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个性化(共12篇)
作文教学的个性化 篇1
作文教学收效甚微,与作文教学模式有着莫大的关联。当今作文教学要跳出传统作文教学的框架,以个性化多样化的形式激发学生写作个性。
一.读写结合,通过阅读获取能量
写作是作者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因此写作离不开社会、人生。然而学生有限的生活空间决定了他们的人生阅历是有限的,这就有必要借助于课外阅读。教师只有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地阅读,以获取尽量多的作文“能量”。语文课程标准清楚地列出了中学生课外读物的阅读量以及推荐阅读的课外读物。如《泰戈尔诗集》、曹雪芹的《红楼梦》、高尔基的《童年》、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等等,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向他们推荐诸如《围城》《傅雷家书》《秋雨散文》《等读物,根据不同作品给出不同的阅读建议,指导他们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并要求做好读书笔记。在这些文学经典的阅读中,学生可以获得大量的美词佳句,汲取了丰富的作文“养分”;在这些文学经典的阅读中,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激起对人生对社会的深沉思考。有了大量的课外阅读这“源”,学生自然就有取之不尽的“清水”“活水”了。
二.通过开放命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所以教师所命题的题目并不是适合每一个学生。当学生有这方面经验的时候,写出来的作文质量会高一些,但是对于那些没有这方面经验的学生,就显得无从下笔,当然写作来的作文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比如,教师让学生写《感受微信》这个题目。这时候,城市学生的经验明显要比农村学生的经验多,可写的东西要多,进而文章的质量就要高些。但是如果教师让学生写《感受插秧》这个题目。这时候农村学生的经验就要多些了,进而文章的质量也就相对要好些了。在遇到不同的命题时候,有些学生的优势就要明显得多。这样在教师进行作文命题的时候,就要采用开放性命题的方式。采用开放性命题,照顾大多数学生的经验,这样使学生有东西可写,体会到写作的乐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知道写作是为了内心的表达,从而学生的写作主体性就体现出来了。
三.用“心”看世界,鼓励抒写个体体验
学生体验生活的机会毕竟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应尽量为学生创设机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国家大事到生活琐事,从社会热点到过往旧事都可以是作文教学中关注的对象,抓住这些写作契机,鼓励他们用“心”看世界,抒写自己的个性体验。如近期美国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去世对全球影响的事件,可引导学生课外搜集相关资料,然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讨论,最后让学生就此写作。又如对生活小事的关注,某个同学违反校规,可引导学生分析事件的整个过程,对班级的影响,其他同学在该事件中的收获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写出属于自己的个性作文。还可以引导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捕捉写作素材等。更进一步,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这种体验生活的机会,引导学生多角度选择素材,抒写自己独特的个体体验。
四.形式多样评改,激发写作欲望
作文评改可以灵活多样,老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体。如让学生自己动手修改,引导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让学生互评互改,在评改他人作文中吸收他人的长处;等等。特别是互评互改的形式,它可以更大限度激发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个性感受的欲望,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成功的喜悦。因为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参差不齐的,但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都有进步的潜力。只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发挥的平台,加以适当的引导,这种潜力就能释放出来。在互评互改中,学生可以查看到自己和别人的长短处,这样就可以互相借鉴学习。同时也可以促使每个学生扬长避短,尽可能在作文中展示自己的长处,以得到同学更多的赞赏。只要教师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学生定会在多样化的形式中获益匪浅。
作文教学中,只要教师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并且鼓励学生抒写真情,张扬个性,那一篇篇构思巧妙,富有个性的文章便会展现在教师眼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通过有个性的作文教学给学生自由驰骋、翱翔的空间,让学生在浓厚的写作兴趣中尽情地倾吐自己的心声,恣意地飞扬。
作文教学的个性化 篇2
作文不仅是人们用来进行社会交际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而且是衡量一个文化人的价值的重要标准。学生作文又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在现代文苑中,写作基础理论堪称琳琅满目,作文参考书、资料,多如牛毛,让学生眼花缭乱,无从下手。而很多语文教师仍然对作文教学感到困惑、棘手。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缺乏作文教学的方法论的引导,导致作文指导、作文训练失去了针对性或有序性。鉴于此,探讨作文教学的方法,从理论上、实践上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人在30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结合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的体验,探索总结出来一套对学生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精品作文五步教学法,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迅速提高写作能力。并注重培养写作兴趣,使学生爱好作文。
精品作文五步教学法的主旨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精品作文五步教学法的核心是:个性化教学。
所谓个性化教学,它有两个层面:作文的个性化教学和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的教学。
作文的个性化,就是指在安全和自由的环境和心态下的真情实感的,在立意、拟题、材料、结构、语言、手法等各方面彰显个性的,丰富的、深刻的、有创意的、有文采的写作。个性化的作文,是在教师指导示范下形成的学生作文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是我手写我心,是真情吐露,不是胡编乱造。第二是创造性。“作文(除一些实用文外),是不存在复习的。每一次新的作文都是一次崭新的创作。”创作,就要求新,就要不同凡响。简单地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
自主,就是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不受过多的外部干扰;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真实,就是说真话,不说假话,就是自然。真话,就是写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看法,不是编造。,适当有些夸张、虚构、润色是允许的,但基本上应该真实。明白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创新就是大胆质疑,敢于突破旧的条条框框,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善于采用新的表现方法,具有新的风格。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旦被激活,就能闪现出耀眼的光芒。
要使学生的作文能够反映自己的真情实感,或者学生能够游刃有余地运用不同的文学体裁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关键就在于教师的作文教学要有自己的个性。也就是说只有教师的作文教学个性化了,才可能有学生作文的个性化。才能让学生的作文上档次、出精品。
作文个性化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既是发展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美人格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使其作文具备个性化的过程。
尤其是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更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使作文教学个性化。
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的教学。就是教师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需求、发展意向为基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寻找闪光点,发展智力,挖掘潜力,使作文教学个性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迅速提高写作能力,培养写作兴趣,使学生爱好作文。这是精品作文五步教学法的关键。
每个学生又都有迥然不同的个性特征。即个性差异。如有人爱动,有人爱静,有人爱文学,有人爱唱歌,有的学生喜欢模仿课文模式写作,喜欢用漂亮的词语描写,喜欢用感叹句式抒情,喜欢编造离奇的情节来解读生活,喜欢用怪诞的手法来描绘现实生活和未来的世界……这正如“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样,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个性。
切实把握好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有针对性的实施个性化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热情,客观准确地把握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正确处理好顺应与引导的关系,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动机方面多下功夫,使学生的写作成为一种自主的行为。
精品作文五步教学法,是在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的作文教学方法。它的教学思路是:
1、留住学生,吸引学生,使学生愿意来学习。
我们从事的一对一个性化辅导,同公立学校的大班教学,有显著的不同。我们主要目的是在盈利的指导下,教好学生。同时,只有教好学生,才能更好地盈利。学生是我们服务的对象,是顾客,是上帝。只有留住学生,老师才有施展才华的平台。这就要求老师要迅速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需求,投其所好,上好第一课。要吸引学生,使学生对老师感兴趣,对一对一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感兴趣,从而愿意留下来跟老师学习。
2、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使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信服老师,喜欢老师。
老师要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有针对性的实施个性化教学。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有它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查漏补缺,它不是学校教学的重复,而应有自己特定的教法。对于同一个知识点,应采用不同于学校的教学方法讲解,尤其是不能重复使用课本上的例题或资料。现在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接受新鲜事物快,教师必须善于观察、熟悉学生。要出符合学生口味的题目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像这样的题目《我熟悉的一个人》就不如换个角度写,把题目改为《你猜猜他是谁?》、《你看看他像谁?》;写《我的ⅩⅩ》不如改写成《和ⅩⅩ说说心里话》《ⅩⅩ,您了解我吗?》等等。要让学生感觉到新奇,觉得一对一个性化辅导就是与学校不一样。让学生意识到这里的老师知识渊博,从而尊敬老师。还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活跃课堂。一堂课的时间较长,学生难以长期保持全神贯注,有时易分散注意力,老师要善于调控学生的情趣。适当的在课堂上穿插一些互动的小游戏、趣味的小故事、小魔术等来活跃气氛,吸引学生。但老师要注意掌控课堂。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
一堂课的成功,并不在于老师讲授了多少知识,而是在于学生接受了多少知识。切忌“填鸭式”教学,勿使学生厌学。
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寻找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入迷,入迷了才会顿生灵感.有了灵感就想,想出框架就写,发现问题就改,偶得佳句就用.这样,“长期观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联想,妙手偶得之,一挥而就”.久而久之,写作就成了无形压力下的自觉行动。要让学生领悟到作文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还要不断的发展智力,挖掘潜力,使作文教学个性化。
3、征服学生,掌控学生,让学生钦佩老师。学生学习进步了,写作能力提高了,考试成绩上升了,学生和家长都会信服。那么,学生的学习行为就会完全服从老师的支配。这时,老师要有计划,有目标的进行教学。这是最能出成绩的时候,要把握好。要让学生感觉到你就是好老师。与学校的老师不同,你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迅速提高写作能力。适合学生发展。学生会明白适合自己的老师就是好老师。从而钦佩老师。
4、转变观念。将一对一个性化辅导的观点转变为一对一个性化教学;为学生查漏补缺,是学校大班教学的辅导,转变为学校大班教学是一对一个性化教学的复习巩固。当学生的写作能力到了中等水平时,可以给学生超前学习。要注意知识点,面的传授,能让学生明白,一对一的教学效果,优于学校教学。重点抓好课本的同步作文教学,让学生意识到学校大班教学就是一对一个性化教学的复习巩固。
精品作文五步教学法的内容:第一步,题目解析。根据题目或材料的要求,引导学生审题。共同探讨主题的创新。第二步,写些什么。指导学生根据主题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材料,表达主题。第三步,怎么写好。指导学生组织安排材料,探讨作文的层次结构,作文技法指导。第四步,赏析美文。引导学生阅读范文,能从范文中领悟到作文的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应用到作文中去。第五步,写作资料库。指导学生建立写作资料库。将范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辑录到资料库。同时,又能将资料库中的好词、好句、好段灵活运用到作文中去。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个性化教学的指导思想下进行的。其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个性化作文教学要因材施教,要循序渐进,要实事求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作文个性化能力需要慢功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放飞学生的心灵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要十分重视这个发展过程中的具体指导,要注重个性化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的个性化实践 篇3
关键词:作文教学 个性化 实践探索
作文教学收效甚微,与作文教学模式有着莫大的关联。当今作文教学要跳出传统作文教学的框架,以个性化多样化的形式激发学生写作个性。
一.读写结合,通过阅读获取能量
写作是作者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因此写作离不开社会、人生。然而学生有限的生活空间决定了他们的人生阅历是有限的,这就有必要借助于课外阅读。教师只有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地阅读,以获取尽量多的作文“能量”。语文课程标准清楚地列出了中学生课外读物的阅读量以及推荐阅读的课外读物。如《泰戈尔诗集》、曹雪芹的《红楼梦》、高尔基的《童年》、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等等,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向他们推荐诸如《围城》《傅雷家书》《秋雨散文》《等读物,根据不同作品给出不同的阅读建议,指导他们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并要求做好读书笔记。在这些文学经典的阅读中,学生可以获得大量的美词佳句,汲取了丰富的作文“养分”;在这些文学经典的阅读中,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激起对人生对社会的深沉思考。有了大量的课外阅读这“源”,学生自然就有取之不尽的“清水”“活水”了。
二.通过开放命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所以教师所命题的题目并不是适合每一个学生。当学生有这方面经验的时候,写出来的作文质量会高一些,但是对于那些没有这方面经验的学生,就显得无从下笔,当然写作来的作文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比如,教师让学生写《感受微信》这个题目。这时候,城市学生的经验明显要比农村学生的经验多,可写的东西要多,进而文章的质量就要高些。但是如果教师让学生写《感受插秧》这个题目。这时候农村学生的经验就要多些了,进而文章的质量也就相对要好些了。在遇到不同的命题时候,有些学生的优势就要明显得多。这样在教师进行作文命题的时候,就要采用开放性命题的方式。采用开放性命题,照顾大多数学生的经验,这样使学生有东西可写,体会到写作的乐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知道写作是为了内心的表达,从而学生的写作主体性就体现出来了。
三.用“心”看世界,鼓励抒写个体体验
学生体验生活的机会毕竟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应尽量为学生创设机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国家大事到生活琐事,从社会热点到过往旧事都可以是作文教学中关注的对象,抓住这些写作契机,鼓励他们用“心”看世界,抒写自己的个性体验。如近期美国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去世对全球影响的事件,可引导学生课外搜集相关资料,然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讨论,最后让学生就此写作。又如对生活小事的关注,某个同学违反校规,可引导学生分析事件的整个过程,对班级的影响,其他同学在该事件中的收获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写出属于自己的个性作文。还可以引导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捕捉写作素材等。更进一步,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这种体验生活的机会,引导学生多角度选择素材,抒写自己独特的个体体验。
四.形式多样评改,激发写作欲望
作文评改可以灵活多样,老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体。如让学生自己动手修改,引导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让学生互评互改,在评改他人作文中吸收他人的长处;等等。特别是互评互改的形式,它可以更大限度激发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个性感受的欲望,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成功的喜悦。因为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参差不齐的,但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都有进步的潜力。只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发挥的平台,加以适当的引导,这种潜力就能释放出来。在互评互改中,学生可以查看到自己和别人的长短处,这样就可以互相借鉴学习。同时也可以促使每个学生扬长避短,尽可能在作文中展示自己的长处,以得到同学更多的赞赏。只要教师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学生定会在多样化的形式中获益匪浅。
作文教学中,只要教师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并且鼓励学生抒写真情,张扬个性,那一篇篇构思巧妙,富有个性的文章便会展现在教师眼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通过有个性的作文教学给学生自由驰骋、翱翔的空间,让学生在浓厚的写作兴趣中尽情地倾吐自己的心声,恣意地飞扬。
作文教学个性化的内涵特征 篇4
1、个性的内涵
一般来说, 个性不仅指一个人的外在表现, 而且指一个人的真实的自我。古今中外的许多学者都对个性下过不同的定义, 我国第一部大型心理学词典———《心理学大词典》中的个性定义反映了多数学者的看法, 即:“个性, 也可称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 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 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构成的整体。这些层次有:第一, 完成某种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 即能力;第二, 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即气质;第三, 完成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特征, 即性格;第四, 活动倾向方面的特征, 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这些特征不是孤立的存在的, 是错综复杂、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 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个性应该指的是一个人的独立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2、作文的内涵
《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是作文性质的定位。叶圣陶先生在《论写作教学》中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同说话一样, 胸中有所积蓄, 不吐不快。同时写作是一种技术;有所积蓄, 是一回事, 怎样用文字表达所积蓄的, 使它恰到好处, 让自己有倾吐的快感, 人家有情感心通的妙趣, 又是一回事。依理说, 心中有所积蓄, 自然要说话;感到说话不足行远传久, 自然要作文。作文以表达所积蓄的为目的。”
3、作文教学的内涵
作文教学这个概念的重点在“教学”, “作文”在此既是教学的对象, 又是教学的目的, 即作文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作文。“作文教学”与“作文”是两种不同的行为方式。“作文教学”是师生为完成作文任务而共同参与的互动交流的团队行为, 而“作文”是学生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独立的个性化行为。
4、作文教学个性化的内涵
作文教学的个性化是指能够充分反映教师个体的教学风格、教学优势、教学经验以及个性心理特征与倾向性, 并能充分体现其创造性的一种理念。
二.作文教学个性化的特征
1、教学思想的个性化。每一位老师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教学经验等各不相同, 所以, 选择的教学思想也就显示出个性特征了。例如, 有的老师一直崇拜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 在作文教学中坚持“生活化”, 即把“生活”作为写作对象, 反映生活真实。有的老师偏爱张志公先生的教育思想, 让学生去吟咏体味, 即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 自己动脑子去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从而得到更深刻的印象, 获得更大的益处。有的老师始终践行吕叔湘先生的教育思想———“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 一种习惯, 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
2、教学内容的个性化。作文教学需要明确的第一个问题是“教什么”, 即内容问题。由于作文是表达学生“自己”的见闻、感受、认识的, “自己”的就是个性的, 所以, 作文教学不像阅读教学那样有一套广泛适用的教材, 它因地因时因人而异。要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的理念, 教师就必须给学生最大的空间, 让学生写自己最熟悉的人、事、景、物, 体现内容的个性化。
3、教学目标的个性化。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标准。教学目标具体而精确地表达了教学过程结束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 由于它是预先设定的, 故而也是衡量教学任务完成与否的标准。教师之间的实际差异与班级之间的实际差异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差异, 这种差异性就是个性化。
4、教学方法的个性化。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 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包括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这种“无定法”的观点就说明教学方法的个性化。
作文教学的个性化 篇5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文章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个性化视角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即引入个性化教学理念;传授个性化写作方式;设置个性化作文命题。
关键词:个性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长期以来,传统的作文教学缺少风格特色,多数小学生所写作文味同嚼蜡,缺乏个性与悬念,这也是小学生作文无法得高分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想提高小学生作文创作水平,就必须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引入个性化教学理念
教师应积极树立个性化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个性和特征来编制科学的作文教学计划与方案,为不同的学生提供自由的想象与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地以自身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想法、宣泄情感,用真情实感来写景状物、论事说理、记叙事件等。教师要善于运用素材资料来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写作[1]。例如,多数学生写我的父亲、母亲都是模仿一些范文去写作,对于父亲、母亲的职业也统一化、范式化,按照参考范文统一认定为教师或医生,最后所呈现出的人物描写千篇 一律,缺少真实性和个性。对此,教师不妨借助《少年闰土》一文来教育和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脱离统一化、模板化的写作方式,要求学生真实地根据自己父母的职业、性格特点、优缺点等展开写作,不妨将主人公转向农民、服务行业人员等,用真实的客观事实来写出真实又感人的文章,以此来表达自身的真情实感。个性化教学理念的引入,首先从教学思路、模式等方面突破了对传统作文教学形式的认知,能够以一种全新的、个性化的方式来鼓励并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渐摆脱掉思维定式、格式化的束缚,逐步具备个性化理念,用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思维来创作,这样就打开了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第一步。
二、传授个性化写作方式
个性化的小学语文教学也要从个性化的写作方式入手,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个性化的写作方式就是打破传统、具有独特创新意义的写作模式和方法,让学生的文章突出其自身独特的个性,能够彰显属于自身的魅力和特点,创作出独一无二的文章[2]。例如,学生一般在写记叙文时,多数习惯选择从前到后的顺序来平铺直叙,这样的文章通常较为常见,没有独特风格,缺少创新意义,文章情节上也缺少高低起伏的层次感,难以打动读者。对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带着逆向思维去写作,一改传统的平铺直叙模式,改用倒叙、插叙等方式来记叙事件,通过这些特殊的写作方式和方法来提升文章的趣味性、独特性和价值意义。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阿甘正传》,此电影采用的就是倒叙、倒播的模式来编排,学生在观看此电影后会对其独特的创作手段产生好奇心理,此时,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将其独特的创作方式应用在作文写作中,以此来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写作风格。借着《阿甘正传》这部电影,为学生布置一篇以《难忘的一件事》为题的记叙文类的写作,部分学生就可受到电影讲述的倒叙手法影响,以倒叙的开头方式呈现出了精彩的作文,如:“大大小小的卷子、张嘴的书本散落在地板上,屋子里一片凌乱,我坐在书桌旁的床上抽咽着,这时爸爸走进来……”这个开头就可令读者产生无限遐想。
三、设置个性化作文命题
个性化语文作文写作不能生搬硬套,教师需要为学生设置个性化的作文命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班内学生的具体情况、现实条件,倾听并了解学生的想法、性格的前提下来安排作文题目,让不同性格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写作风格,尽可能地为学生布置多重可选择性的题目,拓展学生的写作范围,以此来激励学生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出发来进行创作,辅助学生养成独特的思维视角,以及个性化的写作方式[3]。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设“想象类”的作文命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轨迹、生活经历等自由想象、自由发挥,对此可以为学生布设半命题作文,如“我想―――”等,这种半命题式作文为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写作自由。半命题式的作文激发了学生独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利于学生内心想法的阐明与情感的表达,也深受学生欢迎,通过此类型的命题,学生的写作水平及作文质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总之,个性化视角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必须认识到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意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作文创作条件,结合不同学生的性格、认知特点等来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教学,以此来培养学生独特的写作能力,塑造学生的个性化写作,提高其写作水平,达到理想的写作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邱雪.个性化写作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开展[J].小学生(下旬刊),(3):52.
[2]王玉辉.试论个性化角度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中华少年,2018(7):10.
个性化作文教学的三个“拒绝” 篇6
自由是个性的前提。写作是人性化的,教师应该将人本意识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作文命题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要让学生有话可说,不应设置限制和障碍。我的小侄女上四年级时,老师让她们班一个学期写了三次“读后感”两次电影“观后感”,八九岁的孩子理性心智尚未成熟,让他们写“读后感”“观后感”这种题材内容限制很死的文章,实在近乎刁难。结果孩子们不但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甚至讨厌读文章,不愿看电影。因为老师一说要读某篇文章,或者一说看电影,孩子们就担心又要写“感想”。最近我那上六年级的小孩又为老师布置的一道作文题发愁,作文题目是“我的发明”,老师还加了限制条件(必需写自己的“发明”)。我的天,这不是太刁难孩子了吗?别说上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就是让我们这些几十岁的大人来写这篇作文恐怕也为难。因为根本没有什么“发明”的体验,何谈“发明”?孩子向我求助,我试着打电话给他的老师,建议把题目改成“我的发现”或“我的小秘密”。他的老师采纳了我的建议。结果我的小孩轻轻松松完成了作文,还得了高分。作文命题,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能层次及生活基础等实际情况,应该形式灵活多样,并尽量少点限制,多点开放,中考作文命题的某些限制早就该取消了。
二、个性化作文教学拒绝包办
作文批改和作文评价的自主权应该还给学生。老师包改包批包评作文,弊多利少。老师引导学生自己批改作文,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批改过程获得具体深入地写作体会经验。作文评价标准应该多元化,应该让学生见仁见智。旧有的僵化的评价模式使许多有个性但作文成绩不好的学生被打入另册,酿成了许多悲剧。作文目标关注分数,于是教师在课堂上大讲文章的章法、技巧、引导学生写文章要首尾圆合、伏笔串连、铺陈渲染、起承转合……种种规矩严重束缚了学生的自由表达,毫无个性可言。其实,作文体现构思的匠心,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展开,如何收束,都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教师应该以一种新的正确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作文,努力发现富有创造性和个性的文章。否则,要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写出了,也可能被埋没。近些年来作文教学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学生的心灵和语言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但是,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作文评价也是如此。
三、个性化作文教学拒绝功利
以往的作文教学,急功近利现象较为普遍,只注重短期效益,这种短视的教学思想,必须彻底加以扭转。解决作文教学的观念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过程。广大语文教师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逐步树立起大作文教学观。写作教学目标要由为了应付考试转向为提高学生的素质,写作教学内容要由封闭型转向为开放型。写作方向要由个人抒写感情转向为服务社会发展,写作源泉要由单一的书本资料转向生动丰富的生活。
小学作文个性化的教学探究 篇7
一、小学作文的现状
小学作文的千篇一律的现象是非常多的,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某老师在课前进行了导入,让大家写一篇有关“我做了一件好事”的作文,因为是当堂完成,所以很多的小学生没有各种的辅助工具,没法用网络进行搜索,所以各种抓耳挠腮的现象就很多,有的小学生到了下课还没有完成。
而翻阅作文老师统计发现,居然有为数不少的小学生写了扶老爷爷和老奶奶过马路,还有的写了公交车上让座,这两类是最多的。其他的各种捡垃圾,参加公益活动的也是非常的多,而且很多的作文中都是一个套路,比如公交车上形容多么拥挤,老奶奶多么可怜等等。
所以目前的小学作文都是非常令人头疼的,一旦出现一个作文题目,会出现大量的题目都类似的作文,这些作文显然都是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基本没有思维含量。再从结构上看,往往都是先继续后议论的模式,很多学生往往喜欢开头引用一段名言,中间则是颠三倒四的填充事例,在结尾简单地发几句感慨。再从内容上看,能够凸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作文是少之又少,记叙文往往是写单纯的父爱母爱,很少能以小见大,举例子的时候往往翻来覆去地说雷锋、爱迪生、张海迪等等,导致作文的个性化色彩太少,也就无法打动阅卷老师。
而且在一年又一年的作文教学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的学生都是只知道盲目地去写,翻作文书找类似的题目,或者只是跟着教师讲授的内容,去网上搜题目,只知道去认真地按照老师写,只知道去考个高分,已经完全像是一个信号接收器,除此之外,别的个人独创性几乎都是漠不关心的。
小学作文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和当前中国的教育背景有关的,目前的小学教学还是很难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陋习,应试教育忽视了作文的基本精神、基本方法的培养与训练,造成很多的学生只是注重作文上的模式、注重能够应付考试、能考高分,这种形式下亟须加强对他们作文临时突击,不注重感情等方面的纠正。
二、实施小学作文个性化教学的策略
(一)转变态度,提升素质
小学作文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状不仅仅是社会环境的问题更是作文老师教学策略的原因,很多小学老师没有个性化的教学意识,总是抱着一种平常的态度来对待作文教学,认为只要不偏题写个一般的就行,还有的人认为反正只要有字就不会没有分,这样的态度怎么会有个性化的作文呢?可以说,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与对作文的兴趣和视野是直接关乎教学过程的,教师自身的魅力必然直接影响学生对作文学习的过程。一个人文素养极高的老师必然会拥有多种途径来传播各种自身的作文认知,而不是单调地对教材的重复与强加。
(二)搞好评价,体验成功
要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学生的作文并不是随随便便写的,这会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如果还是布置像“最喜欢的小动物”等等这样的作文,必然会引起反感,笔者有一次听到学生抱怨,光“我的家乡”这个题目已经写了三次了!可见许多学生的语文兴趣就是在烦琐的、重复无效的作文练习中消失的。作文不应该是封闭的,有些发挥想象的,需要动手的都可以接受,在体验中寻找自己的真情实感,形成自己的个性,因此,教师应将传统的读、背,与讨论、思考、搜集资料等多种形式的作文结合起来,把机械性的作文变成趣味性、开放性的作文,在巩固学生相关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个性。
教师要认真批改作文。很多老师对于作文的批改也是不认真,有的老师简单地浏览一下或者单纯凭书写来打分数。这样也就造成了很多同学认为老师看作文并不认真。
(三)尊重差异,形成个性
在作文中有些学生天生就有灵感,一点就通,特别善于抒情,体味独特,语文老师可以进行重点培养,进行分组教学,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灵感点去进行特点的发挥。教师需要关注的应该是中等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形成个性化的道路上需要较多的指引,需要教师下大工夫进行指导,所以需要教师每次对作文进行耐心批改,少写多改,减少这些学生的厌倦感,本来他们的兴趣就不是很高。教师需要多促进这些学生的积累,多发掘他们的闪光点,根据每个人的不同兴趣进行培养,比如有的学生特别善于写亲情,就可以从多角度进行指导,也能在考试中,获得一个好的分数。
总之,作文就是一种语言训练,训练学生体悟前人的那种经验的感知能力,由于这种经验是经过个人心灵净化的,呈现为一种美的积淀,小学作文就是不断地唤起这种经验的过程,也就是一种对于美的追求和呼唤。通过作文,可以让小学学生领略生活,形成个性,发现那个独特的自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育领域的难题,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小学作文教学效果并不佳, 学生作文缺乏个性。在本文中笔者主要进行小学作文的个性化探讨, 分析了当前作文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 并提出了可供参考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作文,个性化
参考文献
关于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探索 篇8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指导学生学会作文写好作文是作文教学的任务。所谓作文个性化,简单地说, 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 写出真实的内容,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是“自主”、“真实”、“创新”。回顾过去,素质教育提了多年,但是在广大农村中学,它依然显得苍白无力,应试教育依然有着广阔的市场。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模式化作文(与个性化作文对立的作文形式)幽魂不散,扭曲了作文的本真价值。近年来,这种现象愈演愈烈, 已将中学生作文及作文教学引进了僵化的死胡同。现在学生作文,内容上“假、大、空”;写作上“凑、抄、套”;语言上成人腔。如果写春天,一致赞美春天的万紫千红;写秋天,则一定要写秋天收获的喜悦;写人,不描写肖像,似乎写的就不是人了;写物,中国的和外国的一个样。在作文剪裁上, 记叙文一般是记叙与抒发感受组合;议论文则必须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论据来证明,不越雷池半步。至于是不是真话、真事、真情,那恐怕只有自己知道。在学生看来,老师规定这么做,我就这样做,如果不这么做就是“另类”,我的作文就可能被打入另册, 特别是考场作文那就更应“循规蹈矩”。否则,后悔一辈子,正是因为应试教育的土壤培育模式化作文的温床, 作文教学就只能沿着僵化的模式重复下去。
现在,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作文教学中,只有个性化作文才能适应这种需要,因为个性化作文探索的着力点是“需要”、“自主”、“真实”、“创新”。离开了这点,一切创新与实践、素质与能力均会被抹杀,被遏制。因此,坚决扫荡模式化作文, 高高树起作文个性化的旗帜是形势所迫,也是未来所需,更是中学作文教学的根本出路所在。
二、 教师在个性化作文教学中应具备的思想境界
曾经有这样一个事例: 新来的语文老师第一节课布置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大多数学生写的或成为科学家,或成为工程师,或成为教师,这样的作文都得了高分, 班上仅有一名学生写自己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清洁工人,做城市美容师,被判为“60分”,加上一条“胸无大志”的批语。从此,这位学生对作文不屑一顾,要么大话连篇,要么人云亦云,一棵新芽就这样夭折了。这样的事虽然是少数,不能代表主流,但至少可以说明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扼杀了学生的个性。难道学生谈自己的理想时说真话不好吗? 为什么非要学生在作文中说大话、说假话,甚至说些自己不愿说的话呢? 归根到底,还是教师的应试教育思想在作祟,担心长此以往,学生考场作文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只好以扼杀学生作文个性来换取考卷上的分数。因此,个性化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洗脑, 清除应试教育的残留,代之以素质教育的新理念。
作文本来是言语交际的书面表达, 完全是出于一种需要。不是为作文而作文,也不是为了分数而作文,作文是一种心灵的释放。因为各人有自己的内心世界,有自己的特殊经历,也有自己的审美观念。教师的责任是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更好地发展, 而不是非要学生按自己的好恶去纠正不可。如果教师不改变思维,就很有可能做出摧残人才的蠢事来。
教师在个性化作文教学中要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崇高境界。“不拘一格”就是包容,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各种思想观点, 各种风格特点采取包容的态度, 特别是对那些不合自己心意的观点和风格更应包容一些,使其有一席之地,得到教师的充分尊重。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能以自己的是非标准来衡量学生, 更不能把自己的是非标准强加于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但不提倡怪异。有时“个性”与“叛逆 ”是孪生兄弟 ,学生的独立见解 (即个性)往往伴随对传统的否定。在这方面,教师与学生容易产生分歧,如果教师没有“不枸一格”的境界, 不采取宽容的态度, 学生的观点就可能被“扼杀”。我个人认为 ,现在的学生很多方面比教师要强,所以,教师要看到自身的先天不足和思想生活空间的狭小,我们要拓展自己的空间,要与时俱进。这样,你才能接纳学生作文的个性,才能宽容甚至包容学生的独到和创新, 学生作文的个性化在教师的手下才不会变为“异类”了。
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篇9
一.作文题目的个性化。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个性化作文首先反映在个性化的题目上。一个学生为自己的作文命拟了《“为什么”妹妹》的题目, 读者一见题, 就想知道这是怎样一个妹妹呢?为什么叫“为什么”妹妹呢?”有什么样好听的的故事呢?于是, 就乐于往下看文。看来, 给自己的文章拟一个富有个性的题目是很重要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 少写命题作文。”只有鼓励学生自己命题作文, 学生才能从生活积蓄中选取自己有话可说的内容命拟出富有个性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命题, 符合学生作文时的心理需求。作文是学生表达的需要, 心中有所积蓄, 不吐不快, 因而产生表达的欲望。学生对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等有所发现和感触的时候, 自然就有发表的欲望。让学生自己命题, 学生作文的时候就没有外部干扰或压力, 在这种状况下, 学生的情绪就高涨, 思维就敏捷, 作文就不再是为了给老师完任务, 而是一种倾吐的方式了。这种状态下的作文, 肯定是生活化的、个性化的。例如, 同样是写“家乡风景”, 我班学生就命拟出了不少很有特色的的题目:《一树红叶》、《绿树笑盈盈》、《小河哇哈哈》、《山坡那群云样的羊》、《古桥像爷爷的脸》、《桃花为你开》、《乱花丛中一对蝶》、《还有拾粪的老汉河边走》, 等等。再如, 我让学生写想象作文, 学生情绪高涨, 命拟出许多新奇的题目:《我和星星一起唱》、《人类在几百亿年后将在月球上生活》、《我家楼房也搬迁》、《东游取经记》, 等等。
二.选材的个性化。作文选材的个性化是学生面对某一观察对象或聚集对象, 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 来形成和调整富有自己个性的作文素材。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 性格特点不同, 文化修养不同, 决定了他们在作文时的选材不同。作文首先要解决的是“写什么”内容的问题, 而这一问题首先牵扯到的是选材个性化的问题。作文选材的个性化是学生面对某一观察对象或聚集对象, 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 来形成和调整富有自己个性的作文素材。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 性格特点不同, 文化修养不同, 决定了他们在作文时的选材不同。比如, 同样是写家乡的桃花山, 有的学生描写的是桃花山的美丽景色, 有的学生叙述的是桃花山的历史传说, 有的学生则介绍的是山形地貌, 在选材上就截然不同, 体现出了选材的个性化。
三.学生作文思维的个性化:思维定势是个性化作文写作的最大障碍。主要是由于学生写作时的思维定势所致。首要的做法就是要摒弃过去很多老师为应考而常在教学中琢磨出的所谓万能作文法的思维定势, 要引导学生多用自己的“慧眼”去发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其实每个人的生命中, 都会有很多感人的经历、动人的故事, 都会有很多深刻的感悟, 只要学生能用清晰的思路、真挚的情感、美好的语言表达出来, 我们语文老师都应该鼓励他们自由地抒写。
作文教学的个性化 篇10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写出充满个性,表现自我,流露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改变思想,以人为本,树立作文个性化教学观念。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语文教师必须以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逐步树立起大作文教育观:写作目标由“应试”转向为社会服务;写作内容呈开放型,以社会生活为写作源泉;写作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素质,以“人”为本位。就是说要以学校、家庭、社会为写作源泉,让学生“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学生而言,作文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写作基本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素质。以往急功近利、只注重短期效益的教学思想,必须彻底加以扭转。我们必须在大作文教育观的指导下,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终极目标,注重作文教学的开放性和实用性,营造与作文教学相关的文化氛围,以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作文与“作人”的统一。
二、积累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认识个性。
“生活是滋养情感的土壤,情感是酝酿佳作的底料,写作根植生活土壤的果实”。这话的确道出了写作的真谛。那么,要从生活中寻觅写作素材,首先要用心观察生活。有些学生写作文时总喜欢虚构离奇的情节、荒诞的故事,从不写真实生活。其实,生活中可写的事物很多,只是不少学生对生活熟视无睹,才使得许多好材料从身边悄悄溜走。只要你肯留心,便会发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其中,既有轰轰烈烈的大事情(如去年的雪灾,地震灾害,两个奥运,“神七”问天……),又有平凡小事(关水笼头,拾起一片垃圾,扶同学看病,妈妈对瘫痪奶奶的精心护理,爷爷排解邻里纠纷……)生活的本来面目就是平凡,平凡即是美。在指导习作时,我让学生学会寻找生活中的“趣”与“美”,寻找那些能触动心灵、陶冶情操的东西,然后再用笔把心中的感动和感触表现出来。
其次,指导学生体会人情之美。作为教师,要让学生认真审视自己享有的亲情与关爱,促使其对生命、对人性、对爱的思考。当代中学生最高的呼声就是要求父母对自己的理解,却很少有人关注过父母的感受。他们往往对一切关爱都习以为常,没有用心感受。其实,一些唠叨、几句责骂、一声叮咛、一个微笑、一顿美餐、一次散步……都是父母之爱的具体表现。要让学生换位思考,尝试去理解自己的父母。在感受和关注中,他们学会了理解和思考,对爱的理解、对生活的思考又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父母的关爱;兄弟姐妹间的小小的争执及其和解;同学间一起嬉戏游玩的时光,都是充满着爱与趣、非常温馨的。把这些形诸笔下,母子情、兄弟情、朋友情这种种人情之美、人性之美便自然而然地体现在文章里。
总之,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教师,应着力于把作文训练与认识和感受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去体验生活、感受真情、关照自身、思考现实,在实践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这样,学生作文才会喧响八方风雨,四海潮声,才会浮现时代风云,人间温情,才会呈现一个广阔的、瑰丽的、温暖的世界。
三、博览精读,积累语言,培养学生审美个性。
写文章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富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首先,我们所学的课文,大多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特别是那些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无不饱含着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无不呈现着摇曳多姿的艺术风采,篇篇以其对生活的审美感受的独特性与艺术手法的独特性闪烁着个性美的光环,是学习语言的最好材料。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要大声地读,细细地读,要流畅自然,琅琅上口,语言才自然有味。语言有味,写出的文章才有味。
其次,拓宽自己的阅读渠道,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文学名著。另外,读书时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说,要善于收集和整理作文材料。可以用些关键词:如奋斗、意志、自信、诚实、惜时等,分类积累素材,然后分类强化记忆。写作时,一旦需要哪方面的材料,就可以快速、准确地提取出来,使作文材料充足,文采斐然。同时,因为每个人的阅读时间有限,同学之间可以自己组织交流阅读信息和阅读心得,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增强思辨能力,从真正意义上把书读透读活。
积累语言,仅仅靠读还不够,我们还要加强“背功”。著名作家巴金说:“有几百篇文章烂熟于胸,就好比打仗时有千军万马在身旁,召之即来,呼之即出。”如果我们能把语文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及课外整理的材料都熟记于心,这对于我们来说,就将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所有这些内容在我们脑中被“剪碎”,然后再与自己的思维、自己的生活相结合、取舍、改造,就会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富有个人魅力的习作便会出现。
四、师生互动、“四位一体”,打造自己的作文教学个性。
作文教学必须落到实处,必须注重效应,必须追求各自的教学个性,因而“教法”、“学法”不可淡化。这里介绍我在平时作文教学中常采用的“说、写、评、赏四位一体”的作文训练模式。具体做法为:
上课时先给学生作文要求或写作情景,再请几位学生上台进行三分钟口头作文 (说) ,接下来就一气呵成,形成文字,最后让他们把自己的观点、想象,也可以糅合进其他人的联想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 (写) 。
做完后全班交换评改(评),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尝试着让学生互评,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当然,让学生评改不是简单地将教师的工作推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参与到作文的修改与评判的活动中来,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和指点,并教会学生互评的方法和原则。如让他们对文章的错别字、病句、优美语句、篇章结构及主题思想等诸方面作总体评价。然后交回来,教师总览,再由几个学生对本次作文进行综合分析。通过互评互改,学生们对文章的分析评价能力得到了锻炼,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特别能够取长补短,提高写作水平。
有句话说得好:“欣赏出天才。”老师赞美学生是一种感情投入,是驱使学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赏)。所以,首先我对学生在作文中的每一点进步,或者一篇劣作中的某一“闪光点”经常给予夸奖,加以鼓励。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而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衡量标准。其次,我每隔一段时间选取几篇优秀作文放入板报中,贴在“作文园地”里,或在学校广播台上播出,或向报社推荐发表,大多学生好胜心很强,这些活动能让他们写作兴趣倍增,从而克服惧怕作文的心理,都认为自己有能力写好,也愿意拿出自己的习作请老师修改。总之,“说、写、评、赏”作文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切不可因循成法。教师要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发现,不断创造,尽快形成独具一格的作文教学风格,并以人格魅力开发学生的审美心智,去引导学生彰显自己的个性。
小学生作文个性化教学的探讨 篇11
关键词 作文教学 生活体验 个性表达 习作评价
在新课程下,作文教学应从儿童的心理出发,遵循儿童的心理认知规律,挖掘他们的自我表达欲望,积极为他们创造条件,培养他们自觉写作的兴趣,引导他们关注现实,观察生活,写出富有时代气息有灵性的习作来,写出他们真实的生活、独特的感受。教师要尊重他们个性的差异,让作文成为展现他们与众不同的舞台,使孩子们喜欢作文,引导他们走进快乐作文的殿堂。
一、体验生活,注重积累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习作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教师就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
学生有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所以作文教学应结合学生实际,能够触发他们的积累,使他们感到作文并不陌生,想要写,有得写,能够写。我们可以带学生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出日落、小河田野、瓜果,并尽可能地让学生去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让学生习作有话可说,有物可写。我们要注重学生人际交往、语言、思维的“操练场”,在接触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感受生活。在习作前,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搜集材料。面对生活,每一个学生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感受,有自己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受挫折的懊丧,也有被责难、被误解的愤慨和惆怅。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写这些生活,让习作中自然充满生活的气息,表达出孩子率真的灵气。
二、作文个性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文教学,就应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无拘无束地放飞想象,自由自在地书写童真,大大方方地展现个性。
1.先写后导,导评结合。传统的作文教学是先导后评,有利于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但往往束缚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缺少个性和新意。教师应提倡“先写后导”,强调尊重学生的主體地位,注意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并顺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自主地表达内容和形式,真切地反映自己的见闻,写出独特的感受来。而教师的“导”则建立在学生“写”的基础上,既“导向”明确,有的放矢,又能保留作文的鲜明个性。
2.追求作文形式的个性化。多种形式的作文训练,可以有效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学生习作充满个性。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因为创造性思维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造力的水平。我们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再组合和再创造,从而产生新颖、独特、有价值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方法、新产品等创造成果。
三、开放性习作评价
开放的习作评价应以激励为评价宗旨,评价定位于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学生、学生与自己之间,在互换交流、双向互动的评价之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增进教与学的相互了解和深层次的沟通,在评价中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1.分数激励。传统的习作评价中,一个普遍的问题是评价尺度太紧,弹性太小,有些学生成了分数“特困户”,长期处于低分状态,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开放性习作评价,实行高分政策,得分超出100分,立足于积极的激励,让学生充分地体验成功的快乐。
2.评语激励。传统评语针对性不强,缺乏个性,缺乏激励,我们主张评语要以第二人称,强调评语的双向互动性,强调激励性、针对性和建议性,使学生既看到自己的进步,又知道自己存在什么问题,使每一次评语犹如一次亲切的交谈和情感沟通,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使学生愿意修改,知道如何去改。评语的定位由老师与习作之间转换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学生、学生与自己的互动交流,评语形式、内容更丰富多彩。评价更全面,更具体,更讲究实效。
3.评价激励。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采用多种类型的评奖活动。设习作“兴趣奖”“个性奖”“创新奖”“进步奖”“优秀奖”“故事大王奖”等等。评奖活动注重学生习作的过程,并且面向全体,人人参与,人人都可以获奖,使学生在老师、同学、家长及自我的肯定中激发习作的动机。
4.成果激励。开放性习作评改的实验注重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习作过程,指导学生珍惜习作成果,利用成果激励,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坚定习作信心。
作文教学中的个性化写作 篇12
一、立足一个“新”字
所谓“新”, 就是说材料要有新意, 构思要求新颖。“新课标”要求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采, 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充满幻想和创造的信息时代, 生活日新月异, 作文教学必须顺应这一时代发展的要求, 树立教学新观念, 把培养创新精神, 发展创新能力作为首要任务。为此, 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开拓思维, 在求同思维的基础上, 进行求异思维。 (1) 推陈出新———考虑问题不人云亦云, 不墨守陈规, 努力追求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 人人眼中有, 个个笔下无的境界, 用一个字来概括, 那就是“新”。如写《牵牛花》。一般学生大多喜欢赞美它勇于攀登、奋发向上的精神;而有的学生则改变思考角度, 讽刺它攀着绳索、树枝向上爬, 不能自主的弱点。这样的文章就有独创性, 有新意, 不落俗套。 (2) 别出心裁———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 鼓励学生发现新问题, 提出新设想。如, 习作《植树》。小作者写道:“……同样植树, 为什么不可以种些果树呢?几年后, 当我们亲口尝到甜美的果实时, 就会体验到植树劳动的艰辛所创造的价值。”这样写, 既突破了常规思维, 又凸现了文章的主旨。 (3) 反弹琵琶———鼓励学生“反过来想一想”, 正中求反, 同中求异, 异中求新。从而, 产生新的构思或不同凡响的新观念。如, 习作《路》。有些同学由泥路写到碎石路, 再由碎石路写到水泥路, 以路的变化, 反映农村新貌。这样写未尝不可。而有些同学赋予“路”一种比喻义, 写学习生活中的成功之路, 成才之路。可以说, 学生的思维有了新的拓展。但是, 有些同学善于“反过来想一想”, 避开成功之路, 写“失败之路”, 运动场上的失败, 解题中的失误, 处理问题的失当, 写出失败的经历, 突出失败的原因。从而, 引以为戒, 这样立意, 就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二、体现一个“真”字
这里所说的“真”, 就是说写作要有真情实感, 不能虚情造作。新课标指出, 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 “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看法, 不能胡编乱造。求真, 既是作文的基础, 也是为人的准则。要表达真情实感, 其内涵是指作者要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审视角度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表现生活。用心观察生活, 不断积累素材, 是写出真情的前提。有了发自内心的“不吐不快”的真情实感, 再加上精心选材、构思, 适当运用写作技巧, 就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美文佳作。如, 习作《爱, 从今天开始》。文章从我为爸爸热牛奶说起, 联想到生活中的另一个小故事, 感悟到回报父母应该从现在开始, 从点滴的小事开始。文中写道: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十三岁的女孩与妈妈吵翻后甩门而去, 后来她饿了, 可没有带钱又不想回家。一位开水饺店的老太太请她吃了一碗水饺, 女孩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老太太说:“孩子, 一个不相识的人给你一碗水饺你都如此感动, 你妈妈天天为你做饭, 你感动过吗?”从小到大, 父母为了我们的成长, 默默地做了那么多, 我们的心里也许都有一个愿望, “等我长大了, 一定要好好回报父母”。可是, 有哪个父母今天的所作所为是为了我们将来的回报?真正的回报又何须等到长大?爱, 应该从今天开始, 从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
这里, 小作者写的是自得之见, 抒的是自然之情, 因此, 虽然平实, 却寓深意;虽无多彩, 却含深情。“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 谓之有境界。” (王国维《人间词话》) 只有写出了真挚感情的文章, 方能称得上是有血有肉的文章。
三、突出一个“活”字
个性化写作要突出一个“活”。所谓“活”, 就是说内容要鲜活, 情感要激活, 题旨要放活。从某种意义上讲, “活”是个性化写作的生命。因此, 一篇佳作的诞生, 就是在生活中激活写作内容、在体验中激活写作情感、在开掘中激活写作题旨的过程。
(1) 在生活中激活写作内容。作文教学一旦与生活相联系, 就会显得异彩纷呈。为此, 我们应该将作文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把作文训练巧妙地融入饶有兴趣的各类课外实践活动之中;从文本延伸到生活, 全方位、多层面地创设张扬个性的、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作文教学新天地。如,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习作6”。要求学生既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又要把人物的动作、表情和语言具体地写出来。按照要求, 选择做过的一件孝敬老人或帮助病残人的事写下来。由于习作与生活紧密联系, 于是出现了《给爷爷洗脚》、《给盲人带路》、《给爸爸刮胡须》等内容丰富的习作。习作《给爸爸刮胡须》中写道:“爸爸坐下后, 我先把热毛巾焐在爸爸的下巴上, 一会儿再给爸爸抹上香皂, 一下把爸爸弄成个大花脸, 我笑了, 爸爸也跟着笑了。”这种鲜活的内容, 如果没有生活体验, 那么, 再苦思冥想也是写不出来的。
(2) 在体验中激活写作情感。在社会生活中, 客观世界的千差万别与主观世界的千变万化, 相互作用, 相互融合;明朗的天空、鲜艳的花朵能给人以欢愉, 灰暗的色调、阴冷的气氛能给人以恐惧, 这是客观世界对主观世界的影响;相反, 喜悦的心情可以变坎坷为平坦, 急迫的企盼可以变短暂为漫长。从感觉反映到情绪变化, 又从情绪变化到感觉反映, 多次反复, 不断融合, 这种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相互作用和连锁反应, 就是人们常说的体验。认识的深化, 必须依靠体验;描写感情, 也需要通过体验。因此, 个性化写作强调在体验中激活写作情感。如, 习作《春雨》, 小作者用滋润的春雨比喻辛勤的园丁。文中写道:“同学们那红扑扑的脸儿, 多像沐浴在春雨里的桃花呀。那一双双充满智慧的大眼睛眨呀眨的, 正闪烁着美的光辉。祖国的花朵, 多么需要辛勤园丁的培育啊!”这里, 由美丽的春雨引发出非常美丽的联想。这是小作者感觉的积累引发的联想, 表现得既天真烂漫, 又情真意切。
(3) 在开掘中激活写作题旨。开掘, 顾名思义即开发挖掘, 是指透过事物表象把掩藏在最深处、最本质的内涵发现并显示出来。一般说来, 写人要从思想性格方面开掘, 写事要从社会意义方面开掘, 写景要从情意作用方面开掘。对事物的全面理解, 是提炼主题的基础;对事物的重点开掘, 则是深化主题的条件。如, 习作《台湾竹》。小作者写“竹”, 下笔便胸有成竹。你看:“一棵棵紧密地簇拥在一起”“它的根部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盘缠得很紧”。结尾写道:“数根台湾竹紧密地簇拥在一起, 就像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根连根就像台湾同胞和我们心连心一样。每当我看见这盆台湾竹, 眼前就浮现出秀丽的台湾宝岛和亲爱的骨肉同胞。我多么渴望中华儿女能早日欢聚一堂啊!”可见, 作者着力描写台湾竹的盘根错节, 为的是表达渴望和台湾同胞团聚之情。从而, 文章的寓意在显藏中得以升华。
【作文教学的个性化】推荐阅读:
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尝试05-10
浅谈精品作文的个性化教学10-29
Ejlaoox小学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议案10-06
个性化作文教学11-29
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12-22
作文教学与学生个性11-24
浅谈小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12-16
个性化的教学06-19
阅读教学的个性化策略05-26
初中语文的个性化教学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