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2024-10-02

素描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共12篇)

素描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篇1

美术, 特别是绘画, 是以在平面上表现出立体和空间为其特征的, 所以又叫空间艺术。空间就是指物体的前后和远近、物体的高度、宽度与深度。立体就是物象本身的起伏、厚度与高低。从画面角度讲, 一般指的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前后关系、远近关系、透视关系, 物象本身的立体、厚度、高低起伏也是一种前后关系、远近关系和透视关系。

一、素描要有空间感

空间一般包括两个要素: 一是形体空间。物体各部位的基本形状、体积及其在空间中的位置, 此一物体与彼一物体之间的前后、远近穿插关系、物体形状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二是色彩空间。由于大气层空气微粒被光线照射后所产生的影响, 在人们视觉上的反映是: 在不同距离内同一物象的基本色所产生的变化, 即色彩透视。一般的说近者清楚、远者模糊; 近者鲜明、远者黯淡。在素描上表现为黑白层次、调子和光影。就形体空间和色彩空间两者的关系而言, 形体空间是物象的本质, 是基本的, 是画面上表现空间时起决定性作用的东西。色彩空间则是现象 ( 当然, 是生动活泼的“现象”) , 但却是从属于前者、依附于前者的。因此, 如果以为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素描没有空间感, 甚或以为线条不能表达空间, 只有调子才能表达空间, 这是一种偏见。它的错误在于颠倒了本质与现象的主次关系。

但是, 在我们首先强调形体空间这一因素的重要性的同时, 我们也十分重视色彩空间在造型艺术中的作用。色彩空间可以进一步地加强形象的空间塑造, 进一步丰富我们的画面, 使我们的画面活泼生动, 这两者的关系也是骨与肉的关系, 在我们从事素描写生的时候, 应该正确处理好这两者的辩证关系, 有机地把它们统一在一个画面的整体之中。我们反对的只是醉心于物象表面的色彩、调子、层次的空间变化, 而抓不住 ( 或根本看不到) 物象的基本形体的空间关系。对这样一种舍本求末的倾向, 必须注意防止。

二、素描的严格与深入

作为造型基础训练的素描, 在进行写生练习的时候要不要严格与深入? 回答是肯定的。应该非常地强调素描的严格性与深入性, 否则就不存在一个“苦练”的问题了。

问题的关键是在于对素描的“严格”与“深入”作如何的理解。我们决不能把“严格”与“深入”理解为在画面上对物象表现所有细节的谨小慎微的细致描绘, 更不应该以所谓画面上表面的“完整”来作为标尺。当我们面对物象进行写生研究的时候, 严格是指以正确的、科学的方法去观察、思维和认识对象, 做到真实而又深刻地、概括而又生动地、激情而又艺术地把对象表达出来, 整个学习与掌握素描这一造型基础的过程, 就是解决掌握正确的观察与思维方法以及正确的表现方法这一唯物辩证规律的过程, 就是认识客观规律 ( 包括自然规律与艺术规律) 、掌握客观规律的过程, 在这些大量的艰苦劳动面前畏缩不前、知难而退, 或满足于一知半解、似是而非都是不严格的表现。如果对所描绘的对象不作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而只满足于表象细节应有尽有的繁琐描绘, 那是永远也谈不上什么深入的。

三、素描的完整性

必须分清“作品”和“习作”这两个概念。“作品”, 是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 画面形象与表现方法等各方面较为完美结合的东西。所以,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批评那种内容与形式还没有很好统一的美术作品为不完整或不够完整。而“习作”顾名思义就是练习的作品, 是作者在观察、理解自然对象的过程中所作的研究片断和研究记录, 有充分的理由允许他不完整。

对于中学生来说, 素描, 首先意味着是一种造型基础训练的手段。所以, 它应该是以习作身份出现在观众之前的: 有时它可以是一只手的练习或一只脚的造型研究; 有时可以是一组衣纹与它内在人体关系的研究和描绘; 有时可以将善作骨骼、肌肉的研究以及各种神态表情的描写; 有时也可以对人体躯干的某一部分进行内外关系的研究和描写, 尽管还是一局部的描写, 但也是一项必要的工作, 不应该责备为“不完整”。我们所追求的完整, 并不是应有尽有的以繁琐描绘为能事的画面上的表面完整。如果习作中能够把对象的本质特征和典型性形象塑造出来, 能够达到训练过程某一阶段、某一作业的特定的目的, 即便画面上用笔不多, 或只描写了对象的某一局部, 也应该说是一幅比较完整的习作, 这就是完整中蕴藏着不完整, 而不完整里又包含了完整的道理。以上就是所谓完整性的实质。

四、素描的写形与传神

形是客观的物质存在, 是物质的实体。神是依附于形而存在、由形而生、并与形俱存的。古人曰: “形存则神存, 形谢而神灭”。“形者神之质; 神者形之用”。意思就是说形是神的本体, 神则是通过形而显现出来, 先要有形而后才能有神, 没有了形, 神也就不存在了。这是对形与神关系的唯物的解释。形与神名虽殊而实为统一的整体, 两者是不可分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神没有形就不能存在, 但在我们绘画上决不能满足于“空陈形似”, 写形的目的仍是为了传神, 即晋顾恺之所说: “以形写神”。

素描作品的画面必须十分强调造型的严格性。没有严格的造型基础而要想达到传神的境界, 一般来说是不太可能的。但我们要具备严格造型的能力, 只是作为一种手段, 其目的还是为了最后在画面上达到“以形写神”即传神的最高境界, 我们是为了传神这个总目的而把功夫落实到写形的实处去的。因此, 当我们进行造型基础训练的时候, 应该始终明确这个目标, 只有自始至终明确这个目标, 在每一作画阶段才有可能做到不至于被物象表现的非本质的、偶然因素所迷惑、所支配, 才能有意识地透过纷杂的表象去努力把握对象的实质, 而只有把握了对象的实质, 才有可能在画面上最后达到传神的最高境界。

摘要:当我们进行造型基础训练的时候, 应该始终明确这个目标, 只有自始至终明确这个目标, 在每一作画阶段才有可能做到不至于被物象表现的非本质的、偶然因素所迷惑、所支配, 才能有意识地透过纷杂的表象去努力把握对象的实质, 而只有把握了对象的实质, 才有可能在画面上最后达到传神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中学素描,空间域完整性,境界

素描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篇2

素描头像教学一直是整个素描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既有衔接几何石膏、静物素描的作用,又是半身带手与全身人像基础。因而,教好它与学好它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就高考美术而言,素描头像是我们每年经常碰到的考题。相对于半身带手、全身人物像,它是简单得多;但尽管如此能够切切实实画好的为数仍然不多,而存在的问题倒是方方面面,其中最为常见的有如下几方面:

一、“大的基本形特征” 总是把握不住。主要表现在把方形头画成长形头,把瘦形脸画成胖形脸,把女人形画成男人形,把青年形画成老年形„„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两眼的视线不统一,观察头像不整体,其距离画得过宽必然会拉宽脸部基本形,过窄脸部的基本形就会变瘦。

2、五官画得过小,脸部就会挤成一团,造成脸部臃肿;五官过大,脸就会相对变小,从而使得它容不下五官,因此,头像也就变成了畸形。

3、当眼睛移动向右时画左眼,移动向左时画右眼,画出来的两眼必然不会在同一视线上„„

诸如此类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有:

1、调整观察方法,先观而后察,看形不看线,显然有的人通常是看线不看形或只是看形的边缘变化而不看形的大特征。

2、看形要花时间去比较线,找出大小、长短不一的正确比例关系。

3、固定焦点透视的变化,观察形体时不要随意改变自己的位置。比如,画头像时自己位置的左右移动,就可能导致画面中鼻子、嘴、眼睛的方向与头部的方向可能不一致。这些毛病的出现都是因为画者作画时没有注意到形体整体关系与透视变化的相互关系;因此,在绘画进行的过程中一旦出现基本形不准时,我们就应该马上停下来,从画面整体性把握的角度,来认真思考,反复分析基本形大动态的变化,以及形体整体调子的轻重变化。

二、“花”与 “乱”的缺点在画面中表现也很突出。它们是指画面形象上所出现的许多黑白相间花斑,好像水面上的浮光掠影,要么暗面到处都是光亮区域,要么亮面到处都是黑斑区域,让人感觉形体的受光面与背光面异常凌乱。产生花、乱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1、是由于过于刻画局部而没有顾及到其它部位的相互关联造成的,东一块西一块杂乱无章。

2、是由于铺调子的色度不够均匀,第一层色度画不均匀,用线过于凌乱;再加上第二层色度也画得不均匀,线条还没有第一层重,这种不均匀的色度多次重叠则会出现许多黑斑或光斑,从而画面显得到处都是乱蓬蓬的线条„„

解决它的办法也有两方面,1、铺暗部调子时用笔一定要均匀,不要留太多的白色空隙,在逐步加重调子的同时要注意与结构相结合。

2、如果亮部的斑点过多就用橡皮把它轻轻擦掉。如果暗部过多则可以用手指轻轻的揉,以使得它的调子更趋于统一,3、就是作画时必须避免盲目用线,注意到线条一定要表现到形体、体现到结构的转折。

三、“腻”与“木”也是我们画面中常犯的错误。腻是指脸部找不到明显的形体转折面,到处都磨得光光滑滑的而且还没有色度变化,木跟腻的画面效果恰恰相反,它的毛病在于过分夸张形体的转折面,好像是用由一块块被割成的木头组成的。

解决的办法是:

1、人物都是有骨有肉、有方有圆的形体,因此,在作画的过程中时,该方的画硬一点,该圆的画软一点,亮部转折轻而准确,用笔用线得当,其毛病是可以克服的。

2、作画的过程中,如果不是为追求某种形体转折风格的话,还应是提倡正确的处理画面的“前、中、后”三度空间。

以上是我们在高考素描头像教学过程中,所发现的学生存在的常见毛病,尽管它们随着教学的深化能够逐步得到解决,但是,这里仍希望部分学生特别是初学者认真对待。

历史上的美术家在探索和实践中创造了一系列学习方法,这些方法已经成为现在我们学习美术不可违背的原则。这就是我们素描学习中的“整体原则”、“步骤原则”和“主次原则”。这些方法和原则是前辈艺术家为了达到理想的完美,发现和弥补自身有限条件所积累的有益经验,在今天或未来,这些具有高度智慧的经验仍是我们学习素描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本书出版的目的,即是向学习者介绍这些造型原则和这些原则在具体使用中的方式方法。

二、学习素描应具备的条件

素描有认识和表现两大功能,科学与艺术兼而有之。学习者在科学面前要老老实实按规律走,在艺术面前则可大胆地放手去探索和实验。素描的认识功能决定了素描的科学特征,素描的第一个任务是认识造型规则的合理性和各种客观形式变化的原因和规律。素描的表现功能决定了素描的艺术特征,它的第二个任务是研究造型规则的应用技术和工具材料多样造型的可能。

素描的这些特征决定了素描学习对学习者的要求,学习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懂得运用对比、综合的方法找出对象的形式特征。学习者必须具有手、脑协调能力,能够有意识的表现观察和判断的结果。3.学习者必须具有开放性思维,勇于克服旧习惯,探索新问题。

三、素描的学与教

如果你是第一次学习素描,首先要明白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你要做好在一个全新领域里施展你的才能的心理准备,不要让旧的意识或经验影响你对新课题的接受。素描学习是一个复杂过程,素描操作是一种艺术行为。素描的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素描的整体观念和作画的自然状态。这两者与人在生活中的局部观念和社会状态区别很大,只有尽量排除旧的习惯,才能真正理解素描本质,迅速掌握素描要领。

第二,你要懂得夸张与造型的关系,只有夸张,才有艺术,完全地“写实”是没有的。造型必须将自然物体的特征进行强调,因此,发现特征是素描造型的前提,只有将两个相似事物对比观察才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将这种差异强调性表现才是艺术造型的根本。

浅谈素描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篇3

关键词:素描;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2-0121-02

随着现代科技化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创新意识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面对眼前的世界眼花缭乱,那么就素描而言,它作为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发展,它存在怎样的现状?为适应社会的要求,它将做怎样的转变?

1 素描教学存在的问题

1.1素描教学的发展现状

素描从广泛意义上讲,可以理解为单色的绘画形式,这是在西方逐步形成的概念,它起源于欧洲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而17 世纪波仑亚学说的创立,则奠定了素描教学体系。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体制的改革和文艺政策的调整,带来了艺术体系的深刻变化,也为素描教学的改革开放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同时西方的文化也不断深入中国,但西方文化范围的素描在中国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历史也并不长,素描教学改革在曲折和反复中不断发展,人们的观念意识也表现出多重性,反映在素描教学中也出现很多不完善的现状。

1.2 素描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2.1 学生缺乏想象力与灵活性,阻碍了其创造性的发展

在过去的素描教学中,以描绘现实客观存在的对象为前提,过于注重素描的写生和基本功技法的训练,造成了学生被动地表现事物,把注意力集中在真实再现对象本身上。绘画学科如此,设计学科亦如此;使学生很大程度上缺乏对事物的理解、想象和创造。在中国素描作为艺术类院校高考的应试科目,许多考生为了考试,一天到晚埋头于书本,所学的一切知识只是目的性极强地为了应付考试,失去了对素描本身的追求,思想上变得很盲目,而没有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也难以对绘画本身投以一定的激情,那么学生的创造性又何谈发展;在以往的设计学科中,素描作为一门基础课,教师只是摆一组静物,让学生客观的描绘下来,而没有重视对其本身专业的学习,在表现对象形式上很单一,缺乏设计理念和创作观点。可见,在素描的训练过程中更多的是培养了眼和手的协调性,而忽略了脑应用,忽略了素描的创造性、思想性的一面。

1.2.2 学生知识面窄,眼界不开阔

在中国,很多从美术高考升入到大学的学生,在思想上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转变,仍然继续着美术高考的那一套,整天待在画室画一些呆板陈旧的东西,不走出画室去了解社会了解自然,认为只要画好画就可以了,忽略了美术理论的学习,忽视了画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有一些有才气的学生凭直觉画了一些像样的作业之后,便觉得画素描是件很简单的事情,于是再也不愿意沉下去研究素描本身的规律;也有一些学生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但只局限于模仿某某大师的手笔,盲目追求个人风格,不肯下功夫学习,这样一来,势必会造成他们视眼狭窄,艺术修养将难以提高,而这种状态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很难成为有创新的画家。

1.2.3 课程设置与所学专业的不合理

在中国的许多美术院校中,专业课程设置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课程内容与实践脱节的现状;专业课的课时安排的不合理性;专业课的定向出现偏差等。这一点在素描课上表现为:①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如很多美术与艺术设计院校,在其素描基础课程的学习上都沿用纯美术的那一套,美术学与艺术设计学它们虽同属于视觉艺术,但在其主功方向上却有很大的不同,它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学科特点,因此纯美术都不是它的主攻方向和核心能力;②素描课时安排不合理。在很多设计类学科中,基础素描课时分量很少,课时的分配在设计软件课程上占主要部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有很多学生虽然在电脑软件应用上很精通,但思路上却很空洞,设计出的作业多的是技术处理,少的是对事物的创新和想象力,对事物缺乏一定的审美力,大部分学生素描基础差,而基础素描课时少、时间短,在还没有对素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掌握后,就开始学习设计软件了,这样长此以往,必然会引起教学质量的滑坡,影响学生的发展,由些可见,基础课素描的深入和开展应该重视和警惕起来。

1.2.4 素描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将越来越被电脑所取代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新时代的产物:摄影、多媒体、电脑设计的不断出现,素描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艺术设计教育的主要方向应该放在如何对新技术的掌握上,因为摄影的技术、电脑的图像处理和变化效果都远胜于人的手绘,以往的以造型为主的素描课程将来可以被新媒体技术所取代。在设计素描教学中,也有人认为就是不学素描也照样可以进行电脑绘图,何必浪费时间去学素描呢?那么,素描作为一门基础课,它还有存在的意义吗?实践证明,无论是美术教育还是艺术设计教育,素描将发挥着它本身无法被取代的作用。

2 素描教学的建议

2.1 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

一般来说,素描能力的高低,也会引申到其他门类的学习之中。这是因为,素描训练不仅是眼和手的协调训练,更是眼、脑、手三维一体的综合训练,最终结果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正如德加所言:“素描画的不是形体,而是对形体的观察。”这里的观察是指精神层面的,它是思想的、精神的、文化的,因此教师对学生才能的挖掘应该是在创造性思维上下工夫,在素描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注入新的教学理念。同样是描绘物象,但已不仅仅是教学生如何表现,而是以认识理解对象为途径,一方面培养造型能力,更重要的是以带有某种主观色彩的表现手段去表现事物,摆脱过去素描教学中的被动性、盲目性,挖掘学生对形态造型上的不同探索,强调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方式去分析和表现,目的在于激活学生的创造意识神经,培养学生敏锐的审美意识,通过强化主观意识和艺术想象力的训练,来提高对形体综合设计的创造能力,并通过素描的形式得以充分表现。

2.2 开阔学生的视野

要对素描进行深化以及有个性的表现,就要走出画室,师法自然,潜移默化地熏陶我们的思维,开阔我们的视野。自然界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她有着丰富多彩的原料,激发人类无尽的想象和表现。从古至今,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的无数发明以及文学、绘画、设计作品有很多是从自然界中获得灵感而创造出来的。如著名的画家达芬奇其代表作《蒙娜丽萨》,它的素材就来源于一位普通妇女形象;法国19世纪最出色的风景画家柯罗,大量的著名作品都是取源于大自然;影晌至今的艺术流派——印象派,他们提倡户外写生,走进大自然并创立了以光源色和环境色为核心的现代写生色彩学,直至现在美术学院教授的色彩理论知识均源于印象派对色彩的研究成果。自然是伟大的,它是我们学习的艺术宝库,因此,在素描教学中,一定要安排学生多出外写生,作为教师应摆脱旧观念的束缚,大胆创新,激活学生的思路,进而能设计出富有创造力的作品;并采用多元化的方法教学,为今后的素描教学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

2.3 素描应结合不同的专业,进行教学改革

现代艺术教育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观念和多元化的形式,我们也应顺应潮流,改变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模式。各大美术和艺术设计院校都应在基础课教学上进行大力改革,尤其重视素描教学的改革。在基础课程素描教学的设置中应当加强:①应强调专业的方向性。素描教学的课程内容应根据专业各自的特点和规律来进行设置,各美术学、艺术设计学院应结合时代的发展和需求来细化学科,为教学的丰富和多元化提供更大的空间;②应重视基础课素描的学习。在课时安排上应以加强学生的基础训练和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为基准,发展学生最终能独立思考创作的能力为目标,为培养新一代的人才而努力。

2.4 素描与电脑设计的联系应紧密相连

无疑地,摄影、多媒体电脑设计技术有着其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相对手绘来讲,在其制作速度上要快得多,但是再先进的机器也只是人类创造思维的某些部分,它无法替代人类设计创造的全部过程,它只是人类操作的一个工具,它无法超越人的超级智慧,如果过分依赖电脑,它将会使我们的思维变得僵化,降低我们的艺术素养,而以造型为主的素描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如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建筑设计、电器设计等等,这些设计造型最初无不是通过设计师的无尽想象,通过大量的素描和设计草图,将构思一个个记录下来,并在其基础上加以变化、延伸,从而产生出许许多多的造型设计产品;素描是根基,若没有它,任何高楼大厦都无从谈起。所以素描与电脑设计不仅仅是一个独立体,它们之间也和其他事物一样存在着联系,而且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将越来越紧密。

素描教学尽管在发展进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就总体水平来说,它将越走越好,它的发展前景也将更广阔,让我们去打下牢固的素描基础,为将来的艺术之树增光添彩吧!

作者简介:张国芬,女,1980年出生,2004年毕业于大同大学,助讲。

Discusses the Sketch Teaching Existence the Question and the Suggestion

Zhang Guofen

Abstract: The article through the sketch teaching’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looked that the sketch existence some questions,launch the elaboration in light of this,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roposal.

论素描习作与教学中的若干问题 篇4

一、线条基础

素描的线条基础尤为重要, 线条是一个造型的基础和条件,没有线条,我们则没有画面这个概念,更别提造型和美术创作了。线条是绘画者对客观物体抽象的艺术符号,是表现物体最快捷、最概括的表现形式,当然也是非常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纵观历史,在我们祖先中,没有留下姓名的艺术家门,常用简陋的工具和材料创作无数艺术品,从中可以看到,线条是他们最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而线条的应用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则在千年间的变化大相径庭,完全不同,无论是形式还是笔法,都有其独特又自成一派的一面。如在东方绘画中的线注重表现情感,富于韵律感和装饰美。而西方绘画中的线具有较强的理性特征,不能把这二者对立起来, 应该指出线造型在东西方美术作品中是相通的,同样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多彩的艺术美盛,只是由于欣赏习惯,绘画造型传统观念的差异,形成不同表现方法和民族风格。

由此可见,线条由来已久,历史渊源,更是美术创作的根本所在。所以素描学习之中,线条练习则是基础,也是重中之重。优秀的线条一定是富有变化、节奏感强烈、明暗虚实、让人舒服的。所以,对于线条练习,我们要从最根本的横平竖直做起,一笔一画,长时间揣摩和练习。

教学初期,不着急练习和绘画具体物体,而要长时间单一线条,此过程最好持续一周甚至更长,不要觉得这个过程枯燥无味,正是这个过程会不断加深对造型能力的理解和感知。

二、结构透视

透视”是一种绘画活动的观察方法和研究视觉画面空间的专业术语,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归纳出视觉空间的变化规律。透视最早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当时并没有完整和明确的理论支撑,直到15世纪意大利画家L.B.阿尔贝蒂的画论叙述了绘画的数学基础,论述了透视的重要性。同期的意大利画家皮耶罗·德拉弗兰切斯卡也对透视做出了相对明确的解释和证明。而最为重要的是德国画家A. 丢勒把几何学运用到艺术中,使这一门科学获得理论上的发展, 渐渐奠定透视学在绘画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透视,简单来说,是客观物体占据的自然空间有一定的大小比例关系,一旦反映到眼睛里,它的视觉空间并非符合原有的大小比例关系。就像常说的“一叶障目”、“一手遮天”,还有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都是由于我们所站角度和高度不同才会产生的视觉奇观。

之所以会产生这些奇怪的视觉印象,是因为人类自身的眼部结构特殊。人类的眼球在看外界物象时处在一个角度状态中,由于人类自身眼球的特殊性,因此接受外界物象的时候会形成物体的形变,从而被我们大脑接受,由此,正是透视原则的最终体现。而在绘画过程中, 透视学的体现则是通过一点、两点、三点透视等一些基础透视成像原则,将三维的立体图形呈现在二维画布上。

对于美术学习者来说, 掌握好线条则是学好素描的第一步,如同房子的地基一般,只有将地基打好,才能有机会盖成高楼大厦。如果真的想万丈高楼平地而起,则需要我们不断添砖加瓦,巩固基础。而这个过程则是我们素描的中心所在———结构透视。

透视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小成则需三年,大成则需五年,若想成为大师,则是一生的事情。所以对于透视的学习,更大的是功在平时,并无任何捷径可走。透视有着极为严苛和明确的法则, 所有物体和空间都可以按照这个法则体现在二维画布上。

透视学习一般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单个几何体的练习,通过简单的几何体练习, 了解三大透视法则的相关制图规则和理论所在。第二个阶段,组合物体的练习,俗称人物和静物练习,如果将这第二阶段得心应手,那么素描学习就开始进入正轨。透视法则学习会更上一层楼。而第三个阶段则是空间练习。由单个空间向多个空间循序发展,不断追求。

三、素描艺术

任何一个素描的学习者在素描初期, 大多是通过学习和借鉴他人的学习方法和绘画风格,逐步完善和提高自我。而到了素描学习后期, 则一定会渐渐产生自己对于素描的认知和看法,更有强者会逐渐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这就是我们表达的素描艺术的最初雏形。

所谓素描艺术,是在视觉形式表现中,借用这个概念说明形式变化的效应。以此类推,同类色彩、明、暗关系的重复,视觉强度有序的变化或图像构成中同类组合方式的重复出现等都可以视为形式变化的表现, 而有序的节奏变化是构成形式韵律的手段。通过这种手段,逐渐被人类的欣赏态度接受,从而形成一门严谨的艺术科学。

素描艺术性的表达则是每一个绘画者都无法不跨过的一道坎,更是我们的必经之路。如何在教学中正确培养和引导学生正确的艺术取向和认知态度, 便是我们素描学习过程中最后也是最为神圣的一课。

所以日常学习中,我们要不断给学生欣赏大师作品,了解作品的背景和创作,积极传授良好的绘画态度,树立正确的绘画观念,从而一步步形成素描艺术创作的雏形。

四、结语

艺术的特性是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大师们主张有严格的素描基础训练, 素描作为最基本的绘画语言是永恒的,并且随着历史推移不断发展变化着。素描通过客观物象的研究和描绘, 表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感悟 和理解及 对艺术的 深刻反思。把基本功看做单纯熟练地掌握写实技巧是狭隘的。素描的基本功不仅表现为对一定绘画技能的掌握,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探索精神、艺术热情和正确的艺术观。

摘要:素描是绘画之本,也是一切造型艺术的根源和基础所在。素描的发展性美术创作则更千变万化,色彩、国画、手绘、设计、雕塑及石刻等无不与素描有父子相承之关系。而对于素描教学来说,如何准确把握线条与透视的基础关系,掌握专业水平和理论认知的共同因果,更是素描创作和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研讨式教学在设计素描中的运用 篇5

【摘要】本文通过描述国内设计素描多种教改,从美术与设计的历程中理出设计素描的发展过程,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设计素描的研讨式教学基本原则方法。

【关键词】研讨教学;设计素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9-0172-02

一、近年对设计素描性质的不同认识

研讨式教学最早源于德国,后来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湖南师大郭汉民教授研究出了“研讨式五步教学法”,在美术与设计界中的研讨式教学研究尚缺乏系统科学体系,设计素描的教学行内探讨和争论焦点主要是强调设计思维创意在设计素描中的重要性,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的关系等。

观点一:认为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这两种基础的关系实际为一体,而不是割裂开的,应是传统素描和设计素描教学有机的结合,但是不要将其视为唯一”。[1]

观点二:认为“从结构出发研究造型,„„准确描绘能力的训练、结构分析能力的训练、空间透视层次表现能力的训练以及构想创意能力的训练”。[2]

观点三:认为设计素描在样式、教程、内容、目标、教学方法、课程设置、训练指导上,都应区别于绘画素描。

观点四:有人提出:“素描不一定人人都必须过‘写实关’。素描并非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3]

素描诞生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成为构图、明暗、空间虚实、透视、解剖结构的单色绘画,米开朗琪罗把素描描述为所有“艺术的源泉和身躯”,设计是从素描开始去整合造型规律、空间结构规律。感悟自然属性中的灵性造型要素,重构自然形态的重组变形,构成新的形体秩序、新的视觉关系和造型实体。

随着绘画科学的发展,素描从其它学科独立出来并成为具有视觉审美含义的造型艺术。包豪斯时期的伊顿提出的绘画视觉训练、视觉规律、素描的结构和韵律等都是早期设计(结构)素描的训练方法。

《论语八修》中有“绘事后素”,“非彩为素,摹画为描”是针对彩绘而言的。中国画中的“白描”、“双勾”以及“粉本”因为也是一种“朴素的描写”,所以也可以归为素描。中国的早期素描教学体系为徐悲鸿带来的法国素描体系,影响了我国高等美术教育界的几代人。随着高校扩招,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内容增加,随后出现了“设计素描”名称。1985年瑞士巴塞尔设计学校的教材《设计素描》(吴华先译)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国内南艺的单德林在素描、线描、综合材料等艺术设计教学中总结出了设计素描教学经验,并出版《设计素描》(辽宁美术出版社2007年)教材。强调其物质性与适用性为第一要素,是表现物象的形体结构及组合构成的手段工具,画面构成要素的合理性安排是其造型特点,充分反映物象的本质属性与特征;可以采用不同材料多种载体体现设计师观察设计构思感受、联想情感等;便于设计师控制表现形象,以线作为表达方式快速随意捕捉对象。

二、设计素描教学应围绕“传神写照、迁想妙得”展开研讨式教学

设计素描是人文艺术科学的一门基础课程,本课程具有设计的运用性、创造性,在信息工业革命年代设计素描同样面临很多新问题,在设计素描课程中如何展开研讨式教学,发展学生创造力是除了传授知识之外的重要任务,设计素描课程大部分课时是学生的实训,设计素描的研讨式教学应根据艺术设计的特点和要求,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造型能力的基础上启发和拓展设计思维,怎样在设计素描实训中开展研讨教学是我们必须改革的,在实训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研讨交流。拓展知识、培养设计造型技能是教学重点,在传统造型系统里吸取精华,物象解构是离不开形体结构和空间的,而色彩、明暗只是它的外在表现形式,形体空间是设计素描的支柱。素描的基本要素是设计素描训练出发点,造型表现的技能技巧是设计思维、造型观念的载体,设计活动中的设计意念的表达是通过一定的绘画技巧,使观念意象视觉化的一种形式美的呈现,在认识了自然表现结构中设计的因素启发下形成与设计命题的意象。设计素描是在原始状态通过寻找结构转化成艺术形象,作为一种有效的视觉传播手段通过视觉化表达设计意念与创意的一种语言工具。

中国传统绘画素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而设计素描则以设计思维为主,我们要将传统的造型方式和设计素描相结合,突破绘画素描的理论约束、倡导设计创意,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发现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用默写来强化学生的设计造型、创意能力和对新型事物的感知能力,提高对透视空间关系的准确把握能力,增强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设计草图的绘制能力,为专业设计课程做好铺垫。设计素描就是画思想、画分析、画认识。设计素描应改变习惯的透视,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思考,不断感受体验物象的形态特征,分析、理解和剖析物象的形体结构、空间等,发现、创造新的形象特征,用设计语言创造新的艺术形象。

目前国内设计素描的教学内容基本划定为结构设计素描、具象设计素描、抽象设计素描、意象设计素描、装饰设计素描、表现设计素描、材料媒介综合设计素描等几大板块,我们要改革设计素描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要提高学生学习设计素描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将设计素描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建立设计素描多维立体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如中国美术学院周刚老师就把设计素描分为线性描绘、空间建构、空间悬体、从具象到抽四个时段。[4]

南艺单德林老师认为:“基础素描是以聚合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着重解决造型的观察和表现,即先要有造型能力,而‘迁想妙得’主要体现在扩散思维能力训练,对‘心’(未知领域探索的创造意识)这一神奇世界的探测则是设计素描教学的核心思想。”[5]

设计素描教学的研讨式教学中要结合中国传统造型因素来展开,如中国美术史上六朝画家陆探微的“陆得其骨”、“秀骨清像”、曹仲达的“曹衣出水”、顾恺之的以形写神、传神写照、迁想妙得及南齐梁时的谢赫在《古画品录》提出评画的标准“六法”中的“应物象形”、“骨法用笔”都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结构表现。“随类赋彩”在素描里可以解释为调子,调子有助于表现形,但应处于从属的地位。“设计素描”这种“舶来品”,在“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还有很多学问要深入研究,我们要通过研讨式教学方法的介入建构设计素描理论情景实践的研讨式体系,在设计素描的教学平台中展开师生互动,在传统项目研讨中完成设计素描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设计素描实训中研讨体会设计素描理论的探究与深化,在实训中积累自主学习、研发创造能力。如中国传统绘画讲究以线造型,美的全部特质存在于线中,用线描法来把握形体的轮廓和结构的重要转折点,“写虚”的手法来表现转折点和轮廓线之间的面,省去过多的光影色调的绘画时间,突出对象的内在特征,线条的形态美体现设计的构成、创意。线条的粗细与浓淡、光滑与粗糙、曲直与弯弧、疏密与重叠等变化展示不同寻常的空间效果,其效觉冲击力,在很大程度上要强于明暗处理的效果。线条在建造空间的艺术形式中兼顾着空间和形式的双重目标,其艺术的表现力具有无限的空间,设计师是从构思创意情绪流变的设计素描中扑捉灵感,设计创意来源于自然物象,即“以形写神”才能“迁想妙得”。

在设计素描的实训教学平台中形成传统造型项目体会研讨,建立专业理论学习的情景模式,研究以开展主题或项目设计为主旨的实训课题,丰富设计素描教学内容,启发学生的能动参与性,提升研讨解决问题的实际运用能力。素描是造型基础,设计造型是设计创造活动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的依附,我们应根据设计素描的课程内容实际展开研讨,设计服从于功能和实用。艺术设计不同专业方向需要设置不同的设计素描教学内容,按照设计素描的不同专业特点、目标指向来计划设计素描课程内容,在工厂、商场、自然景观中现场教学,启迪学生的设计思维。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等这些不同的专业方向都应该有着独立的设计素描课程定位。环艺设计专业的素描课应多以景观素描和建筑空间素描为主,产品设计专业的素描课程应以产品造型和器物外观设计素描为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素描课程应多以体现平面标志性的构成为主,装潢设计专业应以浮雕装饰造型的素描为主,而染织美术的素描课则应以表现不同花卉和植物的写生变形素描为主等。

总之,设计素描课程是为设计而培养人才的平台,我们要强化创新运用型培养模式,改革设计素描课程教学方式与结构,构建设计素描多维研讨教学的平台模式,紧跟教学改革趋势,发挥学生自主性,为社会输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应用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素描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篇6

关键词:中学美术 素描教学 问题 对策

素描是中学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但在素描教学中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低、学生难以发挥主体作用,教师教学缺乏针对性、教学安排不合理以及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因此,教师必须结合教学目标,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中学美术素描教学质量。

一、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不浓及解决对策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素描教学属于基础性课程,教师只有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素描技巧。在当前素描教学中,有些中学美术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缺乏有效的课堂导入,从而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视角,分析学生素描学习的兴趣点,且将其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素描学习的兴趣,并促使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强化素描知识。

二、学生难以发挥主体作用及解决对策

在教学中,部分中学美术教师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强制学生学习美术,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机械式的灌输,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美术知识,导致学生难以发挥主体作用,学生往往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学习,以至于失去了学习素描的兴趣。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尽可能地转变教学观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水平,引导学生在素描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便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掌握更多的素描技巧。

三、教师教学缺乏针对性及解决对策

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美术教师难以兼顾每位学生,只能结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所以教师设置的教学任务和内容没有体现差异性。然而,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如果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同样的内容,就会减弱优等生的兴趣,降低后进生的学习信心,致使美术教学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针对这样的问题,美术教师应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开展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从而更好地发挥美术教学的作用。如对于天赋较强的学生,教师应引导他们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天赋,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教师教学进度安排不合理及解决对策

由于中学生的学习任务较为繁重,为了更好地给学生减负,美术教师必须科学地控制教学进度。然而,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知一味地加快教学进度,学生只有学习的时间,没有练习的时间,新学的知识由于没有得到实践,无法及时得到巩固。如此一来,学生顾此失彼,便会逐渐失去学习信心。

针对这一问题,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地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做到循序渐进,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注重把学生的学习量转移到学习质上。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中学美术教学的质量。

五、教师教学方法落后及解决对策

素描教学的方法十分重要,但很多美术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即便是采用现代教学方法,也摆脱不了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开展。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尽可能地摒弃传统教学方法,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制订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尽可能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加强与学生的合作交流和互动,不断提升素描教学的质量。

六、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美术素描教学面临的问题较多,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始终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才能有效提高中学美术素描教学的质量。

浅谈高校素描教学存在的问题 篇7

一、再现性素描训练多, 表现性素描训练少

再现性素描阶段实际上是传统造型艺术阶段, 它讲究如何正确地掌握比例关系、塑造物象的形体、明暗对比以及体积感等等, 它追求的是正确反映物象“再现性”, 即通过仔细观察被描述的物体客观地表达出来。它训练的是眼———准确地观察和分析;脑———根据美学原理理解进行艺术思维;手———运用素描技法来再现客观物象的过程。它是素描写生初级阶段, 也是每个美术专业低年级学生必须经过严格而枯燥的基本训练阶段。表现性素描阶段是素描写生的第二阶段, 它强调的是超越客观物象的外形轮廓、明暗关系、色彩等外在表象元素, 注重的是作者个体主观感受, 通过创意思维注入艺术创造性、融入个性化的表现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也就是说它是以客观物象为对象, 忽视了传统性对物象外在相似性的描述, 在眼、脑、手三者关系中更重视扩展脑 (艺术思维) 的作用, 主张注重作者与被描述的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个体认识和体验、个性的表现等特点。目前在高校中再现性素描训练可以说是一统天下, 多数院校根本就没有进行表现性素描的系统教学, 事实上, 在高校从事表现性绘画的老师和喜欢表现性绘画的学生大有人在, 这不能不说明我们的教学在内容上有进一步丰富的必要。

二、素描技能训练多, 素描认识提升少

素描技能和素描认识的关系实际上就是理论与实践的问题。素描的学习需要进行大量的技能训练, 技能训练既是教学的内容, 也是提高对素描认识的重要手段;通过具体的技能训练, 增强对素描的感性认识, 但仅此是不够的, 还需提高对素描的理性认识。对素描上的认识的提高又可促进技能的提高和学习的主动性, 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没有理论上的指导, 技能就是零散的, 训练中就易于失去方向。从某种程度上说, 学生对素描的认识与理解, 决定着学生自己的专业技能, 说得远一点, 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和个人素质。在高校的素描教学中, 虽然大部分时间是实践, 但是, 相应基础理论不可缺少, 教师在教学中, 也不应停留在就画论画上, 还应该结合大量的图片资料, 讲解相应的有关素描理论, 通过更直观的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获得更多有关素描的知识, 加深对素描的认识与理解。然而现在许多学生到毕业也没搞清楚素描是怎么回事, 没有尝试过光影素描之外的方法, 也就更无法懂得素描这个大家庭里的种种方法、技巧、风格以及相互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综合性训练多, 专门性训练少

在素描教学中, 通常都是把形体塑造与表现技法混在一起的综合性训练, 且常常是从入学到毕业, 这种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做法, 导致许多学生未能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甚至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原本计划解决的问题也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为了使我们的素描教学更富有成效, 有必要细化素描教学内容, 具体做法就是进行一些专门性的训练。除了“画一双眼, 画一个头, 画一只手”等形体单元训练之外, 还要涉及素描技法、手段、材料等方面。这些专门训练由于针对性强, 又减小了训练难度, 加上自由灵活, 因此可以较好地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并且所花时间相对不多, 短期的训练也可使学生新鲜、敏感, 开发直觉和增强艺术的敏锐力, 与综合性训练互相补充、互相调节, 更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四、传统工具使用多, 新型材料使用少

当传统的素描技法和观念不能满足我们的审美需求的时候, 我们理应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并借用其他新型材质来改变这一现状。以前市场上除了铅笔、碳笔之外, 素描没有过多的材料可供选择, 而在当今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绘画材料也是丰富多彩, 琳琅满目, 这恰好为我们革新素描语言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新型工具和有色材质的加入, 不仅可以丰富素描语言, 拓展素描表现力, 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随着时代的发展, 我们没有必要再用某种固定的模式作为素描训练标准和评判依据, 素描理念理应得到相应的调整和拓宽。在艺术追求多元化的今天, 任何体系都不可能成为一成不变的版本, 我们应该以宽容的心态去迎接各种新形式的到来。各高校应该创立适合自己特色的教学体系, 素描也不例外, 那种一统天下的教条主义应该远离我们的课堂。以自律、主观、多元为特征, 以人文精神和个性体现为目的的造型基础, 并努力发展具有创造性技术的素描才是现代观念上的素描。同样, 我们在素描课上也要提倡一种个性的张扬和创新意识, 并鼓励学生去探索未知的领域, 给老套的素描课堂赋予新的语言与活力, 使其和别的画种一样成为独具特色的情感表达方式。所以, 在素描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绘画中固有的概念, 颠覆传统绘画中人们给素描给予的定义, 在课堂上加强创意思维、扩散思维和表现意识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艺术思维, 使其具有个性的表达能力, 具有一定的审美文化欣赏能力和终身审美意识, 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个性。

参考文献

[1]HERSCHEL CHIPP.欧洲现代艺术理论[M].余珊珊, 译.吉林美术出版社.

[2]格莱兹.绘画及其法则[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范迪安.国际当代素描艺术[M].江西美术出版社.

论素描教学中的“模式法” 篇8

在教学上总是提倡活学活用的今天, 有人一定会觉得我又讲起了形而上学, 或者是填鸭式教学方法, 当然, 在这里我主张的套路模式教学, 还真有填鸭式教学的嫌疑。但是我敢说, 被今人大加批判的填鸭式教学法、在当时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的并且是可行的。

中学美术课的素描教学是绘画中的基础学科, 绘画是视觉的艺术, 是真实的视觉与幻觉的交替运用。学过美术的都知道, 看到的是真实的, 而反映到纸上的却是幻觉。这样一般不是天才的学生, 是很难系统地把握住的。学生有可能把幻觉当成真实的感觉, 也可能把真实的感觉当成幻觉了, 这种现象在素描基础差的高龄人中也是时有出现的。所以说调整学生的视觉习惯与正确的视觉转换才是关键的和必要的。

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让学生长期处于自由认知状态下, 学生的进步是很缓慢的, 这也是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得出的结论。学生在调节视觉过程中不可能总能得到老师的导引, 因为老师教的是一群学生, 无法做到及时的提醒引导每一个学生的视觉方法与习惯;而学生同时也不可能在每个关键时刻都能意识到应该找老师辅导, 恐怕只有天才学生才能做到这一点。而培养一个天才的教学, 不是学校式教学模式的任务, 恐怕也不是我们应该讨论的话题。学校教学是大面积、大批次的培养人才, 那么就必须实施套路模式教学。实际上笔者认为我国的国家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应该就算是一个大模式, 而每个在岗教师都是在具体执行着国家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也就是都在按照这个大模式进行教学。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精心编制一套教学训练模式是科学的, 可行的。如在初中、职高中的素描教学上, 教师将解决素描各种问题、各种角度的挂图或教具让学生进行逐一临摹默记, 或规定学生在哪个角度或那个体面上, 练习多少课时, 规定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作业, 久之学生必会在头脑中形成全方面的立体图形的构想, 形象思维的模式也必会随之展开。如此具体的训练模式如果能一一制作执行, 学生必然会集体得到进步。

我们都在电影上看到过, 国家特种兵训练是非常艰难而残酷, 的, 可就是在这艰难近乎与残酷中, 锻炼一批对国家有特种用处的军人, 他们训练是有一定规定的, 不完成就是通不过去的, 那么就是在素描中也是如此, 因为没有一定的基本视觉训练与掌握, 不会形成更深层次的视觉感觉!就得不到视觉上正确的验证, 也就是立体的感觉。

没有立体的感觉, 学生就不可能画好基础素描。

基础素描如果从掌握客观视觉规律上来分有三个方面, 一是物体的比例规律;二是物体的透视规律;三是物体的明暗规律。在综合掌握这三个规律的同时, 还要掌握一个构图规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如果学生没有很好掌握前三个规律, 构图是不能做好的, 因为构图是总览全局, 选择角度取舍的过程。学生的水平差别很大, 观察的角度更是五花八门。虽然前人已经把初学素描的问题归结为脏、灰、乱、花等, 但笔者认为这就是初学素描者对物体的观察以及对视觉的真实感觉无法正确把握造成的。每个人在正常的情况下所观察的视觉感觉都应该是真实的, 不会有幻觉。但是当把这些真实的视觉用笔和纸记录下来时, 那么问题就多了。素描中的比例是一个纯用视觉比量的问题, 谁也不能用计算器与尺量静物, 也不能用计算器算一遍画的差值。要想纯用眼睛去看出物件之间的比率, 那必须得有一套成熟的观察技巧, 而且还得反复观察, 并且记录下来。如果能够成功地把老师的大脑里已经成熟了的那一套办法, 机械的灌输给学生, 对于初学者来说应该是个最恰当的办法, 成果也一定会是显著的。再者素描中的透视规律, 笔者大学毕业后才知道竟然不是物体客观体现的, 而是人眼睛在吸收光线时构造成的。这些初学者中无法快速总结的视觉问题, 如果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摸索, 恐怕得有达芬奇那样的天才素质。所以只有通过一系列的典型的透视图例, 让学生或临摹或写生, 机械地执行下去, 才能把学生从小到大在视觉神经上所留下的图像概念唤醒, 也才能真正地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 形成立体的感觉。

论素描在教学中的研究 篇9

关键词:素描教学,改革发展,思维观念,教导方法

素描作为造型的基本理论, 成为各个美术院校所必修的一门课程。在我国, 高校教育中素描的教学已成为基础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它以黑白、明暗来表现质感、空间感、虚实等各方面的变化, 研究造型并注重视觉的效果成为教学的目的。本世纪初期, 中国在教学上一直受欧洲和俄罗斯的影响, 这两种教学体系相互交融, 在中国美术教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全部是以写实来衡量学生的作画标准, 这种艺术观念在今天已不大适合高校教育的发展趋势, 摆在高校美术教育工作者面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怎样改革和发展, 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完善素描作为教学体质的重要环节。

1、素描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素描教学观念的改变。

我国高校的素描教学, 长期以来并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在对一些美术院校的调查过程中, 我们发现素描教学的主干课程仍然是以前苏联的契斯恰科夫教学为主, 这种模式虽然有一定的优势性, 但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对素描观念的理解非常的狭隘。尽管它在方法上摆脱了完全以调子为主的训练方式, 增加了线描和人物个性特点的表现, 但总体的课程设置和方式方法上没有太大的突破,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被动, 耗费了大量的时间, 这样教学的理念就会不清晰, 教师只能面对对象来教导, 学生离开对象就不能学习, 这样就使学生的思维反应变得迟钝, 只能僵化机械地去操作, 而且这种方法作画的时间还过长, 无休止地去追求细节上的相似, 反而失去了画面的生机, 在本质上也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高, 如果我们不改变原有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不结合本专业的特点, 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对教学观念进行改革培养现代的艺术人才, 是当前最重要的课题。它需要我们把西方优秀的传统和本专业的特点结合起来, 体现专业教学的特色。另外, 素描应当有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从课题设置以及教学目的上, 都应该有意识的表现现代的思维观念和教导方法, 对西方要改变拿来主义的态度。这是因为我国的求学者和美术工作者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环节。以残缺不齐的西方文化来改造当前的中国文化。而且这种传统到今天也没有太大的改变。美术发展到现在, 造型艺术观念向多元方向发展, 美术院校单一的体系已存在很大的问题, 这样就需要合理的进行改革。尊重学生个性的发挥, 提倡创造性思维, 扩大素描的表现内涵。同时开设尝试多种材料作为表现媒介的课题, 拓宽学生的思路。研究素描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来拓展素描艺术的内涵, 在我们欣赏大师作品的时候, 无不为大师的艺术所感叹, 但我们却未必知道大师是用什么样的工具作画的, 在我们进行临摹的时候也未必采用大师的工具材料来表现, 这样就如同一个外国人学习中国画不用毛笔和墨, 那么他所画的作品就失去了原有的内涵, 而偏离了艺术的轨道。

在我们传统的素描教学中铅笔、木炭条、炭笔, 是常用的工具, 而我们进行改革以后, 毛笔、钢笔、色粉笔、水彩、板刷、油画笔、芦苇笔、滚子、刀片、羽毛笔有色纸, 这些工具和材料都可以运用到素描中。这些工具和材料极大地丰富了素描作品的表现内容, 使素描的技法的研究向全方面拓展。使素描在材料和样式上有别于从前, 这样既能给素描提供广阔的空间, 又能充分的表达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作画方法, 素描就具备了更多的形式和内涵。画出来的作品就会显得更有生气, 而不像以前形式那样单一, 让学生改变对绘画的思维, 打破学生对素描认识的单一性, 使其能更加适应今天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

另外在我们的素描教学中, 还应当注重启发式教学方式和拓展式教学方式。素描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应该加强和各门类之间的联系。同时, 这种联系又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例如:它在中国画上的教学就应该加以改造, 首先我们应该肯定, 由于素描本身的完备性, 使美术专业的中国画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和影响, 但这种中西文化的结合并不是很完善, 而且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素描虽然在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上和国画有很多相似之处, 但两者之间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素描的线条是以表现物体的形和明暗作为主旨的, 而中国画的线条是凸现自身特性为目的, 有时甚至可以牺牲对形的表现来完善线的审美价值。这样我们进行教学时, 就应该考虑到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而不是一概的融入, 中国画家应该进行反省, 既不能失去本民族传统的文化精髓, 又要把素描中可借鉴的地方融入到中国画教学, 在根据双方的不同点来加以取舍和完善。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2、在素描教学中教师应当起引导学生, 发挥学生潜质的作用。

在素描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发挥主导的作用, 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有研究有探索的进行教学, 使教学的方法有科学的理论依据, 对于现代的教学技术也可以应用, 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导方法, 注重学生的艺术感觉和发掘学生身上潜在的创造能力。在我们的基础课教学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是开发学生的思维, 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多看一些理论方面的文章和书籍, 扩展学生对艺术的知识面, 书籍的选择可以广泛一些, 要做到学以致用, 这样学生的艺术修养就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对艺术的理解和认识也会更加深刻。使作品在内容和形式都有所改变。在美术教育发展的今天, 艺术类的学生文化素质都比较低下, 对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进行艺术教育是势在必行的。在艺术修养得到提高的基础上去引导学生感受生活, 从生活中获取艺术的来源, 感受自然, 丰富阅历, 使作品真正的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生活中体味艺术, 净化心灵。建立自己的艺术主张和艺术观点, 不断地更新思维观念, 用艺术的眼睛去观察世界, 审视作品。

总而言之, 素描的学习要适应时代, 适应社会的发展。要表现人们真实的感情, 要把教和学紧密结合起来, 启发和引导学生真正的认识素描, 真正地把素描和各学科联系起来, 增强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这是改变教学思路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于振平, 素描基础教学答问[M],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4。

[2]吴甲丰, 论西方写实绘画[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9。

[3]杨景芝, 基础素描教学[M],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0。

素描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篇10

一、学前教育素描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 学生缺乏兴趣

目前学前教育素描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 教学方式单一, 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方式依旧体现为“教师讲解-学生练习”这一模式, 缺乏师生之间的有机互动, 很少应用现代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此外, 在素描工具上, 使用千篇一律的铅笔、素描纸, 易使画面单调, 也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这样问题的存在, 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利于素描基础教学效果的提高。

2、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在学前教育素描基础教学中, 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是凸显的重要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强调基础, 陷于比例、透视、明暗等等的比较之中, 学生因为机械的学习而对素描兴趣全无。甚至有些课堂完全按照教材照本宣科, 这种单调的教学方式和单一化的教学内容, 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思维能力和感悟能力的提升, 对于他们美术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

3、学生的美学素质有待提高

学生的美学素质有待提高是学前教育素描基础教学中比较严重的问题。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初入学的学生来说, 除极少数曾有过素描训练外, 决大多数学生的素描知识和技能相当差。除了素描素质比较低之外, 他们的审美能力、美术素质、感悟能力等软实力也比较欠缺, 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素描基础教学的阻力。

二、如何促进学前教育素描基础教学的顺利实现

1、满足学生多元化的教学需要

要想从根本上促进学前教育素描基础教学的顺利实现, 就必须要满足学生多元化的教学需要, 实现人性化的教学方式。首先, 要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激活学生的创造意识神经, 把被动地再现变为激情地创造, 根据个人感兴趣的题材和话题来进行创作, 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 在素描使用工具上, 应该尽可能地使用多样化的工具, 采用各类黑色炭笔等各种画材和纸张, 让他们感受不同的绘画工具所带来的不同绘画风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要想确保素描基础教学的顺利实现, 就必须要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需要。

2、丰富教学内容和素描题材

促进学前教育素描基础教学效果的提升, 就要不断丰富教学的内容和题材。打破传统一味按照教材进行教学的局面, 而是要引进名画欣赏、课堂讨论、人物绘画等方式来进行学习, 增加素描教学的灵活性, 只有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 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 在教学方式上, 可以结合现代教学手段, 比如借助于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见解地提升素描基础教学效果。

3、对学生进行美学启发和熏陶

鉴于初入学的大一新生素描基础较差、审美能力欠缺等问题, 应该对他们进行相关美学的教育和熏陶, 以便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美术修养。比如, 可以带领学生们去参观一些素描画展, 让他们感受到素描学习的乐趣和重要性, 还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等方式获得大量的素描学习资料, 提升他们的感悟能力。此外, 还可以结合名画去学习素描, 比如Justin Bieber肖像等, 让学生在欣赏和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以此来不断地提升素描学习的效果。总之, 素描基础教学在学前教育中非常重要, 必须要提升学生的素描基础水平。

三、结语

素描基础教学在学前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素描基础的学习, 幼师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目前高校学前教育素描基础教学中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不丰富、学生美学素质较低等问题, 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实现。因此, 必须要满足学生多元化教学需求, 丰富素描教学题材, 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等, 以此来不断促进学生素描水平的提高。

摘要:学前教育素描基础教学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部分, 对于开启幼师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感悟能力, 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帮助作用。目前高校学前教育素描基础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 既有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问题, 同时加上大一新生本身素描素质还不高, 降低了素描基础教学效果。本文将重要来讨论学前教育素描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学前教育,素描基础,美学,创造力

参考文献

[1]鲁静华.学前教育美术课程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新课程学习 (中) , 2013, 01.

浅谈美术中的素描教学 篇11

关键词:美术;中学;素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2-0083-02

众所周知,素描在美术教学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在一般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只把素描当成了一种训练某种造型的方法,恰巧忘记了素描本身是一个独立的画种。

素描作为一种造型训练艺术,其本身就具备造型艺术共同的特点,也就是素描的自然的本质,它能够生动形象地把我们所看见的事物描绘出来。因此,素描被我们称之为“造型的精髓”或“绘画的根基”。正是由于素描在绘画中的特殊地位,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必须努力提高素描教学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素描功底。那么,美术教师该如何对素描教学进行改进呢?我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积极调动学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我们对一件事很有兴趣时,我们的注意力才能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进行深思,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我们的能力。实话说,素描这门课程是比较枯燥的,我们想要学好素描就必须要训练构图、形体、结构、明暗、质感、空间感等等着一系列的训练内容。这些也是我们必须要进行长期而反复训练的。所以整体来说素描这门课程是比较枯燥无味的。但也正是这样它才能考验人的毅力和心理素质,我们只有在素描中投入了真情实感,只有对于素描的真诚的热爱,才能体会到素描中的真正乐趣。既然学生的兴趣对学好素描如此重要,那么作为教师我们要怎么样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首先,我们可以从让学生欣赏一些名家画作做起,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找一些在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的各种优秀素描作品进行赏析。我们可以抓住欣赏的这个机会,向同学讲述一下有关素描方面的知识:

1.素描不是凭空就可以创作出来的,它需要我们对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素描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它的创作确是需要灵感与现实之间的碰撞的,它需要我们对生活要认真仔细地了解和观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2.素描是一门独立的绘画艺术,它体现着不同画家在修养和气质等多种的不同风格。好的素描作品都有独特的个性风格。我们在欣赏不同时期、不同画家的作品时,会发现没有千人一面的现象。学生们通过欣赏这些名家名作的作品,我们就可以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们纷纷表示想用自己的作品和名家们试试。我们要想使得学生们对素描产生兴趣,那我们作为教师就要首先对于素描感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对素描感兴趣。这也就对我们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我们要对素描这门艺术有极大的爱好和对此不断探索的精神。其次我们的心中要树立一个具体的艺术标准,这个标准不是我们具体化的有关素描方面的笔纸方面的数据,而是我们要为自己要达到的目标竖立一个标准。只有先给自己设立一个目标,这样我们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在作品中得以体现,这样就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素描的浓厚兴趣。

二、要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对素描的认识水平

一幅素描画的创作过程就是作者思维活动所表现的过程,通过这些过程,可以提高我们对心理的认识。作者心里活动的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通过这些我们才能在心理方面提高学生们的认识。我们可以在平时学生们作画的训练之中,就把这些运用到其中,从而使学生们逐渐地改变他们固有的一些不正确的思维方法学习。学生们在平时通常会犯一些错误,例如:混乱地表现对象,模糊对象的概念等。错误既然产生了我们就必须找到产生的原因,那就是我们没有对我们所要描述的对象进行一下整体而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所以我们要想不犯这种错误,就必须要在之前对描绘的对象进行一下全面的认识和分析把握。如果我们没有对自己感受的印象进行提炼和追踪,而只是凭借自己的主观臆造来对要描述的对象进行机械地表现的话,这是不能够把我们的对象充分表达出来的。

三、运用评价手段来提高学生的素描水平

1.教师激励性的评价对于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激励性的语言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当学生受到了鼓励他们才会有更大的学习动力,这也正是素描教学中的教师评价所起的作用。这些激励性的评价,能使学生们在学习激情和兴趣上达到一个新高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能养成自己独到见解和技法高超,又兼容宽宏的气度,学生也就能随时感受到教师的激励性评价。

2.学生的自我评价。在素描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其实就是一个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提高的过程。这一个过程如果能顺利进行的话,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们素描能力提高,并取得长足的进步。同时,这个过程也是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分析、自我定位的过程。

总之,如果教师要想使学生对素描产生浓厚兴趣,作为教师就必须首先对素描感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们对素描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就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更高的标准要求:一是要对素描艺术有忘我的热爱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在这一点对于我们深望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师来说非常重要。二是我们教师要在自己心中树立一个较高的艺术标准。这个标准不是我们具体化的有关素描方面的笔纸方面的数据,而是我们要为自己要达到的目标竖立一个标准。作为教师只有先给自己设立一个目标,我们的素描水平和能力才能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出来,也才能激起学生对学习素描的浓厚兴趣。

素描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篇12

一、素描的观察方法

正确的观察是“整体——局部——整体”的方法, 首先对客观事物进行整体观察, 用比较的方法去分析研究客观对象的关系, 再从整体中观察局部的变化, 要将局部的细节连贯起来整体把握。整体观察是一开始就要牢牢抓住总的感受, 要敏锐鲜明地捕捉到客观物象大的形体结构、动态特点、比例关系及黑白关系, 这一点非常关键。不能过早地观察和刻画局部细节, 从整体入手, 再塑造局部细节。虽然落笔在局部细节上, 但头脑中要有整体意识, 不是单在画局部而是在画它们的关系, 使这个局部处在整体之中, 实际上也在塑造整体, 所以画好素描不但要有正确的观察方法, 还要有认真研究的过程。只有理解了的东西, 才能更加深刻地去感受它。所以, 观察方法不对头, 所产生的感受也就不完整或失去准确性, 失去应有的价值, 有什么样的观察方法就有什么样的表现方法。

二、素描语言及其运用

点、线、面及黑、白、灰是绘画造型艺术最基本的艺术语言, 也是素描基础训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用点线面在两度的平面上可以营造和表现出具有三维空间效果的万物世界来。它给人以充分发挥塑造形体空间的能力, 并赋予画面中形象构成新的意义、借此显示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在素描基础训练中, 注重画面黑、白、灰的营造和运用, 它们之间既相互衬托又相互制约, 既对比又统一。在画黑色块时要注意白色的安排, 处理灰色块时又要考虑黑色与白色的关系。通过对黑白灰色调的研究发现各因素之间的对比与和谐统一关系, 通过光影明暗的观察和训练, 拉开黑白色调的范围, 充分表现色调的变化, 随心所欲地用黑白调子描绘出浓厚、立体的物象以及精细而微妙的局部变化, 从而为表现客观物象的结构、质感和空间感发挥重要作用。

三、人体比例、解剖与结构

美术高考素描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讲解的比例与解剖知识主要有:

(1) 人体的大体比例。这包括身高约等于头七个头长的比, 眼睛在头部的二分之一处, 肩宽等于两个头长, 手的长度与脸的长度大致相等, 脚的长度与头长大致相等等等。

(2) 头部解剖与结构。这包括头部骨骼的构成, 头部肌肉的构成两个部分。头部骨骼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在艺术表现中起重要作用的骨点, 和形体关系最重要的转折线。头部骨点有:颅骨顶点、额骨高点、眉弓高点、鼻骨、颧骨、颞骨隆起、枕骨结节、下颌结节、下颌角等。重要的转折线有:颞线、颧骨侧梁、牙床转折线、处颌转折线等。头部肌肉的重点要了解在造型与表现中起重要作用的几组:像额肌、皱纹的形成与它的松弛有关;眼轮匝肌, 导致眼部的皱纹的形成及眼部形体的变化;口轮匝肌, 形成嘴部形体变化;上唇方肌, 在表情愤怒时, 它把鼻翼打开并将嘴唇向上提起;咬肌, 咬紧牙齿等等。

四、绘画透视学、构图学基础知识

透视学就其与绘画的关系而言可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缩形透视, 研究物体在不同距离处的大小, 第二部分研究这些物体的颜色的淡退, 第三部分研究物体在不同距离处清晰度的减低。要重点讲述线性透视的规律及方法。其中围绕近大远小的基本原则, 要训练学生圆形透视、六面体透视、人物各部分透视等的表现方法。构图方面, 重点要求讲解均衡构图的原则及方法。要借助多种例子让学生明白, 构图的基本法则及组织画面的基本技巧。

五、结构与造型

形体是认识客观事物和掌握造型能力的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课题之一, 没有形体的造型艺术等于无稽之谈。在素描的训练中, 我们不仅从客观上认识掌握形体, 还要强调主观上反复推敲去把握形体。把握形体更要把握物象的结构。结构有两层意思, 一是客观物象形体构成和组合关系, 二是画面诸因素的构成和组合关系。在素描教学中, 造型是素描的核心问题, 而结构又是造型的核心问题, 所以研究和掌握结构是画好素描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方法。结构是客观物象内部的构成与排列, 而形体是客观事物的外部特征, 没有结构就是没有形体, 内部结构注定了外部特征的形象。作为一个客观物象的整体来讲, 这内外两个因素是不可分割的, 了解他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对于画好素描是十分重要的。

上一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下一篇: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