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有效导入(共12篇)
化学课堂有效导入 篇1
课堂导入是新课教学的重要环节, 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因此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 设计良好的课前导入是非常重要的. 好的课前导入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有效的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为了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创设良好的课前导入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良好的课前导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意义
1. 吸引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
在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创设良好的课前导入来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 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内在动力, 从而更好的进行高中化学教学.
2. 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
研究表明, 在上新课之前, 大部分学生会对新课产生畏惧、怀疑的心理, 带着这样的情绪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势必会影响到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而良好的课前导入能够增强新课的趣味性, 消除学生畏惧、怀疑的心理, 让学生在一个融洽、愉悦的氛围之中进行学习, 这样更有利于课堂教学.
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创设良好课前导入的方式
1. 利用演示实验导入新课
众所周知, 化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 在化学新课的教学中, 利用化学演示实验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总结实验结论, 不仅能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实验演示的现象往往比课本上的结论、定律更加具有说服力. 因此, 在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 利用演示实验来导入新课的教学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 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 我在课堂上创设了这样的课前导入: 将从煤油中取出的金属钠分成两部分. 将一部分金属钠漏置在空气中, 将另一部分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 让学生观察两个试验的试验现象. 结果学生惊奇的发现漏置在空气中的金属钠变成了白色的固体粉末, 而在空气中燃烧的金属钠却变成了淡黄色的固体粉末. 同样的金属钠, 在同样的空气中反应, 知识因为一个加热一个常温就导致试验现象出现了如此大的不同, 于是疑惑产生了. 通过这个演示实验, 在课堂之初便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让学生能尽快的投入到化学课堂的学习之中.
2. 利用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中, 在课堂之初教师直入主题, 将化学知识教授给学生, 殊不知, 这样的教学丝毫没有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化学思维, 从而使得学生在课堂伊始便失去了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 设置疑问, 利用化学问题导入新课, 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的同时提升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从而极大的增强了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 在学习高中化学《盐类水解》时, 在课堂之初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导入, 将学生带入到新课的探索之中: “在初中我们就知道盐是酸、碱中和反应的产物, 一般说来呈中性, 但这是否意味着所有的盐溶液在常温下PH都等于7呢? 请用PH试纸测定碳酸钾溶液、硝酸铵溶液以及氯化钠溶液的酸碱性. ”这一个学生平时习以为常的问题就打破了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 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 另一方面, 让学生自己动手验证结论又从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化学学习的兴趣. 当学生利用pH试纸检测完溶液的酸碱性之后, 进一步追问: “为什么有的盐溶液呈酸性, 有的盐溶液呈碱性, 而不是所有的盐溶液都呈中性呢? 这和盐溶液的组成有联系吗?”
在新课之初并对学生提出了这样一系列的问题, 让学生在强烈的、对新知的探究欲望中进行今天课堂的教学.
3. 利用实际应用导入新课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 以化学在实际生活当中的应用引入新课, 必然会吸引学生, 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例如, 在学习氮及其氮的氧化物这节课的内容时, 在课堂伊始笔者提出了这样一个自然现象: 俗话说“一场春雨一场肥”、“雷雨发庄稼”是什么道理呢? 学生能解释一下这种现象吗? 其实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在放电下生成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再和氧气反应, 生成二氧化氮, 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 硝酸与土壤中矿物质作用形成可溶性硝酸盐, 成为氮肥被植物吸收. 那么, 这些化学反应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 接下来就请学生与我一起来探究今天课堂的教学内容.
总之, 在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 如何设计好的课前导入应该成为教师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 教师只有在新课教学中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课前导入, 才能在课堂之初并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沈益波.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1 (3) .
[2]李明.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的有效性研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1 (1) .
[3]张著永.浅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好的课前导入[J].新课程:中学版, 2011 (1) .
化学课堂有效导入 篇2
在课改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影响和要求下,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必然要走一条“有效、优效、高效”的道路,不能靠加班加点跟学生耗时间这种简单的体力劳动的低效教学,而应该向课堂的四十分钟要效益,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它要求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环节:课堂导入,知识新授,练习巩固,课堂小结。只有这样,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才能走上“有效、优效、高效”的道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所以在诸多教学环节中,课堂导入环节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巧妙创设情景进行课堂引入
虽然课堂引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巧妙创设生动的情景却不失为其中效果极佳的一种方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主动起来,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上ph试纸一课时,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一上课,笔者就说要给大家表演一个小节目――染色魔术。我取出事先用白纸制作好的一朵“白花”。我在后面将这朵“白花”沾了沾清澈的水,再放入一个空瓶子,嘴中开始数数,当数了不到十下时,这朵白花居然变成了红色。这一现象顿时吸引了学生,他们一下子炸开了锅,纷纷猜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笔者因势利导,并让其自己做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讨论探究一下。这一整节课学生的学习情绪特别高涨,他们表现出了特别高的创作激情,争抢着来答笔者提出的各个问题,对所学知识掌握得也特别牢固。笔者的作业就是让他们去生活中找一找这一类试纸的妙用,结合生活实际,让他们了解了“学化学、用化学”的素质教育理念。
二、通过讲故事引入新课
化学是一门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紧密相关的课程,笔者经常通过一些典故或生活中的实例来向学生讲述一些故事,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引起学生的思考,让他们深切认识到化学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对生活的作用,激发其学以致用的理念。比如笔者在讲“空气污染”一节时,没有直接进入正课的讲解,而是讲了一则小故事:英国的首都伦敦被称为“雾都”,在某一年的冬季,天气特别冷且潮湿,家家户户都烧上了炉火,可是天气一点风都没有。于是出现了下层气温较低,上层气温较高,空气对流不能良好循环,逆温差把过时的烟雾压在了下面,几天散不了,引起了人们的呼吸困难。伦敦的很多市民都出现了胸闷、咽喉疼,咳嗽也厉害的现象,让一些老年人和身体弱的市民离开了这个城市,短短的几天就有4000多人死去,整个伦敦被一层死气沉沉的氛围笼罩着。当学生们听完这个故事后,心情都变得很沉闷,从他们的眼神中,笔者感受到他们被深深地震撼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伦敦产生了这场劫难呢?笔者推出了今天的课题――空气污染。学生这一节课听得非常专注,深深地明白了空气污染的严重性。
三、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由旧知识引入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高中化学课采运旧知识导入新课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化学知识也具有层递性,教师可以通过复习旧知识来导入新课,做好新课的课前情绪准备工作。运用这种导入方法的形式灵活多样,一般来讲,可以通过以下几中情况加以引出。演示议论法,教师一边对知识进行演示实验,一边提了复习的问题,然后通过总结归纳上节课的所学,引出新课。提问复习法,教师可以设计好几个层层深入的问题来对其进行灵活多样的提问,让学生在一步步追问下,不知不觉走入新课。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前练,做一张十分钟的小试卷,来引入新课。还可以通过对于新课知识预习情况提出几个问题来进行新课的导入。错误总是容易让人警醒,还可以通过讲解错题来导入新课。
化学课堂有效导入 篇3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化学 课堂导入
[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60070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引入能在知识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情感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最短的时间内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由无意注意转入有意注意,尽早进入学习知识的最佳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现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的几种有效方法。
一、通过巧妙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通过巧妙创设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高涨,并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从而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进行金属钠的教学之前,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水能生火”的图片。
学生知道水能灭火,却没遇见过水能生火。这在学生心理上形成强烈的反差,迫切想知道水真的能生火吗。然后教师演示实验,往酒精灯的灯芯(预先在灯芯上放一小粒钠)滴上几滴水,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往灯芯滴水确实能生火。学生对此现象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并提出疑问:为什么水能生火?其原理又是什么?这时教师顺势引入新课“钠的性质”的学习。这样导入新课教学,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教学效果好。
二、通过生活事例导入新课
化学与生活有许多密切相关的知识,教师在上课之前引入具体的生活事例,并提出相关的化学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然后展开新课,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关于醋的教学,教师先向学生讲述:家用饮水杯、开水瓶内有水垢时,用一般的洗洁精清洗较难将其洗掉,而用厨房中的醋则能快速清洗干净。为什么醋能快速清洗水垢?家里煮鱼时加点醋和酒,煮出的鱼为什么会更香?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乙酸的知识了解其中的奥妙。如此通过生活事例导入新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导课质量。
三、利用直观教具导入新课
直观导入就是教师借助展示实物、标本、模型、图片、实验或放映幻灯片、录像等手段的一种导入新课的方式。通过实物教具引入新课,可以将化学中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的实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解决化学问题,提高学习效率。例如,进行晶体常识教学之前,首先用幻灯片展示五颜六色形状规则的固体图片,如天然水晶、玛瑙、红宝石、蓝宝石、雪花、硫晶体、食盐晶体、硫酸铜晶体、重铬酸钾晶体、萘晶体等,通过图片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接着再展示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图片,如玻璃碎片、陶瓷碎片、石蜡、沥青、橡胶等。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两组图片,会提出疑问:都是固体,为什么有些固体物质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而有些固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呢?顺着学生的问题,教师引入新课。这样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教学效果自然会更好。
四、通过趣味实验导入新课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通过趣味实验导入新课,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进入新课学习。例如,在讲授《铁及其化合物》知识之前,教师预先准备好材料,用氯化铁溶液浸湿几张滤纸,让其自然晾干,滤纸变成淡黄色,然后用滤纸做成一朵淡黄色的玫瑰花。上课时,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想看魔术表演吗?”学生会很兴奋的回答“想”,然后教师进行魔术表演:先展示一朵淡黄色的玫瑰花和一瓶清水(实为KSCN溶液)。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我往黄玫瑰花上喷洒‘清水后,玫瑰花会变色吗?”学生答:“不会。”接着教师往玫瑰花上喷“清水”,黄色玫瑰花瞬间变成色彩鲜艳的红色玫瑰花。看到这种现象,学生会发出“哇”的惊叹声,学习兴趣一下就被激发了,然后带着兴奋的心情进入新知识的学习。整堂课的学习气氛浓厚,教学效果很好。
五、通过新闻事件导入新课
在教学中,通过相关新闻事件引入新课,可让学生知道化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化学知识能解决和处理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突发事件,从而提高化学的实效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例如,“神舟六号”载人飞天,宇航员的供氧剂与过氧化钠有关;工业酒精勾兑的假酒可致人中毒,这与醇类中的甲醇有关;每年煤矿频繁发生的瓦斯爆炸事件与有机气体易燃有关。
六、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高中化学知识具有层递性,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能做好新课教学的情绪准备。这种引入新课的方式可通过复习提问,设计几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导入新课,也可根据课前预习的问题来导入新课,还可以利用课前习题演练引发问题来导入新课。例如,在讲授《苯酚》的知识之前,首先复习提问:①什么是醇?②乙醇有哪些主要的化学性质?③投影几种连有羟基的有机物,由学生判断哪些是醇类。在判断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都连有羟基,对此会产生质疑:它们是什么类型的有机物?然后教师投影酚类的相关知识,接着进入新课教学。这样导入新课,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
总之,导课语的设计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科学性、生动性和幽默性,一段精彩的课堂导入,能让学生温故知新,激发兴趣,唤起求知欲,产生强烈的情感效果,使新课一开始就能够紧扣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迅速了解本节课要讲的内容及其教学目的。在设计导课语时,应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出发,通过设置悬念、生疑、质疑展开教学,尽可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因此,好的课堂导入,能够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为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化学课堂导入的方式 篇4
课堂导入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 要避免拖沓、冗长, 目的是创设情境, 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积极投入课堂学习中。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常用的导入方式。
一、故事导入
利用历史故事、经典故事、笑话、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身边的事例等导入课堂, 能引起学生的关注, 使学生认真倾听, 进而认真思考, 积极主动地进入课堂学习, 使课堂更活跃, 提高学习效率。比如, 在学习氯气之前, 可以先向学生讲述氯气的发现史:舍勒发现黑锰矿与浓盐酸加热会产生一种黄绿色的气体, 他兴奋极了, 然而这种气体几乎使他窒息, 舍勒对这种气体进行研究发现它有魔术师般的本领。此时, 教师可以顺势导入氯气的学习。再如从原子结构的认识历史 (实心球原子模型→面包里镶嵌着瓜子的原子模型→行星原子模型→轨道模型→电子云模型) 导入原子结构的知识, 同时也展示了科学家认识世界的过程。再如淮安化工厂氯气泄漏;日本核泄漏引发的抢购食盐事件;某市有一下水道发生了爆炸, 所炸之处, 下水道盖全部被炸开;湿手拿着湿插座导致触电等生活实例和新闻报道中的事例也是很好的课堂导入内容。
二、视频导入
视频资料对人感官的刺激更全面更强烈, 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 网络上有许多视频资料, 我们可以收集一些与本节课联系紧密的视频作为课堂导入。如使用酸雨对森林的破坏、对建筑的破坏视频导入环境保护;用金属的使用视频导入金属的学习。还可用新闻报道中与化学有关的内容作为课堂导入, 如由京沪高速车祸致运输液氯的罐车翻车的处理导入氯气的教学;再如用爆炸、燃烧、中毒、新材料、新能源、新科技等视频导入新课。
三、图片导入
图片比较容易收集, 利用一些图片导入新课更方便。如我们可以收集生活中、实验室的一些溶液的图片导入溶液的组成的教学;可以用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图片导入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教学。
四、实验导入
利用趣味实验、探究实验、化学魔术实验导入课堂, 在新颖、多变、奇特、惊险的现象中, 能够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激发学生的兴趣, 并且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在观察思考中产生认知冲突, 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激发学习动机。当新奇生动的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时, 好奇的心理驱使他们积极地思索, 学生产生渴望解决问题的欲望, 整堂课学生都会处于积极参与的状态。如用“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导入“序言”的教学, 学生想知道其中的原因, 只有通过化学的学习来解决, 促进学生培养学习兴趣, 树立学好化学的理想。如用“几滴水将棉花点燃”的实验导入过氧化钠的教学。学生从生活经验知道水可以用来灭火, 即使在特定条件下不能灭火水也不能点火, 为什么水能将棉花点燃呢?利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我们进而展开探究, 这样整节课的学习效果一定不错。
五、复习导入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也是最简单的形式, 主要针对之前的重点知识进行巩固, 并且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 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可以用提问、练习题等方式。设计提问和练习时要考虑承上启下, 练习题也可设计成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创造性思维训练等。
六、目标导入
开门见山, 讲课前先把本节课要完成的学习目标说清楚, 要求学生通过自学、互助学习或听讲完成, 并且明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能有针对性地学习, 学生在学习中能对比目标检查自己的学习。
七、设疑导入
这是教师用得较多的方法, 教师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者新奇的问题,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回到课堂中来。如“钠”的导入, 可设问:你见过不会沉入水下的金属吗?
高中化学必修一课堂导入案例 篇5
分析:这个问题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过的,因为水是能灭火的,大多数学生对这个问题很疑惑,甚至处于矛盾中。但阅读了教材之后,学生弄明白,原来是水和炽热的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一氧化碳和氢气都具有可燃性,因此就会蹿出很高的火苗来。
启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处于疑问和矛盾之中,然后再将问题展开,层层深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思考中提高认识,掌握新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得到了乐趣,增强学习信心,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2、学习了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性质后,把这方面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当中。问:“配制波尔多液能不能在铁桶中进行?为什么?”再如:学习了碳酸钠的性质后,问:“做馒头时,面团经过发酵后生成一些酸,此时可加入一些纯碱溶液,用力揉和,然后做成馒头。蒸熟的馒头变得疏松多孔,为什么?”
分析:学生对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推论和探讨,共同用所学知识,解释问题。配制波尔多液不能在铁桶中进行,因为,波尔多液是用硫酸铜和熟石灰按一定比例来配制的,波尔多液中的硫酸铜能跟铁桶上的铁反应,从而腐蚀铁桶,使波尔多液变质。酸跟纯碱(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会分解生成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受热体积膨胀,从而使得馒头变得疏松多孔。启示:化学现象和化学原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许多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化学教学中将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延伸,就要同生活实际直接挂钩,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得到有效激发。教师越能阐明知识的具体意义,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实用性、价值性,就越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丰富知识,增长经验,使他们产生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这样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从而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化学知识,针对性地向学习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使学生丰富知识,增长经验,提高生活观察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
关于课堂导入设计、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研究探讨
3、日常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空气中氧气的存在使得我们生活在一个氧化性的环境中。钢铁腐蚀,铁锅生锈,铜质水管长铜绿,铝质器皿擦亮后变暗都是被氧化的结果。切开的苹果放一段时间,切开的表面会变红,是维C被氧化了。
高中化学教学课堂导入 篇6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导入;课堂效率
教师无论以什么形式引入新课,只要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就都是好的导入方法。
1.开门见山法
有些化学知识十分重要,且抽象难学,在上新课前先强调学好这些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对于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从而努力学好这些知识是大有帮助的。如,在讲授“化学反应速率”时,我是这样导入:“一个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用速度来描述,那么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我们用什么量来描述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通过这样的导入语,简便易行、直截了当进入新课。
2.实验引入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尤其是趣味实验导入新课,会立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进入新课学习。如,在讲“盐类水解”一节时,教师引导学生分组作如下实验: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NaCl、NH4Cl、NaAc晶体,再分别加入少量蒸馏水,振荡使之溶解,用PH试纸测定各溶液的PH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发现NaAc溶液显碱性,NH4Cl溶液显酸性,NaCl溶液显中性。从组成上看,三种盐均不含有H+和OH-,但他们的水溶液却显示出不同的酸碱性,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生急于想知道问题的原因时,教师点出课题:“盐类的水解”。
3.模型展示法
化学模型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因此抽象的知识点配以模型講解更容易让学生感兴趣,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如,教学“原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时,可以向学生展示金刚石的结构模型,同时向学生解说:这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金刚石的结构模型,你想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才能感觉到金刚石的温柔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原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吧,学完之后你就明白了。
4.图片展示法
可利用图片中丰富多彩的内容、美丽的景色、鲜艳的色彩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高一“胶体”的引入,教师可先收集一些好看的图片,如清晨美丽的森林中鸟语花香、万道金光射到森林中的景象的图片(丁达尔现象),三角洲的形成(胶体的凝聚),黄山晨雾美景、工厂上方浓烟(气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固溶胶)等,在上课时展示给学生看,学生一下就觉得有关胶体的知识特别有意思,自然就形成了想掌握胶体知识的迫切心理。
5.激发兴趣法
教师通过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奇闻、逸事、故事等作为一节课的开始,能活跃气氛,引其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天满载着精铜矿砂的‘阿那吉纳号’货轮正向日本海岸行驶。突然,货轮上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船员们惊呼:漏水了。坚硬的钢制船体为什么突然会漏水呢?是货轮跟其他船只相撞还是触及了水底的暗礁?都不是,是钢制船体因锈蚀而穿孔漏水了吗?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原因是船上的货物:精铜矿砂。”为什么精铜矿砂可使钢板出现漏洞呢?我们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就可解释这个问题,这样引入新课使枯燥的知识变得趣味横溢了。
总之,教无定法,导无定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能力在兴趣中形成,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化学课堂才能称之“有效、优效、高效”的课堂。
(作者单位 江西省安远县第一中学)
中学化学课堂导入优化谈 篇7
一、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布鲁纳指出 :“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积极 的认知倾向,是学生参与认知活动的动力。学生对学习是否有兴趣直接决定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与学习热情的高低。学生 对学习感兴趣,大脑皮质就会处于兴奋状态,自然会以高昂的情绪、昂扬的斗志参与到教学中。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 就会抑制大脑皮质的兴奋点, 会对学习产生消极怠慢情绪,学习积极性大为降低。一个精彩巧妙的导入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力转为有意注意力,使学生调动积极的情感与思维投入到学习中, 为教学的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2.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心理学研究表明 :师生间无时不在进行微妙的情感交流, 学生的情感自始至终都伴随教学的各个阶段。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情感沟通与心灵互动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才是高效的,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使学生整节课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与愉悦的心情,会将学生的思维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情感互动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是一上课就形成的,而是需要教师的营造。好的导入可以在上课前十分钟学生最散漫、思维最不集中的时 间激发学生兴趣, 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灵活多样的形式使学生对教师、对学习产生积极情感,从而为教学的成功奠定情感基调。
二、中学化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1.生活导入法。一切知识源于生活 , 生活是各学科的源头,只有将教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学具有活力,才能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更好地用于实践。我们可以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导入化学新知的学习, 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学的熟悉度,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又可以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中获取直观感知,将经验与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化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可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学以致用。如用吃氢氧化铝或小苏打片可以治愈胃酸引入中和反应的学习。 用这些学生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导入新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利用所学解释生活现象,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 这对于帮助学生形成持久稳定的学习动力具有重要作用。
2.设置悬念法。课前准备一到两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但不回答,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更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认真思考, 开拓思维, 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导入方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注意几点:第一,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问题不可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太难学生答不出,太简单缺乏启示性。因此,要了解学生的普遍学情,设置难以得当的问题。第二,问题最好环环相扣,呈递进状。一般是两个问题:一个回顾前面的学习知识,另一个预示将要学习的内容。第三,问题周密。设置的问题最好有个范围,不可漫无目的地进行。
3.魔术导入法。春节晚会上刘谦的魔术让观众震惊 ,给人带来疑问。同样化学课堂上运用魔术,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酸碱盐性质”时,老师表演《白纸变鲜花》魔术,在滤纸上用稀盐酸画上花,用稀氢氧化钠画上叶和枝,然后向滤纸上喷洒石蕊试液,滤纸“长出”红花、蓝叶。学生在兴奋、惊奇和不解中产生疑问, 为什么石蕊试液遇到盐酸变红色,遇到氢氧化钠溶液变蓝色?由此魔术引导学生探求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化学中这样的魔术还有很多,如清水变牛奶(澄清石灰水中加入二氧化碳)、魔棒点灯(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燃了)。烧不坏的手帕(手帕上浸湿酒精点燃)等。通过魔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通过解习题引入新课。许多课型可以由解习题引入新课,尤其是复习课,习题课,练习课或讲评作业,等等。例如:在复习“铝”一节时,可做下列习题:有两瓶无色透明的溶液,不用任何其他试剂,你将怎样鉴别哪一瓶是氯化铝溶液? 哪一瓶是氢氧化钠溶液? 这道题主要用氢氧化铝的两性回答,但学生叙述能力差,说不清楚。必要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实验解决这一问题:在甲瓶取出约2毫升溶液置于洁净的试管中,然后用胶头滴管吸取乙瓶中的溶液几滴滴入试管中。看到先有白色沉淀,振荡之,沉淀消失。再用同法把甲液滴入乙液中,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振荡之,沉淀不消失。再做一次同样的实验,不用滴管滴加溶液, 改用倾注法加入溶液。二者均无沉淀现象消失,可让学生回答原因。通过以上实验操作,使学生看到,掌握所加溶液用量有很大关系,否则就得不出正确结论。这种教课方法,一方面纠正了学生叙述不清的毛病,另一方面教给了学生深入系统的复习方法。
再议初中化学课堂导入艺术 篇8
所谓课堂导入, 就是在讲授新课之前, 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 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各种教学媒体, 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入新课, 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 艺术地导入显得尤为重要, 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
一、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一个成功的导入, 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瞬间抓住学生的心, 活跃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让学生的思维呈现积极状态, 投入到寻求探索的课堂活动中去, 为整堂化学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堂导入的原则
1. 导入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充满情趣的导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的强烈意愿。
2. 导入要简洁明快
心理学研究表明, 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注意时间只能维持20—25分钟。因此, 一节课上只有这一段时间才是师生互动、合作交流、学习新知的最佳时间, 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教学的重难点突破上, 而课堂导入最多只能占用3—5分钟, 课堂导入不宜时间过长, 只能简洁明快, 切不可喧宾夺主, 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影响教学效果。
3. 导入要贴近生活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来源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如果学生发现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能够解决以前遇到的没解决的实际问题, 无疑会兴趣盎然, 情绪高涨, 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4. 导入方式灵活多变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同样, 导入有方, 导无定方。课堂导入方式要灵活多变, 因人因时因教材不同, 方法不拘一格。千篇一律的某种固定格式的导入, 肯定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 对学习化学失去兴趣, 甚至产生厌恶感。
三、课堂导入的策略
保持课堂导入的新鲜感有利于保持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力求导出兴趣、导出重点、导出新意, 调动学生的心智, 把学生引向新知,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 实验导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实验导入是化学学科课堂导入最常用的手段。所谓“实验导入”就是指运用科学实验导入新课, 利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愿望, 进入探究与学习的状态。
例如开学第一课, 老师就可以开门见山地以“清水变牛奶”、“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等有趣的化学实验导入新课, 学生在情绪激昂、兴趣猛增、求知若渴的状态下被带入课堂学习中。
2. 图片导入
图片导入就是老师通过展示与知识点相关的图片引入新课, 教具很直观, 既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进行《奇妙的二氧化碳》的教学中, 通过展示一幅雪碧广告的图片, 试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哪种饮料的广告吗?”“喝过之后有什么感觉呢?”“你知道冒出来的气体是哪种气体吗?”问题逐步深入, 课题自然呈现。
3. 模型导入
模型导入主要应用于抽象的微观世界, 将学生模糊的抽象思维放大到直观的可视角度。比如在进行《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学时, 老师可以拿出几种物质的结构模型, 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微观粒子的确实存在, 将抽象思维变成直观感性认识, 加深学生对微粒的理解, 有利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4. 谜语导入
针对学生对猜谜语兴趣很浓, 可以将有些知识编成谜语, 让学生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例如, 在进行《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时, 老师可以先请学生猜一则谜语:一物到处有, 用棒赶不走, 眼睛看不见, 手摸也没有, 咀嚼无滋味, 无它活不久。
5. 故事导入
故事导入指教师讲述一则故事或者预设一个情景, 让学生对将要学到的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为接下来的教学作好铺垫。例如, 在进行《燃烧与灭火》教学时, 可以用《赤壁》中火烧赤壁的故事导出新课。
6. 话题导入
话题导入是指老师针对当前社会关注的某个热点话题, 提出与教学相关的某个问题引入。比如在教学《化学与材料》时, 就以“限塑令”这一社会热点引入课题。
7. 悬念导入
悬念导入就是运用一些典型的具有“争议”的问题迅速激发学生思维, 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弦, 使其情绪高涨, 从而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例如, 在教学《维生素》时, 可以设置悬念:为什么富人会得脚气病, 没有患夜盲症的;相反, 穷人没有得脚气病的, 却患有夜盲症呢?
8. 练习导入
巩固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 为新的知识的讲授作好铺垫。通过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旧知识的联系, 让学生从已有的旧知识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浅谈初中化学课堂的导入 篇9
一、演示实验导入法
化学是九年级才开设的一门新课, 所以序言课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它直接决定学生能否对这门新的学科产生兴趣。上课的时候, 我以实验的方式引入新课。站在讲台上, 我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白纸”贴在黑板上, 然后向“白纸”上喷一种无色的液体, 奇迹出现了, 白纸上竟然出现了“化学”两个字, 这神奇的现象一下把同学给吸引住了, “到底怎么回事呢?”看到同学们好奇心被激发出来, 我就开始序言课授课。学生带着几分好奇, 带着几丝疑惑进行学习, 将“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二、谜语导入法
讲授新课之前, 通过小小的谜语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学生在整堂课中的思维都相当活跃。例如, 在学习《空气》时, 教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一物到处有, 用棒赶不走, 眼睛看不见, 手摸也没有, 咀嚼无滋味, 没它活不久。讲《氧气》可用谜语:家就住在空气中, 排行第二像武松, 生命时刻离不开, 本领大来建奇功。在讲《水》时, 导入谜语:氢氧构成我生命, 人畜无我难生存, 江河湖泊到处是, 鱼虾与我难分离。学生猜谜, 教师小结, 这样就很自然的导入新课。
三、化学故事导入法
在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化学故事, 对激发兴趣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 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最佳状态进入新课题的学习。如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 引入:在意大利有一个著名的屠狗洞, 洞中有屠狗妖, 人进入洞内安然无恙, 狗却死亡, 科学家波曼尔决定探个究竟。一天, 他举着火把, 牵着狗走入洞内, 他发现火把燃烧有点飘忽不定, 不一会儿狗就昏倒了, 当他蹲下看过究竟时, 他也感到呼吸困难, 他抱起狗跑出山洞, 哈哈大笑, 这屠狗妖就是……你能猜出屠狗妖是谁吗?这样学生对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容易理解并且记忆长久。再如, 讲《燃烧与灭火》时, 引入:有一位考古专家在深山中发现一座古墓, 通过考证他确认里面埋葬着1000多年前的一位王侯, 这位考古专家费尽千辛万苦, 终于推开坟墓门时, 眼前的景象却吓得他魂飞魄散, 在棺木的上方很多熄灭的吊灯中竟然有一盏还燃烧着, 这位经验丰富的考古专家从来没有见过能燃烧1000多年的灯, 惊骇之余转身逃走, 再也不敢回到墓中。几天之后, 另外几位考古学家得知消息, 赶到这里, 却没发现那盏燃烧的灯, 他们顺利地取出了文物。为什么呢?学生带着疑惑开始本节课学习, 燃烧的条件讨论完后, 谜底也就解开了。原来, 那盏看似一直燃烧的灯的燃料里含有磷。墓穴被封闭后, 耗尽了氧气的灯全部熄灭。墓门打开, 新鲜的空气涌入, 那盏着火点很低的磷灯开始自燃。
故事导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情景中步入学习佳境。
四、魔术导入法
春节晚会上刘谦的魔术让观众震惊, 给人带来疑问。同样化学课堂上运用魔术, 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 在讲“酸碱盐性质”时, 老师表演《白纸变鲜花》魔术, 在滤纸上用稀盐酸画上花, 用稀氢氧化钠画上叶和枝, 然后向滤纸上喷洒石蕊试液, 滤纸“长出”红花、蓝叶。学生在兴奋、惊奇和不解中产生疑问, 为什么石蕊试液遇到盐酸变红色, 遇到氢氧化钠溶液变蓝色?由此魔术引导学生去探求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化学中这样的魔术还有很多, 如清水变牛奶 (澄清石灰水中加入二氧化碳) 、魔棒点灯 (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玻璃片上, 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 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燃了。) 、烧不坏的手帕 (手帕上浸湿酒精点燃) 等。通过魔术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热点导入法
所谓热点指与社会生活、生产、医疗、环保等各方面民众关注的问题。学生也很感兴趣, 感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如在讲“一氧化碳性质”时, 这样导入:2008年12月1日晚上陕北榆林市定边县堆子梁中学因学生取暖发生12名女学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该事故造成11名学生抢救无效死亡。通过新闻的报道,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氧化碳会致使人中毒死亡, 再进一步引领学生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
近几年有关这方面的社会新闻比较多, 如有关食品方面的:食物中毒事件、假酒案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如环境方面的太湖蓝藻事件、工厂排放废水造成农作物产量减收、酸雨灾害, 焚烧秸杆事故、液氯泄漏等。教师平时稍加关注, 将事件的内容与化学内容有机组合, 就成为课堂设置情景的素材。
六、生活实例导入法
生活中化学离学生最近, 一堂课的开始可列举与生活有关的实例, 提出学生熟悉但又无法解释的现象, 创设新的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例如, 讲“中和反应”时, 先提出这样的问题, 人患胃酸时吃几片氢氧化铝或小苏打片即可治愈。这是为什么?夏季不小心被蜂蛰一下, 涂些稀氨水或小苏打水可治痛治痒又怎么解释?提出学生日常生活中了解的, 但又不能完全回答的问题,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引入新课。再在讲“NaHCO3和Na2CO3的性质”时,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引导学生联想馒头的制作过程, 并提出问题:小面团是怎样变成疏松多孔的馒头?为什么要用发酵粉?为什么不发酵直接加小苏打也可以做馒头?在做馒头的时候, 碱和小苏打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体现了它们的哪些化学性质?学生越听疑问越多, 教师故布疑阵, 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 很自然地切入正题。再如, 讲解“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时, 这节课是这样开始的:豆腐大家都吃过, 豆腐有用卤水做的, 也有用石膏做的。现在我手上有两块豆腐, 我不知道哪一块是用卤水做的, 哪一块是用石膏做的。那该怎么鉴别呢?我们知道卤水主要含MgCl2, 石膏是CaSO4,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检验Cl-离子和SO2-4离子来鉴别它们。Cl-离子的检验我们已经学过, 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SO2-4离子的检验。学生一听就对这节内容有了亲切感, 精神倍增, 兴趣昂然。
七、广告导入法
有的广告词非常优美, 妙趣横生, 可以让人经久难忘。如学习“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时, 课下让学生收集有关“维生素”“钙”“铁”“锌”“硒”“氟”等广告词。上课时学生用“甜甜的, 酸酸的, 有营养味道好”, “多C多漂亮”, “高钙片水果味”……从人们喜闻乐见的广告词着手, 让人易接受, 达到激发兴趣、开阔视野、活跃思维的作用, 同时还可以通过激励学生设计广告词, 使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导入的方法还很多, 如图片导入、古诗导入、歌词导入、游戏导入、纠错导入、类比导入、复习导入、化学史导入等, 可谓“导入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在实际教学中, 具体使用哪种导入方法, 要根据具体情况, 老师应紧紧的抓住趣味性、概括性、启发性, 灵活选用, 最主要的是讲求实际效果, 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摘要:好的化学课往往离不开艺术的导入, 新课导入虽然只有几分钟或只是几句话, 但它正如故事的引子, 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拨动学生的心弦,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化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浅谈 篇10
一、多媒体导入法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以图文声像来展现教学信息, 能够将学生带入一个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之中。这对于正处于形象认知阶段的初中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入主动求知状态。丰富多样的呈现方式带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刺激, 可以实现学生思维与注意力的顺利转移, 从而使学生对新知产生更大的关注。如在学习“碳酸钙”这一内容时, 我利用多媒体制作精美的课件, 在课上向学生展现五颜六色的石柱、石笋、钟乳石等, 并配以悠扬动听的背景音乐, 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 陶醉于多媒体所呈现的优美情境之中。此时, 学生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状态, 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思考如此美景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这自然能够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 学生自然会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故事导入法
故事是学生的最爱, 采用故事来导入新知, 更加切合学生的心理, 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在化学发展史中有着许多生动而感人的故事。因此, 在导入时, 我们要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趣闻轶事, 为学生讲述相关的故事。幽默生动而感人的故事可以将学生带入学习新知的最佳状态与有效情境, 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如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这一节内容时, 我向学生讲述这样一则故事:在阿尔卑斯山脉有一个非常奇怪的溶洞, 当地人称之为“屠狗洞”。人和狗进入洞内, 人安然无恙, 而狗会晕倒甚至死亡,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了探明真相, 一名探险者冒险进入山洞。他带着火把进入山洞, 只看到洞内有许多钟乳石和石笋, 而且比较潮湿。当他把火把接近地面时, 发现火把的火焰慢慢变小最后熄灭, 他离地面比较近时也感到了头晕。他收集了一些靠近地面的气体, 装入瓶子中, 并对这些瓶子中的气体展开了实验探究。他发现在瓶中注入水, 拧紧瓶盖, 晃动瓶子后发现瓶子瘪了;在瓶中注入石灰水, 拧紧瓶盖, 晃动瓶子后发现水变浑浊了。他终于弄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同学们, 你们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吗?由此来导入新知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 从而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其中。
三、悬念导入法
化学知识具有相对的抽象性与枯燥性, 如果只是直白地讲解, 教学枯燥内容空洞, 很难激起学生参与的激情与学习的动力, 并不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初中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有意地制造一些悬念, 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使学生产生“心求通而未得, 口欲言而弗能”的愤悱状态, 在强烈好奇心的驱动下产生浓厚的求知欲与探究欲, 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四、类比导入法
化学知识点众多, 但并不是杂乱无章的, 而是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 从而构成了系统的化学知识体系。在解决问题时往往不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地简单运用, 而是多个知识点的交叉运用, 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运用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 我们也要摒弃单纯地就某个知识点进行孤立教学的模式, 而是要通过类比、比较等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 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等来由旧知引入新知的学习。这样更利于学生完整知识体系的构建, 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在学习原子时, 可以让学生先复习分子的相关知识, 接着来讲述分子与原子的异同, 这样既让学生复习了旧知, 同时又学到了新知, 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比较等基本的学习方法。
五、实验导入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实验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实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与直观性, 在导入阶段, 采用实验导入, 能够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将抽象深奥的化学知识寓于直观的实验之中, 更能激发学生参与动力, 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中来, 认真观察与思考, 实现动手与动脑的结合,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实验技能, 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 从而顺利地完成探究, 学到新知。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节时,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和我们一起来做铁钉和Cu SO4溶液反应、Na CO3和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以及镁带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的相关实验。引导学生认真操作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 总结实验结果。结果证明, 学生参与实验操作的积极性非常高, 表现出高涨的学习热情与积极的学习行为。在此基础上导入新知的学习, 自然水到渠成, 学生理解更透彻, 掌握更牢固。
六、生活导入法
一切知识源于生活, 生活是各学科的源头, 只有将教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起来, 才能使教学具有活力, 才能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 更好地用于实践。我们可以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来导入化学新知的学习, 这样既可以增强教学的熟悉度,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而且可以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中获取直观感知, 将经验与生活结合起来, 这样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化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可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让学生学以致用。如用吃氢氧化铝或小苏打片可以治愈胃酸来引入中和反应的学习。用这些学生所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来导入新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同时利用所学来解决生活现象, 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 这对于帮助学生形成持久稳定的学习动力具有重要作用。
浅谈初中化学课堂导入 篇11
关键词: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 学习兴趣 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8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新课导入如何更好地符合新课程标准,更好地适应新教材,始终是广大教师努力探索和改进的一个方面。人们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实践证明,好的开端能在几分钟之内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下面结合初中化学教材,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我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能够抓住导入这一重要的课堂环节。
一、魔术实验导入
用化学魔术引入新课,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把新课推向高潮。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化学实验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化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在化学教学中,以实验为开启新课的钥匙,激励学生好奇心,增强求知欲,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如在九年级绪言课导入时,我准备了四个小魔术:“空瓶生烟”(方法:在两个集气瓶里分别滴入几滴浓盐酸和浓氨水,用玻璃片盖好。实验前先让学生观察集气瓶是“空的”,实验时把两瓶瓶口相对,就可以看到两瓶内充满白烟);又如“魔棒点灯”( 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燃了)类似的实验还有“清水变牛奶”、 “烧不坏的手帕”,学生热情奔放,兴趣极高,快速进入了新课程的学习,教师并没有过多的强调化学如何重要,如何奥妙无穷,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就水到渠成了。
二、陷阱导入
教师根据授课的内容,提出问题,设置陷阱,引起惊奇,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这样可以使学生觉得问题所在,提高注意力,开动脑筋,引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如在讲解固体物质溶解度时,让学生计算在室温条件下,20gNaCl充分溶解在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学生肯定回答是70g),我说:错了(原因:在室温条件下,NaCl的溶解度为36g,因此,上述所得溶液质量为68g,2gNaCl剩余没有溶解)下面学习固体物质溶解度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又如在讲解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时,设问1+1=几呢?(学生肯定回答是2),我说:错了,(原因:用1体积水和体积酒精混合后总体积会小于2体积)接下去,教师通过实验和讲解,展开教学活动,学生思维积极,注意力集中,学习的主动性大增。
三、化学小故事或新闻导入
在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化学小故事,对设疑、激发兴趣可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能较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最佳状态进入新课题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如讲解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我先讲述“2012年7月25日河南省南阳市一家三口为了救羊在红薯窑窒息死亡”的故事,指出其中都是二氧化碳惹的祸,那么二氧化碳有哪些重要性质呢?就自然导入所学课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识到二氧化碳无毒,为何会使人死亡,就会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思维的困惑,增强学生学好这节课的决心和积极性,增强运用化学知识认识物质的责任感。
四、生活实例导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所涉及的范围找到“切入点”,选择与新课有关的典型问题提供给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再步步深入,层层剖析,展开新课。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从而有益于记忆的保持。例如讲中和反应时,先听广告或看视频,“胃不舒服,别扛着,好胃药,斯达舒,胃痛、胃酸、胃胀,管用,请用斯达舒”斯达舒为何可治胃酸?(原因:斯达舒中的氢氧化铝与胃液中的胃酸反应,从而减少胃液中盐酸含量,即Al(OH)3+3HCl==AlCl3+3H2O);又如在讲述夏季不小心被蜂蛰一下涂些碱面水可治痛治痒又怎么解释?这是用学生日常生活中了解的,但又不能完全回答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引入新课。
五、悬念导入
一个恰当的耐人寻味的问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精练、有创造性地提出一些问题是创设悬念的有效方法。看似与本节课教学内容无大关系,实则联系紧密。一些典型的问题能够迅速激发学生思维,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弦,使其情绪高涨,从而步入求知兴奋状态,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效果。如在讲解《质量守恒定律》时,我先设计这样一个悬念:法轮功大师李洪志曾扬言:“他能点石(CaCO3)成金(Au)”,这有可能吗?(原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因此这是不可能的);又如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讲了这样一则故事:游客牵着小狗进入一个深山洞,在接近洞底时,小狗晕倒,而人却没有事。这是怎么回事?以这样的故事作为悬念,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
六、多媒体导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把一些难于理解的、抽象的微观问题用flash动画表现出来。如在讲解《爱护水资源》时,展示缺水的幻灯片或观看视频材料。激起学生的节水意识;在讲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时,展示水的电解flash动画。将微观知识宏观化,说明一切化学变化是反应物的分子破裂变为原子,而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物质的过程。这样更能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吸引学生注意力。
新課的引入方法很多,不同的课题、不同的内容可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即便是同一个课题也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导入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导入是“点睛”之笔。有效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他们的心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但它的精心设计与草草进行,效果截然不同。教师应避免盲目追求表面花哨和热闹,不顾及导入内容而使导入流于形式的做法,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重视并进行课堂教学新课导入艺术的学习研究,不断总结创新与运用课堂新课导入方式,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艺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华.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导入策略[J].《化学教与学》,2011.10
化学课堂有效导入 篇12
一、直接导入法
即开宗明义, 不需其他过多的讲述, 直接进入新课的讲授。其优势在于直奔主题, 重点突出, 中心明确。劣势在于上课刚开始, 学生还处于课下的散漫状态, 还没有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中。这样直接进入新课的学习, 教学枯燥, 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学习动力不强。因此, 要慎重选用, 主要适用于那些与其他知识点联系不大的知识讲授。如在学习氧气的相关内容时, 我采用直接导入的方法, 指出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 空气中的氧气是一切动植物赖以生存的条件, 那么究竟氧气有什么性质?为什么离开它人类将无法生存呢?通过问题导入来学习氧气的相关知识。
二、故事导入法
化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 都是些纯理论性的知识, 教学枯燥无味。初中生普遍爱听故事, 常常为故事中生动的情节、幽默的语言等所吸引。将故事引入课堂, 可以使学生的大脑产生兴奋点, 激活学生的思维, 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为课堂教学打下情感基调。在教学中, 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 广泛地收集与化学知识有关的故事, 寓抽象的知识讲授于动听的故事中, 让学生在听故事的愉悦状态下积极地进入学习中。
三、联系生活导入法
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极为密切。许多化学原理都是科学家们从大量的生活事实中抽象得来的, 学好化学可以更好地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服务。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产生活现象来导入新课,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来学习化学, 同时让学生用化学知识来解释生活现象, 解决生产问题, 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反过来又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使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能力, 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如在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时, 我举出学生所熟悉的酸雨的例子, 引导学生思考酸雨是如何形成的, 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危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 他们根据自己的所学以及在电视上所得到的一些信息, 对酸雨的形成与危害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知的学习与探索中来, 既顺利地导入了新课的学习,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二氧化硫对我们的生存环境与生活的危害, 从而使学生增强环保意识, 取得了一举多得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悬念导入法
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通过设置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问题, 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使学生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利用初中生的特点, 我们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设计一系列富有趣味性、艺术性与探索性的问题, 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 以使学生顺利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这一内容时, 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 会有新的物质生成, 那么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的物质总质量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 是变大、变小还是不变?
五、实验导入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教学在整个化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 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真理都是在科学家无数次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过实验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形象直观的材料, 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验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趣味性, 可以为以讲解为主的课堂教学增添乐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如在学习“燃烧与灭火”时, 我为学生演示了实验———烧不坏的手帕, 先让学生猜测结果, 然后进行演示, 当实验结束时, 所有学生都充满了好奇, 为什么手帕会完好如初呢?这样的实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想象, 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来进行新知的学习。
六、多媒体导入法
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 以其不可比拟的优势进入了教育领域, 正在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多媒体图文并茂, 声像同步, 动静结合, 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向我们展现着自身的优势性。多媒体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激起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欲望;多媒体以图文声像来传递教学信息, 化无形为有形, 化静态为动态, 化微观为宏观, 化抽象为形象, 利于化解教学重难点, 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多媒体实现了视觉与听觉的完美结合, 可以同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 提高了学生的识记效率。利用多媒体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 可以用优美的图片、动态的画面、动听的音乐、绚丽的文本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集中学生的精神, 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与耳目一新的感受, 从而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观意愿, 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积极踊跃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七、联系旧知导入法
化学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各章各节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利用知识间的联系, 以旧知来导入新知, 既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又使学生认识到了各知识点间的联系, 从而利于学生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同时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地利用所学知识来探索新知, 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掌握学习的方法, 真正学会自主学习。
【化学课堂有效导入】推荐阅读:
初中化学课堂导入方法06-02
初中化学课堂的导入07-13
化学课堂导入的方式07-30
化学课堂教学的导入10-08
化学有效课堂11-19
中学化学有效课堂10-01
化学课堂有效教学01-02
化学课堂与有效教学06-20
化学有效课堂的构建08-09
构建高中化学有效课堂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