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养殖

2024-10-09

立体养殖(共11篇)

立体养殖 篇1

近年来, 淡水池塘品种单一, 鱼虾蟹病害多, 导致养殖产量降低, 影响了渔民养殖的积极性。2012年, 东营市河口区海洋与渔业局在东营市河口区六合上农下渔养殖区, 采取模拟自然生态环境条件, 开展了鱼、虾、蟹等多品种生态养殖试验, 养殖面积550×667 m2, 取得了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1 养殖条件

1.1 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2×667 m2~10×667 m2, 平均水深1~2m, 塘埂坚实不漏水, 池底平坦少淤泥, 交通便利, 具备较好的进、排水设施。

1.2 水源水质要求

水源充足, 水质新鲜, 无工业、农业及生活污染, 符合国家《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51-2001) 标准。

1.3 防逃设施

池塘四周采用加厚薄膜 (厚度0.05~0.10 mm) 与网片相结合的防逃措施。安装方法为:在池坝上每隔0.5~1.0 m处立一木桩, 木桩顶端用铁丝相连, 然后将薄膜上沿与铁丝固定, 下端埋入土中20 cm左右。拐弯处呈圆弧状, 防逃设施内留出1.0~2.0 m的堤埂, 池塘外围用聚乙烯网片包围, 网高1.0 m, 以利防逃和检查。

1.4 清整消毒

清除池塘过多的淤泥, 并经冬季阳光曝晒, 在苗种放养前一个月, 每667 m2用生石灰70~100 kg, 化浆后全池泼洒, 以改善池底质和杀灭病原体。清塘以后的进水用60目规格的尼龙绢网袋过滤, 防止野杂鱼类及其鱼卵进入池塘。

2 养殖技术

2.1 放苗前准备

2.1.1 培养基础生物饵料

用80目筛网过滤进水, 在放苗前10 d左右, 用尿素、过磷酸钙或经发酵的鸡粪等肥水, 也可使用单细胞藻类生长素肥水, 培养基础饵料生物。前期5~8 d一次, 后期7~10 d一次。要少而勤, 并且要水色浓不施, 阴雨天不施, 早晚不施, 晴天上午施, 保持池水透明度为30~40cm, 水色为浅褐色、黄褐色、黄绿色为佳。

2.1.2 调节水环境

模拟自然生态环境, 在养殖初期, 在池塘里栽种蒿草、苦草等水生植物, 清明前后大量投入活螺蛳, 让其自然繁殖。

2.2 苗种放养

2.2.1 蟹种的放养

选择健壮无病的河蟹苗种。一看大小, 要求个体较大、规格较齐。二看体色, 背甲青灰色, 壳色新鲜有光泽。三看附肢、步足和螯足齐全, 没有损伤。四看爪尖, 没有磨秃现象。五看性腺, 性腺未成熟的个体。六看活动, 当气温4℃以上时, 其运动自如, 爬行活跃。蟹种放养时间3月初—4月底, 放养水温4~10℃。放养密度为一龄蟹种500~600只/667 m2, 蟹种规格120~200只/kg。

2.2.2 南美白对虾苗种的放养

选购苗种时, 注意选择大小匀称, 无病态, 体形完整、体色正常、无畸形、无损伤、游动迅捷的虾苗, 选择晴天、无风日放苗, 当有风时, 注意风向, 选择上风处放苗, 水温不低于18℃, 水深在50 cm以上, 水环境温度差不超过5℃, 盐度差不超过2。放养密度为5 000尾/667m2, 规格每尾1.0~1.5 cm。

2.2.3 鲢、鳙鱼种的放养

根据养殖情况在池中放养适量的鲢、鳙鱼种, 可以调节水质, 减少蓝绿藻的数量, 增加池塘的产量。池塘放养一龄鲢、鳙鱼种30~60尾/667 m2, 鱼种规格为10~20尾/kg。

2.3 日常管理

2.3.1 水质调控

水质是直接影响鱼虾虾生长、成活、产量的主要因素。养殖水质清新、无污染、溶氧量为5 mg/L以上, p H值7.5~8.5, 透明度35~60 cm, NH4+-N<0.2 mg/L。为防止水体出现分层, 养殖水深在1.5 m左右。养殖前期, 每日添加水3~5 cm, 直到水位达1.5 m左右, 保持水位。根据水质的情况, 每半个月左右使用一次EM菌或其他水质改良剂, 尽量不使用消毒剂。养成中后期, 根据水质情况, 如透明度过低 (低于20 cm) , 或透明度较大 (大于60cm) 、有害的单细胞藻过量繁殖时, 酌情换水, 采取缓慢换水的方式调节水质, 每次换水量保持在5 cm左右。养殖中后期由于渗漏或蒸发, 适当补充经消毒净化的水。在池水p H不高的情况下, 在清晨利用生石灰进行水质调控。养殖过程中, 根据具体情况可利用EM原露或新噬菌等生物制剂来保持养殖环境的稳定。

2.3.2 合理配置增氧机

在养殖过程中, 养殖前期视水质状况采取间歇性开启增氧机。以后随着鱼虾的生长逐渐延长开启增氧机的时间, 以保证池水溶解在5 mg/L以上, 池塘底层池水溶解氧在3 mg/L以上, 最低不能低于1.2 mg/L。科学控制开机时机, 闷热天气开机时间要长, 凉爽天气则要短;半夜开机时间要长, 中午则要短;施肥后开机时间要长, 不施肥时则要短;风小时开机时间要长, 风大时则要短。养殖中后期视水质等情况适当延长开机时间。

2.3.3 投喂优质饲料

以配合饲料为主, 搭配投喂绞碎的杂鱼及米糠、豆饼等。投饵方法上要做到“四定”, 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饵要做到“鲜、匀、足、好”。养殖前期, 以少量投喂为宜, 中、后期加大投喂量, 9月是鱼病高发期, 要控制投饵量, 投喂量以下午吃完为宜, 白露过后可以加大投饵量。7—8月份是南美白对虾生长育肥阶段, 需要加大投喂量。河蟹夏季食量大, 除投喂水草、植物性饵料外, 还要多投动物性饵料。天气晴好时多投, 高温闷热、连续阴雨天或水质过浓时少投, 蜕壳期少投, 蜕壳后多投。

2.3.4 规范用药防控病害

以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制剂和安全药物的防控为主。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一种或者多种药物, 以增强对虾抗病能力, 有维生素C、维生素E、大蒜素、土霉素、氟苯尼考等。如果发生病害, 应按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1-2002) , 使用国家允许的高效、低毒、副作用小的渔药。

2.3.5 养殖水质及生长情况监控

定期测量水温、溶解氧、p H值、透明度、池水盐度等水质要素。经常检测池内浮游生物种类及数量变化, 注重氨氮等水质要素的变化。

2.3.6 巡池

养殖人员应每日清晨及傍晚各巡池一次, 注意清除养殖池周围的鼠类, 注意发现病鱼虾蟹, 检查病因、死因, 及时捞出, 进行处理。观察鱼虾蟹活动及分布, 观察鱼虾蟹摄食及饲料利用情况。

2.3.7 做好养殖生产记录

自苗种投放池塘后, 按照要求每天填写养殖生产日记, 记录每日天气、水温、投喂次数、投喂量、水质调控措施和微生态制剂及绿色药物使用量及使用方式。

2.4 收捕

河蟹、对虾常年用地笼张铺, 采取捕大留小的方法, 只要达到上市规格, 都要捕出销售。成蟹在10—11月, 傍晚在塘边池埂上徒手捕捉, 并结合地笼张铺。鱼类在11月底干塘捕获。

3 小结

3.1 产量及效益

养殖区共推广鱼虾蟹养殖面积550×667 m2, 总产鱼虾蟹96 800 kg, 产出河蟹65 kg/667 m2, 南美白对虾61 kg, 淡水鱼50 kg。实现产值323 6750元, 亩产值5 885元/667 m2;养殖效益1 132 890元, 亩效益2 059.8元/667 m2;养殖费用支出3 825.2元/667 m2, 投入与产出比1∶1.5。

3.2 小结

鱼虾蟹养殖受水质影响较大, 因此, 养殖过程中要加强监测, 特别是夏季, 一定要强化管理, 防止雨水大量流入池塘, 造成水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 影响鱼虾蟹成活。

淡水养殖受温度、溶氧、饵料影响较大, 放苗时, 要水温适宜、溶氧充足、饵料丰富, 因此, 可根据池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养殖密度。

在养殖过程中, 主要施用复合生物制剂 (EM菌、光合细菌等) 可改善池塘水质, 分解水中的有机物, 降低氨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含量, 保持良好的水质, 特别在换水不便或高温季节效果更加明显。同时还可预防病害的发生, 通过试验证明, 利用复合生物制剂养殖这种模式, 鱼虾蟹成活率高、生长快。

立体养殖 篇2

2、创业目的以发展新型农业企业为目的,以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改变当地农村面貌,增加农民收入为己任。企业和当地农村和谐发展,共同组成富裕、文明、生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典范。

3、创业预想3.1前期以个人或多人投资为主,逐步、有条件的吸纳社会资金和风险资金以寻求发展,最终实现股份制和上市经营。3.2创造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绿色农业、餐饮、观光和农产品深加工的产品品牌。3.3通过自身发展和借助一部分的外部力量,逐步形成一个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大量农产品生产和科研基地的、具有大量销售网点和渠道的、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产业集团。

4、项目推进简介4.1项目初始阶段4.1.1简介:淡水龙虾,学名克氏螯虾,又称龙虾、大龙虾、大红虾。该虾原产于南美洲,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日本传入我国,现已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该虾属温热带淡水虾类,适应力强,繁殖率高,食性杂,生长快,抗病,耐高温,耐低氧,离水数小时也不会死亡。虾肉味细嫩,营养丰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而脂肪含量较低,并含较多的原肌球蛋白和副肌球蛋白,可食部分较高。深受国内消费者喜爱,出口量也日渐增加,销售和收购价格不断上升,养殖前景和效益均看好。4.1.2本阶段为项目的启动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龙虾的养殖和出售,是项目的起始阶段和操作最为简易的阶段。4.1.3所需资源:需要3-5亩的水塘、一定的龙虾养殖经验(可通过外部学习和养殖后经验的摸索)、种苗(虾种规格2.5~3厘米的,每亩放养1.5万~2万尾或自行育种200斤种苗放养一亩田)、1-2名工人和一些食料。4.1.4资金(单位:万元)名称

金额

备注水面承包费

2.0

5亩水塘5年种苗费

0.8

自行育种食料费

2.0

人工

6.0

1.5个工人5年其它费用

0.8

虾塘附属设施总计

11.6

注:第一次投入在2.5-3万之间。4.1.5前景和效益:养淡水龙虾一般每亩的产量可达800公斤,市价保守估计每公斤12元,即亩产0.96万,五亩48000元,五年共计24万,减去成本11.6万,利润12.4,年利润2.48万。4.2龙虾观光垂钓型餐饮阶段4.2.1理念:在养殖成功并获得一定利润的时期(2年左右),依托自身养殖优势,在城市开设特色龙虾餐饮馆,创出绿色龙虾餐饮品牌。然后依托餐饮,推出“到农村钓龙虾,在城市吃龙虾”销售模式,即免费组织顾客去农村钓龙虾,然后按斤将龙虾售出,再回到城市在龙虾餐饮馆将龙虾加工带动餐饮。这样,可实现龙虾产和销的结合,也解决了顾客在短期(1天)内吃与玩的结合,能收到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4.2.2本阶段实现了项目从产到销的突破,能较快扩大企业的影响和收益。故这一阶段是关键的阶段,必须要在龙虾餐饮及餐饮文化上多下功夫,重点解决销售上遇到的问题。4.3立体种养殖生态农业及其观光旅游餐饮产业阶段4.3.1理念:在龙虾观光垂钓型餐饮取得成功并获得一定利润的时期(一年左右),依托现有资源增多种养殖种类,扩大规模,初步建立种养殖一体的立体农业。然后推出“去农村摘新鲜瓜果蔬菜、钓新鲜鱼虾”的销售模式,即免费组织顾客一日或半日去游农村采摘新鲜瓜果,垂钓鱼虾,然后将农产品售出。这样,可扩大生态农业规模,实现农产品产和销的结合,可以作为顾客在短期(1天)周末休闲农家游的一种优秀模式。4.3.2本阶段实现了产品单一的突破,但在总体种植和销售上并没有较大突破,故这一阶段不存在较大的技术性问题,须适当的发掘和储备一些管理人才,为下一步的发展作准备。4.4推广阶段4.4.1理念:在龙虾观光垂钓型餐饮阶段和立体种养殖生态农业及其观光旅游餐饮产业阶段取得成功并获得一定资金积累的时期,扩大规模有条件的在各大城市周边建立种养殖一体的立体农业基地,在城市建立旗舰店。推广成功经验,逐渐扩大产业规模,增加利润点。4.4.2本阶段实现了生产销售从一点到多点的突破,是企业能否作强的关键一步,故这一阶段关要解决的是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管理层人员的储备选拔任用问题和企业品牌推广的问题。4.5农产品深加工阶段4.5.1理念:在龙虾观光垂钓型餐饮阶段和立体种养殖生态农业及其观光旅游餐饮产业阶段取得成功并成功推广后,依托现有资源和品牌,积极与高校、农业科研院所联系,有选择的转化一些具有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做深加工产品,改变企业产品结构。4.5.2本阶段必须实现从种养殖业到企业生产的转变,必须实现从面对消费者的实时销售到企业化订单销售的转变,必须实现经营管理理念和模式的转变。这一阶段在整个企业的发展中都是至关重要的,是企业能否实现腾飞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解决的是怎样顺利实现企业转型的问题,怎样装变经营理念的问题,怎样解决科学技术实现商业化运作的问题,怎样解决各类人才的储备和运用问题。4.6依靠科研不断创新的阶段4.6.1理念:在以上各阶段获得一定的成功后,有意识的引进科研技术人员,有意识地与科研院所合作,依靠科研创新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成果的项目。并不断提升企业内部科研能力,积极鼓励科技创新,将生产型企业转变为科技研发性企业。4.6.2本阶段要实现企业性质的转变,是企业能否做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这一阶段主要解决的是怎样实现企业性质转变的问题,怎样解决科学技术如何实现企业化运作的问题,怎样解决创新的引导问题。

肉用犬立体养殖技术值得推广 篇3

肉用犬立体养殖解决了平面养殖生产中存在的多种问题,可以提高生产水平,增加经济效益,形成规模养殖。肉用犬立体养殖有以下益处:

1.多层笼养 合理利用圈舍

立体养殖就是把犬放在多层的笼中进行饲养,在圈舍原有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圈舍空间,变相扩大圈舍面积,增加肉用犬养殖数量。在犬的不同饲养阶段,使用不同规格的犬笼,使圈舍利用更科学。在实际生产中,犬笼分成大、小两种规格,供3月龄以上肉用犬使用的大笼分上、下两层,每层笼长2.0米、宽1.0米;供3月龄以下肉用犬使用的小笼分上、中、下三层,每层笼长1.8米、宽0.6米。两种规格的犬笼每层笼均养犬4只左右,确保每只犬都有足够的运动空间。以一栋面积为80平方米的圈舍为例,立体养殖每栋圈舍养犬200只左右,而平面养殖每只犬占地0.8~1.0平方米,80平方米的圈舍可养犬80只左右。可见,同样面积的圈舍,立体养殖的数量是平面养殖的2.5倍,真正做到了合理利用圈舍。

2.易于保持卫生 利于疫病预防

2~3层的犬笼,上、下两层笼之间安装有滑粪板,笼底有方形网眼,粪尿可以直接掉落到滑粪板上,犬与粪尿完全隔开,食、水和犬笼均不受污染。滑粪板上的粪尿容易清理,笼舍、器具便于消毒,圈舍卫生易于保持,从而使寄生虫、传染病等发生概率减少,疫病预防能力增强。

3.定时定量饲喂 科学饲养管理

立体养殖具有单笼养犬数量较少、笼位相对比较集中的生产特点,便于饲养人员对犬定时定量进行饲喂。通过固定饲喂次数、饲喂数量和饲喂时间,可以使犬养成良好的饮食规律,有利于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这种饲喂方式,可以节省饲料、节省饲喂时间、节省劳动力;便于饲养人员在饲喂时对个别犬的争食行为及时进行制止,防止肉犬争食咬伤;同时,可以保证每只犬能够均衡吃到食物,避免由于吃得过多引起消化道疾病,或因吃得太少影响生长发育。通过定时定量饲喂,做到科学饲养管理。

4.促进生长发育 降低饲养成本

在立体养殖生产中,圈舍温湿度相对稳定,卫生条件好,受外界自然环境影响小,有利于犬的生长发育。由于笼养过程中犬的运动量小,能量消耗低,加快了肉用犬的育肥速度,与平面养殖相比,增重可提高30%左右。由于生长发育快,使肉用犬的育肥时间明显缩短,从断乳到出栏(20~35公斤以上)只需4~5个月左右,比平面养殖缩短1个月左右的时间,有效降低了饲养成本。

5.饲养密度提高 供热成本下降

北方地区每年供热时间在5~6个月,冬季养犬生产中圈舍供热是一项较大的资金投入。立体养殖生产中,由于犬的饲养密度增加,靠犬本身的热量就可以提高一部分舍温。另外,同样的圈舍面积,同样的供热投入,由于立体养殖时犬的存栏量大,所以使每只犬的供热成本大幅下降。有效解决了制约冬季肉用犬生产的难题。

6.小群饲养易观察 发现问题早解决

对犬进行观察是肉用犬饲养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采用小群多笼的生产格局,非常便于饲养人员的日常观察。通过观察犬的饮食情况、运动情况、粪便变化等,及时了解犬的饮食和健康状况,以便及早对其饮食进行调整,对疫病作出诊断,及时采取隔离、治疗等措施,减少死亡,提高治愈率。

7.提高生产效率 促进养殖发展

肉用犬立体养殖具备犬笼设计合理、笼位相对集中和单笼饲养量适宜等生产优势,使肉用犬生产中各项工作可操作性强,工作起来方便、快捷,尤其是使肉用犬饲喂、笼舍消毒、粪尿清理、防疫注射等各种日常饲养管理工作省时、省工、节省劳动力,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生产能力明显增强,促进了肉用犬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稻田立体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篇4

笔者于2010年在睢宁县邱集镇春晖特种水产养殖场进行了稻田立体高效生态养殖技术试验, 试验稻田面积3.33hm2, 放置2×4网箱50个, 放养黄鳝种1.5 kg/m2, 每只网箱收获黄鳝48 kg, 产值34 560元/hm2, 利润1.80万元/hm2;放养泥鳅225 kg/hm2, 收获成鳅900 kg/hm2, 产值2.52万元/hm2, 利润1.50万元/hm2, 合计平均利润3.30万元/hm2。该养殖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现将其总结如下。

1 养鱼稻田的准备

1.1 稻田要求

养鱼稻田需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保水性强、旱涝保收、通风透光、交通便利, 田块面积以666.67~3 333.35 m2为宜。

1.2 开挖鱼沟

视田块大小, 可开挖成“一”、“十”或“井”字型鱼沟, 沟宽3~4 m, 深1.0~1.5 m。鱼沟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5%~20%。

1.3 建设进排水口

进排水口用密眼网布拦好, 夯实基部[3]。在排水口处的沟要挖深至2 m、长3~5 m, 以便于集中捕捞。

1.4 加高加固田埂

田埂用砖或条石、片石护坡, 防止风浪和渗漏, 埂高要求2.0~2.5 m。如果在稻田内养殖河蟹、甲鱼, 田埂顶部要建立防逃设施[4]。

1.5 网箱设置

根据稻田边沟条件, 可选择2 m×3 m或2 m×4 m网箱, 悬挂于铁丝上固定, 网箱内移植水花生或水葫芦。

2 鱼种放养

2.1 放养品种

适宜稻田养殖的鱼类品种很多, 主要有泥鳅、甲鱼、鲫鱼、草鱼、白鲢、花鲢、鲤鱼等品种。

2.2 养殖密度

放养鱼种4 500尾/hm2, 其中5 cm以上规格的鲫鱼750尾/hm2, 6.67 cm以上规格的草鱼2 250尾/hm2 (其中50 g以上规格的草鱼150~300尾/hm2) , 6.67 cm规格以上的白鲢900~1 200尾/hm2, 6.67 cm规格以上的花鲢150~300尾/hm2;有条件的稻田还可以搭配3.33 cm左右的泥鳅7 500尾/hm2, 主养泥鳅, 放养泥鳅种苗375 kg/hm2左右, 可搭配放养花白鲢1 200~1 500尾/hm2。

2.3 放种时间

鲫鱼和6.67 cm规格的草鱼在秧苗返青后即可放入;泥鳅、花、白鲢在秧苗分蘖结束时放入;而大规格的草鱼则要在秧苗圆秆后才能放入, 或先拦养在鱼沟 (窝) 中, 待水稻圆秆后再放入) 。

2.4 稻田边沟网箱放置

于3月至4月底放置网箱, 同时移植水花生或水葫芦放入网箱中, 进行水草培育。根据地方气候条件, 于5—7月选择放养无病、无伤、鱼体健康、规格相同、体表黏液保存良好的黄鳝种苗, 每个网箱可放养黄鳝种苗7.5~10.0 kg, 增长倍数为3~5倍, 一般饲养3~4个月即可上市[5]。

3 田间管理

3.1 田水管理

根据水稻生长适时加深田水。前期以水稻为主, 兼顾鱼类, 可保持水深6~10 cm;在秧苗基本苗出齐后, 应逐步加深田水, 保持水深15~20 cm;水稻收割后, 要加水至最高水位。

3.2 稻田施肥

追肥以有机肥为主, 如堆肥、绿肥、畜禽粪肥等[6]。一般堆放在田角或一段鱼沟里。

3.3 水稻用药

选用高效、低毒药品防治水稻病虫害, 如杀虫螟、稻风散、叶枯灵、杀虫双等。一是按说明用药;二是降低池水至环沟内施药, 然后加水[7];三是在中午秧苗露水干后喷施水剂, 在秧苗露水未干时撒施颗粒和粉剂。

4 饲养管理

4.1 做好放逃、防洪工作

加固防逃网, 做到稀、密2层网栏, 可用铁丝网或竹篾。在洪水期间, 要加强巡查, 防止逃鱼。

4.2 投喂饲料

稻田养鱼可补充投喂青草、浮萍、农作物秸秆以及米糠、麸皮、红苕等青、精饲料。饲养网箱黄鳝时可用新鲜鱼虾、蚯蚓、蝇蛆、黄粉虫等用绞肉机打成糊状, 再适量添加少量植物性饲料, 做成厚团状进行喂养, 日饵量2%~3%, 可根据黄鳝吃食情况适当增减, 每日2~3次。

4.3 定期防治鱼病

可用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消毒杀菌, 或用生石灰泼洒鱼沟、鱼窝, 以调节水质防治鱼病[8]。

摘要:总结稻田立体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包括养鱼稻田的准备、鱼种放养、田间管理、饲养管理等方面内容, 以为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养殖,稻田,立体,高效

参考文献

[1]徐亚丽.北方稻田养鱼技术要点[J].黑龙江水产, 2009 (4) :12.

[2]肖召旺.稻田无公害养殖黄鳝技术[J].水产养殖, 2010 (6) :18-19.

[3]绥滨县水产局.稻田养鱼成为稻农增收新亮点[J].黑龙江水产, 2010 (5) :43-44.

[4]黄国勤.稻田养鱼的价值与效益[J].耕作和栽培, 2009 (4) :49-51.

[5]杨启眉.稻田养鱼高产技术简介[J].养殖技术顾问, 2010 (5) :183.

[6]刘景香.稻田养鱼技术[J].黑龙江水产, 2010 (2) :15-17.

[7]陈坚, 谢坚, 吴雪, 等.稻田养鱼鱼苗规格和密度效应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 2010 (3) :662-664.

立体养殖 篇5

建设项目建议书

及观光采摘立体农牧业为主;其三为“休闲娱乐中心区”,占地面积400亩,采用购买(农民荒地转工业用地)工业土地方式建设,是整个园区的中心,主要以特色娱乐、特色餐饮、特色自助厨房、休闲避暑农庄、绿色生态产品销售中心为主。

(五)项目建设年限。该项目预计建设年限为2.5年。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是旅游业发展一个新方向,其符合甘孜州将旅游业定位为第一产业的发展规划,本项目的研究示范作用,一方面拓宽了旅游业的广度,为旅游活动增添了新景观,有助于生态保护和环境优化,使环境恢复魅力,永保秀丽: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农牧业生态结构,优化了农业经济的组合,开拓了农业、养殖业、种植业和土地被利用的新领域,强化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增加农产品的商品量和农业附加值,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上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保证了农户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新型农业的转变,是振兴农村经济、优化农业结构的有效措施。甘孜州地处偏远,对于农牧业立体发展来说是块待开发的处女地,围绕州委州政府建设旅游大产业、面向旅游大市场,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政策,通过生态立体农牧业园区的建设,可引导和推动甘孜州农业结构调整,可得到国家政策及甘孜州金融机构的扶

标准》低于15%以下执行。对农畜产品加工机产业化经营的企业自投产经营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5年。

(三)项目建设的资源条件评价。

养殖基地位于大渡河上游,发源于野牛沟雪域的山水泉水流经项目地,水源清洁,无污染,是雪域高山流下的山泉水,经化验具有优质山泉水品质,有足够能力满足屠宰加工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所需。

捧塔乡位于甘孜州康定县的文化教育科研基地区域,水电资源丰富,正在进行大力开发,10km范围内有中大型水电站10余个,功能完善,电力充足,电价相对非常便宜,现有相应的供电设施,能满足本项目建设发展的电力要求。

三、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一)建设规模。

新建占地3000亩的康定县藏香猪养殖及立体农牧业观光园区,分为主要的三个功能区,其一为“室外综合驯养区”,占地1400亩,采用转包或租用土地方式建设,该区主要放养猪羊牛鸡,是进行野外自助娱乐及捕杀活动的区域;其二为“种养殖生态旅游观光区”,该区占地1200亩,采用转包或租用土地方式建设,主要以原地形地貌和原果蔬形态进行嵌入式圈舍、民居、景观台、景点等旅游休闲元素,发展养殖及观光采摘立体农牧业为主;其三为“休闲娱乐中心区”,占地面积400亩,采用购买(农民荒地转工业用地)工业土地方式建设,是整个园区的中心,主要以特色娱乐、特色餐饮、新建占地3000亩的康定县藏香猪养殖及立体农牧业观光园区。

五、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1.建设投资估算。

项目估算总投资86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850万元(含固定资产、土地、设备及生物资产),其中合作社股东增资及2015-2017年盈余收入预计550万元,申请国家项目2015-2017项目资金支持共850万元,以合作社部分资产抵押金融机构贷款200万元,以股权招商引资现金投入7000万元。

2.流动资金估算。

该项目流动资金1750万元。3.投资估算表。

3.利润与税收分析。4.投资回收期。

静态投资回收期为3年;动态投资回收期3-4年。5.投资利润率。

财务内部收益率为43.08%。

(二)社会效益。

1.项目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分析。

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康定县捧塔乡,据环保部门监测数据,建设地点小时评价浓度,符合GB3095-1996中的二级质量标准要求。

2.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在“藏香猪原生态养殖及立体农牧业示范基地”的基础上进行推广辐射,建立绿色有机产品生产基地及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园,对捧塔乡阳林村、三家寨、木洼村进行山地资源综合开发,建立以立体种植和藏香猪立体养殖为主的高效生态科技示范园区,生产质优价高的无公害畜禽肉类和蔬菜粮食、水果等。

环境更加优美,气候得以调节,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七、优惠政策

立体养殖 篇6

1地点选择

在距离县城3 km的白龙山水库进行,可利用水面面积20 hm2,平均水深5 m,集雨面积20 km2。该水库常年保持稳定水位,水质清新,常年水量充沛,阳光充足,水体交换能力强。水库溶氧5~8 mg/L,pH值6~8,氨氮≤0.1 mg/L,各项理化指标均能满足鱼类正常生长。

2材料与方法

2.1水生蔬菜浮床制作及移栽管理

2.1.1浮床制作及布设单元水生蔬菜框架形状及规格为1.5 m×2 m矩形,材料为6 cm聚乙烯管件,用0.5 cm聚乙烯网袋包裹(制作过程可操作且便捷)。网袋按照聚乙烯框架尺寸制作,能刚好绷紧为宜。网袋穿好后,形成上下两层,上层对蔬菜茎有支撑作用,下层网片对蔬菜根部有托起和保护作用,还可防止鱼类残食蔬菜根部,上下网片间空隙为6 cm(聚乙烯管直径)。浮床四角用1 cm聚乙烯细绳捆绑,预留40 cm绳头,以做固定用。

浮床制作好以后,选择水库最适宜水面,用两根4 cm聚乙烯绳索两端固定于水库岸边,每两条绳索为一组,每组绳索距离40~50 m。绳索组数根据蔬菜栽植量控制。

2.1.2蔬菜培育、移植在每年的5月底,选择土质肥沃、墒情好的土地,种下空心菜籽,6月份,待空心菜长到20~30 cm时即可移栽到浮床。根据空心菜根部大小,在浮床网片上用蚊香火烫出相应大小的孔隙,孔隙行间距15 cm。孔隙烫好后即可栽植空心菜。空心菜栽植好后,即可固定到每组绳索,每个浮床间距5~8 m,四角用预留的细绳固定。

2.1.3日常管理日常管理过程中,不需要除虫管理,不使用任何药物。蔬菜生长到20~30 cm时,根据蔬菜长势情况及市场需求情况,及时收割,准备上市。收割时,随时记录每个浮床收割周期,做到轮流采摘,使蔬菜有休养生息时间。最适合生长温度25~30 ℃,水温25~31 ℃,此时生长迅速,大约每7 d收割一次,根据长势应及时收割,避免生长成老菜,失去上市最好时机。市场需求不旺盛时,可以把收割的蔬菜投喂鱼类,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2.2鱼类养殖

2.2.1苗种放养放养品种以草鱼为主,套养鲢、鳙鱼。应挑选经过拉网训练、体表完好、体格健壮、整齐均匀的健康苗种。草鱼规格10~15 cm,约10 g;鲢、鳙鱼规格20~30 cm ,大约100 g。放养时间为5月中下旬,水温15 ℃左右为宜。放养前用100 mg/L高锰酸钾溶液或用2%~4%食盐溶液浸泡3~5 min消毒,杀死鳃及体表有害病菌及寄生虫等。放养密度37 500尾/hm2,其中草鱼30 000尾/hm2,鲢、鳙鱼7 500尾/hm2。

2.2.2投饵及日常管理选取质优价廉的全价配合饵料,粗蛋白含量在30%左右。开口料应使用大规格破碎料,然后根据鱼长势情况适当增加饵料粒径。根据水温情况,及时调整投饵率。投饵率根据水温应掌握在以下情形:水温在15~18 ℃,日投饵率应在4%~5%;20~22 ℃,日投饵率应在5%~7%;22~28 ℃,日投饵率应在8%~10%;28~32 ℃,日投饵率应在5%~6%。每日投饵时间为3~4次,投饵过程采取初期慢-中期快-末期慢的方法,每次投饵时间为30~40 min为宜。投饵总的原则是,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等“四定”,水温25 ℃左右应控制在最大量,其余温度范围应递减。另外,还应注意观察天气及水质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阴雨天等恶劣天气应少喂或者停喂,禁止使用一切药物及药饵。

溶解氧4~6 mg/L,pH值7.5~8.5之间,氨氮小于0.2 mg/L,亚硝酸盐小于0.05 mg/L,硫化氢控制在0.01 mg/L。

水温在28~30 ℃间是缺氧高发时间段,阴雨天及清晨应及时开启增氧设备。注意做好高温季节早晚巡塘工作,防止鱼类缺氧。平时及时清理死鱼,防止污染水质及病害传播。做到“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鱼情”等“四看”。

2.2.3病害防治发现病害鱼,及时查明病因,及时投喂药饵,或者泼洒消毒剂,不使用违禁药物。草鱼几种常见病防治方法:草鱼车轮虫、指环虫用三友车轮指环王(外用)(氰戊菊酯);水霉病用水霉克星(外用)(主要成分为五倍子);草鱼肝胆综合症内服三友鱼肝宝(草鱼专用)(板蓝根、大黄)+多维;草鱼出血病外用三友家佳得(成分:亚氯酸钠、草酸),内服三友鱼肝宝(新型)+三友出血灵+多维;草鱼三病外用家佳得,内服:①鱼肝宝+鱼复康(板蓝根、金银花、黄芪、连翘、黄柏)+多维,②肝舒平+康复散(甲砜霉素)+多维;粘孢子虫:内服百部黄众散(百部、樟脑、绵马贯众、苦参)。

2.2.4出池在草鱼出池前1个月,在食台周围用围网事先布设好,面积大于鱼吃食时范围,然后进行正常投喂,待鱼类继续熟悉食台环境后,并且停食一周后将网人工抬起,鱼即捕获入网。

3效果评价

示范推广蔬菜面积2 hm2,占整个水面10%。品种以空心菜为主,尝试栽植生菜,其中空心菜占总面积95%。

蔬菜区和无蔬菜区水质指标对比见表1。

从表1看出,蔬菜区比无蔬菜区氨氮降低较明显为40%,总氮(TN)降低18%,总磷(TP)降低30%。养殖鱼类产量由粗放型养殖的16 500 kg/hm2增加到19 500 kg/hm2。每平方米生态浮床每年可以生产绿色蔬菜20~30 kg,可以产生经济效益30~50元/m2。养殖鱼类可增加产量3 000 kg/hm2,提高经济效益22 500元/hm2。

池塘立体生态大面积养殖试验 篇7

1 养殖技术

1.1 养殖条件

以东港沿海中部的北井子镇瑞海港湾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8口池塘做为示范基地,面积500×667 m2。技术推广分2个片区,即沿海的中部和西部,总面积16 530×667 m2。

1.2 养殖品种

主要有海蜇、缢蛏、牙鲆鱼、对虾及河鲀鱼。

1.3 方法

1.3.1 清淤

清淤工作在每年底前进行,清淤厚度不小于5 cm,清淤同时加固堤坝、维修闸门。

1.3.2 修建埕田

池塘四周为原缢蛏养殖区,面积约为池塘面积的5%。为扩大缢蛏养殖面积,在池塘内滩面上用挖掘机修建条形蛏田,蛏田宽3~9 m,高出滩底50~60 cm,长度与池底相同,走向无特定要求,面积为池塘面积的10%。

1.3.3 设置档网

用10目或20目网沿养殖池四周垂直设立档网,档网上沿要高于最高水位30 cm。1.3.4施肥繁殖基础饵料 (1) 天然饵料培养:池塘用漂白粉100 g/m3清塘后,在大潮汛接近平潮时开始进水,进水后镜检水样,如果没有甲藻等有害藻类,则施肥肥水,每667 m2施氮肥1.5 kg、磷肥2.0kg。 (2) 人工饵料培养:3月初,池塘进水30 cm,用漂白粉100 g/m3清塘,杀灭水中所有藻类和病敌害生物,放置7~10 d,待漂白粉失效后,接种人工培养的小球藻,藻种密度1 800万~2 000万/mL,接种水体占养殖水体的3‰~4‰,每667 m2施氮肥1.5 kg、磷肥2.0 kg。待小球藻繁殖起来,形成优势种群后, 再逐渐添加自然海水。

1.3.5 海蜇苗暂养

购买伞径1~1.5 cm的海蜇苗,利用育苗场水泥池和土池进行暂养,暂养期间投喂卤虫无节幼体、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待海蜇苗伞径达到5 cm以上再投放到大池进行养殖。

1.3.6 投放苗种

(1) 缢蛏:4月上旬放苗,放苗水温10~15℃,透明度40~45 cm,放苗面积为池塘面积的15%,每667 m2投放壳长0.5~1.5 cm缢蛏苗50kg。缢蛏苗要求规格均匀、贝壳坚实、半透明、死苗、碎壳苗、杂质不超过5%、手拍苗筐,双壳立刻紧闭并发出整齐的唰唰响声。 (2) 牙鲆鱼:5月中旬放苗,放苗水温12~15℃,每667 m2放养体长3~5 cm牙鲆鱼苗800尾。牙鲆鱼苗要求体质健壮、活力好、规格均匀一致。 (3) 海蜇:海蜇采取轮放轮捕的养殖方式,全年放养3茬,第一茬5月中旬放苗,放苗水温15~18℃,透明度40 cm,每667 m2放苗80头;第二茬6月中下旬放苗,每667 m2放苗120头;第三茬7月底—8月初放苗,每667 m2放苗100头。海蜇苗要求形体正常、体色透明不发乌、伞径5 cm以上。 (4) 对虾:5月中下旬放苗,每667 m2投放东方对虾苗3 000尾。虾苗要求大小均匀、体质健壮、体长1.5 cm以上。 (5) 河鲀:4月中旬放苗,每667 m2投放体长20 cm河鲀40尾。

1.3.7 肥水

(1) 无机肥的使用量:以尿素和二铵作为氮肥和磷肥,首次肥水:氮肥1.5 kg/667 m2、磷肥2.0 kg/667 m2;中期肥水:氮肥1.0 kg/667 m2、磷肥1.0 kg/667 m2;后期肥水:氮肥0.5 kg/667 m2、磷肥0.2 kg/667 m2。施肥选择在晴天的早晨或上午进行,可直接撒入水中,也可以溶化后全池泼洒。 (2) 有机肥的使用量:以鸡粪作为有机肥。鸡粪经过充分发酵后,采用挂袋施肥方式,每装发酵好的鸡粪10kg,每667 m2 8~10袋。挂袋施肥的好处一是缓释、长效;二是可以根据肥水情况,控制施肥。

根据天气施肥,连续阴雨天气,浮游植物光和作用差,繁殖速度慢,对肥料的需求减少,此时要将大部分或全部施肥袋取出,待天气晴好时再重新挂到池内。无论使用何种肥料,都要做到适时适度,既要保证丰富的饵料供应,又要保持优良的水质条件。水的肥瘦用透明度来观察,养殖前期透明度40cm,中期35 cm,后期30 cm。当透明度达到要求时,要及时减少或中断施肥。

1.3.8 水质调控

水质调控是立体生态养殖的技术关键,水质调控主要通过接种单胞藻、适度换水、控制水位调节水温、使用有益微生物等措施,使水质保持鲜、活、肥、嫩、爽,为养殖生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养殖期间,根据池塘浮游植物生长繁殖情况,补充一定数量的小球藻,以保持其种群优势。为保持池塘中优势生物种群的稳定,减少天然饵料流失,换水要遵循勤换少换的原则,养殖前期以添水为主,6月以后开始换水。整个养成期间,根据养殖生物的生长、水质变化、理化因子、天气预报、外海水质等,及时调解水质,正常情况下,每半月换水量50%左右。

根据养殖季节和养殖生物的生长情况,通过控制水位来调节水温。春季縊蛏放苗后,水位控制在70~80 cm,海蜇放苗时,水位120 cm以上,养殖中后期和高温季节,保持最高水位,9月下旬以后,水位150 cm。

在7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高温季节,根据水质情况,每半个月投放密度为1×1010CFU/mL光合细菌20~30 m L/m3。

养殖过程中,对于危害较大的藻类品种如甲藻,利用其上浮的习性,在下风头局部聚集区用高浓度漂白粉予以杀灭,避免其形成优势种群。

1.3.9 饵料投喂技术

牙鲆鱼和河鲀的饵料为冷冻杂鱼,牙鲆鱼饵料投喂量为:养殖前期为鱼体重的7%、中期5%、后期3%。每日投喂两次,4:00投喂饵料量的40%,16:00投喂饵料量的60%,高温期(水温超过27℃),投饵量减少40~50%;河鲀鱼饵料投喂量为:前期鱼体重的10%、中期7%、后期4%。每日投喂1次,高温期(水温超过27℃)投饵量减少40%~50%。

1.3.1 0 日常管理

每天早、中、晚巡池,观察水色、透明度、养殖生物的生长、运动、摄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1.3.1 1 适时起捕

根据养殖生物的生长、市场行情、水温变化情况,确定起捕时间。海蜇养殖是轮放轮捕,第一茬海蜇体重3 kg以上起捕;第二茬海蜇体重达到4~5 kg以上时起捕;第三茬海蜇根据水温和市场行情提前起捕,以免影响缢蛏收获。当9月中下旬,水温下降到18℃以下时,海蜇要全部捕捞上来;缢蛏起捕时间在9月中旬—10月上旬;对虾9月中旬起捕;河鲀鱼10月中旬起捕;牙鲆鱼10月底起捕。

2 养殖结果

2.1 产量

见表1。

kg

2.2 效益

见表2。

2.3 2009年总推广面积及效益情况

到2009年技术推广面积16 530×667 m2,海蜇平均单产315 kg;缢蛏667 m2产180 kg,牙鲆每667 m2产24 kg;对虾667 m2产13 kg,实现总产值11 228.56万元,总利润6 312.22万元,平均667 m2综合产值6 793元,667 m2综合经济效益3 819元。

3 讨论

3.1 养殖生态环境调节措施

养殖生态系统属人工生态系统,这种系统的结构比较简单,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受阻或某些环节被切断,这就决定了它的生态缓冲能力低和功能上的脆弱性,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人工调节来完善。养殖结构优化系统包括单一养殖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和复合养殖系统结构的优化两部分。前者是将在生态关系上基本不相互捕食,而在生境与饵料资源利用上有互补性的生物,以适宜的比例放养于同一水域,以提高空间和饵料的利用率,而后者则是将具有互补、互利作用的单一养殖系统合理组合配置在一定区域,减少或消除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提高整个水体的养殖容量。

万元

3.1.1 养殖品种结构调节

本次采用海蜇与缢蛏、鱼、虾多品种立体生态养殖模式。依据不同生物的生活习性,在同一池塘中进行多品种立体生态养殖,海蜇、缢蛏以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不需人工投饵,大大减少了饵料对水体的污染,产品绿色环保,符合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另一方面,鱼虾的残饵粪便,可起到肥水作用,促进塘内浮游生物的繁殖,反过来又为缢蛏和海蜇提供了饵料。通过有益微生物的分解吸收以及养殖贝类对有机碎屑的滤食,有效净化了水质,对保护水域环境,减轻海水富营养化有重要作用。避免饵料生物大量流失,扩大缢蛏放养面积,提高产量等技术措施进行养殖生产。另外海蜇轮放轮捕,放养大规格苗种,提高成活率,优化品种结构,扩大缢蛏放养面积等措施来保持稳产高产,提高经济效益,在示范基地连续3年保持稳产、高产、高效益。在2009年的技术推广中,推广面积16 530×667 m2,海蜇平均667 m2产315kg,缢蛏平均667 m2产180 kg,牙鲆平均667 m2产24 kg,对虾平均667 m2产13 kg,平均每667 m2综合产值6 793元,综合效益3 819元。

3.1.2 投放光合细菌

光合细菌(PSB)是目前用来改善水体环境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微生态制剂。光合细菌具有独特的光合作用,它能比藻类更广泛的利用光能,能直接消耗利用水中有机物、氨态氮,还可以利用硫化氢,并可通过反硝化作用去除水中的亚硝酸氢等污染物,它虽然不产生氧气,但可以通过降低水中的COD间接增加水中溶氧清除有机废物在本次的实验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1.3 人工投放,控制培养单袍澡

有益的单胞藻在养殖环境中形成优势后,可以有效的抑制藻类种群的发生,可大幅度的提高养殖环境中的溶解氧,同时也充分的发挥其饵料作用。但应注意的是:藻种的投放密度和适时施肥,本次采取接种人工培养的小球藻,藻种密度1 800万~2 000万/mL,接种水体约占养殖水体的3‰~4‰,每667 m2施氮肥1.5kg、磷肥2.0 kg。待小球藻繁殖起来,形成优势种群后,再逐渐添加自然海水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2 养殖生态环境的调节作用效果及推广前景

通过本次试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光合细菌这样的微生态试剂对养殖环境的调节作用是十分明显。可以抑制病原菌,刺激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力,有益细菌产生抗菌物调节质,和有害细菌竞争生态位,从而抑制病原微生物,改善动物的肠道内环境和水体环境。田景波等用光合细菌改善微生态环境培育健康虾苗的研究表明,光合细菌能建立有益微生态环境,增强幼体的抗病力,提高幼体的变态率,使幼体成活率显著提高;可以提供营养,改善机体代谢,促进动物生长,光合细菌(PSB)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钙、磷和多种微量元素等。

另外,光和细菌对活饵料一轮虫的生长和繁殖有重要影响。王梦亮等向鲤鱼生态系统添加光合细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光合细菌的增殖,水体中的轮虫和枝角类也大幅度增加。可以改善水质,郑耀通等在采用光合细菌净化养鱼水质试验中得出,光合细菌对去除水环境中的氨氮、有机质、降低COD和增加溶解氧等方面有明显的优越性。丁爱中等对于光合细菌调控水产养殖业水质的研究发现,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中具有良好的水质调节作用,既能调节水体的pH值在适宜的范围内,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又能降低水中对鱼虾有害的氨氮等物质。

通过养殖生态环境调能够大幅度的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近年来由于环境的破坏导养殖品种经济效益不佳,平均667 m2综合产值大部在1 500元左右徘徊。有的甚至亏损。本次试验结果表明到2009年技术推广面积16 530×667 m2,海蜇平均单产315 kg;缢蛏667 m2产180 kg,牙鲆667 m2产24kg;对虾667 m2产13 kg,实现总产值11 228.56万元,总利润6 312.22万元,平均667 m2综合产值6 793元,667 m2综合经济效益3 819元,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池塘多品种立体健康养殖技术 篇8

1 池塘条件

选择池塘为近正方形, 面积30×667 m2~50×667m2, 两端设有进排水闸门, 进排水畅通, 能纳自然潮水, 池底底质为泥沙底, 四周环沟, 深0.4~0.5 m, 水深1.2 m以上, 这样能使甲壳类都能够有充分的活动空间。池塘修整后, 要曝晒10~20 d, 然后撒上生石灰粉进行消毒, 杀死野生杂物和泥土中的病菌, 改善池塘的底质。通常每667 m2塘要泼撒100~200 kg生石灰, 泼撒时尽可能均匀。消毒时选择晴好天气, 一般在9:00—10:00进行为佳。池塘经清淤、去污、毒杀敌害后, 用60~80目筛绢过滤, 进水洗池, 严防各种有害卵进入;投苗前15 d左右, 进新水60~70 cm, 667 m2施光合细菌5 kg, 隔天667m2施氮磷钾复合肥2 kg, 以后每隔3~4天补水20cm, 667 m2补施化肥1 kg, 进行藻类与浮游生物培养, 为蟹苗、蛤苗投放提供必要的基础饵料。投苗时使池水深度达1~1.2 m, 水色保持嫩绿色或黄绿色, 透明度30 cm左右。

2 投放适合的主养品种, 合理搭配混养品种

2.1 品种的选择

根据生活习性、水域环境、市场需求、养殖成本、产量效益等要素确定, 主养品种是三疣梭子蟹。三疣梭子蟹能翻扒池塘底部滩面, 清除池塘中的蛤仔, 池塘底部污物经翻扒后进入水体, 形成藻类繁殖的营养源, 并能摄食对虾的病弱个体, 有利于控制病毒传播, 有利于基础饵料的生长。同时, 改善对虾的底部栖息条件。也可以通过移殖杂色蛤的方式来进行生态环境设置, 移殖杂色蛤就是在生态养殖池塘中放置活杂色蛤苗。杂色蛤既是螃蟹喜食的饵料, 同时还可以净化水质。因此, 搭配混养品种为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和杂色蛤。

2.2 放养时间和密度

先放养蛤苗, 后放养蟹苗、虾苗。杂色蛤苗一般播苗时间通常在3月中、下旬为宜, 规格在8 000~12 000粒/kg的蛤苗, 一般667 m2放养30~50 kg, 放养面积约占池塘面积的1/10, 可作为螃蟹生长后期的补充饵料;4月中、下旬和7月上旬分两茬放养日本对虾, 规格为0.7~1 cm的虾苗, 密度3 000尾/667 m2;5月上旬放养南美白对虾苗, 密度4 000尾/667 m2;5月中、下旬放养三疣梭子蟹Ⅱ期幼蟹, 密度为600~800只/667 m2。投苗前根据池水盐度、温度与育苗场衔接调整后再购苗放养, 防止盐度、温度差别过大降低成活率。

3 水质调控

养殖前期, 通过施肥繁殖浮游植物和投放光合细菌净化池水, 抑制有害菌的滋生, 减少对虾体的感染, 防止虾病的发生。养殖前期采取添加水的方法, 保持池水的生态平衡与稳定, 为对虾生长创造良好适宜的水环境。中后期以促进虾蟹生长为重点, 采取多换水、勤换水保持池水的新鲜。具体作法: (1) 在池塘进水口安装80目的过滤网, 以后根据虾蟹个体大小更换进排水过滤网, 防止有害生物进入虾地。 (2) 养殖前期只添水, 不换水, 到6月底7月初加满池水, 保持池水的水深在1~1.2 m, 透明度30cm左右。7月初以后根据池水状况适当排换, 每次换水10%~20%, 换水后及时用二氧化氯对池水消毒。 (3) 养殖中期为高温多雨季节, 应加大换水量和667 m2施生石灰10~15 kg, 消毒净化池水。换水量控制在池水的20%~30%。 (4) 养殖后期, 梭子蟹的生长明显减缓, 转入育肥增重阶段, 此时水温逐渐降低, 池水不易变坏, 一般换水次数减少, 每半月大潮时换水一次, 保持池塘水质清新, 水环境稳定。

4 科学投饵

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主要以基础饵料为食, 杂色蛤过滤食中浮游生物、有机碎屑, 不需投喂饵料。三疣梭子蟹放苗后应开始投喂, 三疣梭子蟹、日本对虾白天潜伏在池底, 夜间环游觅食, 并有明显的趋光性, 属于杂食动物, 喜欢摄食贝类肉、鲜杂鱼、小杂虾。所以, 采用的饵料主要以小杂鱼、小杂虾及贝类肉等, 放苗后Ⅲ期可开始投料, Ⅴ期后幼苗活动能力加强, 应投喂活低值贝类, 随着个体的生长渐渐增量。为了减少互相残杀及保持一定活动空间, 主要采用遍池泼洒的投喂方式。 (1) 养殖前中期, 蟹苗入池后开始投喂, 以卤虫为主, 甲壳宽3 cm以前每天投喂4次, 甲壳宽3~5 cm, 每天投喂3次, 此阶段按体重的80%投喂, 并根据检查的摄食情况进行调整。 (2) 养殖中后期, 水温高, 食量大, 生长最快, 以投喂贝类为好, 也可投喂鲜杂鱼类。每天投喂2次, 投喂量按蟹体重的80%~10%递减的基础上, 补加虾的投饵量。梭子蟹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 早晚摄食旺盛, 因此, 投放饵料时间宜在夜间进行, 18:00—19:00投放全日投喂量的70%, 次日凌晨再投喂一次, 用投饵船在池内均匀投撒。若投喂小型薄壳贝类如篮蛤、肌蛤等, 可清洗后直接投喂;杂鱼类则要剁成小块经冲洗后投喂 (切勿将杂鱼粉碎成浆状连同汁液一起下池) 。并根据前一天的摄食量以确定日后的投饵量, 尤其是蟹蜕壳时, 必须保证满足投饵量, 避免瘦弱强食互相残杀影响成活率。进入养殖后期, 随着水温逐渐下降, 对虾大部分收获, 虾蟹的摄食量明显减少, 应及时调整投饵量, 每天投喂1次即可。

5 巡池检查

在整个养成期间, 每天早、晚应巡池一次, 必须对进排水沟、平面网、拦网、坝体等进行认真细致的巡视。观察水质变化, 检查虾蟹摄食、生长、活动、蜕壳等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整个养殖期各项指标应控制在:盐度25~35, pH值8.4~8.8, 溶解氧4~6mg/L, 透明度前中期30 cm, 水色为嫩绿或黄绿色, 中后期透明度在30~40 cm左右, 水色渐变为海水常规色。

6 病害防治

一般在蛤仔放养一个月后, 就开始进行药物预防。主要药物是水质改良剂或底质改良剂等药物, 用法用量因药物的不同而不同, 一般每隔10~15 d预防一次。高温季节, 若换水量不足时, 水质容易恶化、透明度偏低, 或外海区恶化水质纳入池中时, 虾蟹的外壳容易产生寄生物, 它会直接影响蟹、虾的蜕壳与生长, 严重时会造成死亡。所以, 应坚持预防为主, 治疗为辅, 防治结合的原则, 采用内服外消的方法, 必须采取适当地增加换水量, 并且要定期泼洒生石灰消毒药物, 定期投喂药饵, 适量投放微生物制剂及有益藻, 它不仅能够分解池水中的残饵和蟹、虾、贝粪便等有机质, 降低氨氮含量使养殖用水清洁, 而且还能改善养殖对象胃肠道内环境, 增强食欲, 促进生长, 提高虾蟹免疫力, 增强抗病力, 防止和减少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和蔓延。

7 收获

近几年, 由于海域污染严重, 对虾病害发生频繁, 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应根据虾病及生长情况适时岀虾, 避开清晨和傍晚梭子蟹活动频繁时间, 利用地笼网收捕;杂色蛤收获时间应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蛤仔的生长状况来决定, 杂色蛤商品规格达到120~150粒/kg以上便可收获, 一般在繁殖季节之前进行, 北方多在11月至次年3—4月。收获方法一般采取蛤耙、翻滩和挖捡。

现将50×667 m2池塘养殖的生产情况总结如下: (1) 三疣梭子蟹:2008年5月20日投放蟹苗45 000只, 2008年9月下旬至11月中旬收捕量为18 000只。 (2) 日本对虾:2008年4月28日放苗12万尾, 2008年6月20日因虾病提前收捕720 kg, 2008年7月15日投放第二茬虾苗为8万尾, 2008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捕获量为960 kg。 (3) 南美白对虾:2008年5月17日放苗12万尾, 2008年9月下旬捕捞1 400 kg。 (4) 杂色蛤在2008年3月18日投放量为1 200 kg, 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总收获3 800 kg, 4个种类总产值221 400元。

8 效益分析

立体养殖 篇9

关键词:循环水养殖系统,马粪海胆,水质

封闭式循环水工厂化养殖因其具有受外界环境条件制约小、节地省水、对环境污染小、可实现高密度健康养殖等优点而日益受到关注[1,2], 并成为今后水产业的发展方向[3,4,5]。本文对立体抽屉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马粪海胆 (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 的生长和水质变化进行了研究, 对该系统设备运行情况、养殖操作流程进行了总结。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及设备

试验生物:采自大连旅顺海裕海珍品养殖有限公司养殖的马粪海胆, 直径1.0~2.0 cm, 体重0.8~2.5 g。试验前, 将马粪海胆在循环水养殖池中暂养10 d, 然后挑选健康个体进行分组试验。

试验用水:天然砂滤海水经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处理后循环使用。

试验用饲料:盐渍海带, 新鲜海带经煮熟后加粗盐冷藏保存。

立体抽屉式循环水养殖系统:由大连汇新钛设备开发有限公司制造, 包括立体多层养殖架及多层养殖抽屉 (70 cm×40 cm×8 cm, 容积20 L) 和循环水处理系统。循环水处理系统包括微滤机、泡沫分离器、生物反应塔、气/水分离器、紫外线消毒机、海水热泵、氧气发生器、气/水混合溶解机、电控及报警装置等设备 (图1, 图2) 。

1.2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采用2因子、3水平, 即按照大、小规格海胆 (小规格体重1.0 g, 大规格2.0 g) 和3个养殖密度 (200, 300, 400个/箱, 抽屉容积为20 L) , 设置6个试验组 (表1) , 每组设3个平行。海胆在立体抽屉式循环水系统中养殖, 周期为90 d。

试验水温设为19~21 ℃, 盐度32。每日投饵1次, 投饵量以下次投饵时有少许残饵为准。养殖抽屉前方底部有排污口, 每日清理养殖箱内粪便和残饵, 微滤机和泡沫分离器日排污水0.5%~1.0%, 排污后添加等量新海水。

1.3测定方法

水质指标测定方法:氨氮 (NH4+-N) 采用次溴酸盐氧化法测定;亚硝酸盐氮 (NO2--N) 采用重氮—偶氮分光光度法测定;pH值用pHS—25型测定仪测定;溶解氧采用碘量法测定。

试验期间每隔15 d取样, 每组随机取20个海胆, 测量体长和体重。体重测量方法:放置滤纸上阴干5 min后用感量为0.000 1 g天平称重;体长测量方法:用游标卡尺测量海胆的壳径。

试验海胆增重率 (WG, %) = (Wt-W0) /W0×100%;

特定生长率 (SGR, %/d) =[ (lnWt-lnW0) /t]×100%。式中:W0—初始体重, g;Wt—末体重, g;t—饲养时间, d。

G/D=海胆体重/壳径。

1.4数据处理

利用Excel数据处理软件和SPSS11.0方差分析软件, 对试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并用顿肯多重差距检验法作多重比较 (显著性水平为0.05) 。

2结果

2.1不同养殖规格和密度下海胆生长和成活率

不同试验阶段各组海胆生长情况见表2。

由表3可知, 各组G/D值增大。2种规格海胆低密度组体重、SGR、WG和成活率都高于高密度组。大规格 (2.0 g) 海胆组成活率高于同密度小规格 (1.0 g) 海胆组。小规格海胆体重和SGR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P>0.05) 。大规格第4组海胆体重和SGR与第6组差异显著 (P<0.05) ;与第5组差异不显著 (P>0.05) 。

注:1.含有相同字母者差异不显著 (P>0.05) ;含有不同字母者差异显著 (P<0.05) 。 2.各组差异显著性比较为同一规格组海胆。

2.2不同养殖密度对海胆特定生长率的影响

试验期间, 各组SGR逐渐降低。小规格组在整个养殖周期内SGR由高到底依次为:1组>2组>3组, 且整体变化趋势相同, 如图3。不同养殖密度对大规格海胆SGR的影响如图4, 3个组SGR都呈降低趋势。前60 d SGR由高到底依次为:4组>5组>6组, 后30 d 3个组SGR无明显差别。

2.0 g of 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

2.3试验期间养殖水体水质变化情况

养殖水体中NH4+-N、NO2--N在前13 d处于上升趋势, 在第13天达到峰值, 分别为0.15 mg/L、0.34 mg/L, 随后逐渐降低, 第21天后趋于平稳 (图5) ;pH值为7.8~8.2 (图6) , 溶氧为6.0~8.0 mg/L, 温度为19~21 ℃。

3讨论

3.1立体抽屉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对水质的净化

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建立了一个可控生态系统, 减少有害物浓度使之无害化[6,7]。养殖用水经过滤系统、净化系统、消毒系统、控温系统、充氧系统处理后重复利用。在本次试验中, 生物反应塔中添加部分已经熟化的滤料, 生物氧化系统在熟化过程中, 氨氮 (NH4+-N) 和亚硝酸盐氮 (NO2--N) 含量在循环水养殖系统内不断上升, 并在第13天达到最大值, 亚硝酸盐含量高峰值并未出现在氨氮之后, 这可能与添加部分熟化滤料有关。随着生物氧化系统逐渐熟化, 氨氮与亚硝酸盐氮含量不断下降, 以后趋于平稳, 含量分别为0.02~0.15 mg/L和0.01~0.35 mg/L, 达到养殖用水标准。

3.2密度效应对马粪海胆生长的影响

密度效应作为一种生物环境胁迫因子能引起生物体应激反应, 改变生物体内的生理状况, 使养殖群体生长率和成活率受到影响, 个体间生长差异增大[8,9,10]。本试验中, 低密度组海胆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均高于高密度组, 大规格海胆在养殖后期, 特定生长率几乎相同。分析原因可能是后期由于养殖生物量大, 已经达到最大养殖生物量, 养殖空间成为制约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因此, 在提高海胆养殖产量时, 提高空间利用率、减少局部密度过大, 应该是有效方法。多层立体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空间利用率高, 与传统养殖相比, 其养殖产量可提高5~10倍, 使海胆在养殖水体内均匀分布, 减少局部密度, 且操作灵活、可控性强, 从而提高养殖效率, 大大降低养殖成本。

3.3立体抽屉式循环水养殖模式特点

根据养殖对象生态习性设计的立体抽屉式循环水养殖模式, 用于养殖底栖类生物, 是海珍品养殖技术的一种创新。其特点有:

(1) 养殖理念的改革。根据工业化养殖特征和养殖对象生态习性设计的专业化养殖工艺, 可以简化养殖工艺和设备复杂程度, 提高生产效率和稳定性, 同时便于自动化控制和操作管理。所谓专业化养殖工艺, 并不是指每种养殖对象都需要一套相应的养殖工艺, 而是把不同种类水产生物 (或发育不同阶段) 以生态习性为基础进行聚类, 然后按类进行养殖工艺设计。海胆、海参、鲍鱼同属于底栖生物, 利用水泥池养殖时水体利用率低, 操作繁琐, 浪费水资源和能源。根据底栖生物习性设计的立体抽屉式循环水养殖模式能有效的利用养殖空间, 节水、节能, 有利于养殖对象的快速生长, 设备配置和操作流程简化。

(2) 设备系统的集成。立体抽屉式循环水养殖系统由立体抽屉式养殖箱和循环水处理系统2部分组成。立体抽屉式养殖箱养殖底栖生物符合其生态习性, 高效高产;循环水处理系统的设备能有效地去除水中污物, 保证水质, 使养殖水循环利用。整个系统创造了一个可控生态环境, 养殖过程与外界隔绝, 并且可根据养殖对象的生物学习性调节水温、pH值、溶解氧等条件, 保证养殖生物在优化的环境下快速生长, 实现海胆工业化生产, 做到高产、稳产和计划性生产。

(3) 程序化的养殖操作流程。立体抽屉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具有单位养殖水体体积小, 系统循环水量交换大, 养殖条件可控性高, 养殖操作程序化, 便于自动化控制, 更加具有“工业化”养殖特征。该系统将庞大的养殖水体“单元”化, 所有流程单人就可完成, 根据养殖对象生物学习性和养殖生物量合理安排工作, 大大节省了人力并提高工作效率。

立体抽屉式循环养殖模式的提出为我国真正实现全封闭循环水高效养殖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与此同时, 也对系统设计人员和养殖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将“工业化养殖”真正融入到水产养殖中, 使其能够健康、持续的发展, 在此领域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参考文献

[1]张明华, 杨菁.海水工厂化养殖水处理系统的装备技术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 2003, 24 (2) :30-34.

[2]刘鹰, 杨红生, 张福绥.封闭循环水工厂化养鱼系统的基础设计[J].水产科学, 2004, 23 (12) :36-38.

[3]DEVILLER G, ALIAUME C, NAVA M A F, et al.High-rate al-gal pond treatment for water reuse in an integrated marine fish re-circulating system:effect on water quality and sea bass growth[J].Aquaculture, 2004, 235 (1-4) :331-344.

[4]刘鹰.工厂化养殖系统优化设计原则[J].渔业现代化, 2007, 35 (2) :8-10.

[5]RUSSELL M P.Resource allocation plasticity in sea urchins:rapid, diet induced, phenotypic changes in the green sea urchin, Strongylocentrotus droebachiensis (Mller) [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arine Biology and Ecology, 1998, 220 (1) :1-14.

[6]孙建明.浅谈工厂化养鱼项目工程造价的控制[J].水产科学, 2003 (1) :42-44.

[7]杜守恩.水产养殖工程技术[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1992:237-262.

[8]雷霁霖, 杨永泉.我国海水封闭式工厂化养殖探讨[J].中国渔业经济研究, 1999 (1) :20-21.

[9]ANDREWS J W, KNIGHTL H, PAGE J W, et al..Interactions of stocking density and water turnover on growth and food conver-sion of channel catfish reared in intensively stoched tanks[J].Prog Fish Cult, 1971, 33:197-203.

立体养殖 篇10

1形成原因

1.1超量畜禽排泄物造成的立体污染

畜禽生产中产生的大量粪便和尿液是造成立体污染主要原因。专家认为﹕饲养一头猪、一头牛,每年所产生的粪尿、污水、臭气的污染负荷,其人口当量分别为8~10人、30~40人;而据相关部门2006年对北京市的调查结果表明﹕按畜禽产污系数(粪便以生猪2千克/天、肉牛20千克/天、奶牛25千克/天、羊2千克/天、蛋鸡0.15千克/天、肉鸡0.12千克/天)估算,养殖业年粪浆排放量超过1200万吨,大大超过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总排放量。

1.1.1污染大气

畜禽排泄物中产生的有害气体以及粉尘等会污染大气。畜禽排泄物腐烂发酵会产生硫化氢、氨气、胺、硫醇、苯酚、挥发性有机酸以及吲哚、粪臭素、乙醇、乙醛等上百种有毒有害物质。年出栏5000头的猪场每天通过粪便向空气排放的氨气达6.7千克以上,饲料粉尘近20千克;产生的恶臭既影响人畜健康,又孳生蚊蝇,导致养殖场内外环境的空气质量恶化。

1.1.2污染水体

畜禽排泄物进入水体一般通过如下两种途径:一是在畜禽生产中直接排放进入水环境;二是在堆放储存过程中因降雨和其他原因,溢流的粪尿污水经地表径流和土壤渗滤进入地表水体、地下水层,造成水体污染、水井报废。粪尿中氮、磷等营养物可促使水体富营养化,或使地下水中的硝态氮或亚硝态氮浓度增高,水体中藻类等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体变黑发臭,水质下降;而大量施用粪肥也会导致水质下降,相关研究表明:施用液态粪肥超出播撒粪肥对水质的影响。上海市1999年年底公布,其郊区1600多个规模化畜禽场全年粪尿排放量为740多万吨,其流失污染地表水的现象已成为最大的有机污染源,这是虽对大部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了有效处理,但水质却未得到有效改善的重要原因之一。

1.1.3污染土壤

我国畜禽养殖产生的氮、磷量已达到1721千克(N)/公顷和639千克(P2O5)/公顷,大大超过欧美发达国家规定的农田可承载畜禽粪便的最大负荷量150千克(N)/公顷;畜禽排泄物中的主要成分为含氮化合物、钙、磷、可溶无氨物、粗纤维、其他微量元素及某些药物,磷、铜、锌及其他微量元素、药物在土壤中富积,能导致作物减产,影响人体健康;畜禽排放的粪尿为高浓度的有机废水(BOD可高达10000毫克/千克),若直接排入土壤中,将与土壤中的动植物争夺氧气,影响动植物生长。

1.2滥用饲料添加剂带来的立体污染

1.2.1滥用抗生素及激素等饲料添加剂

目前,一些畜禽养殖企业与饲料生产厂家,为了预防和治疗某些畜禽疾病(如球虫病、蛔虫病等),在饲料中长期或超标使用各种抗菌(虫)药物;或以促进畜禽生长发育为目的,往往置饲料兽药管理法规于不顾,长期或超标滥用促生长激素和一些化学合成药物(如盐酸克伦特罗等)。

一是污染环境:动物用药后,兽药常以药物原形或代谢产物的形式随粪尿等排出,直接污染土壤、水体、饲料、植物(包括饲草)及动物的生活环境,造成兽药在生态环境中蓄积或残留,并通过食物链重新进入动物体内,造成动物性食品的污染与残留。人或动物食入动物性食品后,又可通过排泄物将兽药残留和耐药菌株等释放到环境中,再次危害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形成恶性循环链,最终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二是畜禽产品兽药残留超标:我国生产的畜禽产品99%是国内消费,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我国人民的健康。对畜禽产品质量和人体影响较大的兽药及违禁药品主要有抗生素(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等)、合成抗菌药物(磺胺类、呋喃唑酮、喹乙醇等)、激素类(乙烯雌酚、雌二醇、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安定药类(安眠酮等)、驱虫药(敌百虫、伊维菌素等)和β-兴奋剂(盐酸克伦特罗等)。不合理使用、滥用或违法使用造成的危害非常严重,重则发生食物中毒(如“瘦肉精”中毒事件),轻则引发药物毒副作用(如长期食入残留有磺胺药物的畜禽产品,可致食入者再生障碍性贫血;红霉素易诱发肝脏损害;链霉素主要损害前庭和耳蜗神经;性激素引起儿童早熟;苯丙咪唑类药物具有明显的致畸作用和潜在的致癌、致突变效应;饲料长期亚治疗剂量添加抗生素,易于诱导耐药菌株;大量长期连续使用能引起畜禽内源性感染和二重感染等)。而抗生素等药物残留超标则严重制约了我国的畜禽产品出口,我国出口的畜禽产品多次出现安眠酮、雌激素、抗生素等药物残留超标而被取消出口或要求全部销毁的事件。截止2004年2月,已有日本、韩国、欧盟等41个国家和地区(含欧盟15国)对我国禽类及其产品实施禁止和限止进口措施,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和负面影响。

1.2.2滥用微量元素饲料添加剂

微量元素在畜禽养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无机矿物质作为饲料添加剂在我国已被广泛使用,但是使用高剂量微量元素可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危及食品安全等危害。全国每年使用的微量元素添加剂为15~18万吨,但其生物效价低,大约有10万吨未被动物利用而随粪便排出体外;有机砷制剂很少在消化道被吸收,若饲料中添加阿散酸100毫克/千克,一个万头猪场每年可向环境中排放125千克砷(类金属),若将这排泄物施用在2000亩土地上,在不到10年时间里上述土壤所产的甘薯砷含量即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不能食用;重金属铜对水生生物毒性很大,在水中浓度为0.5毫克/千克时,能使35%~100%的原生淡水植物死亡;水中锌过高时,可影响水质味道;使用高水平铜、锌和锰的日粮中,天然生育酚的氧化速度提高,加快了饲料霉变酸败,畜禽采食霉变饲料后可导致中毒,并在其产品中残留霉菌毒素危害人体健康。

1.3交易和加工过程中的立体污染

农牧区集市贸易(尤其是活畜禽市场交易),经纪人走乡串户的贩运、种畜禽调运、商品畜禽养殖场到肉品加工厂的运输,会给动物防疫、检疫带来困难,甚至引发传染病的流行;而在畜禽产品加工过程中,若企业建筑设施水平较低、卫生管理工作较差、加工操作欠规范,肉制品则易受到染疫动物、不洁水源、加工设备、加工操作人员等造成的微生物污染。由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空肠弯曲菌等致病菌污染导致的食品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此外,畜禽屠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中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和有机污染物。火腿肠等产品包装所用的塑料复合薄膜,也对生活环境带来污染,在贮藏时,还受到超标防腐剂、着色剂、消毒剂等化合物的污染。

1.4畜禽病原微生物的污染和危害

畜禽在生产过程中易被病原微生物感染、繁衍、扩增,这些病原微生物不仅污染大气、水体、土壤,危害畜禽健康,一部分还能感染人类,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

一是对大气的污染:畜禽携带的病原微生物一般通过呼吸、皮屑、毛发和灰尘,或通过动物运动使混有粪便的垫草扬起,排往舍内外环境的空气中。测定结果显示,一个年出栏10000头的猪场每小时可向大气排放约1.5亿个菌体,距猪场80米远的空气中所含的细菌数量足以引起动物致病,少数病毒性病原体(如猪疱疹病毒、口蹄疫病毒等)可借助空气传播数公里。

二是对水体的污染:据分析,畜禽场所在地的污水中平均含33万个/毫升大肠杆菌和69万个/毫升肠球菌;畜禽场内及周围水体内微生物的含量是其他良好水体的30倍以上;施用液态粪肥可在20分钟到6小时之内,导致地下水质下降,使用大量液态猪粪肥后地下排水道水体中细菌和营养物的输送量明显高于低施用量。

三是对土壤的污染:畜禽养殖场粪便无处理散发导致了土壤微生物污染,土壤中炭疽杆菌等孢子感染力可保持10年之久;鼠伤寒沙门氏杆菌污染浓度为8×106CFU/CM2(每平方厘米样品中含有的细菌群落总数)时,平均存活时间为42~56天,而污染实验性草地时存活时间最长达11周;液体粪便造成环境污染的细菌数量惊人,在牛群爆发沙门氏杆菌可测得104~106CFU/毫升,若未进行消毒处理,则存在严重的传染威胁。

四是对人畜造成了危害及损失:病原微生物引发的动物疫病造成了生产性能下降、药物消耗、饲料和人力浪费。同时,由动物传染给人的疾病也造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发生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A)、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疯牛病、埃博拉等动物源性疾病对人类造成了严重威胁,也给畜禽养殖业产生了巨大冲击。

2防治对策

2.1加强立法工作,加大执法力度

欧美等发达国家自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在城镇郊区建立集约化畜禽养殖场,产生的粪便、污水及病死畜禽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60~70年代日本用“畜产公害”直面其危害,并相继颁布《恶臭防止法》等7部法律法规,对畜禽养殖污染进行规范化管理;美国已经构建了有效控制畜禽养殖污染的联邦、州、地方政府三位一体的环境保护体系;英国不仅针对性地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法律和专项法规,还制定了帮助农民贯彻执行这些法律法规,细化具体且通俗实用的技术规范;荷兰出台了一系列畜禽粪便引发的营养物过剩控制政策;欧盟颁布了《欧共体硝酸盐控制法令》等等。

与之相比,我国相应的立法工作相对滞后,虽然我国于1979年颁布了第一部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并相继颁布了《水污染防治法》《水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但在2000年以前几乎没有国家层面的关于畜禽养殖业粪便管理的专项法规,直至2001年5月和12月,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随着国家法律、专项法规、技术规范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组建一支高素质的严格依法行政的执法队伍至关重要。尤其对产地环境、生产投入品、疫病防制、饲养管理、屠宰加工等关键环节进行全程监控,依法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其次是重视地方法制化建设,实施分级管理,加强部门合作,即体现中央适度集权,又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2.2提供技术支撑,增加科技投入

由于投入不足,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科研及应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明显落后。

一是环境本底调研不足﹕环境本底调研不足是影响我国畜禽养殖立体污染防治的首要问题。应加强环境本底调研,在此基础上建立监测信息网络。建议选择污染较为严重的代表性区域,组建国家级立体污染长期定位监测基地,以此为骨架,构建全国定位监测网及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库,形成定期发布污染报告的能力。

二是破解相关重大基础与理论问题能力欠缺:首先要探明畜禽养殖立体污染物的种类、来源、数量、分布、污染特征以及对生态系统的危害与环境容量等等;其次是开展立体污染机理与循环链的生态学研究,如粪便、污水、重金属、残留药物等在生态系统中的转化、迁移与富集规律,污染物相互作用规律等等;再针对污染物的演变特征、成灾条件与机理,研究气候等自然条件变化、生产方式、加工过程等对立体污染的影响,构建主要污染物成灾过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最终根据污染物在其生态循环链中大气—水体—土壤—生物各界面的形态变化,提出调控污染物形态以保障生物体安全的途径。

三是关键技术集成与攻关研究不够: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如“良好农业规范”(GAP)、“良好兽医规范”(GVP)、“良好生产规范(GMP)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分析“(HACCP)等”,形成我国畜禽养殖无害化生产或减量排放的新型生产技术体系;二要从资源高效利用与循环利用的角度出发,做好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科学技术研究和设施研发,重点针对粪便、污水、病尸等污染物,开展处理技术、多级利用和资源化技术攻关与技术整合研究,研发更先进的畜禽粪便、污水与雨水分流设施,畜禽粪便、污水的贮存设施,粪污厌氧消化和堆沤、有机肥加工、制取沼气、沼渣沼液分离和输送、污水处理、畜禽尸体处理等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三要研发使用生物菌剂、臭气吸附剂、新型空气清洁剂、废弃物资源化造粒剂、环保饲料等新产品,开展科学的工艺试验与基地示范,为其产业化提供基础。

四是治理思路尚需明确﹕针对我国畜禽养殖立体污染特征,科学布点、动态监测,沿着“监测评价—技术集成—基地示范—辐射推广”的序列,分步实现研究目标;在技术路线上,采用源头阻断、过程调控和末端治理的综合治理路线;在方法体系方面,需遵循生态学、资源环境学、系统工程学、经济学与法学等学科的原理与方法,应用系统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从基础科学需求、核心技术支撑和政策、法规管理保障等三大层面出发,树立“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理念,进行综合防治。

五是科技转化及精准投入有待提高:目前,资金短缺是困扰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的瓶颈。一方面,政府和企业将有限的资金重点投入到保证畜禽“数量”的增长上;另一方面,由此产生的污染问题因成本过高而无力承担。鉴于此,各级政府要顺应时代潮流,调整补贴项目,加大环保扶持和科技转化力度,精选项目,精准投入;企业应采取一定的投融资策略,增强“造血”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自觉运用环保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降低环境污染水平。

2.3提高环保意识,形成防治合力

立体养殖 篇11

1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药用动物养殖学是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和特种动物养殖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是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药用动物养殖学课程组教师结合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 编著出版了特色鲜明、能够反映教学改革新经验、新成果的《药用动物养殖学》教材和多媒体教学课件, 并且借助网络教学平台, 优化集成了教师授课录像和视频教学资源, 完成了药用动物养殖学立体化教材建设。

1.1 编著出版《药用动物养殖学》特色教材

药用动物养殖学课程组结合精品课程建设, 于2006年开始组织编写《药用动物养殖学》教材和实验指导, 2009年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全书58万字, 包括5篇13章, 内容涉及10种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具有代表性的药用动物, 系统介绍了药用动物的基础知识、药用动物的营养与饲料, 重点阐述了茸鹿、熊、蛇、鳖、中国林蛙、蝎子、蜜蜂等药用动物的生物学特性、物种分类与分布、繁育及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动物药采收加工及动物药材质量评定、人工培植牛黄的关键技术和内容, 在教材编著过程中, 坚持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1.2 建立药用动物养殖学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

以特种动物养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药用动物养殖学教学大纲和药用动物养殖学实践教学大纲为依据, 以动态网页开发技术 (ASP) 为工具, SQL Sever 2000为数据库管理系统, 将课程描述、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学时分配、实践教学、电子课件与视频、教材与参考书、自学内容、在线答疑等多个板块科学集成, 建立了“药用动物养殖学”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源丰富翔实, 为教师备课和学生自学、自测、复习、预习提供帮助, 只要有电脑、能上网就能够实现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进行学习和备课, 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2]。

1.3 建设一套先进适用的立体化教材

在精品课建设中, 药用动物养殖学课程组将动态教材和电子教材建设作为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将教学参考书、学习指导书、实验课教材、实践课教材、专业课程教材进行配套建设, 加强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CAI) 、多媒体软件、电子教案、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同时配套建设了教学辅助材料, 指导学生查阅文献、阅读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参考资料, 以培养学生掌握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和开拓知识的能力。

2 创新点与特色

药用动物养殖学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以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为核心, 以教学研究和教改项目为纽带, 有组织地进行深入持久的课程教学改革, 使其具有3点创新与特色:1) 科学修订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 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2) 改变教学方式, 建设了课程习题库, 开发了网络教学课件和在线自学自测系统,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3) 将纸板教材、电子教材与视频教材有机整合, 使内容更加丰富实用。

3 立体化教材建设对精品课程建设的作用

3.1 立体化教材建设丰富了教学改革的内容

教材由信息、符号、媒介构成, 用于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 教材也是教学思想、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载体, 是课程得以实施的具体保证, 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标志, 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用动物养殖学课程组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 将教材建设与精品课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以教材建设带动教学观念的更新, 并以教材建设成果充实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

3.2 立体化教材建设促进了网络教学的改革

药用动物养殖学精品课程网站设立了许多栏目, 如课程概述、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授课计划、实践教学、视频教学、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材与参考书、自学内容、在线自测、在线答疑、电子教案等多个版块, 便于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课程。药用动物养殖学立体化教材建设促进了网络教学环境建设, 充实了精品课程网站的教学资源, 为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转变提供了有力保证, 实现了教学模式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学生学习由被动接受式向自主探究式转变, 教学方法由单项灌输式向多维互动式转变, 教学手段由单一媒体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 为学生提供了可以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环境,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采用现代教育理论, 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 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整合教学内容, 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和沟通, 提高课程的科学性、先进性、趣味性,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 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3.3 立体化教材建设促进了师资队伍的提高

教材是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载体, 师资队伍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材建设适应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与手段的前提, 同时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通过药用动物养殖学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 培养了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方法、适应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确保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在药用动物养殖学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 教材建设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 提高了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推动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深入, 立体化教材的特色与创新成为精品课程特色与创新的基础, 对精品课程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3.4 立体化教材建设促进实践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

在药用动物养殖学精品课程实践教学中, 设计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方案, 形成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 药用动物养殖学立体化教材建设促进了实践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 对提高精品课程建设的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3.5 立体化教材建设促进了考核方法的改革

通过药用动物养殖学精品课程建设, 探索并制订了一套科学的考核方法, 创建药用动物养殖学课程试题库。考核的方式采用闭卷、开卷、口试、考查或写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 通过全程考核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全面考核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特别是网上在线自学自测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促进了学生自学能力的不断提高[3,4]。

4 应用效果分析

通过对试点班学生的成绩与非试点班学生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判定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完成教育目标的程度, 检验课程教材编制的效果。

4.1 试卷分析

将2004级学生设为非试点班, 采用纸版教材进行传统教学, 2005级学生为试点班, 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和立体化教材进行多媒体教学, 两班均采用试题库闭卷考试。药用动物养殖学Ⅰ:2004级非试点班学生成绩优秀者16%, 良好40%, 中等16%, 及格20%, 不及格8%, 平均成绩为74.54分;而2005级试点班学生成绩优秀者21%, 良好39%, 中等16%, 及格20%, 不及格4%, 平均成绩为78.62分。试点班与非试点班成绩比较, 优秀率提高5%, 良好以上成绩提高4%, 不及格率下降4%, 平均成绩提高4.08分。药用动物养殖学Ⅱ:2004级非试点班学生成绩优秀者13%, 良好22%, 中等35%, 及格26%, 不及格4%, 平均成绩为72.17分;而2005级试点班学生成绩优秀者43%, 良好24%, 中等13%, 及格18%, 不及格2%, 平均成绩为83.41。试点班与非试点班成绩比较, 优秀率提高30%, 良好以上成绩提高32%, 不及格率下降2%, 平均成绩提高11.24分。

4.2 效果分析

试点班学生与非试点班学生比较, 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 学习兴趣浓厚, 试点班学生课余时间主动参加实践的人数明显增加, 促进了学风、教风、考风的明显好转, 从而促进了毕业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也由85%提高到90%以上[5]。

5 小结

教材和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药用动物养殖学课程组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 在药用动物养殖学立体化教材建设过程中, 积极整合先进的教改成果,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 坚持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基础, 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线, 对教材的内容进行科学整合, 使教材体现了科学性、先进性和创新性, 反映了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药用动物养殖学立体化教材建设不仅推动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也促进了药用动物养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深入。

摘要: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动物科学院药用动物养殖学课程组结合精品课程建设, 开展了药用动物养殖学立体化教材的建设研究, 编著出版了《药用动物养殖学》特色教材, 以动态教材和电子教材建设为重点, 借助网络教学平台, 建设了一套先进适用的立体化教材;同时建立了动态电子图书资源库、多媒体和视频教学资源库, 优选链接了相关课程网站, 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学习资源, 建立了课程习题库和自学测试系统, 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了立体化教材建设对精品课程建设的作用, 推动了药用动物养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发展与完善。

关键词:药用动物养殖学,精品课程,立体化教材,动态电子图书,自学测试系统

参考文献

[1]亓小涛.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 2004.

[2]宋百军, 王东来.药用动物养殖学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0 (12) :162-164.

[3]费显伟, 曹忠莲, 费琳琪.教材建设对精品课程建设的支撑和推动作用[J].高等农业教育, 2006 (8) :50-52.

[4]王春清, 宋百军.立体化教材建设对精品课程的作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1 (1) :143-145.

【立体养殖】推荐阅读:

立体安全07-14

立体成像05-27

立体形式06-03

立体多维06-15

立体06-16

立体影像06-28

立体车库07-05

立体体积07-08

立体探究07-10

立体视觉08-04

上一篇:30卷10期疑难病案下一篇:运动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