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

2024-07-05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精选11篇)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 篇1

管理学是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 既要求教师能系统地传授相关知识, 又要求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进程, 社会对于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 这也给管理学的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面对新的挑战, 管理学的教学应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模式以适应社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

一、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

在传统的管理学教学模式下, 教师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 主要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理论知识, 讲解相关管理方法, 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这种重灌输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已不能适应社会对于创新型管理人才的需求, 这也和目前提倡的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这种单一的一元化的教学模式理应被新型的多元立体化的教学模式所取代。

实行多元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应该树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以学生为中心, 以教师为辅助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中心地位, 教师则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 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根据当前社会需要, 不断充实丰富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现状, 充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立体教学模式可以克服传统的以讲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 大大加强学生对管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也可以极大地满足社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

二、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管理学教学中采用多元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需要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实现多元立体化。

1. 教学方法多元立体化。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尽量减少空洞的理论说教, 而代之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必要时让学生走出课堂参加到社会实践中, 从而使管理学教学纵横结合、有声有色, 最终形成多元立体化的教学方法。

(1)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首创的一种旨在培养实用型、创新型管理人才的教学方法。它把社会上真实发生的管理事件编写成案例的形式引入课堂, 供学生学习讨论, 学生要针对案例中发生的管理问题, 综合运用相关管理知识创造性的提出解决方法。案例教学法中, 学生由原来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方案的主动创造者”。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管理学的相关理论, 还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实施案例教学法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案例的选择要恰当。要选择那些即能体现相关管理理论和知识, 又紧密贴近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经典案例或代表性案例。案例讨论过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组织案例讨论的过程中, 学生是主角, 教师则应当扮演幕后的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鼓励学生自己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创造性的提出解决方法。教师的总结不要给出标准答案。管理既是一门科学, 又是一门艺术, 许多管理问题的解决没有千篇一律的模式, 更没有绝对正确的标准答案。讨论后的总结,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方案给予恰当的点评, 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方案的优点和不足, 并就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 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2) 情景模拟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案例教学法的延伸。它围绕某一管理问题, 根据案例所提供的材料或者现实管理实践中的相关素材, 来编成相应的剧本, 让学生扮演其中的各种管理角色, 在课堂上模拟再现真实的管理场景, 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各类角色所面临的管理问题, 并拿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或方案。情景模拟教学法将静态的案例变成了生动活泼、具体可见的形象, 并通过学生自身的表演展现出来。这种亲验式的教学方法极大地增强了案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高学生运用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并能培养学生表达沟通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除了要注意在上述案例教学法中所提到的几个问题外, 还要特别注意做好正式模拟演练前的准备工作, 比如在剧本的编写、角色的分配上下足功夫。

(3) 管理游戏教学法。管理游戏也是一种参与式的管理学教学方法。它通过在课堂上组织具体生动的管理游戏, 来阐述相关的管理理论和知识。学生在参与管理游戏的过程中, 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 深刻体会管理学的相关知识, 享受管理学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使枯燥的课本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并进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此种教学方法应该注意的是:管理游戏的选择和设计应该围绕管理学的教学内容展开, 富有创意、寓意深刻、容易组织实行。

(4) 实践教学法。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教学的开展, 增强学生对管理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理论和实践能有效地结合起来。实践教学方法的主要形式有:管理模拟实验。在实验室环境下, 模拟真实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活动, 让学生借助计算机技术对管理过程进行测量、计算, 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实地调研和实习。定期组织学生到相关单位实地进行参观调研, 并系统地组织学生在相关实习基地实习, 让学生亲临企业生产经营的第一线体验真实的管理活动。模拟创业或自主创业。在课堂学习中, 可让学生几人一组, 自由结合成创业团队或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 允许有条件的学生自主创业, 使理论能够有效地指导实践, 学以致用。

2. 教学手段多元立体化。

为保证管理学教学的良好效果, 还需要构建多元立体化的教学手段。除了传统的板书教学以外, 还可以采用以下各种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开始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它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多媒体设备, 将管理学课件图、文、声、像并茂地传达给学生。通过对学生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网络教学。伴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 网络教学也日渐成为一种被普遍采用的教学手段。管理学教师可以通过建设管理学网站、管理学论坛或开通管理学博客等等各种手段, 实现和学生在线的实时交流和指导。

(3) 管理教学软件。管理学教师可以借助管理教学软件, 让学生开展模拟实战演习, 增强学生对管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4) 管理讲座。不定期地邀请校外管理专家和身处社会实践第一线的企业家、经理来校做专题讲座, 让学生及时获得来自社会前沿的新鲜的大量资讯, 也促使管理学的教学能和当前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三、实施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保证措施

要在管理学教学中实施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 还需要以下基本保证措施: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多元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 它需要教师既要拥有深厚的理论功底, 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从目前 (下转第138页) (上接第136页) 高校管理学教师的现状来看, 绝大多数教师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 普遍缺乏社会实践经验。要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在加强管理学师资队伍建设时应注意:

(1) 构建合理的教学团队。依照管理学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仅凭个人的力量有时难以胜任。因此应综合考虑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专业、来源等各方面因素, 搭建合理的教学团队。有条件的情况下, 教学团队的组成除了校内教师外, 还应吸收校外专家和企业的经理人员参与进来。教学团队要经常举办各种教学科研和实践活动, 以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教学中也可以采用“理论教师+实践教师”的方式, 理论教师授课, 实践教师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以依靠多人的智慧和力量保证管理学教学的良好效果。

(2) 建立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激励机制。高校应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 如和企业合作开展横向课题, 到企业兼职实习, 允许有条件的教师创立管理咨询公司等自主创业, 以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学校应在科研经费支持、教学任务分配、工资奖金发放等方面建立相应激励机制, 以解决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后顾之忧。

2. 建立科学的课程考核体系。

课程考核是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建立起科学的课程考核体系, 才能真实地反映管理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下, 管理学课程的考核应注意:

(1) 考核内容要广泛。从管理学考核的目标来看, 既要考核学生对管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 又要考核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因此, 在考核内容上既要包含教材所涉及的理论知识, 又要包含课外扩展阅读及实验教学的各类案例及相关知识, 还应包括现实社会中企业的真实实践活动内容。

(2) 考核形式要灵活多样。除了传统的试卷考核外, 还应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比如让学生撰写调查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管理论文、创业计划书等等。以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来考核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运用相关管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建立全程考核机制。对学生成绩的评定, 不能一锤定音, 仅凭最后的期末试卷考核来确定, 而应根据学生参与管理学学习的全过程的表现来综合评定。

平时要对学生参与管理学学习的态度、能力等表现给予适时合理的评价, 并结合期末试卷考核分数, 最后来确定综合评分。

对学生实现全过程的考核, 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管理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管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对其教学质量的评价, 应该异于纯理论教学的学科。

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往往只针对课堂教学的评价, 在评价指标的设置上偏重于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否认真、教学内容是否丰富、教学手段是否多样等。一般要求教师上课应做到:按部就班、守时认真、板书工整、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多样。

在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下, 管理学教学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甚至是走出课堂进行校外的实践, 因此, 对管理学教学的质量评价应该在传统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基础上有所创新突破。对多元立体化模式下的管理学教学的评价除了传统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外, 更应关注教师作为启发者、帮助者的角色所应尽的责任, 评价教师能否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能否引导学生动手动脑, 能否有效地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只有建立健全了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才能使教师真正放开手脚, 在管理学教学改革中大胆创新, 才有利于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在管理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邬文兵, 吕海军, 陈运涛等.管理学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 2006 (2)

[2].靖国安.高校教书育人的制度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 2005 (5)

[3].王华强, 李成标, 刘新卫.网络环境下的管理学教学模式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4)

[4].张彤.关于《管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西安社会科学, 2009 (3)

[5].何朝林.管理学教学模式探讨[J].价值工程, 2010 (7)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 篇2

我校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和市区等上级的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对进行教师师德考核进行多元评价激励机制,不断改进和完善师德考核,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多元化师德考核制度的主要做法

1.建立多元参与机制。学校不断完善师德考核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和社会各界的作用,引导家长委员会、社区服务机构等参与学校管理。学校建立多元化师德考核评估制度,并建立了由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家长委员会代表、社区机构代表参与的多元化立体评价管理网络。

2、完善考核组织管理机构。学校成立了高里中心学校教师师德考核委员会。师德考核委员会成员由学校委员会代表、家长委员会代表、社区机构代表、教师代表组成。下设师德考核领导小组,师德考核工作小组,师德考核监督小组。所有考核领导小组成员必须由学校教工代表通过组成。学校师德考核委员会全程参与、管理教师师德考核过程和结果。

3.构建多元的评价方式,形成立体的评价网络。在评价过程中,从老师新学期签订责任承诺书开始,由自我评价、教研组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学校考核小组评价、家长委员会评价、社会各界的评价(一般通过校长信箱的方式进行)等,形成了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构建了立体的评价网络。

二、多元化师德考核制度的内容以及实施过程

1.签订承诺书。教师的师德建设首先应从思想观念上开始,从自我约束开始。自2010年开始,我们每学期结束前都要对本学年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问题苗头开始梳理,并结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师德建设要求,形成新学期的《高里中心学校教师师德建设责任承诺书》,并提交教职工大会讨论通过,与每位教职工签订责任承诺书。承诺书一式两份,由学校保存一份,个人保存一份,这样可以让老师们从心开始自我约束、互相提醒,互相监督,将师德建设落到实处。该项工作学校检查中心负责监督落实。

2.自我评价。每学期期结束,学校教师根据本人一学期来的师德表现情况,对照“师德建设承诺书”,进行总结,作出自我评价。在全面客观作出评价的基础上,还要查找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今后的整改措施。这项工作有学校分校具体操作,考核工作小组进行汇总,主要是让老师们认识自身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3.学校教研组评议。每月进行一次,教研组召开会议,对每个教师的师德自我评价进行讨论,并对每个教师的师德表现情况进行初步鉴定。在评议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到个人,并由个人再写出自己反思和纠正措施。这样评价反思纠正有效的促进教师师德建设。例如,针对当前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学校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是签订教师承诺责任书。全体教师签订了以“不搞有偿家教、不向学生推荐购买教辅资料”为主要内容的承诺责任书。二是对学生进行暗访和调查、通报制度,求各处室负责人对学生家长电话家访,了解教师作业的情况。三是建立家校电话联系制度。学校把校长室的电话向学生家长公开,接受家长的监督。通过教研组的评议学生普遍反映教师的课业量少了,自主学习时间多了。

4.民主评议。每学期末,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互相评议师德表现情况,参加评议人数应不少于全体教职工的4/5。分为师德考核小组评议和教师民主评议两方面。民主评议成绩由民主评议小组进行统计,各按照50%比例计入教师的师德考核成绩中。

5.学生评议。每学期末一次,由学校按照班级为单位,对教师所任班级的全体学生进行评议。

6.家长评议。每学期末一次,由学校采取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评议。参加评议的家长应不少于总数的1/3。

7.学校考核小组汇总评议。每学期,当各项评议工作都完成时,最后由学校师德考核小组对教师进行评议,并结合教研组评议、民主评议、学生评议和家长评议情况,形成教师师德评价意见,确定师德考核等次。

8.建立面向社会的校长信箱,加强社会力量的监督。为了让社会、家长、学生、老师等各方面及时反映学校在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学校向全体家长公示了学校的举报电话、校长信箱、和电子邮箱,让社会各界和全体家长监督我们学校的管理和师德建设,及时对学校的教师进行评价,将评价情况通过电话、校长信箱、电子邮件等方式发给校长。由校长亲自处理评议情况。发现有师德问题,学校师德考核领导小组及时调查、处理、反馈,并对出现问题和有问题苗头的老师进行个别谈话,帮助其改正错误。这项措施通过社会力量加强对学校的师德建设管理,真正提高了教师师德,规范了办学行为。

9.反馈矫正。学校对在师德考核中通过各种渠道反映出来的各方面的问题,认真进行了梳理分析,并向教职工本人进行问题反馈,同时对出现问题的老师进行谈话,通报相关情况并要求当事人对问题进行反思、整改。学校队师德建

设中发现的各类问题进行梳理汇总,并形成书面报告经教师大会通过后,纳入下一学期的教师承诺书中,做到防微杜渐。

10.监督、公示并上报。教师考核结果在学校监督小组的监督下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考核结果记入教师师德档案,并填报师德考核系统备案。

11.加强考核结果的管理使用。考核结果由学校师德委员会进行管理,对于对考核结果的使用情况,在个人评优、树先、晋级择优录取,由学校监督小组进行监督公示,做到公开、透明。将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职务评审、岗位聘任、绩效工资发放、表彰奖励等的重要依据。对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及先进工作者、模范教师、优秀教师、绩效()考核优秀等,必须从师德优秀的教师中推荐评选。

四、取得效果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 篇3

关键词:办公软件;多元化立体化;教学研究

项目名称: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多元化立体化教学研究 项目编号:YYJX1416

前言

計算机在办公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现在工作生活中离不开计算机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程序。教师在进行立体化教学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相关方面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方法,掌握办公软件的应用方法,能够在日常工作中自由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是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建造知识的立体化的系统。面对现在课程的现状,对课程教学的多种元素进行分析,最终确立实施策略。

一、教学中的问题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是建立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上,在这一时期学生基本对计算机有了初步的认识,简单的操作能够独立完成,在进行计算机的初步应用上,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有了归属感,不再陌生。办公软件在学生的学习中,由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在学习中存在着差异。

1、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实践时间少

教师在进行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的教学中,由于其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在进行Word的高级应用、Excel的高级应用、PPT的高级应用、Access的管理与分析的高级应用等办公软件的教学中,各种软件的教学都离不开具体实践活动。为了实现全面教学,完成教学工作,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都有相应的课程安排。在进行相对时间的课程教学时,教师讲课的过程势必要占用一定时间,相对的学生的练习时间就减少,在繁杂的理论中,学生只能通过课下练习,课下练习没有老师的指导,对于有些软件的应用上极易产生错误,导致这种练习效果并不好。

2、教材中学习内容的不同

在进行计算机办公软件的学习时,由于学生是来自于各个不同的地方,所接受的计算机的教育也不同,所学习的内容存在差异。还有就是计算机软件更新换代的时间越来越短,学校教学中学习的内容跟不上实际的发展要求,办公软件的版本应用中有许多功能不同,Office 2010在使用上更加便捷,Office 2003版本中有许多应用都是要借助辅助软件完成,应用程序复杂,功能不齐全,在进行教学时就这对不同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构建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多元化立体化教学研究,关注教学的多元化、立体化,教学的内容是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面对的是学生,实施教学的场所是学校或者是培训机构。在进行教学汇总,要主动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应用在教学中,促进教学的多元化。多元化立体化就是在进行教学时,借助现代化的多内体技术和网络手段,进行计算机的教学,形成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构建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的多元立体化的教学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教学手段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实验指导、电子教学、多媒体课件、案例训练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在进行课程建设时,必须建立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将教学的内容系统化、案例课题化、教学手段多样化。现在办公软件发展迅速,在进行教学时,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方向,以及确立的教学目标,根据现代信息化的建设要求,与时俱进,进行教学。进行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进行训练,针对这一要求,教师在机房上课时,就要将学生的练习内容进行专业的课题研究,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在学生主动学习,教师主动引导的策略下,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三、多元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1、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办公软件不断进行更新,对于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的要求不断地增多。在学习的教材不能满足教学的时间及需求时,就要进行内容的更新,及时关注新信息,对于办公软件的新变化在课程学习中及时进行补充。在进行教材选择时,要有选择的标准,课程教学就要有理论讲解又要有实际操作,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不断补充新知识,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

2、构建教学体系

目前办公软件该机应用课程进行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评价。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教学评价的过程应该形式多样。教学中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生的作业检查管理、在线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平时进行案例练习,多进行不同方式的考核,对于学生的实际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首先通过多种手段得出结果,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总结经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借鉴。

3、加强实践,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加强实践练习,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灵活运用办公软件的能力。实践过程也是检验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除了能力的获得,还检验学生对于办公软件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格外重视实践活动,只有在进行案例练习时,才能发现自己在使用软件时的不足之处,对于不熟练的或者是不会的高级应用进行练习,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在进行实际锻炼时,课程教学中许多环节都可以以实践活动课的形式进行教学。

可以改革教学的内容,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主动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完成具体的课题有利于检验学习效果,例如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广告的设计,或者进行教案的设计等,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在创新中不断发展自己的能力。

结语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的能力,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夏其表,王洁,尹建新,计智伟. 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课程多元化立体化教学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14,02:79-81.

[2]仝海燕,贾爽,吕洪善. 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亳州师专为例[J]. 中国科技投资,2013,26:170-171.

[3]方志超. 立体化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办公综合应用》课程教学中的探究[J]. 轻工科技,2015,12:175-176.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 篇4

网络环境下, 企业市场进入壁垒降低, 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优点, 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因此, 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过程中, 要合理运用网络技术, 整合实践内容, 这是市场营销课程多元化立体教学的外在驱动力。

当今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越来越不适应网络环境发展变化, 比如课程知识结构与教学内容已经不适应网络环境发展变化。为此, 需要建立营销课程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 这是多元化立体教学的内在驱动力。

二、网络环境下市场营销课程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设计思路

依据人才岗位能力要求需要掌握的核心营销专业知识与技能, 运用网络技术手段, 建立以项目任务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可以按照三级进阶梯度方式搭建, 即从职业通用能力开始, 经过职业岗位能力不断进阶递进, 最终构建职业综合能力体系。在构建三级职业能力过程中, 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目标应该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职业能力。网络环境下市场营销课程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设计思路为:设计典型项目与任务, 在此基础上选择多元实践教学策略, 建立立体化网络实践教学平台, 采用多角色互换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教学, 最后根据多方位课程考核主体体系归纳总结。

三、网络环境下市场营销课程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实施要点

1.建立立体化网络实践教学平台

立体化网络实践教学平台体系包括课堂实训教学、校内实训教学、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工作实训等组成。在市场营销实践教学过程中, 应该充分运用营销决策软件展开交互性教学, 比如在营销网络实训室内进行网络实训教学活动,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网络调查、网络策划、网上设计以及网络促销等, 培养和引导学生搜索网络平台, 快速定位与获得需要的信息资料。

2.选择多元实践教学策略

网络环境下市场营销课程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设计中, 要根据实践教学任务, 选择多元实践教学策略。

(1) 多元教学方式融会贯通使用

在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 可以将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专题讨论法、情景模拟法、仿真模拟法等多元教学方法融会贯通使用, 同时, 可以根据市场营销课程专业特征, 选择调研参观、市场模拟、淘宝开店、校园社团社会服务等途径, 不断提高学生社会营销能力。比如营销实践教学任务制定过程中, 以项目为导向设计专题讨论会、辩论会、创意比赛等,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从而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项目的选择, 要立足本土企业营销案例, 案例要有比较高的启迪内涵, 从而能够给予学生较深的启发。项目载体可以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手机、服装、饮料商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选择市场调研、仿真模拟等多种方式综合使用, 从而使得学生在模拟实践中体验到消费者消费决策、产品营销策略与营销策划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2) 建立虚拟营销公司的团队教学方式

网络环境下市场营销课程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设计中, 可以根据实践项目任务, 让学生组成团队, 建立每个团队以五六人为佳, 每个团队承担虚拟营销公司某个岗位职能, 学生以虚拟公司职工的身份参与模拟市场营销活动, 在模拟营销活动中提高营销能力。在模拟营销活动中, 团队在系列任务完成后进行角色互换, 学生可以体验虚拟公司的管理岗位、市场调研岗位、业务员岗位、商务谈判岗位、促销岗位等各种角色, 也可以客串消费者、投资者、竞争对手等。教师在虚拟营销公司的团队教学方式中扮演一个培训师、评委的角色, 学生在模拟实践过程中全面锻炼和提高营销能力, 提高团队合作精神等。

四、网络环境下市场营销课程多元立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非常容易在网络上获取, 这样使得有部分学生不重视课堂学习, 他们认为自己能够在网络中自学, 课堂教学对于他们而言并不重要。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措施是坚持考勤。开学初时, 笔者就向学生说明缺课太多会取消本门课程的考试资格, 最终影响到学生的毕业, 而且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表现, 能够作为学生平时成绩记录下来, 有助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

2.引导学生适应网络教学环境

网络环境条件下的教学更加注重自主学习, 这对于一些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而言是一件难事, 这是因为学习能力差的学生, 往往自控能力也比较差, 而网络资源复杂多样, 是一个充满诱惑的世界, 很容易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把大量时间浪费在学习之外, 大大影响教学效果。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 教师应该多花时间和精力, 多关心他们和鼓励他们, 特别是以加强他们的自控能力入手培养他们, 同时教师可以采用监控能力强的网络技术来协助教学。

3.加强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建设

网络环境是开放的, 为此需要加强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建设, 这是基于两个方面:第一, 项目内容要不断更新和拓充, 教学案例要与时俱进, 营销知识与技能要不断更新;第二, 教学平台的升级, 共享教学资源构建、创设性学习活动等, 这些都依赖于学校对网络教学的重视与投入, 使课堂教学能够在网络环境下不断深入下去。

参考文献

[1]邵丹萍.高职市场营销课程网络辅助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 2010, (04) .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 篇5

【关键词】多元立体式舞蹈教学 学前教育 身心健康

一、多元立体式舞蹈教学的提出

学前教育专科生不但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而且必须具有与之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舞蹈课应以提高学生的舞蹈综合素质为主,以促进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的提高。

由于近年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不断地在扩大招生,无形中给舞蹈教学增加了很大的压力。以前只是单纯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技巧,忽视学生的舞蹈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还有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单一。改变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舞蹈综合素质,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但会教会舞,而且能够引导学龄前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编出适合学龄前儿童的优秀舞蹈作品,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的趋势。为此,我们提出并实践了多元立体式舞蹈教学。

二、多元立体式舞蹈教学简介

(一)基本模式

多元立体教学模式是以“三个形式,四个模块”为核心的模式,力求从形式和内容上构建一个立体的学前专业舞蹈教学锥形。“3”是基础舞蹈课的开展形式,即“舞蹈组合、舞蹈表演、舞蹈理论”;“4”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实施的内容,即 “赏、学、创、教”的教学四模块。分析该种模式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实施方案设计。

(二)辅助教学方法

1. 多媒体展示法。多媒体教学法能让幼儿在更直观形象的情境中感受舞蹈的美,进而乐于表现美、创造美。

2. 情境故事法。将舞蹈内容编成故事讲给幼儿听,以帮助幼儿熟悉舞蹈内容,从而化繁为简地逐步开展舞蹈教学活动。

3. 想象创编法。教师要准确、形象、富有表情地大胆表演舞蹈作品,使幼儿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

4. 游戏导入法。游戏法是运用游戏的形式和口吻进行辅导的一种方法。舞蹈学习也应该让幼儿感到是一种游戏活动、是一种娱乐。

三、多元立体式舞蹈教学对幼师生发展的价值

1. 增强体质,塑造形体,为学生提供新的生活空间

多元立体式舞蹈教学,在进行舞蹈组合和舞蹈表演训练时,运动量适中,不受场地、器材和时间限制,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加健身运动的合适项目。舞蹈艺术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一种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情感的手段,在淋漓尽致地表现思想感情的同时,给观众以无穷的审美享受。在日常生活中,人体表现为人的精神和情感等心理活动的承载体,人的精神和情感生活是人这一生命体机能的一部分,它们产生于人体,作用于人体,舞蹈就是以一种抒发宣泄的形式表达人类情感的形式。如中国古典舞中的腰部训练正是利用了人体在时空中完成各种不同力度、幅度、角度和线、面、形的造型意义上的基本能力以及它同情感的本质和必然联系,来完成其以形传情达意的艺术目的。它不仅为学生锻炼身体增添光彩,加大大学生微观活动空间,同时拓展大学生宏观的心理空间。

2.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关于多元立体式舞蹈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在网上问卷调查270人中,有202人认为多元立体式舞蹈教学对学生的生理及心理有很大的积极影响,41个人认为多元立体式舞蹈教学对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积极影响不大,27个人认为多元立体式舞蹈教学对学生的生理及心理没什么积极影响。

多元立体式舞蹈教学中古典舞讲究刚柔并济,刚即强而有力,在我们日常健身中,要适当地做一些力量型的训练,会使肌肉形成连接,最终形成肌肉线条。良好的肌肉线条会使我们的身体看起来强壮而纤细。古典舞柔即柔美柔软,能让人把心静下来,放松四肢,把气息往下沉,把身上所有关节的棱角磨平,用思想带动肢体完成动作。此外对需要减肥塑身的人,中国古典舞也是上佳的选择。例如单腿蹲,有利于锻炼两条腿从脚腕、膝盖到腿部肌肉的柔韧和力量,训练两条腿在主力腿不动的情况下最大幅度的屈伸,并且是在同一时间完成不同的动作。

中国民族舞不仅反映生活、情景的直观物态,还蕴含深厚的含义和精神,人们随着不同旋律,配合不同的情绪,改变人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心理活动方式,促进身体各机能系统进入积极活动状态,把安静时长期处于关闭状态的毛细血管、肺泡、肌纤维和神经细胞尽可能地激活起来,从而使各器官的血液获得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改善机体健康状态,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同时在各种专门训练、比赛和表演中得到美的享受,充分调动了人们的精神力量,使人们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还有研究表明,人体运动能够促进人体释放出一种称为“B-内啡肽”的脑化学物质,它不仅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还能够提高人们对精神紧张和对外界刺激的忍受力。这一点己为许多舞者所证实,他们在进行中国古典舞训练后,往往感觉心情舒畅,身体轻松,说明舞蹈训练确实能稳定情绪,改善心境。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它不像初高中那样每天是上学和放学两点一线,也不像上班族那样游走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属于游在他们之间的中间地带。当然就是因为这样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问题才更加值得关注。

本研究选取多元立体式舞蹈教学内容,对50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20周的干预训练,每周2次,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进行试验前后的测量,并对测量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后,其结果显示,多元立体式舞蹈教学不仅能够改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生理素质,同时也能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身心都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经常进行多元立体式舞蹈教学,能够使人实现躯体上的自我保健、情绪上的自我调节、生活方式上的自我控制和人际关系上的自我改善。多元立体式舞蹈教学还可促进自我意识、自我体察、自我控制能力、与人合作等品质的培养。通过学习多元立体式舞蹈教学能使人善于情感交流,积极向上,勇于进取,并理解生命,提高表现自我的欲望和能力。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 篇6

关键词:体育教学,多元立体,育人模式

近年来, 随着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努力研究与探索, 体育教学理论界逐渐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虽然在教学理论上有许多不一致的声音, 但其核心教学思想是一致的。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与教学思想的指导下,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教学, 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体育教学中, 根据教学对象与教学任务的不同, 我们需要依靠多元立体的育人模式来实现教学目的。

一、多元化立体育人模式的内涵

多元立体育人模式是高校对于学生教育和管理的一次大胆的理论尝试与实践探索, 它的构建与发展是以课程为单元, 在教学资源这个平台上将能力培养作为轴心, 把所有教学要素融合在一起, 对学生实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及管理。在多元化立体育人模式教学中,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要以学生为中心, 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面对学生之间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要遵循以学为本的原则, 进行不同层面教学活动的开展, 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另外, 体育教学不仅尤其特性, 同时也有与其他学科的共性, 所以在开展教学时, 要对这种综合性、交叉性的特点进行合理把握, 使学生能够形成一个多元化、立体化的知识网络。

二、体育教学多元立体育人模式的具体内容

1. 教育目标的多元立体化。

教育目标的多元立体化主要表现为教育目标的多侧面及多层次, 以培养创新型和开拓型人才为目的。首先, 在知识能力方面, 学生要做到广博深邃, 兼具学习应用能力与社交生活能力;其次, 在思想品质方面, 学生在具备高尚品格与爱国精神的同时还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 在素质结构方面, 学生要具备优良的综合素质, 包括健康的身体素质、优秀的政治素质及创新的科学素质。

2. 教育途径的多元立体化。

教育途径的多元立体化主要表现为教育途径的多渠道。主要渠道包括课堂教育、校内的课外教育以及校外教育。其中, 课堂教育是比较传统的一种教育渠道;校内的课外教育作为第二课堂, 可以组织各种体育兴趣小组及体育比赛等;而校外教育就是通过家庭与社会的配合, 让学生参加户外体育活动。多种渠道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从而形成体育教学途经的多元立体化。

3. 教育方法的多元立体化。

教育方法的多元立体化主要表现为教育思想方法与教育手段的多侧面、多层次。在教育的思想方法方面, 不仅要对教育对象进行观察与分析, 并且在观察分析时要注意由局部到整体, 有现象到本质的进行。在教育手段方面, 要将谈话法与活动法融汇在一起, 不仅用语言、文字对学生进行教学也要有具体的动作示范。在体育教学中具有许多抽象的内容, 对于这些内容在教学时容易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其直接表现在学生面前, 便于学生的理解记忆, 从而促进提高学习质量的提高。

4. 教育原则的多元立体化。

教育原则的多元立体化表现为教育原则的多侧面、多层次。从不同角度分析, 教育的原则也是多元的。在教育主客体的角度上, 要遵循施教者主体作用与被教者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在教育要求角度上, 要遵循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原则;在教育方法角度上, 要遵循整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教育内容的角度上, 要遵循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三、体育教学多元立体育人模式的实践

1. 树立多元立体化的教学理念。

树立多元立体化的教学理念是构建多元立体化育人模式的首要前提。多元立体化教学的核心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包括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传统教学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特征, 而多元立体化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实施多元立体化教学, 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使学生的体育视野得到进一步开拓, 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时, 培养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并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使其研究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2. 确立多元立体化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想要实现的基本目的。多元立体化育人模式的教学目标应当同时具备知识、能力与个性, 主要目标包括:增强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分享与合作的素养等。通过多元立体育人模式, 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并使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有效培养, 最终提升学生的职业体能, 进一步适应职业发展需要。

3. 构建多元立体化的课程内容。

多元立体化的教学内容是实现多元立体育人模式的重要桥梁。在设置课程内容时需要注意的是:课程内容要将知识的生成过程与应用过程重点强调出来;重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及科学的精神教育;将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关键点;注重对学科知识进行综合, 主张学生自主学习。在课程讲授中, 授课的内容少而精, 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自主学习实践;其次, 讲授的内容宽而新, 注重体育学科前沿性问题的讲授。

4. 使用多元立体化的教育方法。

多元立体化的教育方法是实施多元立体育人模式的核心。首先, 根据多元立体化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要将学生做为主体, 利用启发式、讨论式及参与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其次, 教学时要注意创设多元立体化教学情境, 使学生参与到真实有趣的问题情境中并学会关注与思考, 进而进行探索与研究;此外, 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优势,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监控。

5. 实施多元立体化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系统建立的基本原则是将学习过程评价与教学目标管理结合起来, 不仅要对知识的获取、研究、分析与创新等多元立体化的学习过程进行综合评价, 还要对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进行评价, 从而形成多元化的综合评价系统。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 篇7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多元立体化,教学资源

1《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1)大班教学,学生数量多,在上机课时教师很难辅导到每一位同学,学生的问题可能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2)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学生家庭经济水平不同,农村家庭孩子接触电脑少或甚至没接触过电脑。条件好的学生能熟练操作电脑,但这部分能熟练操作电脑的学生也分不同情况。有的只会玩QQ、游戏、上网,但却不会Word、Excel等软件,有的可能会一些Word等。

(3)课程内容多但机房课时少,学生操作不能得到熟能生巧,今天学了明天可能又忘了。

(4)学生学习方式或态度不正确,不会记笔记,学习方式不主动,被动听老师讲,到了自己操作时又不会。或者有的学生只重视应用,不重视理论。

2 构建多元立体化教学平台

2.1 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

2.1.1 建立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能实现资源广泛共享、信息处理自动化程度高、信息传递方便快捷等[1];具备添加教学课件、补充资料、随堂测验、布置课后作业、在线讨论、学习跟踪、在线测验、教学评价、课后交流与辅导等功能;具有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开放性和实时的师生交互性,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2.1.2 建设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多方面的[2],包括教材、习题库、实验指导书、教案、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学习辅导光盘等,符合多媒介、多形态、多用途、多层次的特性。

编写或选用案例、任务式的教材,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际任务式的案例掌握知识点和技能,以实际应用案例驱动。按照“任务目标→案例操作要求→操作过程→知识和技能要点”的教学过程、内容和案例实用。由浅入深,从介绍操作要求、操作过程和方法出发,带出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操作技巧和技能拓展要求,将枯燥的知识融入到实际应用操作中,引入案例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方法。

录制教学视频,将课程案例或习题库录制操作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操作,从而指引学生进行上机操作,解决了老师因学生众多而不能全面辅导的问题。

编写习题库,习题库编写要遵从教学大纲,覆盖到每个知识点,同时又要突出重点和难点,提供正确和科学的答案,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改正错误。也可将习题库制作成在线测试系统,并且能自动评分,学生可以评测自己的知识。

编写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书是以任务式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实践,指导学生通过实训提高计算机操作与应用能力。任务的编写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基本任务,另一种是拓展综合任务。让学生既能掌握本单元的知识,也能将知识进行拓展,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2.2 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

2.2.1 实现“三个一”的基本教学模式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我院全校性的必修课,担任该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很多,为了保障课程的教学质量,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三个一”。即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学计划和统一的教案,充分保障了完整的教学内容和良好的教学质量。

2.2.2 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

将教学内容设计为多个任务,任务中包含知识点和技能,让学生在完成具体的任务中掌握了要学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这样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2.2.3 主题研究型教学模式

布置一个主题让学生自己完成,组织学生开展研究型的学习,比如演示文稿的学习,让学生制作旅游景点介绍的ppt。在学习Excel函数时,让学生用函数制作一个小账务系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如何收集信息、组织和处理信息,培养了学生信息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2.2.4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要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教会学生找到正确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利用习题库和实验指导书来巩固知识和查漏补缺,补充自己知识的空缺,端正学习的心态。弱化教师的课堂讲解,将更多时间还给学生自己学习,这样也可解决学生因水平不同的多层次的学习需求。

2.2.5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课程全面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采用理论和实践同步进行的教学方法。同时充分利用教育技术,将课程的网站挂接校园网,学生可以在课程网站上自学或复习,可以在网站上进行练习和在线考试。有问题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站发送问题信息或在线和老师、同学交流及讨论。

2.2.6“教、学、做”为一体

将教学目标落实于学生应用能力上,建立课程的技术、技能体系,将理论知识贯穿于实训中。教师在采用边讲边操作的方式,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

2.3 提倡学生自主的学习模式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库进行学习。学生根据网上自测确定自己的自学目标,通过操作视频和实验指导书模仿完成达到目标。再利用在线测评系统进行自测,通过这种“螺旋式递进”方式来获取知识。

计算机基础的知识点丰富和广泛,学生要学会知道自己不会的知识点,并且及时亡羊补牢。学生需及时进行网上测试和网上学习来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制定学习方案。

2.4 采取多方位的评价体系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差并不是一两次测验就能体现出来,建立一个多方位的评价体系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为自己的能力提高而学习,并不是为期末考试能取得高分而学习。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全面跟踪,既能让教师及时发现教和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相长。要建立良好的评价体系,从多方位如网上作业、课堂回答问题、出勤率、测试成绩等多方面进行考量,成绩尽可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学习效果和能力。

3 结束语

多元立体化的教学平台虽然有些方面还处在探索和研究阶段,但已取得良好效果。多元立体化的教学平台也可以尝试普及到其它学科的学习,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让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也能得到提高和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旭东,薛亚玲.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J].成都:时代教育,2010(6):86-87.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 篇8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互联网及新媒体的广泛应用,给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教育部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一文中明确指出,要在全国高等院校推广先进的信息技术以推动基于计算机的英语教学改革,强调了必须改变由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授知识模式,探索以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为手段的个性化学习模式。(柏桦,2006)

大学英语读写课是大学英语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阅读和写作作为侧重点,它在总课时中占据很大的比例,是非英语专业学生获取英语语言知识、语篇知识、西方文化背景知识以及英语学习和应用策略的主要途径”。由此可见,大学英语读写课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为了适应信息技术环境下对独立学院学生大学英语学习要求的变化趋势,本文将立足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读写教学实际,探讨行之有效的大学英语读写教学模式。

二、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读写课程学习现状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新型教育组织形式。随着独立学院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独立学院学生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在学习方面具备自身的特点。作为大学英语读写课程的主要参与者,独立学院学生具备以下特点:

(一)学生整体英语基础相对薄弱

以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为例,生源来源为河南省第三批录取的本科生。以河南省2014、2015年录取分数线为参考数值:2014年本科二批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76,本科三批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00;2015年本科二批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8,本科三批录取分数线为383。对比两年录取分数线不难发现,与二本学生相比三本院校学生录取分数相差较大,因此三本院校学生整体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尤其是英语能力普遍不能达到高中下的水平。以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2014级学生为例,学生高考英语成绩均值为91.20分,而入学英语成绩均值为74.51分,两个成绩之间存在的显著差异说明学生英语能力高考过后明显下降,普遍不能达到高中的水平。

(二)学生学习依赖感较强,对大学英语读写课缺乏重视

独立学院的学生大都缺乏学习主动性,在主动拓展课外相关知识方面缺乏热情。教学过程中,教师考虑到学生基础较弱,将每个知识点都一一讲清楚,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及钻研精神;加之考试时教师“划范围”更导致学生放松对自身英语水平提高的要求。大学英语读写课属于高校公共课性质,大学英语学生在学习时对于自身专业课的重视远超对于大学英语读写课的重视程度。

三、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构建“多元立体化”大学英语读写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不但能够丰富大学英语教学信息资源,更使得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因此,大学英语读写模式的改变必须立足于信息技术这个大环境。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柏桦,2006)。教学模式不断推陈出新,各种媒体和信息技术交叉应用于大学英语读写课堂教学和学习是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读写课程改革的新趋势。

(一)多元立体化大学英语读写教学模式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读写教学有机融合后的多元立体化大学英语读写教学模式为:把互联网作为主要的学习资源渠道,合理运用英语教学软件,制作相关微课课程,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借助多媒体作为重要的教学工具。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一方面,读写课教师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得到有效的补充,教学手段得到丰富多元化从而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提高,课外也能自行有效地将教学资源转化为学习资源,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巩固学习成果。

(二)多元立体化大学英语读写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实现途径

首先,充分运用多媒体为读写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营造一个立体化的教学环境。多媒体课件将图文、声音及语境融为一体,为学生语言学习提供多重感官刺激,从而使学生沉浸在英语环境之中并调动学生积极性及学习兴趣。教师也可通过网络资源库和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并有效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其次,立足于互联网构建开放的多元化读写教学环境。教师在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下,利用互联网进行各种素材收集,整合相关资源建立与教学内容、知识背景相关的视频、音频、文本等丰富教师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语言学习知识面。如针对我院大一学生普遍英语水平不高,学习又无从下手的问题,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公共外语教研室教师合作开发语音系列教学微课视频,从基本的读音入手解决学生在大一读写课程上遇到的“不会读、读不准”的问题;开通信商大学英语微信公众号,面向学生提供诸如英语四六级考试相关考试信息、内容及备考方法,英语国家相关文化知识及大学英语与各专业相关性知识等;利用批改网等资源解决学生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大学英语读写课程中的难点在于“写”,写作水平直接体现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再加上教师详细批改每一位学生的作文所需时间较长,因此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困难的。利用批改网修改学生作文,学生可以在提交后与教师同步看到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可根据系统提供的初步意见自行修改并再次提交直至写作中出现的错误少之又少,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的目的。

再次,利用校园有效资源,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亲身参与到英语学习活动中来。如语音实验室搭建外语听力内容自助学习系统,鼓励学生课余自行参与相关听力内容学习,以“听”促“读”,听读能力共同提高。利用校园刊物如《英语风暴》开设英语学习专栏;利用英语城堡等英语角活动锻炼学生“说”的胆量,促进学生多读以达到会说多说的水平;积极倡导组织外语文化节,通过英语演讲、话剧及英文歌曲比赛等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使用英语的机会,达到学好英语的目的。

四、“多元立体化”大学英语读写教学模式的应用及教学效果

首先,确立了学生在大学英语读写课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在多元立体化大学英语读写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程度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并且“现学现用”地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例如,学生通过学习双元音语音教学微课,在耗费时间不长且知识点集中的情况下,提高预习环节中“读”的兴趣,极大改善了学生在大学英语读写学习过程中“会看不敢读”的“哑巴”英语现象。学生在微信平台上选择合适的课外拓展资料和备考方法进行“自助”学习,微信平台关注人数持续增加,各期节目阅读量逐渐上升,这说明学生在大学英语读写学习中逐渐确立了自身的主体地位,对教师的“依赖感”逐渐降低。

其次,师生互动明显增加,大学英语读写课程教学效果得到提升。教师要在教学中更多地考虑学生实际情况、需要和兴趣,设计出受欢迎的课堂活动,这样学生在课后复习环节不再受传统教学的限制,即排除了“面对面”答疑解惑对于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后,主动性明显提高。如以批改网数据为例,规模为50人左右参与的写作任务,学期第一篇作文共计41人提交文章后置之不理到学期末最后一篇作文35位同学提交的次数大于1,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环节。教师在学生自行修改基础上再次进行修改,既节省时间,又能使学生快速接受批改意见,从而提高读写课中“写”的教学效果。

再次,“多元立体化”大学英语读写教学模式可刺激青年教师及时更新关于大学英语读写课程知识结构,升级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读写课程中的广泛应用,不但开拓了学生学习的视野,也刺激青年教师逐渐摆脱“粉笔+黑板+书本+讲稿”的教学方法。多元立体化的大学英语读写模式要求教师对教材传统理念融会贯通,借助网络平台和计算机软件将纸质教材和电子媒介资料有机结合,在学生自主化学习过程中提供有效指导,使其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要营造这样的学习氛围,教师就必须提升个人专业知识水平,弱化自身“权威”角色,真正参与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并与学生一起进步。

五、结语

总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使信息技术和各种媒体交叉应用于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读写教学与学习,必将促进教学模式推陈出新。信息技术环境下独立学院“多元立体化”大学英语读写教学模式在结合学习者特点及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情况下,可以有效调动学习者由“依赖型”转变为主动型学习者,促进大学英语读写教师在教学设计、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与时俱进,从而大幅提高大学英语读写课程教学效果,并进一步满足独立学院“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摘要:“多元立体化”大学英语读写教学模式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读写课程改革的新趋势。信息技术与新媒体在大学英语读写课中的交叉运用,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增强主动学习意识,更能激励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大学英语读写课程的教学质量,并满足独立学院“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关键词:信息技术,大学英语读写,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 篇9

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 他通过多年研究和探索智能, 在1983年将自己对智能的理解提了出来, 后来又对其进行了有效的补充和完善。加德纳认为,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 应该运用多种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 将多种选择提供给学生对成功的在追求。比如, 可以运用语言、空间等模式进行历史教学, 运用逻辑、数字等模式进行数学教学等。在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评估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运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 同时保证这些评估方式匹配多元教学, 以使学生在对自身的才能进行展示的过程中运用多种形式。依据多元智能理论, 各种智能在每个个体中存在的形态为潜能, 只要给予恰当的鼓励、教育等, 几乎所有人的所有多元智能都能够得到极大程度的发展, 甚至远远超过预期。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必须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充分的尊重, 将每一个学生的智能潜力充分发掘出来, 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均得到有效的满足, 从而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1]。

2 基于多元智能教学理论的高校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方法

2.1 教师课前准备

2.1.1 树立多元智能的课程目标观

由于智能强项和弱项存在于所有人身上, 因此课程追求的目标应该是对学生智能的多样性进行有效的反映并使其得到极大的满足, 将所有学生的多元智能开发出来并促进其发展。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在对课程目标进行确定的过程中应该有效的切入点寻找出来, 保证该切入点能够使所有学生将自身的智能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从而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促进学生成长成功, 同时还应该将教学的其中一个直接目的设定为学以致用并真正理解。

2.1.2 树立多元智能的课程内容观

为了有效实现真正理解并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课堂内容的综合化和过程化。我们在高校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应该给予核心知识主体以充分的重视, 紧紧围绕某一核心知识进行学习和实践, 运用多种手段有效整合相关知识及技能, 最终形成整体体系, 从而为研究学习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2]。

2.1.3 树立将多元智能的课程资源观

生态化的教育在课程资源下得到了大力倡导, 主张学生学习场所应足够广阔, 实施情景教育和体验教育, 在真实而丰富的情景中进行课堂实施, 从而将学生的多元智能充分开发出来。生态化的教育强调教育要活, 尽可能地吻合实际工作情况。因此, 教师在对教学进行准备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充分开发课程资源等, 使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工作实际相符, 同时促进师生合作的显著增强[3]。

2.1.4 树立多元智能的课程评价观

将评价放在课堂实施的具体情境中去是多元智能理论强调的重点。学生学习和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的过程中, 课堂内容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 比如: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过程化的评价。该评价将课程和评价之间的界限淡化了, 为在动态的具体情境中教师和学生双方对自己和对方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同时也为学生对自我进行及时反思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有效比较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 对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积极的总结, 对智能弱项进行积极的改进, 同时使智能强项得到充分的发展。

2.2 授课过程中的教学方法

2.2.1 发展学生的语言智力

教师在一体化教学中应该给予言语训练以充分的重视, 多让学生回答问题, 这些问题最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而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方面的问题, 这样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锻炼。也常将学生毕业后找工作面试的情景模拟展示在他们面前, 让他们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从而对自身的语言智能进行有意识的强化, 将展示机会提供给所有学生, 特别是给予那些平时沉默寡言的同学以充分的关注, 充分挖掘他们的语言智能, 使他们树立其自信, 最终达到积极主动表达和展示自己的目的。

2.2.2 充分利用学生的音乐智能

有很多抽象的定义和原理存在于电子专业中, 学生很难通过一段文字形象地了解这些定义和原理。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将音乐-节奏智能恰如其分地利用起来, 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从而让学生从感性认识这些理论知识到理性认识这些理论知识, 将其学习热情有效激发出来, 最终将其学习的积极性有效调动起来。因此, 对音乐-节奏智能进行灵活多样恰到好处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及教学效率。

2.2.3 逻辑训练增强数理智力

运算和推理的能力及即是逻辑-数理智力, 如果学生具备这种智力, 那么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是极强的。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注重前后联系, 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 使其将推理、归纳总结作为自己日常学习的习惯, 从而不断增强自身的逻辑运算能力。

2.2.4 运用视觉发展空间智能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发展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是因为其具有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 所提供的多媒体课件极为感性, 且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 学生在形象生动的画面的感染下很容易感受到自身的学习环境是异常宽松和愉悦的, 从而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 对原本枯燥无味的公式、原理等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2.2.5 充分调动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

由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千差万别的, 因此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学生个体的差异, 认清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之间的差异, 然后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形式, 使他们的智能表现在充分适应的情况下得到极大的发展。一些学生在复杂的理论知识面前常常不知所措, 但可能具有极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面对这类学生, 我们应该使他们较弱的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得到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的智能优势的有效弥补, 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2.2.6 加强交往发展交流智力

一些学生对学习并没有浓厚的兴趣, 或很难积极主动地面对学习, 但是却具有极强的人际交往能力。面对这类学生, 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给调皮学生提供良好的条件, 使他们将自身优势智能充分发挥出来, 帮助他们找回学习的自信, 避免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交流智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2.2.7 带动学生充分认识自我

自我认识智力就是对自己和别人的交往能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我们在一体化教学中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定期开展自我评价活动, 对自己的合作情况等进行主动客观的评价, 积极总结自己的各种体验, 该评价方式能够让我们及学生对学生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使学生内省的智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从而显著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同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自评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将自己的思维充分打开。然后分小组进行组内互评, 让学生相互评价, 不断反思自身学习成果, 将自身的有益思维有效激发出来, 从而达到共同提升的目的。

2.2.8 充分挖掘学生的自然观察能力

人的自然观察智能共分为观察能力、分类能力、辨别能力三个层面。在高校电子信息技术一体化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该督促患者留心观察并积极总结, 从而促进其对问题分析和总结能力的显著提升。

在高校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 并不是要求将八种智能训练贯穿于每堂课中, 而是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到学生不同的智能, 然后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智能训练, 训练过程中严格依据学生的智能发展实际, 将传统的“一锅端”的做法彻底摒弃, 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将自身的智能强项充分利用起来, 并将智能强项充分发展起来, 一方面对智能弱项进行有效的弥补;另一方面全面发展多元智能。

参考文献

[1]王玉.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与反思[J].贵州教育, 2009 (3) :12-14.

[2]孙丽霞.多元智能理论对差异教学的指导[J].科学教育, 2009 (2) :6-7.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 篇10

一、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近年来,随着“普高升温”“中职扩招”的影响,许多中职学校招收的生源素质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进而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了更多的挑战。结合我校多年的调查和总结,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职中生由于学习或家庭等原因,他们在心理发展上一般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大多数认知比较片面偏激,自卑心理明显。大多数职中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一般,看待问题比较肤浅片面,缺乏深刻的思考,容易产生偏激的想法,比如对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往往会产生消极对抗的做法。由于他们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较少有成功的体验,相反有较多失败和挫折的打击,所以许多人表现出自信不足,自尊较低,或多或少对自己的某些方面感到自卑,退缩逃避。

2.普遍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厌学情绪突出。对于中职教师来说,最头疼的问题就是绝大多数职中生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目的。大部分职中生对于“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何种程度”,并没有明确的认识,至于“将来能干什么,想干什么”,心中也不明白,“过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尽管部分学生的表现欲很强,但却不是用在学习上,而是喜欢搞恶作剧或爱表现、发号施令,以引人注目。

3.容易染上不良的行为习惯,自控能力较差。职中生的自觉性低,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们许多在初中时就形成了懒惰、讲粗口、抽烟、沉迷网络等不良习惯,很难一下子改掉。生活中碰到一点小事就容易发怒,情绪不稳定,对情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尤其在一些性别不均衡的专业班级容易出现走极端的现象。

4.人际交往趋向社会化,人际困扰显著。职中生的社会交往比高中生更加频繁和社会化,他们一般有行业实习和一些短期帮工的机会,接触社会比较早,社交也比较复杂。在异性交往方面,职中生中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两极分化,一类是比较早地进行异性交往,经验丰富,常受感情困扰,这类人占多数;另一类是缺乏与人交往的经验和能力,性格比较胆小内向,在异性交往方面显得自卑。总体上,职中生非常重视同伴的关系和看法,因此在他们的来访咨询中,人际关系困扰占较大的比例。

针对新时期职中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我校在近年来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在“心理辅导中心”的全面规划组织下,全方位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逐步形成了“全员提升、主体互动、立体渗透、多元参与”的生本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取得初步成效。

二、“全员提升、主体互动、立体渗透、多元参与”的生本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一)大力提升全体教职员工的心育素质水平

1.全体教职员工学习心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学生观和成才观。针对教师中普遍存在的“生源素质下降,职中生难教”的心理困扰,学校多次邀请校外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学习心育理论,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人才观,正确看待职中生的成长、成才特点。具体包括:领导班子带头、行政干部和德育队伍全员参加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C证”、“B证”教师培训,目前学校教师中具有心理健康教育A证的4名,B证161名,C证71人。学校每年提供1~2次专业学习培训或考察机会,如参加广东教育学院举办的“成功快乐的教师工作坊”等,不断提升专兼职心育骨干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全员参加“生本教育培训班”学习,开展“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生本课堂教学实践”、“项目教学实践”、“有效教学实践”等。

2.在校园中营造富有职业特色的育心文化氛围。我们利用宣传橱窗、校园广角镜、专题讲座、心育研讨会等形式向全校师生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尝试采用广播访谈、案例解说、心理剧场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全校师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和能力。通过校园的主雕塑“摘星之手”、“马可波罗园”、“徐霞客园”、获全国灌篮“三分王”的学生塑像等实体环境,为全校师生营造浓郁的育心文化氛围。

(二)实施开展教师学生主体互动的心育活动

教师和学生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应该在学生、教师层面开展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題活动,促进师生主体互动,共同进步。具体包括:

1.在学生层面,开展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电子版报设计大赛和心育主题图画作品设计大赛。成立“心理兴趣小组”、“爱心大使”、“义工服务队”等社团,开展各种形式的心育宣传活动和班级心理教育协管工作。举办“心手相连,成长之旅”的大型亲子活动,采用体验式的游戏、活动、倾诉、感恩等形式增强亲子沟通,让学生和家长受到深度的心理教育。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引入“团队辅导”理念,每年举办“新生团员夏令营”、“新生军训”、“司仪大赛”等团队活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和谐发展。开设校园心理健康网站,进行心理教育宣传和咨询服务。

2.在教师层面。学科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设计大赛和渗透心育的学科教学设计评比活动。班主任开展“典型学生心理辅导个案”研究和心育论文评比。全体党员开展“成功教育案例”评比活动。针对人事制度改革,开展“教师职业压力问卷调查”,邀请专家为教师举办心理调适讲座。

学校丰富的校园心育活动,使我校学生在入学以后各种心理素质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和完善。在我校2006级学生SCL90测试统计分析中发现:06级学生在三年级的测试总分比一年级测试总分改善了6.55%,其中各因子的改善幅度在1.2%到7.1%之间。尤其是敌对、焦虑、偏执和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差异显著;另外,后测总分预警人数比例比前测下降了46.7%, 其中各因子的预警人数比例下降幅度在16%到59%之间。

(三)努力形成德育教学立体渗透的心育体系

德育和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渠道,也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实践中,我校逐步摸索出以“一个课题”、“两条主线”、“三大途径”为中心,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教学管理的全方位立体渗透。

1.“一个心育课题”指导带动心育研究。借助学校全国“十一五”教育部重点子课题《生本教育理论在建构旅游商贸职业学校“校店合一”办学模式上的应用研究》的立项契机,我们申报了《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旅商职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课题,带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全面提升。在众多教师积极参与心育科研的基础上,学校心育科研硕果累累。根据统计,2005至2008年间,我校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的心育论文共有13篇,获得各级奖项的心育科研成果和论文共60多篇。目前已出版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阶段性成果《心旅航标》。

2.“两条德育教学主线”全面贯彻实施心育活动。一条主线是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队伍是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骨干力量,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培养和提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教育能力。我们在班级德育管理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每学期实现“四个一”:每学期组织班主任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学习或参观活动;每个班级组织一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班会;每个班主任选择一个典型学生作为心理辅导的重点对象;班主任每学年撰写一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或学生的心理辅导个案。组织班主任开展“心育主题班会”观摩活动。每年级组织“典型学生心理个案帮辅活动”,由心理辅导中心委派专兼职心理教师协助班主任辅导。

在心育主题研讨中,我们形成了“班主任团队研讨模式”,主要的做法是:先由辅导中心收集信息,策划提供研讨主题;然后在各专业系内组织班主任集体探讨,形成专业系的研讨报告;最后由德育处组织全校的研讨汇报会,由各系代表汇报交流,最终形成研讨成果,印发给班级参考实施。这种生本教育的“班主任团队研讨模式”,改变了传统班主任德育例会的“一言堂”格局,充分调动了班主任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整体上扩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和深度。

另一条主线是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校学科教学工作中。如果说班级管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平台,那么课堂教学就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我校非常重视在学科教学和专业训练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旅游心理学”是旅游学校的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程的内容既强调培养学生对旅游者心理的了解和服务技巧,也强调培养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对挫折的耐受力。

全面实施开展“生本教育”课堂教学实践,从课堂教学中探索提高职中生学习主动性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解决办法。可这是具有最大广度和深度意义的学科心育活动。学生通过生本的课堂变得更加乐于学习和主动学习,并产生学习的成功体验,这对提高职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专业技能训练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也是中职学校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结合学校各专业队的训练,心理辅导中心发挥自身优势,为参赛学生提供赛前心理辅导和放松训练,帮助学生疏缓压力;我们还建议专业教师在平时的集训中采用“模拟考场”和“角色对换”的训练技巧,让学生体验考官与考生的不同感受,逐步适应赛场的紧张气氛。正是由于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我校每年在全市的各类旅游商贸技能竞赛项目中都能获得好的成绩:

3.“三大途径”全方位实施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第一个途径是学生分年级开设不同内容系列的心育专题讲座,实施“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的心理素质。具体包括:一年级主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和专业学习自信心,主题有新生适应、心灵鸡汤、认识自己和自我接纳等;二年级主要进行青春期的性心理辅导,人际关系和情绪调控的辅导,主题有坦荡往来、合理拒绝、情绪调控、学会沟通、直面挫折等;三年级学生主要是进行职业生涯规范、就业心理和考试焦虑方面的辅导。经过几年来的积累開发,我们已逐步形成了校本心理健康教育教材。

第二个途径是通过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实施“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辅导中心日常主要工作包括:学生心理测试和心理档案建立;个别咨询,预防学生心理疾病;通过“心理素质测试与训练”选修课开展团体辅导;心理书刊阅览;放松训练(开心台有各种能量释放发泄器具);电话热线、心灵信箱、校园心理网页咨询等。

第三个途径是开展心理教育实验班研究,探索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

心理教育实验班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班级管理效能,开发职中生的心理潜能,探索一系列有助于职中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班级教育管理方法和途径,提高职中班主任的心理教育和科研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班的策略是:(1)班级内探讨明确本班级存在的问题,并表征出存在问题的具体行为表现。如:班级不团结、凝聚力不强的表现有参加集体活动不热情、同学间关系不好等。(2)确立合理或完善的行为表现。(3)探求达到目标行为的措施和途径并实施,包括采用集中讨论、个别咨询、团体辅导,组织心理测验和心理训练等心理教育措施。(4)评价目标达成情况和调整反馈。几年来,通过“SCL90”和“16PF”的特质测试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平行班。

(四)积极开创学校家庭多元参与的心育局面

成功的教育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配合,许多问题学生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的家庭,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开创具有职业特色的“家校联合、多元参与”的新局面。

经调查统计,我校学生中大约有30%的学生来自单亲家庭、重组家庭或不和睦家庭。这一发现使我们在近年来加大家校联合的力度,共同参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每学期利用家长会,举办不同主题的心育讲座,分别为“职中学生家长影响孩子的方法建议”“几种常见学生类型的心理特点及教育方式”“如何避免不良的家庭沟通方式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等。结合不同专业的特色,举办各类大型亲子活动。如烹饪专业系每年举办“亲子烹饪大赛”,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和家校联络。

三、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回顾与反思

近年来,随着我校以生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持续开展,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跃上一个新台阶。2004年,我校被评为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学校相继获得了“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广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广东省绿色文明学校”等光荣称号。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呈现出逐年提升的趋势,每年参加各级各类职中专业技能竞赛都取得优异的成绩。

追求心育智慧,营造育心文化,努力探索丰富多彩、适合职中生实际的有效心育形式,结合信息时代的特点,研究如何应用网络技术的优势,构建实时、互动的网络心育平台和咨询辅导服务,实现“心育有形,育心无痕”的更高境界,将是我们下一阶段努力的方向。(稿件编号:091020001)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旅游商贸职业学校,510280。电邮:cjw100@tom.com)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 篇11

所谓多元化用工,是相对单一用工方式而言的,指除传统的固定用工的形式外,还采用其他更加灵活的用工形式。多元化用工方式是对传统用工方式的综合应用与改进,是一种新型的劳动用工方式。

近年来,供电企业采用多元化劳动用工方式,其用工种类较多:长期职工、短期职工、劳务派遣、农电工、非全日制、业务外包等多种用工并存。采用多元化用工缓解了供电企业的冗员状况,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畅通了用工渠道,盘活了用工机制;明晰了劳动关系,有效避免了劳动纠纷,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支持。

2 供电企业多元化用工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尽管多元化用工方式得到广泛的认可及运用,但受供电企业人力资源制度的历史沿革及企业内部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对多元化用工的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2.1 用工观念滞后

一方面,由于思想观念相对滞后,造成部分供电企业实际上仍受传统体制的束缚,未能发挥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对多元化用工劳动合同终止、解除的随意性较大,管理中与正式员工区别对待,实际工作中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用工歧视。

2.2 多头管理存在

部分供电企业多元化用工缺乏统一管理,超员用工、低水平用工的现象依旧存在。由于疏于内部控制,缺乏有效监督,有的单位把“自主用人”理解为“随便用人”,存在劳动用工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的无序状态,致使内部劳动用工管理体制不顺,效率低下,难以在企业内形成一种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有序用人机制。

2.3 长效激励机制缺乏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随着多元化用工人员对有保障、安全的就业等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后,他们将进一步寻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如和谐的人际关系,必要的荣誉、奖励,自我价值的实现等。但由于多元化用工人员大多从事的是辅助性或替代性强的岗位,用工单位对其技能水平要求低,晋升机会少,在制度上还未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标准。因此,供电企业应打破身份界限,建立适合内部劳动力使用的竞争机制,为建设新型的用工制度营造良好的环境。

2.4 分配制度有失公平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多数供电企业的分配制度还不能适应多元化用工的新需要,具体体现在:一是分配形式较为简单,不能体现多元化劳动用工的特点,造成各类人员之间收入分配的不合理;二是收入差距过小,平均主义分配的思想还未彻底打破,工资水平未能与劳动力市场价位接轨,收入分配的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健全。三是有的企业由于存在混岗现象,收入分配却保留原有工资制度体系,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一定程度地造成了同工不同酬这些问题,容易造成新的不平衡,会影响到员工的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定。

3 多元化用工的一体化管理模式探讨

分析多元化用工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其根源在于企业将多元化用工的管理与正式员工的管理独立开来,未将两者进行有效的融合。为使多元化用工更好地为供电企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持,建立健全多元化用工的一体化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一体化管理模式指的是将多元化用工的管理与正式员工的管理相融合,在员工管理上彻底打破身份界限,消除用工歧视,在“招人、用人、育人、留人”的四大环节上下功夫,使各种劳动用工管理做到可控、能控、在控,更大程度地发掘企业的人力资源潜力。

3.1 以劳动合同管理为切入点

供电企业推进多元化用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必须建立以劳动合同管理为核心的劳动用工管理机制。应明确规定,企业与多元化用工之间仅是用工关系,招用的多元化用工人员一律与中介机构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供电企业与中介机构签订劳务合同,以合约的方式进行劳务输入。根据多元化用工实际,结合企业自身需要,可重点采取以下几种用工形式:

(1)劳务派遣。由劳务中介机构与企业签订《劳务派遣协议》,明确所派遣人员的工资报酬、福利待遇、劳动保险及管理费用等事项。劳务中介机构根据实际的要求将劳动力输送到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按双方约定的费用支付给劳务机构。中介机构与劳务人员建立劳动工资、社会保险等关系并对其进行管理。

(2)人事代理。对招聘的专业技术人员,企业可实行委托人事代理。通过依法成立的劳务中介机构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与代理机构签订委托人事代理协议书,按照委托代理的项目、内容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及人事代理关系。

(3)非全日制。其劳动关系的建立要根据实际用工的要求确定,也可按劳务派遣的形式使用。

通过劳动合同的一体化规范管理,一方面能够有效地规避用工风险,降低用工成本;另一方面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明晰劳动关系与用工关系,适应多元化用工人员的心理需求,维护了员工队伍的稳定。

3.2 以人员配置管理为抓手

供电企业具有员工数量多、机构设置庞大,岗位种类杂的特点,不同机构不同岗位对于人员配置的需求不同,这给供电企业的多元化用工配置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此,供电企业应双管齐下,既明确需求,又使用好市场配置的手段。

一方面,明确需求。首先,明确用工总量需求:按照规范管理、集约化经营的要求,企业对用工总量进行严格控制和约束,根据各单位劳动定员情况,在缺员范围内使用,超员单位不得实行多元化用工。其次,明确岗位需求:进行岗位分析是明确岗位需求的有效工具。应按照核心业务中输电、变电、调度、信息通讯、城区配电、城区营销、生产辅助、企业管理等业务分工,梳理确定需要采用多元化用工的工作和岗位。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对不适合使用劳务派遣工的操作性岗位,应积极探索采用非全日制用工。

另一方面,使用市场的手段进行配置。劳动力资源作为一种独特的生产要素,要实现其效益最大化,根本出路在于实行市场化配置。供电企业的劳动力市场分为外部劳动力市场和内部劳动力市场。第一,外部劳动力市场。摒弃劳动用工组织配置的传统做法,面向社会公开招用人员,对于不能胜任岗位工作的多元化用工予以退出岗位,真正形成能进能出的机制,彻底解除制约公司发展的人力资源瓶颈。第二,内部劳动力市场。打破公司系统内劳动力跨部门、跨企业、跨所有制流动的种种壁垒,消除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人为分割和无序状态。建立人才交流网络,统一共享内部劳动力需求信息,畅通劳动力流动渠道,提高内部劳动力市场资源的整合能力和调节能力,形成灵活多样的市场用工机制,促进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

3.3 以教育培训管理为保障

多元化用工是供电企业人力资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发掘其潜能必须重视多元化用工的培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依托公司系统培训资源,统一组织实施多元化用工培训活动,在用人的同时育人,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多元化用工培训与正式员工的培训相同,应包括新进人员上岗培训、定期在岗培训、岗位轮训和专题培训四种类型。通过培训为多元化用工人员掌握、提高业务技能创造条件,促进提高多元化用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在具体工作中,人力资源部门应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和多元化用工岗位能力要求,进行能力差距分析,形成员工培训需求。依据已确定的培训需求设计和策划培训活动,包括影响因素分析以及选择培训方式和培训提供者等,最终形成培训计划,通过课堂培训、远程培训、实践培训、函授培训、员工自学等方式组织实施培训。在实施完成后,再由人力资源部门会同专业部门、培训基地及受训人员所在单位对照培训需求说明、培训实施记录及以后的工作行为、工作实绩等内容,通过回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动态评估,为新一轮针对性培训做好准备。

3.4 以激励机制为载体

双因素理论认为,影响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激励因素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只有建立让多元化用工最大限度地感到平等、公正的机制才能更加主动积极地工作。

一是将多元化用工纳入“评先”体系。有的单位“评先”工作中将多元化用工独立开来,在设置评选条件时就对员工进行身份区分,这种做法有损多元化用工的积极性。应该将多元化用工纳入单位的“评先”体系,不仅可以使其感到公平和满足,更为其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的平台,促使其努力工作。

二是建立职级晋升激励机制。把多元化用工人员纳入企业统一的培训、考核、奖励体系。精心构建包含多元化用工人员在内的统一晋升机制,在充分了解多元化用工人员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愿望的基础上,尽可能为其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如有的单位采取的优秀员工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增强其归属感。

3.5 以福利薪酬管理为平台

薪酬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若出现一些管理措施欠妥的问题,非但不能起到激励作用,还可能会影响劳资关系的稳定。供电企业必须按照《劳动法》的要求,对多元化用工实现同工同酬,实施的薪酬福利制度不得有歧视性。

目前供电企业的正式员工大多采用的是以岗位工资制为主的薪酬体系,近些年来,随着绩效管理的广泛推广运用,供电企业开始将绩效结果与薪酬发放相联系。而对多元化用工则根据用工种类的不同实现差别工资,如对技术含量较低的通用工种的劳务派遣用工采用的是“一口价”的工资模式,付给人事代理用工人员的工资报酬又略高于劳务派遣用工。这样的薪酬发放模式较为混乱,不仅给劳动者个人带来心理上的不平等,同时也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从理论上看,岗位工资制是以岗位的劳动强度、技术含量、难易程度为主要因素确定工资水平;绩效工资制是以员工的绩效表现为主要因素确定工资水平。两者的结合既可以解决以身份定工资的不公平、不合理办法,实现新劳动合同法所要求的同工同酬,又能根据不同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适当拉开员工收入差距,激励员工积极努力工作,实现自身价值。因此,供电企业应该将各类用工的薪酬发放方式进行整合,统一薪酬发放,对各类用工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

摘要:随着供电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劳动用工已从传统的用工模式转向多元化用工。多元化用工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为供电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持,但在管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管理的实践出发,分析了供电企业多元化用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多元化,用工,供电企业

参考文献

[1]胡利宁.探索合适的用工方式[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5(,10).

[2]姚先国,方阳春.企业薪酬体系的效果研究综述[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5).

[3]梁菁,李帮义,戴悦.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J].商业研究,2005.

上一篇:供应商评价指标下一篇:中水回用工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