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类社团

2024-05-13

专业类社团(精选8篇)

专业类社团 篇1

高校社团是大学校园一个独特的, 以大学生相同或相近信念、观点、爱好、特长等为基础而自发成立的群体, 它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又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载体, 也是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切入点。专业类社团作为社团的其中一个类别, 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生特长, 以理论研究、发明制作、技能培养、创业立项等为内容开展活动的非盈利性学生组织, 除具有一般社团广泛性和多样行等基本特征之外, 还具有较强的专业背景和浓厚的创业创新氛围。在高职院校中大力发展专业类社团是营造职业氛围、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高职院校大力发展专业类社团的必要性

(一) 专业类社团是学风建设的方向标

专业类社团是高职院校拓宽学生专业知识、加强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学生在社团活动中能体验到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能促使学生创新性地开展技能学习与训练, 增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 产生对知识的获取与积累的新需求, 有助于加强课堂教学师生间的互动, 推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革新。而专业社团活动的成效也为专业建设和教学设计及实践提供借鉴和依据。

(二) 专业类社团是学生创新、创业的孵化器

专业类社团的活动开展经常结合着实践创新项目、课题、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等进行研讨、交流和实践探索。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实践创新等活动引导会员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有助于激发创新灵感, 提升创新水平。在社团中, 学生自己设计、组织活动, 直接面对社会现实和实践过程, 彼此之间互通信息, 交流得失, 营造出良好的职业选择与创业规划的氛围。

专业类社团相对于普通社团而言, 更容易搭建高效的创业团队, 将研究成果付诸于实体的转化, 为真正走上创业之路奠定基础。

(三) 专业类社团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提高就业质量的主阵地

作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高职院校, 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质量是发展的关键。而专业类社团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理论学习研究与实践的平台, 而且有助于学生养成关注社会、关注行业动态的习惯, 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加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学生在专业类社团中获得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理论方面的积累, 更是一种意识的培养与能力的提升。

二、专业类社团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相关机制不完善, 社团建设不够规范

近年来, 各高职院校的专业类社团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整体发展的趋势是积极的。但是在发展中还普遍存在着管理制度不规范, 学习制度不健全, 社团活动表面化和不持续性, 社团发展的后劲不足,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框架中应有的作用和地位体现不足等问题。

(二) 对社团扶持的力度不够, 师资与设备缺乏

专业类社团会员专业知识正在学习当中, 他们专业知识积累少、科研能力弱、活动组织经验欠缺, 活动开展更多地依赖教师, 如果师资力量薄弱或者疏于指导则会直接影响社团的生命力。实验、实训基地是专业类社团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保障, 但是基地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而且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虽然高职院校加大了在这一块的投入, 还是远远不够。

三、专业类社团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 规范社团管理机制, 推动社团创新性发展

一要健全领导机制, 专业类社团的发展在明确建立党团工作领导机制的同时, 要求各相关部门特别是教学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关注。切实解决指导教师人员配备与协调、评价与激励、活动场地的安排等问题。二要规范社团管理办法, 实行社团活动项目化管理。通过制定项目申报指南、审批和验收等环节进行引导, 活动结束后通过评比对下一阶段活动的开展起到指导作用。通过引入社团项目化管理, 学生社团申报活动能更为积极主动, 由过去的被动听指令到主动策划, 活动种类和范围更为丰富, 由过去的确定的有限主题变化为学生的无限创意。三是要加强社团骨干的培养。要建立社团干部培养机制, 按时或按期开办培训班, 经常性地开展对外交流学习活动。

(二) 配备“三位一体”的指导教师, 加强对社团成员的指导力度

在指导教师上配备上需要三位老师, 其中学生工作老师参与活动技巧的指导, “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参与活动内容的指导, 企业管理类顾问对如何将社团成果投入市场进行引导。学生工作老师、专业教师、企业管理类顾问三位一体, 对社团进行全面、全程、全方位的指导。如果校内没有相应的师资, 也可以邀请一些企业或机关等职场人员。同时, 专业教师可以结合技能证书的考证、对外四技服务等加大对社团成员专业知识的训练和应用。

(三) 结合项目, 整合资源, 走产学研之路

常规性与持续性建设是专业类社团的生命力所在, 在社团活动中要做到三个结合, 即结合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结合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结合大学生创业大赛。在专业类社团活动开展的硬件上, 可以利用高职院校的行业背景和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 拓展校外实训基地, 让社团成员去企业岗位或培训基地实习、参观。学生从中可以了解到本专业与生产实际的结合方式、本行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等等。同时, 通过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资源, 为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和项目开发, 并以此构筑社团活动的平台。

(四) 加强社会实践, 体验创业, 物化成果

专业类社团社会实践活动是形成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运动载体, 是解决大学生理论脱离实践、知识远离生活等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深入社会, 才能更好地将社会公认的法律制度、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吸收, 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在实践过程中社团借助各种社会资源和人脉网络, 能缓解场地和资金缺乏等问题, 也能进行原始积累, 为创业做好准备。而社团如果能结合实际情况, 围绕市场需求适时地把成果物化, 进行创业, 那就真正地将“就业”前移了。

摘要:专业类社团因其较强的专业背景和浓厚的创业创新氛围而受到关注,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内部管理、外部环境、物化成果等方面对高职院校专业类社团健康发展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类社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新华.强化专业社团建设培养学生创业能力[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14) .

[3]戚音.高职院校社团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2) .

专业类社团 篇2

一、报送评估机构的材料 1.社团基本情况介绍;

2.法人登记证、银行开户许可证、办公住所无偿使用证明;

3.现行章程文本和章程修改后的核准批复(复印件),未修改不需提供批复; 4.无

5.按规定办理备案(负责人、办事机构、印章、银行账户、会费标准)的相关文件(复印件);

6.2014年和2015年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全部会议纪要和决议(复印件); 7.办事机构名称、职责和工作人员配备情况; 8.建立党组织的批准文件(复印件)、党员名单,党组织生活、党员活动材料;

9.工作人员花名册(含学历、职务、职称、年龄、政治面貌、专兼职及返聘情况、所属部门等内容);

10.各种规章制度汇总(理事会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民主议事制度、行业自律制度、分支机构管理制度、办事机构管理制度、档案和印章管理规定、证书使用管理规定)(复印件);

11.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证明材料;

12.秘书长以上全部负责人的简历、身份证复印件和学历证书复印件; 13.产生秘书长的材料和秘书长绩效考核材料; 14.会计人员姓名、职务、资格证书复印件;

15.2014年和2015年资产负债表和业务活动表;

16.2014年和2015年第12月份全体工作人员工资表(复印件);

17.公益项目目录及情况简介(以2014年和2015年为主,包括:项目名称、开发背景、运作方式、开展情况、取得成果等方面的内容);

18.近年主要业务活动目录。

19.会员、理事、捐赠人、受助人和工作人员通讯录(含联系人、联系电话、手机、电子邮箱、通讯地址、邮编)。为了保证社会调查质量,提高社会调查效率,通讯录单独装订2份,注明参评单位,与申报材料一并报送。

二、评估专家组实地查看的资料

1.法人产生方式、程序材料;银行开户证明及年末净资产; 2.制、修订章程和会费标准,以及产生本届理事会的会议材料; 3.办公住所产权证、租赁证明或无偿使用协议,办公设备清单;

4.变更(名称、业务范围、住所、注册资金、法定代表人、业务主管单位)与备案(负责人、办事机构、印章、银行账户、会费标准)的相关文件;

5.2014年和2015年检报告; 6.中长期发展规划及落实情况;2014年、2015年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和工作报告; 7.会员(代表)大会制度,会员(代表)大会召开的次数及会议相关资料,重大事项的表决记录及决定。

8.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的产生、换届材料,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召开次数及会议记录,理事、常务理事履职材料;

9.组织机构与岗位职责的设置,成员的构成,分支机构发展会员、开展活动的相关材料和2014年、2015的工作计划、总结;

10.工作人员花名册(含学历、职务、职称、年龄、政治面貌、专兼职及返聘情况、所属部门等内容),劳动合同和落实社会保险的相关材料;

11.制度汇编(理事会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民主议事制度、行业自律制度、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管理制度、办事机构管理制度、档案和印章管理规定、证书使用管理规定);

12.党组织成立批准文件、党员名单、党组织活动(计划、记录、总结)资料,活动场地情况;

13.领导班子(理事长、秘书长等)的产生、聘用、薪酬、奖惩、培训、履职、影响力、专兼职等基本资料;

14.监事履职相关资料;

15.会计人员姓名、职务、资格证书复印件;2014年和2015年会计账簿、凭证、财务报告及审计报告;

16.参加社会组织管理知识培训和社团自身定期组织的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的相关材料; 17.2014年、2015年全部公益项目协议书(合同);

18.公益项目管理制度相关材料; 19.公益项目论证和计划的相关材料;

20.公益项目监督落实机制,及时反馈执行情况的相关材料; 21.公益项目总结和评估的相关材料; 22.体现公益项目绩效的相关材料(包括项目达成预期情况和项目的持续性、影响力等方面的内容);

23.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的相关材料;

24.针对本领域所关注的弱势群体或从事本领域公益事业的人群开展的继续教育及培训的相关材料;

25.向政府提出政策建议,参与制定法律法规或发展规划的相关材料; 26.开展维护权益工作的相关材料;

27.开展对接咨询工作的相关材料(包括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内容); 28.参加国际组织、开展对外合作、出访考察和引进境外先进成果的相关材料; 29.开展公益理论研究和公益理念宣传普及的相关材料; 30.接受政府转移职能、购买服务和委托项目的相关材料; 31.开展社会宣传的相关材料;

32.公开接收捐赠和捐赠使用情况的相关材料;

33.公开的项目种类、申请条件、评审程序和评估结果; 34.建立项目选择机制及其落实情况的相关材料; 35.编印的刊物或内部资料,及编辑出版的专业书籍;

36.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内设机构给予社团表彰奖励的证明材料; 37.新闻媒体对社团业务工作的宣传报道; 38.评估专家组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说明:

1.以上材料请参考“全区性公益类社团评估指标”准备;

2.“报送评估机构的材料”应编写目录和页码,一式二份(正本一份,副本一份),装订报送;

专业类社团 篇3

1、高等师范类院校体育社团的现状分析

1.1、体育社团成立情况

一些师范类学院早在2001年就成立体育类型的社团,但是其发展状况和发展速度并不让人乐观,通过研究可以发展师范类高校的招收男女比例为1:4,虽然总人数不少,但是真正对于体育感兴趣的人却不多,所以体育社团也就缺乏发展的土壤,而且一些师范类院校的体育基础设施较差,很多只是摆设也降低了学生的兴趣。

1.2、体育社团的类型与规模

通过对于师范类高校的体育社团的调查可以发展,不同院校的体育社团大多属于以下类型:益智类型(象棋、围棋等)、搏击类型(武术、跆拳道等)、健身健美类型(体操)、户外运动(自行车、慢跑等)、球类运动(篮球、乒乓球等)。由于一些运动具有广泛的受众,对于基础设施的要求不高,所以发展的也较好例如:球类、健身健美类。

1.3、体育社团成员构成

体育社团在每个学期都会举办社团迎新活动,因此体育社团的新人数量大于资深会员数量,但是不同类型的体育社团由于会员数量和会员兴趣,以及活动时间安排不合理、缺乏必要的技能培训活动等等,让很多会员的专业技能无法得到提升,所以一些会员也就选择不再参见此类活动。

1.4、体育社团的活动情况

大部分的师范类高校的男女比例都是不平衡的,也都是处于女多男少,在女生数量过多的社团男生往往不会参加,然而一些社团女生参加的也很少例如:篮球、轮滑等等,社团成员男女比例不协调,也就会成为恶性循环管。一些高年级的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活跃性很低,社团活动对于新生的影响力和吸引了也更大。

2、构建高等师范类院校体育社团的综述

2.1、学生体育社团意义研究

高校的体育社团是学生由于兴趣爱好,汇聚在一起举办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经过相关部门批准注册的学生组织,举办的活动多是积极向上、促进学生发展,同时体育社团还会具有自愿性、非营利性等特性。在这个社团中,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反省,这也有助于学生在活动中发展个性,提高体能塑造良好的精神面貌。

2.2、学校体育社团的地位概述

在体育社团获得良好发展之后,不同的专家学者都对它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不同的学者也都有自己的意见,经过实践和调查可以将观点综合成以下几点:体育社团是高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之一,体育社团的活动丰富了学校举办体育活动的形式,体育社团也为学校举办相关活动以及学校的体育代表队提更了丰富的资源。

2.3、学生体育社团的问题探究

针对我国师范类高校的社团发展的现状来说依旧是具有不同的问题,有些转专家为现有的体育社团的种类缺乏多样化、而且管理水平较低和经费不足等原因,造成了开展的活动单调、组织管理懒散。对于大部分体育社团来说其物质基础都是非常差的,一些活动举办的也有些低趣味。这也说明学生和一些学校领导还没有真正的意识到体育社团的重要意义。

3、高等师范院校体育社团的意义阐述

3.1、体育社团有助于学生的心态更加的稳定

学生因为对于体育活动的热爱而聚集到一起,学生之间有很多话题可以交流,学生主动的参与到社交当中去,有利于将内心的消极负面心理一扫而光,并且良好的体育活动也会成为学生排解压力和释放负面情绪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通过运动和交流减少隔阂与冲突,这也有利于建筑安全和谐校园。

3.2、体育社团也满足了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多元化需求

上文已经分析过,体育社团是不同体育活动的总称,其中还包括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学生到了大学阶段是接触世界、认识世界的良好时机,而且也摆脱了沉重的学业任务,很多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大多数学生选择参与到体育社团,这也不断的满足了不同的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多样化需求。

3.3、体育社团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有利于学生互相交流大学时光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遇到阻碍和困难,如何将内心中的负面情绪进行合理的发泄,选择何种途径也就非常重要了,学生需要一个感情表达与宣泄的出口,而体育社团就成为了这个出口的不二选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通过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摆脱了负面情绪的影响,通过与朋友的交流,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3.4、体育社团活动有利于解决纷争缓解矛盾

无论是在社会还是在校园,由于不同人的利益造成的利益冲突也就产生了不同的矛盾,如何解决和化解矛盾就成为社会不可避免的问题。而且学校也在积极的建设和谐校园,选择解决纷争缓解矛盾的途径就更加的重要,而且体育社团的活动就可以帮助学校维持校园秩序、淡化矛盾的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3.5、体育社团有利于学校文化的建设

社团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当然活动举办不光仅限于社团内部,还可以扩展到全学校,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其中,通过举办体育比赛、活动讲座等等,这些都会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素材,而且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优质的身体素质,也更能为校园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4、高等师范类院校的体育社团面临问题

4.1、体育社区按缺少学校的鼎力支持

很多社团组织者在组织一个新活动的时候都会遇到学校不支持的问题,例如:健身健美社团由于缺乏经费支持导致了活动场地少,无法定期地开展社团活动。这也就难以满足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需求,户外运动社团由于缺乏专业教师的支持,也让社团会员缺乏相应的技能。

4.2、体育社团活跃程度过低

学校的体育社团的组织者也是学生,也会有相应的学习任务不可能丢掉学业专心进行这些社团活动,而且很多社团的人员与学校领导的沟通不到位也导致了一些活动难以举办,很多社团都没有广泛的学生参与,让社团对学生的吸引力不断下降。

4.3、体育社团活动需要优化与提高

很多学生参与到社团活动当中都希望能获得与兴趣有关的专业技能,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些社团的专业技能课程少之又少,以及很多活动仅仅是基础类,导致活动类型单调,趣味性有待提高。

5、解决高等师范类院校的体育社团面临问题的对策

5.1、改革管理模式

因为在社团中,其成员的身份非常特殊,体育社团可以采取自治化的管理方法,其具体的做法是:校团委负责注册登记,体育学院进行管理,对社团的总体发展目标进行策划,并对社团进行监督、评价。另外,学校要成立体育社团联合会,由体育学院团总支进行负责,对体育社团进行一系列的管理。在体育社团中,自己进行管理,这样,就能够把校团委主管部门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可以放手管理其他事务,使其效率大大提高。通过自治,可以锻炼学生管理能力,让学生学会管理社团事务,融入到社会中去,为走上社会岗位打下基础。

5.2、对外部环境进一步优化

要想拥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就需要校团委、主管单位和公共体育教学部等联合起来,共同打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校团委要把政策放宽,对各项章程和制度进行规范,并给以一定的经费保障其发展和壮大,把体育社团的评优融进到校团委评优中去,并使社团逐渐实现自治管理。其次,主管单位要对社团进行符合实际的评价,对社团进行有秩序和有组织的领导。

5.3、对精品体育社团精准打造

现在高等师范学校中已经有了自己的体育社团,在此基础上要不断对其进行优化和创新,打造出一批精品社团。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打造其特色社团。这些特色社团可以使大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激发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特征得到展示,另外,这也充分展示了学校的特色,对外宣传了学校的特征。体育社团可以同现代元素结合起来,融入一些时尚和传统元素,使其社团更加具有特色,绽放出新的生命力。通过打造精品体育社团,可以推动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5.4、对资源进行整合,对体制进行完善

高校每年都对体育社团及其成员进行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妥善解决。很多的师范院校都拥有喜爱的运动,而且还有自己传统特色的项目。不同的学院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组织一个单项社团,这样,就可以使体育社团的各项活动得到更大的支持,并且还能够得到广泛开展,每个社团都拥有自身的特征。要对单个社团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其产生极其重要作用,从而做到老师和学生互动,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更好的互动,形成一种良好的机制。

5.5、对体育社团活动要加强指导

师范学院要依据体育社团项目的特征,由专门的老师对其进行指导,使其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老师在为社团指导中,心态要放正,不要单独为了工作而工作,要从思想上彻底的转变过来,心里要愿意为学生服务,要把为学生服务作为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另外,在指导上,老师要对现有场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要保证阵地的扩大,这是使其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老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让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加强,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体育社团中不断成长。学校也要给予指导老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鼓励,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使体育社团更加的透明和公开,形成一种良性竞争。

6、结语

在长期的发展中体育社团对于学生和学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有助于学生的心态更加的稳定、满足了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多元化需求、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有利于学生互相交流、有利于学生抒发情绪缓解压力以及解决矛盾、有利于学校文化的建设;其次目前体育社团的发展问题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通过研究就会发展其发展分别面临着:制度、物质基础、管理水平、经费支出、活动类型以及学校支持力度等因素的限制,因此对于构建高等师范类院校体育社团的探究,不同的人认为不同的因素实现制体育社团发展的主要原因,由于观点的不同也导致学校管理层面没有办法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让政策更具有针对性,这也就是需要不同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出正确的判断,以促进体育社团的发展。

摘要:早在上个人世纪五十年代,高校的的各种社团就陆续出现,并且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追求也促进了提出社团的出现和发展,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的学生越来越多,体育社团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也是令人瞩目的。通过对于体育社团的相关研究,就发现尽管其发展的时间不短,但是高等师范的体育社团发展总体情况依旧值得人们探究。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体育社团,体育活动

参考文献

[1]李传琴.普通高等院校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探讨———以遵义师范学院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2).

[2]李少明.豫北高师学生体育社团现状与发展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5).

专业类社团 篇4

很多在学校读书的人都说宁愿出去工作, 不愿在校读书; 而已在社会的人都宁愿回校读书。我们上学, 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 为的都是将来走进社会, 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应该在今天努力掌握专业知识, 明天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实践, 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 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 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 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 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 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 接触的人与事不同, 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 从学习中实践。而且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 又加入了世贸, 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 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 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 也有了更多的挑战, 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 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 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 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 还要不断从生活中, 实践中学其他知识, 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己, 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己, 表现自己。

而从此引发了大学生之间的激烈竞争, 在大学扩招的大环境下加剧了这种竞争的激烈程度与残酷程度。而高校招入的大批大学生在毕业后则面临着“毕业就失业”的结局, 甚至之前一度流行的到海外镀金的方法也只能产出“海待”而非“海归”了。在这种严峻的局势下在大学校园中催生出了一种新的学生团体———创业类社团。

2 高校创业类社团的特点

顾名思义, 创业类社团就是通过帮助与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从而缓解当下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但是说解决也不尽然, 当下中国的现状是大学生更倾向于毕业后就业而非创业。从此对于大学生创业的宣传与促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就高校创业型社团而言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创新性强。创新性是创新创业类社团的核心, 是区别于其他类社团的一个重要指标。创新创业型社团以操题、竞赛、项目为纽带。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发组成的群体, 往往带有跨专业、跨学科的性质。课题, 竞赛或项目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探索性和创新性, 跨学科的同学容易产生创新的契机。第二个特点是实践性强。第一课堂的教学侧重于知识的传播和理论体系的学习。创新创业型社团的存在给学生提供了实践的平台, 将理论知识加以运用, 注重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三个特点是进入门槛高。创新创业型社团的创新性和实践性形成一定的进入壁垒。创新创业型社团所从事的活动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和机械重复性的工作, 对参与其中的同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 参与创新创业型社团的同学需要具备一定的学术能力, 克服困难、解决困难的勇气和坚定的意志。第四个特点是形式多样性。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有效途径, 形式具有多样性。一是由于其所涉及的学科范围广泛, 研究内容的广泛性以及学科的差异性, 必然会出现形式不同的多样性, 既有模型制作, 理论研究、实物操作, 又有实证研究, 软件编程, 形式灵活多变; 二是科技创新社团活动可实现的活动载体具有多样性, 具体载体可以是学科竞赛、实验室项目, 也可以是科技发明。第五个特点是自主化程度高。参与创新创业型社团的活动过程与课堂的被动学习不一样, 需要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分配业余时间、选择完成场所、遇到困难主动联系指导老师, 协调同学, 这需要学生学会时间管理, 沟通技能, 同时所要解决的问题, 靠课堂上的知识远远不够, 还需要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 甚至跨学科学习, 才能进行创造性地运用。因此在整个参与过程中, 学生的自主化程度非常高。第六个特点是成效显性化。高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成效不断得到显现, 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通过各类课题、竞赛, 参与创新创业型社团的同学获得学术类奖励高于参与其他类别社团同学获得的奖励, 这种显性的精神奖励对于参与创新创业型团的同学是一种价值的肯定与回报, 另一方面通过参与科技创新类的社团所获得的创新成果还可以获得物质化的回报。

正因为创业类社团有着以上特点, 在其创办初期吸引了大量同学的兴趣与参与热情。以笔者所在的中国医科大学“医路先行”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社团为例, 其举办的活动大多与医学生就业创业相关。加之当前国内医学生的就业现状, 每次活动都吸引了大批同学参与与关注。而其在举办各种活动时也充分考虑到参与人员的特点, 所以大多以论述答辩的形式进行, 结果表明这种运营模式效果很好。

3 危机与机遇同在———医学高校创业类社团发展的问题与漏洞

第一, 重复建设严重。高校社团的成立是有一定的章程、计划即可申报成为校级社团或院级社团。由于校团委与院团委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导致社团可以反复申报。另外, 不同的主管部门由于各部门的发展, 在学生中成立了类型相同的学生组织, 重复建设不仅导致资源的紧缺, 也给学生的选择带来斟难。

第二, 专业指导力量薄弱。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指导单位是团委, 主要从事管理工作, 较少配备专业教师, 缺乏专业性的指导。这是创新创业型社团的一个重大缺陷, 使得不少创新创业型社团的科技含量偏低。虽然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型社团需要高度的自主参与性, 但仍需要有专业教师的指导, 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 参与学生持续性差。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型社团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呈现出参与热情逐年降低、持续性差的现象, 而持续性对于从事科技创新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据调查数据显示, 认为加入此类社团的主要目的是进行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者, 仅占23.6%。这是由于学生的自主性欠缺, 缺少指导老师的支持与鼓励, 以及部分同学具有较强的功利性所致。

第四, 社团活动经费不足。创新创业型社团需要充裕的资金用于材料购买、实验、制作, 调查, 但现状是大多数创新创业型社团的资金投入不够, 让学生很多创新性的想法无法进行尝试与实验。这将形成恶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由于没有资金支持而得不到实践。削弱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可能会导致学生退出创新创业型社团。

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以上问题, 笔者认为解决问题应该出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该做到管理的统一, 即校管理部门与院管理部门达成统一。创新创业类社团由于其专业性、学科性、实践性、创新性等特点, 仅靠团委的管理难以发挥其功效, 应理清每个创新创业型社团的学科特色, 与系院指导相结合才能够焕发生机。切合实际的做法是由校团委实行组织机构上的管理, 即社团的成立、发展、考核、结束统一由校团委进行管理。其次是需要学校的支持与培养。就业创业类社团作为一类主要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组织起来的团体, 由于其成员对就业创业的了解并不深刻, 面临的困难很多, 需要有专业人士提供指导, 为社团的发展明确目标、制订规划、组织培训。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就业创业类社团聘请了学校就业部门的教师进行指导, 为社团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 为了促使就业创业类社团又好又快地发展, 有必要聘请诸如职业规划师、职业咨询师等专业人士作为指导教师, 特别是邀请知名企业人事高管担任社团的指导教师, 有利于开阔视野, 提高社团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同时, 就业创业类社团所开展的一些活动往往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支持, 如创业启动资金、暑期实习招聘会运作资金、聘请专家讲座资金、进行职业调研资金等, 而目前各高校就业创业类社团普遍面临活动经费不够的问题, 大大限制了相关活动的开展。鉴于此类社团在活动开展中的特殊性和对促进学生就业的重要性, 有必要在财力上加大投入, 保证学生社团活动正常开展。要积极支持、引导和监督大学生创业社团通过吸纳社会赞助和提供有偿服务的方式募集活动资金。要在活动场地、活动条件等方面给予创业社团以优惠和支持,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设大学生创业园或创业实验室, 为在校学生创业实践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就业创业类社团作为一种新兴的学生活动组织, 会带给高校学生们更加丰富的就业方法与经验, 相信这些对于高校学生会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然而新兴的事物如果经营不善就会变成昙花一现。所以, 大力支持高校就业创业类社团发展对于当下高校学生的未来发展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摘要: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 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近年来, 高校中就业创业类学生社团不断涌现, 承担着拓展社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功能。以下将介绍创业类社团的运作模式与现状。

关键词:高校,创业社团,调查报告

参考文献

[1]罗贤甲, 黄理裕.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法治化管理研究[J].中国市场, 2012 (52) .

专业类社团 篇5

关键词:文科类研究生,学术社团,探究

1 高校文科类研究生学术社团含义

高校文科类研究生学术社团是由一群有志于某一学科或某一研究领域的文科研究生自愿组织而成的群众性团体, 是结合前沿问题、课题、社会现实问题等进行研讨、交流并进行社会实践探索的学术型学生组织。它能有效地完善研究生知识结构, 活跃思维, 激发创造欲望, 碰撞创新火花, 扑捉思想灵感, 对于高校研究生的学术研究与推广、学术辅导与交流、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有着重要的作用。

高校文科类研究生学术社团一般具有专业独特性、规模小型化和活动学术性的特点。社团的运作模式是采取学院团委统一管理, 专业导师指导、广大研究生主导和辅导员老师协助的基本运作模式。导师在学术活动的前沿理论引导、研究方法传授等方面进行指导、监控和评估, 研究生是学术型社团的绝对主角, 辅导员老师在研究生学术团体的组织、各种资源的整合中提供支持和帮助。

2 高校文科类研究生学术社团发展的价值和功能

2.1 高校文科类研究生学术社团发展的价值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如今, 高校学生社团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 有利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其中, 学术型社团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力军, 直接推动了专业教育、创新教育、同伴教育与榜样教育, 肩负着积极营造高校学术氛围的重任。

实践表明, 高校学术型社团对营造浓厚校园学术氛围、促进研究生成长成才、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作用日益彰显, 大力建设高校研究生学术型社团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高校文科类研究生学术社团的建设必须考虑研究生的学习特点和学术研究方式、路径。文科类研究生所学习的专业属于社会科学范畴, 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 很多研究不可能通过实验室进行严格的控制, 利用精密仪器加以严谨的测算和估计。社会科学的学科特点体现出文科类研究生在教学培育环节中主要是通过阅读文献、书籍, 社会调查和调研, 聆听学术讲座、掌握学科前沿等途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因而, 文科类研究生需要更多的思考空间和自主学习时间, 但同时也需要经常进行学术交流和沟通, 分享学科专业前沿问题, 因此非常有必要通过研究生学术社团组织来提供交流平台和机会, 营造研究生的浓厚学术氛围。

2.2 高校文科类研究生学术社团发展的功能

(1) 学术社团有利于文科研究生知识结构的完善。文科研究生加入到学术社团之中, 对于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学术社团一般致力于专业学术探讨、创新灵感启发以及创业能力培养, 在这样一个发散性的组织里, 研究生在活动和交往中会体会到不同专业同学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 这种交互影响将使每一个成员从中受益。

(2) 学术社团有利于文科研究生学术意识的提升。学术意识是每个文科研究生必须具备的, 它能够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 增强学术的造诣, 养成学术研究的习惯。学术社团通过开展活动, 使研究生们分享专业文献和杂志, 了解专业领域前沿问题和成果, 同时关注社会现实, 能够提高研究生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其敏锐的学术意识。

(3) 学术社团有利于文科研究生综合学术能力的提高。文科研究生的综合学术能力集中表现在学术资料积累、文字写作、语言表达以及集体合作研究等方面。通过开展学术社团活动, 可以大大提高其综合学术能力。

首先是积累资料的能力。资料的积累是科研的基础, 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没有大量可靠的、新颖的资料, 科研和论文的撰写就会无法开展。通过开展系统、系列的学术社团活动, 可以让研究生们共享哪些信息和资料有用, 这些资料、信息到哪里去寻找, 资料、信息找来后如何去整理、使用和保存, 为自己的学术研究所用。

其次是学术文字写作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作为一个文科研究生必须要具备专业化和学术化的语言, 这既要体现在文字写作上, 也要体现口头表达上。通过学术社团活动, 研究生们可以不断进行学术文字写作和语言表达的历练, 最终使自己拥有一种独具一格的学术语言。

再次是集体合作研究的能力。高校文科类研究生学术社团通过课题、专题研究等为纽带开展集体学术活动, 有利于他们集思广益, 集中集体的智慧, 克服个人研究的局限性和思维定势, 提高学术研究的质量, 这样能够培养和提升他们的集体合作研究能力, 这是每一个文科研究生成就未来所必须具备的。

(4) 学术社团有利于文科研究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增强。就目前而言, 文科研究生相比较理工科研究生就业是比较困难的,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因而, 在校的文科研究生非常注重自身专业实践技能和就业技能的提升, 职业规划对文科研究生们越来越重要。专业学术社团是研究生认识自我、定位自我, 做好自我职业规划的一个重要平台。研究生通过在学术社团中进行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锻炼, 可以不断拓宽专业视野、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为未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3 当前高校文科类研究生学术社团在发展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3.1 学术社团没有健全有效的运行机制, 缺乏制度保障

高校许多文科类研究生学术社团在成立时, 仅是由少数几个研究生学术精英的兴趣爱好发展起来的, 其学术社团宗旨、精神、目标等定位都不够科学、规范、长远和全面, 同时其学术社团的执行力不够, 缺乏规范的制度保障, 如管理制度缺乏规范、成员考核较为宽松、奖惩制度不够完善等, 这些都使得社团成员间的凝聚力偏弱、社团组织相对松散、社团活动缺乏连续性, 不利于精品学术社团的建设和发展。

3.2 学术社团干部组织能力较差, 缺乏学术骨干队伍保障

目前, 高校许多文科类研究生一方面需要一个学术交流和分享的平台和组织, 一方面出于现实的很多原因又不愿意担任学术社团干部, 特别是部分在学术科研能力上较为突出的研究生, 愿意参加学术活动, 但不愿意组织, 这是文科研究生一个现实的悖论。同时部分在学术科研能力上较为突出的有兴趣、有激情且担任学术社团干部的研究生, 大多又缺乏学生干部经验, 管理能力有限, 不利于学术社团建设性、开拓性、创新性的发展和成长。

3.3 学术社团活动的学术性不强, 缺乏品牌特色保障

学术社团的形成是以成员的学术兴趣和爱好为基础纽带的, 因而积极拓展学术兴趣爱好便成了社团成员的共同心理需求。目前有些学术社团, 活动形式单一, 流于形式, 活动内容缺乏针对性、创新性, 很少结合学科专业进行学术研究和探讨活动, 其提高研究生科研理论水平、专业实践技能等方面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也形成不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从而没能反映学术社团的本质内涵和满足文科研究生的本质需要, 对文科类研究生明显缺乏吸引力。

3.4 学术社团专业教师指导及经费投入不够, 缺乏人员物资保障

目前, “高校中很多领导和老师对研究生专业学术社团建设的意义认识不够, 仅仅认为它是一个研究生进行课外学习讨论的组织, 没有认识到其在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和提高学校科研水平和层次中的重要作用”, (1) 同时部分导师和专业老师也因为科研压力、生活压力大, 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学术社团指导上, 这使得研究生学术社团在发展中得不到专业老师的充分指导, 在发展前景上偏离了其本身的发展方向。

另外, 文科类研究生学术社团的资源、资金投入也相对匮乏, 物质支持不足。专题讲座、学术科研、社会实践等均需要较多的资金, 目前高校现有的资源和资金根本不能满足越来越丰富的研究生学术活动的需要。

4 高校文科类研究生学术社团建设的新策略和路径

4.1 建立学术活动的考评制度, 激发学术社团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针对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参差不齐的状况以及学术骨干培养的需要, 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非常有必要, 这可以激发研究生学术社团持续发展的动力。通过建立考评机制, 不仅可以激励学术社团成员的工作热情和参与活动的激情, 同时又使每位成员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我前进的方向, 实现其自我评价, 为自己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从而有利于学术活动呈现出“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局面的形成和研究生自身的学术积累和成长。

4.2 大力培养具备学术领导力的学术领袖, 增强学术社团的组织领导

文科类研究生学术社团的建设和发展, 研究生是其绝对主角, 而研究生学术领袖则是其主角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必须同时具备较高的学术造诣和较强组织领导力。他与学术精英不同的, 学术精英是具有一定学术功底、学术思想、学术能力并喜欢参与学术活动, 在活动中善于思考、积极交流的学生, 但不一定具有很强的领导力, 而研究生学术领袖则具有较强的学术领导力, 有一定的学术能力、人格魅力, 能够在具体的学术活动中引领大家积极思考, 活跃学术气氛, 提供有价值的学术建议, 同时能够在尊重大家的基础上, 形成大家认同的学术方向、学术理念, 并能够将大家凝聚在社团的周围。因此, 对于研究生学术社团干部必须进行大力培养, 除了要注重培养其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等基本综合能力外, 还注重学术能力的培养, 使其具备学术领导力。

4.3 打造精品社团, 深化学术社团的活动形式和内容

精品社团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社团。文科类研究生学术社团要不断深化活动形式和内容, 打造成精品社团, 才能吸引和服务广大研究生。

打造精品社团, 首先要完善规章制度, 尤其是研究生科学研究制度, 鼓励学术社团结合学科专业, 积极参与课题的申报和研究, 在参与研究课题的选题、研究到最后结果分析的过程中进行全面的、完整的科研能力锻炼, 夯实专业基础、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其次要贵在坚持, 不断突出特色, 创新活动形式, 开发新的亮点和闪光点, 提高学术品牌的档次和影响力;第三要坚持不懈地开掘研究生潜能、发挥成员的特长, 根据不同成员的精神、心理、追求等引导他们投入到社团活动中;第四要注重延续性, 注意社团核心成员的“传、帮、带”, 保持稳定的核心队伍, 使好的习惯、做法、传统得到延续, 保证社团以平稳的、不断上升的趋势存在、发展、壮大。

4.4 整合各种资源, 加大学术社团的全方位支持

高校文科类学术社团的建设和发展要必须整合各种校内外资源, 对其进行全方面的支持。首先是要充分合理利用已有的各种资源, 比如高校的专业教师, 校友资源等;其次要不断增加经费投入, 保障学术社团的健康有序运转;其三是要不断挖掘、开发新的资源, 学术社团活动的开展可以探索走向社会, 与企业结合, 获得社会支持和赞助等。

参考文献

[1]杜昕, 宋丹.研究生专业学术社团建设和发展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8) .

[1]童赛玲.在高等院校建立学生学术性社团的思考——以美术院校为例[J].学会, 2005 (7) .

专业类社团 篇6

一、在高校中, 思政类社团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

在高校, 社团是爱好相同的学生自愿组织并通过学校的部门批准和成立的团体。思政类社团是其中的一种, 其存在的目的是帮助那些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给其将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小组学习和讲座等一系列的方式学生更系统和深刻地认识政治理论, 在面对人生和社会百态的时候保证自身心态的积极健康。高校学生社团在开展活动的时候, 活动内容比较多样, 并且宗旨非常鲜明, 给学生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保证素质教育的实际效果。

但是现在很多高校中, 无论是社团活动的开展还是社团发展速度都非常缓慢, 甚至会出现有始无终的情况, 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社团本身的创新意识比较缺乏。进行创新教育的一个主要载体和途径是进行研究性学习。在进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 思政社团的重要性是非常突出的, 是大学中进行马克思主义实践的一个重要阵地[1]。若是思政类社团有意识地将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引入进来, 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 为学生提高全面发展的机会,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重视学生发现、研究及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 重视对学生的引导, 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和走向社会。通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学生得到更好的成长机会, 这对学生视野拓展和自身能力的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是非常重要的。思政类社团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进去帮助社团形成一定的研究理念和研究策略, 这样能够提高社团成员的素质能力, 帮助学生在参与思政活动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会做事、做人及做学问, 这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成长。所以有必要在思政类社团中将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入进去,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形成属于自己的个性化人格, 将思政类社团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

二、在高校中, 思政类社团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些特点

(一) 开放性特点比较明显

开放性原则指的是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时候, 必须真正地灵活和自由, 整个学习过程都必须将开放性原则体现出来。就社团成员而言, 社团吸取的是那些志趣爱好都比较相似的人, 共同的兴趣能够帮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交流。其成员主体大多是学生, 并且这些学生本身是跨专业和跨年级的, 并且还吸纳一些老师, 这导致成员本身的思维结构及知识储备方面存在的差异比较大, 在交流的时候, 思维碰撞会更多, 这对思维创新是非常有利的。此外, 学生加入社团的时候本身便是自由的, 同一个成员加入两个社团或者更多社团的情况比较明显, 这将思政类社团组织形式方面的开放性很好地体现出来。思政类社团本身的开放性还能体现在社团活动内容方面, 社团在开展活动的时候, 不但会涉及学生的三观, 还会涉及法学、伦理学、心理学及经济学等一些学科的知识, 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更好地进行提供更多的选择。并且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 思政类社团在开展活动的时候会与时俱进。若是在进行思政类社团活动的时候将研究性学习理论应用进去, 学生的视野会更开阔,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及社会热点进行一定的研究[2]。此外, 课题在研究分析角度目标确定、过程涉及、研究方法选择、评价和总结等方面, 灵活性比较明显, 并且涉及知识面比较广。

(二) 过程性特点比较明显

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运用在学生的自主研究中, 比较重视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在思政类社团中将研究性学习运用进去, 是通过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大学生的能力经验及知识水平都比较欠缺, 其得出的结论可能不成熟, 这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能不能真正独立地进行判断、思考及选择, 能不能很好地获得知识和结论, 其研究的整个过程才是最重要的[3]。

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时候, 学生可能仅仅参与其中的一个小部分, 但是学生必须真正了解整个研究的过程和程序, 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时候, 必须真正地掌握学习的方法, 并且应该学会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选择真正适用的方法进行研究。

(三) 研究性学习的社会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重视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重视学生社会实践意识的提高, 研究性学习让思政类社团的活动内容社会化更明显, 帮助学生激发学习研究的兴趣, 帮助学生更好地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发现存在的问题[4]。

三、在思政类社团中将研究性学习运用进去的策略

(一) 进行有效意境的创设

为了将学生本身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 提高学生进行研究的兴趣, 老师必须重视氛围的营造, 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思考及解决问题。所以, 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平台, 将讲座、信息交流等策略运用进去, 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 指导学生在一个比较开放的环境中进行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对于学生的一些想法比较新颖的提问, 老师首先必须做的是给其鼓励和肯定, 帮助学生更认真地进行探究, 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这便要求老师进行民主氛围的创设。

(二) 重视自主性学习

在进行社团活动的时候, 老师应该给学生机会, 让其自主地进行课题选择, 并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案。在这个过程中, 老师应该重视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此外, 老师还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 让其进行自主学习, 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 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 给学生机会思考和表现, 让学生独立地完成任务, 这对学生自主学习思维养成是非常有利的[4]。

(三) 重视互动和交流

社团学生来源比较广泛, 其特点各不相同, 所以老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合作, 这样能够将学生本身的特色和专长发挥出来, 帮助学生真正地实现共同进步。

此外, 老师还应该进行评价机制的创新, 重视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 并将其和老师评价结合在一起。

四、结语

思政类社团在进行社团活动的时候, 必须根据社团成员的实际情况进行方式的选择, 而将研究性学习方式运用进去,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概念,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并且推动社团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伊文婷.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适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可行性探讨[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2, 05:31-34.

[2]田海斌, 李宁.依托志愿服务社团开展大学生思政工作研究——以辽宁科技大学为例[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3, 02:10-12.

[3]栗国旗.研究性学习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13, 14:97-98.

专业类社团 篇7

(1)社团基数大,发展不均衡。以南京城东某高校为例,该校社团总数为104个,其中直接以生态环保为主题开展活动的社团有6个,占该校文化娱乐类社团的24%。将生态环保作为其建设文化一部分的社团也占重要的比重。所以,生态环保类社团当下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由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班级、年级为单位进行,对于由不同班级、年级学生组成的学生社团长期缺少有效的指导。造成学生社团成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2)社团制度不健全,人员流动性大。生态环保社团是由对于生态环保事业有共同认知和热情的同学组织起来的学生社团,很多同学在参加活动初期尚能够积极参加活动,到了中后期,由于社团管理缺乏有效的制度,或者是制度没有良好地执行下去,因此造成部分学生纷纷退出社团,有些社团甚至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

(3)社团老师指导存在困境。高校生态环保社团是学生自发形成的社团。由于学生在认知上的缺陷,因此必须要有专职老师对其社团建设进行指导。目前,我国生态环保社团大都施行单人教师负责制,所以,出现了两种困境,一种为由具有行政职务的老师担任其指导教师,这类老师一般来说对于社团活动非常擅长,但是缺少对于理论素养的培养。另一种社团指导老师则为学校的生态方面的专职老师,他们能够弥补社团成员的理论素养,但是在组织活动方面往往力不从心。

(4)社团活动商业化现象严重。当下高校社团已成为社会商家的兵家必争之地,生态环保类社团也不例外。一方面是由于生态环保类社团资金短缺,需要借助外界力量来组织活动;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西方思想的传入,拜金思想也不断地腐蚀着我国的校园文化。极少部分社团负责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铤而走险,大肆谋取利益,对于社团本职生态环保工作不闻不问,进一步造成社团难以发展。

(5)社团成员缺乏理论素养。由于社团成员来自各个专业,因此对于生态环保的认识难免有所缺失。由于生态环保社团是高校生态环保建设的组织者和传播者。因此,生态环保类社团成员的理论素质高低决定了他们组织活动质量的好坏。以南京城东某高校2012年数据显示,该校生态环保协会注册成员达到近100人,但是以生态学为主修学科的学术只有十人左右。大部分成员为伦理专业的研究所及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生。他们虽然对于生态学专业略有涉及,但是与科班出身的生态学专业学生相比,无论是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较大的差距。

2 生态环保类社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1)生态环保类社团的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不谋而合。生态环保社团是以传播生态环保思想,组织有效的生态保护活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宗旨的社团,其通过定期组织以生态环保为主题的活动来影响广大在校学生关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其通过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来促进校园生态文明建设。所以,生态环保类社团的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不谋而合。

(2)生态环保类社团的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一脉相承。生态环保社团是由对于生态环保有兴趣的同学组织起来的社团,由于生态环保就在我们的身边,所以,非常容易引起学生们的共鸣,他们由于有着共同的工作和奋斗目标,因此,更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同时作为社团成员在进行宣传的过程中,他们自己也在进行一次教育。不断成长的社团成员能够更好地带动自己班级或者专业的同学进行生态环保活动,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一脉相承。

(3)生态环保类社团的建设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生态环保类社团的兴起为开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二战场,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其内在原因,需要灌输。但是在当下,单纯的灌输显得已不再合适。生态环保类社团作为学生自发组织的社团,本生就具有群众基础,其次,生态环保社团以组织活动作为教育主题,强调寓教于乐,这样更容易使得同学接受。因此,生态环保类社团的建设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

3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生态环保类社团发展对策

(1)明确指导思想,加强引导。指导思想是任何一个组织的内在核心,生态环保类社团也不例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成为社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学生社团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引领。加强学生社团理论建设,以生态活动作为学生社团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美丽中国”这一生态概念。并在新形势下不断了解学生最新思想动态,引导并满足不同类学生的各类需要。在学生社团的建设中,应以宏观调控为主要目标,减少指导老师的直接干预。

(2)科学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对于学生社团的科学管理,以现代化的管理学理论打造并武装社团。生态环保类社团作为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强对于学生社团的主体引导,必须要建立有效的制度,将学生社团变为“笼子里的老虎”。在人性管理和制度约束的双重保证下,生态环保类社团得以迅速发展。

(3)明确定位,创新品牌战略。生态环保类社团的目的是组织和发动全校师生开展一系列生态活动。因此,生态环保类社团的第一要务即为生态。只有以生态为核心,创新活动机制,以生态为品牌核心,围绕生态进行一系列活动,社团才能得以发展。不断拓宽活动的内涵,创新活动机制,打造品牌。在不断壮大自身队伍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传播并发扬生态环保理念。

(4)实行“双导师制”,提升工作效率。在当前高校提倡教学和行政分离的大环境下,很难找出一位能够在学术领域和实践领域都颇有建树的老师。但是,由于生态环保类社团的特殊性,理论知识的培养和学生活动的组织,往往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有必要实行双导师制。一方面,双导师制的实行使得社团建设能够双管齐下,均衡发展;另一方面,双导师制的施行,使得原来一个老师做的事情由两位老师分担完成,减轻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

摘要:随着美丽中国全新概念的提出,全社会已将目光放到了生态文明建设中来。高校学生作为当下生态文明的接受者,将来也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传播者;而高校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学生活动的主要平台。因此,如何发挥高校生态环保类学生社团的作用,是未来生态工作的重中之重。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团建设的核心,更不容忽视。

关键词:生态,社团,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赵茂程,张玉妹,邱正祥.浅析新形势下林业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国林业,2000(6).

[2]熊莹等.浅谈高校学生社团现状与出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中国市场,2009(40).

专业类社团 篇8

社团结构是指内部节点连接相对紧密,而节点之间连接比较稀疏的群落[1]。人们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根据社团结构的这个特性而言的。寻找网络中的社团结构,对于分析和了解现实网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阶段,研究者们已经提出了许多社团发现算法。较早社团发现算法包括Kernighan-Lin算法[2]和基于Laplace图特征值的谱平分法[2]。Newman和Girvan提出的GN算法[1]是一种基于边界数(Edge Betweenness)的分割方法,将网络划分成越来越小的部分。该算法计算量大,并且划分出的社区没有一个定量描述。Radicchi等人在GN算法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改进,提出了快速分裂算法[3]。

但是,目前的大多算法将一个节点仅归属于一个社区。然而在现实自然界中,事物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一种事物往往可归属到不同的类别中,社团间存在大量重叠的现象,一个节点可属于多个社团。

于是,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始转向重叠社团挖掘方向,并完成了一些初步的研究,如Gergely Palla提出的k-clique算法[4]等,但研究者的重心仍然放在节点上。

考虑到现实中的节点往往具有多种身份属性,它们会根据不同的身份聚集在相应的社团中。就是说,节点之间的联系是基于边的[5]。

该文结合这种发现,将研究重点放在联系节点的边上,提出了一种边的定义,利用边对复杂网络的节点进行扩展得到边向量的矩阵,通过对该边向量矩阵进行聚类划分得到具有共性的边的划分,进而来得到节点集的不同社团划分。

实验证明,该方法可挖掘出具有相似边特性的节点,能有效地将网络划分成若干社区。

且各个社区内部的节点集是具有相似属性的。

1 基本概念和相关定义

1.1 复杂网络数据的表示

在复杂网络的研究中,我们得到的数据是表征节点们彼此联系的数据。设节点集为D。

一个节点用它的邻接节点集来表示。

如节点1和节点2,节点3,节点4相连,{节点2,节点3,节点4}称为节点1的邻接节点集。

所有节点的向量构成一个邻接矩阵。

用图来表示,复杂网络对应一个无向图G=,其邻接矩阵为A。在A中,若i、j两节点有边相连表示为ai,j=1,否则ai,j=0。

1.2 边向量的定义

虽然一个节点蕴含多种身份属性,但连接两个节点之间的边却是有明确含义的,这条边体现的是连接的2个节点所共同具有的属性。

定义边向量为:

即2个节点的边向量由这2个节点向量的公共部分构成。

设D1=[D2,D3,D4,D5,D7]和D2=[D2,D3,D4,D6]。则D1,2=[D2,D3,D4]。

一个复杂网络有N个节点,通过彼此计算边向量可以扩展为一个N*N的边向量矩阵。通常,这是一个稀疏矩阵。

如Di和Dj没有共同邻接节点,则Di,j=0。

如Di和Dj有共同邻接节点Dm1,Dm2,..Dmk,则Di,j=[Dm1,Dm2,..Dmk,0,...0]。

边向量矩阵的特殊性:向量矩阵的元素不是一个数值,而是一个向量。

2 聚类算法和实验分析

2.1 数据准备

以19个节点构成的网络为例,该网络包含19个节点,37条边。

对数据集矩阵化得:

计算边向量:

可以得到边向量矩阵

2.2 边向量的相似计算

复杂网络是离散型多维度向量的数据,研究者们已经提出很多种针对此类数据计算相似度的方法,最经典的是Simrank共享最大邻法和离散余弦相似度法[6]。

分别是基于图划分和向量余弦夹角的方法,可以证明,它们是等价的。

该文采用离散余弦法来计算边向量的相似度。

计算公式:

2.3 边向量的聚类分析

研究发现,同一社区内的点集倾向于拥有相似的属性,对社区内的点而言,就是要拥有相似的边向量。因此,对边向量进行聚类计算。可以得到边向量的划分集。而一个划分内的边向量所涉及的节点集合就是一个社团划分。

为使分析更简明,该文采用离散化的经典K-means聚类[6,7],

K-means算法是将样本聚类成k个簇(cluster),具体算法简述如下:

步骤1:任意选取k个聚类质心点为μ1,μ2,…μk∈Rn作为初始中心,

步骤2:对于每一个边向量Di,j,计算其应该属于的类Cn。

这里,边向量之间的距离计算采用边向量离散相似度的倒数。

步骤3:对于每一个类Cm,计算该类的质心

步骤4:计算目标函数,如果J>=给定的ε,返回步骤2,继续迭代。

步骤5::J<给定的ε,输出此时的划分Cn。

对上述D=[Di,j]进行计算,最终结果为

社团划分如下:

3 结束语

基于边向量的聚类划分方法能够有效的挖掘复杂网络中的社团,并且能处理重叠型社团挖掘。但是,现阶段算法的复杂度太高,只能适用于节点数不是太多的数据。有效地降低算法的复杂度将是下一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摘要:现有的复杂网络社团挖掘算法大多无法处理具有重叠性的社团结构,该文提出一种度量节点间关系的边向量,通过对边向量的聚类计算来得到网络中节点的社团结构。对简单的重叠性网络计算验证,该方法能够得到较好的社团划分,可以处理具有重叠性的网络划分。

关键词:复杂网络,社团挖掘,边向量,边聚类

参考文献

[1]汪小帆,李翔,陈关荣.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62-191.

[2]杨博,刘大有,Liu Jiming,等.复杂网络聚类算法[J].软件学报,2009,20(1):54-56.

[3]Chen Duanbing,Fu Yan,Shang Mingsheng.A Fast and Efficient Heuristic Algorithm for Detecting Community Structures in Complex Net works[J].Physica A,2009,388(13):2741-2749.

[4]Fortunato S,Latora V,Marchiori M.A method to find community structures based on informaton centrality.Phys.Rev.E,2004,70:056104.

[5]Clauset A.Finding loc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networks[J].Physical Review E,2005,72.Newman MEJ.Modularity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in networks[J].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6,103(23):8577-8582.

[6]赵凤霞,谢福鼎.基于K-means聚类算法的复杂网络社团发现新方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26(6):2041-2043.

上一篇:医疗基本保险下一篇:体育课堂教学艺术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