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形式

2024-07-17

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形式(共12篇)

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形式 篇1

摘要:全球一体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我们所面临的、所接触的也不仅仅只是本国本民族的文化。在现代高师声乐的教学中,也已经开始意识到多元化声乐教学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但是我国高师声乐教学中对于多元化声乐教学仍然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没有一个得到普遍受大家认可的、统一的高师声乐教学理论系统支撑。而国外的多元化音乐教学已经有了系统的体系,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我们也要结合我国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具体情况,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多元化声乐教学之路。本文通过讲述多元化声乐教学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意义,希望可以帮助广大师生在多元化的声乐教学中找到一个明确的方向或方法。

关键词:多元化声乐,声乐教学,高师声乐

世界的文化千差万别,丰富多彩,是一座充满拥有无穷魅力的宝库。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吸收和借鉴国外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为我所用,是传统文化在新世纪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一个有效可行的方法。多元化声乐教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符合高师声乐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在高师声乐的教学中运用多元化声乐教学,才可以让音乐自身的多样性、时代性、民族性完美的融合并发挥出来。这对于音乐教育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多元化声乐教学在高师声乐教学的必要性

(一)多元化声乐教学是高师声乐教学的必然趋势

自近代以来形成了以欧洲古典音乐为中心的欧洲音乐论,中国音乐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影响,提倡音乐教学方式也西化。中国声乐教育是以欧洲声乐理论和演唱方法作为传统声乐的基础教学模式。即便到了今天,在我国许多音乐学院教和音乐广播仍在宣扬着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的欧洲美声唱法。这种欧洲美声的演唱系统代表着西方文化在声乐教学中的价值观,是欧洲古典音乐体系文化的经验。在我国声乐教育中,欧洲民间音乐几乎没有亚洲、非洲以及拉丁美洲等地方的声乐作品。提到声乐,大家联想到的还是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洋歌剧。而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对于音乐的审美也在发生改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怀世界性的音乐,这是时代的潮流。

全球化带来的是更广泛的文化交流,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为声乐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如今的声乐表演家已经不再仅仅只是局限于对于西方声乐的学习和表演,也开始关注世界其他地方的声乐方式和艺术风格,打破了西方声乐“一统江湖”的局面。 然而要想完全摆脱西洋声乐教育中的桎梏,打破壁垒,就必须要走出去,开放自己,吐故纳新。首先,高师声乐教育理念的改变。 要在高师声乐的教学实践中有多元化声乐教育概念,对于声乐艺术世界有一个宏观的了解。知道我们自己的音乐文化相比其他国家、 民族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又有什么共同之处。只有对其他国家民族的音乐也采取虚心请教,才能做到吐故纳新。才能在高师声乐的教学中超越自我,摆脱因欧洲为中心的声乐教学体系中的弊端。发扬各民族在声乐教育中的优点,加快世界优秀音乐文化的形成。在国际声乐教育中,我国也不再是被动的输出声乐人才,开始与国际接轨,共同进步。所以,多元化的声乐教学已经成为中国21世界高师声乐教育中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上个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世界音乐文化与民族音乐文化已经融为一体,民族音乐文化之间的交流也为世界音乐文化进一步的繁荣昌盛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学习和了解世界音乐文化已经高师声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多元化声乐教学中不断扩大自己的音乐视野,学习到世界各民族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够使自己站在一个全球化的角度对不同民族的声乐文化。声乐艺术形式和风格进行学习和观察。在中国声乐教育逐渐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中国高师声乐教育除了让学生要积极地吸收其他声乐文化中优秀部分,也要带领学生开阔视野,对声乐有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对于各地区民族声乐文化的认识,建立起一个平等交流的意识,促进不同声乐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在声乐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学生对于声乐的鉴赏能力,还应该启发他们去探索不同声乐中的不同元素,为成为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多元化声乐人才做准备。

(二)多元化声乐教学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必然性

1.社会因素。在现今社会严峻的就业压力下,社会和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成为一个多元化的人才无疑在当今社会中拥有更多的优势,用有更多的选择。然而我国目前的高师声乐的教学无法让学生达到更专业的声乐技术水平,这使得他们在今后的社会中无法将之成为自己的一个优势。而现今社会竞争激烈,高师声乐的教育与学生日后工作实际脱轨严重,甚至有些学生不会选择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多元化声乐教学在一定意义上打破了高师声乐教学的局限性,让学生更好的开拓自身视野,认识自身不足,同时也为将来成为多元化社会的声乐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2.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增加学生的积极性。传统的高师声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比较单一。高师声乐的教学目的似乎更像是教会学生完成某一部声乐作品。而这些声乐作品往往是来自民族音乐和欧洲美声作品,更注重技能技巧的专业度。没有办法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声乐文化与方法的学习,让学生失去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多元化的声乐教学在教材内容上就没有这一限制,它可以是学生熟悉的现代音乐,也可以是激动人心的摇滚,或者是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民族音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喜欢感兴趣的内容,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多元化声乐教学目前在我国高师声乐教学中的现状

(一)声乐教师自身素质问题

声乐教师作为高师声乐教育中的主要执行者,其自身素质是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声乐学习。虽然中国在高师声乐教学中逐渐开展多元化的教学,但仍然有一些教师采用高师声乐中的单一教学方法。对于声乐的教学也只是仅仅停留在民族、通俗、美声等方面的教学,不敢有半点逾越。同时因为多元化声乐的教学对老师的要求也提高了,需要教师更多的掌握与声乐相关的知识,如与相关音乐的文化背景,演变历史,相关文学故事等。如果教师自身素质不高,是无法很好的贯彻执行多元化的声乐教学,更不提如何让学生在多元化声乐教学中收益。

(二)过多注重演唱技巧的传授

虽然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倡导素质教育的时代,但考试机制仍然是当前学校对于老师教学结果的主要检验手段。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教师和学生就会更注重那些需要考试的项目。演唱技巧作为声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许多老师和学生都会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提高演唱技巧上,从而忽视声乐教育中其他的内容。让声乐教学变成演唱技巧的教学,更别提什么多元化声乐教学了。

三、如何促进多元化声乐教学在我国高师声乐中的发展

(一)引导学生接触多元化的声乐作品

多元化声乐教学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让学生接触到多元化的声乐类型和声乐文化。由于在高师声乐的教学中,以欧洲古典音乐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为主导,加强对欧洲音乐鉴赏能力的培训。要想打破这种僵局,就必须让学生开始接触更多不同于欧洲古典音乐的声乐作品。在对声乐作品的学习中,要注意不应只对其中的演唱技巧感兴趣,还要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表达的思想感情,使用的乐器, 就能更好的理解声乐作品的风格,可以更好的为自己所用。

(二)引导学生不同音乐的原生态的文化背景

艺术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音乐作为人们最常表达思想, 抒发情感最常用的方式,所以音乐的创作素材都是来源于生活的。音乐具有的地域性和代表性使得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也是不同的。 由此,也就衍生出许多特有的演唱方式和演奏乐器。学生只有在了解音乐背后是一个怎样的文化背景,才能对音乐中所描绘的感情感同身受,才能更好的学习和接受来自不同音乐的声乐文化。

四、结语

多元化声乐教学是当前高师声乐教学的必然趋势与整个大环境的走向。多元化声乐教育不仅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来自世界不同民族地区的音乐,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也让声乐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逐渐与国际化的声乐教学理念接轨,为教育多元化的声乐人才做好保障。多元化声乐教学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本质,在最大程度弥补和完善高师声乐教学中的不足。为我国接轨国际,培养更多声乐人才提供了一个更为开阔,更为丰富的发展之路。

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形式 篇2

(一)践行分层次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专业知识接受能力存在的差异,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分层次教学法,使学生能够实现契合自身学习需求的专业课程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声乐基础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学习层次,应用相同的教学内容,对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专业学习标准,对于学习层次相对较好的学生可以对其提出较高的教学要求,而对于学习层次相对较差的学生则降低教学要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同时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应用多媒体教学模式降低教学难度

对于不具备乐理以及声乐知识基础的学生而言,教师在声乐专业课堂教学环节中进行一些专业内容的教学会存在很大教学难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受到限制,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将相关专业教学内容进行直观演示,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促进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比如:教师在进行歌唱的气息深浅调整时,很多学生会对深浅调整的方式难以理解,教师便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将人体的呼吸方式进行直观演示,对于不同呼吸位置进行示范,将自己的教学思想准确传达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教师的教学意见,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进行教材教学内容的拓展

高职声乐课程的教材具有一定程度的应用局限,教师可以充分应用网络教学资源,将具有教学应用价值的声乐课程学习资源应用于课堂教育环节中,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将更适合幼儿学前教育的声乐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幼儿声乐教学歌曲,掌握声乐专业知识在学前教育环节的应用方式,提升学生的个人演唱和鉴赏水平,实现针对性的声乐课程教学,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专业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四)重视专业实践

高职学校的职业教育重视学生的实践应用过程,学校开展学前教育的专业教学,需要重视教学实践过程,积极为学生提供进行专业实践的平台和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意识到自身开展学前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进行自我完善,应用自主学习过程,使学生的声乐课程知识以及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促进高职学校职业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结束语

高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需要针对幼儿教育的应用需求,通过践行分层次教学方法、明确专业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用多媒体教学模式降低教学难度、进行教材教学内容的拓展、重视专业实践等方式,使多元化教育理念能够得到有效落实,促进高职学前教育综合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杨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多元化理念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5(3):40.

[2]陈琼,陈阳.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与改革对策[J].黄河之声,2016(21):45.

[3]王素珍.中职、高职、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研究[J].神州(中旬刊),2015(11):128-128.

[4]刘江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黄河之声,2015(11):27.

浅谈声乐教学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篇3

【关键词】声乐教学 多元化 发展趋势

艺术、文化的生命力既来源于富有传统特色的本国文化根基,需要在不断与别国进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借鉴他国的经验与文化元素,实现文化的创新。传承文明,开拓创新,可以说是未来文化交流与发展的风向标。中国目前的声乐教学也正处于如此理念影响下的多元化发展之中,国内学术界对多元化音乐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极大地促进了声乐教学的发展。

一、声乐教学发展多元化的原因与意义

声乐教学多元化趋势的出现是新时代艺术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声乐教学中不断融入新的、富有生命力与活力的时代元素,因势利导,将是未来声乐教学发展的必然之路。从时代性来看,声音教学的多元化与全球化关系密切。如今新生的艺术种类在发展中不断融入各种先进的文化因素,如器乐、声乐、舞蹈、灯光、舞台等各种因素都在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这些因素的存在不仅为人们带来了更好的视觉享受,提升了艺术的观赏性,还通过新颖的融合方式让原本有些萎靡的传统器乐、声乐等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今我国的当代教育提倡素质教育,着重关注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教育理念上的转变,所带来的是教育目标与手段的革新,现在的声乐教学也是如此,学生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多元化的手段加以辅助。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增强他们的应变能力,让他们在毕业后更好地就业,进入社会后更充分地发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这种多元的时代性与素质教育发展的时效性,决定了现如今声乐教学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趋势下,必然要从多元化角度出发,培养复合型的音乐人才,为快速变化的时代提供更好的推动力。

二、声乐教学发展多元化特点

(一)艺术发展上的方向性

如今,世界各国的艺术发展都以多元化的趋势为导向,呈现出了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繁荣景象,各国的艺术文化之间、各类别和艺术文化之间的渗透、交流、融合与影响已经成为了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流,这些因素相互交叉赋予了文化别样的新鲜感与生命力,这都是现代艺术工作人员所追求的。我国声乐教学的发展也不外乎如是,已被国内众多声乐教学工作者和音乐人所认同。

(二)声乐艺术的扩展性

如今在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浪潮下,我国声乐艺术教学的手段与内容也呈现出了一定的扩展性与多元性。从前术业有专攻的单一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取而代之的是声乐与器乐乃至其它多种艺术或非艺术形式的融合与创新。不管是声乐教学本身的多元化内涵、音乐领域内的多元化内涵,还是声乐综合其它艺术的多元化内涵,都为当前的声乐教学提供了更多的素材与参考元素,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声乐艺术发展模式。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声乐教学的底蕴越来越深厚,在文化与市场中的生命力也越来越强劲,有力地为学生未来多方面的发展创造出了更好的平台。

(三)发展需求的迫切性

声乐教学多元化发展需求的迫切性,根植于时代发展的需求与学生发展的需求两方面。艺术发展上的方向性和声乐艺术的扩展性,决定了如今的高校声乐教学要转变理念,实现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改革。具体主要包括教学观念上的与时俱进,师资力量上的提升,教学环境上的硬、软件建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变,教学手段的革新与融合,从多元化的特点出发,来培养全面发展的实用性音乐人才。

三、声乐教学中多元化的教学探究

声乐教学的实施受到了多种条件和因素的影响。从控制这些影响因素出发,加强声乐教学中多元化途径的探究,对于声乐教学实现长远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现在我们从教师、学生以及其他教学因素三方面来进行分析探究,希望能为我国声乐教学提供参考。

(一)充分发挥主导者—教师的作用

教师作为声乐教学的引导者,在促进多元化教学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首先,教师自身高素质是教学能够顺利实施的必要前提。高素质除了要求较高的专业技能之外,在教学理念上也必须要与时俱进,只有多接触先进的多元声乐教育文化与实践,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递更多的音乐知识与相关音乐技能。对于教师自身来说,应善于从生活实际出发,将日常体验与声乐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相较从前教学中的“一元化”现象,新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师不能包办硬灌,除了增加教学内容中的多元化内容体验之外,还要善于启发学生,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他们将自己所好奇的、喜欢的、愿意学的声乐内容带入课堂。师生之间要多进行良性互动与沟通,放宽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在互相反馈中各自进行调整,以打造出真正受学生喜爱的课堂。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声乐课堂提供了多样化的硬件设施,教师要善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当前国内外的前沿研究成果,拓宽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声乐最新发展潮流与趋势。同时,教师自身也要提升专业素质,紧跟时代步伐,让师生在共同的学习中实现双方的进步。这样的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以往的“一元化”,能够在实践中探索到更适合声乐教育多元化发展的新手段与新途径。对于声乐教学中的艺术实践活动,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艺术实践机会,锻炼他们的能力素质,也要适当性地进行考核评比,及时察觉到学生的缺漏与短处,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乐趣,获得提升,提高他们对声乐课堂的学习热情。

(二)充分发挥声乐教学主体—学生的作用

学生是声乐教学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需要学校与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从各方面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去实践多元化的声乐学习。新理念指导下的声乐教学要致力于帮助学生建立多元的音乐文化观,加强他们对声乐教学中的多元文化的理解,从而满足他们对多元文化的需求,让他们形成一种开阔的音乐胸怀,有容纳百川的音乐气度,不管是在现在的学习阶段,还是在日后的音乐生涯中,都能拥有感受多元音乐的思想。多元音乐的学习观、审美观的建立,是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理念与能力的关键。声乐教学中,要让学生多接触多样化的音乐表现手段与理念。从前的教学重西轻中,学生更多的认识重心都放在了西方音乐上,民乐也要更多地被引入声乐教学;除了借鉴西洋唱法,还要在传统音乐文化中提炼灵感,多实践、多总结、多探索、多创新,这对于当代声乐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三)合理运用其他影响多元化教学的相关因素

影响声乐教学多元化的因素有多种,包括教材、教学硬件设施、教学目标、教学环境等,协调这些因素,促使其相互之间的良性循环,是实现声乐教学多元化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既要立足于新的教育理念,也要结合学校教学实际,进行合理的调整与实践,避免多元化成为一个空口号。教学中要多利用音樂学科前沿的理论研究成果或者成功的实践经验进行教学探索,以当前音乐发展潮流为导向,更多地体现、实践多元音乐文化的内涵,在学术性、文化性、实践性上达到统一,紧跟时代步伐,实现教学的转型与师生共同的进步。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不能盲目地追求声乐教学多元化,应紧紧围绕声乐教学的目的来进行,注重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音乐人才。

四、总结

在当前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形势下,我国声乐教学发展的多元化趋势已成定局。在教学实践中,从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等多方面着手进行探索实践,总结经验,对于声乐教育的长远发展及未来艺术文化领域的全方位交流与沟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音乐人才的必然手段。

参考文献:

[1]李云飞.《试论高师多元化声乐教学的价值取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2]曾华青.《声乐教学中的“互动与交流”——谈学前教育低年级的歌唱教学》.南平师专学报,2007(3).

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形式 篇4

一、采用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多元化教学模式中适用范围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主要是指利用科学的手段,按照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以及发展潜能等特点将水平相近的学生分组分类的进行指导教学。也因此,分层教学又被称之为分类指导、分组教学。目前,我国高校声乐专业的学生知识水平与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利用分层教学模式可以将所有学生中声乐水平和学习能力相差不远的学生分成各个等级的小组,从而使每个小组的同水平学生在不同教学策略的培养下得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教学。在高校声乐表演中采用分层教学模式,不仅会提高高校教师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可以更好的接受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便于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功底,为其在今后的音乐道路上求学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高校声乐表演中成绩突出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其音乐表演唱歌方面进行单独培养,不断提升他们在声乐表演方面的能力,挖掘更多的潜力。声乐表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利用艺术实践的方式将课堂教学内容转换为实实在在的艺术成果。而采用分层教学模式不仅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在音乐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

二、扩大曲目学习范围

量变是引起事物发生质变的根本原因,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需要在量变的不断积累下形成。因此,高校声乐表演必需重视对音乐曲目的选择,只有不断积累学生音乐歌曲的数量和种类,使学生去了解更多的曲风,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在声乐方面的综合素质。通过这种选择多种曲目唱歌的方式既能使学生掌握不同风格歌曲的演唱方式,又能为其在音乐方面的造诣打下牢固的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选择一些耳熟能详的歌曲进行随堂练习,对于这种练习更注重的是学生在手势方面和眼神传达方面的表演。比如,教学中练习的曲目有《日月之恋》、《我爱你,中国》和《托斯卡》等,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在唱歌表演的时候结合手势和眼神来进行声乐表演。

三、反复练习声曲

声曲的表演练习是高校声乐表演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对其进行反复的练习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声乐表演水平。高校声乐表演中声曲的练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纯元音;2)音乐节拍;3)带词练习声曲;4)音名。在进行声曲练习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对声曲练习的基本要求,然后利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来分类进行教学培养,这样才能循序渐进的完成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于声曲的练习需要由浅显易懂的部分逐渐过度到深奥难懂的部分。也就是说,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只需要练习三度音阶的歌曲,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练习五度音程和八度音程的连音。针对有一定声乐基础的学生,像大二到大四这一阶段的学生就可以适当的选择部分有难度的歌曲进行声曲的练习,比如说《阿勃特》、《西贝尔》、《帕诺夫卡》等大师级的歌曲进行声曲的练习。当然,教师也可以筛选一些歌曲的引子部分,单独摘出来使学生进行练习。对高校声乐表演的学生采用声曲练习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在声曲表演方面的学习效果。

四、完善评价机制

我国目前还有没形成一个系统的指导机制来践行声乐表演的学习。对于学生声乐表演的评价也只是在期末时设置声乐考试,并使学生现场演唱歌曲对其进行评定的。随着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这种单一且片面的评价机制显然不适用于评价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在高校声乐表演中推行多元化教学模式必然会涉及到对学生声乐学习效果评价,如果高校没有一个完善的评价机制,必定会影响声乐表演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所以,高校应当将声乐表演的考核范围扩大,要囊括学生的理论学习成果和声乐表演实践成果这两大内容。建立声乐表演实践评价机制可以打破常规方式,将学生声乐表演实践场次纳入考核范围,将其设置成绩比的10%来计入期末考核的总成绩。

总之,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声乐表演中是为了能不断优化实践教学,使学生们更加热爱声乐课程,使其对于歌曲的理解更加深入,不断提高自身的声乐素质。只有推行多元化教学才能挖掘学生的潜力,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摘要:为了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高校声乐表演必需积极转变教学模式,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优化声乐教学内容。基于此,本文对高校声乐表演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进行了探讨。

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形式 篇5

一、声乐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教育部在《声乐》理论教学课程中,指出了在教学中除了要重视声乐理论知识和歌唱方法的学习外,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和创新性。把新标准的要求贯穿于声乐教学过程中,需要多样化的声乐教学模式的应用。新标准不仅是声乐教学模式改革的标准,也是声乐教师培养学生的目标。传统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要以新标准为准则,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特别是教学模式中表现出标准的要求。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特色声乐人才。

二、声乐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质教学内容

民办高校声乐教学内容,可分为三大部分:声乐技巧、声乐理论与艺术实践。声乐技巧主要由声乐老师一对一,一对二来承担,在歌唱教学课程中,教师除了要多重视培养学生的声乐技巧、理论基础,还要多注重学生的歌唱素养和音乐综合能力。声乐理论知识包括声乐基础理论、声乐发展史、声乐教学法、声乐论文写作等。这些理论课程由声乐教师共同承担,体现出每位老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同时又调动了教师声乐理论研究的积极性,有利于完善民办高校声乐教学模式。艺术实践主要是检验理论课与技能课的手段,通过校内外演出活动,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歌唱素养和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

三、声乐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措施

(一)改革声乐教学内容的单一性

目前,声乐教学主要采取的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教学更加有针对性,但是在教学模式上显得很单一,不利于学生专业上的进步。由于民办高校培养目标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声乐教学中采用二人组课、三人组课、大课相结合的多种类型的教学形式,以适应多元化的人才的`需求以及不同学生的专业程度。声乐集体大课教学内容包括声乐理论知识,声乐发展史,声乐作品赏析,《意大利语语音》课程讲座,声乐教学法,声乐心理学。随着音乐专业的发展,民办高校的办学应该与时俱进,在教学上多采用二人组课、三人组课、大课相结合的多种类型的教学形式。

(二)结合多种类型的声乐教学方法

我们根据学生专业程度和个性的差别来采用适合学生的声乐授课形式和教学内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声乐二人组课、三人组课中通过理论知识介绍、教师演唱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方法进行学习;在声乐大课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图片、文字、谱例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使抽象的声乐理论知识在学生的理解中变得通俗易懂,这样更加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随时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和学术知识,从多方面去加强声乐专业技巧,提高歌唱素养。

(三)不断更新声乐教学观念

声乐教学的模式要立足于教育部颁发的文件和纲要的基本精神,结合民办高校的办学情况,既要注重专业性,又要体现实践性的特点,为提高教师声乐专业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歌唱素养,对声乐专业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艺术实践等多个方面展开研究与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技能技巧方面,还是教学观念上都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积累丰富的经验。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特色声乐人才。多元化的声乐教学模式的优点突出表现在,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对学生来进行声乐技巧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贾伟亚.高师声乐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模式之我见[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04.

[2]鄢丽娟.构建多元化民族声乐教学模式[J].艺海,2009,06.

[3]庄晶.浅谈音乐声乐教学改革[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5.

[4]于唯德.高等院校艺术素质教育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当代艺术,,03.

[5]何卫,韦亦珺.略论高师声乐课的有效教学模式[J].甘肃高师学报,,06.

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形式探析 篇6

【关键词】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形式

学前教育是指6周岁一下的儿童实施保育和教育,就目前来看,家长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进而让孩子在进入九年义务教育前就学习各种课程,其中声乐就是一种常见的一种课程。但就我国学前教育来看,存在一个较大空缺口,就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不足,难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声乐专业能力。而造成这一缺口的根本原因就是当前学前教育声乐课堂教学形式还比传统,不利于专业教师的培养。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更多的声乐课专业教师,就必须加大教学形式的改革。

一、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形式创新的必要性

在学前教育中,高文化、高素质的幼儿教师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保障,只有专业的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比较匮乏, 在教学过程中,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去开展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主,学生处在被动的接受知识,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发展。声乐课作为学前教育一门重要的课程,它不仅注重专业知识的教授,同时还要注重声乐弹奏能力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专业的声乐技巧。如果在学前声乐课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势必会影响到教学质量,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到学生对声乐的喜爱。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对专业性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为了向我国现代社会培养专业的人才,在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中就必须重视教学形式改革。

二、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形式分析

1.授课形式的创新

集体课是当前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一种常用的授课形式,而这种授课形式就是将所有的学生当成一个集体,由一个教室来进行教授。这种授课形式符合了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在专业教师不足的情况下,这种授课形式最常用。在这种授课形势下,可以节约教室资源,增强学生的歌曲听辨能力,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对于那些能力稍微落后的学生而言,不利于培养他们的专业能力,影响到整体水平的提高。为了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就必须注重授课形式的创新。在集体授课的同时,可以采取分层授课的形式来进行教学,进而达到各个击破的效果。分层授课就是根据学生的能力的差异性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对于学前教育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年龄都较小,好奇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教授,同时也要注重发声训练,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趣味性

就目前来看,声乐课教学内容还比较单一,主要是要求学生反复、多次地练习歌唱,而对于学前学生而言,他们的求知欲望比较强烈,好奇心强,反复的歌唱同一首歌曲会使得学生学习来乏味,进而影响到教学。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就必须加大教学内容的创新,要根据学前学生的特点,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例如,在声乐课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歌曲,如:《数鸭子》、《拔萝卜》、《采蘑菇的小姑娘》等,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演唱,尽情的将歌曲中的思想情感表达通过清新明亮的声音表达出来,进而带给学生全新的感受。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在演唱完一首歌曲后,安排相应的舞蹈、朗诵或者即兴伴奏等来加深学生的理念,让学生对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声乐感。

3.注重实践练习

长期以来,声乐课教学过程中一直偏向于理论知识的教授,学生缺乏相应的实践练习的机会,进而使得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升。而声乐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它不仅强调理论知识的是教授,同时也要与实践相结合。声乐水平的高低是需要通过弹唱来进行评判的,只有通过弹唱,才能得知学生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为此,在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实践练习。如,在发声练习中,教师要将一些发声技巧告知学生,然后让学生进行发声练习,而教师在学生发声过程中要认真的听,要找出学生的不足,并加以纠正,进而不断提高学生在不断练习中提高发声技巧和能力。

三、结语

声乐课作为学前教育中一门必修课程,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加大教学形式的改革,不仅要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教授,同时也要注重专业技能和能力的培养,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学生,为学会今后的发生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秀玲.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形式之探讨[J].大众文艺,2010,13:229.

[2]毛慧琳.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4:209-210.

[3]杨继新.浅析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形式[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06:88.

作者简介:

高师声乐教学多元化探析 篇7

高师教学目标虽以中、小学教育为主, 但绝大数音乐学院、音乐系 (科) 都设有声乐表演专业。作为学校并不能完全掌握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 把握学生步入社会的命运航标。学生除大数当教师外, 还有一部分学生到文艺团体或文化单位等。因此, 培养能够在正确、自然的歌唱状态上表现歌曲的情感内涵、风格韵味, 将发声技巧与歌唱表现融为一体, 给听众以视听合一的美的享受的多元歌唱艺术人才, 是肩负在高师声乐教师身上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在高师声乐教学中, 由于对西方美声唱法的吸收与借鉴, 使我国传统的民族民间唱法发生了一些变化, 其优点是运用美声唱法的混合共鸣调整真假声比例的不同搭配, 使声带负担相对减少, 有利于嗓音保护。但和传统民族民间唱法相比, 缺少内容的丰富性和风格的多样化以及嗓音的个性化, 发声技巧的训练占据歌唱活动的主要比例, 以致学生用美声技巧唱中国声乐作品缺字少情, 远离中国观众的审美情趣。

那么, 是用美声唱法改造中国传统民族民间唱法, 还是以民族民间唱法融合美声唱法之优点呢?我想后者应该是肯定的。高师学生进校以前或多或少都已经跟一些老师学过声乐, 但因他们起点低、辨别能力差, 对许多声乐概念和问题一知半解, 难免会出现“盲人摸象”的现象。一些缺乏经验的教师对美声歌唱的学习与吸收是片面的, 甚至是歪曲的, 出现追求大音量、拔高音、撑喉咙等毛病, 培养的学生出现外国歌曲唱不好、中国歌曲不会唱的尴尬局面。虽然中西文化已融合了几十年, 但将其真蒂真正落实到基层教学的并不明显, 甚至把不该吸收的东西吸收进来了。这是因为我们忽视了“任何一种唱法体系均是建构在一定民族文化传统之上的, 而撇开民族文化和审美差异, 去空谈什么所谓世界上最科学的唱法, 显然缺乏历史的眼光, 其立论亦是没有说服力的, 其实践同样不会成功”这个道理。我们为了让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之一元在世界多元文化中找到其适当的运行轨道, 就应该加快对我们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 加强对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以西方美声唱法良好的共鸣腔技巧训练方法为我所用, 来抒发中国人民浓郁的民族之情, 达到字正、腔美、韵更浓的“天人合一”的艺术效果。高师声乐教学应把处理好中西唱法兼融的“度”的把握的问题放在第一位, 所谓过犹不及。

鉴于以上认识和分析, 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师声乐教学多元化予以思考:

1.找准中西声乐发声训练的契合点。无论哪一种唱法, 歌唱者的嗓音构造大同小异, 歌唱中训练和强调的共鸣运用、气息支持、高位安放等要求是相同的, 在训练中应多加强调和练习, 以协调各共鸣腔的发声状态, 为演唱和表现歌曲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

2.找准连接练声与歌曲演唱之间的纽带。有好多学生感觉练声用不到唱歌中去, 达不到练声为唱歌服务的目的。究其原因是没有找到练声与唱歌之间的纽带, 这个纽带就是教师将练声方法和状态总结后, 并引入到歌唱中的语言解释过程, 即练声与歌唱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练声如何运用到唱歌中去, 等等。

3.把握声乐作品的风格, 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有了良好的发声状态后, 如何运用到歌曲表现中去呢?在实践练习中发现真正发声的在咽喉, 咬字的嘴是前面看到的嘴, 即“前嘴”只做出了字的“造型”, “造型”做完后立即送入咽腔, 也就是沈湘先生认为的“打开腔体, 把字唱到腔体里”, 要敢于在呼吸与腔体里“念”字, 与传统唱论的“字在嘴, 声在喉”一脉相承。因此, 歌唱者只要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和把握声乐作品风格内涵能力, 适当调整歌唱共鸣的运用, 以作品风格决定采用合适的唱法, 便能够拓宽歌唱的路子, 达到“鱼和熊掌”能够兼得的多元歌唱风格, 吴碧霞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4.运用创造性思维, 进行声情并茂的歌唱创造。声与情的确是一对相互的矛盾体, 声音技术虽是感情表现的坚实基础, 而感情的贯穿和发展的才是歌唱艺术的灵魂。发声练习好比是学词组、造句子, 歌曲作品的表现则是写文章, 它应该包涵整体构思和语言应用的基本思路, 而这些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因为“音乐中使用的材料——声音, 是建立在创造性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既是非自然性的声音, 又是非语义性的声音, 其间蕴涵着模拟、所指、意味和传情等各种创造性思维的内质与外构。所以, 所谓音乐性就是声音的表现性, 没有表现性就没有音乐, 音乐作品的成功与否也完全取决于它的表现性程度如何。但这种表现性是建立在对声音创造性的基础上, 通过创造声音便具有丰富的表情性和感染力。可以说, 音乐材料的可创造性为音乐的构成提供了丰富多变的空间。”歌唱者的二度创作过程, 是依据歌唱发声规律和声乐作品的题材风格、内涵等不同进行创造性想象和思维的过程。

5.找准外文与汉字发音的契合点。高师声乐教学中, 有的教师在一年级就让学生用原文演唱歌曲, 这有些欠妥。因为学生本来对中国汉字的发音规律还未掌握, 却又要唱外文歌曲, 迫使他们只能用标汉字读音的办法去硬学。有的学生即使听音像资料学得也挺像, 但却不知其唱何意, 与中国歌曲的演唱有何异同。其结果只能是学生花费很多时间学原文, 一学期下来只能唱两、三首声乐作品, 而且还是“囫囵吞枣”。其实, 真要加入外文声乐作品, 我认为应在学生已掌握汉字发声的基本规律后, 在去练唱外文歌曲, 同时找出外文与汉字发音的相同之处, 可能会更容易体现中外不同声乐作品的发声技巧及演唱特点。

6.大众文化消费的多元性催生多元声乐文化形式和产品的产生。“文化消费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 选择文化产品和服务来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过程, 是文化社会性生产的主要环节。”随着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文化视野的日益开阔, 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生活日渐丰富, 人们已不满足以“单一的文化价值观”去消费也就促成了文化多样化和多元化倾向的形成。声乐文化当然亦不例外, 作为声乐文化的培养者更不能忽视这一重要环节。

总之, 高师声乐教学应该引领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航向, 辩证处理歌曲演唱风格与发声技巧主属的关系。在吸收美声唱法技术的同时, 一定要坚持我国人文主义的优秀传统, “既重视人文色彩, 又兼顾技艺色彩, 既重视教育性又重视娱乐性”, 演唱风格适应时代的需要, 充分发挥我国各民族语言特色。使高师声乐教学呈现多种形式、多种结合和多样化的多元化发展态势。音乐评论家田青认为“再好的东西也不能天天吃, 什么东西吃多了也会腻。艺术精致化之后, 尤其成为‘显学’之后, 容易变得规范化, 没有个性了。这就是一切艺术走向顶峰之后的必然, 也是开始走下坡路的征兆”。因此, 我们每个民族声乐教学工作者应积极思考, 结合声乐理论、生理知识, 音响和音韵学语言知识对民族声乐艺术进一步深入研究, 向民间传统音乐吸取营养, 探寻与本地区、本民族语言相适应的声乐教学切入点, 以我为主, 求同存异, 进一步明确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审美观和正确的发展方向, 防止成为世界文化殖民或同化, 走多元化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郭建民.声乐文化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79.

[2]郭克俭.声歌求道——中国声乐艺术的理论与实践.文化艺术出版社.

[3]程建平.音乐与创造性思维.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161.

[4]郭建民.声乐文化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174.

[5]郑茂平.声乐语言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285.

浅析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形式 篇8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集体课也叫做声乐大课, 声乐大课是一门综合性相对较强的课程, 是以班级为单位的授课过程, 其上课人数较多, 声乐大课主要以理论知识为基础, 同时结合抽唱、分组练唱、范唱和集体练唱的方式学习声乐知识。为什么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应大力推行集体课教学?

首先,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普遍声乐基础较差, 进入到大学中才系统的学习五线谱和钢琴, 大部分学生仅有在小学或中学音乐课学习的一点基础, 换言之, 也就是没有一点音乐的基础。在这种特定的情况下最好的学习形式就是以集体课为主进行系统的、统一的学习。通过这种集体授课形式, 在声乐学习的时间和学习内容方面, 具有统一的要求和规定, 使声乐教学在井然有序、有计划状态下进行, 对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通过声乐集体课的学习可以互相促进、相互学习、互相帮助。 (一) 在声乐集体课中, 必然会有唱的好的学生和唱的不好的学生, 老师让某一个学生练习发声, 其他同学会在听, 在这样你练习我听, 我练习你听的过程中, 是很容易分辨出唱的好或唱的不好声音。这样就会产生一种比较, 同时也是学生看见错误和发现错误的过程, 由此学生的自我练习时就会避免这种错误的发生, 同样的当学生看见别人优点时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所以要看清白己的短处, 学习别人的长处, 这一点是小课无法学习到的, 有些时候人是在压力的推动下产生动力的, 所以应把别人的优点当作自己前进的方向, 声乐集体课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二) 消除小课中的紧张氛围, 调动起集体积极性。学生在小课学习中难免会有一些紧张的心理, 由于听到的永远是自己的单独声音, 学生会产生一定的胆怯心理, 但是在集体课中就不同了, 集体课可以为学生提供互相交流、表演的机会, 并且善于交流又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最大特点, 这样的学习氛围会更加的活跃, 会更大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个别课是集体课的强化和补充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个别课也叫做声乐小课, 是指教师面对个别学生进行的训练, 这种训练形式对提高学生演唱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 小课对于那些在大课中知识点掌握不牢、练习时间不足的学生来讲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补充。对于一部分基础好、程度高的学生而言, 在集体课中所学习的曲目演唱、集体练声和基础理论已经无法满足他们对学习的需求, 他们的学习进度和接受能力已经超过集体课的安排的教程, 可以接受一些相对较难的作品时, 但是集体课却很难满足这类学生的要求, 加入小课后教师可以根据处在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练习的歌曲, 这样可以快速的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另外, 在集体课中教师既要兼顾到水平浅的学生又要考虑得到程度深的学生, 所以学生的练习时间就会相对减少了很多, 学生们经常会感觉到还没有试唱就下课了。

(二) 通过小课的学习利于培养学生个陛。自然科学所强调的是规则性和规范性, 而艺术学科更注重培养的是学生创个性、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学生学习状况的变化调整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手段。教师应清楚学生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 同时应特别注重观察学生身上的优点, 并将学生的优点使培养为一种独具的特色。在集体课教学中教师解决的更多的是学生们共同存在的问题, 如果在此基础上还要兼顾个体培养, 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情。

(三) 小课更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小课的特殊性就在于授课对象的特殊性带来了授课性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向性, 虽然授课对象只是一名学生, 却为教学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在集体课中个别指导是非常少的,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 并且有很多的学生共同上课, 很难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就算是问题被指出也得到了纠正, 也很难牢固掌握。如果是小课学习, 在每节课中都有足够时间来演唱和练习, 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 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来纠正问题。使水平不同和条件不同的学生在声乐的学习上都得到一定的提高。

综上所述, 学习声乐是一项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 对于学前教育的学生来讲更是一种难度很高的挑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具备坚持到底的信心和持之以恒的信念, 千万不可以半途而废, 根据教师拟定的教学内容核计划稳稳的走下去, 并且自己把握机会练习唱歌的胆量。作为一名优秀的声乐教师, 在教学中必须具有极大的耐心, 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 有计划的制定声乐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和计划。在教学中不断的总结经验, 探索出更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方法, 将学生培养成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伟林.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律动情感教学方法策略[J].音乐时空 (理论版) , 2012.

[2]杨晓.论“点一线一面”的结合一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模式构建[J].考试周刊, 2010.

[3]屈海君.高职高专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的教学形式与方法[J].北方音乐, 2013.

高校声乐多元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篇9

关键词:声乐,教学内容,多元化,改革,实践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提升声乐学生的综合能力,适应社会对声乐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就必须对声乐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以往的声乐教学内容过于单一与枯燥,导致学生对声乐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改革中求发展,高校对声乐教学内容进行多元化改革,是提高声乐事业与培养声乐人才的重要途经。通过改革声乐教学内容多元化改革,可以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声乐艺术知识,了解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声乐文化,提高学生的自我感知能力,为当今社会的声乐行业作出贡献。

一、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目标较模糊

目前,在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没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通常只是按照个人主观意识或是书本所写的内容进行传统音乐教学。例如在声乐课堂上,教师为学生讲解《花非花》曲目的过程时,只是将音乐的旋律、音符的发音教授给学生,在授课之前未对课程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也未对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科学思量,仅将一些基础的音调、音符以及掌握要领单一地传授给学生,这使得学生无法理解曲目音乐意境和演唱技能。在目前高校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师未能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阶段以及接受能力,随意选择音乐曲目,并且在选择曲目之后,并没有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导致课时结束时,学生并不能明白老师为什么要自己这样做、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久而久之,学生对声乐的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教学培养目标的不明确,是导致高校声乐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课堂教学内容较自由

由于声乐艺术的特殊性,每位老师的知识构造、每位学生的学习基础等都存在差异,再次,受声乐教学“一对一”、“一对小组”等授课模式的影响,在教材的选用、教学内容的选择等方面学校和专业系部未能做出明确的规定,声乐教师普遍以个人喜好选择、安排声乐教学内容。部分教师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只选择简单曲目或自己已经掌握的曲目作为声乐教学内容,教师的“个体性”和“自主性”,导致了高校声乐教学内容存在个体差异性和自主选择性。高校声乐教师在选用教材、制定教学计划、讲解教学内容等环节没有一定的标准及原则,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总的来说,现阶段高校声乐教学课程的设立和教学模式的特殊性,是通过声乐教师自主选择教学内容,虽然教师在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具有较强的灵活度,但缺乏合理的科学性。

(三)课堂教学监控较松弛

目前,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模式多是沿用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这与普通高校的教学目标、生源质量、师资水平等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在声乐专业技能课的授课中,普遍情况是,教师和学生关着门在自己的琴房中进行授课和学习,至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准确、教学目标是否明确等等,学校教务、学生主体、教学督导等不便展开质量监控。同时,由于声乐课程的特殊性,学生个体突出、思维活跃,会有部分学生个性张扬、我行我素,影响课堂教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喜怒情绪、精力状态和教学态度等无法得到有效的监控。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中,有部分教师对课堂纪律要求不严,并且日常学习中与学生接触较少,学生对声乐教师较为陌生,很难带入学习状态[1]。另外,由于声乐教学相对其他课程较为“神秘”,声乐教学的形式灵活多样,缺乏监控的声乐教学让部分教师很难做到“乱中有序”。

二、高校声乐多元化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理论教学与技能学习的多元化

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师在开展声乐教学活动时,应该注重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的多元化。多元化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声乐理论知识与声乐表演能力,能达到培养“应用型”声乐人才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培养学生的声乐演唱、声乐理解能力,而要综合考虑,要为学生的“就业”、“职业”进行科学规划,要培养的学生就业时是声乐方面的全能型人才。声乐理论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演唱方法、生理构造、声乐文化、曲目内涵等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声乐技能教学不只是让学生会演唱某一首曲目,而是应该以培养学生科学掌握各种唱法的发声特征、发声要点、作品处理、情感表达、舞台表演等技术技能为教学目标,让学生对声乐种类、声乐特点等方面进行综合理解并掌握运用。例如,《黄水瑶》、《古老的歌》等曲目,教师在教授此类曲目时,要先讲解此类曲目的理论知识,包括该曲目的音乐类型、音域、情感变化等,然后讲解该类型曲目的演唱方式、发声方法,包括歌唱腔体的调整、气息的运用等,在整体的演唱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演唱技巧,充分发挥学生的演唱技术和音乐表现力。

(二)作品演唱与二度创作的多元化

声乐艺术是以人声演唱作品的形式存在的,声乐艺术注重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高校声乐教学中,多以发声训练和作品演唱展开教学活动,在学生对某一声乐作品进行演唱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合理运用发声方法的基础上以歌曲内在情感的表达为主,鼓励学生以该作品为依据,适度展开二度创作。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拓宽学生的声乐思维。例如在《牧羊姑娘》的教学中,不只是让学生掌握唱歌的技巧与方法,应该在学生演唱技巧逐渐提升的同时,鼓励学生合理地对该曲目进行情感表达,带领学生将已有曲目演变成符合学生的“特色”。不同学生对曲目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多元化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生命力和表现力。通过对作品演唱和二度创作的多元化,学生能够对声乐学习充满热情,对曲目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三)情感体验与艺术处理的多元化

声乐教师应该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艺术处理能力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展现出来。在学生练习和表演过程中,通过曲目情景再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融入自身情感,并体验曲目中的情感意境。艺术处理是“二度创作”的升华,每位学生对声乐曲目的情感体验和艺术处理都不相同,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展示,让每一位学生都将个人理解的曲目内涵和意境展现出来,在这过程中学生的艺术处理方法都不同。在演唱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思索自己的不足,在交流互动中实现多元化声乐教学内容的改革[2]。例如,学生的自身性格较为腼腆,在情景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的将注意力放在提高学生自信方面;因此,在选择曲目时,尽量选择欢快的曲目,带动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能够进入情景,理解歌词和音乐的结构,并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理解音乐的情感变化,并肯定学生的每一次进步。

三、高校声乐多元化教学改革的实践

(一)演唱特色和技术的多元化发展

高校声乐教学是为了培养具备演唱能力的应用型声乐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应该以演唱特色和声乐技术为教学宗旨,在培养学生的个人演唱特色和提高学生的声乐技术能力上注重他们的多元化发展。学生学习声乐并不仅仅是为做声乐教师,还可以进入歌舞团工作,教师培养学生的声乐综合能力,是学生未来发展能进行多样选择的重要保障。声乐教学并不仅是让学生完全依照教师的演唱风格进行学习,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培养学生的声乐技术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我演唱特点。以培养学生演唱特色和掌握声乐技术为宗旨的教学理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在社会上的发展空间,更是高校实现多元化声乐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二)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多元化拓展

在声乐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该突破单一的独唱教材,将教学内容多元化拓展当作教学目标的导向标。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该是以艺术歌曲、经典民歌、歌剧唱段等声乐种类共存,以独唱、对唱、重唱等形式共存为教学内容,应该以审美与多元文化的结合为设计理念,制定丰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既能学会古典声乐中的特点,又能跟上时代的进步[3]。选择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形式的声乐作品作为教学内容,才能实现声乐教学多元化拓展,才能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丰富知识。

(三)舞台表演能力培养多元化发展

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是实现声乐教学多元化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舞台的处理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做好铺垫。在舞台表演活动中,让学生自选曲目,或者对某种音乐进行二次创作或自创曲目,以舞台表演的形式进行多元化表现,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将学生自主表演当成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竞赛、表演中,在自己的作品赢得他人认可中促进自身的成长。

四、结语

高校声乐多元化教学改革和实践是高校声乐发展的出路,在多元化改革中以实践活动、舞台表演、理论讲座等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声乐能力进行综合培养,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多元化拓展,让学生通过掌握不同地域、不同种类的声乐,提高自主创作的能力,并在多元化声乐改革中,培养自己的演唱特色,并通过交流与学习,提高声乐技术。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只有通过坚持多元化教学,改善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应用型声乐人才。

参考文献

[1]蒙玲玲.“自然歌唱”理念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实施的必要性[J].音乐创作,2016,(04):178-179.

[2]李抒丹.新时期文化视域下高等民族声乐教育教学的多元化——探索高等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艺术研究,2015,(01):144-147.

中职声乐教学方法多元化策略探究 篇10

一、明确培养目标, 转变教学观念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音乐教师, 声乐教学是培养上讲台的音乐教师, 而不是培养歌唱家或歌唱演员。教学中不论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还是教学方法, 始终都应围绕培养音乐师资这一目标来进行, 体现职前教育的特点。应改变声乐教学的“重技巧轻能力、重提高轻基础, 重声音轻表现”的做法。把教学重心放在对学生基础理论的学校、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声乐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提高上来。

二、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 提高自身修养

一方面, 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自身教育思想的转变, 然后是教学方法的转变, 教师要敢于否定自己固有的经验, 更新观念, 勇于创新。另一方面, 高层次的声乐表演, 准确到位的情感理解, 需要有扎实深厚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及较高的音乐审美和声乐表演技能。因此, 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 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如何能够完成这些新颖、独特的教学设计, 也正充分体现了对音乐课程教学的理解程度。作为中职声乐教师, 我们培养的学生正是将来要承担幼儿园音乐课教学任务的主体, 教师应该静下心来抱着务实的态度审视声乐课堂, 开展声乐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三、优化整合教材, 确定教学内容

1. 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根据培养目标, 适当增加或删减已有教材内容, 使教材内容更符合人才的培养。如对于面向就业的学生来说, 主要是强化从事职业训练, 掌握声乐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声乐的基本技能, 适当增加声乐教学理论和音乐教学方法的内容, 组合训练时注意音乐种类的丰富多样, 声乐技能技巧难度适中, 达到学以致用的基本目标, 删减过难及与音乐教学无关的内容。因此, 选择教材可增加难度, 注重知识面的广度和精度。组合训练时, 提高难度, 教材选择向技术化、专业化靠近。

2. 教材选择上确保声乐知识的准确性、严格性和系统性。

内容设计上应以“声乐理论、声乐表现和实际运用能力”三个层面的内容作为课程基础。在训练中遵循从气息—————控制————音准, 从单一到组合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一年级以声乐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础训练为主, 二年级以声乐表现为主要教学内容, 三年级以声乐知识、音乐教学法为重点, 以适应学生纵向发展的需要。

四、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注重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 中职生入校时情况千差万别, 他们先天素质不同, 后天教育也不同, 所以也就决定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多年的教学中实践, 如果都用一样的方法、一样的材料上同一节课, 收到的效果就不好, 就会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只有采用不同的方法, 使全体学生都得到主动发展。笔者在教学中把学生分为三组:优生为一组、中等生为一组、差生为一组, 对他们进行不同的发声练习、作品训练等, 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并且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学期要有学期的教学目标, 每节课要有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因材施教, 挖掘潜能

声乐教学不是在原有的水平上原地踏步, 也不是远远高于个体现有的水平, 而应稍稍高于学生原有的水平。声乐教师要重视观察和反思, 了解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 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让教学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中职声乐教学的立足点和核心为学生的自主发展、主动发展。没有学生的自主、主动的发展作基础, 其结果必然停留在学生发展的表面的、浅层的、不可持续的的层面上。声乐教学最重要的一点, 就是要以学生为根本, 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目标, 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索研究, 克服种种困难, 学会体验、探究、合作等学习方法, 自觉主动地获得发展。

五、采用多元评价方式

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和理念都在不断发生变化,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运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构建新型的课堂评价模式是声乐教学的必然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评价模式, 多给予学生鼓励, 让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评价主体分别由学生本人、同小组成员、教师、管理者、校外导师、行业专家、幼儿园构成, 由评价主体共同参与研究制定评价标准、评价方法, 按照评价标准对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解剖和分析, 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中, 教师尝试着引导, 让学生自我示范, 由同组学生及教师鉴别声音, 这种学生与师生之间的多元化互评, 可以为学生做出综合型、客观性的评价。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职业教育随着时代的进步, 在进行改革和推进, 职业教育的兴盛和腾飞, 来自于课堂的有效教学, 《新课改下高效课堂》更是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和努力目标, 无论从提高教学效果的角度出发, 还是从实现教育目的, 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角度出发, 研究声乐课有效教学的策略都是有其重大意义的。

摘要:对中职声乐课进行改革, 探究声乐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采取先进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加强对中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是我们培养合格中职音乐人才的有效途径。

基于跨界音乐浅析多元化声乐教学 篇11

关键词:跨界音乐 多元化 声乐教学

一、跨界音乐给我国声乐教学带来的影响

(一)跨界音乐的概念

跨界音乐作为唱片工业商业化的产物,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音乐本身就是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在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对于社会来言有很多功能如审美、教育和娱乐功能等。同时跨界音乐也代表着不同的审美方式和生活态度的融合与渗透,满足了人们各种文化需求。从广义上来说跨界音乐是指不同风格和形态的音乐元素的相互融合,同时衍生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这样可以将分属于不同领域和范围的声乐艺术改编成为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和喜爱的艺术形式,这样可以让多种音乐表现手段进行彼此的融合与借鉴,为其带来了更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二)跨界音乐给我国的声乐教学带来的影响

伴随着我国的经济开放,国家飞速发展同时经济发展也更加多元化,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更加频繁,国人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的充实,艺术节也随着呈现出了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信息的发展丰富了受众的审美视野和审美水平,跨界音乐因为其鲜明的特点而得到了大众的喜爱,这种顺应了大众审美需求表演也更全面地体现了声乐表演者的艺术才能。以往的传统声乐教学模式下产生的学生由于过度的被“美声”“民族”等唱法框架所束缚,所以学生的音乐天赋得到了一定的限制,无法充分发挥创新思维,缺乏个性化的特点,当然这种学院教育和群众的需求以及审美是脱节的,自然无法满足时代以及市场对于声乐演唱技术的要求。

二、构建多元化声乐教学体系

(一)做好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声乐教育与其他的学科相比更加的抽象化,同时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差异性,因为文化素质、兴趣爱好以及原有的声乐基础的不同,所以在知识接受力上也存在不同,教师如果只是按照同一本教材进行千篇一律的发声练习,带领学生演唱同一首歌曲,那么这种缺乏互动性的教学只是单纯的经验示范与模仿。而如果教师充分的重视起学生的差异,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同时改变以往的划分学生的演唱方法,结合科学的训练,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各种唱法的技巧以及规律,这种系统性的学习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技巧,在发展演唱方法的同时充分发挥出自身的特色,将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都融会贯通在一起,在不断的实践中带领学生寻找到适合自身特点以及嗓音基础的音乐风格,当突破了唱法在技巧方面的局限性之后,发出的每一个音阶和歌声都包含着感情,真正成功的教育正是帮助学生寻找到其“本真”的声音。

(二)丰富教学内容并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跨界演唱应该是在学生对两种及以上的唱法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开始的,并非简单地将多种唱法拼凑在一起,需要学生对不同声音流派的演唱风格都熟练掌握,并且需要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所以在教师教学过程中除了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演唱功底,还要用开放且包容的心态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闻,完善专业知识的同似乎更多的去了解其他多种音乐风格,通过对其进行吸收和借鉴来对自身演唱和表演手法进行创新。学生的文化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声乐作品后蕴含的内涵和包含的美学意义。同时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语言体系等特征,也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的演唱技巧、语言和音色来进行作品的演绎,比如龚琳娜在演唱古曲《阳关三叠》的时候就尝试使用带有西南方言特色的平舌音来进行演唱,这种艺术表现力就需要靠文化素养来进行支持了。

(三)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通常情况下声乐院校的声乐教学都是在琴房一对一完成的,这样便于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声乐技能训练的时候及时发现其不足之处,虽然这种传统模式对于学生掌握基础演唱技巧,可以更好地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但是课堂环境相对封闭,生生之间没有什么交流的机会,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教学模式应该更加丰富,将各种教学模式比如小组课、公开课、艺术实践课等相结合,多方位全方面地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推动多元化的声乐教学。这样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让他们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同时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将传统的教师主导的单向教学变为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实践的教学模式,而且还可以邀请明星校友回校来开讲座,让学生可以突破本专业的课程限制,汲取更多的养分,更好地开拓思路挖掘自身的潜力。

三、结语

跨界演唱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多元化发展,同时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体验声乐艺术,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的真谛,将不同的元素和情感带入声乐演唱中来,这种将不同音乐养分运用在演唱中的行为一定会更好地孕育出艳丽的艺术奇葩。

参考文献:

[1]邹筱丹.跨界音乐背景下的多元化声乐教学探索[J].音乐时空,2014,(02).

[2]魏冉.高校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跨界能力的必要性和措施探讨[J].大舞台,2012,(08).

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形式 篇12

一、实物投影在课堂教学的应用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有学生上黑板板演, 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上黑板板演的同学很有可能因为紧张而使正常的思维受到抑制.也有部分学生就有了依赖思想, 自己不动脑, 看别人的解题方法, 或受板演同学解法的影响, 没有放开自己的思维, 久而久之就丧失独立解题的能力, 对自己没有自信心.现在我通过等大多数学生完成后, 实物投影学生的作业, 一方面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 另一方面, 教师可以在学生解题过程中发现典型错误或多种解法.通过实物投影把学生的解法呈现在学生面前, 对错误分析原因, 找到根源, 大家引以为戒, 对于多种解法加以比较, 评选最巧妙的解法实物投影学生作业时, 若正确或有多种解法, 我就提出表扬对于解题错误的同学, 替他保留点面子.

二、因特网与课堂教学密不可分

以前为准备一堂好课, 常常自己出钱买几本参考书, 一轮教学循环下来, 有的题型已缺乏新意, 参考书用处就不大了, 还得买新的参考书.几年下来, 积压了一大堆的参考书, 弃之可惜.现在有了因特网, 网上资源共享, 学校也联系在一些大的网站注册, 成为网站会员, 我们就可以下载名校名师编撰的试卷, 就可以从中择优选用, 可以浏览各网站的课件学校每学期会购买一些刻录的课件光盘, 但这些课件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 从中汲取别人的长处, 结合自己的智慧, 能快速制作适合自己教学内容的课件.我在网上下载几何画板, 使用起来特别方便.例如在上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课时, 利用几何画板将直线沿一条直线运动, 再将运动路径隐藏, 学生看到直线由远及近与圆相离、相切、相交三种关系, 并选中圆和直线构造交点, 很自然从直线与圆的交点的个数的角度给直线和圆三种位置关系下定义, 并选中圆心和直线构造垂线, 构造垂线与直线的交点, 再构造圆心和交点的垂线段, 度量垂线段的长度, 度量圆半径, 可以观察到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圆半径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的大小关系的对应关系.又如在圆周角一课中, 在圆上选取AB弧, 构造弧所对的圆周角, 移动顶点C位置, 可以看到同一条弧可以有无数个圆周角, 且圆周角的度数都相等.通过几何画板动画效果正好体现数学的运动的思想.当然运用Flash软件也能体现旋转、平移的效果.

三、教学流程的创新, 不拘一格, 层出不穷

上一篇:现实主义艺术下一篇:水喷雾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