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2024-08-28

化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精选10篇)

化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篇1

论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关键词: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

【论文摘要】 本文阐述了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提问,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全神贯注进行思考、进入良好的思维情景中。认为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信息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和言语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且这种注意或学习兴趣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带着问题学习”,“边学边思”,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从而使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有效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巧。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它能够使学生全神贯注进行思考、进入良好的思维情景中。反之,一个不严谨、不科学的问题,则使学生茫然、无所适从,打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它能够使学生精力分散、进入无绪的遐想中。因此,教师的提问,必须是有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即教师要善于提问。一方面所提出的问题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有提高的,并且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另一方面问题提出后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讨论、思考、探究,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思考、探究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总之,不要使课堂成为教师包办,自问自答式的教学。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在教学中是如何进行有效提问的。

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首先演示向放有一高一低两支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和向一个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中加三分之一水并振荡的实验,学生被现象深深吸引,这时及时提出问题:为什么低的蜡烛先熄灭,而高蜡烛后熄灭?这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学生会立即围绕问题积极的思维,通过对现象的分析不难得出: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和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的结论。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赞赏和肯定之后,紧接着提出: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甁加水振荡后为什么变瘪呢?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纷纷举手强答,请一位同学回答,并要求其他同学判断回答是否正确,全体同学的思维就会集中在此问题上,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对问题的答案进行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然后继续提问:通过上面的讨论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质?学生会轻松的总结出二氧化碳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的物理性质。这样改变了以往教学中老师讲,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自主探究的情况下获取知识。当学生沉浸在自我获取知识的喜悦中时,继续提问: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吗?为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一组探究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新的问题情景中来,充分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看到四朵紫色石蕊染成的小花,第一朵喷醋酸后变红,第二朵喷水不变色,第三朵放入二氧化碳气体中也不变色,第四朵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气体变红,而把变红的小花取出加热后又变紫。学生会对实验产生极大的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的好奇心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探究意识增强,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最终得到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而碳酸不稳定常温或受热易分解的化学性质。接着提问如何检验二氧化碳,学生会立即在脑海中搜索已有的知识,明确利用澄清的石灰水,看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浑浊的方法来检验,从而得出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发生反应的结论。就在这样层次推进,步步深入的提问中,以问题引导学生有步骤有层次地自主学习,并进行不断思考,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再如讲质量守恒定律时,首先通过复习提问使学生明确: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了新的物质,也就是发生了质的改变。紧接着提出问题:物质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改变呢?学生的思维会集中在这个问题上并大胆的提出假设,增大、减少或不变。这时告诉学生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来回答这个问题。那么学生就会带着问题认真仔细地观察和分析实验,从而获得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接着又提出问题,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学生又会对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自主探究守恒的原因,而此时会有一部分学生对这个问题感到困惑。这时我会问学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在学生积极思考的同时,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水通电分解这个反应的微观动画,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从中总结出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不变。然后问学生质量守恒定律有哪些应用呢?在学生对此有着极大好奇心的前提下,我通过举例子向学生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使学生顿感豁然开朗。这样的一节课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问题的引导下不断的思考与探索,而我们知道在学习的过程有思则明,有明则通,有通则能应万变,我想这样教学才应该是有效的。

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学方法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一切教育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才能使学生得到成长与发展。教师的教,要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见成效。知识的获取只有通过学生直接参与、尝试后的亲身体验与感受方可靠有效。化学课堂教学应从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线索去传授机械性、模仿性、重复性的知识,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线索,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维,进而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完善其人格,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已成为时代的必然与改革的必然。

课堂提问是化学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化学课堂教学基本的常用的教学方法。一个好的课堂提问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思考中得到启迪、产生联想,使教学的重点、难点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提问中渗透、理解。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信息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和言语表达能力;这样有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化学。

化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篇2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课堂提问,问题意识,有效提问

新课改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就要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表明,有效的提问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一、化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作用

1. 利于促进课堂上的交流

有效的提问可以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阐述自己观点的机会,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取长补短,而且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状态和真实想法,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

2. 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有效提问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取头脑中的相关信息,并查阅相关的资料,在对各种信息和观念进行加工和转换的基础上,作出合理的整合和推论,来分析和解决当前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发展。

3. 利于教师调控学生的学习状态

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判断学生的进展,以及与目标的差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节奏,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

二、化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原则

1. 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协作者、促进者。因此,化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提问的依据、出发点和提问的主体。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以与学生平等对话、协商交流的姿态,置身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实现意义的建构。

2. 目的性原则

有效提问需要明确提问的目的。在设计问题时, 教师不仅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而且要考虑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问题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意义,预期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对问题的设计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和易错点、围绕明确的主题,从检测学习效果、了解学情、启发积极思维、形成探究气氛、引出学习主题等方面入手,使提问不偏离教学意图,有效服务于课堂教学过程。

3. 启发性原则

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思维、自觉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因而,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考虑所设计的问题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激起认知冲突,启发积极思维。问题要有情境性,注意引发学生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点,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减少简单记忆性、选择性的提问,提倡多使用开放式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4. 层次性原则

学生的学习遵循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即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由一般到特殊。通常,具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教学内容,并非一个问题所能解决的,而且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教师在设计化学课堂提问时,要注意将问题分解成一组具有一定层次和梯度的问题组合,合理铺垫和巧妙过渡,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远及近、由偏至全,循序渐进、层层分析、步步深入,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层次,深刻理解问题,建构合理认知结构。

5. 科学性原则

有效提问要有科学根据和明确的答案,尽量避免无科学根据或不确定、有争议的问题,这些问题容易对学生的思维造成迷惑和混乱。有效提问语言一定要准确贴切,既要表达出应该表达的意思,又要措词得当、简单清楚。切忌为了迎合学生的低层次情绪而提出丧失科学性或无意义、低级趣味的问题。

三、化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呈现

1. 实验呈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化学现象可以引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直接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把有效的提问置于实验情景中,有利于学生积极地探究知识和高效地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燃烧的条件时,我先演示燃烧条件实验。通过观察实验,学生在头脑中很快就会产生疑虑:都在铜片上,为什么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同样是白磷,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而水中的却没有燃烧?这个“奇特”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促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分析出燃烧的条件。

2. 图表呈现

图表可以直观清晰地呈现信息间的关系,将各事物间错杂复杂的关系条理化,有利于学生发现各事物间的区别和联系,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另外,用图表呈现问题还可以省去繁杂的文字叙述,使问题的表述简捷明了。

例如,在学习核外电子排布知识后,我展示了出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然后设置这样一些问题:(1)同一周期中,各原子电子层有什么特点?(2)同一周期中,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特点?(3)同一列中,各原子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有什么特点?

我通过图表简明清晰地呈现了学生解决问题所需的各种信息,降低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难度。

3. 文字材料呈现

教师有时候可以把与问题相关的一些信息,如化学史实、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化学科学与技术发展及应用的重大成就、化学对社会发展影响的事件等,以文字材料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阅读这些信息的同时,激发起探究的兴趣和动机,促使学生在文字材料中的信息的冲击下,积极主动地对问题进行探索。

例如,在学习有关水的污染和防治问题时,教师可选取一些有关水体污染的新闻报道在课堂上呈现,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危机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且能促使学生从社会和科学等多角度来思考如何治理水污染的问题。

4. 多媒体呈现

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增大信息传输的容量,提高信息的可信度,而且能把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的结构和运动模拟出来。例如,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动、分子结构,以及一些化学反应过程、化学实验现象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动态模拟出来。因此,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呈现问题,使抽象枯燥的问题变得具体、鲜活,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有意注意,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还可以减轻学生的思维负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要重新审视课堂提问,合理设计课堂提问,使提问成为促进课堂交流、优化教学进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并且教师应通过合理设计问题,营造民主宽松的环境,适时地对学生提供质疑方法指导,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参考文献

[1]杨福存.化学课堂提问的辨正艺术.化学教学, 2000, (10) .

[2]王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提问.化学教学, 2001, (5) .

[3]Marylou Dantonio, Paul C.Beisenherz著.宋玲译.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2006.7.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篇3

一、课堂有效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1.所提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高中学生由于自身年龄的特征,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因此,我们所设计的问题,要符合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太浅,他们会觉得没意义,枯燥无味,如果太深,超出他们解决能力的范围,那么,他们觉得听不懂,长时间下去,不仅无法达成教学目标,还造成学生身心疲惫,以至厌学,导致学生觉得自己不是学化学的“料”。因此,只有那些符合高中学生实际情况的问题,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否则,都属于无效提问。

2.问题要具体,表述要清晰、准确

一般来说,提问要言简意赅,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一听就明确教师问的是什么,自己要回答什么。反之,问题不明确,条件不易懂,涉及面过宽,超出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想象力,学生将无从入手,大惑不解,无言以答或答非所问;知识面过窄就起不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好效果。为此,教师应在深钻教学大纲,认真研究考纲,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围绕一个主题,设计一个个有层次、有节奏、由浅入深、前后衔接、相互呼应的问题,诱导学生步步深入,拾阶而上。

3.所提的问题要有层次性、连贯性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所提的问题,不能使学生感到乏味的问题,如:这是什么啊?是不是啊?而应该努力使所提的问题有层次性、连贯性,比如:假如……会怎么样?为什么?……又……之类的连续性发问,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再思考,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充分考虑问题的趣味性,一定要选择好问题的切入点,努力使学生的思维沉浸在老师所创设的情景中。

4.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

每一次的课堂提问都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在实际教学时,老师要给学生充分考虑的时间,要给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此外还要考虑所设计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知欲望,假如学生没有探知需求,那么就算给学生留了思考时间,也无济于事,因为学生从主观上就不想思考它。

5.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老师总是用题海战术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美其名曰为见多识广,其本质是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最后只能把学生培养成考试的机器,导致高分低能。

其实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学生说听懂了,就是拿到题目还是做不出来,究其原因,就是缺乏灵活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思维能力的一些问题。

二、实施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营造创新的氛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开放的,真实的问题情景,如真实的事件,真实的现象等,尽量引出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概念、原理等。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准确地给自己的角色定位,由“教学的主宰”转为“合作学习中的首席”,既要保持必要的权威,又不能以绝对真理的拥有者自居。要相信学生自学自悟的能力,重视学生潜能的开发。鼓励学生向书本挑战,向老师挑战,向传统挑战。问题情景的设置,常常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不解”的状态,在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学生探究的热情高涨,必然会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设计发散式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我们经常听到有的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一做题就发怵。”究其原因就是思维缺乏灵活性。通过对优等生和差等生的解题过程观察发现,优等生可以从同一题的信息源产生不同的假想,然后对每一种假想进行合理的思维推理,一旦一种假想思维受阻能立即转换思维方式;而差等生从同一题的信息源产生的假想不仅单一而且缓慢,往往“一条道走到黑”。我们常说要使这类学生“头脑开窍”就是要培养这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有目地的根据同一问题设计发散式的问题,如在一题多解和多变的习题讨论中,增强思维发散与知识交叉,增加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3.设计探究式问题,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在当代人才的多种素质中,有决定意义的是能及时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和高度应变的创新能力,而应变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它是思维的最高层次活动。对学生来说,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独特的见解,新颖的解法,公式独到的证明或应用等。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和科学家发现规律一样带有强烈的探索动机,也经历提出问题、建立假说、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几个阶段。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精心设计一系列探究式的问题和实验,引导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4.设计开放型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在培养分析、比较、归纳问题能力的同时,要重视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开放型问题能够给学生提供思维创新和探究的空间,每当教师围绕课堂教学设计出较好的开放型问题时,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就很容易被调动起来,就容易产生寻求变异,伸展与扩散的思维能力,如教材中二氧化碳能使蜡烛熄灭的实验,教师提出问题,你能用几种方法证明二氧化碳不助燃,不可燃,学生会设计出很多种方法,验证的过程中有的可行,有的不可行。经过师生共同探究,分析实验成功失败的原因,既掌握了化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在此过程中,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5.提出联想型问题,培养学生联想思维能力

联想思维就是有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的过程,它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活动,各种不同属性的事物反映在头脑中便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联想,如相似联想、反向联想、因果联想、相关联想等,不少学生化学知识掌握差,大多是缺少必要的联想训练,联想思维能力差造成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利用上述各种联想方法,培养学生联想思维能力,特别是在章节复习过程中教师利用各种知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联想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既掌握了化学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篇4

学 校:姓 名:论文题目:联系电话:

泗汾镇双塘中心小学

梁怡芳 宋威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内容摘要: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沟通交流、交往互动、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独立思考的重要途径。因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就成为提高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渠道。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同样需要以问题作为载体进行。设计问题是音乐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音乐教学中的艺术体现,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音乐课堂教学气氛的重要手段。因此,想要上好一堂高效的音乐课,准备有效的、带有艺术性的问题是必不可少的。关键词:音乐课堂;提问;全体学生;独特体验;想象空间;层次分明;因人而异;价值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沟通交流、交往互动、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独立思考的重要途径。因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就成为提高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渠道。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同样需要以问题作为载体进行。设计问题是音乐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音乐教学中的艺术体现,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音乐课堂教学气氛的重要手段。因此,想要上好一堂高效的音乐课,准备有效的、带有艺术性的问题是必不可少的。

一、面向全体全体学生提问。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要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一个有趣的问题能够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能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从回答问题的机会中体验参与和表扬带来的愉悦。所以老师在提问时不能忽视设计问题的目的,若是为了提醒某个开小差的学生,或者为了检查某些学生对音乐知识掌握的情况而提问,其余的学生就容易放弃问题的思考,达不到问题设计的目的和作用。在提问之前要公平的对待每个学生,不要急于把学生叫起来,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全体学生思考,再根据学生的反馈解决问题。如此一来,所有的学生都会集中注意力思考你所设计的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因此,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的问题才是有效的问题。

二、针对学生对音乐的独特体验而提问。在欣赏一首由多种乐器演奏的乐曲时,教学中的提问要注意学生对乐器音色

的感受效果。例如,在教学《彼得与狼》中,如果教师在欣赏音乐之前就提出问题,“这首作品是由多种乐器演奏的,你能辨别出有哪些不同的乐器吗?你能说出它们的音色特点吗?”这样学生就会带着老师提的问题去听,重视老师要求,而不会太关注乐曲本身。学生在欣赏由多种乐器演奏的乐曲时,它们会注意到乐曲中音色的改变,能够意识到不同乐器的音色区别,但却不能用言语表达出来。如果教师先什么都不要说,只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然后再把问题设计为:“你最喜欢这首作品的那一段?你觉得哪一段你印象深刻?你认为最有意思的是哪一段?为什么?”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就自然而然的说出来不同乐器的不同的音色,在个别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的同时,其余的学生也会参与其中,不断的回忆刚才听到乐曲中不同乐器演奏的片段,解开心中的疑惑。再次欣赏时,学生对乐曲中多种乐器的音色会更加关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多种乐器,熟悉了乐器的音色,对乐曲本身印象会更深刻。

三、提出能挖掘学生想象空间的问题。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它会激发人的想象空间。小学的音乐课中,学生在听到音乐时会产生丰富的联想,经常会随着音乐不由自主的律动。在学习一首歌曲前,如果教师把问题设计为:“这首歌好听吗?”那些低年级的学生就会机械的回答“好听”,换做中高年级的学生还可能会回答“不好听”,这样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还有可能让教师感到尴尬。相反,如果教师把问题设计为:“通过欣赏音乐,你觉得音乐是在描述什么画面?你觉得里面像是有些什么人物(事物),他们(它们)在干些什么”,若是歌曲的话还可以问:“歌词在述说着什么情景故事?是谁唱给谁的歌?”学生便会从自己听到的音乐(歌曲)所想到的回答问题。或许学生说的不一定完全正确,但这样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从而带给了教师别样的教学效果。



四、问题设计应层次分明。在欣赏《彼得与狼》时,教学目标是学生能积极参与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各种听赏活动,了解各种乐器的音色及不同的表现手法说展现的不同人物形象和故事情景,能听辨出交响乐中每个角色的音乐主题及说出相应的乐器名称。初步聆听之前对故事中的人物做初步了解,提问:音乐中发生了什么故事?复听时再提问哪些乐器分别模仿了哪些小动物?发生了什么样的情景?并让学生用笔

记录,积极发言,提出疑难之处。在初步了解乐曲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再分段欣赏,要求学生注意所使用的乐器的变化,听后议论并展开想象,每段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在仔细聆听中寻找答案?采用边听边想,边听边答,边听边演等多种听赏形式,使学生轻松掌握每段的重点,解决难点。这样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把学生思维一步步引向认知的新高度,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五、设计问题时因人而异。

不同的班级,不同年级的学生的音乐基础和认知能力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收能力来设计问题,既要满足对音乐课有兴趣的,基础好的学生的学习要求,也要兼顾班级中那些五音不全,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跟上学习,缩小他们的差距,培养自信。对在校外参加了有关音乐的培训班的,和平时爱好唱歌,喜欢表演的这些对音乐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应给予相应的指导,对那些对音乐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更要给予关心与帮助,鼓励他们勇敢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独特看法,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教学中难度大的问题让有一定音乐基础的学生来解决,难度小的问题让平时不爱在音乐课堂表现的学生回答,若回答得好,教师一定要及时鼓励表扬,说不定下一次他就会主动表现自己了。音乐课上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紧张的文化学习之余得到放松,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用于表现自己的能力。

五、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化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篇5

摘 要 课堂提问对小学语文课堂教?W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老师的教学效果,因此,老师要严格把握提问的问题的有效性,做到有的放矢,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不同的问题。提高用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方法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推进语文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 课堂提问;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实施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2-0205-01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项不能缺少的环节,既可以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作为一种师生间的互动手段,能够有效帮助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小学语文是整个学生学业的基础,是其他课程的学习必要条件,所以我国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十分重视并进行了改革创新,提问的出现使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迎来了革命性创新。本文通过对课堂提问的功能及作用和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归纳了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实施策略。

一、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这一环节存在一些问题,老师的提问偏离学生的学习起点,老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教案在走形式,老师只考虑到自己的计划,忽略了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思考习惯,只是一味的将课堂准备好的问题抛给学生,不考虑是否适合学生,这会限制学生的思路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课堂提问的内容太过于形式化,有些老师在问题的选择上,选择了一些很简单的问题,不需要学生去动脑思考,学生只需要配合老师做出回应即可,虽然有一定的课堂氛围,但是对于学生的发展以及思考能力的培养没有一点益处;在课堂提问环节老师会积极的进行提问,一部分学生会跟着老师走,配合老师的提问,通常这一部分学生都是学习优秀的学生,而学习不好的学生就会很少进行反馈,对课堂提问环节的参与度不够,长期如此,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失去学习兴趣,最终使得语文成绩不好。老师应该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提问环节中,通过老师的教学成果。

二、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方式

1.提问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提高问题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基础知识,一切的教学活动也是为了小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环节,老师要保证问题的有效性,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提问,不要提过于简单或者超出学生知识能力范围的问题,太简单的问题,会让学生失去动脑思考的能力,长期如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会降低,而问题如果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学生答不上来,会出现学生参与不进课堂,也会降低学生的自信。老师要慎重选择问题,要接近学生最近的发展区,保证问题的有效性,让每个问题都能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课堂教学的质量。例如在学习《小狐狸卖空气》时,老师在提问问题的环节,如果提问“狐狸把空气卖给了谁?”这样的问题,就过于简单,学生很容易就能答出来,而如果提问“从小狐狸生病这件事你想到了什么?”“小狐狸为什么要卖空气?”这样的问题,具有思考价值,难度适中,学生可以通过课文中的图画,想象下狐狸的心理活动,再结合课文找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阅读以及思考能力都能得到锻炼,不断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也得到了保证。

2.丰富课堂的提问形式,保证提问的有效性

通过多样的形式可以丰富语文课堂的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对课堂提问这一环节充满兴趣,学生也会渐渐爱上这一环节。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在课堂提问环节上,只是简单的提出自己的问题,大多都是基础层面的,考察学生对这一方面的掌握程度。当下的语文课堂提问要进行改革,语文老师应该抛开以往的提问形式,通过多样的形式提高学生对课堂提问的参与度与兴趣,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例如在复习拼音时,老师可以通过分组让学生进行比赛,通过“给拼音宝宝找家”这样的游戏,一组先出题,另一组回答,两组交替进行,老师在一旁计分,最后给获胜的哪一组一点小奖励,这样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出题时肯定会想出难得题目让对方不得分,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也将重点和难点进行复习,对比传统的复习方式,更容易加深学生的记忆,让学生熟练掌握。

3.实行因材施教,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老师要把因材施教的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在其指导下完成课堂提问的设计,老师要抛弃“以成绩论英雄”的思想,平等的对待每一名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不好的学生当然也是,因此,老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每名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不同的问题,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让学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尊重学生的不同思想。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老师的教学成果,因此,老师要严格把握提问的问题的有效性,做到有的放矢,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不同的问题。提高用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方法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推进语文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有效课堂呼唤有效提问论文 篇6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地、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

巧妙有效的提问,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从而大大地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可以说,课堂教学中,教师设疑提问的质量和时机的选择,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训练效果。

事实上,这种最古老、最常用的教学方式却经常被忽视。我们往往看到的是教师为了表面上的热闹而简单、随意、重复地提问,课堂上占半数的提问是缺乏科学的依据与科学设计的;学生则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或不能、不善于提出问题。甚至某些教师有一种误解,认为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幼小,不需要接触高水平的问题。事实上,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思维是否有发展的机会,也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待文本的阅读态度,以及学生的思维习惯培养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就会形成思维惰性,丧失主动积极思考问题的意识,逐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设计有效提问,凸显问题的思维价值,拓展课堂思维空间,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呢?笔者认为,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和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同样重要。

1.于矛盾纠结处提问,峰回路转。

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利用学生原有知识的局限性,有意地制造矛盾,给学生设置“障碍”,使他们形成心理上的“冲突”。当学生进入这种激烈的问题情境时,此时的巧妙提问就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2.于学生质疑时反问,拨云见日。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通常会让学生再次质疑,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接”,也可以“抛”,即在接受有价值的提问后,再把问题抛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的思考或探讨后得出正确的答案,成就其成功的自豪感。

3.于情境体验中追问,感同身受。

阅读文本,需要我们读出字里行间的含义,更要体会言外之意,弦外之声。角色的换位体验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阅读体验。在《给奶奶送阳光》一课,笔者针对文中主人公鹿儿将阳光裹进衣裙,要送给久病在床的奶奶时,设计了情境体验的练习:

师:现在,鹿儿们,站起来,一起来将阳光包起来!

(学生纷纷将自己的衣裙紧紧地裹住,煞有介事。) 师:(相机采访学生)鹿儿,你为什么将衣裙包得这么紧?

生:我怕阳光会从里面跑出来。

生:我想让奶奶看到我送给她的阳光,身体赶快好起来!

生:我要给奶奶一个惊喜,不包紧了,我的计划也许就会落空了!

师:我还听到你一边包,一边小声嘀咕着,你在嘀咕什么?

生:我说:“阳光阳光,你要乖乖待在里面,我要带你去见奶奶。”

生:我说:“太棒了!这么好的阳光,奶奶看到了,身体一定会很快好起来的!”

这一拓展中,教师看似不经意的追问,让学生感同身受,从而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使他们乐于表达,善于表达。这一追问,非常生动又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内涵,理解了文中鹿儿对奶奶的爱,与奶奶的骨肉亲情,从而轻松地解决了教学的难点,为揭示文章的主旨奠定了基础。

4.于价值失衡时质问。

提问能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还要注意的是,我们应善于捕捉学生的真实思想,在教学中要分析学生思维的差异性。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个学生独特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具有独特个性的思维方式。

因此,在面对学生一些有悖文本价值取向或道德取向的思维时,教师应耐心地倾听,冷静地判断,更应该学会巧妙地引领,此时,质问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因为有时如果教师一味地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不同的见解,并且为了达到文本价值而引发一场大讨论的话,那么,学生们就会因这个显而易见的错误观点而耗费精力和时间,并且课堂的主旋律将会被肢解。

5.于课堂结尾处拓问,画龙点睛。

拓展提问是好的课堂提问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可以就教材的内容、主题、结构或写法进行拓展提问,也可以就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体会进行延伸提问,目的是达到拓展语文课堂的时空,并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如我结束教学《悲壮的一幕》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若是一个观众,看到了悲壮的一幕,你会怎样来表达你的敬意呢?”这样一个问题可以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化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篇7

一、有效提问要具有吸引力, 激发学习化学兴趣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 在提问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触及学生情感和意志领域的情境, 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一种听课的最佳心理状态,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比如, 在进行“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教学中, 先让向学生展示一段资料:一伙举着火把、牵着一只狗到山洞内游玩的人, 走了一段时间后, 到达山洞深处狗突然倒地而死, 又走了一段时间, 几个人有窒息感, 不一会儿火把也熄灭了。然后提出以下几个问题:狗为何先死亡?人为何有窒息感?火把为何熄灭?“连续几个提问, 唤起学生注意,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猛然高涨, 同时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 设置巧妙的问题情境, 使学生对具体的学习目标产生认知的需要, 在问题的情境中激发兴趣。

二、有效提问要针对关键问题, 突出重难点知识

每一单元内容都有重难点, 是一堂课的核心和精华所在。学生往往不容易理解掌握, 在此处进行设问, 启发学生思考, 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准确, 透彻, 从而达到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有很多, 有教师讲解、师生共同探究或借助于多媒体辅助手段等加以解决。而有的重难点可以通过教师巧妙的提问, 学生思考, 加上教师点拔和师生共同讨论来突破。

三、有效提问要注重问题的探究性, 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新课程实施后, 要求教师教学中要采用探究式教学, 而探究活动的有效组织, 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根本。鼓励学生大胆地对问题提出假设和猜想, 然后通过实验或查阅资料获取事实与证据, 最后作出解释和判断。如玻尔原子模型的教学:我先让学生观看氢原子光谱实验的录像, 由此学生发现卢瑟福原子模型不能解释的问题———不连续的线状氢原子光谱, 然后提出“原子轨道”的假设, 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推论, 学生从而很好地理解了玻尔的原子模型。在课堂教学中, 问题设计需要有一定的探究性, 即提出的问题要具有探究的价值。那么, 什么样的问题才具有探究的价值呢?一是所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二是学生要能应用已有知识和条件, 在课堂规定的时间内有效地解决问题, 且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上起到积极的作用。如:学习了钠的性质之后, 探讨钠的保存时, 我们提供了如下数据: (1) 钠:密度0.97g·cm-3; (2) 煤油:沸点180℃-310℃, 组成C11-C16, 密度0.8g·cm-3; (3) 汽油:沸点220℃以下, 组成C5-C11, 密度0.7g·cm-3-0.8g·cm-3; (4) CCl4:沸点76.5℃, 密度1.594g·cm-3。并通过下列问题让学生展开探究: (1) 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 (2) 钠为什么能保存在煤油中? (3) 钠能否保存在水或CCl4中? (4) 如何寻找替代品, 选择替代品的原则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探究性学习, 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 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从中能愉快地理解各个问题并作出准确的回答。

四、有效提问应注意问题的递进性, 体现学生认知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 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 学生难以一下子理解、领悟, 可以采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办法, 把问题设计成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 以降低问题难度。这不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习惯、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提问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分步递进, 启发学生思维, 使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 不断拓新境界。

五、有效提问必须注重情感交流, 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

著名教育家契可夫说过:“教育学生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作用。”因此,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具备提问的方法技巧固然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师应该真正相信和尊重学生, 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 要给学生多一些鼓励, 使学生相信自己有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提问, 教师再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 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和勇敢精神, 还能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 增进师生间感情。

初中化学课堂提问有效策略初探 篇8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活动教学

一、引言

活动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改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活动教学模式中,学生以模式实践者的身份掌握着主体地位,而教师则主要承担着引导作用,以满足学生的基本发展需要,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在这一模式中,通过对学生特点的分析把握,积极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探究,多角度切入推动教学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伴随教学模式的变化,学生参与化学活动的机会增加,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机会也随之增长,更方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除此之外,在良好课堂氛围的推动下,初中化学的总体教学质量将会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对于初中化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是极为有利的,为整体中学教育发展都提供了经验帮助。

二、当前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现状

通过教师的周密计划与思考,在进行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选择非常具有探究性的实验活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比拼以及老师的教学展示课上非常的常见。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的初中化学课堂充斥着各种人为性,并且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习兴趣不高,相关化学知识的了解与掌握也不是非常扎实。课堂结束之后,学生对于这种知识甚至有时会产生抵触心理,这样的话,反而降低了初中化学教学的教学质量。老师在真正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其实并不能够开展多样的,利于学生进行相关化学知识理解与掌握的实验教学活动,更多的可能是在课堂上通过演示一下操作来完成相关化学课程的教学。这样教学的弊端也会不断的显现出来,学生由于只接触到老师所讲授的理论知识,相关实验的操作只是通过观察来完成,却并没有进行相关实验的具体操作,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初中化学课程开展的效率会严重受到影响。

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中存在的学生兴趣不足问题是有很多原因的。(1)对于化学课程的学习的不重视是很大的一个原因。这样的不重视就导致了化学课程教学效率不高。这种课程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需要进行各种相关的实验,而由于社会,学校的不重视,并且由于设备落后等原因,造成了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普遍较低的现实情况。再加上学校及学生家长“成绩论”心里的影响,使得化学课程在初中整体教学中受重视程度较低,严重影响了初中化学的发展及学生自身的全面成长。

(2)引起初中化学教学水平走低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进行化学实验的相关仪器设备的缺失。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进行试验的仪器设备的缺失,导致学生不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化学的神奇,自然就很难提起化学学兴趣,也就很难积极地参与到化学教学中去。对于课堂提问,要么就拒绝参与,要么就表意不明,增加了化学课堂的教学难度,严重影响了整个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

三、在初中化学课堂推广活动教学模式的建议

活动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课堂的推广对于初中化学课堂问答模式改革,以及初中化学教学方法革新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顺应教育的时代性发展需要,推动活动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课堂的推广离不开课堂氛围的调节,以及课堂问答形式的改变,就此,笔者提出了以下两点建议。

1.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氛围的活跃程度直接影响了活动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推广活动教学模式,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首先要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喜爱,以此为学生日后肚饿深入学习和多样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不仅如此,积极有趣富有学习气氛你的课堂环境,还能从侧面刺激学生的学习意识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帮助初中学生进行化学课程的学习。比如,老师在开展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之前,安排一些学生提前准备相关的讲课内容,在实施化学课程的教学时,学生进行讲授,老师在旁辅助学生,进行相关学实验,一方面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大大集中,在此基础上也会是整个课堂的分文更加和谐融洽。

2.改变课堂问答形式

初中化学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不确性增多了。在整个课堂上,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要进行实验实践,不仅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要求,更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出了更多期望。相对于经验而言,教师的问题都是有固定答案的。而这样的方式长此已久,就会使学生产生思维定式,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对于课程深入的学习理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的思维方式。

创新问答形式,刺激学生发撒性思维的成长,帮助学生学习多角度的分析问题,推动其对于化学课程的深入了解。比如,在初中化学的方程式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返方程式解释,有老师判断引导对错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四、结论

根据上文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活动教学模式引入出中化学课堂是非常有帮助的。通过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和新颖问答方式的开展,能够切实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促进初中化学课堂问答实效性的提升,为初中化学教学的创新发展,以及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与此同时,也积极地推动了整体中学教育事业的改革,不失为推进我国整体教育事业改革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岚.“同伴互助,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探究实验中的实施.《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36期.

课堂提问的有效doc 篇9

----听“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心得体会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精心设计的,是传授知识的媒介。今天听完马龙老师的“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报告,感触颇深。一个好的课堂提问,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

然而,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却存在很多不足,如提问方式单

一、内容简单、时机不当、缺乏开放性、只针对少数学生、缺少反馈评价等。这些不足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

一、精心设计提问内容

设计恰当的空间是有效提问的基础。有一位学者曾说过:我们提倡“大问题”(要有一定的空间),是从发展学生的思考出发的,我们又要善于设计恰当的问题空间(要有一定的指向)是从小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和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课堂教学40分钟的限制出发的。这就是说“大问题”,首先是一个具有现实性的、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其次“大问题”也必须是指向明确的、它的提出要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比如,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中,问题“比例中的内项和外项还有一个有趣的规律,请大家观察课本中的四个比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学生的思考与讨论,一方面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个大问题要运用一定的数学知识或方法,经历一个过程才能解决。另一方面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向性,问题直指“两个内项”、“两个外项”的规律,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直奔“主题”,产生思维碰撞,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从而确保有效教学时间的利用率。

二、准确把握时机是有效提问的关键。

在恰当的时候提问,实际上起着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思维质量、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课堂提问时机产生于下列情况:一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知、有所感,意欲表达交流时;二是学生学习有所疑、有所惑、意欲发问质疑时;三是学生学习需要激发、调动的时候;四是促进学生自我评价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教师应注意提高提问的有效性,遵循提问的时机,并在提问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作出反应,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富有思维含量是有效提问的保障。

课堂提问,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行为,能开启学生的心智,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愿望,课堂提问,直接影响课堂学习活动的展开,也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教师的提问应该体现出启发性和挑战性,能让学生去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探索。那种“听明白了吗?”、“是不是?”、“同意吗?”等简单并机械的问题,表面上看师生互动、活跃流畅、热热闹闹,实际上思维含量低,多数学生并未深入思考,只是随声附和,难以有效地激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和认知的参与。因此我们培养学生不盲从,善于检查评价,善于发现和纠正错误的良好品质,使课堂生成自然、深刻、精彩、有效。

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方略 篇10

摘要:课堂上,教师的有效提问能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效率。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积极提问,但很多学生不积极回答问题,这种现象普遍存在。鉴于此,本文分析了初中英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有效提问的方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 有效提问 方略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在课堂教学中针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提问,促进学生自主思考,激发学生的潜力。进行课堂提问,不仅对学生有好处,也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能够在提问中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提出更有针对性的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呢?

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感兴趣的事情,学生都会积极完成。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特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具有趣味性的问题,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教师应充分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兴趣,然后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置一系列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一些与学生自身实际情况相符合的问题,并巧妙地将学习内容融入问题中,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从教学内容出发

英语是一门灵活的语言,初中英语教师可以根据英语的灵活性特点,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并且包含英语知识的问题,让教师和学生能够进行更好地沟通与交流,营造出和谐、生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二、提出不同类型的英语问题

1.根据学生的记忆提问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一些有关学生从前学过的英语知识的小问题,能很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

2.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提问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接受程度,提出切合实际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词汇以及句型等知识点。

三、初中英语课堂提问中的注意事项

凡事都有主次之分,初中英语教学也有主次之分。《矛盾学》中有这样一句话:“只有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才能更好地解决矛盾。”这充分说明了初中英语教师只有抓住了教学工作的重点,才能有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1.注意师生互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营造和谐、生动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根据全体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

2.尊重学生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很强的自尊意识,如果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否定学生的回答,或者指责学生的错误,就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极大地打击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甚至有的学生还会对英语学习产生厌恶心理。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

四、结语

在英语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不仅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也能在很大限度上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与教师互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作为奋斗在教育一线的英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膀上的重任,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自身专业知识提出有效问题,从而更好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上一篇:班级心理委员工作计划下一篇:大班数学教案设计《20以内的加法》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