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农业

2024-10-18

立体农业(共7篇)

立体农业 篇1

摘要:针对传统立体农业种植架的不足, 设计了一种新型可转动式立体农业支架, 实现了既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 又能够保证作物得到科学充分的光照。该产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推广。

关键词:立体农业,可转动式,土地利用率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 住房建设占用了大量耕地, 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虽然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大, 但人均占有土地少, 人均占有有效耕地少。人口对土地的压力正在不断增大, 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传统农作物的立体种植模式大多数是固定支架形式, 一般就是向高处做几层架子, 实现分层递增种植, 其基本的方式是将作物栽培在一层层特定的支架上, 这种方式无法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无法保证作物的充分光照且可观赏性低。所以如何进一步提供一种占地少、空间利用率高、保证作物充分光照、便于规模化种植管理和可观赏性高的立体农业种植装置, 已成为立体农业种植领域迫切的需求。

本文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 通过创新设计, 以机械传动、机电控制形式构建可旋转式立体农业支架, 实现机械化种植, 提高农作物单产及土地、农药等资源利用率和保证作物进行科学充分的光照, 达到人与环境和谐共处。该产品具有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效率高、便于管理、减轻人力等特点, 它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做任何角度的旋转, 使种植在其上的植物能够均匀地从不同的角度接受阳光的照射, 不仅保证植物进行充分的光照, 而且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该产品也可用于家庭、校园、市政等室内外绿化。

1 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1所示为可旋转立体农业支架, 它包括底部支撑座1、转轴5、步进电机3、多边形支架9和种植槽8。其特征在于:底部支撑座1上端固定有轴承座13, 底部支撑座1底部安装有底板12。转轴5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13上。步进电机3通过电机支架2安装在底部支撑座1上, 其中, 步进电机3固定安装在电机支架2上, 电机支架2固定在底部支撑座1上。步进电机3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转轴5连接。多边形支架9为三角形支架, 也可以是其它多边形支架。多边形支架9通过支撑板14对称安装在转轴5的两端, 支撑板14一端与多边形支架9连接, 另一端与转轴5连接, 支撑板14起到连接和支撑多边形支架9的作用。多边形支架9之间均匀安装有多个悬挂杆7。悬挂杆7两端制作有螺纹, 并通过螺母固定安装在多边形支架9上。种植槽8两端通过挂钩6悬挂在悬挂杆7上。挂钩6外侧悬挂杆7上固定有挡块11, 起到限位种植槽8的作用, 种植槽8用于栽培。

1.底部支撑座2.电机支架3.步进电机4, 10.轴承5.转轴6.挂钩7.悬挂杆8.种植槽9.多边形支架11.挡块12.底板13.轴承座14.支撑板

使用时通过时间继电器控制步进电机3转动, 从而通过联轴器带动转轴5转动。因为多边形支架9通过支撑板14与转轴5固定在一起, 所以转轴5带动多边形支架9旋转。又因为悬挂杆7通过螺母固定安装在多边形支架9上, 种植槽8通过挂钩6悬挂在悬挂杆7上, 所以多边形支架9的转动带动种植槽8的转动, 从而可使种植在种植槽8里的植物得到充分的光照, 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可旋转立体农业支架人性化的设计, 可以用于多种不同的环境中, 如温室大棚、家庭阳台、校园、公园、市政、会议厅、展览馆等场合, 而且该支架可实现自动控制, 便于规模化种植, 方便管理, 减少人力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 操作简单, 省时省力, 易于推广。

2 可转动式立体农业支架的特点

可转动式立体农业支架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保证作物进行充分科学的光照。2) 便于规模化种植, 方便管理, 减少人力成本。

3) 可观赏性高, 可在每个种植槽里种植不同颜色的花卉等植物, 如在家庭、校园、公园、市政等室内外绿化。

4) 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省时省力, 便于拆卸增减种植槽, 易于推广。

5) 该模块化种植槽种植可有效节约浇灌的水资源和提高农药化肥等资源利用率。

参考文献

[1]檀润华.TRIZ及应用技术创新过程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张乃明.设施农业理论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3]张春林.机械创新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4]杨黎明, 杨志勤.机构选型与运动设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7.

[5]吴东累, 陈声明, 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立体农业 篇2

农业立体污染是个全新的理念,与点源污染、面源污染有直接的关联,但又有质的差别.剖析了我国农业立体污染的`特征与严峻态势,介绍了国外农业污染研究与防治进展,提出了我国农业立体污染防治的总体思路,论述了其指导思想、基本途径和基本目标等,并提出了构建我国农业立体污染防治体系的对策建议.

作 者:杨正礼 李茂松 章力建 YANG Zheng-li LI Mao-song ZHANG Li-jian  作者单位:杨正礼,李茂松,YANG Zheng-li,LI Mao-song(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

章力建,ZHANG Li-jian(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100081)

刊 名: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ISTIC英文刊名:REVIEW OF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8(5) 分类号:X5 关键词:农业立体污染   特征   总体思路   防治体系  

立体农业 篇3

关键词 立体气候资源;农业结构调整;贵州

中图分类号:S16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5--02

近年来,随着贵州政府大力扶持农业结构调整,贵州农业发展取得了快速发展,农民的收入逐年增加,但农业结构调整是一个及其复杂的工程,涉及到生态环境、市场导向、自然资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长期工作来抓,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农业结构调整,促进贵州农业发展[1]。

1 气候资源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性

气候资源由光、热、水、气组成,缺少任何一个元素都不能形成气候资源,是重要的农业资源之一。气候资源具有地域性特点,也就是说,经纬度的不同导致气候资源的不同,农业结构随之不同,没有任何一个地区的气候资源是一模一样的,气候资源直接决定了单位面积产量和农作物质量,气候资源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因此,如何利用特有的气候资源,实现科学合理的农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时,要把遵循自然气候规律放在首位,因地制宜,进行合理调整[2]。

贵州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绩。贵州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非常适合农、林、牧及中药材的保护与发展,贵州以农业为基础,大力扶持畜牧业和林业的发展,不仅经济增长迅速,更重要的是,维护贵州生态环境,促进自然与人的和谐发展。但以往也存在着许多失败的案例。如20世纪70年代,没有遵循自然气候规律,种植双季稻,开荒种地;八九十年代大量开采矿产资源;2000年,无证煤窑及金矿开采,既浪费了大量人力、财力,同时破坏了生态植被。由此可见,气候资源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

2 贵州气候资源特征

贵州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属于低纬高原山区,被山区和高大山脉围绕,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日照也相应减少。同时,降水量特别丰富,空气湿润,决定了贵州立体气候显著,贵州地势悬殊,海拔高度最高相差2 763 m,相对高度300~600 m,甚至有的高达千米以上。由于贵州气候资源的立体型,决定了贵州农业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全省一共分布着5种气候类型:其中面积最大的是中亚热带,为66.54%,北亚热带面积为17.09%,暖温带和中温带面积为13.14%,南亚热带面积为3.23%。贵州省内一个地区或是县市,也存在着平原、半山、高山3种地形。此外,高大山脉对于气候的影响也较为明显,使两侧的气候具有明显差异,其中,苗岭横贯贵州中部,阻挡了北方寒冷空气的入侵,苗岭南侧的温度要比北侧高,降水量比北侧丰富,日照强度也要远远优于北侧。盆地和谷地的开口朝向不同,形成的冷空气具有易进难出、难进易出、易进易出和难进难出四种特点。由此可见,贵州气候资源立体型非常明显,资源种类更是多种多样。

降水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来说,是一个重要因素,贵州四季分明,热量丰富,80%以上的地区平均气温在14~18 ℃,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可以达到1 100 mm以上,其中,包括六枝、长顺、独山在内的27个地区,年降水量更是高达1 300 mm,个别地区年降水量可以达到1 400 mm,是华北平原年降水量的近1倍。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自然气候条件,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在夏季,各月平均气温为20~25 ℃,极端高温天气,除了赤水等3个海拔较低的地区外,各月平均气温可达到40 ℃以上,其它地区的极端高气温在32~36 ℃。与我国同纬度的其它地区相比较,确实是夏无酷暑;在冬季,各月平局气温在3~9 ℃,极端低温天气,除了省内西北部和中部有端在的严寒之外,其它地区的极端低气温在-5~-7 ℃,名副其实的冬无严寒。

由于贵州处在喀斯特地貌,地势较为复杂,自然灾害多种多样,且频繁发生,常见的自然灾害高达20多种,其中暴雨、泥石流、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在这20余种灾害中,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最为严重,高达70%。喀斯特地貌十分脆弱,再加上人为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加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在贵州,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发生,而且灾情日益严重。

3 对于贵州农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3.1 遵循自然气候资源规律,合理调整农业结构

在进行农业结构的同时,要做到以自然气候资源为基础,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贵州自然资源丰富,草木繁盛,气候温暖湿润,尤其适合畜牧业的发展,而贵州的畜牧业比重非常小,没有把自然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因此,贵州在遵循自然气候资源的前提下,可大力发展畜牧业。

3.2 农业结构调整要与农业气候类型区相结合

贵州省内一共具有5种气候类型,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时,要按照地区内的气候类型进行调整。例如,南亚热带地区,冬季温度较高,夏长冬短,春天升温较早,而秋天降温又比较晚,因此,此气候类型地区适宜发展林牧业。

3.3 利用自然气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质农业产品

贵州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降水丰沛,热量丰富,农业方面适宜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水果等,而且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食物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地区要充分发挥自然气候优势,生产出优质的粮食、蔬菜和蔬果,提高和拓宽农业市场。

3.4 大力推进中药材种植,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贵州属喀斯特地貌,地势的复杂性决定了土壤和气候的多样性,因此,决定了贵州生物的多样性,95%以上的野生中草药在贵州都能找到,这种立体气候较适宜中药材的种植和发展,因此保护贵州原生态植被环境。同时,在适宜地方种植稀有药材也是贵州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方向。

3.5 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促进可持续发展

贵州自然灾害种类多且发生频繁,对于农业方面的影响非常大,导致农作物受到严重损害,成为了限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贵州农业部门要积极做好防灾工作,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在发生自然灾害时,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把自然灾害带给农业的损失降到最小。

4 结语

从本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自然气候资源与农业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在遵循自然气候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气候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农业结构调整,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姚登巨,黄少洋.秦辰榕.贵州省农业与气候分析[J].北京农业,2013(30).

[2]池再香,莫建国,康学良,等.基于GIS的贵州西部春署种植气候适宜性精细化规划[J].中国农业气象,2012(1).

立体农业 篇4

该市科技和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南充农业科技园区整合该市西充、高坪、顺庆等6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和中法农业科技合作园区、农产品加工基地等优势资源, 总面积近30万hm2。园区分为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核心区位于西充县中岭乡、凤鸣镇和义兴镇, 规划面积1466.67hm2。

根据《规划》, 核心区将建成“三心五园一带”:“三心”即园区管理投资中心、科技创新与孵化中心、农产品加工物流与品牌展示中心;“五园”即现代智慧农业示范园、川北生态农业示范园、有机农业示范园、农民创业园与美丽乡村观光园;“一带”即山地风景生态林带, 占地345.13hm2, 贯穿核心区中部山体区域。核心区将于2017年基本完工, 届时不仅将成为龙头企业聚集地, 还将成为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训为一体的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平台。

占地733.33hm2的西充县百科有机农业园位于核心区内。该农业园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农产品研发培育等功能为一体, 带动周边1500户村民致富。“西充三乡镇被划为核心园区, 对我们企业和周边农户来说, 相当于打了一剂‘强心针’。”百科有机农业园负责人陈磊兴奋地说。据他介绍, 目前, 百科有机农业园正在积极发展可视农业, 在中岭乡、义兴镇流转承包了400hm2土地, 24小时全天候监控地块种植情况, 30%的土地已被公司或个人认领。

立体农业 篇5

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 ................................. 1

1.1项目概况 .......................................... 1

1.1.1项目名称...................................... 1

1.1.2建设性质和项目状态 ............................ 1

1.1.3建设地点...................................... 1

1.1.4项目建设单位 .................................. 1

1.1.5建设期限...................................... 1

1.1.6项目类别...................................... 1

1.2项目建设方案....................................... 1

1.2.1产品方案...................................... 1

1.2.2建设内容...................................... 2

1.2.3清洁养殖技术方案 .............................. 4

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 5

1.3.1投资结构...................................... 5

1.3.2资金筹措...................................... 5

1.4资金申请报告编制依据 ............................... 6

1.5项目效益 .......................................... 7

1.5.1经济效益...................................... 7

1.5.2社会效益...................................... 8

1.5.3环境效益...................................... 8

1.5.4项目实施清洁生产的目标 ........................ 9

第二章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 10

2.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 10

2.1.1项目单位名称 ................................. 10

2.1.2企业性质..................................... 10

2.1.3股东构成..................................... 10

2.1.4发展历程..................................... 10

2.1.5主营业务..................................... 12

2.1.6主导产品..................................... 12

2.1.7人员结构..................................... 12

2.1.8机构设Z..................................... 12

2.1.9荣誉 ........................................ 13

2.2近三年经营情况 .................................... 13

2.3近三年财务状况 .................................... 14

2.4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 14

第三章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 16

3.1项目建设背景...................................... 16

3.2建设必要性 ....................................... 17

3.2.1有利于落实国家政策及行业、区域发展规划 ....... 17

3.2.2有利于减少猪场粪污排放污染,实现清洁养殖 ..... 18

3.2.3有利于降低生猪疫病率,提高生猪品质 ........... 19

3.2.4有利于发展再生能源事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 19

3.2.5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利于项目单位做大做强 ... 20

第四章 市场分析 .................................... 21

4.1项目产品需求及市场分析 ............................ 21

4.1.1家禽市场现状 ................................. 21

4.1.2家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现状 ....................... 22

4.1.3项目产品市场前景分析 ......................... 23

4.2市场竞争优势...................................... 25

4.2.1产品质量优势 ................................. 25

4.2.2技术优势..................................... 25

4.2.3资源循环利用优势 ............................. 26

4.2.4价格优势..................................... 26

4.3产品营销计划...................................... 26

第五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 28

5.1项目选址 ......................................... 28

5.1.1选址原则..................................... 28

5.1.2建设地点..................................... 28

5.2区位概况 ......................................... 28

5.3自然条件 ......................................... 29

5.3.1气候条件..................................... 30

5.3.2地形地质..................................... 30

5.4交通条件 ......................................... 31

5.5资源条件 ......................................... 31

5.5.2水利资源..................................... 31

5.5.3矿产资源..................................... 32

5.5.4森林资源..................................... 32

5.6原料条件 ......................................... 32

5.7政策条件 ......................................... 33

5.8承建条件 ......................................... 33

第六章 项目建设方案 ............................... 35

6.1建设规模 ......................................... 35

6.2项目清洁生产设计目标 .............................. 35

6.2.1最终实现的目标 ............................... 35

6.2.2设计目标的广度分解 ........................... 36

6.2.3设计目标的深度分解 ........................... 36

6.3建设内容 ......................................... 38

6.3.1工程建设方案 ................................. 38

6.3.2建设内容..................................... 39

6.4技术方案 ......................................... 41

6.4.1技术方案概述 ................................. 41

6.4.2清洁养殖工艺流程 ............................. 41

6.4.3清粪、废水处理工艺流程说明 ................... 43

6.5工程方案 ......................................... 46

6.5.1猪场现有规模及设施 ........................... 46

6.5.3设备工程..................................... 49

6.5.4公用配套工程 ................................. 52

6.6产品方案 ......................................... 53

6.6.1清洁生产标准 ................................. 53

6.6.2产品方案..................................... 53

6.7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 53

6.7.1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 53

6.7.2项目已投入资金情况 ........................... 54

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及节能减排措施 .................. 56

7.1环境保护 ......................................... 56

7.1.1环境现状..................................... 56

7.1.2环保标准..................................... 56

7.2环境影响 ......................................... 56

7.3节能措施 ......................................... 58

7.3.1节能与减排标准 ............................... 58

7.3.2节能减排措施 ................................. 59

7.3.3节能减排效果分析 ............................. 61

7.4环境影响评价及审批 ................................ 64

7.4.1环境影响评价 ................................. 64

7.4.2审批 ........................................ 64

第八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 65

8.1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 65

8.1.1建设期 ...................................... 65

8.1.2运营期 ...................................... 65

8.2劳动定员 ......................................... 66

8.3管理措施 ......................................... 66

8.3.1建设阶段管理措施 ............................. 66

8.3.2运营阶段管理措施 ............................. 68

8.4技术培训 ......................................... 69

8.5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 69

8.5.1劳动安全..................................... 70

8.5.2劳动卫生..................................... 70

8.5.3消防 ........................................ 71

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 73

9.1项目总投资估算 .................................... 73

9.1.1投资估算依据 ................................. 73

9.1.2投资结构..................................... 73

9.2资金来源及筹措 .................................... 79

9.2.1资金来源..................................... 79

9.2.2资金筹措..................................... 79

第十章 项目财务分析 ................................ 81

10.1计算依据 ........................................ 81

10.2营业收入估算..................................... 81

10.3税金估算 ........................................ 82

10.4成本估算 ........................................ 82

10.4.1总成本估算 .................................. 82

10.4.2经营成本估算 ................................ 82

10.4.3单位成本估算 ................................ 83

10.5财务效益分析..................................... 83

10.5.1盈利能力分析 ................................ 83

10.5.2贷款清偿能力分析 ............................ 84

10.5.3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 84

10.6不确定性分析..................................... 85

10.6.1盈亏平衡分析 ................................ 85

10.6.2敏感性分析(增量) .......................... 85

10.7财务评价结论..................................... 86

第十一章 项目效益分析和风险分析 .................... 87

11.1社会效益分析..................................... 87

11.1.1有利于促进生猪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 ............ 87

11.1.2增加就业岗位,有利于民生健康发展 ............ 87

11.1.3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 .............. 87

11.2项目风险分析..................................... 88

11.2.1经营风险管理措施 ............................ 88

11.2.2生产风险管理措施 ............................ 88

11.2.3技术风险管理措施 ............................ 88

第十二章 结论 ..................................... 89

12.1项目可行性分析 ................................... 89

12.1.1政策可行性分析 .............................. 89

12.1.2技术可行性分析 .............................. 89

12.1.3经济可行性分析 .............................. 89

12.1.4环境可行性分析 .............................. 89

12.1.5市场可行性分析 .............................. 90

12.2风险评估 ........................................ 90

12.3制约因素及解决方案 ............................... 90

12.4结论与建议 ...................................... 90

附 录

一、附表

附表1:建设投资估算表

附表1-1:观音镇双油房村猪场土建工程投资明细表

附表1-2:西宁乡樟树堰村猪场土建工程投资明细表

附表1-3:复桥镇唐春村猪场设备投资明细表

附表1-4:西宁乡樟树堰村猪场设备投资明细表

附表2:流动资金估算表(有项目)

附表3: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附表4-1:总成本费用估算表(有项目)

附表4-2:总成本费用估算表(无项目)

附表4-1-1: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表

附表5-1: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无项目)

附表5-2: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有项目)

附表6: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附表6-1: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附表7-1: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增量)

附表7-2: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增量)

附表8:借款还本付息计算表

附表9: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有项目)

附表10:资产负债表(有项目)

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

1.1项目概况

立体农业 篇6

但是, 他家所在的江西洋塘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靠什么养家糊口呢?17岁的刘龙珠茫然无措。二伯劝道:“发财由命, 谋生靠勤, 你还是跟我学稻田养鱼吧。”刘龙珠答应了。这一干就是12年。刘龙珠虽然成长为半个养鱼专家, 但累死累活忙一年, 也只能勉强混个温饱。

1993年, 他争取到了2万元贷款。他把自家的5亩责任田改造成了鱼塘, 养鱼养猪, 立体养殖。这一年, 他家出栏生猪70头, 捕鱼500多公斤, 一举成为“万元户”。

初尝甜头, 刘龙珠趁机再次向信用社贷款扩大经营规模, 不料这回资金被“套牢”, 周转失灵, 眼看着还贷期限日益临近, 他一着急, 不惜砸锅卖铁、挖东泥糊西壁, 总算按时如数归还了贷款。他的诚实守信打动了信用社, 破例继续给予他免担保大额贷款的优惠。

有了信用社的大力支持, 刘龙珠放手一搏。1996年, 他先后投资10多万元, 开发荒山废水、建造沼气池, 进行“猪—沼—渔 (果) ”立体生态农业试验。

为了掌握农业新形势, 全面提高科技水平, 他购买了大量农业科技书籍, 并跟水产局、水产研究所的专家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还多次前往江西九江、广东汕头和湖北武汉等地的水产养殖基地参观考察, 引进“四大家鱼”和鱼苗新品种, 如桂鱼、彭泽鲫、黄鳝、泥鳅等, 进一步优化了水产养殖结构。

市场上的鱼苗供不应求, 价格一再上扬。刘龙珠又建起了一个孵化场, 把水花养成各种规格的寸片出售, 并利用价格便宜、滞销的鱼种作为饲料, “以贱养贵”, 喂养价格高、畅销的商品成鱼, 经济效益显著。

近年来, 随着渔业休闲娱乐产业的兴起, 刘龙珠又承包了村里的20多亩冷水田, 创建了龙珠养殖垂钓中心, 集养殖、观赏、垂钓、餐饮和住宿于一体。他还跟人合伙, 办了机砖厂。

如今, 他家拥有水面40多亩, 年产生猪200多头, 培育鱼苗5000万尾, 年收入20万元。

1999年, 刘龙珠以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 经过一番调查论证, 他决定:扬长避短, 放弃处于弱势的种植业, “以渔为纲”, 大力发展渔业和休闲垂钓、鱼丝加工等相关产业。

但是, 洋塘村属于丘陵地带, 村民世世代代都以种植业为主。而且现有鱼塘普遍水面狭窄、水深不足1米, 一旦久旱不雨, 水位下降, 无法及时供应活水, 很容易造成缺氧、翻塘, 后果不堪设想。为此, 刘龙珠带领大伙挑石、夯土、筑坝, 大兴鱼塘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因中暑, 他两次晕倒在工地上, 依然坚持“轻伤不下火线”。此外, 他还争取到了财政拨款, 修通了公路, 接通了电线, 并在鱼塘周围打井, 安装了增氧机, 铺设了供水、排污管道。

2004年, 刘龙珠牵头组织成立了洋塘村渔业协会, 对全村养鱼户实行统一价格、统一销售和统一管理, 推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生态养殖, 改造养殖设备和设施, 进行技术指导、跟踪服务和升级;每年每季度都要组织示范户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举办了“科学养鱼技术擂台大比拼”等活动;2007年, 洋塘村率先在江西省农村综合信息网注册创办了全县首家村级渔业网站, 宣传鱼苗孵化产业特色。

在刘龙珠的影响和带动下, 渔业生产已经成为洋塘村的主导产业, 一条集孵化、饲养、成鱼贩运、休闲垂钓、鱼产品深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应运而生, 水面面积扩大到2000亩。该村的水产养殖基地被农业部指定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并被列入重点项目支持后备单位。

集体经济壮大了, 洋塘村先后投入120多万元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 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 秀美宜人的现代化山水田园风光, 每年吸引10多万名游客, 成为赣州市首屈一指的乡村旅游休闲胜地、产业生态旅游网络型新村、“赣州市十大魅力新村”、“省级文明村镇”、“全省十大和谐村庄”。刘龙珠本人也因诚实守信、经营有方, 连年被评为赣县“文明信用农户”, 2008年还被评为“全省文明信用农户标兵”, 成为赣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农民。

立体农业 篇7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报告, 截至2015年6月, 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人, 其中农村网民占比27.9%, 规模达1.86亿人, 较2014年底有所增长。同时, 在整体网民规模增速继续放缓的节奏下, 新增的网民中, 农村网民占48.0%, 比整体网民中农村人口的占比高出20个百分点。在此基础上, 我国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是切实可行, 并有望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2 湖南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湖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开始的较早, 早在2008年, 湖南省被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授予国家首个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省, 在湖南省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带动下, 农业电子商务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全省推行的村村通项目, 建立了以自然村为信息基准点的信息互动平台。2011年, 湖南省又被列为国家农业部进行农业电子商务试点的五个省份之一。通过多年的建设, 湖南省农业电子商务已经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 但是, 与发达国家相比, 与国内农业电子商务较发达的省份相比, 我省还存在一些差距。第一, 农业信息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偏低, 信息采集手段较落后, 专业数据库研究应用水平较低。第二, 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有差异, 导致不同地区的农业电子商务发展不平衡。第三, 缺乏更高级层面的统一整体规划, 未建立多功能农业电子商务网络信息综合利用平台。

因此, 本研究以“互联网+”作为指导原则, 立足我省农村现有信息化基础, 期望在不增加政府和农民额外支出的前提下, 构建多层次智慧农业无线服务体系, 以期望有效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在此基础上, 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信息发展水平的广大农村地区都能马上享受不同层次的智惠农业服务, 并且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 该体系还可以不断扩展和兼容, 最终实现全方位智惠农村。

3 构建湖南省农业电子商务无线立体服务体系

3.1 终端选择

湖南省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硬件和软件虽然都具备了一定的发展水平,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所以, 研究构建农业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的基础是性能稳定的多功能使用终端。根据最新的调研数据, 在智能手机价格下降, 上网资费降低, 以及丰富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提升了网民使用意愿的前提下, 我国网民上网设备中使用手机上网比率已经高达88.9%, 并且, 农村地区新增网民中, 使用手机上网的比率达69.2%。未来几年内, 手机上网依然是带动农村地区网民增长的主要动力。所以, 在手机已成为农民主流上网终端的良好环境下, 本课题的研究载体就是手机, 这也为研究成果能快速应用和普及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2构建农业电子商务无线立体服务体系 (三级立体服务体系

1.根据不同地区的信息化发展和应用水平, 我们分别建立了从简单到复杂的三级移动服务体系, 如图1所示。

第一级为信息共享系统, 这是最简单的应用体系。建立这一级系统不需要另外添置信息设备, 可以完全借助现有的信息平台完成, 但是只能单向传递信息, 属于初级阶段。

第二级系统为信息反馈系统。根据一级系统收到的信息, 用户可以依然用手机为载体来传递和交流反馈信息。本级信息是双向传递的。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使用第一级和第二级移动服务体系。

第三极系统则是建立在智能专家系统、物联网技术和RFID电子标签等这样比较先进的技术基础之上的系统, 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高级产物, 即实现了智慧农村。

3.2.2农业电子商务无线立体服务体系的实践应用——以湖南省为例。本课题立足于湖南省实际情况, 先采取实地调研的方法, 调查长沙、衡阳、邵阳、永州等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电子信息应用水平情况, 课题的实践分析都来源于常规的农业生产生活、实际的调研、对农民的问卷调查, 以及数据的对比分析和加工整理。然后在这些第一手的资料基础上, 再针对性的选取湖南省网络用户喜爱的网络信息服务提供商、网络信息使用平台等现有信息服务技术, 构建多层次的智惠农业移动服务体系。

3.3 农业电子商务无线立体服务体系的修正和推广

根据湖南省省情构建的智惠农业移动服务系统构建好以后, 课题组将在研究实施后重新返回调研地区分析系统的使用情况, 并根据用户的反馈修正和完善系统。再结合我国大部分的农村信息化使用的共性, 希望将该系统推广到其他地区, 以期望提升我国农村信息化应用的整体水平, 早日实现智慧农村。

4 展望

本文以农村现有信息技术基础为根本, 无需政府增加投入, 终端载体为在农村基本普及的无线通信终端——手机, 构建的层级系统能马上投入使用, 应用性强, 不同层级能适应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 适用性广, 而且预留了适应未来科技发展的扩展接口, 最终实现全面农业现代化——智慧农村。

本研究解决了理论知识与湖南省农业生产实际应用相脱节的矛盾, 使现代信息技术能真正服务于广大农民, 能为增加农民收入, 转变农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 稳定发展农村社会经济做出贡献, 并且能为我国各个地区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的农村逐步建立智慧农村提供方法和思路。

参考文献

[1]朱敏怡, 王明宇.湖南省农业电商发展研究[J].电子商务, 2014, (02) :4-5.

[2]赵友森, 王晓东, 赵安平, 国外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研究[J].世界农业, 2012 (10) :36-41

[3]WEN w.A knowledge-based intelligent electronic commererce system for selling agricultural products[J].Computers and Electronic in Agriculture, 2007 (57) :33-46.

[4]高国栋, 翟印礼, 孙丽, 等.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对策分析[J].中围管理信息化, 2010 (2) :99—101.

[5]彭会萍.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交易成本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4) :115—117.

[6]关海玲, 陈建成, 钱一武.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交易模式及发展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 2010 (1) :45—47.

[7]郭娜, 刘冬英.农产品网上交易模式的比较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 2009 (3) :75—80.

【立体农业】推荐阅读:

立体安全07-14

立体城市10-16

立体教学10-17

立体多元10-18

立体成像05-27

立体形式06-03

立体多维06-15

立体06-16

立体影像06-28

立体车库07-05

上一篇:“三步走”经营模式下一篇:物理实验创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