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有效课堂提问

2024-10-18

进行有效课堂提问(精选12篇)

进行有效课堂提问 篇1

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 是沟通教师、学生、教材之间联系的桥梁。在实际教学中, 有的教师往往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 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恰当的课堂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 诱发学生思考, 开发学生智能, 调节学生思维节奏, 有利于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 使教学质量得以提高。那么,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 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课堂提问要具有趣味性

提问设计要富有情趣和吸引力, 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 在愉快中接受数学知识。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 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儿童个性, 采用讲故事、猜谜语、游戏、比赛等形式, 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物联系起来, 激起学生思维上的疑团, 形成悬念。如果一课堂的提问都是平平淡淡的, 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必定会削弱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 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就应注意到趣味性。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 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 学生才会在愉快中积极学习。如教学“圆的认识”, 讲完新课后, 在巩固新知时运用多媒体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动物王国举行骑车比赛, 小熊的车轮是正方形的, 小猴的车轮是圆形的, 小象的车轮是三角形的, 它们同时、同地、同向出发, 谁先到达终点呢?这样的提问形象直观, 生动活泼, 富有儿童情趣, 能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并展开联想, 使学生积极投身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中。

二、课堂提问要扩大答问面

小学生自制能力差, 但好胜心强。课堂上教师提问后, 大部分学生都会举手, 争先恐后地抢答。但教师一次只能叫一个学生答题, 其他学生就会表现出失望情绪。如果一个问题只有一两个学生回答后就草草了事, 那整堂课中回答问题的学生就只能是少部分。久而久之, 未被提问的学生就会产生事不关己的心理, 对教师的提问闻而不理, 特别是那些本身就很内向的学生, 就更会把自己看作学习的局外人、旁观者, 这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无疑是致命的。但如果同一个问题让很多学生回答, 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一堂课下来回答问题的面也就扩大了许多, 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点, 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一举两得, 何乐而不为呢?另外, 问题的设计要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 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更有效地扩大答问面。所以, 课堂提问要注意辐射面, 既要让成绩好的学生发言, 又要让成绩一般或差的学生发言, 以点带面, 充分调动各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三、课堂提问要具有启发性

所谓启发性, 就是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 唤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并向纵深发展, 这是启发性提问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的提问就要注意激疑, 以启发学生的思维, “疑”能使学生思维感到困惑, 产生认知冲突, 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适时激疑, 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 由疑诱思, 以疑获知。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 教师出示一个呼啦圈。

师:你们能量出它的周长吗?

生:能。 (学生没有学过计算周长的方法)

师:用什么量?怎样量?

生:用皮尺绕呼啦圈一周量出长度;在地上滚圈, 然后量出呼啦圈滚动一圈的长度。

师:你们的这些想法真好, 想像很丰富。但如果给你们这么一个圆, (教师出示一端系着小球的绳子, 并随手转一圈) 你们能量出它的周长吗?

生:啊!这怎么量呢? (学生不知所措)

师:有没有简单的方法来计算圆的周长呢?

(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测量方法)

师:我们来做个实验吧。

这时学生的探究欲望强烈, 非常认真地做起实验。通过实验得出: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密切相关, 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 这个数是一个固定的数, 叫做圆周率。

上例中, 教师用了一系列启发性提问, 不断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自主的进入到探求新知的活动中。

四、课堂提问要掌握好频度

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能力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 课堂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的一把金钥匙。但如果整节课频繁提问, 随意提问, 而且提问过于简单或欠科学, 就会出现“满堂问”的现象。这种“满堂问”的现象, 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 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方式, 其实仍然是一方强行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方式, 与新课程中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提问过多不仅繁琐费时, 而且会导致学生“随大流”, 增加回答的盲目性, 使教学重点不突出, 难点得不到化解, 从而制约教学目标的实现。因而课堂提问的次数应当适量, 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 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 设计思考量大的问题, 切忌在“小问题”上兜圈子、绕弯子, 要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 避免问题过于繁琐、直白。如果教师不断地用“小问题”向学生发问, 课堂上就会出现教师不断提问, 学生不停“齐答”, 师生一起“小步子慢慢走”的现象。因此, 提问要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探索新知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才可能成为有效的课堂提问。

五、课堂提问要具有思考性

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 这样设问能突出重点, 分散难点, 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如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 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 有利于学生建构和理解所学的新知。如教学“圆的面积”时, 教师组织学生直观操作, 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 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里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原来圆的什么?为了适时提出这两个问题, 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 将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 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教师提出: (1) 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这样拼出来的图形怎么样? (2) 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圆的什么? (3) 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通过教师设问引导, 学生很快推导出:长方形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半径=πr×r=πr2。这样的设问, 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学习新知识, 得到新规律, 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六、课堂提问要具有开放性

所谓开放性问题就是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既要简明, 富于启发性, 又要有一定的难度, 富于思考性, 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引发学生多样化的回答。如五年级学生在学过“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之后, 我出示了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容器, 让学生分别求出它们的体积和容积。接着, 我又出了一道开放题:手中拿着不规则的石块问学生怎样求它的体积, 乍一看, 学生都不知所措。我在正方体容器里放了一半水, 问学生水的体积是多少?并在水面的地方做上记号, 再放一些水, 问学生增加了多少水, 学生很快算出来了。经过计算、讨论, 学生很快想出了把石块放在水里, 水增加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我又追问:这种方法要注意什么?同学们认为:首先要有足够的水, 使物体能够完全浸在水中, 其次不能让水溢出来。还有同学回答得更精彩:把物体完全浸没在装满水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中, 让水溢出来, 然后再取出物体, 量一下水面降低了多少, 再量出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的相关数据, 再计算出溢水的体积, 也就是石块的体积。

七、课堂提问要注重有效性

教学中, 教师只有及时获得反馈信息, 才能采取相应措施, 有效地调控教学进程, 以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因此, 教师提问后应注意几点: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尽量让学生去想、去说, 教师不要急于表态、下结论;善于从不同的角度, 引导学生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教学“分数除法”时, 有学生提出:“我看分数除法也可以类似分数乘法那样, 用分子除以分子, 分母除以分母。”面对这样有意义的联想和发问, 教师不要急于表态, 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学生通过互相启发、举例论证, 得出了有些题如8/15÷4/5可以这样算, 有些题如4/5÷3/7却不便这样算。最后教师小结, 完善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总而言之, 课堂提问是一门综合艺术, 应讲究方法, 重在实效,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下功夫, 既要备教材教法, 又要备学生, 合理安排, 精心设问, 这样才会使我们的课堂取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进行有效课堂提问 篇2

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小学语文教学要收到好的效果,尤其要注意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问需要关注所提问题的.选择、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情境、提问语言的准确,还需要关注提问者的礼节.做到了有效提问,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打下了良好基础.

作 者:徐腊春 作者单位:浠水县实验小学,湖北,浠水,438200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23)分类号:G62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 提问 有效性

初中英语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篇3

【关键词】层次性 合理分布 评价

英语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阵地。许多英语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大量的问题教学形势,这是非常好的举措,因为"问题"是创新之本,也是思维之源,是英语教学的催化剂。而提问的方法和技巧则直接影响提问效果的好坏及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重视提问技能将能更好地实现教学改革目标,为课堂教学服务。

一、学生为教学的主体

在进行初中英语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英语学科的相关特点,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制定有效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在根本上解决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在四个方面加以重视,即为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都需要进行相应的练习,这样才能真正的学好英语。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内心变化,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松懈的情绪时,应该及时督促学生重视对英语词汇等的积累。而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的心理时,应该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多采用鼓励的方法及时对学生加以心里的疏导,从而使英语的学习更加顺畅。在采用开放式提问教学的过程中,课堂上的提问环节尤为重要。提出的问题应该与学生的生活接近,可以多从学生生活中可以接触道德事情中入手进行提问。同时提出的问题覆盖面要广一些,可以进行一定的思维发散,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的同时可以对问题的本身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思考。所以在进行开放式提问教学模式的应用时应该注意以学生的感受为教学的基础,从而进行深入的教学。

二、提问应具有层次性

在进行初中英语的教学时,应该鼓励学生积极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不仅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可以对英语的运用进行一定的深化。所以在进行提问过程中可以采用语言上的鼓励来激发学生说出内心的想法,在学生说出内心的想法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有效科学的沟通,这种沟通 可以更好的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提问过程中应该重视提问的层次性,一个唐突的提问不仅仅会使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同时也无法与学习的知识有效的结合,这样的提问是失败的。在进行提问的过程中可以首先选取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或者是当下热门的事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下来可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锻炼学生用英语表达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而在提问的最后可以与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一定的结合和延伸,将提问的重点进行总结。有层次行的提问过程可以帮助学生由浅入深的来思考问题,同时也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沟通,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以及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基础上加以有效的引导,从而可以全面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英语课堂提问还可以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并且问题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最终由小组讨论后的结果来作为教师提问的回答。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合作能力,能够帮助小组内的每一个学生从小组讨论中取他人所长,有助于初中阶段学生对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对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不可忽略的促进作用。

三、给予学生思考时间

教师在提问对象的选择上须做到“点面结合”,不能只顾及举手积极的同学,也要兼顾相对“安静”的同学,要尽量照顾到多数学生,兼顾少数学生。由于被提问的次数和频率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频频惠顾”的学生很有可能因此而对英语兴趣倍增,学习进步明显;而被“冷落”了的学生,其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很容易被挫伤;这样就导致了班内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有时可采取连锁提问法,就是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让学生按座位前后、左右顺序回答,接着就“Nextone,nextone…”地轮下去,使每个学生都有练习机会,对差生听说能力的提高起很大作用,也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活动的密度和广度。但对成绩好的同学,可将问题的难度增大,以促进其迅速发展。

四、合理分布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过多的集中于教室的某一部分学生,虽然这样做是无意识的,但是结果却忽视了教室里的其他部分学生。因此,提问应该尽可能的照顾到全体学生,使他们都有大体均等的练习机会。教师将问题指向全体同学,使每个人都认真地去思考,同时使他们都感到自己有责任回答这个问题。还能提醒学生集中精力,认真听讲。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发现一个班里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水平较高的学生主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老师也乐意乐于叫他们回答。这样,问题的分布自然就集中在少数学生的身上。因此,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获得练习的机会,比较理想的问题分布应该照顾到各种水平的学生。

五、提问需要与评价相结合

最后,教师必须明确的是,课堂提问应该与教学 评价相互结合,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够 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在不断的提问与解答中 完成教学任务,并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初中英语课堂提问中,学生的回答不可能是完 全正确的,有时也会出现完全错误的情况。此时,教师 并不能对学生进行责备与审问,反而应该肯定学生的 表现,要通过正面积极的教学评价使学生获得鼓舞, 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树立学生的信心。在这 种背景下,学生的主动性才会提高,才会在日后的学 习中更积极地回答问题,确保课堂提问能够顺利开 展,并得到学生的支持与配合。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具有创造性艺术的特质。我们只有不断地探究其中的技巧,才能借此引发学生的英语思维,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强烈欲望,才能引导学生在英语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感受到学到新的英语知识的无限乐趣,才能在引导学生发现新的问题并在解决新的问题的过程中,迅速叩开英语思维的大门。

【参考文献】

[1]贾晓娜.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问题及策略[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S2).

[2]刘霞.以学生为中心,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析[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2).

[3]林锡钦.浅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新课标下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策略[J].广东科技,2013,(12).

[4]陈玉.运用平台互动方式优化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广西教育B(中教版),2011年5期.

谈谈语文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篇4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智者问得巧, 愚者问得笨。”如何巧妙提问, 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让他们在课堂上争先恐后的表现自己, 既让学生有所悟、有所获, 又使学生感受到一种身心上的愉悦和享受?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学习,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在备课时值得考虑。

一、问题设计体现启发性, 注意难度

提问就是要调动学生思考, 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也就是说, 问题解决所需要的要超过学生原有的知识层面, 但又不能远离。不能过于简单, 不能引发学生思考;也不能过难, 让学生如坠云里雾里, 反而导致学生思维“卡壳”, 课堂冷场, 达不到提问的目的。提问应能让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和方法, 通过努力来解决新的问题, 并能体现个性, 展现创造力。因而提问过于简单, 问题空泛, 难度大, 或提问没有新意等是难以达到这个效果的。

二、设计问题要有一定的层次性, 注意梯度

也就是说问题设计应符合学生实际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想象能力。语文课堂设计问题可以由浅入深, 由感知人物行为到体味人物内心, 由对景物、事件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人物情感、思想的体悟, 由粗知大致内容到具体细节的咀嚼, 由点到面的深化等, 根据不同文体, 不同的教学目的, 针对不同学生, 遵循阅读的认识规律, 逐层发问, 环环相扣。特级教师钱梦龙说过:“先问一些比较易懂的问题, 让学生尝到解决问题的乐趣, 再逐步加大难度, 这样, 同学们就好似登山一样, 过了一个高峰, 又有另一个高峰在自己面前了。于是他们登高的乐趣就越来越浓, 课堂气氛就越来越活跃了。”如讲授课文《沁园春·雪》时, 如果教师直接问:词的上阕写景与下阕评古论今有什么联系?学生恐怕难以跨越问题的鸿沟。那么, 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几个较容易的问题, 以降低问题的难度:

1、词中的承上启下关系说明下阕由景到人, 作者用哪个字概括他对哪些历史英雄的评价?

2、作者这样评论古人, 目的是什么?

3、歌颂今天的哪种人?

4、那么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句?

你如何理解?这样一问, 使学生由易到难, 由已知到未知, 循序渐进, 逐步达到对原来较难的问题的理解:上阕写景是下阕评古论今的基础。又如讲授小说《范进中举》一文, 在要求学生理解小说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环境这一问题时, 也应从浅处提问:范进中举前后, 众乡邻、胡屠户及张乡绅的态度有何不同?通过引导学生对比, 就会较容易地理解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从而对这个问题作出比较全面、准确的回答。这种深题浅问的方法, 可以化难为易, 四两拨千斤。

三、抓住契机, 设置矛盾, 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 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 为此, 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 抓住突破口, 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 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 (问题) 时, 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 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死海不死》一文, 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 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 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 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 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 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 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本来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却能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 关键在于教者如何结合教材实际, 抓住突破口, 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可见, 抓住契机, 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 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值得一提的是, 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 应从实际出发, 不能故弄玄虚, 把学生弄糊涂。

四、问题提问力求面向全体, 因人施问, 注意区分度

提问要让全体学生思考, 都有话说, 针对学生学情的不同, 要难易有别。有时, 要让优生感到兴趣, 引发探究, 质疑的热情;有时, 也要让差生尝到成功的滋味, 增强学生的信心, 激发学习的热情。力争在师生的问答中, 每位学生都能从老师的赞许, 鼓励的眼神、话语中, 达到乐学、会学的境界。

进行有效课堂提问 篇5

课堂提问,是师生进行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是进行思维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传递信息的有效途径。通过提问,教师能多角度、深层次地调动学生主动思维,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达到一种和谐的交流状态,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高中物理教学中科学的提问是贯彻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并对物理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因此,我们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十分重视课堂的有效提问。

一、课堂提问的原则

1、要紧紧衣靠教材,问题交流互动,突出重、难点。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是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新课程课堂评价由注重结果性转向过程性评价,由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向师生的互动交流,由关注学生回答转向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课堂提问必须寻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且题意清楚、准确严密,要善于围绕教材中心,寻求关键点,抓住主干,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地揭露矛盾,分析和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了“加速度”这个概念之后,我设置这样几个要求学生辨析并举例的问题:(1)、速度大的物体加速度一定大吗?(2)、速度变化大的物体加速度一定大吗?(3)、速度为零的物体加速度一定是零吗?通过对这几个学生们易犯错的问题逐一辨析,并结合具体的例子,加深了学生对加速度这个新的物理概念的理解,突出了重点内容的掌握。比如在《匀速圆周运动》一节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释疑型问题:匀速圆周运动是匀速运动吗?这个问题也可以说是从新旧知识的冲突中提出,激起了学生的内需,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满足了学生的内需,也突破了知识上的难点。

2、教学目标明确,精心设计问题。

教师在物理课堂上提出的主要问题都必须是在课前精心设计好的,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要有代表性,能使学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所提出的问题不一定都要学生回答,可以是问而不答,也可以是自问自答,要根据提问的目的灵活处理。所提问题要题意清楚,条理分明,语言精练。含糊不具体的提问,学生思维难以开展起来。因此,在拟定提问的问题时,要事先计划好,尽量事先写在教案中,并加以严格推敲。比如高二《电磁感应》这一节,我所采取的探究方式是完全开放式的,为学生准备了足够的器材让他们自己去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进而得出结论。我在最后几分钟内又提出了以下问题:当原磁场磁通量变化不同时,是否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方向也不同?当磁铁(或通电原线圈)在感应线圈中插入或拔出的快慢不同,是否电流计指针偏转角度大小就不一样?这现象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规律呢?能否用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同学们又动起手来,不一会就有同学喊起来:“磁铁移动得越快,电流越大”、“导体棒切割得越快,电流越大”,我笑而不答,只是布置了下次课的预习问题。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应当是用所学知识而消灭存在的问题,而应当是在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更多、更广泛的问题。这些新问题的出现,不仅使教学活动继续下去,还能持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发散思维,对提高课堂效率大有裨益。

3、面向全体学生,提问能够以点带面

面向全体学生是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而言,即要使全体学生的心态处于高度集中和准备回答状态。当问题提出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吸引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加思维活动,促使每个同学在心里都拟出一个答案,从而加深理解,巩固知识。要对每个学生讨论的回答给予充分尊重,要认真善待学生提出的或回答的每一个问题,要给学生向老师提出质疑的机会,要鼓励学生围绕课堂主题内容提出质疑,要鼓励学生敢向老师发问。如果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时创造出的正确结论,我经常给与“某某解法或某某公式”的鼓励;如果对于性格内向胆小的学生,我以“请你慢慢地说”表示安慰;如果对于答案基本正确不尽完善者,我会说:“不错,再思考一下你能回答得更完美的”来评价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对于不完整的答案,我用“谁能继续补充”来暗示大家继续思考;如果对

于错误的答案,我以安慰的口气说“请你坐下再想想”,接着启发其他同学:“谁和他的想法不同?为什么?”来暗示他的错误,并鼓励解决问题等等„„。学生一定能从教师身上感受到爱意与期望,吸取智慧和力量,课堂一定会是愉悦和谐的氛围,健康向上的情景,洋溢有效互动的局面。

二、课堂提问的方式

问题既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前提,也是学生获得、理解和吸收知识的前提。鉴于问题在引导学生探索、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不同功用。课堂提问能否获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问”、“怎么问”。提问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1、激发兴趣式提问

这类设问的目的是激励学生思维能动性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探索、学习有目标、有方向。常用于新课的引入阶段或是由知识的低层次要求向高层次要求转变的时候。比如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教学中,上课前我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汽车追尾事故现场的视频资料,然后提问:你知道我们汕头市每年有多少人因车祸失去生命吗?你知道发生车祸的原因有哪些吗?要怎样做才能尽量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从生活实际中提出上述问题,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凝重,但不一定是热烈兴奋的场面,此时学生已深受震动,探究欲望被激发,认真严肃的思索并讨论起来。又如在研究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对与其相邻的物体没有压力作用时,我准备了一个装水的矿泉水瓶,去掉盖子,分解式提问如下:(1)如果瓶子静止时在瓶底打一个小孔,水会流出来吗?(2)如果瓶子做自由落体运动,水会流出来吗?此时我不急于给学生下结论,而是让学生亲自做实验,结果发现水不会流出来!学生的兴趣来了,接着又提出问题:(3)瓶子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水流不出来,那么,如果把瓶子向上抛出,瓶子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水会流出来吗?我又让学生亲自实验,以验证猜想,结果是水竟然还是流不出来!至此,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极高,产生了许多疑问和猜想,我再因势利导,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生活情境式提问

结合物理学科知识创设生活情境,让问题来源于生活,这样的问题才有生命力。所以,我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设法把物理过程情境化,把物理概念生活化。例如讲冲量与动量时,如果直接给出“冲量是力和时间的乘积”、“冲量等于动量的增量”,然后讲公式,做练习巩固。这样的教学,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昏昏欲睡。因为这样教学只注重了讲解的效率和解题效率,却弱化了情感效率,忽视了问题效率,有悖于新课改的理念。如果采用有效提问的策略,提出以下问题:我们经常打球,也经常看到足球运动员敢于用头去顶球,也经常看到运动员把球顶进了球门的精采场面。可是,如果是同样速度的铅球,运动敢用头去顶吗?学生的第一反应当然是“不敢顶”,让学生说说“不敢顶”的原因时,学生好像懂了,可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表达,心里就像憋了什么似的,此时,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探究,引出冲量、动量的概念,自然是水到渠成。很显然,后一种提问比前一种提问有效,它将问题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接受。

3、引导式提问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阶梯式设问,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全面、深入的理解概念、规律、特点或公式、定理、定律等,完成由旧知到新知、由表象到本质的思维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和深刻性的有效方法。常用在新知识学习阶段,目的是不断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思维去发现新知识。比如在“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有一道常见的题型。例:一个质量为5千克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当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7角的斜向上的拉力F1=10N时,恰能在水平方向匀速运动。求当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7角的斜向上的拉力F2=20N作用时的加速度。通常教师在讲解这道题时,为充分体现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以尽量完整的步骤、规范的格式展现给学生,可教学效果

0

0

往往不理想。基于这道例题的典型性、综合性和复杂性,我的做法不是直接讲解,而是先引导学生讨论掌握好下面几个简单的例题:例

1、质量为2千克的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求物体在水平拉力F=5N作用下的加速度。例

2、质量为5千克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系数μ=0.2。求物体受到水平拉力F=20N作用时的加速度。例

3、质量为10千克的物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受到一个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的拉力F=20N作用。求物体的加速度。这样的引导性设问帮助学生构建阶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思维,全面、深入的理解、掌握例题中的思想和方法,提高了应用所学定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搭桥式提问

搭桥策略是指教师为使学生对当前问题做进一步理解的需要,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逐步深入地加以分解,以便学生能自行构建知识体系和物理思维来达到教学目的而采用的一种行为活动。在教学中采用这种策略进行有效提问,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与知识的意义构建,教师的作用是搭桥引领探求知识结论的方向,而不是把答案都告诉学生。例如我在讲“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内容时,采用这种方式的提问教学,在测定学生的知识和理解方面:问题(1),如何分析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车辆经过公路弯道需要的向心力是由哪些力提供的?在提升学生观察和描述现象的能力方面 :问题(2),我县环岛公路路面在拐弯处不是水平的,而是一侧高、另一侧低, 人们对此议论纷纷,有人说是为了下雨时雨水容易流走,有人说这样车可以跑得快„而你的想法呢?在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问题(3),为什么公路转弯处半径越小,路面的倾角就越大呢?又如公路转弯处路面修成倾斜的,除了安全考虑之外,还有就是车上的人以规定速度经过时,人不会往外倾斜,感觉会舒适些,为什么会这样?我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学生对学习的物理知识加深理解和运用,把问题进行分解,然后通过提问层层深入,逐步搭建问题桥梁,让学生能顺藤摸瓜,自主寻求答案,得出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物理课堂提问的作用

01、提问是最好的反馈方式: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2、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如果注意力集中,大脑中有一个学习兴奋中心,听课效果就较理想。教师光靠静讲、维持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是达不到要求的,而应以授课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激发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提问可以让学生发现不足:对于一些重要物理概念,一般水平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懂了,其实不然。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

4、提问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善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正像教育家顾明远所说的,“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或缺乏思维能力,碰到问题不知怎样提出来,更提不出有深度、有新意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花大力气引导学生寻疑、质疑、释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之,有经验的物理教师,几乎在每一节课中,都要精心设计不同水平的形式多样的提问,选择恰当的时机,引导学生去回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并以高级认知问题去鼓励学生的思维价值、观念和证据等,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物理学科室:张培山

进行有效课堂提问 篇6

【关键词】高中物理;有效提问;生活化

提问是课堂教学有重要方法。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的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并以此

1 问题生活化策略

新课程提倡课程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所谓问题生活化策略是将问题置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鲜活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在学生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与自然界!社会发生联系,许多问题的背后都隐藏着使学生心存疑惑!充满好奇的物理问题。如在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课中,常常遇到如下的典型习题:有一辆汽车原来做匀速直线运动,突然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已知汽车质量m,汽车刹车过程的制动力恒为f,设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t0,问从驾驶员发现情况到完全停车,共经过多少距离?若将这一习题改成:某一特殊路段的速度规定不能超过40km/h,有一辆卡车遇紧急情况刹车,车轮抱死滑过一段距离后停止。交警测得刹车过程中在路面擦过的痕迹长度是14m,从厂家的技术手册中查得该车轮胎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0.7。假如你是一位交警,请你来陈述该卡车是否超速行驶。

很显然,后一种提问比前一种提问有效,它将问题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的兴趣,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接受。

2 问题搭桥策略

搭桥策略是指教师为使学生对当前问题做进一步理解的需要,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逐步深入地加以分解,以便学生能自行构建知识体系和物理思维来达到教学目的而采用的一种行为活动。在教学中采用这种策略进行有效提问,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与知识的意义构建,教师的作用是搭桥引领探求知识结论的方向,而不是把答案都告诉学生。如一位教师在教牛顿第一定律中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提问教学片断(图1),教师演示。

演示(1):一辆车(有轮子,正放)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力推车运动一段时间后停止用力。

演示(2):一辆车(轮子朝上,倒放)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力推车运动一段时间后停止用力。

教师提问

提问1:谁能描述刚才这两个实验中的现象?根据你看到的现象,你什么想法?请说明理由。

提问2:如果将小车放在在水平气垫导轨上来做实验,请同学们猜想以下结果会怎样呢?

演示(3):一辆车(有轮子,正放)静止在水平气垫导轨上,用力推车运动一段时间后停止用力。

提问3:如果老师将水平气垫导轨再加长一点,那小车的运动情况将会怎样呢?

提问4:如果水平气垫是光滑的,而且很长很长,同学们推理一下,小车的运动情况又将会怎样呢?

提问5:你现在认为/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有力物体必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会停止。这个观点对吗?你现在能描述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吗?

从以上教学片断可以看出,这样的提问很有效。教师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告诉学生“运动与力”的关系。而是先把这个问题进行分解,然后通过提问层层深入,逐步搭建问题桥梁,让学生能顺藤摸瓜,自主寻求答案,得出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搭桥策略进行有效提问,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取知识,这比我们自己从嘴里说出来的要深刻,而且更具有说服力。

3.3 以问引问策略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索问题。以“问”引“问”策略,就是要发挥有效提问的这种功效作用。我觉得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最高价值性应该就在于此。这里的以“问”引“问”策略中的第一个/问0是指教师提出问题,第二个“问”是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即以“问”引“问”指的是教师提出问题能引导或指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下面是教师A利用科学探究法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的教学片段。在初中我们知道,当一部分导体在闭合电路中做切割磁感线时,就能够产生感应电流,今天同学们亲自研究一下。除了这种方法外,还有没有另外的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方法呢?

请大家选用桌上的实验器材,两个同学一组,共同探究利用磁场怎样才能产生电流。将你们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表1)。

接着让学生进入探究阶段,学生探究完毕后收集记录表,挑选几张有代表性的记录表,进行总结分析得出感应电流产生的原因。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这样的现象,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了探究过程,但许多学生因为不会对探究的结果进行分析与下结论,有一部分学生为了应付老师,把教材上的答案填写在在记录表中,并不是自己探究的结果。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时间不够来不及研究,所以没有完成记录表。这种教学生成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不难看出,教师A把课本上的课堂演示实验改成随堂探究实验,在课堂上重视利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物理教学,注重结论的获得与描述,这是一大亮点,但却没有提出合适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参与具体探究,忽视了诱发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实验中就会缺乏问题意识,探究的效果不理想。

可见,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思考,而且还在于它能引导学生敢于去发现!提出问题,培养创新意识,最终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创新教育理论表明,学习者不断地质疑!发现新的问题的过程中,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也就得到培养,发现新的问题是问题提出以后所引发的新的价值,因为发现新的问题比提问更富有创造性。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评价。当学生还不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多鼓励他们,树立他们的信心与勇气,并在方法上给予点拨或引导。如果课堂上提出的问题由于时间限制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可在课后继续探究。这样做既解决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又让他们体会到获取成功的快乐。这种成功感也会驱使他们有进一步求知的愿望。如果只是刻意追求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将不引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会容易导致放任自流或作秀的形式主义。

3 小结

总之,在物理课堂中教师的有效提问不仅仅在于“问”,而更重要是在于采用合适的策略进行提问。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上述相应的策略达到有效提问的目的,则能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展开思维活动,使物理课堂中不断地动态生成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有效提问的教学真正功效,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作者单位

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篇7

那么,该如何提问呢?什么样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思考呢?又怎样才能恰当地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呢?课堂提问要收到好的效果,必须注意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问题的选择是提问有效性的关键

课堂的问题可以由老师确定,也可以由学生选择,还可以由师生共同确定。它必须有价值,不仅内容简洁,还具有综合性强、思考量大的特点;它必须难易程度适度,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促使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欲望,绽放出创新的思维之花。这样的问题应该是关键性的,有深度的,有探讨价值的,或者是能够引发全局的。

有一位美国小学教师在自然课上,向学生展示许多晶莹、透明的玻璃珠照片。照片吸引了每个孩子的目光。这时她问:“谁知道这些美丽的玻璃球是从哪儿来的?”“宝石商店买的。”一些孩子回答。她却笑着说:“不对。这是我们的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从月球上带回来的。这玻璃球是月球土壤中的。”这时,全班儿童的眼睛都发亮了。“谁在月亮上做的?”“怎么做的?”孩子们抢着提出许多问题。

那种不顾学生实际的盲目提问是无效的。老师将课前设计好的问题抛出来让学生讨论回答,很少能根据具体的教学情景提出问题,更难看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据有人统计,有的老师的提问简单机械,在45分钟的一堂课上,竟能提出几十个问题。这些问题又大都偏重于让学生做出“是”与“否”答案,偏重于复述等活动。有些教师的提问,要求学生对有关内容做出相应叙述,如“……是什么?”“……怎么样?”这两种提问,目的不在于激起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指点学生思维途径和方法,而在于希望学生回答出教师事先已经准备好的答案,是变相的“填鸭”和“注入”。

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律看,只有让学生自己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或者只有提出了切合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启动了学生问题发现机制的问题,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才是有价值的。

二、提问的时机是提问有效性的保证

一个教师必须善于揣摩学生的心理,认真研究并把握时机,适时提出问题,巧妙加以引导。因为提问的“火候”未到,所以学生难以出现积极反应;错过了良机,也难以发挥提问的最佳效应。所以教师应该把握好时机。

从启迪思维的角度看,在什么地方问什么问题,是教师需要下功夫琢磨的。只有课文空间上的问点和学生思维时间上的问点交叉了,才真正可以说是提问时机的优化。因此,教师应当考虑以学生的兴趣点为问点,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另外,在学生思维卡壳的时候,适时提问,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变通,又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方法,使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提问的时机不同,效果也不同。如果开头发问,学生才初知课文,很难回答到位,如果总结时问,学生的思维正在高潮点上,能在精神振奋的状态下积极思考,且此时根据全文内容作出抽象判断的条件已经成熟,课文的关键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高潮点融为一体,提问的效果就明显了。

根据提问的时间与作用,提问分为以下几种:导入式提问———在导入新课时提问,目的是吸引学生对新课的兴趣。讲解式提问———在讲解过程中提问,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所学课文深入思考。复习式提问———在讲完课文后提问,目的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准备好精彩的问题,以供课堂讲授中随机提问,这样就能避免当讲解形式过于单调时,学生注意力不稳定的情况发生,使学生迅速摆脱疲劳现象,使语文课堂教学富有生机和活力。

三、提问者创设的情境是提问有效性的催化剂

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驾驭学生思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就必须创设提问的情境。教师创设的情境越是新颖,越具有强烈的对比度,学生的注意力就越容易被吸引,感觉就会越敏锐、强烈,越容易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探索的强烈愿望。

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法,如可以由个别学生单独回答某个问题;可以由小组成员集体讨论,最后由小组代表回答,其他成员补充;还可以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同一问题,各抒己见,最终得出统一答案。教师还可以采取快问、慢问等灵活方式创设提问情境。快问时教师发出快速急问,促使学生争先恐后地抢答,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这种提问多采用填空式和选择式,带有明显的刺激性、竞赛性和娱乐性,课堂上常常出现先紧张活跃,继而又轻松愉快的氛围,令教师和学生兴奋难抑。这种提问宜用于教材中较易的内容,使学生抢答时能答。慢问是教师为了深化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提出问题后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通过周密思考、组织语言,以对问题做出完善圆满的解答的一种提问方式。这种提问宜于教材中较难的内容和高年级学生。情境丰富了,学生的积极性高了,问题的回答也就有效了。提问情境的创设还可由教师本人灵活掌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变化,根据自己对课堂各种各样信息的综合把握,即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巧妙地利用课堂情境提出问题。

四、提问者的礼节是提问有效性的根基

课堂提问的有效还依赖另一重要方面,即教师本人的提问礼节,它挑战着教师的综合素质。课堂提问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如果教师采用居高临下的提问,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距离感,甚至畏惧自己的回答会不会令老师满意,会不会遭来同学们的讥笑。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应注意自己的语言措词及语气语态,音调的变化、重读等。要有一种亲和力,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这样才能同学生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学生也才会放开一切思想的顾虑,走近老师的思维中。但是在提问中无论学生的回答满不满意,教师都应尽量避免言语的伤害、态度的轻慢,不要挖苦讽刺,应始终对学生充满激情,充满赏识、充满期待。对于学生的回答要有积极的强化,不论他的回答是否正确,教师都需要对学生的不同意见耐心倾听和接纳,巧妙地因势利导,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成功愉悦的体验。

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礼节,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心情和积极性。它可以是语言的表扬,把学生的回答强调出来,认同它并吸收为教师的观点;它可以是目光的接触,表达一种赞赏、鼓励、欣喜;它可以是身体语言的传递,鼓掌、拍拍学生肩膀、伸出大拇指;它可以是教师的微笑、点头,等等。这些礼节传递给学生的一种成功感,一种他们自我价值实现的情感,还是一种非常有效地鼓励学生踊跃参与的方法。

小学语文教育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素养,这些素养需要教师在教学的每一环节贯彻体现。有效地实施课堂提问,使每个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得到充分展现,才能加快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真正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要收到好的效果, 尤其要注意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问需要关注所提问题的选择、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情境、提问语言的准确, 还需要关注提问者的礼节。做到了有效提问, 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打下了良好基础。

如何运用微技能进行有效课堂提问 篇8

因此, 课堂提问在教师课堂话语中占有很大比例, 是主要的教学策略之一, 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互动形式。教师提问作为课堂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有效的课堂生成有着重要影响。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

什么是有效课堂提问?有效课堂提问与英语教学有什么关系?有效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精心预设问题的基础上,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 生成适当的问题,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对话, 全面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并对提问及时反思与实践的过程。有效课堂提问能使学生做出相关的、完整的答复,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的思维, 帮助教师检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监控学生学习, 促进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 刺激学生的课堂参与。有效提问要引发有意义的内容生成, 实践挑战性的思维训练, 驱动持续性的教学过程, 实现预设性的教学目标。有效课堂提问是课堂反馈的重要手段之一, 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怎样做才能使课堂提问更有效呢?

一、提高教师的素质

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改变教学模式

新的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将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 构建起以“学生为认知主体, 教师为教学主导”、以“学”为主的“双主”教学模式, 使学生的学习能完全摆脱传统的束缚, 促使师生间的课堂结构关系发生质的变化:教师由“教”转变为“导”。

2.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尤其是课堂教学微技能

①导入技能。

要求运用建立情境的教学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明确学习目标, 形成学习动机和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②提问技能。

要求通过提出问题来检查和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 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复习、巩固、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

③变化技能。

它是教学技能中信息传递, 师生相互作用和各种教学媒体、资料的转换方式。所谓变化是变化对学生的刺激, 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是把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的有效方式。要求使教学充满生气, 唤起热情, 丰富学习环境, 在不同的认知水平上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 利用各种感官信息传输通道传递信息。其方式有教态的变化、师生相互作用的变化等。

④设计、组织课堂活动技能。

要求根据教学内容, 设置语言交际场合及情境, 设计课堂活动、组织并引导学生参加语言交流。在活动中学会使用课堂上所教的语言并会用英语进行交流。

二、教师课堂提问中应注意的问题

1.课堂提问的生活性和趣味性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很多中学生对英语缺乏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认为英语学习与现实生活和情感联系不紧密, 课堂上的教学缺乏趣味性, 只是一味的死记硬背。其实, 教师可以通过合理、有效的课堂提问使一些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充满生活的气息。例如, 在八年级英语中出现了关于Dr. Martin Luther King和A national hero in China—Yang Liwei的人物知识介绍, 针对这个内容在教学中提出了What kind of people can be famous? Who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famous person in the world? Why?这样的源于生活感受和趣味的问题拉近了学生与教材内容之间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激发了他们的表达欲望和学习的热情, 让学生能通过阅读完成课后有关的练习。接下来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What should we know when we write this kind of article?引导学生据此复述课文, 非常流利。实践证明, 这样的问题不仅能使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概括课文要点, 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活跃课堂气氛,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时趁热打铁, 让学生稍作讨论和准备后, 各自就全班所熟悉的一位老师或同学作一简单介绍, 然后提问全班:Can you guess who he/she is?便将课堂气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2.课堂提问的深度和广度

教师的提问应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中学生对事物具有了一定的理解力, 他们不愿做被动的接受者、服从者和模仿者, 而是力求成为主动的接受者和发现者。在同一个问题面前, 不同的学生往往有不同的视角和见解。具有一定深度的提问往往能激励学生积极思考, 使其透过事物的表象发现本质, 探明事物之间的联系, 从而拓展他们的视野, 提高他们对诸多事物的认识能力。具有一定广度的问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张扬, 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在八年级下册的教学中, 让学生讨论了这样一个话题:If you have lots of money, what will you do?该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有的学生回答说:I will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I will buy myself a car./I will let my parents live a rich life.也有的学生回答说:I will help the poor./I will give away some money to make more children go to school.或I will give money to schools and charities, and do a lot of work to help people. 学生在讨论和交流时, 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又如, 在九年级Unit9的教学中, 学生通过学习When was the telephone invented? I think it was invented in 1876.之后, 又向学生提出了其他问题:How about cars? When was the TV invented? When were hand-held calculators invented? When were personal computers invented? 这种具有推理性和挑战性的问题为下一课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3.课堂提问的实践性与时代性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如果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提出一些实践性很强的问题, 对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技能和丰富其英语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 在教学问路后, 向学生提问:How can I get to the People’s Hospital/the cinema? 要求学生据实回答, 这便增强了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同时, 教师的提问应具有时代性特征, 以增强学生的时代感。又如, 在九年级关于We are trying to save the manatees!的话题, 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environment? 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通过讨论, 学生意识到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 树立和增强了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的主人翁意识。

4.课堂提问的创造性与鼓励性

在课题教学提问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规律,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这样, 学生才能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每次学生回答问题时, 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对有创见者更应该大加鼓励;让回答问题的学生都能吃上颗“定心丸”, 而不至于在同学面前丢脸。这些评价语可采用:OK! Good! Very good! Great! Nice! Well done! Excellent! I’m pleased that you have made so great progress now. You speak English very well, but there are two small mistakes.对回答问题困难者要及时启发诱导, 给予提示帮助;对回答片面者, 要给予补充;对回答错误者, 要具体指出其错误所在, 并给予纠正, 切忌冷嘲热讽、恶语伤人。决不能把提问当作惩罚学生不认真听课的手段, 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最后,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也是推进课程改革的主战场, 是师生学习训练使用英语的主要时空。因此, 英语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便是落实课堂教学。英语教师应加强对有效提问的研究, 掌握提问的技巧, 加强课堂教学微技能的学习,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通过有效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以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周蓉.“设问有方”才能“教之有效”——浅谈有效的课堂提问设计.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2009 (6) .

[3]洪松舟, 卢正芝.我国有效课堂提问研究十余年回顾与反思.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8 (12) .

[4]张晓兰.英语有效课堂提问研究.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4 (4) .

[5]胡庆芳.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2009 (6) .

[6]绳立堂.论微格教学培养教师教学技能的优势.英语周报教师版, 2003 (277) .

进行有效课堂提问 篇9

一、牢固树立小学语文教学的正确理念

1.“简单教语文”的理念

“把深奥的道理说浅显,把复杂的问题做简单,抓住语文教学的各个关键和本质,让语文教学真实扎实有效,这是简简单单教语文的核心理念。”[2]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如此强调。他指出“简单教语文”即“教学目标简约”“教学内容简单”。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崔峦更是提出:“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求发展,扎扎实实求发展,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大道至简,简单教语文,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

2.“问题化教学”的理念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诱导,即课堂上的有效提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个个的问题,可以不断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问题化教学是新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是双向互动的一种先进而科学的教学理念。

二、准确把握课后习题的编排精神

课后练习题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编排经过各级专家的层层审核,是遵照学生认知的规律性、学段要求以及课文知识要点、能力训练点和教学的重难点而统筹安排科学设计的,是指引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的明灯。大凡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会极其重视课后的习题。于永正老师就曾明确指出:“每篇课文的课后要求就是本课的主要学习目标”[2]。对于教学经验匮乏的实习生来说,课后习题在课堂问题设计中更能起到纲举目张的重要作用。

三、掌握优化问题设计的基本方法

1. 了解课后习题,明确问题设计的目标

课后习题的设计往往兼顾了新课标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内容,明确习题的出题意图,便于我们简洁明了地把握课文的教学目标。

如人教版(以下举例均同)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后有四个习题:“(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内蒙古草原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再从课文中找出写得美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再抄下来;(3)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4)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不难发现,前三个问题就分别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来命题的,第四题则属于语文的基本功训练内容。明确了教学目标,问题设计也就有的放矢了。

2. 着眼课后习题,把握问题设计的重点

语文知识繁复,要做到面面俱到、平均用力,显然是极不明智的。我引导实习生学会结合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和各单元的教学目标来分析习题,从而准确把握问题设计的重点。

如一年级下册第一课《柳树醒了》和二年级下册第一课《找春天》,课后均有三个习题:“我会写”“读读背背”“我会读”。不同的是后者的“读读背背”部分,在“朗读课文”前还加上了“有感情地”几个字;“我会读”的部分变成了“找找说说”,即不再出示现成的词语认读,而要求学生自己去找字组词。题目难度逐步提高,与新课标中对小学语文各学段的要求是完全同步的,执教者的课堂提问自然也应有所侧重。

再看六年级上册第五课《詹天佑》后的三个习题:“(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同学讨论: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2)默读课文,试画一个示意图,说明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采用的不同方法,再借助‘人’字形线路的插图,说说火车爬上陡坡的方法;(3)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抄写喜欢的词句。”结合本单元“分析文中关键字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的要求,不难发现第一题才是教学的重点。执教者显然应围绕重点段落第四、第五自然段来设计问题,通过引领学生重点品味“带着”“扛着”“背着”“定点”“测绘”“攀山越岭”等关键动词,体会主人公詹天佑的高大形象。

3. 分解课后习题,提高问题设计的质量

将课后习题奉为圭臬的囫囵吞枣的极端做法,不是将学生逼成了苦行僧,就是可能使其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厌恶感和恐惧感,令人担忧。

解决课后习题,不但应将其分散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而且对于中心问题还应化直为曲,学会分解。

如要解决六年级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后第一题“想一想,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就必须先设计如下两个小问题:(1)课文中介绍了北京春节中哪些重要的日子?(2)每个日子里分别有哪些主要的习俗?由此学生才能感受得到:北京的春节持续的时间长,喜庆的日子多,有着忙碌、热闹、红火而美丽的特点。

解决课后的重点习题,还要注意所设问题之间的层次性、逻辑性和启发性。

如五年级下册第三课《白杨》后有这么一道习题:“默读课文,讨论: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为解决这一重点问题,我引导实习生进行了如下思考:白杨的特点仅仅只是表面上的“高大挺秀”“从来就这么直”么?为什么爸爸介绍它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为什么爸爸对白杨那么了解?……问题设计层层铺设与递进,引导学生将白杨的生长环境与爸爸的工作特点结合起来分析,从而明白爸爸是触景生情,在借白杨来表白自己的志向!

实践证明,紧扣课后习题,能迅速理清教学思路,是优化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途径。实习生是教育战线未来的生力军,在其入门之初,教给其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使其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学会稳扎稳打,逐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是每一个教法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摘要:“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丰富课堂文化,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方法。”[1]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初上讲台的实习生最为棘手的问题。作为教法老师,可以将课后习题作为抓手,通过引导实习生了解、把握、分解课后习题等方法,实现课堂提问的最优化。

关键词:课堂提问,课后习题,问题设计

参考文献

[1]孔凡哲,李莹.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J].中国民族教育,2006,(5).

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性提问 篇10

方法一:提出 (预设) 的问题要有梯度

举例:阿长与《山海经》。学生对阿长形象进行分析并掌握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是教学重点, 如何通过有梯度的提问调度学生的阅读情绪, 将教学研讨引向纵深?我渐次向学生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

(1) 一读课文, 说说我们眼里的阿长。

(2) 再读课文, 谈谈作者心里的阿长。

(3) 审视现实, 阿长凭什么占据作者和读者的心。

通过对上述三个问题的讨论和分析, 自然引导学生不断去关注文本, 思考问题, 迫不及待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顺利完成了对教学目标的整体把握, 同时对他们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也是一个提高。

方法二:灵活调度, 降低或提高问题的难易度

举例:语文综合性活动《漫游语文世界》

1.明确目的, 提高难度

当学生滔滔不绝地罗列自己搜索到的各种经典的“广告语”时, 教师突然提问:好的标准是什么?语文在哪里?促使学生结合实际例子去思考并总结广告语背后的语文规律。

2.降低难度, 指示方向

在“店名中的语文”活动环节中有一任务是给海鲜店取名, 几个学生一时卡壳, 甚感困难。教师提问:珠海有哪几家有名的海鲜店, 你觉得它们的名字怎么改可以更响?顿时学生在已有记忆的基础上“创造”出蚝 (好) 多味、百里鲜一品鲜、蟹真棒、等店名来。

方法三:抓住切入点, 突出重难点

(一) 踢皮球法, 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

举例:《陋室铭》比喻类比手法的运用对相当部分学生来说是难点, 不易理解。恰好学生在讲解时简单的套用教辅资料, 用“前两句与第三句的关系是比喻和类比, 目的是引出‘德馨’”一句带过。教师立即紧追不舍地提问:“比喻和类比是表示关系的吗?”引导学生加深对修辞和说理方法的认识。随后教师再问:“‘山’‘水’与‘陋室’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通过几个回合的讨论, 使学生联系对象、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真正认识到比喻和类比在本文中的妙处, 体味它的表达效果。

(二) 抓住闪光点, 引发兴趣, 寻找新的突破口

1. 解决难点

举例:《阿长与山海经》

学生讲解:作者笔下阿长也是有缺点的, 比如“粗俗、啰嗦、迷信”……

教师提问:作者这样写是不是在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热烈地讨论中水到渠成地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学习客观公正的评价他人的方法, 并掌握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在写作中的妙处, 可谓一举数得。

2. 学生完全陌生处, 主动告知

举例:《新闻二篇》的教学重点之一是把握新闻特点, 当教师设问:新闻的特点是什么?学生未知, 或哑然, 或随便乱说一气, 此时教师需立即告之以节省时间, 进入下一教学环节, 提高效率。

进行有效课堂提问 篇11

关键词 初中生物课堂 有效提问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0010-02

在新教改的不断深化和推进之下,课堂教学的要求已经不再单纯地存在于定性思维这一层面,而是应该不断地弘扬发散思维,强调素质教育。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善于提问、巧妙提问、有效提问的一种能力,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打开想象的空间,让“提问”成为学生学习的一把利器,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本文从下几方面浅谈了在初中生物课堂中进行有效提问策略。

一、课堂提问要遵循“以人为本”

首先,教师要了解所在班级的整体水平。这是进行提问设计的基础条件,对整体水平的了解有利于教师把握提问的大致范围和方向。其次,要了解学生的个别水平。哪些学生的学习能力强且对知识掌握得较好;哪些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这些需要进行深入了解,这样才能在提问过程中体现出差异性。对提问基础较好的同学时可以适当地增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问基础稍差的学生应适当降低难度,让他们能够顺利作答,使他们产生成就感,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初中生物教师还应该通过日常提问和反馈练习了解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掌握,对于大部分学生掌握不好的重点难点加以重视,并在提问过程中加以体现,这样就能对知识更好地进行强化和巩固。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进行有效提问

建构主义理论提倡情境、协作、对话。因此,可通过提问,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情感共鸣,提高教学效率。

案例片段:在学习“保护生物多样性”—课时,先展示视频一: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角马、羚羊悠闲而又警觉地在吃草,老远的山丘上,一只金钱豹远远地观察着形势,寻找着捕食的机会,老鹰在天空中盘旋着。视频二:呼啸的越野车冲进草原,枪声响起,草原还在而生物却没了踪影。学生看完视频之后,教师设问:你观察到短片中的草原上有哪些生物?学生纷纷发言。再问:这些生物若要能生存下去,需要什么条件?学生说:得有草、有食物等等。显然学生说得不全面,教师继续引导:生物光吃喝就能活下去吗?提醒学生意识到人类活动会影响生物的生活。再问: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若草原上如果没有人,动物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教师总结性设问:以上事实说明生物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如何?通过以上提问创设情境,提供事实,引导学生思考,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提炼和总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不但降低了概念教学的难度,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有效提问要注重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该将生物知识与学生们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或者现象相结合。这样不仪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进行思考还能够将理论联系实际,将生物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激发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兴趣,进行深入的研究。例如在学习“基因在亲了代间的传递”这节课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提问:“在你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你们的细心观察,你觉得自己的哪些器官与父亲或母亲相似?”学生们会回答出“眼睛像爸爸”“耳朵像妈妈”等答案。教师就应该进行鼓励,并且引申出“爸爸的眼睛、妈妈的耳朵是怎么到你的身上的?”,并进一步提问:“你是从哪里来的,怎么来的?”“基因在你身体的什么地方?”“我们知道细胞中有很多结构,那么基因究竟存在于细胞中的哪个结构中呢?”等问题。

四、提问要具有提示性

对于某些实在是没有办法分解又太难的问题,老师应给予一定的提示,给学生引导疏通。但是,不能因为提示而把内容过多地告诉学生,以免发生“泄密”的嫌疑,或者可以采用一种环环相扣的方式,以上一个同学的回答作为下一个同学回答的提示,一环紧扣一环,这样不仪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活跃课堂的气氛。如在学习“体内物质的运输”一节内容时,学生对血液的颜色、状态、重要性都具有一定的常识,以此为基础设问:血液为什么早红色?你受伤为什么会流血?伤口小的话会自动止血,又是为什么?为什么人一次失血过多会危及生命?血液组成成分到底是什么?血液对人的生命活动有何重要作用?本节课主要通过这些问题的启发,引领达成教学目标。

可见,把提问的难度把握在借助一定的提示于段后,学生自己能够认识和解决问题,才能启发学生思考,提示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前进,这才是有效的提问。

五、提问过程中的有效性方法

初中生物课堂提问要明确,具有针对性。教师在提问之前应该对所要教授的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之上选择提问的方向和具体内容。因为课堂的时间有限,所以问题的提出一定要明确而且具有针对性。这需要老师对课堂语言进行有效把握。初中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处在较为基础的阶段,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要使用较为简洁自然、容易理解的语言,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叫答是初中生物课堂经常使用的提问方式,在叫答过程中教师应掌握一定的技巧。首先要使得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教师在提问时应该给予每一位学生以同等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问题或者获得学习的信心。另外,在叫答时要不断改变叫答方式,不要仪限于举于提问,还可以利用点名、抽签等多种形式进行叫答,在不影响课堂纪律的前提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注意力,使课堂叫答更有效果。

总之,不管采取什么策略,只要所提问题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并善于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乐于学习、乐于创造,就是有效的提问策略。

参考文献:

[1]刘蓉生物教学课堂提问之我见[J]读与写杂志,2010(1).

[2]李怀志,黄道明.课堂有效提问方法[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

[3]郑魁星课堂提问艺术例谈[J].陕西教育,2005,(6)

进行有效课堂提问 篇12

一、深入地了解教材,根据教材进行有效提问

课堂上有效提问,是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概念,就是必须当着老师和全体同学的面,提出一个有权威性的,知识含量高的问题,如果教师想在课堂上做到这一点,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什么呢?就是教师必须对课本上的知识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实际上就是这个道理;那么,教师必须要根据课本上的知识领悟出一些其他人所不能领悟的东西。语文教材的编排并不是胡乱编造而来的,它是编排者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心智等因素来进行教材课文的选择和安排的,并且在长此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起着有效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教学离不开教材,教师的提问也不能偏离了课本。教师想要提出有效有用的问题,就需要对课本有一个足够的了解。例如,课文《窃读记》,作者在全文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就是“作者对读书的热切”,教师在提问时,就可以围绕这条情感主线来进行提问,例如,“作者在文中用了哪些描写去刻画自己对读书的热切。这些描写分别出现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二、提问要能激发学生思考兴趣

提问能否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激发他们的回答热情,对于教师而言尤其重要。如若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什么兴趣,那么他又怎么能认真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呢?新型课堂,并不否定传统的提问方式,特别是启发式的。单纯的一问一答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交流答疑,才能凸显新型课堂的特点。新型的课堂提问,也必定是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兴趣和回答兴趣的提问,因此,有效的提问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当然,首先还是需要教师自己对课本内容完全把握,对所提问题也有所掌控。充分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以吸引人的问话方式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在进行趣味性的提问时,要多用启发性、发散性的方式向学生提问。启发性、发散性的提问往往可以活跃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在问题中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多重可能。例如,在教学《曹冲称象》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当时的曹冲,你会怎么做?”、“除了文中曹冲称象的方法外,你还想到了哪些方法?”“能否用现代方法去解决当时称象的一些难题?”

三、鼓励学生积极地发言提问

有效的课堂提问不只是教师一个人独挑大梁,学生也同样可以通过提问来丰富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毕竟从学习主体地位来说,学生才是获取知识、学习知识的那个人。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一杆秤,学生自己的学习情况,学生自己最清楚。对于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哪里听懂了,哪里没听懂也只有学生自己知道。如果学生不把自己的问题摆出来,那么,教师也只能徒劳无功。因此,教师在提问的同时,还需要鼓励学生自己发言提问。平时在做一些课堂活动时,多让学生发言,比如开课10分钟让学生轮流讲一些自己的故事或者看到的故事及自己的感受总结等。有的学生性格比较腼腆,但教师适当给一些压力或鼓励之后,腼腆的学生也会逐渐变得喜欢发言起来,因此,教师要多给比较含羞的同学机会。社会很残酷,很现实,表达能力和自我推销能力很重要,做演讲要的就是这种素质,这需要慢慢锻炼。对答对问题的同学鼓励,对答错的也要进行鼓励。

总之,提问的课堂,一定是一个互动活跃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往往是比较高效有用的。对于学生而言,提问是他们解决疑问,提升学习水平的有效方式。对于教师而言,提问是增强课堂效率,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的有效方式。因此,提问非常重要。

摘要:提问的作用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学习。一般而言,刚开始授课时提问是引发学生兴趣;而课堂中间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避免学生由于注意力集中时间较长引发疲劳而跑神;知识点学习后提问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主动求知。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因而,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自身的教学提问,从而让自己的提问变得有效起来。

关键词:小学,语文,提问,有效

参考文献

[1]罗剑宠.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2]张云岚.提高低年级学生识字效率之我见[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上一篇:新时期初中科学教学下一篇:行动学习与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