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素描教学

2024-10-25

个性化素描教学(精选7篇)

个性化素描教学 篇1

美术是一种个体性精神劳动, 它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它反映社会客观世界的真实性, 也就是说, 美术作品的视觉形象要符合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实际, 符合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实际。素描教学作为美术教育的基础, 同样也具有反映时代发展的特征。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从人类整体的造型活动中确定出来的, 也是个人对于视觉信息最直接的反应与处理, 并因着一定的情感或理念而深化的一种视觉演化过程。

审视目前的素描教学现状, 虽然有教学大纲等规范性文字的指导, 但由于教学观念的陈旧与狭隘, 加上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的缺失, 教师个人对风格的偏爱与喜好, 使得学生更多地注意技巧而忽略了在个性感受、艺术语言、表现形式诸方面的培养, 导致作品出现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雷同化倾向。其教学结果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扼杀了学生勇于探索实践的精神, 更泯灭了学生与众不同的的个性体验, 而是要成为盲目服从于"程式化”的机械性学习, 听命于教师的观念和规范, 赢得老师赞许的“好学生”。

个性化教学就是要以人为本, 以人的特点与个性为培养目的, 达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教学目的, 以培养富有创造力的人才为最终目标。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下, 美术的个性化表达越来越强烈, 这就需要作为美术的基础课程——素描, 从一开始就要把个性化教学贯穿其中。

如何有效地进行个性化教学呢?

一、教师的包容性与引导性

在教学中, 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会不自觉地表现出各式各样的风格形式, 每种风格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与特性, 如苏式全因素素描的整体性, “司徒立具象表现绘画”的时间变化性与可能性, 王华祥“将错就错”的随机性等表现方式都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作为教师, 我们必须具有包容的心, 以一种豁达的不带个人偏见的胸怀鼓励学生继续用自己的角度观察描绘的事物, 用真切的内心体会自己对表达事物的认识, 使作品更具艺术价值与欣赏价值。

在平时的学生练习中, 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 对学生作业中流露出来的某些“个性的闪光点”, 尽管很多是不稳定的、不自觉的, 但作为教师不能视而不见, 不应该采取放任不管置之不理的态度, 而是要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活动, 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我们一再强调基本训练中“感觉”的重要性, 而真实的感觉恰恰总是个人的, 总是独到的和有特色的, 尽管它们同时也有共性, 也有正确或错误的观察方法、感受方法。对个性的引导就是对其感觉的引导, 或者说是在他们的感觉当中进行个性的引导。但要切记的是, 生活的积累与阅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眼界与观察角度, 在基本练习中, 校准和丰富学生的观察感受, 正是其个性得到引导和深化的道路。

二、学生的探索性与创新性

在思想上, 鼓励学生通过对表现事物的观察与思考, 能够体会出一些看法与问题, 也许提出的想法有些稚嫩与不成熟, 但确实是他们所问, 也确实是他们所感, 让学生体验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探索性发现的乐趣, 在实践中激起“个性”的形成、创造思维的发展。在表现手段上, 让学生摆脱习惯性的单一排线条的方式画素描, 可以尽可能地多尝试其他素描手法, 如:划、描、擦、印、喷、磨等方式, 体会不同的手法会产生不同的视觉美感;也可以在工具上运用毛笔、钢笔、油画笔等工具进行实验性探索, 感受不同工具的尝试会得到不同的视觉效果。最终能够使同学们在思想上不再拘泥, 在表现方法上不再拘谨。

在教学课堂中, 教师可以提出针对性与实验性较强的素描课题, 如:如何表现线条意象, 用线条的方式观察和表现自然物象的结构特征, 怎样提炼在自然实际中本身并不存在的线条?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深入自然, 提高意识形态, 尝试各种方法与材料进行创新实验。这种表达性实验可使学生感受到思想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欲望, 同时还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实践、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一些不可预知的结果的能力。倡导学生在基础训练阶段就应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去对物象进行观察与表现, 在素描过程中不忘自己是创作的主体, 为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供广阔的空间。

三、教师与学生的平等性与互动性

素描课堂上的师生间的相互尊重对于学生个性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都要互相尊重, 重要的是教师要首先尊重学生, 实行开放式教学。师生只有站在平等的角度上才能互相真诚交流与探讨, 学生才能大胆的提出问题, 对权威性结论提出挑战与否定, 不畏惧风格的束缚, 大胆创新新的形式与风格。在每一轮创作完成后可以举办一个小型画展, 便于教师讲评以及学生之间相互借鉴与学习。对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要积极鼓励发表自己对自身作品和其他同学作品的看法与见解。思维不要禁锢在某个特定程式中, 让思维因所描绘的事物的不同而从各种角度产生不同的看法。只有思维空间上留有余地, 思维才有发现的翅膀, 才能求异, 才有创新, 才能体现出个性。

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创造力和个性的教育, 而个性化的创造力是无法教会的。教师应努力营造自由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在思想上不受束缚, 更好地发挥个性化的想法。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只在教室有限的环境中找寻自己想画的事物, 如:地面水磨石中的小石块, 桌子上的木纹, 墙面上的表格或污渍划痕等,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在习以为常的环境中发现美和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眼睛。同时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 教师参与其中共同讨论的教学方法, 共同研究课题以及合作完成作品, 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现实中, 我们发现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审美意识, 因此在素描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通过欣赏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 让学生增强审美意识, 积累绘画的艺术语言。同时还可以对素描经典作品进行临摹, 如:达芬奇的《自画像》、丢勒的《母亲》、伦勃朗的《狮子》、埃贡席勒的《腰缠红布条的男人》等, 以便学生能对不同时代大师的思想进行揣摩与理解, 各种表现手法的再认识, 提高个性化的思想与表现力。

众所周知,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灵魂。而素描个性化教学是符合时代创新精神的, 是受到现代社会多元化观念的影响。素描的个性化就是要提倡一种个性的张扬和创新的意识, 并鼓励学生去探索未知的领域, 使得一统天下的教条主义、束缚主义远离教学课堂, 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 尊重学生, 发现学生的创造性与个性的潜能。

摘要:文章通过对素描教学现状的分析以及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探讨素描个性化教学实施的重要性和方式方法;素描的个性化教学就是要以人为本, 以人的特点与个性为培养目的, 达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教学目的, 以培养富有创造力的人才为最终目标。

关键词:个性,创新,引导,教学,互动,平等

参考文献

[1]靳尚谊, 詹建俊, 戴士和著.素描谈.吉林美术出版社, 1997.67~70

[2]高飞.对高师素描教学个性化培养的思考.《美术大观》, 2006. (11) 140~141

[3]王中义, 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2.1~53

[4]王宏建, 袁宝林.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93~99

素描教学中学生的个性表现 篇2

在素描教学中, 通过写生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技巧和技能,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个体要融入对客观物象的认识与情感体验之中, 通过素描技巧和技能来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学生在整个素描学习过程中, 要正确地掌握与应用素描要素, 认识与理解物体的各种关系, 如形体、结构、比例、透视、明暗、空间等等, 训练用眼睛认真观察, 用大脑分析思考, 根据美学原理理解, 然后进行艺术思维, 运用素描方式来表现物象。优秀的素描作品应该是一种艺术永恒, 它有着自己的思想、时代的脉搏和情感的体验。中外美术大师意大利的米开朗琪罗、德国的门采儿、俄罗斯的列宾, 中国的徐悲鸿、王式廓等画家为我们留下的不朽传世名作, 都是素描、个性与时代融于一体的经典之作。

素描的表现既要强调超越客观物象的外形轮廓、明暗关系、空间位置等表象元素, 更要注重作者个体的主观感受, 通过创意思维注入艺术创造性、融入个性化的表现, 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也就是说素描是以客观物象为对象, 注重传统性素描对物象外在相似性的描绘, 同时在眼、脑、手三者关系中更重视扩展艺术思维的作用, 主张作者与被描绘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强调个体认识和体验、个性的表现等特点。素描的个性表现是作者个体对客观物象的内心体验和艺术思维活动的结果。具有个性的艺术思维形成和扩展是一个相当长且艰苦的过程, 需要花很大精力和时间来探索, 这是一个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增强艺术思维能力, 从而形成有独特的艺术个性语言的过程。

素描教学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训练, 个性的表现以及个人风格的形成, 需要基础知识的不断充实, 艺术修养的不断提高以及个人悟性、资质等潜在因素的构成。作为基础教学, 素描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纳入教学的范畴。传统的素描教学是以写实绘画形态为基础的素描教学体系, 主要培养从事写实绘画应具备的相应能力, 即造型能力, 目标侧重于通过技巧的层面来获得保障, 对能力的认识也过多偏向于技术的层面, 素描教学所确立的能力标准比较单一。在传统的素描教学中, 强调写实性, 该因素不易使学生主观能力获得丰富的拓展, 因此要探索加入新的因素, 增加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内容。应以阶段性的设置方式, 优化筛选, 经典的作业布置, 点、线、面、黑、白、灰、画面构成及空间, 甚至平面化等这些作业的系列练习, 分别解决问题, 促使学生摆脱“物”的束缚, 启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向“我”去表现。一旦学生能够摆脱束缚, 将会呈现出一个丰富的局面。同时, 由于阶段性目标相对单纯, 它将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课时浪费也较少, 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得到充分的调动。

当前素描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纳入教学的范畴, 综合艺术能力主要包括:艺术的感知能力、艺术的评价能力、艺术的创造能力以及相应的交流能力,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现代艺术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多元化的绘画形态和艺术观念, 艺术能力的指向趋向多元, 许多领域是传统素描教学未能触及的。

综观绘画艺术, 历代艺术大师的诸多艺术作品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 他们独特的艺术思维、个性化的表现, 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毕加索说过:“人不应想把大自然已经完满造成的东西再制造一次。人不应该只是模仿事物, 人须透进它们里头去, 人须自己成为物。比起模仿自然来, 我情愿和自然处于和谐一致中。”[1]我们应当把素描当作一门有意味的绘画形式语言传达给学生, 让学生领悟到素描是最质朴、最真诚的情感表达方式。让学生明确素描训练的目的不仅是提高造型能力, 应该让学生体会到绘画的乐趣和奥妙。造型的目的是为了传达个人情感以及对事物的认知度, 艺术作品不是自然的产品, 而是基于人的活动, 具有主观性。我们必须把画面的每根线条都当作是个人的独特语汇, 让工具、材料自由地工作, 让它们制造自己的语言符号, 对不同的材质所具有的视觉效果和美感给予充分的表达, 特别是新型工具和各种材质的加入, 不仅可以丰富素描语言, 拓展素描表现力, 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在作业要求上, 素描的画面要有鲜明的个体语言, 能给画面营造出一种真实感和现代感, 要真实、可信, 同时要强化一种画面结构的力量和感染力, 使画面具有原创性, 同时又具有可读性和欣赏性。我们要本着实验的原则, 鼓励学生对新材料的关注和应用, 在实验中比较, 在比较后进行选择, 从中寻找到适合个人主观情感的表达方式——写实、表现、具象、抽象等方式。总之, 我们要利用一切形式和手段, 建立起自我的审美体系及新的形式语言。

立体主义画家、理论家阿尔倍尔·格莱兹说:“绘画是一种默然无言的、不动的宣言。它所欢呼起的活动, 只能存在于观赏者的精神里, 它们和空间里物体的位置变易无关。后者是通过一个被动的、静观的眼睛来知觉一个运动。但眼睛是一种具主动积极性的器官, 它在新的节奏式螺旋形绕圈的造型形式里, 返回到它的活动本质、它的自身的积极活动里。”[2]阿尔倍尔·格莱兹强调人的主观性和作者与物象之间的互动, 要求作者在艺术活动中通过艺术思维, 发挥艺术审美判断能力来寻找事物内在的规律性和美的感受。在素描教学中要加强创意思维、扩散思维和表现意识的训练, 培养学生超强的感悟能力, 良好的艺术思维, 具有个性的表达能力和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 具有一定的审美文化欣赏能力且要有终身审美意识, 形成有独特的艺术个性。

素描教学中思维与理念的与时俱进, 对造型、意象等因素的研究与实践, 使素描理念发生了变化, 现代素描教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 其目的是更多地去挖掘其内在的东西, 强调学生个性的张扬和艺术地表现, 精神的表述使素描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成为真正的现实和真正的生活表现。中国山水画大师石涛说:“在墨海中立定精神, 笔锋下决出生活, 尺幅上换去笔骨, 混沌里放出光明。纵使笔不笔, 墨不墨, 画不画, 自有我在。”[3]石涛针砭时弊, 提出“我的精神”的论断, 即强调艺术家必须重视自己的创作个性。同样, 我们的素描教学也要提倡一种个性的张扬和创新意识, 并鼓励学生去探索未知的领域, 给素描赋予新的语言与活力, 成为独具特色的情感表达方式, 即一种有意味的绘画形式。

摘要:在素描教学中, 个性的表现, 注重内在的个体情感体验与表达,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培养艺术审美能力和建立艺术个性化的学习平台。素描教学不仅要强调素描功能, 还要提倡一种个性的张扬和创新意识, 鼓励学生去探索未知的领域, 给素描赋予新的语言与活力。

关键词:素描,教学,创新,个性

参考文献

[1]Herschel Chipp著余珊珊译《欧洲现代艺术理论》吉林美术出版社2000.1

[2][德]瓦尔特·赫斯著宗白华译《欧洲现代画派画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

个性化素描教学 篇3

如果说, 现代艺术的革命最先是在素描领域发起的, 一点也不过分。各大院校设计专业为适应现代艺术运动的发展, 也在寻找素描教学的最优方法。现代素描根据各美术专业的需要开设不同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 同时将课程目标定为重在培养学生准确观察和描绘对象的能力, 掌握形体的结构, 而不应过多地强调明暗虚实变化关系。这一限定虽然在培养目标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是对当时设计专业的推动作用是不可否认的。特别不少设计院校引进了当时流行的法国包豪斯设计学校、瑞士巴塞尔设计学校的课程, 使单一的素描形式走向多元化格局。

一、教学目的比较

传统素描在古典主义时期, 它的作用更多的是为某个绘画作品的初稿尝试, 很多人称它为草稿阶段, 要求画面效果与对物象的视觉感受基本一致。传统素描教学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一个纯客观性的再现, 可以说它是一个客体在二维空间中的视觉反映。它要达到的目的从客观上讲, 只是使学生具备某种能力, 培养视觉敏锐的反应能力;培养分析洞察、理解的心智能力;培养熟练掌握技能, 达到对视觉信息的有效表达。传统素描教学并非已过时, 它的价值到现在谁也否认不了, 传统素描的科学性通过准确的透视、严谨的造型、精确的解剖得到体现, 它的艺术价值迄今还有巨大生命力。但过分强调真实地再现客观物象, 反复推敲客观物象各部分的比例关系、明暗关系和体积起伏转折等因素, 这在设计学专业中不能完全适用, 但还可以去粗取精以适应现代艺术发展。

19世纪20年代, 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创立, 建立了为设计服务的素描教学体系, 现代素描教学包含面更广、更全面。设计素描可以说跳出了传统束缚, 摆脱了长期追求再现真实的层面, 训练形式和内容与艺术设计专业更为密切, 形成了一些符合专业性质的基础教学特点, 即通过素描发现设计, 虽然同样是描绘客观物象却是以认识对象为目的, 是为设计专业服务的。更重要的是通过素描认识自然, 并以自然各种表象为依据, 透过对形体独特的观察方位和不同性质的表现方法, 从而更接近设计创作的过程, 目的是改变学生的观念, 培养敏锐的美感反应, 通过强化设计意识丰富造型语言和艺术想象力训练提高对形体的想象力和造型艺术的综合设计创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比较

传统素描的表现对象大多是既定的。在人们心目中已形成了心理定势, 如石膏像、静物、人物、人体模特儿等。由于这是规定好的审美标准从而显得太过单一和乏味。而对于设计专业的基础课也按照此程序势必会影响专业课学习同时会出现基础课与专业课严重脱节的问题。

现代素描教学围绕设计专业的特点, 重新建筑现实, 颠覆传统思想观念, 经过不断探索, 基本可将教学内容定位于三大板块:结构分析阶段、明暗表现阶段、创意能力阶段。结构分析阶段着重训练学生对空间中形态结构的思维能力强化空间能力的把握改变视觉观察的习惯、敏锐捕捉物象的本质特征。这样才能达到対物象的整体认识, 认识了物象才能理解物象, 理解了才能在二维平面上用三维空间意识表现物体形态的构造及形体与形体、形体与空间的诸多关系。用透视的基本原理指导作画, 同时采用结构画法, 彻底摆脱明暗的束缚。采用穿透性手法表现四维空间, 用各种不同质感、量感的线条表现形体的体积、结构, 在表现题材上比传统素描要宽泛些。它搜集的题材广泛, 生活中看似毫不起眼, 被学生认为不可入画的各种事物, 如平凡的树叶及鲜果蔬菜等, 任何事物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并表现。主要研究自然物体的规律, 注意观察每个细节的主次和前后关系, 抓住事物的动态和节奏感。体会这些按照一定组合规律重复的构成形态。这种靠解构、重现自然物象的方法适应了设计专业发展。这样, 把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物象表皮剥开, 它那陌生但别具异样的美, 会给具象世界与抽象世界之间打开一条通道。

明暗表现训练与以往调子素描有很大不同。虽然同样采用明暗的手法表现, 传统素描教学过分强调明暗关系, 并且大多是明暗的模仿和照抄, 这样大量作品在题材和表现上过于整体统一, 在绘画形式上严格按照比例准则和诸多统一的构图准则进行, 会带来一些弊端, 过分强调明暗教育法很可能造成“形盲”。艺术不同于科学, 科学有统一的标准允许大量推广和批量生产, 而艺术则不然, 设计更是。现代素描充分利用各种工具材料, 工具和材料的应用和表现对塑造形象密切相关, 在作画的过程中可以试着体会各种工具和材料带给我们作画的快乐。如铅笔银灰色的线条、炭笔的黑色柔性、水墨的晕染性、油画棒的强烈度与明亮度等还包括各种不同纸质材料的拼贴融合等, 这些大胆尝试给现代素描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 传统素描的表现题材过于单一, 艺术形式千篇一律, 而现代素描选择的范围要广得多, 选择的夸张化, 空间的扩大化, 表现的个性化, 选择形式的特殊化, 所以能够创造出出乎意料的感觉。从视觉语言和艺术形式上都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创意素描训练是现代素描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传统教学中, 素描主要提升学生造型能力, 这似乎与我们的创作设计有些距离。但是创意素描的造型其实是一种创作, 是想象和思考的结果。这种笔随意走的新方式使学生可以从多元化角度认识素描造型的内涵, 提高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 主动研究和探索造型和构成的多种可能性, 如在形的联想方面, 并非表现我们眼前看到的事物, 更重要的是在两种看似毫不相关的物体中找出内在联系, 比传统素描更具创意, 同时能更好地传达每个学生的思想和理念, 并且创作出比传统素描形式感更强的画面。

三、教学方法的比较

现代绘画大师赵无极曾反复讲到绘画不是画的问题而是观察方法的问题。过去素描在人们的认识中被界定为学生的基础课程, 甚至仅仅是学过就罢的东西。如此之说显然是狭隘的。现代素描跳出了狭隘的框框,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样是画静物, 同样是坛坛罐罐, 也许因为有了不一样的观察方式, 会创作出别具异样美感的新形式。这里的观察指精神层面, 新时代教师更应看到这一点, 不是让学生重复, 而是对学生才能的挖掘, 应该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上下工夫, 触动并激活学生潜在的创造意识才能, 为今后设计引发诸多创新灵感的可能性打好基础。随着全国美术教育改革, 以往那种灌输式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现代素描教学发展,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能作为一个引导者, 不再是老师摆静物学生被动围一堆的状况, 学生可以自由决定, 自己发掘题材,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创作出来的每一幅作品都会具有不一样的主题和风格, 甚至出现一些具有强烈震撼力的作品。不仅是简单的技术训练与技能传授, 更多的是一种参与互动环节, 很好地加强师生之间的思想传递与交流。并且随着教学深入, 还要多看一些优秀的视觉作品其目的在于提高审美眼光, 提高鉴赏能力。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让学生把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 把作品的原创性保留下来。

进入现代社会, 素描的多样性是在人的认识不断发现不断创造过程中形成的, 因此素描教学应该尊重每一个人的创造潜能。新时代教师应当摆脱传统素描观及训练思维的束缚, 正确选用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不断开阔学生眼界激活学生思维。应积极尝试探索多元化方法, 开拓更多表现领域, 把被动地再现变为激情地创造, 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为今后现代素描教学扩展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陈立勋, 冯信群.新概念素描[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9.

[2]牟力器.素描的表现性语言[M].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5.

[3]王中义, 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2.

个性化素描教学 篇4

一、创意素描与构成素描概述

对创意素描及构成素描含义等方面的了解能够为其教学优化策略的实施提供基础。作为素描领域的两个重点, 创意素描与构成素描之间即存在联系也存在差别。总的来说, 创意素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创意两个字, 在学习过程中, 对于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要求极高, 因此, 在对这一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 必须从提高其创新能力入手, 需要注意的是, 一定不能因此忽略了对其基本素质的培养。在社会各领域中, 设计领域对于工作人员创新性的要求较高, 因此, 创意素描人才也主要集中在这一领域。与创意素描不同, 构成素描要求学生针对同一事物对其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阐述, 继而在其中选择出于设计要求最为符合的方案。启发性课程的实施对于学生创意素描与构成素描素质的培养十分重要, 需要高职工作者对其加以重视。

二、在创意素描与构成素描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不同, 创意素描与想象素描教学对于学生的设计意识及其创新性要求教高, 同时还要求其思想及知识体系的发展必须与当今时代相适应, 甚至需要超越时代, 对此, 高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以注意。

1} 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对学生设计意识的培养对于其创意素描及构成素描水平的提高及相应教学效果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在对其设计意识的培养过程中, 需要以现代化意识为导向, 即要使学生的设计水平能够更紧时代的步伐, 这对于其就业非常重要。总的来说, 创意素描与构成素描中所包含的知识非常复杂, 不仅涉及到了形体方面的知识, 同时还涉及到了对画面的设计。对此, 教师一定要在授课之前明确本节课的教学核心以及目的, 同时还要在课堂中适当的添加进现实的设计方案, 这对于开阔学生的眼界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也能够使学生通过对现实方案的分析以及欣赏, 去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现象力与创新意识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点。学生素描水平的提高不仅与对绘画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关, 同时也与其观察力有关, 实践证明, 观察力较为敏锐的学生, 能够更好的从生活中发现设计灵感, 从而以此为基础去进行创作, 这在素描领域非常重要。另外, 素描的表现性也是衡量其设计水平的一个标志, 不同领域的设计对于素描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在服装设计专业, 素描需要从平面性以及设计性入手以保证其设计水平, 而在环境艺术专业, 则需要增强素描的解析性, 这是高职创意素描以及构成素描专业必须认识到的一点问题。由此可见, 在对素描领域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 一定要培养其想象力及创新意识, 这是其就业的基础, 因此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三、提高高职教学中创意素描和构成素描教学水平的策略

创意素描与构成素描对于学生创新水平以及设计意识要求较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十分注重对学生这两方面素质的培养, 就目前的情况看, 我国高职学校在上述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意识不足以及对教学过程的安排不合理两方面, 因此, 想要保证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教学效果的改善, 就必须要针对上述两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下主要将上述两方面策略展开来进行了分析。

1) 正确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正确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保证教学水平提高的一项主要促使。设计师在对种种作品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构成是其必须考虑的一个要素。从某种程度上将, 作品的构成能够为观赏者提供直接的视觉体验, 通过这一方式, 设计师的理念及思想便可以被有效的传达。写生属于素面专业的一个主要实践课程, 在写生过程中, 学生往往更加关注环境以及物体给予人的直观印象, 即其具体的形状以及所占空间等, 对上述问题的考虑是保证素描质量的基础, 但仅仅考虑上述方面, 却会导致作品缺乏灵性, 同时也无法体现出作者的思想, 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由此可见, 学生的审美情趣能否得到保证,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品的水平。因此, 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构成中, 教师一定要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对此,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有关素描的展览, 使其能够在艺术的氛围中成长, 潜移默化的保证其审美意识的增强, 除此之外, 教师还要向学生讲解有关解构主义的问题, 要使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通过对事物各个部分的分解与重新组合, 使作品更加具有创新性。

2) 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合理安排教学过程能够平衡学生的学习时间以及学习内容, 使其学习过程能够更加科学合理, 对于教学水平的保证十分重要。基础水平对于学生创意素描以及构成素描的学习及具体实践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 教师在具体教学中, 一定要重视对基础知识的教学, 对此,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去进行素描形体以及明暗练习, 同时将解构主义的教学以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融入其中, 具体过程可以通过玻璃杯以及足球等物体的绘制来实现。在对物体的绘制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利用解构主义这一理念, 要引导学生去对事物进行抽象的想象, 要促使其利用想象去完成作品, 而不是仅仅拘泥于事物的表象, 在完成作品之后,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去针对作品讲述一个故事, 这对于学生现象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另外, 教师还可以通过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小组绘制中, 教师可以适当给予其指导, 当作品完成时, 教师要从客观的角度去对每一个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 对于好的作品, 教师要给予其表扬, 而对于表现稍差的小组, 教师也要对其进行鼓励, 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素描素质的进一步改善, 从而保证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高职教学中的创意素描以及构成素描教学水平的提高与高校的支持以及具体措施的实施存在着极大的联系, 鉴于高职学校教学的目的, 对于创意素描以及构成素描类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 同时还要以其审美情趣的培养为基础, 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 这在素描领域及其重要。除此之外, 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时间及学习内容的规划也是高职学校必须做到一点, 只有将上述措施整合到一起进行实施, 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摘要:在高职教学中, 美术教学是一个重要部分, 创意素描以及构成素描是作为美术教学中的两个重要内容, 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文章主要论述的是高职教学中创意素描以及构成素描的教学的有关问题。首先文章就两种素描方式进行了简要的概述, 继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两种素描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最后, 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文章就其教学优化策略进行了阐述, 希望能够为其教学水平的提高及学生学习效果的改善提供基础性的保证。

关键词:高职,教学,创意素描,构成素描,教学

参考文献

[1]高艺.浅谈高职教学中创意素描和构成素描的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 2015 (14) .

[2]文海.创意性设计素描的教学实践——探析独立学院设计素描教学的尝试[J].轻工科技, 2013 (01) .

[3]杜娟.论高职设计素描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构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 (08) .

浅谈再现素描与表现素描的教学 篇5

关键词:再现素描,表现素描,有机结合

再现和表现是现下素描训练的两种基本的手段。素描教学的再现则是在尊重作者的主观感受的前提下, 客观具体的反映事物, 侧重理性的分析与研究, 追求作品的写实与逼真;而表现教学则与之相背, 它是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根本出发点, 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与创作冲动的体现, 着重表达作品的内在思想及情感。素描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教学的前期应注重基础性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的再现素描能力, 而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及学生能力的提高, 开始要求学生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 遵从主观感受, 以多元发散的想象和思维方式对待表现对象, 更好的发挥和训练想象力与创造力。有机的结合再现与表现, 以表现的优点弥补再现的不足, 以再现的地基构建表现的架构。

一、当前素描教学的现状

素描作为基础性课程, 其教学体系一直是沿用传统的素描教学体系, 教学内容由浅及深, 由易到难。教学方式时由简入繁, 由表及里。教学活动在按部就班, 循序渐进中稳定、有序的进行。以再现为教学主要目的, 着重训练学生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和技能技巧的表达能力, 其在稳固学生基本功的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 传统的素描教学, 注重客观实际, 要求学生真实客观的再现表现对象, 课程内容设置笼统、繁杂, 教学方式单一, 课堂压抑、沉闷, 缺少激情。这样的氛围压抑学生的个性, 打压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弱。这种教学方式, 学生很难掌握素描的真谛。

二、再现教学的含义

再现素描是西方传统素描教学的精髓。教学以教会学生描绘具象的技术技巧、学会相关的观察方法为始终。以再现对象为终极目的, 即是以写实为主, 其最早起源于摹仿, 以自然生活中的人为对象进行创作, 以再现对象为主。而这种教学体系沿用至今, 仍是我国很多院校主要的素描教学方式。再现性素描教学包含了准确描绘能力的训练、结构能力分析的训练、明暗与线条表现能力的训练, 但表现构成, 设计构想, 意象创造和美学范畴的扩展是它的不足。再现素描教学以训练学生的基本观察能力与基本造型能力为目的, 这一素描模式是传统素描教学的精髓, 也是我们美术教育不可放弃的基本功, 为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一成不变的教学过程, 时间长了就难以摆脱模式化和机械化之嫌。客观的、真是的、理性的再现客观对象的能力固然重要, 但素描作为一门艺术学科, 创新则是其灵魂, 以个性、新奇为其特点, 只注重客观再现, 而忽视感性情感则在当今的社会无法立足, 以纯再现作为绘画基础素描训练的唯一模式, 不仅难以满足学生对一是训练的需要, 更难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三、表现教学的含义

表现素描是现代素描教学的必然需要。表现主义以反传统著称, 以表现新奇和创意为目的。“不是追求对现实、自然的客观再现, 而是追求自我、灵魂的主观表现, 由此反对机械文明, 崇尚原始性。”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以尊重人的个人感受和个性为根本, 坚持反对传统的恒定不变、统一的标准模式。表现主义应用于素描教学, 是时代的必然需要。表现性素描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判断能力和审美水平的训练为教学目标, 其目在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 训练学生发现自我, 认识自我、表现自我的能力, 来反映真实的思想和情感。表现素描教学, 在注重素描基本功的前提下, 以创造性思维为素描训练的主体活动, 挖掘素描内在的感受力、创造力。以审美意识为依托, 通过对客观对象的不同的切入点, 能动的选择最恰当的艺术形式。追求作品的个性化表现, 强化画面给人的视觉冲击, 体现画面创造性思维审美陈述。通过这种训练, 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四、再现与表现在素描教学的有机结合

素描的再现与表现作为素描教学的两种模式, 是一对矛盾体, 其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 但是又有着必然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 实现再现与表现的有机结合则是对学生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再现培养素描的基本功, 增加观察认识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再结合表现手法, 发挥主观能动性, 创造性地将客观物象转为素描作品, 在作品中, 不仅能看出客观的物像, 同时也能生动的再现学生个人情感和感受。充分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提倡学生个性、风格的样式有效的发挥, 从而使素描作为艺术达到一个全新的艺术境界。素描教学的再现与表现, 需要教师在教学中, 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 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和学生主体性格的不同, 引导学生发现自我, 并在素描中表现自我, 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切入点。使基础再现素描向表现素描造型语言和形式的精神特征方面发展, 并在此建立素描的文化品位和艺术审美层次。这种主动性的思维过程和艺术体现, 无疑形成了再现素描训练到表现素描创作的纽带。

随着艺术格局的新变化, 即为艺术发展带来机遇, 同时也为艺术发展带来挑战。“离开了再现的表现就趋于抽象, 离开了表现的再现就缺乏创造”。在教学中, 再现与表现有机融合, 在保证基础教学的同时, 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提倡学生在把握客观物像的特征的基础上, 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加入自己的独特的语言、表现手段和方法, 从而创造出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形象。通过两厢结合, 是学生发现内心情感和客观世界的联系, 使其作品即再现现实, 又超脱现实。

参考文献

[1]吴家跃.再现素描与表现素描的教学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 (09) ;445—446.

[2]李可贤.从再现走向表现—表现性素描写生课题探索.教学论坛.2009 (08) ;142—143.

个性化素描教学 篇6

一、素描教具在基础素描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的支持力度不够

在基础素描教学中运用素描教具需要学校的支持,但是,当前很多学校忽视了素描教具在基础素描教学中的运用。很多学校还在使用传统的石膏几何教具,让学生去猜石膏几何教具的背面状况,而不是采用结构性素描教具。缺乏结构性素描教具会严重影响学生对教具结构的分析。另外,部分学校的素描教具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个别学校甚至会出现全班学生共用一个素描教具的状况,学生无法从各个角度对素描教具进行观察,素描作品质量也不高。学校缺乏素描对素描教学的支持会严重影响基础素描教学的教学质量。

2、教具使用不正确

在基础素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而学生对教具的观察会受教具结构和光影变化的影响。但是,很多学生缺乏对素描教具的认识,忽视了光影因素对素描的影响,在素描教具的使用过程中一味描绘教具的结构特征,导致学生的素描作品质量不高。

二、在基础素描教学中运用素描教具的策略

1、加大学校的支持力度

在基础素描教学中运用素描教具要求学校加大对素描教具运用的支持力度,购置充足的素描教具。为此,学校应具体了解美术专业学生的总体人数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根据学生数量和学生对素描教具的需求为购置素描教具,保证每一位学生能够运用素描教具进行创作。并且,学校要积极鼓励素描教师运用素描教具开展素描教学,提高素描教学的利用率。

2、学生正确使用素描教具

学生能否正确使用素描教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描创作。因此,基础素描教师应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素描教具。首先,学生应积极了解在基础素描教学中使用素描教具的目的,加强重视自身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的提升,主动了解素描教具的使用方法,严格按照使用方法和教师的引导进行观察和素描创作;其次,在基础素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注重保护素描教具,避免素描教具受损,延长素描教具的使用寿命;最后,学生在使用素描教具的过程中要将素描教具本身与素描技巧相结合,根据所学的素描知识全面观察素描教具,注重外在因素对素描教具的影响,认真分析素描教具的结构特征,进而真实地再现素描教具。

3、更新教学模式

在视觉传媒技术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美术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种情况,基础美术教学应积极更新教学模式,充分运用素描教具开素质教育。首先,基础素描教学应深入了解社会对美术人才的要求,在运用素描教具的过程中,将教学重心从研究教具结构关系上转移到研究画面结构关系上,加强重视学生艺术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处理素描画面的技巧;其次,基础素描教学应积极采用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新兴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教具观察的交流,使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沟通,实现共同进步。

三、素描教具在基础素描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是素描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在基础素描教学中要积极运用素描教具来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为此,基础素描教学可以转变石膏像的画法,在石膏画法训练的过程中为学生留出创新空间,在要求学生表现石膏的黑白关系和石膏质感的基础上,对石膏进行深入的观察和了解,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看法和思想对石膏素描进行创造性修改,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

2、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是使用素描教具的直接目的。因此,在素描教具的使用过程中,基础素描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为此,基础素描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素描教具的深入观察,强调素描的质感、光影、尺度,要求学生在素描作品中准确表现素描教具。另外,教师要对学生的观察和素描创作进行指导,在学生观察素描教具的过程中向学生讲解素描知识,使学生运用素描知识对素描教具进行观察和绘画,进而增强学生绘画创作的艺术性。

3、增强绘画的功能性

基础素描不仅要注重教具的表象功能,而且还要重视素描教具的表意功能。因此,基础素描教师应积极运用素描教具增强学生绘画的功能性。为此,基础素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运用素描技巧来进行创意设计,制作某个物体的宣传画,使学生将物体的形象与物体的表意功能结合起来。例如,素描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电脑进行创意设计素描,鼓励学生在表现出电脑外形和质感的基础上,对电脑的使用功能和电脑的作用进行描绘,体现电脑的表意功能,增强学生绘画的功能性。

摘要:运用素描教具开展基础素描教学已经成为当前美术绘画教学的重要方法。本文着重分析了素描教具在基础素描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础素描教学中运用素描教具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素描教具在基础素描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基础素描,教学方法,教学道具,应用

参考文献

[1]金书芳.浅谈几何形体在素描学习中的作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0)

素描教学浅见 篇7

不管什么风格的基础素描, 它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 只是对素描造型诸要素各有不同的侧重而已。我认为在基础素描教学中应本着现实主义的原则, 要求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作品应以客观物象为依据, 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根据对物象的认识和感受, 艺术地表现一定环境与光影下的具体物象。学生的主观感受应依据客现物象并受制于客观物象, 所谓“艺术地表现”是指概括、取舍、加强、减弱等艺术处理。

素描教学训练要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 即要达到基础训练所必须具备的各项要求, 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 又应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 表现物象的真实, 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

二、在素描基础教学中应重视的两个方面

这两个方面是:轮廓准确和注意整体。要求轮廓准确是克服造型似是而非的主要办法, 造型似是而非是初学者最普遍的毛玻要求轮廓准确, 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的作风和求实的态度。这里所说的轮廓准确并不是说要在素描的第一阶段就细抠轮廓。我认为第一阶段打轮廓时能做到构图恰当, 比例准确, 要点鲜明, 形象明了, 就应该说是轮廓准确了。

整体——局部——整体, 作为习作的整个进程大致是这样, 但在深入描绘各个局部的过程中, 自然地形成了很多小的阶段。

三、应本着“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由简到繁, 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素描训练

不仅要有长远的总目标, 而且要有分段实现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在不断循序渐进和适当重复的过程中, 才能牢固掌握造型规律及其有关知识和技能, 才能得心应手地表现各种环境下的复杂事物。

为了打好坚实的基础, 习作应以长期作业为主, 这样便于领会教师的指导, 便于深入理解, 反复校正和进行探索。教学上的严格要求也主要体现在长期作业中。教师要向学生说明长期作业的重要性, 对各种不良倾向要及时加以纠正。

在基础未打好之时, 对于那种专门追求风格、流派的做法, 教师要适当地加以引导和纠正。要让学生认识到:没有浑厚的基本功作基础, 单纯地去追求某些风格、流派的做法是有害无益的。因为学生不仅要具备照着物象摹写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的理解、记忆和想象能力。这样, 才能真正具备全面的造型能力

四、在教学中, 教师应要求学生善始善终

有的学生开始画的时候积极性很高, 新鲜感强, 观察力也比较敏锐, 但经过一段时间后, 观察力多少有些迟钝, 不能保持一种清醒和整体的感觉来检查画面的表现效果。有些学生则急于求成, 时间一长就有种画烦了的感觉。这时, 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 不要轻易地把调整修改这一步看做是作业结束时的修饰, 而应认真对待, 感到有不妥当的地方, 一定要找出原因, 下决心把它修改过来。

调整修改应本着整体的原则, 反复分析研究, 反复比较, 理解形与神的关系。要用第一眼看到物象时那种新鲜强烈的感觉来检查画面效果, 找出画面与物象之间的差距, 检查物象与物象之间的组织结构、形体比例是否准确, 质量、空间关系是否恰当, 主次虚实是否有序。这些因素的调整, 主要是想通过反复的校对和比较, 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对象和表现对象。

五、在素描训练中,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这里所讲的“表现”是说:在素描训练时, 应当要求学生用对物象深入的形容和新的发现来不断地激起表现的愿望, 激起类似创作的激情。

学生进行素描训练, 不仅是描摹现象, 而且是艺术地再现。所画的那部分不仅是物象的一部分, 也是构成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要看这部分是否画对了, 而且还要看它是否有表现力。要求表现就是要讲究线条, 讲究黑、白、灰, 讲究概括, 讲究画面的构成和组织, 要力求形神兼备, 要像写文章那样讲究文采, 像戏剧那样讲究韵味。要通过表现使素描基本功成为创作性的艺术活动。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由于同一班的学生受教师的影响比较大, 要求他们做到风格多样是不可能的。所以, 教师不要要求学生的风格必须和自己一样, 而应正确地引导、培养那些个性不同的学生, 要跟他们共同探讨适合于他们自身的表现方法以及发展的方向。同时, 也要提醒他们, 在基础未打好时, 就过分地热衷于“个性”会给自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偏食的坏习惯, 不利于今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世阳、王利空:《素描教学刍议》[J].河北工程大学建筑学院2006[1]王世阳、王利空:《素描教学刍议》[J].河北工程大学建筑学院2006

上一篇:新闻媒资管理系统下一篇:单季晚稻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