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提问个性发展

2024-08-25

有效的提问个性发展(共5篇)

有效的提问个性发展 篇1

摘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进行课堂设计,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提问,质疑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即使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恰如其分地提问施教,学生也能较好地掌握知识,然而学生并非主动地参与学习,没有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久而久之,会抑制学生质疑提问的激情,使他们缺乏创造性思维。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逼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让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解答,远胜于单纯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生提问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营造和谐课堂气氛,呵护学生认知的好奇心

和谐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恬静与活跃的统一, 热情与凝重的统一,轻松与严谨的统一。学生提问与课堂气氛密切相关,试想,死气沉沉的课堂,师生关系紧张,学生思维紧闭,师生双边活动难以进行,学生会有积极提问的意识吗? 反之,轻松和谐的课堂,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思路开阔,遇到疑问主动提出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关键在教师,教师要采取民主型的教学方式,设身处地地学生着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能力。这样就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即使是那些最顽皮、学习又差的学生,也会在这样的氛围中得到感化,紧张的情绪和畏惧的心理都会逐渐消失,和谐的课堂气氛也就自然形成了。

二、培养小学生的质疑能力

教师重视学生的质疑正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

(一)留给学生质疑的时空 ,使学生 “想问 ”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必须为每节课设置学生质疑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并在实施过程中认真落实,尤其在解决了问题之后,千万不可急于解决另一个问题,而是要留给学生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反思和进一步质疑的时间和机会。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始终处于自觉地学、主动地思维的最佳学习状态。

(二)培养良好习惯 ,使学生 “好问 ”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想质疑、敢质疑,还要让学生主动质疑。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停止或处于消极状态时,我们要巧妙进行激疑,启动学生思维的内驱力。如教学“圆的面积”时,许多学生囿于课本的推导方法,而不思创新。这时我向学生激疑: 还能将圆拼割成其他图表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跃跃欲试,并先后将圆转化成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创造,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另外,在教学中我还善于引导学生质疑,即导疑。

(三)教给学生方法 ,使学生 “会问 ”

每位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会”是前提,而让学生“会学”才是目的。我们要让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但更应该让他们会问。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教师要做好示范。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

三、激活小学生质疑问难

哲学家麦克克里德说过,唯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问难, 教师能从中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的疑点、难点和焦点,针对实际修订教学目标,切实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那么,究竟该怎样引导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质疑问难呢?

(一)策略一 :敢让学生质疑问难

课堂上教师不是主讲、主问,更不是主宰,而是主导,落实教师主导的关键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问”的空间,提供“问”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

(二)策略二 :让学生愿质疑问题

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力求迎合学生的心态和需求。这样学生就能鼓足勇气敢质疑问难、愿质疑问难。同时,给学生讲解质疑问难的重要性,让他们知道疑问是求解的前提,是进步的阶梯,从而积极地质疑。

四、提供“质疑”平台,鼓励学生提问

“提出问题是创造发明的源泉 ,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等论断都是在强调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数学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设“质疑问难”的情境,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制造认知冲突

人在思考问题时往往沿用已有的认知经验, 形成思维定势,如果教师善于抓住学生思维的这一惯性,让学生“上当”产生认知冲突,就会产生疑问要求解惑。如在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教学中,先复习分数减法应用题。

一堆沙3吨,用去2/5吨,还剩多少吨? 学生会很轻松地解答,列式为:3-2/5=23/5(吨 )。接着教师出示下题 :

一堆煤10吨,用去3/5,还剩多少吨 ? 不少学生会沿用上题的思路列式,有少数学生会发现与上题不同,从而陷入矛盾,引发学生迫切想解决此问题的愿望,从而诱发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提问的平台就建立起来了。

(二)活化生活情景

数学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抽象、概括,将数学还原到数学中,给学生以“返璞归真”的感觉。例如教学五年级思考题:建国路小学四、五年级同学参观科技展览,346人排成两路纵队,相邻两排前后各相距0.5米,队伍每分钟走65米。现在要过一座长889米的桥,队伍共需要多长时间? 这是一道较特殊的行程问题的应用题,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然后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相互提问,相互验证。大多数学生能自己提问, 自己解答。走的路程应该是队伍长加上桥长,队伍长的计算很有可能出现两种算式(60÷2-1)×0.5,60÷2×0.5。教师再让学生观察4人排成的两路纵队多长 ? 6人 ,8人呢? 从而确定(60÷2-1)×0.5的正确性。最后学生会圆满完成这道题的解答。

总之,教师只有充分挖掘教材,合理使用教材,巧妙设置

提问平台,促使学生将自己“摆进去”,数学课才会动态生成,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有效的提问个性发展 篇2

耿秀秀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东淄博 255100)

【摘要】个性化发展是美术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在美术教学中创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是优化课堂气氛,培养学习兴趣,运用鼓励性评价语言和注重因材施教。

【关键词】美术;教学;个性;发展

美术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特别强调趋异性思维,强调个性的保护和发展, 强调学生对同一事物观察之后所产生的不同的绘画表现和创造。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如何有效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是美术教师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下面,就从笔者的教学实践,简要探讨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四条途径。

一、优化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源泉,没有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氛围,再好的学科体系、教育设施,也不会造就成功的个性,这是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共识。所以,在课堂上作为教育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要设法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的每一点思维火花,大胆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独立思考,更加自信地展现自己的个性。

譬如,笔者在一次素描静物教学中,为了启发、引导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改变以往教师预先摆好静物的做法,而是先通过向学生展示不同艺术家的静物作品,并结合作品讲授素描静物的多种表现手法,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可以选择任何物品去实现静物的摆放和设置。学生们的兴趣和热情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他们开始拿着瓶瓶罐罐以及教室里一切能拿来用的物品摆来摆去,面对自己摆的静物,他们有说不完的理由和用不完的点子。这时,笔者又及时对他们的求异思维予以肯定,并给以引导,每组同学摆的静物都表现出了一定的水准和不同的味道。摆静物的过程实际也是绘画的构思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笔者给了学生充分的空间来发挥,同时也营

造了一个宽松、和谐、合作的课堂气氛,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作品产生的很快,形成的效果也好,可谓百花齐放,富有个性。

二、从培养兴趣入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我国儒家思想的鼻祖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说的“好”与“乐”就是一种愉悦的心理,也就是一种兴趣。兴趣的心理学意义在于,它在个体认知发展和智力功能上起着激励性作用。当兴趣处于激活状态时,会激活快乐情绪,而快乐又反过来加强了兴趣,在兴趣和快乐结合的最优情绪背景下,学生的表现则倾向于自觉的想要吸收信息扩展自己,这种状态保证了兴趣和认知活动的联系,从而有利于思维与创造性的开发,为个性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那么美术教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兴趣以促进个性发展呢?一方面要注重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普遍具有一种猎奇心理,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他们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作为美术教师要善于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比如课堂上除对基本的技法理论阐述清楚外,可以谈一些艺术家创作背后的生活、情感和当时的社会风尚与典故,以及由此而来的丰富的创作、感人的表现手法、魔术般的画材与工具等等,把单调的写生教学变得丰富起来,从而刺激学生的绘画欲望,调动学生的绘画兴趣,实现学生的学中有乐,乐中促学。另一方面要注重优化课堂结构。美术教学主要有两大步骤,示范和练习,而通常练习在美术课堂上占用时间较长,学生往往因长时间作画而失去兴趣,降低效率。如何才能使学生保持更长时间绘画的兴趣和热情呢?现代教育家布鲁姆说:“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为美术教师要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注重优化课堂结构,除了要在课堂上亲自泼墨挥毫,做好示范,从直观上引导提升学生对绘画的兴趣与激情外,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练习时,要不断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练习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点拨,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与鼓励,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一幅作品,获得绘画的成功感,从而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为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保证。

三、运用鼓励性评价语言,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鼓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表现,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一种方法。特别是在美术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鼓励性评价的魅力,就能为课堂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使课堂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获得更大价值的个性发展。

运用好鼓励性评价,要因人评价,注重个性发展。在教学中,不同的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上是不一样的,每位学生对绘画的感受、理解与表现也是不一样的,如有的学生手法细腻,画面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而有的学生用笔粗犷,画面呈现一种张力,作为教师在评价时就不能千篇一律,应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同时,要坚持“赏不过时”,即奖励应该选择在最佳时机,注重挖掘学生的亮点,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这种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赞许与肯定,特别容易满足学生要求尊重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需求,也就更能激发他们继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四、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美术教育是一个十分强调个性作用的体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因材施教,既符合艺术规律,也符合教育原则。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应该从学生认知、技能、创造、情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其原有基础上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并有继续学习的强烈愿望和探寻新的发展空间的意识。

有效的提问个性发展 篇3

一、提倡轻松教学,营造和谐课堂

一堂音乐课,绝对不能够只是提提问题,唱唱歌曲。因为那样做,只会使得课堂气氛显得单调而枯燥,绝对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也根本无法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反之,如果我们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使音乐课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趣”,那么他们就会感到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敢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因此,我在实践中尝试加入游戏、歌表演、乐器演奏等,积极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逐步帮助学生养成乐学、勤学的好习惯。

例如:在教学低年级歌曲《春天来了》时,为了避免识谱教学的单调性,为了尽可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就尝试采用游戏教学法。在备课中,我精心设计了“找朋友”这一游戏,在导入环节结束后,马上让小朋友们扮演“小鸟”的角色。于是,全班学生都兴奋起来,随着我弹奏的旋律,各位请来的“小鸟”都能认真找出相应的旋律,再跟随伴奏唱一唱。小小的一个游戏环节,竟然使小朋友们如此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接下来,班里的每个小朋友都自觉地踊跃发言,每个人把小手举得高高的,使得教学气氛十分活跃,识谱教学也就显得不那么乏味无趣了。

二、精心设计提问,引导主动参与

音乐课上,必须精心设计提问环节,才能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然而,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展开,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没有得到有效发展,往往会产生思维定势的现象。这时,我们教师必须走进学生的思维,适当地运用语言进行点拨,顺着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他们的思维走上正确的轨道,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得到真正的发挥。

有一次,我在《挤奶舞》的教学中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要求大家说说歌曲表现的情绪,想不到学生只能用“高兴”、“愉快”等词简单地概括歌曲的表现情绪。于是,我耐性引导学生,帮助大家深入地体会其内在含义。比如,我先是尝试运用语言略加点拨:“请问,我们小朋友喜悦时用什么方式表现?”一位学生说:“老师,我开心时会用舞蹈动作表现”;另一位学生说:“老师,我开心了就会情不自禁地哼上一曲”。这时候,我就抓住机会再点拨:“那么,请大家用自己的方式把大胆地表达内心的喜悦,好吗?”于是,全班欢腾起来,有的用快乐的歌声表现,有的模仿挤奶等动作,还有的跳出了迪斯科动作,每个学生身临其境地投入了音乐教学活动之中。

实践表明,有的音乐课上得比较沉闷,效果不佳。那是因为音乐是抽象的,如果教师讲述得太多,或者教师对意境描绘得太具体,这样不仅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而且会严重影响到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音乐课上一般不需要多费口舌,而应该把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当然,我们老师也不能够放任自流,只是单纯地让学生自己体会。如果简单让学生自己体会,学生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那么,怎样才能正确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正确领会音乐内容呢?具体来说,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处理。比如,在欣赏乐曲《梦幻曲》时,教师轻声启发:“夜,静悄悄的,一位美丽的仙女出现星空下,她拉着我的手,和我一起飞夜空……”小朋友们的思绪便会随着如诗如梦的乐曲声浮想联翩,优美的旋律把孩子们带到了一个轻柔飘渺的梦境中去了。

三、注重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

鼓励音乐创造,就必须注重个性发展。音乐教学实践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为鼓励音乐创造这一理念的贯彻提供了可能性。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小组合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合作学习不仅能改善课堂气氛,而且能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小雨沙沙》的节奏教学中,我让全班同学分成8组,男女同学都适当结合,几个人在一起自由练习黑板上的节奏。刚开始时,大家都不熟悉,有的拍正确了,有的却拍错了。但经过教师指导,再让大家大胆练习。几分钟的讨论之后,组内便达成共识,同学之间就会相互纠正再进行练习。在这个活动中,有的学生在拍打节奏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着一些小小的错误,但在老师稍家点拨之后,学生便会恍然大悟。这种思维主动性较强的学习方法,比起老师先教后学生学的教学方法来显得更加灵活,更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还有,为了培养个性,我们在欣赏《动物狂欢节》中的《大象》这段音乐时,开展了针对性的讨论。教师问:“同学们,这段音乐描写什么动物呢?”学生纷纷猜测,有的说老虎,有的说狮子野猪,有的说大熊猫,有的说猴子。这时,初听时,教师必须宽容,不能非得说只有大象才对。对于某一音乐作品如何理解,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感受,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和发展。

教学有法,亦无定法。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递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激励儿童主动思考,为儿童提供“学习的自由空间”。孩子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老师要深入学生中间,成为学生的亲密伙伴,发现问题时,及时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音乐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让音乐课真正成为孩子们快乐的殿堂!

有效的提问个性发展 篇4

关键词:看图讲述,有效提问,幼儿语言能力

在我国的《幼儿园指导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中, 关于语言领域提出的总目标是“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积极性, 发展语言能力”。幼儿园语言教学一般包括听、说、读、写等几方面, 而学前期幼儿则是以“听”、“说”为主。看图讲述是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形式, 是对语言表达中意义层面的训练, 主要是训练幼儿语言表达中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看图讲述是以图画的形式直观地向幼儿展示教学内容, 然后要求幼儿根据画面材料, 用独白的语言来表达。讲述的基本要求是意思连贯、条理清楚、具体丰富、鲜明生动。

看图讲述活动多是以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交互性学习方式进行的, 即是教师通过层层点拔, 引导和鼓励幼儿积极应答、探究和质疑, 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在这样的师幼互动中, 提问是教师、幼儿和活动内容三者间互动的途径, 是决定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好的提问, 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启发幼儿的思维, 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反之, 则激不起幼儿探询的愿望, 抑制幼儿质疑的冲动。因此, 在看图讲述活动中, 提高教师提问行为的有效性, 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提高教师提问行为的有效性, 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活动初始的提问要紧扣教材内容, 简单明了, 尽快吸引幼儿注意力, 激发幼儿讲述的兴趣, 使幼儿“想说”。

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探索的主要方式之一。在“看图讲述”活动中, 教师呈现图片后, 可采用直接的信息式提问, 这样做的好处是:简洁明了, 用最短的时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对画面进行粗略的观察, 获取画面提供的显性信息, 为讲述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如讲述活动《捉迷藏》, 讲的是小白兔、小猫、小鸭、小鸟、青蛙等小动物在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讲述的目标是让幼儿通过仔细的观察, 找到小动物的藏身之处, 并用正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关键是“上面、下面、里面、外面”等方位词的运用。这一材料的选取来源于幼儿的生活, 因而画面容易被幼儿理解。图片出示后, 我利用小白兔这一突出的主体形象, 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小白兔闭着眼睛干什么呢?”“还有别的小动物吗?”“它们在哪里呢?”使幼儿在观察图片时, 有比较明确的目标, 能抓住主题线索, 展开积极的思维。因为幼儿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 所以教师在讲述时, 幼儿都能积极参与, 对口语的训练起到较好的作用。

二、在活动过程中, 提问要根据幼儿的观察水平, 层层深入, 积极互动, 引导幼儿找出图片的因果关系,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在幼儿“会说”活动中, 教师要把握教育契机, 根据幼儿的观察水平, 用富有启发性的提问, 引导幼儿根据画面提供的线索, 层层深入, 大胆表述, 并要随时把握幼儿的思维动向, 重视思维清晰度, 引导幼儿讲得清楚、连贯、完整、有条理, 从而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如《鼹鼠的皮鞋车》这个活动, 图片展现的是一个废物再利用的故事:一只破皮鞋, 在小松鼠眼里一文不值, 但是在勤劳、聪明、能干的小鼹鼠手里却成了一辆漂亮的皮鞋车, 它送小兔子上学, 为小松鼠送松果……教师要抓住“破皮鞋变成皮鞋车”这条线索, 提出适合幼儿能力水平的问题, 并对幼儿的回答要以积极的态度应答, 鼓励幼儿提出问题, 形成积极的互动。

在第一幅画面中, 一只又脏又破的皮鞋在没有太多背景衬托的草地上特别显眼, 活动就从观察这只皮鞋开始。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朋友, 看到这只皮鞋, 你在想什么呢?”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 引发幼儿的疑问。幼儿的反应比较活跃, 一个说:“看到这只皮鞋, 我在想, 这是谁的皮鞋, 这么大?”另一个说:“这只皮鞋放在这里有什么用呢?”还有的说:“这里只有一只, 孤零零的, 还有一只哪里去了呢?”……孩子们七嘴八舌, 说了很多。《纲要》新思想告诉我们, 教师不仅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者, 更是幼儿各项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和帮助者, 当幼儿的讲述脱离了图片线索时, 教师需要及时引导。如我先是对幼儿的回答予以积极的反馈和肯定, 接着出示一辆崭新的皮鞋车, 提问:“请小朋友仔细看, 这么漂亮的车是谁的呢?”“是用什么做的?”“它是谁做的?”这样很快就把幼儿的注意力再次吸引到图片中来, 然后逐一出示图片, 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小松鼠最早看见这只皮鞋, 它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小鼹鼠呢, 它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重点观察小松鼠、小鼹鼠经过破皮鞋时的不同表情和动作, 利用这些信息, 掌握其中的因果关系, 体会两只小动物对相同事物的不同态度, 不同做法, 从而得到不同的结果。教师鼓励幼儿积极思维, 学习用较完整、规范的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述, 特别是对“小鼹鼠是怎么把这只破皮鞋做成了漂亮的皮鞋车?”这个问题,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 正确运用“提、冲、修、刷、推、按”等动词进行讲述, 较好地促进幼儿语言组织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发展。

三、在行动即将结束时, 提问要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 以引导幼儿读懂图片内涵, 体验角色形象在“这一个”情境之中的感受, 促使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鼓励幼儿“还想说”。

看图讲述作为语言文学教育材料的一个重要部分, 有着丰富的内涵, 有一部分内容是比较单纯地训练幼儿的口语能力, 另外很大一部分则是在发展幼儿语言能力之外, 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和道德情感的有效手段。教师在组织活动时, 要用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提问, 拓展幼儿的思维空间, 引起幼儿积极思考和探索, 读懂图片的画外之音, 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如看图讲述《救小鸟》, 它所展示的是一个小朋友机智救小鸟的故事, 图意清晰, 主题明确, 既表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又表扬了小朋友聪明机智的行为, 具有双重的教育作用。这个活动的语言呈现连锁式, 因而提的问题需层层紧扣。在第一幅图中, 教师可通过问题:“图中有谁?”“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帮助幼儿了解故事的人物和地点, 然后继续提问“小鸟和冬冬是好朋友吗?你怎么知道的?”特别提醒幼儿关注“小鸟”和“小朋友”之间那种自然和谐的关系, “你喜欢小鸟吗?”用这个问题引发幼儿感情上的共鸣。当后来出现一个打鸟的陌生人时, 小朋友很自然地就会萌生“救小鸟”的想法。“冬冬是怎么救小鸟的?”“如果是你, 你会有什么样的方法来救小鸟?”教师利用角色置换法, 使幼儿进入一个语言环境, 发挥自己的想象, 讲出自己所能想得到的办法来帮助小鸟, 再根据幼儿的回答, 引导幼儿生成新的问题, 并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 同时也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这种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 更多地体现在“看图续编”的讲述活动中, 如续编故事《小老鼠旅游》, 讲的是一只小老鼠, 看见小朋友在河里开小船, 也找来半个西瓜皮, 当作小船, 划到河面上玩, 半途中, 感觉肚子饿了, 就啃西瓜皮, 对小鱼的劝告充耳不闻。这时教师可提问“小鱼为什么要劝小老鼠呢?”“结果会怎么样呢?”, 引导幼儿根据图片提示的线索,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想象出各种不同的结局, 再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从而训练幼儿的口语能力, 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有效的提问个性发展 篇5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幼儿, 每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解每个幼儿, 及时发现和肯定每个幼儿所取得的进步, 从而建立起对幼儿发展的信心。

例如:男孩东东他已经六岁了, 生活能力很差。不会上厕所不会自己吃饭, 不会下台阶。他老实腼腆, 比班上孩子胆子都小, 不敢大声说话, 不敢和小朋友一起玩, 每天到了幼儿园, 总是默默地呆在一旁。于是我就找来东东最喜欢看的书给他看, 慢慢地我发现他有时也可以跟我聊聊书以外的内容。在玩区域游戏时, 我也经常去和他一起玩, 除了老师的帮助外, 活拨可爱的小朋友, 是使他进入集体, 培养活泼、开朗性格的重要条件。孩子从此以后性格变的活泼开朗了, 小时候的胆小、腼腆的性格, 没有留下一点痕迹。这样的孩子, 如果当时老师嫌弃他, 不注意他的个性特点进行耐心、细致地培养教育, 而使他感到压抑, 他的智力就不能得到健康发展。

教师在个别教育中要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通过家园沟通, 帮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进步与不足, 使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的放矢, 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进行这种德育教育。

二、在集体教育活动中开展关爱教育

现在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身上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行为尤为突出, 如:一次, 一位幼儿带来了一件新颖的电动玩具, 小朋友都围了上去, 可他竟把玩具往身后一藏, 生气的说:“这是我的, 不给你们玩”, 别的孩子见状说“明天我也拿玩具来, 我也不给你玩”, 有的嘴里不说, 手却一直伸在那, 大有非玩不可的架势。于是, 我抓住这一时机, 对进行了玩具交换训练。

在活动区设立一个“玩具之家”, 请家长和幼儿一起选择一件幼儿非常喜欢的玩具, 贴上名字放入“玩具之家”。通过拥有一个玩具, 二个玩具, 到许多玩具, 使幼儿明白:一件好玩具, 一个人玩, 只是一个人高兴, 而大家交换玩, 能使大家都高兴。从那以后, 小朋友常把自己心爱的玩具主动借给别人, 争抢的行为明显减少。分享互惠是人们得以立足于现代社会的重要心理品质。当代生活中, 任何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各方人士的合作与各种力量的互助互惠。孩子们能够在幼小的心灵中树立起共同享用、共同拥有的观念, 主动与他人分享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 对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具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在游戏活动中有效融入关爱教育

幼儿园一切活动的开展都是以游戏为载体, 因为游戏是以反映社会生活为基础, 能具体反映人们之间的关系和态度, 所以移情训练应在兴趣盎然的游戏中, 加以适当的启发诱导, 使幼儿自然理解并接受。

如:在角色游戏“医院”中, 通过扮演“爸爸妈妈”让幼儿体会到“孩子”生病时, “爸爸妈妈”忙前忙后细心照顾地辛苦体会, 然后深层游戏, 当“爸爸妈妈”生病时, 也非常需要关心照顾, 我为他们倒水、拿药、盖被子、送上亲切温暖地问候;在“乘车”游戏中, 让幼儿懂得乘车要按次序, 上车不争抢, 先照顾老弱病残孕, 通过角色扮演、对话练习, 使幼儿感受到他们需要照顾的一面, 从而产生我要先让他们坐, 照顾同情他们的心理;在“请客”游戏中, 我特意让平时在饭桌上专挑自己喜欢的菜吃的佳佳扮演“小黑狗”, 通过游戏使她体会到自己的行为是多么自私, 要学会替其他人着想, 这菜是我爱吃的, 也可能是爸爸妈妈爱吃的, 你一筷我一筷, 大家一起吃才是最有味道的。

我们要培养孩子大方、谦让等品德, 老师和家长有效配合, 家园一致才能培养好幼儿良好的个性。父母的一言一行, 都给孩子以深远的影响。其实家长传递给孩子最重要的信息, 不是用语言方式来达到, 在孩子的整个成长期, 他们都会模仿父母的行为, 并以他们为楷模。所以, 家长应该时刻提醒自己, 孩子正在观察你, 待人接物做到大方, 诚实, 谦让, 处处为他人着想。为了教育孩子, 家长要先教育自己, 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儿童教育家说过:“优秀的品格, 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时开始陶冶, 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我们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 依据幼儿身心特点和品德习惯形成发展规律, 把系统深刻的关爱教育主张融入幼儿一点一滴的日常言行之中。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幼儿园课程评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

[2]梁志焱.学前教育学 (第2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M].2004.

[4]石磊, 管旅华.从理念到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行动指南[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3.

上一篇:传统鼻腔吻合术下一篇:备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