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声乐教学

2024-11-05

中职声乐教学(共12篇)

中职声乐教学 篇1

声乐教学作为一种培养学生美育的教学活动, 其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以及学生对音乐和艺术的表现、创造和感受能力。随着近几年中职教育的发展, 生源普遍素质较差, 以及中职教师在声乐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造成中职声乐的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难以进行有效教学。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中职声乐教学需从教学观念、师生关系、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革新, 从而进行有效教学。

一、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教学不只是为了教, 更是为了学。一个好的教师会教给学生一把开启知识的金钥匙。因此, 教学不能单纯追求教学效果, 而要重视教学过程。声乐是情感的艺术, 声乐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加上声乐学科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 具有“只能意会, 不可言传”的特殊属性。而声乐教学的特性更多应该通过体验的方式去完成, 而不是单单依靠讲授法来实现。因此, 教师要改变对声乐教学的传统认识, 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上, 要注意授学生以“渔”而不单单是“鱼”, 使学生掌握学习声乐的方法,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教学目标上, 教师要明白声乐教学不单单是让学生学会唱几首歌曲, 而是要更多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让学生用自己的表演来表达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从而达到声乐教学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以情感人的目标。

二、教师树立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论认为教学应该在和谐的氛围内产生, 这也就要求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需要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对于声乐教学来讲, 同样如此。声乐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美育的教学, 最大的特点就是要让学生在欣赏艺术活动中愉快地接受教育。但是, 在传统的中职声乐教学中, 往往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忽视学生的感受, 教学重点更多是教师如何将自己或者教材中的思想强加于学生。这就造成了难以在声乐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中职学生的年龄大多在十六七岁, 从某种程度上讲, 中职学生和教师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拥有独立的思想, 因此, 学生与教师一样都拥有者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内心世界, 学生与教师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因此中职声乐课堂必须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注信任每一位学生, 对学生应该多份热爱、鼓励、交流, 少一些指责、命令和灌输。例如, 在中职声乐教学中, 教师应该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提问。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运用一些审问式的提问, 这样的提问往往让学生产生畏惧感, 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 往往因为这种紧张的学习气氛, 使课堂出现“冷场”现象, 从而影响课堂效率。为了改变以往低效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改变提问方式, 主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设置问题时, 应该以学生的角度为基本出发点, 在提问时不应以命令的口吻, 这样就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有利于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更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才能在中职声乐教学中开展有效教学。

三、改革教学方法, 使声乐教学形象化

在以往的中职声乐教学中, 教师往往采用练习法、演示法、欣赏法以及讲授法, 更多的是侧重声乐理论和技能。但是, 对于在不断发展的中职声乐教学来讲, 这些方法难以实现中职声乐的课程目标。因此, 在进行中职声乐有效教学时, 教师有必要革新教学方法, 将声乐与文学、戏剧、美术、舞蹈、影视等进行有机整合等等,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声乐的综合素质。因此, 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应该注重音乐与舞蹈的作用。比如在进行某一个乐曲教学时, 教师应该让学生自由组合, 根据对音乐的理解进行舞蹈表演, 改变传统声乐欣赏课中单一的模式, 从而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作品。同时, 教师要重视媒体的教学作用。而今, 电视艺术、电影、戏剧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那么如果能将这些音像资料合理地运用于课堂教学, 必然会对中职声乐的有效教学起到促进的作用。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中职声乐课的评价应对学生具有导向、激励等作用。但是在以往的中职声乐评价中, 教师往往根据学生对某首歌曲掌握的程度作为对学生的评价标准, 这样的做法不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科学的评价, 容易使学生对声乐课的理解产生偏差, 认为声乐课就是唱唱歌, 还不能客观反映学生学习声乐的态度。因此, 中职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 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评价体系的建立要注重三个方面:第一,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即除了教师作为评价主体外, 还要将学生吸收为评价主体;第二,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即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 还要注重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既要注重终结性评价的实施, 也要注意使用过程性评价;第三, 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对于声乐教学来讲, 除了以学生掌握的声乐知识作为评价的标准之外, 还要将学生对声乐作品的欣赏能力作为评价标准之一。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对学生的学习做出正确的评估。

中职声乐教学 篇2

【摘要】声乐学科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拥有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学生具备足够坚定的恒心,因为声乐学习需要经历漫长而枯燥的过程,才能获得一定进步。声乐专业的学生中存在一部分差生,即学习能力较为落后的学生群体,如何提升他们的声乐知识水平,需要教师给予更多关心和指导,以提升其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才能使差生群体获得更为理想的进步。本文主要对声乐教学中,转化差生学习态度的方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职教育;声乐教学;差生群体;转化方式 前言

在职专幼教专业学生的声乐教学课程中,需要对差生转化教学方式引起足够重视,教幼师专业声乐课更多倾向于职业技能的培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为学生设定相应的教学情境,以增强学生对声乐课程教学的体验;由于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声乐课专业班级中的差生群体比重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课程的正常开展,甚至会对整体的教学氛围产生负面影响

[1-2]

。基于此,转化差生的学习状态,促进其主动参与学习和教学活动,从而提升教师教学有效性是当前声乐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1.幼师专业声乐课中的差生特征分析

①专业基础较差:部分声乐学生在入学前具备的声乐水平较低,加上接受的声乐知识及训练不够完整,导致学生出现乐理知识不充足,演唱方法不科学等情况,还有个别学生盲目模仿他人唱法,扰乱了完整的学习系统。②入学前声乐学习条件较差,学生自身具备的声乐知识远不及专业水准,有些学生还表现出明显的自卑情况。③心理素质不高:学生正式入学后,逐渐接触到正统的专业声乐教学,因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初期学习进步不大,加上心理素质不高,学生常常出现不自信,并产生放弃学习的消极心理;部分学生则表现出紧张或者焦虑等状态,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学习的主动性,从而降低学习效率。2.幼师专业声乐课上转化差生对策 2.1通过鼓励和引导,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离不开教师善意的指导和鼓励,尤其是声乐差生的转化教学对策上。由于中职学生逐渐形成自我认识和自我提升的思维,但局限于社会经验较少,导致学生很难对自身形成准确定位,因此,教师的首先任务是做好思想的引导和启发。善意地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我,勇于承认错误,同时还要学会真诚的对待他[3]人。日常生活中,教师应该主动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学习症结所在,并选择合理的方式实行针对性辅导和鼓励;其次,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有必要暗示或者明示学生具备学习声乐的潜力,通过优秀导学案的设定,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适当开展实践训练活动,包括课内外的文艺汇演等,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找到声乐学习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2.2通过多种声乐技巧的训练,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

声乐差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诸多问题,常见的形式包括:发音不准或者喉音明显、高低音切换不自然,仍为大白嗓唱歌、咬字不够清楚或者口音严重等,所以在正式的学习训练中,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选择相应的声乐技巧开展教学和训练,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以轻声唱法教学为例:对比教学,教师请学生以大白嗓形式唱歌,而教师则采用轻声唱法,让学生对比哪一种方式表达更好,并作出相应的调整,进而让学生认识到轻声唱的重要性;通过唱法特点的讲解,如保持良好的气息平稳性,找准头腔共鸣不稳等内容,让学生通过感悟和实践体会增强自身的声乐水平。2.3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促进班级均衡发展

大部分声乐教学课程教学多选择大班教学,班级人数多,如何掌握教学节奏,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需要教师对教学环节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设定与选择,进而提升全体学生的均衡发展。如培优补差的教学方法解析,对于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纠正和检验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效果,并作出相对应的评价;而对于差生,教师则需要适当增加辅导时间,采用生动的表达方式来引导学生敢于突破自我;同时,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优生带动差生学习,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还能帮助差生逐渐转变自身学习态度,与优生共同学习与进步。3.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教育声乐课堂的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对差生群体的转化教学引起足够重视,即通过差生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如声乐基础不高,且心理素质较差等情况,进而提出针对性的转化对策,即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还有实践活动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等;同时,还有必要联合多种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以进一步促进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参考文献】

中职声乐教学 篇3

关键词:中职学校;声乐教学;改进策略

声乐也被称为艺术歌唱,指通过科学的歌唱方法,达到塑造出鲜明生动和悦耳动听的听觉形象效果的歌唱艺术。声乐课在中职学校中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课程,中职学校的声乐课教学目的不是培养歌唱家,而是想通过全面的系统教育培养出诸多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但是,目前的中职学校声乐教学受到原来陈旧教学理念及过时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学弊端逐步凸显了出来。因此,在新时期,中职学校必须采取切实措施进行有效改革,通过拓宽专业知识途径、更新教学观念、开拓多元化的音乐课程、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使中职学校的声乐教学能够实现良性发展。

一、从中职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构建多元化的声乐授课体系

中职学校的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好动活泼,学习积极性也很高,然而大多数的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行为自制力也比较差,缺乏专业学习的思想,对知识的深层理论理解能力还比较欠缺。针对这样的教育对象,中职学校声乐教学老师应从教育对象的实际特点出发,遵循学生身心成长的自然规律,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和知识接受能力的实际情况,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声乐授课体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中职学校声乐课程的开设形式要尽力做到多元化

中职学校声乐课程的开设形式要尽力做到多元化,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可以把当前流行的小组课和以前通行的个别课进行融合。其中的个别课主要是用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发声技巧和艺术表现能力。声乐教学采用小组课的目的是能让学生观察到教师进行的个别辅导过程,这样学生可以了解教师是如何对不同学生进行指导的,从老师的指导过程中找到自己存在的不足,然后采用有效的办法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尽最大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的直接教育或间接观察,学生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综合声乐素质。

(二)把声乐基础理论课和声乐艺术实践表演课融合

一些中职学校声乐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唱技巧,但是对系统的声乐理论知识的教学却经常忽视。声乐教师应明白,只有运用系统而科学的声乐理论知识为指导的演唱技巧才能更显实力,只有具体实践指导下的声乐理论学习才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所以,教师要建立起完整科学的,并且有层次感的系统的声乐理论知识体系来指导学生的声乐专业学习,把基本的声乐基础理论课和声乐艺术实践表演课融合。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应对中职学校的学生声乐学习做到因材施教。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的、科学的和正确的训练,逐步提高中职学生的声乐专业水平。声乐演唱艺术是一种复杂的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要求演唱者积极热情地投入,所以,教师要努力激发和培养中职学生学习声乐艺术的兴趣。

(一)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基本处于声乐启蒙教育阶段。这一阶段需要学生去多看和多听,信息技术多媒体恰恰有集视、听、唱于一体的独特优势。声乐教师应通过播放名家的范唱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共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边听边进行模仿,以便能了解和把握演唱的真谛。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

(二)通过引导学生多读音乐书籍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歌唱不仅仅是唱出来就可以,它是一门需要深厚的文化蓄积做基础的艺术,所以应引导学生多读与音乐有关的书籍,通过多读音乐书籍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要能从深层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要让学生真正明白生动的艺术表现力是必须要有广博的文化艺术修养来支撑的。

(三)改革声乐教学方法

改革声乐教学方法,让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环节中来,以便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这需要严格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认真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然后分类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体会到参与和被重视的快乐,这样才能使学生都有飞跃性的提高。此外,声乐演唱除了需要演唱者自身的身体素质外,还需要从心理上和情感上进行适当调控,所以在平时声乐课上要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采用小型演唱会等教学形式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去除怯场和自傲等不健康的影响歌唱效果的不良情绪。

三、激发学生内在潜能,严格训练歌唱的基本方法

(一)训练学生的正确歌唱姿势

在中职学校的声乐教学中,歌唱姿势的正确与否严重影响到歌唱的艺术效果,因此,声乐教师必须要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比如严格要求学生歌唱的时候两脚分开,并且距离要达到半尺左右,两腿站直站稳,头部端正,坚决纠正耸肩、塌胸和歪嘴眨眼等不良习惯。

(二)严格训练学生的呼吸方法

歌唱的呼吸运动同平时的呼吸运动有着原则上的区别,一首歌曲抑扬顿挫的表现力是靠正确的呼吸才能完成的。具体到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单纯性呼吸练习和在发声练习中练习呼吸两种训练方法交替进行,经过大量训练,学生的气息才能更加饱满。

(三)积极引导学生使用混声歌唱和练习

所谓的混声就是指歌唱或练习时需要使用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的混合音,这样声音不但具有真声的明亮及力度,而且还具备了假声的柔和及圆润特点。如果在歌唱或练习的时候能应用混声,就能使声区达到统一,声音就会更加圆润、更加流畅,也更加优美动听,而且还能使声音有强烈的穿透力。训练学生使用混声的时候,首先要解决好换声区的声音统一问题,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好高、中、低三个声区的真声和假声的混合比。声乐教师还可以采用哼唱练习法来引导学生使用混声,通过这样的引导方法让学生真实体会和感受到混合共鸣、头腔共鸣的真实感觉,这样才可以保证歌唱出来的声音更协调优美。

【参考文献】

[1]史宁中,尹爱青.音乐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对中职学校民族声乐教学的思考 篇4

一、注重学生个性特点, 构建多元化的中职学校声乐授课体系

多元化学生教学体系是在音乐教学中根据培养目标、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反映在学生学习音乐时要求的多元化。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 中职声乐教育不仅要注重发声技艺与技巧的训练, 更应针对目前中职学生的特点, 注重培养其综合素质, 尤其是文化素养。中职类声乐教学必须突出“职业性”特色, 要遵循学生身心成长的自然规律和实际情况, 通过构建中职学校多元化的声乐教学体系来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我们不能继续沿袭专职音乐学校的教学模式, 要结合本校声乐课程的专业定位和开设形式, 把声乐基础理论课和声乐艺术实践表演课融合, 做到多头并进, 从而探索相应的、合理的改革措施。

二、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传承中职声乐教材的开发

随着中职声乐教学的改革发展, 这对我们声乐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同时也给声乐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对提高学生的声乐意识很重要。因此, 作为教师, 我们只有在声乐教学中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提高自身素养, 勇于实践探索, 尝试从多方面进行声乐教学, 才能够在中职声乐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学生声乐技能的发展奠定基础。声乐教师要立足长远, 围绕声乐文化传承这个根, 加强对声乐教材的理解、研究、应用和开发, 特别要从深厚的声乐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 以补充和完善现有的教材知识, 并时刻准备着为教材注入新鲜血液, 传承中职声乐教材的开发。教学中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采用信息技术多媒体、多读音乐书籍、改革声乐教学方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新教学内容, 激发音乐课堂活力

声乐教学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 又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教学中, 教师必须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创新性,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声乐素养。在中职学校的声乐教学中, 教师要运用音乐语言的手段来促成音乐教学, 丰富教学内容。以音乐学科的音乐性、审美性、综合性、民族性、多样性、灵活性等属性特征为原则, 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主要任务,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 创造出更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 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 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 以生动丰富的教学内容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同时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 扩展音乐教学的容量, 丰富音乐教学资源, 并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实践体验, 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此外, 教师应结合民间艺人演唱进行模仿教学, 注重追求风格的原汁原味, 与学生一起找出声乐的民间风格与技巧运用上的契合点, 搞好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互动。再就是教师还要把民族声乐教学理论补充在教学内容中, 要求学生阅读声乐典籍文献资料。如元代燕南芝庵的《唱论》、清代徐大椿的《乐府传声》、明代魏良辅的《曲律》, 吸取和积累古今曲艺表演艺术家的演唱经验, 对民族戏曲的演唱传统进行了解等, 这样才有可能拓宽民族声乐教育理论的学术视野, 才能构建和形成民族声乐教学体系。

四、注重声乐教学和艺术实践相结合, 让学生声乐学习的实践中提高自己

声乐艺术是以人声为手段来表现音乐内容, 表达人们思想感情, 反映社会现实的一种表演艺术, 是一门知识性与实践性高度结合的音乐学科。声乐教师要坚持声乐教学和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相贯通, 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声乐教师加强声乐的技术能力, 因材施教, 迅速提高学生声乐学习的基本功, 达到声乐学习的扎实性、专业性。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 增加声乐的理性认识, 做好声乐学习的铺垫作用, 提高声乐学习的艺术修养。要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锻炼的机会、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实践活动, 是对声乐课堂教学的延伸以及声乐教学效果的综合检阅。所以, 交流演唱会是声乐教学中要求学生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 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歌唱的心理素养。只有通过各种艺术实践活动, 才能使学生通过声乐演唱认识声乐的性质特征、活动规律和社会意义。经常参加校内外的各种声乐实践活动, 特别是做得成功的活动, 对于声乐学习兴趣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校园内的艺术实践活动外, 还要鼓励学生多多参加社会艺术演出活动, 这种社会艺术实践活动能够积累丰富的舞台演唱经验使其终身受用, 对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也更加有利, 能够使学生的声乐综合素质得到逐步提高和完善。

我们有五千年丰富的文明史, 我们的音乐艺术应该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土壤, 充分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 走“寻根”与“开放”相结合之路。中职音乐专业声乐课是一门融中西方声乐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 其教学应从纵、横两方面展开, 博中求精, 在整理文化的熏陶中求得技术的发展, 应深入学习和有效继承我国民族声乐的精华, 理解并掌握我们民族声乐所独有的审美观, 同时探究与西方美声唱法的相同之处, 寻其规律, 究其个性与共性, 在共性中发展个性, 从而形成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声乐教学体系, 使我国的民族声乐具有更强劲的生命力。

摘要:声乐教学在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 中等艺术学校的声乐教学一直存在着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较为单调, 课程设置不够完善, 声乐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刻板, 一些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自身特点有所忽视, 没能坚持因材施教, 对我国民族音乐表现方式和审美特质重视不够等问题, 这些都阻碍了声乐教学的发展和提高。因此, 中职声乐教学模式要改革、要创新, 要培养学前教育学生综合艺术表演能力、实践能力及职业技能, 从而促进中职学校声乐教学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校,声乐课,教学思考,改革探究

参考文献

[1]祝红卫.谈声乐教学中中国唱法的训练[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01 (2) .

[2]李晓贰.关于民族声乐演唱艺术多样化的管见[J].人民音乐, 2001 (5) .

[3]冯效刚.从“土洋之争”到“三种唱法”——新中国的声乐表演艺术理论研究概述[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6 (2) .

[4]潘春荣.中等艺术学校声乐教学改革思考[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0 (2) .

中职声乐教学 篇5

创新的思路探索

内容摘要:在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学中,声乐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职学校一直沿用的声乐教学模式是较为单

一、刻板的,一些教学训练方法和教学理念同实践脱节,且忽视了中职学校学生的自身特点,没能做到因材施教。这样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变革和经济发展需要,且制约和阻碍着声乐教学的发展步伐。鉴于此,文章认为在新形势下要创新中职声乐教学模式,逐步构建新的中职学校声乐教学体系,从而促进中职学校声乐教学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 中职学校 教学改革创新 思路探索 声乐也被称为艺术歌唱,指通过科学的歌唱方法,达到塑造出鲜明生动和悦耳动听的听觉形象效果的歌唱艺术。声乐课在中职学校中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课程,中职学校的声乐课教学目的不是培养歌唱家,而是想通过全面的系统教育培养出诸多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但是,目前的中职学校声乐教学受到原来陈旧教学理念及过时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学弊端逐步凸显了出来。因此,在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必须采取切实措施进行有效改革,通过拓宽专业知识途径、更新教学观念、开拓多元化的音乐课程、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使中职学校的声乐教学能够实现良性发展。

一、从中职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构建多元化的声乐授课体系

中职学校的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好动活泼,学习积极性也很高,然而大多数的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行为自制力也比较差,缺乏专业学习的思想,对知识的深层理论理解能力还比较欠缺。针对这样的教育对象,中职学校声乐教学老师应从教育对象的实际特点出发,遵循学生身心成长的自然规律,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和知识接受能力的实际情况,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声乐授课体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中职学校声乐课程的开设形式要尽力做到多元化,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可以把当前流行的小组课和以前通行的个别课进行融合。其中的个别课主要是用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发声技巧和艺术表现能力。声乐教学采用小组课的目的是能让学生观察到教师进行的个别辅导过程,这样学生可以了解教师是如何对不同学生进行指导的,从老师的指导过程中找到自己存在的不足,然后采用有效的办法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尽最大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的直接教育或间接观察,学生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综合声乐素质。2.需要把声乐基础理论课和声乐艺术实践表演课融合,做到多头并进。一些中职学校声乐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唱技巧,但是对系统的声乐理论知识的教学却经常忽视。声乐教师应明白,只有运用系统而科学的声乐理论知识为指导的演唱技巧才能更显实力,只有具体实践指导下的声乐理论学习才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所以,教师要建立起完整科学的,并且有层次感的系统的声乐理论知识体系来指导学生的声乐专业学习,把基本的声乐基础理论课和声乐艺术实践表演课融合。

二、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应对中职学校的学生声乐学习做到因材施教。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的、科学的和正确的训练,逐步提高中职学生的声乐专业水平。声乐演唱艺术是一种复杂的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要求演唱者积极热情地投入,所以,教师要努力激发和培养中职学生学习声乐艺术的兴趣。1.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基本处于声乐启蒙教育阶段。这一阶段需要学生去多看和多听,信息技术多媒体恰恰有集视、听、唱于一体的独特优势。声乐教师应通过播放名家的范唱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共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边听边进行模仿,以便能了解和把握演唱的真谛。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2.通过引导学生多读音乐书籍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歌唱不仅仅是唱出来就可以,它是一门需要深厚的文化蓄积做基础的艺术,所以应引导学生多读与音乐有关的书籍,通过多读音乐书籍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要能从

深层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要让学生真正明白生动的艺术表现力是必须要有广博的文化艺术修养来支撑的。3.要改革声乐教学方法,让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环节中来,以便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这需要严格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认真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然后分类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体会到参与和被重视的快乐,这样才能使学生都有飞跃性的提高。此外,声乐演唱除了需要演唱者自身的身体素质外,还需要从心理上和情感上进行适当调控,所以在平时声乐课上要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采用小型演唱会等教学形式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去除怯场和自傲等不健康的影响歌唱效果的不良情绪。

三、激发学生内在潜能,严格训练歌唱的基本方法 1.在中职学校的声乐教学中,首要的问题是训练学生的正确歌唱姿势。歌唱姿势的正确与否严重影响到歌唱的艺术效果,因此,声乐教师必须要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比如严格要求学生歌唱的时候两脚分开,并且距离要达到半尺左右,两腿站直站稳,头部端正,坚决纠正耸肩、塌胸和歪嘴眨眼等不良习惯。2.中职学校的声乐教学基本功训练中要严格训练学生的呼吸方法。歌唱的呼吸运动同平时的呼吸运动有着原则上的区别,一首歌曲抑扬顿挫的表现力是靠正确的呼吸才能完成的。具体到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单

纯性呼吸练习和在发声练习中练习呼吸两种训练方法交替进行,经过大量训练,学生的气息才能更加饱满。3.积极引导学生使用混声歌唱和练习。所谓的混声就是指歌唱或练习时需要使用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的混合音,这样声音不但具有真声的明亮及力度,而且还具备了假声的柔和及圆润特点。如果在歌唱或练习的时候能应用混声,就能使声区达到统一,声音就会更加圆润、更加流畅,也更加优美动听,而且还能使声音有强烈的穿透力。训练学生使用混声的时候,首先要解决好换声区的声音统一问题,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好高、中、低三个声区的真声和假声的混合比。声乐教师还可以采用哼唱练习法来引导学生使用混声,通过这样的引导方法让学生真实体会和感受到混合共鸣、头腔共鸣的真实感觉,这样才可以保证歌唱出来的声音更协调优美。

四、声乐教学必须要和艺术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从实践的成败得失中调整和提高自己

1.声乐教学不经过艺术实践的检验就不是成功的教学,可以说艺术实践是声乐课堂教学的扩展和外延,艺术实践和课程教学两者之间彼此补充、彼此促进。声乐是一门表演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艺术,课堂教学为艺术实践提供有力保证,优秀的艺术表现需要依靠丰富的声乐理论知识。学生的艺术实践是他们在声乐课堂上学到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巧的再现。而且,学生艺术实践中所获得的直接经验又可以弥

补声乐理论学习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技巧,从实践中积累和积淀的知识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和运用。2.学生经历大量的艺术实践就可以很好地促进对基础声乐理论知识的运用,并能从实践的成败得失中调整和提高自己。系统学习了专业基础知识后,对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训练是很有必要的。艺术实践活动不仅能促进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而且可以起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作用,可以净化学生心灵和升华学生的思想。通过实践教学还可以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帮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艺术观和世界观。3.声乐教学之外的艺术实践可以采用的方式很多,如采用课堂周汇报,每个月进行月汇报,或者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学生演唱观摩晚会。经过艺术实践活动的有效锻炼,可以使学生达到独自上台演唱的水平,通过声乐专业教师的点评和分析,学生可以分析自己在唱法上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纠正措施。此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编排节目训练,给予他们自行创编和实践的机会。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可以有效提高自己的个性创造力和想象力。声乐可以说是表演艺术,既然是表演艺术就不能离开舞台,学生要通过在舞台上自如的演唱培养舞台感觉,只有积累临场实战经验,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歌唱水平。所以除了校园内的艺术实践活动,还要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多参加社会艺术演出活动,真实的社会艺术实践活动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积累终身受用的舞台演唱经验,使学生的声乐综合素质逐步提高并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2]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中职声乐教学 篇6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声乐;课堂教学;教学形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6-0093-03

一、引言

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来,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对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是专门为学前适龄儿童培养教师的专业,其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素质。

声乐教学作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教学技能,很多实务工作者将学前声乐教学成果的好坏看作是评价学生是否能够胜任幼儿音乐教学工作的标准。然而,受到学生质量、教师综合素质、教学模式、学校管理机制等各方面的影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堂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还具有一定的上升空间,我们有必要通过探讨声乐课堂教学形式来不断提高其声乐课堂教学质量。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学习能力差异较大,给声乐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

首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年龄往往较小,正处于叛逆期,心理发育还不成熟,缺少吃苦精神,对中职学习缺乏一个真正的、正确的认识,使得声乐课堂教学秩序混乱,有时候甚至无法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

其次,绝大部分学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并不是出于自己的本意,他们对于声乐课程缺乏相应的兴趣,只是为了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再者,学生本身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对声乐知识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学习效果也千差万别,有些学生跟不上课程节奏,出现畏难情绪,积极性越来越低,有的甚至直接放弃该课程的学习。

最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差,一些学生在实习期反映所学的声乐知识与技巧在实际教学中不会使用,缺乏自弹自唱的能力。

(二) 教师过分扮演了“授业者”的角色

据相关课题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目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教师仍然扮演着主要的“授业者”,多数教师严格按照书本的要求教授学生知识,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动作反复进行发声练习,反复进行乐理体会,课程缺乏新意,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的声乐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无法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以及学习主动性的平台,学生实践的机会较少。有些学生反映:不科学的、反复的声乐练习有时候会损坏嗓子,使嗓子感到剧烈的不舒适感,久而久之就会觉得课程不仅枯燥无味,而且还对声乐课程存在一种逃避心理。

(三) 过分强调声乐学科的重要性,忽视了教学目的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是以培养高素质的幼儿教师为教学目的,而实际教学中,一些学校过分强调声乐学科的重要性,将课程分为声乐课、乐理课以及键盘课等多维度的课程,将声乐技巧以及相关乐器弹奏技巧作为考核学生水平的标准。殊不知,我们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并不是在培养音乐家或者声乐家,而是在培养社会需要的幼儿教师。学校不仅仅需要培养学生声乐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教授其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在学生以后的教学当中。无论具有多好的声乐素养,不能够将知识与教学实践联系在一起的学生也无法在工作岗位中发光发热。

(四) 学校关于声乐课堂教学质量的考核标准不科学

通过相关调查,中职院校对于学校声乐课堂教学质量的考核主要从教师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综合成绩来考核。对于教师教学情况的考核主要是教师的出勤率、教案写作以及学生评价等,对于学生的综合成绩考核则主要是学生各个声乐课程成绩。从考核内容来看,并没有真正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创新性、教学方式的科学性等进行考核,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也没有纳入考核标准。在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较为呆板,并不能适应目前我国幼儿教学的需求。

三、完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声乐课堂教学质量

(一) 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声乐课堂教学形式

正如上文所述,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对于声乐学习的积极性也各有差别。因此,“一视同仁”在这种情况下就显得不合时宜,教师应当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声乐课堂教学形式。不能一概地以大班课程为主要授课方式,而是应该转以小班课程为主要授课方式的教学思路,在某种特殊情况下还要针对个别学生开展特殊的针对性训练。

以山东威海某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为例,该专业的声乐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报考专业意愿、对声乐学习的兴趣度、有无声乐学习经历、基础文化课程学习情况等各方面信息制作调查问卷,结合课堂中对学生性格的了解,通过调查问卷将班级学生按照声乐基础以及声乐兴趣度进行分组。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分组的学生开展小班教学,在小班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课程设置以及不同的考核方式。

比如,对于学习程度好的学生要做到声音连贯、状态统一,能够演唱诸如《亲爱的的妈妈》《雪绒花》《党啊》等中高级歌曲;程度中等的学生则要求声音流畅即可,能够演唱诸如《映山红》《你是我的阳光》等初级歌曲;程度较低的学生则要求能够演唱诸如《小燕子》《一闪一闪小星星》《摇篮曲》等最基础的幼儿歌曲即可。

(二) 采用多元化的声乐课堂教学形式

如上文所述,在目前整个声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师教授知识为主,学生缺乏主动性,无法激发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不断探索多元化的声乐课堂教学形式,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的形式之下。

首先,教师可以引入“游戏教学法”。幼儿园教学本身就需要以游戏为主体活动,提倡在玩耍中学习,教师如果通过声乐游戏开展课堂教学,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在玩耍中学习声乐知识,还可以言传身教,使学生与其以后的工作联系起来。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最好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时,可以通过flash动画促使学生探索整首儿歌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学生手打节拍、脚跺强拍的方法加强声乐训练。在熟悉歌曲后,激发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游戏角色中掌握声乐相关知识,同时也体会自身以后教学的乐趣。

其次,引入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掌握知识,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教学能力。某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将学生情景模拟作为成绩考核的基础,让学生自己作为模拟幼儿园声乐课堂的教师,讲授声乐知识,设计各种声乐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和教学的主动性。

最后,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作为声乐课堂教学的辅助教学形式。学校可以组织该专业的学生组成合唱队、舞蹈队、小乐队等,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演出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去组织各种歌唱比赛、声乐知识竞赛、声乐模拟课堂竞赛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

(三) 加强课堂教学形式的实践性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堂应当与实践紧密结合,不仅仅培养学生的声乐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作为幼儿音乐教师的能力。

首先,学校可以创新性地借助网络,使学生通过网络开展一对一的声乐教学。某中职学校通过搭建幼儿声乐网上家教招聘的渠道,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机会。通过此种方式,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自力更生的机会,受到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大力支持。

其次,学校要积极安排现场声乐教学观摩。通过积极组织学生到幼儿园现场观看教师教学来学习如何将所学的声乐知识融入到幼儿教学当中。再者,开展讨论式教学。在声乐课堂教学的中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相互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激发学生相互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教师则仅仅扮演组织者的角色。通过定期相互讨论的模式或者建立讨论组的模式,学生不仅可以对自身声乐教学的经验进行总结,还可以开发出更多新奇的幼儿声乐教学模式。

最后,学校应当集中时间,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幼儿音乐教学实习机会,并纳入到成绩考核当中。部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反映,利用课余时间去学校推荐的幼儿园进行实习,虽然能够将平时学习的声乐知识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但是由于时间不集中,幼儿园在职教师很难全身心地将其幼儿音乐教学的经验传递给自己,并且自己也没有机会参与到幼儿园一些重要的教学活动当中,一直处于“局外人”的状态。因此,学校应当将声乐实践性课堂教学的时间集中起来,将实践场地放在幼儿园,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将学到的声乐知识真正融入到幼儿音乐教学当中。

(四) 改变声乐课堂教学测试形式

通过以上论述,笔者发现当下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堂教学形式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性、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将声乐知识学习与学生声乐教学能力融为一体。在这种新型声乐课堂教学形式下,对于声乐课堂教学的测试形式同样也需要做出改变,不能再是传统的测试模式,而是应当进行全面的、分类别的测试。

一方面,对于声乐基础知识的测试,教师不仅仅应当用试卷的形式予以呈现,还应当以学生情景模拟中对声乐知识的讲解与理解作为考核的标准之一。

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幼儿音乐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核,需要综合各项实践活动来进行考核,不仅仅是最后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期表现的评定,还包括学生参加各项其他活动的成绩等。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学生声乐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力、想象力、组织能力等。通过几方面的综合考虑来对学生声乐课堂的学习成果进行测试,从制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知识的兴趣,监督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四、结论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乎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健康与否,关乎着我国幼儿的成长质量。学校和教师应当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多元化的声乐教学形式,针对性地开展声乐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不断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助推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李娟.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探讨[J].北方音乐,2014(06).

中职声乐教学 篇7

一、树立信心——声乐简单

虽然幼师专业学生的基础较差, 但都是15-18岁的小女生, 爱玩、爱跳、喜欢歌唱。借助这个契机, 上课时, 我把流行音乐作为引子, 讲解声乐基础知识, 让学生迅速接受;让学生演唱、自我展示, 建立学生声乐不难, 离我很近的思想, 树立学生学习信心。为以后学习做好铺垫。

二、掌握方法——歌唱得科学

1.在学习唱歌中, 首先要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正确的唱歌姿势是正确发音的前提和基础, 正确的唱歌姿势, 能够使学生在歌唱时, 更好地运用气息, 使声音产生, 更为良好的共鸣, 从而全面地提升唱歌的效果, 正确的唱歌姿势, 唱歌初期就要帮助学生建立起来。养成良好的唱歌姿势习惯, 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唱歌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2.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歌唱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人的发声器官, 产生声音的共鸣得到实现的。正确的呼吸方法, 对于歌唱过程中的发声产生直接影响。厚重、平稳、坚实呼吸, 可以调节发音的音色变化, 可以调节发音过程中的轻重缓急, 增强演唱效果。

3.帮助学生应用科学的发音方法, 让学生了解发音过程和发音各器官的作用, 增强学生的发音技巧。让学生正确了解发音器官和气息的关系, 在学习中仔细体会发音器官和气息变化对于音色产生的影响。让学生逐渐建立和运用正确的发音方法, 培养学生正确的发音习惯, 从而提升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声音效果。

4.恰当地运用好歌唱的共鸣:要使声音传得远, 且圆润、优美动听, 这是要经过专门训练的。对于中职学生来说, 更是比较难掌握的课题。由于共鸣训练常常与其它发声基础要求分不开, 因此要求歌唱者通过母音的转换, 稳定喉头打开口腔, 调节气息等手段, 把声音振响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头腔共鸣点上, 来增大音量、扩展音域、美化音色、统一声区, 使高、中、低三个声区的声音协调一致, 天衣无缝, 走动自如灵活。

三、多样练习——多种教学模式并用

幼师专业的声乐课程要求学生要掌握一定的歌唱技巧, 能够进行齐唱、合唱、小组唱、独唱等表演活动。

1.集体练习及齐唱学生集体发声训练是声乐课堂的基础内容。在练习过程中, 教师对每个发声练习曲进行演唱示范, 讲解练习目的、要领, 方法。集体练习使各种声音条件、心理素质的同学混合发声, 发挥出全体同学的最佳状态。齐唱歌曲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正所谓团结就是力量, 大家劲往一处使, 心往一处想。在教师的带领下, 全体同学的参与达到整堂课的最兴奋最高潮的节点, 学习效果也最好。

2.合唱训练将全体同学分为二声部、三声部等各种合唱形式进行训练, 能细化和美化学生的声音。合唱中的多声部和声效果和谐统一、声部立体感充分展现, 在长期训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培养学生的集体歌唱意识和在集体中把握自我歌唱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与人合作的精神。

3.小组演唱小组演唱一般是选出2~10名同学进行训练。分组原则可按嗓音条件、演唱程度来进行分配。通过小组训练, 使学生找到听到与自己相似相近的声音, 在练习情景中相互靠拢、融合。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欣赏到自己声音的特点, 也能在歌唱中能够发挥情感。

4.个别辅导个别指导是通过对学生进行个别练唱, 因人施教, 对共性问题进行理论分析, 使所有学生都能听懂, 减少类似错误的出现。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做范唱, 通过师生点评, 提高了学生分析声音正误的听觉能力。

四、分层教学——激发学生的潜能

通过仔细分析和观察学生的个体差异, 实际教学中通过对每个学生个体差异, 有针对性的, 声乐分层次教学。在实际教学中, 了解学生的声音自然条件, 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学生的音乐素养等方面的差异, 据学生的差异展开个性化教学。通过分层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目的性强, 针对性高的个别教学。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歌唱水平。

在实际的中职学生的音乐教学中, 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学生原有的音乐知识、技能基础、接受能力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在中职学生音乐教育中分层教学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音乐水平, 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兴趣, 提升课课堂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完成培养目标。

五、超越自我——学以致用

声乐虽然是一门看不见、摸不着的、比较抽象、很难理解的一门学科, 但是它有具体的外在表现形式。能够独立完成一首作品就是对学生最大的褒奖和肯定。

在能完成作品的基础上提高歌唱艺术的表现。学生在第一次习唱会上, 个个声音毫无色彩, 面无喜怒哀乐之别, 始终一个表情, 个个两眼发愣, 手足不知所措, 只力求声音, 不重视乐感, 一首歌唱下来如同喝了白开水, 平淡无奇。为此, 我与其他专业教师相配合, 努力提高他们的艺术理解力和音乐表现力, 经过努力, 学生在多次的习唱和演出中, 都能善于生动而形象地体现曲情词意, 较准确地处理强、弱、轻、重, 并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真正做到“声情并茂”地演唱。

演唱并不是幼师专业学生的最终目的, 而是通过自己的演唱让幼儿园的小朋友喜欢, 并愿意和自己学习。也能够将自己的所学完整地教给、教会幼儿园的小朋友。因此, 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 渗透声乐教育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学会声乐演唱同时, 学会声乐教学。这也是幼师专业声乐教学的根本所在, 我将它作为一个重要课题, 思考研究。

实践证明, 实用的教学方法对于中职幼师专业声乐课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因为声乐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特别是对于中职幼师的学生来说上更需要具备恒心与毅力, 对于声乐教师来说, 则需要耐心, 不懈努力, 需要自觉地掌握和运用授课艺术, 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水平,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我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总结, 希望可以找到一种适合中职幼师专业声乐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为中职幼师发展尽一份力量。

摘要:声乐课是中职幼师专业中重要的技能课程, 也是幼师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习目标是让学生具备课堂演唱、乐理、欣赏、弹唱等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学校学习后能够在工作中独立完成新作品学习、教授。本文就无基础的中职学生声乐课教学进行研讨, 总结, 确定符合学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声乐教学方法, 为其胜任教师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职学校,幼师专业,声乐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放.谈中职学校幼师专业声乐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 14:189-190.

[2]蒋艳琦.幼师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0.

[3]康慧云.山区师范幼师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02:217-218+221.

[4]郝维琴.关于声乐艺术教学的探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7:151-152.

[5]尤铁伟.浅谈中职学校幼师专业声乐教学几点体会[J].科技视界, 2012, 19:119+108.

[6]郝维琴.浅谈如何上好幼师专业声乐课[J].学周刊, 2012, 36:116.

[7]傅菁菁.职高幼师专业声乐教学“三注重”[J].黄河之声, 2013, 03:101-102.

[8]吕媚媚.幼师声乐模块教学初探[J].职教论坛, 2007, 12:43-44.

中职声乐教学 篇8

一、创设教学情境, 引发情感体验

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目标和学生心理特征, 按照审美规律精心地创设审美情境, 是声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实践为主线的教学原理, 在中职幼师声乐教学中尤为重要。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尽量采用开放式教学, 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 引发情感体验, 为学生声情并茂的演唱做好铺垫。

1、语言创境。

语言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是音乐艺术的造型基础和创造核心。教师通过艺术性的语言架起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与纽带, 把现实生活情感体验和作品所体现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到一起, 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 促使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 积极体验, 从而引发情感共鸣, 达到情感体验的目的。在学习《送别》一曲, 教师说:“天下无不散的筵席, 面临离别时, 你们心中的感触如何?夕阳西下, 你在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中, 与友人依依惜别, 悠扬的柳笛声从远处悠悠飘来……”。学生的心境进入到语言所营造的情境中, 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谈谈自已最要好的朋友以及离别时的感受, 真切地体会到了友情的可贵。歌唱时, 学生情感自然流露, 入情动情, 唱出心声。为了让学生唱好《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首歌, 我设置《我忆我师我言我师》环节, 引导学生深情的说出老师的感人事例, 引发学生对老师感恩的情感体验。在感恩的氛围中下, 学生以情带声, 很容易就唱出了歌曲的韵味。

2、现代教育技术创境

现代教育技术突破了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 古今中外、风土人情、世间万象都可以“身临其境”, 使音乐形象具体化, 音乐知识趣味化。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 设置与音乐的意境相对应的教学情境, 选取恰当的音乐背景、合适的图片、动画、照片、视频、影视资料等,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系统的展示在学生眼前, 从而吸引学生, 打动学生, 使学生忘身于情境之中, 诱发情感体验, 产生情感共鸣。《长城谣》这首歌曲中对敌人的恨, 对祖国的爱, 两种感情水乳交融, 很难把握。为此, 我制作了三个视频, 一个是勤劳善良的人们欢快劳动的情景, 表现出了在和平的年代里人们的幸福生活。二是日本士兵屠杀中国人取乐, 面目狰狞用刺刀刺一个怀抱婴儿的中国妇女的视频。当学生看到这一视频时, 一种仇恨之情油然而生。第三个视频是一群东北的爱国学生高举“打回老家去”的横幅在游行, 他们个个表情坚毅, 画面中喷涌出一种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很能引起青年学生的强烈共鸣。这三个视频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随着苍凉、悲壮的伴奏声的响起, 学生唱得声情并茂, 情感的火山在此迸发。

二、范唱导学表演, 激发情感体验

声乐是情感的艺术, 听觉的艺术。教师的范唱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所学歌曲的情感体验。因此, 教师要求学生唱好歌, 首先自己必须先唱好歌, 将自己当歌唱家一样为学生表演, 营造舞台情境, 才能真正打动学生, 从而诱发学生在音乐实践中体验和表现情感。其次是听歌曲原声范唱。高质量、高水平的原版录音范唱, 能充分诱发学生的歌唱情感, 激发情感体验。

《走进新时代》是一首政治性很强的抒情歌曲, 它的旋律优美, 歌词质朴简洁, 它是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 也是人民发自肺腑的心声, 我特别注意范唱导学的效果。在范唱时, 把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通过丰富的表情来表达, 并且根据歌词自编抒情的舞蹈动作, 再现了作者的挚爱之情。虽然学生暂时还不会唱这首歌, 但学生已随着歌声有节奏地拍掌或点头, 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课堂上充满了热烈、活跃的气氛。学生表现出想快点学唱这首歌曲的急切心情。在这课堂中, 通过教师饱满、热情的范唱, 引起了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 使学生在听觉上产生了对音乐的热爱, 从而对学生情感的投入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为轻松地学会这首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解析音乐要素, 深入情感体验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新课改的目标。解析音乐要素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 比较、探究、合作为手段, 开展有组织、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的活动。分析乐曲的结构旋律及节奏的特点和风格;分析歌词的语言韵律, 分析全曲的重点和高潮, 决定用什么情绪, 什么演唱气势, 什么音色、力度、速度来演唱等。了解作者及其创作意图, 尽量设身处地体验作者的创作冲动, 从每个音符间去品味作者的喜怒哀乐, 与作者同喜同忧, 深入情感体验。

四、多元活动实践, 丰富情感体验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重视音乐实践, 增强创造意识。声乐教学的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在声乐教学活动中, 都应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意识, 重视艺术实践, 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对音乐进行再创造, 通过多元音乐活动实践, 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 丰富情感体验。在学唱《我们都爱你, 地球妈妈》这首歌时, 我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结果有的学生用动情的演唱来表达;有的用画笔来深情描绘;有的通过幻灯片为大家展示一幅幅地球被污染的画面;有的同学表演环保时装秀;有的同学向全校发出环保倡议书。最后, 学生不仅学会了歌曲, 而且他们的心灵也得到净化, 情感得以升华, 情操得以提高。另外, 我还鼓励学生参加校里校外的音乐表演活动、幼师技能大赛、歌手比赛等活动,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丰富情感体验。

五、科学教学评价, 升华情感体验

设计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运用科学的方法评价学习, 是使情感体验得到进一步升华的重要途径。教学评价, 应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 发现和发展音乐潜能, 建立自信, 促进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表现能力、音乐创造能力的发展。学期开始, 教师就可制作一本“情感体验手册”,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平时具体表现记录在册;学期结束时, 举行班级演唱会, 把评比结果记录在册。两项综合作为学生的情感体验评价结果。这样, 教学评价体现在整个声乐教学过程中, 平时尽可能通过观察、讨论、表演等对学生实施日常形成性的评价, 让学生在不断参与的音乐评价过程中感受音乐, 体验快乐, 发展自己。关注个性差异, 注重分层评价, 以形成评价为主、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师生共同参与, 还可以结合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等, 以多种渠道反馈信息, 体现评价方式多元化, 科学化。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 (实验稿) 解读》.吴斌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声乐基础教程》.周新华编著.湖南文艺出版社

[3]《情感体验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杨柱.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年第02期

[4]《浅谈声乐教育中的情感培养》.刘婕.大舞台.2010年第1期

中职声乐教学 篇9

声乐不论哪种唱法对于教学来说, 都是一门具有高难度的教学艺术, 它摸不着看不到很抽象, 对歌唱器官肌肉运动的支配, 在许多方面并不随意, 须要用心理活动的抽象感觉来调整。歌唱者在调整歌唱器官的过程中, 心理活动必须处于积极、稳定的正常状态之中, 稍有紊乱, 就会影响歌唱效果。不管哪种唱法除了有很好的技术以外, 更需要的就是情感的表现, 这个是需要歌者有一个健康积极的心态, 唱歌的过程是在一定的心理背景下进行的, 它和每个人的心态紧密联系相互作用, 因此歌者的心态对于唱歌的好坏起到了积极或者消极的作用。声乐表现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上一个和谐运动配合的过程。歌唱发声的心理障碍是声乐学习前进的“拦路虎”, 对歌者的影响很坏, 必须全力找出原因, 消除这种障碍, 声乐学习才能获得成功。

一、学生遇到的自身心理问题分析

1. 自身条件的

一些学生嗓音天生条件好, 高音方便、声音洪亮;而一些学生先天声音条件不好, 声带和声线不匹配、高音困难、声音很小。不管条件好与坏都会出现, 前者容易使学生心理自大, 自信到变成自负的程度, 导致自尊心特别的强, 遇到一点小挫折或者是听到一些批评就感觉受到了打击, 而一下起不来。后者会因为自身条件不如好的学生就开始自暴自弃, 着急, 急躁的情绪就一直跟随, 导致最后对声乐失去原有的兴趣, 后者比前者更加的让其心理感到自卑。

2. 未考入国立高中的

这类学生几乎是占了大多数, 在校经常是不爱学习或是成绩上不去, 家长对孩子的未来没有好的规划, 临时抱佛脚地让孩子学习声乐。

3. 家庭因素的

民办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因为受到了家庭的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百分之六十的学生属于单亲家庭, 这些孩子都是在小时候受到过家庭暴力影响, 这些都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的心灵, 这样的学生在这个时候就已经比家庭正常的孩子感到自卑, 没有安全感。

4. 情感上受挫折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 学生的年龄层次也越来越小, 早恋已经不是在高中时代才出现的事情, 在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朦胧期, 性意识开始萌发, 对异性产生好奇、兴趣。这时的少男少女, 往往憧憬着新的生命历程, 内心世界与来自社会的外部环境常常发生矛盾冲突, 面临着人生课题的许许多多疑问和困惑。因此, 正处在告别童年、开始步入青春期的同学们, 怎样顺利度过青春期而健康成长, 这是必需认真对待的问题。要知道一个人的身体素质、思想品德、理想情操、知识才能等等都将在这个时期基本形成

二、学生学习声乐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分析

1. 学习中反映迟钝

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无论如何启发学生无论用怎样的方法, 学生的状态变化并不大。一般这样的学生性格都是比较内向, 心理活动兴奋不起来时常处于半抑制状态, 这种性格的学生相对来说教授起来比较困难费劲, 这样的学生也是不太适合学习歌唱艺术的。但是, 学生的性格在课堂上的反映并不是绝对的, 有些学生课下性格活跃, 学起器乐舞蹈反应并不迟钝, 碰到声乐课就失去了灵性。这类的学生主要是因为自身缺乏自信、缺乏胆量、缺乏激情、缺乏欲望。

2. 惧怕高音

几乎所有的学生在练习到高音的时候都会出现害怕不敢唱的心理状态, 如果学生在唱高音的时候屡次受挫, 就会对高音产生畏惧情绪, 久而久之这种恐惧的心态就对学生解决高音问题增加了巨大困难。

3. 舞台怯场

几乎大多数的学生在上舞台甚至考试的时候都会出现怯场, 临时掉链子的情况时常发生, 学生经常会出现手脚冰凉、双腿发抖、手心流汗、讲话结巴、身体失去平衡、嗓音干燥不干净、失声、忘词等严重的不良心理现象。

三、如何克服以上心理障碍

1. 详细了解学生现状

想要比较全面的了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 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亲和力, 要想想处于叛逆期的孩子连自己父母说的话都不会去听何况是老师呢,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首要任务是要拿教师的教学水平及业务水平, 让学生崇拜、钦佩、相信、信任教师, 这是为今后全面了解学生心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声乐课是一对一的个性化课程, 师生之间没有心理上的沟通, 学生不但进步慢教师也会感到教得很累,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不能有心理上的隔阂。没有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是一样的, 因此有了上述所说的良好基础, 教师才能及时全面了解并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习惯、性格、心理健康水平、综合素质等情况, 并对他们一一的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 在教学中才能对症下药, 因材施教。

2. 做一位好“保姆”

一位好的教师一定是一位好的“保姆”, 不仅要关心学生学习情况, 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心理学家发现2 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轻视期, 这一时期的孩子是最让父母操心、担心和伤脑筋的。当学生能够把自己在学习之外的内心世界都告诉你和你分享的时候, 这说明学生对你有了超过自身父母的信任。这时候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以朋友的身份去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不能一味的以父母的口气去训斥学生教育学生, 那样得来的结果只能适得其反。从人的心理发展来说, 青春期与婴儿断奶期十分相似, 是一个心理断乳期。友谊就成了心理断乳期的食粮。

3. 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是关键, 学生唱歌欲望越强, 反应就越灵敏, 反之就越迟钝。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尊敬信任教师, 作为教师则更应尊重学生, 爱护学生。因为有这样一种相互信任的教学环境, 师生之间就会激起热烈的情绪, 并投入到教与学的活动中来, 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更加充满活力, 学生此时能体验到学习声乐技巧过程中的乐趣, 会产生满足感和美感。有些学生在课堂上顾虑太多, 导致身体被无形的绳索所束缚, 发声不自如。良好的歌唱状态是轻松愉快的, 只有心情平静情绪松弛才能用正确方法与感觉来调整, 使身体处于积极的状态中歌唱发声。对于信心不足的学生, 尤其是性格内向型的学生, 教学中应重在鼓励, 不宜过分指责。利用优美的歌声, 正确的教学方法, 轻松的学习环境, 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使其很好地掌握声乐放松歌唱的学习要领, 在声乐学习的道路上, 不断进取不断提高。

4. 对待程度不一学生

不是入校的学生都程度相同, 教师在教授学生时, 不能只注重好生而忽视差生, 对于程度不一的学生, 教师应一视同仁, 程度好的学生应给予警示不要骄傲自大;程度差的学生应不断给予鼓励, 使其能够自信起来。声乐教学不仅是声乐技术上的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指导学生能够进行自我心理调整, 让学生能够辩证的一分为二的看待自己, 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 努力消除心理障碍, 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5. 充分调动积极性

声乐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由主体到客体的一种转换过程, 教师应把自己主体地位慢慢的转变成客体;学生由客体慢慢转变成主体, 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激发学生的情感, 进而找到歌唱发声时所需要的状态和声音, 并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声音的对错。当学生处于主体时能够充分发挥后, 情感被调动起来, 歌唱技能方面的心理压力就会得到很好的缓解, 而与发声有关的各部位器官也会得到改善和调整, 使学生能够尽情的发挥歌唱能力。很多学生在课下很少练声, 其实课下自我练声也是声乐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使学生养成自学、自练、自评并和同学间产生互帮、互学、互评的良好学习氛围。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产生出的良好学习态度是学好声乐的关键, 更是消除学生不良心理的一个有效方法。

6. 培养学生对声乐作品的理性认识

如果学生的练声和演唱仅停留在唱音符而缺乏理性认识, 那么他们对作品就没有深度和广度的领悟, 这样是很难唱好一首歌, 在任何场合演唱都会感到心里没底, 紧张的情绪不断。因此我们在教学中, 还应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来帮助学生理性地分析作品, 了解歌曲的词曲作者、创作背景、作品内容、伴奏分析、主题性质、和声及音色特点等等。有了热情和积极的参与意识, 有了对声乐作品深入细致的分析和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就会减少心理压力而消除不良的心理反应。

7. 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

意志是人自觉调节、控制自身的心理、行为去克服主观障碍, 来实现预定的心理素质与心理活动。意志是人自觉调节、控制自身的心理、行为去克服主观障碍, 来实现预定的心理素质与心理活动。在声乐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意志品质也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应注意运用学科特点, 给学生适当的挫折教育, 安排有一定难度的声乐作品, 指导学生不断战胜困难和超越自我, 增强勇气和信心, 克服自卑感。同时还要针对学生参加演出及比赛时的紧张心理, 科学地组织一些内容新颖, 形式多样的活动, 让学生通过活动得到成功或失败的情绪体验, 培养学生有了成绩不骄傲, 失败了不气馁的良好心理品质。在艺术界流传这样一句话:“艺高人胆大, 胆大人艺高。”要让学生多实践, 熟悉舞台和讲台, 积累经验增强胆量, 多练习歌唱的基本功, 掌握高超的技艺, 到了舞台上不是怕观众而要爱观众, 一旦出现不良心理反应千万不可气馁, 不要在心中留下阴影。总之,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应创造各种条件锻炼学生, 使学生在中职阶段就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 这样才能在声乐艺术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摘要:声乐不论哪种唱法对于教学来说, 都是一门具有高难度的教学艺术, 它摸不着看不到很抽象。歌唱发声的心理障碍是声乐学习前进的“拦路虎”, 对歌者的影响很坏, 必须全力找出原因, 消除这种障碍, 声乐学习才能获得成功。

关键词:中职教育,声乐,心理

参考文献

[1]伍新春、王大顺.高等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编写.中等教育心理学[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中职声乐演唱技法的运用分析 篇10

一、中职声乐演唱的概述

在中职院校声乐教学中, 基于声乐自身的性质,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侧重学生的声乐理解, 且教师在传授学生声乐理论知识的同时, 还需要学生深入理解, 以便在演唱的过程中充分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 并以此求得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能够与听众达到心灵共鸣。声乐演唱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整体艺术, 除了在情感上达到共鸣之外, 还能使人们在聆听的过程中, 感受到音乐的整体美、独特美, 即所谓的音乐意境。而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 不同类型、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声乐, 所包含的音乐意蕴不同, 因而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所造就的意境也就不同。换而言之, 即每首歌都有自己特定的音乐背景、音乐情感以及音乐意象, 而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 除了将自己感受的音乐意境表达出来之外, 还应给聆听着创造出一种音乐艺术享受, 使听众感受到声乐演唱者独特的魅力。

二、声乐演唱中的技法

在中职教学中, 声乐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 配合相应的演唱技法, 不仅能将声乐中的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同时还能与聆听着产生一定的共鸣, 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 其主要演唱技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歌唱技法

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 歌唱技法是否正确将直接决定着歌唱者所演唱音乐的质量, 同时还决定着观众的视觉享受。由此就需要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 能够使用正确的歌唱技法。而在其使用的过程中,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 应深入了解所唱歌曲的背景、主题以及歌曲中的思想感情等各个方面, 同时将自身的情感思想等融入歌曲演唱中, 流露出自然的感情, 以此来达到声乐演唱的新境界。只有这样, 才能使抽象的意境清晰的展现在人们的脑海中, 才能达到音乐欣赏的艺术效果。其次, 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 除了融入自己的内心情感外, 还应使用正确的演唱方法, 即我们日常所说的歌唱常识, 呼吸方法、喉咙以及口腔的各个方面。最后, 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 要想从根本上达到“俞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效果, 就必须在演唱的过程中, 能够与听众产生共鸣。只有这样, 才能带给听众音乐美的享受, 才能使其感受到音乐的独特魅力。

(二) 对作品的理解

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 演唱者除了具备良好的声音以及外界的演唱条件外, 还应具备对音乐良好的理解力以及敏锐的想象力。由此就需要演唱者能够深入的理解作品。只有这样, 才能在演唱的过程中将作品唱“活”, 才能赋予作品应有的生命力。而这些就需要演唱者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 首先能够对作品进行准确的分析, 即作品的作词、作曲以及创作背景、方法风格等各个方面。除此之外, 作品中的内涵作为整个作品的精华部分, 演唱者除了理解其中的思想感情外, 还应投身与作品的情感中, 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音乐演唱的高潮, 才能感受到作品中的强烈情感。俗话说“一千个读者, 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声乐演唱。不同的演唱者对同一首作品所作出的理解不同, 因而在演唱的过程中就会带来不同的艺术效果。换而言之, 即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 由于对艺术产生了不同的理解, 因而在演唱的过程中会将自己的特有个性融入到声乐演唱中。由此就需要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 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品进行演唱, 除了结合作品的相关背景外, 还应结合自己对声乐的理解, 扬己所长、避己所短, 将音乐艺术的美充分的表现出来。

(三) 歌唱艺术中的个性

每一首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 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 音乐也不除外。在声乐演唱中, 演唱者除了将声乐中特含的音乐个性演唱出来外, 还应通过演唱, 让听众形成一种特殊的音乐意境, 以便在聆听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享受到音乐的独特魅力。除此之外, 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形式以及自身的性格不同, 因而在演唱的过程中成就的演唱效果也就不同。而个性发展除了将歌曲中的个性发挥出来外, 还应适当的结合演唱者自身的个性, 只有这样, 才能使其在演唱的过程中取长补短, 才能达到音乐艺术中的巅峰。与此同时, 在个性发展的过程中, 还应注重结合其他优秀的艺术作品, 以便从中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结合着多方艺术成果来巩固自己的演唱效果。正如世界各国的声乐, 借鉴了意大利美声唱法, 发展了本国的歌唱方法, 才能立足世界歌唱艺术之林。由此可见, 在声乐演唱过程中, 歌唱艺术中的个性, 也是声乐演唱技法之一。

(四) 歌唱共鸣技法的运用

在歌唱共鸣技法运用的过程中,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在演唱时不要过分去追求喉咽腔的共鸣, 因为喉咽腔紧靠声带, 在这个部位的共鸣用多了, 不仪会造成喉音过重, 还容易出现压喉现象。因此在歌曲的练习和演唱中, 首先要使中声区的声音自然放松, 明亮饱满, 注意向上与头腔、向下与胸腔联系起来, 获得较好的整体共鸣, 这样才能使声音的爵色、位置上下统一, 使歌声优美动听。其次, 歌唱时共鸣腔体的共鸣运用, 必须与咬字吐词结合起来。歌唱的共鸣应该建立在清晰、准确的咬字吐词的基础上, 二者是统一的。第三。良好的共鸣是歌唱发声的各部分器官协调配合, 正确运用两肋隔肌式呼吸方法取得的。要防止单纯去追求共鸣而忽视其他歌唱发声器官的协调和统一, 不然会造成声音不必要的僵硬做作, 实际共呜也就不丰富充实了。

三、总结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在中职院校的声乐教学中, 使用正确的声乐演唱技法,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质量, 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声乐的理解, 从而在演唱的过程中, 将自己的思想感情注入到声乐演唱中, 从而真正达到声乐演唱目的。由此就需要教师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 能够将声乐演唱中的相关技法传授给学生, 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 使其在演唱的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只有这样, 才能演唱出声乐的特色, 才能震撼听众的心灵, 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刘琼:《论声乐课堂教学中声音的协调发展》, 《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3, (06) 。

[2]郭建平:《师范类声乐课堂教学研究思路初探》,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 (02) 。

[3]周莎莎:《谈如何在高职声乐教学中加强有效教学》, 《辽宁高职学报》, 2009, (01) 。

[4]李艳:《职业视野中的职业教育——以技能为本提升个体的生存质量》,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04) 。

中职声乐教学 篇11

专业声乐课

教学改革

中职声乐教学 篇12

白俄罗斯人是东斯拉夫族的一支, 而且因为历史的原因, 与俄罗斯族有着十分深厚的渊源, 特别是苏联成立之后, 白俄罗斯也成为了苏联的一员。而俄罗斯是一个音乐历史悠久, 音乐文化发达的国家, 特别是从浪漫主义时期开始, 涌现出了多位世界级的音乐巨匠, 如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强力集团等, 他们的作品则得到了白俄罗斯人民的普遍欢迎, 这些本民族音乐家的所创作的声乐作品, 则构成了声乐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都将演唱这些歌曲视为一种责任和荣耀。而在中国高校声乐教学中, 特别是美声唱法的教学, 很多教师和学生, 更多演唱的都是一些西方作品, 本国音乐家所创作的声乐作品则少有人问津。他们片面的认为, 美声唱法是一种来自于西方的歌唱方法, 只有演唱西方声乐作品, 才是最正宗的, 仅仅是从歌唱技术的层次来认知, 没有深入到歌唱艺术的本质。歌唱从本质上来说, 就是一种情感的抒发, 演唱者被作品中的情感所感染, 继而利用自己的歌唱技术, 将作品和自己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 情感表现是最终的目的, 而歌唱技术只是一个必要的手段。而选用民族声乐作品的意义在于, 一个民族有着的共同的音乐审美观念, 作曲家倾注于作品的情感要素, 能够为本民族的歌唱者更加深刻的感知, 并出于民族的共性, 将其完美的表现出来。就如同白俄罗斯声乐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都喜欢演唱的柴可夫斯基的浪漫曲一样, 他们能够获得与柴可夫斯基相同的审美体验, 而如果演唱德国、法国的艺术歌曲, 这种情感体现则会大打折扣。所以说, 中国高校声乐教学中, 应该树立正确的声乐观念, 首先搞清楚为什么要歌唱, 通过歌唱达到怎样的目的, 想通了这个问题, 中国声乐作品就会在教学中得到充分重视, 从而获得歌唱和作品的协调发展, 共同推荐声乐事业的进步。

二、强调歌唱基本功的扎实

白俄罗斯的声乐事业能够获得今天的成就, 与声乐教学中对歌唱基本功的重视是分不开。在具体的教学中, 有着一整套关于歌唱基本功的要求和考评标准。学生进入大学校门之后, 无论入学前的基础水平如何, 都要进行歌唱基本功的回炉, 拉赫玛尼诺夫等人的练声曲, 则是歌唱基本功练习的主要教材。而且在每个学期的考核中, 都有专门针对基本功的考评, 如果歌唱基本功不过关, 即便是歌曲演唱的再完美, 也难以获得优异的成绩。一些成名的歌唱家, 往往都有着很长的艺术生涯, 就是得益于坚持不懈的练习基本功, 由此可以看出白俄罗斯这个民族所特有的严谨和远见。反观中国高校声乐教学中, 却明显表现出了一种好高骛远, 在声乐学习之初就掺杂了太多的功利性因素, 家长们都将对声乐的的学习, 视为考学加分的工具, 在这种认识下, 歌唱基础是难以牢固的。进入大学校门之后, 当教师发现学生的基本功有问题时, 通常都是为时已晚。而且关键的一点在于, 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形成一种对基本功的正确认识, 教师一味的追赶教学进度, 学生们以短时间能够唱出何种难度的歌曲为荣, 这都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就如同建造一座房屋, 没有牢固的地基, 地面上的房屋建造的再精美, 也难以应对暴风雨的袭击。一些歌曲的演唱, 并不是能够演唱出其高音, 就是完美的展现, 稍微有声乐常识的人, 就能够听出这种歌唱是浮躁的、不扎实的, 所以无论是当下歌唱的需要, 还是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 有要求教师和学生, 树立起对歌唱基本功的绝对重视, 这是保证中国声乐艺术良性循环的基础所在。

三、高度完善的艺术实践环节

在白俄罗斯高校声乐教学中, 实践类课程是三大类课程之一, 贯穿于整个学习生涯中, 学生不但有着充足的舞台实践机会, 而且还要参加由学校组织的舞台实践测试, 由台下的教师对他们的歌唱表现做出评价, 很多白俄罗斯的声乐学习者, 能够在国际大赛的舞台上表现的从容大方, 就是得益于在学校内外所接受的舞台实践。而反观中国高校声乐教学中, 艺术实践恰恰是一个最大的短板。很多学生一年到头通常只有两次的舞台歌唱的机会, 离开了琴房来到舞台上歌唱, 歌唱水平的发挥受到了很大影响。而当今社会, 需要的是有着扎实和娴熟实践能力的人才, 只会在琴房里歌唱的声乐学习者, 是难以满足用人单位需要的。所以说, 充分提高学生舞台实践能力, 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具体来说, 作为学校方面, 应该通过一些文艺活动的举办, 尽可能多的为学生们提供舞台表演的机会, 同时和社会上一些文艺团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使之成为艺术实践基地。作为教师来说, 可以在自己所教的学生内部, 建立定期的演出机制, 由教师和其它学生担任观众和评委, 并对学生的舞台表现进行点评。作为学生来说, 也应该认识到艺术实践对个人就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和学校、教师形成良好的配合, 使舞台表现能力获得切实提高。

四、在合理的规划下因材施教

练声曲看起来好像是各种声乐作品中最不起眼的一个种类, 但是在白俄罗斯的声乐教育中, 却被得到了充分的重视。每一个教师都将练习曲放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 更是将练习曲的演唱, 视为了声乐教学中的基础部分。这当然也得益于俄罗斯前辈们所创作的丰富和优秀的练习曲目。如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格林卡、科萨科夫等人, 都有过专业声乐练习曲的写作, 而且被广泛的应用于声乐教学中。教师们根据学生们的歌唱条件和歌唱水平, 为每一个学生制定出严格的练习曲演唱计划, 同时,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演唱练习曲, 教师会向同学们详细的详解这首练习曲的背景、含义、歌唱特点等, 并且做出示范, 学生们在演唱时, 遇到了困惑, 还可以和教师进行坦诚的交流。每一个阶段中, 唱何种类型的练习曲和歌曲, 都有着明确的规定。同时这种严格性还有着宽泛和人性的化的一面, 即在这个层次中, 可供选择的内容是是十分宽泛的, 体现出了一种严格性和灵活性的融合。中国的声乐教育, 虽然也有着较为严格培养步骤, 但是却表现为刚性有余, 柔性不足, 教师也没有针对学生们的特点, 充分的做到因材施教。所以, 在教学中,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明确规划的同时, 还要充分的做到因材施教和因人而异。针对每一个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特点, 予以有针对性的培养, 不但能够满足学生们的需要, 还能让学生们感受到一种被重视感, 充分的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 正所谓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虽然声乐艺术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中, 表现出了不同的发展水平和艺术风格, 但是声乐本质的艺术规律, 却是不为时间、区域等因素所改变的。特别是在全世界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今天, 对其它国家和民族的声乐艺术进行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并与本国的声乐艺术发展相对比, 能够获得诸多的启示和借鉴。本文正是处于这个目的, 对白俄罗斯声乐教学给中国高校声乐教学带来的启示, 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引起更多声乐教师对这一课题的充分重视。

摘要:白俄罗斯虽然是一个传统意义的“小国”, 但是却有着十分发达的声乐艺术,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科学和完善的声乐教学体系, 相对于中国高校的声乐教学来说, 有着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本文简要分析了白俄罗斯声乐教学的特点, 结合当前中国高校声乐教学的实际, 就获得了启示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白俄罗斯,声乐教学,中国高校,声乐教学,启示分析

参考文献

[1]石广军.正确、客观地审视俄罗斯声乐学派[J].中国音乐.2009 (01) .

[2]李琼.俄罗斯声乐教学的特色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学科版) .2009 (06) .

上一篇:《基层医学论坛》杂志下一篇:医疗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