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的发声训练

2024-06-24

声乐教学中的发声训练(精选11篇)

声乐教学中的发声训练 篇1

声乐是一门综合的艺术, 它综合了心理学、物理学、语言学、表演学、教育学等众多学科的特征。作为一门研究科学发声方法及延长技巧的学科, 自十七八世纪兴起以来, 受到了人们的推崇, 经久不衰。我国的声乐教学源自高等专业院校, 由于经过了很长的时间, 这种“科学的演唱方法”已被人们普遍地运用到教学中。

谈到声乐的学习, 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歌唱训练。它包括发声训练、用声技巧训练、语言技巧训练和音乐表现训练。在实际的训练与学习中, 上述四项训练内容是一个不可分割、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整体, 但在声乐学习中, 发声训练是基础, 而我们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是基础的基础。

人的嗓音, 如同一件用语言表现音乐的乐器。人要做到能正确、科学的发声, 就必须利用好嗓音这件乐器来表现音乐, 同时还要了解嗓音的生理结构和发声原理。人的发声器是由声带 (含假声带) 、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头腔等构成。简单的发声原理是: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 然后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经过胸腔、咽腔、喉腔、口腔、鼻腔、头腔的共鸣, 便发出响亮和动听的声音。音质、音色和演唱能力, 都是由共鸣腔体调节, 而产生的不同效果。

在声乐训练中, 还要学会正确的呼吸和良好的气息支持。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带动声带振动的气流的多少, 声音的甜美与否取决于各共鸣器官来自声带振动的气流的多少, 而所有这些气流都来自人的呼吸器官。因此, 运用正确的呼吸和良好的气息支持成为发声训练的重要内容。正如意大利美声学派的代表人物兰培尔蒂所说:“歌唱的学问, 就是呼吸的学问。”我国的民族传统唱法也常讲“善歌者必先调其气”, 可见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和基础。

歌唱的呼吸不同于生理性呼吸, 而属于有意识、有目的、带有技巧性的呼吸。歌唱的呼吸要用鼻子和嘴一起吸, 则吸得深。有人以“闻花”或以“打哈欠”来比喻歌唱的吸气, 吸气时口腔应当是放松的。吸气时要有控制, 要求保持吸气的感觉, 保持两肋腰围的扩张, 缓慢地、有节制地将气呼出。歌唱的声音是要有生命力、有活力、有艺术感染力的, 这些都需要呼吸做动力来调整, 用呼吸来控制、支持。呼吸对歌唱的支持, 就象拉琴的弓子和琴弦的关系, 二者要对上劲, 弓子好比呼吸, 琴弦好比声带, 二者配合得合适, 就会发出好听的声音。所以发声训练的目的并非是只学会方法, 还需要练出效果, 改变呼吸能力。

最后还要掌握歌唱的共鸣。人体的共鸣器官主要有胸腔、口腔和头腔三大共鸣腔体。在歌唱发声过程中, 所有的共鸣腔体都要起作用。头腔共鸣是打开鼻咽腔所产生的共鸣, 有时在头部产生一种震动的感觉, 因此称之为头腔共鸣。我们提到最多的, 也是我们所熟知的共鸣。还有一种是面罩共鸣, 所谓面罩共鸣, 是指声音的共鸣在中咽喉腔以上鼻咽腔, 两腮两边太阳穴延至眉心处, 这些内部腔体和外部姿势是引起震动的区域。要实现面罩共鸣, 首先是声音位置不能变, 一定在额前、两眼下面一点、两边颧骨前和牙关打开处, 这就是正确的声音位置。而喉头下垂、稳定是摆对声音位置的关键。其次是掌握正确地呼吸方法, 因为呼吸是获得面罩共鸣的动力。最后要打开喉咙, 使得通向面罩共鸣得通道畅通。另外, u母音练习也是一种掌握面罩共鸣的训练方法, 正确的u母音状态也正是歌唱关闭状态。

总之, 歌唱的发声是非常自然的发声状态, 它要通过练声使日常发音的语言自然状态在歌唱时进入艺术发音状态, 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系统的训练。掌握正确的、科学的发声方法就是我们声乐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整个声乐教学来说, 情感是声乐教学的核心, 它在声乐教学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感情的培养中起到了积极和主导的作用, 专业教师是教学的主体, 在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声乐演唱运用的是很难把握的“自己的身体”。在声乐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对声音的外在质量的追求之中, 而应该意识到声音的质量必须以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出的艺术表现和审美需要为依据, 从而提高我们的声乐教学水平。

声乐教学中情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作为教师, 只有坚持不懈地总结经验并将其付诸实践, 才能在将来的声乐教学中更好地阐释声乐艺术的魅力!

摘要:发声训练是声乐学习的基础, 要做到正确、科学的发声, 就必须了解嗓音这件“自身乐器”的生理结构和发声原理;通过科学的训练, 掌握发声技巧;声乐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情感心理过程, 在整个声乐教学中, 情感是声乐教学的核心, 它在声乐教学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发声原理,发声技巧,情感培养

参考文献

[1]蔡运桂.艺术情感学[M].广州:三环出版社.

[2]叶林, 郭音.如何提高声乐表演过程中的情感理解[J].黄河之声, 2004, (4) .

声乐教学中的发声训练 篇2

一、发声概论

发声是声乐练习中最基本的问题,它与呼吸在唱歌过程中,彼此有极密切的关系。初学声乐学生,在练声时,前数星期每天可练习两三次,每次不得超过十分钟为最佳,因为初学时如唱得太多,则声音容易疲倦;一旦练成错误的歌唱形态,便难改正。在练习过程中,应在愉快的心情下,逐渐将时间稍加延长,循序渐进,经过一个时期,发声感到舒适,明显觉得气息的支撑,练习时间亦可逐渐增加。

1.初学者发音的开始

在艺术歌唱中,我们要求音质纯净,没有杂音。不论发音清亮或圆润都要有情感。每句音必须均匀、连贯没有断隔、凝滞或混浊的现象,不论由低向高,或由高向低,音色应随情感作有规律的变化,音量要能强能弱,随心所欲去调整。音域要符合歌曲的要求。声音要能持久而不感疲乏,且保持青春气息。按照意大利传统的发声法,初时极注重在母音上,他们用短的乐句,使声音连贯而自然,且清晰。所以我们在练习发声时,应当时常注意呼吸,依照规律进行,气息不宜猛烈冲出声门,如能慢且温柔,即能给声带一个充分的准备去发声,继而发出美好的声音。

初学唱歌的人,常常会用大量的气压去唱高音或强音或者是音程距离太远的音。这会引起喉门过度震动,使声带受伤,倘若不及时停止或注意纠正,在短期内,美丽的歌喉将成为声如破锣。假如有一位声乐老师,在你还未受过两年或三年的训练,就让你唱近代歌剧,那么,恕我不客气地说,这位老师是在毁灭你的艺术生命,等你发觉时,可能为时已晚,无法挽救。

2.错误与正确发声的姿态

关于发声前姿态的准备:身体上一切器官必须保持自然、舒适和松弛;思想要集中;面部不可有紧张的表现如果面无笑容,双眉深锁,脉管暴张,两肩高耸,上胸挺出,或背部弯曲,双拳紧握,腹部凸出,两腿僵硬等,这些极为笨拙的姿态,则休想能发出自然而优美的歌声。初学发声时,各部分肌肉容易感觉紧张;我们的喉部肌肉极繁杂,需要学会控制那些不应起作用的肌肉,不要因为它们的紧张而影响发声。

在近喉部的肌肉种类甚多,它们多半是来保护与安置喉部及声带的。声带为两条平面肌肉约半寸长,如英文字母∨的倒写(∧)式,由后面“披裂肌”控制开关。喉头前部在喉核处乃由“盾形肌”来保护。在声带上层,另有“假声带”,当歌者发声时,可由真声带滑至假声带,其发音状态就被称为假嗓。

除以上所提之肌肉外,尚有“舌骨肌”、“会厌骨肌”以及“环形骨肌”使声带松弛与拉紧。总之,除了这些直接有关发声动作的肌肉外,其他还有多种肌肉在喉部,我们无需去研究它。

正确的发声姿态,身体应该立直,不可僵硬,面部要有愉快而自然的微笑,上齿稍露,则有轻松感,下齿露出则不妥。同时唱歌时双眉向上表示轻松愉快的样子,如双眉向下则有悲伤不快之感。头部不可抬得太高,或压得太低,因为太高则使喉部肌肉拉紧而喉门不开,太低则喉部的柔软性受阻碍,宜保持适中的姿势。学生宜多练习,使下腭灵活轻松,下腭可向左右延动,舌头需向前伸。

3.口型与舌的位置

口型与舌的位置都能直接影响共鸣。唱歌时的口型应像鸡嘴型,不宜像鸭嘴形,这是伊丽莎白·舒曼的比喻。唱中区 Ah 音时,口型宜作横线蛋形式,唱高音时,则作直线蛋形式。除口型与舌部应注意外,面部须放松,呼吸要正确,下腭不能拉紧,同时在练声时,用简单的几个音练习较为适宜。我主张在开始时可用短音程下降音阶练习。唱歌时口应张开,但不可张得太开,以免使喉部紧张,而致声音不集中及粗糙。口究竟要张开到什么程度呢?这要看歌者的口形和所唱的母音来决定。至于口的张开程度,通常以拇指中部可通过上齿与下齿之间为适宜。上齿下端只可稍微露出少许而作微笑状,下齿以不露出为佳。或打呵欠前,或饮水前状都是适宜的口型。上唇向上提高,而下唇下降与下齿上边边缘对齐,这样就不致窒塞声音。鼻孔也应翕张与通畅。在中部发音时(如 Ah 音),喉柱要打开,唱高音时,喉柱则逐渐稍靠拢,同时将软腭小舌向上提,而下腭向下,这样喉门就开了。当软腭向上提时,音色则渐变暗淡,犬齿向外露,这样对男声及歌剧化女高音发高音时,有极大帮助。

二、腔体共鸣

声音原来在声带里时是微弱的,但如果起了共鸣作用,音量就会洪亮起来,声带上面的喉腔、咽腔、口腔、鼻腔、额腔,两颧里面的蝶窦,以及胸腔等,都是共鸣区。这些都能因着正确的训练,得到伸展与生长。共鸣如得法时能由一部分蔓延至其他区域,联合而成为一体:使音量能加倍发展,而音色优美洪亮。

共鸣不只限于共鸣腔中,人体骨中也会发生共鸣,譬如我们可将音叉触在任何东西上面,例如木片上,甚至以布包的木片,都可以发生共鸣。

1.共鸣的.应用

共鸣的应用,应按照“音量”与“音高”的需要而决定,各共鸣区均衡发展,这样才能使发声臻于美妙。

当共鸣发展时,往往需同时应用数个不同的共鸣区。例如,只用鼻腔进行共鸣,而没有口腔、额腔与蝶窦等处共鸣,其声音则必成为刺耳的鼻音;我们不要误会鼻腔共鸣就是鼻音,在有鼻音时,小舌并不向上而却下垂,因此在鼻腔共鸣时,鼻孔要打开,鼻肌要放松,同时软腭须向上提,这样才不会有鼻音。不过鼻腔的共鸣容易做到,可是额腔与蝶窦的共鸣就难得了。这并非文字所能交代清楚的,而是需要有老师的指导,和自己长期的练习与领会,才能做到的。

2.共鸣的位置

伊丽莎白·舒曼时常告诉学生,共鸣不是只在一个地方。她让学生幻想一部梯子,这个梯子从鼻的后面下部开始,直升至前额头顶止。每个音均须应用口、面、鼻部、前额部。等共鸣区,一直至 F 高半音(高音谱表第五线)。从这个音开始,须换过另一部梯子,由前额顶转至头部后面,由高音G 开始,就脱离口、鼻腔共鸣,转入头部共鸣,这些高音唱得完美时,好像脱离歌唱者,而飘浮在空中似的,女歌者唱到头声时,可将犬齿露出,这是指女高音头声位置,但伊丽莎白对胸声方面却不注重女声之胸声,更从不授男声。

3.头声之重要

我在这里再要慎重声明头声的重要,“头声”是我们的美声天使,它能使我们发高音时声音稳定、洪亮、动人柔美。这对花腔女高音、戏剧女高音,及一切的女高音与男高音来说,是必须坚持不断地练习,才能获得的技术;当然,这技术对男女中音亦很重要。不过这个技巧并非易得,有些歌者有特殊之天赋,他们就很容易领会到;有些歌唱者要化极长的时间才能获得;而有些歌者却永远也领会不到这种唱法。

以上我已讲过头声是由两眼之间直上头腔,发声时气流由上向后稍移,波动全部头盖,再向前发出。在此时期软腭向上,下腭向下,喉柱渐靠珑,便大量气息由腹肌向上推,横膈膜的气息屏住而不放出;这时气息已发生极大的压力,所以应加以控制而轻轻地向上推出来,以支持这头腔上的音波与共鸣。这一切并非简单,学者先要将声音头腔位置找到后,才能用轻柔声发音,经过一个长期的练习轻柔的声音可渐渐地变得洪亮,而如悬临高空之上。如果用强力向上唱,则可能误用中区发音,而以鼻腔、咽喉、口腔发出,这就不是头声了。

我们亦可用头声唱中声区,这不会损害声带,只是开始时音量微弱;但如果用中区发声法来唱头场区,则音量虽暂时觉得宏大,而音质则逐渐变色,声音容易感到疲乏粗俗,久而久之则有失音之可能。

三、结语

共鸣是发声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发声要靠共鸣,而不能靠强力,发生共鸣而使声音扩大与洪亮,这是物理现象。声音在四面受阻之空间中产生回声,从而使声音宏大、集中而致远。但在获得人体内各硬体腔窦的共鸣时,我不妨再强调重复一句,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无关发声的器官及肌肉必须松弛,这样才会获得美好的效果。这是发声的一个基本原则。

一个只靠声带发出而不起正确共鸣的声音,虽用强力,非但不能传远,且不悦耳。相反的,一个微弱的声音,通过共鸣之后,就能不费力地传达给广大的听众。

浅析发声练习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篇3

【关键词】发声练习;共鸣腔体;器官

发声练习是用于训练声音技能技巧最基本、最简单的练习。事实就是提炼歌曲旋律中的动机或乐句,配以单纯的母音或音节,或者用音阶或琶音似地乐句配上母音或音节,在适当的音域内作半音上行和下行移动反复练唱,已达到呼吸、发声、共鸣协调配合,练就纯净而具有音乐性的声音。

一、发声练习的目的

发声练习是声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主要分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演唱者服务的,通过发声练习来打开喉咙,使演唱者快速进入歌唱准备状态;另一方面是为演唱作品服务的,在发声练习过程中,是以声音效果和发声器官肌肉适度的标准去调整发声器官的机能和状态的,每个人的发声器官的构造、嗓音条件、音色音域、发声习惯各不相同,因此,它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练习。它带有一定的针对性,是有意识的练习。演唱者在进行发声练习时,教师会根据演唱作品的需要或演唱者在歌唱中存在的问题,而专门把几个知识点或某个技巧难点拿出来,通过适当的发声练习的方法反复加强训练,最终达到目的。

二、发声练习的作用

歌唱者在学习声乐时,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地进行发声练习,逐步掌握科学的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用正确的方法来歌唱。可见,发声练习在声乐教学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通过发声练习能鉴别歌唱者的声部

从生理结构特点来分析:每个人的喉头大小、声带长短、宽窄以及共鸣腔体的大小都是不同的,这是生理结构上的差异。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重要的方法就是从发声歌唱状态中鉴定。在发声训练中,通过歌唱者的音色、音质、音域、声区结构等综合因素来进行声部的鉴别。明显的高中低音较容易区别,如果声音具備两个声部的特征就很难辨别了。所以这类情况的鉴定,应该稳定而慎重,不应过早下结论,要在运用自如的声区内进行各种发声练习。经过长时期良好的科学训练,通过教师细心的观察研究,才能根据高低音和声区特点确定其声部。

2.发声练习能正确打开喉咙,做好歌唱的准备状态

喉头是人声的生源体。在歌唱前打开喉咙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歌唱者音色。打开喉咙其实就是将喉头稳定在恰当的位置上,也就是歌唱者声乐技巧能够顺利发展的重点,很多歌唱者歌唱时喉头没打开就去唱歌,造成喉头不稳定,发声的各器官不协调,从而导致错误发声方法。因此在唱歌前,必须通过发声练习才能打开喉咙,找到正确的喉头位置。让气息和声音能畅通流动,使声带运动与呼吸密切配合,调整适度,协调好各器官的运动,为唱歌做好充分准备。

3.发声练习使抽象化的发声原理变得简单易懂,容易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

声乐是看不见、摸不到的,而且是一门抽象的艺术。然而复杂难懂的发声原理如何才能变得通俗易懂呢?这就要依靠教师的科学歌唱方法和间接的教学经验。在发声练习中, 教师会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如微笑、打哈欠、闻花香等方法。让学生体验歌唱的感觉,使他用自己的思维来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对一些具体形象的联想将发声的原理和技能中各种比较抽象和不容易理解的概念变得清晰,找到科学的发声位置。同时教师还运用一些音阶或琶音的旋律配合母音的发声练习,使歌唱者能熟练地掌握发声的位置,巩固歌唱的状态。在演唱前就做好积极的思考、准备和调整,只有清晰地理解发声原理,采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才能用正确的发声位置演唱歌曲。

4.发声练习可以协调口腔内的发声器官,为演唱歌曲打好基础

发声练习或歌唱时,直接参与运动的器官成为发声器官。根据它的功能作用,歌唱的发声器官分为呼吸器官、发音器官、共鸣器官和咬字器官四个部分,它们是歌唱发声的基础,是歌唱发声运动中的主要功能系统。怎样协调口腔内各个器官的运动变化,那是声乐学习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一个很大的难点。在发声练习时,协调好各个器官的运用对发声训练很重要。发声前要吸气,吸气时两声带分离,声门开启,吸人气息;发声时,两声带靠拢闭合发生声音。通过练习字、声结合来提高唇、齿、舌的灵活运动性,使它能完美而生动地表现出歌曲情感和内容。同时,要恰当地用气息来支持,气用多了,声音就会大,气不足,声音就会断,所以一定要在基础阶段练好呼吸。最重要的是恰当运用共鸣腔体,使声音传得远且圆润、优美动听,这是要经过专门训练才能做到的。所以要求歌唱者通过母音的转换,稳定喉头打开口腔,调节气息等手段,把声音振响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头腔共鸣点上,通过共鸣腔体的调节与运 用,增大音量,美化音色,从而获得圆润、丰满的歌声。

因此,要协调运用歌唱者的各个发声器官,使各部分机体的功能在合乎自然生理规律的基本状态下,充分发挥其作用,为演唱歌曲做好充分准备。

总而言之,歌唱发声训练是声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歌唱训练的基础内容之一,在歌唱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长时间刻苦的发声训练才能掌握的。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纠正学生在发声练习时的一些错误观念和不良习惯,把正确的体会和方法灵活运用到歌唱中去,使其成为艺术表现的有效手段,提高演唱者的歌唱能力和表现力,从而带给人以美的享受。

声乐教学中的发声训练 篇4

关键词:声乐教学,科学发声,技巧训练

声乐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能直观地表达音乐的内在含义,传达音乐中的思想情感。不仅需要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还必须具备歌曲演唱技巧,将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出来,实现听者在情感上的共鸣。笔者将分别从:声乐教学科学发声训练、声乐教学演唱技巧训练、将科学发声与技巧合二为一,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声乐教学科学发声训练

在声乐中,很多学生难以体会到作品中的意境和感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让学生准确地发声,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作品中的关键点。

在唱歌时,要想使学生找准位置,就必须使学生的喉头保持在一个准确的位置,如可以训练学生“打哈欠”在打哈欠时,其笑肌上提,口腔打开,软腭上提、舌头放平,这时主体的大脑处于兴奋的状态中,口咽腔以及气息通道会打开,喉头从而位于一个正确的位置,更利于学生发出正确的声音;此外,要使学生的下巴放松,舌根放松。下巴放松一方面由利于学生在练声以及咬字中避免发音僵硬,吐字不清,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掌握唱歌的正确姿势,当抬头时,要有感觉下巴掉下来的感觉;最后要有良好的共鸣,头腔、胸腔以及口咽腔共同构成了共鸣腔,在训练时要将三者科学的进行结合,要使发音器官各个部分相互的配合,再从中间向两边展开,即完成从口腔到头腔以及胸腔展开,进而产生更动听的声音。

同时,气息是唱歌中的重要基础,正确的呼吸是发音准确的保证,其中在音乐界中就有“懂得呼吸就懂得唱歌”说法,这就体现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它是一种基本功。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呼吸的正确方法,首先要学生懂得腰、上腹部的“保持力”和“小腹”之间的关系;在呼吸时,腰部要有扩张,腔体要打开,这时的呼吸系统才能够打开,只有正确的把握身体各器官之间的关系,才能够真正的掌握呼吸的方法。在教学中,这部分教学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利用PPT辅助教学,并让学生多做运动,增加腰腹的力量,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呼吸技能。

二、声乐教学演唱技巧训练

演唱是声乐的灵魂,歌唱表达的重要方式就是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表现出来,其中语法、语音以及语素是构成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歌唱需要通过语言表达将作品的意境和思想使听众产生共鸣,语言贯穿于语调、咬字以及语气中,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声乐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在进行技巧训练时要避免传统的教学方式,首先学生要咬字吐字清晰,若在进行歌唱中,学生发音不清,将会影响作品的美观以及感觉,更无法将音乐作品正确的表达;因此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把握汉语的语法规则以及规律。在教学中要掌握正确的咬字、吐字方法,正确的咬字方法要求字头要快、准、有力度,字腹要饱满;字尾要做到快、轻。在唱字头时嘴巴要开,咬完立即松开;在唱字腹时母音要保持固定的位置,将发音通道打开,保持放松的姿态;在唱字尾时,要用正确的气息连接每一个音,根据声音的高低而进行改变声音的发音位置。在练习时,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反复练习,找到正确的吐字、咬字方法。

吐字和咬字不是理论固定化的,而是要随着作品抒发的不同感情和情绪,做适当的调整,对于不同的音乐作品,其语言训练也是不同的。对于欢快的歌曲,其咬字、吐字要清晰,做到轻快、口型不要太大,避免多余的字以及字音拖长的现象,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其歌比较愉快,此时吐字要清楚,不带杂音且比较饱满;而对于雄壮有力的歌曲,如《国歌》,就要做到吐字要慢而厚实;对于抒发感情歌曲,像《水调歌头》,主要是抒发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因此吐字要比较圆润和低沉。

三、将科学发声与技巧合二为一

想要做到声音和语言有效的结合,其对于歌者而言是非常关键的。在教学中根据汉语的语言规律,以字行腔,以情替代声,把字吐清,但是不能将其僵化,如在学习o、u的发音时要使口腔呈纵向,其o的口腔空间要大于u的口型,在学习字音时,其口腔体张开的形状不能随意改变以及各种字音连接时,要注意口型的形状、腔体的空间等因素,只有将吐字、声音、语言以及咬字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地将歌曲准确的表达出来。

在教学中,常有些学生为了咬字、吐字清晰而把字词唱得相分离开来,进而破坏了作品的完整性;而有些学生为了着重发音而将不重视语言,在歌唱时吐字不清,使作品失去美感,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歌唱技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语言的感情色彩与声音的感情色彩是一致的,只有表现出语言的感情色彩,声音才会有感情色彩,把握音乐作品的主题。在练习中只有将声乐教学中的语言与声音将结合,才能唱好作品,在练习中要利用多种共鸣腔体,把语言、字音与吐字相结合,做到情感真挚,语言生动。

四、结语

在声乐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及时与学生沟通,加强学生的训练,歌唱技能的提高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教师要对学生加以引导和鼓励,帮助学生掌握准确的歌唱技能,为国家培养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祝洁琼.声乐教学中的发声训练研究[J].大舞台,2014,10:225-226.

声乐教学中的呼吸训练 篇5

关键词:呼吸 练习方法

呼吸是人们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歌唱唯一可靠的动力基础,古人云:“气,音之帅也”。强调了歌唱中气息的重要性,在我们的声乐教学中,歌唱的呼吸是一种高度技术性的经过长期艰苦训练的技能,呼吸不仅直接影响到声带的运动状态,而且是富有表现力的歌唱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技巧。

歌唱的呼吸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是人的本能,是下意识的,比较平静,气吸的少而浅,呼气也不需要特殊的控制,一次呼吸只要4秒钟左右。而歌唱中的呼吸则要求吸的快,吸的深,吸的多,呼气要呼的慢,呼的稳,有严格的控制,有弹性还要持久,一次呼气往往长达几十秒钟,音的高低变化,强弱控制,都需要呼吸肌肉群的灵活有力的运动来完成。而这种有控制的吸气与呼气要经过锻炼才能获得。

一、吸气

吸气的准备是:两腿直立,挺胸立腰,双肩,颈,下巴,颌关节,牙关都要放松,眼睛平视,口鼻微张,精神处于兴奋状态,这时咽喉和整个的发声器官都处于积极的状态,然后用口和鼻一起很自然的吸气,像闻香气一样,这种吸气方法是自然的放松的也是很容易做到的。吸气时口腔里的感觉是小舌处要感到有一股凉气,随着这股凉气,软腭要自然的拱起,鼻腔空间扩大,颧骨好像也抬起来了,我们强调的是张嘴吸气,而不是张大嘴吞气。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还有一种是在这个基础上做夸张的吸气的,就是在兴奋状态的同时把嘴巴大张,然后用力的吸气。感觉气息从嘴巴里直接吸到小腹处,有种抽进去的感觉。这种夸张的吸气和吞气不是一回事,大口吞气会因冷气刺激喉咙使喉咙发痒,影响发声。在吸气过程中要注意气息通道的畅通,要由上而下的垂直的吸,吸到肺的下端,吸气时横膈膜下降,胸腔底部向下伸展,下肋骨向两侧扩张,腹部会略微的突起,腰带周围好像充满了气,有明显的扩张膨胀的感觉。只要把握好呼吸的各个环节,才能更好地位歌唱提供原动力。具体的训练方法如下:

(一)单纯的呼吸

经过近20年的声乐教学,证明单纯的呼吸练习是必不可少和行之有效的一门技巧,把吸气练好,如同赛跑时的预备,完成的好直接影响到跑的速度和质量。单纯的呼吸分为4步骤。

1、慢吸慢呼 吸,上述吸气的准备,吸到8成,不要吸撑,吸撑的话会引起身体的局部紧张,破坏气息的正常流动。呼,双唇微开,牙关微合,气流通过齿缝发S”的声音来徐徐吐气,不要用力太强,均匀的缓慢的,吐气时要保持吸气时的状态。这时吸在胸腔的气息会平稳的下沉到小腹,再有控制的向上送气,形成良性循环。开始时要吐10秒钟左右,以后要慢慢的增加至20秒30秒更长的时间。

2、快吸慢呼 大开口快速的吸气,然后慢慢的吐出,吐气时和第一种的方法是相同的。

3、快吸快呼 方法同上,快速吸气快速吐气,快速吐气时像是要吹掉桌子上的灰尘的力度一样,这个时候能够更明显的感觉到气息的下沉。也就是通畅的感觉,属于改变气息压力的练习。

4、慢吸,控制,慢呼 这个练习三者用对等的时间,如吸气6秒,控制6秒,呼气6秒,让三者平衡发展,同时又锻炼了呼吸肌肉的协调控制能力。

(二)歌唱时的吸气

由于歌曲内容以及情感表达的需要,吸气有快,慢,多,少之分。

1、吸得慢而多,深而广,就像闻花香一样。这种吸气的方法适合演唱舒展开阔的歌曲,或者自由稍慢有引子部分的歌曲,比如《我爱你中国》,祖国的春天》,《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等等,或者用在表现深沉,悲痛,思念这样的情绪的歌曲,比如《送上我心头的思念》,《你是这样的人》等等。

2、吸得快又多。这样的呼吸适合演唱情绪激动,悲愤的歌曲,要习惯在刹那间很快的吸气,好像被人吓一跳,同时要控制好,这样的吸气也要吸得多,吸的深,比如《白毛女》选段《我逃出虎口》,也可用于号召,奋起等内容的歌曲和乐句,如《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这个选曲,等等很多。

3、吸得慢而少,歌唱中药保持情绪的连续不断,还要及时的换气,就要求歌唱者在保持原有气息的状态上,柔和的往里补气, 不被察觉的,气息随时维持饱满的状态。如《教我如何不想他》等等。

4、吸得快而少。在唱那种节奏紧凑字很多的歌曲时,句于句之间要偷偷地换气,。这种吸气的方法,只有在气没有全部耗尽时才能使用,这时的吸气动作要求十分的敏捷,。如《猜调》《玛丽诺之歌》等等。

歌唱中的换气不仅是因为气息不够用要换,同时也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要根据做平的不同内容,不同风格,不同的音乐形象来安排气口,不能因为气不够用而胡乱的换气,或者在一个词的中间换气,要在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后才能去换气,,换气要在保持各个歌唱器官发生状态的前提下用口鼻同时进行,才能做到顺利的无声的换气,这样更有助于气息的通畅和声音位置的统一。

二、呼气

为了充分的利用混合共鸣,保持声音位置的统一,和歌曲中所需要的节拍和时值,我们就必须要控制好气息和经济的使用气息。生活中咳嗽,打喷嚏都是呼气肌肉群在工作,这组肌肉群很强,但是歌唱时要控制住,不需要很强,歌唱时吸进去气后不要以张嘴气就跑没了,而是吸气与呼气的肌肉群一起合作,将吸进来的气保持住,也就是吸气肌肉群继续工作,让吸气与呼气形成对抗,在腰部的周围产生压力,闭合声门,稳住气息,然后打开声门,转为呼气状态,将气徐徐呼出,日常生活中准备打喷嚏时憋住气的感觉就是歌唱中所需要的准备呼气的感觉。然后体会腰带周围的膨胀感觉,小腹自然收紧,而不是收腹,若让初学者收腹,就会让气一下子提到上胸,很快就泄掉,失去歌唱的支点。因此每一个学唱歌的人都必须严格认真的进行呼气练习。

对于初学者来说,每天应该做半个小时左右的呼吸练习,初练时腰部腹部的肌肉可能会出现酸痛的感觉是正常的,时间长了,这样的感觉是逐渐消失,各部位的肌肉控制能力就加强了。呼吸练习要有步骤的持之以恒的进行,不能急于求成,否则虽然在理论上即使明白了,实际的练习中就会发现肌肉不是很容易训练的,必须坚持每天都要做,这样把正确的感觉和熟练的动作变成下意识的条件反射,心里想,张嘴气息就准备好了。我们把呼吸问题解决好了,就解决了歌唱中最困难的一个部分,为发出美好的正确的声音打下了好的基础。

发声练习在声乐教学中的改革 篇6

在平时声乐教学中, 存在着很多的教学问题、学生学习效率速度缓慢的低效教学, 学生歌唱水平停止不前, 更有严重者是导致学生发声歌唱水平倒退或者方法不当导致的严重教学失误也时有发生。造成这种状况原因很多, 其一是学生本身不具备学习声乐的自然条件、没有很好的嗓音和很好的乐感;其次是教师在声乐教学中没有真正掌握歌唱的方法, 缺少正确的歌唱理念;再则就是老师不按照声乐教学顺序, 缺少有效的方法和训练手段。所以, 必须抓紧时间扭转声乐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低质量教学、无责任教学, 想方设法提高声乐的有效教学。

一个好的声乐老师首先是一位热爱歌唱事业的人, 通过对自己的表演来体现歌唱状态, 在课堂中带动学生歌唱的欲望, 调动课堂积极性。学生也必须对自己的发声器官进行长期系统的训练。那么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当他具备了各种知识和能力, 那么他就基本上具备了教学的能力, 下面我们就针对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所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一下具体分析和改革。

一、发声练习时, 呼吸的运用及改革

大家都知道, 歌唱是呼吸的艺术, 没有好的呼吸, 不可能去唱好歌, 所以每一位新学生, 都要给学生讲清楚, 什么是呼气, 什么是吸气;但是只要吸气和呼气之后呢, 我们作为老师的要多观察学生的呼吸是不是对的, 有的学生气息浅, 我们要告诉他们怎么把气息沉下去, 传统的方法只是气存丹田, 但是怎么气存丹田?所以我们作为老师要去改革, 去学习, 比如我们可以告诉他, 哭泣的时候, 气息是不是很快的呼吸, 那种感觉是气存下来了, 还有天特别热的时候, 我们去观察小狗喘气的状态, 那个状态也是我们观察学习的地方, 首先我们呼吸的时候, 身体不能僵硬, 放松, 也可以找平躺在床上, 找呼吸的那种感觉, 呼吸很简单, 但是我们如何让学生很简单, 很明朗的, 很清楚地知道怎么去练习, 什么的呼吸是正确的等等, 所以我们总结, 练习。

二、发声练习时, 吐字的运用及改革

每次发声练习的开始, 老师要根据男女的不同, 在运用练声练习母音的上面是有所不同的, 男生歌唱者以A或者AI两个母音为主, 男生的声音是以真声为主, 不管是男高音或是男中音, 在声发声时, 开口音还是比较重要的, 所以多练开口音, 练好开口音之后, 再去通过开口音去引导闭口音, 这就是改革, 不能直视局限于都是同一条练声曲, 不能都是同样的内容, 所以我们要变革, 循序渐进, 这样下来, 在歌唱中吐字清晰, 字正腔圆就没太大问题了。我们在学一首歌之前, 歌唱依靠说, 歌唱依赖于个体的嗓音和吐字的清晰度, 声和字之间是有区别的, 声带发出的声是由喉器唱出, 而字则必须由口产生母音和辅音后, 从口唱出。嗓音是由字而产生的完美的形态, 所以训练正确的歌唱声音, 重要的而是首先要训练说话的声音, 也就是吐字。西洋艺术歌曲中, 母音A, E, I, O, U, 发声练习时一定要母音清楚, 同时还要求每个母音的共鸣位置基本保持一致, 由于母音和辅音的发声位置不同, 在保持声音统一下共鸣的统一下, 还要吐字清晰明朗, 铿锵有力, 因此在训练中应该十分强调声音的强弱轻快的读出辅音, 在母音上发声

三、发声练习时, 喉器的运用及改革

发声的是声带, 声带在喉器里, 喉器的问题很多很多, 比如喉音、抖声、喉头上提等问题, 喉音表现为声音紧而不自然, 僵硬, 上下共鸣不统一, 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 缺乏音色的变化。解决这一问题是要多练习呼吸, 打开喉咙, 控制好喉头, 多练母音, 首先练好中声区, 多做哼鸣练习。

四、发声练习时, 声音做到松弛, 通畅, 圆润等效果

每个学习声乐的学生要有一对好耳朵, 什么意思呢, 你不仅仅会唱, 你还要会听, 听什么?听自己发出来的声音, 听老师的声音等等, 学会鉴别, 学会对比。但是什么是正确的声音概念呢, 声音要做到松弛, 通顺, 圆润等效果, 所谓的声音的“松弛”是说, 声音要松弛, 在你演绎歌曲时整个身体要放松, 对于观众听起来才会感到轻松, 也就是说, 听众听到这种松弛的歌声时, 是歌声在艺术上表现的美感, 满足了听众的需要。另外, 演唱者还要清楚地明白怎么样去巧用力, 这种感觉你需要耐心去找, 忽然有一天, 当你找到这种感觉时, 你会感觉唱起歌来非常轻松, 自然, 非常舒服。那如何得到既松弛好听的声音呢?在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心理要放松, 再就是心理放松后的身体放松, 思想上要完全解放, 不能有任何杂想, 保持一个积极的歌唱心态, 身体放松是指身体的每个器官都要配合协调自然, 不能互相牵制, 排除干扰发音的因素, 这样声音也就基本上松弛了。声音的通畅:是指发出的声音通畅和气息的通畅, 在声乐的课堂上, 这一点是声乐老师强调得非常非常的多的, 通畅的声音是解决声音问题的首要任务, 每个老师都要让学生建立这个通道, “只有做到了气息的通畅, 自然流动, 那么声音自然也就通畅了, 运动了。声音的圆润, 是要求演唱者要唱圆, 从美感的角度上讲, 圆润也就是指声音的悦耳, 动听;它与发出尖锐, 刺耳不协和的。

学习声乐是需要勇气的, 但是你只要喜欢, 有些问题, 有些难点我们是可以克服的, 教声乐也是需要勇气的, 不是说你会唱就可以去教唱歌, 你怎么用最简单的方法去教学生, 怎么样面对不同学生的问题, 用不同的方法去教学去改革, 所以要求老师素质要高, 语言表达能力要好, 同样一个问题怎么样用简单的语言能说出来, 让学生很清楚地明白怎么回事?教师还要不断地去学习, 去聆听好的声音, 去研究更科学, 更简单的方法。

摘要:声乐的学习和其他的科目学习一样, 都是在发展进步的, 我们不能只按照老传统, 老办法去教学, 我们要多学习, 多实践, 综合所有的因素总结, 改革, 或者说变革, 让一些只是理论的东西转化成实际的教学的方法, 并且不能一成不变, 还要实践, 改革等等, 所以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在平时多去琢磨这些事情, 以便更好的服务教学。

关键词:发声练习,共鸣,嗓音,歌唱的呼吸,吐字,声带,喉器

参考文献

[1]李晋玮, 李晋媛:《沈湘声乐教学艺术》, 北京中国广播电台出版社

声乐教学中的发声训练 篇7

一、引导学生注重发声的心理状态, 适应特殊学科的学习方法

初级声乐教学中关于气息的训练, 开始学习吸气时, 学生怎么也体会不到气息的存在, 更不能把气息运用到歌唱中了, 教师一直在强调吸气时要注意, 叹到哪里就吸到哪里。而学生觉得叹气已经叹得不能再叹了, 吸气也已经把自己搞得面红耳赤了, 可还是没有达到教师的要求, 没有做到科学地呼吸, 不能为歌唱做好准备。甚至有的初学者历时几年也不能体会到歌唱中呼吸的重要性, 认为歌唱和呼吸没有任何关系。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教师所讲的吸气的感觉, 即“叹到哪里吸到哪里”, 学生首先要从生活中的叹气入手, 认真体会人在自然状态下叹气时的气息, 感受到气息的存在。然后进一步体会气息的走向, 即叹气时叹到了哪里, 以便于吸气时也要从这里开始, 按照这样的方法反复体会、练习, 最终用强有力的意志驾驭这种感觉, 把这种飘忽不定的感觉运用到歌唱中来。事实证明, 只要教师切实注重学生发声心理状态, 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发声特点, 体会自然状态的感觉, 简化发声难点, 学生就能尽快适应这门特殊学科的学习方法, 加快初级声乐教学进程。

二、注重学生发声的心理状态, 培养良好的内心听觉

(一) 培养良好的内心听觉。

内心听觉是学生识别自己声音的能力, 是在内心想象中准确设计出声音的形象, 并在声音形成过程中悄然转化成相应的神经传导, 以此来引导发声控制动作的调整, 从而修正发声的声音形象与效果。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内心听觉, 就要从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开始, 首先学生在开始歌唱前要阅读大量的图书资料, 了解歌唱中所涉及的几个大的面, 即发声的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 并对照人体解剖图片, 了解人的发声的乐器, 在脑海里对歌唱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以便从宏观上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指导作用, 不会犯根本性的错误。其次要不断观摩和聆听名家的歌唱, 并认真观察和记忆他们的声音, 体会他们对作品的处理和表达, 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同时学生还应该注意教师示范, 并多听听教师给其他同学上的课, 观察体会同学的长处与不足, 并反思自己, 以提高声乐技巧和对声音概念的理解。教师应当树立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 在学生发声时, 对于正确的要及时给予肯定, 要求学生记住这种良好的状态;对于错误的不能马虎, 要停下来及时给予指出, 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并且教师要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所在并找出解决的办法。教师要不厌其烦地让学生不断地练习, 这样学生才能逐渐增强声音的判断力, 形成正确的声音概念, 从而强化内心听觉。

(二) 要善于想象, 假设情境, 控制自己的情绪。

初学声乐的学生大多认为练声曲目枯燥乏味, 更多的是注意了声音的技巧, 忽视了面部的表达, 容易养成很多不自然的坏习惯。比如有的学生唱歌时翻白眼, 或眼睛看天, 更有的学生面部扭曲。针对这个情况教师应引导学生给练声的曲目附加内容, 把自己想象为一只百灵鸟, 倾诉自己的欢快情绪, 这样学生的情绪就会自然、放松, 气息通畅, 面部表情也自然, 有利于歌唱技巧的发挥;演唱作品时更应该想象力丰富, 把自己放到角色中去演唱, 以情带声, 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感染观众。

三、体会自然状态的感觉, 简化发声难点

(一) 从长跑后气喘吁吁的呼吸方法中体会歌唱的呼吸。

学生都有长跑的经历, 长跑后气喘吁吁, 这个时候认真体会一下, 感觉肩膀松弛, 小腹很明显地起伏, 呼吸很深, 这正是我们寻找的歌唱的呼吸。我们也可以留意一下平躺在床上的或熟睡中的人, 肚子很明显地起伏, 肩膀也很松弛。以上种种感觉如果我们认真地体会, 就可以从中寻找到歌唱的胸腹式呼吸的感觉, 反复地体会, 并把这种感觉运用到唱歌中去, 把这些无意识的动作转化为有意识的动作, 并使它成为一种习惯, 也就掌握了呼吸方法。

(二) 用打哈欠的感觉体会打开喉咙歌唱。

喉咙实际是咽和喉两个部分, 我们说打开喉咙, 除了使喉咙向四周打开, 更为主要的是指一种使喉结向下拉和使咽腔向上伸张扩张的上下反向的力量和状态, 使喉咽鼻整个咽腔部分形成一个适合发声的通道。一些教师对学生进行反复的理论讲解, 和学生一起观看喉头切面, 学生虽然从理论上掌握了, 可喉咙毕竟不是人体可以自由支配的随意肌肉, 学生还是不能做到教师的要求打开喉咙歌唱。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打哈欠这一动作中来体会, 去寻找打开喉咙, 鼻腔是空的、通畅的歌唱的状态。打哈欠时我们有这样的感受, 口盖积极向上收缩成拱行, 鼻腔是空的、通畅的, 牙关是很大地张开的, 舌头平放, 舌跟和后咽壁行成一个空间, 而喉结一定是放在很低的位置而且感觉是向下拉的, 这个状态正是我们歌唱中所需要的。其实我们每天都会打哈欠, 这样打开喉咙似乎也没有那么抽象了, 认真体会、不断反复, 在每次发声前, 引导学生打哈欠以体会打开喉咙的感觉, 这样学生就会把这种自然的状态很好地用到唱歌中来。

(三) 用小声哭泣或哼鸣的感觉去寻找面罩共鸣。

面罩是一种高位置的唱法, 教师常说感觉声音在上口盖以上的头部出声, 初学者一般不明白, 声音明明是口腔里发出的, 怎么会是那里发出的呢?面罩共鸣实际上是演唱者的感觉, 声音感觉明亮集中, 富有金属色彩, 尤其是唱高音时感觉到鼻窦、额窦等部位有振动的感觉。

教师可以让学生去体会小声哭泣的感觉。人在哭泣时, 声音变宽了, 也变暗了, 主要是哭泣时, 喉咙打开了, 整个咽部处于比较激动的扩张状态, 同时喉结的位置较低, 软腭很兴奋地抬起, 鼻腔比较通畅, 鼻腔有了嗡嗡的感觉, 这个时候横膈膜的支持的动作幅度也很大, 这正是我们要找的面罩的感觉。

摘要:初级声乐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 培养学生自身的歌唱听觉, 引导学生关注课堂中教师对“感觉”的描述, 认真体会并从生活中寻找真实的感受, 抓住这种瞬间的感觉, 加以提炼, 从而达到驾驭“感觉”, 使歌唱得心应手。

关键词:初级声乐教学,发声,心理状态,感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组编.声乐.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声乐教学中的发声训练 篇8

一、合理运用科学发声方法,提高演唱水平

声乐演唱艺术作为世界艺术之林的一部分,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们。随着时代的发展,声乐演唱艺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渐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由于声乐演唱的歌曲种类丰富,这对于演唱者自身能力的要求较高,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科学的发声方法。就理论角度而言,声乐演唱科学发声方法要求演唱者具有明亮圆润、富有金属性等特点的音色,而这些都是通过科学的发声方法才能够获得的,因此科学发声方法在声乐演唱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科学发声方法在声乐演唱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歌唱训练的过程中,放松心态是演唱好坏的重要因素,若演唱者不重视发声方法与心态,不能正确地运用发声方法或者处于紧张的状态,将直接影响演唱者的发声效果,因此演唱者要在一定的科学的方法下进行演唱。声乐演唱的成功是建立在科学发声方法的基础上的,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发声方法对于声乐演唱就好比工具之于工作的成效,有了完善的工具,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演唱效果。只有在科学指导的基础上进行声乐演唱,才能更好地将声音发出来,提高演唱水平。

二、灵活运用声音,创造出美妙的声乐

在声乐演唱学习中,一方面要进行一些基础练习,另外还要进行中声部的练习。中声部练习作为声乐演唱的基础,对于演唱者演唱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进而还要增加对中声区的练习力度,在练习的过程中,从低音量开始,在夯实基础后,慢慢向较高的音域发展。对于初学者来说,一定不能急于求成,要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慢慢提升自身的音量。声乐演唱练习是一个漫长持久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演唱水平,另外还需要保护好自身的声带,而采取科学发声方法就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

中声区练习时不要刻意追求音量,而是要灵活运用声音,演唱出美妙的音色,给观赏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简单地说,演唱者在演唱中音时,要深呼吸,使声音富有弹性,将喉头固定在水平位上,将声音尽量外送,但是要保持音高在同一位置上。在声乐学习中,常常将声音比喻为串珍珠,强调的就是音要在同一水平上,要保持声音的连续性。综上所述,掌握科学的中声部发声方法,不仅能够保护声带,还能发出更加美妙的音色,更好地诠释声乐演唱作品。

三、演唱自然,提升演唱美感

高音往往用来表达作品的高潮部分,具有激发欣赏者情绪的效果,是声乐发声方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掌握了高音发声方法,能够赋予整个演唱过程更好的效果。实践中,演唱者应随着声音高低进行调整,同时小舌头提起,如打哈欠般吸住气,促使喉咙能够处于开放的状态,同时喉头向下调整,保持在吸气的状态。高声部是声乐演唱的重难点,视个体差异,不同的人高声部发声方法会有些许不同。

声乐演唱作为一项高级神经系统活动,演唱者的心理状态也会影响到演唱质量。因此在演唱时,演唱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在高音区时用尽全力,而是要放松身心,将演唱低音时的状态用在高音学习阶段,找到叹气真实感觉后,将音高提上来,在此基础上发出来的声音就不会让人感到僵硬,才能将歌曲的内涵表达出来。

四、结论

音乐作为世界上的通用语言,是人们交流的重要载体。随着人们对艺术文化建设的重视,他们逐渐意识到了科学发声方法在提高演唱水平、缓解声带压力等方面的重要性,开始认真调整和优化演唱者的发声方法,以培养更多专业的声乐演唱者,推进我国声乐演唱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其更好地走向世界。

摘要:声乐演唱既是音乐学习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也是一门艺术。美妙的歌声都是经过长久艰苦的训练才能做到的,在这当中,发声方法是声乐演唱最重要的部分,是其他乐器所无法替代的。下文,笔者将结合声乐演唱中的发声方法,深入探究科学发声方法对声乐演唱的重要性。

关键词:科学发声方法,声乐演唱,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韩刘.谈声乐演唱中的发声练习[J].大舞台,2014,(10):205-206.

[2]贺苗苗.高校声乐演唱的技巧与诀窍——评《唱歌的技巧与诀窍》[J].中国教育学刊,2015,(08):129.

[3]王亚莉.如何在声乐演唱中科学使用发声方法——评《科学练声:提高嗓音的表现力感染力(第二版)》[J].中国教育学刊,2015,(08):130.

[4]高歌.试论科学发声方法在通俗演唱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1):69.

声乐教学中的发声训练 篇9

世界上任何一种人声艺术, 不管是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还是戏曲、曲艺及各类民间说唱, 从总体的发声技术要求上看, 基本是一致。因为, 任何一种演唱形式, 要发挥它的艺术价值和取得持续发展, 都需要科学的技术支持, 方法上都要求气息深沉, 腔体打开, 声音松弛明亮, 咬字与音准确, 语言清楚, 感情表达内在激情等。这些演唱艺术的主要技术要求都是一样的, 概括的讲就是, 各种唱法在大的技术框架上要求是一致的, 但由于语言、风格、色彩、韵味, 艺术效果等追求的不同, 便形成了千姿百态的艺术特色, 训练方法和手段也各不相同。

通过我自己在舞台上二十余年的演唱, 及近年的教学过程, 我自己也积累了一些民族声乐的演唱经验及一些方法技术。首先我要提到的是——歌唱的呼吸。气, 乃兵之率也。一个歌者, 如果你把呼吸运用正确, 你的演唱之路就已成功大半, 歌唱的呼吸, 我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认为, 用腹部呼吸会对歌唱更有支持力度, 有人说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 我认为如果歌者一触碰到胸这个字眼, 他的气息很可能往上走, 造成气息上浮, 呼吸浅。 那么遇到高音也一定会造成挤、卡、甚至“喊”。所以我认为呼吸用小腹这个部位, 容易找到正确的呼吸支撑点, 更容易达到呼吸的一个深度, 有助于一个作品的完整性。在实际运用中, 吸气时, 除了用小腹吸气, 后腰也要有一定的支撑, 并且还要有向下用力的感觉, 这样气息就不会上提到胸部, 达到深呼吸的效果, 以上动作做对之后, 腰围便会自然产生一种被动而有感觉的扩张状态, 也只有这时候产生的气息是有支撑的深呼吸, 这个深呼吸也有人把其称作“低支点”

接下来再谈谈歌唱的位置。说道歌唱的位置, 就不得不提到哼鸣的练习, 哼鸣的位置其实就是歌唱的位置。声音要想有一个高位置, 一定是要有头腔的共鸣, 而哼鸣的练习会更加快捷方便的找到头腔共鸣, 这也是现在各个音乐学院及每个声乐教师常用的训练手段, 它可以训练声音的高位置, 体验头腔共鸣的感觉及气息、声音和歌唱通道的自然配合等。那么正确的哼鸣方法应该是——先抬起上颌, 将后鼻腔吸开, 撑空, 利用气息的低支点, 在撑空的后鼻腔哼出高位置的声音, 记住哼唱时一定哼在气息上, 另外, 有的学生哼唱时嘴唇会发麻, 说明声音哼在了口腔里, 而不是后鼻腔, 那么有一个自检的方法就是——在哼唱时, 嘴巴做一个张开的动作, 或是做咀嚼的动作, 如果哼鸣时做这些动作对发出的声音音色、统一、通畅、稳定都无任何变化, 那么这一定就是正确的状态。歌唱的声音和咬字也都要放在哼鸣的位置里, 有的学生总是把声音往外唱, 把声音直接向前放出来, 这样的声音效果是不好的, 声音直接向前唱, 很容易挤、卡, 嗓音的发声会偏多, 所以一定要从哼鸣的位置唱出, 这样声音就有了共鸣, 声音也统一在了一个位置。还有咬字也要咬在这个位置, 而不是用嘴咬。用嘴咬字的结果势必会影响声音的通畅、统一, 也不容易把气、声、字统一在一起, 整体达不到一个协调平衡度, 在这个咬字训练中, 我着实深有感触, 很多学生总是在咬字上很难做到统一, 也就形成咬字的里出外进, 那么在训练中, 必须一个字一个字的认真长期的练习, 把每个字, 每一句, 像串珠子一样统一在一个位置, 那就是哼鸣的位置。

凭着多年的民族声乐演唱, 及教学经验, 以及对戏曲的热爱, 我也很想探讨一下民族声乐发声方法在戏曲中起到的作用。 为了研究戏曲与民族唱法的方法是否能融合及借鉴, 我学唱的河南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河北梆子《大登殿》, 山西晋剧 《四月里》以及二人台《走西口》等剧种。我发现, 我们中国的戏曲都可以与民族唱法融在一起, 他们确是有共性的, 那就是都离不开气息的支持, 与共鸣腔体的运用。我也通过现场观看戏曲演出发现有些戏曲演员一开口演唱就紧张, 猛提气, 挺胸抬肩, 致使气息上浮又浅, 气憋在胸口, 几句唱腔下来就感觉嗓子累, 另外由于发声没有位置, 咬字又在嘴上, 听起来声音又尖又卡, 真是演员与观众都不舒服, 更谈不到享受艺术了, 所以, 戏曲演员要想把剧情表达的感人, 唱是一定要具备科学的发声方法, 才能谈到声情并茂, 从而感染观众。

歌唱语言训练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篇10

【关键字】歌唱;语言;声乐教学

一、声乐表演的特点

事实上,声乐表演也是一种音乐的表现形式,而它最特殊地方的就是声乐表演中表演乐器就是人的身体。声乐表演并不是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进行的,在声乐表演过程中也是需要一定技能的。在声乐表演中,需要歌唱者掌握很高的歌唱技能,并且很好的把控自己的情绪,能够用最准确的情感和表达方式使声效更加完美。当然,声乐表演不仅仅是把歌唱好就够了,这其中还要演唱者对声乐有很深的乐理知识,以及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以及对艺术的了解,并且还要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能够很好的运气仪表达到最好的演唱效果。不仅如此,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所融入的自己的感情也非常重要。演唱过程中,演唱者要充分融入自己的感情,入情入境,用诉说般的语气来表述自己歌声中的感情。

二、声乐表演中的语言的重要性

仅仅依靠旋律,再美丽的音乐都会显得空洞。这个时候,语言就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作用。歌唱语言不仅仅只是几句优美如诗的句子,更是创作者对自己情感的表达,而在声乐教学中, 歌唱语言的训练自然就成了重中之重。很多悲伤的旋律配上动人的语言,就会变得更加婉转凄美,很多慷慨激昂的旋律配上文字,就会变得更加气势恢宏。旋律与语言的结合,再加上演唱者自身的技巧和技能,就成就了一曲完美的音乐。

歌曲的唱词能够写景、状物、述事,但是这些种种感觉都不如唱情能够那么有威力。每一首歌最重要的并不是旋律有没多美妙,而最主要的就是体现的感情有多强烈。如果一首歌曲在演唱中没有情,就相当于一颗大树没有根,是不能够成大器的。

唱论中常常提到,唱歌主要是唱意、唱情、唱心。而所有的感情都是通过唱词来表达的,所以,在声乐教学中,歌唱语言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即“以意生情”、“以情带声”,来求得“声情并茂”来打动人心。中国自古以来的声乐表演者在进行所有的演唱表演上,一直都在强调表达演唱者感情才是最重要的。

三、歌唱语言训练在聲乐教学中的运用

歌唱语言的训练在声乐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每首歌的意义就是在表达感情,然而文字就自然而然成为了歌唱表达感情的载体。歌唱语言的准确程度是能够直接影响歌曲感情的表达的,所以在声乐教学中一定要把歌唱语言训练放在首位。即使是在古典音乐非常强大的德国及俄罗斯的等国家,语言的训练也是所有歌唱者必须学习的部分。

1、准确解读歌词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内涵

一句句充满感情的歌词就是由一个个文字排列组合起来而成的,每一支歌曲里面都包含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内涵。作为演唱者想要让听众感受自己要传达的情感,那在声乐教学中就必须能够准确解读歌词里面蕴藏着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内涵。歌词并不只是单纯的文字,所有的歌词事实上都是由一幅幅画面构成的。例如《英雄赞歌》就将坦荡荡的英雄期待表达的淋漓尽致,《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就是体现着内蒙古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赞颂,《红梅颂》就在歌颂坚贞傲骨,和一种不屈的气节。以上种种,都能够让听众在听到旋律的同时,在脑海里形成画面,并且亲身体会歌曲中想要表达的感情。

当然,同样的语言在不同的旋律中就会给听众带来不同的感受,例如“想你”这个词语,配上欢快的曲调,会让人体会到恋人热恋时的幸福和期盼,配上悲伤的曲调就会体现出来演唱者思念的心情,配上平静的曲调却会体现一张淡淡地不可言说的哀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让学生学会怎样用正确的感情基调来演唱歌曲。

学生们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在准确解读歌词要表达的感情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想象和自身的李姐去对歌曲产生解读,身临其境般的去抒发自己的感情,使歌唱更加流利和自然。

2、准确的发音技巧和恰当的情感

歌唱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其表演方式对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声乐教学中就需要不断的练习如何运用歌唱语言。歌唱语言实际上是以生活语言为基础的,换句话说,歌唱语言就是生活语言的艺术升华,其区别就在于,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语言是不用去可以规范发声技巧的,但是歌唱语言却需要结合口腔、鼻腔、咽腔、喉腔和胸腔等共鸣腔体共同结合。

但是,我国的语言博大精深,很多在日常生活中被用错的发音在歌唱中是不允许的,例如平翘舌、前后鼻音等等,例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中,“草原”应该读成cao yuan,一旦读成chao yuan,就影响到了歌曲的情绪表达。这小小的失误就会严重影响歌唱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就要提升对语音的练习。以下两个技巧就很有利于对歌唱语言技巧练习的提升。

(1)提高普通话的水平,努力锻炼发声的技巧

提高普通话的练习很简单,最基本的就是通过朗读文章或者歌词来提高最基本的技能技巧。在朗读歌词的过程中,演唱者不仅可以对歌词的印象更加深刻,更能对歌词中想要表达的感情更加有感触。在联系发音的过程中,要使演唱者本身和唱歌保持一样的状态,一定要调动自己的身体的共鸣腔。一旦在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就要立刻请教自己的教师,以便提高自己的能力。

(2)注意自己歌唱的语气

尽管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歌唱技巧、吐字清晰准确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还是注意在唱歌时的语气和感情。不同的歌曲,不同的感情基调,唱歌的时候所使用的语气也不能相同。例如比较苦闷的情绪,歌唱中使用的感情就应该比较哀怨,然而在演唱欢快明朗的歌曲时,歌唱者所用的语气应该是轻松舒服的。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声乐教学的时候,就要指导学生如何正确把握歌曲的情感,能有运用不同的语气变化来表达各种各样的感情。很多时候,一首歌曲中会有很多种情感的表达,所以这些转折的细节处理就显得极为重要。

总之,声乐是技能性较强的艺术学科门类,主要以技能训练为主,总的来说,是训练歌唱者的呼吸、共鸣、发声、吐字等协同运动的动作.就像一个好的运动员在运动时, 他身上的肌肉该放松的放松,该积极的积极,需要发挥作用的肌肉积极行动,同时要排除那些阻碍干扰运动的肌肉活动.歌唱的人也是这样,歌唱者需要用呼吸把歌 唱的共鸣腔体准备好,让那些能使共鸣有稳定状态的肌肉与声带协同活动,并能够进行有意识的调节既要自如又要准确。歌唱就是将语言艺术与音乐艺术紧密结合的一个媒介,也是表达人的思想和情感的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在进行声乐教学中,一定要准确把握歌唱语言的运用,发好每一个音,这样才能充分理解并表达歌词,通过本身对歌唱语言的理解传达出音乐作品中的深厚情感,从而引起听众的感情共鸣。

参考文献:

[1]陈蓓.论歌唱语言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音乐创作,2011(1)

[2]姜星明.浅析歌唱中的语言问题[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01)

[3]马达.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浅谈声乐教学中发声练习的重要性 篇11

发声练习在歌唱中其实占有很高的地位, 它不仅可以在唱歌之前让嗓子得到充分的调整, 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歌唱者纠正错误的咬字、吐音等问题。正确的发声练习可以为歌唱者的演唱提供科学性的方法, 为演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初级阶段的训练步骤

发声练习的基本功训练阶段可依据音域规律进行划分。

基础阶段:以加强中声区训练为的主要方法, 在掌握基础发声方法后, 重点调节和锻炼各种歌唱技术。中声区的音相对稳定, 度数的跨越也不是很大, 初学者应该巩固后再逐渐扩大音域, 应当在很短的范围内把胸声位置找对, 找好以后把胸声区和中声区连起来。

例如:1=C

巩固阶段:稳固中声区后, 可适当的地进行音域扩展练习, 音域跨度不宜过大, 重点进行发声时的气息训练、腔体共鸣训练, 尤其要加强过渡声区的基础训练, 为进入高音区做好铺垫。

例如:1=C

提高阶段:即声音在稳固中声区的发声方法的基础上, 适当进行音域扩大, 练习较复杂的发声音阶, 使歌者的演唱声音达到理想的音高区域。要注重歌唱训练过程中声区的统一性, 使每个音区的声音大到平稳过渡, 不能出现明显的嗓子撕扯、喉音等现象。注重气息流畅、头腔共鸣到位, 从而达到声区统一的效果。

三、初级阶段常用的几种发声练习

不同的学习阶段, 选择的发声练习、音阶变化也是不同的, 一般情况下, 初级阶段的发声练习以元音字母为主, 音阶趋于平稳, 不宜运用跨度较大的音阶练习。运用元音字母进行训练可以尽快是初学者找到歌唱位置, 保持喉咙打开的基本状态, 形成演唱时需要的发声空间。

常用的发声练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

1、哼鸣训练

哼鸣练习时需要歌者上下唇自然地闭上, 但要保留一定的空间, 喉头自然下沉, 发声时声音往眉心处集中, 感觉是在用眉心处说话, 但切勿把声音堵塞再鼻腔里, 否则会发出鼻音。

哼鸣训练的作用: (1) 帮助获得声音的高位置。

(2) 帮助解决发声存在的问题。

哼鸣训练的方法: (1) 喉头稳定的向下挡住气息使喉头放松。

(2) 不要追求音量, 也不必哼的太实。

2、母音训练

母音的练习主要以“a i e o u”等的单母音进行练习, 也可以用混合母音练习如ma me mi mo mu等等。或者, 用一些小型的声乐曲子来代替, 但不要唱歌词。如勃拉姆斯的《摇篮曲》。

3、跳音训练

跳音练习要求声音短促有爆发力, 气息灵活自如, 以“狗喘气”式的训练为主, 腰部要有力度, 使得声音有弹跳力、集中感强。

例如:1=C

4、连音训练

做好连音练习是为了使歌者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 完成整首作品的完整性、连贯性。气息的连贯、声音的起伏才能展现出动人的旋律和优美的声觉享受。对于掌握较好的歌者可以将练习的音域相对拉宽, 难度增大, 以便完成更大的声乐作品。

例如:1=C

5、跳音、连音结合训练

歌者在掌握了以上训练的基础上后, 可加强跳音、连音的结合练习, 要注重气息流畅、声音的连贯, 这样有利于声音位置的高度统一, 保持气息的均匀流畅。

例如:1=C

6、声音灵活度训练

本练习主要是以适应演唱作品的难易程度为主要目的, 为了使歌者在演唱难度较大、音域较宽的歌曲进行的必要发声训练。要求在发生过程中要有积极地歌唱状态、喉咙地自然打开、气息的顺畅流通。

例如:1=C

四、发声练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在声乐学习的初级阶段, 进行基本的发声练习, 目的是为了在掌握胸腹联合呼吸的基本要领的前提下, 形成新的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声训练。要达到这一目的, 首先应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的进行练习;第二, 要在训练的过程中重视量的积累, 因为声乐学习是一门相对抽象的艺术, 它不能很直观的感受和理解, 只能依靠大量的练习, 思考和揣摩来掌握。第三;要尽早、尽快地改掉自己之前的不好的发声习惯, 在反复的联系中稳定正确的感觉, 才能够掌握并利用到歌曲的实际演唱当中去。

发声练习的目的, 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完善地演唱歌曲, 每位歌唱者必须通过发声练习的途径, 只有掌握科学的发声的方法、正确的发声训练和不断的歌曲演唱, 才能使歌声美妙动人, 使演唱作品达到完美至极。

参考文献

[1]、汤雪耕.怎样练习唱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2]、潘乃宪.声乐实用教导[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

[3]、伊莉.浅谈声乐发声方法的基本训练[M]天津音乐学院出版社.2000

[4]、赵梅伯.唱歌的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6

上一篇:文档一体化的重要性下一篇:深松整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