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教学改革思想(共10篇)
素描教学改革思想 篇1
摘要:针对素描教学改革思想展开论述。
关键词:素描教学改革,教学手段,因材施教
设计素描是在借鉴融合传统绘画素描艺术精华基础上, 结合现代绘画艺术学科的特点形成的视觉造型艺术学科。设计素描与纯绘画素描表现在目的上有着很大的区别。由于功能与目的不同, 体现在教学中必然带来教学的理念、目的、内容、方法、要求等方面的差异和价值取向。那么, 如何认识设计素描与纯绘画性素描的关系, 怎样结合设计艺术学科特点, 构建设计素描教学的训练模式, 培养基础扎实、创造能力强的绘画人才, 就成为绘画艺术学科教学普遍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1 教学方法
《素描》课程针对技师学生的基础和特点, 从教学内容中探索, 从教学手段中发掘, 既要遵循教学的普遍规律, 又要有针对性、创造性。
1.1 小组攻关法
“小组攻关法”是根据技师学生的心理特征而实施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是“项目实训法”的补充。学生在小组中彼此分享各人的意见和独到的见解, 共同研讨、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攻关法”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1.2 教师带动法
《素描》课程实训部分, 充分利用教师的实践经验, 同时进行项目方案的绘画, 带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创作热情, 克服了一般教师单纯进行指导“纸上谈兵”的弊端, 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参考, 又充分展示了专业能力, 树立了良好的专业教师形象, 同时强化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 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 通过参与项目实践加强了职业绘画能力;掌握了绘画项目的各个环节;增强了团队协作、交流沟通能力;极大扩展了师生的教学成果, 充分体现了教学方法改革的效果显著。
2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2.1 理论讲授与图片赏析
通过赏析优秀素描作品来阐述素描的基本规律与基本方法, 熟悉和了解素描部分的理论知识,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2.2 因材施教法
注意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进行有效地指导, 努力挖掘每个人的才能和天赋, 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得到最有效的学习。
2.3 相互观摩与评议交流
采取同步演示法、局部演示法和个别辅导的方法指导学生课堂作业练习, 每星期进行作业集中观摩, 组织学生自述作业中遇到的困难与体会, 开展相互评议与讨论, 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 努力营造相互间互相学习的良好学习气氛。
2.4 打分评定同时考虑过程与水平
学生成绩的考核与评定同时考虑过程与水平, 每一张作业的好坏都与最终成绩挂钩, 进步程度在成绩中也有体现, 最终成绩是每一张作业与努力、进步程度综合评定的结果, 这样对教学过程起到了监督、调控的作用, 并有效杜绝了作弊的可能。
2.5 学生课堂作业
3 素描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结合
《素描》课程广泛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教学手段, 专业教师自己动手利用数码相机、扫描仪、输出设备等制作器材有针对性的制作素材、课件和幻灯片, 极大丰富了课程内容, 效果明显,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教学效果初步展现。
《素描》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 积极推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广泛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系统进行教学, 成绩明显,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本课程根据教学需要, 不断优化现代教育技术系统的配置, 为更好的开展多元化的更精彩的专业教学奠定基础。
有针对性的制作素材、课件和幻灯片, 极大丰富了课程内容, 效果明显,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教学效果初步展现。
素描教学改革思想 篇2
关键词:传统素描 设计素描 教学 对比分析
当前的素描教学大多源自西方国家,起初它只是传统纯美术类专业的课程之一,在二十世纪传入国内,国内大多数学校遵循这样的教学方式直到现在。这种模仿类型的教学模式在设计专业的广泛使用最后会导致艺术教育和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出现脱节,它导致学生只能参照静物死板的描画,这种设计素描作品并没有任何创新意识,长此以往,培养出的学生创新意识薄弱,作品缺乏新意和想法。艺术设计类专业以及美术纯艺术专业教育的各种功能并没有分开,并没有对学生以及市场需求进行调研,这使得设计专业培养出的学生和美术类专业培养出的学生并没有很大的区别。所以,他们刚刚步入社会是很难适应需要。
一、传统素描和设计素描的不同点
设计素描是设计工作者最初的创意阶段,它可以被看做是设计草图,它需要符合一定的实用原则。所以,在对设计素描进行表现时,既要具备造型的准确与生动,又需要注意造型本身的严谨。这种设计要合乎一定的尺度。
传统素描仅仅是为了造型而去造型的,但是设计素描并不是这样的。设计素描更重视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设计素描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主动创新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教师要主动培养学生利用各种物体进行构思的能力,使他们将想象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之中,通过大胆的选择、提炼、联想等,帮助每一个学生有意识地理解造型,创造造型。设计素描思维概念并非是使学生盲目地开展抽象创作,更不是随意地进行修剪,或者让学生随意地乱画。他应该是多方面的,自外向里的,生动活泼的。设计素描需要展现出的是全新的,有着创新思维以及想象力的抽象因素形体。
传统光影素描的绘制方法和设计素描的绘制方法并不相同,它主要表现在下面两大方面:首先是在对物体的观察方法上,传统素描是利用主观意识进行的创作,设计素描则主导利用观察物体的方法来改变观察物体的方法。比如:当我们在观察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物体时,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形象上,忽略掉他是什么,更不要把他看做具体的事物,而要用发现的眼光来发掘事物的内部结构以及外部轮廓,利用抽象来解释具象。其次是观察物体的角度与光线出现变化的时候将对形状产生不一样的感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光线进行观察与思考,进而开展造型设计。客观世界中各种形象都是研究设计的基础与前提。当学生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抽象想法,就能发现抽象特有的规律。传统素描和设计素描一定要遵照整体观察物体的原则,设计素描应该注意从不同的角度立体观察物体的位置。
二、设计素描教学当中的教学思路
常见设计素描模块化的教学体系一定要以其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入手。设计素描教学的目的是给学生未来的设计工作奠定造型基础,提高学生利用设计思想去绘画。而“造型基础”就是写实地描画。它既要求学生写实的描画,更要创造性地展现自己的想法。设计素描要以创造物体、展示物体为基础,进一步培养学生生动的展现物体单色形象的能力。设计素描能力主要是依据素描造型的基本规律以及设计的具体要求来创造物体单色形象的能力。设计素描的教学目标需要分阶段进行规划,他们合起来共同构成了设计素描教学的整体。这当中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教学手段富有特色与针对性上。
实际上,设计是在一定的目标的指引下进行的策划,它是设计师的想法和构思。相较于传统的纯绘画,它需要合乎审美需求,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设计是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思考,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这种设计不能仅仅讲求美观,还需要满足需求。所以作为设计基础之一的设计素描就不能是简单的重现和再现,它需要在此基础上加进去一定的创新与想法,赋予作品思想与灵魂。
设计者日常的工作就是要依照顾客的需求进行的,由于很多客户经常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表现出一定的效果,因此高效率的表现出设计意图是每一个设计者都应具备的基本技能。而中职教育设计素描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研究明白究竟怎样在较短的时间范围里把客户的意图直接表现出来。在设计素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观察方法以及表现方法的培养。
三、小结
教师在今后的设计素描教学中应该大胆开展实践,不断地对既有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提高自己对设计素描教学的认识水平以及整体把握能力,帮助设计素描教学需要和艺术专业课程进行有机的结合,给学生未来走上社会步入岗位奠定一定的基础。教师还应当不断探索设计素描教学改革的思路,不断创新。既在形式上也在教学方法上寻找更有效的教育手段。
参考文献:
[1]董荪,钱昀.“重塑基础”——设计素描教学刍议[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12):36.
素描教学改革思想 篇3
如果说, 现代艺术的革命最先是在素描领域发起的, 一点也不过分。各大院校设计专业为适应现代艺术运动的发展, 也在寻找素描教学的最优方法。现代素描根据各美术专业的需要开设不同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 同时将课程目标定为重在培养学生准确观察和描绘对象的能力, 掌握形体的结构, 而不应过多地强调明暗虚实变化关系。这一限定虽然在培养目标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是对当时设计专业的推动作用是不可否认的。特别不少设计院校引进了当时流行的法国包豪斯设计学校、瑞士巴塞尔设计学校的课程, 使单一的素描形式走向多元化格局。
一、教学目的比较
传统素描在古典主义时期, 它的作用更多的是为某个绘画作品的初稿尝试, 很多人称它为草稿阶段, 要求画面效果与对物象的视觉感受基本一致。传统素描教学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一个纯客观性的再现, 可以说它是一个客体在二维空间中的视觉反映。它要达到的目的从客观上讲, 只是使学生具备某种能力, 培养视觉敏锐的反应能力;培养分析洞察、理解的心智能力;培养熟练掌握技能, 达到对视觉信息的有效表达。传统素描教学并非已过时, 它的价值到现在谁也否认不了, 传统素描的科学性通过准确的透视、严谨的造型、精确的解剖得到体现, 它的艺术价值迄今还有巨大生命力。但过分强调真实地再现客观物象, 反复推敲客观物象各部分的比例关系、明暗关系和体积起伏转折等因素, 这在设计学专业中不能完全适用, 但还可以去粗取精以适应现代艺术发展。
19世纪20年代, 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创立, 建立了为设计服务的素描教学体系, 现代素描教学包含面更广、更全面。设计素描可以说跳出了传统束缚, 摆脱了长期追求再现真实的层面, 训练形式和内容与艺术设计专业更为密切, 形成了一些符合专业性质的基础教学特点, 即通过素描发现设计, 虽然同样是描绘客观物象却是以认识对象为目的, 是为设计专业服务的。更重要的是通过素描认识自然, 并以自然各种表象为依据, 透过对形体独特的观察方位和不同性质的表现方法, 从而更接近设计创作的过程, 目的是改变学生的观念, 培养敏锐的美感反应, 通过强化设计意识丰富造型语言和艺术想象力训练提高对形体的想象力和造型艺术的综合设计创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比较
传统素描的表现对象大多是既定的。在人们心目中已形成了心理定势, 如石膏像、静物、人物、人体模特儿等。由于这是规定好的审美标准从而显得太过单一和乏味。而对于设计专业的基础课也按照此程序势必会影响专业课学习同时会出现基础课与专业课严重脱节的问题。
现代素描教学围绕设计专业的特点, 重新建筑现实, 颠覆传统思想观念, 经过不断探索, 基本可将教学内容定位于三大板块:结构分析阶段、明暗表现阶段、创意能力阶段。结构分析阶段着重训练学生对空间中形态结构的思维能力强化空间能力的把握改变视觉观察的习惯、敏锐捕捉物象的本质特征。这样才能达到対物象的整体认识, 认识了物象才能理解物象, 理解了才能在二维平面上用三维空间意识表现物体形态的构造及形体与形体、形体与空间的诸多关系。用透视的基本原理指导作画, 同时采用结构画法, 彻底摆脱明暗的束缚。采用穿透性手法表现四维空间, 用各种不同质感、量感的线条表现形体的体积、结构, 在表现题材上比传统素描要宽泛些。它搜集的题材广泛, 生活中看似毫不起眼, 被学生认为不可入画的各种事物, 如平凡的树叶及鲜果蔬菜等, 任何事物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并表现。主要研究自然物体的规律, 注意观察每个细节的主次和前后关系, 抓住事物的动态和节奏感。体会这些按照一定组合规律重复的构成形态。这种靠解构、重现自然物象的方法适应了设计专业发展。这样, 把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物象表皮剥开, 它那陌生但别具异样的美, 会给具象世界与抽象世界之间打开一条通道。
明暗表现训练与以往调子素描有很大不同。虽然同样采用明暗的手法表现, 传统素描教学过分强调明暗关系, 并且大多是明暗的模仿和照抄, 这样大量作品在题材和表现上过于整体统一, 在绘画形式上严格按照比例准则和诸多统一的构图准则进行, 会带来一些弊端, 过分强调明暗教育法很可能造成“形盲”。艺术不同于科学, 科学有统一的标准允许大量推广和批量生产, 而艺术则不然, 设计更是。现代素描充分利用各种工具材料, 工具和材料的应用和表现对塑造形象密切相关, 在作画的过程中可以试着体会各种工具和材料带给我们作画的快乐。如铅笔银灰色的线条、炭笔的黑色柔性、水墨的晕染性、油画棒的强烈度与明亮度等还包括各种不同纸质材料的拼贴融合等, 这些大胆尝试给现代素描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 传统素描的表现题材过于单一, 艺术形式千篇一律, 而现代素描选择的范围要广得多, 选择的夸张化, 空间的扩大化, 表现的个性化, 选择形式的特殊化, 所以能够创造出出乎意料的感觉。从视觉语言和艺术形式上都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创意素描训练是现代素描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传统教学中, 素描主要提升学生造型能力, 这似乎与我们的创作设计有些距离。但是创意素描的造型其实是一种创作, 是想象和思考的结果。这种笔随意走的新方式使学生可以从多元化角度认识素描造型的内涵, 提高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 主动研究和探索造型和构成的多种可能性, 如在形的联想方面, 并非表现我们眼前看到的事物, 更重要的是在两种看似毫不相关的物体中找出内在联系, 比传统素描更具创意, 同时能更好地传达每个学生的思想和理念, 并且创作出比传统素描形式感更强的画面。
三、教学方法的比较
现代绘画大师赵无极曾反复讲到绘画不是画的问题而是观察方法的问题。过去素描在人们的认识中被界定为学生的基础课程, 甚至仅仅是学过就罢的东西。如此之说显然是狭隘的。现代素描跳出了狭隘的框框,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样是画静物, 同样是坛坛罐罐, 也许因为有了不一样的观察方式, 会创作出别具异样美感的新形式。这里的观察指精神层面, 新时代教师更应看到这一点, 不是让学生重复, 而是对学生才能的挖掘, 应该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上下工夫, 触动并激活学生潜在的创造意识才能, 为今后设计引发诸多创新灵感的可能性打好基础。随着全国美术教育改革, 以往那种灌输式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现代素描教学发展,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能作为一个引导者, 不再是老师摆静物学生被动围一堆的状况, 学生可以自由决定, 自己发掘题材,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创作出来的每一幅作品都会具有不一样的主题和风格, 甚至出现一些具有强烈震撼力的作品。不仅是简单的技术训练与技能传授, 更多的是一种参与互动环节, 很好地加强师生之间的思想传递与交流。并且随着教学深入, 还要多看一些优秀的视觉作品其目的在于提高审美眼光, 提高鉴赏能力。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让学生把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 把作品的原创性保留下来。
进入现代社会, 素描的多样性是在人的认识不断发现不断创造过程中形成的, 因此素描教学应该尊重每一个人的创造潜能。新时代教师应当摆脱传统素描观及训练思维的束缚, 正确选用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不断开阔学生眼界激活学生思维。应积极尝试探索多元化方法, 开拓更多表现领域, 把被动地再现变为激情地创造, 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为今后现代素描教学扩展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陈立勋, 冯信群.新概念素描[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9.
[2]牟力器.素描的表现性语言[M].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5.
[3]王中义, 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2.
“激活”素描教学 篇4
关键词:素描教学;星火燎原;“激活”
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强调基础,不利于学生创作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不足甚至认为素描枯燥乏味,教学效果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因此,在教学中,坚持教师是“激活”者,是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教学方法的探路者。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对学生予以“一锤定音”式的裁决,而要进行富于启发价值的评价;不对学生鲜明的个性或完全否决或过度赞赏,而要引导学生鲜明的个性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教学中“激活”每个学生的素描潜能!
一、“激活”素描教学手段
素描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较,一方面,素描具有普遍性。素描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着相似的教学环节、目的及教学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找出普遍性的问题,转变“唯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念,建立师生相互理解、合作、民主对话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素描学科的特点决定教学对象的可操作性强,学生独立训练、动手以及独立观察和思考的时间多,这就需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肯定学生的奇思妙想。
1.因人而异
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其具备独立的创新能力,是素描教学的初衷。围绕这个目的,在素描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具体对待。针对班上学生的专业水平有高有低,不能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针对每个学生采用不同的“激活”手段,素描绘画表现能力强的,要“激活”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让他们自由“加码”。而素描表现能力差的学生,要“激活”他们想画的信心,按照学生的发展规律因材施教,这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因势利导
艺术专业的学生个性比较强,创新欲望高。在素描教学过程中,经常碰到不好调教的学生,他们有时既不按方法也不按步骤学习。对待这类学生,我们不妨“激活”他们更多的思考,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如果我们不根据情况,不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学生的个性就得不到发展,素描绘画表现语言就变成了标准答案。
二、“激活”素描教学模式
“绘画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情感形式、情感符号、情感表象活动。在绘画艺术教育中,施教与受教双方都不应该仅仅是理智交流、冷静的对话和枯燥无味的示范与模拟。素描教育不是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而是一种生动活泼、感染动情的交流形式。
然而,当今素描教育的教学却背离了素描本身,片面地强调技术训练,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授课方式上表现为两种倾向:填鸭式和放羊式。我认为,素描教学如果在知识的基础上“激活”能力的发展,那么这就意味着素描教学的星火可以燎原。怎样把素描课教学搞得生动又充满活力,这应该是在教学中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1.多边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多边交流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学生与教师多边讨论,没有拘束感,在交谈中非常愉快和自由,有了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去动手、去创造。这样可以将教学活动推向高潮,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学生在无形中具备丰富的创造力,会积极主动去画。
例如,在素描教学中,谈到“构图”时,如何既搞清楚这个问题,又在教学过程中让这个问题变得生动有趣呢?首先,让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物品,上课时带来,我也会带来自己喜欢的水果与花草。然后,让学生摆放物品,设计构图,让学生仔细考虑,怎样突出自己的构图理念。最后,把学生摆放的一组组的“构图”引申到“原则”中。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构图”就是这么一回事。这种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个性,老师只是“激活”者,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视野拓展了,学习知识简化了。
2.直观展示
素描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包含着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只是学习素描专业技能,而不加强理论修养,充其量以后也只是一个“艺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要融入其中,这样使学生既学到了专业知识,又了解到非专业领域的知识;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又拓展了知识面。
例如,在讲授“圆面透视”的时候,不管我在黑板上或画面上怎样讲解示范,学生很难在思维中建立这个概念。于是,我就利用实物地球仪进行阐释,利用经纬度来理解。这样学生就一目了然了,在绘画时就有了立体的概念,这样既巩固了学生专业以外的知识和修养,又加深了学生对立体造型的理解。
三、“激活”学生思维
当今的世界正处在开放发展之中,素描教育也不例外。“由单纯的学校艺术教学转向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延伸艺术课堂,把美学、文化中的高雅艺术转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中,是当代素描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向”。这就要求教师要适应形势的发展,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专业人才,更要注重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拓展知识层面,注重“激活”学生的胸襟和气概,让学生形成多元集成的知识面。
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必须建立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师应该“激活”符合学生成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空间,让学生成为认识事物的主体,成为实践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实践证明,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教育理念,通过“激活”素描教学活动,点燃学生绘画个性与创新理念的星火,使得学生具备多维空间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燎原出一片灿烂的素描星空!
参考文献:
[1]王道俊.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2]吴廷玉,胡凌.绘画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2001.
素描教学改革思想 篇5
一、培养科学的观察方法
素描训练也要遵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 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形成循序渐进, 符合认得认知规律。素描的风格多样, 但是基本要求是一样的。针对艺术类考生的具体情况, 初学者缺乏对客观对象的认识和理解, 因此老师在教学之初就要对学生的观察方法进行严格的训练, 整体观察是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的一种方法, 这个方法掌握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过程, 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优劣和进度的快慢有着直接的关系。没有接受过训练的学生, 在观察物象时, 往往是盯住物体的某一点而忽略全局, 经常看到有许多学生在训练初, 盯着几何形体的某一面看而忽略了另几个面, 结果画出让自己啼笑皆非的“怪物”。不做全面的观察、考虑, 结果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告诫学生, 美术作品是对事物的反映形式, 不仅要客观准确, 更要以美术的语言和形象再现事物, 给人以美感。整体的观察是造型艺术的根本法则, 它的实质是便于比较, 比如说在头像写生中, 如果只盯着人的一个局部去画, 那很难把人物刻画好, 学生只有把所要描绘的对象整体控制在自己的视域内, 从“三停五眼”入手, 才有可能把人物表现出来, 否则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模特的神态。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整体和全局意识, 在考虑对局部的设计和处理的时候, 要考虑这样的处理和改变会对整体造成怎样的影响, 从而培养学生自觉养成整体意识。这对学生的观察方法和处理画面都有决定性的影响。科学的观察方法, 不仅仅是只强调整体而忽略局部细节的深入刻画。如果光有整体, 忽略局部, 那么画面将显得空洞、无味。整体的协调性和完美性, 有赖于对局部的深入研究和恰当地处理, 只有将每个局部准确而合理地放在整体中, 美术作品的整体效果才能展示出来。
二、进行严格的轮廓训练
轮廓的训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克服造型上的“似是而非”, 造型不准是初学者普遍存在的问题, 也是每个学习者不能跨越的阶段。轮廓训练并不要求学生在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就要将轮廓描绘得恰如其分, 在第一阶段打轮廓时能做到构图恰当, 形象明了就行了。在下一阶段训练时, 不停地修正轮廓线, 绝对不能迁就错误。最后调整阶段还要对轮廓线进行精细安排、虚实、疏密等等处理要恰当。由于形体自身起伏而不同, 它们各自转折的边缘线也就随之产生不同的清晰虚实转折线, 比如我们对简单的几何形体中的圆球和正方体的轮廓线进行观察就会发现这种不同的变化, 既然简单的形体都是这样, 更何况形体变化复杂的结构呢?打轮廓的时候, 我们应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 根据整体观察时得到的具体感受, 在画纸上多采用比较长的低清晰直线来轻轻地画出对象大的基本形体特征, 为了能更好地捕捉到正确的大形, 有时可以借助类似几何形的概括方法去认识对象, 这样能单纯地看到并画出对象整个形体的最基本特征。
三、最佳的构图方案
高考素描对构图的要求非常高, 占有一定的分数。如何在素描纸上恰当的布局安排组合物体非常重要。一幅画的好坏, 首先给观者的是构图是否可以给人合适舒服的感觉。在确定出最佳的构图方案并开始动笔正确定位的时候, 一定要看出并找到所要表现对象的上下左右形体最突出部位点, 在画的上下左右用笔轻轻确定下来, 做到心中有数, 并以此四点来考虑下一步打轮廓时如何调整形体比例关系。在基本形、比例、动态关系确定以后, 即可进入深入刻画阶段, 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 从整体-局部-整体, 不停地调整深入刻画物象, 这样即可做到胸有成竹, 使得描绘对象逐渐达到预期效果。
四、训练方法多样化
在进行上述的启门学习之后就要采用多种训练手段,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深入的表现方法。首先对素描的各种因素, 如形体结构、透视、空间、色调、明暗等基本概念, 逐一进行理论讲解, 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各种因素间相互关系和所处的主次地位。如形体结构是表现物体的最重要方面, 内在的结构形成了外在的形, 形与结构是不可分割的, 是学习造型的关键所在。而色调、明暗等因素则都是在光的作用下直观感觉到的东西, 它起到增强形体感和空间感的作用。其次教师可以利用改变光源的方向, 物体的转向与移位、平面切割、触摸物体等, 使学生对所要表现的对象作全方位的观察、剖析, 从中获取直观感受, 从而开拓原有的思维空间, 更深入地理解物体的实质, 不能被表面现象蒙蔽。摆好物体后写生的训练方法是一种传统的训练方式, 学生往往容易被静物体牵着鼻子走, 很被动。我们在教学中可考虑随意布置一组静物, 要求学生在想象中通过以上所说的几种训练方法自主地对它们进行重新移位组合形成新的构图, 从而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 这样就可调动学生兴趣。在作画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 就可在线条的使用和明暗色调的设计上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情感。
总之素描训练比较单一, 特别是初期非常枯燥、无味, 有的学生开始画的时候积极性很高, 新鲜感强, 但观察力多少有些迟钝, 不能保持一种清醒和整体的感觉来检查画面的表现效果。教师要做到有针对性地训练, 提高学生的素描能力, 为以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摘要:高中素描教学作为美术专业高考生的必考科目, 对学生的高考成绩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学好素描,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需要老师有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法, 从而提高素描教学的效果, 让考生顺利步入艺术殿堂。
浅谈再现素描与表现素描的教学 篇6
关键词:再现素描,表现素描,有机结合
再现和表现是现下素描训练的两种基本的手段。素描教学的再现则是在尊重作者的主观感受的前提下, 客观具体的反映事物, 侧重理性的分析与研究, 追求作品的写实与逼真;而表现教学则与之相背, 它是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根本出发点, 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与创作冲动的体现, 着重表达作品的内在思想及情感。素描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教学的前期应注重基础性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的再现素描能力, 而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及学生能力的提高, 开始要求学生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 遵从主观感受, 以多元发散的想象和思维方式对待表现对象, 更好的发挥和训练想象力与创造力。有机的结合再现与表现, 以表现的优点弥补再现的不足, 以再现的地基构建表现的架构。
一、当前素描教学的现状
素描作为基础性课程, 其教学体系一直是沿用传统的素描教学体系, 教学内容由浅及深, 由易到难。教学方式时由简入繁, 由表及里。教学活动在按部就班, 循序渐进中稳定、有序的进行。以再现为教学主要目的, 着重训练学生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和技能技巧的表达能力, 其在稳固学生基本功的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 传统的素描教学, 注重客观实际, 要求学生真实客观的再现表现对象, 课程内容设置笼统、繁杂, 教学方式单一, 课堂压抑、沉闷, 缺少激情。这样的氛围压抑学生的个性, 打压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弱。这种教学方式, 学生很难掌握素描的真谛。
二、再现教学的含义
再现素描是西方传统素描教学的精髓。教学以教会学生描绘具象的技术技巧、学会相关的观察方法为始终。以再现对象为终极目的, 即是以写实为主, 其最早起源于摹仿, 以自然生活中的人为对象进行创作, 以再现对象为主。而这种教学体系沿用至今, 仍是我国很多院校主要的素描教学方式。再现性素描教学包含了准确描绘能力的训练、结构能力分析的训练、明暗与线条表现能力的训练, 但表现构成, 设计构想, 意象创造和美学范畴的扩展是它的不足。再现素描教学以训练学生的基本观察能力与基本造型能力为目的, 这一素描模式是传统素描教学的精髓, 也是我们美术教育不可放弃的基本功, 为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一成不变的教学过程, 时间长了就难以摆脱模式化和机械化之嫌。客观的、真是的、理性的再现客观对象的能力固然重要, 但素描作为一门艺术学科, 创新则是其灵魂, 以个性、新奇为其特点, 只注重客观再现, 而忽视感性情感则在当今的社会无法立足, 以纯再现作为绘画基础素描训练的唯一模式, 不仅难以满足学生对一是训练的需要, 更难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三、表现教学的含义
表现素描是现代素描教学的必然需要。表现主义以反传统著称, 以表现新奇和创意为目的。“不是追求对现实、自然的客观再现, 而是追求自我、灵魂的主观表现, 由此反对机械文明, 崇尚原始性。”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以尊重人的个人感受和个性为根本, 坚持反对传统的恒定不变、统一的标准模式。表现主义应用于素描教学, 是时代的必然需要。表现性素描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判断能力和审美水平的训练为教学目标, 其目在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 训练学生发现自我, 认识自我、表现自我的能力, 来反映真实的思想和情感。表现素描教学, 在注重素描基本功的前提下, 以创造性思维为素描训练的主体活动, 挖掘素描内在的感受力、创造力。以审美意识为依托, 通过对客观对象的不同的切入点, 能动的选择最恰当的艺术形式。追求作品的个性化表现, 强化画面给人的视觉冲击, 体现画面创造性思维审美陈述。通过这种训练, 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四、再现与表现在素描教学的有机结合
素描的再现与表现作为素描教学的两种模式, 是一对矛盾体, 其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 但是又有着必然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 实现再现与表现的有机结合则是对学生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再现培养素描的基本功, 增加观察认识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再结合表现手法, 发挥主观能动性, 创造性地将客观物象转为素描作品, 在作品中, 不仅能看出客观的物像, 同时也能生动的再现学生个人情感和感受。充分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提倡学生个性、风格的样式有效的发挥, 从而使素描作为艺术达到一个全新的艺术境界。素描教学的再现与表现, 需要教师在教学中, 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 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和学生主体性格的不同, 引导学生发现自我, 并在素描中表现自我, 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切入点。使基础再现素描向表现素描造型语言和形式的精神特征方面发展, 并在此建立素描的文化品位和艺术审美层次。这种主动性的思维过程和艺术体现, 无疑形成了再现素描训练到表现素描创作的纽带。
随着艺术格局的新变化, 即为艺术发展带来机遇, 同时也为艺术发展带来挑战。“离开了再现的表现就趋于抽象, 离开了表现的再现就缺乏创造”。在教学中, 再现与表现有机融合, 在保证基础教学的同时, 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提倡学生在把握客观物像的特征的基础上, 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加入自己的独特的语言、表现手段和方法, 从而创造出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形象。通过两厢结合, 是学生发现内心情感和客观世界的联系, 使其作品即再现现实, 又超脱现实。
参考文献
[1]吴家跃.再现素描与表现素描的教学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 (09) ;445—446.
[2]李可贤.从再现走向表现—表现性素描写生课题探索.教学论坛.2009 (08) ;142—143.
素描教学改革思想 篇7
一、各年级阶段素描课程设置情况:
(一)一年级平行班为民族班、汉族班两个班级,由于学生的基础是在进校之前在考前培训班进行的学习培训,学习时间参差不齐,长则一年、半年,短则3到4个月,各学生的基础水平、素描基本功不是很扎实,因此一年级第一学期素描课程主要有素描静物、速写人物,第二学期课程主要为素描头像课程。二年级继续开设素描头像、同时开设相关其他类的基础课程,如色彩头像、色彩风景、写意花鸟、写意头像等课程。
(二)三年级为专业必修课程,也就是分为油画方向、国画方向。其中油画方向的素描课程开设为素描半身、素描全身,然后为油画半身、油画材料技法等课程。国画专业方向的素描课程为素描半身,然后为专业课程工笔花鸟画、工笔人物画、山水画等,三年级第二学期统一为支教实习阶段。四年级为专业必修课程,油画方向开设素描全身、素描人体,然后是油画类专业课程,如油画半身像、油画全身像、人体课程。国画方向开设素描全身课程,然后是专业课程,如山水画、工笔人物半身像、全身像、写意人物画等。
从以上素描在各年级的具体设置情况,可以看出素描基础教学的重要性,作为基础性的课程在不同阶段开设,目的是让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能够在基础的造型能力、思维能力上得到有效的训练,并能够有效地延伸到专业方向的未来专业发展定位,这样的课程设计总体框架在不断的实践与总结之中,会随着未来喀什大学的发展而不断修订得更为完善。
二、素描教学的基本情况
在美术学专业中素描任课教师主要以专业方向的教师为主,其中油画方向、国画方向、版画方向、设计方向教师都有基础素描课程的教学任务,根据教师绘画风格与学生基础情况,教授内容主要以具象、写实性方面的素描教学为主。这和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从最初中国留学的有志之士,在学习西方的造型体系回国之后,他们认为可以拯救中国单一的国画体系,就是在中国美术院校开始教授西方写实性造型体系,这种写实性造型体系来自欧洲,至今已经有一个世纪,并且源远流长,人才辈出,大师璀璨。因此学习古人、前辈的优秀的传统绘画是高校美术教育的责任,在我校美术专业的素描教学以写实性为主,目的也是作为传承、学习、研究前辈的优秀文化遗产。目前的现状是从一、二年级到三、四年级都是写实性教学体系,国画专业学生在三、四年级中的素描课程也基本是写实性的素描造型方法。设计专业教师更多会以设计素描的方法进行教学,整体美术教学属于接受性教学方式,把前人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创造性教学方式较少涉及,也就会导致学生在毕业创作时不知所措,临摹古人,自己的理解少之又少,在创造性方面是少有突破的,这就是目前美术专业的教学现状。
这种教学模式与素描教学大纲的制定内容是有一定的关联,素描教学大纲中要求以对象造型准确、刻画深入、形象生动为标准要求以写实性造型体系为依据进行素描教学,标准只有一个,这就很容易导致教学中创造性的剥离,而且学生的作品也会呈现出千人一面的绘画风格,这样的教学后果也是我们教师不愿看到的,同时这就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思路进行反问式的思考:我们究竟应该教会学生什么知识,学生用这些知识干什么的追问式的教学反思,才能够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学现状。
孙薇 / 素描作品
三、素描教学现状分析与反思
(一)素描教学模式单一
我系美术专业在契合西部大开发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大环境的带动下,有了长足的发展,美术专业的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也在积极的建设之中,素描教学作为基础的造型课程,应该起到基础的思维训练、基础的技术训练两个大的框架之内,只有技术的练习,没有思维的训练,只会把学生训练为会画画的工匠,而没有艺术思想。因为长期以单一写实性素描教学时,会出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美术史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训练相互混乱而导致理解的偏差
美术专业学生在学习美术理论方面时,会学习到西方美术史中从古至今美术发展的详细脉络,之中包括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超现实主义、超写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立体主义、极简主义、当代艺术等各种派别及绘画形式,这些形式的代表作品均被世界著名的博物馆收藏,并被流传至今,是世界的优秀的艺术文化形式。纵观这些形式中偏向写实性的风格有古典主义、现实主义、超写实主义,其他形式的也有不是纯写实性绘画风格的,我们长期以单一的写实性素描造型形式为基础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在美术史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专业技能训练之间,相互混乱而导致片面性理解:学生在理解写实性绘画方面是容易接受,甚至固执地认为写实性绘画是最好的艺术绘画方式(根据对美术史的学习与分析,我们知道各种绘画形式,只要能够画出好的作品都是好的绘画形式),但在认识其他绘画形式时,如印象派绘画、立体派、野兽派等,他们不是太能够理解绘画大师们的绘画意图及绘画风格,有些学生甚至认为这些绘画是不好的,为什么能够被放到著名的博物馆呢?这在我们的教学当中是屡见不鲜的。显而易见,这就是单一的写实性教学模式带来的可怕后果。
从欧洲美育教育的现状来看,博物馆承担了一部分美育教育的功能,在博物馆中可以看到以美术史为主线的各种展览,其中从古典主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现代主义到当代艺术,在博物馆中都可以欣赏得到,社会人群中各个阶层都可以在博物馆中进行艺术熏陶及美育教育,欧洲整体的艺术欣赏与艺术素质较高,并且具有普遍性。中国的美术博物馆在美育教育方面注重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展示,但在现当代美术方面展示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专业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因此学校美术教育不能够全面的从美术史的角度去进行美术教学,而只片面地讲授与写实性绘画有关的知识,就远远背离了客观的美术史的发展变化,忽略了多元文化客观并存的现状,这是我们不能够漠视的,应该积极改变这种现态的发展,不断完善美术基础教学理念,重视基础素描的思维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素质。
2.素描教学形式与内容的单一,会导致千人一面的绘画效果
写实性绘画,从它的诞生注定是容易让人接受的一种绘画方式,由于它的客观性与写实性,容易识别绘画的内容与思想,受众普遍,是一种较好传播的一种美术绘画形式。但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在以教学的方式普及并广泛传播时,容易造成千人一面的艺术后果,每个人没有特点,形式统一,正是失去了艺术的独特性与可识别性,这样的艺术作品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因此我们在设置素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时要追问式地探讨教学的目的与价值,要培养有思想、有思考、敢于怀疑、敢于创造的学生,那么就要对我们的选择去负责,去改变单一的基础素描教学模式,加入多种绘画语言风格训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己懂得思考什么、如何思考,每个学生的绘画作品中的不同面貌就会自然出现,逐渐会运用绘画语言去表达自己对社会、人、自然的思考,这样就避免了千人一面的教学后果,是对学生的负责,也是对艺术的负责。
孙薇 / 素描作品
(二)应该融入并设置有多元语言的探索性、创造性的素描教学模式
现有的素描教学内容主要以写实性素描风格为主的教学方式,旨在学习前辈传承的造型方法与技能,这种方式基本属于接受性教学模式。这种方式在传承与创新中起到了传承的作用,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并具有思想性、创造性、时代性的教学模式,这在现代美术教育中是主要讨论的主题。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学首要是培养思维,同时还要注重技能,而且还需要把握时代的特征,从这三方面去入手进行基础素描教学的全面探讨,能够对我们的教学模式有所突破。
我在学校从事基础素描教学多年,认为基础素描的核心主要是“基础绘画语言的思维训练”“绘画造型语言的技能训练”“绘画语言的创造性训练”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中首推思维训练,其次为技能训练,然后是创造性训练。我们现在的训练模式更多的是强调了单一语言的技能训练,而缺失了多种语言的思维与运用训练,这样的基础引导会导致学生到了高年级时,,面对创作思维变得简单,创作语言也可谓只是模仿他人的绘画语言,不会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与认识,也就是面对“观众”时是“失语”的状态,,不会自己“说话”,而需要借助别人的语言来说。这种情况在众多国内高校的美术教育中屡见不鲜,问题就出在我们的基础素描教学的目的不明确而导致的教学结果。
综合分析如包豪斯设计素描教学、王华祥“将错就错”素描教学、中央美术学院周至禹的“让学生站起来环顾四周”等各种教学方式,由于各自的思维、训练指向不同,虽然能够学习吸收教学理念,但不能够兼具有综合的绘画语言训练方法,由此探讨一种具有实验性的、探索性的、能够吸收各种综合绘画语言的基础训练方法,定义为“实验性”素描教学方法,目的就是通过对综合绘画语言的分析、研究、训练,了解并掌握“会说话”的语言,能够表达自己想说的话。运用这种“实验性”素描教学方法,由学生在完成“基础绘画语言的思维训练”与“绘画造型语言的技能训练”后,选择适合自己的语言完成“绘画语言的创造性训练”三个过程,从而形成对自己语言面貌的了解、思考与蜕变,产生出全新的自我状态。同时我们应清楚实验的探索性与传统的关系,首先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索,不是“无源之水”的创新,更不是臆想的创造。我们想让学生从一种绘画语言中解脱出来,寻找适合自己的语言方式,其实更多的还是从传统中继承、学习、消化为自我的理解,创作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有思想的优秀作品。
石希娟 / 素描作品
结语
设计素描教学改革探索 篇8
一、教学理念的调整
首先学生定位, 我专业的学生全部都是艺术特长生, 有一定的绘画基础, 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 引入项目化教学, 突出课程与行业和岗位的密切关系, 把专业设计知识融入到绘画技能训练项目中去。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当中, 达到绘画技能与职业能力的双重提高。
课程定位, 对学生进行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的训练, 解决学生的观念、造型、表现、创造力和岗位能力等方面的问题, 以适应广告设计岗位业务的需要, 突出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习领域规划时, 重新定位素描教学的目标, 坚持把对表现技能、美学素养、创造性思维、职业技能教育融入行动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之中, 使学生迅速进入设计状态, 掌握广告设计所需要的造型要素与思维方法。技能教学与应用教学相结合, 强调设计意识在素描教学中的重要性, 将创造性思维融入造型训练中, 为其他学习领域打好基础的同时, 并能直接满足职业能力要求, 绘制设计草图和广告效果图。
典型工作任务设计, 让学生充分体验从理念到实际操作全过程的创作经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表现、创造和审美的能力。注重学生多元化能力培养, 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的锻练, 为学生实际任务的完成提供专业能力之外的综合能力支持, 以适应对未来设计师多方面的工作要求。
二、教学改革的实施
(一) 教学目标
《设计素描》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必修的专业专项能力学习领域, 第一学期开设, 同步专业课程有《设计色彩》《图形处理》后续专业课程是《构成与设计》《图像处理》《图文排版》《平面广告设计》等课程, 通过岗位技能分析, 根据职业活动的需求、知识需求, 经过连续几年的教学研究和毕业生的跟踪调研, 明确了《设计素描》的知识目标、能力教学目标、素质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构图原理、结构关系、透视原理、表现技法、风格特征、形式内涵、创新思维
2、能力教学目标:观察分析能力、理解沟通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实践能力
3、素质教学目标:正确的审美和价值取向、竞争意识、决断能力、协作能力
(二)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根据广告公司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遵循学生学习规律, 科学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遵循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根据学生特点, 以工作过程为平台, 序化教学内容, 采用项目驱动、任务导向的形式, 建立以行动 (工作) 体系为框架的现代课程结构, 力求贴近学生需求, 按照“认识与准备—创意与表达—分析与运用”三大步骤, 设置产品效果图、产品创意表现、商品综合表现、广告效果图绘制四个教学情境。以工作岗位为依据, 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宗旨。把岗位能力需求与知识、技能、关键能力三方面有机结合, 强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职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训练。《设计素描》学习领域所设置的4个学习情境涵盖了构图、透视、结构、光影、审美、技法、创意、综合表现等知识点, 保证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学习;在学习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理解沟通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强化了竞争意识、决断能力、协作能力等。
学习情境的设计遵循了知识的认知规律,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理论实践相结合, 学习与工作过程相结合, 为其他学习领域打好基础的同时, 并能直接满足职业能力要求, 绘制设计草图和广告效果图。
(三) 考核方法
根据学习领域“任务引领, 项目驱动, 情境真实, 学做相辅”的教学模式, 我们制订了全新的考核评价标准。新的考核方法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平时任务评价结果 (相当的平时成绩) , 广告效果图绘制作品成绩作为课程设计成绩 (相当于期末考试成绩) , 各占50%进行综合评定课程成绩。每次成绩的评价, 都要在全班进行公开评价, 学生占50%, 教师占50%。学生根据自己对作品的质量进行打分, 教师则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打分。
三、结束语
谈静物素描教学 篇9
关键词:线性结构素描;色调素描;多种对比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6-0103-02
在静物素描教学中,以几何形体作业作为素描学习的开始。使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体积、结构和在空间中的透视原理,以及几何形体的普遍意义在其他物体上的反映;引导学生由摹写过渡到造型语言的思考和把握。在静物素描的教学中,我们以线性结构素描、色调素描及多种对比关系来进行教学。
1线性结构素描
用线条的方式观察和表现客观自然物象的结构特征。对物象内在构造上加以理性分析,以达到对物象的深刻认识;进而从形体结构中感悟骨架结构、空间构成,提炼线条自身的美感形式。线性结构素描教学侧重于透视法则的掌握、合理的结构分析和画面的有序组织这三方面的把握。
1.1透视法则的掌握
其要点是使学生明白平行透视(一点透视)、余角透视(二点透视)的基本规律;并通过石膏几何体的反复描摹加以理解。为了清晰地把握物体的透视,并准确地掌握角度、比例,应把看不见的部分(虚体)也画出来,让学生明白圆柱体、圆锥体是由长方体“切割”变化而来。
1.2合理的结构分析
结构是构成形体的各种体块的组合连接关系。物体结构分骨架型、积量型两种类型。素描学习中应引导学生从物体结构方面去认识,在构造上去把握,本质地把握其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从而达到掌握素描表现的深刻性。
1.3画面的有序组织
即画面的构成因素,“通过圆柱、球体、圆锥来表现自然,把一切都放到透视里去……”塞尚的观点是从自然法则中用几何形式去发现有序结构的绘画形式,也就是运用归纳法,整体地去观察和认识客观自然世界。静物素描教学中遵循此法,要求学生从物象中的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以及物象之间的组合关系,物象与背景的生存关系,对布纹进行有意味的主观取舍,从而构成画面一个有序的整体。
2色调素描
用明暗塑造的方法,概括表现出客观物象的三大面、五大调,以达到光影真实,达到立体感的视觉效果。这也就是我们通常称之为全因素素描。在色调素描课题训练中,应加强光影与黑白意识,关注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以及增强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
2.1光影与黑白意识
光影产生明暗,明暗构成黑白,它是构成完整视觉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光影是我们知觉空间中最重要的标志物;明暗是光线照射下物体形体结构的反映;物体本质结构,决定了物體明暗值的变化,而物体的形状和它本质结构又不随光线的变动而变化。由明暗而产生黑与白,要引导学生关注物体与背景的正负空间,以及物体明暗生成画面的黑白构成关系。其中关于黑白中心的关注、黑白对比与节奏、黑白分割与衔接、黑白灰布局、黑白基调等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
2.2明暗色调的变化的节奏规律
整体地观察与表现应贯穿于作画的始终。在进行明暗深入的过程中,使学生意识到亮部与亮部之间、暗部与暗部之间、中间色之间,通过人的视觉所产生的有节奏感的渐变规律。通俗地讲,物象最亮、最暗之处,只有一处;其它次亮、再次亮……依次递减,从而产生色素调子有秩序的变化规律。
2.3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
体积感与空间感,是整个素描训练过程的追求目标之一,也是素描观念的直接体现。既要有整体的体积,又要有细节的体积。作画前,首先要分析形与体的关系,关注形体结构线、转折点;注意形体的起伏变化,外形与明暗交界线的变化,与形体的起伏变化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整体体积的意义就在和透视规律,并服从于画面的整体。
3多种对比关系与表现
具体地说,就是物体本身的材质、造型、色度在具体环境中产生各种对比关系的观察和表现。在多种对比关系练习中,我们抓住从质感表现、对比意识、艺术处理这三点来展开并实施教学。
3.1质感表现
物体本身的材质所形成的物理表象,其重要性在于它表面的纹理组织。如玻璃制品、金属器皿、木材、皮毛、粗陶、花卉等制品,在视觉和触觉之间形成平滑或粗糙、坚硬或松软、干涩或湿润等各自不同的视觉感受。如何表现观者内心感受呢?要观察物体纹理的规则是紊乱的、粗糙的还是细腻的,这是表现的突破口。通过线条有序的排列、或揉擦或涂抹,或点、刮等多种手段去模拟纹理的质感,从而达到视觉的真实感受。
3.2对比意识
线条本身的粗细、长短、曲折、图形的大小、方圆、正负、明暗的黑白、强弱、色彩的冷与暖、红与绿,以及物质材料所形成的坚硬与松软、平滑与粗糙、干涩与湿润,等等,均会产生两极相压的对比。对比形成反差,反差生成视觉束激。在静物素描教学训练中,运用反差对比,可达到生动、活泼、丰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审美感受。
3.3艺术处理
整个素描过程都是以形象思维规律去观察美、发现美,发现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因素。教学中,要求把对形象的认识提高到艺术形式美的高度来观察,发现其中的形式美感、形的力度感、深厚感、节奏感和秩序感。积极主动地通过点、线、面、黑、白、灰等造型因素的运用,积极有效地表现对象、表现感受。
素描教学初探 篇10
多阅读、观摩中外古今的艺术作品, 提高审美意识和修养, 并以此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通过教学实践, 我觉得素描课教学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素描课中思维的训练
通过素描训练不仅是打好学生的造型基础, 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绘画的思维能力, 从艺术教学角度看, 绘画素质的培养比单一的绘画技术训练更为重要, 这主要表现在脑与手之间的配合, 缺少理性分析认识, 观察与思维的脱节, 看到什么就画什么, 这是被动式的表现物象。要艺术地塑造自然物体, 概括与深入地表现对象, 这就需要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提高审美能力、艺术素养。将学生的个性想象力、创造能力及良好素质从学生的潜能中挖掘出来, 使之激活并加以培养, 引导学生去正确地把握自己的思维方式达而到教学目的。在指导学生作画的思维方式上,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 使他们能较快地运用辨证的思维方式去指导自己的艺术实践活动, 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结合起来指导他们的绘画行为。多年的实践表明, 要使学生打好素描造型基础, 必须使他们明白勤于思索和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的重要性, 能不断开发悟性。培养形象思维与联想能力, 使他们掌握了认识、分析事物的方法, 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良好的艺术素养。
2 观察方法的培养
作为绘画的基础训练, 培养对自然物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认识方法要比单纯重视表现技巧更为重要, 即没有正确的观察方法就无从谈所谓的表现技法, 只有在正确认识、深刻理解的基础上, 当两着之间的关系达到统一时, 才能准确、生动地去表现对象。在教学活动中, 采用素描因素分析法、移位组合教学法, 能激活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 使学生能较快地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观察即“四看”, 是整体地看、立体地看、理解地看、比较地看。传统素描教学要求学生尽量用块面的方法去观察理解对象, 其结果学生的画面形式也就跟着观察而变化了, 让学生在思维上明确建立诸因素的基本关系, 使之具备思维上的概括能力, 接着我们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 使学生从中获取直观感受与已知基本概念相互联系, 他们原有的思维意识空间也就开拓了。从而达到对物象深刻而全方位的观察和理解, 培养学生在观察上的主观能动性。物体“移位”、“组合”教学法是打破传统素描教学方法的新的教学尝试, 要善于矛盾的对立统一, 又要有对比、变化。传统的方法是摆好实物写生, 这就比较的被动。因此, 我采用随意摆置一组石膏几何模型或静物, 要求学生在想象中对它们进行重新移位和组合, 组合成新的形体的练习能进一步加深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和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运用构图的形式规律, 表达出一定的艺术情趣, 学生根据思维中形成的结构的意象, 在线条的使用和明暗色调的设计上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和强烈的情感。学生在对自然规律和艺术规律的研究探索中, 进行具有艺术情趣的体验, 也培养他们规律的认识客观事物的习惯, 对事物敏锐的观察感受能力。
3 整体性的培养
整体性是画面表现的灵魂, 是一种对全局的把握, 不同的表现思想, 不同的风格, 不同的作画手法, 有着不同的整体要求和不同的整体标准。这种对整体的要求和标准是对艺术规律的一种认同和理解, 他要求作画者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 按照某种整体的要求去整体地观察, 整体地认识, 整体地表现。其目的在于协调总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 把重点部分与次要部分作出合理的安排, 对虚与实作出合理的处理, 对各种造型方法进行合理的运用。整体的意义在于作画的过程得以合理的控制, 还在于作画过程中对感觉作出合理的调整。素描中的整体表现是达到强化整体观念符合艺术规律的训练方法。它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程序, 按着一定的方法步骤, 必须从整体的思想观念去观察、认识、理解, 才能从比较中发现它们的差别。它意味着作画的每一步骤、阶段、画面上的关系都有着有机的联系, 存在着相对完整性。表现方法实质是作画者的观察感受与思维方式的“外化”, 整体表现是“整体观察”的结果。在素描训练中以“三看九比”等解释整体观察。视觉审美贯穿于素描表现的始终, 绘画的视觉美感, 要进一步提高到绘画语言的感悟与自觉运用于围绕画面整体结构来进行。
4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