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讨

2024-09-20

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讨(共9篇)

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讨 篇1

高中的政治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讨论文

新课改提出之后要求对学生减负减压,所以通过增加课时来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已经不可取了,那么我们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大的收获,就需要提高课堂效率来实现,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发现,有效提问是一种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呢,本人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问题的内涵和内容要明确

明确性原则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中提出问题的内涵一定要明确,要做到学生一听到问题就知道考查的是哪部分的内容,切忌问题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否则会使学生思绪混乱,造成对问题的错误理解,这样就失去了设置问题的意义。提出问题的内容也要明确,必须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并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设问,可以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和深度进行问题延伸和切换,以实现学生自主思维的参与。比如,在讲《生活与哲学》中的运动是有规律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规律的广泛性,让学生理解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然后再进行教学设计,可以引用几十年来气候变化的资料来引导学生认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最后确定问题:气候异常变化是怎么造成的,能不能避免?让学生总结一下规律的特征是什么?气候异常是天灾,但是可以人为抗灾,那面对天灾人们应该怎样做呢?怎样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关系?这样逐层的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正进行正确思考。相反,如果一上来教师就问规律是什么?有什么特征?这样学生会感觉无从下手,还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这样的课堂也一定不会是高效的课堂。

2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课堂上要让所有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问也是一样,绝对不能偏爱学生,或者只提问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而是要向全体学生发问,为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设计一些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中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上的成功带来的喜悦,我们可以采用点答、抽答、抢答等多种形式。

3问题的时机、难度要适中

教师在提问时,要根据课堂内容和教学进度把握好提问的时机,绝对不能想问就问,这样会使学生难以适应,还破坏了课堂的完整性,但是也不能不问,这样学生就没有了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了。另外,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学习能力,切忌问一些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的问题。比如在学《经济生活》中的树立正确消费观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身边的消费行为,再让学生分析这些行为是受哪种心理的影响,这样的行为是否正确?学生经过讨论后对四种消费行为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这时我们可以提出问题:怎样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

4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学生主动思考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想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教师就要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合理的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自己动脑,深入思考,得出结论。提高学生思考的主动性,是每一个教师的追求。

5问题要具有整体性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整体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提出的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逐层深入。如果问题过于零散,没有逻辑性和整体性,学生只对单个的问题进行回答,这样的课堂看起来热闹、活跃,但是学生找不到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联系,也不能把思维联系起来,就形不成对政治内容的整体感知。提高问题的有效性就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具有逻辑性的`问题,使所有问题前后联系,使学生对所学政治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比如在讲《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古今中外名人对金钱的看法和普通人对金钱的看法,再提出问题:什么是金钱?金钱都能做什么?金钱的获得途径有哪些?金钱的使用方式有哪些?如果让你把自己的钱捐献给别人,你会有什么样的想法?这几个问题就是紧扣“如何树立正确的金钱观”,逐层进行深入,从教材到日常生活,来加深学生对树立正确金钱观的整体认知。

6教师要对学生回答及时评价

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地进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表态不评价,或者是评价过于泛面不具体,还有的褒贬过度。时间久了,就会影响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对政治课堂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认真准备提问的问题,明确提出该问题的目的是什么,标准答案是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什么,必须把这一系列的问题搞清楚,否则就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另外,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当中,要认真听,并对多名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做到心中有数。有效提问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尤其在概念性、抽象性强的高中的政治课堂中,教师精心设计提问内容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总之,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合理设计问题,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

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讨 篇2

一、提问的现状

1. 问题的层次性不强。

例如,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有的老师提出的问题单一,属于课文信息类的查找问题过多,高中生往往脱口而出或一哄而上,形成一种表面化的“积极”与“热闹”,实际上思维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意义不大,属于一种机械性的、低层次的操练。我曾经看过一个老师对M6 Unit 3“Understanding Each Other”阅读课的问题设计:1) Where did this dialogue take place?2) Where do they come from?很明显, 这些问题肤浅、平庸、缺少信息沟, 而且提问方法单调, 轻描淡写的几个问题很难培养阅读能力。而有的老师提出的问题难度又超出了学生对课文的认知水平, 让学生举步维艰, 丧失阅读的兴趣。

2. 提问对象过于集中。

有些英语课堂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提问对象70%甚至90%集中在部分尖子生身上,而有些学生甚至一学期一次被提问的机会都没有。至于给学生提问题的课堂机会更是少得可怜。课后进行教学交流时老师们普遍反应,不是不想提问其他学生是怕他们回答不出来,既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又耽误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至于学生提问,是担心会影响教学进度、浪费时间,等等。

3. 对提问缺乏引导。

老师在提出一个问题时,当学生一时无法回答,或不够全面时,老师不能及时提供辅助学生回答的“支架”,缺少必要的引导和提示。在很多英语课堂上,看似有问有答,有大量的“双边活动”,但实际上却缺乏实用价值。尤其有些老师提问时总希望引导出确定的认知结果,实现预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步骤,结果,提问成了老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学生不是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而是在猜测教师想要的答案是什么。这样的提问只能置学生于被动地位,抑制他们的思维活动,更谈不上开发智力了。

4. 提问忽视学生兴趣。

提问内容无时代性,忽视学生心理,枯燥无趣;教师只按自己所期望的目标来判定学生的答案;问题提得不够明确,学生感到迷惑不解;在提问方式上,方式单调,学生索然无味;等待时间和反馈等方面随意性强,教师不注意自己的态度,对学生的回答反应不积极等挫伤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所有这些都会造成学生英语学习的情感障碍。

二、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

1. 提问要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

根据人的认知规律,根据国外的一些研究(Brown, 1975;Ellen&Ryan, 1969;Turney et al.,1973),问题的类型划分如下。

(1) 记忆问题:问题比较简单、机械, 答案可在所学的材料中找到。这类问题的训练一般安排在语言实践活动的初级阶段。例如M6 Unit 3的阅读课上, 在Scanning这一步骤中, 老师可设计比较简单的事实性问题来回忆所记住的基本内容:“In the West, which is the polite time to open a present?”“Which of the following subjects is not mentioned in the text?”

(2) 理解性问题:教师为检查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的程度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在理解了语言材料的基础上, 用自己的话加以叙述, 答案一般在所学材料中有线索可寻。例如教授M6 Unit 3的阅读课, 老师可提问:“What’s the purpose of the first Thanksgiving?”“Can you tell m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Brunei?”

(3)启疑式问题:教师提这类问题可以涉及课文中心的,或者对某个情况进行课堂讨论,目的在于设疑启思,但设疑不可难,启思只暗示。如果问题要求直接提出是否的答话,就不属于启疑式问题。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这话很有道理。置疑启发,又称问题启发。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特别是对某些要求学生掌握的课程内容,在学生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就要激发学生产生疑问,使之有追求解决矛盾的要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创造性问题:要求学生对所学材料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作出自己的结论。例如M6 Unit 3的阅读课上,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例子,所以在While-reading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分析本文的阅读策略,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不同的例子来分析概括举例的各种作用。

(5)评价性问题: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对文中人物、事件或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例如M6 Unit 3的阅读课上,在Post-reading这一环节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分析本课的“写作目的”,然后顺理成章地让学生讨论“了解文化差异的好处”。

根据认知水平,前两者是低层次的提问,学生也容易回答,而后三者是高层次的,需要学生开动脑筋,用学过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和交流者之间进行真正的交流。因为它们往往具有启发性、拓展性,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往往不具备唯一正确的答案,属于开放性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提问来培养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 提问要面向全体,照顾两头。

“面向全体学生”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之一。课堂提问不可只把目光集中在几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身上,使其他学生产生被冷落或被忽视的感觉。从而造成课堂互动的不平衡现象,使得大部分学生在教师提问时不积极思考、不主动参与,而是把自己当作局外人,导致他们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每况愈下,所有这些都是与“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相违背的。一个班的学生有着差别,老师要考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提问中 (无论是在回答问题时,还是在提出问题时) 找到自己的价值,体会成功的快乐,使个体发展得到满足。因此,在对基础知识的内容进行提问时,可以面向中下程度的学生;面对知识难点的提问,就要面向中上程度的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实行有效教学。如:可以让英语水平一般的学生多回答一些记忆性或展示性提问,而让能力强的学生多回答参阅式提问。课程标准要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平等相待,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

3. 提问要给予适当引导,及时反馈。

在学生无法回答老师的问题时,老师要启发和鼓励学生。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内化新的知识,帮助学生对要回答的问题进一步理解。帮助学生调整思维,开拓思路,要把复杂的问题加以分解,以便把他们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从而表达出自己的看法,达到锻炼他们英语思维和英语语用的能力。

教师还要注重对回答给予及时、明确、有效的反馈。教师的反馈指的是教师对学生行为作出的评价,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反馈。教师应该以积极肯定的评价为主,但要避免如“Good!/Very Good!/Excellent!”等笼统的、机械的反馈。教师应该抓住学生回答或提问中的闪光点、新颖性加以肯定,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合理的赞扬可以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和更强的学习动机,也同时吸引了其他同学积极参与到课堂提问中来,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对问题作出错误的回答,教师应立即纠正,纠正速度越快,越有效。学生对问题作出不完善的回答时,教师可用鼓励性的方式启发学生答题,也可以叫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4. 提问要激发兴趣,人人互动。

《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到, 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则是决定学习成败的关键。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当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时, 学生学习就能集中注意力, 就能对语言材料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 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课堂提问中, 教师要尽量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 巧妙地利用教材, 寻找合适的切入点, 千方百计地设计出巧妙时代性强, 符合学生心理兴趣的问题, 尽量使用直观教具、电教手段和多媒体技术等辅助手段, 创设真实的情景, 活跃课堂气氛, 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训练和记忆, 引起他们强烈的兴趣, 使每一个学生的大脑都兴奋起来, 从而充分发挥学习潜能, 提高学习质量。如教M6 Unit 1“Stand up for your health”时, 老师首先呈现一些喜剧演员的照片, 并提问:“Can you name these great comedians?”然后呈现英国著名喜剧演员Mr.Bean的各种滑稽的表演体态, 最后播放两段相声和哑剧表演, 在学生的笑声中提问:“Do you like them?Why?”学生们一定会回答:“We like them, because they bring great laughter into our life, which is of great benefit to our health.”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文章题目“Stand up for your health”。让学生适度了解话题的内容, 以激发学生深入阅读课文进一步了解信息的兴趣。然后运用多种问题设计方式, 有回答问题、判断正误、单项选择等形式, 引导学生对课文信息进行查寻、梳理。例如:

1.What is special about stand-up comedy?

2.What are the four main types of stand-up?

3.What does your brain do when you laugh?

4.What does the word“routine”in Para.3 probably mean?

A.road B.performance C.lines D.style

在信息理解的基础上,再设题训练学生的归纳和总结能力,教师应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地为学生设计活动,使所有学生全程参与阅读过程。教师可尝试用时间排序法、通篇提要法、深层提问法、图示法、瞻前顾后法、句式转变法等。学生的参与频率也很高,有集体回答、点答、小组讨论后自愿答等。问题的解答方式也多种多样,可尝试直接确认答案,分析答案,半开放性问题等。例如Unit 1“Stand up for your health”,最后可小组讨论:“How to build up our health?”

通过这些方面的注意,每一个学生都能热情参与,积极发言,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反驳别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在这样的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他们学会了彼此激励、互相帮助,同时还要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观点,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出谋划策,为达目标竭尽全力。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符合新的教学模式、《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它可以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学习重点,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

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讨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作为一种评价性高、操作性强的数学教学方法,已

经受到众多小学数学老师的青睐。一个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以及理解知识,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小学教学课堂的效率。

一、课堂提问要具有创造性

教育是一项对学生进行培养的事业,老师如果想要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那么其所提问的问题也需要具有创造性,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合作解决、自己探寻结果。比如说,在讲解“长方形周长”这一问题时,由于之前已经学习过了什么是周长以及一些长方形的知识,所以,老师就可以让学生用一些小木棍摆成长方形,再问学生:“既然已知周长的定义,那么长方形的周长应该是多少。”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一些学生认为四条边之和就是长方形的周长,还有一部分学生进一步地总结长方形的周长应当是长×2+宽×2等。接下来老师可以问学生“你们认为那一种方法是最好的”,进而帮助学生进一步地探讨知识。

二、注重挖掘思维的逻辑性,进行恰当的探询式提问

有些时候学生只会看到问题的表面,而不能看到完整的思维过程,导致部分问题答案是对的,但是理由却是不对的。所以,老师可以使用探询式提问方法,也就是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再追问几个问题,如此不仅可以起到扩展答案、刺激学生进一步思考的作用,而且还能够对提问的方向进行正确的引导。比如说,老师在教授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设计以下问题:通过切割平行四边形,然后再进行重组,平行四边形会变成那种图形呢?如果变成了长方形,那么长方形的长又对应着哪个边呢?长方形的面积又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存在哪种关系呢?如此通过一步步的引导,提问具有启发性以及逻辑性的问题,就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学到知识。

提问的关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够让层次不同的学生共同进行思考,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所以,提高提问设计的逻辑性以及创造性等,就可以大大加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张菊荣.课堂观察:基于实践改进的研究“革命”[J].江苏教育研究,2007(6).

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篇4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它主要是通过师生在课堂上的提问与回答的互动,让学生获得普遍进步,实现个体的充分发展。有效的提问能驾驭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既能让学生有所悟、有所获,又能使学生感受到一种身心的愉悦和享受,从而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有效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笔者认为教师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控制“度”,化难为易

语文是丰富多彩的,课堂是复杂多变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剖析教学内容,在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的基础上,仔细研究学情,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找准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精心设计问题。提问力求表述清楚、详实、准确,切忌笼统、含混不清、模棱两可;要让学生感到所提出的问题既不是高不可攀,又不能唾手可得;对一些繁难复杂的问题,可转化为一系列小问题、浅问题,或以旧探新,或铺路搭桥,或触类旁通,以平缓坡度,化难为易,在解决一个个小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到问题的中心。这样既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才会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桃花源记》一课时,对文本中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学生很容易找到,要翻译这些句子也并非难事,如果将问题设计为:“文中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有哪些?将这些句子翻译过来?”学生会很快答出,问题没有难度,没有了思考的空间,也就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培养能力,那么稍作改动,变为“请用优美的语言创造性翻译文中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在思考时就要先想一想哪些句子是描写桃花林美景的,然后才能思考下一步如何作答。这样的提问既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又适合中考出题的方向,这样的课堂提问势必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把握“量”,循序渐进

语文课的内容多而杂,要在四十五分钟内让学生理解消化,作为引线作用的提问,就要注意处理好“量”的问题。过去不少课堂是一问到底,表面上显得热热闹闹、气氛活跃,而实质上收效甚微、误人误己。要避免这种误区,就要问得适时,问得巧妙,问得有趣,问得有价值,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点拨作用。一节好的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当然不能解决问题,提得过多过繁又会会让学生有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感觉,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设计出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既科学又系统的提问,做到有的放矢,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适时、适量,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培养学生思维和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陋室铭》一课教学中,可设计以下问题:“从文题看,本文采用什么写法?所托之物是什么?所言之志又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借助对陋室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志趣的?”在这样的诱导下,一般学生都会认真阅读,积极思维,考虑怎样把自己的理解归纳总结,并清楚地表达出来。抓住文题牵一发而动全身,问题明了而思路清晰,由浅入深,有的放矢,学生完全可以顺着课题这一线索,把握整篇文章的内容、主旨以及写作方法,收到预期效果。《湖心亭看雪》可以设计这样一组问题:“谁去湖心亭看雪?看到什么样的雪景?看雪中有着怎样的奇遇?为什么要在看雪中写奇遇?”只是这样几个问题,便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文章写什么,为什么写,又不让学生有茫然的感觉,因为这样的问题有明确的指向,意在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结构——赏雪、奇遇,同时去深入思考作者所表达的“痴”的深层含义。避免了繁琐而简单的提问,又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其实教师在备课时只要认真挖掘教材,吃透教材的精髓,精心设计有效问题,力争做到少而精,就能让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获得良好教学效果。

三、讲究“法”,面向全体

首先,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全方位兼顾。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问题时,就应该根据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既要让优等生“吃得好”,又让后进生“吃得饱”,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变换不同的角度,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充分自如的展现自己。如教《湖心亭看雪》一课,我就因人而异,为差一点的学生提问:“谁去看雪?看到了怎样的雪景?湖心亭上有怎样的奇遇?”中等水平的学生可回答的问题:“作者是如何描写雪景的?对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做赏析。”有能力的同学则思考:“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对于古代文人雅士的遗世独立你有怎样的看法?结合实际例子加以阐述。”整堂课的教学气氛活跃,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都有表现的机会。收获成就感的同时,也会激发更高的欲望,当他们的表达欲望,表现欲望都被激发,我们的教学就达到了目的。提问要得法,还必须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提问的内容要新颖别致,对学生熟知的内容,要注意变换角度,使之有新鲜感,这样就能激起他们的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提问的形式要不断变化,如整堂课采用形式单一的提问,就会使学生感到乏味,造成学习上的“疲倦”,从而失去有意注意,使教学的效度下降,甚至趋向无效。

四、动以以“情”,因势利导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完成教学的有利条件,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课堂气氛的关键,提问又是课堂气氛调控的最佳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还少不了教师“动之以情”。教师在活动中,应注意自己语言措词及语气语态,要有一种亲和力,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这样才能同学生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学生也才会抛弃思想顾虑,走进老师的思维中。一次听本县城关中学朱金华老师的作文指导课,让我赞叹不已、深受启发。难怪这位老师的教学成绩如此优秀,除了她有很好的素质,能够高效驾驭整个课堂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她的教态极具亲和力,特别是提问的措辞及语气恰到好处,很多时候她在提出问题时会说“你知道吗?你想说吗?谁来告诉我?谁愿意告诉大家你的想法?„„”看似很随意的几个字,听起来却特别亲切,不给学生高高在上的感觉,而成为学生的姐妹朋友,这样才能让学生乐于走近教师,乐于倾听,乐于表达,最终达到了乐于共同探讨的目的,踏上探求知识之旅。

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篇5

摘要: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常规的教学手段,在物理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教师对课堂提问的功能认识不够,问题设计不科学,提问技巧不高超,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提问的功能、把握提问的原则,掌握物理课堂提问的几种方法,最大化地提高提问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物理课堂提问提问功能、设计、原则有效性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要阵地,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个教师的永恒追求,高质量的课堂提问更是可以达到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然而,由于诸多原因,目前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不该问的而问,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以问代讲形成满堂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主要是对课堂提问的功能认识不够,问题设计不科学,提问技巧不高超。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本文就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谈以下一些措施。

一、提问的功能要充分挖掘

1、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巧妙的提问能够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产生了兴趣,他就愿意去思考,去探究。思考和探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思考与探究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与失败滋味,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自由发展,自由想象提供机会,给学生提供可能创新的空间,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

2、集中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

我在平时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当我问到他上课的情况时,很多人总是讲上课总要走神,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保持注意力,学习必然是学不好的。因为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基本条件。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是打开我们心灵的门户,而且是唯一的门户。门开得越大,学生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而一旦注意力涣散了或无法集中,心灵的门户就关闭了,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入。正因为如此,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注意力。”因此,上课老师的富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和兴趣集中到物理学习上,激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3、增强师生间的信息反馈。

课堂上学生的举手投足,一笑一颦,无不反映出他们的内心世界。教师要迅速捕捉这些信息,并据此作出准确判断。通过恰当地提出问题,在刺激与反应中,有利于增强师生间的信息反馈,使学生不断提高获取、组织和评价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并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教学。

4、科学组织教学内容。

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如课堂组织的定向性提问,了解学情的摸底性提问,温故而知新的复习性提问。教师通过科学组织教学内容,把握好该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层层深入。在设置问题时,既不要让学生答不出,也不要简单地答“对”与“不对”,要使学生“跳一跳才能摸得着”,难度过大的问题要设计铺垫性提问。提问由浅入深,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利于独创见解的产生。

5、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素养。

科学素养是建立在人的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基础上的一种高层次修养,它比科学素质和平常所说的修养意义更广、层次更深,它主要包括科学意识、科学的关系观和系统观、科学能力和科学品质等。教师巧妙的问题设计,一方面能够加强学生对重要物理概念、物理实验和物理规律的记忆和理解,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思维能力。物理学的研究是一个包括诸多环节和阶段在内的复杂认知过程。它大致可包括这样几个基本程序:

(一)发现问题,确定研究目标,收集事实资料;

(二)提出假说;

(三)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检验、修改和发展假说;

(四)解释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得出经验或理论。在物理教学中注重贯穿这一物理学的研究过程,让学生们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的过程,就是教会学生一种科学的思想,让学生在科学思想的熏陶下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教师科学地运用提问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这些学科思维能力,提高物理学科素养。

二、提问的原则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检查学生的听讲情况;通过提问,可以查漏补缺,进行教学反思;通过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但提问时应遵循一些原则,如:

1、目的性原则

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不能盲目地实施回问,对每一个问题都应该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来精心设计。要考虑通过回问使学生学到什么、思考什么、达到何种要求。选择问题的切入点通常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以及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过渡处和容易产生疑难的地方。提问中应避免随意性、盲目性和主观性。如“一问齐答”式,这种旨在追求热闹场面的表面性提问。“对不对”、“是不是”式这种盲目随意性的提问。如果脱离这一点,往往会导致“问无实质,问多无趣”,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发展。如:学习了欧姆定律后,学生对公式R=U/I常常产生错误认识,为此可以设计这样一组提问:

(1)某导体两端加8V电压时,测得电流强度是0.5A,导体的电阻是多少?

(2)若在导体两端加16V电压,测得的电流强度是多少?导体的电阻是否为原来的两倍?

(3)根据公式R=U/I,我们可以说导体的电阻跟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吗?

2、激励性原则

在进行提问时,要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学生回答后,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给学生以恰当的评价,一方面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自由表达、充分表达,教师要学会倾听,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说完。其实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他们都想被别人肯定,希望被表扬,当学生对提问的内容如果不能很好的回答,老师可以积极的引导,让学生讲出自己的想法,尽可能的寻找回答中的闪光点,哪怕是芝麻大的闪光点,不要非要有黄豆粒大才给以肯定,不是每个人都有黄豆粒的优点的。当然对问题回答中的错误,教师也不能无原则地赞美,其实不讲原则的虚情假意式的表扬学生也是无法接受的。

3、适度性原则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课堂提问要根据思维“最近发展区”原理,选择一个“最佳时机”进行.谓适度性原则是指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把握分寸,注意难易适当,太难,会使大部分学生对问题不知所然,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太简单,学生不加思考答案马上出来,一点挑战性也没有,特别是一些成绩好的同学更会觉得枯燥无味。因此课堂提问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程度,合理地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4、兴趣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最基本动力。如果所设计的物理问题能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理解速度和深度,使学生学的亲切、容易,感到学习有用、有趣。例如,学习“热传递”时,可提这样一个

问题:“把包着同种纸的木棒和铁棒,同时放在火上烧,问哪个棒上的纸先燃?”木棒、铁棒、纸、火都是学生熟悉的物体,但在这里将它们有机组合起来学生仍有新鲜感,仍会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运用发问的技巧,提出有激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多方面寻求知识,分析探索知识的功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提问要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与什么有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答:串联。)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2)给予每个学生均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课堂提问时,要尽量照顾到多数学生,兼顾少数学生。比如在讲一些物理习题时,同一个题目可能有很多个知识点,这时老师可以根据知识点的难易找相应的学生来回答,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对差生的提高起很大作用,也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活动的密度和广度。但对成绩好的同学,可将问题的进行拓展,以促进其迅速发展。

(3)用语简明扼要。有很多时候听课时,有些老师总带有一些习惯性的口头禅,总是对吗,是不是啊,等等,给人一种很罗嗦的感觉,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的舒服度。

(4)语音语调要恰当。说话时语音和语调的高低、速度的快慢能够反映出谈话者的感情变化。讲课中可根据教学的内容,采用相应的语音语调,帮助学生理解。运用语音和语调要自然,与教学的内容协调一致,不要让人产生矫揉造作之感。

(5)适度停顿留有余地。教师在提问前略作停顿,让学生做好作答的心理和知识准备;教师提出问题后作适当停顿,以给学生思考问题和组织答案的时间;学生回答问题之后与教师作出评析之前,再作停顿,以给学生自评和补充的机会。“停顿”的背后是学生高密度思维和隐蔽性的积极参与的时刻。

例如:朱建廉老师在《设问的技巧》中提到对《运动学基本概念》的提问,他先给学生几分钟看书,然后提问:什么是运动?把学生的答案(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运动)板书于黑板上后再次提问:什么是运动?并启发学

生给出尽可能简要的答案。在学生的答案(位置变化叫做运动)基础上引出“位移”概念并进行“位移”与“路程”的教学,然后追问:什么是运动?由学生的答案(相对位置的变化叫做运动)引出“参考系”概念的教学,接着追问:什么是运动?启发学生对运动形成新的认识(相对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运动)后实施对“时间”与“时刻”概念的教学。

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讨 篇6

【摘要】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庄子》。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向众深的发展,高中数学课程的功能、内容、结构、评价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些变化都是以达成一定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是一种生成智慧的教育,那么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一位教师课堂提问的技术或者说是语言魅力或者说是提问方法是促进学生爱上数学的关键,很多学生抱怨说老师上课内容很丰富,可是讲起来很单调,所以对数学不感兴趣。

关键词:新课标 教学理念 情境导入 教学价值 教学载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以此希望能够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思考,进而提出新的问题并最终能够解决问题,应该说,通过问题的提出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好方式,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但是,目前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大部分老师教学方式都是自问自答,即提出问题之后几乎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或空间,教师自己就把答案给说出来或学生一些暗示,这样问题就失去问题本身的价值,这样的问题是大打折扣的,还有一种情况是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可以不假思索就可以回答,表面上看课堂非常的活跃,但是其中的数学含量非常小,更说不上有思维的交流,追究其根源,关键在于教师对新课标教学理念的误解,对课堂教学价值和意义误解。作为一线教师要明确的知道,课堂教学的本质不是教给学生一些结论性的东西,而是这些结论得出的过程,新课标指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在课堂上只有围绕着能够体现数学思维本质的有效的问题组织教学,我们才可以克服那种以表面活动为基础,以灌输为中心的教学,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克服那种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式。

在此,我就以我几年的教学经验跟浅薄的知识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课堂问题的提问要是情境导入的重要“切入点”。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学生的主动参与,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构建和主动生成就成了空话。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不少教师就煞费苦心的想把情境引入设计好,但是实际上,好的老师所设计的情境问题不切合实际,不能很好的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的话,就失去了问题的真正意义,这样不但

05学校参评论文第1页

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反而阻碍了一节课的有效教学。笔者认为,设计情境导入的问题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所设计的问题要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也就是说最好是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这样的问题才能觉得是有趣的。第二,所问的问题要要距离小,就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就越能实现目标。例如,笔者在讲集合这一节的开始,就提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问学生中考的成绩,问:“中考得6A的同学请举手”,那么一部分同学就会举手,剩下的当然就是没有考到6A的同学了。再问:“成绩好的同学请站起来”,那么同学们就不知所措,这样的提问一下子就抓住了本节课的重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懂为易懂,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言简意赅,事半功倍。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二、课堂问题的提问要带有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课堂问题的提问一定要带有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这样的话也 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学生也就能把注意力放在课堂当中来。

比如,笔者在上等差数列这一节内容时,是这么来提问学生的。

情境1 我们经常这样数数,从0开始,每隔5数一次,可以得到数列:0,5,_,_,_,_,„

情境2 水库的管理员为了保证优质鱼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用定期放水清库的办法清理水库中的杂鱼。如果一个水库的水位为18米,自然放水水位降低2.5米,最低降至5米,那么从开始放水算起,到可以清理工作的那天,水库每天的水位组成数列:18,_,_,_,_,5.5。

情境3 我国现行储蓄制度规定银行支付存款利息的方式为单利,即不把利息加入本金计算下一期的利息,按照单利计算本利和的公式是:

本利和=本金×(1+利率×存期)。

例如,按活期存入10000元钱,年利率是0.72℅,那么按照单利,5年内各年末的本利和组成的数列是:_,_,_,_,_。

问题:上面的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用数学语言(符号)描述这些特点吗?(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学习的探究知识的兴趣,引导揭示数列的共同特点。同时,由学生归纳和概括:以上3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一个常数的特点,然后提炼出等差数列的定义。)

三、课堂问题的提问在教学小结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荷兰数学家福来登塔尔曾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的核心和动力”,“没有反思,学生的理解不可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只有学生会反思,学 05学校参评论文第2页

生才能在教学探索数学教学知识的过程中真正的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即自觉管理、调控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断的了解自己的数学学习过程和特点,改进自己的数学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最终达到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数学知识意义建构自己的目的。因此,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对自己数学学习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有所领悟,并自觉的将这些方法和策略应用于后续的学习中去。案例:原题 已知x0,当x取什么值时,x有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

x1 问题1 当xR,函数yx有最小值吗?为什么?

x9 问题2 已知x5,求f(x)4x 的最小值?x51 问题3 当x3,函数yx的最小值为2吗?

x数学课常常是以题目作为教学载体的,作为每一位一线的要能够根据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将具体的数学题目转化成数学问题来提问学生,在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如果把数学题目不加变化的照搬到课堂,很容易将教学的过程变成一个解题的过程。而解题更适合于学生在课后自己独立思考而不合适在课堂上通过大家来完成。

不过,笔者认为课堂问题的提问内容,教师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1、2、3、心中要有大纲。心中要有课本。心中要有学生。

毫无疑问,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如果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出现了问题,必将导致教学结果的无效;如果一个教师的校验能力出现了缺失,也必将导致学生所得知识的浅薄。只有让我们的教学富有意义,学生才能产生持久的理解力,才能够使我们的数学教学让学生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参考书》

《北京教育》 普教版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

《数学教学研究》(兰州)

《中学数学月刊》(苏州)

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探讨 篇7

一、精心选择问点, 明确课堂提问的功能

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 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 诱发学生思考, 开发学生智能, 调节学生思维节奏, 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在新课程理念下, 作为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课堂提问,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 发挥着新的特色与功能, 同时也成为最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窗口”之一。我认为科学课堂教学的提问功能有以下几点:

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 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新知的学习是基于已有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 学生是在原有认知基础上形成、发展、完善自己的概念体系的。学生前概念的认知水平正是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原动力, 是学生开展探究性活动的基石。上课之前或上课伊始教师通常要通过谈话或提问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 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找准教学的切入点。

了解学生对磁铁的原有认知, 他们已经知道了什么?认识到什么程度?他们还有哪些错误认识或模糊认识?这些将是教师进一步教学的起点。本节课教者正是出于这样的思考, 设计的问题也是围绕这样的思路展开的。开始的个体回答可能是零散的、个性的。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学生用记录的方式整理他们的认识, 做到逐步条理化。本节课师生共同整理的关于水的认识的网状图的构建将贯穿一个单元的教学, 随着学生认识的不断发展和丰富, 网状图中的内容也逐渐丰厚起来。

二、精心设计问题, 把握课堂提问原则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 对于启发学生思维,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课堂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对问题进行精心准备, 科学的提问要遵循以下原则。

1. 问题的设计要有灵活性。

要善于估计和处理教学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提问的内容、问题的形式及其次序都是教师备课时精心预设的, 但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或意想不到的答案。所以说, 提问既要有计划性, 还应该注意应对不确定性。有的学生回答的离题太远, 不得要领, 我们应灵活地加以启发诱导, 使教学内容不致松散。有的学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或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答案, 这是一种应该鼓励的行为, 我们应该因势利导, 帮助学生分析答案的可靠性。

2. 问题的设计要体现全面性。

问题设计的全面性是指在课堂提问中要让全体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来。教师的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要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要使全班同学都积极做准备。一般先提出问题, 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 然后针对问题的性质、难易程度, 选择不同类型的学生回答, 让全体学生思考后, 再指定学生回答, 切忌教室内有“被遗忘的角落”。

3. 问题的设计要体现适时性。

适时性原则是指提问的时机要合适。要选择合适的知识点和适当的视角作为提问的切入点。通常, 提问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 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过渡点以及容易产生矛盾和疑难的地方。另外, 还要从课堂教学的时间上把握, 应选择合适的提问时机。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适时地提出适当的问题。不同的时间提问往往会收到不同的效果, 上课开始的提问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上课过程中的提问可以疏通和理顺学生的思路, 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课堂快结束的提问可以消除学生的疲劳和麻痹心理。

4. 问题的设计要体现层次性。

设计的问题应当由浅入深, 有一定的层次感, 不要在一个水平上盘旋, 要具有梯度, 学生的思维活动才不会中止。比如《摆》一课提问时, “请你推测摆的快慢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你对哪一种推测的验证感兴趣?”“你打算怎么去验证?”“从实验数据的分析中, 你得到了什么结论?”通过上述四个阶梯式问题, 启发学生溯踪寻源, 求得答案, 课上学生的思维活动就不至于中止迁移。

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讨 篇8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提问;策略

“问题”一词最早来自于拉丁文,是“寻找”的意思。后来一些学者把问题定义为:向读者或听着寻求事实、观点、信念等的一句话。课堂中老师通常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因为老师提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对某一问题思考过程及想法通过回答问题形式表达出来,这可谓是促进学生话语输出,诱发学生做出积极反应的互动过程。

一、课堂提问有效原则的认识

英语课堂提问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学生是否能够快速进行思考、回答和教师有效的提问是密不可分的。相反,无效的课堂提问不仅不会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反而会带来较长时间的沉默,对实现教学目标是不利的。教师的有效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同学,而不能只针对个别成绩较好的同学。结合一线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有效的课堂提问应遵循以下原则:清楚(clarity)、具有学习价值(learningvalue)、能激发兴趣(interest)、刺激参与(availability)、具有扩展作用(extension)。

二、高中英语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1、合理地设计问题。教师在进行问题的设计时,应精心设计。教师的提问尽量避免随意性,不能为问而问,教师的问题应具有针对性和指向性,所谓的针对性和指向性指的是教师的问题应侧重学习目标,同时要具有逻辑性,问题应依据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教师在问题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考虑问题的多样性表达,不能采取单一不变的模式,应能够通过提问艺术和提问技巧的使用,让学生对问题充满好奇感和神秘感,应让学生乐于思考,善于回答,防止出现问题一出满堂死气沉沉的情况。

2、目的明确,把握好时机。英语教师在进行提问时,应具有明确的目标,尽量做到高效,防止出现和课堂教学无关的提问。教师的提问应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师的提问应灵活多样,不同的节次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问题,同一节次也要做到提问灵活多样,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也能够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3、提问的语言要准确,具有启发性。教师的提问语言应准确无误、表达清晰,教师的问题应该具有启发性。教师的提问语言应能够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提问意图,让学生能够没有歧义地了解教师的意图。同时教师的提问应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提问应具体。如果教师的提问不具体,模棱两可,学生的回答就会把握不住思路,使提问的效果大打折扣,也影响学生思维能力和发散能力的提高。

4、提问要照顾到每个层次的学生。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都是不一样的,课堂提问时,如果教师只注重对优等生进行提问,而不管劣等生的水平,那么那些英语水平不好的学生根本就听不懂教师问的什么问题,只感觉教师像是在说天书一样,学生自然也没有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成绩就不可能得到提高。但是如果教师只针对英语水平差的学生进行提问,那么那些优等生在课堂上就等于是浪费时间,对于他们来说这些问题太简单了,根本就不用听,这样优等生的成绩就得不到进一步的提升。所以,教师在英语课堂提问时应该照顾到每个学生,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5、提问的态度要温和自然。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让学生实现教学目标,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也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教师在提问时课堂要和蔼可亲,要用眼神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期待。这样,才能够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乐于和老师一起去分享问题的答案,也能鼓励学生积极地去学习知识。

6、注重对学生回答的评价艺术。评价是课堂提问教学的重要环节,这不但是对教学过程的总结,更是维护学生自信心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如果学生自信心强,学习目标明确,就会拥有很强的学习动力,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反之,则会事倍功半。因此,教师要注重评价的艺术的艺术性,以正面评价为主,多用称赞的语言和肯定的语气,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然后选择恰当的时机指出学生的错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保持尝试的勇气,避免挫伤学生的锐气,否则,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例如,在指出学生错误的时候,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评价用语,比如可以用Yourideamayberight.But”这类委婉的话语,也可以多用“Tryagain”和“Takeiteasy”这些鼓励性的话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对自己的赞赏,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综上所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充分重视课堂提问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既要不断反思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有效的提问,真正发挥提问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晓.高中英语课堂提问技巧[J].教育革新.2016(01).

[2] 陈扬红.高中英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校园英语.2015(34).

[3] 金安安.高中英语课堂提问策略探究[D].宁波大学2013.

[4] 薛玲.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现状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有效性提问能催生高效的语文课堂 篇9

有效性提问能催生高效的语文课堂

课堂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常规环节,也是体现教师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催生高效的语文课堂.本文提出,教师提问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能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习情趣的激发、学习能力形成的问题就是有效的问题,具体而言,应具有以问促思、以问激情、以问引问、以问导学四个特征.

作 者:常勤秀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10062,上海市松江一中,上海,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35) 分类号: 关键词:语文课堂   有效性提问   特征  

上一篇:平面镜成像学案下一篇:小团体娱乐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