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教学之体会(精选12篇)
素描教学之体会 篇1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 素描教学是整个初中绘画教学的关键, 只有熟练掌握素描基本知识和技能, 才能为今后的绘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切实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的素描技能, 我认为在素描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素描基础教学上应紧抓轮廓准确和注意整体两个主要环节
1.轮廓准确:这样要求可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的作风和求实的态度。轮廓准确并不是说要在素描的第一阶段就细抠轮廓, 而是打轮廓时能做到构图恰当, 比例准确, 要点鲜明, 形象明了。在素描训练过程中, 要求学生不要迁就轮廓的错误, 那种明知有错而凑合了事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2.注意整体是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的一种方法, 这个方法掌握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整体观察是造型艺术的根本法则, 它的实质是善于比较。学生能否把所要刻画的物象整个地控制在自己的视域之内, 在处理局部时能否考虑到整体, 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提示和强调的重要方面, 要让学生养成自觉地进行整体观察的习惯。
二、素描教学是基础教学, 应以培养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
不管什么风格的基础素描, 它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 只是对素描造型诸要素各有不同的侧重而已。在基础素描教学中应本着现实主义的原则, 要求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作品应以客观物象为依据, 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根据对物象的认识和感受, 艺术地表现一定环境与光影下的具体物象。学生的主观感受应依据客观物象并受制于客观物象, 所谓“艺术地表现”是指概括、取舍、加强、减弱等艺术处理。素描教学训练要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 即要达到基础训练所必须具备的各项要求, 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 又应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 表现物象的真实, 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
三、应本着“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由简到繁, 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素描训练
素描教学中不仅要有长远的总目标, 而且要有分段实现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在不断循序渐进和适当重复的过程中, 才能牢固掌握造型规律及其有关知识和技能, 得心应手地表现各种环境下的复杂事物。为了打好坚实的基础, 习作应以长期作业为主, 这样便于领会教师的指导, 便于深入理解, 反复校正和进行探索。教学上的严格要求也主要体现在长期作业中。教师要向学生说明长期作业的重要性, 对各种不良倾向要及时加以纠正。同时, 也要布置一些短期作业作为辅助, 使写生与构图相结合, 记忆、想象和速写相结合, 以避免学生在长期作业中容易出现的观察力迟钝以及画面板、腻的缺点。习作的优劣还取决于观察事物的深度和知识面的广度, 取决于艺术修养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因此, 教师对学生的“画外功夫”要正确引导, 鼓励学生多掌握一些课外知识, 如文学、美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使他们多了解不同素描流派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以及它们的主张和特点。这样能够使学生扩大知识面, 开阔眼界, 有助于提高绘画水平。
四、在教学中, 教师应要求学生善始善终
有的学生开始画的时候积极性很高, 新鲜感强, 观察力也比较敏锐, 但经过一段时间后, 观察力多少有些迟钝, 不能保持一种清醒和整体的感觉来检查画面的表现效果。有些学生则急于求成, 时间一长就有种画烦了的感觉。这时, 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 不要轻易地把调整修改这一步看做是作业结束时的修饰, 而应认真对待, 感到有不妥当的地方, 一定要找出原因, 下决心把它修改过来。调整修改应本着整体的原则, 反复分析研究, 反复比较, 理解形与神的关系。要用第一眼看到物象时那种新鲜强烈的感觉来检查画面效果, 找出画面与物象之间的差距, 检查物象与物象之间的组织结构、形体比例是否准确, 质量、空间关系是否恰当, 主次虚实是否有序。这些因素的调整, 主要是想通过反复的校对和比较, 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对象和表现对象。学生进行素描训练, 不仅是描摹现象, 而且是艺术地再现。所画的那部分不仅是物象的一部分, 也是构成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要看这部分是否画对了, 而且还要看它是否有表现力。要求表现就是要讲究线条, 讲究黑、白、灰, 讲究概括, 讲究画面的构成和组织, 要力求形神兼备, 要像写文章那样讲究文采, 像戏剧那样讲究韵味。要通过表现使素描基本功成为创作性的艺术活动。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 不要要求学生的风格必须和自己一样, 而应正确地引导、培养那些个性不同的学生, 要跟他们共同探讨适合予他们自身的表现方法以及发展的方向。同时, 也要提醒他们, 在基础未打好时, 就过分地热衷于“个性”会给自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偏食的坏习惯, 不利于今后的发展。
总之, 在艺术追求多元化的今天, 任何体系都不可能成为一成不变的版本, 我们应该以宽容的心态去迎接各种艺术新形式的创新。我们在素描课上也要提倡一种个性的张扬和创新意识, 并鼓励学生去探索未知的领域, 给老套的素描课堂赋予新的生机与活力, 使素描和别的画种一样成为独具特色的情感表达方式, 即一种有意味的绘画形式。
素描教学之体会 篇2
一、素描班
1、本课程的任务
使学生掌握素描造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正确表现对象的素描造型能力,提高艺术的感知力和鉴赏能力,为专业课学习奠定造型基础。
2、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尽快掌握素描造型的一般规律和法则,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素描造型中的形态和表现之间的关系,掌握基本的素描造型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
(1)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素描的基本概念、表现技巧、主要的表现形式。
2.熟悉素描造型的一般规律。3.理解素描造型语言的运用。(2)能力培养目标
1.掌握以明暗造型的素描表现方法。2.掌握以线条造型的素描表现方法。
3.能够正确表现出对象的形体结构、体积和空间、明暗关系、质量感等属性。
4.具备一定的对客观物体的艺术观察力和表现能力。
5.具有一定的对素描作品的鉴赏能力。(3)思想教育目标
1.树立素描作为视觉艺术基础训练的观点。
2.加强高品位艺术修养和高尚艺术情操的教育。3.注重学习的刻苦性和专注性精神的培养。
3、教学内容和要求
(1)素描基础理论 课程内容:
1.素描的概念。
2.学习素描的目的要求。3.素描的工具与材料。教学要求:
1.明确素描的基本概念、分类及表现特征。
2.了解素描训练的目的要求和素描造型技能、技巧的基本内涵。
3.初步掌握素描的工具、材料和使用方法。(2)石膏几何体写生 课程内容:
1.物体的三度空间、透视关系和明暗规律。2.石膏几何形体写生。教学要求:
1.掌握石膏基本几何形体体积特征和结构特点。2.明确形体透视和明暗变化原理,掌握形体透视缩形明暗变化的一般规律。
3.初步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4.掌握明暗造型的方法要点,能正确表现对象的比例、结构、体积、空间及相互关系。(3)静物写生 课程内容:
1.静物的配置与构图。2.静物写生的方法步骤。
3.静物写生要点(立体感、空间感、色彩感、质感与量感)。教学要求:
1.了解静物配置的原则,掌握静物写生的构图原理和方法。
2.掌握静物写生的方法步骤和写生要点。
二、色彩班
1、课程性质和任务
使学生初步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与色彩的基础知识,通过课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运用色彩表现物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创造意识。
2、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尽快掌握色彩表现的一般规律和原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色彩原理,掌握基本的素描造型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1)
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色彩的基本理论和色彩规律。2.正确的观察色彩的方法。3.理解色彩的表现语言。
4.了解色彩观念在历史进程中的转变过程。(2)
能力培养目标
1.掌握色彩画的基本技法。
2.能够正确表现出色调的冷暖、色相与饱和度。3.具备一定的对客观物体的艺术观察力和表现能力。
4.具有一定的对绘画作品的鉴赏能力。(3)
思想教育目标
1.树立色彩作为视觉艺术基础训练的观点。
2.加强高品位艺术修养和高尚艺术情操的教育。3.注重学习的刻苦性和专注性精神的培养。
3、教学内容和要求(1)绘画的工具与材料 课程内容: 1.绘画工具。2.绘画材料。教学要求:
了解绘画工具与材料的基本性能。
(2)色彩(水粉)画的性能和特点 课程内容:
1.水粉画的性能和特点。
2.水粉画绘制中常见的弊病。教学要求:
1.了解水粉画的特性。
2.了解水粉画的用笔技法。
3.懂得水粉画绘画制的要领,以便在绘制过程中自觉防止出现技巧上的弊病。
(3)色彩基础知识 课程内容:
1.三原色、十二种色相与色轮。2.色彩的原理。
3.色彩的协调与色调。
4.主观色彩与客观色彩的关系。5.色彩的印象。6.色彩的表现。教学要求:
1.懂得色彩的概念及原理。
2.学会将了解的色彩知识运用到色彩训练中。(4)静物写生 课程内容:
1.静物写生的方法和步骤。2.静物写生训练。教学要求:
高中美术教学之素描教学心得 篇3
关键词:高中美术 素描 基础 多媒体
素描是绘画的基础,也是美术生参加高考的必考科目之一。素描简单来说就是单色画。素描的画面只有一种颜色,通过使用简单的工具,再借助单色的线条和色块,准确地把物象表现出来,我们通常称之为素描。
一、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素描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术学习的基础。无论什么风格的素描,都要注重基础知识。因此,在素描教学时,教师要本着现实主义的教学原则,用现实的手法去表现描述对象的真实状态与情感。学生在描绘一幅作品时,要从客观的物象着手,再根据教师的指导和对描述对象的认识、感受,再用艺术的手法去体现环境和实物之间的关系。此外,学生的主观感受也是很重要的,素描时最忌讳的就是凭空想象,学生在作业时要和客观事物相联系。艺术的手法主要指的是用概括、加强或者减弱、取舍等手段进行对描绘对象进行艺术处理。教师尽量不要主张学生在基础训练时采用这种变形的手法,这很容易让学生养成主观随意的不良绘画习惯,如果是学生合理的创新想象教师应该鼓励。
二、用创意素描来加强学生的造型能力
基础素描主要是用来研究和解决“形”的有效手段,它以培养学生的写实能力为主要目的。进行创意素描训练能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因为创意素描需要运用造型来解决创意形象的表现问题,以便达到展示立意的最终目的。一般意义上的基础素描主要倾向于对客观物象的视觉描绘而创意素描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创意思维的练习,它的练习离不开造型,这也就决定了学生在做创意素描练习的时候,一定要在造型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创新。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只是一味地去追求创意而忽略了造型,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只是没有灵魂的空壳。基础素描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创意练习时,教师一定要坚持强调基础素描中的结构、形体、比例及体积感、空间感等要素,只有掌握了物象外在的一些形体特征和内部的结构特征,才能促使造型更具逻辑性、准确性和合理性,而学生对物象的造型认识与理解会更加清晰。作品所塑造出来的形象主要是表达思想情感的载体,用素描这一表现形式来揭示物象的形体,能够从平常的物象中体现深刻的思想,增强学生增强造型意识,也能够锻炼学生独立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借助多媒体进行素描教学,给学生的视觉带来一定的冲击
美术教学中,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实现交互式教学。多媒体课件的合理使用改变了过去单向的传输知识的弊端,通过网络可以实现各种媒体信息的有效传递,为学生的素描学习创造了一个比较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提高了素描的教学效果。比如,在美术写生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先给学生展示一些好的素描写生作品,然后融入相应的音乐元素,让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都能受到刺激,实现双重艺术感受,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素描写生过程中,也可以制作对应的视频或者是PPT课件为学生展示分解操作的步骤,这样能够让学生明确素描写生的具体操作步骤,为提高他们的素描写生能力奠定基础。
四、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素描绘画练习中,很多学生的临摹是很不错的,但是,一组织他们出去写生或者默写的时候,很多学生的表现就不太好了,他们画出来的作品不是缺少立体感,就是使物体缺少空间感。学生们出现这种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在作画的时候,并没有自我的表现力,也没有必要的思考力,对作品缺少创新意识。一般来说,一幅优秀的素描作品,需要作画者在扎实的绘画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而得到的,在这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创作者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实际的素描教学中,要组织学生挖掘日常事物的新特点和新变化,然后再通过自身的加工和创造,让素描作品更富有活力和新鲜感,这样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利于学生建立起适合自己学习的空间感和思维能力。
掌握素描技巧,学好素描知识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因为素描是所有艺术造型的基础,也是学生综合美术能力的外在表现。素描是考验学生基本功的一条有效途径。高中美术教师在素描教学中要及时地总结教学经验,要善于钻研教学策略和方法,及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并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指导学生摆脱原来固有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对素描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素描学习的热情。总的来说,素描是学习绘画的基础,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让他们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切记不可走捷径,也不要浮躁。
參考文献:
[1]刘渊.高校设计素描教学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2]王龙军.浅议素描静物教学的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
[3]景大方.浅析高中美术素描教学教法[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
素描基础教学之我见 篇4
很长时间以来, 我们对“教育”一词的认识, 是一种单向的指称, 突出的主体是教师的教书育人, 学生是相对被动的接受者。这种现象, 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教育过程当中。时代的发展, 现实的需要, 今日的教育正经历着一场变革, 或许可以说, 我们正处在一个从“传统教育”向“新时代教育”转型的历史时期;从目前国内外一些教育研究成果上分析, 这种转型不仅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 更重要的是要突出教育的对象———学生, 突出学生的“学”这个主体。这种主体角色转换, 体现了当代人对教育的新认识。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突出学生这个学习主体, 并结合美术学科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在素描基础教学中尝试一种“研讨型”教学方式。
1“研讨型”教学方式的内涵
所谓“研讨型”教学, 具有如下内涵:实行教学与研讨的有机结合, 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的有机结合,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 拓展探索未知的领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课程结构, 建立一种基于研究探索的学习模式。或者说是以研究为本的学习模式,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一个探索艺术世界的宽松环境, 创设一个研讨问题的情境, 激发创造与表现的欲望;以学生的“学”为主体, 支持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教学与研讨相结合的氛围中, 教师和学生间相互交流, 师生互动。
2 研讨型”教学方式的课程结构
当教育的主体产生变化后, 原来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要求, 改变课程的结构是必然的举措。改变的方向, 是从课程结构的总体上, 建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实现自主性学习, 学习和研讨并进的教学框架。
在课程设置上, 以研究客观物象作为培养、锻炼学生想象力、创造力、造型能力、审美能力为前提, 但在内涵上不同于传统模式。为适应“研讨型”教学方式, 初步将课程结构设置为三大内容:a.普遍规律的研究。首先, 是对传统造型规律的再认识;传统造型观对透视、结构、明暗、等因素的研究, 都是为了再现写实的目的。其次, 批判地继承现当代艺术的新成果, 加强对抽象构成、平面构成、意象创造、画面结构、空间结构等问题的研究。第三, 通过传授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研究具体物象, 了解古典与现代美学的差异和不同的追求, 认识审美规律。b.情感表现的研究。传统绘画里, 绘画主体的情感是隐藏在立体写实造型之中, 处于从属地位。自从现代派绘画从描绘客观世界转入描绘主体的主观世界后, 情感表现的问题随之引起许多人的关注;在表现主义理论家克罗齐和科林伍德看来,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是一个表现情感的人。” (1) c.材料媒介的研究。在绘画史上, 时代发展变化的标志之一就是使用材料媒介的变化。可以说, 不同时代的艺术家采用不同的材料去创作。 (2) 虽然如此, 但是材料本身的美学价值只在现代艺术里才深受关注。如今, 在素描表现上所运用材料媒介, 可谓丰富多彩。通过对材料媒介的研究, 了解材料媒介自身的美感, 拓展形成独具新意的艺术形式。创造性地运用材料媒介, 使学生个性样式充满了鲜明的多样性。通过改变课程结构, 创造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弹性的研讨空间。
3“研讨型”教学方式的实施
通过规范教学要素, 以“学习和研究相结合”为指导思想, 加强课程教学和训练主要环节的建设。所谓“课程教学要素”其基本含义是:课程的教学工作, 必须包括的主要教学环节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每一教学要素有一定的针对性, 每一教学要素在学时安排上有合理的比重。着重抓住课题设计、课程讲授、实践训练、课堂讨论等四个教学环节, 并以这四个环节作为基本要素, 把这些环节导向研讨型教学方式, 使单向知识传授的教学型教学向关注学习主体的研讨型教学转变。
“研讨型”教学方式, 教师不提供现成的答案, 而是通过课题的设计, 将自己对教学的宏观把握和想法, 贯彻其中。让学生在观察事物时根据自己的视角, 自己的方式去发现事物的特征;在表现时, 依靠自己的力量寻找发现恰当的表达方式, 对同一个艺术问题, 作多种诠释。
“研讨型”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身心进入高度积极、主动的状态;从完成作业的效果上看, 也因思考和体验的大大加强而丰富多彩起来, 构建画面的综合能力明显提高。“研讨型”教学方式, 试图通过建构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内容结构、教学方式的实施, 以突出教育的对象———学生这个中心。这一改革方式, 是追随现代教育思想的一个举措。对“研讨型”教学方式的尝试, 目前只是个开始, 还需要不断总结, 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①科林伍德.艺术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素描教学心得体会 篇5
因为之前一直是读的文化,对艺体生学习的这些写写画画接触的比较少,所以才来的时候也没有什么绘画方面的概念。当时刚来到画室,看着墙上的画的较好的素描心里还是比较担心的。但是自己也很清楚,对于现在想做软装这方面,以后还想往硬装方面了解与发展的自己来说,素描基础是对于以后手绘的铺垫,是一定要掌握的基本功。况且自己虽然不是很聪明的人,但也还算对自己要求比较高的,自己希望把什么都做到很好,所以这也是我当初下定决心好好学习的基础。
之后就是周二开始的正式学习了。在这期间,我很感谢余老师的耐心讲解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对于我们这群素描菜鸟来说,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教学方式自然是再适合不过。而于老师对于传授画法外更是注重于培养我们对所化事物的分析,意在让我们摆脱临摹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的对于原作的依赖感以及“画虎画皮难画骨”的缺失。当然这期间除了老师的教益外,自然还受益于一起学习的同学们的经验。同是在一起学习的同学,有道是一山还比一山高,自然是有学的比你好的人在,我喜欢看看他们的画,找出人家比你做的好的地方,然后细心吸取人家的好,以便自己也能在某些画的不好的地方有所改善。当然别的同学有不会的地方,我也愿意与他们分享我的经验。“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大家为了共同目标的努力下,在大家互相帮助的温情下,两周后大家都成为了好朋友-------学习的同时也是获得友谊的时候。这让人感觉很不错。
素描的学习过程中,每个人自是有每个人的优与缺,也有自己的心得与体会。对于现在算是入了门的自己来说,自己体会最深的归纳起来,应该属于以下几点:
1.事物的“虚”与“实”的操作。之前都喜欢照抄原作,把好的不好的都画在自己的画纸上,心里总觉得别人画的都是好的,缺少了对于画面的主观分析,以致于不能达到一种“去糟存精”的境界。事物其实都是有虚实的,“近实远虚”,“主要表现的实,次要表现的虚”,这些通过这段时间的练习,慢慢的开始有所领悟,想必在以后的手绘上面也是会有所受益的。
2.主观与客观的相互感知。可能是由于自己的思维想法比较多的原因吧,有时自己可能会忽略外部的情况而一味的闭门造物,反而使得事物本来的现象产生一定程度的歪曲。素描让我懂得,事实的东西就要事实着画,尊重它本来的现象。个性想法可以有,但是要在尊重事物本来状态的基础上进行。
3.比例结构的相对准确。在画图之前,心中应该对事物的基本情况有深入的观察之后再动笔,否则画出的东西相对于实物而言肯定是有所偏颇的。特别是像我们初学者,对于比例的把握还处于摸索与理解阶段,更应该注重。打基础是个漫长的阶段,相信只有基础扎实,之后才能熟能生巧,快速准确的表达。
4.空间透视的正确理解与运用,以及对物体的形体结构的准确把握。我觉得这个能力是需要不断加强的,空间透视的概念应该是烂熟于心的,只有透视扎扎实实学好了,对于物体结构的把握才能水到渠成。而且空间透视关系到以后的室内空间的快速把握,我想这应该是作为掌握重点,在之后要不断加强的地方。
关于素描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6
摘要:中国的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素描传入我国已近一个世纪。笔者在素描教学中,结合科学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总结出一些素描教学方法,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美术教学;素描;教学方法
中国的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据画史记载,从北宋开始就出现了培养美术人才的专门机构“画学”。古代的美术教育是以师徒授艺的模式进行的。清末,随着资产阶级新学的兴起,出现了新型的美术教育,直到1918年国立北京美术学校(今中央美术学院)成立,才开始了中国的现代美术教育。学校的创始人为蔡元培先生,该校后改名为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徐悲鸿出任校长。
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美术教育,有自己明确的教学主张。由于受西方美术教育的影响,他注重严格的基本功训练,提倡写实主义,反对因袭保守,要求学生中西兼通,全面发展。在学校,他规定素描为各系的必修课,并鲜明地指出: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素描一词最早出现于《图样之书》,该书珍藏于法国巴黎博物馆,上面记载了素描的发展历史,书中肯定了素描训练在造型艺术中的地位和价值。通过艺术家们的艺术实践,证明素描不仅是一种造型工具,一种手段,一门科学,还是一切绘画的基础,同时也成为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独立画种。随着西方美术教育的发展,最终形成了完备的素描教学体系与训练系统。
素描传入我国已近一个世纪了,在美术教育中,必须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从文化、经济的发展及群众的审美范畴内确定我们自己的基础教育体系,建立起本民族的、有个性的、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美术教育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美术创作空前繁荣,这就对美术教育中美术基础训练的重要课程——素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发现,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素描也变得多样化了,但在学生中也存在观念浮躁和作品粗糙、浅薄的现象。作为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美术教育的师范性质,必须以理性的精神探索素描的创新与拓展。
本人在素描教学中,结合科学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总结出如下素描教学方法。
一、坚持写实训练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写实能力的训练在我国素描教学中占主导地位,没有扎实的写实功力,是无法适应专业学习的。首先要抓的就是素描的基本要素及客观造型规律的训练,它包括对明暗色调的训练、表现物体的肌理质感的训练、透视的训练和对空间与区域的训练,以及在教学进行到素描人物的阶段时,熟练地掌握人的解剖、结构等知识的训练,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这一阶段的素描训练中熟练地掌握用素描工具塑造形体的方法,为下一步的学习创造条件。
二、注重对审美和艺术感受力的培养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在以往的教学中,比较强调客观地反映对象,对审美方面则不太重视,使学生素描表现方法模式化,艺术语言贫乏。方法引向目的,目的则对应着审美,表现方法和语言媒介的单一,反过来影响着学生审美和艺术感受力的提高。本着“不仅要教技术,也要教艺术”的原则,把教学建立在理性的思考上,使感受与严谨相互渗透,从题材的选择到描绘的方法上进行多种尝试是很有必要的。具体表现在题材的选择上采用一些具有现代意味的静物,形成新的视觉感受。另一方面,对同一组静物或模特,用不同的工具和方式去表达。对媒介的选择要多样化,鼓励学生用更多的材料和手段来塑造形象,形成新的艺术语言,语言即表达个性。更重要的是支配和选择这些媒介所体现的审美意味,否则只能停留在技能型的水平上。因此,要引导学生以全新的观念,用更广、更深的思维去认识素描。
三、在观念、技法及艺术形态等多方面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十世纪的造型艺术发生了相当大的转变。在改革开放的形式下,单纯的写实素描训练已经不足以适应现代美术教育和现代艺术思潮。素描教学中,在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创新,使观察与表现都更加开放与深化。在实践中随着观念在训练中的更新,技能在训练中的提高,新的艺术构想也就产生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使自己具有广泛的知识和深厚的修养,具有宽容性,鼓励学生按照各自的感受与个性发展。
总之,在素描教学中要本着先把握客观的造型规律,再运用主观表现因素;先传统,后现代;先通过规范的写实掌握好基本功,再强调审美个性的逐步深化,这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素描水平。
设计 (结构) 素描教学之我见 篇7
其主要作用体现在: (1) 加强对对象结构特征的理解分析研究, 多方位观察和理解物体的空间, 以及它在其空间中的位置; (2) 如何运用最简练的线条表现对象; (3) 如何将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 由一个角度的表现转化到多角度的表现, 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 (4) 运用其空间和透视进行创新活动, 有意识地提升学生在自主创作上进行拓展、延伸和发挥。这也正是设计素描发挥的最大作用。而设计素描进行创新的活动有一个前提条件, 那就是正确运用透视原理, 设计素描能够根据透视来最简练地表现对象。可见透视规律是极其重要的, 而通过设计素描的训练, 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 通过观察与分析, 能够明确地感受所表现物体的结构形态特征以及与空间的关系; (2) 能从对象复杂的造型关系中舍弃一些表象的因素, 从而用极其简练的线条表现对对象的理解, 包括那些不可视部分; (3) 通过对对象的观察和感受, 从而用不同的线条重新组合画面, 使得画面具有更强的可视性、可读性和美学原则。
绘画工具的使用, 设计素描无严格要求, 书写材料均可使用, 但要根据训练的内容难易及时间的长短去选择用具。就初学者而言, 一般使用容易控制又便于修改的铅笔、炭笔为宜。纸张一般为铅画纸, 有一定的厚度、粗糙度, 当然那些新闻纸、色卡纸、包装纸、白报纸均可使用。不同的绘画工具材料, 最后也会产生不同的绘画效果, 学生要多了解和熟悉各种不同材料的性能及其效果, 从而掌握其规律, 使得你所使用的材料工具与你所要表达的对象, 能够充分融合在一起, 更好地表达对象。
设计素描的主要表现手段是线条, 而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虚实、轻重等变化, 则是构成画面的主要因素。通过水平线、垂直线、轴线、斜线、切线等, 把对象的重叠部分和看不见的结构关系表现到一张画面上。设计素描要求绘画者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对象, 从而做到全方位认识物体, 理解物体的结构串插, 然后用明快有力的线条将物象表现出来。
设计素描的教学程序也要遵循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 由少到多的循序渐进的原则:
1. 几何体训练阶段:
首先进行几何体单体训练, 带入透视规律知识的讲授, 初学者最初接触绘画, 线条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然后是几何体的组合训练, 进而学习最简单的构图原则和透视规律, 这种组合是将社会中最复杂的物象进行简单处理, 是设计素描的重要阶段, 也是绘画者开始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阶段, 对物体的描绘是透明的, 被挡部分的形状也要描绘出来, 要根据结构规律和透视原理分析想象完成。
2. 静物及人物训练阶段:
内容包含器皿、衣物、工艺品、机械零件、废旧物品、石膏头像、人物等。本阶段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将复杂的物体简单处理, 将可有可无含糊不清的物体省略处理, 一切从画面效果出发; (2) 线条的构成及表现力应能反映其质感, 并对其形态功能、制作工艺有所认识; (3) 为了强调画面效果及空间感, 适当的明暗刻画是允许的。
3. 场景训练阶段:
场景也就是对自然界中的风景环境进行描绘。自然界中风景的自然形体不像几何形体和人造形体那么有规律可循, 因此, 在描绘过程中, 我们就必须进行提炼、创造和加工的过程。自然界中有丰富的形体、颜色、明暗和结构, 我们对对象的感受力也不尽相同, 如何表现对象, 强化个性语言, 同时又不失准确表现对象, 这就显得特别重要。我们就必须在大小、高低、曲直、宽窄、动静、轻重、多少、深浅……对比中去探索线条语言的形式因素和突出重点的手法,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能力, 从而拓宽设计素描的表现语言。
4.设计素描拓展延伸阶段:
世间万物的存在皆因需要而来, 纯明暗素描的改变也因工业的发展, 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 除了传统审美原则外, 更重要的是要服从于人体工学。不同的学科对设计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如室内设计侧重于环境方面的表现;服装设计侧重于不同质地衣物的表现;家具设计侧重于人体工学与创新的组合;动漫设计侧重于大胆的创新与环境的组合……因此, 设计素描的拓展阶段, 实质是与学科紧密相连, 不断创新, 体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阶段, 是痛并快乐着的最高境界, 也是将所学转变为所用的阶段。
初中美术素描教学之我见 篇8
一、激发学生对素描学习的探究兴趣, 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教师应发掘素描教材内容, 寻找刺激的新异与变化;发挥美术教学活动的独特魅力, 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诱发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利用情感体验, 激活学生主体意识。
二、给予学生指导, 授之以“渔”
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在素描教学中, 由于受教师、学生和教学设施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让学生在认知活动中主动发现、提出问题, 还有一定的难度。它需要美术教师在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到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引导、帮助。其次授之以“渔”, 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在教学中, 积极教给学生学会提问的技能, 引导学生学会从相关事物中找差异性、不相关事物中找相关性。最后多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教师只有对学生的提问或回答持有正确的态度, 让学生尝到探究的成果, 尽可能地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和愉悦, 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才能引发学生求知、探究、创作的欲望, 并能引出另一些问题。
三、因材施教, 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做好必要的技法指导
素描教学反对技法至上, 也反对技法缺乏。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他们之间的水平是有差异的, 一般情况班里有一小部分画得好, 大部分学生处于一般水平。这时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在练习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并溶进自己的审美情趣, 调动学生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天赋,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绘画中去。
四、应本着“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由简到繁, 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素描训练
教学中不仅要有长远的总目标, 而且要有分段实现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在不断循序渐进和适当重复的过程中, 才能牢固掌握造型规律及其有关知识和技能, 才能得心应手地表现各种环境下的复杂事物。为了打好坚实的基础, 习作应以长期作业为主, 这样便于领会教师的指导, 便于深入理解、反复校正和进行探索。教学上的严格要求也主要体现在长期作业中。教师要向学生说明长期作业的重要性, 对各种不良倾向要及时加以纠正。同时, 也要布置一些短期作业作为辅助, 使写生与构图相结合, 记忆、想象和速写相结合, 以避免学生在长期作业中容易出现的观察力迟钝以及画面板、腻的缺点。
五、正确对待各种素描教学法
我们不能单独强调某一表现形式, 也不能轻视或否定其他表现形式, 要善于吸取各种素描教学方法的长处。对基础素描教学而言, 我们必须明确:过早地追求风格, 基本功不扎实, 这样形不成风格。因此, 作为一个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尺度, 既不能禁锢学生的思想, 也不能任其发展。我们在培养美术人才, 有责任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怎样进行基础素描教学, 对于该艺术的学习与探索本身就是一门教育艺术。教师应尽一切所能立足于学生的角度, 从实际出发, 有的放矢, 合理运用并善于总结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绘画水平。
摘要:《素描》是一切艺术造型的基础, 是所有学美术的学生必修的课程, 所以深受学生喜爱。因此, 其改革的措施、教学方法必须有超前的意识。本文分析了素描教学的几点教学策略, 不足之处望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关键词:素描教学,初中美术
参考文献
[1].赵健, 张宝洲.素描[M].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5.
[2].顾森毅.学生的学习心理与素描教学[J].南通师专学报, 1993, (3) .
[3].汪港清.在教学中扩展素描的涵义[J].美术观察.2004, 6.
[4].张会元.素描教学[M].江西美术出版社, 1990.
《素描》教学中几点体会 篇9
一、针对学生特点, “因人施教”, 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性, 在一个班集体里, 由于他们的生理年龄、学习基础高低不同, 其认识能力、理解能力等也不同, 学习成绩也就存在着差异, 必然存在着尖子生与落后生, 我根据学生的这一特殊性分别对待, 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对尖子生与落后生重点指导, 同时带动中间层次的学生。这样, 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 “因人施教”, 从而提高了他们的绘画水平。
二、采用直观性教学,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教学中, 我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 采用了直观性教学, 不但做了大量的示范、
范画、挂图, 还利用投影仪、录像机等电教教学手段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对素描课的理解能力, 避免了学生学习素描的盲目性。
三、利用各种方法,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是学习的动力, 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 针对学生的好胜心理, 在班内推行作业展评
针对学生的好胜心理, 我在每个作品完成时, 就在班内推行作业展评, 让学生自己先去比较, 然后我再评价学生作业, 我总是多表扬, 少批评, 提出合理性地建议, 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进步。有时把学生间隔一个月的作品再进行纵向比较, 学生能感受到自己的差别, 差别越大, 学生就越能感受到自己的成功。通过作业展评, 增加了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
2. 教学环节要循序渐进
在教学中, 我注意设计教学环节, “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由简到繁, 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安排教学内容。尽量不让学生感受到困难的存在, 从而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例如:在教几何形体写生中, 先让学生画球体, 立方体, 柱体, 锥体等基本形体,
因此, 节奏是视唱练耳教学的棘手问题, 节奏不稳就等于你音乐的心脏出了严重问题, 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与训练, 使得学生从节奏练习的初始阶段就掌握一种有效的节奏记谱方法, 为音乐听觉能力的不断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 旋律听写:
单声部旋律听写是对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包括对乐曲的理解, 对拍子、节奏、调式及变音的分析) 的训练。
在听写过程中, 要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逐一进行辅导, 可以编写或者找一些含有变化音, 复杂节奏的短小的曲调进行专项训练。开始听写之前应明确乐曲速度, 为避免有的学生快一倍、慢一倍记谱, 在弹奏第一遍之后可以提醒学生注意每拍最高有几个音, 另外应该让学生接触大量的中外优秀作品, 再让学生画一些组合形体, 最后让学生画一些较难的形体 (如倒下来的形体等) 和多个形体的组合写生。让学生由浅入深, 层层深入, 这样学起来较有信心, 也就有了兴趣,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示范与辅导相结合
在素描教学中, 我认为给学生作示范非常的重要, 在新内容学习开始的时候, 学生比较迷茫, 不知道如何下手去画, 所以我在学习一个新内容时总是先给学生作示范, 让学生观看,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让学生直接去领会, 去感受, 从而轻松地接受所学知识, 让学生愉快地掌握。教师示范也让学生对素描有了兴趣, 有了信心。
我认为给每个学生辅导也是很重要的。辅导是教师在完成课堂作业过程中的具体指导。素描课一般要求教师先讲解示范, 然后再辅导学生做作业。辅导在素描课中所占的时间最多, 教师付出的精力也最多。教师在辅导过程中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在练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并溶进自己的审美情趣。
示范与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对学好素描有了信心, 对素描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
四、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比较法, 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我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了比较法, 因为比较是素描写生时唯一正确有效的方法。运用比较法,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明与暗”、“方与园”、“虚与实”等等的比较, 只有不断地、反复地进步比较, 在比较中找出问题, 改正错误, 不断完善, 不断深入, 才能把作品表现的越准确。当然, 绝对的准确是不可能的, 只要达到一种共识的准确程度即可。通过这样经常地比较, 学生不但掌握的快, 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
五、正确评价学生,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评价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具有一定的导向性, 激励性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自信心的确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及时给学生恰如其分的赞美和评价, 能对学生产生及时强化的作用, 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要技巧性、艺术性地评价学生, 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全身心投入学习, 形成一个个的教学高潮。
通过以上方法的学习, 学生对素描知识由少到多, 由不会画到画的很到位, 整体绘画水平提高了, 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得到明显的提高, 整个的艺术修养、素质得到更高层次的升华。
2.刘波, 山东烟台, 教授。
在分析作品的过程中可以学习更多的相关知识。拓展学生的听觉思维, 培养学生具有多重乐感。
综上所述视唱练耳课中的这两个环节都十分重要, 不可忽视, 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相辅相成, 才能学好视唱练耳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斯波索宾.《音乐基本理论》.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许敬行.《视唱练耳》.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素描教学之体会 篇10
一、素描与观看之道
素描是艺术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是具体的感受和规律性知识的统一。素描也是一种视错觉。贾科梅蒂说过:“绘画只是一种看的方法。”海德格尔认为:“让人从显现的东西本身那里, 如它从其本身所显现的那样来看它。”“看”的问题涉及艺术家认识与把握世界的方式, 它与视觉艺术的形式问题紧密相关。新的视觉表达方式或看的方式隐含了艺术家的一种新的精神姿态。
我们一直在用眼睛看真实客观的物体, 那应该如何观察呢?初学者往往会面对通病:如何测量角度。比如学生无法确定桌面某条边线与作画者之间的倾斜关系。其实在正确方法的引导下, 学生完全可以学会如何观察这样的角度。对于经验丰富者而言, 这样的测量往往是在下意识中完成的。在素描的早期阶段, 这样的测量方法一直是测量角度最得力最有效的方法。
我们可以用一只眼睛观察物体, 也可以两只眼睛观看物体间的空间。“眼睛的视觉官能作为启蒙运动的一个重要关注点, 成为人类认知的一种主导范式”。当我们看空间中的某个点时, 双眼的视线会集中在这一点上, 两条视线所形成的角度就是同该点的相对距离, 但是这种距离存在差异, 观察者的眼睛看到的是不同的结果, 也说明人的视觉具有的立体感。比如透过窗户看窗外的风景、楼房的边缘或一棵树与一堵院墙时, 观察时如果先遮住一只眼睛, 然后再遮住另一只眼睛, 分两次观看, 你会发现窗外的物体与窗框之间的距离发生了改变。两只眼睛的观察明显存在差异!面对这样的观察结果, 大脑要做出分析, 提炼出适合作画者的关键信息, 然后将这些信息转化成素描绘画过程的痕迹。学生常说能看出却画不出来, 是因为虽然仔细地观看了, 但没有真正的分析对象, 也没有找到物与物之间的联系。
素描的正确观察方法——整体观察, 是以全面研究物象的各种关系为基础的。这种关系的核心是:一方面研究物象的内部构造与外部形状的相互关系以及物象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另一方面研究物象本身与周围空间环境的关系。
科学不是艺术的全部, 素描也不能在既定的结论中循序渐进地完成。只有多思考, 多分析, 才能形成好的作品。要想真正掌握素描, 首先就得从习作性素描学起, 加强对习作性素描的教学和练习, 这是毫无疑问的。
二、素描与建筑设计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 除了平面布局外, 形体和空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它往往决定了一个建筑设计方案的成败。因此, 为了提高建筑师的造型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加强素描造型的严格训练, 是非常有必要的。
素描是研究造型方法与规律的艺术科学, 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并不简单地等同于铅笔绘画, 而是在绘画过程中融入了绘者的思维和观看特点。《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将“素描”解释为一种正式的艺术创作, 以单色线条来表现直观世界中的事物, 亦可以表达思想、概念、态度、感情、幻想、象征甚至抽象形式。它不像绘画那样重视总体和彩色, 而是着重结构和形式。
建筑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作, 从功能上来说, 在工程结构上, 对设计者有很高的要求, 同时, 它又是社会组合的有机体, 是一种精神劳作的产物, 它的存在和发展标志着时代精神和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因此, 建筑设计者既要精通工程学科领域中的诸多知识和技能, 有意识的培养形象思维和唯物史观。
一位高明且有独特见解的建筑设计者, 其首先是一位有较深造诣的艺术家。这也就是说一个建筑师要想做出一个较完美的设计方案, 如果没有高度的艺术修养是不可能的。要怎样才能提高艺术修养?学好本专业已开设的艺术理论和绘画等课程之外, 还要吸取各方面的滋养, 如阅读文艺作品、听音乐会、看戏、看电影以及参观展览会和旅游等, 可是, 对我们将直接产生影响和帮助的、最见成效的还数绘画。对于未来的建筑设计, 素描则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
建筑美术课程培养的对象是未来的建筑师, 而非美术工作者, 其教学目的、任务内容和方法等均有建筑学科自生的特殊性。
早在开始构思一座建筑物之前, 建筑师就必须在一个理想化的空间里给所创造的建筑定位——初步的想法, 这就是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优秀的建筑设计必然依托于高质量的设计图纸, 而素描是作品或作品部分的粗略草图, 是艺术家针对光影、构图和全幅的规模等要点所作的研究和探讨, 它是全幅画的初步构图或其中之一。一幅画的表现力取决于作者丰富的素描知识, 撇开绝对的准确性, 就不可能有生动的表现。掌握大概的精准, 就等于失去精准, 那样, 无异于在创造一种本来他们就毫无感觉的虚构人物和虚伪感情。要使形象极端准确, 只有借助最充分的素描知识。
三、建筑空间效果的素描表现
在建筑设计专业素描教学中, 素描既能画出三维立体感, 也可表现二维平面构成, 还能多维展示;让素描语言在具象、意象、抽象、物象中各显其能;使素描教学过程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由单一而变得丰富起来, 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
建筑素描基础训练教学应以培养学生严谨和准确的造型能力为主旨, 以熟练的素描技法促进建筑表现技巧的发展。艺术设计专业素描侧重于学生对形体的结构、比例、透视的准确性表达的训练, 以及学生对形体的空间想象能力、形体再创造意识、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建筑室内素描是主要的基础课程之一, 通过系统的写生训练, 学习处理人与建筑环境的协调关系, 提高学生对室内空间的表现能力和对室内透视的把握能力。在笔者看来, 应着重注意以下几方面的素描要求:画面的构图完整性, 突出画面的主次性;较准确地把握和表现空间透视感;空间构造物的造型比例尺度的准确性;空间组合形式比例关系与空间尺度感;空间装饰物的刻画、概括以及取舍;画面主光源以及黑白的对比与衬托;空间的前景、中景、背景黑白灰的层次处理。前期的空间表现训练以古典室内空间写生为主。在一、二、三年级阶段, 通过写生教学大厅、美术馆、图书馆等一系列课程, 提高学生对空间整体性的处理能力、对建筑物的比例关系把握能力、对装饰物的准确概括和刻画的能力以及对场景空间的主次处理能力等。
在进行写生前, 要求先练习场景的角度选取, 画面的构图。在写生过程中, 学生通过写生表现, 达成对“空间”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由于建筑本身的结构构造形式的多样性, 形成了空间形式的多样性, 在学习前期, 以规则的建筑空间表现为主。对古典建筑严谨的柱式比例关系、三度空间及多面空间关系、柱式不同部分的细节的处理, 都是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概括能力的有效方法。空间素描的表现区别于传统素描的是, 空间素描要求更主观地对空间中存在的立体或立体中存在的空间的表达。所以光与影的处理必然成为主要的表现方法。一方面可以通过对色调的衬托、对比、变化来表现;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形体结构与材质来表现。
总之, 建筑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可以为未来的建筑师 (室内设计师、景观设计师等) 和设计师塑造坚实的造型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开拓其空间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绘画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作为建筑设计的基础造型训练, 正确的素描方法对于认识和理解客观对象, 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 锤炼表达艺术技巧和探索建筑艺术规律, 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坚.“看”的方式、视觉艺术形式及反现代性[A].孙周兴、高士明编.视觉的思想:“现象学与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3:192—211.
浅谈素描人物头像教学几点体会 篇11
关键词:素描人物头像;整体观察;色调掌控
素描是绘画的入门技能,素描能力关系到学生绘画能力和兴趣的发展以及未来学业规划的选择。作为一名素描教师,笔者在这几年的素描人物头像教学中逐渐形成了一些体会,其中对学生帮助最大、对教学最有意义的是整体观察的运用和画面色调的掌控。
一、要注重整体观察
整体观察不仅是观察的方式,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在素描人物头像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头部进行整体观察,使他们认识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整体把握不好,局部无论刻画得多细致都是无意义的,因为局部不再有机组合在一起;局部不够深入、细致,整体就会显得单调和空洞。素描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的素描技巧更加成熟灵活,还包括学生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方式的塑造以及素描思维的培养,如果离开了后两点,素描教学的意义将大打折扣。所以在素描人物头像教学中,我们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对人物头部进行整体观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整体头部与局部头部的关系后再开始素描训练。
比较是验证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关系是否协调一致的主要方法。无论是局部还是整体均有形体比例、色调和透视关系,而色调有深浅,透视关系有远与近、虚与实,形体比例有宽窄、大小和长短,引导学生对这些要素进行比较,就会使学生更容易把握人物头部之间的关系,画出来的头像也更加真实、细致。
素描头像有体面关系、比例关系、结构关系、面线关系以及黑白关系,这些要素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不可分割,忽视任何一种关系或片面对待任何一种关系都会影响画面的整体感。所以,素描人物头像教学应引导学生对头部进行整体观察。
二、画面色调的掌控
头像面部有三种色调:黑、白、灰,分别是最深的色调、最亮的色调、中间色最丰富的色调。人物头像素描对色调要求较高,色调越明确,画面的效果就越好,层次感就越强,所以素描人物头像教学应引导学生在画面调整时避免出现画面灰、琐碎、脏、效果差等情况,避免影响画面色调效果和层次感。也就是说,画面的黑、白、灰要拿捏好,并尽量避免出现影响其色调的情况。
人物头部明暗交错、强弱交错、虚实交错,它们有着内部组合方式和架构规律,无论学生打破它们的组合方式或者破坏它们的架构规律,就会使画面显得扭曲、琐碎、凌乱,丧失整体感。学生最常出现的问题是:画得太亮或暗部反光,影响别处的色调。模特的皮肤较深或面部大部分都处在亮部里均会造成画面灰。为了避免学生画灰,使画面沉闷、灰暗,可引导学生运用深灰,拉开与浅灰的距离,保持画面的色调。
此外,局部画好并不意味着整体画得好,因为局部与局部之间有着主次之分,这种主次之分是天然存在的,是一种客观规律,如果局部不遵循这种规律,那么局部之前的色调就会相互影响,影响画面的整体质量。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局部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局部的布局上要主次有序,突出主要部分,使局部有機地组合在一起。
整体观察和画面色调的掌控是素描人物头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关系到学生素描技巧和思路的发展。作为一线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中注重相关问题的研究,引导学生认识到整体观察和画面色调的重要性,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周中玉.论素描教学的几点思考[J].艺术评论,2007(3):71-73.
素描教学之体会 篇12
现代美术教育中素描教学的任务是什么?老一辈艺术家王式廓、董希文和吴作人诸先生的观点是一致的。他们认为, 素描教学的任务不是结构, 而是认识对象和表现对象, 结构是认识对象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手段。稳、准、狠是董希文先生技巧的特色。不仅是一种尽精刻微的能力, “狠”也包含了主观的概括及情感的酣畅抒发。他用笔凌厉, 力求一笔下去兼顾形、神、色, 充满了跃动的书法性, 形成了与西方绘画中的“笔触”大异其趣的美学特色。
作为造型艺术, 必须具备坚实的造型能力, 使被描写的人物能跃出纸面, 让别人也能从画面上得到与作者同样的感受。生活中的人物, 经过作者的选择和加工, 用形象的语音, 使其比生活更加生动、更加深刻、更加典型, 以创造出活生生的人物传达作者的感情。素描教学深层的意义不是仅仅将模特作为一个自然属性的人, 还要将其作为一个社会属性的人来理解和表达, 即深入揭示对象的气质和感受, 力求深入其内心世界。
素描艺术发展到今天, 其目的与意义发生了重大转变。素描, 已成为造型艺术训练的一门基础教学课程, 也很少有人为创作去画草图。由于表现手法更加多样, 整体造型严谨性却无法与古代大师们相比, 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从我国学院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素描教学不断地教条化、模式化, 素描基础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例如, 画论中提到“立七坐五盘三半”这一人物素描的标准。很多时候, 我们总是去套用这一标准, 将一切概念化, 以致面对模特时, 先看模特处于哪种姿态, 然后按相关标准下笔。但是, 现实中哪里有绝对标准的人?
在自然界中每一个物体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脸”, 也就是物象的特征, 我们应该怀着敬畏之情去捕捉、去挖掘, 坚决舍弃某些所谓的共性标准, 而去表面性地描绘物体的自然属性。我们应该怀着敬畏之情去捕捉、去体验, 发现它们内在的美, 强化对物象的情感认识, 表达主观感受, 抓住物象的印象, 塑造物象的精神意象。例如, 一个人是体壮如牛, 还是骨瘦如柴;是眼大无神, 还是眼小聚光。这种从感受出发的作画方式, 往往更能捕捉到物象的特征, 从而调动作者的表现情绪, 更能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
素描教学训练不是纯粹的艺术创作活动, 教学目标要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观察与分析能力、解构与表现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为目的, 即要达到基础训练所必须具备的各项要求, 掌握造型艺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我们应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 既要表现物象的真实, 也要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
一种艺术样式所造成的视觉冲击力, 是其本身固有的性质, 正如形状和色彩是视觉体验样式本身固有的性质一样。对事物感受能力的敏锐, 往往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过于理性的思维约束而变得麻木, 但对于儿童和童心未泯的人而言, 却是感受和表现艺术最为可贵的本真。如果说人类视知觉具有自觉的表现能力, 那么, 人的日常视觉活动所触及的感知对象, 在特殊的艺术审视方式中, 就更是如此了。艺术家传达事物表现性的意义时所依赖的主要媒介, 总是密切地注意看物象的基本性质, 并透过对这些复杂性质的观察、分析和表现来诠释自己的见解与经验, 最终在表现性艺术符号的引领下确定所要创造作品的形式。因此艺术家要特别注重对表现性因素的反应能力, 并把这种表现性语言作为用铅笔、画笔、雕刻刀等工具创造的艺术样式。但是, 有些教师在执教素描教学中, 从考前基础训练开始就存在引导方法不当的重要问题, 非但不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视觉感知系统, 就连学生原有的那点本能反应也受到了压抑和破坏。例如, 有的要求学生写生时, 必须准确地再现出物象轮廓线的长度、方向、各个点的相对位置和形状, 关注的是如何把自然事物的几何要素与性质再现出来, 极力地要求学生把一个模特看作体积、平面、方向的集合体, 而忽略了模特作为真实生命体存在的价值。
某些教学法强调的是如何按着科学原理创造, 而不是按人的视觉本能反应创造的过程。当然, 并不是不要强调物象的比例、动态方向, 而是要把这些关注主体作为需要表现的因素之一。每一道笔触合理与否, 都要看它是否反映捕捉到的真实信息。艺术家必须积极地使用自己的一切能力, 把被表现事物的“内在精神”发掘出来。初学者要学会塑造物象的真实, 在练习中学会逐步融入自己的见解, 学会评价和借鉴, 获得丰富的学习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