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立体模式

2024-05-18

多元立体模式(精选12篇)

多元立体模式 篇1

摘要:多元立体教育的实质是指将专业教育、思想教育与素质教育融合起来, 进一步深化实践育人的科学内涵, 完善学生的学习成长体系, 引领现代教学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通过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反思, 分析了多元立体育人模式的内涵, 进而提出了构建体育教学多元立体育人模式的构想, 为我国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效建议。

关键词:体育教学,多元立体,育人模式

近年来, 随着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努力研究与探索, 体育教学理论界逐渐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虽然在教学理论上有许多不一致的声音, 但其核心教学思想是一致的。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与教学思想的指导下,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教学, 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体育教学中, 根据教学对象与教学任务的不同, 我们需要依靠多元立体的育人模式来实现教学目的。

一、多元化立体育人模式的内涵

多元立体育人模式是高校对于学生教育和管理的一次大胆的理论尝试与实践探索, 它的构建与发展是以课程为单元, 在教学资源这个平台上将能力培养作为轴心, 把所有教学要素融合在一起, 对学生实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及管理。在多元化立体育人模式教学中,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要以学生为中心, 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面对学生之间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要遵循以学为本的原则, 进行不同层面教学活动的开展, 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另外, 体育教学不仅尤其特性, 同时也有与其他学科的共性, 所以在开展教学时, 要对这种综合性、交叉性的特点进行合理把握, 使学生能够形成一个多元化、立体化的知识网络。

二、体育教学多元立体育人模式的具体内容

1. 教育目标的多元立体化。

教育目标的多元立体化主要表现为教育目标的多侧面及多层次, 以培养创新型和开拓型人才为目的。首先, 在知识能力方面, 学生要做到广博深邃, 兼具学习应用能力与社交生活能力;其次, 在思想品质方面, 学生在具备高尚品格与爱国精神的同时还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 在素质结构方面, 学生要具备优良的综合素质, 包括健康的身体素质、优秀的政治素质及创新的科学素质。

2. 教育途径的多元立体化。

教育途径的多元立体化主要表现为教育途径的多渠道。主要渠道包括课堂教育、校内的课外教育以及校外教育。其中, 课堂教育是比较传统的一种教育渠道;校内的课外教育作为第二课堂, 可以组织各种体育兴趣小组及体育比赛等;而校外教育就是通过家庭与社会的配合, 让学生参加户外体育活动。多种渠道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从而形成体育教学途经的多元立体化。

3. 教育方法的多元立体化。

教育方法的多元立体化主要表现为教育思想方法与教育手段的多侧面、多层次。在教育的思想方法方面, 不仅要对教育对象进行观察与分析, 并且在观察分析时要注意由局部到整体, 有现象到本质的进行。在教育手段方面, 要将谈话法与活动法融汇在一起, 不仅用语言、文字对学生进行教学也要有具体的动作示范。在体育教学中具有许多抽象的内容, 对于这些内容在教学时容易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其直接表现在学生面前, 便于学生的理解记忆, 从而促进提高学习质量的提高。

4. 教育原则的多元立体化。

教育原则的多元立体化表现为教育原则的多侧面、多层次。从不同角度分析, 教育的原则也是多元的。在教育主客体的角度上, 要遵循施教者主体作用与被教者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在教育要求角度上, 要遵循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原则;在教育方法角度上, 要遵循整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教育内容的角度上, 要遵循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三、体育教学多元立体育人模式的实践

1. 树立多元立体化的教学理念。

树立多元立体化的教学理念是构建多元立体化育人模式的首要前提。多元立体化教学的核心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包括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传统教学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特征, 而多元立体化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实施多元立体化教学, 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使学生的体育视野得到进一步开拓, 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时, 培养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并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使其研究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2. 确立多元立体化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想要实现的基本目的。多元立体化育人模式的教学目标应当同时具备知识、能力与个性, 主要目标包括:增强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分享与合作的素养等。通过多元立体育人模式, 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并使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有效培养, 最终提升学生的职业体能, 进一步适应职业发展需要。

3. 构建多元立体化的课程内容。

多元立体化的教学内容是实现多元立体育人模式的重要桥梁。在设置课程内容时需要注意的是:课程内容要将知识的生成过程与应用过程重点强调出来;重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及科学的精神教育;将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关键点;注重对学科知识进行综合, 主张学生自主学习。在课程讲授中, 授课的内容少而精, 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自主学习实践;其次, 讲授的内容宽而新, 注重体育学科前沿性问题的讲授。

4. 使用多元立体化的教育方法。

多元立体化的教育方法是实施多元立体育人模式的核心。首先, 根据多元立体化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要将学生做为主体, 利用启发式、讨论式及参与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其次, 教学时要注意创设多元立体化教学情境, 使学生参与到真实有趣的问题情境中并学会关注与思考, 进而进行探索与研究;此外, 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优势,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监控。

5. 实施多元立体化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系统建立的基本原则是将学习过程评价与教学目标管理结合起来, 不仅要对知识的获取、研究、分析与创新等多元立体化的学习过程进行综合评价, 还要对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进行评价, 从而形成多元化的综合评价系统。

综上所述, 构建体育教学多元立体育人模式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多元立体化、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提高的有效途径。因此, 在体育教学的改革发展过程中, 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不同构建多元立体育人模式, 从而适应教学的需要, 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多元立体模式 篇2

我校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和市区等上级的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对进行教师师德考核进行多元评价激励机制,不断改进和完善师德考核,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多元化师德考核制度的主要做法

1.建立多元参与机制。学校不断完善师德考核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和社会各界的作用,引导家长委员会、社区服务机构等参与学校管理。学校建立多元化师德考核评估制度,并建立了由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家长委员会代表、社区机构代表参与的多元化立体评价管理网络。

2、完善考核组织管理机构。学校成立了高里中心学校教师师德考核委员会。师德考核委员会成员由学校委员会代表、家长委员会代表、社区机构代表、教师代表组成。下设师德考核领导小组,师德考核工作小组,师德考核监督小组。所有考核领导小组成员必须由学校教工代表通过组成。学校师德考核委员会全程参与、管理教师师德考核过程和结果。

3.构建多元的评价方式,形成立体的评价网络。在评价过程中,从老师新学期签订责任承诺书开始,由自我评价、教研组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学校考核小组评价、家长委员会评价、社会各界的评价(一般通过校长信箱的方式进行)等,形成了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构建了立体的评价网络。

二、多元化师德考核制度的内容以及实施过程

1.签订承诺书。教师的师德建设首先应从思想观念上开始,从自我约束开始。自2010年开始,我们每学期结束前都要对本学年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问题苗头开始梳理,并结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师德建设要求,形成新学期的《高里中心学校教师师德建设责任承诺书》,并提交教职工大会讨论通过,与每位教职工签订责任承诺书。承诺书一式两份,由学校保存一份,个人保存一份,这样可以让老师们从心开始自我约束、互相提醒,互相监督,将师德建设落到实处。该项工作学校检查中心负责监督落实。

2.自我评价。每学期期结束,学校教师根据本人一学期来的师德表现情况,对照“师德建设承诺书”,进行总结,作出自我评价。在全面客观作出评价的基础上,还要查找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今后的整改措施。这项工作有学校分校具体操作,考核工作小组进行汇总,主要是让老师们认识自身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3.学校教研组评议。每月进行一次,教研组召开会议,对每个教师的师德自我评价进行讨论,并对每个教师的师德表现情况进行初步鉴定。在评议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到个人,并由个人再写出自己反思和纠正措施。这样评价反思纠正有效的促进教师师德建设。例如,针对当前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学校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是签订教师承诺责任书。全体教师签订了以“不搞有偿家教、不向学生推荐购买教辅资料”为主要内容的承诺责任书。二是对学生进行暗访和调查、通报制度,求各处室负责人对学生家长电话家访,了解教师作业的情况。三是建立家校电话联系制度。学校把校长室的电话向学生家长公开,接受家长的监督。通过教研组的评议学生普遍反映教师的课业量少了,自主学习时间多了。

4.民主评议。每学期末,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互相评议师德表现情况,参加评议人数应不少于全体教职工的4/5。分为师德考核小组评议和教师民主评议两方面。民主评议成绩由民主评议小组进行统计,各按照50%比例计入教师的师德考核成绩中。

5.学生评议。每学期末一次,由学校按照班级为单位,对教师所任班级的全体学生进行评议。

6.家长评议。每学期末一次,由学校采取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评议。参加评议的家长应不少于总数的1/3。

7.学校考核小组汇总评议。每学期,当各项评议工作都完成时,最后由学校师德考核小组对教师进行评议,并结合教研组评议、民主评议、学生评议和家长评议情况,形成教师师德评价意见,确定师德考核等次。

8.建立面向社会的校长信箱,加强社会力量的监督。为了让社会、家长、学生、老师等各方面及时反映学校在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学校向全体家长公示了学校的举报电话、校长信箱、和电子邮箱,让社会各界和全体家长监督我们学校的管理和师德建设,及时对学校的教师进行评价,将评价情况通过电话、校长信箱、电子邮件等方式发给校长。由校长亲自处理评议情况。发现有师德问题,学校师德考核领导小组及时调查、处理、反馈,并对出现问题和有问题苗头的老师进行个别谈话,帮助其改正错误。这项措施通过社会力量加强对学校的师德建设管理,真正提高了教师师德,规范了办学行为。

9.反馈矫正。学校对在师德考核中通过各种渠道反映出来的各方面的问题,认真进行了梳理分析,并向教职工本人进行问题反馈,同时对出现问题的老师进行谈话,通报相关情况并要求当事人对问题进行反思、整改。学校队师德建

设中发现的各类问题进行梳理汇总,并形成书面报告经教师大会通过后,纳入下一学期的教师承诺书中,做到防微杜渐。

10.监督、公示并上报。教师考核结果在学校监督小组的监督下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考核结果记入教师师德档案,并填报师德考核系统备案。

11.加强考核结果的管理使用。考核结果由学校师德委员会进行管理,对于对考核结果的使用情况,在个人评优、树先、晋级择优录取,由学校监督小组进行监督公示,做到公开、透明。将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职务评审、岗位聘任、绩效工资发放、表彰奖励等的重要依据。对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及先进工作者、模范教师、优秀教师、绩效()考核优秀等,必须从师德优秀的教师中推荐评选。

四、取得效果

多元立体模式 篇3

一、化单一修改为多方批改,智慧互补

我在习作教学过程中,重视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让学生用铅笔“自主评改”和“交换评改”后,由老师用红笔评改,使学生在修改习作的训练过程中,领悟写作的窍门,逐步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如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习作“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一位小伙伴的特点”,我是这样做的。

1.自主评改。学生习作初稿后,我通读学生习作后,出示自改要求:①内容叙述得是否具体;②语言表达是否规范流畅;③书写是否工整美观;④结构是否比较严谨;⑤是否有创意;⑥是否切题等,引导学生对照要求自己使用修改符号批改。

2.交换评改。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同学间的互动、提问、质疑、暗示,这些活动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这些认识是其本身无法达到的。在同伴的帮助下,学生能够超越自己当前的认知局限,从而提高写作水平,突破“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学生自改后,让同学组成互改小组(两三人为一小组),我出示“互改清单”,为学生提供互改思路:认真默读同学的习作,想想:①作者写了小伙伴的什么特点?是否通过一两件事来写?②想想同学的作文中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描写得具体清楚?请写出自己的看法。③哪些地方写得不够清楚具体?你认为还可以补充哪些内容,可以运用哪些表达方法?请用商量的语气给作者一些提示。学生对照要求通过合作,相互评改,同学之间,畅所欲言。拓宽了学生的思路,点燃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提高修改习作的效果。

3.老师评改。学生知识有限,老师还应充分发挥引领的作用。在批改“小伙伴”的这篇习作中,我既找出学生习作的共性——学生知道通过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来,但是如何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来表现人物的特点还不够个性,有人云亦云之现象。我就根据学生习作实际情况相应点评:既评学生习作的好与不足,又评学生之间的“点评”。这样引导学生把人物写活,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写得打动人心。

学生自改、互改与老师评改相融合,多元化的习作评改方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在修改习作过程中尝到了“自改成果”,产生了浓厚的写作兴趣。

二、化单面评讲为多维赏评,立体指导

有位特级教师说过:蹲下来,你就能看到孩子眼中丰富多彩的世界。在给学生的作文评价中,我一直做到“差异评价”和“自比评价”相结合,给学生以良好的期待,从而增强各类学生写好习作的信心,提高习作的积极性。

1.在“差异评价”中指导。习作批改中应做到因材施教,不同情况的学生给出不一样的评价。比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习作以“我的理想”为题,要求学生“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以及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对于优等生,我首先肯定习作中语句通顺条理清楚等好的方面,但是怎样表达真情实感上是否下足功夫,要求学生进行自查,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更好地表达真情实感。对于中等生,我着重引导写具体,要求回忆本单元课文中李大钊、张思德等事例,知道他们所处的时期不同,作者所选择的写作内容也不同,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把自己的理想表达清楚具体。对于后进生,我及时发现表扬其习作中的闪光处,如发现一字、一词或一段写得精彩,就画上记号,进行评点,并要求他们尽可能写详细。

2.在“自比评价”中指导。“自比评价”,即学生个体纵向比较,也就是习作不仅与同学比,更注重与本人以往的习作比。只要学生在原有起点上有进步,就在评语里充分肯定。比如:一位学生《铅笔哪去了》的原稿中写道“我在铅笔盒里找,在作业堆里翻”,我引导学生把人物的动作、心理等写具体。学生经过修改后这样写:“我在铅笔盒里找了又找,在作业堆里翻了又翻,真恨不得把整个世界都翻个底朝天。”我及时评价:老师欣喜地看到你能够运用“找了又找、翻了又翻”这样生动的词语;“真恨不得把整个世界都翻个底朝天”让老师感受了找铅笔的那份着急;继续加油吧,你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学生看了,高兴地说:“老师,我越来越喜欢写作文了。”

“差异评价”“自比评价”都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制定目标,在面向全体学生的激励评价上,将表扬肯定的话写在习作后面,对于不足的地方,口头指出。这样,学生每翻阅一次作文本,就增添一份自信,多了一些成就感,使得各类学生都能看到进步,看到希望。

三、化一次练习为多次作文,螺旋提升

“多次作文”是指在老师批改评讲完成学生的作文,学生对自己作文存在的问题明白以后,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再一次或两次以上的习作。对于有的学生部分段落存在明显不足,可以让学生修改后再誊抄;或对问题突出的部分重写,这样有的放矢,既节省时间又能提高效率。一般情况下,我采取活页纸形式,引导学生巧改“凤头”、妙修“豹尾”、精写“猪身”,让学生经历“誊抄——修改——再誊抄——再修改——再誊抄”的过程,几易其稿。几个稿子相比对,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是一个臻于完善的过程,是一个走向成功的过程,每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学生习作水平存在差异,达成的快慢不一样,次数不一样,因此允许其个人目标有层次、有弹性,直到师生满意为止。

四、化自我阅读为多样展示,分享激励

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是他们努力的结果,是他们心血的结晶。应改变自己作文自己看的老习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让学生分享激励。我在班级创设《作文周刊》发表学生的习作,稿件由学生自荐和老师或同学推荐相结合,同学轮流负责编辑来稿,定稿后交给印刷厂印制,并规定班上同学一个月内至少有一次发表的机会;有时我还推荐优秀习作到校园广播站播放,向各级各类报纸杂志投稿。当学生本人看到听到自己的习作时,心中的自豪、喜悦不言而喻;其他同学也会暗暗下决心要努力,争取自己的习作也能有如此殊荣。这样容易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激励学生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多元立体模式 篇4

一、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

在传统的管理学教学模式下, 教师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 主要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理论知识, 讲解相关管理方法, 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这种重灌输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已不能适应社会对于创新型管理人才的需求, 这也和目前提倡的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这种单一的一元化的教学模式理应被新型的多元立体化的教学模式所取代。

实行多元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应该树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以学生为中心, 以教师为辅助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中心地位, 教师则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 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根据当前社会需要, 不断充实丰富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现状, 充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立体教学模式可以克服传统的以讲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 大大加强学生对管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也可以极大地满足社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

二、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管理学教学中采用多元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需要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实现多元立体化。

1. 教学方法多元立体化。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尽量减少空洞的理论说教, 而代之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必要时让学生走出课堂参加到社会实践中, 从而使管理学教学纵横结合、有声有色, 最终形成多元立体化的教学方法。

(1)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首创的一种旨在培养实用型、创新型管理人才的教学方法。它把社会上真实发生的管理事件编写成案例的形式引入课堂, 供学生学习讨论, 学生要针对案例中发生的管理问题, 综合运用相关管理知识创造性的提出解决方法。案例教学法中, 学生由原来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方案的主动创造者”。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管理学的相关理论, 还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实施案例教学法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案例的选择要恰当。要选择那些即能体现相关管理理论和知识, 又紧密贴近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经典案例或代表性案例。案例讨论过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组织案例讨论的过程中, 学生是主角, 教师则应当扮演幕后的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鼓励学生自己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创造性的提出解决方法。教师的总结不要给出标准答案。管理既是一门科学, 又是一门艺术, 许多管理问题的解决没有千篇一律的模式, 更没有绝对正确的标准答案。讨论后的总结,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方案给予恰当的点评, 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方案的优点和不足, 并就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 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2) 情景模拟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案例教学法的延伸。它围绕某一管理问题, 根据案例所提供的材料或者现实管理实践中的相关素材, 来编成相应的剧本, 让学生扮演其中的各种管理角色, 在课堂上模拟再现真实的管理场景, 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各类角色所面临的管理问题, 并拿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或方案。情景模拟教学法将静态的案例变成了生动活泼、具体可见的形象, 并通过学生自身的表演展现出来。这种亲验式的教学方法极大地增强了案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高学生运用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并能培养学生表达沟通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除了要注意在上述案例教学法中所提到的几个问题外, 还要特别注意做好正式模拟演练前的准备工作, 比如在剧本的编写、角色的分配上下足功夫。

(3) 管理游戏教学法。管理游戏也是一种参与式的管理学教学方法。它通过在课堂上组织具体生动的管理游戏, 来阐述相关的管理理论和知识。学生在参与管理游戏的过程中, 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 深刻体会管理学的相关知识, 享受管理学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使枯燥的课本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并进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此种教学方法应该注意的是:管理游戏的选择和设计应该围绕管理学的教学内容展开, 富有创意、寓意深刻、容易组织实行。

(4) 实践教学法。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教学的开展, 增强学生对管理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理论和实践能有效地结合起来。实践教学方法的主要形式有:管理模拟实验。在实验室环境下, 模拟真实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活动, 让学生借助计算机技术对管理过程进行测量、计算, 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实地调研和实习。定期组织学生到相关单位实地进行参观调研, 并系统地组织学生在相关实习基地实习, 让学生亲临企业生产经营的第一线体验真实的管理活动。模拟创业或自主创业。在课堂学习中, 可让学生几人一组, 自由结合成创业团队或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 允许有条件的学生自主创业, 使理论能够有效地指导实践, 学以致用。

2. 教学手段多元立体化。

为保证管理学教学的良好效果, 还需要构建多元立体化的教学手段。除了传统的板书教学以外, 还可以采用以下各种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开始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它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多媒体设备, 将管理学课件图、文、声、像并茂地传达给学生。通过对学生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网络教学。伴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 网络教学也日渐成为一种被普遍采用的教学手段。管理学教师可以通过建设管理学网站、管理学论坛或开通管理学博客等等各种手段, 实现和学生在线的实时交流和指导。

(3) 管理教学软件。管理学教师可以借助管理教学软件, 让学生开展模拟实战演习, 增强学生对管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4) 管理讲座。不定期地邀请校外管理专家和身处社会实践第一线的企业家、经理来校做专题讲座, 让学生及时获得来自社会前沿的新鲜的大量资讯, 也促使管理学的教学能和当前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三、实施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保证措施

要在管理学教学中实施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 还需要以下基本保证措施: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多元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 它需要教师既要拥有深厚的理论功底, 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从目前 (下转第138页) (上接第136页) 高校管理学教师的现状来看, 绝大多数教师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 普遍缺乏社会实践经验。要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在加强管理学师资队伍建设时应注意:

(1) 构建合理的教学团队。依照管理学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仅凭个人的力量有时难以胜任。因此应综合考虑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专业、来源等各方面因素, 搭建合理的教学团队。有条件的情况下, 教学团队的组成除了校内教师外, 还应吸收校外专家和企业的经理人员参与进来。教学团队要经常举办各种教学科研和实践活动, 以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教学中也可以采用“理论教师+实践教师”的方式, 理论教师授课, 实践教师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以依靠多人的智慧和力量保证管理学教学的良好效果。

(2) 建立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激励机制。高校应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 如和企业合作开展横向课题, 到企业兼职实习, 允许有条件的教师创立管理咨询公司等自主创业, 以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学校应在科研经费支持、教学任务分配、工资奖金发放等方面建立相应激励机制, 以解决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后顾之忧。

2. 建立科学的课程考核体系。

课程考核是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建立起科学的课程考核体系, 才能真实地反映管理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下, 管理学课程的考核应注意:

(1) 考核内容要广泛。从管理学考核的目标来看, 既要考核学生对管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 又要考核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因此, 在考核内容上既要包含教材所涉及的理论知识, 又要包含课外扩展阅读及实验教学的各类案例及相关知识, 还应包括现实社会中企业的真实实践活动内容。

(2) 考核形式要灵活多样。除了传统的试卷考核外, 还应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比如让学生撰写调查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管理论文、创业计划书等等。以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来考核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运用相关管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建立全程考核机制。对学生成绩的评定, 不能一锤定音, 仅凭最后的期末试卷考核来确定, 而应根据学生参与管理学学习的全过程的表现来综合评定。

平时要对学生参与管理学学习的态度、能力等表现给予适时合理的评价, 并结合期末试卷考核分数, 最后来确定综合评分。

对学生实现全过程的考核, 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管理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管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对其教学质量的评价, 应该异于纯理论教学的学科。

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往往只针对课堂教学的评价, 在评价指标的设置上偏重于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否认真、教学内容是否丰富、教学手段是否多样等。一般要求教师上课应做到:按部就班、守时认真、板书工整、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多样。

在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下, 管理学教学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甚至是走出课堂进行校外的实践, 因此, 对管理学教学的质量评价应该在传统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基础上有所创新突破。对多元立体化模式下的管理学教学的评价除了传统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外, 更应关注教师作为启发者、帮助者的角色所应尽的责任, 评价教师能否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能否引导学生动手动脑, 能否有效地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只有建立健全了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才能使教师真正放开手脚, 在管理学教学改革中大胆创新, 才有利于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在管理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邬文兵, 吕海军, 陈运涛等.管理学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 2006 (2)

[2].靖国安.高校教书育人的制度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 2005 (5)

[3].王华强, 李成标, 刘新卫.网络环境下的管理学教学模式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4)

[4].张彤.关于《管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西安社会科学, 2009 (3)

教学立体化模式初探论文 篇5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重视作文教学。目前,社会上对中学生的写作能力颇多批评,教师难教,学生难写。在学生练习了无数篇作文后,我们尴尬的发现,学生甚至一件简单的事都难以叙述清楚,更别说清楚明了、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作文教学现状堪忧!

如何改变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应先从端正对中学作文教学的认识入手,在重视培养中学生文学文体写作能力的同时,重视培养和提高其应用文的写作能力;改变应试作文训练机械化、模式化、个性灵性缺失的现状;纠正对中学生生活的错误理解,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改变作文的单一训练形式。这样,才能使中学生乐写、会写作文,才能使他们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

如何从具体操作层面实现作文教学现状的转变?笔者认为,作文必定是作者个性化创造的产物,是创作者对生活观察、思考、积累、积淀、发酵的结晶,作文的字里行间有作者情感、思想的`流动,作文里必定有个大写的“我”在。因此,作文训练也不应是单一的、单向的、应试的,它是立体化的、全方位的训练过程。笔者为此做了大量的实践,并形成了一整套立体化作文教学理念与模式。

多元立体模式 篇6

古诗文是语文教学内容之一,当前其教学测评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测评形式比较单一,基本上是默写型的。单一的形式无法多维、立体地检测出学生对古诗文的掌握情况,更难以促进师生教与学的改进,同时,也导致了古诗文教学目标的随意性。怎么才能多元和立体地进行古诗文教学测试?本文就如何丰富古诗文的测评形式作一些阐述。

一、诵读型

古诗文诵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有明确的要求,比如,第一学段“阅读”第5条: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三学段“阅读”第7条: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可见,诵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目标,它本身是一种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通過诵读可以促进对诗意的理解、诗情的感悟,进一步感受语言的优美。但实际上,我们教师对学生诵读的测评是忽略的,甚至可以说诵读是古诗文测评的盲区。所以,到了高年段,部分学生拿到一首诗后依然读不出停顿和节奏,更不用说能大大方方、字正腔圆地诵读出来。那么,每个学段测评的点在哪里?

1. 第一学段,能大声地、有节奏地诵读,读出古诗文的停顿。为什么确定这样的测评要求?第一,应该给予低年级学生诵读的信心,所以要把“大声”作为测评要求认真落实下去,这样能大大减少学生诵读时不敢出声的现象,还能让他们初步感受到古诗文的音韵之美。第二,低年级的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实际上已经会读一些浅显的诗文,但是很多学生诵读时有拖调的习惯,不注意停顿和节奏,所以把“读出停顿”作为第一学段的要求,教师可以根据这个要求有针对性地纠正学生的不足,让学生充分把握古诗文停顿的特点。

2. 第二学段,能自然地、有感情地诵读,做到音断气连,读出古诗文的味道。为什么要做到自然地、有感情地诵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中年段学生的阅读目标之一,但是部分学生在诵读时喜欢拿腔拿调,不那么自然,而真正的诵读应该是比较自然的。为什么要做到音断气连?这个要求是在低年级能读出停顿的基础上的一个提升,更是对读出古诗文独特味道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指导。

3. 第三学段,能根据古诗文的内容,字正腔圆地读出语调、韵律、节奏,表情自然、动作大方。第一,这样的要求,符合课程标准中关于第三学段“阅读”第7条的阐述: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第二,表情和动作是诵读的一部分,高年级的学生应该在诵读的时候做到表情自然、动作大方,这个要求也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的“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如果在整个小学阶段,都能把诵读作为古诗文的一种测评形式,那么就会让学生浸润在古诗文的韵律节奏之美中,促进学生把握古诗文诵读的语感,在提高诵读水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

二、“语用”型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性质。所以,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这也是古诗文测评需要达到的一个要求。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形式去测评。

1. 书面运用。

这一种测评,可以创设情境或相关场景,让学生填写对应的古诗文。比如,“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说:‘?摇?摇 ?摇?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孩子,你可要珍惜啊!”这里学生可以填写学过的《锄禾》中的千古名句。又如,“当我们独自在外地时,常常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家乡和亲人,或许还会吟出唐代诗人王维在《?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中的‘?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 ?摇。”再如,“看,那火红的枫叶好像一团团火焰,富有生机,怪不得杜牧会吟出这样的诗句:‘?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

运用,才是真正的学会。运用这种方式测评,可以检测学生是否真正领会诗句的意思,促进学生活学活用古诗文,还能让学生知道诗句之所以流传千年,是因为它说了一个最普遍的道理,传递了一份亘古不变的真情。

2. 口头表达。

口头表达就是给学生提供诗句,让学生来创设情境,并用上诗句说一说。这种测评形式用在中高年级比较合适。比如,出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诗,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有的学生说:外面礼花绽放,爆竹噼里啪啦乱响,这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的一年开始了!有的学生说: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又有和暖的春风扑面而来,好不惬意!让人不由得低声吟诵起王安石的那句名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还有的学生说:爆竹一声大地春,家家户户喜洋洋。人们满面笑容,喝着小酒,在春风中沉醉了,这不正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吗?

这样测评,容易激活学生的思维,因为他们要根据诗意创设合适的情境,并把诗文放入句子中,这大大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3. 想象交流。

古诗文言简意赅、字字珠玑,所以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就是一段情,非常适合用来想象描述画面和情境,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比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让学生想象画面,并且用语言描述出来。有学生这样描述:看,荷叶一眼望不到边,挨挨挤挤、层层叠叠,微风拂过,像绿色的波浪一样起起伏伏。再看那荷花,分外娇美,特别是那红色的荷花,在朝阳的映照下,变得更加红艳,让人看了舍不得离开。有学生这样描述:荷叶密密的,绿绿的,一层又一层地伸向远方,和天空连接在一起。荷花呢,亭亭玉立。在太阳的照耀下,红色的荷花就分外娇艳,像害羞的少女的脸庞。

这样的测评,难道不比单纯地翻译要有意义得多吗?在想象与交流中,诗文的意思明了,意境凸显,极具审美价值,还大大增强了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三、积累型

背诵、默写、比赛等积累性测评形式,平时教师或多或少也用过,但大多没有在班级中形成氛围,或者说让学生养成习惯。就像每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一样,古诗文的积累性测评也应该是定期的,这样,学生就有了一定的仪式感,大大增强古诗文学习的动力和兴趣,當然具体应由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实际情况来定。

1. 不拘一格来背诵。

背诵是很多教师一直都用的形式。一般的背诵都是学生到组长那里去背,然后在墙上的背诵一栏中加个五角星之类的标记,表示已经背过了。但是,这样的背诵测评大多是短时性的、应付性的,过后学生未必就能真正记住。怎样打破学生这种背诵过后就一劳永逸的任务观念?可以不断丰富背诵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致,最终养成功在平时的积累习惯。比如,小组捆绑式背诵,让学生先在组长那里背诵,人人过关以后的那个小组才有资格获得“背诵优胜组”的称号,然后参加全班优胜小组之间的随机性背诵展示。背诵展示可以利用晨会、课前三分钟等时间来进行。这样的背诵测评,温故而知新,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感悟诗文的内涵,提升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之情。

2. 打破常规来默写。

除了平时常用的全班默写以外,我们可以打破常规,采用如下几种形式:一是每周一次学生自己默写并校对,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第二是同桌互相默写并批阅,实现同伴之间的互帮互学;第三是期中和期末的全班统一默写测试,教师批阅后作为平时测评成绩记载入册。这几种形式相结合,可以增强学生对古诗文的自主学习意识。

3. 独辟蹊径来比赛。

比赛是学生很喜欢的形式,可以作为测评的一种辅助形式。比如书写比赛,把每个学生写的诗文作品展示出来,让大家从书写正确、行款整齐等几方面去衡量,赛出优秀作品。再如,小组专题手抄古诗文小报比赛,吟诵春天的《春之诗》,思乡念家的《乡音与亲情》,爱国情怀的《丹心一片》等。还有诗句对对碰比赛、关键词解释比赛等等。

诵读型、“语用”型、积累型的测评形式,是丰富的、多元的、立体的,能不断刺激和激励学生,挖掘他们学习的潜力,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让他们充分感受古诗文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音韵之美,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多元立体模式 篇7

1. 多元立体式舞蹈教学实施的条件及教学基本要求

1.1 多元立体式舞蹈教学实施的条件分析

在党的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学前教育”, 这是我国首次将学前教育问题纳入党的代表大会中。教育部于2010年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其中首次明确规定, “大力开展学前教育教学改革是政府所必须履行的职责任务”。国家教育部于2012年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其中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即: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知识, 还要有高水平的组织能力、综合能力, 高效率的完成教学目标要求。根据多元立体式舞蹈教学模式解析, 同时对学校硬件设施提出较高的要求:舞蹈教室、多媒体、舞蹈表演场所、教学实验室等。

1.2 多元立体式舞蹈教学的基本概念

所谓多元式舞蹈教学是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 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智能结构及认知方式来选择教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 全方面、多角度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参照多元式教学的特点, 可将其分为三大模块、五种形式、一个评价。三大模块是指:舞蹈基础模块、表演模块及欣赏模块;五种形式是指舞蹈教学所选用的形式, 即:舞蹈欣赏、舞蹈分析、舞蹈学习、舞蹈教授、舞蹈创编。一个教学评价主要为:自我评价、过程评价、小组评价、学生互评等。所谓立体教学法是指:情境故事法、游侠导入法、多媒体展示法、想象创编法等。通过多元教学模式与立体教学模式的双重结合, 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

1.3 多元立体式教学的基本要求

1.3.1 注重学生艺术气质的塑造

舞蹈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 其内容不仅是简单的基本动作, 还涉及肢体语言、表情语言及人体艺术气质等。这种艺术气质不是朝夕所得, 是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与训练所得。这就要求教师在训练学生舞蹈基本功底时, 做好授课前的准备工作, 通过柔美的体型训练舞蹈韵律, 使得身体得到充分优美的舒展;以科学的训练方法, 训练学生的体型, 使得肌肉线条呈条形生长;以轻松的舞步, 训练学生的韧带、骨骼, 使得学生的肢体更加灵活, 通过训练学生身体机能的协调性, 最终帮助学生塑造出优美的艺术气质。

1.3.2 帮助学生学会汲取其它艺术元素

跳舞不是舞蹈学习的最终目的, 它需要汲取戏曲、武术、体育等专业的艺术元素, 并与之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武术作为中国最具特色的传统文化项目, 它集身法、技击、气功、剑法等于一体, 在教学中舞蹈教师可参照武术教学中对人体关节、人体结构等的训练技巧, 帮助学生习得预防训练损伤的方法, 提高自身体质, 掌握一些高难度的舞蹈动作。通过这类训练方式, 既能够增加教学艺术效果, 又能够提升学生的舞蹈基本功底。

1.3.3 学生舞蹈动作规范性的要求

强调舞蹈教学动作的规范性, 是对学前教育教学工作最基本的要求。舞蹈动作是美化、组织、提炼了的人体动作, 它强调教师指导的重要性, 其规范性动作的习得一方面来学生的自身训练, 一方面来自舞蹈教师的严格指导, 教师要针对学生舞蹈训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做重点示范、现场点评。

1.3.4 学会引入变形、夸张等舞蹈语汇

艺术源于生活, 但又高于生活, 舞蹈也是由人们生活中的动作形式演变而来。教师与学生在创编舞蹈的过程中, 可结合儿童日常行为的特点, 加入部分能强化学生记忆力的动作成分, 可适当运用变形、夸张、戏谑等动作形式, 来强化舞蹈形式的童趣性。在某种程度上来讲, 变形、夸张、戏虐等手法是儿童语言特征的表现形式, 也是儿童舞蹈创作中十分重要的元素内容, 如在适当夸张的基础上将形体的某个动作拉长或者放大, 使形体表现更加明确, 凸显儿童舞蹈的形式特点。

2. 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发展现状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背景下, 学期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尤其是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它关系着孩童形体的早期塑造及性格培养。但在当前的教学阶段, 仍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内容如下:

2.1 舞蹈教学课程目标模糊

舞蹈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 但当前大部分院校开设的舞蹈课程是否适合学前教育教学则是值得令人深思的问题。现阶段, 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目标为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 不能仅以艺术院校舞蹈教学课程来培养幼教教师, 它们的课程教学方式, 容易导致幼教教师只会跳而不会教的现状。另外, 受学前教育教学对象及工作性质等的影响, 要求他们不仅要能歌善舞, 还要熟悉民族舞、芭蕾舞、儿童舞蹈等舞种, 并懂得如何创编适合儿童发展的舞蹈类型。在开展学前教育专业调查工作的过程中发现, 大部分学生缺乏独立舞蹈创编教育的能力。由此可知, 在开展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过程中,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多欣赏优秀的舞蹈作品, 并了解其艺术内涵。

2.2 课程评价方法类型单一

传统舞蹈教育专业普遍存在课程目标、评价方法单一问题, 但针对舞蹈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来讲, 其评价方式应兼具多元化与综合化, 多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小组互评, 仅教师评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降低了学生创编舞蹈的积极性。另外, 以成绩为主的教学评价方式, 也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舞蹈知识的兴趣。

2.3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时少

舞蹈艺术兼具艺术性与技巧性, 它的习得需要坚实的基本功底与长期不懈的坚持训练。但从学期教育专业的教学现状来看, 舞蹈课时比较少, 加之部分学生舞蹈基础功底差, 接受知识的能力受限, 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正常舞蹈教学的需要。而若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要综合掌握古典舞、现代舞、民族舞及芭蕾舞等多个舞种结构的特点。但受课时因素的影响, 学生舞蹈训练时间、训练内容等只能被压缩, 如何在有效时间内, 高效率的提升学生舞蹈教学的能力, 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3. 多元立体式舞蹈教学实施内容分析

3.1 民族舞蹈教学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每一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风格, 通过学习各类民族舞蹈, 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 又能够掌握各类民俗舞蹈语汇, 成为学生创编舞蹈的极佳素材。在开展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 遵循适用性原则, 综合筛选出几类极具典型特色的民舞舞蹈, 对学生开展必要的组合式训练, 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协调性与灵活性, 为今后的舞蹈创编工作打好基础。

3.2 古典舞及芭蕾舞教学

芭蕾舞是学习古典舞的基础, 它是最能够提升学生舞蹈功底的舞蹈形式, 芭蕾舞学习的动作重点主要集中在“开”、“立”、“直”、“绷”等方面, 通过芭蕾舞学习能够极为有效纠正学生舞蹈形体的缺陷,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再辅之以优美的音乐, 帮助学生构造舞蹈情境, 提升形体的协调性及柔韧性, 为学习古典舞蹈打好基础。而古典舞重点训练学生身体的节奏感及气息的运用, 使得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 掌握舞蹈学习及舞蹈教学的内在规律, 提高学习效率。

3.3 指导学生学习把握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舞蹈创编

幼儿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工作对象, 此时它们处于认知发展的形成期, 其典型特点是好动、活泼、调皮, 而该阶段教学主要以寓教于乐游戏为主的方式进行,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学生在创编舞蹈的过程中, 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 从儿童认知角度的特点出发, 编排创作舞蹈, 其肢体动作不可过于专业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多元立体式舞蹈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传统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不足之处, 提升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能力, 为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但仍需对其体系形式做深入完善, 以更加多元智能化的方式提升当代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娟莉.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中强化实用性能力的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14.

[2]刘彦灵.舞蹈本科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 2012.

[3]王庆.学前教育舞蹈教学问题及模式构建分析[J].铜仁学院学报, 2013, (02) .

[4]施大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黄河之声, 2013, (16) .

[5]张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戏剧之家, 2014, (12) .

多元立体模式 篇8

网络环境下, 企业市场进入壁垒降低, 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优点, 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因此, 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过程中, 要合理运用网络技术, 整合实践内容, 这是市场营销课程多元化立体教学的外在驱动力。

当今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越来越不适应网络环境发展变化, 比如课程知识结构与教学内容已经不适应网络环境发展变化。为此, 需要建立营销课程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 这是多元化立体教学的内在驱动力。

二、网络环境下市场营销课程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设计思路

依据人才岗位能力要求需要掌握的核心营销专业知识与技能, 运用网络技术手段, 建立以项目任务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可以按照三级进阶梯度方式搭建, 即从职业通用能力开始, 经过职业岗位能力不断进阶递进, 最终构建职业综合能力体系。在构建三级职业能力过程中, 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目标应该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职业能力。网络环境下市场营销课程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设计思路为:设计典型项目与任务, 在此基础上选择多元实践教学策略, 建立立体化网络实践教学平台, 采用多角色互换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教学, 最后根据多方位课程考核主体体系归纳总结。

三、网络环境下市场营销课程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实施要点

1.建立立体化网络实践教学平台

立体化网络实践教学平台体系包括课堂实训教学、校内实训教学、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工作实训等组成。在市场营销实践教学过程中, 应该充分运用营销决策软件展开交互性教学, 比如在营销网络实训室内进行网络实训教学活动,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网络调查、网络策划、网上设计以及网络促销等, 培养和引导学生搜索网络平台, 快速定位与获得需要的信息资料。

2.选择多元实践教学策略

网络环境下市场营销课程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设计中, 要根据实践教学任务, 选择多元实践教学策略。

(1) 多元教学方式融会贯通使用

在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 可以将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专题讨论法、情景模拟法、仿真模拟法等多元教学方法融会贯通使用, 同时, 可以根据市场营销课程专业特征, 选择调研参观、市场模拟、淘宝开店、校园社团社会服务等途径, 不断提高学生社会营销能力。比如营销实践教学任务制定过程中, 以项目为导向设计专题讨论会、辩论会、创意比赛等,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从而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项目的选择, 要立足本土企业营销案例, 案例要有比较高的启迪内涵, 从而能够给予学生较深的启发。项目载体可以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手机、服装、饮料商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选择市场调研、仿真模拟等多种方式综合使用, 从而使得学生在模拟实践中体验到消费者消费决策、产品营销策略与营销策划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2) 建立虚拟营销公司的团队教学方式

网络环境下市场营销课程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设计中, 可以根据实践项目任务, 让学生组成团队, 建立每个团队以五六人为佳, 每个团队承担虚拟营销公司某个岗位职能, 学生以虚拟公司职工的身份参与模拟市场营销活动, 在模拟营销活动中提高营销能力。在模拟营销活动中, 团队在系列任务完成后进行角色互换, 学生可以体验虚拟公司的管理岗位、市场调研岗位、业务员岗位、商务谈判岗位、促销岗位等各种角色, 也可以客串消费者、投资者、竞争对手等。教师在虚拟营销公司的团队教学方式中扮演一个培训师、评委的角色, 学生在模拟实践过程中全面锻炼和提高营销能力, 提高团队合作精神等。

四、网络环境下市场营销课程多元立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非常容易在网络上获取, 这样使得有部分学生不重视课堂学习, 他们认为自己能够在网络中自学, 课堂教学对于他们而言并不重要。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措施是坚持考勤。开学初时, 笔者就向学生说明缺课太多会取消本门课程的考试资格, 最终影响到学生的毕业, 而且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表现, 能够作为学生平时成绩记录下来, 有助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

2.引导学生适应网络教学环境

网络环境条件下的教学更加注重自主学习, 这对于一些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而言是一件难事, 这是因为学习能力差的学生, 往往自控能力也比较差, 而网络资源复杂多样, 是一个充满诱惑的世界, 很容易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把大量时间浪费在学习之外, 大大影响教学效果。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 教师应该多花时间和精力, 多关心他们和鼓励他们, 特别是以加强他们的自控能力入手培养他们, 同时教师可以采用监控能力强的网络技术来协助教学。

3.加强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建设

网络环境是开放的, 为此需要加强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建设, 这是基于两个方面:第一, 项目内容要不断更新和拓充, 教学案例要与时俱进, 营销知识与技能要不断更新;第二, 教学平台的升级, 共享教学资源构建、创设性学习活动等, 这些都依赖于学校对网络教学的重视与投入, 使课堂教学能够在网络环境下不断深入下去。

参考文献

[1]邵丹萍.高职市场营销课程网络辅助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 2010, (04) .

多元解读,立体呈现英语语篇 篇9

翻开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一个教学信息,那就是:语不离篇。正因如此,短小精湛、趣味活泼、富有生活情趣的Story time、Cartoon time就成为了英语教学的主心骨。由此一来,如何开展好语篇教学,就成为了教师教学探究的重点。然而,在实际的语篇教学中,不少教师还沿袭着“逐字逐句逐段”讲解的语篇教学方式,导致原本有趣的故事、生动的对话、充满诗意的叙说变得枯燥无味,黯然失色。可见,想要教好语篇,教师还得在语篇的呈现与解读上多费心思,以多元、立体、动态的方式,让学生们走进语篇,感悟语篇所带来的英语趣味。

一、体裁解读,精准定位语篇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的语篇内容多以故事为主,以对话为主要表现形式。如五年级下册的Unit 3 Asking the way,这一课以对话为媒介,呈现了一个学生们常见的生活情境。当然也有例外,如四年级下册《My day》、六年级上册Unit 2 What a day的Story time则以小日记的形式,向我们叙述了作者一天内发生的事情;五年级上册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中的Story time则以趣味性的猜谜形式展开故事;五年级下册Unit 7Chinese festival的Story time则以节日为分割线,运用叙述式的方式,娓娓道来等等。既然如此,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必须要区别对待,以多样化的解读方式呈现语篇,发挥其内在的教学优势。

以五年级上册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这单元Story time语篇的教学为例,笔者抓准了“Guessing(猜谜)”这个教学重心,将猜谜贯穿于整个语篇教学的始末,以“Guessing”作为教学设计的主线,开展各项教学活动,让学生们在猜的过程中学习语篇。在拓展训练中,笔者结合语篇设计了“Guessing”的闯关比赛,如听录音猜句子、比动作,猜谜语、学声音,猜动物、你画我猜等等,让学生们在语篇谜语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谜语,将更多的小动物纳入到猜谜课堂中。这样一来,有效地强化了课堂的延伸性,既丰富了学生对语篇的认识与理解,又促进了他们的语言实践,实现了现学现用,活学活用。学生们猜得欢喜,教师也教得轻松。

二、靓句点拨,提高阅读能力

句子是构成语篇内容的主要单位,也是我们理解语篇的关键钥匙。在语篇教学中,讲解重点句型一直都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但遗憾的是,不少教师在解析句子的过程中,过分地聚焦于语法功能,把句子从语篇中分离出来,放大其语法功能,而忽略了它在整个语篇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导致了句子与语篇的脱节。笔者认为,在句子的解读中除了要重视语法教学以外,还应抓住语篇的关键句,尤其是在结构上或内容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通过对句子的感知,强化学生们对这个语篇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

以四年级上册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这单元Story time语篇的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把“Can you play basketball?”这个句子作为“金句”,让学生将它从语篇中揪了出来。在这个句子的解析中,笔者以动作配合的形式,开展句子接龙活动。通过动作让学生们体会“can(能力)”的表达,并以接龙的形式,激发学生们的思维,把之前学过的与能力有关的词汇,如jump、play football、play games、run等应用到句子当中,为我们接下来扩充语篇,丰富语篇对话做好前提准备。如此一来,句子的解析紧紧围绕着语篇,有助于学生语篇意识的培养,这对于他们理解语篇大有帮助。

三、情境感知,激发情感体验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贴近儿童的心理特征,富有童真童趣,情感是语篇的主旋律。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语篇的朗读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以情感的渲染激发学生真实的学习体验,让他们在整体的感知过程中理解语篇,而不是在逐字逐句的讲解中,识记、背诵语篇的内容。

译林版五年级下册Unit 4 Seeing the doctor的Cartoon time十分有趣,为我们讲述了老鼠医生Bobby为病人Monkey、Rabbit、Elephant、Giraffe包扎的趣味故事。这个故事中不仅创设了“seeing the doctor”的故事情境,而且充满趣味,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在课前,笔者准备了许多白绷带,并用纸张、卡片等制作了兔子的长耳朵、大象的长鼻子,还带来了一只长颈鹿的玩偶。在教学中,笔者鼓励学生们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将这个有趣的故事呈现出来。并邀请表演得出色的小组成员上台,利用道具为大家呈现“卡通剧场”。在活动中,有了这些小道具,使故事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连底下的学生都看得忍俊不禁。

多元立体模式 篇10

一、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历史演变

自2003年教育部启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试点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已分别于2004年和2008年正式实施了两轮教育质量评估,初步形成了具有高职教育自身特色、相对独立成体系的教育质量评价制度。从制度演变的宏观视角看,我国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1.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的渊源: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质量评估是在借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基础上形成的。尽管我国高等教育早在1985年即开始了高等工程教育评估研究和试点工作,但是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全面组织实施以及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则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1990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1994年初,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对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进行评估,相继发展经历了合格评估、优秀评估和随机性水平评估的三种主要形式。2002年,教育部将上述三种方案合并为现行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该评估的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种。2003年,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实行“五年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2004年8月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正式成立,具体负责组织实施高等学校本专科教育的评估工作。至此,一个包含职权依据、工作程序、评价标准与方法、评价结论与效力在内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其基本做法和经验为高职教育质量评价的实施提供了参照和指导。

2.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估的确立:

人才培养水平评估。虽然早在上世纪90年代,原国家教委就相继组织实施过针对普通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和成人高校的教育评估工作并且出台了相关文件,高职教育质量评估制度的酝酿和建立仍然晚于本科10年左右。1999年底,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发表了《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同时专门组建了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委员会,负责进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的科学研究、人员培训和组织协调工作。2003年2月,教育部高教司下发《关于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同年5月,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率先接受评估。2003年底完成了对首批26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的评估工作。2004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标志着我国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与保障工作全面展开,此被称为“第一轮评估”。据统计,全国纳入第一轮评估计划的高职院校共计1027所。2008年4月,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出台,第二轮评估工作全面启动。与第一轮评估相比,本轮评价主体更广泛、评价内容更全面、评价方法更客观、评价结论更科学。

3.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估的发展:

人才培养质量报告。2012年,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要求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先行发布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并鼓励其他院校发布。7月12日,“2012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在京发布,报告分概述与历程、学生与发展、学校与改革、政策与项目、成效与贡献、挑战与展望等六个部分。发布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作为一项新制度的实施,将对改变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具有里程碑意义。其贡献至少在于:第一,采用在网络等传媒上公开发布的方式显示其公开透明及接受社会监督的勇气;第二,采用年度报告的形式,要求学校作为一项常规制度每年公开,为保障报告制度的连续性与推进教育质量评价的长期性奠定了规范基础;第三,采用网络或其他传媒方式发布,由此引入了第三方评价的观念,必然会引起教育等其他方面的关注,为提升质量评价的客观性与公正性预留了空间。

二、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观念支撑

制度背后的发展必然有种观念作支撑。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类型,具有鲜明的政府主导特征、明确的“以评促建”的价值追求和持续的制度发展动力,而支撑和支持这种评价制度演变的教育质量观也呈现出相应的波段发展线索。概括而言,大致包含四个阶段:

1. 以适应社会急需为主的质量观。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正逢国家刚刚实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并允许私营经济存在和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一大批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然而由于高考制度刚刚恢复,大学招生数量十分有限,单纯依靠大学教育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建设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同时,伴随着大批下乡知识青年的回城,高中毕业生升学难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青年希望上大学的强烈愿望与当时高等教育极低的录取率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在此背景下,一批有识之士建议,政府可充分利用现有高等学校和社会力量,积极发展短期职业大学,采取走读的形式,以不包分配、不迁户粮关系、不发统一的毕业证书、实行较高收费的政策形式,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之急需。在当时的政策背景下,无论采用哪种形式,无论教育质量如何,满足和适应社会急需是最大的质量要求,因此笔者称这种观念为满足急需的质量观。实践证明,短期职业大学的建立和发展,不仅解决了部分城镇待业青年上学难的问题,满足了城镇青年就读高等教育的愿望,它为社会输送的各类毕业生也很快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技术力量和骨干,为今天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不足之处在于,在这种具有实用主义色彩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基本上没有形成关于教育质量的价值与内涵的理性反思,更谈不上构建质量评价体系。

2. 以实现规模扩张为主的质量观。

以短期职业大学为代表的高职教育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作为一种办学形式逐渐得到社会的重视和认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家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国各地通过实施中专升格、民办新建等途径建立了一大批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了“六路大军办高职”的基本格局。其根源在于:全国城乡大批适龄青年热切希望就读高等职业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外部形势使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加之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计划的典型效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短短十余年的发展,在规模上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当时高职战线普遍认为:高职毕业生比中专生文化素质高、比本科生动手动力强,且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已连年超过本科院校,高职教育发展前景乐观。在此背景下,规模就是竞争力,规模代表质量的观念占据主导地位。

3. 以适应结构需求为主的质量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外部发展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本科高等教育、民办独立学院的同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难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热点问题,本科与高职抢生源、抢就业市场快速演变为既成事实。与此相对应的政策变化是,教育部发布了教高2006[4]号和[16]号文件,同时于2008年启动第二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伴随着教育政策的重大发展,高职教育理论研究亦迅速转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问题,更多地关注高职院校专业结构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否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岗位工作等问题。此阶段高职教育质量的核心落脚于人才培养的规格、专业门类结构与岗位适应要求等要素,将视角由外部需求转向内部建制与外部需求之间的互动与匹配上,强调“出好人才”。

4. 以内涵提升为主的质量观。

以2010年全国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为标志,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重大任务,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最为重要的是内涵建设、强化特色,扩规模已不再是主要任务。与此相适应的是,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应当鼓励各类学校更安于定位、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把主要精力和财力投入到提升教育质量的当务之急上,真正确立内涵质量观。与前几个阶段的质量要求相比,内涵质量观的突出特点是强调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出发,着眼于高职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素(专业与专业群、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师素质、双证融合等等),建立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职业教育体系。

三、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运行成效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成了一个具有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质量评价体系,它对引导和规范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行为,推动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和增强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都产生了明显的成效。但是,我们也必须正视当前教育质量评价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 评价主体的单一性。

我国现行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的主要特点是政府主导,评价方案由政府制订,评价实施由政府组织,评价结果由政府公布,评价成本由政府开支,其优点是权威性,缺点是单一,尤其在当前高职院校主要由政府举办的情况下,易使评价过程流于形式、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和公信力。

2. 评价指向的宏观性。

从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来看,我国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实际上是一种学校综合实力的评价。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对象无疑是高职院校,然而其具体的评价指向应当是关注各个学校内部的微观教育单元,也就是专业和专业群。高职院校的最大特点就是依托行业或面向专业,综合实力的评价无法反映一个学校的真正办学特色和真实教育质量,也无法反映全国同一专业人才的教育水平层次,不利于高职教育内涵提升。

3. 评价过程的封闭性。

现行的整个评价过程主要发生在教育领域,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其所辖学校的一种行政评价,其评价专家主要来自教育内部系统,评价结果主要在教育媒体上公布。相对而言,社会的意见和外部的力量(特别是行业和学生)很难进入评价过程,从而使整个评价可能有“闭门造车”的嫌疑。

4. 评价方法的形式性。

利用基础数据平台进行分析判断是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一大创新,其优点是直观、便捷,但是它更多地是一种依据评价对象提供的数据进行的量化分析,数据来源单一且存在根据指标要求逆向操作的道德风险。更重要的是,当所有的评价均以指标数据为基础时,容易导致整个评价指标体系趋于僵化,无法立体地反映评价对象的综合质量,毕竟反映教育质量的某些重要指标,如校友满意度、认同度等无法完全量化。

四、建立开放、多元、立体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和一系列提升质量政策的出台,使得全面而系统地设计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成为一种发展共识。笔者认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新的类型,其发展压力与创新潜力更大,在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方面应该而且可以有所作为。

1.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基本特征。

作为一种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本质区别在于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已跨越了传统学校的界域。这意味着高等职业教育不能只遵从教育规律、认知规律,还要遵循职业发展、职业成长的规律。跨界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有跨界质量评价体系。笔者以为,高职教育努力构建的质量评价体系,应包括教育质量观的理念层次和评价实施的主体、标准、流程、效力的制度层次两大要素,必须体现出三个主要特征。

一是开放性。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要求,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新特点,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在机制建设上首先必须坚持开放性、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行业、面向校友、面向各级各类主管部门乃至面向传媒,公开接受评价和监督,突出其评价过程和评价主体的开放性。

二是多元性。由于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尚属专科层次培养阶段,而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则多半以本科为参照标准。在这种条件下,高等职业院校通过国内外合作和联合办学,在提升学业学历层次等方面的努力应纳入评价内容。当然,高等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决定着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岗位表现、学校的服务水平和成果等应当是重点。与此同时,高等职业教育的全日制教学与岗位培训应并重并举,因此,高职院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培训情况也应当纳入质量标准和要求。总之,高职教育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应更具多元性,体现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

三是立体化。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时间较短,各院校间发展起点不同、进程不同、体制不同、定位目标不同,因此难以用单一的标准进行衡量评价,必须从静态与动态结合,从横向与纵向分析,从全方位、多角度审视才能进行科学评价,因此,高职教育质量评价的运作必须是立体式。

2. 参与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主体构造。

职业教育作为与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相并列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在整个教育生态系统中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科技等领域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职业教育的生态环境也决定了其生存与发展必须关注与之发生各种关系的利益相关者。因此,参与高等职业院校评价的主体至少应该包括:

(1)学生。作为学校教育培养的基本对象,他们最有感受、最有发言权,因此在评价一个学校的管理是否人性化、服务是否回应学生诉求,教育是否以人为本、所教授知识是否具有岗位针对性和适用性、学校办学与市场的契合度是否有效提升等方面时,应当注意吸收学生参与并采纳学生意见。

(2)用人单位。学校的毕业生最终多分布在行业企业和相关岗位上,因此,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最有发言权,特别是在评价学生的工作表现以及教育质量在同类学校的比较优势上,最易找到评价感觉。

(3)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他们对学校执行上级有关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完成下达的工作任务及其与同类学校的比较中,可以客观地了解学校工作的状况,最容易判断出等级和层次。

(4)财政等项目投入部门。从某种意义上说,财政财务绩效也是一种质量,以较少的投入实现较大的绩效,本身也表明了财政投入的质量,正因为这样,该投入部门参与质量评价也是有意义的。

(5)社会各界。主要包括公共传媒、信访、纪检监察等方面,它通过学校办学过程中正面或负面发现的问题,从中可以检测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3. 规范高职教育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

除现行的侧重于衡量一个学校的软硬件实力的相关指标外,评价工作的主要指标还应当包括以下内容:毕业生综合素质,包括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在岗位上贡献度;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状况对科技进步、改革发展、社会进步的贡献程度;开展岗位培训、考证定级情况,表明学校对多层次人才培养培训所做的贡献;推动文化建设状况,包括学校在相关领域对传承、创新引领行业、区域文化等方面所做的贡献;同行贡献和引领作用,包括在整个高职战线内部发挥示范引领和服务带领作用情况。

当然,由于高等职业教育以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因此,人才培养状况即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是最为重要的衡量指标。

参考文献

[1]冷余生.从质量争议看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现状和任务[J].高等教育研究,2007(03).

[2]刘俊学.试论“双重性”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控[J].中国高教研究,2007(11).

[3]吴亚萍.基于学生、学校发展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观[J].教育与职业,2009(02).

[4]胡小桃.社会中介组织参与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意义、路径与问题[J].职教论坛,2010(04).

[5]任君庆.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和质量观[J].职业技术教育,2003(25).

多元立体模式 篇11

关键词:办公软件;多元化立体化;教学研究

项目名称: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多元化立体化教学研究 项目编号:YYJX1416

前言

計算机在办公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现在工作生活中离不开计算机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程序。教师在进行立体化教学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相关方面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方法,掌握办公软件的应用方法,能够在日常工作中自由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是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建造知识的立体化的系统。面对现在课程的现状,对课程教学的多种元素进行分析,最终确立实施策略。

一、教学中的问题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是建立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上,在这一时期学生基本对计算机有了初步的认识,简单的操作能够独立完成,在进行计算机的初步应用上,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有了归属感,不再陌生。办公软件在学生的学习中,由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在学习中存在着差异。

1、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实践时间少

教师在进行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的教学中,由于其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在进行Word的高级应用、Excel的高级应用、PPT的高级应用、Access的管理与分析的高级应用等办公软件的教学中,各种软件的教学都离不开具体实践活动。为了实现全面教学,完成教学工作,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都有相应的课程安排。在进行相对时间的课程教学时,教师讲课的过程势必要占用一定时间,相对的学生的练习时间就减少,在繁杂的理论中,学生只能通过课下练习,课下练习没有老师的指导,对于有些软件的应用上极易产生错误,导致这种练习效果并不好。

2、教材中学习内容的不同

在进行计算机办公软件的学习时,由于学生是来自于各个不同的地方,所接受的计算机的教育也不同,所学习的内容存在差异。还有就是计算机软件更新换代的时间越来越短,学校教学中学习的内容跟不上实际的发展要求,办公软件的版本应用中有许多功能不同,Office 2010在使用上更加便捷,Office 2003版本中有许多应用都是要借助辅助软件完成,应用程序复杂,功能不齐全,在进行教学时就这对不同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构建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多元化立体化教学研究,关注教学的多元化、立体化,教学的内容是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面对的是学生,实施教学的场所是学校或者是培训机构。在进行教学汇总,要主动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应用在教学中,促进教学的多元化。多元化立体化就是在进行教学时,借助现代化的多内体技术和网络手段,进行计算机的教学,形成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构建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的多元立体化的教学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教学手段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实验指导、电子教学、多媒体课件、案例训练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在进行课程建设时,必须建立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将教学的内容系统化、案例课题化、教学手段多样化。现在办公软件发展迅速,在进行教学时,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方向,以及确立的教学目标,根据现代信息化的建设要求,与时俱进,进行教学。进行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进行训练,针对这一要求,教师在机房上课时,就要将学生的练习内容进行专业的课题研究,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在学生主动学习,教师主动引导的策略下,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三、多元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1、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办公软件不断进行更新,对于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的要求不断地增多。在学习的教材不能满足教学的时间及需求时,就要进行内容的更新,及时关注新信息,对于办公软件的新变化在课程学习中及时进行补充。在进行教材选择时,要有选择的标准,课程教学就要有理论讲解又要有实际操作,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不断补充新知识,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

2、构建教学体系

目前办公软件该机应用课程进行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评价。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教学评价的过程应该形式多样。教学中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生的作业检查管理、在线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平时进行案例练习,多进行不同方式的考核,对于学生的实际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首先通过多种手段得出结果,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总结经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借鉴。

3、加强实践,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加强实践练习,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灵活运用办公软件的能力。实践过程也是检验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除了能力的获得,还检验学生对于办公软件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格外重视实践活动,只有在进行案例练习时,才能发现自己在使用软件时的不足之处,对于不熟练的或者是不会的高级应用进行练习,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在进行实际锻炼时,课程教学中许多环节都可以以实践活动课的形式进行教学。

可以改革教学的内容,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主动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完成具体的课题有利于检验学习效果,例如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广告的设计,或者进行教案的设计等,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在创新中不断发展自己的能力。

结语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的能力,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夏其表,王洁,尹建新,计智伟. 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课程多元化立体化教学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14,02:79-81.

[2]仝海燕,贾爽,吕洪善. 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亳州师专为例[J]. 中国科技投资,2013,26:170-171.

[3]方志超. 立体化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办公综合应用》课程教学中的探究[J]. 轻工科技,2015,12:175-176.

多元立体模式 篇12

关键词:收费系统,多元化,立体化

一、高校收费的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 高校办学形式由单一的公办发展为公办、民办并存, 由免费上学发展为公办高校以国家拨款为主, 向学生收取部分费用、民办高校按培养成本收费的格局, 高校收费数量历经从无到有, 高校收费问题随之产生。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高校收费呈日趋增多的态势, 做好高校收费的优化意义重大。

本文以高校收费为研究对象, 并从广义角度定义高校收费, 它包括学费、住宿费、代收代缴费等。其中学费与住宿费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收取, 因不同专业、学校层次而异。代收代缴费是指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 代相关部门收取的费用, 如学生教材费、大学生医疗保险、入学体检费等。由此可见高校收费具有类别多、标准多、数量多的特点。此外, 高校收费集中在学年开始时, 时间紧, 工作量大, 但是准确性要求高, 因此做好高校收费并非易事。

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对高校收费问题进行了研究, 祁兴强 (2009) 认为高校收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学生欠费现象日趋严重, 学校有关部门缺乏有效配合, 学生基础信息不准确;教育培养成本缺乏规范与约束, 学费标准差异不大。雷芳 (2011) 认为主要问题是学生欠费现象日益严重;学生管理与收费管理脱节。张晖 (2011) 将主要问题归纳为: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收费管理体制不健全, 收费管理力度较薄弱;票据使用混乱;学生缴费观念不强, 欠费现象严重。本文将与研究相关的高校收费现存问题归纳如下:

1. 收费方式落后, 收费效率低下

目前高校收费方式主要包括现金、POS机刷卡与银行托收。其中现金与POS机刷卡收费只能逐个进行, 耗时长, 效率低。银行托收虽然能大批量收费, 但其有时间与金额的限制, 若学生未将应交费用足额或未及时存入缴费卡, 那托收就会失败。若将收费方式多元化, 学生有多种方式可供选择进行交费, 那将提高收费的效率, 从而从时间维度优化整个收费系统。

2. 学生欠费严重, 收费处于被动状态

学生欠费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欠费, 有些学生确实因家境贫寒而无能力及时上交费用, 财务处将这部分学生特殊处理。二是主观原因造成的欠费, 学缴费意识淡薄, 故意拖欠费用, 而财务处无权采取措施来处罚这些学生, 只能屡屡发送欠费名单催缴, 相当被动。如果财务处能与其他相关部门 (招生办、教务处、学生处、各二级学院) 协调合作, 建立一个立体的收费系统, 降低学生的欠费率, 从而从空间维度优化整个收费系统。

二、各种收费方式的比较分析

本文将收费方式分为二大类:一是传统收费方式, 包括现金与POS机刷卡、银行汇款与银行托收;二是新型收费方式, 包括银行缴费业务平台、网上银行与第三方支付。

1. 传统收费方式

现金收费方式是指学生携带大量现金前往财务处缴费。它的优点是学生缴费时间不受限制。缺点是风险大, 表现为:学生携带大量现金在身, 不安全;收费时有可能收到假币;出纳要将大量现金送往银行, 运送途中亦存在不安全因素。

POS机刷卡收费方式, 是指学生将应缴费用足额存入银联卡, 在财务处POS机刷卡进行缴费。它的优点是:减少现金;学生缴费时间不受限制。缺点是:逐个刷卡, 收费速度慢;需要学生输入密码, 存在一定的风险;异地卡或异行卡需要收取手续费。

银行汇款收费方式, 是指学生通过填写汇款单, 将应缴费用汇到学校的指定账号。它的优点是:汇款手续方便;学生缴费时间不受限制。缺点是:学生必须事先知道学校准确无误的开户名、开户行及账号信息, 否则将无法汇款;异地汇款需要收取手续费。

银行托收是指学校委托银行批量代扣收费, 学校往往对老生与新生分别按批次委托银行收费。这种收费方式的优点是收费数量大。缺点是有时间与金额的限制, 金额上要求学生缴费卡内足额, 时间上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之前将钱存入指定缴费卡。

2. 新型收费方式

银行缴费业务平台是指学校在银行开通缴费业务平台, 该平台开放时间一般为1-2个月。学生可在此期间到指定银行缴费。这种收费方式的优点是:延长了银行代收学费的时间;学生不需要向银行提供学校的账号;缺点是存在地域限制, 一般只适用于省内生源。

网上银行收费是指学校收费平台开通网上缴费功能, 学生登录指定银行的网银, 在缴费信息里输入相关信息来完成网上缴费。它的优点是:学生运用网上银行方便快捷, 无需到银行排队, 节省时间;缴费时间不受限制;缺点是:存在地域限制, 一般只适用于省内学生;学生用网上银行需要输入密码, 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第三方支付收费方式是指学生将费用交给第三方支付平台, 第三方支付平台再将其转给学校。它的优点是:学生缴费时间不受限制;突破了地域限制, 省内外学生都适用;学生缴费不受卡种类的限制。缺点是:学生需要在网上输入密码等信息, 存在一定的风险;学校要承担一定的手续费。

综上所述, 可将各种收费方式的特点归纳如表1:

三、多元化:高校收费时间上的优化

通过比较分析可知每种收费方式都有其优缺点, 高校应该扬长避短, 在综合考虑各种收费方式的成本与效益基础上, 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多种缴费方式, 实现人性化收费, 提升财务处的服务价值。

一套科学合理的收费系统应该是多种方式并存, 提高收费的效率, 多元化是高校收费时间上的优化。至于多元化收费系统中各种收费方式比重应占多少, 这因高校与学生而异。一般而言, 如果生源以省内为主的高校, 可以选择网上银行与银行缴费平台为主, 银行汇款、银行托收为辅, 加之少量现金与刷卡收费。如果生源以省外为主的高校, 可以选择银行托收与银行汇款为主, 第三方支付、网上银行为辅, 加之少量现金与刷卡收费。另外, 收费方式的选择还取决于学生的偏好, 例如省内学生, 可以选择网上银行、银行缴费平台、现金、刷POS机等多种方式。

由此可见, 高校应该结合自身与学生的特点, 与时俱进, 建立一套既能满足本校现行需要, 又能适应未来发展, 具有本校特色的多元化收费系统。

四、立体化:高校收费空间上的优化

财务处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 将收费管理与学生管理相联系, 建立一个立体的收费系统来降低欠费率。相关部门主要指招生办、教务处、学生处与各二级学院。具体协调合作如下图:

1. 招生办—财务处 (招生信息网—收费管理系统)

将招生信息网与财务处对接, 使财务处能实时了解已录取新生的相关信息 (姓名、身份证号) , 并按录取批次递交给银行制卡, 此卡作为学生今后的缴费卡。若采取银行托收收费方式, 财务处需要将此缴费卡随同录取通知书一起寄给新生, 以便到时正常扣款。

2. 招生办—教务处—财务处 (收费系统—教务管理系统)

将收费系统与教务管理系统对接, 实现信息共享:招生办将已录取新生的相关信息 (姓名, 学院、专业等) 交给教务处, 教务处给每位新生编好学号后, 输入教务管理系统。财务处根据教务管理系统里的学生信息 (学号、专业等) , 在收费系统里生成应收款, 组织收费。实时了解教务管理系统中学籍异动 (如退学、休学、留级、转专业等) 的学生信息, 更新其在收费系统里的学籍状态, 在收费时将其特殊处理。教务处能实时了解学生的缴费情况, 将学生缴费情况作为正常使用教务系统的限制条件, 从而促使学生及时缴费。

3. 财务处—学生处 (收费系统—学生管理系统)

将收费系统与学生管理系统对接, 实现信息共享:财务处能实时了解学生管理系统里的学生贷款信息 (贷款学生姓名、金额、年限等) , 对该部分学生收费特殊处理, 以免虚增欠费金额。学生处实时了解学生的缴费情况, 并结合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对欠费学生进行管理与教育, 从而督促其及时缴费。

4. 财务处与各二级学院 (收费系统—学生管理系统)

财务处将学生缴费情况作为各二级学院预算与拨款的考核条件之一, 从而促使二级学院积极配合财务处收费。财务处在做预算与拨款时应考虑各学院的异质性 (如艺术类与普通类, 贫困生比率) 导致的欠费差异, 在刚性管理下有柔性的调整。

对于二级学院而言, 财务处的收费系统与二级学院的学生管理系统对接, 学院学工办能实时了解本院学生的缴费情况, 催促欠费学生及时缴费, 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降低主观原因造成的欠费。

综上所述, 财务处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 突破了收费的空间限制, 将收费系统由一个平面扩展为一个立体, 立体化的收费系统是:以财务处为收费核心部门, 以相关部门 (招生办、教务处、学生处、各二级学院) 为辅助部门, 彼此协调合作, 信息共享。

五、结论

本文以高校收费系统为研究对象, 分析高校收费的现状后指出其存在主要的问题是:收费效率低;欠费率高。在比较分析各种收费方式的优缺点后, 认为收费方式多元化能提高收费效率, 从时间维度上优化收费系统。加强财务处与其他相关部门 (招生办、教务处、学生处、各二级学院) 协调合作, 建立一个立体化的收费系统能降低欠费率, 从空间维度上优化收费系统。

参考文献

[1]祁兴强.强化高校收费管理的几点思考, 财务与金融, 2009 (4)

[2]雷芳.浅谈高校收费管理工作, 财会通讯, 2011 (8)

上一篇:口腔数码摄影技术下一篇:财务报表粉饰识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