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发展体育教学

2024-07-01

个性发展体育教学(通用12篇)

个性发展体育教学 篇1

在体育教学中, 学生不像在其他教学中那样, 被固定在课桌前, 而是拥有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 可以尽情游戏、运动和竞赛, 他们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 其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紧密结合, 因而个性也就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展示与发展。作为体育教师, 既要面向全体学生, 又要发展学生个性, 这就要更新观念, 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一、体育教学要统一且灵活,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如在课堂常规、教学内容、考核标准、安全措施、服装等方面是完全必要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但是,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应当既讲统一性, 又讲灵活性。否则, 它将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不利于全面人才的培养。

统一性与灵活性在体育教学中应有机统一。没有统一性我们就无章可循, 会迷失教学方向和目标, 其结果将会形成各行其是, 一盘散沙的局面。但是只讲统一性而没有灵活性, 学生又会被束缚得太死, 课堂往往失去了生动活泼的局面, 显得机械呆板。我认为目前大多数学校教育中灵活不足统一有余。应该是在大的培养方向和目标上, 坚持统一性, 在具体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上, 应当坚持灵活性, 二者相辅相成, 不能顾此失彼。如准备活动和放松整理活动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完成。

根据少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他们具有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有的喜欢激烈刺激的运动项目, 有的喜欢在竞争中得到满足, 有的则爱在游戏中加深同学感情。对于这些不同心态, 体育教师不能“一刀切”, 而必须改进方法, 加以引导。对于一些难度大, 枯燥无味的项目, 教师可以采用录象、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让他们从优秀运动员身上获得动力;对于一些难度小、竞争意识弱的项目, 要讲明其锻炼的价值和美的内涵, 这样才能调动其兴趣, 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二、体育教学要因人施教,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人的个性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对学生个性无须挑剔, 但每个人的个性中都有不平衡之处, 可以通过教育扬长避短, 为完善学生个性, 教师必须通过观察、谈话等方式, 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 识别学生个性特点。在教学中既要针对学生的共同特点提出统一要求, 又要承认差别, 区别对待, 因人施教。

首先, 了解学生的品质类型。在教学中, 教师应帮助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发展良好的品质, 克服消极因素。对外向型的学生要耐心引导, 增强自制性, 而不要轻易激怒他们。对内向型的学生要关心和体贴, 根据他们的能力提出适当的要求, 不可乱加指责和批评。其次, 抓个别, 促一般。课堂上对一些特别喜欢体育活动的学生, 要及时给予鼓励、支持和帮助, 使其进一步理解体育, 从中得到更大的乐趣。对那些不爱运动的学生, 则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激发他们的运动欲望, 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 改变他们被动地参与体育活动的状况。对“尖子生”要高标准严要求, 对“后进生”适当降低难度, 同时给予耐心帮助, 通过努力使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从而增强信心, 提高兴趣。

素质好的学生往往能提前完成教学任务, 他们认为教学内容太容易, 感到“吃不饱”, 学习很没劲。而另一部分学生与此相反, 他们感到学习吃力, 难以跟上统一进度, 明显“吃不消”。要处理好这种情况, 就要承认差别, 区别对待。对于前者, 在他们完成了教材规定的任务的前提下, 可以让他们学习高一年级同类内容, 或者选择一些其他项目, 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性。对于后者, 除适当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和要求外, 教师还应多对他们进行指导和帮助, 消除畏难情绪, 使其树立信心, 赶上集体的步伐。

三、体育教学灵活多样,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 必须创造鼓励个性发展的教学气氛。应该变“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做、学生跟”的机械呆板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由被动的学变为在教师的引导下, 积极主动, 创造性的进行探索性学习。激发体育兴趣, 发展体育能力, 培养自我管理, 自我完善的意识以及自信、进取、竞争、拼搏等人的现代素质, 实现这一目标,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遵循教学规律, 实施个别指导等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欲望。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对于学生来说, “会学”比“学会”更重要, 教会学生锻炼比带学生锻炼更重要。因此, 在教学组织中, 不要集中过多, 统得过死, 提倡“形散神不散”。如在准备操, 游戏, 舞蹈等项目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尝试自编自导的方法, 首先教给学生基本的动作, 在掌握一定的基础上, 再给学生介绍创编的规律, 以及生理要求等, 然后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让他们自行创编游戏, 或编排健美操, 舞蹈等, 并鼓励学生出来演示, 由于学生自编自导,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课堂气氛活跃, 而且学生的表达能力, 团结协作精神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可以这样说, “教有千法, 但无定法”,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体育教师, 就要在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创出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法。

作为21世纪的体育教师, 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提升自身的素养;丰富自身的知识, 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 突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 大胆进行体育教学改革, 改进组织形式, 改革教学方法, 充分体现现代学校体育健身性、娱乐性、开放性等特征, 才能创造适合儿童个性发展的教学环境, 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 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摇篮。

个性发展体育教学 篇2

著名的个性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曾对个性下了定义:“决定了人的独特的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和动力组织。”因此个性的本质特征为:第一,个性的整体性,即个性是全面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一种因素,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三,个性的独特性,即个性的`差异性。个性不是芸芸众生的品质,而是活生生的各不相同的人格;第三,个性的多面性,即个性是由生物因素、心理,社会经验和人性倾向等结构组成的;第四,个性的动力性,这是由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推导出来的特性,即个性是人体的一个内在的动力因素,即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动。

二、体育课发展学生个性的理论依据

体育运动在培养青少年个性方面起着独特作用,这是因为:

第一,体育是人的独立行为活动,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研究个性不能离开活动”,人的“个性

在任何方面都不是先于人的活动而存在的,个性也和人的意识一样,产生于活动”。

第二,在体育课中,青少年有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

第三,体育运动是陪伴青少年终身的一项活动。

第四,体育运动给青少年提供了较多的选择机会,它使青少年可以从中尝试成功的喜悦和得

到尊重的心理满足。

个性化英语教学,个性化学生发展 篇3

关键词:个性 发展 英语教学

为了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近年来,教育界纷纷要求高等学校教育要贯彻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挖掘大学生的潜力,实现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全面个性化人才的培养需要靠个性化的素质教育。旅游管理是个现代化的专业,本科教学应立足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素质的个性化发展。

一、发展个性的必要性

个性化发展是指个体按各自特定的方式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形成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健康个性。它有三个显著的特点:满足需要,发展兴趣,实现潜能。发展个性的必要性体现在:

1.世界发展趋势的需要

从社会发展看,个性化教育已成为发展趋势,而我们传统的教育往往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个性,使用同样的教材和方法,要求同样的步伐。这样的教学体制,只能导致落后的学生跟不上,聪明的学生不满足,天才的学生不能脱颖而出。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非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的最高准则,应是个性的解放。

2.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良好个性的最佳特征之一就是创造性的发展,因此,个性的日益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需要。现在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重要阶段,需要各种不同个性的人去共同协作,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这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3.健康个性形成的需要

从个性的形成过程看,人的个性发展最完善、最高级的形式,就是健康的个性。所谓健康的个性,从内部的心理机制来说,是一种与生理和谐发展的个性;从外部活动的效能来说,则是一种有高度效能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因此,发展健康的个性十分必要。

二、个性化英语教学的含义和内容

1.含义

个性是主体在先天素质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主要为教育)的相互作用(内化、外化),形成有利于自身解放的、由多种素质(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融合而成的独特整体。个体表现自我的方式呈现多样化,这就要求教学安排能适应个别差异的环境条件,创设相应的教学模式和评价制度等,使学生在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成长超过传统的非个性化教学。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应学生是学习过程的核心。因此,个性化教学,意味着用多种不同的变体和途径,按各种不同的个人特点去达到一般的教学目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它是相对于一致化教学而言的。

2.内容

个性化英语教学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还重视教师风格、课堂、要求和评价等的个性化,具体包括:

(1)学生个性化

学生的经历、智力、兴趣、性别、年龄、个性、价值观、原有态度等通常因人而异,这使每个学生英语发展的速度和轨迹不同,发展目标也有一定差异。教学时应尊重学生在已有知识、技能、特点和其发展潜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和情感体验,恰当地设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因材施教,鼓励其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建构学生个体的精神世界与意志原则。

(2)教师个性化

教师程式化的教学引不起学生的兴趣,独特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就较易调动教学气氛。尤其要有不满现状的创新意识,不盲目照搬屈从,要充分展示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个性品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课堂中有的教师活跃,有的教师严谨,有的教师条理清楚,有的教师善于激励,有的教师妙趣横生。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风格是每个英语教师应有的自觉追求,包括教师要有乐教的积极精神,把教学当做一种艺术性的事业;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刻苦锻炼教学基本功;扬长避短,发挥个人优势;定向发展,有意识地锻炼和提高;把继承和发展、学习和创新结合起来;不怕失败、百折不回;不为风格而风格。

(3)课堂个性化

个性化的英语课堂具有独特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氛围,从而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结合学校的具体条件,采取个性化教学的措施,如小班教学、分层教学、探索性教学、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重视课程开发与应用、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特别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程度差异和需求差异,鼓励和允许他们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方式和方法。现在学校中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灵活有效地利用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创造了条件。这些个性化英语教学的实践,均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4)要求个性化

学生的基础有差异,在教学、作业和课外辅导上应有不同多层次的要求。简单问题找个别后进生回答,帮助他们巩固旧知识,又吸引其注意力;较难问题由比重较大的中等生来回答,对新知识的掌握水平具有代表性;富有挑战性和总结性的问题请尖子生回答,可帮大多学生复习巩固教学内容,又可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设计作业时分为必做题、选做题、智力题,必做题针对中下水平学生,难度一般,题量较少,概括复习新知识;选做题针对中等水平学生,稍高层次的练习可进一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智力题专对优秀生,开发其智力,鼓励其不断向自己提出挑战。课外辅导中对中下等水平学生给予更多精力和时间,助其查漏补缺,争赶一般程度学生的水平。

(5)评价个性化

传统教育中统一标准的纸笔式的认知评价,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实际上,师生可以共同制定双方认可的发展指标,运用适当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进行价值判断,这是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实现预定发展目标的过程。这种评价,以个体内差标准为主,内容不仅是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包括学生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情感体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道德品质、学习风格、心理优势、人际关系、自我评价等。如可推行“个性化学分”,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凡取得创新性学习成果,可获得创新性学分;鼓励增强实践能力锻炼,凡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取得优秀成绩,经过认定可获得实践性学分;鼓励提高综合素质,设立课外活动学分,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情况经考核认定可获得此学分。这种评价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发现自己的潜能,评价后进一步坚定他们的信心。通过评价能够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实施这种评价,无疑会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三、个性化英语教学对教师教学的要求

课堂教学是个性化人才的主渠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改革应试教育存在的弊端,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1.尊重学生的差异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正确认识学生的差异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前提。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学生之间有生活经验的差异,思维水平的差异,原有基础的差异等等,因此,我们不能用一个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也不能寄望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消灭差异,否则,将使我们的教学又回到过去只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上去,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硬灌给学生。我们只能通过多渠道去认识、了解,依据学生不同的背景和特点,发展性地正确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以分类指导、分流施教为主导,通过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学习现状,确保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把个性化教学落到实处。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从过去的以“获取知识”转化为“探究知识”,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改变学习方式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空间。

3.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其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以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并且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即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4.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问题、教学过程和练习设计的开放性。对于开放性的英语课堂教学,很多情况是无法预料的,这就需要我们英语教师不断加强学习,增强课堂调控艺术,适时地调整课堂教学。

5.转变考试方式和评价体系

实行开、闭卷结合的形式,减少对机械记忆知识的考查,增加对知识理解运用的检测,以此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一次性考评的做法,体现注重个体发展的价值取向。评价学生应把试卷成绩与其课堂内外的表现结合起来,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适时地给予激励性评价。

参考文献

1.李小鲁.我对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广东教育:综合版,2010(12)

2.古卫群.课堂呼唤教师教学个性的飞扬.中学理科:综合,2008(8)

3.谢玉琦.优化课堂教学也是英语教学的关键.中华少年:教学版,2011(2)

4.林睿.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化评价.福建教育,2003(5A)

5.韩冰.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中华少年:教学版,2011(2)

体育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篇4

一、激发运动兴趣, 利于个性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 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新课改要求把保持学生的兴趣爱好放在重要位置, 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 体现多趣味性的原则;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要多样化。我在在体育课上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领域, 让他们尽情游戏、运动和竞赛。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 拓宽了知识, 激活了独立个性的发展。

二、建立主体地位, 调动个性发展

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意识地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就应充分考虑学生特点、不同需求等情况, 科学安排教学内容。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目标, 主动积极地去实现学习目标, 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安排上肢力量的练习, 如果要求学生都做引体向上或俯卧撑, 统一的口令, 整齐的动作, 看似组织严密, 其实有的同学力量不够, 完不成同样的练习;有的同学力量大, 没把力量用到极限。如果把统一的引体向上调整为: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 自选练习方式, 如引体向上、斜体引体向上、水平悬垂屈伸等。同样练俯卧撑, 全体学生都在一个生动、活泼的环境、气氛中最大限度地进行切合自己实际的练习, 如双臂的、单臂的、单脚的等等。这样能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满足, 身心健康得到发展, 而且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的锻炼能力, 使学生自主个性得到了发展。

三、针对个性差异, 改善个性发展

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同等的尊重和关注。由于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体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很大, 因此,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目标的制订等方面都不能搞一刀切, 要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要让绝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体验到体育学习成功的快乐, 使他们在充分体验体育乐趣的同时, 提高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例如在跳高教学中, 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 在教学中按不同的水平分组, 每个组的目标、要求也不同, 学生按预定的指标, 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练习, 有的是从正面蹦过去;有的是从侧面蹦过去;有的是跨过去, 他们的方法各式各样, 五花八门。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 增强自信心, 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标。

四、识别体育个性, 优化个性发展

要培养学生的体育个性, 首先要善于发现、识别学生的体育个性。学生的体育个性经常是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我们应善于从体育活动中, 识别出学生个人比较稳定的独特的体育行为、思想等, 施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不同的运动项目, 对参加者的个性特点要求不同, 因而参加者通过参与不同的运动项目, 发展自己的体育个性, 改造个性中的弱点。比如参加集体项目的足球、篮球运动, 要求参加者具有机智灵活、敢打敢拼、沉着冷静、团结协作等良好的作风和心理品质。经常参加集体项目的运动, 可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个性, 尤其对内向、孤僻、软弱、优柔寡断的学生可改造其个性弱点, 逐步形成开朗、勇敢、顽强的个性, 从而优化学生个性的发展。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学生个性发展 篇5

郑军全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第十二中学)

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即个性的发展,体育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从个性发展的四个方面――兴趣、能力、气质、性格谈了几点想法,同时提出了在个性发展中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关键词:个性;兴趣;能力;气质;性格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智、美、劳等教育相结合,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社会使命。体育课又是学校体育的主要部分。几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一种以创新能力培养即,发展学生个性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各学科教学中已广泛地开展,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这种创新体现在体育教学中,就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即,学生个性的发展。就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本人谈以下几点粗浅认识。

一、个性的含义

心理学认为:个性即在个人自然素质基础上,由于社会影响,通过人的活动而形成的稳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就是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

二、个性发展在体育教学中的表现

人的个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特征,因此,学校教育的任务不是培养学生的个性,而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提出的追求美好人性的最高境界,它不仅指人要各有所长,同时包括多种能力、优良性格及高尚的人格等。而个性的发展则往往表现在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那么,在体育课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则落实在学生心理特征的四个方面发展上,其中以兴趣与能力的发展最为重要。

1.兴趣

兴趣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教学导入是引发学生兴趣的关键。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因而,教师要在课的开始及课的各个环节中,围绕教材运用语言的技巧,精心设计一个“开场白”,引发学生注意,使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目的。并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等,设计、创编多种多样的准备活动内容,以提高学生兴趣。例如,配乐的行进间走、健身操、小游戏等。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有助于课堂的下一环节教学。

(2)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根据每次课的教材与实际需求,设计出新颖的场地、合理的器材布局,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这些作法都会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当学生看到新颖的场地设计,便会对课的内容产生一种欲望或联想,迫切希望课中内容的实施,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能力

能力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标志。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学生的能力是有差异的,不同时期的发展也不同。如何发展学生的能力是完成教学目标的核心,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标志。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发展学生的一般能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特殊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体育课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去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跑步》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体质分组,并结合一些较为有趣的教学方法,如,追逐跑、追球跑、让距离跑等做法;在自选锻炼中,我则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锻炼内容,给学生以自主锻炼的机会。这种小群体的组合,既和谐了人际关系,又发挥了学生的自我组织能力,使每一个人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地表现和提高。这种能力的提高,不仅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也提高了教学效益。

3.气质与性格

气质与性格是人的个性表现的两个方面。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并不是先天的东西。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应注重对学生的气质、性格的培养与塑造。结合学科教学特点,设法培养学生的自制力,树立学生自信心,使其养成扎实专一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关心他人的优良品质。使他们的气质与性格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完善。

三、处理好两个关系

1.教材选择与学生的兴趣的关系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从兴趣出发。在组织教学时,虽然要照顾学生的兴趣,但也不能一味地迁就学生的兴趣。一些学生单纯地从兴趣出发,向老师提出某一些要求,如,每节课都打球,他们认为“打球也是锻炼身体”.这是一种片面的个性追求,教师要坚持正面引导,不打击学生爱好球的积极性,利用兴趣迁移原理,改变不正确的兴趣观。其次,教师对教材的选择要具有科学性,因为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全面地发展。

2.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由于过分地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则成为被动地接受锻炼的工具。表现为:(1)学生的主体在其教学锻炼中,自主活动不足,教学组织形式单一、教法单调,课中学生围着教师转,按照教师的设计活动,统一步伐,统一活动内容,统一组织等。学生既没有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也没有自主选择锻炼的机会。(2)学生主体之间的交往缺乏。由于课中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控制,学生自主锻炼的机会少,达不到互帮、互助、互学的效果。以上两个方面均说明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制约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进而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与主导作用的关系,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充分认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以利于学生的个性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展。

个性发展体育教学 篇6

一、提倡轻松教学,营造和谐课堂

一堂音乐课,绝对不能够只是提提问题,唱唱歌曲。因为那样做,只会使得课堂气氛显得单调而枯燥,绝对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也根本无法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反之,如果我们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使音乐课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趣”,那么他们就会感到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敢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因此,我在实践中尝试加入游戏、歌表演、乐器演奏等,积极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逐步帮助学生养成乐学、勤学的好习惯。

例如:在教学低年级歌曲《春天来了》时,为了避免识谱教学的单调性,为了尽可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就尝试采用游戏教学法。在备课中,我精心设计了“找朋友”这一游戏,在导入环节结束后,马上让小朋友们扮演“小鸟”的角色。于是,全班学生都兴奋起来,随着我弹奏的旋律,各位请来的“小鸟”都能认真找出相应的旋律,再跟随伴奏唱一唱。小小的一个游戏环节,竟然使小朋友们如此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接下来,班里的每个小朋友都自觉地踊跃发言,每个人把小手举得高高的,使得教学气氛十分活跃,识谱教学也就显得不那么乏味无趣了。

二、精心设计提问,引导主动参与

音乐课上,必须精心设计提问环节,才能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然而,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展开,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没有得到有效发展,往往会产生思维定势的现象。这时,我们教师必须走进学生的思维,适当地运用语言进行点拨,顺着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他们的思维走上正确的轨道,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得到真正的发挥。

有一次,我在《挤奶舞》的教学中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要求大家说说歌曲表现的情绪,想不到学生只能用“高兴”、“愉快”等词简单地概括歌曲的表现情绪。于是,我耐性引导学生,帮助大家深入地体会其内在含义。比如,我先是尝试运用语言略加点拨:“请问,我们小朋友喜悦时用什么方式表现?”一位学生说:“老师,我开心时会用舞蹈动作表现”;另一位学生说:“老师,我开心了就会情不自禁地哼上一曲”。这时候,我就抓住机会再点拨:“那么,请大家用自己的方式把大胆地表达内心的喜悦,好吗?”于是,全班欢腾起来,有的用快乐的歌声表现,有的模仿挤奶等动作,还有的跳出了迪斯科动作,每个学生身临其境地投入了音乐教学活动之中。

实践表明,有的音乐课上得比较沉闷,效果不佳。那是因为音乐是抽象的,如果教师讲述得太多,或者教师对意境描绘得太具体,这样不仅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而且会严重影响到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音乐课上一般不需要多费口舌,而应该把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当然,我们老师也不能够放任自流,只是单纯地让学生自己体会。如果简单让学生自己体会,学生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那么,怎样才能正确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正确领会音乐内容呢?具体来说,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处理。比如,在欣赏乐曲《梦幻曲》时,教师轻声启发:“夜,静悄悄的,一位美丽的仙女出现星空下,她拉着我的手,和我一起飞夜空……”小朋友们的思绪便会随着如诗如梦的乐曲声浮想联翩,优美的旋律把孩子们带到了一个轻柔飘渺的梦境中去了。

三、注重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

鼓励音乐创造,就必须注重个性发展。音乐教学实践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为鼓励音乐创造这一理念的贯彻提供了可能性。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小组合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合作学习不仅能改善课堂气氛,而且能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小雨沙沙》的节奏教学中,我让全班同学分成8组,男女同学都适当结合,几个人在一起自由练习黑板上的节奏。刚开始时,大家都不熟悉,有的拍正确了,有的却拍错了。但经过教师指导,再让大家大胆练习。几分钟的讨论之后,组内便达成共识,同学之间就会相互纠正再进行练习。在这个活动中,有的学生在拍打节奏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着一些小小的错误,但在老师稍家点拨之后,学生便会恍然大悟。这种思维主动性较强的学习方法,比起老师先教后学生学的教学方法来显得更加灵活,更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还有,为了培养个性,我们在欣赏《动物狂欢节》中的《大象》这段音乐时,开展了针对性的讨论。教师问:“同学们,这段音乐描写什么动物呢?”学生纷纷猜测,有的说老虎,有的说狮子野猪,有的说大熊猫,有的说猴子。这时,初听时,教师必须宽容,不能非得说只有大象才对。对于某一音乐作品如何理解,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感受,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和发展。

教学有法,亦无定法。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递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激励儿童主动思考,为儿童提供“学习的自由空间”。孩子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老师要深入学生中间,成为学生的亲密伙伴,发现问题时,及时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音乐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让音乐课真正成为孩子们快乐的殿堂!

个性发展体育教学 篇7

一、分层制订教学目标,体现学生个性差异

有效的教学目标应该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为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学习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建构,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与能力素养。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的起点与归宿,整齐划一的目标必定不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只有明确的、恰当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才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以同一目标水平去要求客观上存在差异的学生,必然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了”,还有一部分学生“吃不饱”。

我们在制订教学目标的时候,要统筹考虑,从学段目标、教材特点、学生情况三个方面考虑。既要把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有效地落实到具体教学内容中,又要根据教学内容特点确定核心目标;既要考虑全班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又要考虑各个层面学生的情况,这样确定教学目标才能把握到位。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将教学目标分为基础目标、发展目标和提高目标。基础目标就是紧扣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的最基本要求,是需要全班学生都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如读了一篇课文,生字新词是必须掌握的,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必须把握的,课文的背诵积累是必须达成的等等。发展目标是大部分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进一步提升的目标要求。如就生字新词来说,不仅能正确识记、书写生字,而且书写工整美观;对于词语来说,不仅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而且还能体会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就课文的主要内容来说,不仅能够把握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而且能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大意。提高目标是关注班级中优秀的学生,在确定目标时,为这部分学生设计更富有挑战性的要求。如让学生对文章语言表达进行鉴赏,对人物性格特点进行评析,对文本内容进行再度加工创作,对文本情节进行表演等等。

三层目标之间存在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递进关系,后一层次包含着前一层次的要求,是基于前一层次而确定的。这样的差异目标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对各层次的学生起到了定位、导向、激励的作用。基础目标是完成教学的起码要求,让学习能力相对弱的学生“吃得了”。而发展目标、提高目标弹性大,适合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空间大,让基础扎实、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只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二、弹性开展学习实践,关注学生个性差异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我们组织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个性各异、发展水平不一的学生,若开展整齐划一的语文课堂教学,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弹性开展学生学习实践的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方式。

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有选择地完成课前预习作业。我们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有区别地设计预习任务单,有差异地进行课前准备,这将成为“差异教学”一个新的“增长点”。如在教学低年级《小松鼠找花生》这课时,我们就给学生呈现了这样一份选择性课前预习任务单:第一台阶——把课文读通顺,并给课后生字注上拼音;第二台阶——了解花生是长在哪儿的,并找到相应的图片,试着向家人介绍;第三台阶——圈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尝试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请教他人等方式理解词语与句子。第一台阶的任务主要是针对那些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他们在朗读时有一定障碍,如朗读不流畅,多字漏字现象比较严重等;在默读时,只能逐字逐字读,有个别学生甚至还用手指头指着读。针对这部分学生,预习的关键是把课文读通读顺,提升学习起点。第二台阶的任务主要是针对那些知识比较扎实、阅读能力较强、学习自觉性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阅读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第三台阶的任务主要是针对那些语文素养较高、主动学习的学生,这类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主动探究意识。基于学生差异的课前准备与铺垫,让学生在课前有所知道、有所准备、有所酝酿,能让他们在课堂上得以更好地理解和发挥,让有差异的学生都能提升能力、增强信心。

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各人知识水平不一,学生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表现为不同的个性需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课堂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说“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选择你感兴趣的自然段,圈画出你喜欢的词句,写一写你的感受”……这就体现了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基础,自主选择阅读内容,产生阅读兴趣,体验阅读快乐,形成独到见解,提高阅读水平。如在教学《烟台的海》这一课时,课文描写了一年四季烟台海的景色,教师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某一季节的内容来理解感悟、习得语言,把长课文压缩成短课文,学生更容易阅读与理解,学得深入到位。

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如在学习《三亚落日》一课时,学生选择品读“夕阳滑落时的景象”这几个自然段,老师问:“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领略三亚落日的美呢?”学生提出很多学习的方式:有抓住重点同句欣赏,有读文看图欣赏,有联系作者表达方式欣赏语言文字的美……然后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欣赏三亚落日的美。这样,老师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学习效率也高了。陶行知先生说过:“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在教学方法设计上,尽可能设计几个合作交流的环节,发挥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作用,让学困生在小组交流中获得锻炼的机会,鼓励他们代表小组发表意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组织对话和操练时,小组长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谁先谁后、谁问谁答,充分考虑对话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水平,这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动态实施课堂教学,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实施差异教学方法,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有效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

课堂交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课堂是师生进行交流和思维碰撞的场所,教师好比节目主持人,学生就是参与节目的嘉宾和观众,主持人面对不同的嘉宾和观众,在进行课堂交流时,要善于掌控课堂情况,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嘉宾和观众都能参与进来。有些学生虽获得了发言的机会,但语言组织得不够规范;没有发言的学生,不是心不在焉地忙着自己的事或随意地插上几句话,就是没等发言的学生讲完就急着举手。从学生的个性表达特征来看,一部分属于自我封闭型,不主动或不愿意参与表达;另一部分属于开放型,表达的意愿很强烈。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的课堂提问要进行分层设计。依据学生的实际,既要照顾差生的接受能力,注意学生起点,设计一些层次较低的问题,又要为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一些层次较高的问题。对于急于抢着回答的学生,教师要及时“降温”,培养他们学会倾听,尊重发言的同学,做到边听边想,学会抓中心、抓要点,倾听关键的内容,并将有用的信息储存起来,以便参加交流与讨论。

拓展练习,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面对无限的潜在资料,一定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拓展的形式可根据学生的特点、课型的特点和拓展的目的,或看,或说,或练,或演。针对学生语文能力差异的客观事实,拓展练习的难度也应分层。例如,我们把拓展练习设计成“快餐”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如A套餐的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B套餐的题型再低一层次;而C套餐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练习。这样的练习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另外,在练习形式上实行了多样化,使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将听、说、读、写与演、唱、画、游戏、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让拓展练习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

体育教学应重视发展学生个性 篇8

一、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个性作用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个性, 这为体育教师的教学定下了基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体育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学生个性的作用, 改变教学方法, 由原来单纯的教授知识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地、个性化地去探索领悟知识, 营造活泼、欢乐的学习氛围,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发展学生的个性。

例如, 在进行排球教学时, 一般都是教师先进行讲解和示范, 学生再进行模仿练习;教师点评、讲解容易犯规的动作, 学生再练习。如此反复几次之后, 学生便没了兴趣。教师应该按照“发展学生个性”这一主旨思想, 在充分遵守排球比赛规则和正确做好动作要领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根据自身体质状况进行个性化的练习。这样学生既有兴趣, 又能掌握技能, 更重要的是个性得到了发展。

再如, 在学习单杠悬垂时, 由于这个项目对学生的臂力要求较高, 首先就要想到男女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教师应设置不同的个性化目标, 在组织教学时, 首先, 可以让学生自己上单杠, 感受身体的哪些部分在发力、受力, 哪些部分得到了锻炼, 在进行这项活动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等, 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然后,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并讲解注意事项, 示范动作要领。最后, 让学生自行练习, 从而更好地掌握单杠运动技能, 使学生的运动个性得到发展。

二、在体育教学中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千差万别, 这必然导致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在不同发展阶段, 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性, 这种差异性是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教师在实施体育教学的过程中, 应该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 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授课内容, 制订学习计划, 采用教学措施、方法, 鼓励学生展现自我、发展特长。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来开展教学, 不搞“一刀切”式的教学, 使教学符合学生的个性要求。比如, 在学习篮球行进间四角传球时, 因为这样的体育项目运动量大, 身体冲撞强度也较大, 女生和身体弱小的男生不适合参加。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不应该要求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 要为女生和身体弱小的男生设置适合他们身体和心理发展状况的活动项目, 引导他们进行乒乓球、抛掷实心球等适合的运动项目。有的学生性格活泼, 应该引导其参与表演性质较强的运动, 比如武术、健美体操等;有的学生内向、沉稳, 应该发展其参加以静为主的益智类项目, 如围棋、象棋等。

按照多元化智能理论的原理, 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优化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 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评价标准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 因材施教、顺势而导, 把学生的差异作为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 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积极引导、利用这些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 使体育课堂成为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阵地。

三、利用体育学科的特点发展学生个性

体育学科开放、灵活, 有较强的参与性, 比其他单纯在教室里开展教学的学科更具有优势, 更容易构建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更有利于学生放松紧张的神经, 投入到学习之中。教师应该根据体育学科的这一特点, 结合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的实际情况, 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 构建适合学生个性的体育课堂。

例如, 在进行短跑教学时,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掌握短跑技能的同时, 奋勇争先, 全力冲刺, 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不甘落后、勇争第一的精神和个性;中长跑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坚持到底的个性;排球教学要让学生懂得排球是一个集体项目, 既要团结协作, 又要彰显个性。乒乓球教学中可以训练学生在对方比分领先的情况下沉着应对, 及时改变战术, 养成不急不躁、临阵不乱、心态平稳的个性。

再如, 学习篮球的运球组合技术时, 由于一些学生平时就喜欢打篮球, 为避免他们出现骄傲的心理,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大胆地把课堂交给他们, 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中。由身体协调性较好的学生做示范, 教师进行讲解, 其他学生跟着练习。这一教学手段一方面可以活化教学, 另一方面也可以带动其他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

要想让体育课堂更受欢迎、更有效率, 最根本的措施还是设计生动有趣的授课内容、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习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 要考虑不同发展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 多组织发挥性活动, 弱化动作要领记忆, 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领悟动作要领, 融会贯通。在教学方法和形式上要灵活、多样化, 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例如, 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篮球、足球、乒乓球等体育赛事的录像, 让学生结合自己学习过的体育知识, 对赛事进行解说、点评;可以观察运动员的运动技巧并谈谈自己应该向其学习什么;还可以组织班级对抗赛, 裁判都由学生担任, 教师只是进行引导。

总之, 发展学生的个性是当前教育大环境的要求, 是为了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教师必须认识到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意义。发展学生个性要充分利用体育学科本身的特点, 不拘于一般的教学形式, 引导学生在教学中、运动中、比赛中锻炼和展示自己, 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摘要:发展学生个性是培养人才的要求。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 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发展学生个性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要充分利用体育学科本身的特点, 引导学生在教学中、运动中、比赛中锻炼自己、展示自己, 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个性差异,项目设置,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参考文献

[1]林虹.体育与学生个性的发展[J].湖北体育科技, 2002 (2) .

开放阅读教学 促进个性发展 篇9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封闭必然会扼制个性、扼杀创新。所以, 倡导个性化阅读就要向学习的主体———学生开放阅读教学。开放阅读教学, 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教师的期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面对学生提出的丰富多样、极具个性色彩的问题, 教师应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 再解决问题。对于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 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由学生提出并由学生分析、解决, 只有个别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才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决。解决问题之后, 学生再通过自己的阅读发现新的问题, 提出新的问题去进行分析、解决, 从而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桥梁的“发现—提出—分析—解决—发现”的阅读模式。

进行开放阅读教学, 那么一个由四五十名学生组成的班集体, 就具有四五十名各不相同的问题发现者、提出者、分析者、解决者。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个别学生甚至会提出一些出乎意料的难住全班同学和老师的问题。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 有学生提问: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难道我们脚下的地球是透亮的吗?对于同学提出的问题, 其他学生也会因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而提出不同见解。这些不同正是学生个性化思考的具体表现。开放阅读教学, 把课堂交给学生, 就可以为他们的个性发展提供所需的环境, 从而能够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开放阅读教学, 就是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只有发现了问题, 才能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越多, 说明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越强。学生的好胜心理强, 对于同学提出的问题兴趣很浓, 都跃跃欲试, 争着、抢着回答, 以显示“我比你强”。在回答同学所提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得到了锻炼。而这种锻炼和提高又是由学生浓厚的兴趣所导致的, 其有效性十倍于直接对学生进行功利性很强地、有目的地训练所得到的结果。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 就会在新的层次上提出更具个性色彩的问题, 做出更具个性化的分析和解答, 这无疑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开放阅读教学, 形成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可使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 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而教师则尊重学生的提问, 尊重学生的分析和解答, 让学生在以个性差异为基础的合作讨论中发现自己的优缺点, 形成共性的认识。这样,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 既达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 又有力地促进了个性发展。

开放阅读教学, 教师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 不能对学生的提问、解答急于下结论, 而是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引导学生达成共识。对学生提出的诸如“地球是怎样诞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独生女吗”之类的出乎意料或不必要回答的问题, 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和鼓励, 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使学生在阅读中善于发现问题;要鼓励学生,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使学生在阅读后勇于提出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 使每个学生都有提出问题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要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使学生能专心致志地思考, 清晰准确地表达。教师还要充分运用“亲其师, 信其道”的心理效能, 使学生喜欢自己, 并创造出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鼓励学生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此外, 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学习, 使自己的知识更丰富、更全面, 以便更好地解决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出乎意料的问题。教师的备课要更详细、更认真;要把教材吃透, 抓住重点和难点;多查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 使自己有关教学内容的知识储备丰富、全面、系统;研究课文, 研究学生, 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特点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 做好准备;研究教法, 课堂上灵活运用, 巧妙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开放阅读教学, 教师还必须要注意在设计教学时巧妙地安排好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 科学合理地利用好四十分钟, 确保在四十分钟内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摘要:开放阅读教学, 把课堂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教师的期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桥梁的“发现—提出—分析—解决—发现”的模式, 实践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理论, 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开放,阅读,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小珠.培养个性阅读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J].中学语文, 2013 (5) .

个性发展与体育教学的关系分析 篇10

一、个性的内涵及其特征

“个性”一词并不能直接把它当做一个专业术语来解释, 因为它在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中都有所体现, 如果我们研究学科的方向不同, 那么对它的了解也会不同。从心理学角度上讲, 个性也会被称之为人格, 是指人的整体精神面貌, 更细致的理解是具有一定倾向性和稳定性的心理特征的加和。这种心理个性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既具有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方面的个性倾向性, 又具有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等相关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从教育学角度上来说, 个性的本质是基于个体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特征, 在社会教育以及主体社会实践的影响下逐渐发展成的比较稳定的独特品质。在这个定义下的个性对个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具有不同个性的主体, 对观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会有所不同。

二、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原因

(一) 为了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党的教育方针规定学校要把发展学生的个性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因为学校教育对象的年龄不尽相同, 因此, 他们在体力、智力等身心发展的水平上具有一定的差异, 为使他们德、智、体、美、劳方面可以全面地发展, 需要学校在教学活动中努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 为了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体育教学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 增强其体质, 培养其道德、意志、品质等。学校体育教育应该把学生放在一个充满乐趣的环境、氛围中学习, 以便使学生更好地发展身心健康, 掌握知识、技能。学生只有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到欢快、舒畅、放松, 在情感上才会满足, 并且对体育有更好的认知, 才能调动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增强他们的锻炼能力, 有助于养成终生锻炼的习惯, 所以说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三) 社会的需要

现在我国正在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社会需要不同个性的人才共同合作, 发挥他们的才能来完成他们的目标。

三、体育教学活动对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

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较, 体育教学并不是把学生固定在课桌前, 而是使他们在一个宽广的空间内, 可以尽情游戏、运动和竞赛, 让他们的身体直接参加活动, 是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的有益结合。并且, 学生通过体育活动有利于广泛地参与社交活动, 增大了人际交往圈, 提高了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使他们在体育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一) 对学生性格的培养

所谓的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 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行为习惯方式的心理特征。在体育活动中, 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参加人员的性格特点要求是不同的, 因此参加人员可以通过参加不同的运动项目来培养自己良好的性格, 改掉性格上的缺点。例如篮球运动重在培养参加人员的机智灵活、敢打敢拼、沉着冷静、协同配合等良好的作风和心理品质。

(二) .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在体育活动中, 参加人员的体验是他们在参加活动时的情感影响因素。比如:在参加运动竞赛时, 激烈的对抗会使他们产生紧张感, 胜利则会使他们产生满足、快乐的情感。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运动环境的复杂多变, 可以激发学生的应变能力。并且可以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愉快、兴奋等的情感体验。即便他们在当中也会遇到挫折和失败, 只要他们有不怕困难、敢于拼搏的决心, 就会感受到成功带给他们的喜悦之感。所以说学校体育教学可以加强学生情感的社会化、深刻化, 有助于培养他们勇敢、顽强、乐观的情感。

(三) 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活动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它不仅仅表现在体育能力上, 还表现在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协同配合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方面。

四、在体育活动中发展学生个性的方法

1.教师应该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认清每个学生的个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合群与孤僻、好动与好静、善斗与怕事、粗暴与文静等的性格都非常明显, 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变化认真地思考、分析, 在认识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与教育。

2.学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要, 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感受到同等的尊重与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自身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体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 使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会有所不同, 所以学校教育内容的安排与教学目标的制订也应该视每个学生的具体条件而定, 使得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可以通过切身的努力完成自己的目标, 享受成功的喜悦, 提高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学校应该努力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育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自我意识培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有意识对学生渗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和民族精神等内容, 利用崇高的的社会影响因素来支配学生体育运动的内驱力, 为学生个性培养和发展创造理想的体育氛围。教师还应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自我活动的主观能动性, 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好胜心。

个性发展体育教学 篇11

关键词:课堂体育教学;学生;个性特长发展

学校体育是培养中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途径。新课程结构的优化,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师观念的转变和角色的转换,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革新,使学校体育成为每个中学生个性发展和走向自立的平台。

个性是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其形成主要受人体先天禀赋,客观环境,受教育后的内化过程等因素影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创造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校体育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手段。

一、体育教学活动对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拥有一个广阔的空间领域,可以尽情游戏、运动和竞赛,促使他们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其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紧密结合;同时,学生还在体育活动中广泛地参加社会交往活动,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得到他人的尊重,可以从体育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证明自己的能力,增强其自信与自尊,使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1.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训练与竞赛中,参加者必须在困难面前进行自我约束、动员、暗示、命令和体验,及时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与障碍。运动中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而胜利也常取决于“坚持下去”的努力程度。

2.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

竞争是体育竞赛最为突出的特点,而好胜心理正是学生鲜明的特点。体育游戏、运动竞赛、各种测试与评分等都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造了大量的机会和良好的条件。动员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竞争与自我能力展现的活动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其竞争能力。

3.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体育活动中,人们抱着各种各样的体验,也就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例如:在运动竞赛时,由于激烈的对抗会产生紧张感,由于胜利会产生满足、愉快的情感。对学生来说,运动项目的多样性和吸引力会诱发他们的情感和爱好;运动环境的复杂多变,又激发他们的应变能力。这都能使他们在心理上获得满意、愉快、欢乐、兴奋等情感体验。当然,其中也有挫折和失败。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拼搏,才会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全部乐趣。

二、创造教学环境,发展学生个性

比如,在上素质练习课《抗洪抢险》前,先让学生观看有关抗洪录像情景,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解放军战士进行队列练习。比如负重跑时,“大家学习抗洪英雄背沙袋到前线”,更加激发学生情绪。利用学习背着沙袋练习“洪水把铁路冲垮了,大家分队进行抢修铁路,并要求修得快。”从而发展学生的速度;“洪水再一次冲击大堤,大家用人墙堵住洪水”。并利用音乐《团结就是力量》,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体会到抗洪气氛。既能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起到激发热情,而且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充分发展了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在课的结束部分阶段,采用放松创造思维能力的情境进行设计。“洪水冲垮了家园,大家根据自己的想象再建家园”,并用音乐《在希望的田野上》,然后大家在音乐声中欣赏各组重建“家园”结束。使学生放松身體,起到愉悦身心、消除疲劳的作用。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只有改进组织形式、改革教学方法,充分体现现代学校体育健身性、主体性、娱乐性、开放性等特征,才能创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环境,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摇篮。

三、培养学生个性的教学环节中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把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引向深入,以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在体育教学环节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注意“活”而不“放”

让学生“活”起来,充分展示自我,并不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重学轻教,进行“放羊式”的体育教学,而是教学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得以生动活泼地健康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调控好教学进程,松弛有度,做到“活”而不“放”。

2.注意“活”而不“乱”

体育教学大多是在室外进行,这对大部分时间关在教室里的学生来说,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自由空间”,学生表现出活跃、好动,常常会借“机”捣“乱”。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让学生“活”而不“乱”。

3.注意“活”而不“险”

体育教学的独特性在于其学生身体必须加入到激烈的运动中去,并且使用一定的辅助器材(如铅球、单双杠等),从而使体育教学活动产生了更多的危险性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安全教育。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身体锻炼,在设计时教师首先要有预见性,预见在活动中可能发生的意想不到的情况,使教学过程“活”而不“险”,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 山东省高密市第一实验小学)

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发展 篇12

一、体育教学中的个性

体育教学中个性, 是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一般是指发展学生的个体心理特征。学生的个性的形成受多方面的因素制约, 但主要因素有两个, 一是生物因素;二是社会因素。面良好个性的形成, 学校教育的引导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原因

1.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

学样教育的对象是不同年龄的学生, 他们的体力、智力等身心发展水平都是有差异的。其可塑性、潜力也是各不相同的, 为了使他们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生动、活泼, 主动地发展, 使他们以后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就需要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2. 为了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也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

体育教学应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的环境、气氛中进行练习, 情感上得到满足。从中发展学生的身体, 掌握知识、技能, 使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锻炼能力, 使课堂气氛欢乐, 使学生的“心”得到发展。所以, 发展学生的个性也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3. 体育教学的特点也决定了体育教学过程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最佳场所。

体育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个性在课的各项活动中暴露无遗, 顺而也为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从而能更有目的, 有旬对性地塑造学生的个性打下了基础, 提供了依据。

三、发展学生个性的方法

1. 指令式教学。

这种方法是借助于外部因素, 给学生的专门的指导并控制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种方法。如队列练习、广播体操等。这种方法普遍存在于目前的体育常规教学中, 它对培养学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以及尊重师长等能起积极作用。

2. 发现法。

这是由教师提供一定线索, 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发现和完成教师预定的体育教学任务的方法。如练习体操类的动作。这种教法的主要优点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3. 启发诱导法。

这是由教师提出任务, 启发学生去探求完成任务的具体途径, 地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逐渐达到教师的要求, 最后由教师提供正确答案的方法。如学习新教材时, 可用竞赛法、循环法引起学生的思维。这种方法可以增强学生对动作技术的感性认识, 并在对动作的体会中创造性地支掌握动作, 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4. 带领法。

这是由教师启发体育骨干作“助手”, 向他们提示课的内容和组织方法, 通过他们去带领全班同学进行练习, 教师则作巡回指导的一种方法。如用在复习课的教学上。能大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加强学生的学习目的和目标感, 让学生形成不甘落后的精神。

5. 激励法。

这是由教师采取各种表扬, 鼓励的手段, 激发学生进取的动机, 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方法。如学生在做动作时, 做得好的教师用语言或动作进行激励。但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鼓励性, 动作不要过于夸张, 否则难以起到激励的作用。这种方法能激励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原因, 决定了一个人的行动的质量, 对体育教学有着得要的意义。

6. 指标法。

这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小组或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 预先向学生提出经过努力可以达至的指标, 学生按预定的指标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如低年级的“立定跳远”教学时, 教师给学生预定好这节课的指标。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 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 确定自己的目标, 以寻找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也就是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目的性比较强。

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一起练习、游戏、比赛, 共同吃苦受累, 共同分享胜利的快乐。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 两者之间存在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教育关系。只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尊敬, 从而提升其人格魅力, 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形成最佳的教育情境。也只有这样的体育教师, 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使学生自主创新, 进一步促进个性的发展。

上一篇:干部考核评价下一篇:基本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