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

2024-11-05

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精选11篇)

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 篇1

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的开设是初中新课程改革进入新里程的标志,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仍是教师需要探究的问题。教学实践中,需要老师首先提高自身素质,做好表率,并且课堂上注重读、讲、议结合,让学生把课堂当做研究基地,在研究中逐渐成长。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思考

思想品德课改为“道德与法治”课,对初中政治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要不断钻研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改变自己,调整并改进教学行为,使自己能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实现最优化的课堂教学,要不断探索研究,要勇于创新。要实现课堂内容和课外实践之间的衔接,所学知识与学生亲身体验有机结合。

一、以提高教师素质作为上好课的前提

提高教师的素质,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要有好的言行修养、要有较高的道德觉悟。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老师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和教学经验,要不断钻研学习,不断更新课本以外的知识,自己的认知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只有我们掌握充足的知识,才能在课堂上做到举一反三,课内课外融会贯通,学生才能学的有趣、教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才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老师要用知识来武装自己,不断的学习,不断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其他学科知识,经常进行教学反思,丰富已有的教学经验,在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可以从多方面、多源头中去学习,可以是教育教学类书籍,也可以从报纸,新闻联播,人民关注的热点,在教学中都可以体现出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提升自我思想道德,在为人师表方面起到表率作用。以高尚的思想觉悟为学生树立楷模,用自身的言行举止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在语言上,要对学生负责。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在学生中讲话要有分寸,生活中的有很多的不如意,不能在学生中表现出来。在行动上,要成为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老师必须做到。一名已毕业的学生曾经说过,丰富的初中生活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回忆,我从老师这里学到了最宝贵的--诚实守信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对老师最好的评价。

二、课堂注重读、议、讲结合

课堂教学是教师实现三维目标的主阵地,所以老师要坚持的教学原则是自己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法要改进,课堂教学要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教学才能高效。

教学中一般运用学生自己读、有不懂得或不理解的问题分组讨论,然后教师归纳总结、教师结合课内练习重点讲解大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这种课堂教学是最有效的、最直接的方法。“读”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掌握一些基本的最基础的知识。“议”是开发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另外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找出自己对事物认知的误区、自我进步的过程。老师应把握好议论的切入点,明确讨论的问题,积极开拓学生的思维,及时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点,让学生阐明自己的意见,激励学生积极探讨问题,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讲”是点拨问题的关键点,难度的知识要精讲,重点知识要让学生抓住关键环节给予指导,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予以集中指导。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是“练”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测”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教学效果要通过测试这一教学环节来实现。及时查漏补缺,让学生巩固已有的基础知识,使已有的知识前后连接贯通在实践操作中更好地运用。多样的教学形式,要求我们应面对不同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让学生把课堂当成研究基地

新课改理念之一是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问题解决要始终贯穿课堂,这一环节是抓好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中之重,要求学生通过对所要学知识探索钻研,以获得新知识新理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先阅读教材然后发现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列出提纲,通过探讨、研究、分析,自己解决存在的疑惑,自己建立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与见解。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孩子的头脑解放了,他们自己能想敢想;孩子的眼睛放开了,他们能看得更高,看得更?h;放开孩子的嘴,他们能说出自己的所思,自己的见解,教师才能更深入的了解孩子们的思想动机和他们的意愿;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近距离的接触社会和大自然,放飞孩子的梦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自己是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让学生爱学并主动的去学习。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是告诉老师们要教给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自己主动去学,这是学生终身受用的方法。

学习方法不是千篇一律的要因人而异,作为教师要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要教给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学期的第一节课上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并如何高效的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如何课前进行预习;课上注意听讲、分析、研讨、分组活动,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后练习题演练要注意的事项,如何做好复习,及时有效的记忆等等。还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新颖的、富有创意的见解和主张,为他们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让他们会自己学习。班里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让他们把自己已有的学习方法、学习经验、学习心得,介绍给大家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经验和快乐,让学生们找出自己在学习中不足,以达到共同进步。这样学生不仅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还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友谊,更有利于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更浓的班集体。

参考文献:

[1]季巧萍.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互动教学[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10).[2]侯庆蕊.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法治教育研究[D].聊城大学,2017.[3]王德伟.初中法制教育的教材内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6.(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安市宁阳第二十中学)

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 篇2

一、课前精心备课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上好一节课, 必须做好精心的准备。传统教学中的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具、备学生、备教法、备板书、备作业、备资源等, 我们要继承。

课程改革以后, 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精彩生成。恰当、合理处理好教学生成是教学的宝贵资源。备课时对课堂生成要有思考和预案, 当然更多的生成还需要教师临场发挥。

初中课堂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 对于不同的内容, 帮助学生选择好最适合学习的方式, 同时教师要备好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二、课堂精心组织和引导

1. 激发兴趣, 增强活力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学习就会积极主动, 学得轻松而有成效。

(1) 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多种, 比如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通过研究、探索、延拓创新问题创设情境, 通过操作实验创设情境, 通过游戏创设情境, 通过典故创设情境, 等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等选择。

例如, 学习《黄金分割》一课时, 我就选择了创设应用情境的方法。首先出示四张“小羊吃草”的图片, 在这四张图片中, 小羊处于画面的不同位置。然后询问学生:“你觉得哪张图最赏心悦目?”再抛出芭蕾舞演员跳舞时为什么踮起脚尖、很多女生为什么喜爱穿高跟鞋等问题,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根据初中学生的基础情况, 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让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这个目标。学生取得了一点进步, 我都要给予适当的肯定、表扬、鼓励, 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有一次, 我问学生:“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有的学生说它是分数, 因为它有分数线、分子、分母, 完全符合分数的要求, 是分数当然就是有理数;有的学生说, 它是无理数, 如果它是有理数, 它就是有限小数或者是无限循环小数, 它的2倍同样是有限小数或者是无限循环小数。对这两种意见, 我都给予肯定———肯定他们积极思考。然后, 让他们辩论, 解决该问题。对于学困生我们要善于从他们身上找出闪光点, 让他们感觉只要再加把劲, 一定也会成功。还要容忍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错误, 理解并帮助他们, 让他们在收获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收获了师生认识的沟通、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和心灵的对话, 收获智慧、积极、主动和创新。

2. 提倡自主探究学习、合作探究学习

自主探究学习是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和相对宽松的时间, 让学生在其中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实践来达成学习目标。由于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 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也就存在差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选择实现学习目标的途径、达成目标的时间和程度也就不一样。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进步, 评价学生时不搞一刀切。

合作探究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合作学习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新知识、新思想的构建者和创造者, 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贡献者和分享者, 能充分体验学习的愉悦, 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也就产生了学习的动力。合作探究学习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合作探究学习面向全体学生, 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3. 鼓励质疑, 激活思维

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 是获得真知的必要步骤。教师在教学中应正确引导学生, 让学生从不问到问、从敢问到善问。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敢于质疑;抓住各种机会训练, 使学生学会质疑;把握质疑的时机, 引导、鼓励学生质疑;通过释疑、质疑、再释疑、再质疑, 不断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习的过程往往就是质疑、释疑、再质疑、再释疑的过程。在这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引导, 使学生勤思考, 多分析。从谬误一步步走向正确, 从浅薄一步步走向深厚, 从生疏一步步走向熟练,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质疑水平。

4. 让学生进行反思, 完善自我

学会反思, 是学习方法的本质和核心。反思能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 动摇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 从而唤起思维, 激发内驱力, 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反思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 重构自己的经验, 形成自己的行为策略和方式, 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经常反思自己的认知过程。解题前, 反思这个题目与以往碰到过的有哪些联系, 有什么区别, 如何把已有的经验用上去。解题后, 反思本题运用了哪些思想方法, 这种思想方法对解决同类题型能否推广。出现错误时, 反思错误的原因和修改的方法。在反思中弥补知识上的不足和思维上的缺陷, 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在错误后的反思过程中得到优化。

教学中要倡导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变式训练。精心创设一个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能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的由浅入深、多层次、多变化的问题情境, 启发探究, 引导反思。

5. 教师积极组织、参与和引导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组织好课堂学习素材, 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 适当穿插一题多解的思考题, 组织学生了解方法和思想, 组织好学生分组竞争, 组织学生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资源, 组建多元化的评价制度。

引导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是课堂提问。课堂提问要把握“四度”和“五性”。“四度”是角度、难度、梯度、密度, 遵循的“五性”是目的性、系统性、启发性、民主性、趣味性。当然, 提问还要把握最佳时机。

教师也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 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 与学生融为一体, 在探究过程中适当点拨学生。

三、充分发挥师生的情感效应

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育, 它能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情感教育是人性化的教育, 将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美感、愉悦感与幸福感,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体现;情感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完善学生的品德, 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情感渗透。

教师要富有激情, 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 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率。用自己的激情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开发学生的潜能, 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火花。教师要有对教育事业的热情, 把教育好学生作为教师本人生命中最快乐、最幸福的事。用对教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学好本学科的情感。

关爱每一位学生, 从学生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言行和对他们的要求。坚持教学反思, 检讨自己教学过程的得与失, 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 让学生尽可能对学习产生兴趣, 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上好课。

要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当学生回答的问题或某种想法被教师肯定后, 我们便可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看出, 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即使在后面学习中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会反复钻研、探讨。

四、坚持教学研讨和反思

教无常法, 创建高效的初中课堂, 需要我们精心打磨, 不断完善。坚持教学研讨, 在研讨中相互取长补短, 能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思考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效率;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3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又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最有活力最深奥的一门学科。如何上好语文课,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一个常新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长期以来,我们的许多课堂教学比较沉闷,缺乏活力,难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为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得让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我们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思考、多探索、多研究。

一、开拓课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文意、篇章结构、单元知识训练等方面也要联系特定的语言环境,结合学生的实际,作深入的挖掘。特别是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若可以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理解的,教师应起引路的作用;在作品主题及写作整体倾向上,把握学生的思维方向与心理倾向,又要在细微处启发学生,以疑点为切入口,达到正确、深刻理解全文的目的。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中的《孔乙己》一文,有这样一个常为人忽视的段落:“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描写的是孔乙己的肖像,穿着长衫与站着喝酒是否相称呢?我以“穿长衫”和“站着喝酒”为突破口和思维发散点,向学生提问,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不是从外貌可以看出人的性格,还可以暗示主题吗?笔者略作启示并经学生小组自议后,有几个学生作了回答,但观点不统一。在学生迫切需要了解答案的时刻,我对孔乙己作了简要的介绍——孔乙己是一个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他虽然穷困,但自命清高,放不下知识分子的面子。这样,学生不仅明白:古代为什么有站着喝酒和坐着喝酒;穿长衫和穿短衣之分。穿长衫和穿短衣之分在现代社会又有没有区别。而且对这篇课文的主题理解也更深了。

教师开拓课本,激起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引“活水”于语文教学之中,这是一种重要的方法。离开了这一点,语文课堂教学就会死气沉沉,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教师就会变成教参的传声筒,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会迟钝、缓慢。

二、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

要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如《桃花源记》的教学,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像“妻子”、“绝境”、“交通”在文中是何含义,今天的意思呢?本文中像这种文字形式相同而古今词义不同的情况,还能找出几例?提这个问题的目的是理解“妻子”、“绝境”、“交通”等古今词的不同意义,但它在提问方式上却转向操作能力的要求,这就使学生的求同思维和归纳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三、教会学生做人不可或缺

我们教师常常埋怨学生不爱学习,学习成绩不好,自己受了不少累,可见效不大,更有甚者,对学生失去了信心,教师受了不少累可学生成绩提高见效不大,这是一个教学中的怪现象,我不知道我们的教师认真思考了没有,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出现,排除学生智力因素之外,我想一个极其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更好地去教会学生做人,这种做人包括学生的德、信、文明礼貌、尊敬师长、理解关爱父母和他人、意志力和耐心、克服困难的勇气、自信心、积极向上的思想等等,如果学生做人好了,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不用教师整天去督促他们去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让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

课程的改革的春风已吹遍全国各地,但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老师喜欢习惯性地把学生禁锢在课本中课堂内,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的培养。在课堂上,整天做字、词、句、段、篇的基础训练,而不去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只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忽视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实践。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这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教学应走进生活。

因此,我们应当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架起生活与语文学习的桥梁,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这样才能让语文教学充满着时代的气息和活力。语文课堂绝不仅局限在教室内,而是现实生活本身,学习语文就是感悟生活。让生活在语文课堂中得到体现,我们可以设置情境进行教学;可以把课文改编成舞台剧,可以播放电影辅助教学。大自然奥妙无穷,给人神秘的美感。它是生物活动的大世界,也是人类汲取知识的大课堂。我们当地有很多风景名胜,比如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是一处江苏省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野生动、植物王国。我们利用春游的机会,带领同学们饱览公园的美景。同学们畅游于“森林公园”之中,身临其境地感受着大自然的憾人心魄的美,心灵也在与自然的融合中得到升华,回来的作文习作自然是与往常大有不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才能常流常新,绵延不绝。学生也只有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才能在亲历的语文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刘英梅,张艳芳.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J].吉林教育,2009,(10).

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 篇4

黑石头初级中学令晓彬

通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说课情况,我认为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学习效率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个非常突出和普遍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苦,但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学生的能力也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这就提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初中生物课堂的学习效率,让课堂教学更科学、更有效?

二、分析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高效课堂”的热潮,从今年第一学期开始我校在初一年级3班试行课改,要求各科老师推行高效课堂,探讨出适合我校和所教学科的高效课堂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中一般是老师讲解学生听、记笔记,老师主宰了整个课堂,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这一点与新课改中要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相冲突的。我校改革的初步目的是要学生“动”起来,尽可能让学生多讲一点,老师少讲,书本中的知识尽可能的通过小组内讨论合作自主学习。目前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模式比较成功,一开始我们模仿和借鉴杜郎口高效课堂模式。开学初各班把学生分成9个学习小组,每小组6人,教室里课桌的摆放方式也改成6人一组,两两面对面坐。每组都自命组名,推选一个组长,组长与组员共同制定本组的目标和组规。老师们学习如何编制导学案,集体探讨如何在课堂上使用导学案,如何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展示小组讨论成果,老师相互交流经验、听课、评课改进等,一个学期下来,更多的是有了形式而效果并不明显。通过一学期的实践并结合几年来的教学,我对高效课堂有实际性的理解和自己的一些见解。我个人认为高效课堂不拘泥于某一种模式或形式,在高效课堂改革中,“效”很重要。这个“效”,一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高效率,二是指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益。我把重心放在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益。

那么,该采取哪些方法和技巧来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学习效率呢?

三、实践案例

案例1: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课前优化教材组织

材在教学中的地位一直以来都是非常重要的,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于教材的研究及应用都非常重视,建议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生物教材不断地在改版和改进,教材的编排及知识的呈现不像以旧教材那样系统性强,而是按九大主题来编排,因此教师备课时必须对教材知识结构的“顺序”及表现“方式”上进行再创造,形成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知识结构。

案例2:课堂激发学生兴趣,乐于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喜欢生物,愿意去学,那么自然就能集中精力,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效率就能提高。教师可从导入、课堂活动设计,实验,利用多媒体教学化抽象为具体等方法来让学生在乐中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植物个体发育一节,子房的各组成部分发育成果实的各组成部分的问题看似简单,但是不注意观察和不善于联系的同学往往一时半会儿记不清楚。教师可在上课时先让学生猜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描述的是什么?然后提问: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分别指的是其中的哪一部分?是由什么发育来的?怎样发育来的?由于问题的趣味性很强,容易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听课的效果。教师还可把准备好的花生果实发给学生,让他们直接去感受果实和种子的结构关系,这样知识的掌握就轻松愉快,学生的求知欲倍加旺盛。

案例

3、课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1、讲练结合,反馈练习是检验本堂课内容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对于初中的学生,课后布置练习往往不能落实,因此尽管课时有限,教师也要尽量合理安排,讲练结合,检验课堂效果。薄弱的地方可以通过布置学生阅读教材或是通过课后的练习再作巩固,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初中的生物教材每一节后都有一份课后练习,但练习的讲解不一定是讲完课后,我常常讲完一个章节就适当利用一节课讲习题,这样不仅马上巩固,而且能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有时我也会在一上课的时候就布置一些练习,用来复习前面的知识,引入新课。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在的初中生认知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比较低,因此常常出现“喜欢哪个老师,就把他的科目学好,讨厌哪个老师,就不学”这样的现象。而初中阶段我教了四个班,一年下来感触最深的是:哪个班风气正,和我的关系融洽,就很欢迎我去上课,课堂上能良好的互动,气氛活跃,师生配合得很好,课堂效率就很高,成绩也好;而哪个班纪律不好,课堂上经常被纠正批评,那么课堂气氛或者死气沉沉,或者闹哄哄,教学效果就很差。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很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担任班主任,课余在学校的时间比较多,所以我有机会就和学生聊聊天,寻常问短,学生犯了错误也帮忙引导,时间长了和学生的距离也就近了。一旦走进了学生的心里,那么驾驭课堂、提高效率就很轻松。

四、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学习效率的策略

总之,学生要学有所获,教师要教有所成,与教师心态及所付出的努力是密切相关的。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学习效率要从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入手具体策略有:

1、课前充分备课,组织处理好教材

知识讲授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及将知识点整合、系统化、网络化减轻学生的负担。

2、课堂中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喜欢生物课

课堂中的导入,尤其是课堂活动的设计做能激发学习兴趣,乐于学,在兴趣的基础上主动学来提高学习效果,3、讲练结合,加强师生感情巩固课堂效率

课堂中讲解知识后一般少有时间讲练习,而练习作用却不能忽视和小觑。练习即可巩固所学知识又可查漏补缺,最能检测和巩固教学效果。每章节学完后必花一节课来精讲练习。课后可和学生多接触,关心学生的学习甚至生活与学生搞好师生关系,有助于形成良好课堂气氛,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黑石头初级中学

令晓彬

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 篇5

朱张虎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希(Solomon Asch)的“首因效应”指出,人在第一印象中所获得的信息所导致的印象,比后来在其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总量影响还要大。初中《道德与法治》起始课不仅涉及学生对初中政治教师的第一印象,更涉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第一印象,其对学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影响深远。为帮助学生形成比较好的课程学习生活的第一印象,基于“首因效应”指导教学,笔者认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应注重基于学情分析与判别设计并实施不同类型的起始课。

一、起始课的学情研判

学情分析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步骤,学情分析的结果应成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和基础。面对刚步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起始课学习的初中学生,教师的学情研判并不是易事。教师如果能从学生的适应情况、认知发展基础、能力基础和课程认同基础等诸多方面进行有效的学情研究与分析,并据此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将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和效果。

1.学生群体的能力基础。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与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是有所不同的,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更加注重“面向学生逐步拓展的生活”和“实践中应用课程知识的能力”(《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这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课程学习能力。初中阶段的起始课教学设计应当在了解学生能力基础的情况下帮助学生习得一定的学习能力,进而为整个初中阶段的课程学习活动奠定基础。

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能力基础,一般会与学生所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发展程度正相关。教师了解学生群体的能力基础,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做相关课程调查,深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了解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真实表现;二是开展能力测量活动,对学生的阅读教材的能力、判断事物类别的能力、学科表达能力、学科实践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估。

2.学生群体的认知发展基础。初中阶段和小学阶段在课程内容、学习方式、综合状况等诸多方面存在明显不同,学生个体对课程的认同程度和学生的学习视野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如果在不关注学生对课程认同情况综合研判的情况下实施课程及其具体活动,就很可能忽视学生的课程学习态度这一重要前提。反之,如果学生对课程的认同度高,学生的课程学习使命感就会增强,课程内容的教育价值对学生个体成长的意义就会更加凸显。

学生群体的认知发展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个体访谈和学生群体对话等途径来了解,通过对学生过去的课程学习状况进行反思和总结的基础上,把握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真实态度,并据此设计一系列改善学生学习品质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增强课程学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学习新环境的适应情况。依据当前《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心理健康内容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也是本学科的重要课程任务。从小学跨进中学,学生很容易会产生对以往熟悉生活环境的思念情绪和走进陌生学习环境的陌生感。这两种情绪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引导,学生很容易产生环境适应的困境,进而影响初中阶段的起始学习。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起始课,应当主动承担引导学生适应学习新环境的任务。

学生在学习新环境中的适应情况,教师可以从学生对学校(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的适应状况、学生对老师(教学风格)的适应状况、学生对班集体(学生小组和学习同伴)的适应状况、学生对新环境的心理适应状况等多个方面进行细致调查,在掌握学生的适应状况后,教师可以将该班学生的适应状况进行汇总,对班级学生的学习新环境状况进行定位,进而为起始课的教学设计做出预准备。

4.学生群体的课程认同基础。受制于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发展的局限,加上小学阶段应试思维、课程实施状况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有一部分家长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有一定偏见,因此一部分刚入初中的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同情况不容乐观。起始课教学是改变学生课程起始印象的一次重要契机,教师可以寻找到影响学生课程认同的因素,进而在初中第一节课中引导学生提升课程认同。

学生群体的课程认同基础,包括“如何看待课本(教材)”、“如何看待课程知识”、“课程知识该如何应用”等诸多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个别访谈、学生群体对话等形式全方位的了解,并据此设计适合学生课程持续学习的学习活动。

二、起始课的设计思路例析

从“首因效应”角度思考初中道德与法治起始课教学,好的第一印象既不是可有可无的、更不是轻易可得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起始课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超凡脱俗,其不仅应当在实施过程中注重教学形式的创意,更应注重其在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立意设计上的守正出奇。结合学情研判,笔者认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起始课教学设计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审慎思考。

1.以学法指导为主要内容的起始课教学设计。如果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能力上比较薄弱,教师可以着眼学法指导进行起始课教学设计。从实践中看,具体学法的指导既要在考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下进行综合设计,又要结合具体教学实际进行科学解剖。例如,在学生不知道如何阅读教材的情况下,我曾经设计了一节《教材有何用?》的起始课,其整个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环节一】预热·回忆

(学生活动)让我们分享:自初中以来,新的初中生活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段是…… 【环节二】学法·由来

(学生活动)请你找出:这些片段所体现的道理在课本上的具体位置在…… 【环节三】学法·发现

(学生活动)请你分享:快速找到这些道理具体位置的方法…… 学生在互助学习过程中,展示出了“目录索引法”、“速读位置法”、“段前段后法”等方法阅读教材。【环节四】学法·提炼

(学生活动)①回忆刚才寻“理”的过程,你认为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应该如何读好课本?(学生活动)②回忆刚才寻“理”的过程,你认为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应该如何用好课本?

学生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目录—单元—课—框—目—段—正文—辅文”的教材阅读方法,并得出这一方法不仅是阅读教材的索引方法,更是自主学习的索引方法。

【环节五】学法·反思

(学生活动)请你分享:课本还有什么用?(注: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开卷笔试。2.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联想…)

学生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得出“教材可以帮助我们拓展生活视野”、“教材可以帮助我们提供方法”、“教材可以帮助我们考出好成绩”等多个结论。老师在表扬同学发言的基础上,指出教材不仅仅是这些用途。

【环节六】学习寄语

(教师寄语)江湖深广,虽相忘简单,但相遇很难。岁月冗长,虽出走简单,但深坐很难。

课本是我们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根,用心挖掘,用笔记录,你就会抓住道德与法治课堂这一神秘事物之根。课本是我们课程学习之宝,踏实品读,细致梳理,你就会感受到课程灵性的跳动脉搏。课本是我们真实生活等待开发的珍贵财富,用爱回眸,时常咀嚼,你就会发现终身受用的人生真谛。

对于课本,你是并且应该是主人。用责任和情怀体味课本的学习,你就会发现生活独特的本真,更会迎来幸福生活的壮美。

这节起始课教学设计的基本线索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中,“预热·回忆”、“学法·由来”、“学法·发现”三个环节致力于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发现学生学法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学法·提炼”环节致力于引导学生聚向思考“教材的读”和“教材的用”,梳理出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用好教材的方法;“学法·反思”环节让学生在掌握学法的情况下,继续思考教材在学习过程中、在解决成长困惑中的价值,培养学生对教材的情感,养成经常阅读教材的学习习惯。“学习寄语”环节巩固学生对教材的认识,形成“认同教材”、“爱教材”的积极情感。

2.以成长责任为主要内容的起始课教学设计。如果学生群体存在在课程学习上动力不足、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进入初中阶段的新责任的问题,教师则可以着眼学生成长中的责任设计起始课。因为这类教学设计往往立意较高,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既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课程生活中的小事,又应当注重引导教师关注国家生活中的大事,力图给学生有视野的课程生活。例如,2016年我到一所新学校教学(按照教师流动政策进行“教师流动”)时,设计了一节题为《你所站立的地方》的起始课:

【环节一】一点思绪

教师:刚才我认识了我们班的新班长,大家在“起立”的口令下开始了今天的课程学习。无独有偶,每当老师看新闻、开会,大家的升旗仪式,上学期的毕业典礼……老师参与的、看到的许多大事总是要从“起立”开始!

(教师提问)生活中的大事为何要从“起立”开始,“起立”这一词有何深意?(学生思考)学生回答。【环节二】应有探讨

(教师提问)此刻,我们站立在何处?我们将到哪里去?eg:我此刻站立在课堂上,我们将在下课后走出教室……

(学生活动)充分联想,组内合作,至少列出6条,注重时间。

得出结论: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将会站立在越来越多不同的地方,而每一个地方都意味着一种责任。学会成长,就要求我们要学会具有责任感。

【环节三】共同愿景

(教师提问)我们集体又应该做到哪些?倡导哪些?保护哪些?(学生思考)学生回答。

得出结论:好集体能让我们每个人终身受益,我们是集体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好”的集体从你我开始。【环节四】最后的话

毫无疑问,我们站在重要的新的人生起点上,我们所站立的地方,就是我们自己。我们怎样,学校的课堂就怎样;我们是什么,南师附中丁家庄学校就是什么;我们充满希望,丁家庄学校将会迎来光明!

创业之处是个精细活,越是细小越是顽强,越是纯净才越是通畅。今日,附中丁家庄学校给您优雅烂漫的学习环境,明天,你会给我们怎样的惊喜?

静候佳音!

这节起始课教学设计的基本线索是“我—成长中的我—集体生活中的我—未来生活的我”。其中,“一点思绪”环节让学生认识到“现在的自己”与“过去的自己”有所不同,为这节课责任意识的树立建立基础;“应有探讨”环节引导学生认识到“责任无处不在”、“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位置都意味着一种责任”、“成长中的我们应增强责任感”的道理;环节三“共同愿景”从宏大的成长责任叙事转向学生的集体责任,引导学生努力参与优秀班集体建设,为自己的成长助力;环节四“最后的话”系课堂寄语,引导学生热爱学校,将自己的责任之情转化为热爱学校这一集体之情,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初中生、初中学校的认同,进而做一个有课程意识、有责任感的初中生。

3.以环境适应为主要内容的起始课教学设计。如果学生群体在初中学习新环境存在适应困境,教师则可以着眼学生的学习环境进行起始课的教学设计。从这类起始课的实践看,教师引导学生对初中学习新环境的适应,既要关注学生对学校环境的熟悉和适应、又要关注学生对班级环境的熟悉和适应;既要引导学生对物质环境适应,又要引导学生对课程等人文环境相适应。例如,在引导学生进行环境适应的过程中,我曾经设计了一节《走进来,更精彩》的起始课,其整个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环节一】初中生活新起点

(教师提问)①请你多角度地思考一下究竟“新”在哪里?

(学生展示)②请你记录下你认识的新朋友(包括姓名、性别、生日、爱好等)【环节二】走进新校园

(学生活动)①画一画:我眼中的校园一角

(学生活动)②写一写:我知道的学校轶事(包括学校“姓名”、地址、主要建筑、校训、我最喜欢的校园一角、入学后的新鲜事等):(学生活动)③说一说:我眼中的新校园(描绘你的初中新校园,大胆地走上讲台,跟同学们介绍你的新校园。)

【环节三】初中学习的那些事

(学生活动)①选一选:我心目中的学霸是…

请推选你心目中的学霸,并给出相应的理由(某科成绩,综合成绩,轻松学习…)。

(学生活动)②分享会:学霸是这样炼成的…(学霸发表获奖感言;可以回忆一天的学习安排,建议同学们如何学习等方面)。

(学生活动)③辩一辩:学习中的问题

a.哪一种学习方式最好?(学习方式没有优劣之分,只有适宜不适宜之别。)

b.学习只是一个人的事情?(学习关乎自身发展、家庭社会和民族希望。学习需要合作、分享和共同进步的氛围。)

c.学习只要求分数高?(学习要追求高的分数,更要学会观察、思维力、习惯力和情商……)d.在学习上老师应该顺从我的节奏?(配合是相互的。合作显尊重,良好的合作显修养。)【环节四】最后的话

(教师寄语)真正有趣的初中生活,她应该是安静的、不多话的,她应知道怎么修理草坪,耐心种一盆花,养活一缸鱼,或手工做一个木书架。

真正有趣味的初中生,她应该专注于学习和生活,并且独具一格,用一生来做对或者做好一件事情,明确自己的取舍和执着所在,健康运动,心态平和,和同伴的情感显得很有重量。

真正有趣的初中生,既孤独的行走,又欢快的结伴,独行以宁静,结伴以致远。这节起始课教学设计的基本线索是“物质环境—人文环境”。其中,“初中环境新起点”和“走进新校园”两个环节的设置,主要是引导学生关注物质环境的变化,引导学生积极适应学习的物质环境;学生在新环境中还会存在着学习适应的问题,环节三“初中学习的那些事”,主要引导学生思考初中生活和小学生活的不同,在榜样示范的引导下,帮助学生习得在新环境中的学习方法,做一个会学习的人,进而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环节四“最后的话”帮助学生形成认同初中学习环境,形成认同初中新环境的情感。

4.以教材体系为主要内容的起始课教学设计。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从教材体系出发设计起始课,不仅逻辑清晰,也利于传递课程意图。如果教学硬件设施薄弱或学生群体在课程学习资源上较为缺乏,教师可以选择以教材体系为主要内容的起始课教学设计。值得指出的是,基于教材体系不等于“读教材”或者“带学生看正文”,而是倡导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设计好和开展好学生的学习活动。例如,我曾观察到一节题为《中学序曲》的起始课,其教学基本流程如下:

【环节一】了解我们的课程

(教师提问)①道德与法治课究竟学什么?(教师提问)②为什么要学习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提问)③怎样学好道德与法治课?

我们从七年级上册开始,本册书分为成长的节拍、友谊的天空、师长情谊、生命的思考等四个单元;中学时代、学习新天地、发现自己、友谊与成长同行、友谊的智慧、师生之间、亲情之爱、探问生命、珍视生命、绽放生命之花等十课内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勤学苦记是前提,关注时政少不了,整合迁移是关键,绝知此事要躬行。

【环节二】中学时代

(教师出示)①公布学习目标。(中学时代的重要性是什么?中学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发展自我的机会?中学时代的作用?你打算怎样度过中学时代?)

(学生活动)②伟人的中学时代对你有何启发?(周恩来总理在中学时代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目标;爱因斯坦在中学时代就善于思考,他说“学习知识,要思考,思考,再思考。”;瓦特在中学时代就善于观察,也因此他才能改进蒸汽机……)

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这将为我们的人生长卷打上更加丰富而厚实的底色。

【环节三】过好中学时代

(学生活动)①“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这些都是生命馈赠给我们的成长礼物。”请用多种途径展示你们小组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小组展示略。)

中学时代意味着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在集体生活,而集体生活,给我们提供涵养品格,丰富个性的机会。(学生活动)②请在小组内列举,中学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发展自我的机会?

集体生活,涵养我们的品格,丰富我们的个性;新的课程,引领我们探索新的知识领域;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我们提供发展兴趣平台;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为我们打开认识社会之门。

【环节四】我的中学时代我做主

(学生活动)你打算怎样度过中学时代?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要珍惜当下,把握机遇,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环节五】课堂总结(略)

严守教材体系是这节起始课的基本特点,其教学设计的基本线索是“了解课程—了解中学—过好中学时代的方法探讨—践行中学时代”。其中,环节一“了解我们的课程”是介绍《中学序曲》这一课在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环节二“中学时代”通过学习目标的公布和对伟大人物在中学时代的表现,引导学生依据教材自主学习,进而理解中学时代在每个个人人生成长中的特殊意义;环节三“过好中学时代”和环节四“我的中学时代我做主”引导学生树立榜样意识,认清自己的责任,在中学时代中积极践行,做一名健康成长的初中生。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起始课在课程发展和学生成长等诸多方面意义重大,无论采用哪一种教学思路设计起始课教学,教师都必须对刚入初中阶段的学生进行学情研判,准确把握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真实问题并据此进行有意义的教学设计。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U-S’合作理念下提升区域初中政治教师食育课程领导力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C-c/2016/02/72)的研究成果之一】

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 篇6

勐先镇初级中学

李云静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学校德育教育和品德养成的重要基石,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立德树人,创设教学情境,设定学习目标,回归课堂本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努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

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基于《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编写的道德与法治课教材开始进入教学实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和法治素养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如何让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落地生根,让学生充分享受课堂教学快乐,彰显学科教学的特色与魅力,笔者认为:

一、落实立德树人理念,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一个重要举措。在核心素养的内涵中,非常明确地将人的道德素养置于重要地位,比如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等,这些正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底蕴和本色。立德树人是具有中华文化特色和时代特点的育人模式,教师在不同素养培养过程中应该予以学生不同的引导途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手。”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关键在教师。身教重于言教,要落实“核心素养”理念,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自觉提高自身学科专业素养,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打铁先要自身硬”,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必须要有较高的自身素养,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以德服人,时时为人师表,处处做生表率。

二、创设真实教学情境,搭建素养培育平台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而积极的过程,学习者知识的获得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教师的指导、同学间的交流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范式,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由此判断学生的行为动机、观察学生的思维养成,最终引领学生实现学科所要达到的核心素养。比如针对网络上热议的“老年人跌倒该不该扶”的问题,教师可以创设情

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表演和观看的过程中,分析各类现象的成因,对于这些行为可能引发的社会影响进行讨论,并从中得到启示。学生会在一系列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增强了法制观念,提升了公民素养。同时深刻的认识到,和谐社会建设,人人有责。这就是真实情境所带来的教学效果,他们贴近生活,容易激起学生们的兴趣,引发共鸣,自然在认知的形成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只要是和学生密切相连的生活实际,或是社会上的热点现象,都可以作为学习的素材,帮助学生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形成正确认知,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认识,提升境界,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科学设定学习目标,明确素养培育方向

科学合理设定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学习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达成点。因此,目标的设定要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方向性的错误。目标的制定要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学科目标、单元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具体而细致。比如粤教版七年级《2.3绿色上网》这一课时,要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将本课所涵盖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最终确定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初步形成对网络、网络交往以及使用网络语言的看法,了解网络的特点,初步感受网络的两面性。【能力目标】学会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提升客观看待问题、辩证分析问题、理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抵制网络不良诱惑的能力,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辨别能力,在网络交往中保护自己。【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形成理性看待网络的意识,初步培养遵守网络规则的意识,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三维目标的设定,从表及里,形成的是对学生综合学科素养的培养体系,学生可以从身边或自己经历的事去理解教材知识,从而树立并形成真正的技能与素养。

四、回归课堂生活本真,拓展素养培育途径

道德与法治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融入到社会中去,感受社会道德法律规范的力量,形成客观理性的价值体系,回归课堂本真。核心素养的培养应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只有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本真,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感染、影响学生,才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也是学生自身知识增长、能力提高、情感升华、全面发展的主体。只有通过自身在学习和活动中的观察、思考、参与、运用,才能把抽象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核心素养培养的共识。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将触角伸向广阔的社会大课堂,进一步拓展生活,从中汲取生活的养料,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实际中检验和丰富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核心素养也随之进一步深化。

总之,学生是充满创造力的群体,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的进取。培育核心素养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不断地反思、总结、学习、提高。

参考文献:

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 篇7

一、以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提高物理教学的课堂效率

1. 通过初中物理实验, 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课堂效率

初中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 在发展过程中, 适应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物理课程一般都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 有着极为丰富的感性材料, 有形象生动的实验课程、有妙趣横生的教学内容。初中物理教师只要不断地挖掘教材中, 十分有趣的教学资源, 通过课堂教学不断地激发起, 学生的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在对于物理实验教学讲解的过程中, 不仅要让学生在亲自操作实验过程中, 通过动手来感受实验的兴趣。物理实验经常能够出乎学生意料之外, 使这些初中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而不断地提高初中学生物理教学的兴趣。

2. 从理论联系实际出发, 提高物理教学的课堂效率

对于初中物理课本上的一些概念、这些物理知识理论, 其实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规律。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如果只是将这些知识, 看成一些呆板的教条, 在教学中生吞活剥、生搬硬套、死记硬背, 这样的学习方式肯定会让学生感觉到索然无味, 很难取得应有的学习效果。如果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上, 能够真正地做到理论跟实际相结合, 把日常生活中所出现的丰富多彩的现象, 跟所传授的物理教学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在学习中实践, 在理论跟实践相互结合的过程中相互促进, 不断地提高。将所学的物理知识, 不断地指导自己去认识这个世界, 这种方式的教学就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体会到对于物理学习的无穷趣味, 从而不断地提高学习的兴趣, 提升课堂的物理教学效率。可以在很多时候, 对学生经常在物理教学中, 对学生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闪电和雷声不是同时听到?为什么会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还可以通过观察摩擦, 来解释自然界中所存在电的现象。还可以运用密度知识, 通过计算不同物体的体积问题来进行密度的物理教学。这些初中学生可以随时接触到并且容易理解的物理知识, 都能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提升课堂上的教学效率。

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物理教学的课堂效率

1. 通过提高学生自主实验的能力, 提高物理教学的课堂效率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课堂科学。物理实验教学, 是研究和验证物理知识的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是建立起教学思维的基础。对于物理教学实验的指导, 不同于一般的教学, 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来看热闹, 当做一种教学娱乐, 而是要让学生通过感性的认识, 使学生在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交替发展的思维过程中, 从中明白和理解教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因此,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 需要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验, 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在各种不同的物理实验中, 明白不同的物理教学结论。

2. 通过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提高物理教学的课堂效率

对于初中学生, 正是思维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阶段, 对于中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将十分有益于他们将来的发展。物理课堂教学能够很好地提升中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对于物理知识的认识, 可以让中学生理解物质的一般属性和本质属性, 拓展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中学生在思维能力训练上, 结合更多的物理教学知识, 可以起到推动和促进的作用, 使学生掌握的物理知识越来越丰富, 对于事物的思维概括能力会越来越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越强, 学习物理的能力就会越强。因此,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提出物理实验问题, 让学生对实验方法进行设计, 对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 对实验的结论进行归纳和总结, 使学生能够一步步地通过感性学习的基础上, 做到由表及里地进行概括, 提高思维的深刻性。通过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能够达到提高物理教学的课堂效率的目的。

总之, 提高初中生课堂教学的效率的方法还有很多, 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 这将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的和创造空间, 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可持续发展, 将产生很大的效用。因此, 作为物理教学的教师, 需要在课堂上不断地优化课程结构, 创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的教学环境, 进而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初中物理教学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田茂强.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J].才智.2010 (33) .

[2]李建芬.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山西科技.2007 (01) .

[3]程晓蓉.如何打造初中物理有效课堂[J].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2010 (12) .

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思考 篇8

关键词: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与普及,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符合现在教育的实际需求,也无法提高学生的生物水平。因此,教师当务之急就是切实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效率,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候内,传授给学生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同时,积极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断提高学生的生物水平。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和认知能力出发,针对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做了以下几点分析。

一、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

生物学科虽然是初中教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其与其他学科教学存在较大的区别。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生物教学偏理论的知识较多,由于学生到初中才开始接触生物,加上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基础十分薄弱,学习生物时难免会感到十分吃力。大部分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都感觉到十分深奥和枯燥,久而久之,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学生的生物水平可想而知。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想切实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对生物充满学习的热情,学生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生物这门新课程的技巧,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展开学习,从而学生才能轻松面对生物学习,逐渐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真正提高整体学生的生物水平。例如:在学习“流动的组织血液”时,请学生谈谈自己流血、抽血和验血的经历,对血液有感性的认识,然后引出血液中有哪些成分及各自有什么功能。

二、有效备课,增强上课内容的有效性

教师作为生物教学的主要引导者,其备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初中生物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熟练掌握新课程标准,读透教材内容,事先备好课,不断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目的。只有教师实现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在生物课堂教学上合理利用好有限的时间,尽可能给学生传授更多的生物知识,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所以,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查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材,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结合实际生物教学情况,高质量的完成备课。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因此,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成功打破了以往被动学习的局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大大提高了初中生物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同时,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合理融入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通过实验演示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到的生物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带领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的实际意义。

三、创新生物教学模式

1、积极创设情境教学

初中生物教学纯理论知识偏多,由于学生刚接触生物,现有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对于教师讲解的一些理论知识难以理解消化,严重降低了学习的效率。因此,在这种难度系数较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运用创设情境的方式进行教学。情境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问题情境中,课堂主要围绕问题为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调动了学生的大脑思维能力,开发了学生的大脑潜能。同时,初中生物又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是研究生物的基础,大多数生物结论都是通过实验而得出的。教师应该积极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而且有效增强了学生灵活运用生物知识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例如:在研究藻类植物的结构特点时,我们准备好水绵、海带、紫菜、杨树叶片等实验原料,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先用水绵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清晰地看到水绵多个相连的长筒状细胞,认识它是多细胞生物,又观察到带状叶绿体呈螺旋状排列,然后对比杨树的叶片,认识到藻类植物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有叶状体,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学生在实验活动中获取知识,增强了学生学习主动性。

2、合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教学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地进行学习。以往生物教学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味以教师灌输知识为主,完全降低了初中生物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因此,教师应该改善教学方式,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展开生物学习。在合作的过程中,提高了全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每个学生各司其职,完成自己相应的教学任务。一方面,有效改善了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另一方面,优秀学生能够有效带动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生物水平,实现全体学生的综合发展。

四、课后检测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及时进行课后检测是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对于生物这种理论性极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相关的练习才能真正了解自己对生物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同时,课后检测过后,学生能够针对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行查漏补缺,也有效巩固了对新知识的印象,不断完善自身的生物知识体系。另外,教师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能够掌握学生的薄弱点,在之后的教学中进行着重强调,对于学生经常犯错的知识点,及时进行纠正指导,切实提高了初中生物教学效率。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的两大主体,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加上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实现学生整体生物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全方面综合实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明山. 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课堂的效率[J].赤子(上中旬).2015(05)

[2]赵慧. 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J].学周刊.2015(12)

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 篇9

一、思维导图

二、主要观点

生命可以永恒吗?人的肉体生命有时尽,但精神生命可以永恒;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短暂的,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肉体生命的接续和精神文明的传承;生命是最宝贵的,生命至上,敬畏生命要求我们既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又要珍爱他人的生命;个体生命之间休戚与共,要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他人,自觉走上道德的生活。

珍视生命要守护好自己的肉体生命,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遇到挫折时,不做过激行为,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珍视生命要养护好自己的精神生命,在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中涵养自己的精神生命;生活难免有挫折,正确对待挫折,懂得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面对挫折,培养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学会通过“寻求别人的帮助”等方式发掘生命的力量。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 篇10

语文教学,如让学生仅凭书面语言理解课文,一则无趣,二则浮浅。因此,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注意心理学理论的应用。诸如借助作用于视觉、听觉、肤觉等感官的图画、音乐、动作等手段,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思维活跃。

感情自然,自觉、主动地去理解课文,挖掘深意。

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 篇11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效率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8-042-01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它影响着整个教学活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一般分为组织教学、复习引入、讲授新课、练习巩固、课堂小结等五个阶段或板块。优化教学过程,重要的是要打破程序化,要充分考虑教材内容、学生现状或学情状况和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围绕教学目标合理、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把握教学节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整式”这章节的主要内容是整式及其相关概念和整式的加减运算,教科书将这些内容的编写与列出整式表示数量关系密切联系起来,而用整式表示数量关系是建立在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之上的。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已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简单的列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简易方程等,这些知识是学习本章的直接基础。因此在传授本章知识时,应注意与这些内容的联系,在理顺小学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设计教法。如在本章一开始,可以这样提出问题:“列车在冻土地段行驶时(给出速度),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3小时呢?t小时呢?”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让学生经历了一个由数到式的过程,体现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使学生感受到式子中字母表示数,注重与小学学过的相关内容的紧密联系。

二、选取恰当有效教学方法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如在教学“整式”这一章节时,关键是学会整式的加减运算,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是进行整式加减的基础,它们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整式的加减主要是通过合并同类项把整式化简。熟练进行合并同类项,必须抓好三个关键环节的教学。首先要使学生掌握同类项的概念,会辨别同类项,准确地掌握判断同类项的两条标准(字母和字母指数)。如:多项式4xy-7x2y2+1-8xy2+5x2y2-9xy-6中,第一项4xy与第六项-9xy是同类项,第二项-7x2y2与第五项5x2y2是同类项,第三项1与最后一项-6是同类项,第四项-8xy2则没有同类项。在明确了合并同类项的含义后,是把多项式中同类项合并成一项,经过合并同类项,多项式的项数会减少,这样多项式就得到了简化。合并同类项时要注意:(1)同类项的系数相加;(2)同类项中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3)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通过一定的训练后,要使学生明确“合并”是指同类项的系数的加减,把得到的结果作为新的系数,要保持同类项的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三、有效攻克重点难点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整式加减”的实质是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在进行整式加减的时候特别要注意正确运用去括号的方法: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简称“两去,都不变”;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简称“两去,都改变”。如何更有效地攻克“整式加减”的重点难点呢?在教学时,我选取身边的一些与“整式的加减”有着密切关系的事例作为问题设疑,以真正攻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如:

王伯伯用花生换苹果,商定的条件是一千克花生换0.8千克的苹果。当称完带口袋的花生后,卖苹果的小贩要称皮(口袋)时,王伯伯说:“别称皮了,称花生时带皮,称苹果时也带皮不就行了,这样既省事又各不吃亏。”你认为王伯伯说得对吗?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解答。

以问题为设疑,激发学生思考、探究,也是攻克重难点的好方法。上面例题是“以物易物”的典型题目,“以物易物”在我国农村是很普通的一种交易现象。在这种交换中,怎样才能知道是否公平合理,是否互不吃亏,有时可以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要想知道王伯伯说得对不对,只需按称皮和不称皮两种方式分别求出所得苹果的千克数,再进行比较即可。以设王伯伯的花生重x千克,装花生的口袋重y千克,则称皮(口袋)时应换得苹果0.8x千克,不称皮时应换得苹果:0.8(x+y)-y=0.8x+0.8y-y=(0.8x-0.2y)(千克),显然不称皮时王伯伯少换得苹果0.2y千克,故不称皮时,王伯伯吃亏了,王伯伯说得不对。

四、选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上一篇:续写皇帝的新装600字小学五年级优秀作文下一篇:圣诞节活动促销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