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精选12篇)
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 篇1
一高职文秘学生的专业技能
对高职教育而言, 专业是分门别类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教与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的活动方式, 是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 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专业技能, 是指在某个专业领域所具备的技能, 是在教育者的指导下, 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符合从事某种职业的操作技能和认知能力。专业技能是高职文秘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源泉。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是指从事秘书工作所必备的岗位能力, 主要包括“三动”能力 (即动手、动口、动脑能力) 和“三办”技能 (即办事、办文、办会的技能) 等。掌握专业技能对学生的学习、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发展个人能力, 从而更好的适应文秘工作的需要。
二高职文秘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思路
高职教育是以职业能力教育为核心, 为社会培养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因此, 文秘专业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 深化文秘专业教学改革, 围绕“一个中心、两方结合、三个平台、四个系统”进行教学安排, 切实提高文秘学生的专业技能。“一个中心”, 即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以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两方结合”, 即以校企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三个平台”, 即建立了课内实践、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三大平台;“四个系统”, 即通过建立课堂教学系统、模拟情境系统、社会实践系统及生产实习系统等。在教学中, 以“四个系统”为抓手, “三个平台”为保障, “两方结合”是教学的基础, 最终的目标就是切实提高文秘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高职文秘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实践
(一) 优化课堂教学体系, 突出专业技能训练
1教学内容体现职业化
结合社会对文秘人才的要求和高职教育的实际, 聘请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专家研究把关, 保证教学内容适应社会的需要。课程与教学内容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为全面落实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需要对课程内容和结构进行整合与综合化处理。一方面, 教材体系在理论方面强调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另一方面, 专业技能训练与秘书岗位工作实际相结合, 突出针对性、应用性和实用性。为此, 应加强课程内容的整合:将内容相近或相同的课程进行整合与综合化处理。改变过去文秘专业课程设置零乱、内容重复的缺陷。整合后形成六个模块:人文素质课程模块、中英文语言课程模块、信息收集与处理课程模块、组织协调公关课程模块、秘书实务课程模块、商务课程模块。专业技能训练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岗位认识阶段, 引导学生了解所学专业所对应的岗位和职业;二是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训练阶段, 通过校内实训进行模拟训练;三是产学结合进行顶岗实习和岗位综合实践锻炼。
为加强文秘专业技能训练, 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单项任务实训。单项任务实训就是为某个学习目标而设计的单项实训教学内容, 如上机文书写作实训, 每个文种作为一个学习目标, 要求学生在电脑上用准确的格式完成一个个写作任务。在此基础上, 在课程中开设足够的综合性实训项目, 强化技能训练。文秘专业开设了九个模块的综合实训项目, 分别是文书写作与训练模块、办公室事务模块、会务工作模块、公共关系技巧模块、接待与礼仪模块、商务谈判模块、信息管理模块、办公自动化模块和人力资源管理模块。通过综合实训项目的锻炼, 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与创新能力。
2加强课堂实训, 强调“教、学、做”为一体
高职文秘专业教育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 遵循“理论必需够用, 注重实训”的高职教育理念,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方法, 强化课堂实训, 让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 “教、学、做”一体化, 强化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 力争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课堂实训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实践某些秘书工作技能, 一般是与理论课的配比实训。这种实训任务单一, 工具较单一, 设备条件限制少, 能在课堂内完成, 教师只要提供任务并提出完成要求, 学生则按照要求拿出与实际工作相类似的成果。在课堂实训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准确的讲解。准确的讲解有利于学生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 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 有助于学生掌握形成技能的方法。为充分发挥讲解的作用, 可以把讲解与示范结合起来, 一边讲解一边示范。第二、必要的练习。练习是形成技能的关键环节, 应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根据时间分配不同分为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根据内容完整性的不同分为整体练习和部分练习;根据练习的途径不同分为模拟练习、实际练习和心理练习等。第三、有效的反馈。反馈是指训练者了解自己练习的结果。反馈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内部反馈, 即训练者个人自身的反馈;二是外部反馈, 即训练者以外的人给予的反馈。可以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 然后开展学生相互评价, 指出优点和不足, 再由教师进行检查。师生共同讨论, 评判训练中出现的问题, 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进行反复训练之后, 就可以使技能熟练定型。
3推进技能评估改革, 激发实践兴趣
文秘专业技能评估主要考核学生完成实训任务的水平, 要强化实际操作, 采取多种考核方式, 建立健全以专业能力考核为主, 常规考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试制度。如果考核不合理, 可能会影响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积极性, 达不到训练的效果。对于侧重培养专业职业能力的课程, 如秘书学、文书学、档案管理学、速记基础等应灵活采取实践操作和技能竞赛等多种考核方式, 突出个人专业能力的培养, 为以后从事文秘职业时成为一名合格的秘书奠定基础。专业技能考核以实训的训练模块为基础评定成绩, 让学生明确成绩与每一个训练模块的表现直接相关, 从而激发学生训练的积极性, 提高训练的效果。训练结束后, 要求学生对实训进行总结, 撰写实训报告, 引导学生思考, 加深学生的印象, 巩固技能。
(二) 开展模拟情境实训, 强化专业技能训练
秘书专业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我院文秘专业具备文秘情景模拟实训室、网络办公实训室、文书处理与档案管理实训室、商务活动综合实训室、礼仪与形体训练实训室等实训场地, 为文秘实训实践教学提供了保障。在教学中, 可以采用实用性、参与性强的情境实训法,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情境实训就是在模拟的工作情形下演练某些秘书工作内容或训练某些工作技能。实训由学生扮演秘书角色, 按照秘书工作任务的要求去处理不同的事件, 学生参与其中, 感受秘书工作的实质所在。如在高职院校的文书处理训练在单项训练的基础上, 展开整体实践训练, 可以设置一定情境的模拟现场,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扮演各种角色。整体实践教学的开展必须以部分项目的实现为前提, 主要是对各单项技术规范的综合运用和对整体工作流程的理解, 如在收文处理训练中, 完成接收、登记、审核、拟办、批办、承办、催办、注办、归档、查询等程序。完成后, 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 然后开展学生相互评价, 指出优点和不足, 再由师生共同讨论, 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要求学生修改出现的问题。从而使技能内化为个人的专业能力。
为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 促进知识向能力转换, 在第三学期文秘专业安排了二周时间集中进行实践活动, 安排学生到院办、教务处、学生处、档案室、组织人事处等部门参与完成各种“办文、办事、办会”任务, 提高专业技能。
(三) 开展社会实践, 锻炼专业技能
秘书技能是学生在全面掌握秘书知识的基础上, 形成秘书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秘书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所以, 文秘专业技能训练不仅要加强课内单项训练和模拟情境实训, 也要加强社会实践, 锻炼专业技能。第一, 组织社会实训。按照教学计划, 三个学年分别完成三项社会实训任务:第一学年进行社会调查, 完成“社会调查报告”;第二学年进行市场调查, 完成“市场调查报告”;第三学年完成毕业论文。学生通过收集材料、问卷调查、撰写报告等活动, 能较深刻地掌握社会实践的流程, 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第二, 开展技能竞赛。可以开展多种竞赛活动来提升学生的秘书综合素质, 通过竞赛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例如, 举办“秘书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 用三分钟演讲、场景模拟、公文写作、硬笔书法和才艺表演等形式, 对文秘学生办公事务管理技能、会务管理技能、公文处理技能、办公室真实情景展演、办公设备综合技能、速记速录和个人职业才艺等进行考察。第三, 成立学生社团。成立“秘书事务所”, 承办校内外各种真实的工作任务, 利用校内的团代会、运动会、校园主题活动等机会, 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让学生参与具体活动的策划和筹备, 起草活动方案、开幕词、总结等有关文稿, 承担会议的组织、安排与接待工作, 让学生在生产性实训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 开展综合技能实训, 提升秘书专业技能
提升文秘专业技能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专业岗位综合技能实训。它是到社会岗位上顶岗工作, 实现由学生身份向秘书角色转换的过渡, 并进行秘书职业的尝试, 实现学生秘书经验的积累。第六学期文秘专业学生由专业教师带队, 在工作人员的具体指导下, 在相关单位进行顶岗实习。文秘的专业特性决定企业岗位需求量不大, 为做好此项工作, 学校要与企业加强合作, 联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确保学生在真实的岗位环境中, 实现秘书岗位的职业化系统训练, 确保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开展秘书岗位综合技能实训应注意:第一, 组织动员, 明确要求。要开展实习专题讲座, 召开实习工作动员大会,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明确顶岗实习工作任务。第二, 组织观摩, 了解职责。到实习单位观摩一周, 听取实习单位领导或具体部门负责人介绍单位情况, 了解岗位工作具体情况。按照实习单位要求, 制定工作日程表、实习管理办法。第三, 认真实践, 提升技能。实习生进行专业技能顶岗实习, 根据实习单位安排担任管理或服务工作任务, 撰写实习周记、开展小组讨论、参与实习单位专题活动、参加实习单位参与专题宣传活动和文体活动等, 通过实习检验专业知识与技能。第四, 表彰先进, 总结经验。要求每个实习生认真撰写实习总结, 表彰优秀的指导教师和优异的实习生。通过顶岗实习, 实现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使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获得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孟庆荣.秘书职业技能实训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6) :1-3.
[2]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256-261.
[3]李晓琼, 吴迪.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秘书之友, 2012 (2) .
[4]聂振华“.四位一体”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 2011 (6) 中.
[5]禹明华.基于职业能力与素养培养的文秘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师教育研究, 2008 (3) .
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 篇2
一、高职文秘学生的专业技能
对高职教育而言,专业是分门别类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教与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的活动方式,是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专业技能,是指在某个专业领域所具备的技能,是在教育者的指导下,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符合从事某种职业的操作技能和认知能力。专业技能是高职文秘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源泉。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是指从事秘书工作所必备的岗位能力,主要包括“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能力)和“三办”技能(即办事、办文、办会的技能)等。掌握专业技能对学生的学习、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发展个人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文秘工作的需要。
二、高职文秘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思路
高职教育是以职业能力教育为核心,为社会培养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因此,文秘专业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文秘专业教学改革,围绕“一个中心、两方结合、三个平台、四个系统”进行教学安排,切实提高文秘学生的.专业技能。“一个中心”,即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两方结合”,即以校企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三个平台”,即建立了课内实践、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三大平台;“四个系统”,即通过建立课堂教学系统、模拟情境系统、社会实践系统及生产实习系统等。在教学中,以“四个系统”为抓手,“三个平台”为保障,“两方结合”是教学的基础,最终的目标就是切实提高文秘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高职文秘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实践
(一)优化课堂教学体系,突出专业技能训练
1教学内容体现职业化
结合社会对文秘人才的要求和高职教育的实际,聘请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专家研究把关,保证教学内容适应社会的需要。课程与教学内容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为全面落实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需要对课程内容和结构进行整合与综合化处理。一方面,教材体系在理论方面强调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另一方面,专业技能训练与秘书岗位工作实际相结合,突出针对性、应用性和实用性。为此,应加强课程内容的整合:将内容相近或相同的课程进行整合与综合化处理。改变过去文秘专业课程设置零乱、内容重复的缺陷。整合后形成六个模块:人文素质课程模块、中英文语言课程模块、信息收集与处理课程模块、组织协调公关课程模块、秘书实务课程模块、商务课程模块。专业技能训练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岗位认识阶段,引导学生了解所学专业所对应的岗位和职业;二是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训练阶段,通过校内实训进行模拟训练;三是产学结合进行顶岗实习和岗位综合实践锻炼。
为加强文秘专业技能训练,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单项任务实训。单项任务实训就是为某个学习目标而设计的单项实训教学内容,如上机文书写作实训,每个文种作为一个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在电脑上用准确的格式完成一个个写作任务。在此基础上,在课程中开设足够的综合性实训项目,强化技能训练。文秘专业开设了九个模块的综合实训项目,分别是文书写作与训练模块、办公室事务模块、会务工作模块、公共关系技巧模块、接待与礼仪模块、商务谈判模块、信息管理模块、办公自动化模块和人力资源管理模块。通过综合实训项目的锻炼,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与创新能力。
2加强课堂实训,强调“教、学、做”为一体
高职文秘专业教育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遵循“理论必需够用,注重实训”的高职教育理念,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方法,强化课堂实训,让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强化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力争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课堂实训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实践某些秘书工作技能,一般是与理论课的配比实训。这种实训任务单一,工具较单一,设备条件限制少,能在课堂内完成,教师只要提供任务并提出完成要求,学生则按照要求拿出与实际工作相类似的成果。在课堂实训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准确的讲解。准确的讲解有利于学生调
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有助于学生掌握形成技能的方法。为充分发挥讲解的作用,可以把讲解与示范结合起来,一边讲解一边示范。第二、必要的练习。练习是形成技能的关键环节,应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根据时间分配不同分为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根据内容完整性的不同分为整体练习和部分练习;根据练习的途径不同分为模拟练习、实际练习和心理练习等。第三、有效的反馈。反馈是指训练者了解自己练习的结果。反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反馈,即训练者个人自身的反馈;二是外部反馈,即训练者以外的人给予的反馈。可以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然后开展学生相互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再由教师进行检查。师生共同讨论,评判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进行反复训练之后,就可以使技能熟练定型。
3推进技能评估改革,激发实践兴趣
文秘专业技能评估主要考核学生完成实训任务的水平,要强化实际操作,采取多种考核方式,建立健全以专业能力考核为主,常规考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试制度。如果考核不合理,可能会影响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积极性,达不到训练的效果。对于侧重培养专业职业能力的课程,如秘书学、文书学、档案管理学、速记基础等应灵活采取实践操作和技能竞赛等多种考核方式,突出个人专业能力的培养,为以后从事文秘职业时成为一名合格的秘书奠定基础。专业技能考核以实训的训练模块为基础评定成绩,让学生明确成绩与每一个训练模块的表现直接相关,从而激发学生训练的积极性,提高训练的效果。训练结束后,要求学生对实训进行总结,撰写实训报告,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学生的印象,巩固技能。
(二)开展模拟情境实训,强化专业技能训练
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 篇3
关键词:综合性多元化;心理活动;语言(肢体、表演);面部表情;反应动作;实践体验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126-02
引言:每个学表演的人,都有自己本身的初级阶段,而初级阶段的学生最大的敌人和困难就是“自己”,从解放天性开始,到观察人物,到模仿,最后自己塑造人物角色,都有着一系列过程,通过了解和分析人物,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审美,把学生的能力最大化,综合化。而这些技能对于表演专业的学生们起着不可小觑和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而今天我要提的问题是:“表演专业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有哪些优势?”也就是说在社会上如何发挥表演专业学生本身的优越條件,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们要面临的首先就是社会,要了解当今社会的就业情况,再根据我们的需要和条件在社会上实现学生自己的价值,学以致用,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把自己的优势展现的淋漓尽致。一个优秀的演员,也必定能在社会上取得一定的成就。
一、戏剧表演专业的艺术性和现实性
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戏剧表演作品,而每个作品都会有它艺术性和现实性的一面,比如歌剧,比如话剧,比如舞剧等,都会有自己的故事和主旨。戏剧大体分为中国戏剧和西方戏剧两种,它们有着大同小异的联系,都是通过演员去塑造角色,分析和创造人物性格,根据细腻的心理活动,在一个假定性的空间环境去真实感受,最后以近乎完美的状态展现在观众的面前。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论述了艺术的本质,体现了他对艺术真善美的精神,不管是喜剧还是悲剧都体现了人的天性,他认为艺术能引起快感!
不管是在哪个舞台上,所有的演员必须遵循“真听、真看、真感受”的原则进行表演,用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和观众进行交流,用眼神,表情,动作去感染大家,让观众和我们一起走进那个故事,实现整台剧的价值。在当今社会中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艺术,而在这个艺术的大家庭中,戏剧表演就显得尤为重要,它综合了很多其他艺术的东西在里面,不会那么白,除了演员激情的表演外,还有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灯光方面的结合,给观众以视觉和感官上的冲击,更能打动人心,增强了艺术性。
所谓演戏,就是要把人的基本行为在舞台上演出来,真实行动真实感受,在以舞台为中心的基础上,进行有思维有逻辑有目的的行动,同时还要切记把握人物感觉,主观的,客观的,积极的,消极的等等,要通过这些方面的分析更好的演绎诠释故事里的人物。起初我们通过观察人物,再到模仿人物,最后是自己创造人物,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难免会懵懂,会在学生学习中把自己困住,比如找不到人物感觉,把握不好分寸等,所以就要我们不断的去分析,去努力打破这个局面,冲破这一关卡,那么学生的专业就会得以提升。在舞台上如果演员表演没有感觉,没有真实体会,那么整个人物就会很白,很空,像一具没有灵魂没有思想的行尸走肉,那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很多时候演别人很难,但是作为一名演员我们必须做到,不仅做到细节好,而且必须更好。要有足够的强化意识,真实的感受在符合规定情境中的人物状态、特点,就会和台下的观众产生不同程度的“共鸣”。
戏剧表演除了有艺术性,还有强烈的现实性在里面。表演一台剧时,演员都要通过时代背景,人物背景和规定环境,来塑造人物,再此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每一步戏剧作品都有着自己本身的意义,不同的穿戴着装,不同的说话方式,不同的礼节等都有着不同的时代气息。当然这些艺术性和现实性都存在着戏剧本身的矛盾冲突,每台戏都是由不断的冲突相互叠加而成,看点也在冲突中。有了冲突就更加要求演员真实感受,不断的分析和推理,学以致用,实现综合能力的提高。综合能力提高了,相对于适应社会就能容易些,在遇到一些问题是不会显得那么措手不及。
二、戏剧表演专业的研究内容和地位
对于学生来说,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戏剧演员,光有着舞台经验是不够的,还要从理论上丰富自我生活,提高自我的专业知识。首先从斯坦尼福拉夫斯基的《演员的自我修养》开始,全书共分为十六章,它的中心就是信念与真实感,注意力一定要高度的集中,在突发状况中就可以从容而轻松地解决,提升自我修养。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我才发现,演员在舞台上的自我修养和在现实生活中做自己的修养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作者在书中曾说道:“一个演员不仅在舞台上要注意观察,同时在实际人生中也得注意 ……否则,他的全部创作方法会显得不相称,与人生脱节”。这就要求演员们在传达一个什么的时候,一定要真实、深刻的体会,让我懂得了一个演员的修养是多么的重要。而在李瑾云的《表演心理学》中,则叫我们如何用心的做演员。从心理学到表演技巧,心理活动,再到角色,与观众的交流,其中感知生命、极端情绪和冲破阻碍是心理学非常重要的训练,从而提升自己,得出经验,而这些必须经得起社会实践的检验。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矛盾,我们要抓住主要原因主要矛盾,比如演员要揣测角色的心理和反应等。这是一个从量变跨越到质变的一个过程,当我们足够的努力和有一定经验的时候,变会有一个很好的跨越。
通过四年的表演专业学习,带给学生的应该是快乐。学习了很多,收获了很多。通过学习戏剧表演,要让学生知道演员在台上的潜台词也很重要,在表演中这些富有戏剧性的语言和动作有助于我对人物的分析理解,想象力的提高,有效的促进思维品质的发展;在戏剧中重重尖锐的矛盾冲突丰富了我的情感;多变的的人物形象,让我知道了该如何在角色中定位;各种真假,善恶的故事情节和真实体会引导着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作为一个学生对本专业的理解和认识
我的班上原创毕业大戏《龙鳞血翠》的落幕,儿子的主演范众同学说“我的心情不知道是开心还是失落。从着手剧本开始,我一直在坚持着我热爱表演的梦想,努力分析人物的性格,想把大学最后一场话剧演好,为我的大学画上圆满的句号。这部剧改编自一个电影,讲的是两代世家的渊源和复仇,而我扮演的则是为了给家族报仇的,不惜忍辱负重当学徒的石扣一角,这个故事是从赌石开始,引发了一系列事情,最后石扣复仇成功,却毁了自己的爱情。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性的正剧。我刚拿到角色时,每天都在想要怎么演好,因为从来没有诠释过这样一个角色,后来通过反复的排练,老师的指导和讲解,让我慢慢的分析透彻了,我试着去走进角色本身。石扣本是一个很善良的人,但为了给爹娘报仇,才变得有心计,有计划,但当他爱上小姐时,他又是那么的幸福和无奈。最后一幕小姐死后他又是后悔和心痛。石扣是全剧的中心人物,整个故事是由他的行动线贯穿的。心理上的变化,行动上的变化,都决定着一个人的状态和剧情的发展。我的思维和创造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戏剧表演简单来说就是由演员在扮演不同角色的同时通过舞台行动创造人物形象的一种艺术。不管在底下排练多少次,每次登台必须要像第一次一样充满激情和重视,我们要通过学习和锻炼是自己具有理解力、想象力、观察力、和表现力,在丰富情节的同时又少不了矛盾冲突,使自己扮演的角色即真实又形神兼备,感染着自己和观众。
作为一名表演专业学生,在课堂上除了要学习戏剧表演,台词之外。还要学习相关专业,比如声乐,舞蹈,戏曲身段之类的,增强我们自身的能力。英语和语文这种文化课也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多方面培养我们的能力,这种综合性艺术在适应社会是很有优势的,我们不再像以前那种单一的生活,多元化的能力是现代人们的追求。
四、当代社会对工作岗位的要求和需求情况
在当今这个信息急速发展的新时期,大学毕业证只能当做你读书的凭证,而利益和发展是关键的。在这个社会,本着淘汰赛的原则,谁能为公司创造利益与金钱,谁就能更好的留在公司发展,而不能的那一方,则要被辞退,是一个非常残酷的现实。而毕业生的修养也很重要,一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影响着整个人就业的状态。这对于各种私企或国企,毕业生则是他们的“新鲜血液”,优胜略汰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我们不仅要有与时俱进的观念,还要本着一种学习的态度为企业和自己创造业绩,获取更多的利益,实现自身的价值。当今社会对任何岗位的要求,都不再像上学时及格就可以,随着世界经济的高度发展,社会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变会越来越高,为了配合多元化的社会,就必须做到一才多用和有效利用自身的潜能。我在读埃米尔·迪尔凯姆的《社会分工论》中,文中指出了社会的多元化,是由很多矛盾组成。而文章中提出了劳动分工,在这个大容量的社会中,分工制将逐渐扩大,就像戏剧表演中也有着很明确的分工,比如有专门的道具,专门的服装化妆等,在这种分工下,我们才能有秩序有条理的进行演出。
如今社会和岗位之间是存在利益的,人与岗位之间也存在着利益,人与人之间更是利益维系,广阔的视野和自身素质是适应社会岗位的基础,有了一技之长便向岗位迈进了一步,适应社会就要求我们全方面的发展,吸收大容量的新东西为拓展岗位奠定了一些必要的基础,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五、大学生毕业面临的社会压力,就业前景
大学生毕业的就业问题是现在社会上面临的问题之一,提高大学生对社会适应的能力成为了大家关注的难点。就业问题使毕业生产生了沉重而急迫的心理压力,就业是每个毕业生都要或早或晚面临的重大选择,而这种选择就注定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冲突。不管是艺术类毕业还是文化类毕业的学生每年都在逐步的增加,这就意味着在社会中每个岗位的竞争压力大,人多,岗位少。而在大城市中,经济发展水平要相对好一些,发展空间相对大,工资高,在这种情况下毕业生就会选择去这类一线城市发展,那么小城市的人就会少,人才分布不均匀,导致就业结构发生改变,就业会更加复杂。再者,很多学校费用较高,已经养成习惯的毕业生自己出去刚开始很难满足自己物质上的需求,着就给毕业生带来了另一方面物质上的压力等等。由于这些问题,就要求我们必须有良好的心态和素质去面对,多项选择就业,提高自己本身适应社会的能力,鼓励自主创业,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创新精神!
对于优秀的人才而言,就业前景是很客观的,有时候毕业生就业,更看重的是前景问题。毕业生都希望找到一份既稳定又在未来可观的企业上班,工资待遇优厚,实现这些梦想就很重要了。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就业前景也是非常乐观的,不仅在工作中有足够的热情,使自己做什么都非常有劲,而且还会很有责任心,能加强自己的想象力的发挥。
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不管你学的专业是戏剧表演还是别的,只要你有着自己的一项技能,在社会中的发展前景就是不错的。社会在不断发展,市场在不断上升不断改进,我们要以不变应万变,努力适应这个复杂又激烈的社会市场,让自己的能力扩大化。
六、作为一个表演专业的学生在适应社会方面如何发挥自身优势
在社会上,戏剧表演专业的人们相较于其他普通专业来说,是存在相对优势的。首先起点要稍微高一些,因为所受的教育不同,教育的方面也有偏差,表演专业的同学就相对比较综合。到了社会上,收入也比普通专业要高,如今在这个潮流社会,媒体对戏剧表演一类的人才需求每年都在增长,各式各类的艺术岗位也在逐渐增加,多才多艺的学生当然会更受大家的喜欢。其次在提升能力上也会有很大的空间,不会死板教条,思维开阔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就算以后从事的工作和本专业无关,戏剧表演也能让我们受益终身,它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在公司和同事和上司接触交流的时候,就懂得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话,通过分析人物可以让我们针对每种不同性格的人,做出相对应的说话方式和交往形式。灵活的思维更是在社会生存的一个重要的致命点,灵活的人可以和大家相处的很融洽,让大家很喜欢你,察言观色是学表演的人很擅长的事情。因为思维开阔,知识多,所以很自信,能说会道,走到哪都很好就业,而且会很有发展前途。所以表演专业的学生在适应社会方面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自身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
通过学习和研究戏剧表演专业,发掘了综合性艺术的优势,和当代社会的残酷,就业的压力和前景,让学生越来越明白戏剧表演本身的优势,而这些综合性优势对我们的学生适应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不断的强化和提高自己,才能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
参考文献:
[1]《社会分工论》埃米尔·迪尔凯姆(1893年).
[2]《表演心理学》李瑾云 (2007年).
[3]《演员自我修养》斯坦尼福拉夫斯基(1942年).
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 篇4
一、我院水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改革现状。
水产养殖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 专业教学必须与实际生产紧密相连, 应该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突出实践性教学, 使教学做到知与行统一、理论与实践一致。我院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水产养殖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 具备专业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我院在遵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 突出高等教育的层次, 体现职业教育的特征, 融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 其中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以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为主, 达到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技能过硬, 具备开拓创新精神、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较好的应用型与复合型人才[4-7]。
我院每年都对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根据行业的最新进展、用人单位的需求修订水产养殖专业的一些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 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 重点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一方面通过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和实训室建设, 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增强办学综合实力。我院近几年大力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同时跟一些企业单位合作加强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到目前为止, 我院水产专业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已经达到15个, 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实训。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增加实践教学时数, 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比例接近6∶4。通过加强实践教学, 强化技能训练, 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最后每年通过跟踪了解毕业生工作情况, 通过和生产用人单位交流, 针对水产专业学生的就业素质和专业建设改革状况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从2008年开始, 我们在水产养殖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了一些新课程, 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如《水产药品学》、《养殖水处理技术》、《饲料营销与技术服务》、《家庭水族箱的安装和维护》、《水产养殖场经营管理》等课程, 深受学生欢迎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二、强化水产专业学生专业技能, 全面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充分利用实验室和实训基地,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生产中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 同时利用暑期让学生直接参与养殖生产实践, 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基础扎实、技能过硬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实验室实习实训
我院水产专业目前有实训室6个, 共800m2, 生均占4m2以上, 主要有生物基础实训室、标本室、水产疾病防治实训室、水环境检测实训室、鱼类学实训室、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实训室。我院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课内实践情况见上表。 通过课内实验, 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水产专业应该具备的技能。
2.校内实训基地实训
我院水产专业实训基地位于江苏现代畜牧科技示范园内, 其中养殖池塘面积120亩, 主要养殖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鳜鱼、克氏原螯虾等, 还有一个5亩的休闲垂钓池塘和一个占地8亩的田地 (用于种植草食性鱼类所食用的黑麦草和苏丹草等) , 主要用于学生实习。江苏现代畜牧科技示范园内已经建成学生宿舍、食堂和实训室等设施, 完全能满足学生专业训练、技术培训、课程实践等所需。另外, 我院水产养殖教研室还在基地雇佣一名养殖技术工人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
我院水产专业也在校内实训基地安排学生进行实训 (主要是教学实习周和暑假) , 相关课程主要是《池塘养鱼》、《特种水产养 殖》、《观赏鱼 养殖》、《水化 学》、《水产动 物疾病防治》等。 校内基地实训主要是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室实训知识直接用于生产实践, 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3.生产实训
我们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 以学生实习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契机, 加强同省内外科研院所、企业和养殖场合作, 在省内外先后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2个 , 并充分利用这些校外实训基地的人才、技术和先进设施等资源, 改善办学条件, 增强办学实力。要通过校外实训基地让每个学生直接参与生产, 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了解和熟悉生产环节、增强事业心与责任感, 提高吃苦耐劳与艰苦创业精神等综合素质, 从而切实提高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 实现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校外实训基地主要实训项目有鱼类繁育技术、甲壳动物苗种生产技术、水产养殖疾病防治技术、饲料加工技术等。通过几年的探索并付诸实施, 学生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过硬。
4.顶岗实训
近几年我院和倍康药业、通威集团等共同有计划地安排一些学生赴企业顶岗实训, 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生产与技术服务。学生由于经过严格的训练和考核, 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过硬, 在企业直接上岗, 不需要经过培训, 为企业服务。我们了解到学生在企业顶岗实训的收获是非常大的, 学生普遍反映不仅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做人道理, 还提高了综合职业能力, 如情感控制能力、应变能力、洞察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表达能力等。
通过顶岗实训, 学生毕业后独立工作, 上岗即可直接参与企业生产和技术服务, 缩短了在用人单位的适应期或不需适应期, 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5.技能鉴定
为了切实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 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试, 目前我们所开展的鉴定工种主要有水生生物疾病防治员、淡水成鱼饲养工、鱼类繁殖工等工种。目前我们组织的专业技能鉴定时间在第五学期, 保证让每个学生在校期间都能获得一个或多个技能证书, 增加就业筹码, 增强竞争力。
6.毕业前实训
我院水产专业学生在第五学期第十二周就完成学业, 然后组织相关企事业单位来我院招聘毕业生, 被企业录用的学生直接在该企业试就业。毕业前实训主要是第五学期的8个周和整个第六学期, 在这大概半年多时间里, 毕业生可在企业工作岗位练就水产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岗位的多种实际工作能力, 最终实现就业。
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毕业生明显提高了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 特别是在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方面显现出明显优势, 深受行业系统用人单位的欢迎。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都保持在100%。目前,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已经成为学院特色鲜明、就业率高、学生适应能力强的新兴专业。
摘要:为提高水产养殖专业教学质量, 全面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使毕业生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明显提高, 我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突出实践教学, 强化专业技能训练, 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职教育,水产专业,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解放.论新形势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适应性调整[J].中国高教研究, 2005 (9) :48-50.
[2]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3]陈宏智, 潘开宇, 周本翔, 等.高职高专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18 (3) :116-117.
[4]张道波.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 促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J].青岛海洋大学高教研究, 1998 (4) :26.
[5]周兴华, 郑宗林, 何利君.水产养殖学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5 (3) :185-188.
[6]肖调义, 文祝友, 肖克宇, 等.水产专业“学研产”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农业教育, 2003 (3) :28-28.
如何提高数控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 篇5
姓名:张 红 志
单位:广东省乐昌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职称类别:中学二级教师
时间:2009年10月
如何提高数控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
乐昌职中张红志
摘要:本文从社会对数控专业学生数控实践技能的要求和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迫切性谈起,分析了职业技术学校在培养学生数控实践技能上的现状和问题,并由此提出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有效结合的策略,以解决学生实践技能不足的问题。
关键词:职业技术、数控专业、数控技术、实践操作、综合技能
当前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面对21世纪的挑战,知识经济的到来,职业技术学校数控专业应该认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对智能型、复合型技术工人的需求与日俱增,对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查显示,广东省技工的缺口占在岗技工数的18.3%,其中港、澳、台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技工的缺口居前3位。2003年底,广东省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技能人才296.5万人,其中高级以上技工11.7万人,不到全国4%的平均水平,高级以上技工的需求比重就占技工缺口总数的57.73%。而职业技术学校数控专业培养的主要是具有数控实践技能的“蓝领”数控技术人才。这类人才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数控机床的具体操作及日常简单维护工作的技术工人,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70.2%,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数控技术人才。对于“蓝领”数控人才,必须以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切削原理及刀具、机床夹具、机制工艺等)为基础,学习掌握“数控机床原理及应用基础”和“数控加工编程技术”,还需要熟练掌握CAD/CAM软件。然而,目前职业技术学校里每个学生每年的实训费用只有二元,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虽具有初级或者中级的技术等级,却往往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短期内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这是教育与经济发展不适应的表现。下面探讨一下培养数控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紧迫性。
一、提高数控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迫切性
目前,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企业都要求招收熟练的技术工人,这是因为现代生产越来越需要熟练的技术工人,只有满足工业发展对技师和高级技工的需求,实现“蓝领”工人的高素质化,才能加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
业的步伐。有些企业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和生产线,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技术含量,在生产一线增加了许多与高新技术有关的职业岗位,如维修技术员、数控机床操作员等;同时一些原有的工作岗位和职务内涵日益丰富,知识技术层次要求逐步提高。因而原来的技能型(操作型)人才已经不能适应这些岗位,而逐步让位于技术型人才。就职业技术学校数控专业来说,近年来,数控机床的发展可谓一枝独秀,成为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基础性产业。现代化设备的发展对零部件的可互换性及标准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普通机床生产的产品已经很难达到高精确度的标准,而数控机床的出现和发展无疑解决了很多技术上的难题。数控机床有许多普通机床不具备的优势,如提高了产品的加工精度,使成本降低,能完成许多用手工无法完成的复杂零部件,大大降低不安全的事件频率等。好的数控人才不仅要有好的设计技术和实际生产制作水平,还要学会组织生产,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学员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但在现实的教学中,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及沿用了几十年的课程与教材,使人们习惯于过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职业技术学校数控专业普遍设置知识型的课程偏多,技术课较少;学时长、难度大的课程设置较多,“短平快”的实用技术课偏少;教学内容较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单一,理论脱离实际比较突出。此外,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体现职业教育特征的“双师型”教师,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形势进一步严峻,对企业急需的操作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任务,就自然而然地落在了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的肩上。
二、数控专业学生实践技能训练的现状与问题
产学合作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保证教学的需要,是搞好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的需要,是职业技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抓住了产学合作就抓住了职业技术学校发展的命脉,这是因为培养一个高级技工的费用远远高于培养一个大学生。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带来深刻的变化,亦对传统的数控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带来新的挑战。数控实践的校企合作虽已起步,但基本上还处于探索期,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尤其是数控技能教学在某些方面不能满足教学、生产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校内数控技能培训设备条件差近年来,受数控人才需求增长的拉动,有相当
部分职业技术学校建有不同规模的数控实训基地,有的是规模大、设备种类多的实训中心,也有设备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的实验室。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与企业尽可能保持一致,以达到实训效果,各学校在实训硬件的选型上逐步趋向全部采用工业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而且实训基地往往以加工设备配备进口数控系统为主。由于每台数控设备非常昂贵,学校购置的设备数量有限,每个学生的独立动手实际操作机会很少,实训效果并不好。这种安排不能适应普及性的教学实验,一般学校培训以观摩为主,教学培训的实践操作受到局限,无法在短期内实现规模化、普及化,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实训效果也较差。
职业技术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存在较大距离我国职业技术学校数控课程设置近几年虽有所改进,但教学内容仍较陈旧,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要求尚存在差距。例如,数控机床与编程的教学还较薄弱。由于部分学校因实训条件所限,仍以理论讲授为主,在实践技能培训方面,很多学校把实训重点放在数控机床简单操作上,而对数控加工工艺(如工艺路线选择、刀具选择、切削用量设置等)、模具设计、CAD/CAM与数控自动编程等专业技术能力训练不够。此外,现有的数控技术教育教材形态单一,内容陈旧,实践性差,而适合数控编程、数控接口技术训练、机床参数设置及系统故障排除训练、数控仿真软件操作等课程的教材又非常有限,教学严重脱离生产实际。多渠道提高学生数控实践技能的策略和建议
强化数控实习基地的建设良好的实验、实训基地,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控实习基地的建设在数控技能的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应该做到:
(1)建立自己的数控技术基地。根据学校的实力,建立一定规模的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其中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电火花成型机床、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等加工设备以及数控模拟软件,在数控中心建设中,应优先满足教学与培训的需要,用有限的资金合理配置数控加工实训设备,建议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以小型数控机床为主,适当选用高档机床。不论选择小型数控机床,还是高档数控机床,数控系统的选择都非常重要,因为主要的教学工作是围绕数控系统的功能和操作展开的。
(2)利用数控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有了自己的实训基地,就可以变单一“灌输式”教学为现场教学、案例式教学、讨论启发式教学,边讲边练,凡是能在现场组织教学的,绝不在教室用黑板和挂图讲解,而是在模具实训中心、实验室等实习实训场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所讲述的内容有完全的了解和真正的认识,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实践巩固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应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进行训练,使学生通过训练,经过考试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训练中,可以采取三方面的实训教学法,即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训练,每—方面都贴近工厂工程实际。技能操作实训就是让学生在初步掌握机械加工理论知识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多种实训,主要包括普通机械加工(铣、磨、钻、车、刨)、模具特种加工(线切割、电火花)。通过实训,使学生能独立使用上述加工方式加工出合格的模具零件和产品。在实训中,应以工厂的标准和要求对学生进行管理,使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同时,也通过岗前培训,毕业时能独立操作,做到“零距离”上岗。
通过四步骤有层次提升数控实践技能为提高产学合作的质量,学校应进一步探讨课内教学与企业需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间的关系,真正落实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分四个层次提升学生的数控实践技能:
(1)数控技术基础知识学习阶段,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技能;
(2)数控技术模拟仿真实训,通过对CAXA的学习,掌握CAD/CAM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构成、典型零件的三维造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刀具路径的生成和实体仿真、后置处理参数的合理选用和数控加工程序的生成以及程序的编辑与修改调试等;
(3)数控技术基本技能实训阶段,主要培养学生数控核心技术能力,通过在数控教学机床上操作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面板操作、零件程序的编辑和对零件的自动加工方法,熟悉操作要领,熟练掌握操作过程,为生产顶岗实训打好基础,有了这一阶段的培养,可以避免学生进入生产车间造成经济损失而引起的“靠边站”现象,为学生进行实际的加工生产赢得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
(4)数控技术生产顶岗实训阶段,主要进行岗位综合实践训练,使学生积
累岗位工作经验。
把企业生产实际结合到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中企业的需求是职业技术学校确定数控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依据。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只有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才会有出路。为此,在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要不断对人才市场进行调研,根据人才类型的需求变化进行一定的调整,不断优化培养方案,使其较好地贴近毕业生岗位需求实际。具体来说,学校和企业联合,在学生实践技能训练的后半阶段可安排在企业进行,校企双方根据自己的需求组织培训、岗位实习、实施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等,学生所完成的题目都是企业生产现场的实际生产任务,并由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与考核。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毕业后直接上岗,能很快适应岗位的要求。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对技术工人的职业能力和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工学校数控专业应强调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充分发掘、培养和锤炼学生的技艺,帮助他们在掌握一技之长后,学习掌握更多的相关技能,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展现;同时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作为重点,促进核心能力、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的养成。在数控技能教学的改革中,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合理调整教学计划与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建设好专业实训基地,数控技能教学定能取得预期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袁晓洲.两年制数控技术人才的4阶段培养模式[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11-12.[3]张健,杜海军.高等职业院校数控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浅谈[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6).[4]罗学科,刘炎,等.高职计算机数控专业办学模式初探田[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1,(34):20-22.
[5]马莉敏,李斌.建设现代数控技术实践教学基地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4)
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 篇6
关键词:专业技能;实践技能;问题;提高
当今社会,电子电工专业更加注重对技能的培养,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的结合才是最终目的。本文就提高电子电工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做出以下几种探究。
一、电子电工专业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的枯燥难懂
在我国的职业学校中,电子电工专业的教学方式中存有很多弊端,最主要的一点原因就是教材很难读懂,枯燥、陈旧的教科书,即使教师讲得有声有色,学生还是很难理解,即使有的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可是在实际操作时,却毫无用武之地。这让一些企业在接受毕业生时有了很大的困惑,不得不进行岗前培训,才可以确定哪些是可用人才。另外,由于社会正处在飞速发展的阶段,陈旧的教材版本、理论高于实践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无所适从,在实践中达不到应有的效率。
2.实践教学的落后,难以满足全面发展
在职业学校的教学体系中,电子电工的教学课时相对较少,对于实践课程的比例划分更是少之又少,如在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中,电子电工专业的课程设置就包含了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和实习环节。然而基础课包括德育、語文、数学和基本应用技能、英语、物理、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等;专业课包含了电工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工内外线与电气安全、电子测量等;选修课又包含了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环保概论等。简单算一下,一周有五天的课,一天八节课,基础课会占用三节,专业课三节,选修课一节,那么一天就只能上一节实践课,可想而知,学生哪会用多余的时间进行实践,所以有限的实践课就显得十分的杯水车薪。
二、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
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高新设备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新科技、新工艺、新技术,所以技术性人才的培养方式也应该进行创新,电子电工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应与社会的发展相辅相成。这需要对电子电工这一专业的教学进行改革,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推行新的方法,对于专业技术的学习要重视起来,进行专业的现场教学,按照企业对技术人员的标准来培养学生,可以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拿到有关从业资格证书,如中级电工证、高级电工证;学生在毕业时要拿到毕业证,同时也要拿到职业资格证书。这样就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得其在就业时增加自信心,更好地面对社会中的竞争。
三、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1.专业技能的培养
很多学生对实践技能根本不予重视,由于是在学校学习,学校的教育理念是以理论为主,虽然说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我们要重视理论知识,但空有理论没有实践是根本不可行的,我们要摒弃一些陈旧的知识理念,引进新的知识,不要局限在教材中,一定要做到融会贯通,一些专业的知识是必须掌握的。如在进行电子元件的专业课学习时,要知道什么是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叫该导体的电阻),更应该知道什么是欧姆定律(I=U/R)及欧姆定律公式所表达的含义。只有知道了这些基本的公式,才可以进行有关的运算;只有掌握了基本的专业知识,才可以更好地为实践服务;实践技能的培养不单单是掌握专业知识,自己也要有一定的创新。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实训室,增强对电子电工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这样融会贯通才可以有效发挥技能。这就需要学校对实训设施的重视,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利用。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只有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避免学生在做实验时出现逃避的心理。
2.增加实习的机会
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到有关单位进行实习。在学校大部分的时间都只用来学习理论,只有到专业电子电工企业进行实习,才可以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也要对实习学生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解,全面掌握学生在工作中的进步,让学生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要引导学生建立相关的实习目标,要求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了解各种新奇的事物,向企业中的前辈学习,在不同的时期确立不同的目标并逐步完成,这是在面对实习时的挑战。
为了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培养具有实践及动手能力的人才已经成教学实践中的重要环节,这对于形成职业型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必须端正电子电工专业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实用性,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培养出越来越多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张青青.浅析中职电子电工专业课教学的创新[J].成功:教育,2012.
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 篇7
一、正确引导,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良师益友。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事物, 学生就会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去获取。没有了兴趣, 也就失去了求知欲。没有求知欲的学习是痛苦难熬的学习, 教学效果也就可以预见了。经过多年来不断尝试, 让我体会到:学生是可塑性非常强的青少年,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
(1) 重视学生的专业教育, 提升学生的专业兴趣。学生刚进入校园, 面对新事物新环境, 表现出来的难免是紧张、无助和茫然。开展新生专业教育课能让学生消除自己的顾虑, 激发学生对本专业兴趣, 重拾信心, 明确目标, 正确看待自己的专业。 (1) 成功人士案例。会计是一个充满无限机遇的职业, 造就了无数的成功人士。在专业教育时, 教师可以引入成功的会计人士案例。如戴相龙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会计系, 任职于天津市市长;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会计系, 成为尼克松时代的第一谋臣。让学生知道会计行业的社会地位高, 从事会计的职业前途会无可限量, 也是人人羡慕的“金领”“银领”职业。引入案例, 使学生对会计职业产生浓厚兴趣。 (2) 优秀毕业生就业案例。在专业教育时, 教师可以选择几位优秀的毕业广东博罗●戴利花
生就业信息给新生进行解说。让学生了解到会计人员的职责及其肩负的神圣使命, 知道会计在现代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功能以及诱人的行业发展前景, 激发学生对专业产生美好的憧憬, 从而树立将来要从事会计的专业理想。 (3) 技能竞赛选手的视频。技能竞赛是检验学生综合水平的基石。会计技能竞赛, 一般都是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 比如点钞、书写技能和做账能力。在专业教育时, 教师可以将竞赛视频通过电脑或其他工具直接让学生观摩。为了在学生面前更有说服力, 可以让竞赛得奖的选手当场给新生示范。通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知道他们也可能是下一位的成功者, 也可以站在这地方为自己争得荣誉, 也能为自己感到自豪和骄傲, 成为会计中的佼佼者。
(2) 上好第一堂课,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 教师的形象。第一堂课是学生期待的, 也应该是教师必须重视的一堂课。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得到学生的认可, 给学生留下好印象。只有学生在心中认为你是一位有气质有内涵的专业老师, 学生才会有跟你一起学习的想法。这样学生才会打从心里接受你和尊重你。 (2) 重视开场白。教师在第一堂课的开场白很重要, 因为学生对于你这位教师有没有专业水平十分好奇。一个经典的开场白有助于学生了解教师的过去和专业水平, 促进师生的友谊, 让学生在你的开场白感受智慧之美, 拼搏之美, 进取之美。开场白不需要太刻意, 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或一句话就能成为学生的心灵鸡汤。学生的满足感得到提升, 学生就会很自然地跟着你的步伐走进会计这门学科的大讲堂。 (3) 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 不用急切地把书本的知识点都传递给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生活的例子让学生先认识会计。告诉学生学习会计的实用性, 让学生领悟到会计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渗透着会计。如个人购买物资要做购物账, 家庭日常开支要做费用账, 家庭贵重的物品 (汽车、房子、电视、冰箱等) 要做固定资产账等。这些例子让学生明白到社会发展的趋势离不开会计, 会计的未来更是不可或缺的道理, 从而使学生对基础会计有所重视, 并有学好它的强烈欲望和动力。
(3) 优秀的教师团队, 为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我校拥有一批有干劲、有经验的老中青教师, 师资力量已大大提升。教师会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让学生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 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与动力, 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二、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 轻松教学
俗话说“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传授实用、可用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好的关键因素之一。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已经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了无生趣, 难以实现培养目标。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较大的条件, 应该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
(1) 增加幽默式教学元素, 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 注重以教师是否幽默、风趣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的典故、笑话、成语、故事等引入课本, 将会计术语或会计原理生活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问题通俗化。如把资产的重要性比喻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把负债比喻成生活中的“饥荒”, 把“融资租赁”比喻成“借鸡下蛋卖蛋还钱”, 把企业利润的形成过程形容为“做蛋糕”, 把企业的利润分配过程形容为“切蛋糕”, 等等。总之, 通过幽默、风趣元素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通俗易懂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方面, 我们可以借鉴与利用。
(2) 情景模拟法。情景模拟法是人为地布置一个情景或提供情景环境, 把专业知识结合在一起来学习的一种方法。通过情景模拟,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景的模拟使学生明白一笔经济交易事项的发生到结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与自己那么的“水火不容”。
(3) 角色扮演法。在教学过程中, 要善于采用角色扮演法。该方法是以“经济交易事项”或与人有关的“事实”为纽带, 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企业员工出差, 涉及出差员工、出纳、会计三者之间业务关系的处理。分别找三位同学扮演, 使学生体验到角色的内涵和应负有的经济责任及义务, 为学生处理实际问题提供合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锻炼机会。在角色扮演法中, 教师还要要时刻提醒学生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根据学生表演的情况给出反馈意见, 使学生明白整个交易事项始末在会计上的处理方法。
(4) “树状式”教学法, 轻松掌握理论知
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功能。”语文学科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 是一门创造性的学科, 有一千个读者便会有一千个阿Q形象。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的这一特征, 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与创造的能力, 使他们在读写过程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激发他们的神思飞跃, 处于创造的氛围之中, 享受丰富的精神生活。我认为, 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对情景的想象与创造
学生初读课文的景物描写后, 教师启发学生通过想象情景来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这种机械的, 以生活为基础的回忆性的生活再现, 称为原型在先。作为教师,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不能停留在这点上, 而应进一步启发诱导学生运用已经感知的各种材料进行加工, 重新组合, 创造出种种新的形象。如教学《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时, 当我读到那句经典名句“微风过处, 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时, 有学生质疑:把“荷香”比做“歌声”似乎并不是最好, 若改为“笛声”可能更符合文中所描绘的宁谧的意境。对这种有创新特色的“发现”, 我当场给予表扬, 然后推翻了原来的教学方案, 鼓励全班同学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 来改写这个经典名句。赏识是学生质疑问难、大胆创新的催化剂。学生的创造热情被大大激发, 从同学们的口中蹦出了一个个鲜活的句子, 像“微风过处, 送来缕缕清香, 仿识。笔者喜欢用“树状式”教学法来进行教学。比如把筹集资金到利润分配的过程, 看成是果树的萌芽期、成长期、开花和结果时期。萌芽期需要基本物资就好比开办企业需要资金 (筹集资金) , 成长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就好比采购过程和生产过程需要注入人力物力, 开花期是影响结出果子的关键时刻, 而销售过程也正是利润形成的最直接因素, 结出令人满意的果实就好比企业分配到丰厚的利润一般。学生心目中的果实是否开花结果, 就看这几个步骤的学习情况。在每个阶段中再细分每个分支构成, 把每一个枝干都掌握得一清二楚。以点到面, 依次展开, 巧妙地将书本知识链接起来并轻松掌握理论知识。
三、愉快教学, 轻松走进会计的大门
(1) 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室, 是学生学习的场所, 同时也是学生允许出错和改错的地方。基础会计, 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接触过的一门学科。对于会计上的专业术语, 确实不能理解或理解错误是正常的。教师在此不必闹心也不用心佛天外飘来的悠远的钟声似的”“仿佛摇篮边母亲轻轻的抚拍似的”“仿佛蒙娜丽莎嘴角绵绵的微笑似的”, 等等。学生思如泉涌, 沉浸在创造的兴奋中。不难想象, 由此产生的成功的喜悦, 势必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起新的更高的需求。
再如, 教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在了解时代背景、山河方位、读懂文字、反复吟诵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根据诗的意境作写意画。很多同学根据“立———秋、江、洲”, “看——山、林、舸、鹰、鱼、万类”等重点词话画出了层次分明的景物画, 绘画能力强的还画了人物形象和“中流击水”的气势。选择优秀者在黑板上作彩色画, 让大家讨论评析, 效果更佳。通过这样的形象感受和情感体验, 储存于学生大脑中的, 不是简单的文字, 而是生动的景象, 所以形象鲜明, 记忆牢固。学生反映, 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几乎是自然成诵, 不是“背”出来的而是“想”起来的, 不是记忆的负担而是美的欣赏, 而且极易迁移到其他听说读写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 即变成了精神素质。
二、对人物的想象与创造
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教师一般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分析, 让学生了解、掌握其性格特征。但对人物的想象与创造, 不同于对人物的一般了解和掌握, 它要求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和表象的积累, 对所供材料进行想象, 从而创造出一种源于材料而又异于材料的人物形象。当然这种人物的想象与急, 而是在心里要接受允许学生出错, 允许学生不明白, 同时还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理解知道的知识说出来, 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改正错误。让学生从不懂到懂, 从不明白到明白为止。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互学互助, 共同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 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 共同进步。
(2) 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中职学生自我认识很差, 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 通常都是拿别人的评价标准去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的。为什么学生会自我放弃学习呢?很大的原因是由于他们总是面临失败而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 自然而然就放弃努力了。在笔者的眼中没有什么学困生, 他们的成绩之所以靠后是由于他们没有自信心, 没有尝到成功的甜头。只要适当引导和调整, 试着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意志力等方面去寻因, 选择简单问题进行发问, 树立其信心, 给他们一个表现的机会, 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改变的。同时多用鼓励性和肯定的语言, 让学生感受到创造不是胡思乱想, 想入非非, 而是要符合科学性, 符合人物性格的逻辑发展, 使想象合理、新颖。如教学《荷花淀》, 水生嫂等几位妇女商量探亲的对话, 通过她不同的语气, 把她们的不同身份, 不同性格刻画出来, 把她们的儿女情长, 想念亲人的心境, 遮掩羞涩的情态活龙活现地表现出来了。在教学时, 我让学生根据她们的对话各自想象她们当时的神情, 并请学生表演, 在学生惟妙惟肖的表演中, 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三、对情节的想象与创造
这些课文内容含蓄, 耐人寻味。教师可根据所叙述情节的发展, 引导学生展开创造想象, 合理推测故事的发展趋势。这样做, 能为学生创设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如教学《项链》, 对于文章的结尾, 玛蒂尔德得知她为之付出十年艰辛的项链是假的时候, 她会悔恨还是坦然面对, 让学生开展想象, 进行讨论。最终学生明白玛蒂尔德不同于那些混迹于交际场所、寡廉鲜耻的妇女, 她性格刚强, 讲究信誉, 真诚不欺, 恪守着良好的道德观念, 在生活的沉重打击下, 没有堕落, 而是用自己的劳动来偿还那笔可怕的债务。所以, 她会坦然面对这一切。
泰山不让土壤, 大海不择细流, 只有不断学习, 不断实践, 才会在语文教学中有所发挥。
(江苏省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自己也有被欣赏的一面。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学习乐趣, 轻松地走进会计的大门。
结束语:万丈高楼从地起。没有坚实而牢固的基础, 那也是一栋岌岌可危的楼房, 不堪一击。基础会计课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在整个专业教学的地位就好比这地基, 我们要想在会计领域中生存, 就一定要学好并攻破它。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重视和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采取适当可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接受并理解, 营造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学堂。学生学得开心, 又能学到知识, 应该是教师教学的最终出发点和归宿点。
参考文献
[1]项昭保, 伍晓玲.大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第一堂课的重要性[J].教育研究, 2006 (3) .
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 篇8
1 高职大学生公益服务的内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指出, 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 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因此, 我们从高职教育的长期发展要求出发, 探索基于专业背景的大学生技能型公益服务团队模式, 创新大学生公益服务活动所承载的更多作用和功能。
大学生公益服务活动是我国青年志愿者活动的主体, 他们在为社会提供服务方面充分展示了当代大学生志愿者的勃勃生机, 在公益服务领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同时, 大学生公益服务活动有助于树立大学生正确价值观, 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但当前, 高职院校公益服务活动的开展局限于一般服务层面, 缺乏与专业背景的结合度。而就在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就有这么一支基于专业背景的“爱心志愿者导游服务队”, 他们从高职教育的长期发展要求出发, 面向社会, 探索基于专业背景的大学生技能型公益服务团队模式, 创新大学生公益服务活动所承载的更多作用和功能。
2 当前高职大学生公益服务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缺乏实效性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公益服务的形式, 主要有校园义务劳工, 义务献血, 去敬老院或者民工子弟学校献爱心、表演节目等, 这些项目在前期的确让越来越多的学生认识到个人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等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由于其形式简单, 缺乏实效性及教育内涵等原因, 不能很好的贴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 往往造成学生参加公益服务的积极性与入校时间成反比这一普遍现象。
2.2 缺乏延续性
公益服务绝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一次性服务, 它更应该注重服务的延续性, 在高校里, 每年一批的新生, 为公益服务的提供源源不断的志愿者, 但是由于对公益服务的定位不准确, 没有充分考虑到公益服务的延续性, 公益服务精神未能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意识, 从而造成参加公益服务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后就丧失激情, 对公益服务的热情也急剧降温, 最终导致公益服务的队伍缺乏延续性、公益服务的对象缺乏延续性、公益服务项目缺乏延续性, 严重妨碍了公益服务活动活动的开展和项目品牌的树立。
2.3 缺乏责任自觉性
大学生的公益服务不是简单的“学雷锋做好事”, 目前, 许多的社会组织甚至高校的公益服务组织者, 都把公益服务看成是一个免费服务, 认为参加公益服务的大学生都应不计个人利益, 把大学生看成免费的劳动力, 这些现象都对自愿参加公益服务的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 严重伤害了愿意参加公益服务学生的责任自觉性。我们活动的开展需要在“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导下, 充分调动大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 从每一位参与者的性格、爱好、专业、特长出发, 在倡导大学生无私奉献的同时, 尤其是大学生结合所学专业, 帮助他人, 服务社会, 注重服务者与服务对象的交互关系下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从而促进服务者的责任自觉性, 增强服务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2]。
3 寻求高职大学生技能型公益服务有效途径的探索与实践
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公益意识, 激发青年学生服务社会的热情, 同时吸引更多青年参与, 创新高校公益服务活动?对此,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史宗恺建议:“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公益意识与高校的各类活动充分融合起来, 把它与思想教育、各类教育教学和学生的毕业、就业、择业充分地结合起来。”[3]
2009年4月, 湖职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同学们成立了一支技能型公益服务团队——“爱心志愿者导游服务队”, 在活动前期, 志愿者们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 进行了服务前期的报名, 注册, 服务培训等一系列的准备活动。以学生的专业背景为切入点, 探索公益服务深层次的价值实现过程, 深化学校的素质内涵教育, 实现和谐发展的高职大学生。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发展, “爱心志愿者导游服务队”已成为分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同时以专业技能服务社会的一个有效平台, 为高职院校创新实践科学发展观、探索当代大学生基于专业背景“技能型公益服务”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新途径。
首先, 在这个团队中, 每一个志愿者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 明确公益的定位, 找准服务项目的切入, 选择属于自己专业领域内的服务内容;在机制上、形式上双管齐下, 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注入每一名学生志愿者的心扉, 内化为情感意志, 指导活动的开展;在此基础上, 由整个团队成员充分讨论交流, 合理调配每位成员的分工和职责;每一个成员都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职责, 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工作进度, 积极主动, 认真负责的完成好阶段内的公益服务工作。
其次, 专业教师深入参与到活动团队中去, 实际解决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困难, 加强与外单位的联系, 确保各项信息的畅通, 及时解决难题, 关心学生活动开展。同时, 扎实推进对志愿者的培训, 使学生能在培训学习的过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更好地投入到公益服务中去。促进高校公益事业良性发展, 以此推动核心公益理念在高校校园里传播, 致力于推进志愿者活动的专业性、长效性和公益性。
最后, 将专业基础作为高职公益服务的有效依托, 促使高职的公益服务寻求一条以专业为基础, 有效连接社会服务目标与个体价值诉求, 回归高职教育实践的有效路径, 也使学生对个人素质与专业技能的价值关系上有一个更高境界的理解。
4 开展高职大学生技能型公益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1 以高职院校专业服务社会, 推行高职院校的地方社会责任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教高[2000]2号) 中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科技工作, 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研开发为主要内容, 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要注意用科技工作的成果丰富或更新教学内容, 在科技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因此, 社会服务的能力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社会责任, 它既是高职院校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 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开展技能型公益服务社会, 是高职院校结合院校自身专业特点和优势, 将社会对服务的需求、高职院校自身的社会责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专业能力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
4.2 提升高职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和专业技能
湖职院“爱心志愿者导游服务队”以学生的专业背景为切入点, 探索公益服务深层次的价值实现过程, 深化学校的素质内涵教育, 实现和谐发展的高职大学生。活动开展至今, 学院累计派出志愿者达到400余人次, 他们为数千游客提供了讲解服务, 累计公益服务时间达到4000多小时。该活动不但得到了景区领导和游客的认可和表扬, 还得到了诸多媒体的广泛关注, 例如:中国旅游报、湖州日报、湖州晚报等媒体都刊登了该活动的相关报道。该活动的开展, 有效连接高端的社会理想目标与个体的职业诉求, 促进个体与社会的统一, 不仅有助于树立大学生正确价值观, 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促进了以专业技能服务社会的能力, 更是提升了大家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 2011年, 分院学生导游证一次性通过率达到80%以上。
4.3 促进校园文化与地方文化的融合
湖州自春申君在此筑城, 已有二千多年历史。湖州是中国蚕丝文化、茶文化、湖笔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南浔“辑里丝”曾获1815年巴拿马国际金奖;长兴顾渚山曾建有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贡茶院, 是“茶圣”陆羽进行茶事活动的主要场所;被列为“文房四宝”之首的湖笔产于湖州善琏, 百姓尊秦朝大将军蒙恬为“笔祖”;湖州人才辈出, 人文荟萃, 在历史上既哺育了唐代诗人孟郊、元代书画家赵孟兆页、明代小说家凌蒙初、近现代书画大师吴昌硕等一批名人, 也吸引了王羲之、颜真卿、陆羽、苏轼等不少名流。我们的“爱心志愿者导游服务队”足迹遍布湖州各个风景人文景区,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不断提升技能型服务水平, 志愿者们用爱心对待工作, 用诚心拉近与服务对象的距离, 用公益心传播地方文化。我们的团队在学校整体发展的构建中不是孤立的个体, 是与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有机组成部分, 通过寻求社会公益服务的专业助动力, 促进校园文化与地方文化的有效对接, 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 依托地方文化资源发展专业建设, 是学校提升专业“软实力”, 增强竞争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摘要:文章根据近年来在以专业为背景的高职大学生技能型公益服务模式的探索, 提出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应注意发挥院校的特点和优势, 推行高职院校的地方社会责任, 提升高职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专业技能, 促进校园文化和地方文化的融合等方面的关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专业,公益服务,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贺修炎, 欧阳培城.有高职院校特色的社会服务模式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 2007, 8.
[2]施敏锋, 陈松源.社会公益服务在大学生责任感教育中的价值解析及其路径构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1.
提高课堂效益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篇9
因此,专业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精选教学内容,落实教学目标
明确课堂教学内容,落实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效益的第一步。专业课要求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相接轨,根据企业需求确定教学项目,根据教学项目来确定知识点。首先,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明确学生可以适应哪些岗位;其次,要根据所教学生的岗位需求钻研专业知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最后,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分解、落实每堂课的教学目标。
以动漫游戏专业中的二维动画制作flash课程为例。为了上好这门课程,笔者首先去调查本地的几个广告设计公司和一个动漫公司,了解到当地非常缺乏一线制作二维动漫的人才,也缺乏一些利用flash来制作广告动画和多媒体的人才,很多这类业务都是通过杭州、宁波等地的公司来完成。根据企业现状,笔者把学生岗位分为两大类,一是动画短片制作方向类群,二是多媒体制作方向类群。根据岗位,笔者把教学内容分为三步:第一步,对课程中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讲授,让学生学会制作简单的flash动画;第二步,针对岗位情况,把知识相通部分进行汇总,让学生学会制作跟岗位有关的简单动画;第三步,根据岗位的不同,分别设计岗位相关项目,要求学生制作复杂动画。具体学习内容见下表。
把以上三步具体落实到课堂中,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学得会。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课堂上,教师除了传授技能,更需要预设一些新课程所倡导的生成性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所谓生成,是指师生交往互动中的即兴创作,这是师生思维碰撞的智慧火花,是活化了的知识、技能。由于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有着鲜明个性的职高生,难免在课堂中出现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因此,除了教师预设生成性问题之外,如何机智地处理这些预想不到的问题,为教学目标服务,走好提高课堂效益的第一步显得尤为重要。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新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则是要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贯彻“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有效课堂,应该唤起学生积极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
教师在课堂中必须要用心去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把舞台让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积极学,学得高兴。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
笔者以《邮件合并》这一课为例,课堂是这样组织的。开始,出示一职业情景:马克从事会计业务的工作,领导要求他在1小时内完成100个员工的工资发放单。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如何去解决情景中的问题。学生会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想到“复制”等方法,但是每个员工工资单内容都有所不同,“复制”等方法是行不通的。在已经激发了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的基础上,提出“邮件合并”可以达到批量生产的效果,完成任务后,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几个问题,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技能的充分掌握(1)什么是邮件合并?(2)邮件合并中“主文档”、“数据表”、“合并文档”三者有怎样的关系?(3)邮件合并又有哪些操作规律?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来完成。最后,教师进行知识拓展教学。
此外,还要合理设计课堂评价,有效激励学生稳步提高。课堂评价除了具有量化评价学生是否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作用外,还应具有指导效能,把评价的功能转化成“诊断——导向———激励”,其中最重要的是激励学生,达到优质课堂效益。
当然,课堂效益的提高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本文只是本人的一些浅显的认识。作为职业高中的一名普通教师,需要努力去打造让学生喜欢的课堂。借用许纪霖教授的一句豪言:“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高慎英.有效教学的理想[J].课程·教材·教法,2005(8).
[2]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教育评论,2006(6).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李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
[6]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 篇10
工业工程专业是一个具有鲜明应用特色的专业, 要求学生具备针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与国外高校相比, 我国的工业工程专业开设的时间较晚[1];相对于我国高校开展的其他工程类专业教育活动而言, 工业工程专业属于出现较晚但发展迅速的新型本科专业, 不仅在传统的工程背景的高校中开展, 在综合类高校、农林类具有行业特色优势的高校中也开展[2];不仅在工科专业背景的院系开展, 也在管理专业背景的院系开展。这种“多面开花”的繁荣景象, 在相互借鉴教学经验和成果的同时, 也势必存在不同教学特色的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效果。
国内学者一直非常关注工业工程专业的技能培养, 在实证的基础上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成果[3,4]。但是, 在一些高校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和就业过程中, 依然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从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 都还没有明确一个清晰的专业能力认定、就业岗位去向, 很难对学生“懂什么”、“能干什么”、“去哪里”等就业方向做出明确的描述。同时, 在与相近国外高校工业工程专业教学实践活动加以比较后, 也发现在本科教学中最为注重的专业技能培养上, 也有一些较为明显的差异[5]。通过这些差异的分析、比较, 将对工业工程专业未来人才的培养方向和模式提供借鉴。
1 主要技能比较
本文选择学校历史、专业结构、强势特色专业等方面具有较高相似性的两所大学进行比较, 通过在河北农业大学、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的工业工程专业课堂、实验室、科研、实践活动的亲身参与, 以及对两校在校生、专业教师的访谈交流, 发现存在以下专业能力方面的差异:
基础能力方面。中国学生在大学前教育中数学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举世公认的, 相比而言学生在数学基本运算能力方面优势突出。如在进行一位和多位的乘法运算时, 多数美国学生会选择使用计算器, 而中国学生一般用心算或笔算来即可得出结果;在高等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等课程的学习中, 中国学生的心态更为平和。
表达能力方面。中国学生不擅长选择口头表达的形式来阐述、说明学习和研究的成果, 同时在专业报告写方面的熟练程度也要弱于美国学生。这些问题的症结不在于大学, 要追溯到更早的初中、高中阶段的学习和训练。
专业技能方面。在一些专业软件、通用软件的应用方面, 中国学生具备了对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 但是在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分析和技术表达上, 熟练程度相对不足。同时, 美国学生可以从校外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 学生们可以从google学术、you Tube等网络服务商处获得很多免费的文本和视频类的学习资料。
专业技术拓展应用方面。由于缺乏综合型任务的训练, 在一些非工业工程典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上, 中国学生表现的相对弱于美国学生。如, 目前工业工程专业问题分析大多以加工装配型企业为研究背景, 这是最成熟、最成功的工业工程应用领域;而一些新涌现的问题领域, 如现代农场管理、城市管理中的优化问题, 有更强的社会需求, 但因为缺少相应的成功案例做模板, 学生们进入此类新领域感觉困难很大, 上手慢, 畏难情绪重。
社会实践能力方面。中国学生相对而言更习惯在实验室里分析、设计、提出解决方案, 美国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和能力更为突出。
2 实践应用能力差异的实践因素分析
抛开观念、习俗等更为宽泛的文化因素, 从课堂外实践环节训练的角度出发, 将上述专业技能、专业技术拓展和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 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因:
实践环节参与形式与程度不同。中国学生的课堂外实践环节, 其方案基本上是经过任课教师或指导教师精心设计, 多数采用“事先联系”、“事中陪同”和“事后指导”的全程指导方式来完成的, 项目与专业培养的相关性高、项目完成的成功率高、外部偶然因素的风险性小。相对而言, 美国学生的课外专业实践活动, 则由学生自主完成, 任课教师更多的是完成事先审题和事后评价工作, 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认识程度和对项目背景分析及解决方案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认识更加深刻。
实践环节成员专业结构不同。在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和科研活动中, 中国学生往往是参加本专业项目的实践和研究活动, 因此同组合作的同伴基本上是同级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学生, 按照任务分割的思路进行分工协作, 以提炼、分析问题为主;而美国学生除了参加一些典型的专业项目实践活动外, 还有相对较多的机会参加跨专业领域的综合型应用项目的实践, 这类项目一般是对现实问题的综合解决, 参与的人员往往是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一起协同合作, 更有机会体会到实际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问题的全面性。
实践环节的组织结构不同。中国学生参与小组形式的实践项目时, 往往会选择相对熟悉的、能力更被认同的本专业同学负责小组实践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遇到重大的问题习惯依赖指导教师做出最终决断;而美国学生在项目之前不会深入了解同组非本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 一般是根据专业原则进行小组内分工, 这种方式更接近于实际任务环境。
实践环节的成果形式不同。由于选题的范围差异、小组成员专业差异等, 最终实践环节的成果表现为:中国学生更倾向于从实践中挖掘专业知识可以解决的部分并提出对策, 而美国学生则倾向于给出一个简单而全面的问题解决方案。
3 实践应用能力差异的环境因素分析
除了在现行高校招生、录取形式, 以及校内考核形式等影响因素外, 学生在面临的任务环境方面存在的较大差异导致了中国学生在专业技能训练和提升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
目前高校多数以专业进行组织结构划分, 专业内部交流相对密切, 而专业之间信息的交流相对较弱。高校内的科研项目立项往往倾向于热点问题、本专业的前沿问题, 评价成果以高水平科研论文及成果为主, 这一学术导向特征导致了项目往往远离了本科教学活动和一般企业实践, 本科生参与专业教师科研项目的机会很低。而校外实践性课题往往时间紧、任务明确、考核严格, 不适合入门级的本科生自主承担, 有幸参与也是旁观、助手的角色居多, 不能真正领会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精髓。
实践问题的提供方-企业, 出于对诸如安全问题、能力问题等因素的考虑, 一般不会为在校大学生提供自主实践的机会, 更不用说参与企业内复杂专业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不仅大型优质企业自身人才资源充足, 没有敞开大门欢迎学生专业实践的意愿;而一些小型企业, 即使自身不具备工业工程专业人才, 需要得到高校在专业技术和能力的知识, 也不会选择给在校生提供专业实践的机会。一些作为公共服务的社会管理部门, 对于在校大学生的信息服务也不是很充分。
从社会文化整体的视角看, 虽然从法律上在校大学生已经是具备完全行为能力的成年人, 但从传统和感情的因素上, 他们依然被视为“孩子”。这种爱护的同时也相对削弱了对学生独立能力的认同, 流失了很多实践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史宛蓉.国内高校工业工程学科教学现状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 2015 (13) :191-191.
[2]姜雪松, 贾娜, 朱玉杰等.农林高校工业工程专业及其核心课程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5 (22) :371-373
[3]赵林, 杨景祥.济南大学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情况调查分析[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 2015 (30) :20-22.
[4]赖朝安, 周文慧.工业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创新教学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 2015 (28) :221-223
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 篇11
舞蹈专业所讲的综合表演技能包括:演员对剧目或角色的内在理解与塑造、外部舞蹈技术技巧及舞蹈感觉、表情等综合能力的统一。在当今高校的舞蹈表演专业教学中,通常是一门课程针对一项能力的训练为教学目的。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身若不具备融会贯通的能力,就无法将多种课程的知识结合起来共同应用到表演当中。作为一名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如何培养舞蹈表演专业学生的综合表演技能,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内在素质的培养
在舞蹈表演专业的教学中,学生内在素质的培养应是首位的。总所周知,舞蹈表演专业学生的文化知识方面普遍薄弱。但是对于舞蹈演员来讲,文化底蕴是相当重要的。它是为日后的表演中角色理解和塑造打基础的重要一点。针对这个弱点。在教学上我们应改善原有教学思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内在素养。首先,课堂上从语言到内容都要吸引学生。通常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更重视专业训练课,那么我们可以将舞蹈专业课与理论课相融合来吸引学生。如舞蹈美学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搜集学生感兴趣的舞蹈相关图片和视频片段。让学生以专业的角度结合美学的观点思考其美学价值;也可以在专业训练课中布置理论作业;还可以将讲稿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播放,以讨论、互动问答的方式来提高表演专业学生的对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其次,鼓励学生开放式学习,让学生在课外养成看书学习的好习惯。舞蹈专业的学生好动,针对这一点,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观看资料或阅读文学名著的方式来汲取精华。帮助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只有内部素质提高上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才能被充分地发掘出来,从而更好地为表演打下基础。
二、外在表现力的加强
外在表现力包括躯干及四肢的软开度、力度、控制能力。舞蹈技术技巧的掌握以及舞蹈感觉、表情等。对于高校舞蹈表演专业学生。首先要解决的是驾驭自己身体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同能力的训练通常要结合多种课程来完成。
1、躯干及四肢的软开度、力度、控制能力的培养。
在舞蹈表演专业教学中,首要的就是训练学生的软开度、力度和控制能力。一般可以运用技巧课或芭蕾基训课、古典舞基训课等,通常这些课程都是从开学到毕业连续开设的。基训课不仅能够加强躯干及四肢软开度、力度、控制能力的训练,同时还能够规范躯干及四肢的位置及运动方式,为舞蹈表演打下基础。
2、舞蹈技术技巧的掌握。
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具备卓越的技术技巧能力,因此在初步具备躯干及四肢的基本能力之后。接下来必须加强技术技巧的能力培养。技术技巧包括各种大跳、躯干直立或弯曲拧转的转、地面及空中的翻等等。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芭蕾基训课开练习各种大跳和转的能力;运用古典舞基训课联系各种腰部弯曲拧转的大跳及转、翻。有的学校只开设一种基训课,那么可以在技巧课中循序渐进地针对跳、转、翻的各种技巧开范儿并加以训练,提高学生的技术技巧能力。
3、舞蹈感觉和表情训练。
舞蹈感觉是学生在完成舞蹈动作过程中应具备的美感及动作节奏、速度、力量的综合体现。训练舞蹈感觉和表情一般从中国古典舞身韵课和民族民间舞课开始。在中国古典舞身韵的教学过程中,可运用舞蹈语汇的启发,着重训练学生躯干的各种运动方式及与呼吸、节奏的配合,不仅将四肢的延伸感、灵活性加以训练,还着重表情、眼神加以强化。而中国名族民间舞的学习则能使学生训练舞蹈感觉的同时学会如何把握舞蹈表演的风格,为培养学生综合表演技能和启发表现力做了重要铺垫。
针对舞蹈表演专业学生外在表现力的培养。既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循序渐进地实施教学和训练,又要注意各门课程在教学中的融会贯通,使每一门课程都为舞蹈表演专业学生的综合表演技能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三、内在素养与外在表现力的结合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应同时具备内在的素养和外在表现力。对于舞蹈表演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启发学生把感情融入到舞蹈动作中去的同时,把动作也带上情感。继而一步步训练最终达到“由感而动身,动身必动心”的表演状态。
1、内在情感与外在表情的统一
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舞蹈表情的基础后,可以针对自创题材或剧目的任务表现做表情表演练习。首先需要让学生解放天性,目的是锻炼学生彻底放下思想负担。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其次以针对特定题材的表演训练来启发学生的情感自然流露,让学生反复用表情和简单的造型来表现不同角色和情境,充分锻炼并体现表情与内在情感的结合。
2、外在表演与内在神态的统一
外在的表演是指我们通常所说的“形似”,主要用动作和技术技巧来共同表现;内在的神态是“神似”,需要演员通过内心的感情流露配合表情、舞蹈感觉而共同完成。在表演过程中,能够做到形神俱备,才是一名合格的演员。对于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一定要多练习和揣摩“精、气、神”的要领和一定的文化底蕴、思维能力,才能够将所需表现的角色演绎的惟妙惟肖。在教学中,不仅要督促学生多思考、多表现,还要鼓励学生对已有角色的表演在实践中再创造,开发出新的表现形式。
3、内在有感而发与外在形神兼备的统一
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 篇12
关键词:社团活动,高职学生,创新
一、社团活动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
社团活动是指在高校老师指导下, 以学生的自我管理为主, 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侧重学生自身职业发展与就业问题开展的一系列的服务活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打破了封闭的课堂教育模式, 激发了学生的自发创新的兴趣和热情, 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立自理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培养创新思维作用
创新能力是在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的能力。善于创新是实现“创新—效益—再创新”的良性循环的根本, 加强社团建设为学生创设了自我教育的工作平台, 是当前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点, 也是大学生德育建设的迫切需要。以此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社团活动中的创新环境有利于为创新思维的产生创造良好环境。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自发形成的团体组织, 依据自己的爱好自愿参与, 成员立足于相关专业知识开展社团工作, 在社团活动中与社团成员彼此交流学习, 实现社团宗旨。创新型的社团活动不仅会活跃学校的学术科研气氛, 还可以激发广大同学对学术科研的兴趣, 开展社团活动的多样性使其活动范围更具灵活性, 这更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生创新思维及其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更有利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生和发展。
2.社团活动侧重情商教育, 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传统的课堂被动式教学模式注重以老师教学为主, 往往会减弱学生学习积极性, 克制其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甚至导致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严重脱节。多类型的社团活动不仅可以加强情商教育, 促进了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 两者相互统一相互促进, 提升了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了创新意识。
3.社团活动实现的实践平台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创新意识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 需要在具体的实际活动中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判断处理渐进形成。大学生社团活动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搭建的平台正好符合其形成条件。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积极性高, 主动地动脑思考, 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 其创新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通过具体的社团活动得来的启示, 更能举一反三, 促进自己本专业技能的提高。
三、提高创新思维的策略
随着高校扩招和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大学生社团活动在学生管理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为了让大学生社团活动能够健康有序发展, 从而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当前许多高校没有建立科学的学生社团管理机制, 对学生社团的重视、指导、支持力度都不够。要解决这些问题, 需要学校通过改进教育理念, 组织各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 实施规范化管理, 建立持续性发展机制。通过加大对社团活动专项经费的投入, 将大学生社团活动基地列为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配备各专业社团所需的活动器材, 为大学生社团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 促进社团活动向有利于提高创新思维的方向健康持续发展。
2.制定适宜社团活动发展的相应政策。高校应树立社团活动建设精品化的理念, 形成完善的社团管理制度, 在保证社团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上, 对社团的各项工作进行规范管理。课堂教学以教为主的被动教学模式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这就需要制定适宜的创新思维发展政策, 促进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实现“实践—认识—再实践”的知行循环。通过开展各类社团科技创新活动, 组织学生自立课题, 并形成申报、立项、开发、评审和结题一系列规范的运作程序和管理办法, 使其加强自身对相关专业课题的深入研究, 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和创新精神的充分发挥。
3.选派优秀专业教师指导社团活动。社团成员由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组成, 虽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 但在实际活动中的不同表现会导致培养创新思维的效果有好有坏, 这就迫切需要学校选派优秀教师进行活动指导。作为指导教师应该采取宏观指导的模式, 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方法经验及创新理念融入到社团活动中, 确保社团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于学生的具体问题及时予以帮助, 为社团活动指明方向, 保证社团活动的质量, 增强整个社团的建设水平。
四、结语
专业社团活动是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试验场, 依托学校, 以社团活动为载体, 开展实践活动, 将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应变能力、使知识在实践中巩固深化。专业社团活动的组织将极大地推动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为建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和谐型校园发挥作用, 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邓剑平.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20)
【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推荐阅读:
大学生专业技能大赛09-15
中职汽修专业学生技能培养策略07-25
如何提高数控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10-15
技能型专业人才论文09-22
专业技能成长07-16
专业技能操作05-22
会计专业技能09-11
专业技能测试09-24
专业技能训练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