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多元化教学

2024-07-02

作文多元化教学(精选12篇)

作文多元化教学 篇1

在初中写作教学中,教师首先可把教材各单元的作文教学点疏理并设置成教学目标,然后对单元作文目标进行专题式的有效引导并明确,提高学生的认知,而后引导学生利用各单元的经典文本进行范例性学习,并在模仿中加深理解,最后让学生借用各单元综合性学习进行自由的创作,并集文成册,养成习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时引导学生进行常态性的课外名著阅读或自由性的习惯阅读,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积累,加深学生的文化涵养。这样步步为营,脚踏实地地进行多元化的作文目标教学。

一、疏理单元作文目标教学点

写作能力是一种书面表达的能力,包括写作的基本能力和专门能力。写作的基本能力包括观察 、思考、联想、想象等能力。写作的专门能力包括审题立意、结构谋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说明等方法的能力。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一般有三大阶段:观察和思考的阶段 (写作的准备阶段,为具体写作积累相关素材) ———构思和表达阶段 (选择材料、详略安排、段与段衔接、开头和结尾等,然后运用语言材料表达) ———修改阶段 (学生对初步完成的作文反复修改和润色,使要表达的意思更加充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将按照一定的发展规律,即观察积累———借鉴模仿———独立创造的步骤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从而形成写作能力。那么我们的教学就要根据学生作文的过程和能力发展步骤来展开, 作文目标教学也应该在这样的思路上进行,并将学生的能力发展分解到每学期每个单元中,让单元写作教学呈现一种循序渐进的状态,而整个初中的单元写作教学最终能够初步形成体系。

二、通过专题教学,把握单元作文目标教学点

客观主义认识论认为:客观性的知识、确定性的知识和普遍性的知识是可以直接传授给学生的,而且传递得越多越好。因此,教师在教学某单元的文本前,可用一节或二节课的时间,采用专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明确本单元的作文目标教学点,让学生充分认知作文目标教学点的内涵。当然,在教学时,除采用讲授法外,可灵活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片段模仿中有深刻的领悟, 在自由实践中把握写作要领。

三、通过经典教学,解读单元作文目标教学点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思想认 为,教育者应该具备以下品质:⑴充分信任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⑵ 以真诚态度对待学生,表里一致;⑶ 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重视他们的感情和意见;⑷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非指导教学策略:自由表达情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整合。因此,在真实的言语情景中的语言学习才会真正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在文本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文本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同时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当然,在教学文本时,除教学作文目标的内容外,还应根据单元目标的教学要求,随文教学相关的语文知识,作文目标教学只是教学的一个支目标而已。

四、通过综合性学习,运用单元作文目标教学点

当今课改 理念的核 心是 : 实践———思考——创新。因此,应让学生在创作实践中去提升写作的能力。 而把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创作既有个性又有目标性和趣味性。认真分析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不难发现,它与文本和作文目标教学点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为学生的迁移创作提供了很好的空间与平台,老师应充分利用,而不应淡化或无为的另辟蹊径“荒了自己的园去种了别人的田”。

五、通过名著导读和自由阅读辅导,拓展单元作文目标教学点

在教学中,我首先要求和鼓励学生阅读每册书后要求的课外名著,阅读时运用“圈点批注法”:学会勾画、 学会摘抄、学会批注、学会写读后感。每周定期检查一次,并做好相应的登记与鼓励。同时,每周用晚自习两节辅导课让学生诵读所读名著或文章的精彩片段或朗诵读后感。对于文本要求的名著,老师引导学生读完后,可开办一堂名著赏析课加深认识,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品位。除了引导学生读文本规定的名著外,每期我还要求学生至少再读两本以上的课外书,通过读来带动写作, 来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在作文目标教学实践中,要多管齐下,灵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对作文写作形成系统,在快乐的实践中, 提升写作水平,并进行有效的创新, 这样必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实现初中作文目标教学的多元化。

作文多元化教学 篇2

常常听到有老师说:“唉!批改作文时我费尽了心血,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都要批改,可有几个学生关注自己的作文评语呢?他们即使看了,也是过眼就忘,根本不会起到指导作用。”你看,这样的作文教学,老师改得苦,学生看得烦。那么,如何走出这中困境,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感到,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积累素材,认真指导写作外,还应把握好批改作文这一重要环节。我们知道,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作文指导的继续和深化。传统的作文教学评价是教师唱主角,对学生作文的优缺点进行评析,评语密密麻麻。但忽视了学生这一主体,因而,作文评价是单一的,静止的,诊断式的,高耗低效的。新课程倡导评价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主体的参与,这就要求我们调动好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评价真正成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过程。

多元化的作文评价就是把作文评价“化整为零”,既有师生互评,也有生生互评,自我评价,还有家校互评。这种全方位的评价不仅使学生可以学习、借鉴别人的长处,同时,也可以让这位同学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写作中进行调整和改进,达到共学共进的目的。当然,为了让这种评价更科学、更客观、更全面,我采取了以下办法:

一、师生互动。即:教师面对面指导学生的习作,与学生互相探讨习作中的得与失。要求一学期下来教师必须与每个学生见一次面。教师可以将作文中错别字、标点、谴词造句、布局谋篇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当面向学生指出。学生根据教师的意图,对需要修改的地方,可以当场添删改正。这样原先的单向交流变为师生双向交流,静态转为动态,由师生共同参与,信息反馈更加及时,因材施教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经修改后的作文,如果错误少了,语言表达有了提高,习作要求的达成度高了,就可以给高分。

二、生生互动。就是让学生互相批改同学的作文。这个过程,教师必须加以正确的引导,教给学生批改的方法。

首先,评价的对象可以多元化:同桌互评;四人小组中对角线互评,前后互评;和其他小组进行互评;任意对象互评。这样使同学之间更多了交流和借鉴。

其次,按照一定的顺序,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

(一)引导学生学习修改符号。每次作文互评,先让学生复习一下修改符号的用法,以达到在评价别人的作文时能正确使用的目的。

(二)构建学生自主评价作文的模式,即:当拿到同学的作文时先仔细地读第一遍,在读的过程中,指出错别字,明显的错误标点符号,修改语句不通的地方,划出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注:必须找到至少三个好句,五个好词)。然后,再读第二遍,这一遍要求学生全篇把握,进行旁批及总结性的评价。要看文章的语言表达是否流畅,结构是否鲜明、集中,所选的材料是否真实典型,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在这次评价中至少要找出同学的三个优点,提一个建议。最后,学生根据同学的这篇作文质量给出相应的分数,并且写上评价者的姓名及评价时的日期。

比如,在一次题为《读书》的作文后,学生的相互评价有:

对于学生的互相评价,教师在课后一定要仔细审阅,对正确合理的评价要在后面写一些鼓励性的批语,对评价不好的,提醒注意。

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作文评价的全过程。在生生互动中,学生有被接受,被欣赏的感觉,而这种认同感会转化为一种自我改善,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从而更好的激励了孩子们学习作文的热情。

三、家校互评。关注学生不仅是教师的职责,也是学生家长的职责。让学生家长也参与到作文评价中,要求学生的作文拿回家给家长阅读,或读给家长听,让家长做学生的热情读者,给予一些评价,指出褒贬,或是书面的,或是口头的,学生肯定会获得一些有益的帮助,进行必要的修改。更是加强了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亲情交流,使家长了解了孩子的在校学习情况,进一步激发孩子写作文的兴趣,也促进了家长与孩子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自我评价。这一般是在前三种评价的基础上,学生综合各方面的评价写出自己今后在作文时应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借鉴别人的哪些长处,以及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等方面的总结。在一次作文之后,一个学生就别人给他的评价作出了这样的回应:

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提升作文水平。

五、构建多方位的展示平台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 学生更是这样。平时我创设多种机会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积极搭建学生交流习作的平台。让展示成为无声评价,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我班创立了一个《星星草》习作社,我鼓励孩子们把自己的得意之作在此处发表;积极利用校报展示学生的习作;我还把学生的好作文积极向一些优秀作文刊物推荐;每周固定一个时间选一两篇习作,让作者读大家听……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到来自他人的喝彩与掌声,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习作的动力与信心。

作文多元化教学 篇3

一、以阅读量为基础,形成写作多元化意识

诗人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强调了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给学生提供必要的专门化读书活动极为有益,可以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生活活动中、网络环境中多读到一些优秀的作品,并且在作品阅读过程中体味到思考给写作带来的启发意义。对于高中生来说,阅读并不仅仅是浮光掠影的看过,更关键的是它强调了一种文化上的积淀,并用积淀起来的阅读与体味指导作文的实际写作。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一个班级内的多数学生会对某件事物表达出相近甚至完全相同的看法,这是受时代与环境所影响的,更是阅读量匮乏所导致。而新课程标准里面一再强调了思维模式的个性化,这对学生作文的千篇一律可以起到一定的冲击与纠正效果,同时对教师教学模式的僵化也敲响了警钟。对于教授作文的高中教师来说,要避免出现盲从的心理,而努力追求方法上的多元化,用多元化方法配合大量的阅读基础,给学生提供开放式的思维发展平台,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实现自由思考。

教师要学会带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以小见大,使学生从文章中的一句一段中了解到深层的含义和可以无限延伸的内涵。对于同样一个材料素材来说,如果可以深入挖掘,便能够给作文思路增添一抹亮色,而不再是全班同样模式的平庸之作。比如有这样一个小故事:纽约市长穿着一双旧皮鞋上班,一个中国人将这双旧皮鞋看做是新闻给他的美国朋友讲,但是朋友们都觉得不是什么新闻。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这样的阅读内容只会让学生写出千篇一律的主题,即美国市长节约、勤俭,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善于延伸引导,学生的思维发散状态良好,多元化的目标并不难达到,比如可以很容易就联想到美国公务员制度方面的内容,让主题得到深化。追求阅读过程中思维的多样性,利于写作过程中主题的多元化呈现,可以更好地彰显学生个性、促进完成写作教学目标。

二、以尊重个性为前提,促进个性化表达

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越来越倾向于多元化和个性化,在体裁上的限制也逐渐被打破,以配合学生的自由发挥,给学生以更广阔的题材利用空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里面就提到:写作教学要给学生以更为个性化与创造性的表达机会,尽可能避免写作束缚学生思维。所以在高中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尽可能尊重学生个性与创造能力。除课前的限时演讲方式以外,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表达,高中生作文之所以个性表现不强,与学生本身个性没能得到应有尊重有关,致使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勇气不足。对于教师来说,教学过程中不但要给学生常见的文体与写作方法培养,还要鼓励学生认识自我个性、利用自我个性,随时通过评价小说、诗词、散文等艺术形式将同一项内容用不同形式表达出来。对表达上唯一的要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王翠芹

根据高中教育改革提出的提升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培养高中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性逐渐提升。目前,部分高中课堂的语文写作教学以教师为主体,造成了以下问题:第一,灌输式讲解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对写作主题认知较单一;第二,过度依赖教师的讲解分析,学生对作文内容缺少自主思考;第三,过度重视课内教学,学生缺乏必要的写作技能拓展。为提高写作成效,部分高中开始尝试探究式写作教学模式,即在概念或原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发挥牵引和辅导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对课堂知识进行探究,达到写作教学的训练目标。

一、课前设问探究作文主题,深化课题认知

在探究式教学方法中,教师主要发挥引导作用,在课堂中作为探究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引导学生参与进入探究模式中,以提高课程知识的接收效果。因此,在写作教学的课堂上,语文教师可在课前安排和设计具有一定情境的问题导入,以激发高中学生对作文题目进行思考与探究,为探究式写作奠定思维基础。在问题导入设计中,教师需根据具体的作文题目要

求就是尽量离开传统思维的窠臼,求新、求变,力求感情饱满与语言真挚。

三、高中作文多元化与个性化的目标

高中作文多元化与个性化的具体目标包含三项内容,这是教师与学生都需要注意的。

一是作文思路应当完整,不能因为追求个性而使文章过于零乱。作文应当有一个主题,所有的文章都应当以主题为中心展开。因为受应试因素影响,语文教师一般以写作字数符合条件为第一要求,以辞藻的华丽为第二要求,而将主题呼应的要求忽视掉。这是明显头重脚轻的教法。所以在平时带领学生进行训练时,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实现主题准确基础上的个性化与多元化,之后再强调语言的连贯性、简明性。作文类型及文体有多种,教师应当进行专题训练,逐点突破,以便培养学生的写作强项。如此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在个性化基础上各展其能、各放异彩。

二是作文语言应当完善,写作就是口头语言的书面化呈现,所以写作也应当如生活语言那样丰富多彩,这无疑是个性化与多元化在文字上的体现,高中写作教学需要关注语言的丰富性培养,但并非单纯追求华丽的词藻,或者是一味用名人名言填充,而是要求学生能够在遣词造句上更加流利、清晰、准确。若想达到这点要求,我们仍需强调大量阅读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对阅读文本进行剖析,挖掘其中与自身个性相符的内容加以应用。

三是作文表达应当富有创意,从历年来的高考满分作文来看,它们的成功之处都在于文章极富创意。应该说,一篇富有创意的文章本身就如一辆新型的汽车,不看车中载着什么内容,单看车体本身就已经足够令人惊喜了,当然会受到阅卷教师的欢迎。

我们一向承认高中作文教学不存在一个固定的模式,所谓运用之妙,也许只有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才能真正体会。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三厂中学(226121) 求和写作背景创设配套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提升其写作兴趣。

例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的写作专题“燃烧我们的激情”,专题设置目的在于通过对第一单元“举杯青春”课程主题的教学,引导学生思索当前阶段的学习生活与理想追求,实现青春价值。教师在对该写作专题进行教学时,可通过开展问题探究场景导入写作课程:“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食指的《相信未来》等课文,文章通过描述心中的梦想,抒发了作者对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坚定追求,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同学们在理解该章节主题的过程中,可带入自身体验,思考自己的梦想与追求是什么。”学生由教师引导,对自身的学习生活与未来理想展开探究,由此深化了对写作主题的理解。

二、课中小组探究作文内容,提升作文质量

高中学生在分析与理解作文题目的过程中,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性,部分学生可能会产生区别性的理解,构建不同的写作思路。在探究式写作教学课堂中,教师作为写作过程的引导者和设计者,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认知结果,根据班级中的不同写作思路,制定探究型的教学活动,加强学生间的思想沟通。学生通过不同的思想交流与自身的认知表达,能够对作文题目进行深入理解,从而不断完善对写作内容的规划与设计,强化对写作内容的探究。

例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的写作专题“写出鲜明生动的人物个性”,教师可首先提供人物案例,组织讨论,如苹果创始人乔布斯被认作信息技术与娱乐结合的标志人物,请依据个人理解讨论其评传的写作设计。学生充分发挥个体认知能力,在讨论中交换思路,形成对写作内容重点的规划:有的学生认为乔布斯致力于苹果产品的技术研发,因此评传可将其科研贡献设为写作重点;另有学生认为苹果公司的发展经历了各种挫折,因此也可通过刻画乔布斯坚韧的性格作为评传写作的重点。教师通过开展课中小组讨论,使学生探究写作内容,提升作文的质量水平。

三、课外阅读探究作文观点,拓展写作知识

高中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加强自身对生活的感悟与体验,同时重视对文学作品、社会热点等课外教学资源的学习。在探究式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可通过设置课外阅读活动,提升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提高学生与不同文学作品或作文题材的接触频率,加大学生的写作技巧积累。在课外通过学习高中作文范文、阅读名家的小说散文、关注社会热点话题等方式,对写作课堂的教学知识进行延伸,提高学生对写作的探究意识,并积累探究成果。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的第三单元的写作专题为“以资源材料支撑作文观点”,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做到明确清晰的表达,同时注重积累写作素材。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写作课外拓展,例如提前一至两周布置作文“文化差异”,要求学生通过课外探究,对中西方的文化生活进行资料搜集,并分析总结,以此提出个人观点。学生在课后进行了多渠道的信息搜集,包括阅读中西文学作品、采纳网络观点、对照生活习惯等,对中西文化差异进行全方位探究,从中找出有力的支撑材料。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增加了写作素材,强化了写作技巧,拓展了自身的写作知识。

利用多元评价促进作文教学 篇4

一.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的缺陷

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的主体是教师, 作文的评价主要是教师完成的, 这样虽然可以精批细改, 但是效果却不是很理想。作文的评价主要是由老师完成, 学生并没有参与其中, 这就导致教师与学生没有交流, 学生处于一个被动的位置。学生由于处于被动位置, 就不会主动的介入作文的评价, 对教师的作文评价也是置若罔闻, 或者是不接纳教师的评价意见。这样教师的作文评价就是徒劳的, 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是没有得到提高。

二.多元化评价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多元化评价有别于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 可以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多元化评价可以让学生也参与到作文评价活动, 这就使学生成为作文评价的主体之一, 学生的积极性就可以充分调动起来, 这就有助于教师的作文教学以及学生的作文写作。

(一) 作文的评价标准应多元化

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应该因人而异, 对不同写作风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 这样才不会扼杀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 不仅要提高全体学生的写作水平, 还要注意对不同写作风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 因人而异, 对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不能千篇一律, 以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对一些写作水平比较好的学生应提出“求精”的要求, 而一些写作水平相对不好的学生, 只能要求他们达到“求通”。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出要求时应结合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公正地评价学生的作文。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写作时取得的微小进步, 并对学生的进步及时进行表扬, 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自信, 从而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 评价主体应多元化

传统的教学评价只是教师的一体化评价,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置若罔闻, 或者是不接纳教师的评价意见。教师一体化的评价不仅使教师的任务加重, 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采取多元化评价, 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多元化评价包括: (1) 学生的自我评价。启发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文章。在作文教学的时候引导学生找出自己作文有亮点的地方, 再对亮点的地方进行删除、增添、更换等修改。通过对自己作文的修改, 学生就可以成为自己作文的评价主体。这样就能够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2) 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很多学生还是比较喜欢表现自我, 如果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 再在同学之间相互评价, 这样不仅可以学习其他同学作文的优点, 还可以发现自己写作的不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成几个小组, 每个小组选出小组长担任评委, 组内讨论作文的字词、语句、结构、情感等, 找出其中的优点并在组间交流;发现其中的缺陷并共同参与修改, 这样就可以把每个同学的意见都交流。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使学生更加容易正视自己的不足, 也更容易学习到写作的规范以及要求。 (3) 师生共评。例如:作文《我爱我家》, 师生共评如下:学生评价:这篇作文有它的优点, 写得幽默。家里关系融洽, 描写了家里的感人小故事, 让人觉得感情很真挚;但是开头和结构有点乱。教师评价:这篇作文有真情实感, 语言有个性, 可以看出同学对家的爱;但是作文在开头和结尾时比较草率, 作文结构没有构建, 这是写作中的不足。通过师生互评的方式, 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作文中的不足, 学生在进行评价时也会学习写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 评价方式应多元化

在评价作文时, 可以采用书面评价, 也可以采用口头评价;可以用评语评价, 也可以用等级评价;还可以将多种评价方法综合起来进行评价。 (1) 激励式评价。激励式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作文评奖课朗读自己的作品, 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以及荣誉感, 能提高同学的朗读水平。 (2) 图形式评价。例如作文《让世界充满爱》, 教师在修改学生的作文时, 可以在学生写得比较好的句子画一个爱心, 这样既符合写作题目也能表达老师对这篇文章的赞赏;可以在学生写得不好的地方画一个难过的表情, 表示这些句子写得不够好, 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比较新鲜, 也能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 (3) 改等级评价为星级评价。传统的作文评价都是等级评价, 如果将等级评价改为星级评价, 就可以增加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星级评价也与生活比较接近, 学生也更加容易接受。

作文多元化教学 篇5

关键词:篮球教学;多元化教学模式;运用

篮球可以说是一项风靡全世界的球类运动,同样,篮球在大学体育教学课程当中是十分受到高校中男女大学生的喜爱。而且高校中的大学生如果经常参加篮球运动的话,大学生可以通过跑、跳、投等篮球运动当中经常用到的技能进行体育锻炼,并且大学生也可以通过篮球运动促进自己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以及应变能力。而且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篮球是一项全民运动而且也可以说是一项多个领域以及多个学科相互融合渗透而形成的体育运动项目。而高校体育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也就是说高校体育老师也在与时俱进,并且运用先进的现代化的教学理论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现代化所需要的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1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相关概念

实施多元评价,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篇6

【关键词】多元评价;教学评价;作文教学

一、作文教学的评价主体多元化

传统的作文教学评价中,评价主体是教师。教师的评价常以外部观察和主观测定为依据,评价的目的主要在于甄别学生的能力水平,学生作为被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

在作文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研究中,让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到学生习作的评价中,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以学生评价为例,可以考虑以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平行班级互评、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等方式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二、作文教学的评价内容多元化

(1)评写作表达。文章要通过自己的表达,让别人觉得读得懂并且愿意读、喜欢读。

(2)评习作方法是否掌握。结合年级要求,引导学生根据以下方法进行评价:学会观察事物,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记叙,注意有一定的详略安排,突出自己重点想表达的内容,分段记叙,会用比喻、拟人、数据、对比等手法使自己的文章更生动,能正确使用学过的标点符号。

(3)评写作情感。主要评价学生作文中是否有真情实感,是否体验到习作的快乐,寫完后乐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还有其他评价方面,每次作文评价都有侧重点。

三、作文教学的评价标准多元化

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目的是给更多的学生以成功的激励,帮助他们在成功的快乐中形成作文的内在动力。标准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因时而异,不作硬性统一。

例如,对于作文基础较差、能力较弱的学生,评价时尺度可以略宽一些,主要侧重于对其审题的能力、自主立意的能力、结构文章的能力、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评价,通过评价发现不足,给予鼓励,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基本的写作能力。而对于作文能力较强的学生,评价时就应该侧重于对其立意的创新与深刻,文章意境的营造,想象力的运用,语言的准确、流畅、优美,写作的深度等方面的评价,并能通过积极的评价,促进他们写作能力的提升。

四、作文教学的评价方式与手段多元化

1.学生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学生参与评价全过程的有效评价,首先是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激发学生自我评价的兴趣。让学生对照预先制定的《作文自我评价细则》的要求对自己作文做出评价。评价的形式可以是打分也可以是写上几条评语,或者重新修改一遍自己的作文,或自己按照程序进行或小组交流。一段时间后,学生参与自我评价的意识就得到了增强。学生的自我评价也为小组互相评价打好了基础。

2.学生小组互相评价

学生小组互相评价是评价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种。全面的、多层次、多视角的评价,创设出了“生生之间”多向的活动氛围。学生人人都有机会参与评价,都可以畅所欲言,都可以自由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对于学生小组互相评价,我坚持的原则:对作文多表扬、多肯定、多鼓励,对学生点评到位的更应该多表扬、多肯定、多鼓励。哪怕仅仅是表扬一段文字、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词语。当然,也包括一些中肯性的改进建议。评价的学生在观察、读文、评文的过程中,开阔写作视野,作文的能力必然得到提高,同时也能学会一分为二地评价别人。被评的学生也在其过程中学会了倾听,倾听别人发言,学会接纳他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同学之间经过评价交流,也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3.师生互动评价

传统作文讲评时往往是教师对学生进行集体评价,这种评价让学生往往只知道自己作文的水平和作文的缺点,但大多数学生就是不知道自己的作文通过什么途径改进、怎样改进。为此,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方式进行师生之间互动评价:口头批改、评语评价(我尽量在写评语是要把学生当成发展中的人来看,尽可能地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找出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并且给予真诚地肯定,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辛勤劳动得到了老师的承认和赏识,享受作文的喜悦,激发写作兴趣,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和师生之间进行讨论评价(大家各抒己见,学生、老师在真诚、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共同参与,形成互动性评价)。“佳作百花园”是在班级开设专栏,是对作文多元评价的结果的展示。把学生的作文、随笔中的佳作贴出来,供大家观摩欣赏,共享写作经验,提高写作自信。通过“佳作欣赏”的评价方式,既激励学生成功的心理,又激励学生“表现”心理,养成了勤动笔,乐于作文的好心态。

作文教学多元评价革除了传统作文教学中统一的、单向的、总结性的评价模式,用互动的、发展的、欣赏的、多层次、多视角的观点去评价学生的作文,把作文评价的过程,变成不断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形成强大的写作动力,还要引导学生及时反思自己写作的得失,真正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沈玉顺.《现代教育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第一版

作文教学中的多元互动评语 篇7

一、教师评语,鼓励学生树立信心

我通过观察了解发现,学生对写作文存在畏难情绪,每每遇到写作文,学生好像就成了一台死气沉沉、毫无动力的机器。因而,教师要帮助他们树立写作的信心,就要给他们提供积极学习的动力。此外,学生所写的文章反映的是他们的内心世界,因而在了解学生的想法之后,我经常会对其进行正确、积极的引导,将德育在无形中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而给学生写评语,成了我实现这两点的有效抓手。

当然,要给学生带去动力,教师就要给出“正能量”的评价。学生畏难是因为害怕失败,所以,教师要注重以生为本,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一些不恰当的地方,在评语中将鼓励与指导相结合。教师如果能够肯定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用艺术性的话语给他们鼓励和信心,那么学生自然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感悟到生活的美好。

例如,学生小许在《我战胜了恐惧》这篇习作中有这样一段心理活动的描写:“回忆起昨晚的经历,我反思了一下,独自睡觉并没有那么可怕,再说了,我又不可能一生一世都和爸爸妈妈睡在一起。我一定要养成独立睡觉的习惯。”这段心理活动的描写,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确实是孩子心中的真实想法,在习作中做到真情实感的流露非常值得肯定与鼓励。于是,我写下了如下评语:“你的内心感受很直白、质朴,确实流露出了你自己当时内心最为真实的想法。老师为你有这样的想法而感到欣慰,因为老师看到了你在努力‘学会长大’。”

二、同伴评语,学会欣赏与互助

在我的班级中,学生写作能力参差不齐。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只要教师在新授课上稍加点拨,便能很轻松地将一篇习作写好,且质量上佳;而能力差的学生写起作文来却困难重重。有些学生甚至连语句的通顺、连贯表达都很难做到,更不要说让他们写出佳作来。

那么,为何不让这两类学生互相评价彼此的习作呢?如此一来,在两者阅读彼此习作的过程中,写作能力强的学生便可以“小老师”的身份,去发现写作能力差的学生习作中的问题与不足,以评语的形式给他们提修改建议,帮他们想想将作文写完整、写好的好方法;写作能力差的学生则能够在阅读写作能力强的学生的习作过程中,学习他们表达与描写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还能学到一些写作方法和描写的技巧。于是,我将这一“资源”利用起来,发挥他们的作用与能量。我根据对班级学生写作水平和能力的分析,分别挑选了5名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和5名写作能力差的学生,让他们以结对的形式互相评价彼此的习作。

三、家长评语,亲子互动

许多为人父母者都了解亲子沟通的重要性,但在施行时却总是无法达到预先设想的效果。其实,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不仅限于日常生活中的嘘寒问暖、游玩嬉戏、谆谆教导之中,文字的传递也不逊色,可能更可以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良好的沟通应该是以上各种方式的综合灵活运用,习作评语可以说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载体。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作文教学 篇8

多远智能理论由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该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的潜能是不同的,擅长的事也不同。因此,不会出现谁聪明与谁不聪明的问题。过去的传统作文教学中,老师总是拿统一的标尺去衡量和评价学生,在教学中,也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合理的。就像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人和人之间的差异,虽然看起来不是那么明显,却微妙玄远。一个人做自己擅长的事和做自己根本不擅长的事,其效果和成就是不同的。同样,对于做事是否享受也有较大的差异。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责任也有义务让学生的心灵和能力都得到成长。人们将老师比作园丁,而学生就像园中的花朵。每朵花可能因为种类不同、所处的位置不同等而对阳光、水等的需求就不同。水仙长不成百合,喜阴的花放在阳光下会蔫,喜阳的花放在阴处又会萎靡不振,学生也是如此。我们常常对学生的作文失去信心,其实,是我们自己对学生了解得不够,没有依据学生的特长去挖掘学生的潜力。我们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时,学生表现得不够理想,我们又加批评,学生何其冤枉。

皮亚杰认为,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还是起源于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因此,在作文教学环境中,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智能培养来说,最适合的方式莫过于让学生对客体完全适应,才能依据学生的性格特长,不断开发和挖掘学习潜力,如果背道而驰,老师恨铁不成钢,学生尽管很努力,也未必能够达到老师的期望。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在作文教学中,如果老师对学生的作文使用同一把标尺来衡量,就会出现有的学生不如其他学生的情况,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信会受到打击,自尊会受到伤害,学生因此就变得不爱写作,见到作文就头痛。多元化理论告诉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学生个体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个体间的差异。为了实现教育公平,我们应倡导多元化的评价理念。我们应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天才,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去欣赏,只有用心去观察,我们才能判断学生间的差异,然后再根据这些差异,因材施教,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长此以往,学生更加自信,更加强大,更加勇敢,更加开朗,也更爱写作文,在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学生差异,坦然面对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间就必然存在差异。同一个题目,每个学生写的作文就不一样,有的学生作文写得枯燥乏味,有的学生写得激情四溢,感染力强。而同一个学生,你让他根据题目写,他写得空洞无趣,你让他写日记,他又写得风生水起。同样,你让学生写议论文,他写得逻辑严谨、条理清晰,可是你让他写记叙文,他又写得像流水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言为心声!每个人想的不同,思考的不同,写出来的内容就会出现很大差别。思维的发展和语言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那种认为“我有很多话,就是说不出来,写不出来”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学生写不出东西来,是因为他心里根本就没话说。学生作文写得不好,不是因为他没有好好写,而是因为他的想法不够多或者想不出来。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智力发展多元化的特点,发现学生的特点和擅长之处。老师可以规定文体,让学生自己发挥;可以采用半命题式的作文题目,如在学习初中语文《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对作文的训练就可以采用半命题的题目《我的______》让学生自由发挥,学生可以写动物,写人,写心情,写梦想,甚至可以写我的花花草草等。从学生的作文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爱好、性格甚至思维特点。就这个半命题的题目来说,如果学生写《我的花花草草》,就可以在一段时间内让学生集中写各种花草,这并不是说,学生只能写这个领域里的东西,而是说,选择花花草草来写作的学生是一个内心柔软,温和多情,敏感细腻、观察敏锐的人。如果学生写《我的梦想》这说明学生胸中自有格局,人生很有规划,有冲劲,有上进心。针对学生不同的选择和作文,发现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了解学生擅长的地方,然后固定某一类题材,让学生专注地在这个领域里写作,通过这样不断的练习,学生的作文水平将会很快提高。学生在某一段时间就固定相关题材写作,学生就能查询和积累更多这方面的知识,成为这方面的小专家。知识积累多了,感悟也就多了,学生写作起来就得心应手,写出来的作文也会很精彩。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特点或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老师和学生都会感到轻松并且收效显著。在传统作文教学中,往往是老师统一命题,由学生来写作,学生写作质量参差不齐,常常出现千篇一律、千部一腔的现象,老师命题再好,也不如学生自己选题好。学生选好题目后,老师可以帮助学生“修改文”,拓展其他的题材,让学生进行专题式训练。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时,老师也要考虑到学生个体间的差异,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评价标准。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加德纳认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它在脱离实际的非情境化环境中进行学习的。学生常常难以将学习内容与自己所拥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多元化智能理论认为,智能开发必须在一个真实又丰富的环境中进行。所以,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尽量给学生提动一个生动、真实的情境。创造这种情境,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能动地把学习内容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联系起来。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内容来写作时,就是将自己所思所想所感写出来。写作文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完成写作任务,而是书写一种人生,记载某一时刻。多元化理论提倡自然化的写作,也叫情境写作,写作文就是让学生置身于一种真实的情境中叙述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或叙述自己的思想、心声。只有如此,学生才有足够的动机写作,才会有兴趣愿意写作,才会真正爱上写作。有的人有顾虑,认为学生这样自己选题目天马行空地发挥,在考试的时候怎么办呢,毕竟,学校对学生的考核标准仍是以分数为主。初中语文三年,就学生的作文训练来说,几乎是面面俱到,各种题材,各种文体都会练习到。在新课改之后,语文考试的作文,已经很少使用传统的命题方式了,而更多采用的是开放式命题,这个完全没必要担心。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 篇9

一、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的定义

初中语文精准化、科学化、基础性的特点决定了其适合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学方法即利用多元化的思维指导, 采用多元化的方法进行实践教学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初中语文文章的篇章、段落优美, 结构严谨, 并且内容丰富, 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情感的熏陶以及能力的提升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方法,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赏析文章、理解内容, 使学生可以从多角度获得知识, 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 让学生奠定良好的文学基础。因此, 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加强对多元化教学的研究和学习, 掌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来更好地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二、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的实践

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精髓在于实际的应用, 只有准确地将多元化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的实践教学中, 才能发挥其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作用。

(一) 情景式教学,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采用按照课程大纲要求以书本篇章顺序的方式进行教学, 主要利用一至两节课时完成一篇课文的讲述和教学, 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握基础的语言知识, 但是对于学生综合分析文章、感悟文章的能力并没有提升。而情景式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按篇教学的方式, 将一学期语文课程的知识系统地联系起来, 构建一个或者多个情景主题, 深入地研究课本内容, 多角度地进行分析、理解,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引导, 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 逐步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采用情景式教学方法后,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不知不觉地提升了个人对于文章或者知识点的分析能力, 对于日后自主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

(二) 分小组讨论, 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多元化教学过程中, 有一关键环节即学生分小组讨论学习, 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将语文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与语文学习较弱的学生进行搭配, 带动学习。同时学习采用合作学习、平等学习、交流合作学习的方法, 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 提升小组成员讨论的积极性,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教师要发挥好“指挥棒”的作用, 设定好讨论的主题和问题, 保证学生讨论学习的方向。讨论后要与学生充分交流, 带动各小组互相交流经验, 共同进步, 使所有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 多角度评价, 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

多角度评价包括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在多元化教学过程中, 总结和评价对于语文知识学习的巩固起着关键作用。学生在学习讨论后对于学习过程中不同的环节、不同的问题结论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师多给予鼓励, 激发学生对于事务的判断能力, 并多做指导, 让学生做出正确评价之余, 还能总结自己所学知识。教师评价要契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针对各个主题为各个学习小组进行简评, 同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参与程度、提出的论点进行评价, 不可千篇一律或者只看重考试成绩, 而应当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 给予特别的鼓励,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的意义

(一) 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对于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多元化教学使学生成为主体, 而教师成为“引路人”, 这对处于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提出了新要求。一线语文教师要深入地研究新的教学方法, 转变以前的教学思维, 从一个传授者转变为指引者。并且, 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程度更需要提升, 而不是像传统教学中对于总体情况以及学生考试成绩的掌握。在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再简单地以默写、考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察, 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做细致的了解, 以多角度的视线、多元化的思维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评价, 发现其进步之处, 指正其不当行为, 从而达到教学的精细化。

(二) 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 提升了学生思维能力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了我国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但在多元化的语文教学过程中, 初中阶段的学生可以对语文知识进行多角度的分析, 并与同学进行知识分享和讨论。这一过程中, 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基础知识, 同时促进了自己独立分析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讨论、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这对于其日后的自主学习、独立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 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 使学生和老师成为朋友

初中语文的特点在于其内容的丰富性以及观点的多元性, 采用多元化教学后, 学生可以充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与老师或同学一起讨论, 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种方法下, 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不再是以前的传授者和接受者的关系, 而是一种亦师亦友的互动关系。学生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 加强了师生关系, 教师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 发现学生更多的优点, 从而使师生关系逐步拉近, 成为朋友。

四、总结

多元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篇10

一、强化自身素质,用自己的工作热情感染学生

教育是对人的提升,也是对生命的提升。学校教育是否有效,将对在校的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学校教育活动是多层面、多方位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层面就是每一个教师的教育活动是否对学生有帮助、有影响。教师是学生情感的激励者,要不断地适时地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学习态度进行评价,激发“学”的情感,发挥评价的正导向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激励手段设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才能,获得成功。学生在获得成功喜悦的同时,又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法,而且要具有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精神和负责、踏实的工作态度,切实把教学常规的每一个环节落到实处,用自己的苦教去影响学生的苦学,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学生的思想,用自己的规范性去影响学生的规范性,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二、强化目标意识,确保每节课的实效性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课堂教学都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目标是课堂的灵魂。有些教师备课只是一种形式,对教材钻研不够,对学生了解不清,无法确定教学目标,即使把教学目标写在课时计划里,并按此目标做了,也没有真正认识课堂目的,且没有认真设计教学流程,不知道采用哪些方法和手段,如何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知识。该下功夫的地方不下或少下,该讲的不讲或讲不到位,要少讲的却大讲特讲,结果使预定目标失效。目标太多或目标不切合学生的实际,也等于没有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有急于求成而导致课堂失效的,误解了“大容量”的含义,一节课中目标、重点不明,补充内容过多或过杂,超出学生的接受范围,表面上讲了很多内容,课堂气氛不错,但课后学生头脑却空空如也。其实一节课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是重中之重,对于重点内容、典型例题应多角度、多方位引导学生去思考,直到感悟,通过不断“重复”提升其内涵,掌握其本质和要领,挖掘隐含的思想方法。在一题多解中寻求最优解,在多题一解中寻求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实质,从而真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有所讲,有所不讲。教师应认真准备每一节课,明确目标,找准重点、难点,确保一节课让学生都弄清一至两个关键性问题,想方设法地促使学生真正深有体会,确保目标得以实现。

三、树立创新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应首先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里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创新精神和不断进取精神。传统的教育观的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于强调老师的作用,而新的教育观要求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线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

教师还应改进教学方法。传统教育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要采用发现式、启发式、讨论探究式、互助式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并综合运用。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改革创新精神,又要着眼于实际效果。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使自己成为激励者、参与者、创新幼芽的培育者,让每一位学生都张扬个性、自主学习、充分发展。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想象甚至可以异想天开。不管采取什么方法进行教学,总伴随着一些提问。问题设计的成效,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等等。在提问的过程中,应始终贯穿着学生的读书,通过人人参与不同形式的读书,让他们提问题、说理解、谈感悟,进行比较,展开想象,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和协作主动获取知识。学生能否具有一定的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自由,是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识,积极主动地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于创造,同时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老师应多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

创造性教学实质上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经历创造性解决问题并求得自身发展的过程。按照当代“人本教育”的观点,“创造性”可以分为“特殊才能的创造性”和“自我实现的创造性”两种。前者是天才、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等特殊人物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它可以产生出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事物。而后者则是指开发的可能性、自我的潜在能力这一意义上的创造性。这是谁都具有的,对于其他人也许不是新的,但能产生出他自身特有的个性活动的创造性。就学校教育来说,创造性教学正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发掘所有学生的一切潜能。有了创造性教学的这一目标观念,教师就会自觉地研究学生,不断地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使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适应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了这一目标观念,教师就不会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中心,把应对考试作为教学的杠杆和法宝,而会“为创造而教”,创造性地教;有了这一目标观念,教师就不会按学业成绩把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等生”,从而消除偏见、偏爱等阻碍创造性发展的心理因素,满腔热情地帮助每一个学生提高创造性素质。

钢琴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篇11

关键词 钢琴教学 多元化教学模式 教学体系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社会对于钢琴演奏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有效提升钢琴教学水平,建立全面完善的钢琴教学体系、培养具备良好演奏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音乐人才是现阶段钢琴教学所面临的重要挑战。钢琴教学作为一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教学活动,所产生的广大音域、丰富音色和强大的共鸣音响是其他乐器无法比拟的,在进行教学体系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钢琴的艺术特点,运用多元化的思维和教学模式进行钢琴教学,实现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和音乐素质的最终目的。

一、现有钢琴教育模式分析

钢琴教学是整个音乐教育系统中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前提之下,钢琴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长期以来,钢琴教学大多采用一对一的个别授课模式,旨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有效提升教学水平,这种授课模式也取决于钢琴教学的课程特点。随着钢琴艺术的逐渐推广,选择学习钢琴课程的学生也随之增多,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模式的弊端充分展现出来,给钢琴教学水平和学生演奏技能的提升带来消极影响。

(一)专业化钢琴教育的发展现状

目前在我国专业的音乐教育院校已经形成了结构完善、特色鲜明、教学设施齐全的钢琴教学体系。许多国内知名的专业音乐教育院校都在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模式,为钢琴文化的推广和钢琴教学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为有效提高专业钢琴学生的演奏水平和钢琴教学质量,专业音乐教育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尝试。许多学校通过制定钢琴教学各阶段的技术和艺术标准、实行师生双向选择制度、合理规划考试模式等方法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注重中国优秀钢琴作品的演奏和教学,积极促进我国钢琴作品和钢琴文化的弘扬和推广。

(二)传统钢琴教学模式分析

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钢琴学科的课程设置一般为两年,每周一课时,每节课1—4名学生;课程内容一般为手指基础练习、练习曲、复调、奏鸣曲和乐曲;教学方法多为师徒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体系已经成为我国钢琴教学的定式。随着钢琴教学的不断发展和推广,进行钢琴主科学习的学生日趋增长,传统的个别授课模式在师资力量与学生数量方面形成较大反差,导致教学质量有所下降。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手指基本练习和演奏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理解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而且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及考核机制方面都表现出单一性,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进行审美体验和审美想象,影响了钢琴教学的质量。

二、多元化教学模式概述

狭义的多元化是指在社会科学中,不同的种族、民族、宗教及社会群体在共同的文明体或社会框架下,自主持续的发展自有文化或利益。多元化教学模式中的多元化指代一种学术观点,最初由美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杜威提出,并且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多元文化的思潮。随着我国教学改革进程不断深入,多元化的学术观点已经广泛应用于教学改革思路和教学活动设置之中。

多元化教学模式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培养目标,教学课程设置以及学生的综合发展需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主要表现为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多元化教学模式是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综合培养的多元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过程、手段、方式及方法上充分展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是社会快速发展和素质教育体制对教学活动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音乐教育多层次、多类型的发展需要。

三、钢琴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钢琴的教学过程是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相互协作、紧密配合的过程,从学习初期的基础弹奏技术练习到较为成熟的演奏具有一定难度的钢琴作品,并且表现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对于师生而言都是一个漫长而困难的教学过程。在社会对于音乐人才的要求更加严格的背景之下,建立具有教学特色而且相对完善的钢琴教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一)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音乐理论知识教学

钢琴教学是一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科学规律的学习钢琴弹奏技巧、弹奏钢琴作品的教学过程。钢琴教学中的理论知识通常比较抽象,很难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具体的感性认识,这给学生对钢琴作品的理解带来一定难度。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具体的时间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钢琴作品,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演奏能力。在基本乐理教学中,对于和弦功能、和弦序进规律等理论知识的讲解可以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活动,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有声的音符,增强学生对钢琴作品的感官认识,提升了学生对钢琴作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二)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培养和学生的理解力和创造力

在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中,教师更为注重对学生弹奏力度、速度和表现力的锻炼,忽略了培养学生对钢琴作品艺术内涵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理解钢琴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进行演奏,才能够充分发挥演奏技能,表现钢琴作品的艺术内涵,使演奏更具表现力。对钢琴作品的弹奏是进行二次创作的过程,通过分析和理解作品,在原作品的基础上表达出自己的艺术感觉。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作品的音乐速度、音乐形式、音乐情绪加深对钢琴作品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之上表达出个人的艺术创造能力。

(三)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即兴伴奏教学

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项目,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往往忽视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重要性,导致一些钢琴演奏水平较好的学生面对即兴伴奏简谱的各种调号显得极为生疏,影响了演奏水平的发挥和钢琴教学效果。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课程设置,逐步构建全面完善的教学体系,在培养学生钢琴演奏技能的基础之上,加强即兴伴奏的锻炼以及键盘和乐理知识的巩固,对提升钢琴教学水品具有重要意义。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秉承多元化的理念,借鉴多种教材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改革体系下的钢琴教材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但缺乏系统的技巧练习;车尔尼些列作品包含系统的演奏技巧训练,在钢琴教学可以将二者有效结合,确保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四)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演奏技巧教学

钢琴艺术主要是通过高难的弹奏技巧、娴熟的演奏技法来表现其艺术魅力,良好的演奏技巧是钢琴弹奏者表达作品内容、诠释作品情感的重要基础。忽视演奏技巧的系统训练,就无法满足钢琴作品所需要的速度和力度,不能较好的表达作品的内容、情感和意境。因此,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为学生选择多种有针对性的技巧训练教材,根据学生技巧掌握程度的不同制定多种教学方式,从根本上强化演奏技巧的训练,使学生所掌握的演奏技巧能够满足不同钢琴作品的演奏要求。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钢琴教学中积极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对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体系、提升教学整体水平以及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娟.论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钢琴教育改革[J].社科纵横,2009,(3).

[2]张子辉.谈师范教育钢琴教学与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3]赵云.文化视域中的中国当代钢琴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0.

[4]孙丹.简述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历程[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9).

作文多元化教学 篇12

舞蹈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一直被大多数人喜爱,它不仅仅是一门专业,同时,它还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舞蹈艺术不论种类,也不论是代代相传还是一个人的自娱自乐,在具体的表现过程中就可以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心情随着舞蹈的变化而起伏。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人们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转变,所以教学的方式、模式也在发生着转变。对于舞蹈教学来说,它的侧重点应体现在教学方式和学生理解的结合上。当下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地考量人们的综合能力。高职院校的舞蹈课程作为一门技巧和实践的综合性课程,主要的运行方式是教师进行专业的知识讲解,通过亲身示范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模仿,并在此基础之上,学生掌握基本的舞蹈动作。但是长期以往,如果教师不对自身的教学方式加以改变,那么整体的教学就太过单一了。整个课堂上,学生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教师身上,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要求至始至终都没有得到体现,这样是不能满足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需求的。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高职院校的舞蹈教育应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教育方式,实现多元化教学。对于当下的教育资源进行综合利用,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综合考虑,进而促使舞蹈教学更具质量和效率。

二、高职舞蹈教学中多元化教学的优化策略

1、优化节奏教学

由于舞蹈本身具有抒情性,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尤其注意自己的语音和语调,结合具体的动作需求和情绪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说话方式。例如遇到一些慢节奏的动作示范,教师要尽可能地用轻柔的语调教学。在遇到一些快节奏的动作时,教师可以扬高声调,进而刺激学生的神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舞蹈的情绪。在舞蹈演绎的过程中,在造型上要有分明的力度对比和快慢对比,这方面的韵律是舞蹈的精髓体现。也正是因为这些因素,舞蹈有了灵活性和鲜活性。所以,加强对舞蹈节奏感的训练,是掌握舞蹈精髓的主要任务。

2、优化基础教学

在高职院校中进行舞蹈学习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非专业的,很多学生也没有接触过这类的内容。所以,教师要有耐心,在讲解一些动作时,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把握动作要领。很多时候教师只注重对基础动作的培养而不够重视学生肢体律动的美感,使得形和韵基本上处于一个脱节的状态。基础训练课在舞蹈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教师也要注重学生的眼神、形态和韵味,并由此贯穿整个教育活动。例如一个落手和眼神的配合,舞蹈和呼吸之间的配合,造型和神态的对立等等。由于很多学生没有进行过正规的形体训练,对一些整体的舞蹈动作不能很好地理解,会影响到具体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懂得循序渐进地为学生讲解有关的知识点,从上到下,将身体分为三个部门,尤其是部分讲解中,提出所占位置的重点。例如下半部分主要讲解的是膝盖和后脚跟的知识内容,中段主要讲解的是小腹和臀大肌的内容,上半部分主要讲解后脑勺和身体的垂直内容。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教师可以实现“三点一线”的连贯教学。总的来说,教师要将教学分层次,从细节入手,提升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3、利用多媒体设置情景课堂

舞蹈演员是通过自身具备的综合文化素养,向观众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与舞蹈的艺术内涵。对于舞蹈艺术的准确把握和人物内心的完整诠释,需要一个演员从生活的点点滴滴积淀而成,依赖于平时的积累和素养的锻炼,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素质。演在舞蹈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和现代教学工具十分重要,即使是讲解一些基础的舞蹈知识,也都离不开多媒体技术。例如舞蹈队形的变化,只让教师去描述,教师很难确切地表达,即使表达清楚了,学生也不能有效地理解。所以,通过多媒体的图片展示或者视频展示,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队形的理解和认知。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舞蹈的道具和服装,为学生营造出课堂的氛围。结合具体的音乐和视频,让学生感受舞蹈艺术的魅力所在。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语音语调,不要打破学生对舞蹈的幻想和憧憬。教师可以定期利用多媒体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剧院的表演视频,让学生感受舞蹈的精华。

4、利用互动教学法

互动教学法是通过情感认知和实践上的互动,利用音乐、节奏与舞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舞蹈和音乐的审美兴趣。这样的优势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开放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舞蹈的掌握能力。例如舞蹈欣赏课,教师可以播放一些舞蹈短片,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动作互动,给学生一些自主体验舞蹈动作的机会。在训练课堂中,教师要到学生当中,和学生共同完成动作,在课堂上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氛围。

三、结语

舞蹈作为一门技能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单一的教学方式并不能有效地满足社会对舞蹈人才的需求,所以,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丰富学生对舞蹈的认知和理解,加强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尤为重要。多元化的教育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对舞蹈的内涵理解,进而可以在一定的审美要求下去完善自身的舞蹈动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广予.关于新时期高职民族舞蹈教学设计研究[J].戏剧之家,2016,03:125.

[2]张蕾.关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索[J].戏剧之家,2016,12:214+216.

上一篇:危险的视频头论文下一篇:视觉元素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