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心得体会蒋志丹

2024-10-18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心得体会蒋志丹(精选8篇)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心得体会蒋志丹 篇1

万店镇中心学校提高课堂有效性课题研究材料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心得体会

我们现在所讲的课堂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课堂,是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目标的课堂。不管我们的教学观怎么变,教学理念或教学手段怎么更新,我们所关注的有效课堂和有效教学应该始终是不变的。也就是说,我们在关注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更应关注教学中人的生存状况,尤其是教师和学生的生存状况。追求有效教学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互动生成、共同成长的过程。而有效课堂又是有效教学的重要载体,要实现有效教学就要利用好课堂45分钟,要把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放到学生身上,使学生乐于学,自主学,学会学。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培养:

一、兴趣的培养是提高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对感知、注意具有指向性,它可以使人不知不觉地去观察、研究某种事物。有位哲人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项事物感兴趣,就会主动地接近它、思考它,就会主动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这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有效性的主要方法

1、展示教师的思维过程,做好示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满足于传授基础知识,不能满足于如何去整理、归纳、总结化学问题,而且要把教法和学法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更要注意讲“我是怎样想的”、“还想到了什么”、“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去想”等等。把教师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去体会、思考,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万店镇中心学校提高课堂有效性课题研究材料

2、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提高思维能力。学生运用方法解决学科问题的本领、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最终是在实践和训练的过程中在学生的头脑内部来完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暴露思维过程,并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做出评价、剖析。若学生的思维过程无误,其思维与其他学生思维接近,就会给其他学生以启发,若思维有误,可针对其要害予以纠正,同样会给其他学生以影响。

3、让学生参与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要依靠多种教学形式来完成,特别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讨论,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主动参与中实践教学双边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现在教师们都在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因为只有课堂教学的有效,才是教学的有效,才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首先要把教材吃透,这样才能够随机应变。更重要的是熟悉学情,就是了解学生的知识层次、思维习惯等。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总是伴随着课堂教学的始终的。只有做到科学地设计问题,妥善地处理问题,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

4、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艺术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之一。①设计问题时应进行学前调研,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和障碍点,设计的问题才能驱动学生的学习活动,才能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脉络的问题。

②问题设计要明确性。不明确的问题会使学生的思维缺乏定向,失去目的性,造成胡思乱想的心理状态。设计的问题应该是有价值的、核心的知识。它的提出应基于课程标准中相应教学内容的核心问题,是应该值得学生思考与探究的问题;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同时把开放性问题与封闭性问题有效组合,这样能万店镇中心学校提高课堂有效性课题研究材料

激发学生提问,把提问的第一主动权还给学生。

③问题设计要适度性。首先,设计的问题必须难易适度。这样的问题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学生要经过一番运用概念进行推理、判定的思考功夫,才能回答出来。设计的问题应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太难的问题、学生无法回答的问题其设计本身是没有意义,这些无关问题往往会浪费时间,降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④问题设计要有激发性。教师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必须具有激发性,使学生听后产生浓厚的兴趣,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思维。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意义在于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基于学生实际生活提出的问题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认识到教师所提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增加学生的参与,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

综上所述,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从兴趣培养入手,使学生“乐学”、“想学”;要以思维能力培养为主要方法,使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激发学生“乐学”、“想学”的内在动力;要以自学能力的培养为主要途径,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真正学会学习。只要使学生“乐学”、“想学”、“会学”,就能提高化学教学的实效性,完成化学教学

万店镇中心学校提高课堂有效性课题研究材料

有效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氮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广,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评价方式等都发生了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如何合理设计、优化化学课堂教学程序,使之成为一堂学生想学、爱学的好课,应该是每个化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教师的教学总体设计就是运用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通过对教材的巧妙处理和对教学过程的精心组织筹划,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想学、爱学的心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面我以《氮气》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我在进行新教材中关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课堂教学时的优化设计思路。

一、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化学课堂教学应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经过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人文精神。

本节课学生要学习的是有关氮气及其两种重要氧化物的知识,作为空气中最主要的一种成分,有很多知识是学生已有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学习接受新的知识和信息,将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让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从而实现学生在知识内容、学习方法、情感态度等各个方面的重新建构。

课堂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万店镇中心学校提高课堂有效性课题研究材料

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努力创设一个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在愉悦的心情中投入学习。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二、教学策略:

1、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要求学生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氮气的信息和资料,对课堂所要学习的内容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引导学生采用探索法、发现法建构知识的意义;协助学生把所学习的知识内容与自己生活中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汽车尾气、光化学污染),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2、根据多元智力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应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能动性;让学生在动耳、动眼的基础上动手、动口,调动多种器官的协调活动,提高对外部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让学生有机会将学到的内容向他人展示,使学生的全脑智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学评价也应基于此理论,评价过程动态化、方式多样化、内容多元化。

三、课堂设计:

1、知识内容的建构

课堂引入】让学生通过动手收集教室内的空气样品,并利用这瓶空气得到较为纯净的氮气,从而引入空气中主要成分氮气的学习。

(利用所学的密度、溶解性等识,动手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实验】利用白磷燃烧实验,将空气中的氧气除去,获得较为纯净的氮气。

【知识回忆】回忆你已经了解的关于氮气的知识

(将原先无序的知识进行整理、加工,为新知识的学习进行铺垫)

学习元素化合物,我们一般要学习的是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保存万店镇中心学校提高课堂有效性课题研究材料

等。

通过学生的讲述和书本阅读,将知识整理分类:

(1)氮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稍小;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在压强为101KPa下,氮气在-195.8°C,变为无色液体,在-209.9°C变为雪花状固体。

(2)氮气工业制法:

空气 液化空气 氮气

【建构求新】当这些知识无法直接获得的时候,我们如何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推测氮气性质?

根据学过的元素周期律知识:

(1)画出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2)写出氮气的分子式、电子式和结构式

(3)氮与氧、氯结构比较(从键能去对比分析)

应用“结构决定性质”原理,对比归纳出:“氮分子的结构很稳定,通常状况下,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当其获得足够能量,使共价键断裂,就能和一些物质反应。”氮气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实验验证】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实验验证。

(1)与非金属反应:与氢气、氧气反应。(放电实验)

(2)与金属的反应:与镁反应。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也是最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

【知识生成】从结构到性质,自然地引出氮气的用途。通过观看一段录象让学生联万店镇中心学校提高课堂有效性课题研究材料

系氮气的性质进行归纳:

氮气用途:合成氨、制硝酸、制氮肥、炸药;用作灯丝、金属、粮食、水果等农副产品的保护气;医学上用液氮作冷冻剂;在高科技领域中常用于制造低温环境。

【知识应用】在了解学习了氮气的相关知识后,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情境: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释一些现象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1)空气的主要成份N2、O2含量基本稳定实质各是什么?如果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组成比例互换,你觉得会怎样?

(2)用所学的知识解释“魔鬼谷“事件和谚语“雷雨发庄稼”。

要求学生从氧化还原角度理解这两个主要反应:

2NO +O2 ===2NO2

3NO2 +H2O ===2HNO3+NO

【整理内化】通过实验探究、问题探究等方式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氮气的化学性质及氮的两种主要氧化物——NO和NO2之间的相互转换及性质。

(当学生获取新的知识后,引导学生将知识进行再认识和整理内化,实现知识内容上的重新建构)

【知识拓展】介绍有关汽车尾气造成的环境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设想等。(作为课外的研究性课题)

1、请你分析汽车尾气的主要有害成份产生原因。并用最简单的化学用语回答。

2、请你用氮元素单质和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设计除去汽车尾气中的CO和氮氧化物(NO、NO2等)的理论构想?这些理论构想基本思想方法是什么?提示:(1)应根据什么化学原理完成无害化过程? 万店镇中心学校提高课堂有效性课题研究材料

(2)完成无害化过程中,无害化试剂的选择原则是什么?对无害化过程反应条件的确定原则是什么?

(通过教学,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化学,从化学到生活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学以致用,学有所得)

【评价反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让学生从知识内容、学习方法等多方面进行小结。同时教师对课堂内学生的表现作出有效、及时的评价。

【知识延伸】让学生提出一些新的问题,继续保持学习的持续性。教师事先也可以准备一些课外的研究性习题。

如:设计多种实验方案来鉴别NO2和Br2(蒸汽)镁在空气中燃烧有哪些产物?如何进行分析?

2、学习方法的建构

(1)现代社会中,获取知识的渠道有很多种,通过让学生分析已经知道的关于氮气的知识,了解知识的来源。思考当原有知识无法解决面临问题的时候,该如何获取新的知识,并进行新信息的加工和重组。

(2)本节课所学习的氮气及氮的主要氧化的性质是元素化合物知识,可以用原有的元素周期律知识和“位构性”理论作为指导,进行分析、对比、归纳。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和转换可以用氧化还原基本理论作为指导,进行分析、比较。

强调通过化学实验来验证化学理论推想的科学探究方法。

(3)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汽车尾气和光化学污染造成的环境污染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提高自己的知识应用能力。万店镇中心学校提高课堂有效性课题研究材料

(4)课堂学习过程中,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的建构

(1)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是学生激发和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的最主要途径。本节课所学习的对象是学生最熟悉却容易忽略的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氮气,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再次真实地体验到化学学习的乐趣。

(2)氮的氧化物是当前环境问题,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3)通过化学史实的学习,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通过课堂内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准备

1、学生的准备:搜集有关氮气的知识;搜集有关汽车尾气和光化学污染的资料。

2、教师的准备:实验仪器、药品;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作为宁波市特级教师带徒的汇报课,受到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较为成功。本人采用相似教学方法执教的《氯气》在宁波市教坛新秀的评比中获得第一名。我认为,这两节课之所以成功的最大优势在于,结合了新课程理念,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程序,实现了课堂教学的较为优化组合。

21世纪,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促进人的发展,既要促进人的生命成熟(情感发展、社会责任感)、也要促进人的智慧发展(认知能力和决策能力)。当前的中学化学教学,已不只是传授和继承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还应将化学知识作为一种万店镇中心学校提高课堂有效性课题研究材料

载体,培养社会责任感,促进人生观、世界观主价值观的形成,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学习目标要多元化

新课程中,化学教育已不是单纯学科知识的教学,而教育的化学,其教学目标不应局限于学科的本身,而应该包括教学和教育的目标。因此,必须构建多维的化学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一般要包括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和态度六个维度。例如在《氯气》和《氮气》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中,我都要求学生能够用所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相互合作、交流等能力,通过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激发学习兴趣。

2、教学方式、学习方法要多样化

一堂成功的化学课应该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放变化的学习方法可以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和厌倦学习的心理,在不断调整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一定基础。尤其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发现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对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更为有利。

3、教学评价要多元化

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包括学生互评和自评;不仅要关注对所学知识内容的评价,也要关注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表现和提高。

通过课堂内及时、有效的评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媒体要合理使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把教学过程更加具体化、细致化和人性化。万店镇中心学校提高课堂有效性课题研究材料

尤其是在元素化合物教学过程中,有关物质的用途、性质等,借助媒体,可以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

但是,多媒体课件并不能完全代替板书、实验等功能,尤其是某些简单易操作,现象明显的实验,不应该完全由录象、动画演示所代替。

总之,如何设计优化课堂结构,使课堂教学诸因素和谐结合,充分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整体功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反思和探索的过程。的目标。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心得体会蒋志丹 篇2

对于教师来说,让每一堂课都变得高效是教师梦寐以求的。在每天的研究当中,绞尽脑汁地思考这个问题,对学生进行教育,无非是想提高他们的成绩,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避免枯燥感,让他们悉心听讲,能够自主地研究,使之发生所期望的变化和形成所期望的素质。教学艺术性非常高,成功的教学不是一朝一夕,设计这样的场景,选取那样的材料,准备什么仪器设备,采用怎样的教学手段,预想学生们会提出的问题,课堂上能突发哪些情况,课堂上要求学生去做什么,如何促成学生学习得有效。学习是为了出成效,对学生的进步情况要了如指掌,对每一个学生的素质要胸有成竹,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力所能及,从本质上促进学生喜欢学习,提高化学学习的有效性。

二、深思熟虑地对问题进行研究

教材的内容非常合理,在信息总量方面控制得很好,以前的教材有一些和生活种脱离的理论,还有对一些理论难于理解,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偏难,并且缺乏太大的价值。新教材将这些内容全部删除,以新的面目出现,降低了教材的难度,减轻了学生的压力,能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提高了学习的成功率。教师要严密关注教材的改革,领会改革的意图,我们碰到过这种情况: 有的就是担心教材内容过于贫乏,根据个人之见对教学进行了补充,这样的结果加深了难度,教师教得很吃力,学生学的疲惫不堪,教师认为讲到位了,完成了教师自己的责任,他自己感觉到有成就感,实际上只有劳苦,有的学生学的心不在焉,有的学生根本就学不懂,因此而忽略了本应该能够牢牢掌握的知识,到最后事与愿违,谈不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举例来说,进行酸、碱、盐这部分内容集体备课,对酸、碱、盐三者的通性进行归纳整理,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认清它们的相互关系,记着补充一些离子反应规律就可以了,这样一来,学生学得很轻松,只要把这些知识牢固地掌握,就可以据此去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有的教师则过于担心,他们考虑到知识范围过于狭窄,就对课本内容进行了大量的补充,甚至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加强了很多训练,以为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际上恰恰相反。淡化概念强化探究过程,增强实际应用性,注重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大有裨益,舍本逐末,必然徒劳无功。

三、动态的教学随机应变

根据教学习惯,我们处理好教材的内容,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对此进行分析写出教案。教学不能墨守成规,在课堂上,会出现各种情况,决不会按照我们的思路一成不变,学生们会产生大量的疑问,有些学生会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要据此纵观全局来运筹,而是要考虑周详,写教案时要缜密地进行分析预设,教案一定要设计的有弹性,留有补充,写教案要考虑的面面俱到,执行教案则要游刃有余,尽情发挥,不能受静态的教案限制。教学是动态的变化的,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不能够机械不变,达到这个要求并不难,天长日久熟能生巧。掌握课堂上某些变动性和复杂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原本生态。即便是完全相同的一个教案,即便仍然是相同的一位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也会出现不同的情节,出现迥异的教学效果。一个环节和另一个环节之间怎样过渡,怎样衔接,要了然于心,针对难点和重点,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习素养,做好分层教学,要学习中国的绘画艺术,留有一定的空白,针对出现的情况,采取积极的方式,使教学更为有效。

四、采取探究式教学

知识分为三大部分方面的内容,即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前两种对人形成各种各样的能力有相当的帮助,后一种知识知是一种辅助,但是研究表明,我们大部分的教学都采用了陈述的方式和手段,以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作为辅助,这样产生了很大的弊处,如果单纯的提问某一个知识点,学生可能很流利地回答,如果把这个问题给予一定的变化,改变了提问方式,借助一定的问题情境,需要学生们动脑筋的时候,学生就会茫然无措,不知其所以然了。比如,学习过程当中,了解了CO2和Na OH会产生反应,化学方程式自然也心知肚明,然而换个情景: 问Na OH为何要密闭保存学生搜肠刮肚不知道如何作答,而若是要设计实验证明CO2与Na OH之间发生了反应就难上加难了。明白了这个道理,教学过程当中就要回避陈述性教学,而要开发学生的思维,采取探究式教学。不是简单的提问题,而是巧妙地提问题,要给这个问题一定的条件和限制,让学生们把被动地学习变成主动地学习,让他们不要变成知识的容器,而要变成知识的加工厂。要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要学会分析和综合,学会推理和考证,学会发现,学会创新,同样的一个问题,究竟有多少解决方案,哪一种方法更科学,要不断地去论证,对于知识的结构要一清二楚,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当中,彻底告别传统的落后的机械学习方法,让学生去同创造性地学习,把知识变成自己的一部分。认真地研究教材,对“活动与探究”给予高度的重视,学习就是学生的工作,要热爱学习,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认真地观察,繁复地实践,重视资料的收集,缜密地阅读,热烈地讨论,科学地总结,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

五、注重教学评价

独特、及时和富有创新的评价对于教学意义重大。学生得到了切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真诚的评价,自然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愿望。评价本身实际上是师生互动、理解和交流的方式,是激活课堂,优化教学过程的极佳的策略。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中来,成为学习活动的有机部分。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它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无声的动力,会无形中促进学生不断进步。有好的评价导向,学习的有效性尤其能够得到体现。好的评价导向,能够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评价不是一个简单的分别优劣,目的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质,发扬学生的个性,让他们都有创造性的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信,注重教学评价,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了解学生的起点,作为原始的一个教学依据; 第二,要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速度,以便相应的安排学习。第三,要考虑到特困生的情况,给予特殊的引导。这些环节异常重要缺一不可。根据教学评价,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方向,肯定学生的成绩,弥补他们的不足,强化正确的学习行为,树立榜样,让学生的学习有针对性、有参照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每一个教学阶段都要作出评价,以便及时参阅、考核、审查。从总体上把握学生的发展,为教师和学生确定后续教学起点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效率,为教学竭尽微忱,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天职,也是应长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反思,善于总结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成长,不断努力克服一些客观条件不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围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论述,探讨了如何促成学生的学习更有效,之后对问题的研究进行诠释,接着提出了动态的教学和采取探究式教学的建议,最后以注重教学评价终篇。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心得体会蒋志丹 篇3

关键词:角色转换;兴趣;情境;有效性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已经成为初中教育者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但是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无法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研究,进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加强角色转换,构建和谐课堂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现实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很多情况下是一种上下级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课堂效率的提高也是一种抑制。老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应创造宽松安全的课堂氛围,构建和谐课堂。

在课堂中我尽可能对学生采用“无错原则”。这并不是无视学生的错误,而是认可它的必然性。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合理评价,点拨激励,因势利导、变错误为教育的契机,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己有所顿悟。

例如,在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红砖粉末”对“双氧水分解制氧气”有催化作用,学生们大多是这样设计的:将少许红砖粉末加入装有双氧水的试管中,看是否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此时,我问同学们:根据你们的设计我可能会认为这大量的气泡是红砖粉末产生的,这说明你们的设计有不完善的地方,能改进一下吗?这时,有些小组陷入僵局,我没有催促和批评,也没有急着告知答案。我对该组同学说:“别着急,让我来给你出出主意,好好领会课本上关于催化剂的定义,看看作为催化剂需要满足什么条件,你们好好讨论一下。”小组同学热烈讨论,很快设计出较好的实验方案,并且很自豪地对全班汇报了本小组的实验设计。我用这样的语言进行评价:“刚才我看到每个小组都在积极动脑,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见解,事实证明,你们是好样的,你们完全有能力学好化学。”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强烈,每节课都处于期待成功,获得表现自我的机会,得到中肯评价和积极的参与状态之中。

让学生在安全和谐的课堂中自由辩论展示,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必备前提。

二、激发、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手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来源于学生内心的矛盾冲突及困惑时产生的求知欲望,能否使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产生新的疑惑,而这个疑惑又是学生通过学习思考能够解决的,这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作为化学老师要善于利用学科和生活中的现象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上第一节化学课的时候,老师不要急于讲解化学知识,应当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比如,隐身小猫、清水变果汁、魔棒点灯、白纸显字等,通过这些奇妙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神奇与乐趣,进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为后续开展的教学活动提供基础。其次,化学是一门在实验基础上开展的自然科学,也就是说,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必然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在老师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为了提高实验的可视效果,可以让后排的学生上前观看或者进行巡视,为了增强互动,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并且让个别学生上台和老师共同完成实验。一些简单实验可以让学生带回家完成,比如,在学习“溶液酸碱度”内容的时候,老师就可以给每一位学生发一些pH试纸,让学生回家之后,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液体进行测试。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进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最后,在实际生活中也离不开一些化学现象,老师可以让学生对化学现象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行结合,这样就可以在实践中体会化学现象,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比如,通过“煮汤加盐”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对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进行学习与探索;通过“树下闻花香”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对分子概念进行分析与理解。通过这些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现象,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进而更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

正如教育家克莱.P.贝德福特所说:“你一天可以为学生上一

课。但是如果你用激发好奇心教他学习,他终生都会不断地学习”。

三、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较快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充满了热情,对知识的探究充满了激情,必定会有新的认识,新的收获,

有时候新课的导入和情境是分不开的。以下是我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情境导入的一些例子:

1.用真有“鬼火”?引入自燃的概念,又如,用“水变燃油”可以实现吗?有句成语叫“点石成金”,石头真能变成金子吗?从这些疑惑的问题导入质量守恒定律。

2.小芳的妈妈在做饭时不小心把盛放纯碱和食盐的瓶子弄混了,分不清两者,除了最简单的方法品尝区分外,你能想出什么化学方法帮她鉴别一下吗?

3.【播放】有关神舟六号发射方面的录像和图片资料。

【思考】(1)神六发射时需要多种燃料做推动剂,若使用液氢做燃料,你认为有什么优点?(2)若使用联氨(N2H4)做燃料,则需要用四氧化二氮做助燃剂,生成氮气和水,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4.例如,在讨论分子在不断运动时,教师创设如下情境:在烧杯A中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让每一个同学都看到,得到的溶液是无色的。在烧杯B中装入10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过几分钟,同学们看到了小烧杯A中装的溶液变成红色。

以这种有意思的问题提问或者真实视频资料或者创设真实生活情境或者实验来引入新课,不但可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引发学生思考,还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从而诱发学生产生探究的想法,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根据教学的需要,推出多样性的情境,并有机地转换,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以推进课堂教学的深入。

以上是我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点体会。作为化学老师,我们一定要立足课标和教材,加强对教学方法和理论的学习,不断创新,通过实践,不断总结经验,进而对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措施进行不断地改进与完善,真正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谢春梅.新课改下农村初中化学的有效课堂教学探析[J].考试周刊,2012(35).

[2]郑爱民,陈巧平.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

[3]严梅芳.心理换位:有效激活化学课堂教学[J].肇庆教育研究,2008(6).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溪初级中学)

如何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性 篇4

一、要提高化学教师和学生对课堂教学效率的认识

近几年, 国家提倡素质教育, 要求给学生减负, 这些政策和措施, 实际上都是在强调如何提高教学效率, 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既能按时完成教学内容, 又能实实在在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成绩呢。众所周知, 当前在知识学习上不再是拼体力、拼时间, 而是拼脑力、拼思维力、拼想象力、拼记忆力、拼创造力, 因此, 要实现国家素质教育的目标, 就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使得学生能够轻松地掌握知识。

二、当前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 教师和学生的观念转变需要一段时间。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就是教师将完整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 而学生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老师直接灌输的知识, 而忽视了主动、能动性的思考, 教师也没有耐心等待学生的思考, 而往往急于求成, 直接告知结果。因此, 转变习惯需要一定的时间。第二, 新课程教学模式的执行有一定的难度。按照新课标要求, 课堂教学模式要做很大的改变, 要实现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进行探讨研究, 培养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 这样在课堂上所消耗的时间就会增加, 而教师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 因此, 教师对探究式课堂教学时间的把握有一定的难度,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发挥与探讨的控制, 要做到收放自如不是那么容易。第三, 学生对知识自主能动地梳理存在着问题。由于新课改后, 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模式不再是老师逐条总结告知, 而是需要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自己通过记笔记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记录、梳理、总结, 但是, 目前很多学生不会记笔记, 不知道何为重点, 不知道如何将所学知识连成串, 然后便于自己记忆, 原来这都是老师帮助实现的, 现在让学生马上达到这个水平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及方法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逐步认识到: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首先要深入了解教材, 明确教材的实际目的, 需要学生读懂什么、掌握什么。然后就要根据教学目的来安排教学方法、教学方案、实施过程。第一, 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及教学程序。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内容, 帮助学生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 对知识的传授讲究质量而不是数量。不能通过预留过多的重复知识点的课后作业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应做到会的不留, 留的不会。但不同的学生个体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不同的, 因此, 在留课后作业时既要涵盖当日所学全部知识点, 又要做到不重复留题。那就需要老师设计有层次的课后作业,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掌握程度来进行自我选择, 学生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 同时将会了的知识替换出去, 不会的知识点可以加以练习。第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提高教学效率。通过丰富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辅助工具的使用, 使得呆板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充分开发利用学生大脑的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引进高科技技术, 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 将单一的、呆板的文字、算式, 换成彩色图片、幻灯片, 使课堂新颖、生动,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力不集中、溜号等现象。第三, 创新教学模式, 丰富课堂教学过程。新课改要求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因此,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引入新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与老师能产生互动, 学生由被动地听, 转变成主动地去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通过言语、肢体动作等来引导、启发学生, 鼓励学生多多地思考、创造、想象, 从而打开思维的翅膀, 翱翔于知识的天空。第四, 辅助学生调整好心理状态。学习在于心, 只有心无旁骛, 才能专心致志地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 注重学情的控制与引导。在新课改的要求下, 现在的课堂教学较为活跃, 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得教学活动更加妙趣横生, 能够调动起全班的学习热情, 但是, 教师则应能够对这个活跃气氛有所掌控, 绝不能天马行空, 随心所欲。由此可以看出, 学情的控制尤为重要。当学生的情绪导致课堂教学内容严重偏离时, 教师就应该采用巧妙语言来引导, 使得课堂气氛重新回归。第五, 关注学生之间的关系状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使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只有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 人的情绪才能处于高涨、饱满状态, 反之则不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由于教学活动的需要, 学生之间有时会出现争辩、辩论, 这时需要老师及时地发现那些潜在的“隐患”, 即由争辩、辩论上升为争吵, 在某些时候这种关系状态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好的影响, 从而降低了学习的效率。

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5

一、挖掘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也是奇妙无穷的,当把千变万化的化学现象与丰富的生活的联系展示给学生时,必然会引起他的激动和兴奋。因此,我们要善于捕捉生活中与我们教学联系非常密切的部分作为切入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处在一个既是和谐的愉悦的又是矛盾的疑惑的环境中,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例如:学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内容时,我首先让学生讨论两杯一浓一淡的果汁,如何知道哪杯浓哪杯淡?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然后我又拿出两杯白糖水,问哪杯浓?哪杯淡?这时有同学小声问:“能尝尝吗?”我回答说:“当然可以。”最后我又拿出了两杯化学药品溶液,问哪杯浓?哪杯淡?这下看和尝显然都已经不行了。每位同学都在积极思考,互相交流。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思维冲突进入了好奇的境界,学生的兴趣就更浓了。

二、发挥教学机智,捕捉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未知是人的天性,特别是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探究新知识成为自身的一种需要时,其热情犹如熊熊烈焰升腾,甚至感奋不已。教学中应尽量满足学生这种求知欲望,强化学生这种探求意识,变厌学为爱学,变苦学为乐学。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能真正实现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正因为这样,北大朱光潜教授在回答辽宁师范大学的一位教师关于教学的艺术时,意味深长地说:“作为教师,要牢记四个字:一是‘兴趣’,二是‘方法’。”当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的时候,思维才会活跃,产生实践的动机和创造的火花。

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时,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

(1)物质发生变化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请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提出你的假设。

(2)选择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方案验证自己的假设。

多种验证假设的方案的设计,既关注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和需要又让学生,了解到验证假设可以从不同的途径进行。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而且增强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后劲。

三、在合作探究中,搭建成功的舞台,推动学习兴趣。

传统的课堂学习是师生间的双边互动,很少利用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互助互学。而合作学习需要的就是各动态因素之间的多向合作性互动,为课堂学习注入新的活力。因此,我将班级中学生按不同层次分成学习小组,明确小组成员各自的职责,成员中有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的决议并编写小组报告;有检查员,负责保证小组所有成员都能清楚地说出小组得出的结论或答案;有总结报告员,负责重述小组的主要结论和答案;有纠错员,负责纠正小组成员在解释或总结中的各种错误;有联络员,负责小组与老师以及其他小组进行联络和协调。我直接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交流与合作学习或实验,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成功与失败。例如,学生分组探究钢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让学生在互动合作、尝试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知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了自主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四、实验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动手能力,我坚持进行分组实验。演示实验一般以老师为主体,边讲边演示,学生只是边听边观察,虽然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和实验的要领,但学生是被动参与,没有动手机会,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能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老师指导下的学生实验,增设开放性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学生由“观众”变为“演员”,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品尝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遗憾,将大大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创新精神。

学生只有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為、学有所用时,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才能较顺利地形成与发展起来。因此,在每学完每一章后,我都会让学生思考“通过一章的学习,你能运用学过的那些知识解决我们生活中哪些常见的问题?”这样不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大大吸引了学生再产生向往与追求的愿望。

学案课堂,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篇6

[关键词]学案课堂 自主学习 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8

生甲:NaCl、NH4Cl晶体中含有离子键,属于离子晶体;石墨、金刚石、SiO2属于原子晶体;干冰、氩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生乙:石墨为层状结构,层内碳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层之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所以我认为石墨属于混合晶体。

教师:生乙完全正确。根据所给物质如何准确判断晶体类型呢?

生丙:含离子键的晶体属于离子晶体,含共价键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生丁:前者正确,后者不对。如:干冰CO2分子内含有碳氧共价键属于分子晶体,SiO2中含共价键属于原子晶体,NaOH中含共价键属于离子晶体。

上述是浦江县中山中学化学学案课堂的一幕。学生各抒已见,教师穿针引线,给予评价。学案课堂模式分以下环节:教师编学案→自主课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课学生展示交流、教师点评。结合一学期多来的化学学案课堂教学,我谈谈几点感受。

一、“金字塔理论”指导化学学案课堂的实行

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

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在实践中,我们以学生思维发展和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案为载体,彻底改变以往的课堂结构,建立与新方针、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展示为突破口,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自习前置。学生为了回答问题,展示成果而学习,同时学生通过展示得到锻炼,教会别人才算真会,为教而学,教学相长。

二、自主课上“我要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趣才能引思,才能不断探索,形成强烈求知欲,才能产生灵感,形成创新的内驱力。为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兴趣,学案设计与所教内容密切相关的发展史,著名化学家的科研业绩,现代科学的热门话题等,如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制作元素周期表的故事;凯库勒做梦得出苯的结构式;“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的哈伯的介绍

;绿色化学学习时的PM2.5等。

问题引领是学案的关键。将教学目标问题化,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老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也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老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例如,为使学生掌握H2SO3的弱酸性与强还原性,设计了两个问题:将SO2分别通入BaCl2溶液中和Ba(NO3)2溶液中,能否产生沉淀?如果能沉淀的成分是什么?试写出发生的化学方程式。大部分学生认为SO2通入BaCl2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BaSO3,通過方程式的书写BaCl2+SO2+H2O= BaSO3↓+2HCl,才恍然大悟原来BaSO3溶于盐酸,从而得出正确答案SO2通入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

自主课,学生在学案的引领下,读书、思考、查阅、交流,并完成学习报告,填写互动卡。教师随堂,移步于教室的每一个角落,了解学情,参与交流,答疑释惑,验收学习报告,填写互动卡并完善教学设计。

自主是灵魂:半天的自主,创新的空间。在自主中,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规律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应用;概念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提炼;文本由学生自己去解读体悟;实验由学生自己去设计完成;展示由学生自己去布置选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课堂因自主而高效。学生在自主参与中得到快乐,在自主交流中树立自信,在自主反思中得到提高。自主课评价标准:一看学习报告的完成情况;二看互动卡的填写质量。

三、展示课上“我会学”“我会教”

展示课是学案课堂教学最精彩的部分。展示课前教师对学案内容进行分组,让各小组选出一位学生在展示台上展示自己和本组的自学成果,并回答同学的提问。同时其他学生有不同见解或不同意见进行补充。学案教学推行的初期,学生基本上不敢发言,原因之一是不习惯,原因之二是怕自己条理不清,担心讲错让人笑话。针对这个问题,教师一般会在展示各部分内容之前给学生们要2分钟左右的准备和整理时间,让展示的学生通过与别人合作、商讨来准备自己的任务。上台展示时,要求展示时间需控制在2-3分钟内,因此学生得事先准备充分。在展示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有所深入,如指明该记的或该划的内容,分析某些知识点,提供某些课外信息等。在该生完成展示后,他必须问“有不同想法吗?”。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评价制度中规定,只要提出自己的观点,不管是对还是错,都给予加分以资鼓励。若学生跑题了或某题真的难理解,那么教师该出手时就出手,慢慢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例如某生针对练习: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在40GPa高压下,用激光器加热到1800K,成功地合成出CO2原子晶体。下列关于该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B 该晶体易气化,可用作制冷材料

C 一定条件下,该晶体可跟氢氧化钠反应

D 在一定条件下,CO2原子晶体转化为分子晶体是物理变化

进行展示时,他分析:根据题意可知CO2晶体属于原子晶体所以A错;原子晶体熔沸点很高,不易气化所以B错;CO2属于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所以C对;我们组感觉D选项错误,至于为什么却不清楚,有没有同学能提供D项的正确解说?无人能答,这时教师进行引导:大家可以思考CO2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的结构与原子的成键方式。“哦,我知道了。”另一位学生站起来进行讲解:“大家看我手中的模型会发现,CO2分子晶体以分子存在,分子内碳与氧原子之间以碳氧双键(C=O)成键,而CO2原子晶体中1个碳与4个氧原子以碳氧单键(C-O)成键,当原子晶体转化为分子晶体时,断裂C-O单键而形成新的共价键C=O,所以属于化学变化。”其他同学听了后纷纷点头赞同表示言之有理。

由此可见, 展示课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以及沟通合作能力。学案教学帮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体会过程本身的收获,掌握最佳的方法,不断促进学生在“学会”中实现“会学”,并教学别人,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四、学案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困惑和矛盾

在课程转型的过程中,我们仍有解决不了的困惑和矛盾。例如,面对成绩的压力,教师是否真能放心让学生主动去探索,重点疑点是否真能放手让学生主动讨论,学生真的能否落实掌握?其次,学案课堂的应用使学生自由分配的时间较少,有些学科像理科需要较多的练习方能熟练,因此,如何让学生在课外进行拓展巩固又是一个问题。

在课程转型的过程中,会有更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但我深信,只要教师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逐渐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一定能让“学案课堂”这种教学模式进一步趋于完善,最终结出更为丰碩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韩荣武,初中化学“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研究,江财附中运芳工作室,2012年6月

[2] 张军丽,赵雪,从学习金字塔理论反思英语词汇教学,《中国校外教育》,2010(24)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心得体会蒋志丹 篇7

下面就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谈谈自己的心得和感悟与各位分享。

一、深入学生心理, 展现灵动课堂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 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学生心理, 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怕什么、喜欢什么……用我们的睿智走近学生, 关注学生, 欣赏学生, 理解学生, 为学生营造一个崇尚真知、追求真理、发展个性、自主创造的宽松的学习环境。

1、要知道学生课上想什么。

学生课上在想什么, 这是每位老师非常关心的问题。老师要及时洞察学生的心理、及时探测和巧妙地点出其想法, 如在讲二氧化锰催化双氧水制氧气时, 二氧化锰加入双氧水后, 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很容易产生别的物质能不能催化双氧水的疑惑, 通过课后实验帮助学生认识一个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不但解决了学生的疑惑, 通过实验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使学生对“催化剂”的概念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2、要知道学生怕什么。

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层次上能否理解你所讲的内容, 如何更快地掌握, 如何用比较直观的方法帮学生去理解, 帮助他们实现由难到易的转化。比如, 在讲化合价时, 教师可以以朗朗上口口诀的形式教给学生, 同时还可以与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相联系, 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实现知识点由难到易, 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变。

3、要知道学生喜欢什么。

上化学课时大家一定注意到在实验时候学生热情最高涨、注意力最集中。在实验前提出相关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去思考, 本着以解决问题为目的, 以最大限度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

4、要知道学生在哪些知识点上容易犯错。

在作业或考试中, 学生总会犯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错误, 面对这些错误, 教师应该多做总结, 不应该简单认为只是由于学生一时大意疏忽出的错而有所忽视, 不但要及时地进行讲解、纠正, 还要经常进行巩固, 避免学生再次出现同样的问题。在授课的过程中, 教师要把握好节奏, 设置好情境, 注意经常性地对已有极易错知识进行巩固强化, 以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大化。

二、关注学生主体, 体现教学效果

一个教学有效的教师要努力做到具有亲和力、表达流畅清晰、思维具有逻辑性及条理性、善于组织协调;教学行为上应该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明确,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努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注意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的经历和体验, 勤于动脑, 独立思考, 重视学生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 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 培养创新品质。学生是发展的、具有独特和独立意义的人。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初中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作为刚开设的一门新课, 学生对其充满了好奇, 紧紧抓住学生心理, 精心准备上好第一堂化学课这一“启蒙课”,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培养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求知欲。如演示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的水中的实验现象能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灵活变通各种实验, 引导学生参与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化学实验是最直观的教学手段。为了更有效地加强实验教学,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如在学习了酸碱盐的鉴别后, 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 可设计常见酸碱盐的鉴别, 先设计好表格, 将学生分组, 每组提供5种不同的溶液并提供相应的五个标签如: (1) HCl (2) H2SO4 (3) Na Cl (4) Na OH (5) Na2CO3, 将试管排列在试管架上, 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 利用桌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 给每支试管贴上正确的标签。讨论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验证, 及时记录有关现象等等, 其效果甚佳。

三、注重课堂设计, 追求教学实效

1、课堂教学设计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习惯, 结合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设计出符合学生的教案。俗话说: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 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教法。设计教案时要多预设问题, 以问促学,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2、课堂教学设计要突出以问题意识为中心。

作为教师应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有问题意识。带着问题进行教学设计, 以探索和研究的姿态, 从学生的角度去思索, 就会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好办法, 就会在和学生的互动中开阔自己的视野, 提高教学实效。

四、更新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

1、“反问式”教学。

课堂教学中, 提问学生一些问题, 在学生回答问题后, 反问学生, 追问学生。重新审题, 回顾所学的知识, 强化对知识的掌握, 从而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延伸式”教学。

初中化学是基础知识, 一些概念比较模糊, 教学时有时要模糊处理, 但教学过程中也可灵活运用, 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如20℃时, 在50克饱和Na Cl溶液中, 加入5克的Na Cl固体后, 情况会怎样呢?学生回答:“质量不变。”但你知道形状会变化吗?体积会变化吗?教师可在此时作简要的分

析, 物质的溶解过程实质是两个过程——溶解过程和结晶过程。

五、讲究学习方法, 注重学习效率

1、指导学生阅读。

现行初中化学新教材, 图文并茂, 知识丰富, 阅读性强。在每节新授课前都坚持让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 尽量安排学生自学, 在自学前明确阅读内容及自学要求。

2、启发学生思考。

善于思考才善于学习。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设问;紧紧围绕教学内容, 抓住关键的知识点、疑难点设问;对较难或较综合的问题, 用按认知层次分化知识点的方法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地发问;对学生错误或不全面答案进行反问, 不断加大问题的思考力度等等。

3、组织学生讨论总结。

讨论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 学生从中可以相互启迪, 提高思维的深刻性。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 及时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有关内容, 并进行讨论。归纳总结是对课本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和归类的过程。教学中指导学生充分挖掘不同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 将所学的知识“由点到线, 由线到面”地构成一个动态的知识网络。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心得体会蒋志丹 篇8

一、以指导意见为中心,准确把握各模块的深度和广度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基本前提。

化学新课程分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课程,是为全体学生打下共同化学基础的具体体现和保证。从内容设置上来看,必修模块几乎包括了以往高中化学三年所涉及的所有内容。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总是习惯于“深挖洞”,一步到位,总觉得少讲了影响教学质量,不放心,因而补充许多内容。如一教师在复习必修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时,居然总结了使溴水和高锰酸钾褪色有哪几类有机物。在高一必修模块中就将知识点“一步到位”,这脱离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是螺旋上升的,不是在知识首次出现时就要求学生一下子全部达到的,否则严重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悖于教材改革的初衷,人为地使学生一升入高中就产生对化学的畏惧心理。当然在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水平的基础上,教师对教学内容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宽和深化,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设桥梁,让学生跳一跳可摘到果子。

二、改变课堂模式,激发学生主动性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根本保证。

1. 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课堂由“讲堂”变“学堂”。

的能力。在具体活动过程中,我采取了如下措施:(1)要求每位学生自己设计或改进一个物理小实验,把优秀者组织起来成立科技活动小组;(2)教师定期进行教研活动,确定活动课方案,并对科技小组成员举行创新思维讲座,教给学生一些创新技能,如集思广益法、抓关键法、特性列举法、希望点列举法、类比法、联想法等;(3)要求科技活动小组成员每月有一件小制作、小发明或小构想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组成员们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是,在探索创新过程中,常会遇到失败。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面对失败,可介绍科学家伟大发现背后的艰辛,在几百次乃至上千次失败中改进摸索再实验。爱迪生说过:“失败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切的方法是什么。”一个新的设想在开始时不遇到失败,这种情况是罕见的,发明者和创新者可能一而再地失败,爱迪生和他的合作者经过试验1600多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为讲授法教学,注重授之以鱼。突出的问题,就是我们的一些教师总不那么相信每一位学生,不相信他们所具备的学习潜能,而只相信自己的“讲”、自己的“教”,担心自己不“讲”或少“讲”,学生便会不懂,学生的各种能力便不能提高;而如何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和发展个性的设想与设计太少了。从课堂教学的时间分配来看,给学生读书的时间、思考问题的时间、训练的时间都不多,甚至是少得可怜。课堂上,师问生答,看似启发、引导,实际上只要学生的回答与教师备课时的“标准答案”稍有不同,便不能获得教师的肯定与鼓励;而且教师总是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向“标准答案”靠拢。如此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且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新的教学方式是强调对知识探求过程的分析,学生主体自身对知识的建构而非灌输,注重授之以渔。教学中我们要研究如何以学为本,因学论教;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型,研究学法,研究如何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氛围和方式,研究如何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求得发展;要研究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特别是师生活动的有机组合,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归根结底一句话,课堂应是真正的“学堂”。课堂教学要真正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指向一定教学目标的,学生积极自主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学习实践过程。

2.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生理心理研究表明,良好的情境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不良的情境会使人注意力难以集中,从而干扰认知过程,降低智力活动的水平。所以,在课堂中创造积极良好的教学情境非常重要。柳斌曾经提出:“情景教育的好处是把教材教活了,把课堂教活了,把孩子教活了,把教学过程的育人功能充分地体现出来了。”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促使化学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探究问题的热情,从而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具体化,深奥化学原理形象化,探究问题趣味化。

化学知识和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连,是创设学习情景的丰富材料。现实的物质世界中,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塑料,巧夺天工的合成纤维,鲜艳夺目的染料,去污除垢的洗涤剂,沁种不同材料的灯丝后才找到合格的材料。所以,面对失败,要引导学生不急不躁,冷静查找原因,排除故障,才会“拨开乌云见青天”,如我任教班有一个尖子生,喜欢动手,学了电磁学知识后,自购了一些元件设计门铃,花了很长时间,费了很大力气,就是无法发出声音,结果气馁了。我及时找到他谈话,给他讲了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过程,鼓励他坚持下去,耐心细致地寻找原因。没几天,他高兴地跑来告诉我他成功了。经过一次磨练,更激起了他学习物理的兴趣与动手做小制作的热情。

综上所述,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知识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在物理教学中,只有找到了与创新的结合点,并把二者巧妙而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为创新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具体实施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网络模拟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乔萌萌

(徐州市第一中学,江苏徐州

摘要:网络模拟是现代化教学手段之一,是适应实验现代化教学的一种体现形式。本文简明阐述了网络模拟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具有的必要性、可行性,并对以后的教学产生的深远意义做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网络模拟化学化学实验应用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知识的更新换代呈现出飞速发展的趋势。21世纪的人才模式是“教学+艺术+创意+电脑”。[1]面对这一挑战,陈至立提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突进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它学科的教学中广泛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它学科教学学习中去。[2]这就要求我们在中学教育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不仅使学生能获取知识,更应使学生具备如何自我获取与更新知识的能力。“网络模拟系统”是一个最好的工具。所谓网络模拟,即通过计算机网络模拟显示中的事物、过程、情景来创设一个几近真实的情景,用来帮助解决问题。它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学方式,在中学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使用网络模拟的必要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不仅能从实验中去认知事物,还可以通过实验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戴安邦老先生就曾指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化学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在通过化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素质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3]然而,传统的化学教学并没有将这一功能充分发挥,实验的科学性、直观性、探索性、操作性等一系列优点丧失殆尽。由于教育体制与地方、学校的具体性、局限性等原因,“据统计,我国中学化学实验中大部分为演示实验和随堂实验,约占实验总数90%以上”。[4]显然这种实验教学模式流向单一,结果单一。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并唯教师“马首是瞻”,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积人心脾的鲜花芳香,令人愉快的水果酯味……教师可联系客观实际,用强烈、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爆发思维火花。如讲到硫酸盐,问:“钡盐有毒,为什么硫酸钡在医疗上用作钡餐?”讲到金属的腐蚀,问:“锅炉的炉壁上为什么装几块锌?”讲油脂的性质,让学生明白:肥皂是用猪油、牛油、蓖麻油等油脂制成。讲碳酸钙的性质,向学生引入石钟乳、石笋的形成过程。讲稀有气体时,联系街道上色彩绚丽多彩的霓虹灯。讲到硝酸钾、硫磺、木炭,则可以把学生带入到节日的气氛里,想想那五彩缤纷的焰火……课堂中利用这些自然的、社会的、生活的实际,能把学生领进化学的世界中,掀起无穷的遐想和追求,获得成功的快乐。

三、合理利用课后评价,及时调整个体差异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重要保障。

评价不仅仅体现在期中期末的一些综合测试中,平时课后的作业、练习或课堂的复习答题质量都能体现课堂效率及学生的掌握情况。而且我们说的练习,不是盲目地追求数量“以多制胜”,而是在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给学生适合他们自身水平的练习,或适当地让学生练得深一些、透一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让他们通过练习,结合所讲授的知识,掌握

极主动性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也不符合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而网络模拟可以突破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的诸多弊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展示其特有的优点,推动中学化学教学前进的步伐。

二、网络模拟化学实验过程的优点

1. 具有很强的安全性

现实化学实验中所存在的诸多的危险:酸液的溅落、有害气体的散逸、药品的错误搭配、操作过程中步骤的错误、玻璃仪器的爆裂等,这些都会对师生产生伤害的因素,稍不小心,即有可能发生危险。而网络模拟化学实验的过程,因知识在计算机上通过鼠标操作,不但没有危险,而且以其鲜明的色彩与反应特征及其动感的声响效果而更加具有感染力。

2. 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操作性

传统的现实化学实验,有时候做错了一个步骤,就会因连锁反应而影响后面的一系列步骤,最终影响实验结果。另外因化学反应的渐进性与过程性,学生在做错了一个步骤时,有时很难立刻发现,直到反应结束才发现,如此很可能毁掉整个实验,必须从头再来。这样不仅浪费了大量药品、器材,有时还会引起很大的危险。而网络模拟化学实验过程则不同,它可以在学生做错误步骤时发出警告提示,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并强化学生记忆,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并且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重复操作,而不会浪费药品,从而可以训练学生们使用仪器、药品等的基本操作、技能和选用器材进行装置能力,绘制仪器装置简图的技能等。

3. 具有很强的参与性与互动性

在传统的化学实验中,因演示实验和随堂实验占很大的部分,大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边讲边做实验,学生们在台下边看边听。一方面,学生因教室地理位置限制,不可能多角度、多侧面地全面把握实验过程;另一方面,因没有参与实验过程,学生可能会忽略掉很多细节,从而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通过听与看两个渠道来理解实验过其规律,举一反三,在优化的练习中求快、求好,以取得内容上不断深化,认识上螺旋形上升,技能逐渐完善,能力自然发展的效果。注重这些评价,对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目的,修改教案等是大有裨益的。教师平时可多留心学生上交的作业,找寻其中的个体差异,尤其对落后于大众或明显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可加强对其的督促,可进行面批,或上课经常要求他们答疑,多督促他们养成良好习惯,以尽可能缩小学生差距,有利于提高后阶段的课堂效率。

总之,要有效地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教师就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涉足新领域,提高新能力,根据自己的气质和修养,对教学内容系统和教学方法系统的诸要素进行全面优化,拓宽思路,勇于创新,从而创造出有个人特色的实用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新课标下教学改革搞得轰轰烈烈,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也更丰富多彩,但万变不离其宗,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始终是检验课堂质量的根本标准之一。没有实效,教学就没有地位。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落脚石,也是检验课堂教学的试金石。

关键词:教学实效,教学模式,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上一篇:全脑思维训练班毕业成果展示方案下一篇:口袋妖怪全科混合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