代主义艺术的创作原则,最早根植于后期印象派的塞尚、梵高以及立体主义的毕加索等人,形式法则的内容是对现代艺术创作规律的总结和归纳,是感性与理性、艺术与科学结合的产物。这些理论创立于现代主义艺术流派,最终却在实用艺术领域内发扬光大。最早的现代设计教学体系“包豪斯”设计学院对毕加索、蒙德里安、康定斯基等人的理论成果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提炼,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设计教学理论体系,至今仍然对设计教学起着重要的影响。形式法则的基本概念包括:均衡、对称、对比、协调、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等。掌握、研究和探索形式美的法则,能够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敏感,以便帮助他们运用符合艺术语言的原则与方法来表现创意与理念。通常在以往设计类的基础教学课程体系中,往往忽视了对形式语言法则及其规律的关注,如何在本课程中设置一套严谨的形式语言法则的教学系统来衔接造型基础与设计专业基础,就成为了本次教改课程中的核心问题。

3.技巧训练的转变:在本教改课中,艺术设计专业表现技巧的掌握和运用可以视为“形式法则”教学课程的延伸与发展,在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中,形式法则始终体现为可见的视觉形式,掌握“形式法则”也意味着可以“表现出这种形式法则”。不同的形式法则对于表现技巧的要求则有不同,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课程也对表现技巧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在设计专业的造型基础课程中,要体现出不同的技巧训练,就要求在传统素描技巧训练“一只铅笔画到底”的基础上要有很大的转变,而这种改变主要体现在对不同材料、不同工艺的运用和掌握上。在教学方式上,传统素描造型训练中的教师示范和修改作业的方式,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则转变为对工艺流程的把握,教学传授过程主要通过教师启发和引导方式来完成。本教改课程要求要把思维方式的训练和表现技巧的训练有机整合起来,需要强调对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执行过程中,要求学生在解决画面形式审美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结构、功能性在内的整体设计思考。与原来传统的素描造型基础课相比,教改过后的素描课程的教学要求与教学方式都得到了非常大的转变,从教学过程、材料运用、表现技巧、展示方式都得到了不同要求。类似这样通过课程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其理性思考、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课程环节的改革中显得比较急迫,也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教学改革中不太容易取得突破的难点地方。

4.综合能力的提升:设计专业的基础训练是包含着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在内的综合素质整体提升的一个过程,需要学生在美术史与其他相关人文课程方面的知识能同步跟进,这对于理解艺术语言和形式法则的演变和发展、开拓设计思维、积淀文化内涵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本质上讲,设计的过程本身是一个艺术创造的过程,艺术创作的成效取决于创造者的综合素养、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在一个提倡创新为主的知识经济时代,可以想象,综合能力的培养会在未来的社会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明显的作用。从长远角度来看,随着技术发展进入数字信息时代,传统的表现方式已经被电脑、数字影像和虚拟媒体所替代,对于未来的设计人才来说,艺术设计的创造性将主要体现在设计者的文化底蕴、艺术修养和现代技术的有机整合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一门课程的学习,而是直接决定了未来的设计人所呈现的面貌,这关系到整个设计教育的

成败。

当我们在思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改革时,有必要把设计艺术的基础教学需要放在一个“大艺术”的背景下进行讨论,需要强调对艺术规律性与共性的学习与研究,在信息开放时代,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未来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开拓他们的艺术理念,扩展他们的艺术创作,尤其是在今天艺术门类已经被技术打破、艺术的门槛越来越低、各类艺术出现相互交融、相互借鉴的发展驱使下尤为

重要。

(作者单位:重庆文理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作者简介:王晓峰,重庆文理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邮编:402160。

上一篇:体检中心绩效考核方案下一篇: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湘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