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培养与保持

2024-10-30

兴趣培养与保持(共11篇)

兴趣培养与保持 篇1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项活动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浓厚, 就能保持良好的情绪, 积极情绪能提高人的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力, 使体内器官协调一致, 有助于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在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 生物学学习兴趣也不例外。培养和保持初中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 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认真备课, 让每一节课都有一个有趣的开头,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该认真推敲, 要使导入语起到激起学生兴趣的作用, 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 这就必须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入语。如对初一新生上第一堂课, 一般可采用先松后精, 即先来段精彩的开场白, 讲神秘的奇花异草, 动物一些特殊行为及仿生学在军事和民用的发展前景, 其间穿插一些生物学家的趣闻轶事。这样旁征博引、深入浅出, 使学生整个身心都融于生生不息、奥秘无穷的生物界之中, 学生自然会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又比如, 在教授认识一些身边的植物时, 可将学生带到大自然, 再适当讲述生物的有关常识和与人类的联系, 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面对伸手可触的各种生物, 看一看, 摸一摸, 仔细观察不同生物的外貌, 然后提出问题:“你知道它们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每一部分部分各叫做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 使其很快“进入状态”, 保持初始的亢奋情绪, 轻轻松松地开始生物学的学习, 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生物教学要贴近生活、联系社会

1. 生物源于生活, 又作用于生活。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 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把生物问题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爱学, 乐学。另一方面由于提问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符合学生奇特的想象, 学生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接受。譬如, 在教学“树的年轮”时, 教师如果能在课堂准备树的切面等实物, 并把这些摆放在各小组同学面前, 让学生自己观察,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思考, 实现生活经验生物化, 又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就在身边, 学会用生物的眼光看待、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生物应用意识和探索精神, 而且体现了“生物源于生活, 又作用于生活”的理念。又如:在学完“植物的新陈代谢”后, 向学生提出, “大棚内种植蔬菜, 如何提高产量?”让学生分析浇足水, 施好肥, 保持适当温差、光照, 增施二氧化碳肥等措施的理论依据, 使学生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习生物的兴趣。

2. 生物教学要联系社会热点问题, 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社会热点问题富有吸引力, 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例如:在讲述“无性生殖”时, 联系“克隆羊”技术, 简介“克隆人”的情况。1998年初, 美国科学家表示要在短期内“制造”出第一个克隆人, 此举引起了全世界对克隆技术的关注和讨论, 各国政府及科学家们都对此项计划进行了批驳。为什么大家都要反对“克隆人计划”呢?引导学生从这一技术发展对人类文明和希望的困扰与威胁, 从人类社会伦理道德等方面进行讨论, 使学生对无性繁殖的概念及无性繁殖技术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三、积极参与实验, 让学生对生物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生物作为一门自然科学, 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景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课堂的主人, 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去思考、探索, 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种子萌发的实验的探究过程中, 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己通过看课本做探究实验, 告诉学生探究实验的注意事项, 学生做的实验想法更丰富。然后把后来他们做的实验结果作比较, 要他们互相讨论, 介绍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让学生在“博览”中欣赏作品, 品味成功的快乐。在参与中体验了学习的乐趣, 陶冶性情, 解放心灵, 感受到生物学不是一个神秘的难以接近的家伙, 利用主动参与, 体验成功快感的的过程, 使学生和生物的距离拉近了, 使学生们情不自禁地想学习生物, 爱学习生物, 这就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形成。学生从开始对各种生物知识一无所知到认识生物, 从而去了解生物, 完成生物学的学习, 主动参与课堂实践。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 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这样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保持学习生物的兴趣。

四、生物教学要渗透情感教育, 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能动作用, 以促进知识教育, 即“以情促知, 知情并茂”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也是必需的。情感教育对保持兴趣有着巨大的作用。如定时指导学生开展生物科技活动, 制作小生态球和昆虫标本, 调查本地生物资源和环境质量状况, 带领学生参观生物科技 (包括农业科技) 实验基地等, 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动机,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劳动情感等。此外, 中学生物学教育蕴含了很高的德育价值, 五光十色的生物界、飞红点翠的大自然、栩栩如生的生物标本、引人入胜的直观媒体、逻辑严密的生物学理论、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述、妙趣横生的分组实验、积极进取的课堂气氛、其乐无穷的野餐实习、和谐有序的师生关系等等, 无一不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源泉, 从而更好地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兴趣在学习中至关重要, 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就可使他们学得生动活泼、兴味不衰, 而培养兴趣的关键在于教师勇于实践、敢于创新, 保持兴趣的关键在于学生要勇于创新, 才能使生物教学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生物学习,兴趣培养

参考文献

[1]兰文杰.中学教育心理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8.

[2]王晓芬, 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述评[M].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兴趣培养与保持 篇2

南埔中心小学 蔡彩琴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语文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变兴趣为参加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文的学习与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教育实习和阅读大量教育著作的过程中,我对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与保持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把握良机,渲染语文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小学生有着爱说爱笑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抓住小学生的心里特征,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而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语导或悬案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求知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中,可以使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大胆的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语文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涉及和接近学生的经历与生活,因此老师应该多角度的转换教法,使他们更深刻的感悟生活,让他们自由的施展个性,多角度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下去,学习的驱动力自然会逐步增强。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要特别注意利用上课的前十来分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比如讲个成语故事、唱一首歌、猜猜灯谜等有趣的复习知识型的游戏,来活跃课前气氛,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来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培养。

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也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录音、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比如在进行课文教授时,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听说读写的语文材料,采用自制课件来进行教学,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用生动形象、真实的图画、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教四年级的《落花生》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实物展示、课件辅助或幻灯片教学的办法,让学生知道并体会花生的外表是不太好看的,但它很有用,因此我们做人也要象花生,要做对社会实实在在有用的人,不做只讲体面而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从而升华了课文的主题,达到了要学习的效果或目的。也可以让学生用生活中常见的食物进行比较,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深入新世纪的我们,进入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多媒体辅助教学正式向课堂教学迈进,尤其是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我们要接助教学用具,更大程度的创设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主体性更大的发挥,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口手脑并用中增强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以故事的形式使文化背景知识得到更深层次的渗透,使学生感受到国文博大的同时增加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充分的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语文课的趣味性。

三.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从而达到学习兴趣的培养与保持。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小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能,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发法。语文习得研究证明:语文教学的重点不再应该是“我们该教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这些条件来开发学生的思维”。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

布鲁纳所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我们应多为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这就是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的跟着老师走。例如:在教学《草》这首诗时,给学生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现出一片大草原的景色,然后让学生思考回答:草原上的草长的怎么样?谁能用“岁”说一句话呢?(例如:今年我11岁了),一年分为几个季节?(春、夏、秋、冬),那么不同的季节的草都有什么特征?(展示幻灯片),等等一系列连锁性的问题,学生回答,老师给以辅导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气氛非常活跃,这样以来,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跳出了被灌输的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他们乐于学习达到学习兴趣的培养与保持。

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学习兴趣,保持求知欲。

师生关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观为前提的。如果教育者认为,人的天性是懒惰的,不思进去的,需要严格的教诲才能启迪良知,那么权威性的师生关系是最为有效的。传统的师道尊严,便是权威性的师生关系的体现。现代教育观则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去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而权威性的师生关系无凝会扼杀儿童的创造力与天赋。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合作的师生关系

合作是师生关系就是要求教师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强制的手段---------训斥、羞辱、向家长告状等来强迫学生服从老师的意志。强制性的教育很容易伤害儿童的自信心、自尊心,引起儿童对老师的反感甚至恐惧,也容易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就意味着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过去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而现在的教育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吸引”,就是“使儿童乐于学习,使他们乐意参加到教师和儿童共同进行的教学活动中来。”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是指师生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为如此。爱是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

(三)互动的师生关系

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历程,师生互动的性质与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由一定的观念支配其教学行为,对学生施加影响。而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需要,理解、接受教师的影响,并在行动上做出反应。学生的反应又进一步强化或者修正教师原有的教育观念与行为。所以,师生互动构成了教学活动中的正反馈机制。通过反馈可以加强正效应,也可以加剧负效应。例如:“教师教学有热情、有方法-→学生学习主动、学习成绩提高-→教师更受鼓舞与鞭策、教学上更加精益求精。”这就是师生互动的正效应。

(四)融洽的师生关系

朱小蔓曾说:“离开感情的层面,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教育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甚至与学生建立起母女般、父子般或姐妹兄弟般的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觉得老师是最值得信任的人,跟老师交流心得体会,达到师生关系的最佳状态。

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交流的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一般来说,学生对某位教师的喜欢,其课堂气氛就回显的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得学生不怕出错误,敢与回答问题与积极的思维。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着对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学生学习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容量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加大,兴趣的保持程度则会因人而异,出现差别,有的学生会完全丧失兴趣。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不能抱着“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态度,而应该多关心鼓励、多给予实际行动上的帮助,从多方面着手,要防微杜渐,更要亡羊补牢。具体措施比如:(1)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非智力因素的差异,进行目标激励,分层互促。(2)关心鼓励:对学生关心,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对学生鼓励,会引发学生的学习信心。老师要不断的表扬与激励,尤其对一些学生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要多肯定他们做的好的地方,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增加他们的信心。

五.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给以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设置一些课外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与实际,使学生认识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与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长久的保持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经常性的编辑语文学习园地或语文壁报,解决疑难问题、分析常见错误、辨析词语用法、语文知识性讲座等,还可以适当刊登一些语文小诗歌、谜语、典故、趣闻、学生的作文周记日记等;可以成立语文课外活动小组,开展学习课外资料、演讲、表演些短剧等;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组织语文竞赛活动,如:写作文竞赛、听写词语成语、朗诵比赛、背诵古诗等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感染,进而共同提高水平,长久保持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培养与保持 篇3

一、愉快感

1.动手,动口,生活化

我在低年段口语课中多采用直观教学法,这种方法能够直接给学生视觉上的刺激。我充分利用实物、图片、投影、电视、简笔画,这些实物大多都是我自己亲手制作的,有人说,如今的时代是卡通的时代,卡通图片以其鲜明的造型、明快的色彩。深受小朋友的喜欢。我和学生们各自做了一套教材中的任务头像,如Dan-ny、Jenny、Li Ming和Miss Zhang等。每篇课文我们都可以亲身参与到课本的情景当中去,让学生感觉他们是在表演,而不是在学书。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我也让学生参与到教具的准备当中。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画画,我让学生把课本中的英语单词制作成小卡片并且配上画,然后我把制作漂亮的小卡片贴在他们的课室里,这样他们不但可以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而且又复习了大量的英语单词。

2.玩中学,游戏化

鲁迅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因此,我在课堂中也常常采用游戏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设计游戏时,我充分考虑课本的教学重点、难点和其他教学要求,围绕教学且的来设计游戏,如在单词教学中,我始终注意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识记。教学动物名词时,就让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演一演,猜一猜;教学水果单词时,我就让大家拿出彩色笔来涂一涂。画一画;学习其他单词时我就让学生大声说,小声说,如教学“beautiful”这个单词时,当老师大声说,学生就小声说,当老师小声说,学生就大声说。这样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都参与了活动,加深了记忆,学习兴趣高,教学效果也好,在教一些动作的单词时,如swim,eat,sleep时,我就采用simmonsays游戏,让个别学生在台上说Let’s swim,Let’s eat,台下的学生也跟着做swim,eat等动作,尽管动作滑稽,但学生兴趣很浓。又如教完left,dght这两个单词后,我就设计了迷宫寻单词这个游戏,我给每个学生发一张迷宫图,老师边说“Turnleft,Turn right,Go strait ahead,What carl you seeinthe picture?”等口令时,学生就顺着这些路去找,然后把看到的图用英语说出来,这样有趣的游戏不但训练了学生的听力。而且复习了大量的单词。

3.说说唱唱,音乐化

我最喜欢教学生唱歌,因为歌曲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又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克服怕羞心理。所以我一个月教学生唱2-3首英语歌,除了充分利用课本中原有的一些英语歌曲,我也另外找一些现代卡通片的歌曲,如教完三只小猪这个故事后,我会教学生唱who’s afraid ofthe hie badwolf这首英语歌。除此之外,我也会选编一些英语歌曲。如利用两只老虎的音调我编了I am amouse,I am amoase,la la la la,另外,我也利用英汉夹杂串成儿歌,如我是I,你是you,来是come,去是go,点头yes,摇头no,每教完一首英语歌,我都会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唱歌比赛,看看今天哪个组是冠军,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

二、成就感

1.各显神通

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尽量使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程度上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提供成功的机会很多,可因人而异。对于书法好的学生,可办作业展览、书法展、英语板报等;对于英语发音标准的学生,可让他们领读课文;对于善唱的学生,可让他们表演英語歌曲;对于善画的学生,可请他们帮教师画一些图片等。同时,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因为教师的每一次肯定都是把“相信你一定能学好英语”的意念传达给学生,从而使学生不断增强自信心,促进学习兴趣的发展。

2.轻松作业,层次作业

传统教学中布置的作业单调得让学生感到乏味,降低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因此,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各种能力。教师布置的作业可以是书面文字式的,可以是口头式的;可以是由个人独立完成的,也可以是由学习小组合作来完成的。学生觉得今天写、明天读、后天小组学等形式,他们可以接受,完成得也较认真。不同的学生留不同形式的作业,真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层作业就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我能做,我会做,我想做”,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作业内容分层、数量分层,在内容上安排较合理的梯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基础和能力上各得其所,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关注了每位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作业不是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

三、主人翁感

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他们好学、乐学,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英语教育教学的质量。

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习兴趣的减弱,归根到底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没有被调动起来,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没有被充分激发出来。唤起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才是英语学习的主人至关重要。为此,教师需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唤起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使他们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变到“我要学”的主动状态;使他们以最佳的心理去学习,使学习英语不再成为负担,反而成为一种精神享受。为了能给学生更多的交流机会,我和兄弟学校经常搞一些联谊活动,告诉大家这次要尽可能多地用英语交流。看看我们哪个学校的英语口语好。接下来的时间里,学生们都自觉地练习口语,以前“看着背,追着读”的场面越来越少了。记得有一年,我趁中小学生英语口语大赛的机会,让学生在网上观看了比赛,看完后同学们议论纷纷,个个都佩服小选手们的表现,羡慕不已。我告诉他们这都是他们刻苦练习后才这样的,如果你们敢开口练也能像他们一样。虽然脸上露出了疑惑的表情,但我看出了他们也在暗下决心。

兴趣培养与保持 篇4

一、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体现“兴趣第一”的原则

著名文学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决定他们对某些娱乐活动总是有十分强烈的兴趣,我们不妨把这种娱乐融入教学中。例如:我在上第一册中的第一课时,我就让学生在课外做猫、狗、狐狸、猪的头饰,在课上,我让学生戴上头饰上前来表演,学会let’s tack中的“Hi,I’m...”和“Hello,I’m...”;在第一册第五课中的Let’s mave这一部分,我让学生相互之间做“Touch your ear”“Touch your nose”...的游戏。另外,我还采取竞赛的方法,将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做各种各样的游戏,并用纸剪成不同颜色的五角星,贴在黑板上,最后,以获得五角星的多少来评选优胜。这样,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让活动吸引住他们,使学生在愉快、和谐和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新知,从而激发起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给学生成就感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给学生“成就感”是促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和加深兴趣的内在动力。比如,我在上课时,一般只要学生能开口说,我都会鼓励他说“good”,对回答正确,声音洪亮的学生,我便会伸起大拇指说“cool”,我还用“great”“excellet”等不同的表扬,鼓励的词汇,当学生表演出色时,我会让全班鼓掌(clap your hands)。这一点不仅表现在课堂上,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好奇心会使他们对老师的批语中的每个字母发生兴趣,教师可根据学生作业情况以及性格特点不断给予一些针对性的肯定和鼓励的批语。

三、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儿童是善于模仿的。学生在模仿课文语言时,能获得发现的乐趣,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我努力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情景,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型,精心设计练习,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及时把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兴趣培养与保持 篇5

一、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小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们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要特别注意利用上课的前十来分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Warming up)。比如唱一些英语歌曲,开展如“Let me guess”或“Follow me”等有趣的复习知识型的游戏,活跃课前气氛,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运用多媒体增加趣味性

迎着21世纪的曙光,我们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由开始时的在优质课、示范课上的“表演”,正式向课堂教学迈进,尤其是给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多媒体英语教学能够调动文字、图像、声音、影像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演示和学习活动,能够提供大量真实、新鲜的语言素材和各类信息,极大的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教师要唤起学生的欲望,就要借助多媒体创造更加丰富逼真的语言交际情景。比如在教颜色类单词时,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只有黑板和教科书呈现给学生,给学生的视觉冲击比较小,我们仅用一两幅图片和汉语解释英语单词的含义是很不全面的,更多的只能由学生通过想象去理解,而我们如果用多媒体将色彩和单词联系起来,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在大脑内进行深层次的处理,能够加深理解,从而提高记忆效率。

多媒体计算机引入课堂,教学由注入式变为启发式,不仅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教师的行为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教师的任务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教学的设计者、学习的引导者,从某种程度上说还是交际的合作者。而学生也一改被动的学习地位,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究发现者。

三、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小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母语习得研究及外语学习研究均证实: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恰如布鲁纳所说的:“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我们应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例如,在教授“Ask the way”一内容时,笔者避开了传统的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讲解式,而采用多媒体呈现迷路、问路的几个现场情景,然后提出问题:假设是你,将如何进行问路、指路?学生分小组讨论(Group-work),接着每组向全班汇报,汇集各组方式后,再与教材中学生们的方法作比较。在学会技能之后,还让学生联系本校、本地区的具体地理情况,自编自演问路的情景。在教学中,学生非常积极,有的“Ask the classroom”,有的“Ask the bookshop”,还有的“Ask the W.C.”,气氛特别活跃。这样一来,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跳出了被动灌输的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时,我们不妨进行一番“换位思考”。把学生置于主人地位,使学生很自然地用英语思考、很积极地进行英语语言输出,相对传统的灌输式、封闭式教学方法而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想而知。

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

师生关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观为前提的。如果教育者认为,人的天性是懒惰的,不思进取的,需要严格教诲才能启迪良知,那么权威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最为有效的。传统的师道尊严,便是权威型的师生关系的体现。现代教育观则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而权威型的师生关系无疑会扼杀儿童的创造力与禀赋。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合作、和谐、互动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这对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

五、创设具有童趣的游戏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学习动机浅近、单一,学习凭兴趣;理解力差,模仿力强,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易分散;思维具体形象,无意注意占优势。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英语课教学不能一味地灌输语言知识,而应是通过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组织开展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寓知识于游戏中,让学生在听听说说、看看读读、蹦蹦跳跳、唱唱玩玩中兴趣盎然。比如,我们在教学生打招呼用语时,常用的形式是教师问学生答,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

兴趣培养与保持 篇6

一、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并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深刻认识到小学生是成长潜能巨大的生命体,而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发掘小学生的内部潜力,使其逐步成长直至成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并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关母语和外语习得的研究结果都已达成共识,那就是外语教学的核心问题不是教些什么,而是要研究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创造条件去教。布鲁纳对这一过程也有准确的定义:教学是一种持续不断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创造思考空间,切实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基于这点,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包办代替牵着学生走,人为地限制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如在学习“Ask the way”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摒弃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出示几个有关迷路而问路、指路的情景,继而提问:如果是你,该怎样问路,并给问路人指路呢?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继而各组分别面对全体同学汇报,经过汇总后,比较与教材中内容的异同,最终理解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结合本地、本校的地理位置,表演有关问路和指路的英语情景短剧,在异常活跃的气氛中进一步掌握相关技能。上述教学过程和环节能够有效避免教师单纯地灌输知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人的位置,他们就会更加积极地用英语思考和输出语言,与传统的单纯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相比,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认真备课,增强各教学环节的趣味性

首先,教师在处理学习内容和有关学习材料时,应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另外,还要充分考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不同程度,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参与状态,逐渐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二,每个教学环节都应该突出趣味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Do you like dumplings?”内容时,教师可通过展示实物、辅以课件等手段,组织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来进行实际操练,就能够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最终实现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现代英语教学目标。

三、发掘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通过新异和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处理,对于那些表面上看起来简单易懂甚至是乏味枯燥的内容,要把它们转换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并通过开放灵活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感到新颖、奇特而又富于变化,从而很好地迎合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引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唱英文歌曲、讲英语故事、组织英语对话表演、做英语游戏、举办英语竞赛等,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记忆英语的热情,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而且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表达表演能力,更能够陶冶他们的情操,使其更加自信,潜能得到进一步发挥,人格得到进一步健全。

1. 学唱英文歌曲

小学生具有爱唱爱跳的天性,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在每节英语课前拿出几分钟时间,组织学生学唱英文歌曲,从而营造出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焕发积极的学习情绪,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

2. 讲英语故事

对于儿童而言,生动的故事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能够唤起孩子们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本节课教学中涉及的新词汇和新句型,自编英语故事,使学生愉快轻松、潜移默化地学习新知识。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故事中会反复出现同样的词汇和句子,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听力和理解能力。即使有些内容没有完全听懂,但也可以凭借自己已有的语言知识,借助教师的表情、动作明白故事的大概意思,也因此会急迫地想要学习本节课新授的英语语言知识,从而自然地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除了教师讲故事以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讲故事,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配乐并呈现相关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一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积极性。

3. 组织英语对话表演

小学生天性喜欢表演,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表演中学习英语。具体操作程序是:针对所学英语课文中有关对话的段落,把学生每四人分为一组,在课下进行对话表演设计和排练,还可以鼓励学生制作相应的道具进行辅助表演,在下节课面对全班同学进行汇报表演,只要哪个小组的表演表情生动、声音响亮、对话熟练,就会每人得到一朵小红花,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自然会带着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英语学习活动中,学习效果比较显著。

4. 做英语游戏

在儿童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游戏是一项重要内容,他们在游戏中喜欢自我表现。因此,教师把游戏引入英语教学中,可通过激发兴趣推动孩子们的英语学习。相应的游戏活动如猜猜看、听和做、词语接力、听音画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或者英语句子,还可以促进学生多用英语进行表达交流,英语学习的效率和质量非常高。

5. 举办英语竞赛

少年儿童往往争强好胜,喜欢自我表现。教师可抓住这一特点,举办一些有针对性的英语竞赛活动,如背单词竞赛、英语朗读比赛、英语问答比赛、英文书写竞赛、英语句子翻译比赛等,在竞赛活动中,孩子们往往积极踊跃、全力以赴,具有极高的英语学习积极性,从而学得好、记得牢。同时,有效培养了他们的注意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感知能力和记忆能力。

四、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小学生的天性就是爱闹、爱说、爱笑,而且无所顾忌,敢想敢说、活泼好动,具有强烈的求异求新的意愿。鉴于此,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必须因势利导,绝对不能出于维持课堂纪律的考虑而打压、扼杀学生的天性。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使教学语言幽默风趣、抑扬顿挫,并且充满悬念,同时辅以丰富的表情和动作,营造出既宽松愉悦又开放轻松的课堂气氛。另外,还可以开展一些诸如“Let me guess.”或“Follow me.”等有趣的知识复习活动,创设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并大胆地用英语发言或与教师和同学交流,从而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展示英语表达能力的愿望。同时,新的英语教材中有很多涉及学生生活的内容,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室的空间,把其变成学生进行英语活动的场所,使教室成为学生展现个性的舞台,从而显著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内部驱动力。

五、积极拓展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

为进一步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为其创造更多英语交际的条件和机会,教师还应把课堂延伸到课外,设计一些难易程度适当的英语课外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英语的机会,增添英语学习乐趣,促进学生不断地认识自我、增强自信,不同程度地获得成就感,如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开设英语学习园地、编辑英语墙报、举办英美文化知识讲座、组建英语课外学习小组,目的是分析常见的英文错误、解决一般的英语疑难问题、分析辨别英语词汇的用法,受到英美文化的熏陶,在英语学习中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变以往的“要我学英语”为“我要学英语”,从而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能够长久地保持下去。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英语最为直接的动力。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高低、英语运用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受英语学习兴趣的制约。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具有多种多样的途径和方法,因此,要求英语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素养、灵活的教学手段和娴熟的教学技巧,着力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技能和技巧,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英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灿.浅谈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与保持[J].教育教学论坛,2013,(1).

[2]齐坤.小议如何激发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J].中国电子商务,2012,(24).

兴趣培养与保持 篇7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法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 就会带来疲惫。”兴趣是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也是教育行为的重要环节。因此, 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学习学习的兴趣, 并不断探索适合小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方法。本文笔者就平时教学的几点体会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转变教师思想观念, 创设和谐英语教学氛围, 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于教师, 美国教育学家吉诺特曾经这样做过表述:我就是课堂中的决定性因素。是我的个人方式营造了气氛, 是我每天的心情决定了课堂气氛。作为一个教师, 我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决定了一个孩子的生活将会是变得悲惨还是变得欢乐。我可以成为折磨人的工具, 也可以成为激励人的工具;我可以横加羞辱, 也可以顺其自然;我可以伤害他们, 也可以为他们疗伤。在一切情况下, 是我的反应决定了一场危机将会加速还是会减缓, 一个孩子是会被赋予人性还是被剥夺人性。

中国传统的师道尊严, 认为教师就是权威, 高高在上, 学生必须无条件一切听从, 服从教师, 否则就是“大逆不道”。其实这样的师生关系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禀赋。低年级的小学生学习目的不强, 学习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学习兴趣。小学生天性好奇心强, 敢于开口, 善于模仿, 态度积极, 乐于参加活动。这些年龄和心理特点决定了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 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际, 产生亲切感, 诱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比如在上课时要尽量做到语言充满诱惑、悬念, 抑扬顿挫、风趣、幽默, 在适当的时候配上丰富的表情和夸张的手势, 而且还要不吝啬赞美, 从而给课堂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 教学处在愉快情感中, 自然而然同学们就能敢于积极思维, 有信心发表自己的观点, 不断产生学习和施展英语能力的兴趣。再如, 教学作业的批改方式, 我们改变一下传统的形式, 给学生进行面批, 作业加上一定激励性的评语, 使学生体悟学习的人性化, 真正激发情感的共鸣。

二、钻研教材, 巧妙运用各种手段增加课堂趣味性

小学英语教学中, 处理教材时, 我们遵循由易到难、逐步深入的原则。每一个课时都要兼顾新材料和已经熟悉的材料, 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让老材料常看常新, 让新材料似曾相识。如当同学们刚刚开始识数的时候, 他们会数物品, 会唱数数歌, 猜测藏在老师手里的数字, 用数字卡片玩推理游戏, 做数字接龙游戏等等。每个活动都提供了新的情境和新的挑战, 同学们兴致盎然。

组织教学, 我们遵循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有意义的沟通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的原则。例如, 班级中所有的学生都相互知道对方的名字, 那么“What's your name?”的问题就显得多余, 再问“Are you a boy or a girl?”就显得十分愚蠢, 甚至有对他们智力的侮辱。但是, 我们如果创设一个情景进行沟通, 将一位同学的眼睛蒙上, 让他猜猜其他同学的身份, 那么“Are you a boy or a girl?”和“What's your name?”这两个问题就是在真正的询问, 而显得有趣了。

除了情景, 我们通过做游戏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触动的, 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中同学们注意力不但持久、稳定而且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 带给大家快乐的感觉。例如英语“海绵活动”游戏:进行“视觉大发现 (Golden eyes) ”, 给同学们呈现一幅图让他们仔细观察, 约半分钟, 然后教师拿走图片, 让同学们回忆图中的内容, 同学们就觉得富有挑战的游戏开始了, 这种游戏既培养了同学们的观察力, 又培养了他们的记忆力, 在游戏中达到了课堂中的复习或引入新知的目的。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所以抽象的语法要避开来。课堂里, 尽量多地使用实物, 图片, 简笔画等教学手段, 通过模仿, 表演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如学习食物单词等, 我们的课堂会让同学们看到真实的物品, 摸一摸, 尝一尝, 说一说, 演一演, 很快就将学生拉近现实之中, 课堂气氛高涨了, 喜爱英语课堂之情也产生了。

此外, 一些TPR活动和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课件、视频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伴随着动作的歌曲或朗朗上口的童谣也可以起到改变课堂节奏, 感受语言美的效果。

三、丰富的课外活动, 实现共同成长

丰富的英语课外活动使得同学们主动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这一点对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很关键。通过多样的英语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使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 收获成就感, 增强自信心, 平添几分乐趣。笔者会经常性进行英语童话剧的编排, 进行英语歌曲比赛、单词王竞赛、朗诵比赛、书写比赛、英语沙龙, 借助学校的“东风”, 我们还有外语节, 理解并参与各国文化交流等。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主动跟录音机朗读模仿, 自制童话剧小道具, 团结合作, 互相熏陶, 这些课外活动对于长久保持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大有裨益。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 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已经不再像往常一样, 只是为了应付一张试卷的“哑巴英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他们敢说英语、爱说英语, 打下良好的语音、语调和语感基础, 这才是从事起点教育的小学英语教师的责任所在。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 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必须对学生的身心特点了解, 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但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需要我们老师持之以恒, 并要善于发现和思考新的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了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 英语学习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而培养出更多的符合新世纪需要的人才。

摘要: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他们敢说英语, 爱说英语, 打下良好的语音、语调和语感基础, 这才是从事起点教育的小学英语教师的责任所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 阐述了如何培养和保持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和保持 篇8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一个人获得成功,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1. 巧设悬念,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来源,它将紧紧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绪中去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内涵。因此,在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应根据授课内容巧设问题,让一个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导入时应设置带有悬念的问题,为上好整堂数学课做好铺垫。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在教学时我注重从教材内容需要出发,以组织有趣的数学竞赛或讲述生动的小故事等方法来引入,不仅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引人入胜,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以情激趣。

首先,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情感。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总是板着面孔,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厌烦。因此,教师要力求创造和谐的情境,以从容、和蔼的教态融洽师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要尽量做到音量适度、语言亲切、语调抑扬顿挫,使学生在听讲过程中不感到累。同时还应注意适度运用幽默,给孩子以欢乐,活跃课堂气氛。

最后,教师要注意多用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以期待信任的目光,以温和的言语打动学生的心灵。例如,在进行口头计算时,学生一紧张,叙述就不连贯。此时,教师如脸带微笑地点头认可,可让其充满信心。

3. 教学生活化,提升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领悟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这样,通过教学知识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如知识用在日常的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用于什么问题等,使知识的学习密切地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已有经验,这样可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既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用途,又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深深地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与现实生活是紧密相联系的,离开数学将寸步难行。

二、保持兴趣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后,教师就更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来诱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使学习兴趣得到保持乃至高涨,从而形成一种教学需要的“愤悱”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1. 参与教学中持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兴趣的保持,运用良好的导入方法激趣后,都需结合知识的生长点、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设计参与教学过程的活动,逐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发展到“我会学”,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如在学习图形面积时我为学生设计参与的机会,人人制作学具,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操作。在推导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圆形面积公式时,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推导,不仅在参与公式的推导中理解了公式,而且有机地把图形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掌握了量与量之间、形与形之间、量与形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保持了学习的兴趣。

2. 应用知识中持趣

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教育学生运用学到的抽象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这正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联系现实世界中简单的数量关系和初步的几何知识,去理解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在学习“小数的认识”时,教师可让学生到商店里观察“商品标价”,也可观察“菜篮子价格”等生活实际来加深认识。在学习“统计表”后,可调查统计本校和社会上有意义的事物,如各班级为“希望工程”捐书数量,经过数据整理,制成能说明问题、有实际价值的统计表。这样,应用数学知识,不但能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而且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心理品质。

3. 榜样教育中持趣

教师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插入一些数学家为了追求一个成功的实验或演算而废寝忘食的故事,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解决思想上怵头学习数学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保持兴趣。如陈景润如醉如痴地为了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而带病推理、演算,草稿纸成吨的故事;牛顿、华罗庚的学术成就就都不是靠天资,而是靠勤奋学习和肯钻研得来的。

同时,教师也可以社会上具有明确学习目标、克服种种困难进行学习的模范人物和身边同学中的优秀分子为榜样。选择在数学学科取得好成绩的学生,让其介绍自己如何学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刻苦努力使成绩很快提高的事迹,使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4. 成功体验中持趣

对成功的体验是提高兴趣的最佳强化物。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能促进数学知识、方法的掌握,反过来,掌握了数学知识方法又会激励和增强学习的动机与兴趣。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步步获得成功,尝到了甜头,亲自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就能增强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数学因为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学习数学需要循序渐进。只有学生在学习上克服大大小小的困难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了学习信心,才会出现“越学越爱学”的境地。我曾作过调查,在喜爱数学的学生中,因数学成绩好而喜欢数学的约占32.5%,而数学后进生中,因为不会、不爱学习的占86.3%。这说明学习的成功,对促进和增强学习兴趣起重要作用。

兴趣培养与保持 篇9

一、积极鼓励学生, 用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曾说:“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要学生达到“乐学”, 就要使他们有成功感。“求成功”是人类共同的天性。即使是一点一滴的进步, 也会使学生感到愉快, 是学生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在学生学业取得进步时, 我会对学生的成绩给予正确评价, 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使他们感到成功的光荣, 产生积极学习的动力。在课堂上, 我会经常使用鼓励性语言, 如对回答问题好的学生说:“Very good”“You are very clever”“Great”, 作为学生正确回答问题的口头奖励, 有时还可借助同学们的掌声进行鼓励。学生听到这些肯定和赞扬的声音, 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就会洋溢在欢乐之中, 学习兴趣也就会有效地激发出来。留作业时, 我会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 布置不同的作业, 批改分数的要求也区别对待。这样, 每个学生都能基本完成自己的那部分作业, 都能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二、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常用的有情境教学法、听说法、阅读法等。在现实的教学中, 我们不能用固定一种教学方法, 而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学习状态为目的, 选择好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要求学生要灵活学习英语, 我觉得可以理解为“学以致用”, 即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妨设计一些情景, 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 加以巩固。恰当的情景, 不但能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语言现象所使用的场合, 还能够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与自己熟悉的环境联系起来, 从而产生用英语表达新知的热情。针对中学生好动这另一大特点, 我还常常采用情境活动法, 将生活中的场景搬进课堂, 让学生置身于富于想象的情景之中, 如看病、购物、野餐、问路、借东西、打电话等, 让学生用英语表演, 把学生好动的特点转移到课堂教学上来。这样既增强了学习兴趣, 又使所学内容得到实际应用, 真正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 而且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增强自信心, 从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此外, 针对中学生好强、好胜这一大特点, 选择游戏比赛法, 能让学生的潜力最大限度地迸发出来, 尤其是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 同时还能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同时, 在英语教学中, 适时地运用声、形、光、色兼备的电化教学设施, 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达到化枯燥为趣味, 转抽象为具体, 变静态为动态的效果, 从而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因此, 根据教材内容, 适当采取活动化教学和多媒体等电化教学, 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办法。

三、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形成教与学互动的最佳境界

英语教学的过程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 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英语课堂教学着重于听说训练, 整个教学过程是在一种实际的交际环境中进行的。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基础,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从学习和生活方面多接近学生, 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增加对学生的了解, 从而使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著名作家冰心讲过:“我只觉得师和生应当是互相尊重相亲相爱的朋友。”因此, 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下, 教师都应该将自己置身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 尊重、理解、信任学生, 真心爱学生。这样, 才会使师生之间的心理保持零距离状态, 才能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组合, 形成教与学互动的最佳境界。不能处处都以长者的身份去压学生, 甚至使用讽刺、挖苦的语言, 这样师生之间容易产生心理隔膜。学生讨厌这样的老师, 也会讨厌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 学习兴趣就会因此丧失殆尽。

一般来说, 学生喜欢某位教师, 其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油然而生。因此, 我很重视感情的投入, 以自己真实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学中, 我力求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 使学生不怕出错误, 敢于开口说英语。

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给学生更多的运用英语的机会, 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外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增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 制作教具。对英语初学者, 直观教具尤为重要。对于教学中所要用到的图片, 提前一个星期布置下去, 要求学生用彩笔画在白色硬纸片上, 背面可注明图画所表达的单词及音标。为了便于以后保存, 我对纸片的大小作了统一规定。一周后, 这些“作品”被运用到课堂上, 其意义已经超出了图片本身。它让学生体会到的那种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了他们学英语的兴趣, 既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 开发了他们的智力, 同时还熟悉了将要学的新课, 达到了预习的目的, 真是一举多得。

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组织英语竞赛, 如:英文书写竞赛、朗读比赛、单词听写竞赛、智力比赛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互相帮助, 互相感染, 进而共同提高水平, 长久的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培养与保持 篇10

那如何培养学生兴趣?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以优美的语言艺术打动学生。

语文教师是祖国语言文字的传播者,其语言的基本功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亲其师,信其道。”要使学生对语文感兴趣,就要先使学生对语文教师产生好感。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必须讲究自己的课堂语言艺术。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化并富有吸引力呢?我认为,第一,课堂教学语言要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就是讲课时要表达科学、准确、简练、合乎逻辑。第二,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生动性、趣味性,因为教师形象生动的比喻,风趣幽默的话语,传神动人的姿态,绘声绘色描绘,都可以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 在很大程度上感染学生,把课教得更活泼。教育家于漪老师就是这方面的楷模.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多向她学习.第三,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教育性,语文教师既要当好“经师”,更要当好“人师”,在课堂上不但要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自己的国家。因此,教学语言一定要有教育性,是学生通过健康的思想教育,达到心灵净化、人品美化、感情高尚化的境界。第四,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审美性、启发性,一个语文教师文雅的谈吐,丰富的表情,流利的普通话,上课时或慷慨陈词,或娓娓而谈,或言已尽而意无穷,都会使学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都会启发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 这种“亲其师”的感情一旦产生,“信其道”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二.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来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培养。

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也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例如:在教四年級的《落花生》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实物展示、课件辅助或幻灯片教学的办法,让学生知道并体会花生的外表是不太好看的,但它很有用,因此我们做人也要象花生,要做对社会实实在在有用的人,不做只讲体面而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从而升华了课文的主题,达到了要学习的效果或目的。也可以让学生用生活中常见的食物进行比较,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此教师要充分的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语文课的趣味性。

三.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从而达到学习兴趣的培养与保持。

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历程,师生互动的性质与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由一定的观念支配其教学行为,对学生施加影响。而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需要,理解、接受教师的影响,并在行动上做出反应。学生的反应又进一步强化或者修正教师原有的教育观念与行为。所以,师生互动构成了教学活动中的正反馈机制。通过反馈可以加强正效应,也可以加剧负效应。例如:“教师教学有热情、有方法-→学生学习主动、学习成绩提高-→教师更受鼓舞与鞭策、教学上更加精益求精。”这就是师生互动的正效应。

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学习兴趣,保持求知欲。

师生关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观为前提的。如果教育者认为,人的天性是懒惰的,不思进去的,需要严格的教诲才能启迪良知,那么权威性的师生关系是最为有效的。传统的师道尊严,便是权威性的师生关系的体现。现代教育观则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去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而权威性的师生关系无凝会扼杀儿童的创造力与天赋。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合作的师生关系

合作是师生关系就是要求教师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强制的手段---训斥、羞辱、向家长告状等来强迫学生服从老师的意志。强制性的教育很容易伤害儿童的自信心、自尊心,引起儿童对老师的反感甚至恐惧,也容易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就意味着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过去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而现在的教育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吸引”,就是“使儿童乐于学习,使他们乐意参加到教师和儿童共同进行的教学活动中来。”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是指师生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为如此。爱是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

五.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给以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设置一些课外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与实际,使学生认识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与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长久的保持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兴趣培养与保持 篇11

一、利用好启蒙教学, 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中提到: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所以,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非常重要。我们在化学入门时就应该及时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 给学生讲化学的形成和发展;讲化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 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火药, 比如居里夫人发现并提炼镭的经过等;给学生讲化学与我们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是一种国际通用的学科语言, 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从而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中掌握教学规律, 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 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 要善于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 增强学生兴趣, 扩大学生知识视野, 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一种乐趣。另外, 恰当的教学方法也尤为关键。因为学生在学习中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教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理解, 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 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 才能收到较好的课堂效果。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 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同时, 在教学中, 教师还要做到坚持面向差生, 紧贴课本讲课。讲课时, 力求所有学生都能听懂听明白, 对大部分学生坚持重基础知识、不讲偏题难题。教法上采用小步走、步步到位的做法, 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要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 尽量让学生感受到学好化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 让学生明确只要肯努力, 就一定能学好化学。

三、运用智慧让学生简化记忆

初中化学中需要识记的东西很多, 有的内容甚至难以区分。如果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 教学效果会很差, 也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对兴趣。比如教材第一章第六节中一次就出现了27种化学元素符号, 大部分学生都觉得很难记住。怎么办?这就需要运用教师的智慧。我们可以从第一节课开始就将全册书中所需要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期分批地布置给学生, 并要经常复习提问, 以加深巩固记忆。还有化学元素的原子价靠单纯死记硬背很难, 我们可以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 简化学生记忆。再如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该是先通氢气, 把试管内的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 当黑色的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 则要先撤酒精灯, 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的步骤特别容易让学生混淆, 所以我们可以在实验讲解后用“氢-灯-灯-氢”来表示。这样一来学生便会很快掌握这个实验的正确步骤, 并且印象深刻。所以, 我们应充分展现教师的智慧, 因为它可以让我们帮助学生把复杂难记的知识简洁化, 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让学生保持住对化学这一学科持久的兴趣。

四、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上好化学实验课不仅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培养学生多种学习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如果实验课采用教师演示或者是视频播放的方法, 那么就可以更好地掌控课堂, 不会出现影响课堂进程的意外, 学生可以看到规范的操作, 完美的实验结果, 但是却会因为没有自己的参与而印象不够深刻, 没有形象性的记忆。那么, 什么样的实验课形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形成自己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呢?当然是让学生自己操作。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比如学生不自信, 害怕操作有危险, 动手能力差。所以想要在实验课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能力, 让学生动手是正确的途径, 但不能操之太急, 要逐步分阶段地引导学生。首先要解放学生的思想压力, 先让胆大的同学上台示范, 鼓励表扬, 从而树立大家的自信心, 并明确告诉学生:只要大家动手操作, 不管是完美还是失误, 都可以通过操作实验使化学知识掌握得更牢固。解放了思想压力, 学生的动手能力会随着实验的增多而逐渐提高。然后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已有的实验素材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由发挥, 以此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久而久之, 学生学习的动力也就会源源不断。

其实, 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并非只有这些, 要想激发和培养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 就要尝试将各种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并且每节课都力争有变化, 时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学生就会随时保持兴趣, 教学质量自然也就会得到提高。这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徐廷礼.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体会[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05 (8) .

[2]孙丽娟.浅谈化学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J].新课程:下, 2011 (2) .

[3]李淑霞.优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1 (4) .

[4]陈岩.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研究[J].新课程:初中版, 2007 (8) .

[5]张凤琼.新教材化学实验特点及其教学方法的探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0 (7) .

[6]李娟.论新课标下化学实验教学[J].咸宁学院学报, 2009 (4) .

上一篇: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下一篇:立体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