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共13篇)
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 篇1
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
零陵区黄田铺镇学校初中地理教师 荣培玲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初中地理教师应追求的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对全面发展人才的需求,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势在必行。我根据多年的地理教学经验及观察思考,认为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为以下几方面:
一、要学生从态度上重视地理
初中地理传统上被人们认为是“副课”无论家长还是学生多少对它有点轻视,导致一些学生根本就不想学好这门学科。初中地理老师可以紧抓住这次自治区和兵团会考、高考模式中,必修学科必须要参加会考这一规定对学生进行初中地理重要性的教育,要学生明白今天的学习是为明天打基础的,今天努力一点明天就可以轻松一点,要学生首先从态度上重视地理。
二、加强教研活动,强化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寻求恰当担当教法。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靠一个人的智慧是不够的,俗话说“有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对教材的把握不仅需要我们认真的钻研课程标准与教材,更需要大家一起讨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寻找到合适的教法。教法选择的好,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一堂课下来学生学生一定会受益匪浅。
三、正确把握并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教师教学的一个凭借,所呈现的一些事例不一定符合学生实际,并不一定有利于学生探索和创新,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改造,重组出具有迁移性、思考性、再生力的教学活动。因此,我们要树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在讲“地图”时我没有按照书上的次序先讲比例尺再讲方向再讲图例与注记,而是通过和学生一起量画教学楼平面图,把地图的三要素贯穿其中,让学生学以致用。整堂课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不仅有利于教学重点的掌握,更主要的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强调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展开多样化的研究性学习,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教学方式,在教法的选择上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如在讲“降水与降水的分布”一节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充分讨论降水与生活的关系基础上,让学生来讲述。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更主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五、明确目标,让目标引导教学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是判断课堂教学是有效的直接依据,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定要明确课堂教学目标,让目标引导教学。如在教“海陆的迁移”时,可以先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确海陆是变迁的。那海陆为什么会发生变迁呢?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知道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向学生详细介绍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并让学生试着用这些理论解释一些地理现象。这样通过关注现象提出问题、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知道海陆是变迁的和海陆为什么会变迁。学生能在这堂课开始关注自我“问题意识”的培养,使自己成为一个善于观察生活有思考意识的人,学生依靠自己的知识积累和分析能力,结合教师所提供的一系列材料,有序解决自己所产生的疑惑,能够科学的解释“海陆为什么会变迁?”
六、建立评价判断
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地学习过程,关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因此地理课程标准中也提倡运用鼓励性的评语。在教学过程中,鼓励性评价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法,不失时机的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进而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如果教师给学生以富有激励性的话语和催人奋进的目标进而达到沟通师生之间情感,这种情感也必然唤起学生的主动性激励,鞭策学生完成目标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变死气沉沉为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因此,良好的评价方式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激活地理的课堂教学。
总之,我认为要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建立确实可行的评价机制,创设让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地理环境。
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 篇2
一、初中地理作业的现状
为了了解初中地理作业布置与完成的情况, 笔者走访调查了一些教师和学生, 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一) 对教师的调查及结果统计
笔者对本县9所初中的15位地理老师作了一些简单的走访调查, 主要获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⑴80%的地理教师是专业地理教师, 这说明各个学校都重视地理这一门学科。⑵地理不是中考科目时没有一位教师经常布置作业。地理属于中考科目后, 40%的教师只到考前才布置作业。93%的教师布置的是书面作业。⑶74%的教师没有精心设计作业。⑷被调查的所有教师都是自己布置作业, 80%的教师对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有时间控制, 60%的教师不批阅作业。
(二) 对学生的调查及结果统计
笔者对本校及其他乡镇中学的43名八年级学生进行了随机的口头调查, 主要获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⑴90%以上的学生认为每天各学科的作业太多, 不希望教师布置地理作业。⑵对于教师布置的地理作业, 90%的学生态度是有时间就做, 没时间就不做, 结果往往是不做的多。⑶面对教师的检查, 50%的学生地理作业是抄袭完成的, 30%的学生是胡乱写的。⑷88%的学生认为地理学科学习难度大且枯燥无味, 没兴趣做地理作业。
(三) 初中地理作业的现状
从上面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初中地理作业的现状不太令人满意。
1.主要存在的问题。⑴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与学生没有意识到作业的重要性。⑵作业布置缺乏新颖性和创新性。书面作业占绝对主导,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多有固定的答案, 形式呆板单一。⑶教师布置作业随意性大, 学生完成作业随意性也很大, 效果不好。⑷作业以考试为中心, 中考前搞题海战术。⑸作业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
2.原因分析。⑴受传统思维观念的影响, 地理这门学科受到了一定的歧视, 部分教师的精力投入不够, 有些农村中学的地理课由是其他专业的教师兼任的。⑵受评价考核制度的影响, 学生普遍不够重视地理学科。从与学生的访谈中了解, 他们将精力大多放在了语文、数学与英语等“主科”上, 根本无暇顾及地理这门“副科”。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地理学科只要到考前认真背就可以了, 平时没有必要做作业。这种情况下作业完成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⑶由于地理是“副科”, 即使参加统一考试, 所占比重也很小, 于是部分学校的领导就明确规定, 地理不许占用课外时间, 所有作业必须在课内完成,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作业的形式。
二、提高初中地理作业有效性的策略
(一) 作业布置要灵活
1.作业的形式要灵活。为了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尽量让作业形式新颖、多样。新课程背景下, 除了布置传统的书面作业, 还可以布置口头作业, 如背诵、口头调查等。《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 强调要“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要求让学生“关注自然与社会”, 所以地理作业还可以是实践性的作业。如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走进社区进行相关主题宣传, 对家中与班级里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等。作业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 也可以教师与学生或家长与学生共同完成, 还可以由小组合作完成;可以是全班统一作业, 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层布置作业;可以是教师布置, 也可是学生自己布置。
2.作业的完成时间要灵活。学生的作业不一定都要在课外完成, 也可以在课内完成;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 也可以是在较长时间内完成。如观察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情况, 本地区一年中盛行风向的变化等, 此类作业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另外还要考虑大部分学生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 不能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负担。
3.作业的内容要灵活。2011年版课标强调课程的开放性和探究性, 所以在作业内容上同样要突出该理念。不应过分强调作业答案的唯一性, 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 开发学生的潜能。可以布置有答案的作业, 也可以布置无答案但有收获的作业, 如观看“神十”发射与王亚平太空授课的视频。
(二) 要进行有效的反馈
提高初中地理作业有效性策略初探 篇3
一、初中地理作业的现状
为了了解初中地理作业布置与完成的情况,笔者走访调查了一些教师和学生,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一)对教师的调查及结果统计
笔者对本县9所初中的15位地理老师作了一些简单的走访调查,主要获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⑴80%的地理教师是专业地理教师,这说明各个学校都重视地理这一门学科。⑵地理不是中考科目时没有一位教师经常布置作业。地理属于中考科目后,40%的教师只到考前才布置作业。93%的教师布置的是书面作业。⑶74%的教师没有精心设计作业。⑷被调查的所有教师都是自己布置作业,80%的教师对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有时间控制,60%的教师不批阅作业。
(二)对学生的调查及结果统计
笔者对本校及其他乡镇中学的43名八年级学生进行了随机的口头调查,主要获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⑴90%以上的学生认为每天各学科的作业太多,不希望教师布置地理作业。⑵对于教师布置的地理作业,90%的学生态度是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结果往往是不做的多。⑶面对教师的检查,50%的学生地理作业是抄袭完成的,30%的学生是胡乱写的。⑷88%的学生认为地理学科学习难度大且枯燥无味,没兴趣做地理作业。
(三)初中地理作业的现状
从上面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初中地理作业的现状不太令人满意。
1.主要存在的问题。⑴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与学生没有意识到作业的重要性。⑵作业布置缺乏新颖性和创新性。书面作业占绝对主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多有固定的答案,形式呆板单一。⑶教师布置作业随意性大,学生完成作业随意性也很大,效果不好。⑷作业以考试为中心,中考前搞题海战术。⑸作业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
2.原因分析。⑴受传统思维观念的影响,地理这门学科受到了一定的歧视,部分教师的精力投入不够,有些农村中学的地理课由是其他专业的教师兼任的。⑵受评价考核制度的影响,学生普遍不够重视地理学科。从与学生的访谈中了解,他们将精力大多放在了语文、数学与英语等“主科”上,根本无暇顾及地理这门“副科”。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地理学科只要到考前认真背就可以了,平时没有必要做作业。这种情况下作业完成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⑶由于地理是“副科”,即使参加统一考试,所占比重也很小,于是部分学校的领导就明确规定,地理不许占用课外时间,所有作业必须在课内完成,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作业的形式。
二、提高初中地理作业有效性的策略
(一)作业布置要灵活
1.作业的形式要灵活。为了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尽量让作业形式新颖、多样。新课程背景下,除了布置传统的书面作业,还可以布置口头作业,如背诵、口头调查等。《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强调要“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要求让学生“关注自然与社会”,所以地理作业还可以是实践性的作业。如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走进社区进行相关主题宣传,对家中与班级里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等。作业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教师与学生或家长与学生共同完成,还可以由小组合作完成;可以是全班统一作业,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层布置作业;可以是教师布置,也可是学生自己布置。
2.作业的完成时间要灵活。学生的作业不一定都要在课外完成,也可以在课内完成;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也可以是在较长时间内完成。如观察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本地区一年中盛行风向的变化等,此类作业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另外还要考虑大部分学生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不能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负担。
3.作业的内容要灵活。2011年版课标强调课程的开放性和探究性,所以在作业内容上同样要突出该理念。不应过分强调作业答案的唯一性,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可以布置有答案的作业,也可以布置无答案但有收获的作业,如观看“神十”发射与王亚平太空授课的视频。
(二)要进行有效的反馈
教师的批阅反馈绝不能流于形式或光批阅而不反馈纠正。除了当天的作业反馈外,还可分阶段进行总结性反馈。教师应多用激励性评价,肯定进步,委婉地指出不足,保护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 篇4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渠道。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列为教学目标。近年来,我国社会进步发展很快,在课堂改革持续深入的今天,为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有必要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初中地理教学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初中地理教学的新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以往初中地理教学对“教”的过程比较重视,忽视了学生能够吸收到多少知识,所以,初中地理教学难以取得较高的质量。为了让课堂教学有效性更高,教师就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初中地理知识。在新课程改革后,教师如果不能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是无法保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并且初中地理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图示大幅度增加,所以,教师必须立足新教材,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初中地理教师要加强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改变单一的授课方式,多和学生互动,为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比如,在教学“中国的气候”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我国各地气候形成条件、影响因素,学生通过思考,能够说出降雨量和内陆蒸发量间的关系让内陆地区形成了干燥气候,同时还能认识到海洋对陆地气候带来的影响。运用这样的授课形式,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还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思考各地理知识点间的关系。此外,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教学中的普及,教师要充分利用该技术,通过视频播放、图片演示、放映等功能,将初中地理知识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比如,教师在讲解“水资源”一课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将我国淡水资源在国内分布的图片演示给学生,并且还可以将各水利设施和水源地的风景图片展示给学生。这样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对每个淡水湖产生深刻印象,牢固掌握初中地理教材中的知识。
2.发挥地理教材作用,提高教学有效性
看图教学需要注重一定的技巧,教师在要求学生看图时还要关注图的分类,让学生更好地区分各种图的特点,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比如,在区分比例图与参照图时,由于这两种图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是教学重点内容,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细致地为学生讲解,避免学生因为混淆而对地理学习带来影响。又如,在“七大洲五大洋”的学习中,教师不能让学生一味死记硬背,否则学生很快会失去学习兴趣,要划分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让学生在无形中掌握看图技巧,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此外,教师还要充分运用教材中的习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对重、难点进行巩固,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由于很多学生缺乏对课本习题重要性的认识,导致不能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即使学生课后做了大量练习题,但是往往收效甚微,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重视教材中的课后习题,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3.实行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全面参与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在初中各个学科中探究式教学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在开展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通过运用探究式教学法能够收获较好的效果。探究式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合作过程,提高学生思考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为学生布置一个课题,让学生根据课题开展总结、调查、探究等活动,同时在课堂上比较学生的探究结果。其探究课题可以是让学生观察学校附近的植被,根据当地气候进行分析,或者是开展水质调查,观察当地的灌溉方式、用水类型等。这样既能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地理知识,还能够通过实践参与到探究全过程,在自己的生活中融入所学的地理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探究式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总之,地理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学生学好初中地理,有利于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到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尽快转变教学观念,从教材内容出发,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好初中地理。
参考文献:
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 篇5
亳州四中丁克伟
一、活动目的:
认真学习研读《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落实三维目标,突出地理课程的实效功能,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放在突出位置。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各学校教研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发现自己,丰富自己,在活动中提升专业素养。在教师课题研究意识觉醒的前提下,促进教师课题研究能力的增长,使教师专业化素养不断提高。
二、总体思路和内容:
在总结反思过去几年教研活动及教学状况的基础上,认真深入的研究怎样落实新课程理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
1、课题理论学习交流研讨。
2、认真学习研读《课程标准》,写出符合本校学情的“校本课标解读”。
2、观课议课培训、观摩教学研讨活动。
3、八年级结业考试模拟试题交流活动。
4、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课件及野外考察活动报告和图片、学生作品交流。
三、基本议项:
1、4月8日组织全体八年级地理教师开会。研讨《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制定4月15日观摩课需要准备的资料及问卷调查表、观课视角等。
2、4月15日观课议课培训、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第二节《珠江三角洲》第二课时观摩教学研讨活动。要求每一位参加活动的老师根据分配的观课活动结果进行议课,为做课教师改进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每一位听课教师撰写论文积累素材。
3、5月13日结业模拟试题交流。为让大家一展所长,集所有教师的智慧,本学期特将结业考试说明中的结业考试内容分配至各学校的每一位地理教师手中,大家分别做研究而后进行交流共享。请各位地理教师务必于5月13日带着您的试题(电子稿)前来交流。
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 篇6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让45分钟的课堂时间能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我们老师不懈追求的目标。纵观所听的观摩课、研讨课乃至平时的随堂听课,很高兴地看到学生学习方式的明显变化,如以往的填鸭式变成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的师生互动气氛活跃了,学生的个性也得到的张扬,这一转变确实令人欣喜。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折射出一些形式与低效,那么,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我谈谈我个人的想法。
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驱使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直接动力。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愿望、热情和习惯的培养,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老师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中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如:上好第一节绪言课。演示一些有趣的实验:如做一些“汽水的制做”、“水变牛奶”等实验,让学生感知这些神奇的变化,从而达到调动、激发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化学教学工作将会由难转向易,学生就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不断地获得新知识,而且不感觉这门课抽象难懂、枯燥乏味。二.课堂上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人们经常说“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好的提问,可以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从而能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学习状态处于顶峰,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可见,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问一些“对与否”、“是与不是”等不带思考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提出后并不能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还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压抑,最终影响探究学习效果。因此一堂课里要有几个亮点问题提出,难易适度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才是我们认为的有效课堂提问。
因此,在化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深刻性,提升他们感悟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讲实验室制氧气时,先提问他们由简单到复杂几个的问题。在讨论前请大家一起来思考以下题目:
(1)实验中需要哪些药品?
(2)实验中需要哪些仪器?
(3)通过你所选的仪器,需要哪些步骤来完成制取O2。学生讨论4-5分钟,每小组有小组长,记录员。讨论后根据大家讨论而后制取氧气。这样可以将学生置身一个实际的情境中,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可以说对学生是一种全方位的素质提高。
三.尝试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是关键
“请你不要告诉我,让我试一试”的尝试理论教学,我们自己进行了一套模式:化学课前老师布置适量难度的作业,让学生完成作业,师生点
评,重难点讲解,当堂训练,老师总评。这样老师在课后忙,学生课堂忙只要忙得值得老师学生都开心.《化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化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在目前的化学教学中,教师上课都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精心设计化学活动。如我在上制氧气时,根据学生自己认为的实验步骤组织归纳,而后让学生自己上台演示操作,其他学生观察指出不足地方。让学生动手操作给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动手操作中发现知识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到学习化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所以,为了确保化学活动的有效性,开展化学活动时一定要让学生带着具体的学习任务去开展活动,而教师则应该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化学活动中去,并随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活动结束后还要和学生一起对活动开展的情况进行总结评价,把 “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的理念真正落实到实处。四.进行有效的评价
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能正确的认识自我、建立对学习化学的自信心,也能有助于我们教师在不断的改进教学。但是,我在平时听课中也看到不管学生回答的问题是对的还是不全面的,都能听到老师对学生的表扬。但我们也要反思一下:过多、无度的鼓励表扬有意义吗?我认为,评价应该是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加以鼓励,那样才是一个有价值的评价。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尽量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作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
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 篇7
一、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地理兴趣
中学地理往往被喻为“夕阳学科”,得不到家长和学生的普遍重视,进而使部分学生对地理的学习产生了一些消极的思想,甚至根本不想学习这门学科。“态度决定高度”,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怎么能取得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我们地理教师应抓住浙江省有关会考、高考的文件精神:高中地理必修模块必须参加会考,也是高三文科考生参加高考的必考科目。学生明白这一规定后,知道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从心态上就会重视地理。
如果说态度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石,那么兴趣则是对基石的直接雕塑。
兴趣是人主动、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敏锐,记忆更深刻,想象力更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更坚强,使智力活动效能大大提高。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浓厚兴趣。为此,我们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学习地理的目的和意义,理直气状地向他们说明学习地理对成才的重要作用,展现学科知识魅力。如对高一新生上第一堂地理课时,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地理学科的特点、地位,地理有哪些功能以及地理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其次要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本身和教学内容的兴趣。为达到此目的,我们可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巧妙运用具体的激趣方法,如:创设情景、巧妙引入、艺术语言、地理演讲、地理辩论赛、课外地理小组、增举地理时事、联系热点等。
二、活用地理教材,巧选教学方法
活用地理教材,应摆正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从目前的课堂教学来看,仍存在两种现象:一种是墨守成规,本本主义,严格按照教材来教;另一种是心无教材,远离教材。这两种现象都没有正确的教材观。教材只是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素材,某些内容与结构并不完全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水平,可能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情,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整合、重构、创新,树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在对教材的加工过程中,特别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操陶冶的关系;教材正文和阅读材料的关系;深度与广度的关系、教法与学法的关系,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在《自然灾害与防治》一节中,分析“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时,宜选取“西南山区案例”替代课本部分内容,提供小区域比例尺图和该地区的等降水量线、降水季节分布图、等高线地形图等素材,通过学生讨论来归纳西南山区多泥石流与滑坡的成因。这不仅有利于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高中地理新教材版本不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教材的处理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通过教研活动、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来选择恰当的教法。好的教法,不仅可以使学生一直保持兴奋状态,还可以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参与状态、思维状态、交流状态、情绪状态和生成状态,适时灵活地因需调整教学方法,尽量做到使课堂教学动静结合、张弛有度、富有节奏、充满活力,使学生在多变的教法中,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得到有效的锻炼。如在《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一节的教学中,可通过“案例探究法”,例举当地学生都比较熟悉的某一工厂来探究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而针对“工业与环境”部分的教学,可采用“辩论法”:经过小组分析,推荐代表分别担任“环保局长”、“工厂负责人”、“当地居民”进行辩论;也可直接带领学生去工厂实地考察,了解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再如像区域地理某些部分的教学———“中国行政区划”,可通过拼板游戏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使他们很快掌握我国不同省级行政区的空间分布。
三、转变教学观念,构建和谐课堂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作为新教材的实施者教师,其观念是否转变,是关系到课堂教学是否具有有效性的关键。“何谓教学?概括地说,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引自: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张华教授)。这一界定,从课堂教学观念来说,更强调的是师生同为主体的交互活动,而教与学则在互动过程中得以统一和实现。然而,从实践层面来看,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采用了“看似而不是”、“形似神不是”的活动教学,实际上仍未摆脱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教学预设,突出教师主导作用、权威地位,灌输活动、传授知识、一人操纵。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实质性的活动空间狭窄化,也难以点燃学生心灵深处的火焰。由此可见,我们要树立新的教学活动观: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师生互为主体,通过师生互为对话,达到目标的动态生成;通过互为对话,使教师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价值取向得到统一、实现。
教学观念的转变,还有利于和谐课堂文化氛围的建设。而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又是值得我们不断去探究的话题。
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 篇8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0-053-1
一、上好第一堂课,让学生“想学”
许多家长、学生、教师认为地理是“副科”,学不学问题不大,临近考试“抱佛脚”突击一下就能过关。为了改变他们的这种观点,每学期七年级开学笔者都会精心准备第一堂课,告诉学生:“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横跨文理两大科学领域,既有自然科学的内容又有社会科学的内容。地理与生物、数学、物理、化学、历史、政治等学科均有联系,学好地理有利于学生各学科基本能力的提升。地理知识对生活有用,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如我们每天的起居,穿着,收看的天气预报、观看的动物世界、地震、低碳生活、环境保护以及人类不同生产方式等等。学习这些内容,既可帮助同学们揭开地理知识奥秘,又可增加生活情趣。地理学科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用。一个人不管将来从事农业、工业、资源开发、交通建设、商业活动、旅游业等等,扎实的地理功底对这些职业都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农业种植要因地因时制宜合理安排生产;交通建设要注意各地的地质构造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等;商业活动要讲求地域优势;资源开发利用要注意合理有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总之,学习地理可以为学生们将来就业提供丰富的、终身受用的知识和技能。”
上好第一堂课,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它并不是有些同学所说的“副科”,它是一门“富科”。地理也并不是简单背就能掌握的,要理解了才能牢牢掌握。通过这堂课帮助学生认识和体会到地理学科的价值和作用,摆正地理学科的位置,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喜爱这门学科,使学生“想学”。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变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例如:在介绍《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一课的课前3分钟,可以播放《亚洲雄风》歌曲,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的脑海中会涌现出亚洲地势的壮丽的画卷,犹如亲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像这种导入新课,应该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当讲到亚洲地形和河流时,笔者问学生:“《亚洲雄风》这歌曲中‘山是高昂的头,河像热血流’,这座山应该是哪座山,河流从哪里流出,流到哪里去?由此可知,亚洲地势有何特点?”这时同学们会在亚洲地形和河流图中积极找答案,七嘴八舌回答。有个学生问:“老师,亚洲的河流都发源于中部地区吗?它都注入海洋吗”?这时笔者播放亚洲地形和河流,并引导他们注意观察河流的源头,入海处,这样同学们很容易找到答案。就这样,让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求知欲被激发,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习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
三、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会学”
我国古代早有“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名言。笔者认为: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基础,只有“会学”才能“学会”,我们要“授人以渔”,不能只“授人以鱼”。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这几方面:
1.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如果没有地理知识的积累,地理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地理学习要从基础知识着手,扎扎实实地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这样分析问题就有了依据,解题能力自然得到提升。比如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和气候》,教材知识的安排是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每一节的知识帮学生积累知识,梳理地理现象,分析地理事物之间形成原因,掌握地理事物发展规律,为下学期学习区域地理打下扎实的基础。
2.指导学生读图、析图、用图、构图。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考地理必定要考“图”,这是地理学科的特色。在某种意义上,地图可以称得上是地理的灵魂。所以笔者要求学生平日学习时,要用眼看图,用脑记图,动手画图,将各种地理事物在脑海中进行准确“定位”,构建“脑图”,逐步在大脑中形成。如“经纬图”、“七大洲四大洋”、“天气符号图”、“长江和黄河图”等等,脑中有图,在地图上对应知识点,图文结合,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而成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地图。学习地理就会变得轻松、有趣并且记得牢固,从而避免死记硬背。
如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9
学校:槐南中学
教师:罗旌暖
摘要: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从营造课堂氛围、建立课堂规则、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巧用多媒体、利用地图五个方面谈一谈怎样有效的利用课堂,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怎样有效的利用课堂是很多地理教师探讨的问题,但现实是多数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采用的是中庸的教学法,即多数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是按规定完成应上完的内容,至于学生学到了多少,却没有去进行研究,到了后来,毫无疑问,学生的成绩是不理想的。其实,之中的关键是教师没有去研究或没有找到适宜的地理教学法,没有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内容,掌握内容,运用内容。各种专业的书籍上都介绍了很多方法,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运用的很少,所以,要想真正的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必须要靠一线的教师去潜心的研究,体会,找出适合自己实际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我在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步认识到,要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有方法可循的。以下我从五个方面谈一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一、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要想使学生愿学地理,就必须营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用鼓励的目光、赞许的微笑,表示出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用老师的真情去换取学生诚恳的学习态度;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营造这一个氛围可以把学生带到老师的授课中去,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体位置,学生也就敢于交流、乐于交流。课后积极参加学生的文体活动,课间多与他们交谈等。时间一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感情就会拉近。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愿学老师所教的课。
二、建立课堂规则,把握关键,上好第一堂地理课
先哲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初中地理教师每周要面对至少200位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学生,如果不能建立有秩序的课堂环境,那么课堂会让我们精疲力竭,我们精心准备的课程,也将付
之东流。所以我认为,上好第一堂地理课,及时让自己的学生知道自己在课堂上应做什么和应怎么做,要求学生在第一节地理课中记住必要的课堂规则这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当学生们遵守这些规则的时候,教师能及时给予表扬,而当他们违背这些规范的时候,给予及时纠正。如果教师能监督得力、落实到位,多数学生是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的由“他律”发 展为“自律”的。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能让我们的学生在习惯养成中终身受益。同时也有利于我们透过课堂规则和策略,为自己和学生建立和谐、有序的课堂环境。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地理课的趣味性往往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如果地理课不能吸引学生,或学生不感兴趣,那一定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地理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这是由学科的特点决定的。要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把握好地理课自身的特点。因为,作为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质应该是让学生利用地理知识来认识地理事物、解释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这是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也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首要。“听不如看,看不如做”,因此,我认为在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中要把握好学生的好动、好奇、好胜心理特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进来。让学生“动”起来,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中国行政区划》的趣味游戏设计中,我采用了以下动手动脑环节:
(一)想象:先展示拆分的各省拼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省区的轮廓,启示学生与生活中的一些实物相联系。然后,教师出示
一、两个省的轮廓图片,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加以适当的描述:云南省像骆驼;青海省形似一只兔子,青海湖是它的眼睛;宁夏回族自治区象一只飞鸟;山西省像一本书;黑龙江似展翅欲飞的天鹅等。)
(二)示范:教师将拆分的各省轮廓还原到相应的黑板上(我校具有磁性的中国省级行政区划拼图)。
(三)准备:学生强化记忆各省区的轮廓和相应位置。
(四)竞赛:由记时员记时,各组选派两名代表上台表演拼图,一分钟内看哪组拼得又快又准。该活动通过读图、拼图,让学生在“玩”中形成我国省级行政区分布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巧用多媒体手段,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视、听、触觉来接受教师所传来的信息,一般认为以视觉最为有效。但实践证明单一的形式不如综合传输的效果好。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正常人用眼接收的信息约占85%;用耳接收的信息约占11%;用鼻子闻接收的信息约占3.5%;用舌头尝占1%;用手和身体接触占1.5%。显然,视听结合多渠道的信息传输是能提高效率的。多媒体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教师可以利用它创设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
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介绍《长江》一课的课前2分钟,我首先播放了长江的一段影视片段,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很快身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一段影视用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地理课中讲到《日本》时,经济的发展是最重要的知识点,这时,我选择了播放《岩松看日本》的精彩片段,启发学生讨论,这样学生参与积极,在感知中讨论,在讨论中探究,在探究中获取了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就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总之,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说到底,最终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充分发挥地图在教学中的直观作用,培养学生绘图、用图的习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是最重要的工具,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能以无声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课文内容,能以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如在讲“台湾”这一节,充分运用台湾地图,分析台湾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分析台湾与大陆的相互关系,进而论述台湾经济的发展,在整个过程中贯穿台湾与大陆是密不可分的,是相互关系,共同繁荣这一主线。
就象语文教师教学生查字典一样,必须始终引导学生经常练习从地图中获取知识,要养成一种意识,一种习惯,教学时,凡能从地图上获取的地理知识,都尽量运用读图的方法来完成。遇到地理问题,要首先想到与之相关的地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常说的以图激趣,以图增知,以图启智,以图育德的多种教育功能;才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主地位。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学生能力和思想观念的主渠道。课堂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材培养的实际价值,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中,最核心的一点又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怎么学,会不会学。对此,为师者只有不断思索:怎样才能教得好又教得巧?只有不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找寻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才能解决我们现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真正的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 篇10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学成果更加注重有效性,如何灵活有效地开展教学任务是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高中地理在教学任务中的地位似乎变得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于是很多教师在对于地理教学课堂的创新探究上也不再花很多精力,这使得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越来越缺乏创新精神。此时,如何提高地理教学的课堂效率,增强地理教学的授课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转变课程内容导入方式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学习任务较繁重,课程与课程之间安排得很紧密。在每一课的开始,好的课程内容导入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仅是旧知识点与新知识点的一个衔接,一个科学合理的导入可以帮助调整学生的状态,巩固上节课的知识,扩大内需力,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帮助接下来课程内容的开展。因此,教师必须对这一块内容引起足够重视,比如可以借助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图片、几分钟的短视频或一些笑话等等,先调动起学生的情绪,再进行接下来的教授。
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把握好课程导入的度,避免时间过长或使学生情绪太热烈而影响接下来的教学任务,这无疑是宣兵夺主。
2、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互动
高中课堂上学生与教师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非常重要,如果不能将学生整个都参与到教学内容中去,很容易出现教师在讲课,学生在睡觉的情况。因此,注重教学内容的互动,不仅可以使整节课保持比较热烈的学习氛围,也能让知识点更好地被学生所吸收。
例如,在教授“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一南水北调为例”时,教师可以充分采用学生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方式。由教师先提出问题“我国实行南水北调的现实原因是什么?”然后点一名学生来回答。接着再问“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对当地经济有什么影响?”这时由上一个回答的同学随机指定另外一名同学回答本题。接着教师可以再问“南水北调的源头在哪里?”“长江作为南水北调的源头具有哪些现实的优势?”等一些问题,回答问题的同学都由上一名回答的同学指定。这样不仅整个过程中学生都处在精力高度集中地情况下,而且一轮问题结束后,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也接近完成,且授课效率也非常高。
3、结合情境开展教学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对于地理教学的目标有一项规定:高中地理教学必须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地理这门课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相对而言与生活的联系相当紧密,它就是一门研究我们所生存的这个大环境的科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情境教学,将课本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不仅能将知识点变得更加通俗易懂,更能为学生所接受,而且会大大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授“温室效应”时,可以先播放几个教师事先准备的有关温室效应的小视屏,再让学生看一些温室效应所引起后果的图片,让学生对于温室效应有一个深刻的体会,然后让学生对刚才所看的内容进行自由讨论,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感受。接着,教师根据课本内容结合这些现象,分析温室效应的成因,如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滥砍滥发森林等;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如气温升高、极地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等。最后,再请同学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身边有哪些因为温室效应所带来的改变。从自己的切身体会切入,学生对于温室效应一定会有一个深刻的了解。
4、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心理
被动填鸭式地灌输知识的方式对教学内容的开展不会有任何帮助,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其主动去对课本内容进行挖掘、探究,才能真正使知识被其吸收,因此,培养学生的探究心理很重要。
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热力环流”那一章节时,可在课前做一个小实验:用一个长方形的玻璃缸,在其内部两端分别放置一盆冰和一盆常温水,用密封的塑料薄膜将玻璃缸罩严实,然后在有冰块那一端的薄膜上开一个小口,放入一根点燃的香烟。让学生观察烟雾的流动情况。
通过这个实验就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烟雾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流动?它与大气环流有什么类似?大气的环流又受到哪些影响?...这就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探究欲,是教学过程更加容易开展。
5、巧妙进行课程内容的总结
每一节课临近结束时,教师都应该留出几分钟对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简单精炼的概括,它是对这几十分钟教学内容的总结,能帮助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一个更好的提炼。在学习消化了那么多实例、问题对话之后,教师的总结性话语会起到一个醍醐灌顶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以保证最后总结的高质量。
结束语:高中地理教学是高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教师都应当积极对地理教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和创新,交流互动和实例体验永远是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要注重学生对于地地理的兴趣的培养,才能使地理教学成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 篇11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图教学;有效性;研究分析
怎样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怎样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如何改变地理地图的教学方法,这些问题成为现阶段我国地理教师研究的重点课题,也是在新课标改革下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对教学中的具体实例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几点提高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建议。
一、地理教学现状
当地理学科被纳为升学考试的基本科目时,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凸显出来,逐渐被人们重视,因此,地理教学也规定了一些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对于教师而言并不难,但是学生全部完成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甚至有一些教学内容并不能完成。
笔者为此进行了一次学校调查,调查对象为初一年级的学生。调查发现有40%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并没有接触过地理知识,甚至有20%的学生家中没有地图,也没有使用地图的习惯。通过再次进一步调查,笔者发现,这些在初中阶段学习地理地图较为困难的学生和没有使用过地图的学生是成正比的,缺少基础知识,使其在学习地理地图时较为困难。笔者认为,对于这样的情况,唯一的途径就是改变地理地图的教学方法。
二、提高地理地图教学效果的策略
1.大量阅读
上述调查表明,学生学习地图困难的原因是缺乏积累。因此,教师就可以根据原因解决问题。提倡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要多看一些地图知识,如中国地图、地球仪、书籍等,打好地理知识基础,为今后的地图学习奠定基础。当学生学习感到轻松时,就会增加对地图的兴趣,进而能够主动学习,能够运用地图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仔细阅读
有些地理地图知识,对于教师而言是较为容易的,但是从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有些教师忽略了此点,当学生未完全掌握知识点时,就开始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的讲解。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跟上教师的步伐,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就会感觉知识点混淆,长此以往,就失去了学习兴趣。但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要知道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并非是有针对性的,所以,教师要顾及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避免强制记忆的教学方法。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通常会加强地图学习的引导,为学生讲解地图中的含义,引导学生根据地图获得需要的知识点。在接下来的深入研究中,与学生探讨,使每张地图的有效性得以充分发挥。
3.画图
笔者认为,地理这门学科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绘图,将给出的已知信息以简洁明了的图画形式绘画出来。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对它的学习可以结合我国的实际地貌情况进行分析,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进行绘图,形成自己的简易导图。通过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思考能力,更将地理地图的有效性发挥最大价值,同时提高了教学效率。
4.描图
教师在读图的同时,也要對图形进行描述,加深学生记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只会看图,对于图中的信息表达却不知其意。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了描图环节。例如,在讲解黄河流域时,笔者会一边绘图一边讲解: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经青海、四川、甘肃、黄土高原、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通过一些区域的描绘,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综上所述,将地理知识通过地图的方式表达出来,将抽象化的事物变得具体化,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学习方法,实现了地理学科的有效性,进而提升学生地理成绩。除了以上几点,教师还应利用教材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知识面。在地理教材中,许多单元后都有一些补充的阅读资料,这些阅读材料具有丰富的趣味性,学生也会喜欢阅读。所以,地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阅读材料,增加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同时丰富学生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能力,让学生加强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深化地理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晓燕.探究如何提高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A版,2014(5):44.
[2]刘薇.提高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商业故事,2015(15):137.
[3]孔雪芹.换一种方式来学习地理知识——初中地理地图教学分析[J].学周刊,2016(9):133.
[4]陆海芳.提高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51.
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 篇12
一、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开发地理思维
1. 应用语言艺术, 巧记地理知识
教未见其趣, 必不乐学。兴趣是智力开发、思维发展的原动力, 是形成地理学习能力的“助推剂”, 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教师应通过生动的语言、有趣的事例、多样的形式, 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地理课程“学习之门”, 从而喜欢学、主动学, 灵活巧记地理知识, 实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情感实效。例如运用易记的歌诀、谚语、顺口溜。记我国的主要山脉分布可用歌诀方法, 讲“多变的天气”一节应用谚语效果会更好, 讲“长江”一节要求记忆的东西特别多, 可编成顺口溜等等。
2. 链接其它学科, 发展横向思维
(1) 联系语文诗词、成语加强地理学习。我国文学宝库中众多的优秀诗文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 平时注意收集并编辑成地理诗词综合练习题,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所教内容把适用的题目拿来考考学生, 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又增强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如讲地球的运动 (自转) 时用“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写天气时用“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的《出塞》 (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影响小) 等等。这些诗歌犹如“调味剂”使地理课堂增添了一番韵味。
(2) 音乐辅助导入地理课堂教学。如在开讲“富有特色的旅游地区——西双版纳”时, 让学生欣赏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使学生在优美动听的歌声中很快进入探求西双版纳美丽风光的学习欲望;在讲述“长江”时, 以一曲《长江之歌》音乐视频, 带学生领略长江的气势磅礴及哺育各族儿女的伟大, 激发学生进入长江的自然环境的探究学习中等。
通过以上方法, 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可以较好地开发地理思维, 实现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提倡参与教学
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填鸭式”的教学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 缺少了必要的课堂活动,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活动少, 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动手能力不强, 随着时间的推移, 知识易遗忘。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能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动脑, 在教师的引导下, 师与生和谐互动、学生与学生交流合作, 能积极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应建立在参与教学的基础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提倡参与教学。
新课程改革以来, 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具有独立的思想, 教师是处于辅助和引导角色, 那么, 如何体现学生这个独立的主体?这就取决于教师的辅助和引导。从初中地理学科的特点可以知道, 初中地理学科具有开放性, 涉及面广, 内容丰富, 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诸多要素, 而各要素之间又相互穿插、相互联系。同时又具有差异性和地域性, 比如说山地、丘陵、平原、物质、矿产、江河等等要素构成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根据初中地理课程这些特点, 通过活动教学课程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接受地理知识, 发现地理问题, 共同探讨, 从而解决地理问题, 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 加深印象, 而且还能够使学生获得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三、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地理研究的内容很多, 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是难以掌握的。有些东西是枯燥的, 这时我们可以借助地球仪、管图等直观教具, 甚至于可以通过电视、报刊杂志、广播、网络等途径及时了解地理时事新闻, 并充分运用在地理课堂中, 可以使地理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由于时事新闻具有“内容新”“时效强”“事件真”“跨度广”等特点, 不少新闻还和地理知识密切相关, 因此地理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挂图、地图册进行教学。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 地图内含大量的信息, 被称为地理的“第二语言”, 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得许多地理知识。
充分利用电教手段的直观优势, 运用多媒体是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它能够同时采集、处理、编辑、存储展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类信息媒体的技术, 这些信息媒体包括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活动影像。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独特的长处和优势显现出极大的生命力, 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手段, 其在教学中的地位已越来越重要。
四、加强课堂纪律, 保障有效教学的开展
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 能使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教师能顺利完成教学内容, 并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 没有好的课堂纪律甚至无法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但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课堂纪律的管理上, 在知识传授上的时间就容易不够。
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 篇13
教育的最优效果是使学生得到发展。学生学会学习要比学到知识更重要,指导学生怎样学习便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新课改的推广而进行。学案,是学生与教师教之间的中介,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辅导材料。“学案”的编制是基于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理念。本文结合地理学科从学案目标定位、学案过程编制、学案评价机制三方面,就如何编制学案进行阐述。
地理学课,是一门处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紧密结合的边缘课程。在导学案的编制过程中,要注意与新课标的理念相配合,与新教材的内容相配套,与新课改的思想相协调,努力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案是学生与教师教之间的中介,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辅导材料。在教学过程中,让“学案”代替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由教师提供必要的学法指导,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学习,无疑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使“学案导学”达到教学的有效和高效,取决于学案的质量。
一、学案目标定位要准确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学生开始时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地组织学习。”目标是一份好的学案的统领,可以分为隐性目标和显性目标两个方面,即教师“教”的目标与学生“学”的目标。
1.教师“教”的目标
一份学案要让学生在多长时间内完成,达成什么样的学习效果,这是教师“教”的目标。学案编写包括学习流程顺序、活动的设计、信息的呈现方式、图表数据的使用、探究问题的抛出及针对练习的数与质等,这些怎么编制,为什么这样编制,必须经过反复考虑,明确编写的目的性。比如,在学习“冷热不均形成热力环流”一课学案的导入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看起来该问题直接切入主题,其实难以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教师形成学案目标应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乐于探究、乐于学习,在探究中逐步深入,以获得知识与能力,从而产生成功的愉悦与持续进取的动力。
2.学生“学”的目标
“学案导学”,是教学时,能使学生始终处在“问题提出-问题求解-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在“学案”中将学习目标示意给学生,能使学生在课前的预习、课本中的学习及课后的检查中,都可以“学案”为导向进行学习和小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在学习中也能有的放矢,而不是盲目地学。学案中明确给出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经过实践思考,我认为,学习目标的确立,应该具体、实在、可操作性强、能达成;学习目标的用词,应注重浅显易懂、准确到位,如使用“了解”、“理解”、“知道”、“学会”、“分析”、“掌握”,等等。
二、学案过程编制要层次清晰、形式活泼 1.层次清晰的学习流程
好的学案,如同一首优美的旋律,节奏明快轻松。紧张时高潮迭起,低回处凝聚心神。地理课程中信息呈现方式多样,文字资料、数据表格、统计图形、景观照片等,让学生不断变换信息获取方式。阅读、思考、讨论、绘制图表、练习等活动有机穿插,交错纷呈。通过学案提供思考创新、表现自我、品尝成功的机会,促进他们生动、活泼、自主地学习。比如,“洋流”一节学案的学习流程安排如下:(1)激趣资料:“泰坦尼克”号惨剧、二战中,德军自如地进出地中海;(2)自主学习:洋流概念与分类;(3)分组讨论:洋流的成因与分布规律;(4)动手绘制:太平洋主要洋流运动线路;(5)个性张扬:你还发现了什么?(6)事实探究:同纬度的英国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天气为什么不一样?(7)深度思考:世界渔场的形成原因;(8)比较分析:哥伦布第一次与第二次航线的时间差异;(9)现实扫描:希腊“威望”号油轮在西班牙西北海域触礁,发生原油泄漏的影响;(10)归纳小结:学生上台总结发言;(11)当堂测试:小练习。本节学案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及相互协作,有机安排,节奏明快,层次清晰,学习效果显著。2.丰富生动的导入资料
有趣才能乐学,乐学才会高效。莎士比亚说过:“学习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之好之,方能主动学之,潜心攻之。歌德有句名言:“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可见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往往只注重一节课开始时的导入,却不知,学生的兴趣一般是不会持久的。如何能让学生保持持久的热情,对每一个新问题都乐于主动探究?这是我在每一节学案的编制过程中反复思考的问题。一节课要解决多个问题,对每一个问题,均设计一种激趣的引入方法,让学生乐于探究。
地理学案中引入激趣的方法很多,利用时事新闻引入,利用生活实例、身边的现象引入,利用名人诗词、民间谚语、漫画引入等,但都要讲求科学性、针对性、适当性原则。如学习天气系统时,可引用台风对我国的影响;讲述水污染时,可结合太湖绿藻事件、吉林石化厂爆炸事件;在水循环知识的学习中,可让学生先思考“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是否有科学性错误;在分析垂直地带性变化规律时,可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引导学生思考;等等。在分析环境、资源问题时,还可利用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漫画,作为解决相关问题的引子,学生往往热情高涨。
三、学生学案的评价机制要多元化 1.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自我评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参与评价实践,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估。学案在学习完每一个新知识,解决了每一个新问题之后,都附有自我评价表和反思。评价主要从态度、方法、经验、教训、知识的理解程度等多个方面进行。
2.小组合作评价
新课改要求学生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鼓励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进行互评,使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优点,增强学生互学的意识和能力。学案后也附有小组评价表,评价小组各成员的得失及整个小组的表现,体现小组合作的参与及贡献。3.教师最终评价
【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推荐阅读:
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论文07-11
提高初中数学探究教学有效性的教学设计研究08-26
有效提高初中生写作水平的教学研究08-12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10-01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08-23
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论文08-26
提高小学平面图形教学实效性策略的研究06-19
初中数学教学的提高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