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共12篇)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篇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历来是教师感到棘手和困惑的问题。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呢?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 我认为要从以下方面去着手。
一、匡正学生写作动机与态度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写作的内部动因, 是决定学生写作成效的重要因素。写作动力的不足一般表现为学生写作兴趣、写作意愿的淡漠, 以及理想和责任感的缺失。目前, 多数学生作文的目的性不明确, 认识能力、自我意识发展较差, 他们对写作的兴趣不浓, 积极性不高, 没有强烈的写作欲望, 缺乏自觉性和目的感。教师每讲一堂作文课或布置写一篇作文, 学生就会产生厌倦的情绪, 思想上情绪上缺乏写作的意愿。
因此,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 首先要分析和解决影响学生写作积极性的具体原因, 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去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指导学生作文方法与技巧
作文的成功“贵在得法”上。如果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方法不当, 就会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因此, 为了使学生的水平能够迅速得到提高, 教师应在作文前正确指导学生写作方法途径, 具体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写前指导:
在写作时教师以传授方式为主, 对症下药。每次作文前教师先给学生介绍一些有关写作方面的理论知识, 如快速审题、快速构思, 材料如何选择以及文章的详略和结构的布局等。
2.写中指导:
作文过程中的指导, 往往大多数教师容易忽视, 有的教师将作文题目一出, 好象剩下的就是学生的事情了, 任随学生胡弄乱写, 不管写作效果如何。因此, 在学生写作文的过程中, 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用字、遣词造句、书写格式、标点符号的使用等的讲析, 不应掉以轻心。
3.写后指导:
写后指导也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主要包括作文批改和作文讲评这两个步骤。有的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 胡乱地扫视一遍, 随手就乱给学生定一个分数, 不给学生指出作文的优劣。多数学生都是以看分数为标准, 稍一过目就放入书包, 使其成为过眼云烟, 最终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是提不高。因此, 教师要遵循作文教学的原则, 对学生作文要正确地批改和讲评, 指出作文的优劣所在, 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篇2
太兴完小
廖晓兰
汉语拼音在学生认读生字,独立识字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但汉语拼音的教学相对抽象和枯燥,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要掌握这一工具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既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又要使教学能有效地开展,怎样才能做到呢?我又以下几点看法:
一、将游戏运用于教学中。
兴趣是最有效地学习动机,一年级的学生在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前,兴趣是他们学习的最大动力。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呢?首先,他们对大的,色彩鲜艳的教具很感兴趣的,当然,能在学习过程中扮演一两回角色,那更是让他们津津乐道。其次,学生都有好胜的心理,总喜欢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做教师的就要合理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因素。我曾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位老师为了让孩子们区分u和ɑ,她安排了这样的游戏:老师说孩子们做,小拳头代替V上两点,当老师读到u时孩子们手就不动,当老师读到V时,他们就把拳头举到头顶上;还有一位老师为了巩固“ɑi—ei—ui—”,她安排了“徒手操”(跟着老师一起做操,边做边说ɑi—ei—ui),“猜哑谜”(看老师口型,猜是哪一个复韵母),“找一找”(出事四线格中的ɑi—ei—ui,请孩子们找一找,这三兄弟哪儿长得一样,哪儿长得不一样,找对者可获得一颗五角星)。我从中深受启发,将这些方法也运用于教学中,其效果得到了显著的变化。
游戏不等于学习,但学习离不开游戏。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缺乏持久性和稳定性,将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积极地参与中,调动自己的眼、耳、口、脑去完成游戏的各项内容,不仅使他们学得主动,而且使他们在游戏活动中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学习的频率,从而使教学得到有效性的提高。
二、将有趣的儿歌,故事运用于教学中。
小孩子天生就爱听故事,儿歌,就跟他们爱看动画片一样,因为这些东西能把他们带入美好的遐想中,如果将其灵活运用于教学中,一定能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其实在这样的教学中,他们仿佛只是在体验其中的情节,然而却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要学的拼音。为了让学生明白标调规则,我在课堂上安排了一个故事:有一天单韵母六个兄弟排着队出去,老大a走在最前排,o时候老二排第二,E是老三排第三,后面跟着i u V.来到拼音王国,看到复韵母iu和ui正在发愁呢,原来他们不知道把小帽子戴在哪里。a说:“这还不简单看看我们六兄弟怎么排队不就知道了吗?”出示标调歌:六兄弟,来排队,有a照a别放过,没a就去找o—e—i—u,并列标在后。学习表掉是比较枯燥的,怎样将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讲故事是不错的方式,拼音中有许多规则要学,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我们教师只要多动脑筋,就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教学得到有效性的提高。
三、将多媒体运用于教学中。
以前我上拼音课,采用口头传授的方式居多,时间一长,学生有厌倦之感,在后来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丰富资源,制作了有关拼音的教学课件。由于课件辅助教学视感强,直观形象,加上上课适时适度地运用,学生兴趣盎然,我也倍觉轻松。学生喜爱拼音课,使我深深体会到: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的制高点,谁抢占了这个山头,谁就在新世纪中处于有利的位置。
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篇3
一、游戏识字,激发兴趣
小学生喜欢游戏,喜欢猜谜,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设计识字教学环节,用心思将识字的内容编成游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尖”字时,可以编成“上小下大”,在教学“坐”字时,可以编成“二人土上休息”,字谜可以形象揭示字形,趣味性强,可以激活学生思维,学生记得有趣,记得牢固,提高了识字效率。将游戏引入课堂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抽象语言符号的乐趣。如笔者在识字教学中,还运用唱童谣、找朋友、风车转转等游戏,使课堂成为学生识字的乐园,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在识字中感受快乐。
二、绘画识字,激发想象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加重要。通过识字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的想象力增强了,学生也可以有效地自主识字。小学生的思维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利用直观呈现的教学形式,可以使识字教学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有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使抽象的语言符号形象、直观地呈现,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如,教师在教学中开展了用简笔画帮助识字的活动,简笔画简洁生动,能够引发学生的想象与思考。如教“休”字,引导学生用简笔画画出一个人在树边休息,画出两棵树帮助识记“林”,画出三棵树识记“森”,画出两个人走路表示“从”,画出三个人表示“众”,画出鱼和羊表示“鲜”,画出太阳与月亮,表示“明”,画出三个太阳表示“晶”。通过这样的形象引导及学生亲自画画,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使学生饶有趣味地识字,记得准确,印象深刻。
三、表演识字,加深理解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在动态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因材施教。例如教学李白的《静夜思》,学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的“举”与“低”时,让学生想象并表演“举头”与“低头”的动作,学生会自然地做动作表演,从而加深了对“举”和“低”的理解,并牢固识记。例如,在教学“跑、跳、舞、走、站、说、唱、拿、扫、拍、拿”等表示动作的字时,教师鼓励学用动作来表示字义,进行表演,字形与字义在学生头脑中闪现流动,枯燥静止的汉字也鲜活起来。教师可以将这些生字制作成卡片,在巩固复习时,让学生抽取卡片,并根据卡片的字义做动作,学生快乐地表演,在快乐中识记,学生记得快乐,记得有趣,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对字义的理解,也深刻地将字形印在脑海中。
四、童谣识字,别字辨识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识字量逐渐增大,同音字的辨识成为教学的一个难点。例如,学生往往把“座位”写成“坐位”。把“童话”写成“同话”,把“照像”写成“照象”。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创编童谣,帮助学生辨识别字。例如,“座位不动广来包,无广自由可活动”“给人照像有人在,大象发狂无人管”,这些有趣的童谣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们遇到难以辨识的字都会主动用创编童谣的方式进行识记,当学生通过自编的童谣将容易混淆的别字成功识辨,会在心中产生一种成就感,激发了其识别同音字的积极性。
五、卡片识字,互教互学
教师教学生识字的方法,如编字谜、创编童谣等,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为了进一步使学生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制卡片,在卡片上写上生字,让学生根据卡片的生字跟同伴说生字的读音,说生字的结构,说生字的记法等。人人都当小老师,教师可以在小组中巡视,发现表现出色的学生让其登上讲台给同学进行“识字教学”。这样识字的课堂就变成了学生互动的课堂,成为学生自主识字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互帮互学,个性在课堂上得到了张扬与释放,品尝到了学习的乐趣与成功。
总之,小学识字教学应该以“趣”字导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游戏、绘画、童谣、表演、卡片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感受识字教学的快乐过程,提升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篇4
一、围绕教学目标, 依据文本, 紧扣教学的重难点设计问题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 只有目标明确, 问在学生 需要学习的核心内 容上, 问在能使 学生提高 能力的关 键点上, 才能使阅读教学的提问更有效, 语文课堂才会更高效。“对学生来说, 课堂知识的重点, 往往也是他们学习的困难点、疑点, 也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兴趣 点。让学生自己一步一步攻克难点, 他们会充满快乐、满足和自豪。”教师围绕教学目标, 依据文本, 紧扣教学的 重难点设计好问题, 在教学内容的重点处提问, 便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重点知识的印象, 掌握应该掌握的内容, 同时, 通过逐渐引导学生理解分析知识的重点, 也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学会找寻重点, 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例如《故都的秋》一 文的教学, 紧扣散文 教学的特点, 确立教学目标 为: (1) 学习掌握 抒情散文 的选材特点; (2) 理解本文“以情驭景, 以景显情, 情景一体”的艺术手法。教学重点:以情选景, 在景物的细致描 写中渗透作者的主观感情。
第一步设计以下问题, 让学生在阅读全文后思考探讨: (1) 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为表现什么情感而写?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2) 郁达夫眼中的故都的秋有什么特点?
第二步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之后思考探讨以下问题: (1) 作者捕捉了哪些意象来描摹故都的秋?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2) 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通过探讨这些问题, 让学生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 再引导他们理解怎么样以情选景, 怎么样以情驭景, 怎么样以景显情, 从而突破重点。
二、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设计问题
张志公先生曾这样说:“问得平直, 太浅易, 学生想都不必想就 答出来, 这种问题 的用处不 大。问得太 迂曲, 太深奥, 学生想半天连问题的要点还弄不明白, 这像猜谜语, 也没有什么好处。”阅读教学中的提问 要有效, 问题设计就要合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根据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下来。在授课中运用、展现学生尚不能理解的事物, 使学生感到惊讶、疑惑或矛盾, 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唤起求知欲。并且这个问题也是学生经过探究能够解决的, 这样学生才会学得有兴趣, 有信心。反之, 所提问题太简单, 学生轻易就能解决, 就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太难, 学生的思维受阻, 就会失去思考 的兴趣, 丧失学习的信心。具体来说, 我们可以根据杰尔·布洛菲和汤姆·古德对问题进行的研究, 确定课堂提问的难度, 问题的设计要体现出不同的难度层级, 要能满足不同个性、不同程度学生的发展需求, 能为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供条件, 从而使课堂更高效。
例如, 教学李煜的《虞 美人·春 花秋月何 时了》一词, 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1)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 的事物, 作者为什 么希望它结束呢?
(2) “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 “只是朱颜改”中的“改”具有怎样的表现力?
(4)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 春水向东 流”一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这四个问题, 前面两个问题只要认 真阅读, 联系作者写这一首词时的背景, 大多数学生都能解答出来;第三和第四个问题相对稍难, 需要学生借助诸如语言、修辞、写作手法等方面的知识积累, 但经过“跳一跳”是能解决的。因此, 这样设计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上都有所收获。
三、根据文本的特点, 从整体上设计问题, 注意问题的相关性和渐进性
阅读教学中, 有效提问必须是教师通过深入研究文本, 整体把握文本, 确立教学目标和重点, 然后依据自己的阅读和理解, 把有关的教学内容和自己的理解结合起来, 最后设计成问题的。整节课所提的问题应该是一个链条式的整体, 要考虑问题在全文、全课教学中的整体化、立体化效能。同时, 要注意问题与问题之间 的相关性和渐进性, 讲求问题编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从而使提问更有效。
例如《鸿门宴》一课的教学, 依据教材、学情、培养目标确定“品味语言, 体会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与语言运用之妙”为教学目标之一, 在疏通了文意, 分析了故事情节后, 着重分析人物性格。在分析项羽的性格时, 可以提出以下的问题: (1) 读了课文之后, 你对项羽的性格有何评价?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谈谈。 (2) 在学生读了第一段之后, 再提出:宴会前, 项羽大怒:“旦日……为击破沛公军!”项羽“怒”的原因有哪些呢?“破”字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3) 这段话是在什么背景、场合下说的?这三个问题中, 第一个问题是从宏观上引导学生探究。第二个问题中包含了两个子问题, 这两个子问题其实体现了渐进性, 因为“破”字体现了“怒”的不可遏的程度, 也体现了“击”的结果, 这两个字充分体现了项羽的自负、狂妄、轻敌。第三个问题把思路引向深入, 再次指向 人物性格的分析这一目标和重点。这三个问题既从整体上设问, 又注意了问题的相关性和渐进性。
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文体、问 题提出所 处的教学环节等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 使同一类问题可以采用多种 问法的变 式, 尽量避免 老用“是不 是”“为什么”“是什么”等刻板的句式设疑, 注意增强提问的趣味性, 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提高答问的积极性, 从而使提问更有效。比如, 可以用故设悬念的技巧来吸引学生, 让他们集中注意力, 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可以用情境式提问, 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根据内容设置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思考, 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的状态转入活跃状态;还可以用点拨式提问, 在教学中抓住课堂中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或有价值问题的诱因进行点拨提问, 加以重锤敲击, 从而激起共鸣, 碰撞智慧。
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用, 让 学 生 学 会 自 己 提出问题
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美国 学者布鲁 巴也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学生有了强烈的质疑精神, 才会发现自己的观点或认知结构中存在的某些不足和不协调的过程, 才会突破思维惰性和思维定式的局限。因此,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注意促进学生思考、质疑、提问。在教学 过程中, 教师要通过自己解读文本,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范例, 让学生学会面对文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思考, 从哪些角度发问。具体来说, 要让学生明白, 不管怎样 的文本, 问题源都会涉及内容和形式两大方面, 从这两大方面发问, 可以提出很多问题。在内容方面, 教会学生就文本“写了什么”“为什么写”发问, 可由整体的探讨再向局部、细节发问;在形式方面, 可以引导学生从“怎么写”这一角度, 着眼文章的语言、表现手法、结构思路等方面提出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就“为什么要这么写”提出问题, 探讨形式怎样为表现内容服务。
论文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篇5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计算能力也是学生必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但是,一直以来,计算教学却得不到师生的青睐:老师不喜欢上计算教学,在公开课的教学中,很少看见计算教学的身影;学生也不喜欢上有关计算教学的课,对他们来说,计算往往就是做不完的习题。以至于到最后,计算教学就沦为“题海战”。
在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材中,计算教学占了大半本书。如何切实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使计算教学达到高效低耗呢?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带着研究的态度进行学习。
玻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计算的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大胆放手,引导学生带着研究的态度自主探索,主动地获取知识。如:小数乘法的学习。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整数乘法运算的知识与技能,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学习完全可以在学生的主动探索、研究中掌握。因此,上课之前,我就先组织学生比较扎实地复习“积的变化规律”:让学生观察在整数乘法中,因数扩大或缩小和积扩大或缩之间的倍数关系。在新课开始,就提出探索的问题:小数乘整数可以怎样计算呢?学生独立探究、思考后,我又组织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开展讨论、研究。经过比较分析,使学生明白因数扩大若干倍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如果小数乘法变成整数乘法来计算,积就扩大了若干倍,要恢复成原来的积,只要把扩大的积缩小相同的倍数即可。最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去观察: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联系,找找原因,找找规律,从而使学生比较自然地得到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二、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学习。
一般来说,教材上计算题的呈现方式都是比较单一的,大家都觉得比较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特别是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深刻地理解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甚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度的改编,丰富例题的呈现方式,使学生在期待中开始并进行计算的教学。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我对教材进行了如下改编:
师:同学们,老师昨天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总共是9.6元,你们猜猜看,我会怎么付钱?
生:正好付9.6元;付10元(付20元,付50元,付100元)。师:那么,营业员该找我多少钱呢?
生:(计算)应该找你0.4元(10.4元,40.4元,90.4元。)。师:(先是巡视,看学生中对于10-9.6的计算有没有计算错误的,特别是得数的整数部分是0,学生有没有注意这个问题。)非常棒!那么,你在计算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新的情况、需要我们大家注意的呢?
生:10减9.6等于0.4,得数的整数部分是0,要写0。„„
一道简单的计算题,教师联系了学生最感兴趣的人——教师——联系了实际生活,使原本单调的计算变得生动起来,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让人有所期待。
由此可见,我们应在计算教学中注重把计算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体现新课程的理念,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来自于身边的生活,感受到数学与经济的密切关系,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使课堂中的数学更贴近生活,走向市场。
三、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学习。
1、组织比赛。
孩子们总是非常要强,不论做什么,都想争个第一。教师便可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善加利用,使单纯而枯燥的学习变得富有激情和活力。例如,在学习了小数四则计算以后,我便在班级里组织了一次计算比赛。在比赛时,学生们个个信心十足,以平时十倍、百倍的仔细检查着自己的试卷;成绩出来以后,成绩好的学生春风得意,而那些失误的学生是懊恼万分,只恨自己当时没有再认真一点检查。
2、棋类游戏。
学习了四则计算以后,我还根据题目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棋类游戏——《夺宝奇兵》,一般由两个学生玩,先其中一人出一道
一、两步计算的小数四则计算,另一人答对之后,前进一步,然后给对方出题;答错则倒退一步,再给对方出题。如此,谁先走完20步,谁就到达了终点,夺到了数学王冠上的一颗明珠。学生玩得是不亦乐乎,出题的挖空心思,答题的更是紧张万分,生怕自己粗心答错了,题目也由最初的一、两步计算,发展到了后来的三步计算和简便方法计算。最后,我还在班级里组织开展了一次“夺宝奇兵”擂台赛,学生们更是纷纷参与,激情高涨。
3、开火车。
低年级练习口算的时候,大多会采取开火车的形式。“开火车”练习面广量多,且富有童趣,小朋友们都非常感兴趣,参与性很高。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在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既获得了玩的乐趣,又使知识得到巩固,那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甚至在玩的过程中,更大大提升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更加喜爱数学。
四、在错误中不断提升
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尝试与错误是学习的基本形式。”在学习的过程中,犯错是在所难免的,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而关键之处在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吸取教训,使自己下次不再犯错。
在计算中,学生的错误总是层出不穷。不是抄错数字了,就是背错乘法口诀了,要么是小数点点错了,都是一些极小的错误,但却经常出现,让人忽视不得。也因此,课堂作业我总是坚持进行面批,每每批到错题,我常会多问学生一句:“来,检查一下,你这题哪里错了?”可是,却往往有学生对我说:“老师,我看不出来,你让我重新算一遍吧!”看来,有些学生还是不善于进行检验。针对这一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更加注意对学生进行计算方法和检验方法的指导;碰到错题了,我总是追着问一句:“错在哪里了?”要求学生在原题上找出错误,找不出来,就师生一起找;同时我要求学生将自己的错题记录下来,整理成错题集,以提醒自己和警戒自己。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G633.3
前言:最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应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模式,以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
现阶段,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仍旧采用以往的教学方法,即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此外,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交流与沟通,教师不能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以及熟悉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而无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
目前,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师教学方法的欠缺,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学生对语文学习缺少正确的认识,只了解语文具有学科性,却忽视语文的人文性。因此,在学习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进而导致课堂教学有效性降低。
二、强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
现阶段,为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应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依据教材内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进而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在完善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应由以往的单一化逐渐转变为多样化,以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伴随新课改的逐渐深入,教育部门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并且强调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以往的以教师为主导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2]。
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导入法,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通过采用导入法,不仅能够使学生巩固以往学习的旧知识,还能有效的引入新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选择情景教学法,以丰富学生情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学到《济南的春天》一文时,教师可以采用导入法,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四个季节的气候变化特点,让学生描述故乡的冬季。并且向学生设置问题,冬季的美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通过向学生设置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进入老舍代表作《济南的冬天》,这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能够更好的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以往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较少,教师不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以及学习状况。因此,现阶段,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对于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存在困惑,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语文学习困境,以免学习态度产生偏差,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对于部分学生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强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
(三)注重课堂提问环节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提问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应当重视课堂提问环节。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把握好问题的难易度,设置的问题应与教材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且还应使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教师在完成提问环节过后,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例如,在学到《春》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设置问题,文章作者还有哪些代表作,作者生活的社会背景是什么,在文章第一段,最喜欢哪句话,能够产生何种联想等等。因此,在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会带着问题阅读,进而从文章中找到正确答案。
(四)扩展学生的思维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应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应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层面,发散学生思维,以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的認知水平,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到《观沧海》一文时,在学生熟悉和了解作品的社会背景以及作品表达的主题后,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作品改为诗词或散文,以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采取此种教学方式,会使学生的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也会随之扩展,进而或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4]。
(五)加强教师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因此,强化教师的专业技能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学校应当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以逐渐转变教师的认知水平,进而能够更好的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
结论: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能够看出,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有效性较低。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应转变以往的教学方法,逐渐适应并且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此外,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姜汉库.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10,18(03):259-261.
[2]朱清华.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2,20(05):12-14.
[3]邹永发.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0(8):158-159.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篇7
布鲁诺曾说:“对学生最好的刺激, 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基于此, 在备课过程中, 我精心设计每一节课, 选择好的图片、简笔画、实物、模型等, 比如我在讲人的身体各部位名称时, 既准备了彩色卡片, 还准备了玩具娃娃, 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自己身体各部位的名称。此外, 我还收集了许多英文歌曲、诗歌、绕口令等, 我曾在课前教学生诗歌:The Wind (风) The Cuckoo (布谷鸟) 等, 既练习了口语, 也让学生学会了英语的语调。通过精心的准备, 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大增。在上课时, 我充分发挥自身的感染力, 讲课精神抖擞热情洋溢, 使学生与自己产生心理兼容, 营造出了和谐的课堂气氛。我每天安排学生上台进行“课前三分钟英语口语”的练习, 活动的形式有一人演出、两人对话、小品、短剧和幽默笑话等, 这些活动的开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热情高涨, 课堂上常常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我惊喜地看到, 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更是大增。此次成功给我留下的是深深的思索。教学过程应该成为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的殿堂, 更是激励学生成长的圣殿。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在于如何去赏识学生。”于是, 我又潜心研究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法———赏识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 我抓住时机给学生几句鼓励的话, 几个信任的眼神, 让学生的思维在自信中产生智慧的火花,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还记得那天, 我走进教室, 学生正在高声歌唱我教给他们的英文歌曲Happy New Year。这时, 我发现英语课上不爱发言的吴同学唱得非常认真, 让我感到特别惊喜。在口语对话时我叫了吴同学的名字, 他慢慢地站了起来, 其他学生向他投来不信任的目光。我走到他跟前, 轻声说:“你的英语歌唱得那么好, 相信你的口语也一定很棒。”开始时他吞吞吐吐,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行。”慢慢地, 他挺起胸膛大声地说:“I clean my...”学生报以雷鸣般的掌声。以后的口语课, 他总是踊跃发言, 英语成绩越来越好。他曾私下跟我说:“老师, 感谢您, 是您让我有了开口说英语的信心。”这件事, 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赏识教育的无穷魅力, 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 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信任, 肯定和赞赏。给学生一个信任的目光, 一个善意的微笑, 一句鼓励的话语, 都会成为洒向学生心田的一缕阳光, 播种收获的一粒种子。
教师不要只当一名教书匠, 只有借助教育科研, 才能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迈上新台阶。于是, 我在学习中研究, 在研究中创新。我积极参与了学校的课题研究“如何创造教学情境”新一轮课改, 注重“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于是我又在教学中研究了“情境教学法”。课上每个学生都要轮流做值日生, 用英语介绍天气、课程、新消息等, 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机会, 让他们练习口语。另外, 学生可以围绕课文自编自演, 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英语学习的氛围中, 体会另一种语言的真实味道。每当学生展示自己时, 他们的情绪都会空前高涨。但是有些教学内容是枯燥无味的, 教师难以施教, 学生难以理解, 而且农村中学面对的是普通的农家孩子, 没有那么多现代化的信息工具。针对这些, 我就尝试着制作课件创设情境。课件能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集于一体, 在听觉和视觉效果上, 给英语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 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知识资源,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英语教学再也不是单纯的词汇教学。通过实践, 我深深地感到了上课的关键是要抓住学生, 创设情境, 使学生由参观者变成参与者、体验者, 如此, 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勤于思考、乐于探究, 才能自主、创新, 教师才能从课堂教学的苦与思中解脱出来。现在, 我的课也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 科研水平和能力也不断提升。
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篇8
一、提高阅读指导的有效性
在有效的课前准备基础上, 重要的就是在课堂上对学生阅读课文的有效指导。在实际教学中, 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充斥着诸如繁琐的导入、蹩脚的启发、挤牙膏式的问答、无必要的表演、花哨的课件、形式化的合作、无谓的尊重、泛滥的表扬等不良现象。这些现象使阅读指导的有效性大大降低。有效的阅读指导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坚持以读为本, 加强对读的指导
没有读就谈不上阅读教学。新课程的阅读教学非常强调以读为本, 要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感悟, 要用读代替教师逐词逐句地分析讲解。事实上,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是自己通过反复的读来实现的, 并不是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分析, 教师的讲解分析是把自己的 (甚至是教参的) 理解和感受强加给学生。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所要做的工作应该是沉下心来, 引导学生深入地、入境入情地读课文。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 朗读能力是学生最重要的语文能力。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 必须切实加强对朗读的训练和指导。学生的感情朗读要经历一个从“读进去”再到“读出来”的过程。也就是说, 学生要真正做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必须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入境入情的读书, 有所体验和感悟, 然后再把自己真真切切的体验和感悟用朗读表现出来。指导学生朗读又要避免纯技巧的形式化的指导, 要通过学生的朗读实践和体验来逐步提高朗读能力。
2. 慎用直观教学手段
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和对文章所描绘的人、事、景、物的想象能力, 特别是要培养学生“读文章, 想画面”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如果在阅读教学中直观教学手段用得太多, 把语言文字所描写的场景、画面都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的话, 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和对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画面的想象能力就很难培养和发展起来。如许多教师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 都把课文所描绘的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用照片展示出来, 同时教师还要解说:这是“金碧辉煌的殿堂”、这是“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那是“买卖街”……很少有教师引导学生去想象那些辉煌。事实上, 圆明园已经毁灭, 昔日的辉煌是根本无法找到图片的。假如学生发出“老师, 不是说圆明园已经毁灭了吗, 那些照片是哪儿来的?”这样的质疑, 你该怎么办呢!在教学本文“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那一段时, 教师们又把电影《圆明园》中的相关部分播放给学生看, 而忽略了对文中关键词语如“凡是”、“统统”、“任意”的引导品味和体会, 忽略了引导学生根据文中的描述想象侵略军怎样毁灭圆明园以及侵略军那贪婪丑恶的嘴脸。
3. 导入不宜繁琐, 拓展不要过度
导入环节重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如果导入环节太繁琐, 可能会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反而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一课的教学中, 教师大概用了3分钟的时间展示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的各种场景图片, 并且教师还加以解说。事实上, 这些图片的展示与课文学习并没有多大的联系, 所以并没有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可以以课题直接导入。看了课题, 你想知道什么?……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深入地阅读课文吧。这样的导入, 既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又节约时间, 何乐而不为呢。此外, 阅读教学需要拓展, 但又不能用太多的拓展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和感悟。事实上, 拓展只需让学生读了课文以后有所思考、有所启发或留下悬念即可。
4. 注重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领悟表达方式
“文章皆有路, 遵路识斯真”。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写作思路。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才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写作思路即作者表达的线索, 也就是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写了哪几方面。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 作者先写了圆明园的毁灭带来的巨大损失, 接着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最后写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 其思路即:“损失———辉煌——毁灭”。学生对课文也就有了比较明晰的线索和整体的了解。此外, 在阅读教学中, 还要注重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在表达上的方式, 学习课文, 重在引导学生学习领会一篇篇课文的表达方式, 然后把学到的表达方式迁移运用到习作中, 这样就可以把读和写有效地结合起来, 使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得到同步发展。
5. 抓住关键句段, 引导学生品味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 我们不可能逐词逐句地引导学生理解, 应该是抓住文中的关键句段引导学生阅读和品味, 以此来引导学生对全文的理解领会, 这也是小学阶段要培养的学生的阅读能力之一。如在《尊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一课的教学中, 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后, 教师应抓住文中对年轻人外貌描写的语句, 引导学生反复品味, 就可以使学生感受到那位年轻人 (哈默) 作为逃难者的一员是多么地需要食物, 需要休息。然后再抓住年轻人和杰克逊大叔的对话进行品味, 就可以感受到年轻人一定要先劳动再获得食物的坚决, 从而领会到“他百分之百是一个富翁, 因为他有尊严”。这样, 通过对主要人物的外貌和语言描写的品味, 一个富有尊严的年轻人的形象就立体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6. 导问要准确, 体现课文学习的重点
阅读教学离不开导问。事实上一篇课文的学习就是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教师提出的导问中完成的。因此, 教师的导问就一定要进行设计, 问题要准确, 同时还要体现课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 就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 (1) 圆明园的毁灭造成了怎样的损失? (2) 毁灭前的圆明园是怎样的? (3) 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4)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 作者为什么用了那么多的笔墨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解决了这四个问题, 学生对课文内容也就理解了。
二、提高阅读练习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的练习一定要结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有效的练习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围绕年段目标设计练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各年段阅读教学的目标, 各年段的阅读教学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练习也应该围绕目标的达成进行设计。如第二学段 (3—4年级) 阅读目标之一:“能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句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 理解生词的意义。”在第二学段阅读教学就应该设计达成这些目标的练习。
2. 围绕单元的读写训练点设计
人教版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有要重点落实的读写训练点, 这些读写训练点是围绕年段教学目标确定的, 每一个单元的读写训练点都必须有效地落实, 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因此, 必须围绕读写训练点设计练习, 才能使读写训练点得到有效的落实和巩固。例如,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大自然”的读写训练点是: (1) 体会作者是怎样细心观察大自然的, 有哪些独特的感受; (2) 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 表达这些独特感受。那么, 这一单元就必须围绕课文的学习设计“怎样观察大自然”、“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怎样表达独特感受”等方面的练习。只有这样, 这一单元的两项读写训练点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和巩固。
3. 围绕精读课文的课后题设计练习
人教版语文教材的精读课文都有课后题, 这些课后题首先是提出朗读要求的, 所以阅读教学的练习首先应该是朗读的练习。因为朗读是阅读教学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 是关于背诵、抄写等积累方面的, 所以练习设计也应该侧重于积累。此外, 关于引导学生领会表达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等, 练习也应当围绕这些方面设计。
4. 多进行读和写方面的练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因而,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的实践性主要就体现在读和写中, 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必然途径, 所以阅读教学的练习就应该是让学生多读多写, 尽量多设计一些课外阅读以及观察日记、小练笔之类的练习。如学了《乡下人家》让学生观察农村的一些场景, 学了《桂林山水》让学生仿照作者的写作方法描写一处景物, 学了《少年闰土》让学生去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等。
提高“概论”课教学的有效性 篇9
一转变教学观念
观念1:以学生为本组织课堂教学。
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主要有两个内涵:一是“学生”不仅泛指大学生群体,更是指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兴趣、权利、需要等,因而授课内容和方式要因时制宜、灵活多样,并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和观点;二是要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的教学活动,其本质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这种创造性劳动,应当让全体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也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学应当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是尊重大学生的民主与平等精神,用科学的理论来引导说服学生,对于部分学生表现出来的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以及学生在讨论和谈话中表现出来的狭隘思想,要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予以引导。
观念2:挖掘实际有用性为切入点。
“概论”课从核心价值来看,这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从基本内容来看,这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从培养目标来看,这是一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教师在处理知识点与思想政治观点的关系时,要坚持思想政治观点统领知识点的原则,知识点的选择要服从并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设置;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时,要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和学生个人成长的实际,与时俱进,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科学发展观作为课程的核心内容,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社会生活资源,以解决问题的理论导向性教育大学生。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以问题为切入点,挖掘“理论的实际有用性”,课前让学生预习即将讲授的章节,并提出一个最需要解答的问题,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汇总,在具体章节的讲授中着重回答那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升华对“概论”理论观点的理解和应用。
观念3:充分展示科学性和真理性。
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什么必须坚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道理其实并不复杂。就是因为,这个理论是被100多年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真理,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教学过程中要把这种科学性和真理性充分展示给学生,用科学性和真理性教育人最让人信服。“概论”理论观点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变化,把生产力作为推动社会前进最活跃、最革命、最根本的力量,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在于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它的全部理论都立足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全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不谋求任何私利、不抱有任何偏见;还在于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是随着实践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科学体系;它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所证明。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坚持真理、坚持科学、坚持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就是坚持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这种坚持是“必须”的,要坚定不移。
二运用基本原则
与其他学科相比,“概论”课的教学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它既要求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又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科本身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形成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感性认识,直至上升为理性认识。
1坚持育人为本,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要任务
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资源实际,围绕如何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指导自己的行动等问题来展开,以实效性作为判断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重视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规划,为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培养品格提供有利条件。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四项基本原则精神,才能保证学生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其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可靠的接班人。离开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去设计思想政治课无论形式上如何有效,实质是无效的。教育过程中要坚持正面灌输,对于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但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真正做到教书、教人、教心、教行。
三提升教师素质
1高度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敬业精神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主要包括较高的思想觉悟、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崇高的敬业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等内容。
2教育教学科研是教学有效性得以保证的基础
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是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教育教学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劳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科研素质。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受到全面教育和专业培训的高素质人才,而科研素质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教师只有以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以创造性精神去研究教育教学问题,教师的劳动才真正成为创造性、科学性的劳动,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质量才有了可靠的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科学研究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一是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研究,二是对教学方法与课堂组织的研究,三是对现代大学生的群体行为特征的研究。这些科学研究实际上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技术支撑。而且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人,绝不是一件件能够填满东西的容器,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体现在传授知识的本领上,更体现在学生被唤醒和被激励的程度上。要达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努力充实和更新业务知识,把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美学等最新的知识动态吸收进来,夯实学科的“知识根基”,否则,用“概论”教育学生,就是一句空话。
3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有效性以体现的必要条件
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转型期,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冲突更新再造,对学校教育产生直接影响,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产生直接冲击,在此期间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政治理论教育,是思想政治教师的重要课题。特别需要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人们在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往往会更强烈感受到这一点。当大学生在思想上的矛盾得不到解决时,就会发生犹豫,从而引起思想上的困惑和情绪上的波动,甚至对原有的信念产生动摇,一旦矛盾得到解决,他们则会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教师需要特别注重引导正确处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不仅要看到理想与现实矛盾冲突的一面,还要看到他们相一致的方面,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全面的、发展的、辩证的眼光正确认识和看待理想和现实。同时要关注在实践中努力把理想转化为现实。理想毕竟只是一种设想,要将理想变为现实必须依靠实践。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曲折性、艰巨性决定了追求理想的过程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懈奋斗的精神,理想的实现仍然是困难的。而且,个人理想又是以社会理想为背景的,它的实现往往以社会共同理想的实现为基础条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教育大学生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理,并胸怀实现人类美好社会的崇高理想,积极投身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去,在不懈的奋斗中把美好的理想变为现实。
参考文献
[1]李冉.提高“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有效性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8(1).
[2]张丹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有效性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3]沈春梅.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路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 0(4).
如何提高语用教学的有效性 篇10
刘仁增老师说过,所谓“语用”,就是语言文字运用。能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合理、妥帖地进行表达,并将已学过的字、词、句、篇等内容,根据语境的需要加以规范、恰当、个性地运用。能运用语言文字获得知识,增长见识,解决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问题。1.在价值取向上: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学习语言的三个层次是一、感悟语言内容;二、学习语言范式。三、强化语言应用。2.在教学思路上:以语言带动内容,课堂教学以语言应用为主线,带动对课文内容、情节和思想的理解,即教师强化学生对语言的表达特点及语言对思想内容的表现力的认识,引导他们学习语言表达的方式。
教学思路一是:以语言带内容,其教学流程为:捕捉语言现象一理解语言内容一感悟表达精妙一尝试迁移运用。
下面以我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为例,说说我是如何进行教学的。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师:作者是怎样写小艇样子奇特的?谁来为大家读一读描写小艇样子的段落?(生读)师:这儿哪些词直接写出了小艇的特点?请读书,做上记号。(生默读,画批)师:谁来说说,你标了哪些词?生:“长”“窄”“深”“翘”“轻快灵活”。师:除了这些,作者还用什么方法来写小艇的特点?(比喻)几个比喻?(3个)同是写小艇,用了哪3个不同的比喻?生:比作独木舟,写出小艇长、窄、深的特点。生: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生: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行动轻快的特点。师:理解得非常好,可见,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抓住了不同的特点,描写得很精彩。那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一下吧!请你读直接写小艇特点的部分。(生读)师:刚才,你注意强调一下“又窄又深”的特点。读的时候,如果能将“二三十英长……”“长”的特点也强调出来,就更好了。来,再试试。生:小艇有……师:请你读打比方的部分。(生读)最后,让学生用文中描写小艇的方法来描写“弯弯的月儿”。
教学思路二是:依内容学语言,教学流程为:理解语言内容一学习语言表达一安排课堂练笔。
傅桔红老师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时是这样进行教学的。师: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父亲一共挖了多少个小时?生:36个小时。师:课文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而要从8小时写起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体会。
生1:我想,这样写是为了说明父亲挖了很长时间。
师:是呀!36小时,那可是两个白天再加一个黑夜,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时间的漫长吗?
生:(读。)师:作者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还有其他原因吗?
生:因为这样写更能突出父亲的艰辛、坚持。
师:是呀!36个小时呀!这位父亲已经很长时间没吃、没喝、没睡了,他是多么辛苦、多么疲惫。带着你的体会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
师:36个小时,那可是我们的五十多节语文课呀!为了救出儿子,父亲就这样废寝忘食地挖着,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父亲的坚持(决不放弃、救出儿子的决心)。
师:多么伟大的父亲呀!读出你对父亲的敬佩之情吧!
生:(读。)
师:时间还在推移,随着时间一点一点地增加,儿子的危险也越来越大,此时父亲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生:很着急。师:让我们带着焦急的语气一起来读读这段话吧!
师:36小时后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位父亲……
师:作者这样罗列时间的进程,他为什么不直接写出挖了36小时呢?
生:这样写,更能体现他挖了很久。
师:体现出时间的漫长。
生:这样写更能表现父亲的坚持。
生:写出了父亲的艰辛、劳累、疲倦。
生:通过这样写,我们可以看出父亲的决心。
师:是啊,那是怎样情景下的36个小时呀?
生:是地震中的36个小时。
师:也许会发生——
生:大爆炸。师:也许会发生——
生:塌方、余震。
师:可是这位父亲依然坚持挖了——
生:36小时。
师:让我们读一读他艰难挖掘的时间的进程,他依然坚持挖了——
生: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时间就这样在推移,艰难的挖掘还在继续,父亲还是一无所获,也许他曾经挖出了其他遇难者的尸体,可是这位父亲依然坚持挖了——
生: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我来问问,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这36小时的苦苦挖掘?
生:是信念。
生:是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师:而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叹,这是一位——
生:了不起的父亲。
师:带着各自的体会,自由练读,你会怎样读这时间的进程?(一生读句子,很急促。)
师: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急促?
生:我要读出父亲心里的焦急。(另一生读句子,语速缓慢。)
师:你为什么读得这么缓慢低沉?生:因为时间过得那样漫长,父亲那样劳累。
师:都读出了各自不同的理解,了不起。还有谁来?(一生读句子,由慢到快,声调逐渐升高。)
师:为什么这样读?
生:这样才能读出我对父亲的崇敬。
教学完后,这位老师还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进行了练笔:你想对这位父亲说些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写出了对这位父亲的崇敬、爱戴。
教学思路三是:创设情境——情感体验
语文学科蕴藏丰富而深广的人文情感,体验教学在语文学科中更容易找到触媒和接点。如教学《大自然的秘密》一课时,为进一步引导学生入境动情,感悟幼龟被啄食的惨烈,在学习五至八自然段时,我为学生创设“补充画面”的阅读情境:先出示一幅没有很多幼龟和鸟的海滩图,告诉学生,这就是南太平洋加拉巴岛海滩。读了课文之后,你觉得这幅图还应该有些什么?让学生结合文中语句谈谈。学生很快就找到“鱼贯而出”“成百上千”“成群的”等词语,说明图上应有很多幼龟。于是我趁热打铁,出示带有很多幼龟的画面,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训练和练笔表达训练:幼龟争先恐后地爬向大海会想些什么?接下来等待它们的又是怎样的场景?写下来,用上你积累的好词。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篇11
【关键词】优化学生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66-01
随着化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简单的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成绩的做法,显然违背了新课程理念,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课务负担,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更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是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必须要在优化化学课堂教学、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上下工夫。
一、创设情景,调动主体主动参与,引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
教师可运用生动、风趣、幽默的语言去吸引他们,从他们生活中、身边的“感知化学”来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也可利用新闻引入、故事引入等方法。如学习氯气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2005年3月高速公路上运送液氯的运输车发生事故,造成液氯泄露,空气中出现黄绿色雾气,两万多亩农作物受损,农作物叶茎变黄、发白,事故现场消防队员利用稀碱液喷洒处理,附近人群用浸有肥皂水的毛巾掩住口鼻,并向高处转移。2005年10月武汉一废品收购站的液氯钢瓶发生泄露,消防队员将钢瓶浸入石灰水中。教师提问:通过以上信息,你能得出关于氯气的哪些性质?一组图片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不由自主的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当然创设情景化学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化学实验,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创设情景提高学生探究新事物的兴趣。(关于实验第二点继续阐述)
情景素材应用的有效性不仅是体现在引入新课、引出探究问题上,更要体现在促进对课堂核心问题的解决上,也就是说教学难点、重点的突破要围绕情景展开。教师可以利用源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挖掘情景中的信息,引发认知冲突,产生探究的欲望;在选择情景素材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规律以及教学内容特点,并能够与学生已有经验和认识产生联系或冲突,激发学习兴趣,自然引发学生思维活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才能落实主体地位,从本质上脱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实现有效教学。
二、优化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手段,而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陶冶情操,塑造品质,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践能力,训练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等方面,具有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精心选择实验探究专题。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实验都具有探究的价值。因此,选择有价值的实验内容是进行实验探究教学的前提。教师要本着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原则,选择探究价值高,且有可操作性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如:在学习过氧化钠的性质的时候,首先创设情景,我们知道水是可以灭火的,那水能不能生火呢?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开始实验探究“水生火”, 在石棉网上放上包有少量过氧化钠粉末的棉花团,然后用滴管滴入几滴水,结果棉花团冒出熊熊火焰。学生看到这一现象,觉得兴奋好奇,产生水火不相容,为何水能生火的疑问,可以自然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其次,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
高中化学很多时候都是老师做演示实验,所以学生认为实验是老师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因此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实验就在自己身边,就在每天的生活中。如,探究“酸、碱、温度等因素对饮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时,提问:请根据生活经验猜想假设一下好吗?经过短暂的时间后,有的学生提出我们平时吃黄瓜时,妈妈都是凉拌并加醋,我认为:“在酸性环境中以及温度低时维生素C不易流失”。经这个学生一说,其余的学生都纷纷点头,开始激情满怀地投入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
最后,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去探索的过程中有所创新地解决问題,要充分挖掘课本中理论知识与实验的结合点,强化实验设计性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自行设计实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在实验技能、知识应用、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等诸多方面得到训练,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发展,逐步形成创新能力。
三、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促使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课堂气氛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作用形成的一种情绪状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对学习的投入程度。有利于发展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气氛应该是和谐的。因为,学生同教师之间不但年龄上有差异,在心理上也有一条鸿沟。如果教师不主动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沟通心理,就会造成学习上的被动。只有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对老师感到亲切,勇于独立思考问题,勇于与老师交流,敢于无顾虑地质疑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通过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及时评价,激励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学生也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实验设计、解题思路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表扬。及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评价,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情绪,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这样对学生主动寻找并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用鼓励性语言、多表扬,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时刻在注视自己,使学生自我约束、自我进步。
如何提高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篇12
一、教师要把握好教材, 备好课
1. 备大纲, 备教材。
现行的政治教学大纲是教学的准则、依据, 大纲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有要求, 包括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两方面。这说明两方面问题, 一方面, 教师是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实践者。教材是传授知识的基础, 教师必须全面把握教材。另一方面, 教师要跳出教材, 超越教材。教师要关注时代发展的新动向, 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 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
2.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备学生。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 我认为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 要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 为了一切学生。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 怎样学, 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 从学生的理解程度出发, 设想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误区, 创造性的劳动, 对预期的效果进行预测, 要能处理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
3. 提倡电子备课。
由于计算机和网络具有强大的信息搜索功能, 使老师在进行电子备课时, 可以轻易地找到或者发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 这样拓宽了教师信息来源的渠道, 丰富了课堂教学的资源。再加上通过网络和网上邻居进行资源共享, 教师能很容易地得到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案, 这必然会开阔教师的备课思路, 帮助教师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教材, 提高备课质量。
二、教师要充分利用45分钟课堂上好课
1. 要善于激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 他们就会乐意去学习, 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和敏锐的感知。所以要求老师能创造一定的条件, 激发学习的兴趣。
2. 注重精心设计问题。
这要求教师的问题设计要精心、灵活, 既要引发学生认知冲突, 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又要难易适度, 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问题, 能够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联想思维能力的发展。
3. 上好复习课。
复习是对知识的总结, 知识的升华。要由一道题到一类题, 由一个知识点到知识体系。我特别想提的一个是复习中要建立知识体系对知识的掌握尤其重要。在读书基础上打破章节界限, 按知识条块归类, 并建立相关的知识体系, 将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楚, 由点到面形成知识网络。
三、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推荐阅读:
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06-20
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略08-05
提高背诵教学的有效性10-28
提高项目教学的有效性12-11
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观点06-19
提高会话教学的有效性08-25
拼音教学有效性的提高09-14
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10-20
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05-20
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