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的个性化培养

2024-06-03

体育教学的个性化培养(精选12篇)

体育教学的个性化培养 篇1

摘要:以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为中心的课程理念,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对进一步体育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将发挥重大的作用。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名发展, 下面将从几个点来分析如何培养中学生的个性化。改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转换, 充分的从学生角度去思考问题, 将会更快更高的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生,个性化,体育,培养

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思考

(一)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占主导

当前, 大多数初中生对于体育教学是非常不重视的, 都认为体育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 而将体育课变成其他课程, 各科的教师, 如英语、数学等, 也经常会占用学生上体育课的时间来进行自己科目的教学。同时, 很多体育教师本身也不重视体育方面的教学, 采用的教学方式也过于单一, 忽略了学生的真实感受。因此, 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可以总结出这样三点:学校不重视, 教师不创新, 学生没兴趣。那么, 怎么才可以改变这样的情况呢?除了要改变观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是在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关键所在。最重要的就是要提升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实际上, 很多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 往往都忽视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这一问题, 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因此,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 我们必须坚持学生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 一切体育教学活动必须紧紧围绕学生的需求来进行。同时, 体育教师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魅力发展, 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个性魅力。但是,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这并不意味着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按照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每个学生的意愿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相反这是要求体育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魅力, 在发挥他们主体作用与地位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其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魅力, 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教学。

(二) 全面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全面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是在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重要途径。我们知道,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 也是学生个性魅力的最直接、最根本的表现。一般而言, 学生的个性化往往制约了其行为与表现方式。比如个性好动的学生对于体育活动都是比较感兴趣的, 但是其组织纪律性就不强。而个性内向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积极性就明显不够, 其只凭个人兴趣有选择、有针对地进行体育活动。因此, 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中, 体育教师必须要尽最大可能地全面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 进而促使其个性化的全面健康发展。体育教师要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融洽的体育教学课堂氛围, 认真从学生的心理和生活出发, 选择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项目, 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不断引导和启发学生, 让他们自觉融入到体育活动中, 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学习乐趣, 并在此基础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健康人格以及个性魅力。

(三) 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是在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个性化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我们知道, 体育教学课程作为一门以实践活动为主体的重要课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都是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一起活动的, 也都是共同吃苦, 共同分享, 共同进步的。因此,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 学生的体会和感受一般都是比较真实的。对此, 体育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体育教学活动, 进而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这也是全面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一般而言,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 教师和学生的地位都是平等的, 两者之间的差别就是在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际上,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个性化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 缺一不可, 而且学生个性美化的发展往往决定着其创新能力的提高。所以,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 善于同学生平等地进行沟通、交流与合作, 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以及个性化的发展, 积极采取各种措施,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科学合理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求索精神, 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 促使提高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确保学生个性魅力健康发展。只有如此, 体育教师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使得学生自主创新, 积极创新, 进一步促进自身个性魅力的发展。

二、结束语

总之,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化, 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因此, 我们体育教师从学生的未来和未来社会人才需求的高度着眼, 我们体育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增强体育意识, 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成为时代全面发展的人才。

体育教学的个性化培养 篇2

《新课程标准》的写作教学目标中指出,要重视写作的个性与创新性。写作是富有创造性的,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只有以个性化为中心,不断进行探索与思考,才能使作文教学的魅力更好地展现出来。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作文教学与写作的本质产生了偏离。教师太过注重写作技巧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内在需要的关注。这使学生的主体意识缺失,作文缺少个性与创意。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初中语文教学中个性化作文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

一、什么是个性化作文

“个性”是指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如性格、兴趣、爱好等)的总和,是一个人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因此,个性化作文就是教师要教会学生能自主的写作,写自己想写的,写自己要写的,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要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要有所创新。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该做到引导学生解放思想,突破思维定势,不限于“成规”,不满于“共识”,大胆张扬自己的不同之处。

二、个性化作文的`培养策略

(一)注重作文思想内容的个性化引导

写作是一个极富创意魅力与个性特征的创作活动,其重视的就是个性与独特。所以学生在文章中根据自身经历写出自己心里的话、诚实的话,将自己的思想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有利于体现文章独特的个性与魅力。教师在个性化的写作指导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敢于突破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和限制,学会独立思考探幽发微,努力表达出自己独到见解,大胆地进行创新,勇敢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或看法,使文章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点。

比如在写题目为《我懂得了珍惜》的作文时,大多数学生往往会想到“青春”“友情”等方面,但写这方面的作文数不胜数,而且主题太过千篇 一律,如果还以这方面的内容为中心进行写作,会使人感觉太过普通、毫无新意可言。所以语文教师在面对这种题目进行作文个性化教学时,要加强对学生审题思路的培养。笔者在安排学生写作之前先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林肯在二十一岁时生意失败,二十二岁时参选美国州议员落选,二十四岁时做生意再度失败,三十四岁时参选美国联邦众议员落选,四十五岁时参选美国联邦参议员再度落选,四十七岁时提名副总统落选,四十九岁时参选美国联邦参议员又落选。就是这样一个屡战屡败的人在五十二岁时,当选为美国第十六任总统。然后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同学们失败没有关系,要珍惜失败令你得到的经验,从而引导学生往“珍惜失败”的方面进行富有个性的写作。

(二)淡化作文指导鼓励学生自由发挥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以前人以为写文章是几个读书人特有的技能,好技能奥妙难知,几乎同于方士的画符念咒,这种见解必须找破。”因此,个性化作文教学是指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目的,在教师的参与指导下,学生自主的写作行为。它包括写作内容的个性化、写作指导的个性化、写作过程的个性化等等,个性化作文教学是教师个性化的教和学生个性化的学的统一。其核心在于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与写作相遇时的原始的、独特的体验和见解;个性化作文教学提倡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思维去表达。因此笔者认为,个性化作文指导时教师应该大胆开放作文形式,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思维,才能写出个性飞扬的作文。

体育教育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篇3

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个性化人才,而个性化人才最突出的特点是创新和创造。若想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必须具备与之相应的个性化教学手段。

关键词体育教育个性化

社会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使学生具有作为完整的人所具有的品质和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是发达国家学校体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近年来,我国也提出了这一目标,并在新的《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中得到了体现。这说明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已开始纳人正轨。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化,使之能更好地发挥个性化特长,作用于社会。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提倡发展学生个性化,并使其逐渐完善化,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对于怎样开发学生的个性化,应该从学生的特长出发,根植于学生的个体指导,把握学生在某一方面的长处和缺陷,给予指导,强化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同时指导学生逐步养成触类旁通的意识,以下是具体的实施措施:

一、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

世界上没有各种心理特点完全一样的人,学生的个性多种多样,有的爱运动,有的不爱运动;有的内向,有的外向;有的能力高,有的能力低。教师应当了解学生个性的各个方面,培养他们的体育特长,同时能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化,克服不足,扬长避短,促使学生更健康地成长。

(一)正确的把握学生的个性化特征

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教师不仅需要了解学生的个性,还要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兴趣特长、习惯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培养学生以后的发展空间。体育和其他的课程相比,学生和老师之间需要有更多的语言沟通,学生在良好的气氛之中,才更加能够毫无保留地展现自己的个性,不断学习进步,这样教师才能更全面、真实的、客观的了解学生,指导学生从而使得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优良个性,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根据不同学生个体提出不同的要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才能使优秀学生施展才华,使中等生提高进步,使后进生有进步的希望。才能促使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开发。另外,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或积极或消极的因素。教师应该首先了解学生的长处和不足之处,能有针对性地设计体育活动内容,有目的地进行训练,利用体育运动帮助他们。

(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品格

根据学校体育应该达到的课程基本目标,学生应在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的基础上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达到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学校体育个性化教育所要培养的学生个性,应该是多方面和谐发展的个性化,是能顺应社会发展变化的一种良好健全的心理品质和精神状态。在体育活动中在全面推动学校“健康第一”目标实现的同时,更要突出学生的个性教育,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不断地认识自己

自我概念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自我概念是个性结构中的重要部分,它决定着学生的创造性、满足感和愉悦感。拥有良好自我概念的人,在体育运动中热情很高、自信心足,遵守运动规则,合作能力强。因此,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对实施体育个性化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体育教师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程度,不能单纯根据学生运动能力的优劣来衡量学生的成绩,要给予学生适宜地表扬,多多倾听学生的心声,逐步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相互尊重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充分发挥潜能,良好的自我概念会促使学生更有激情的投入到体育运动之中去。

二、改革教学思想理念和方式

建立竞争、开拓、创新的价值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建造一个有利于发展个性化的适宜的教学环境。这是实施个性化体育教学的大前提。正确地看待学生的个性化开发。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实际的多方面因素,人们对个性化开发仍然抱有一定程度的偏见,他们认为学生天真幼稚,自我管理能力不足,担心张扬个性会导致问题的出现。解除这样的担心,需要理清个性化开发和创造性的关系,同时提高体育教师的管理以及教学水平。认识到教学的最终目标不是灌输通常的知识,而是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不断完善学生的个性化。当前,体育教学培养的人才是单纯发展的和个性不突出的人才,根本原因在于单一、狭窄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当前各个国家都很注重人才培养方式的改善与水平的提高,体育教学需要结合社会对人的要求以及人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对原有的课程重新设计。因此,建立个性化的课程系统是首要任务。课程是学校与人才培养的桥梁,是实现人才培养个性化的方法。建立特色鲜明的体育课程系统,设计多种层次与风格的课程,大量开设个性鲜明的选修课,探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等都是比较好的方法。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系统

对学生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主要包括体能和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同学、其他相关教师、社会有关人员等等。以往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只注重结果,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化不同之处,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进取心。实际上,每一个学生由于先天的、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等方面的因素,形成一定的个体差异,应当得到承认,评价学生的成绩应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反映学生运动中的进步幅度和努力程度,对学生点滴的进步应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充满自信,充分发挥个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平等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红霞.体育教育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影响[J].管理工程师.2009.1.

[2] 姚鑫.以人为本与个性化体育教育[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3] 龙芬,董海珍.谈体育教学与学生个性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4).

[4] 马增瑞.体育教育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J].辽宁体育科技.2005.27(6).

[5] 张春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对学生个性化培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体育教学的个性化培养 篇4

一、营造氛围, 激发个性

要想达到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目的, 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自由的课堂阅读环境。一般来说, 在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是一种集体性的阅读。这种情况下, 学生的自我意识是潜藏起来的, 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而个性化阅读是要求学生具有自我意识的, 因此, 在课堂阅读教学的时候, 教师就要充分调动课堂气氛, 发挥主导作用, 为学生营造一个氛围良好的课堂环境, 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 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引导学生去主动专注地阅读文章。学生处在一个平等、自由的阅读环境中,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才能够真正地对话, 才能够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动性。学生的积极性越强, 个性的展示越明显。

例如, 笔者在讲《我与地坛》这一课时, 应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 通过展示残奥会上运动员们奋力拼搏争取胜利的影像, 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残疾人的那种意志坚定的奋斗精神, 这样, 学生在再次阅读的时候内心就会带着残奥会运动员拼搏的画面, 能够深切地体会到残疾人的顽强与坚毅。这样做, 不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还能够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文章的核心思想。

二、引导阅读, 独立感悟

学生的独立感悟是达到个性化阅读目的的关键。由于学生的阅读习惯、认知水平、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因而对于同一篇文章或是在相同的阅读环境下, 学生阅读后所产生的感悟也存在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属于客观的存在, 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因此, 对于这种感悟多元化的现象, 教师要尊重并且提倡, 进而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阅读个性。

学生在阅读中形成的感悟和体会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甚至会相互矛盾, 但是只要教师能够在其中捕捉到闪光点并加以引导, 就能够培育出个性化的观点。比如, 在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时, 许多学生都为李教授与台湾青年在余震中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为小强捐献骨髓的事迹所感动, 他们勇于奉献的大爱精神可敬可叹, 而有的学生就会提出:小强被病魔折磨却在剧痛下仍旧不畏惧, 没有放弃治疗, 小强对人生的期望和不屈的性格也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这位学生能够从文章中挖掘到不同角度的积极思想, 这是个性化阅读的最好体现, 于是我借着学生提出的话题对学生进行了珍惜生命、坚定信念的教育。这样, 通过一篇文章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感悟能力, 也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阅读的魅力。

三、培养质疑, 拓展思维

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学贵有疑。我们把知识丰富的人称为“有学问的人”, 学问就是不但要学还要问, 问从何来?即从质疑而来。语文阅读不但要读懂, 还要学会质疑, 富有批判意识。没有质疑就不存在动脑思考与探索研究, 阅读能力就很难得到提升。因此, 在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中, 教师还应该培养、锻炼学生的质疑提问的能力。首先,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提出疑问, 并且把提出的问题归类整理出来, 如对语句的理解和文章结构的分析, 文章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方式等, 然后将自己梳理后的疑问作为基础开展阅读教学, 并且让学生自由发言, 一起讨论各自的问题, 最后解答问题。在教学任务完成之后, 再让学生点评之前提出的系列问题, 让学生们明白该怎样处理不同类型的文章, 对不同类型的文章该如何提问。

四、鼓励创新, 张扬个性

首先, 教师应深入挖掘文章更深层次的意义, 尽量不以参考书上的人物形象分析和主题思想总结为定格标准, 影响学生的独立思考, 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其次,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再创造的空间, 努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适当引导, 精心点拨, 让学生放开思想禁锢, 热烈讨论, 与作者达到心灵的共鸣。

再次, 教师要把自己威严的身份放下, 为学生的阅读营造宽松的心理空间, 让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

体育教学的个性化培养 篇5

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所特有的语言、气质、风度、习惯、教养、兴趣、爱好、品格、心理状态以及独特的生活经历等等与他人区别开来的特殊性。现代教育强调关注人的发展,实际上是关注人性的发展,关注人的个性发展,这正如巴班斯基所言:“教育与个性的发展相统一和相互联系是教育过程的规律。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呢?

首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要培育和发

挥学生的个性,首先要确保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一种实实在在的主体地位。而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建立一种合理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道尊严”和“教师权威”观念认为,学生在课堂上胆敢对教师传授知识提出质疑就是大不敬,冒犯了教师的尊严。殊不知,在现代社会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如广 播、电影、电视、互联网)获取信息,教师不再是传统中的知识的垄断者,更重要的是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活动。所以,教师要平等的参与学生的活动,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这样学生就会由衷地展现自己的真正内心世界。在这种气氛中学生不会感到紧张、沉闷与压抑。相反,学生在这种融洽的气氛中能够大大地激发起求知的欲望,增强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的信心,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大胆尝试,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其次,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实施有效教学,培养学生个性。语文课堂教

学包括识字、朗读、理解与分析、表达等各种不同环节,在教学中要把握好这些 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先说,“扫清语言”障碍这一环节,在这教学环节,老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根据上下文去理解字义、词义。老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习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老师不应该整齐划一地去讲解,但允许学生质疑,教师进行答疑。这样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再说,“朗读”这一环节。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习惯的不同,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小组教学。把兴趣、爱好、习惯相同的分在一组,可以分成自由朗读组;分角色朗读组;表演朗读组;与老师合作组„„

这样每个同学的朗读能力得到了锻炼,展示了自己的才能。通过朗读,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强了,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藏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

三、在“理解与分析”这一环节,特别是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理解、分析,对文章写作手法的认识。在这一环节,切忌老师把参考书上的说法讲给学生听。“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而重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注重学生的自我感悟。例如,学习朱自清《背影》,让学生谈谈对父亲的认识。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他们说得有理有据,老师就要充分肯定,不要搞一刀切。学生分析时,老师可以启发学生,看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怎样写的?对写作手法的分析也是一样,老师绝不可以把文章的写法直接讲给学生听,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自我感悟。例如,学习《爱莲说》托物言志的写法,老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课文中写了哪几种花?这些花有什么特点?他们和当时社会上的那些人有相似的特点?主要写的是什么?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经过一步步思考,自明

白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思 考问题,发现问题,既丰富了学生的思维,又避免了整齐划一,发展了学生的个

性。因为“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总之,在这一环节,老师要本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 性,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感悟,让他们各抒己见。老师对学生的表述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这种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

四、在“表达”这一环节,也是培养学生个性的一个重要环节。表达分口头

表达和书面表达,也就是“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中的“说”和“写”“说”

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培养,包括对某个词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写作手法的发现;读后感悟„„在教学中要遵循一

个原则,那就是鼓励性原则,学生只要说了,教师就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品质的培养。“写”也就是作文教学,作文教学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培养学生个性化品质,展示自我,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在教学中作文题目不必死板统一,可以同时出几个题目,让学生任选一个。老师也不必规定学生去取材、立意、布局、谋篇、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写一些千人一面的八股文,而要给学生一定的选择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对语文学习水平不 高的学生教师以鼓励为主,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只要他们写,就给予充分的肯定。对行有余力学有专长的学生,可以创造条件让他们超前学习内容更深刻、范围更广阔的语文材料,如名家经典作品,鼓励他们超前投入创作实践。

初中体育课学生个性化培养的探究 篇6

【关键词】初中体育 个性化培养 以生为本

体育教学既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让个性品质与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还要因材施教,让学生更好地发挥特长,才能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践行“健康第一”的理念。然而,在当前体育教学中,“求大同”的错误观念不利于分层教学的实施,也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加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单纯地追求知识的传授,而压抑了学生的兴趣,抹杀了学生的个性。

一、在体育教学中开展个性化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体育教育观念的转变

个性化摒弃了陈旧的教学模式,培养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淡化竞技体育运动模式,运动技术与身心发展并重,在教学环节中除学习技术外,还有激发兴趣、发展身体素质、放松恢复等环节,能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如在《山羊分腿腾越》教学中,教者在准备活动中设置了螺旋跑、热身操(扩胸、体转、腹背、踢腿、膝关节、手腕脚踝、俯撑成分腿立撑、原地分腿跳等运动),在运动后设置了放松练习。

2.有利于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独霸课堂的话语权,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在新课程理念影响下,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呵护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关心他们的发展,尤其是运动技能差的学生,多给他们激励、鼓舞。

3.有利于发挥以评促发展的功能

评价的目标在于考查学习情况、检验学习效果、激发学习热情,也是促进教师自我反思的有力手段。教师要树立科学评价观,以人本主义为根本出发点,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和谐健康发展。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个性化培养的有效策略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表现自己的个性,让他们的善斗与怕事、孤僻与合群、文静与粗暴、怎么与协作等暴露无遗,教师应实施个性化教学,针对学生的运动表现、运动能力、负荷量的不同,实施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1.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

教师要结合测试手段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根据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体育素质、个性心理倾向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优等生勇于挑战自我,让中等中奋力追赶,使后进生能有所收获。如在1000米跑练习中,教师让A、B层次的学生站在1000米起跑线,而让C层次的学生站在800米起跑线,以增强C层次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长处与不足,有效设计体育活动内容,既能发展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体育特长,也能让他们在体育运动中能克服不足。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存在的胆怯紧张、骄傲自满等心理不利于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要表现出勇气与力量,在取得胜利时也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2.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首先,教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发展个性化提供适宜的教学环境。教师要改变对个性化开发存在的偏见,要变监管为引导,鼓励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充分展示自我。其次,要开展自主学习的尝试。传统的体育技训练枯燥乏味,教学方式也多以教授、演示的方式为主,显得枯燥乏味,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初中阶段是学生体形发育的高速期,教师要重构课堂结构,让学生有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如在《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中,在教师讲解示范的基础上,让学生运一次球拿球行进间上篮、运三次球行进间上篮,教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跨步拿球的衔接动作。最后,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当前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要建立全新的人才培养观,丰富课程内容,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入个性鲜明的选修课,设计多层次的体育课程,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丰富教学形式

体育教学的个性化培养 篇7

工程力学中的内力图是确定危险截面,分析危险点,对构件进行强度计算的基础.绘制内力图的训练在工程力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轴力图、扭矩图相对简单,而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较为复杂.在复杂载荷作用下,梁内力图的绘制相当繁琐,基础差的同学更感困难.本文以梁内力图的绘制为例,介绍如何利用CASes动态生成习题及答案,用于课堂辅助教学和课后辅助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内力图画法,实现其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培养.

1 计算机代数系统(CASes)

计算机代数系统(CASes)是既能进行数值计算,又能用于符号计算和图形显示,具有完整数学环境和可视化系统的软件.Maple,Matlhematica,Matlab,MathCAD等都是非常实用有效的CASes[3].CASes正在被全球的教育工作者、科学家、工程师、研究人员及众多自然科学、商业管理、经济、财政、金融和工程专业的学生使用.我国学者很早就开始了CASes在研究领域应用的探索[4],并开展了在力学[5,6,7]及其他教学科目中应用的尝试.目前,CASes已渗透至许多教学领域,推动教学改革,丰富教学手段[8].

2 梁内力图习题的动态生成与内力图绘制

CASes可贯穿到讲稿准备、教案编写,讲课过程中的数学计算,和课后习题的演算等环节[3].本文利用Maple开发了梁模型生成和内力图绘制程序,动态生成习题及答案,实现课堂交互式动态辅助教学和课后个性化辅助训练.

系统主要包含:(1)难度系数与题目类型设置;(2)载荷与约束随机生成;(3)习题生成与模型图形显示;(4)内力方程生成与内力图绘制.依据使用者设置的难度系数和题目类型,CASes利用随机函数生成梁长、载荷个数,以及支座位置;按照以上变量随机生成载荷大小及位置;图形显示梁模型及其载荷;确定载荷函数并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

不同层次学生可选择合适的难度系数和题目类型,由程序动态生成习题,并引导学生给出答案.初学梁内力图的学生设置较低难度系数获得简单习题,程序会提示求解步骤:计算支反力、对梁分段、计算主要截面内力、分段绘制内力图;设置高难度系数,程序生成较难习题,给学生提供挑战和锻炼机会.进步更快的学生可尝试直接绘制内力图以测试自己的能力,运行程序可以看到正确结果.设定适合自己的难度系数和训练类型,以提高训练效率和针对性.

程序设置了求支反力和关键截面内力的选择、填空、计算等多种形式.分步绘制内力图可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内力图的绘制步骤和相关知识.学生使用该系统,比较自己绘制结果与系统给出结果的差异,分析对错的原因,加深对力学知识的理解.由于习题都是随机生成,程序每次运行都给出不同的题目.这样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课堂内容的动态交互性;不同难度系数和不同形式的习题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后使用,使学生实现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同时,CASes的引入也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工具的兴趣,锻炼他们使用数学工具的能力.

3 在工程力学中的应用举例

按照设定参数,采用Maple编程实现梁模型及其载荷的随机生成.利用阶梯函数Heaviside(x)及其各阶导数Diract(x,n),定义分布力、集中力和集中力偶等载荷函数.这些函数极大地简化了载荷函数定义,无论载荷多么复杂,载荷函数均是一个表达式[3].通过积分可得剪力方程、弯矩方程.最后用绘图命令plot显示剪力图和弯矩图.

例1:指定难度系数为5,程序生成图1悬臂梁及其载荷.

悬臂梁不同于简支梁和外伸梁,绘制其内力图可以不求支反力,直接从右到左选择截面绘制内力图.以集中力、集中力偶、端q点和支座等位置将梁分段;利用截面法或截面一侧法计算各段两端截面内力;按照各段的载荷类型分段绘制内力图.

图1悬臂梁有5段,自右向左剪力图分别是水平线、向下斜线、水平线、向下斜线和水平线.在集中力作用位置剪力图有跳跃,由此确定出B和F截面从右向左分别向上跳跃4kN和8kN.BC段和DE段向下斜线的斜率分别为-8kN/m和-4kN/m.最后绘制出图2所示剪力图.依据剪力图中剪力均为正值,可知弯矩图自左向右都是增函数.AB段、CD段和EF段斜率分别是32 kN,12 kN和8 kN.自左向右C截面弯矩向下跳跃8kN.m.BC段和DE段是凸向上的抛物线,F截面弯矩为零.再用截面法算出D和B截面的弯矩分别是-14kN·m和-52kN·m.最后依据这些截面的弯矩和弯矩图斜率绘制出图2所示弯矩图.

继续运行程序,生成如下载荷函数,并给出图3所示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例2:指定难度系数为4,程序生成图4外伸梁及其载荷.

对于外伸梁,先求支反力,然后按例1步骤绘制内力图.不同的是,可以从右向左确定各截面内力后绘图,也可以从左向右绘图.

继续运行程序,生成载荷函数,并给出图5所示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从图3和图5看出,程序给出的内力图与手算得到的内力图一致.曲线绘图非常准确,有点遗憾的是缺少关键截面内力值的标注.实际上,可以鼓励学生改进程序,增加这个功能.以上程序同样适用于轴力图和扭矩图的绘制.

CASes实现的这个程序既方便教师的课堂教学,又便于学生的课后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利用CASes生成合适难度和不同形式的习题,加快和深化了对工程力学内容的理解.鼓励学生设置更高难度系数,接受高难度习题的挑战.对程序的学习和改进,可增强学生们利用计算机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论

(1)将具体计算交给CASes,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组织和更新内容与方法,改变原来静态文本的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动态交互性.

(2)利用CASes开发程序,实现习题的动态生成和结果显示.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式,探索和创新个性化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瑾,赵亮.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87(17):60-61

[2]倪秀英,梁佳航.基础力学课的教学互动初步研究.力学与实践,2007,29(5):70-71

[3]邢静忠.计算机代数系统Maple在力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力学与实践,2010,32(4):96-101

[4]叶志明,刘红欣.计算机代数系统(CASes)及其应用.力学与实践,1997,19(1):1-8

[5]叶志明,刘红欣.Matlab和Maple系统在力学教学中的应用.力学与实践,2006,28(2):76-79

[6]赵明波.Maple在连续梁内力图仿真中的应用.山西建筑, 2007,33(7):98-99

[7]杜建成,陈勇.用Maple求解折梁问题.中国水运(学术版), 2006,6(7):81-82

体育教学的个性化培养 篇8

为此,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 我们要开放教学方式, 鼓励学生进行主动参与和个性化地创造, 使作文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启迪智慧、发展情意、提升语言的过程。

一、强化观察引导, 积累个性材料

鲁迅先生说:“为要创作, 第一须观察。”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 也没有过人的智慧, 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 并对其进行精细的观察能力上, 我可能在众人以上。”观察能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基本能力, 是提高表达能力的基础, 通过观察使学生获得写作材料, 便可解决“无物可言”“无话可写”的问题。

在一次引导学生作文指导课上, 教师就地取材以教室为观察对象, 鼓励学生深入观察教室, 大胆介绍自己所见所想所思。开始交流时, 有位学生介绍道:我们教室前面的讲台边上, 一盆塑料花鲜艳夺目, 好像有芳香四溢的感觉;后面黑板的墙壁上贴着“求实创新, 开拓进取”几个大字!;教室左边是同学们最为关注的“红花台”;右边有个人工小水池。听到这位学生介绍后, 教师肯定了这位学生能有序地观察、有序地表达, 同时也及时鼓励学生更细致地观察、细致地表达, 并引导学生感悟观察的方法——有序、细致并突出重点。接着, 教师在指导学生深入观察的基础上, 又强化引导学生运用多感官, 边观察边联想曾在教室里发生的而令自己难忘的故事。数分钟后, 学生们纷纷举手畅谈令自己难忘的故事:“有一次, 我早早来到学校, 一进教室, 就看见小晖和伟凡在吵架, 两个人互相骂着对方, 我看着嘴上不说, 可心里却很不开心, 心想:同学之间应该友善相处才是呀!”“有一次, 我们班玩吹泡泡大赛。有位女生把泡泡吹得很大, 后来泡泡破了, 就盖在她脸上, 同学们都笑她在做面膜!”“看到红花台, 我想到自己每一次得到红花时, 心里都特兴奋!之后, 我的表现就会更出色了!”“我们班以前有个同学书念得很好!后来因为跟随在外地工作的父母而转学了, 同学们都舍不得他, 看着他以前坐过的椅子, 便会想起他, 真舍不得!”……就这样教师不仅拓宽了学生思路, 又引导学生挖掘个性材料, 为个性创作寻找源头。

二、适时抓住时机, 鼓励个性表达

作文教学资源随处可见, 教师要懂得适时把握时机给予引导,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激活创造思维, 激发学生展开想象、联想甚至幻想, 鼓励学生自由、有创意有个性的表述。吴立岗教授就主张:“鼓励学生写放胆文, 想象文, 让孩子把文章写开, 把思路写活, 把笔头写顺, 产生强烈的作文兴趣。”

记得在一次语文新课教学上, 突然天色骤变, 猛地暗了下来, 接着电闪雷鸣, 随后就大雨滂沱。安静的教室一下子沸腾了起来, 学生竟然对这场雨产生了兴趣。此时, 有位大胆的学生立刻尖叫了声:“老师, 老天爷爷发火了!”又有位学生望了望窗外, 惊叹道:“这场雨来得可真猛呀!”也有位学生细语道:“糟糕!雨下这么大, 爸妈又去上班, 家里阳台的衣服可遭殃了!”于是, 我借机引导学生观察这场雨, 并鼓励大家试着用几句话把自己此时此刻的感受写下来。几分钟后, 学生们都纷纷交流自己的感受:有以诗歌形式赞美雨丝的, 有以童话形式表现天色变化的, 有以叙事形式记述教室里同学们看雨的情景的, 有以散文的形式抒写下雨的特点的, 还有以日记格式记录自己看到雨的所思所想……由于学生感觉比较随意, 没有任何拘束, 所以他们放开了手脚, 在文中真情流露且表达也较个性化。

三、善用有效资源, 引向个性创作

除了正常的课堂作文辅导训练形式之外, 我还善于利用有效的作文教学资源, 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从而帮助拓宽学生习作思维,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引向个性化创作。

(一) 巧用多媒体网络丰富情感体验

在多媒体作文教学中:

其一, 我善于用多媒体的综合优势, 来创设优美的习作氛围,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激发写作兴趣。如选择与作文内容相关的音乐, 各种容易唤起学生知觉的动态画面、声音及相关素材, 努力营造轻松富有情趣而又能唤起学生作文意识的良好氛围。

其二, 提供虚拟现实的环境, 使学生身临其境。再现受传统教室限制的情境画面, 不仅扩大了学生知识视野, 也为学生写作积累更多感性材料和情感体验。

如我在以“环保”为主题的作文教学时, 因考虑到:如今衣食无忧的孩子, 对周围破坏环境的行为是熟视无睹, 对环境的缓慢变化及其悄悄的灾难性后果浑然不觉, 对于已经发生和正在不断发生的可怕后果的担心、恐惧之情, 是无法体会的。若要唤起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主动意识, 谈何容易?于是, 我便运用课件首先播放录像:碧蓝的天空、翠绿的森林、悦耳的鸟鸣、清澈的河水、美丽的家园……这些自然使学生心旷神怡, 笑容绽放。突然, 出现了刺耳的电锯、倒下的大树, 继而洪水咆哮, 沙尘满天, 人们背井离乡, 流离失所, 这些又使学生心生惊慌, 担心不已。就这样, 当我们打开话匣子交流时, 学生都表现出一种深切的忧患之情, 都纷纷为“环保”出谋献计, 情动词发。这样就使学生认知更加接近自然, 更加真切, 有利于激发起习作兴趣, 进行个性化创作。

(二) 利用口头作文激发创新思维

口头作文也是一种很好的训练形式。不仅达到交流的目的,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且学生在演讲或描述中也发挥了主体性的作用, 参与评判的学生也体现了主体参与的精神。学生从中积累到思维多角度、多向性的写作材料, 有创造性的作文也就由此产生。

为此, 在每一次课堂即将结束时, 我都会先出一个或是议论或可描述的题目, 要求学生针对这些题目展开联想, 然后利用第二次课前5分钟, 请两位以上学生上台进行演讲或描述。题目诸如“白纸”“圆”“台灯”等。其他同学倾听, 等候集体参与评价交流。每一次参与学生积极主动, 精彩表现总会带给我意外的惊喜。记得以“白纸”为话题时, 有位学生描述到:“那一张张洁白无暇的纸犹如一位位刚刚落地婴儿的空白人生。父母给予的是生命, 而她美丽的人生要自己去描绘, 美好的明天要靠自己去创造。每画一笔都是人生的一步, 每画一笔都是成长的一个足迹……”

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篇9

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谈几点浅薄的看法:

一、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个性得以展示

良好的师生关心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作为教师我们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用真诚的话语, 宽容的态度, 赞美的言辞, 友善的微笑, 让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学习环境之中。学生答错了可以重答, 回答不完整可以补充, 不明白可以发问, 意见不同可以争论, 努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激励学生自主创新, 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的成长。只有在和谐自由的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活跃的思考, 大胆创新,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才能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展示, 也只有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才能了解到学生的先天属性, 从而达到培养其个性发展的目的。

二、丰富教师评价语言, 使学生个性得以激发

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言对学生个性的激发尤为重要。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 就是一个源泉, 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中隐含着课堂语言的重要性。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注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 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多一些鼓励与表扬, 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多一些诙谐与幽默, 应该象温暖的阳光, 和煦的春风, 去催开学生的心灵之花, 去抚平学生的心灵创伤。通过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的关注。让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 激励学生积极思考, 主动探究, 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活动, 进而激发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发挥多元评价, 放飞学生个性

对学生评价前应该首先自问一下:这一评价是否是客观公正的, 是否是以学生获得全面的、个性化发展为目标的, 如果达不到这样的目的与要求, 就应该调整自己对学生的评价。新课程提出了评价应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诊断学生成长中的问题, 发现学生的特长, 展示学生的才华, 从而发挥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正如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学专家斯塔弗宾所言:“评价的目的不在证明, 而在改进”。因此, 在评价学生时应特别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 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评价原则

首先, 教师要热爱所有的学生, 对任何学生的人格都能平等的对待。其次, 对不同学生的评价态度和手段应该有所区别。要给处于困境中的学生多一些关爱和尊重, 少一些批评和惩罚, 这样正好做到了以学生个性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选择合理的评价态度和评价手段, 尽最大可能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最后, 要特别注意在评价中保护每个学生的隐私, 千万不能让学生的不足成为众人皆知的笑柄, 要尊重学生人格和自尊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2. 进行全面、综合、关注差异的评价

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果过于注重学业成绩、学科知识, 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评价, 就会忽略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化的发展。因此, 新课程提出了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特别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的评价要求。评价内容一定要全面、具有综合性, 不仅要涉及到对各科知识的掌握情况, 更要突出人的多种能力、态度、兴趣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另外, 评价内容要多层次、关注差异。人的发展是有差异的, 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知识、技能、能力、兴趣等多个方面。教师应深刻地认识到尊重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从而提出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以达到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四、利用英语活动, 促进学生个性化培养和发展

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灵活运用, 在教学中, 为了能让学生将所学英语运用于实践当中, 我力图为学生创造尽量丰富的外语环境, 利用一切机会创造条件给每个学生设计多种难易程度的课外活动表现他们的个性和能力, 使学生认识了解自我, 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 增强自信心, 增添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发展其个性。课堂展示是英语课最为常见的一个教学活动, 它为学生展示个性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所以, 在教学中, 我尽量融会话教学于情景表演中, 让学生在表演中练, 在交际活动中用。另外, 每天一句英语谚语, “Free Talk”等活动, 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个性, 为他们特长的培养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天地。

体育教学的个性化培养 篇10

的确,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我深知, 社会、家庭、学校都对创新精神的培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但是, 随着高考压力的加深, 在语文课堂上越来越见不到创新精神的影子了, 取而代之的是日复一日地做题、评讲。我承认, 在目前的社会状况中, 高考很重要, 而我们的学生为了高考不得不放弃很多。但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培养只懂得分数的人, 而是一个拥有健全人格、懂得去创新、为社会做贡献的人。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 我非常渴望通过自己在课堂上的一些个性化教学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他们在与老师对话、与文本 (作者) 对话等过程中, 拥有一个平等的平台, 使他们的个性有一个自主、健康的发展空间, 从而感受语文的真正魅力, 明白高考的内容只是我们学习的一部分。

其实,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教育史中“尊重个性、张扬个性、发展个性”一直是其中的重要旋律。如孔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更是这种人性化、个性化的体现。只是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 语文教师常常不得不对教材进行取舍, 只挑考试重点讲, 挑能提高分数的内容讲。既然“应试教育”的桎梏暂时不能摆脱, 那该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做到分数、创新两不误呢?为此, 我在我的语文课堂上作了以下尝试:

一、尊重、倡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与个性化表达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对同一篇课文, 同一个情节, 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感悟和收获。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应该尊重并倡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并作出相应的个性化表达。

如我在《孔雀东南飞》的教学中, 就曾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为什么当悲痛欲绝的兰芝“揽裙脱丝履, 举身赴清池”, 走得是如此的义无反顾时, 而焦仲卿闻此事后才“徘徊亭树下, 自挂东南枝”。按照我的设想, 多数学生会批判焦仲卿的懦弱, 当然, 也会有人为他抱不平, 因为他是个孝子, 舍不得母亲是很正常的。正所谓:百行孝为先!果然, 讨论不多数久学生就分为两个派别:男生多半理解焦仲卿, 而女生多半认为焦仲卿很懦弱。但是有一个女生说:“为什么他们要选择自杀呢?为什么不抗争到底。可以私奔啊?死的勇气都有了, 为什么就不私奔?”

对于这个学生的看法, 我能理解。因为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 她们不能理解为什么因为父母反对, 相爱的人就不能在一起, 不能理解为什么当遭受压迫的时候不去竭力反抗, 争取自己的幸福。

为了让学生理解主人公的做法和当时的社会背景, 我就把这个讨论题目留作周末作业, 好让学生回家查看资料后写一篇关于这个问题的小结。

后来, 我发现, 学生这次作业的质量要比之前的都要好。有一个女生如此写道:“……在那男尊女卑的时代, 有多少人会在乎女人的心思。连圣人孔子都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近之则不逊, 远之则怨。’但是, 女人是情感动物, 一旦爱了, 就会义无反顾, 就算死也不怕。而男人却是理性的, 他们必须充分地考虑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所以, 在爱情面前, 男人要显得瞻前顾后, 顾虑重重和举步维艰。”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就曾指出:“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 不要刻意追求标准答案。”“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所以,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我很想也很乐意倡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并作出相应的个性化表达, 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精神。

二、创设情境教学, 让学生充分地展现各自的特长

文言文的课堂向来被学生认为是最沉闷的课堂。如何让学生尽量喜欢文言文, 成为很多语文老师心中的难题。的确, 如果学生只记住一大堆干巴巴的文言文, 而没有理解其中的实际内容, 这样的学习只是机械的学习, 毫无个性可言, 更别说创新了。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

因此, 我认为对于一些故事性强的文言文, 我们不妨采取情境教学法, 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氛围中学习, 在趣味的故事中学习。

在《鸿门宴》的教学中, 我根据教学内容, 把表演引入课堂, 让学生表演、扮演角色来增加教学情趣。在学习了课文的第4自然段后, 我把表演任务指定给了专人来负责, 在交代了基本要求后, 放手让学生去物色人选, 准备道具, 进行排练。等到下一课时, 学生充满期待, 热情很高。

只见一学生嘴上用胶带黏着自制的胡须, 手拿垃圾铲作盾牌, 扫把做佩剑, 在众目注视之下出场了。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樊哙。虽然这只是课堂表演, 但参演的同学热情都很高, 表演得很精彩, 尤其是当“樊哙”侧其盾撞入帷帐中时, 同学们都鼓起掌来了。

这样的情境创设, 让学生边看表演边逐字逐句对照课文, 不知不觉中, 该段文字就耳熟能详了。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又促进了学生背诵课文的进程。在这样的课堂上, 学生不必正襟危坐, 取而代之的是笑声, 掌声不断, 寓教于乐, 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又不失严谨。最重要的是, 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让学生充分地展现各自的特长。

三、用教师的个性色彩来铺就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

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 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 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

所以, 在教学中, 我们语文教师应用自己最真实的, 敢于张扬的个性, 敢于用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来诠释知识, 敢于把自己对语文、对生活的真实想法、真实理解表达出来, 用教师的个性色彩来铺就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

我就曾在一次考试后的作文讲评中表达我自己对一些社会现象的看法。

那次作文是一篇材料作文, 材料为:“世界著名摇滚音乐家约翰·列侬说:‘如果你不能改变自己, 你就改变世界;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 你就改变自己。’”

结果在这次作文中, 离题作文虽没有, 但许多学生都在抱怨, 抱怨这个社会太冷漠, 抱怨世界的不公。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现象。如果一个人只懂得抱怨, 而不懂得去改变自己, 改变别人, 我们这个社会就不会有温情, 不会有进步了, 纵使拿了高分也是枉然。

针对这种情况, 我用我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教育学生:“我们的社会的确发生了一些很让人沮丧的事情。如你们所说的小悦悦事件、彭宇案等, 或许你们会就此认为我们的社会很冷漠, 而不断去抱怨。但这又能怎样?能改变吗?不能。但试问自己,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 你会袖手旁观吗?会坐视不管吗?我相信我们同

合作学习

文/孙

实施新课程以来, 广大教师都将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去研究、尝试,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样, 我在课堂教学中, 也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很大, 加之课堂准备有限, 教学效果往往与教学愿望有很大的差距。这一点在我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 体会颇深。

在设计教学时, 我把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定位在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数100以内的数, 并能根据数的大小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数数。我准备了六个透明的饮料瓶, 分别装入了不同数量的花生米, 下面是我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 请你们仔细观察, 估计这六瓶花生米哪瓶数量最多, 哪瓶数量最少?

生:四号最多, 六号最少。

师:那你们的估计正确吗?想不想验证一下?怎样验证?

生:数一数。

师:可以怎么数呢?

生:1颗1颗地数、2颗2颗地数、5颗5颗地数。

师:下面我们各小组分工合作, 组长来领一瓶数一数。数之前, 请各小组先讨论, 根据你们瓶子里花生米数量的多少选择数的方法, 然后自己分工合作, 看哪个小组数得又对又快。如果一种方法数好了, 可以另换一种方法进行验证。

各小组长领取了瓶子, 然后小组合作开始数。

让我没想到的是, 一年级的小朋友, 让他们去分工合作是那么困难。你看吧:在数的过程中有各管各数的, 有抢着数的, 还有的把花生米掉在地上, 教室里乱糟糟一片。过了好长时间, 才完成任务。但是汇报结果, 六个小组竟然只有两个小组正确。本来我是想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没想到得到的却是这样混乱低效的结果, 那么问题的症结在哪儿呢?100以内的数数学生在学前班时就已经会了, 看来还是合作出了问题。于是, 我赶紧调整思路, 重新设计了以下教学片段:

师: (举起一瓶花生米) 小朋友, 仔细观察, 猜猜瓶子里的花生米有几颗?

生1:20颗。

生2:15颗。

生3:16颗。学都是有良知的, 都会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 对吗?”当我说这话的时候, 台下的学生都在沉思, 他们在反思了。

“如果我们能够坚守自己的立场, 尽力去帮助该帮助的人, 你们认为我们的社会还很冷漠吗?至少我们学校这个小圈子不会。如果再由我们的力量去影响身边的人, 再把这种影响扩大, 正如我作为一名老师, 站在讲台上, 把我的信念传达给你们, 影响你们, 再由你们去影响你们的父母, 影响你们的朋友, 我相信我们的社会将不再冷漠。你们说, 对吗?其实改变世界, 我们每个人都做得到。”

其实, 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语文教师, 我明白“应试教育”的桎梏暂时不能摆脱, 但我将努力在语文课堂上通过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做到分数、创新两不误。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和风中学)

师:哪个小朋友猜得最正确呢?怎样验证?

生:数一数。

老师把花生米倒在实物投影上, 先1颗1颗数, 再2颗2颗数, 得出16颗。

师:现在这16颗花生米摆放得很凌乱, 我们能想办法让人一眼看出这里有16颗花生米吗?

生:一堆放10颗, 另一堆放6颗。

生:一堆放5颗, 放3堆, 再单放1颗。

老师把10颗的一堆用水彩笔圈起来, 问: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16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生:16是由一个十和六个一组成的。

师:把16颗花生米再次放入瓶中, 再拿起另一瓶花生米比较, 再猜猜, 这瓶花生米有几颗呢?

生: (略)

师:这瓶花生米的颗数较多, 你们认为怎样数比较好呢?

生:5颗5颗地数。

生:10颗10颗地数。

师生一起用不同的方法数, 结果54颗。

师:5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生:54是由5个、十4个一组成的。

师:请小朋友们再合作一次, 先估计瓶中花生米的数量, 再选择最佳方法数数。由小组长数, 其他同学做好监督, 表现最好的下一次合作时可以当组长的小助手。

这一次, 效果非常好, 每个小组都轻松地完成了任务。

真是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 教学思路经过如此修改, 既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也让学生明白了数数方法的多样化, 学会了根据数量的多少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数数, 同时把数的组成有机地结合起来, 就会使教学有序高效。

体育教学的个性化培养 篇11

一、营造氛围,激发个性

要想达到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目的,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自由的课堂阅读环境。一般来说,在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是一种集体性的阅读。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自我意识是潜藏起来的,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个性化阅读是要求学生具有自我意识的,因此,在课堂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就要充分调动课堂气氛,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营造一个氛围良好的课堂环境,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引导学生去主动专注地阅读文章。学生处在一个平等、自由的阅读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才能够真正地对话,才能够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动性。学生的积极性越强,个性的展示越明显。

例如,笔者在讲《我与地坛》这一课时,应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通过展示残奥会上运动员们奋力拼搏争取胜利的影像,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残疾人的那种意志坚定的奋斗精神,这样,学生在再次阅读的时候内心就会带着残奥会运动员拼搏的画面,能够深切地体会到残疾人的顽强与坚毅。这样做,不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还能够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文章的核心思想。

二、引导阅读,独立感悟

学生的独立感悟是达到个性化阅读目的的关键。由于学生的阅读习惯、认知水平、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而对于同一篇文章或是在相同的阅读环境下,学生阅读后所产生的感悟也存在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属于客观的存在,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因此,对于这种感悟多元化的现象,教师要尊重并且提倡,进而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阅读个性。

学生在阅读中形成的感悟和体会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甚至会相互矛盾,但是只要教师能够在其中捕捉到闪光点并加以引导,就能够培育出个性化的观点。比如,在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时,许多学生都为李教授与台湾青年在余震中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为小强捐献骨髓的事迹所感动,他们勇于奉献的大爱精神可敬可叹,而有的学生就会提出:小强被病魔折磨却在剧痛下仍旧不畏惧,没有放弃治疗,小强对人生的期望和不屈的性格也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这位学生能够从文章中挖掘到不同角度的积极思想,这是个性化阅读的最好体现,于是我借着学生提出的话题对学生进行了珍惜生命、坚定信念的教育。这样,通过一篇文章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感悟能力,也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阅读的魅力。

三、培养质疑,拓展思维

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学贵有疑。我们把知识丰富的人称为“有学问的人”,学问就是不但要学还要问,问从何来?即从质疑而来。语文阅读不但要读懂,还要学会质疑,富有批判意识。没有质疑就不存在动脑思考与探索研究,阅读能力就很难得到提升。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培养、锻炼学生的质疑提问的能力。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提出疑问,并且把提出的问题归类整理出来,如对语句的理解和文章结构的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方式等,然后将自己梳理后的疑问作为基础开展阅读教学,并且让学生自由发言,一起讨论各自的问题,最后解答问题。在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再让学生点评之前提出的系列问题,让学生们明白该怎样处理不同类型的文章,对不同类型的文章该如何提问。

四、鼓励创新,张扬个性

首先,教师应深入挖掘文章更深层次的意义,尽量不以参考书上的人物形象分析和主题思想总结为定格标准,影响学生的独立思考,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其次,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再创造的空间,努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适当引导,精心点拨,让学生放开思想禁锢,热烈讨论,与作者达到心灵的共鸣。

再次,教师要把自己威严的身份放下,为学生的阅读营造宽松的心理空间,让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

色彩教学中的个性培养 篇12

色彩是重要的视觉语言。在美术创作时, 离不开色彩的运用。人本身对色彩就有一种天性, 通过无拘无束的色彩涂抹, 自由抒发和展现自我, 这种表现流露出人们在色彩上的个性本能。为了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美术教学中要把色彩教学、学生情感、个性有机结合, 使具有个别差异的学生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 尊重学生的发言、创作。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和能力、创新精神。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才能帮助学生发展个性, 顺其自然地推动他们向前发展, 使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感受美、表现美, 赞扬创造美, 使学生建立起对美术的浓厚兴趣, 成为再学习的动力。

色彩是重要的视觉造型元素, 也是学生喜欢去表现的部分, 所以, 在美术教学中把色彩教学作为突破口,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情感、个性大胆地通过色彩表现展露情感, 显示个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 使个性得到发展。

色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个性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感受和欣赏色彩, 建立对色彩的兴趣和浓厚感情。

(一) 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欣赏自然和生活中的色彩美。

生活和自然是艺术创作的最好老师, “外师造化”为历代画家所重视。结合教材, 引导学生主动感受、发现生活和自然中的色彩美, 可以使学生找到艺术创作的源泉, 建立起主动观察、感受、发现色彩美的兴趣。学生通过联想还能体验到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如红色给人温暖、热烈、喜庆、兴奋、前进等感受, 蓝色给人以冷、宁静、深沉、严肃、后退等感受, 所以我们应培养学生感觉, 让学生去感受颜色美。

(二) 引导学生去感受和欣赏艺术作品中色彩的再现美和表现美。

二、引导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美术创作中结合自己的情

感、个性去表现色彩, 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丰富和提高, 个性得到发展。

(一) 教师要营造学习、创作氛围, 有了轻松的氛围才能使学生自然地结合自己的情感、个性去表现。

教师要关心和热爱学生, 尊重他们的发言、提出的意见和看法, 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等。教师还要创设美的学习环境, 如展室或画室, 可以布置一些学生的美术作品, 使学生在浓厚气氛下尽情创作。学生创作时, 根据题材的不同, 播放一些合适的背景音乐感染学生。如在想象课中, 放一些奇妙感、充满激情的现代音乐;在写实课中放一些优美抒情的古典音乐, 使学生更好地去创作表现。

(二) 学生应该牢固掌握必要的色彩知识和技能。

如色彩的原色、间色、复色知识;像调色的深浅、鲜灰, 作画的方式、用笔方法, 像快慢、轻重、藏露等。在掌握了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根据爱好, 在创作中选择自己的用色方法, 形成自己初步的色彩面貌。

(三) 根据不同课型要求, 锻炼学生的写实性色彩或表现性色彩。

锻炼学生大胆运用装饰性色彩和情绪性色彩。培养学生在色彩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四) 学生随着创作过程的进行, 会陶醉在自己的创作

中, 便会自然地伴随一些动作、言语、表情的出现, 这是他们情感流露的需要。在创作阶段, 可让学生随意一些, 自然一些, 可以有身体动作, 言语表情等。这样使学生在创作中通过交流信息、提出意见, 提高作品的质量, 还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同时, 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舒展, 促使学生个性发展。

三、抓住美术具有陶冶人的情操的功能, 注意发掘教材

中内在的思想性, 在教学的内容与艺术形式中有机融进思想品德教育。

四、如果学习内容对学生有直接作用, 学生的学习动机将大大增强。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色彩知识运用到自己生活中, 让自己的生活充满色彩美, 使自己陶醉在美的环境中, 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总之, 在不断的色彩学习、表现创作、欣赏、评价实践中, 学生对色彩的感受力明显提高, 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色彩表现方式和方法。学生借助色彩, 结合自己的情感, 进行创造性地表现色彩, 形成个性色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培养、丰富和提高, 同时使美术创作成为学生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对大自然中的色彩美的感受能力也会有更大的提高, 使学生觉得大自然更美, 更喜欢和热爱大自然了, 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思想品德得到提高,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参考文献

[1]李洁.论学校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4, 7.

上一篇:CAD制造业下一篇:川芎化学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