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语文教学兴趣

2024-09-22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兴趣(精选12篇)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兴趣 篇1

众所周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维持一个人持续学习的关键所在, 也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就注重基本功的初中语文教学而言, 兴趣的培养就尤为重要。现如今的语文教师常以“灯塔”自喻, 是学生学习上的领路人, 同时也是带领学生发现语文魅力的指导者。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在深化语文知识理解的同时, 还能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一、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现在的中学生自信心强, 自尊心强, 情感丰富, 对未来充满幻想, 对知识的渴望度高, 想象力丰富。但他们学习的刻苦度不够, 学习程度不稳定。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抓住学生的特点, 处于这个年龄的学生都是充满阳光的, 他们喜欢看到积极的、欢乐的东西, 教师可以根据这个现象, 因材施教。

例如:初中语文第七册 (上) 《皇帝的新装》中,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力, 让学生从国王的角度想象下, 穿上衣服后, 心里是什么感觉, 感觉衣服是什么样子的, 等等;还可以从看游街的民众的角度出发, 说说要是自己怎样看这件衣服, 会怎样看待国王的这种行为, 等等。从不同的角度分析, 让学生自己分析出寓意, 要比教师直接告知会有利得多, 也容易接受得多。

二、利用小故事, 引起学生兴趣

正如前面所说的, 现在的中学生喜欢各种各样的故事, 不管是小说还是童话, 总是要比课文有吸引力的。传统教学中, 教师只是针对所要传授的知识, 在讲台上讲一些干巴巴的毫无生气的内容。这样做只会让学生觉得课程了无生趣, 甚至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对此教师必须让自己的课程更有吸引力, 用小故事的办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兴趣。

例如,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社戏》中, 我们就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以前你们出去看戏都怎么去、和谁去, 看戏时喜欢带些什么零食, 等等, 如果学生没有看戏的经历, 那么一定有看电影的经历。学生肯定会给你不同的答案。接着教师就可以用小故事的形式, 将鲁迅是怎样去看戏的讲给学生听。这里要说明的是, 一定是讲故事, 不是读课文。既然是语文教师, 那么讲故事应该不是很难。当故事讲完之后,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 有些细节问题还没有被提到, 要学生通过课文自己去发掘。这么做一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来可以要学生对比出课文里所讲的和自己听完故事之后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从而增强学生对课文的认识, 课文的主旨就更容易被理解、吸收。

三、巧妙地设置问题, 让教学更有方向

学习中有了疑问, 才会触动学生的求知欲, 拥有了求知欲,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被激发出来了。教师可以适当提出一些小问题, 要学生带着问题学, 有方向、有目的地学习, 这样学习效率就会不断地提高。

例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 从文章开始, 教师就可以问:你们小时候在哪里玩?都玩什么?有什么伙伴?小学在哪里读的?教师和你们的关系怎样?针对课文的每一个部分, 都可以问一个问题。学生自己会有一种答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答案, 从而对比新旧社会教学制度上的差异, 从而成功地揭示文章的主旨。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 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在现代化教学中,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也是必不可少的, 制作一些简单的小课件或者小动画, 利用投影机或者电脑将其播放给学生, 课件做得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段, 制作背景最好是学生能接受的、喜欢的场景或动物。这样便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从而让教学更加轻松愉快。

例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故乡》中, 我们就可以用优美的画片的形式表现鲁迅想象中的故乡, 也可以用一些苍凉的画面去表现现实中的故乡, 还可以将故事中的人物都画出来, 如“细脚伶仃的圆规”, 相信学生看过图片之后, 肯定会比看文字有更深刻的印象。少年闰土带着项圈在月光下的样子, 都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相信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就不难了。

五、多种形式, 拒绝死板

语文的教学切忌死板。文章本身会给我们一种意境, 通过文字, 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一种种情感。情感不是死板的, 同样的, 课文也不是死板的。教师绝不能把活生生的课文讲得死板化, 从而导致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辩论等形式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致女儿的信》中,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讨论, 他们心中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 从而总结出观点支持最多的两个, 作为正反双方的辩论题目进行辩论, 从中讨论出适合现代年轻人的恋爱方式。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是受学生欢迎的。

六、总结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教师在这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作为新世纪的教育者, 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手中的资源,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喜欢上语文, 爱上语文。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注重语言的积累、情感的感悟和知识的运用及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 使其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进而积极地投入到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喜欢语文、爱上语文就成了重点。

关键词:初中语文,兴趣,学生

参考文献

[1]周学军.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考试周刊, 2009 (33) .

[2]雷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浅谈初中语文的兴趣培养[J].时代教育, 2008 (05) .

[3]杨永琴.如何激发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J].科海故事博览, 2010 (01) .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兴趣 篇2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 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 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 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如 我在认真分析教材第1课《历史告诉我们什么》时,通过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和结合当前形势的特点后认为:这 一课首先要告诉学生如何做人的道理以及应做怎样的人。所以讲这一课时,我这样开头:“同学们,你们一定 听过或读过许多历史故事,看谁能讲出秦始皇、曹操、秦桧、刘胡兰分别是什么时期的人物?他们是怎样的人 ?”这一问题的提出,顿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不少学生七嘴八舌在议论。我先后叫了几个学生来回答,但他 们的答案都不够准确。这时,我先指出以上人物分别属于那个时期。在学生聚精会神地听时,我板书第1课课 题《历史告诉我们什么》导入新课:“历史上的人物形形色色,有的光耀千秋,象英雄刘胡兰,受到了世世代 代人民的崇敬;有的遗臭万年,象奸臣秦桧,长跪地上向人民请罪。”这时我指导学生看课文《刘胡兰》、《 秦桧》的插图。进而激励学生:“我们学习了历史,就应懂得怎样做人。我们应当做象刘胡兰那样的人,有远 大的理想,高尚的气节,将来才能为建设祖国多作贡献。”这样的开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 果。

二、讲好插图,引发兴趣

新编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对引发学生兴 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中,由于插图很多,限于课时,教师不可能每图都讲,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和讲课需要选择讲解。有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如果没有向学 生讲解,就会使学生似懂非懂或一知半解。经过教师讲解,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如第8课《战国七雄》中的《商鞅舌战图》。因为“商鞅变法”是这一课的重点。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是通过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的变法或改革来实现的。讲好《商鞅舌战图》,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商鞅作为 改革家的气魄和才华,又可让学生懂得改革的不易和改革又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提高学生对商鞅 变法带来的历史作用,即“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的认识,也为以后理解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打下基础。为起到这 个作用,我在讲课时,让学生看《商鞅舌战图》的同时向学生讲解:“图中就是当时商鞅舌战大臣的情景。中 间席地而坐的是秦孝公。商鞅,这个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正在跟反变法的大臣辨论。你看他手拿竹简,引经 据典,振振有词。他说:只要对国家有利,对百姓方便,就不必效法古代。他响亮地喊出了“治世不一道,便 国不法古”的变法口号。坐在他对面的是两个保守派大臣甘龙和杜贽,被商鞅驳得张口结舌,坐不安席。这一 场历史性大辩论,最后由秦孝公作决定:他说:“商鞅说得对,就按商鞅说的去办”。在讲述这个故事的过程 中,学生全被吸引往了,达到了引发学生兴趣的效果。

三、巧设疑问,以疑激趣

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 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就会产生一种快感。这种快感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我在讲授第19课《昌盛的秦汉文化》第一目 “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我国发明的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所 起的巨大作用和对世界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时,我作了这样的设计,我先提问:“同学们都知道,纸在人们日 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哪个同学能够说出首先发明纸的国家和时间?”当学生作出“中国”和“西汉 前期”的正确答案后,我又提出第二个问题:“有谁知道我国在纸发明以前用什么作书写材料?”有同学回答 “龟甲、竹木简或帛”后,我简要向学生介绍在纸张发明前我国书写材料的变革:殷商-主要是龟甲和兽骨,也有铜器和玉石器;西周-主要是铜器;春秋-竹木简盛行,并开始用帛书写;东汉-竹木简和帛仍是重要的 书写材料。继而我又提出第三个问题:“与纸相比,竹木简和帛的缺点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竹木简太笨 重,帛的价格昂贵”后,我指导学生看彩图27“汉代木简,”指出这就是汉代以前的书。看到这种用绳子串 木简做成的书,引发了学生很大的兴趣,这时我又加上一句话:“要是你们的书包里的学习材料还是木简的话,该有多少木简?会有多重?”学生听后,情不自禁地议论纷纷,都感到纸的发明太伟大了。我紧接着提出第 四个问题:“西汉发明了纸,为什么东汉蔡伦又要改进造纸术?”由于课文中没有涉及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 很难准确,而这个问题又是必须了解的。我告诉学生:“在蔡伦之前造的纸质量差,易脆裂,厚薄不一,急需 改进。”我又指着《蔡伦》图说:“东汉宦官蔡伦在公元105年改进了造纸,造纸原料请同学们在书中找出。”这样一环扣一环的设疑解难,把学生引向似如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又一村”的境地,这样既激发了兴趣,又掌握了知识,也更好地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的伟大意义。

四、创设情境,以情求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 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即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 受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是很重要的。如在讲第18 课《两汉经营西域和对外关系》一课时,我告诉学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为了联络大月氏,东西夹 击匈奴。在讲到张骞带着100多人刚走出汉朝边境,就被匈奴兵抓住时,学生为张骞的安危担忧;当听到匈 奴人想让张骞投降,把他拘留了十几年,而张骞始终保持汉节,忠于祖国时,学生被张骞临危不惧,忠心报国 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继而听到张骞终于找到悔会逃出时,学生又为之欢欣鼓舞;当再次得知张骞历尽千难 万险,从大月氏返回汉朝的途中又被匈奴人捉住并扣留一年时,学生又一次为张骞的命运担忧;当知道张骞好 不容易在经受13年的磨难之后,终于和另一个人回到了长安时,学生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对这个故事具体 情节的生动描述,不但使学生产生了极大兴趣,尤如身临其境,为张骞的命运时忧时喜,同时又加深了对张骞 这个历史人物的了解,深深地被张骞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这时我又强调张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探险家和 外交家。在他二出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得到频繁的交流,并为后来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使新 疆地区正式归于中央政权的统治之下和开辟“丝绸之路”打下了坚定的基础。这样以情感人的教学,使学生对 张骞在历史上作出的重大贡献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就能更好地回答课文中提出的“张骞对我国历史上作出 了什么贡献”的思考题。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兴趣 篇3

【关键词】教学 艺术 激发 兴趣

一、紧扣重点,激发兴趣,巧妙设计新课导语

成功的导语可以像磁铁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精心设计导语,可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使教与学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导语设计要新颖,课文的导语如果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中就会主动开展探究,新奇的东西能够激发兴趣,因此导语设计要新颖。导语设计还要具有美感和情感,初中生在审美观方面比较强烈,教师在导语设计上要兼顾美感,用优美、生动、富有情境美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课文中许多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要打动学生首先要能够打动自己,在设计导语时充分融入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情感感动学生内心,进行彼此沟通,实现师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感,增长文学素养。导语设计还要具有知识性,导语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学习课本内容的,因此,教师在兼顾导语设计新奇性与艺术性的同时更要兼顾知识性,将导语和新知识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了解本课文的学习内容,同时进一步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更容易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下一步的教学任务中。

二、寓情于教,以情感人,有机渗透情感教育

学生是一个个具有独立情感的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融入情感教育手段。要想上好一节高效的语文课,教师要注重情感的投入,情感可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积极性,牢固掌握语文知识,有效提高语文能力。如果没有了情感因素,语文教学就会变得显得非常单调,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会把语文课当做一个负担。著名教师于漪开展语文教学的一个成功经验就是开展情感教育,甚至在课堂教学中达到了“句句传情”的效果,她的语言句句发自内心,充满了真挚的感情,学生对她的教育是心服口服,引起了内心情感上的共鸣,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范文分析,表现自己的情感,通过声音、表情、体态感染学生的情绪,以充满激情的语言来打动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学生引入情境,使学生内心的情感和教材中的情感实现有机统一,使学生保持良好情绪始终开展学习。讲解课文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主要手段,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讲解课文的过程,是师生共同进行语言训练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在情感上进行的沟通与交流,是艺术形象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教师的语言应该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语言不是无情物,教师的语言更应饱含深情,教师的语言要能够拨动学生的心弦,要善于在情感创造上下功夫,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文章动情处,充满感情地讲解分析,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传授教材的知识,还要传达丰富的情感,获得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要想达到既定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体会课文丰富情感,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情感投入,提高教学效率。

三、活化形式,深入浅出,精练开展课堂提问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充当多种角色,不仅当科学家,还要当艺术家。当科学家是为了科学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做艺术家,是为了提高教学艺术,运用一些艺术化的教学手法来解决教学问题,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提问的艺术,开发提问的教学潜力,发挥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课堂提问既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过程。语文教师要将课堂提问当作一门艺术来研究,提问质量高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促进或抑制有着很大的影响。首先,教师在设计提问时,针对一些比较难的问题,要注重深入浅出地进行启发,逐层深入,在教师的引导下,将一步问题化解为几步探究步骤,化解难度系数,帮助学生寻求答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还要注重形象性和拓展性,避免提问的问题是直来直去,要兼顾拓展学生的思维,从侧面或不同角度入手,开展“直题曲问”。即所提问题力避太直露,而换个不同角度,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例如在《愚公移山》中有两处内容,一处是“愚公年且九十”,为了解释“且”字,我没有直接问学生“且”字是什么意思,而是说“愚公九十几岁了吗?”学生对照课文,前后联系,在小组学习探究后认为“愚公还没有到九十,只是快到了。”这样,“且”作“将要”解释就非常清楚了,而且学生对它的记忆会异常深刻。另一处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我没有问“孀”的含义,而是问:“邻居小孩去帮助愚公,他爸爸同意了吗?”这一问使“孀”字的解释非常清晰,学生脑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四、突出重点,层次分明,科学布局课堂板书

提高初中生学习语文兴趣的策略 篇4

一、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的原因分析

从目前的状况可以看出,导致中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的因素比较多。很多中学语文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一直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单一,而且语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学生无法参与到语文教学中,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较低,导致学生未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也未把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很多语文教师单纯依靠语文教材进行讲解,并未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除此之外,中学语文教师单一的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并未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这样的教学评价显然是不合理的,甚至会阻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二、提高初中语文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激发兴趣

要想提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合理制定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课标下,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兴趣培养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入游戏环节,学生均可以参与到游戏教学中。但是,语文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游戏的主题必须紧扣教学主题,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中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要把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得到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教学内容转化成声音,影像等形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行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前搜索与教学主题相关的信息材料,做好预习准备,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二)开展教学活动

要想提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可以定期在校内举办“读书活动”,学生可以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供其他学生阅读。在“读书活动”结束以后,教师可以要求每位学生根据自己读到的书籍内容写一篇读后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减少批评性的语言,教师要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在语文教学评价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只有坚持全面性的教学评价,才能切实帮助学生解决语文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强化意志

要想提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意志,让中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性,并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奖励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适当的给予奖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多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遇到困难,部分学生就想到放弃。对此,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强化中学生意志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勇往直前。

(四)制定培养方案

首先我们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增加自己的知识底蕴。其次我们要以课堂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课堂改革,让孩子们自主的学习,主动求知来激发兴趣。再次积极组织各种教学活动中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习惯,以习惯促兴趣。最后加强家校合作,争取家庭的积极配合,让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兴趣 篇5

【内容提要】: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成绩好与不好,除了与身体素质有关外,还与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有关。本文通过对中学生体育课提不起兴趣产生的原因和如何提高学生兴趣提出几点看法,与同行共同探索共同提高。

【关键词】:原因体验提高兴趣建议

【正文】:

一 学生对体育课提不起兴趣的原因

1学生身体素质

由于学生身体素质不好,老师的示范动作学生跟不上,锻炼起来吃力,成绩不如其他同学,使其产生自卑感,从而对体育课兴趣下降。

如女生随月经的影响变的不好动,身体特别胖的学生,身体和智力有缺陷的学生。2 有过运动受伤史

很多学生在体育课锻炼中受伤,导致学生失去自信心,不敢进行类似的体育活动,怕再次受伤造成体育兴趣不高。受“主课负课”的影响

很多学生认为体育不用考试是负课学好学坏无所谓只要到九年级练习练习也不迟。甚至认为文化科学好就行不要体育分也可以考上重点学校。导致许多学生体育锻炼时间放在学习上,上体育课常常偷懒,体育教师不得不采取“减量练习”导致学生对体育课更加提不起兴趣。课时安排不足

在一些山区中学教师严重缺偏的学校,课时安排一星期只上一节体育课,远远不能让大多数学生真正得到锻炼,造成学生速度跟不上,从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渐渐失去学好体育的信心,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教师因素

体育教师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科学、不了解快乐体育的实质、教师自身的责任心不强和教点不在体育课教学上,还有一些学校对体育教师不平等待遇,导致上情绪课等因素。另外其他任课教师,不支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现象怕跑苦了学生没精神听他们的课也是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的重要原因。学生认同他们的观点,学习体育是没有用的,而且会影响学生的文化课的学习。

二 如何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呢

1让学生了解学好体育的重要性

从思想上真正重视体育课,学生的体育课是以增强体质,减少疾病和提高对体育的认识为目的,在教学中必须使学生认识到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要经常强化,不断地教导,慢慢行成习惯才能逐渐培养出学生的体育兴趣,身体好才能搞好学习,只有身体好才能建设家园, 只有身体好才能保卫祖国,只有真正从思想上认同体育课的重要性,才能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改变教学模式

体育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采用“三部曲”的教学模式:准备活动—学习新内容—小结放松。这种形式过分突出了学习新内容,而忽视了其它教育和培养。教师一味追求时间的合理分配,以达到整节课的平衡,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教师应该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尽可能转入到快乐体育中来,多采取做游戏引导学生。教师还要从学生好奇心和课堂上获得成功体验的多少来安排体育课内容,所以必须改变以往枯燥单调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变,切实可行的教学方

1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激情,学生在每次课中获得快乐是学生上体育课的法宝。因而教师不但要正视自己,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突破,既尊重传统,也不要被传统所拘束。既学习周边学校先进的教学方法,也要创造适合本校实际的方法,使每节课都做到教法新颖,措施有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因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锻炼身心是基础,训练是能力的体现,目标是快乐体育模式的建立,是提高学生学习体育课兴趣的重要方式。体育教师队伍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体育工作的质量。教师的教学要求不能制定的太高,要让学生只要通过努力就能达到要求,教师更要学会“降线法”进行教学如降低某项练习的标准和要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因此,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本专业学科的最新理论知识,了解体育教学改革的动态、信息,提高从事教学和科研的能力。

三 结论与建议结论

(1)体育课的课堂效率要提高,必须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才能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和兴趣。

(2)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也是提高学生上体育兴趣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

(3)采用快乐体育和游戏教学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手段。

(4)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更是提高学生体育兴趣的基础。建议

师生之间要常沟通和联系,了解学生想上怎样的体育课,上体育课想学些什么,灵活机动的安排体育课内容,开展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体育课。

参考文献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兴趣 篇6

【关键词】生物教学 ; 兴趣 ; 操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96-01

生物学科在自然学科中极具趣味性,特别对于求知欲强烈的中学生来讲,这种趣味性无疑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很多老师不断尝试和探索,但迫于中学阶段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边缘学科的现状,这种尝试总归没有取得多大进展,反而在愈演愈烈的各种考试面前成为一种默许。可是进入高中以后生物又是一门主要的学科,在初中阶段掌握扎实的生物知识对学生的成长作用非同一般。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是调动起学生学习生物积极性的关键。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导”得有方,才能最大限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才能真正得以发挥。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构建与之相应的教学形式,更好调动每个学生积极性,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更充分的发挥学生主体性。

生物课上利用各种模型、标本、挂图等,指导并鼓励学生上台当“小老师”。学生经过一个适应过程,逐渐由不情愿、被动参与,转变为积极主动都愿做“小老师”,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生物是一门探究课,有很多活动和实验。如“鉴定种子的成分”实验,需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独立完成,学生津津有味的操作,既调动学生主动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生物又是一门生命科学,有很多有趣的值得探讨的东西。如“输血”中引入“输血的历史”提出少数伤员很快恢复了健康,但大多数伤员却因输血加速了死亡。为什么?把解惑时间充分给学生,再根据学生的看法和见解,引导他们得出什么是血型,怎样输血。学生独到的见解,充分说明学生的主体性已经发挥的淋漓尽致。

二、提高实验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加强课堂演示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的学科,通过课堂把理论性的知识与术语传授给学生,但教材中又有许多问题让学生亲手去实践、探究、学习和巩固。演示实验一般操作简单,完成速度较快,现象直观,是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如學习《反射弧》时,有一个膝跳反射的实验,教师应在讲台上与学生演示,在实验中当看到小腿突然弹起时,虽然可能引起下面学生的大笑,但这样已经达到了授课的目的。接着进行本课其他环节的教学自然轻松了许多。

2.加强学生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是生物课中又一类实验问题,它用的时间较长,又要人人参与,每个人都要动手操作、观察、绘图,有些实验需要用一堂课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如在观察鸡卵结构的实验中,我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然后将打在培养皿中的鸡卵让学生观察,并绘制图形,特别注意胚盘所在的位置。有的鸡卵找不到胚盘所在的位置,但从培养皿底下可以观察到胚盘。这样的观察看起来简单,但要做到观察仔细、制图准确却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功夫,有时需要多人的配合,才能对鸡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样的学习需要每个同学的参与,大家兴趣很浓,效果很好。

三、利用口诀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某些复杂的知识点和章节,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总结自编一些口诀以便学生掌握记忆。例如学习完《心脏》一课时,我用6个2概括教材主要内容:一是两种血液,即动脉血和静脉血;二是两种血管,即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三是两个心房,即左心房、右心房;四是两个心室,即左心室、右心室;五是两条循环路线,即体循环路线和肺循环路线;六是两次气体交换,即组织内的气体交换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编成的口诀为“一个心脏四个腔,体肺两路血流忙,体动流动静流静,肺动流静静流动”。 意思是说,在以心脏为中心的血液循环中,有肺循环路线和体循环路线;在体循环中,动脉血管中流的是动脉血,静脉血管中流的是静脉血;在肺循环中,动脉血管中流的是静脉血,静脉血管中流的是动脉血。这样将一个血液循环图活生生的展示出来,增强了学生对生物课的浓厚兴趣,并且毫不费力的掌握了本节中的知识。

四、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特点,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在生物教学中,有时需要利用与课堂有关系的文学名句、历史知识,这样不仅可以达到学科间知识互补,又能赋予自然科学课程以文学艺术的氛围,并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十分有利。如讲到苔藓时,我结合语文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既交待了苔藓的生活环境,同时又鞭策同学向苔藓一样顽强拼博。如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时引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讲明分解者的作用。讲鸟的飞行和发育时,引用“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等诗句,把鸟在求偶时节的迁徙、筑巢等行为活脱脱地反映出来。这些优美的诗句,构思轻巧,哲理丰富,比喻恰当,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学知识,同时又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总之,初中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学习效果的好坏,与学习兴趣密切关系,所以,作为一名普通生物教师,我认为教师为了能使自己所讲的知识被学生乐于接受,应从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着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乐而学之,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真正动脑筋去思考,去探究新知识。教学的方法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艺术过程,通过新课程的革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都在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提升学习的兴趣,促使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汪忠等:《生物课程标准解读》,101页,2002年6月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兴趣 篇7

关键词:初中生物,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学生只要有了兴趣,才能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就能积极主动探究问题,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就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初中生物成绩的提升。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严肃而紧张的课堂,会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所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课堂“活”起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爱上初中生物课堂。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应报以微笑,用亲切的语言,鼓励学生进行发言,将自己的想法充分表达出来,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够亲近教师、信任教师,这样对于教师的评价以及指导,学生也加愿意接受。所以由此可知,和谐民族的课堂,才能学生喜欢的课堂,更是理想的课堂。

例如在学习《认识生物》这一课时,由于这一节课通常是初中生物第一堂课,而在这之前,学生基本没有接触过有关生物的知识,而且也可能是生物教师第一次与学生见面,所以对于第一堂课非常重要。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什么是生物?”,教师就以学生为主体,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是生物?,学生可以自由的发表意见,这样就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使得课堂氛围轻松起来,之后教师再向学生讲解什么是生物,然后可以收集一些图片,让小组讨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并说出理由?,并比一比哪个小组,说的准确,且理由足够充分,对于获胜的小组,教师应给与奖励。这样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喜欢上了生物。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并且逐渐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的顺利。初中生物学科所包含的内容具有两点特性,一点为较强的趣味性,另一点为较强的可视性,再加上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动手欲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初中生物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还需要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作为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辅助。所以例如学习《植株的生长》、《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等课程,教师就可以利用ppt,以动画的形式演示植物是怎么生长,动物是怎样进行分裂,这样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另一方面能够将知识更加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除此以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可以提升学生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地位,促使课堂更加的生动、民主,提升初中生物教学的效果。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有很多种,例如实验活动作为一项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满足学生动手欲望,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同时还巩固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再如实践活动也基本教学形式之一,例如在学习《鸟的生殖和发育》,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森林中寻找,观察鸟的运动,通过观察,学生可以总结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由此可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的学习。

三、加强初中生物的体验式教学

有关初中生物的部分内容较为抽象,教师若只是单纯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这样也会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产生过程,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好的掌握初中生物教学内容。虽然目前一些教师采用了生物实验方法,但是大多是由教师来构建,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了解,所以造成一些对实验内容理解的不够透彻,甚至一些根本不了解。所以应构建体验式演示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师事先让学生预习有关内容,并将实验过程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根据实验过程,收集相关的实验道具,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适当的指导学生,让学生做好实验。通过学生亲自进行体验,对所学的知识,印象将会更加的深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和学习了更多的初中生物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水平,使得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提升初中生物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初中生物教学,并且还应加强初中生物的体验式教学,以此加强初中生物教学,进而达到良好的初中生物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宋兴江.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J].成功(教育),2010,07:164.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兴趣 篇8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往往会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一味地讲解知识, 根据课文内容给学生划重点, 要求学生背诵, 这样的历史课比较枯燥乏味, 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学习效率也比较低下, 长此以往, 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有明显的下降。实施新课程改革后, 初中历史教师比较重视时代特点, 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学本身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师生双方能够通过互动进行更好的沟通。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更好地和学生交流, 这样, 师生之间才更容易达成共识, 教学目的才可能达到 (1) 。教师可以利用描述法来进行教学, 这不但能够让历史内容更加形象, 也会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很多历史内容都是教育学生的好素材, 而教师仅通过语言描述很难进行情景再现。历史教师不仅要重视将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 还要重视人文精神的渗透, 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让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重新认识。如在讲到戊戌变法时, 教师可以描述谭嗣同就义的悲壮, 让学生感受谭嗣同的形象, 这样, 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也能够得到激发。

二、重视起始课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不少初中生将历史看成副科, 没有认识到历史学习的重要性,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是不可能学好历史的。想要初中历史教学的基础和起点比较高, 教师必须要上好起始课。对于起始课, 教师应该进行精心的准备, 在课堂上深入探讨历史学习的意义和目的,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学习的重要性 (2) 。通过实践可以发现, 历史教师若是能够上好起始课, 便能够抓住学生的求知心里, 让他们对历史学习充满期待。笔者在上起始课时, 通过历史事件来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 并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和评价, 并通过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帮助学生认识真实的情况, 这样, 学生便能够对历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上好起始课对于历史教学而言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这个基础上, 教师还需要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始终对历史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深入浅出的讲解、运用风趣的语言、开展探究性活动、提出一系列挑战性较强的问题,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 (3) 。

三、引导学生讨论, 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激发, 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讨论, 并根据需要进行引导和点评。同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进行疑问设置, 让学生直面疑问, 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思考。如在讲到中法战争时, 教师可以问学生中法战争的结果, 学生会比较兴奋地回答中国取得了胜利。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可以语气沉重地跟学生说:“但是最终结果却是法国不胜而胜。”这个时候, 学生会比较愕然。教师可以接着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讨论也会比较积极, 他们会更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 得出这个结果出现是清政府卖国和妥协的结果。通过这个例子, 学生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也会更加深刻 (4) 。只有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疑问时, 其思维才会更加活跃, 历史学习兴趣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四、合理利用历史故事,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历史这门课程并不像表面上那么无趣, 其内容丰富, 有较强的趣味性。历史是具备过程和情节的, 由无数个不同的故事构成的。初中历史内容较少, 对于史实往往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梗概, 若是历史教师教学时仅仅照本宣科, 学生只能学习条条框框, 没有过程和情节, 学习起来感到乏味 (5) 。初中生求知欲望比较强烈, 对于那些新鲜事物兴趣较高, 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 将历史知识掺杂到故事情节中去, 还可以穿插一些有关的故事, 这样能够活跃课堂氛围, 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进而提高他们的历史学习兴趣。如在讲到春秋五霸的时候, 教师可以讲卧薪尝胆、老马识途、退避三舍等故事, 面对故事, 学生的兴趣往往会比较浓厚, 掌握知识也会更加快速, 记忆也会更牢固。

总而言之, 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时, 需要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教学的需要, 对教学过程进行认真的研究, 改进教学手段, 切实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激发出来, 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历史知识, 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历史。

摘要:学生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 直接导致了他们历史学习效率低下。教师想要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教师教学时要重视对学生的点拨, 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切实发挥出来, 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这样,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有一定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历史,兴趣,培养

注释

1 鲁德文.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17) :85-86.

2 马心良.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J].新闻世界, 2011 (7) :251-252.

3 崔清哲.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兴趣的策略探析[J].现代农村科技, 2015 (7) :71.

4 李晓宁.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分析[J].亚太教育, 2015 (13) :56.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兴趣 篇9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习兴趣,激发效率,方法

正如许多伟大的教育家所认为,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路上最好的引导者。学生是否具有学习的动力,与其对于学科学习的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教学改革的今天,要想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率,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传统的教学方法让许多初中学生产生了英语学习的负面情绪,改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正面学习情绪,调动其学习兴趣,是推动初中英语教学效率提升的必要手段。

一、加强教学方法丰富,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不同的教学方法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效果。在过去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经常利用一个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英语学习,长久以往,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消失殆尽。作为新时代的初中英语教师,应当加强对英语教材的研究,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感受英语学习的魅力。

比如在讲解《Why do you like koalas?》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一些动物的图片,让学生从中发现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并说明理由。学生通过图片可以直观地发现英语单词所对应的事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更可以摆脱汉语思维对学生英语学习的限制。另外,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口语操练活动来丰富初中英语课堂。教师让学生两人一组,自主创造情境,利用所学句式进行口语组织与练习,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明确学习动机,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动机的明确,会让学生更加自主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初中英语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对于英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适当地进行表扬,对于英语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要进行适当地指导与鼓励,帮助学生找到自我进步的突破口。许多初中学生没有学习的动机,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怎样才能变得更好。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更多地去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发现问题。

写作,是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批改学生的论文,对学生的写作突破点进行提出,为学生指明自我提高的方向与方法,促进学生提高兴趣的提高。一些学生的词汇量不足,教师需要为学生适当安排单词记忆任务。当学生能够流利地写作时,学生会感觉到自己的进步,找以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也会快速提高。

三、合理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对课文进行逐字讲解。每一节英语课都具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难点不能妥善处理,会使学生产生英语学习的为难情绪。合格的初中英语教师,需要合理规划每一节英语课,利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在不感觉难的情况下掌握重点知识。

比如在学习《What do you think of game shows?》的时候,教学重点在于What do you think?的句式以及游戏相关的名词。教师可以将游戏融入到初中英语课堂中,寓教于乐,组织学生在游戏中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可以给学生规定时间进行单词记忆,之后男女生进行PK,利用竞赛游戏来组织学生学习重点内容。再让一男一女为一组,进行句式操练,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询问与表达,促进学生突破英语学习的难点。

四、开展丰富课外活动,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在教学开放度不断提高的今天,英语学习活动不应该被限制在教室之内。教师要走出教室,组织学生开展更多更丰富的英语学习活动,促进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提高。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科学安排课下时间,更可以扩展学生的英语学习视界。

比如在学习《What’s the best radio station?》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各种渠道,对best radio station进行调查,并针对自己调查所得出的best radio station写一个简单的英语报告。在这样活动中,学生需要深入到生活中,通过走访调查,翻阅书籍,在网络平台上搜集资料,了解更多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内容,实现教学效果的强化。在搜集了资料之后,学生还需要在小组合作模式下对材料进行整理,根据一定的逻辑线索,利用英语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调查结果。课外调查活动的开展,是对课内活动的一种延伸,有利于初中学生英语开放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更会让学生意识到英语学习的丰富多彩,促进其英语学习兴趣的快速提高。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兴趣 篇10

物理学科特点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习是感兴趣的, 这种直接兴趣是短暂的, 不能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持久掌握。因此, 怎样将学生的这种直接兴趣投入到教学中, 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使学生产生兴趣的方法很多, 适时、适度地把魔术、游戏放在物理实验教学中, 是激发学生兴趣内在动力的方法之一。它不仅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还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增加乐趣, 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引入魔术, 能引起学生惊奇, 激起求知的欲望, 唤醒学生积极探究知识的欲望, 而且魔术中还包含很多物理知识。比如, 八年级第一堂物理课《序言》, 我们可以将这节课变成魔术课, 把序言中的几个实验, 以魔术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在课堂上老师要营造魔术的气氛, 用魔术的语言和魔术的手法进行魔术实验, 增强神秘感。如课本中演示液体的导热性实验:在试管底部放入小金鱼, 试管管口处用酒精灯加热, 一会儿, 试管上面的水沸腾, 而试管底部的小金鱼仍在游泳。这个实验说明水是很难传导热的。我们不妨把这个实验改变一下, 将实验装置放入木盒内, 仅在正面留两个观察窗口, 老师在表演前先营造魔术氛围:你相信鱼在开水中自由游动吗?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候了。学生只看到酒精灯烧水, 水沸腾, 金鱼仍然在游动, 好神奇哟!你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请跟我来吧。打开木盒正面, 让学生观察, 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学生从好奇到恍然大悟, 不仅深深地理解了物理知识, 而且兴趣持久, 激发物理学习的间接兴趣。很多学生都看过刘谦在《星光魔范生》表演的“浮沉子”魔术, 这个实验可让学生自己来表演, 不过老师事先要准备好魔术实验器材, 表演时老师只能作为学生的助手, 适时配合, 比一比谁的表演更好。学生一只手拿浮沉瓶, 用大拇指按压塑料瓶身, 另一只手假想做一些控制浮沉子的手势, 配合魔术的语言, 使实验更神奇化。妙趣横生的现象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为了弄清其中的奥秒, 学生听课注意力就会更集中。

赋游戏于物理实验教学中。小孩玩积木游戏进行启蒙教育, 能训练小孩的注意力, 同样赋游戏于物理实验教学中, 能使学生上课尽快进入角色。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心里特点, 围绕课堂内容, 把有些演示实验精心包装成游戏, 使学生在比一比、赛一赛游戏中培养观察能力、得到物理知识。例如, 学习《压强》, 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游戏开场:谁的力气大, 能将充气热水袋压破?同学们的眼光自然会转向班上力气大的男生, 请力气大的男同学用两只手相互挤压充足气的热水袋, 很难压破, 其他男同学不服, 上讲台也试一试, 结果一样。再请一位瘦瘦的力气小的女生 (事先安排好的, 手中悄悄暗藏一根针) , 用两只手轻轻一压热水袋, 热水袋破了, 瘪了, 咦, 怎么回事?学生惊讶, 渴望知道其中奥秘,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了。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兴趣 篇11

【关键词】教学;体育;兴趣;培养

从2014年起,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把体育科目列入全市中考的必考科目,且分值逐年增大,考试内容从短跑、跳远、掷实心球到长跑、男生引体向上、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足球运球等。一时间,体育正式告别了人们眼中“副科”的身份,从“旁门左道”转正为“名门正派”。从学校到家庭,从老师到家长到学生,大家均对体育给予了无比的重视。

在这“全国山河一片红”的大好形势下,做为体育教师,我们在努力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并没有被 “胜利”冲昏了头脑。我们发现,虽然在连续两年的中考中,体育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从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部分同学成绩偏低,而且低得比较惊人。在2015年笔者任教的学校,参加体育中考的有158名同学,竟然有16名同学的得分低于30分。这个比例还是比较大的。

以上问题显示出学生对体育没有兴趣。因此,想在中考中取得好的体育成绩,必须得从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入手,治本才能治标。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方家指正。

一、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热爱体育的基石

初中学生因为年龄阶段的关系,正处在叛逆期,其逆反心理特别强。有时明知不对,明知老师的要求是对的,但他们偏偏不按照你的要求来,偏偏要往错误的道路上走。而且不仅仅一个人走,还明里暗里发动越来越多的学生和教师对着干。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再好的教学内容,再好的教学手段也是白搭。只有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对教师没“气”了,他们才会听从教师的安排。这样,教学起来才会得心应手。我认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在传统的教学观念里,教师是高高在上的,对学生可以任意发号施令,学生则是知识的承受者,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权威绝不容学生挑战,即使教师发布的号令是错的,学生也得接受,否则就会招致批评和惩罚。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他们要的是教师的尊重和教诲。当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百倍的激情上好体育课。部分教师容易把个人生活中的情绪带到教学中来,这是不对的。每个体育教师都应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愉快、积极的心境,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平时,教师应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学生才会理解教师,信赖教师,这样,教师才会得到学生的拥护,学生才会有真正学好体育这门课的想法。

(2)少批评,多鼓励。我记得2015年教学掷实心球时,有一个同学动作合乎规范,但就是掷时只能掷几米远。我很奇怪,以为他是耍滑,不好好练习,便随口批评了他几句。到第二次上体育课时,他纯粹装病不训练,而且满脸的愤愤然。我感觉这事可能另有隐情,就把他单独叫到一边,询问是怎么回事。那位同学很委屈地告诉我说自己是“左撇子”,我教的动作他不习惯,不会发力。我恍然大悟,针对他惯用左手的特点,设计了适合他的投掷动作,果然,他的成绩一下提高了,我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的进步。在此后其他内容的教学和训练中,这位同学表现得特别积极,最后的中考中,他的体育成绩得了满分。这件事令我深思,有时我们一句不经意的批评可能就会损伤一位想要积极进取的学生的心,而且会伤得很深。而我们随意的一两句表扬可能也会让学生的激情爆发,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体育教学中,表现好的学生,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而有过失的学生,最害怕的则是教师的挖苦和冷遇。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的,就及时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有过失的,论过要适度,要委婉,要能激发其补缺改过的信心和行为。学生喜欢听赞许、鼓舞的语气,反感的是讽刺、挖苦的语气,所以教师一定要少批评,多鼓励,从而激发所有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明确,在开始上课前就告知学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人做任何一件事只有有了明确的目的才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教学目标明确了,当本节课结束时,学生可以参照教学目标知道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技巧,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信心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习体育的兴趣。教学目标的设立宜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结合本校本班学生的情况制定,切忌过高或过低。过高的目标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其内心的挫败感增加,影响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过低的目标容易使学生滋生骄傲、浮躁的情绪,认为体育的学习so easy,如果在学习和训练中稍有挫折就容易放弃学习。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适宜

新颖的教学内容能引起好奇,引起兴趣,学生对事物感到新颖而又不知不懂时,最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体育教学的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及认知水平,教学内容过浅,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教学内容过深,会减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符合本人能力水平的活动更容易产生兴趣。同时,由于学生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在同一活动中,常因能力差异造成不同的结果,致使学生的兴趣高低不一。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与练习时要有层次性,要适合好、中、差三档不同类型的学生。学生获得成功的可能性越多,就越能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具体的,我认为可以这样来做:

(1)教学内容要能体现体育教学的本质要求,既强身健体,又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技巧和体育知识。

(2)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学生身体综合素质的发展。以打篮球为例,可以培养学生灵敏、协调、速度、弹跳、力量、团体合作等各方面的素质,学生在学习和训练中身体各方面的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他们会对这项体育运动越来越感兴趣,相应的,他们在学习这项运动时遇到的困难就更有意愿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克服。

(3)教学内容要体现游戏性与竞技性并存。最好的教学,是让学生在身心的愉悦中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巧。体育教学有部分内容是相当枯燥无味的,比如各种竞技体育的规则。学生虽然急于掌握这项运动的技巧,却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了解这项运动的规则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得把教学的内容溶入游戏中,在游戏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该项运动的规则。仍以前面的篮球为例,如果要学习篮球的运球,可以设计一个运球游戏比赛,当然要求和篮球比赛的运球规则是一样的,这样学生就在无意中就掌握了篮球运球的规则要求。这比单纯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学生更愿意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体育。

四、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切忌程式化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先讲解动作要领,然后进行示范,接着学生进行练习,最后教师小结。每节课大致都是分这样四步走,刚开始学生还有兴趣,可是如果每节课都这样,再好的教学模式学生也会厌烦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一定要灵活多变,不能程式化。这方面因人因地因器材的限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体育教师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曾经试着先不讲解动作要领,直接做示范,让学生自己概括动作要领,效果很不错的;有时我还故意做出错误的动作要领,让学生先试着说一说我错在哪里,正确的动作应该是怎样的;还有时我让一部分学生自己先做动作,我从旁边指导,待这部分学生做正确后,再由他们去带领其他学生进行练习。总之,教无定法,凡是学生愿意接受的,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就是好教法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和动力,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前提。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从无趣到有趣。

参考文献:

[1]崔雅玲.浅谈培养学生体育兴趣[J].体育教学,2001年05期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兴趣 篇12

一、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情感教育

地理学科不受师生重视的原因除了是非考试科目之外, 更为重要的是科任教师往往只拘泥于教材, 过分强调地理知识的记忆, 课堂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 教学枯燥无味。这种过分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情感目标的教学无法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整节课中学生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记忆知识点的状态中, 这对于生性活泼好动的初中生来说是一件枯燥无趣的事, 学生不喜欢这样的地理课堂。如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呢?这就要求教师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又要加强情感教育, 真正做到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导之以行, 持之以恒。教师要用精湛的教学语言、高超的教学技巧、机敏的教学智慧、独特的个人魅力, 建立轻松、愉悦、和谐而又融洽的师生关系, 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情趣和欢声笑语的教学氛围, 增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亲和力, 使学生对教师、对地理学科产生积极的情感, 以趣激疑, 以趣引思, 以趣导知, 知趣相融, 以愉悦的情感体验带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和参与欲。

二、创设问题情境,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疑问是思维的开端, 是学习的动力, 是探索的源泉, 是智慧的窗口。提问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 我们只有运用好问题机制, 创设问题情境, 使学生心中产生困惑, 并在疑问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理课堂教学中来, 亲身经历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 才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才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要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浓厚的求知欲, 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在学习地球的自转这一内容时, 我首先利用地球运动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 然后提出问题:太阳的东升西落和地球的昼夜交替循环是如何形成的?这使得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经过阅读教材与相互间的讨论和交流, 学生对这个问题达成了共识。这样的学习过程,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三、充分发挥地图的功用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由此可见,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是其他教学用具所无法取代的。因此,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地图的功用, 让地图更好地促进地理教学。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 我们可以凭借地图来记忆与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 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的死记硬背, 让地理知识活起来, 将地理知识囊括在地图中, 帮助学生建立空间地域概念, 促进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可以说地图就是地理的精髓, 学好地图, 用好地图是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除此之外, 教师还要善于运用课本中的各种插图。这些插图虽小, 但却包含着更多的地理知识, 与其让学生记住那些以文字表述的知识点, 不如让学生以图画的形式来记忆, 这更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 是一种高效的记忆方法。

四、师生互动, 促进师生的全体全面参与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知识更为丰富, 获取的渠道更为多样化。地理教材上的知识是有限的, 地理课堂也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 学生的知识不再局限于课本与课堂, 而是有着更为广阔的空间。作为教师要切实转变角色, 改变传统的以单向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实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 开拓学生的视野, 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 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情感沟通与知识多线传递的过程。如教学森林对保持水土的作用时, 我让学生加以论证, 学生举出了许多实例来说明。如有的学生设计了这样的实验:将有植被与没有植被的两种土壤分别放入等体积的容器中, 然后向这两个容器中注入等量清水, 从水输出的时间、水量、水色等角度来证明有植被的土壤有着较强的蓄水能力, 水土不易流失, 进而说明森林对保持水土的作用。这样以学生的活动为主, 以教师的讲述为辅,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教学法更易激起学生参与地理学习的兴趣, 更能促进学生积极动脑、主动思考, 使学生对所获取的知识记忆更牢固, 理解更透彻, 运用更灵活, 这才是我们进行教学的最终目标。

上一篇:水稻综合增产新技术下一篇:专业型学生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