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型学生社团

2024-09-22

专业型学生社团(共12篇)

专业型学生社团 篇1

专业型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学生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其专业性、学术性、实践性而越来越受到高校及学生的欢迎。现阶段对专业型学生社团功能和作用的相关研究主要关注其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营造学科氛围、探索教育教学形式等方面, 而对专业型学生社团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作用探讨相对较少。本文从培养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所具有的内涵、现阶段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 探讨了专业型学生社团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作用。

一、提高综合素质是高校教育的应有之义

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关系到民族的振兴和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核心要素是知识创新, 人力资源是实现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 而综合素质是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的基础和体现。高校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大任务, 是我国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阵地。

培养较高综合素质学生是高校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 在高校工作中居于中心地位, 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 也是高校教学水平和教学实力的综合体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把培养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和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指出:“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综合素质是学生就业竞争力强弱、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相关研究指出,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选择, 最受重视的分别是专业基础知识、思想道德修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与学生单方面的能力相比, 用人单位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陈新景等人的调查研究指出, 用人单位对所需要人才的条件排在第一位的是综合素质, 其次是专业素质、学历、学校名气、性别和证书。从这个角度来说, 综合素质高低关系到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强弱, 对提高学校就业工作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

总之, 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国家、学校和学生的命运, 是高等教育的应有之义。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和体现

一般认为, 人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品格素质和身体素质四个方面。其中, 身体素质是关键, 科学文化素质是核心, 心理品格素质是关键, 政治思想素质是主导。一个人素质的高低就是这几方面综合水平的衡量。现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表现为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科技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等。这些素质, 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和特点, 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制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高素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应具有“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素质, 要坚持“德育为先, 能力为重, 全面发展”。德育方面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方面;要求有学习、实践、创新方面的能力, 学会知识技能、动手动脑、生存生活、做人做事;全面发展主要指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拥有健康的身心、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 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具有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注重安全意识、生命意识、国防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综合素质。

综合来说, 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品德等综合一体化的教育。社会愈进步, 对人完整个性的塑造要求就愈高。因而, 我们必须注重人的潜能的开发、人格的塑造和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使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既有崇高的理想和抱负, 又有高度事业心和使命感;既有能适应快节奏的工作环境的身体条件, 又有能适应紧张激烈竞争环境的心理状态;既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公德意识, 又有很高的人文素质;既有多方面的知识, 又有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本领;既有较强的工作能力, 又具有不断创新精神的复合型、综合性的人才。

三、目前高校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 大多数高校形成了从综合素质培养到测评的体系和模式, 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然而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缺乏一体化的综合素质培养载体

现阶段高校主要通过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培养以专业理论知识为主的知识素质, 实践教学体系培养以专业实践能力为主的能力素质, 校园文化活动培养人文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综合素质培养条块化, 这样的培养体系和模式割裂了知识、能力、品德素质之间的有机融合, 未形成知识、能力、品德等综合素质一体化教育体系。

2. 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综合素质培养的对象, 是综合素质教育中的关键一环, 然而在现有的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却未能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影响了综合素质的培养效果。

3. 综合素质教育活动存在较多限制

现有的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在实施过程中条件要求高且限制较多。不论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还是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具备相应的主客观条件, 这就对学校的教学环节、教学时间的设置, 教学设备、场地等条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从客观上影响了综合素质的教育活动的开展。

四、专业型学生社团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优势及建议

专业型学生社团主要指以满足成员对知识的需求为基础, 以提高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共同目的而建立起来的, 与专业学习、学术研究结合较紧密的, 带有专业实践性质和多学科交流的社团, 一般分为专业型和研究型两种。相比较一般的高校学生社团和现有的高校综合素质培养模式, 专业型学生社团具有如下优势:

1. 将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培养较好地结合起来

专业型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学生社团的一种类型之一, 除具有高校社团的一般功能外, 更为重要的是专业型学生社团以强化专业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而一般社团的主要功能是强化人文素质的培养及丰富校园文化。而专业教育则主要有专业课程及专业实践环节来承担。这种培养模式导致人文素质与专业素质培养相分离。从这个角度上来说, 专业型学生社团将强化专业素质、技能与强化人文素质很好地结合起来, 真正实现综合素质教育一体化的融合。

2. 将知识、能力、品德素质培养融为一体

专业型学生社团通过知识讲座、操作比赛、观摩、义务服务等活动, 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中, 从而使大学生了解甚至掌握更多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内容, 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 增强了自己运用专业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巩固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动手能力。学生参与社团活动, 培养了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提高了自己的情商;同时社团成员可以利用专业技能, 开展针对师生、校外群众的社会公益服务, 能够强化自己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 不断培养职业道德, 学习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交往的道德规范, 并加强自己的社会公德意识, 从而推动道德素质的提升, 提升道德素质。

3. 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高校学生社团一般是在校大学生依照共同的兴趣、爱好自发组成的群众性校园业余组织, 遵循“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的理念, 社团成员对于组织的成立、管理、活动的开展具有较高的自主权和参与权, 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专业型学生社团的成员可以依据成员的专业方向、专业兴趣、社会需要组织活动, 在组织活动中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专业动手能力、提高职业道德素质。这样通过专业型学生社团这一载体, 将综合素质提高的主体能动性交给了学生自己, 提升了综合素质培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变被动为主动。

4. 专业型学生社团灵活性强

专业型学生社团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活动, 对学校教学环节影响不大, 在开展活动时对场地、设备的要求不高, 从而突破了现有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在实施过程中条件要求高的限制。社团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项目综合性强、活动设置灵活等特性, 这一切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溶于学生的日常校园生活中, 素质教育实现常态化、寓教于乐。

高校应充分认识到综合素质教育在学生培养中的重要意义, 不断创新综合素质培养模式, 制定相关激励和管理机制, 更好地发挥专业型学生社团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优势。首先, 从学校层面来说, 以加强引导, 重点扶持专业型学生社团的发展。其次, 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来说, 可以将学生参与专业型学生社团作为课外创新活动的主要环节之一, 设置一定的学分作为学生参与激励机制。第三, 专业教学系部, 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成立与自己系部专业学科相关联的专业社团, 使得每位学生都有参与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专业型学生社团的机会。同时, 还要制定指导教师激励机制, 使专业型学生社团成为科研和教学的有益平台。第四, 社团主管部门制定完善的社团活动监督评价机制, 使社团管理规范化。

总之, 只要高校加强引导和重点扶持, 构建科学有效的激励和管理机制, 就能使专业型学生社团成为全面拓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载体。

参考文献

[1]毕洪东.高校专业型学生社团的发展探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0 (1) :58-59.

[2]于洋, 唐瑞.从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录用标准反思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J].理工高教研究, 2008 (8) :94.

[3]陈新景, 等.应用型地方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求调查:基于社会用人单位及大学生的视角[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 (2) :94.

[4]牛进社.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措施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9) :62.

[5]陈义彬.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011 (18) :24-25.

[6]李倬.关于全面提高高校大学生综合组织的思考[J].沧桑, 2010 (6) :61.

[7]宋晶.高校学生社团类型与功能研究:基于南京大学社团情况调查分析[J].消费导刊, 2008 (9) :253-253.

专业型学生社团 篇2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专业实习

专业实习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需要掌握较熟练的专业服务操作技巧和拥有一定的企业实践经验。虽然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在实习的实际岗位进行顶岗专业实习工作,但在如何有效地开展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实习教育,提高专业实习质量及效果,培养学生热爱本专业的兴趣和热情等方面上,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专业实习是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实践过程,是旅游管理专业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对旅游院校合作的实习单位的人力资源部、主管部门主管、辽宁省旅游学校在职教师和应往届实习生作了对本科实习生满意度跟踪问卷调查。调查表明,实习单位对实习生在动手操作能力、礼貌礼节等方面作了充分的肯定,但在外语口头表达能力、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创新能力欠佳等方面表现了不甚满意。对此,旅游管理专业如何重视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结合实操能力的双重学习,注重管理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外语口语表达能力等训练成了教学关注的重点。专业实习是旅游管理专业的重要教学组织形式,它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未来旅游产业应用创新型人才方面具有功不可灭的作用。近年来,辽宁旅游院校对专业实习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形式内容改革,建立了遍布全国各地的诸如洲际、万豪等国际品牌的高星级酒店作为实习基地,也与中国国际旅行社和中国青年旅行社等国内知名旅游企业签订了定向实习的合作协议,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从实习企业对实习生、实习生对专业实习和教师对学生的实习工作满意度调查的分析中也反映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专业实习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自身发展和就业能力,企业人才需求和学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很有必要从专业实习满意度出发研究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期望值与效果对比,进而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高职模具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篇3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高职模具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包涵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各方面的内容,针对每种专业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提高学生能力的思路和可行的教学实施方法。并对各种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作了积极的探讨。

关键词:高职模具专业能力培养

0引言

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并具备从事本专业相关技术工作的技能。对于模具专业的学生来讲,应该是培养出既深入掌握模具设计理论和模具制造工艺等理论性知识,同时具备从事典型模具设计,制造,装配等实际应用能力,这样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专业能力取决于学校课程的设置合理与否。模具专业的课程设置合理,内容贴近实际需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较强的专业能力。

1模具专业学生的能力范围

模具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有哪些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模具专业教学的实践以及和一些同行的交流,概括起来,关键是以下几方面能力的培养:

1.1模具制图的能力现今模具专业机械制图课程仍采用机械类专业通用教材,这对于学生打好制图基础是有益的。然而学生在读模具图时仍会遇到很大困难,甚至出现无从下手的感觉,归根到底就在于制图课程上所涉及的内容属于机械类专业通用知识,而模具制图有着自身独特的复杂性。

1.2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的熟悉也就是常规机械加工手段的运用,包括车、铣、刨、磨等加工工艺及技能的培养。这些能力为从事机械制造奠定技能基础,也为机械产品设计提供丰富的实践认知。而目前有些高职院校仍停留在普通高校金工实习的认识上,相关实训组织流于形式,课时又少,以至于学生泛泛而过。

1.3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这是整个模具专业的核心能力。目前很多学校在这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以建设,然而令人惋惜的是,部分院校由于不能认清模具教学的特殊规律,以至于抓不住重点,事倍功半。有些高职院校仍习惯按照普通高校本科课程的思维,片面强调设计能力,理论教学上大而全,脱离实际。也有片面强调数控技术教学,以为模具专业就是数控机床加工,还有有片面强调某些软件的教学,将某些CAD/CAM软件的地位和作用过于夸大,以至于有些学生误以为只要学好这些软件就能进行模具设计和制造。

实践证明,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的各方面是一体的,在教学中是不可割裂的有机整体。

1.4模具装配与调整基础知识这一能力是对模具结构原理的深入认识,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全面检验模具设计、制造工艺环节的得失。为今后从事设计、制造工作提供可行性分析的经验。

2专业能力的培养思路

2.1加强模具制图、识图能力具体可在制图教学结束后联系模具图形实例,安排模具测绘实训作为机械制图的后续课程。

在教学设计上,以一副典型注塑模具为例,安排相应的拆卸、测绘、装配技能实训课题。实训中可先行安排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观看该模具的装配视频文件,学生对照实物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并在教师指导下确定拆卸顺序。拆卸时将动定模分开各自拆卸,拆卸下来的零件按顺序放好,并尽快清洗上油。大致的步骤可这样进行:①拆卸前,应测量总体尺寸,画出模具的总体结构草图。②拆卸后对照实际零部件,按实测所得画出个零部件的结构草图。③对实测数据分别圆整,按照圆整后的尺寸绘制各零部件的结构图,根据装配基准,确定标注方式。④按所测尺寸完成拆卸模具的装配图。⑤将所拆零件依次复原,其顺序可参照拆卸的反顺序。复原时对照所绘制的装配图进行,以便发现装配图的不足之处。

有条件的可在这一环节安排用相应的软件绘制所测图样。学生经过这样的实训对模具的基本结构、制图表达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有利于后续课程的进一步学习。

2.2机械加工理论与实训的一体化教学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的课程应紧扣机械加工实训,二者融为一体,使学生用所学工艺知识指导实训,并在实训操作中加深对机械制造工艺的理解。

机械加工成型工艺的方法比较多,关键是选好典型的课题和确定相应的加工手段,尽量体现常见机床的使用。在实训中我们选择了V型块的加工这样一个典型课题,涉及的操作有粗刨,平面的粗铣和精铣,平面磨削,直槽卧铣,铣V形槽和燕尾槽等技能,对涉及的刀具、夹具、量具、机床调整在理论教学中予以同步讲授,学生学完这一课题后,事实上已经成功的跨入机床加工的入门阶段,可以在后续作业中安排提高的课题,以加强其能力。

2.3模具设计、制造一体化教学在这一教学环节上,应使学生在初步掌握模具设计及制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典型冲压、注塑模具的设计,从模仿实例设计到关键工艺零件的自主创新设计,逐步加深对设计知识的熟悉,并运用模具制造工艺手段加以实现,在此过程中熟悉各种工艺的特点。

以注塑模具设计为例,首先应对拟设计的塑件进行设计,可用三维软件予以造型,讨论其结构合理性。进入模具设计阶段后,首先确定成型零件即型芯和型腔的结构形式和尺寸,了解相应成型树脂的性质,核算注塑机的能力,确定模具的制造方案。

进入模具结构设计环节后,分别进行模具各结构单元设计,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浇注系统、脱模机构、冷却系统等机构的熟悉。这一过程在相应CAD/CAM软件的支撑下效果更好。

设计完毕后,就可以输出工程图,并且对需要加工的零件作制造工艺性分析,对其中的型芯,型腔等需用数控加工的零件做后置处理。

加工中注意发现零件的工艺性合理与否,加以记录,便于反馈到设计环节。

2.4模具装配与调整将前述学生自行设计、制造的模具进行装配,调整,并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试模、修正,通过对模具试模调整结果的分析,总结得失,有利于形成贴近实际的模具设计思路和模具制造工艺方案的设计能力。

装配实训前将已经加工的定模及型腔精修,然后将型芯与固定板组装,注意保证与固定板安装的形位公差,然后开始装配导向机构各零部件,保证其运动精度,其次完成浇口套以及推出机构的安装,在此基础上完成动定模的其余装配及总装。

以上完成后有条件的应该安排试模调试环节。可在实训基地技术人员指导下将模具与注射机进行安装连接,进行合模与开模距离调整,闭模松紧调整,顶出距离调整等调整工作,然后进行试模,分析产生的问题,尤其注意与模具设计制造有关的问题,将总结出的经验反馈到相应的前面环节中去。

模具技术是不断发展创新的应用技术,因此上述教学环节应着力体现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高新制造技术在模具上的应用,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专业能力。

3毕业学生的跟踪反馈

专业型学生社团 篇4

一、专业型学生社团的实践教学功能

专业型学生社团具有专业实践性质。目前, 专业型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职业能力训练、创新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3]。下面以某校计算机社团为例, 分析作为专业型学生社团的计算机社团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运行模式。

(一) 运行模式效率高, 融和实践常态化

社团的管理运行主要依靠学生的自主管理、自发活动、自我服务, 活动经费通常来源于院系和团委社团活动经费、合作培训机构的支持、社团外联所得经费、社团成员的会费、有偿社会化服务盈利等。社团在管理运行中, 主要依靠指导老师和社团管理团队的管理能力, 通过在校内外积极联系相关场地、开展有偿或无偿的活动, 在降低社团活动成本的基础上扩大社团影响力。活动开展过程中发现, 计算机维修、系统维护、专业软件使用等实训课内容丰富, 受时间、场地等因素限制较小, 且成本较低, 能够为学生专业技能培训提供更为方便的条件, 突破学生专业实践受学校实践教学所限制, 使计算机社团在融合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实现常态化发展。

(二) 社团活动内容多, 实践项目多样化

社团成员来自专业方向感兴趣的同学, 管理模式采用专业老师指导与自主化管理结合, 社团活动内容通常根据成员的需要、兴趣等制定, 现阶段社团已形成了常态化和与时俱进化的活动开展机制。现阶段计算机社团开展的活动主要有集中学习、各类计算机类大赛、义务维修和社团宣传方面的活动, 活动涉及培训类、竞赛类、服务类等。培训类活动以集中学习为例, 计算机社团每周定期集中举办C语言、C++、数据结构、JAVA等内容的集中学习, 通常邀请社团内技能较高的成员、社团指导老师或校内外其他专业老师进行授课, 旨在培养社团成员的专业理念和技术水平。竞赛类活动以网页设计大赛为例, 通过竞赛活动可有效激发参赛同学提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服务类活动以义务维修为例, 依靠社团成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展校园内外的服务性维修, 在提高社团成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同时, 进一步增强社团成员的专业自豪感, 提升社团的影响力。

(三) 社团活动有针对, 实践环境情景化

计算机社团的组织管理、实践活动以计算机学院科研机构和科研方向为依托, 开展专业知识及技能的研讨、培训、竞赛、服务等活动。此类活动的开展往往需要社团成员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或开展符合时代网络特点, 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应用性和情景性。

二、专业型学生社团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展望

目前, 高校专业型学生社团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作用和优势得到普遍认可, 但与传统学生社团相比, 专业型学生社团的发展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 在数量、规模和发展程度方面, 需要高校和相关部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实现并发挥专业型学生社团在教学实践方面的功能[4]。专业型学生社团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也需要在高层引导、管理创新、活动创新等方面做出努力与进步。

(一) 高层引导, 重点扶持

目前高校专业型学生社团的数量所占比例较低, 且专业型学生社团涉及到的学科专业门类单一[5]。针对此现象, 高校应从政策方面积极引导各院部系, 根据自身专业特点, 对专业型学生社团的建立给予扶持。同时在指导、资金、物质和活动场地方面给予支持, 以此促进高校专业型学生社团数量规模的发展, 使各专业学生都拥有相应的专业学生社团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二) 管理创新, 保障发展

在管理机制方面, 专业型学生社团应在继承传统学生社团的基础上, 针对其专业型特点进行创新。第一, 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相关专业的社团, 可对参加专业社团的学生按照参加活动的数量给予一定的学分奖励, 以此加强专业型学生社团的实践教学效能。第二, 鼓励教师参与社团的专业指导, 为教师的科研、教学活动搭建有益平台, 以此提高专业范围内师生交流[6]。第三, 制定有效的专业型学生社团的管理、运行、活动开展、活动评价制度, 确保专业型学生社团的科学规范发展。

(三) 活动创新, 提高质量

社团活动是社团运行的核心, 社团活动质量直接体现社团发展水平。提高社团活动质量是保证社团发展的有效手段。第一, 社团活动开展前期应做充分的准备与调研, 以社团成员的专业学习、实践为载体, 提升社团活动的专业质量。第二, 社团活动除了要继承开展传统活动, 也要创新符合时代特点的应景性的活动项目。第三, 社团活动的开展需要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活动要有详实的计划、记录和总结。

高校专业型学生社团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利平台, 能够有效地将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然而, 高校专业型学生社团的发展仍需各方提供政策和物质的大力支持, 与时俱进的创新专业型学生社团的管理机制和活动模式[7]。以此实现专业型学生社团与实践教学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毕洪东.高校专业型学生社团的发展探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0.

[2]周为民, 王玉林.大实践视野下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的重构[J].科技教育创新, 2012.

[3]黄超, 赵润红.高校专业型学生社团在专业实践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教育理论研究, 2013.

[4]魏振波.专业型大学生社团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0.

[5]王敏坚.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 2006.

[6]牛凤燕, 万云芳.高校专业型社团对专业技能培养的反辅作用[J].文教资料, 2007.

专业型学生社团 篇5

一、高职文秘学生的专业技能

对高职教育而言,专业是分门别类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教与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的活动方式,是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专业技能,是指在某个专业领域所具备的技能,是在教育者的指导下,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符合从事某种职业的操作技能和认知能力。专业技能是高职文秘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源泉。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是指从事秘书工作所必备的岗位能力,主要包括“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能力)和“三办”技能(即办事、办文、办会的技能)等。掌握专业技能对学生的学习、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发展个人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文秘工作的需要。

二、高职文秘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思路

高职教育是以职业能力教育为核心,为社会培养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因此,文秘专业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文秘专业教学改革,围绕“一个中心、两方结合、三个平台、四个系统”进行教学安排,切实提高文秘学生的.专业技能。“一个中心”,即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两方结合”,即以校企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三个平台”,即建立了课内实践、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三大平台;“四个系统”,即通过建立课堂教学系统、模拟情境系统、社会实践系统及生产实习系统等。在教学中,以“四个系统”为抓手,“三个平台”为保障,“两方结合”是教学的基础,最终的目标就是切实提高文秘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高职文秘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实践

(一)优化课堂教学体系,突出专业技能训练

1教学内容体现职业化

结合社会对文秘人才的要求和高职教育的实际,聘请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专家研究把关,保证教学内容适应社会的需要。课程与教学内容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为全面落实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需要对课程内容和结构进行整合与综合化处理。一方面,教材体系在理论方面强调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另一方面,专业技能训练与秘书岗位工作实际相结合,突出针对性、应用性和实用性。为此,应加强课程内容的整合:将内容相近或相同的课程进行整合与综合化处理。改变过去文秘专业课程设置零乱、内容重复的缺陷。整合后形成六个模块:人文素质课程模块、中英文语言课程模块、信息收集与处理课程模块、组织协调公关课程模块、秘书实务课程模块、商务课程模块。专业技能训练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岗位认识阶段,引导学生了解所学专业所对应的岗位和职业;二是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训练阶段,通过校内实训进行模拟训练;三是产学结合进行顶岗实习和岗位综合实践锻炼。

为加强文秘专业技能训练,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单项任务实训。单项任务实训就是为某个学习目标而设计的单项实训教学内容,如上机文书写作实训,每个文种作为一个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在电脑上用准确的格式完成一个个写作任务。在此基础上,在课程中开设足够的综合性实训项目,强化技能训练。文秘专业开设了九个模块的综合实训项目,分别是文书写作与训练模块、办公室事务模块、会务工作模块、公共关系技巧模块、接待与礼仪模块、商务谈判模块、信息管理模块、办公自动化模块和人力资源管理模块。通过综合实训项目的锻炼,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与创新能力。

2加强课堂实训,强调“教、学、做”为一体

高职文秘专业教育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遵循“理论必需够用,注重实训”的高职教育理念,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方法,强化课堂实训,让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强化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力争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课堂实训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实践某些秘书工作技能,一般是与理论课的配比实训。这种实训任务单一,工具较单一,设备条件限制少,能在课堂内完成,教师只要提供任务并提出完成要求,学生则按照要求拿出与实际工作相类似的成果。在课堂实训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准确的讲解。准确的讲解有利于学生调

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有助于学生掌握形成技能的方法。为充分发挥讲解的作用,可以把讲解与示范结合起来,一边讲解一边示范。第二、必要的练习。练习是形成技能的关键环节,应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根据时间分配不同分为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根据内容完整性的不同分为整体练习和部分练习;根据练习的途径不同分为模拟练习、实际练习和心理练习等。第三、有效的反馈。反馈是指训练者了解自己练习的结果。反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反馈,即训练者个人自身的反馈;二是外部反馈,即训练者以外的人给予的反馈。可以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然后开展学生相互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再由教师进行检查。师生共同讨论,评判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进行反复训练之后,就可以使技能熟练定型。

3推进技能评估改革,激发实践兴趣

文秘专业技能评估主要考核学生完成实训任务的水平,要强化实际操作,采取多种考核方式,建立健全以专业能力考核为主,常规考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试制度。如果考核不合理,可能会影响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积极性,达不到训练的效果。对于侧重培养专业职业能力的课程,如秘书学、文书学、档案管理学、速记基础等应灵活采取实践操作和技能竞赛等多种考核方式,突出个人专业能力的培养,为以后从事文秘职业时成为一名合格的秘书奠定基础。专业技能考核以实训的训练模块为基础评定成绩,让学生明确成绩与每一个训练模块的表现直接相关,从而激发学生训练的积极性,提高训练的效果。训练结束后,要求学生对实训进行总结,撰写实训报告,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学生的印象,巩固技能。

(二)开展模拟情境实训,强化专业技能训练

浅谈高校学生专业社团建设 篇6

关键词: 高校 学生专业社团 建设

高校学生专业社团是指由一群有志于某一学科、专业或某一方向研究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与兴趣自愿组织而成的学生群众性团体。随着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与素质拓展活动的深入,学生专业社团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大,它结合了学生的思想状况,为大学生的专业实习、技能训练、素质拓展等方面起到良性互动作用。高校学生专业社团密切地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能够给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能够引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本专业学生可以产生很强烈的吸引力。

一、高校学生专业社团建设的重要性

1加强高校学生专业社团建设,是学生自我实现和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不断增强,促使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和个人兴趣爱好自愿组织和参加活动,寻找各自的舞台和位置,以求最大限度地锻炼自己,努力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大学生的这种内在的需求与学生社团活动的性质、目的、功能是基本吻合的。学生专业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在社团中,大学生可以接受多方面的锻炼和培养。

2加强高校学生专业社团建设,是传承和培育校园文化的客观要求。校园文化是高校广大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紧密相关,又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丰富多彩的学生专业社团活动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校园文化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发展。一所高校长期形成的文化积淀可以通过学生专业社团加以传承,有利于通过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展示,塑造优美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3加强高校学生专业社团建设,是创新和深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两课教师为主力,以教室为阵地,以灌输为主要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但随着形势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以往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还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拿出更多、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专业社团的群体凝聚功能、思想教育功能,引导大学生在自我参与、自主思考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二、学生专业社团建设与发展的策略

1加强对社团的领导,重点扶持专业社团建设。学生专业社团的特性决定了其不可能象普通学生社团那样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力与吸引力,也不可能象普通学生社团那样完全自治,学生专业社团应当是在指导老师组的指导下自主地开展工作,因此,学生专业社团应当特别受到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要加强对学生专业社团的领导,院系领导要积极支持和资助学生专业社团的建设与发展,要在活動资金、活动条件和活动内容上进行全面的支持与帮助,要通过一定的政策与措施鼓励与重点扶持专业社团的建设,要重点加强对学生专业社团的关注。

2健全社团管理机制,规范专业社团建设。学生专业社团的特性,决定了它的管理机制不能是完全的学生自治模式,应当是由社团管理部门宏观指导与专业教学部门、教研组或课题组等具体管理相结合的协作管理机制。在管理过程中,一方面社团自身要不断地加强制度建设,积极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社团精英,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另一方面,专业社团更需要的是院系教学与科研部门和教师的参与管理,只有更多的专业教师参与的管理与指导,学生专业社团的活动成效与功能才会真正的实现,学生专业社团建设的规范性、科学性才会不断地完善。

3创新社团活动形式,积极浓厚学术科技氛围。学生专业社团开展活动要充分利用专业性的特征组织开展专家学者开展讲座与专业学习报告,邀请指导老师开展技能培训等,紧紧扣住“专业”这一主题,注重活动本身的内涵和相应的深度,创新社团活动的形式,积极创建专业社团活动的自身特色,要在专业性与学术性方面创出品牌活动。还要积极通过鼓励学生开展一定的课题研究、学术研讨,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及学术交流的校园风气,带动和感染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三、对高校学生专业社团建设的思考

1强化对社团的指导,建立社团指导导师制。学生专业社团的活动与专业指导老师的指导紧密相关,因此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指导的成效也决定了学生专业社团的活动成效,从某种程度上甚至是社团存在和发展的关键。组成由院领导、专业教师、辅导员等参加的指导导师队伍,创造优良的条件,提高专业社团指导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专业教师指导学生专业社团开展活动成为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选派有专长和有责任心的教师指导学生专业社团建设,让教师都能充分地认识到学生专业社团活动的指导是教学与科研内容的一部分,也同样是对教育和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表现。

2学生专业社团应有经费及硬件作保证。经费与硬件是学生专业社团建设的重要前提。一般来说,各高校都积极想办法,努力在经费和硬件方面予以支持。我校就一直坚持把学生社会实践所得来的经费用于学生社团建设,同时对优秀社团还拨出专项资金予以支持。但是有些学校学生专业社团的经费并不充足,这影响了社团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硬件来说,各高校也良莠不齐,学校硬件设施较好的,对社团硬件的支持也自然较好,硬件设施较差的学校,就无法去满足社团的需要。

3学生专业社团可以实行公司式运作方式。学生专业社团可以从“技能+创业”模式出发,实行公司式运作方式来开展社团活动,这实际上是“职场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之一。这对于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学生所学专业技用于创业,这是我们非常提倡的。在校期间利用所学专业或课程进行创业的,是我们所倡导的。有志于创业的学生聚集于社团,以公司运作方式建设社团,运用所学专业技能办公司,在实操一方面会了解创业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在与社会人的接触中了解市场,了解社会人,且熟悉专业技能。

4学生专业社团可以实行分制管理。学分制是一种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导,通过学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量和综合管理制度。而学生参加社团却往往不在学分制内,不利于学生积极报名参加专业社团,不利于对参加社团学生的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大学二年级学生报名参加专业社团的学生并不踊跃,在具体活动中流失情况比较严重。报名不踊跃,、有半途而废,可能有专业社团不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原因,但主要原因还是没有实施学分制进行管理,使得这个原因就较松散的群众组织难以管理。

参考文献:

[1]王乐大学生社团:理论、管理、案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伍德勤大学生社团活动的理论与实践[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专业型学生社团 篇7

关键词:中医专业,临床专业,专业承诺

大学生专业承诺指大学生认同所学专业并愿意付出相应努力的积极的态度和行为[1]。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专业学习, 专业学习有着很强的职业定向性, 对大学生来说不仅是单纯的学习专业知识, 也是走向未来职业的准备与过渡。大学生对其专业是否认同及其认同的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潜力被激发的程度、学习成绩, 并最终影响高质量专业人才的产出和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倾向[2]。专业承诺是大学生对专业满意程度、专业思想稳定程度、专业兴趣浓度的衡量指标, 也是大学生专业学习动力的重要源泉, 直接影响大学生学习和生活质量甚至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3]。

医学生作为未来医疗卫生行业的后备军, 能否在大学期间掌握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的学习状态直接影响着未来医生队伍的水平, 医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其专业承诺息息相关。中医与临床两个专业学科性质截然不同, 从内部因素来说, 中医专业与临床专业所形成的思维模式不同, 中医的思维模式是整体辩证观, 学科内容更抽象、综合, 难度更大;西医的思维模式是直观、线性的思维模式, 学科内容相对具体、规范, 虽然难度也很大, 但相对中医来说学习的内容更易理解。从外部因素来说, 社会上对西医的评价和社会需求比中医高, 就业形势相对较好, 且西医的科学研究进展更快, 先进的科学仪器、前沿性的科研成果更新迅速。受这些因素影响, 中医、临床专业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可能呈现各自不同的特点。本文通过问卷调查, 对中医专业与临床专业学生专业承诺水平的现状进行研究, 为学校主管部门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提高医学生的专业热情, 有助于医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与福建医科大学临床专业一至五年级,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抽样, 共发放问卷300份, 两所学校各150份, 每个年级各30份。问卷回收后剔除无效问卷, 福建中医药大学回收142份, 有效问卷133份, 有效率为93.7%, 福建医科大学回收144份, 有效129份, 有效率为89.6%。见表1。

1.2 研究工具

采用吴兰花[4]自编《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调查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该量表共27个项目, 分为4个维度, 即情感承诺, 主要反映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感情、愿望;继续承诺, 主要反映大学生出于自身素质、能力、就业机会以及与该专业相应的工资、待遇等经济因素而愿意留在该专业学习;理想承诺, 反映大学生认为所学专业能发挥自己的特长, 有利于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规范承诺, 指大学生认同所学专业的规范和要求, 留在所学专业是出于义务和责任的考虑。该量表采用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5级评定计分, 对应评分1~5分。该量表4个因素共解释了总变异的52.638%, 具有较好的构想效度。该量表内部一致性、分半信度良好, 各分量表的α系数在0.6301~0.8709之间, 总量表的Coronbachα系数为0.9279, 分半信度为0.831。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各项指标在0.93~0.99之间, 说明4个分量表的拟合较好。

1.3 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整理和分析, 使用主要的统计法有:描述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专业学生专业承诺的总体情况

2.1.1 临床专业学生专业承诺的现状

因为本研究采用的量表为5级评分制, 故采用中间值3为参照值。临床专业学生专业承诺的平均值为3.3882, 专业承诺水平不高, 但各维度平均值均高于3。见表2。

2.1.2 临床专业学生专业承诺的差异分析

临床专业学生规范承诺在性别上女生高于男生 (P<0.05) ;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2.2 中医专业学生专业承诺的总体情况

2.2.1 中医专业专业承诺的现状

中医专业学生专业承诺水平不是很高。从专业承诺的4个维度看, 理想承诺的平均得分较高, 规范承诺和继续承诺的平均得分均低于3。见表2。

2.2.2 中医专业专业承诺的差异分析

中医专业学生的理想承诺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独生子女的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 (P<0.05) ;专业承诺总分及各维度在年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事后检验 (LSD) 发现, 在专业承诺总分上一年级学生高于二、三、四、五年级学生, 五年级高于四年级学生 (P<0.01) ;情感承诺上五年级学生得分高于三年级、四年级, 一年级学生得分高于三年级、四年级 (P<0.01) ;在理想承诺上, 四年级得分低于一、二、五年级, 三年级得分低于一年级 (P<0.01) ;在规范承诺上一年级得分高于三、四、五年级 (P<0.01) ;在继续承诺上一、二、五年级得分高于三、四年级 (P<0.01) 。见表4。

2.3 中医与临床专业学生专业承诺的对比

结果显示, 中医专业的理想承诺高于临床专业, 临床专业的规范承诺高于中医专业 (P<0.05) 。见表2。

3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 中医专业与临床专业的的专业承诺水平相近, 均不高。在专业承诺4个维度中, 中医专业的理想承诺得分最高, 其余依次是情感承诺、继续承诺、规范承诺;临床专业的的规范承诺最高, 其余依次是理想承诺、情感承诺、继续承诺。在规范承诺上, 临床专业高于中医专业, 可能原因有:中医的思维模式是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 主张养生、预防, 治未病, 临床上遇到突发情况较少;西医的思维模式是直观、线性的思维, 主张对症治疗, 治已病, 且临床比较注重防疫、手术治疗, 经常会遇到突发情况, 相比而言, 西医更多接触人的生老病死, 对人生命的脆弱可能有更为深刻的认识。通过访谈了解到, 临床专业学生普遍认为自己的专业很崇高、责任感很大, 中医专业学生由于市场需求相对较小, 在这方面体会相对没有那么深刻。中医专业的理想承诺高于临床专业的可能原因是,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国粹, 想学好并非易事;其“阴阳”、“五行”、“经络”、“气相”、“血相”都是抽象的, 需要靠灵性去感知、靠想象去意会、靠感觉 (即望、闻、问、切) 去判断, 中医讲究内在的阴阳平衡与扶正祛邪, 是一门既深奥又神秘的哲学。通过访谈也得知, 学生几乎都喜爱中医且认为学中医后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处事, 中医专业考研人数几乎接近100%, 他们普遍希望通过继续深造了解中医专业的精髓。前人留下的中医经典非常值得尊敬与发扬, 学好中医不仅是责任更是一种理想与兴趣, 但目测社会对中医的评价不是很高、需求较少, 所以在面临就业压力的情况下, 学生专业承诺水平逐年减低。

在性别上, 临床专业的规范承诺女生高于男生, 其原因可能是西医的风险性更高, 且男生和女生的思维、认知能力不同, 女生较男生细心、坚韧持久、学习有耐心、处事更谨慎、怕犯错误等。

在是否独生子女上, 中医专业的理想承诺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 其原因可能是相对西医专业而言, 中医专业的就业面较窄, 所学的知识难度较大, 患者大多认为西医的见效快、发展前景较中医好, 且可能由于独生子女面临的压力更大、承担的家庭责任更大、父母对其期许更高, 所以独生子女对专业的期待和未来发展的自我要求更高。

在年级上, 中医专业的专业承诺总分及各维度均存在差异, 除规范承诺外, 在专业承诺总分及各维度的得分上一年级均高于其他年级, 其次为五年级。其原因可能是: (1) 大学一年级学生刚刚从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转到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学习情绪高涨、自信心相对较高, 对未来有着无限的憧憬与希望。另外, 一年级学生学习模式和观念仍停留在高中阶段, 学习态度认真, 行为积极, 愿意遵从学校安排的课程和相关规定[5], 且对中医就业形势等各个方面了解不深, 刚接触自己所学专业时, 那份新鲜、好奇和对拯救生命的热忱无疑是最高的; (2) 二年级是接触和深入学习专业课的阶段, 学生经过一年的专业学习, 与同学、老师的感情逐渐加深, 也学到了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 有一定决心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作为; (3) 进入三、四年级后, 耳濡目染了中医专业学长就业的严峻形势且更加关注自己就业方面的信息和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 这个时期不仅要忙于专业知识的学习, 而且要面临即将就业的压力, 处于非常迷茫、倦怠感相对较高的阶段; (4) 五年级经过2年的临床实践, 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自己的专业, 在临床实践中亲自见证了生命的奥秘与奇迹, 普遍认为自己的专业很崇高且为自己将以专业人才踏入社会而自豪。

综上所述, 当前中医与临床专业学生的总体承诺水平均不高, 这势必会影响医学生的专业学习水平和职业生涯规划, 为此教育部门应予以足够重视, 逐步加强学生对其专业的认同度、积极性和兴趣程度, 进而提高学生专业承诺水平。其次中医专业的专业承诺总分及各维度在年级上均存在差异, 高校有必要根据各年级的实际情况出发, 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各年级学生提高专业承诺水平。另外中医专业和临床专业分别在理想承诺和规范承诺上有自己的优势, 如何在两个专业之间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也是一个值得研究解决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连榕, 杨丽娴, 吴兰花.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J].心理科学, 2006, 29 (1) :47-51.

[2]李义安, 王一楠.应用心理本科生的专业承诺与成就目标、学习观关系研究[J].鲁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4) :106-108.

[3]罗亚莉, 刘云波.大学生专业承诺与生活满意度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 (1) :134-137.

[4]吴兰花.当代大学生专业承诺与学习风格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4.

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 篇8

对高职教育而言, 专业是分门别类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教与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的活动方式, 是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 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专业技能, 是指在某个专业领域所具备的技能, 是在教育者的指导下, 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符合从事某种职业的操作技能和认知能力。专业技能是高职文秘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源泉。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是指从事秘书工作所必备的岗位能力, 主要包括“三动”能力 (即动手、动口、动脑能力) 和“三办”技能 (即办事、办文、办会的技能) 等。掌握专业技能对学生的学习、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发展个人能力, 从而更好的适应文秘工作的需要。

二高职文秘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思路

高职教育是以职业能力教育为核心, 为社会培养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因此, 文秘专业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 深化文秘专业教学改革, 围绕“一个中心、两方结合、三个平台、四个系统”进行教学安排, 切实提高文秘学生的专业技能。“一个中心”, 即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以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两方结合”, 即以校企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三个平台”, 即建立了课内实践、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三大平台;“四个系统”, 即通过建立课堂教学系统、模拟情境系统、社会实践系统及生产实习系统等。在教学中, 以“四个系统”为抓手, “三个平台”为保障, “两方结合”是教学的基础, 最终的目标就是切实提高文秘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高职文秘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实践

(一) 优化课堂教学体系, 突出专业技能训练

1教学内容体现职业化

结合社会对文秘人才的要求和高职教育的实际, 聘请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专家研究把关, 保证教学内容适应社会的需要。课程与教学内容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为全面落实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需要对课程内容和结构进行整合与综合化处理。一方面, 教材体系在理论方面强调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另一方面, 专业技能训练与秘书岗位工作实际相结合, 突出针对性、应用性和实用性。为此, 应加强课程内容的整合:将内容相近或相同的课程进行整合与综合化处理。改变过去文秘专业课程设置零乱、内容重复的缺陷。整合后形成六个模块:人文素质课程模块、中英文语言课程模块、信息收集与处理课程模块、组织协调公关课程模块、秘书实务课程模块、商务课程模块。专业技能训练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岗位认识阶段, 引导学生了解所学专业所对应的岗位和职业;二是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训练阶段, 通过校内实训进行模拟训练;三是产学结合进行顶岗实习和岗位综合实践锻炼。

为加强文秘专业技能训练, 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单项任务实训。单项任务实训就是为某个学习目标而设计的单项实训教学内容, 如上机文书写作实训, 每个文种作为一个学习目标, 要求学生在电脑上用准确的格式完成一个个写作任务。在此基础上, 在课程中开设足够的综合性实训项目, 强化技能训练。文秘专业开设了九个模块的综合实训项目, 分别是文书写作与训练模块、办公室事务模块、会务工作模块、公共关系技巧模块、接待与礼仪模块、商务谈判模块、信息管理模块、办公自动化模块和人力资源管理模块。通过综合实训项目的锻炼, 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与创新能力。

2加强课堂实训, 强调“教、学、做”为一体

高职文秘专业教育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 遵循“理论必需够用, 注重实训”的高职教育理念,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方法, 强化课堂实训, 让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 “教、学、做”一体化, 强化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 力争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课堂实训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实践某些秘书工作技能, 一般是与理论课的配比实训。这种实训任务单一, 工具较单一, 设备条件限制少, 能在课堂内完成, 教师只要提供任务并提出完成要求, 学生则按照要求拿出与实际工作相类似的成果。在课堂实训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准确的讲解。准确的讲解有利于学生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 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 有助于学生掌握形成技能的方法。为充分发挥讲解的作用, 可以把讲解与示范结合起来, 一边讲解一边示范。第二、必要的练习。练习是形成技能的关键环节, 应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根据时间分配不同分为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根据内容完整性的不同分为整体练习和部分练习;根据练习的途径不同分为模拟练习、实际练习和心理练习等。第三、有效的反馈。反馈是指训练者了解自己练习的结果。反馈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内部反馈, 即训练者个人自身的反馈;二是外部反馈, 即训练者以外的人给予的反馈。可以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 然后开展学生相互评价, 指出优点和不足, 再由教师进行检查。师生共同讨论, 评判训练中出现的问题, 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进行反复训练之后, 就可以使技能熟练定型。

3推进技能评估改革, 激发实践兴趣

文秘专业技能评估主要考核学生完成实训任务的水平, 要强化实际操作, 采取多种考核方式, 建立健全以专业能力考核为主, 常规考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试制度。如果考核不合理, 可能会影响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积极性, 达不到训练的效果。对于侧重培养专业职业能力的课程, 如秘书学、文书学、档案管理学、速记基础等应灵活采取实践操作和技能竞赛等多种考核方式, 突出个人专业能力的培养, 为以后从事文秘职业时成为一名合格的秘书奠定基础。专业技能考核以实训的训练模块为基础评定成绩, 让学生明确成绩与每一个训练模块的表现直接相关, 从而激发学生训练的积极性, 提高训练的效果。训练结束后, 要求学生对实训进行总结, 撰写实训报告, 引导学生思考, 加深学生的印象, 巩固技能。

(二) 开展模拟情境实训, 强化专业技能训练

秘书专业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我院文秘专业具备文秘情景模拟实训室、网络办公实训室、文书处理与档案管理实训室、商务活动综合实训室、礼仪与形体训练实训室等实训场地, 为文秘实训实践教学提供了保障。在教学中, 可以采用实用性、参与性强的情境实训法,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情境实训就是在模拟的工作情形下演练某些秘书工作内容或训练某些工作技能。实训由学生扮演秘书角色, 按照秘书工作任务的要求去处理不同的事件, 学生参与其中, 感受秘书工作的实质所在。如在高职院校的文书处理训练在单项训练的基础上, 展开整体实践训练, 可以设置一定情境的模拟现场,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扮演各种角色。整体实践教学的开展必须以部分项目的实现为前提, 主要是对各单项技术规范的综合运用和对整体工作流程的理解, 如在收文处理训练中, 完成接收、登记、审核、拟办、批办、承办、催办、注办、归档、查询等程序。完成后, 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 然后开展学生相互评价, 指出优点和不足, 再由师生共同讨论, 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要求学生修改出现的问题。从而使技能内化为个人的专业能力。

为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 促进知识向能力转换, 在第三学期文秘专业安排了二周时间集中进行实践活动, 安排学生到院办、教务处、学生处、档案室、组织人事处等部门参与完成各种“办文、办事、办会”任务, 提高专业技能。

(三) 开展社会实践, 锻炼专业技能

秘书技能是学生在全面掌握秘书知识的基础上, 形成秘书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秘书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所以, 文秘专业技能训练不仅要加强课内单项训练和模拟情境实训, 也要加强社会实践, 锻炼专业技能。第一, 组织社会实训。按照教学计划, 三个学年分别完成三项社会实训任务:第一学年进行社会调查, 完成“社会调查报告”;第二学年进行市场调查, 完成“市场调查报告”;第三学年完成毕业论文。学生通过收集材料、问卷调查、撰写报告等活动, 能较深刻地掌握社会实践的流程, 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第二, 开展技能竞赛。可以开展多种竞赛活动来提升学生的秘书综合素质, 通过竞赛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例如, 举办“秘书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 用三分钟演讲、场景模拟、公文写作、硬笔书法和才艺表演等形式, 对文秘学生办公事务管理技能、会务管理技能、公文处理技能、办公室真实情景展演、办公设备综合技能、速记速录和个人职业才艺等进行考察。第三, 成立学生社团。成立“秘书事务所”, 承办校内外各种真实的工作任务, 利用校内的团代会、运动会、校园主题活动等机会, 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让学生参与具体活动的策划和筹备, 起草活动方案、开幕词、总结等有关文稿, 承担会议的组织、安排与接待工作, 让学生在生产性实训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 开展综合技能实训, 提升秘书专业技能

提升文秘专业技能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专业岗位综合技能实训。它是到社会岗位上顶岗工作, 实现由学生身份向秘书角色转换的过渡, 并进行秘书职业的尝试, 实现学生秘书经验的积累。第六学期文秘专业学生由专业教师带队, 在工作人员的具体指导下, 在相关单位进行顶岗实习。文秘的专业特性决定企业岗位需求量不大, 为做好此项工作, 学校要与企业加强合作, 联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确保学生在真实的岗位环境中, 实现秘书岗位的职业化系统训练, 确保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开展秘书岗位综合技能实训应注意:第一, 组织动员, 明确要求。要开展实习专题讲座, 召开实习工作动员大会,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明确顶岗实习工作任务。第二, 组织观摩, 了解职责。到实习单位观摩一周, 听取实习单位领导或具体部门负责人介绍单位情况, 了解岗位工作具体情况。按照实习单位要求, 制定工作日程表、实习管理办法。第三, 认真实践, 提升技能。实习生进行专业技能顶岗实习, 根据实习单位安排担任管理或服务工作任务, 撰写实习周记、开展小组讨论、参与实习单位专题活动、参加实习单位参与专题宣传活动和文体活动等, 通过实习检验专业知识与技能。第四, 表彰先进, 总结经验。要求每个实习生认真撰写实习总结, 表彰优秀的指导教师和优异的实习生。通过顶岗实习, 实现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使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获得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孟庆荣.秘书职业技能实训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6) :1-3.

[2]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256-261.

[3]李晓琼, 吴迪.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秘书之友, 2012 (2) .

[4]聂振华“.四位一体”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 2011 (6) 中.

如何培养法律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 篇9

笔者认为, 培养法律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 应该在课堂教学工作中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注重传播法律精神

1. 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法律的公平、正义精神在现代社会主要表现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在中国, 传播这种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法律专业的学生只有具有了这种精神, 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我们的国家也才能在法治国家建设方面取得进步。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建设可以通过加快立法进程在短时间内完成, 但一个国家民众法律意识的提高却需要很长时间。众所周知, 一个国家的法治水平往往是由民众的法律意识决定的, 而不是法律制度。向法律专业学生传播公平、正义的法律精神, 就是要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并通过他们向一般民众传播这种精神, 从而提高国民整体的法律意识水平。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法律制度的规定时要深入分析, 讲清楚法律规定背后蕴涵的法律精神, 不能只对法律规定作简单的介绍, 因为学生理解法律规定比记住法律规定本身更重要。

2. 注意传播现代法治意识

现代法治国家的主要标志就是普通民众是国家的主人, 民众通过共同制定法律的形式来治理国家, 国家以工作人员负责把体现民众意志的法律付诸实施。所以, 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关键是制定出体现民众意志的法律, 并使制定的法律真正得以实施。基于此, 教师在授课时就要将现代法治意识贯穿于整个法律制度的讲解过程中, 并以现代法治意识作为理解和讲授法律规定的基础, 而不是以专制等意识作为理解法律规定的根基。例如, 要向学生讲解“法律没有规定的事项对于民众即是自由、对于国家机关即是禁止”等法治精神。

3. 注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规则。现代法律既然是人们共同制定的、为保护人们的共同利益而设立的行为规范, 就应该得到人们的遵守。规则意识是现代人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为学习和研究人们行为规范的法律专业学生, 更应该具备规则意识。另外, 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除了理论上的讲解, 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例如, 教师要告诉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规则和标准, 并询问学生对此标准和规则是否有意见, 在大多数学生同意的情况下就应该严格按照这个标准和规则执行。身教胜于言传, 教师要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

二、引导学生明白法律的局限性

1. 使学生了解法律的界限

刚接触法律的人往往认为法律能解决所有社会矛盾。实际上, 法律有自身的局限性, 对一些社会问题是无能为力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很多事情法律无法规范。法律只是许多社会调整方法中的一种, 除此之外还有纪律、道德、教规、思想教育等社会调整方法。法律通常只能有效地控制公开的、外显的社会行为, 而很难控制个人隐秘的行为, 更无法控制人们的思想。那些试图控制人们私生活和思想的法律, 如控制人们婚外性行为的法律或者强制人们信仰某一思想的法律, 从来就没有取得过真正的成功。

(2) 法律规范本身有很多疏漏。世界上从来不存在没有任何疏漏的法律, 这就使得生活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些社会关系没有被规范, 而法律也无法对其进行调整。

(3) 社会不断发展。法律是相对稳定的、静止的, 社会生活却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法律规定落后于社会生活的情况经常出现, 因此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是暂时无法运用法律来调整的。

讲解清楚法律的界限, 就能避免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进行无谓的尝试。

2. 使学生了解现实因素的限制

不可否认, 近年来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 但目前我国还没有真正进入法治社会。

(1) 由于一些法律规定脱离社会现实, 因此, 在基层按照法律规定对一些社会关系进行调整未必比按照习惯调整更有效、更公平。如果强行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调整, 就只会引起新的社会矛盾, 并从根本上违背法律的公平、正义精神。

(2) 权大于法的现象仍然存在。很多时候, 法律只能在权力挤占下的有限空间运行, 而这种现象只能慢慢改变。

使学生明白中国的法治现实, 能防止学生在进入社会被撞得头破血流后产生严重的挫折感, 从而使法律专业毕业生能够为此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 为我国进行法治建设积蓄能量。

三、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批判性思维是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界、心理学界和哲学界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20世纪70年代, 随着批判性思维运动在美国的兴起, 批判性思维课程率先在美国继而在世界范围内进入大学课堂。进入21世纪以来, 批判性思维教育更是得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他们主张将“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并列为思维的两大基本技能。

法律人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 就必须具备良好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实际上, 批判性思维就是法律人的主要思维形式, 法律人需要借助概念、法律规定和事实证据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 处理复杂的事务, 并且发现推理中的漏洞, 批判性思维恰恰能培养一个人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很多时候比传授知识更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明确告诉学生, 课本和教师的讲解都可能有错误, 并培养学生发现课本和教师讲解错误的能力。教师还要多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在课堂上, 学生犯错误时, 教师要以说理式批评教育为主, 允许学生辩解。总之, 教师要在每节课的教学中, 注意培养学生将来做法律人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运用“法言法语”的能力和“入乡随俗”的能力

所谓“法言法语”, 就是交流时使用法律上的概念和术语。法律上的概念和术语往往有自己准确、固定的含义, 这样交流起来能够避免歧义, 使得用语准确、逻辑严密。法律专业的学生通过对法律概念的理解、掌握和对法律的学习、训练, 往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用法律上的概念和术语进行交流。一个法律人“法言法语”水平的高低, 常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所受到的法律专业训练水平的高低。法律专业的学生在同法律学者、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人交流时, 要提倡使用“法言法语”, 就是所谓面对“内行”不要说“外行话”, 否则, 交流起来就会出现用语不准、歧义、逻辑不严密等问题。因此, 法律专业学生应该刻苦学习法律知识, 努力提高自己的“法言法语”水平, 以使自己毕业后能够直接与其他法律人交流, 顺利地处理法律事务。此外, 教师在课堂上也要用“法言法语”授课, 以培养学生运用“法言法语”的习惯。

但问题的另一方面是, 教师还要使法律专业学生学会“入乡随俗”。一些法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要到基层工作, 处理法律事务时常常面对一些普通民众, 这就需要他们用通俗的语言表达法律术语。因此,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把所学的法律知识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鼓励学生到基层工作, 以推动我国法治建设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专业型学生社团 篇10

1 我院学生社团建设和发展现状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21世纪, 学生社团作为高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的主阵地, 在丰富课余生活、提高综合素养、增进沟通交流、繁荣校园文化和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发挥了专业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近3年我院社团成员增长情况见图1。

由图1可知, 近3年来, 我院专业类社团的发展呈上升趋势, 反映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所在, 因此, 专业类社团应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的重点和亮点。截至2013年年底, 我院共有学生社团52个, 参与学生人数6 789人。学生社团依据不同类别分为5类, 见表1。

由表1可知, 专业类社团在我院数量较多, 占社团总数的41.81%, 参与学生数量也比较多, 占52.45%, 体现了高职院校学生对专业类社团的参与度很高。这种趋向符合我国高职教育强调能力本位、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办学思想。在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 种类繁多的专业类社团, 不仅能活跃校园学习气氛, 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而且其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的形式多样的专业特色活动, 起到了交流学习、切磋技艺、相互促进和共同提高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学生认识到, 通过加入专业类社团, 不但能提升个人能力, 而且能促进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

2 学生专业类社团建设与专业教学的有效融合

通过多年来对专业类社团建设的指导我们发现, 将专业类社团建设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动专业发展、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岗位能力等方面, 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高职院校学生社团, 特别是专业类社团, 应充分发挥拓展学生职业素质的功能, 营造学技能、练技能的校园文化氛围, 提高学生自觉培养、主动提升自身职业素养的积极性[1]。

2.1 社团文化深化了专业教学内涵

我院拥有占社团总数近1/2的专业类社团, 基本上涵括了所有专业。我们以学生本人对某一专业的兴趣为纽带, 以提高专业综合素质强烈愿望为契机, 以专业交流、专业学习为目的组建专业类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和校园文化主导者, 专业类社团文化在深化专业教学内涵上了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医护礼仪社团以“学习医护知识、培养社会礼仪”为核心, 以“服务社会、提升自我”为宗旨, 结合专业特色, 加强对学生医护知识和服务社会意识的培养。在社团文化建设上, 竭力弘扬和倡导现代医护礼仪文化, 紧密结合护理专业教学, 促进了学生对医护专业的认识, 深化了专业教学内涵。

2.2 社团培训夯实了专业理论教学

强化社团培训工作, 提升社团内涵建设既是促进社团建设和发展的途径, 更是做好专业理论教学的坚强后盾。我院所有专业类社团, 都配备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为指导教师, 每个学期都安排专门的指导教师对社团进行两次以上以专业知识为核心的培训讲座。过硬的师资力量为专业类社团培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更有效地夯实了专业理论教学。如机电专业协会是一个学生参与率比较高、专业性比较强的专业类社团。该协会下设制图组 (CAD、CAM、UG、Pro/E) 、数控组、机加工组、模具设计与制造组, 涉及专业课程和知识面很广。指导教师每学期开展4次以上专业理论知识培训, 主要培训各组专业范围内的理论知识, 让学生在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又如计算机专业协会以“普及计算机知识, 提高会员专业水平, 丰富课余生活,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创新能力和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为宗旨。该社团以加强计算机知识和提高专业能力为主题的培训指导, 强化了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和热情, 收到了平时专业课堂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学生社团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 社团成员的兴趣是社团发展的动力[2]。做好专业社团培训工作是对专业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 社团成员间的交流有利于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拓宽学生求知领域。

2.3 社团活动搭建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

专业类社团是开展校内专业实践教学的良好平台, 是学生将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创新相融合的有效途径[3]。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 是专业类社团建设的特色和亮点。我院专业类社团活动大都围绕专业学习和专业实践开展, 既与学科实践教学内容很好地融合, 也在对接职业岗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2013年, 我院专业类社团共开展社团活动268次。具有浓郁专业特色的活动, 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而且有效增强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进行专业实践的积极性。如药学专业社团开展的野外中草药采集和辨认活动、校园内中药饮片展和临床合理用药咨询以及常用中药零利润销售活动, 让学生在进行实践技能锻炼的同时, 进一步深化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又如医学检验专业社团开展了为福利院儿童免费检测蛲虫、义务鉴定血型活动等。社团活动的开展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有利于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4], 使学生的专业实践活动得到了有益补充。

专业类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教学平台,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有效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完美结合。

3 展望

我国高职院校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 学生社团作为高职院校一个十分重要的组织, 其建设发展应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相辅相成。

为了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专业类社团建设, 在结合本院学生特点和专业特色的基础上, 未来专业类社团的发展需做好以下工作:第一, 要加强社团成员素质提升、综合素养培训以及专业技能训练力度。第二, 要让专业类社团建设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 在创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同时, 以校内外专业实习实训基地为平台, 依托校企合作企业, 让社团更多地参与到实践技能的培训和锻炼中来,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又培养了其独立工作能力与创新精神。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技能的提升, 又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社团建设, 让专业类社团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为专业教学服务。第三, 要适应当前社会和市场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结合专业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活动, 进一步发挥社团优势,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使社团真正成为学生专业学习强有力的支撑, 促使学生成长为适应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的专门人才[5]。

学生专业类社团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 每个学院每个系 (部) 每个专业都要有自己的工作思路, 只有从高职院校特点、专业特点、学生特点出发, 探索专业类社团发展道路, 高职院校专业类社团建设工作才能健康有序发展[6]。在当前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 高度重视高职学生成长和教育的大好形势下, 加强高职人才培养, 完善高职教育体系, 一直是广大教育者探索的课题。学生专业类社团建设能完善高职教育体系, 促进专业教学良性发展, 为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为拓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代刃.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有效途径[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 25 (2) :48-51.

[2]金璐, 蒋承杰.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研究[J].职教论坛, 2013 (14) :72-75.

[3]王利.基于构建实践教学平台的高校专业类学生社团建设与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13 (2) :81-83.

[4]李宣庆, 王丽娜, 王雪, 等.高校专业性学生社团实践对本科教学的启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 (2) :117-118.

[5]蒋赟.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发展思路探析[J].商品与质量, 2010 (5) :125-126.

专业型学生社团 篇11

【摘要】通过学生的专业认知调查,找到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缺乏动力的原因,以便调整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主动性,以期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作用。

【关键词】市场营销 专业认知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17-02

市场营销是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核心职能,特别是大型跨国企业,尤其把市场营销的品牌管理和公关、市场策划活动视为企业制胜的关键。

1.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和内容有效问卷为213份。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为报考前对所学的专业的了解程度、对自己兴趣的把握程度、对该专业的了解是通过何种途径、选择专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是什么、对所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日标的了解程度、对学校的专业教育方而的满意度、是否想过转专业及转专业原因、所学专业的前景信息度等,问卷共设计了11个问题,对专业满意度的评价提出了11个问题,同时对专业各项目满意度评价提出了11个问题。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

2.结果与分析

2.1凭兴趣爱好初选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比例偏低

选择学校和专业由于是兴趣爱好选择营销专业的占到36.62%,要受父母和他人的建议的只占到12.68%,但是被调剂的占到28.33%,受分数限制只有报考市场营销的占到28.63%。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在大一学生中,兴趣爱好选择营销的人数只有36%左右,但是在做访谈时,大三学生中有50%的同学表示觉得市场营销专业很有意思,在被调剂的同学中,有40%的同学表示不愿意转出市场营销专业的原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觉得市场营销不是原来所想象的,现在有兴趣学下去并从事相关工作。

2.2专业认知教育不够

学生的专业认知教育欠缺导致学生在选择专业时的盲目性,体现在对所学专业的教学计划、所学课程、培养日标、专业理想、就业方向等等缺乏了解,经调查得知,有80%的学生表示不了解所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即便达到了解程度,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要在上学两年,甚至两年以后。虽然近儿年来,学校逐步认识到了专业教育的重要性,加强了学生的专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理想,但调查显示,仍有12.6%的学生对学校的专业教育不满意,3.29%的学生表示很不满意,只有50.23%的学生对营销专业表示一般。

2.3学生自认为专业素质迷茫

在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方面调查中,62.5%的学生选择了随机应变能力,55%的学生选择了用于创新;但是在如何获得这方面的能力时,又很迷茫和无措,有高达82.5%的同学认为应具备英语四六级证书,有20%的同学想过要考会计从业证书。他们寄希望这些证书可以帮助他们获得素质证明。

2.4学生对老师的实践经验很在意

46.01%的学生认为实践经验是很重要的,只有30.99%的学生认为理论水平很重要。据此可以看出学生更希望在课堂上领略商场经营的分享。

2.5学生对专业教育的期望

有高达42.72%的学生认为策划,销售管理的实践很重要,但是只有5.16%的学生表示对这些实践课程很满意,31.92%的学生表示基本满意。

3.思考和建议

3.1专业认知度对学生成功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有着指引的作用

如果带着认知偏差进来,或者是带着无奈和被强迫学习专业,将导致严重的学习动力不足。因此在校期间老师要做很好的引导,否则应该允许其选择自己适合的专业,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意愿的尊重,是高等教育制度进步的表现。

许多同学对于专业认知非常缺乏,对于专业的培养日标、课程设置和就业方向概念模糊,千方百计转入一个“热门”专业,而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众所周知,专业选择和以后的就业密切相关,在转专业的学生中,认为进入热门专业就能够顺利就业。事实并非如此,况且,眼前的热门专业儿年之后可能社会需求饱和或者形势发生变化,成为冷门专业了。因此,避免转专业闹剧的重演和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就应该加强学生的专业认知教育。

3.2建议

3.2.1加强专业介绍活动

目前,学校采取的专业介绍是大一军训后进行一次专业动员。但效果一般,在大一新生毫无概念的情况下介绍培养方案体系,由于学生的理解和介绍能力有限,效果不佳,这种活动要在以后的每一学期都开展,可以请专业课教师或有关专家讲解专业特点、专业优势,帮助学生及时树立正确的专业理想。

3.2.2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实践教学时有着很高的热情。所以现在,用人单位更看重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所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每个学校的培养目标,它包括学生的工作能力、基本能力和求职能力等。无论选择何种专业,学生只有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在社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2.3加企业实践活动打开学生的视野

需要学校提供资源,使得学生在校能与企业亲密联系,通过实践活动各行各业的市场营销活动运营方式,打开专业思路。

3.2.4加强就业指导教育加强学生的就业教育

以职业为导向进行专业选择,避免选择的盲日性。可以请已经在社会上取得成绩的往届毕业生回校进行现身说法,用他们自己的成功事迹来教育学生,学生从中感受到的印象会特别深刻,也最能触及学生的灵魂,引起学生的共鸣。

作者简介:

陈蓉(1972-),女,湖北省武汉人。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专业型学生社团 篇12

一、材料专业学生专业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和现状

高校工科毕业生最大的弊端就是缺乏实践经验, 不能把学校所学的知识充分快速地应用到工作实践中, 因此一方面广大的应届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另一方面是企业招聘不到具备一定行业经验的毕业生, 这种矛盾的根源在于学校对工科学生的培养体系中缺乏对专业技能和行业实践的系统培养, 造成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断层, 所学知识不能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如何培养具备较高专业素养的材料类学生, 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企业适应能力, 是学校需要面对的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在传统高校材料专业的专业教育中, 过多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 尽管实践能力的培养已经获得教学的重视, 但专业教育中的有些问题还是值得探讨。

1. 理论课时偏多, 实践过程不足

鉴于学校课堂教学的特点, 主要还是课堂理论讲授为主, 所占课时居多, 实践课主要是实验课, 课时少且缺乏心意, 不足以具备较好的实践能力培养, 学生很难真正得到实践经验。

2. 课堂内容没有结合实际生产, 理论讲授不能很好联系生产实践

课堂老师的讲授多以书本内容为主, 注重各种理论和概念的讲解, 不能有效结合工程实践, 在实践中学习, 在学习中实践。

3. 实践教学薄弱, 缺乏行业训练

学生实验实践时间有限, 毕业设计以及工厂实习缺乏专业的行业背景, 专业实践比较盲目, 很多地方都趋向于形式化, 学生不能从有限的专业实践中积累专业经验, 同时, 很多老师也缺乏相应的专业实践经验, 导致实践教学中脱离工程实践的现象严重。

二、增强材料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方式探讨

1. 精选课程内容, 改革课堂教学方式

专业书本知识牵涉面广且理论知识比较烦琐, 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要有所侧重, 根据专业的需要和社会的应用性, 偏重于应用性强的内容,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让学生在学习和复习的时候能够分清重点, 有针对性地学习。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要把书本知识和工业实际生产过程相互联系, 各种视频、图像、音频文件能够便利地应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和众多的资料教学, 把工业生产的视频、图片以及各种设计、加工案例引入课堂,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让学生知道学习的内容是用来干什么的, 能够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增强他们的学习目的, 知道如何学以致用。通过工业实践应用和书本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 增强课堂和企业的联系, 通过课堂的企业生产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积累, 增强专业素养。

2. 改革实验教学方式, 增强学生实践能动性

实验教学是材料专业至关重要的实践环节, 不仅是对书本知识的巩固验证, 更重要的是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和专业技能能力。当前很多专业实验并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实验方案比较老套, 实验设备比较陈旧, 同时学生并没有充分重视到实验教学的作用, 在某种程度上趋向于形式化和流程化。因此, 在实验教学环节要进行适当的教学改革, 增强学生的主体性, 发挥他们在实验中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实验教学课时应适当增加, 分为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整个实验流程, 包括前期材料准备、工艺流程、数据采集、结果分析以及后期实验改进等, 把设计实验作为一个工程项目来处理, 学生以团队小组的形式参与, 教师具体指导实验进程, 让学生在实验中能够体会企业工业生产的氛围, 通过设计式实验来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积累, 同时获得一定的生产经验。

3. 注重各种专业比赛锻炼, 增强课外科技活动参与

材料专业通常会有国家或者省级的创新设计竞赛活动, 诸如 “挑战杯”等大型赛事, 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这类专业竞赛, 多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竞赛的目的本就在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和专业技能, 学生应加以重视, 就如同企业的一个新开发的创新项目, 大家利用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 运用到实际的生产实践中, 能够有所创新和突破, 这是理论和实践融合非常好的机会, 专业技能以及创新思维能够很好结合, 通过竞赛项目的参与能够提高学生动手设计能力, 增强专业素养的积累和升华。

4. 重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加强知识的综合实践

课程设计是对具体专业课程的实践总结, 毕业设计则是大学四年对所学专业知识一次总的综合应用, 在毕业设计中, 所有的知识将进行一次综合和实践。指导老师应根据工业生产实际和社会需求, 合理设计毕业设计的题目, 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一定的专业性和社会应用性。学生应该对毕业设计充分重视, 对毕业设计项目每一步计算、实验、结果分析等, 都要以技术人员的角度来对待, 熟悉各种实验环节和器具实用, 包括常用的电镜扫描、金相显微镜、硬度测试等, 把毕业设计作为一个大的项目来设计, 充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

针对材料专业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有限的问题, 本文根据材料专业特点以及高校教育特色, 对在学校有限的实践环境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进行改革探讨, 对课程内容和课堂教学方式的进行改革, 注重实验教学和科技竞赛活动, 加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实践利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 提高学生专业素养, 为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本文针对工科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有限的问题, 对高校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进行改革探讨, 对课程内容和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注重实验教学和科技竞赛活动, 加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实践利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 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为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专业素养,实验教学,工程实践

参考文献

[1]张静, 金云学, 陈洪美.材料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研究[J].科技资讯, 2015, (16) :227—228.

上一篇:提高初中语文教学兴趣下一篇:国家级贫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