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防治技术

2024-10-30

立体防治技术(精选7篇)

立体防治技术 篇1

烤烟是我国重要经济作物之一, 每年在产生巨大经济价值的同时, 也因烟草病毒病、赤星病、黑胫病、根结线虫、烟蚜、烟青虫、地老虎等危害而遭受巨大损失[1]。长期以来, 烤烟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以农艺防治、化学防治为主。农艺防治通过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有害生物发生的农田生态环境, 抑制有害生物的发生, 具有经济的特点, 但有害生物大发生时具有局限性[2]。化学防治方法具有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效果显著等优点。近年来, 随着大量农业化学投入品的使用, 使得烟田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农药和重金属元素残留超标等问题日趋严重[3]。经过长期大量使用化学投入品后, 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大量杀伤有益生物、污染环境等副作用也越来越明显[4]。如何从单一防治到综合运用病虫防治方法, 有效、低毒、高效、低残留防治烤烟病虫害, 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 GAP在烤烟病虫害防治应用中的意义

GAP是良好农业规范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的英文缩写, 是一套关系消费者经济利益和安全的生产规范和管理体系[5]。自20世纪90年代在欧盟等国家制定和实施以来, 逐渐受到了各国农产品生产商、零售商、消费者的赞誉和支持[6]。普洱市将该规范引入到烟草种植中, 利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 (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 HACCP) 原理和方法, 以良好行为规范来控制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问题。并将GAP理念应用于烤烟病虫害防治, 鼓励减少化学品的使用, 降低农药使用量和残留, 有效保障烟叶质量安全, 同时关注环境保护、工人健康、安全和福利。

2 烤烟GAP病虫害综合立体防治原则

普洱烟区大力倡导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 合理谨慎使用化学防治。在病虫害防治时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针对不同的防治对象, 协调选用一种或几种有效的防治措施, 各项措施取长补短, 注意实施的时间和方法, 以达到最好的效果;二是经济效益原则。根据经济允许水平确定防治指标, 若病虫害的危害程度不足以造成经济损失, 可忽略危害, 不采取防治措施;三是生态原则。从病虫害、植物、天敌、环境之间的自然关系出发, 保护和利用天敌, 不断增强自然控制力;四是健康安全原则。科学选择药剂防治, 以矿物源、植物源农药为主, 谨慎使用化学防治, 选择高效、无毒或低毒、污染轻、有选择性的农药品种, 防止对人畜造成毒害;五是谨慎原则。充分考虑防治措施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 把对农业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3 烤烟GAP病虫害综合立体防治技术

普洱市烤烟GAP病虫害综合立体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按照生态学原理, 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 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等繁衍的环境条件, 保持基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 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 谨慎使用药物防治。积极倡导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 合理谨慎使用药物防治的综合立体防治措施。

3.1 农业防治

通过选择抗病品种、明水移栽、覆盖地膜、加强田间管理等多项措施, 调整和改善生长环境, 创造不利于病原物、害虫、杂草生长发育和传播的条件, 增强烟株对病虫害的抵抗力。一是选择抗虫抗病品种。根据烟区的主要病害, 选择种植抗病品种, 如云87、云97、K326等。每年采取品种轮回种植, 避免同一地区长期种植单一品种, 引起病虫害暴发。二是明水移栽, 适度深栽。在移栽烟苗时, 选择茎高10~15 cm健壮烟苗, 先向移栽穴内浇水1~2 kg, 在穴内水尚未完全下渗时将烟苗栽入穴内, 然后覆土, 轻压土壤, 浇足定根水1 kg, 再用细土或营养土覆盖在浸湿之处。栽后的烟苗生长点高出地表2~3 cm。三是地膜覆盖。移栽后及时覆盖厚0.005~0.010 mm、宽80~120 cm的无色地膜并压实, 在烟苗上方划开地膜, 掏出烟苗, 用土封住地膜开口。地膜覆盖技术大大提高了地温, 减少肥料损失, 促进烟株早生快发, 增强抗旱能力, 提高抗病性, 同时有效驱避如蚜虫等病毒传播媒介, 减轻病虫害危害。四是做好苗期和田间卫生管理。做好苗期管理, 苗床和基质消毒, 减少苗床和土壤周围病毒量, 覆盖防虫网防止蚜虫等进入苗床。加强田间卫生管理, 及时排除烟田积水, 防洪排涝, 及时处理烟株残体, 清除杂草, 集中消毒掩埋, 减少病虫源。五是合理轮作。按照土地用养结合, 均衡利用土壤养分, 合理轮作, 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 消除土壤中的有毒物质, 减少病虫害, 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采用二年四熟制隔年轮作 (烤烟—麦类—水稻—麦类、绿肥或冬闲—烤烟) 、三年六熟制轮作 (烤烟—小麦—玉米—小麦—玉米—小麦、绿肥或冬闲—烤烟) , 禁止与茄科、十字花科 (番茄、马铃薯、西瓜、南瓜等) 轮作、连作, 有效防治黑胫病、根黑腐病、野火病、根结线虫等。六是深耕晒垡。收获前作后及时深耕晒垡, 清除植物残体和田间杂草, 耕作层深度30 cm以上, 晒垡时间5 d以上, 使病菌孢子、害虫虫卵和杂草种子丧失发芽力或窒息死亡, 从而减轻病虫和杂草的危害。

3.2 物理防治

普洱烟区科学运用颜色、光谱、气味等物理因素诱杀烤烟大田期病虫害。一是黄板。揭膜培土后, 利用蚜虫、白粉虱趋黄性特征, 利用黄板上的粘性油类诱杀蚜虫等。在有翅蚜阶段和粉虱发生时使用, 悬挂25 cm×20 cm双面涂胶黄板75块/hm2左右, 悬挂高度1.5~1.8 m。黄板粘满蚜虫等害虫后, 用竹条除去虫体, 黄板失效时及时更换。二是性诱剂捕捉装置。揭膜培土后使用, 摆放性诱剂捕捉装置15~30个/hm2, 诱虫部分外径10.6 cm, 内径10.4 cm, 连接接受口外径3.8 cm, 内径3.1 cm, 进虫口数量8孔, 每30 d更换1次诱芯, 主要防治斜纹夜蛾、烟青虫和棉蛉虫的成虫, 将捕捉到的害虫及时转移到规定地点深埋清除。三是频振式杀虫灯。根据棉铃虫、斜纹夜蛾的趋光特性, 设置15~30个/hm2频振式杀虫灯, 利用光波, 加以黄色外壳和气味, 引诱害虫, 配以频振高压电网触杀。并加入少量挥发性农药, 熏杀未击毙的害虫, 具有诱杀力强、集中连片、对益虫影响小的特点。

3.3 生物防治

利用自然界各种生物或代谢产物防治有害生物, 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 解决依赖化学农药带来的诸多生态、经济、社会问题。一是利用天敌防治。在烟株旺长期, 普洱烟区采用以虫治虫方法, 利用烟蚜茧蜂、赤眼蜂等天敌, 防治烟蚜、烟青虫、斜纹夜蛾等害虫。烟蚜茧蜂防治烟蚜, 每10 d放蜂1次, 每次放蜂1.5万~3.0万头/hm2。赤眼蜂防治烟青虫、斜纹夜蛾, 分4~5次放卵, 每次放卵1.5万~3.0万枚/hm2。二是生物制剂防治。利用除虫菊素 (Pyrethrins) 、苦皮藤素 (Celastrus angulatus) 、鱼藤酮 (Rotenone) 、苦参碱 (Matrine) 、苏云金杆菌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 等生物源农药通过触杀和胃毒作用, 驱避、毒杀大田期烤烟害虫, 具有广谱、速效、低毒、安全的特点, 在防治斜纹夜蛾、蚜虫、烟青虫取得了良好效果。

3.4 药物防治

一是严格控制植保产品的使用。严格要求烟农购买有烟草登记三证齐全的农药品种, 严禁使用禁止在烟草上使用的农药品种或化合物。严格实行植保产品档案管理制度, 由专人负责保管植保产品, 建立统一购买、发放、使用登记制度和剩余产品回收制度, 详细记录植保产品的领用和使用情况。由一定资质的技术人员指导植保产品的使用, 确保安全使用农药。二是生物化学协同防治。普洱烟区在天敌防治的基础上, 采用生物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 同时减缓有害生物的抗性。利用内吸性化学药剂 (微囊化缓释药) 与烟蚜茧蜂协配, 通过根区给药的方式防治烟蚜, 增强防治效果。生物制剂 (如除虫菊素、苦皮藤素、鱼藤酮、苦参碱、Bt等) 与化学农药协配的方式, 防治蚜虫、烟青虫、斜纹夜蛾、地老虎等有害生物。

4 GAP病虫害立体防治管理措施选择

选择GAP病虫害防治措施时, 应结合烟区的实际情况, 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科学诊断病虫害危害情况。根据防治的病虫害种类、发生程度、发生规律, 结合烟株生育期, 合理选择防治措施。同时考虑病虫害历年发生特点及产区的温度、降雨等气候特点, 避免盲目用药。二是将卷烟工业参与到烟叶病虫害防治中, 在选择具体防治措施时, 征求相关卷烟工业企业的意见, 工商合作, 更好地满足工业优质烟叶需求。

参考文献

[1]荣艳, 杨靖华, 蒋士君.烟草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22) :5918-5919.

[2]王亚维, 张国洲.农业害虫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3, 31 (1) :120-124.

[3]王津军, 文国松, 丁金玲.烟草农药残留研究进展及降低烟叶农药残留的探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6 (3) :329-332.

[4]张学珍, 董家行, 郑淑清.农药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农业, 2010 (21) :63-65.

[5]王昕, 徐捷, 张韵, 等.良好农业规范 (GAP) 及其对中国农业的启示[J].江苏农业科学, 2009 (3) :436-438.

[6]孟凡乔, 周鑫, 尹北直.欧洲良好农业操作规范 (EUREP GAP) 介绍[J].蔬菜, 2005 (4) :13-14.

立体防治技术 篇2

1工作面概况

5 - 101工作面为汾源煤业 + 1 100 m水平首采工作面,地面标高 + 1 560 ~ + 1 670 m,开采煤层为5#煤层,厚度约10. 3 m,工作面底板标高 + 1 220 ~ + 1 299 m。井田内5#煤层底板标高 + 150 ~ + 1 600 m,2#煤层底板标高 + 850 ~ + 1 600 m,井田内除东部极小部分地段煤层不带压外,其余绝大部分地段均处于奥陶系石灰岩岩溶水的高水头压力之下,煤层开采受到岩溶水突水的威胁。

太原组含水层为石灰岩岩溶水与砂岩裂隙含水层,主要含水层为L1、L2石灰岩及砂岩。L1石灰岩在井田内的赋存层位基本稳定,据历次勘探钻孔揭露,L1石灰岩在井田内的中部、西部赋存稳定,厚度变化为0. 60 ~ 6. 00 m,平均厚度约为2. 74 m,在北部及南部沉积缺失。据钻孔揭露L1石灰岩的裂隙较发育,存在少量溶隙及小溶孔,且裂隙、溶隙、溶孔的发育程度与埋深相关联。但从岩芯宏观特征分析,其充水条件较好,该含水层应为开采5#煤层的主要充水含水层。

2工作面突水危险性分析

由于该工作面为首采工作面,且为带压开采,同时开采范围内存在多个构造带,根据邻近矿井的突水情况,该工作面必须进行突水危险性分析,以确保工作面能够安全回采。通过对矿井资料的总结和邻近矿井突水情况分析,对该工作面突水危险性分析发现:

1) 本井田5#煤层至灰岩岩层为柔性的泥岩与刚性的砂岩、薄层灰岩,其中泥岩所占比例较大,达70% 左右,泥岩的抗压、抗剪强度小于砂岩,抵御底板灰岩水压的骨架刚性岩层力量不够。另从井下施工的钻孔来看,5#煤层至灰岩间的刚性砂岩和灰岩破碎较严重,不能形成完整力量抵御底板灰岩水压。 分析表明,工作面底板隔水层为一松软、破碎、抵抗灰岩水侵入能力较差的底板。

2)矿井首采区拟开采下组煤(5#煤层)至奥陶系灰岩间距约73 m,隔水层缩短了35 m以上,且已施工3个井下孔在揭露灰岩前都发生了涌水;从放水试验证实SW2孔在6#煤层底板下30 m左右揭露涌水量30 m3/ h的原始导高,而首采工作面突水系数也较其大(0. 034 ~0. 044 MPa/m),突水危险性更大。

3) 该工作面发现5个陷落柱,有可能成为导水通道,将灰岩水导入底板浅部,且该区灰岩顶部缺失峰峰组,煤系与强含水段———上马家沟组直接接触, 作为间接含水层具有充足水源,只要具备沟通通道, 随时充入矿井。

水文地质分析发现,该工作面灰岩突水系数为0. 034 ~ 0. 044 MPa / m,底板突水危险性不大。但由于井田煤层较厚,又为倾斜煤层,其采掘对顶底板扰动破坏相对近水平较大,顶底板“三带”发育,煤层回采后将直接揭露顶底板直接含水层,同时由于对底板的扰动破坏,缩短了5#煤层与灰岩的隔水层厚度, 在底板有可能诱发沟通断层、陷落柱及裂隙密集带等导水构造突水。本区和本矿实际揭露底板隔水层条件有其特殊性,突水危险性极大,必须选择适合本区的防治水方法才能确保矿井安全。

3首采工作面带压开采防治水方案

3.1防治水方案确定

带压开采防治水一般采用疏降、底板加固与改造2种方案。但从以上突水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突水系数小于临界值和灰岩强富水,疏降方案可以排除,可以采用的方案是采取注浆对底板隔水层进行加固、对灰岩含水层顶部进行改造,以隔离灰岩水侵入隔水层底板,实施带压开采。

按照与汾源煤业类似的大远煤业水文地质条件,底板隔水层厚度较大,开采范围小于华北型煤田临界突水系数经验值0. 06 MPa /m,突水危险性不大。但从大远煤业上组煤开采系统施工揭露矿井局部富水,发生过两次中、大底板灰岩突水事故,其原因主要是与灰岩沟通的原始裂隙导高的存在所致。 鉴于底板隔水层段富水性弱,导水裂隙发育不均衡, 寻找原始裂隙导高困难等因素,致使底板加固钻孔注进浆液量有限,难以起到底板加固的作用。利用灰岩含水层隔水层顺层渗透性和可注性好、注浆扩散半径较大的特点,只要钻孔布置合理就可以在灰岩顶部通过充填注浆形成厚度相对稳定的隔水层, 成为预防灰岩水突入采场的第一道防线。底板加固见图1。

3.2钻孔布置

采用均匀布孔设计的钻探原则,再根据物探、钻探、试验和化探成果调整设计。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在钻探盲区、富水异常区加密钻孔, 对整个底板进行立体加固。钻孔布置见图2。

3.3钻孔结构

按均匀布孔原则,根据计算共布置30个孔(钻孔东西行距58 m,南北孔间距33 m),参考物探结果,增加注浆钻孔4个。注浆后根据二次物探成果和注浆孔揭露富水区布置检查孔9个(按均匀布置孔数或工程量30% 预计,检查孔的功能即是注浆效果检查,涌水量达不到结束标准时也是注浆孔),共计43个孔。根据地层倾角和钻孔参数估算孔深一般最大212 m。

注浆终孔孔径为73 mm,每个钻孔下二级套管, 一级为孔口护壁管 Ф146 mm,至少穿过5#煤层底板下2 m以上(法线厚度);二级为止水套管Ф108 mm, 长度应根据岩层强度、水压、钻孔倾角等因素综合确定,但孔口管末端距离5#煤层底板垂距不小于15 m, 同时应满足《煤矿防治水规定》的相关要求。

4工程施工

为有效防止首采工作面在带压开采过程中出现涌水,矿方根据钻孔设计参数采用立体加固的方式对底板进行施工。

4.1底板隔水层注浆加固

鉴于煤层开采时存在一定底板扰动破坏,注浆加固段选在底板破坏深度以下的隔水层段。根据设计方案,首先对底板隔水层进行注浆加固。底板隔水层注浆加固共施工钻孔3 062 m,共注水泥浆2 000余t,粉煤灰等3 000余t,通过对底板含水层加固施工,有效地阻断了底板导水通道,从而将底板和灰岩含水层分割开来。且对底板进行加固,对裂隙进行有效封堵,以确保后期对底板的改造施工顺利进行。

4.2灰岩含水层顶部注浆改造

虽然前期对底板进行了注浆加固,但由于底板隔水层松软、破碎,刚性不足,难以起到抗压作用。 因此注浆改造灰岩顶部成为关键,通过注浆施工一方面把其改造成隔水层;另一方面因其强度大可以达到抵抗下伏灰岩水压的作用;另外,灰岩顶部风化壳不一定能见灰岩水,最好揭露灰岩水才能真正达到注浆改造目的。

通过方案论证和前期的施工,注浆充填改造段为灰岩含水层20 m,针对不同的位置地质条件和施工具体情况对钻孔参数进行修改。本阶段共施工钻孔1 054 m,在对底板隔水层加固的基础上对底板寒灰顶部进行改造,共注水泥浆1 500余t,粉煤灰2 000 t,对底板寒灰顶部进行了有效的加固。灰岩含水层属强含水层,相对渗透性和可注性好,根据方案施工,注浆充填改造区域覆盖整个工作面开采范围,从而形成水平帷幕隔离灰岩水直接垂直侵入隔水层底板。保证了工作面的正常回采。

5结语

1) 汾源煤业5 - 101工作面为首采工作面,且为带压开采,同时开采范围内存在多个构造带。通过对其底板施工加固隔水层,提高底板防渗阻水能力, 阻断了含水层水源进入工作面的通道,并且有效地加固了底板,为后期对灰岩顶部加固做好准备。通过注浆工程把侵入的灰岩水驱赶出采场范围。

2) 在对底板隔水层进行加固的基础上,利用灰岩含水层相较于隔水层顺层渗透性和可注性好,注浆扩散半径较大的特点,通过钻孔和注浆在灰岩顶部形成厚度相对稳定的隔水层,成为预防灰岩水突入工作面的第一道防线。通过对底板的改造,使底板的有效隔水层达到开采要求,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摘要:基于汾源煤业首采工作面底板抗水性差,并存在多个构造带且带压开采的条件,分析了工作面突水危险性,结合矿井实际情况,采用底板立体加固方案对底板进行防治水。结果表明:由于首采工作面为带压开采,且存在断层,使主采煤层与各主要充水含水层距离缩短甚至对接,造成断层破碎带成为各含水层的导水通道,极易引发突水。在采用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方法,对底板进行全面立体加固的基础上,对构造带重点区域进行加强加固,从根本上防止底板突水的发生,保证工作面的正常回采。

浅析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立体防治 篇3

1 加大控制农药污染力度。

近年来农作物保护工作的发展趋势, 正在逐步向着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社会生态防治的立体防治体系发展, 重要的就是要在农业生产中加大控制农药污染力度、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需要认真面对的重要课题。

2 发挥天敌的控制作用。

针对环境的日趋恶化, 在农作物防治过程中通过对害虫天敌的研究、引进、释放和保护, 发挥天敌的控制作用, 应用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方法治理有害生物, 综合利用各种措施, 将其危害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的水平之下, 才能取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3 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

在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中, 应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 创造一个适合作物生长、不利于病虫发生危害的生态环境;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技术, 加强农用抗生素、微生物杀虫杀菌剂的开发利用, 保护利用各种天敌昆虫, 充分发挥其它防治措施, 科学、安全地使用农药, 防止农药对农产品及环境造成污染。

4 综合防治。

综合防治是通过有机地协调应用各种防治措施, 相辅相成, 把病虫压低到经济危害水平下, 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将对农业生态系内外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限度。综上所述, 对农作物的病虫害的防治必须进行以生物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社会生态系统防治等方式相互补充优势互补的综合立体防治。具体的综合立体防治应包括:把各种防治手段如化学防治、天敌利用、抗虫品种、农技措施或昆虫绝育等有机联系, 互相协调补充, 使各项防治手段发挥最好的防治效果。必须全面考虑, 使其对于生态系内外的副作用减至最低。不但要注意它们对防治对象, 作物和人畜的影响, 还必须考虑到和其它害虫、天敌、益虫和其它生物的关系, 同时还要注意环境保护问题。综合防治的配套技术是:根据综合防治的原则和当地生态的特点, 以作物及新的防治技术进行组装和协调运用。

5 科学使用农药。

科学使用农药, 有节制地合理用药, 多讲究防治策略;修改偏严的防治指标, 贯彻达标用药;合理安排农药, 采用对天敌影响少的选择性农药, 提倡有效低剂量, 抓好挑治、兼治, 减少用药面积和用药次数。通过综合防治技术的组装, 协调地发挥农业防治压基数, 保护天敌促平衡的作用。把病虫危害损失降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以下, 并使病虫发生量维持在低水平的生态平衡中。

结语

立体防治技术 篇4

煤矿粉尘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粉尘的危害主要是在对人、物、环境三个方面:职工长期吸入大量的矿尘会导致尘肺病, 此类疾病无法治愈并持续恶化;会加速机械设备的磨损, 加速了设备的损耗;粉尘的存在, 会降低作业场所和巷道的能见度, 不仅影响劳动效率, 还容易导致误操作、误判断, 造成作业人员伤亡;煤尘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发生爆炸或者在瓦斯爆炸后导致二次爆炸甚至多次爆炸。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粉尘防治体系对煤矿的安全生产起着重要作用。

1 建立有效地管理闭合链

通过一系列措施制度的制定, 执行, 检查和改进来实现高效管理。制定就是制定规定、规范、标准等;执行就是按照相关规定去做, 即实施;检查就是将执行的过程或结果与规定进行对比, 总结出经验, 找出差距;改进首先是推广通过检查总结出的经验, 将经验转变为长效机制或新的规定;再次是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因此首先要制定一系列的措施制度, 如粉尘冲刷制度、防尘管理规定、粉尘测定制度、粉尘监测制度等等, 然后根据制度中的内容去执行, 并组织检查执行情况, 最后是根据检查情况进行改进制度, 最终形成一个闭合链。

2 防尘

防尘指的是防止粉尘的产生、降低粉尘的产生量。 (1) 采煤、掘进工作面防尘。1) 煤层注水。在采煤工作面开采之前, 预先在煤层中打若干钻孔, 通过钻孔注入一定压力的适量的水, 使其渗入煤体内部, 增加煤体的水分达到均匀湿润, 从而减少煤层开采过程中煤尘的产生量;2) 湿式打眼。在工作面使用风钻、电钻打眼时, 将压力水送入并充满孔底, 以湿润、冲洗和排出产生的煤尘, 从而达到降尘目的;3) 使用水炮泥。在封堵炮眼时, 使用水炮泥, 炸药爆炸时水炮泥的水便形成雾状分布在空气中, 可起到降尘、降温和吸收有毒有害气体的作用; (2) 运输防尘。安装水幕。在煤炭运输的转载点 (皮带运输机的转载点、耙装机装载点等) 安设防尘水幕。通过水幕对煤炭进行湿润, 进而达到防尘的目的。

3 降尘

降尘指的是粉尘产生后怎么把粉尘浓度降低。 (1) 采煤、掘进工作面降尘。1) 安装随机喷雾。采煤机、综掘机、耙装机等要有相应喷雾, 在其工作时, 内外喷雾应该同时开启, 增加空气湿度, 使粉尘被雾化水捕捉到达到降尘效果;2) 安装架间喷雾。采煤支架架间应有喷雾, 在采煤机工作时开启, 达到降尘目的;3) 喷雾洒水。在爆破前后、回柱放顶前后, 利用冲尘阀门, 进行洒水降尘;4) 安装水幕。采煤工作面进风顺槽距工作面30m范围内安装两组风流净化水幕;回风顺槽距工作面30m和50m范围内各安装一组风流净化水幕, 距离工作面100米内安设一组封闭式捕尘水帘。掘进工作咋爱距工作面30m、50范围内各安装一道自动化净化水幕, 在距离工作面75米范围内安装一道能够覆盖全断面的封闭式捕尘帘, 并在封闭式捕尘帘上风侧1m范围内安装喷雾装置。通过各水幕的净化作用能使采掘工作面及回风巷道内的粉尘浓度大大降低; (2) 主要巷道降尘。1) 刷洗岩帮。冲洗巷道、电缆上的积尘, 清除落尘, 积尘;2) 安装自动水幕。在进风大巷安装自动覆盖全段面的水幕, 从源头进行降尘、净化空气质量。

4 排尘

排尘是指采用相应的通风方法把悬浮于风流中的粉尘排出作业场所, 或增大风量使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得稀释而降低的措施。 (1) 掘进工作面排尘。1) 抽出式局部通风。风筒出风口距离工作面很近时, 才有效排出粉尘, 稍远则排尘效果差;2) 压入式局部通风。风筒出风口距工作面的距离在有效射程内时, 能有效排出掘进工作面的粉尘, 但粉尘外排时会途径整个巷道, 巷道空气污染严重; (2) 采煤工作排尘。采煤工作面一般采用全风压通风, 在风量、风速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 风速必须大于最低排尘风速, 低于二次扬尘风速, 根据现场条件采用最佳有效风速, 及时将煤尘浓度降到最低值。

5 除尘

除尘是指利用除尘设备把风流中所含的粉尘收集起来然后加以清除, 使风流得到净化的措施。

(1) 采掘工作面除尘。采用矿用湿式除尘风机, 将含尘空气吸入除尘风机, 经过湿式捕尘器将粉尘捕获, 就地除尘净化, 除尘后净化的气流从捕尘器出风口排出, 达到净化风流的目的。

(2) 煤炭运输大巷除尘。在风速变化、巷道坡度变化大地点安设除尘设备。风速变化及巷道变化地点会由于煤炭运输过程煤炭的振动产生的粉尘被扬起。

6 隔爆设施安设的必要性

粉尘防治必须考虑到井下局部地点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后, 粉尘对爆炸的作用性, 因为沉积的煤尘被扬起并使爆炸迅速传播而形成连续爆炸。安设隔爆设施可阻止爆炸蔓延, 防止形成连续爆炸。因此必须安设隔爆设施, 隔爆设施的安装和使用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

7 个体防护

在矿井生产的很多方面, 虽然采取了一定的防尘措施, 但也很难完全消除矿尘的存在, 甚至有的作业地点粉尘浓度依然很高。因此, 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矿尘对矿工身体的危害。矿工自身防护, 也是防尘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手段。

个体防护是防治粉尘自我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 个体防护不只是要自觉使用好个人防护用 (防尘口罩、防尘帽、防尘呼吸器、防尘面罩等) , 还是严格按照科学规律做事, 自觉遵章守纪和操作规程, 保持良好的思想情绪。

8 结论

矿井粉尘是制约矿井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防尘制度。在通过管理及粉尘的防与治等方面结合可以有效的治理矿井粉尘。

摘要:煤矿粉尘问题一直是制约煤炭企业发展的一个问题, 因此煤炭企业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有一套相对完善立体化粉尘防治体系, 主要包括管理、防尘、降尘、排尘、除尘、隔爆设施、个体防护几个方面。

关键词:立体化,防尘体系,煤矿粉尘

参考文献

[1]赵铁锤.矿井粉尘防治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7.

[2]李雨成.矿井粉尘防治理论及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15.

[3]金龙哲, 李晋平, 孙玉福等.矿井粉尘防治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立体防治技术 篇5

该系统可应用于家庭影院, 三维游戏, 互动教学, 医疗显示, 地理空间显示, 等对立图像和复杂数据显示效果要求较高的领域。

项目负责人简介:王颖博士,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子与电机工程学院微电子专业在读博士, 现主要从事微型显示技术及其它相关显示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研究兴趣包括硅上液晶显示技术 (LCo S) , 有激发光器件显示技术 (OLED) 以及三维立体显示技术 (3D display) 等。

田鹏学士, 于2003年通过新加坡政府考核获得全额奖学金, 就读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子与电机工程学院。在校期间研究并改善了LISN电路系统。在新加坡特许半导体公司实习期间掌握了目前半导体新技术SONOS。目前正与孙小卫教授着手开发并推广三维立体显示技术, 并希望借助此机会深入研究各种显示技术, 为将来在这方面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立体防治技术 篇6

一视觉艺术的“沸点”

这些年, 视觉艺术在各行各业飞速发展, 我个人表达一个观点, 实际上视觉艺术由于有立体影像技术的应用推广可以说目前已经达到了“沸点”, 立体电影、立体电视、立体动漫三个大的产业雏形已经基本形成。

近年来, 美国洛杉矶PACE、FOTOKEM等公司制作的一系列立体影片受到观众的追捧。立体影像技术也受到好莱坞许多著名导演的青睐, 曾执导电影《泰坦尼克》的著名导演詹姆士·卡梅隆近期拍摄了许多深海主体的立体电影, 最近又在新西兰拍摄立体大片《天龙化身》。

在美国, 立体影像被运用于音乐会或体育比赛等活动的高清现场转播。比如PACE所制作的2007年拉斯维加斯NBA扣蓝大赛和MONTANA演唱会, 3ALITY和ESPN联合制作的橄榄球比赛、赛车立体高清转播等, 获得了巨大的市场反响。

立体动漫在好莱坞非常热, 市场方向非常明朗。计算机三维图形动画创作在立体影像制作上比较简单, 只需要在已经设计好的场景里增加另一虚拟摄影机位, 同时渲染出两组图像序列即可, 准确性高、立体感强, 成为推动立体影像的特别力量。据悉, 从2009年开始, 好莱坞“梦工厂”旗下推出的所有动画片都将同时制作“数字立体版本”, 迪斯尼的《玩具总动员》三部曲、《爱丽丝梦游仙镜》以及派拉蒙公司的《蓝精灵》也都即将推出立体版本。

总结一下, 实际上立体影像技术在全球已经出现了几十年时间, 并不是一个新的技术名词, 但是在过去没有形成足够的市场反响。而在最近的数字影像年代, 它又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影响和发展空间。为什么立体影像技术能够再次给我们带来技术革新的浪潮?下面来进行相关技术的分析和讲解。

二何谓“立体影像”?

有一个细节往往被大家所忽略, 就是人左右眼看到的影像其实并不完全相同, 尤其是在观察近距离场景时, 左右眼看到的画面有较大像差, 这是因为人两眼之间大约有6.5厘米的间距。关于立体影像, 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感受其细节:端起一个杯子仔细观察, 左右眼看到的其实是杯子不同的侧面和不同的背景, 两个不同的影像通过视网膜进入大脑, 于是人就获得了空间的主观“立体印象”。

这种“立体印象”让我们产生了真实的视觉印象和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受。为了记录并模拟重现这种视觉体验, Stereoscopic 3D三维立体影像技术应运而生。

在此, 我发表一个观点, 这个观点也许听起来比较极端:过去这么多年以来我们所有的影像记录, 不管是平面影像还是影视活动影像其实都只是在用一只眼睛看世界, 记录和重现单眼所看到的世界, 而我们人类其实是用两只眼睛看世界, 这个细节往往是被大家所忽略。

如果影像记录系统要想重现人眼的双眼立体观感, 我们就需要用两个摄像机来拍摄画面, 同时让人的眼睛分别看到左摄像机和右摄像机的画面, 这样当你看到这样的影像重现时候就会感觉到你在用两只眼睛看世界, 与现场观感一样的真实, 这就是立体影像技术的基本逻辑。

三早期立体影像技术的局限

电影诞生100多年了, 从1922年全球第一台立体摄影机面世到现在已经过去将近90多年了, 在过去为什么立体影像技术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 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以前的立体影像节目没有让人感到非常满意, 由于制作工艺和制作手段比较落后, 最后让你感到立体影像节目无外乎就是一个噱头, 观众感觉看不清楚、头晕、不太适应、没有舒适感, 画面缺乏真实感、颜色不是很理想等等。所有的瑕疵因为生产流程所导致, 生产流程又是由于技术的局限所导致。

依照传统的立体节目制作工艺, 拍完的素材利用常规后期制作系统分别进行左、右眼画面的分离制作, 所见非所得, 同步编辑误差、画面瑕疵等错误经常发生而且不易被发现与纠正, 最终只是让观众感到视觉疲劳和观感不佳, 其原因在于:第一, 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左右眼编辑误差, 在拍摄运动物体时, 一两帧的误差也会导致观众视觉紊乱和疲劳;第二, 因为摄像机在拍摄时有一定的角度, 产生两眼画面亮度、色度、白平衡的差异, 如需要后期调色也很难保证左右眼颜色完全匹配, 左右眼画面颜色一旦不一致, 观众看上去就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第三, 在单独的左右眼工作模式下, 未必能看到只被一个摄影机拍摄下来的瑕疵 (例如:脏点, 镜头眩光等问题) , 这样就产生了干扰效应, 产生视觉障碍与疲劳;第四, 无法准确判断和调整立体观感, 难以准确地预知边缘误差, 拿捏不好观众的视觉感受。基于所有这些问题, 立体节目的制作是由技术人员在搞技术创作, 而不是导演在搞艺术创作, 最后, 这样的片子只能让小朋友在游乐园里看一看。

总结一下, 早期立体影像的问题, 首先, 由于技术的局限, 视觉效果非常差, 并没有真实完美的视觉体验;其次, 由于早期基本用胶片拍电影, 成本很高;再次, 整个制作流程生产力比较低, 节目产量太少;最后, 没有足够的观看渠道, 所以观众非常少。

总的印象:技术不成熟, 市场也缺少关注度。

四今天立体影像技术的突破

今天立体影像能够火起来是一个宏观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首先由于这些年来无论是前期拍摄、后期制作、节目传输及节目的观看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电影电视数字化的发展是立体影像应用发展的量变基础, 有了这么多年的数字技术积累, 视觉艺术的质变已经达到临界状态, 而一些立体制作新技术的出现成了质变的导火索。

2007年宽泰推出了全球第一套立体影像“立体在线”制作系统, 这个立体影像制作系统把立体画面按照立体声一样的逻辑来处理, 比如在非编时间线上, 能看到独立的左眼画面和右眼画面, 做到左画面、右画面同步的显示, 不管是剪辑、调色、合成或者很多特效的制作都能同步进行, 如图1。

最重要的, 为什么叫“立体在线”?实际上Quantel系统是这样连接的, 宽泰制作系统提供两路高清HD-SDI接口, 分别输出左右眼画面并连接到两个投影上, 两个投影的两路光源通过偏振处理投到屏幕上, 当你戴上偏振眼睛以后, 在做节目的时候就可以同步看到最后的立体效果, 无论剪辑、调色, 还是最特效, 你已经可以“看着立体来做立体”, 预监的品质和最后的效果完全一样, 是真正的立体在线制作系统。如果有这样的系统来做节目, 导演可以坐在宽泰系统前, “看着立体做立体”, 可以保证节目达到想要的效果, 任何瑕疵、任何的不满意都可以剪掉或修复, 这样使立体节目的制作水准有很大的提高。这一重大的技术突破马上引起了业界的强烈关注并被马上投入到好莱坞最新立体电影的制作及诸多高清立体节目的后期制作中。由于采用了Quantel的立体影像后期制作系统, 导演终于可以在制作过程中为自己的创作把关从而创作出一系列完美的立体大片。

Quantel立体影像后期制作系统, 采用了双路画面实时操作方式, 可以实时看到左右眼画面, 也可以戴上眼睛实时看到最终放映的立体影像, 便于对两个画面的同步、色彩、曝光、景深等进行匹配, 便于修饰闪烁、畸变等各种立体瑕疵, 便于调整两个画面之间的视觉夹角 (夹角决定纵深感和立体感) 等等。

如图2, Quantel的立体影像后期制作系统包括以下主要功能:

●立体的剪辑——左右眼画面的同步匹配;

●立体的调色配光——左右眼画面的色彩、曝光、景深匹配;

●立体的合成特效——闪烁、畸变等各种立体瑕疵的修饰;

●立体效果的调整——夹角的调整。

Quantel之所以能实现实时的立体后期制作, 不仅因为开发了立体影像制作所需要的相关软件功能, 还因为Quantel独特的硬件处理引擎、高速总线结构和帧魔法等技术。立体电影制作需要同时处理两路的电影画面数据, 而且还有双路实时重放的能力, 帧魔法的使用比较有效地提升了数据读取和处理速度。

立体影像的在线制作系统需要一套全功能的工具来解决同步编辑、校色、特效、画面修复等问题, Quantel立体影像系统的成功还在于它在一套系统里包含了电影图像处理方面的完整工具集。而其他一般的图像系统需要好几台不同设备才能完成以上效果, 还要在不同的设备间拷贝或传输数据, 根本无法实现“所见所得”的实时立体影像制作。

全新的立体影像拍摄、制作技术解决了传统立体电影的诸多瑕疵, 色彩艳丽、细节清晰、立体感强, 让人看到的是一个完美真实身临其境的现场画面, 而不是早期立体电影刻意营造空间感又有诸多缺憾的画面。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宽泰所倡导的立体节目和非立体节目完全兼容的概念, 其立体制作系统既可以做立体节目, 也可以做非立体节目, 你不需要单独为立体去购买立体系统, 只要你选择宽泰的高端系统, 既可以做立体, 又可以做非立体, 既可以做高清, 也可以做标清, 既可以高标清混编也可以立体和非立体节目进行混合, 比较好地适应了现阶段节目制作的混合需求。

2008年IBC, 宽泰还推出了整个立体高清电视制播网络系统, 把这项诞生于电影行业的立体制作技术推广到电视转播的前沿。原理也比较简单, 利用双机拍摄, 把双机拍的信号同步采集到立体制作网络系统里来, 节目做完以后双路播出, 两路信号完全绑定。这一技术的出现使立体的电视转播成为现实, 美国ESPN和英国BBC都已经开始试验性立体高清转播, 并找到了相应的商业盈利模式。

做立体转播有很多技术细节, 比如转播前需要对两个机位的间距进行设定, 通过相应的辅助设备, 把立体视觉关系调整好, 但是难免有一些效果不理想, 在转播中两个画面颜色匹配问题、同步问题还需要做一些处理, 为了实时做到这些处理效果, 我们开发了立体图像处理器, 能够对两路信号实时的分析处理, 最后把两个完美的信号送到整个Quantel网络系统里。

作为电视台来讲不仅只做直播, 电视台的节目制作是一个网络流程, 需要一个全方位的编辑、包装、音频、审片到播出的完整流程, 是从节目的收录、节目编辑到节目播出的完整电视网络系统。

Quantel sQ网络系统在全球有几千家广播电视用户, 宽泰和其它公司不一样, 把收录、制作、播出完全融合到一个存储载体上, 叫做“制播一体”, 这样的特点就使得宽泰在做立体转播非常简单, 只需要把两路立体信号绑定采集到中心存储服务器, 通过两个信号绑定播出, 即可实现了立体的制播一体。

此外, 我们还要考虑一个问题, 怎么样实现立体节目和非立体节目的平滑过渡, 怎样用这个网络既能做立体节目又能做非立体节目, 而不需要单独为了立体作新的投资。

Quantel sQ网络系统有另外一个技术, 叫做混合码流技术, 在宽泰网络系统里有高码流的立体画面, 还有低码流的非立体画面, 当把一个高码流的画面采到Quantel sQ网络里的时候, 网络会自动产生同一个有链接的低码流非立体画面, 文件名、数据库都是完全对应的, 这样我们可以用一个普通的非立体非编直接来进行立体节目的低码流编辑, 而不需要用非常昂贵的设备, 用现有的非编就可以实现立体节目编辑, 编辑完以后播出端会自动实现两路立体高码流播出, 这样的系统设计使得我们可以非常平滑地实现从非立体到立体电视广播的平滑过渡, 同时也使立体制作的成本有非常大的降低, 真正实现了所谓电视制播网络系统的立体、非立体兼容及设备的平滑过渡。

总结一下, 由于电影电视数字化领域的长足进步以及最近一些年来立体制作技术方面的突破, 使得今天的立体节目创作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真正展现了立体影像完美真实的视觉体验;另外由于制作的成本也有很大的降低, 而且有比较好的“软着陆”的方法, 实现了立体系统和非立体系统的兼容;针对电视的完整的立体节目制播网络系统已经成型, 具有相当的生产力。

总的印象是:节目效果非常好, 观众认可;投资不算太大;生产流程成型。

五多元化的立体观看方式

伴随着立体制作技术的质变, 各种各样的立体节目观看模式也有快速的发展, 使得立体节目的观众有望巨大地增长。

近五年来, 中国乃至全球数字影院的建设数量在快速的突飞猛进, 采用数字投影机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数字立体节目的播放, 无论是采用单机或双机放映, 无论是采用“主动立体”或“被动立体”模式, 无论是采用偏振光原理或光谱分离技术, 今天的数字放映系统能呈现色彩艳丽、画面清晰、同步准确的立体影像节目。如今科视、巴可、索尼、松下、NEC等公司都纷纷推出支持3D的投影设备, 而对于原有非3D投影系统的改造也非常简单。

在电视领域, PHILIPS、索尼、三星、三菱, 甚至国内的TCL等企业都在大力推广平板液晶立体显示终端, 在机场、酒吧、电器城随处可见不需要戴眼镜就可获得立体观感的视频显示终端。一旦立体显示终端进入家庭, 立体影像节目的受众就会进入广大的电视观众, 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当然, 立体影像的电视广播或许还需要一些时间, 但观众可能会先看到高清立体DVD。

IPTV的发展在国外发达国家受到极大的关注, 在美国, 基于5Mbps~8Mbps码流的高清视频图像通过电信网络进入千家万户, 接收端成本不高, 利用一台普通电脑和投影就可以获得非常高的画质。AT&T的口号是:IPTV不仅仅是电视, 而且是更好的电视。

目前很多人还在想, 立体影像太遥远, 为什么?认为电视机不可能很快改成立体的, 认为电视台立体改造很困难。其核心问题在于对立体影像的观看模式缺乏了解。在立体节目传输中有两种主要的立体成像方法, 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特点。如图3, 为了把两层重叠的左右眼画面分开, 主要有以下方法:

1. 色差分离

将左右眼画面分别加蓝、加红 (左蓝右红) , 利用补色原理, 观看时用色差眼镜 (左红右蓝) 可以将画面颜色还原并将两画面分离, 分别进入左右眼。这是最传统的立体成像方法, 在传输过程中两层图像其实已经变成一层, 按照这种技术, 实际上可以把立体节目做成色差模式, 节目可以通过现有计算机、电视机、DVD进行播放和观看, 也可以很容易地和现有的电视转播系统对接。

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传输前需要把两路画面做色差叠加, 观看时色彩还原可能不是那么理想, 而且这个节目不能再修改, 因为一旦作色差叠加后, 画面将变成一个不可分离的重影图像。不戴眼镜时在普通电视机上不能正常观看。

2. 偏振分离

左右眼画面在最后的显示环节 (电视或投影) , 无论是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方式成为两束极性不同的偏振光, 观众利用偏振眼镜将两画面分离, 分别进入左右眼。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在制作、存储、传输、放映过程中都采用完全独立的两路影像, 简单地说, 立体影像模式等于立体声模式, 处理立体画面和处理立体声的逻辑一样, 唯一的不同就是在观看的时候需要戴上偏振眼镜, 实现最终影像分离。这个技术是最新的主流技术, 立体观感好, 色彩逼真, 便于立体节目制作、修改、储存和再利用。此外, 由于不需要做色差叠加处理, 效率非常高, 可以满足电视转播的时效性需求。

对于现有的普通电视机, 可以放弃某一路信号而作非立体观看 (如同单声道与立体声) 。该模式可能会成为未来的主流模式, 视觉效果比较理想, 也可以在制作环节实现立体与非立体节目制作设备兼容/平滑过渡。

缺点在于, 传输需要多一路讯道, 监看需要多一个投影或采用立体电视终端。

在非立体与立体的过渡阶段, 两种模式各有利弊, 但技术都是成熟的, 不管在电影院、游乐园还是传统家庭接收 (IPTV, DVD, 电视机) , 立体影像都有很多的观看方式。

六高清与立体影像的结合催生广阔的应用前景

HDTV无疑是立体影像快速发育的“催化剂”, 传统基于胶片电影的拍摄、制作、放映流程需要昂贵的投入, 限制了立体影像应用的广泛性。通过多年的发展, 如今的HD格式已经呈现出多层次的消费市场, 价格从高到低能满足各个层面客户的需求。采用HDTV来拍摄立体影像, 不但大大降低了成本, 还能使拍摄达到所见所得的直观立体效果。

高清作为提高画面质量和细节观感的理想格式却一直未能迅速打开市场局面。早期的困难主要是因为推广成本太高, 而今, 却是消费者关注不够热。如果电视屏幕不足够大, 观看距离较远, 则高清的画面效果会被淡化, 观众未必会为了这点视觉差距“买单”。

而针对立体影像节目来说, 如果清晰度不够高, 则不能产生真实感。如果节目瑕疵太多, 则严重影响立体观感, 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从而不被大众所接受。

如果说HD对市场的冲击还不够强的话, 立体影像与HD的结合将创造更加真实的视像, 给观众产生完全不同于标清电视的视觉冲击力。

目前高清的发展给立体节目拍摄、传输、制作都带来很大的方便, 立体影像已经不再是电影的专利, 所有的电视人都可以来搞, 在拍的时候可以接两个监视器, 非常好的把握节目立体效果, 做的时候立体影像和做立体声一样, 可以随时监看立体效果, 做成以后可以录成一盘磁带。

索尼在2008年NAB上推出的SRW-5800是一款具有HDCAM-SR格式记录和重放能力的演播室编辑录像机, 它具备880 Mbps录制功能, 可支持4:2:2 1080 50P/60P、4:4:4 1080HQ录制, 尤其是双视频流 (3D) 录制模式, 可以通过HD-SDI双链路 (Dual Link) 端口与Quantel立体影像制作系统连接, 实现了立体影像的同步采集与记录。一盘磁带同时记录高清格式左右眼立体图像。

至此, 立体影像HD数字化制作流程已彻底打通, 不论你用何种高清摄像机, 可以将左右眼立体画面记录在一盘磁带上, 左右眼画面可以同步上载到Quantel立体影像制作系统, 精确完成立体影像的后期制作, 然后同步记录到一盘磁带上, 可以方便地进行立体节目的储存和传递, 也可以方便地进行立体节目重放。

也就是说高清的发展使立体影像成为未来非广播电视行业用户所广泛应用的新技术, 它已经不再是电影和电视的专利, 研究所、军队、学校、政府等各行各业用户都可以采用立体技术来制作相关节目。

如果HD与立体影像“联姻”, 有HD带来的立体拍摄/制作/传输的便捷, 非广播行业有广泛的立体应用前景;立体较HD更加直观的视觉冲击力, 立体技术助推HD进入消费市场, 观众愿意为这一结合“买单”。

七立体影像市场前景分析

立体影像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将决不亚于从单声道到立体声的转变, 甚至是另一场革命, 和从黑白画面到彩色画面所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一样的技术革命。

立体影像市场涉及的产业规模巨大, 从电影院、游乐园、电视广播到电视接收终端, 甚至包括立体DVD、立体MP4“随身看立体影院”以及各种成本的眼镜等等, 是一巨大的产业链。立体节目的制作又涉及影视拍摄、CG创作、后期制作、存储、传播、接收、重放等各个环节。到今天, 立体节目制作的全套生产流程已经完全打通, 且各种价位的观看和传播模式逐渐具备, 可以形成立体的消费市场。

全新的立体影像拍摄、制作技术解决了传统立体电影的诸多瑕疵, 色彩艳丽、细节清晰、立体感强, 让人看到的是一个完美真实身临其境的现场画面, 而不是早期立体电影刻意营造空间感又有诸多缺憾的画面。对于观众而言, 立体画面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和真实观感较HD节目更容易获得认可, 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消费者更积极愿意为这一新技术的应用“买单”。国外有专家预测:立体影像带来的冲击会比从单声道到立体声的转换还要大, 市场的成长会比HDTV的推广还要快。

总的来说, 无论是电影、电视、动漫以及各行各业的立体应用, 技术成熟、生产流程成型, 成本不高, 比较吸引观众。

从未来的市场前景来看, 关键是建立可行的商业盈利模式, 立体影像发展就会有很大的突破。不管电影院、游乐园、IPTV或者是付费电视, 赢利模式都很简单。电视台的传统盈利模式只能靠广告收入, 高清电视广播的问题在于没有找到较标清更高的盈利收益。立体高清广播在现阶段的确有推广难度。

列举一种美国人发明的盈利模式——运用数字影院接受立体高清电视广播 (如图4) , 特点是把立体高清节目转到电影院去, 这样会带来很多好处, 很多体育节目、演唱会、选秀节目、综艺节目, 如果放在电影院观看, 由于屏幕比较大、画面及音响效果比较好, 观众感觉到的立体效果非常好, 不是从屏幕里跳出来, 而是自我走进到这个现场里面去, 会有一种强烈的现场感。这种模式很容易让电视台利用电影院作为一个现实的转播前沿, 电影院也可以因为立体节目找到新的票房收入, 球迷/歌迷/追星一族成了影院立体高清转播的主力消费群体。电影院有了票房可以和电视台分票房收入, 容易建立立体高清电视转播的盈利模式。

八宽泰与立体影像

Quantel多年来致力于电视制播一体化整体网络解决方案以及高清晰度电视和数字电影后期制作产品的研究开发, 先后获得215项技术专利和9次艾米奖, 成为全球公认的高端后期制作产品研发领导者。Quantel率先在全球推出的数字立体影像技术核心解决方案受到电影电视界的高度评价。

Quantel作为业界最著名的后期制作产品研发企业, 为顺应开放性和网络化发展的潮流, 投入8年时间耗资2亿欧元开发了全新一代Q系列产品并在实时4K处理和专业调色等电影数字中间片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 被广泛运用于全球上千部电影的制作, 在电影高端制作市场占有近50%的市场占有率, 国内著名的电影制作机构, 包括中影华龙、西影集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科研所、电影频道、电影资料馆等机构均采用了Quantel电影制作设备;香港先涛、新西兰PARK ROAD、洛杉矶FOTOKEM等公司制作的《功夫》、《金刚》、《指环王》、《功夫之王》以及最新上映的《赤壁》均采用了Quantel作为最主要的后期制作设备。

Quantel亦是全球最主要的广播电视网络研发企业。Quantel在全球拥有近40%的电视制播网络市场占有率, Quantel网络以“HD完全制播一体”为特点被全球2400家大规模广播电视客户所采用, 尤其是广泛运用于近几届奥运会、世界杯等重大国际体育比赛的网络制作及播出。著名的BBC、NBC、TV2、SKY NEWS等广播电视用户已采用了Quantel网络十年以上, 2003年, Quantel还为美国ESPN建立了横跨美国各主要城市的全球最大体育节目电视制播网络系统。包括国内的湖南卫视也采用了Q u a n t e l系统运用于演播室节目的高清制作播出流程。Quantel sQ Server也可以支持其他第三方系统的异构共享及工作流程整合, 无论是Windows、Linux和Mac OSX系统的异构终端都可以通过网络共享Quantel本地或网络存储中的素材。

Quantel从2007年IBC推出立体影像后期制作系统以来, 受到电影和后期制作行业用户的热切关注, 包括立体剪辑、立体特效、立体调色、立体合成等项技术;美国洛杉矶3ality、FOTOKEM等公司采用Quantel最新技术制作的一系列立体影片受到用户的追捧。2008年NAB, Quantel与SONY共同推出同步立体采集和单一录像带立体记录解决方案;2008年IBC, Quantel将立体制作技术推进到自己的sQ制播一体网络系统, 并集成了合作伙伴3ality的立体拍摄云台支架等产品, 为电视台推出了从演播室节目收录、制作、包装到播出的全套立体影像制播网络方案, 可以满足HD立体影像节目直播、准直播、录播的各种需求。这一技术突破, 使得立体影像高清电视广播指日可待。

Quantel一直在领跑立体影像技术的运用推广, 无论是高端电影制作市场、高清后期制作市场还是呼之欲出的高清立体电视广播市场, Quantel都推出了全套的立体解决方案, 系统实现了完全兼容, 通过软件版本升级, 就可实现从标清到高清再到立体的平滑过渡, 充分保证了用户的投资和未来的技术储备, 使得新技术的推广成为现实。

草莓—甜瓜立体栽培技术 篇7

1 草莓栽培技术

1.1 育苗

8月上中旬, 选择草莓匍匐茎上前期生长的健壮小苗, 移植到露地苗床或营养钵中进行育苗, 要求育苗床土或钵土保水性、透气性好;一般育苗营养土采用60%园土、40%腐熟厩肥混合配制, 再在每1 m3土中加入磷酸二铵和硫酸钾各500 g、50%多菌灵500 g混合均匀装钵或直接施于苗床栽种;草莓移植后需浇水保墒﹑缓苗、遮阳降温。苗期一般不浇水, 以避免地膜烧苗, 若苗床过干可用喷壶向苗床上洒水。

1.2 定植

为争取早上市, 草莓大棚移栽的时间应在9月上中旬。草莓园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透水通气良好的砂质或壤质土壤。定植前对大棚内土壤进行耕翻, 同时施腐熟厩肥75 t/hm2、复合肥750 kg/hm2作基肥, 然后做畦, 一般畦宽1 m, 畦沟深25 cm。选择新叶正常开展、小叶对称、叶色浓绿、叶柄粗、叶片大、长势健壮、丰产性好的幼苗进行定植, 要随起苗随移栽。每畦栽植2行, 行距25 cm, 穴距20 cm, 栽植18万株/hm2左右;及时浇定植水。扣棚时间一般在10月中下旬[1]。

1.3 栽后管理

1.3.1 温度管理。

一般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 不要超过30℃, 晚上以7℃为宜。初花期保持25℃, 成花期掌握在23℃。棚温低于5℃时, 应在大棚内设小拱棚复扣膜保温。到翌年春季气温明显回升时可加大通风, 起到降温降湿作用, 延长果实的采摘期。

1.3.2 肥水管理。

草莓整个生长过程中要有充足的水分, 开花期土壤水分可稍干些, 棚内湿度开花前控制在80%以下, 开花至果实膨大期控制在60%为宜。在草莓生长旺盛期和浆果膨大期需水较多。灌水可结合施肥进行, 将肥料溶于水中配成1 000倍液施用。第2年开春后随着气温回升, 生长速度加快, 为避免草莓果实酸化, 应增施钾肥, 施硫酸钾75kg/hm2左右。另外, 在开花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喷施“壮果蒂灵”加0.5%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 株施尿素0.1~0.2kg, 补充果实生长所需养分, 提高灌浆质量[2]。

1.4 病虫害防治

大棚草莓病虫害以农业防治为主, 药剂防治为辅。可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培育脱毒壮苗、高垄栽植、地膜覆盖、清洁土壤、避免干旱、高湿等措施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如发现病害, 要注意开花前后不宜用药, 以免影响授粉, 使畸形果增多, 也应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并严格控制农药用量和安全间隔期。

1.5 适时采收

大棚栽培草莓, 一般春节前就可采摘, 草莓果实软嫩不耐储存运输, 采收时要轻拿轻放, 不要损伤花萼。采摘一般在8:00—10:00或16:00—18:00进行。不摘露水果和晒热果, 以免腐烂变质[3]。

2 甜瓜栽培技术

2.1 育苗

要播种的种子需要经过消毒、浸种、催芽处理。通常用0.1%高锰酸钾浸种2~4 h, 或用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 或50%多菌灵1 000倍液浸泡30 min均可, 捞出用清水洗净后浸种4~6 h, 把浸好的种子用湿布包好置于25~30℃条件下进行催芽。当80%幼芽露出时即可播种。播种前3~4 d要配制好苗床土, 营养土配制同草莓育苗, 苗床要浇足底墒水。播种选择晴天进行, 每钵播1~2粒种子, 上面覆盖床土1 cm, 播完后盖膜保温保湿。苗期一般不需施肥浇水, 若苗床过干可用喷壶向苗床上洒水。

2.2 定植

甜瓜苗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定植在草莓垄间, 株距50 cm。定植时在穴内加入适量的土壤杀菌剂和磷钾肥, 每穴2株瓜苗, 浇足缓苗水。

2.3 栽后管理

2.3.1 整枝。

甜瓜可吊蔓种植, 也可爬地栽培, 套作一般采用吊蔓栽培。吊蔓可在主蔓6~7叶时进行;随瓜蔓延长及时整枝。一般把靠近根部的子蔓去掉, 在8~12节选留3~4条子蔓坐瓜。每条子蔓最好能结5~6个瓜, 如果子蔓坐的瓜少或坐不住, 需要留孙蔓结瓜。其余侧蔓要去掉, 瓜坐住后留2片叶摘心。

2.3.2 温度管理。

甜瓜为喜温作物, 每个生育期所需温度不同。一般定植后, 前期要保持25~35℃, 花期25℃, 果实成熟期最适宜温度为30℃。果实膨大期要维持10℃以上的昼夜温差, 以利于糖分积累提高品质。甜瓜在温度下降到13℃时停止生长, 10℃就会完全停止生长, 7.4℃时就会发生冷害。因此, 一定要做好控温措施[4,5]。

2.3.3 肥水管理。

甜瓜生长季需肥量很大, 除施足底肥外, 还要进行追肥。磷钾肥能提高甜瓜品质, 幼果膨大期随水冲施纯N 30 kg/hm2, 以后每茬瓜坐住后施纯N 30 kg/hm2、K2O30 kg/hm2, 也可每隔1周用0.2%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1次。坐果前土壤水分保持最大持水量的70%, 幼果膨大前期水分不宜过多, 以防徒长和落花。头茬瓜收前10 d停止浇水, 采收后恢复肥水。

2.4 病虫害防治

甜瓜抗病性强, 管理得当一般不会造成大的病虫危害;一般以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除以培育壮苗、合理控温、控制湿度提前预防外, 发现病害要及时防治。对真菌性病害可使用粉锈宁1 500倍液、70%代森锰锌500倍液和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细菌性病害可选用72%农用链霉素, 或新植霉素400倍液等, 每7~8 d喷1次, 连续喷施3~5次, 可得到有效防治。对主要虫害可用25%敌杀死乳油1 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施防治。对于地蛆等地下害虫, 可选用50%辛硫磷、48%地蛆灵拌种或灌根防治。

2.5 适时采收

适时采收是果实品质好坏的关键, 采收过早口感不好, 采收过迟会形成裂瓜, 影响品相和运输。一般根据市场及运途远近确定采收适期。如在当地销售, 成熟度达到9成以上时采收;长途运销, 成熟度在8成时采收。采收时应留3~4 cm的果柄, 以利于储存和运输。

摘要:分别总结草莓及甜瓜栽培技术, 以达到立体栽培、提高种植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草莓,甜瓜,立体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林金秀, 庄卫东, 郑金水, 等.优质草莓立体无土设施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 2012 (7) :26-28, 64.

[2]赵玉涛.大棚草莓无公害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16) :106, 112.

[3]郑振军.温室草莓无公害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 2012 (16) :39.

[4]师萍.春甜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新农业, 2012 (9) :40.

上一篇:兴趣培养与保持下一篇:业务路由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