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思考论文

2024-08-20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思考论文(精选9篇)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思考论文 篇1

声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在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如何对教学进行科学设计,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唤醒并开发学生的歌唱潜力,在学生心中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幼儿教学的歌唱技能,是中职声乐教师在教学中思考与探索、实践与总结的重要课题。

一、声乐教学的现状和成因分析

近年來,笔者一直辅导参加省、市级技能大赛的学生,且长期担任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市级大赛评委。学生现场参赛状况显示: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参赛选手都不能够做到“自然地、舒服地、完整地”歌唱。某些老师、学生受“学院派”的影响(可以在技能大赛中得高分),盲目地进行美声唱法训练,捏着嗓子、鼓着肚子,把一个个无法驾驭的作品唱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某些老师、学生置声乐教育的根本规律不顾,提倡或者坚持“原生态”、“野蛮唱歌”而无视学生基础音乐素养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由于方向性问题,某些学生就业后无法很好地适应工作;由于基本乐理知识的匮乏和视唱、音准能力的欠缺,再加上学习能力缺乏,教学技能提高通道被堵死。某些参加升学的学生进入大学后,专业课学习由于中职阶段各种“怪相”误导,无法和大学学习很好地衔接,“走了弯路”,甚至无法完成学业。

通过调研发现中职阶段某些无序的、过度拔高的或者轻视基础的教学现象,导致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乃至低下,表面上锣鼓喧天,很热闹,实则学生声乐演唱能力、视唱能力等都差强人意。

二、以未来的需要对教学进行前瞻性的规划和设计

(一)未来幼儿园教师教学能力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社会对教师的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概括来说,大致有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熟悉教材。要准确熟练演唱或弹唱教材内容;其次教师要有分析教材(重、难点如:歌词、旋律、节奏)的能力。教师要研究如何理解教材、优化教材、提炼教材重难点并完成适合学情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再次,教师要努力挖掘儿童歌曲中的最大价值。课堂中采取多样、灵便的方法,如改变节奏或节拍,改变速度和音响,累加课外资料,扩大知识范围等,努力提高教学效率;最后,选好唱歌方法。如用填空式、衬腔式唱法(唱出相声词)还是累加打击乐等,都要根据歌曲特点和学生资质。未来社会对幼儿园教师教学能力要求提高了,同时对中职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敲响了警钟:中职阶段声乐教学的标准必须落到学生音乐素养基础的培养上。提高中职生听音视唱的能力,培养中职学生理解熟悉教材、设计教学、具备基本的乐感认知和基本技能,是中职声乐课教师必须研究、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规划设计

1.合理规划课程设计。

听音、视唱技能课程属于基础能力培养课程,要花大力气长时间进行训练。某些学校开设专门的视唱练耳课程,只有学生形成了较强的视唱能力,建立了良好的音准感觉,才能较好地演唱作品。作品演唱训练课程分为基础声乐课程和合唱课程,这类课程在所有声乐训练课中应该占到绝对多数的课时;声乐、儿歌创作课程是学生能力提高的部分,也是未来工作过程中必需的部分,但中职阶段教学应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为主,占用的教学时间不宜过多。

2.优化教学设计。

让教学设计在具体教学中体现教学思想,成为具体声乐教学中的导向。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具备相应的教学素养,还要指导学生锻炼相应的能力。常用教学模式是作品任务驱动教学,以小班化或一对一教学流程实现。中职学前教育普遍呈大班额,甚至超大班额,教学只能通过任务驱动模式、集体教学小组或个人检测性教学流程实现教学。很明显,由于学生个体所受的独立教学时间不足,学生个人演唱中的细节问题较多,表现力明显不足。

3.提高学生的声乐艺术素养。

引入其他艺术种类,运用有效的方式感知体会,丰富声乐艺术的感知体会,使学生形成饱满的认知;运用听赏、跟唱等有效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感受,形成正确、良好的心理反应,实施有效的审美教育。

三、声乐技术训练

(一)音乐教学语言的运用

1.语言的准确性。

一名声乐教师只有对复杂的声乐理论理解透彻,才能讲给学生听,如气息沉、吸气深、吐气匀、下巴松、笑肌提、咽腔立、气息通等。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扩大知识面,丰富教学语言。

2.语言的形象性。

教师可以运用启发式感觉教学,利用平时生活中的感觉及常见现象。例如:对于初学者来说,让其体会咳嗽时肚子、小腹的感觉和抬钢琴向下使劲的感觉,使学生理解这一刻气息所在的位置与支持点;学生歌唱时声音不连贯,可以让学生把声音想象成散落的珍珠穿成一条线,这样声音就会柔软、圆润。这样教学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从而取得很好的课堂效果。

3.语言的科学性。

歌唱是一项内部肌体的运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真正实践、倾听声音效果才可判断。因此,只有提示是不够的,还需要比较抽象的语言,如把气吹到小腹、把声音竖起来等。教师只有运用科学的语言,才能指导学生的歌唱实践,借以完成演唱。

4.肢体语言的示范引导性。

唱歌过程是各个器官和肌肉群相对紧张和放松有机统一的运动,教师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应用肢体语言并引导学生体会运用肢体语言,如唱歌过程中活动肩颈、手臂等,缓解紧张心理,达到放松的效果。

(二)声乐作品的完成

在讲解声乐作品时,教师应该对作品了如指掌,才能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启发学生表达声乐作品的艺术。

1.准确生动地阐释声乐作品的“情感、情绪”。

认真学习理解歌词,熟练记忆,感受词的意境和韵律,把握张口和闭口时的字音字韵,体验歌词的轻重缓急,在声乐作品中处理的强与弱就能很明白地感知到了;认真揣摩旋律,做到旋律舒张、进行自如。极佳地处理好换气、声音的位置状态等,非常清晰地处理好一些特别需要处理的地方,如表达“深情的”、“悲伤的”情绪时要“拽得住”,表达“热情的”、“激动的”情绪时要“抢得好”。全身心投入作品描绘的意境当中,准确生动地体现作品的思想情感。

2.因材施教,让学生轻松地歌唱。

根据不同的学生,分析其不同的音域、音色、气息动力特点等要素选择合适的作品教学,让学生自如地运用正确方法轻松歌唱。

3.系统训练,完整表达声乐作品。

教师的分辨能力和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演唱水平。就声音训练来讲,正确的歌唱方法是整体歌唱,这就要求声乐教师的思想方法是辨证的,听觉是平衡的,看问题是客观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全面的,比如在声音训练中,当强调声的高位置时,同时要强调气息的低控制,否则就会产生气浅、喉紧,发出的声音效果尖、擠、卡、虚的现象;在提示气息下沉有深度时,同时要保持高的歌唱位置,反之就会破坏歌唱状态的平衡性和完整性。在训练中让学生把喉咙打开时,提示学生把声音唱得集中;提示靠后唱时,要特别注意声音的垂直性;提示笑肌上提时注意下腭向下松的感觉,闭口音开着唱,开口音关着唱,科学的训练方法贯穿在辩证统一的规律之中,学生只有融会贯通,才能较好地表达出作品蕴含的情感。

(三)注重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针对中职学生的教学更突出强调的是实用性。在幼师专业声乐教学过程中,要求声乐教师不仅仅要在40分钟声乐课堂内帮助学生提高演唱技能,还要让学生具备教会幼儿音乐知识与演唱表演的能力,这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深化过程。

1.示范引领,体会声乐演唱的基本表现。

在课堂上,老师精彩、准确的演唱,严谨的教学过程都给予学生示范引导,教师是学生眼里看到的“歌唱家”,学生听唱模仿都有了具体的对象,近距离感受作品的控制、表达的声音、气息的特点。

2.落实教学法教学,形成实践能力。

“试讲法”“模拟幼儿园”“模拟幼儿园微课堂”等,拿一首儿歌给学生,模拟幼儿园教唱,锻炼学生分析、视唱、节奏、表演等各方面能力,落实教学法学习,促进实践能力的形成。

3.提供活动平台,提升实践能力。

通过课堂内创设情境、班级、年级音乐会、文艺会演、专项活动等方式打造活动平台,给学生创造尽量多的登台演唱的机会,培养声乐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声乐表演水平。

总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应该使学生努力理解、掌握科学的气息、发声、控制、表达的理论,形成完备的声乐演唱技能,助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培养,较好地完成音乐艺术文化传承、发展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陶黎明.声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程郁华,吴刚,汪继红.大合唱[M].佛山:南海出版公司,2010.

[3]谢莉莉.音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美]杰罗姆·汉涅斯,著.黄伯春,译.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思考论文 篇2

一、声乐基础理论知识模块

首先是弄清人体发声器官的生理构造。认识到儿童与成人在发声器官的生理构造上并无根本区别, 只是器官的大小与成熟度不同, 只要采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 儿童与成人的声乐学习效果也将是一致的。其次是变声期与嗓音的保护。主要介绍儿童嗓音保护与发声指导, 青春期变声的生理卫生知识和嗓音保护方法, 以及变声期科学、合理的发声训练与歌唱教学方法。再者是声乐艺术心理学、共鸣的原理、歌唱表演的原理等方面的内容。

二、声乐教学中的歌唱技能、技巧训练模块

一是歌唱基本技能、技巧训练。主要包括:良好的歌唱姿势 (站姿、坐姿) , 正确的呼吸方法, 自然圆润科学的发声, 清晰的咬字、吐字等。歌唱技能、技巧训练内容一般要通过讲解、发声练习和歌曲演唱实践教学等环节来完成。二是演唱作品的选材。给学生选择能唱好的作品, 可以直接引起学生演唱的兴趣, 从而使他们主动地去学习, 获得有效的音乐表演实践体验。一般要做到:选择音域适中、容易上口、具有情感和美感价值的作品, 以及选择学生熟悉的歌曲和唱法。三是清晰的吐字。吐字也称“咬字、吐字”。所谓咬字是指找准声母的着力点, 咬准字头。所谓吐字是指将韵母的主要母音引长, 然后归韵。在歌唱教学过程中通过歌唱实践运用示范、模仿的方法, 借助学生较熟悉的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教学。四是歌曲的处理。歌曲演唱教学主要是指对演唱作品内容的分析和艺术处理。教师要通过范唱, 介绍、分析演唱作品的内容和音乐表现手法, 启发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 引导他们正确地处理和表达作品的情感。

三、课堂歌唱教学方法模块

(1) 以激情的范唱激发学生的歌唱欲望。声乐教学的理论讲解固然重要, 但是作为以人声为审美前提的声乐艺术, 对人声的审美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另外, 对于学生尤其是初学声乐的学生来讲, 根据教师的范唱而进行的“模仿”发声, 是他们初学声乐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声乐教师有感情的范唱, 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到声乐艺术的魅力, 而且会使教师的个人魅力在学生心中留下不可替代的永恒记忆。因而对学生来讲教师的范唱能激起学生的歌唱欲望, 对教师来讲则是树立个人形象的绝好机会。

(2) 以激情的讲解和语言的逻辑性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作为声乐教师, 在课堂上除了范唱, 还要以激情澎湃的语言、抑扬顿挫的声调和精神抖擞的热情, 来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让他们跟着你的思想走, 一刻也不“溜号”。在语言组织上要一环套一环, 由浅入深, 步步为营, 攥住学生的求知欲及好奇心。另外, 对歌词有感情的朗诵、简单的手势以及具有亲和力的面部表情和眼神, 都是有效改善课堂气氛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还有在课堂上要以幽默的方式来缓解由于紧张造成的压力, “轻松一下”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幽默会使课堂轻松愉快, 同时激情也就自然生成, 两者相辅相成, 彼此推动, 并且使声乐教学变得有趣而生动。因此对于教师来讲, 在课堂上幽默感的运用会使教师在教学中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不仅使学生学得愉快, 而且使教师教得愉快。

(3) 以表扬和鼓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信。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研究, 凡是成功的事情, 或是学习上获得优秀的成绩, 一旦得到老师的表扬, 就会再接再厉, 更上一层楼。相反, 失败了, 成绩不好, 如果受到批评, 就会失去兴趣, 甚至害怕、厌恶。因此,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成功或是一点点的小进步, 都要提出表扬。这种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产生一种强化的刺激方式, 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 尤其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

四、儿歌表演唱模块

儿童歌曲与儿童舞蹈就本身而言, 二者之间也存在有不同之处。如儿童歌曲是属于听觉艺术范畴, 有声而无形, 而儿童舞蹈则是属于视觉艺术范畴, 有形而无声。但是, 儿童歌曲与舞蹈有着共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内容, 而且是同步展示的, 这是二者结合的自然基础。传统的儿童舞蹈教学是把动作分解以后, 作为单项的动作简单重复, 反复训练, 使舞蹈课变得单调、机械、枯燥无味;而我们的声乐教学, 除了必要的基础训练以外, 又必须侧重于实用性, 为培养幼教综合性人才服务, 这是儿歌表演唱在声乐教学中体现的客观要求。

每一首歌词, 其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小诗, 或者是一个生动的故事, 要想充分表现歌曲的内容, 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根据歌词来编排舞蹈动作是儿歌表演唱的最有效条件之一。舞蹈所表现的动作和姿态是世界万物中最美、最能打动人的动作和姿态, 与之组织得最美、最动听的声音即音乐艺术相结合, 将给人带来一种美妙的艺术享受, 并从而产生社会作用, 这是一种“天作之合”, 演唱和舞蹈动作的结合是儿歌表演唱的完美组合。儿歌表演唱的训练不但是学生就业后的重要技能之一, 同时也是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互通有无、增强学生创新意识、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思考论文 篇3

关键词: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教学科研;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8-0148-02

一、声乐教学对学期教育专业教学管理的作用

学前教育专业是为了能够培养将来能够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学前教育工作人员或其他相关研究机构的人才而设置的专业学科。在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并毕业的学生将来可能面对的会是3~6岁的学龄前儿童,这是一份很有荣耀的工作,也是一份相当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现在的小孩都是父母眼中的心肝宝贝,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和激烈的现实环境使得父母更加希望子女获得比他们更好的教育,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学前教育的声乐教学课程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具备多样化的才艺才能,使其能够以更加鲜活、灵动的面貌出现孩子面前,激发孩子对于音乐的兴趣,促进学前儿童的智力开发;同时,声乐教学也让学生在学习和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心灵的宁静,让自己的心更纯粹、更自然,这样更能接近孩子们的世界,对自己也是不错的熏陶。

二、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学校的师生质量偏低,新进学生音乐“零基础”较多

当前职业教育在我国尚是一个误区,许多人包括不少的教育工作者都认为职业教育是通识教育的一个补充,职业教育吸纳的都是那些上不了好大学、好高中的学生,这种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导致了我国职业教育长期沦为通识教育的附庸,职业教育吸收的生源也是通识教育挑剩下来的,普遍存在主动学习意识较差、学习能力较弱、性格缺陷(如自卑、过度叛逆等)等问题。而且,由于当前我国教育体制的原因,音乐课程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占比较少,到了初三以后更是因为升学的紧迫任务而有名无实了。这导致许多学生并没有接受多少正规的音乐教育和声乐训练,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孩子,可能连像样的音乐器材都没见过。偏薄的音乐基础使得声乐教学进展缓慢,也收效甚微。与此同时,由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中职学校长期处于被忽视和轻视的地位,地方政府的资源支持缺乏,优秀的老师也不愿过来,没有好的老师又怎能保障声乐教学的高质量呢?而且,许多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师来源于音乐学院,缺乏幼托机构的实践经历,属于学院派,这对于注重实用性的学前教育专业类似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声乐教学难接地气。

(二)教学模式和教材内容过于向专业化看齐,同自身的学科特点不符

在教学模式上,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沿袭音乐学院的教学教学方法,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通过“听、学、唱、练”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提高音乐鉴赏、表达能力,提高乐感和找准发音、呼吸、唱腔等的正确方式;在教材内容上,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材也大都采用高等音乐院校的音乐教材,采编了大量的艺术歌曲,注重乐理的学习等。这种过度倾向于专业化音乐教学的发展模式实际上偏离了学前教育专业的自身发展特点,毕竟学前教育专业并不是培养优秀的歌唱家、音乐家或者鉴赏家,而是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欲望和表达能力,着重学生的音乐渲染力和沟通能力,能够借助音乐同孩子进行沟通和对话,并传递教育理念和情感。事实上,许多学生在工作环境中需要歌唱的更多的是幼儿歌曲,其面对的也并不是那些经验丰富、乐感出众、表情严肃的音乐家,而是一批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孩子。过于专业化的教学倾向会束缚学生的行为和思想,造成他们同孩子之间的鸿沟。

(三)学校对声乐教学课程不重视,授课学时安排过低

声乐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重点内容,然而学校对声乐教学课程重视程度并不够。许多学校安排的声乐教学课时可能就是一周两节。这么短的教学时间,老师可能也就是基本完成教学课程任务,根本不可能对教学内容进行深耕细挖、咀嚼精华,只能是囫囵吞枣、求个大概。授课时间有限,老师就更偏向于填鸭式的灌输教学,如此反复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声乐教学质量始终难有质的提升。

(四)忽视对改进课程教学的研究和探讨,教学质量长期低谷徘徊

当前中职学校整体科研氛围并不浓厚,缺乏相应的中职科研管理机构,也缺乏固定的中职科研工作者。中职教学科研存在随意的、没有固定课题的现象,同时,中职教学科研也存在科研成果缺乏有效鉴定的现象。由于人们对中职教育的漠视,许多中职教育科研成果长期遭受冷落,也缺乏相应的媒体和组织机构去宣传和推广。当然,科研经费的缺乏也是中职科研裹足不前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中职学校师资力量偏弱,缺乏有水平的科研工作者,致使教学科研长期处于落后和被忽视的境地。这种对教学科研的忽视,使得声乐教学长期因循守旧,始终处于低谷徘徊,难有大的突破。

三、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质量的措施和建议

(一)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提高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和生源质量

近年来随着高校学生就业形势年复一年的严峻,注重“学用结合”的职业教育重新被人们所提起和重视。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时候给予其应有的地位和社会资源了。国家应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将职业教育和通识教育放置在同等社会地位上,给予同样的生源保障和資源给付。通识教育作为理论研究人才的培养平台,职业教育则作为技术人才的实训摇篮,两者同样重要。同时应加强职业教育的宣传,转变过去对职业教育的错误认识,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促进职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平衡发展,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提高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和生源质量,藉此带来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质量的改善和提升。

(二)明确培养目标,找准学科定位,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和教材内容

nlc202309090142

中职学校应明确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即是将学生培养成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同学前儿童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学前儿童完成学前的智力准备和心理准备的幼儿教育人才。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应确立起实用导向型的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渲染和沟通能力,更多的是交会学生用所学的音乐知识达成同孩童的交流。当然,基础的声乐技巧和乐理知识仍需掌握,否则学生难以提高自身的音乐表现力和沟通能力。教师应通过更富于表现力的教学方式,如实验教学、院园结合、分组教学等提振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针对新进学生普遍音乐基础较差,可以采取“以老带新、以先帮后”的方式,鼓励具有音乐基础和声乐学习优异的学生对其他同学进行指导和帮助,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营造更为轻松的学习氛围。在教材上,教育部门应组织编写针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教材课本,提高针对性。教师也应根据教学需要和培养目标,合理删减、重组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的趣味性、实用性和时效性。

(三)提高对声乐教学课程的重视程度,合理配置教学资源

中职学校应合理制定声乐教学的教学任务要求,并按照教学任务要求和培养目标科学安排授课课时,以保障教师能够充足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在教学资源的配置上,学校也应保障声乐教学的教学需求,如训练场地、声乐器材等,加强声乐教学的硬件建设。

(四)鼓励和推动中职教学调研,加大教学调研成果的推广应用

不断创新是提高声乐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针对当前中职教学科研环境较差的现象,应努力做好四个方面鼓励和推动中职教学科研发展,为提高声乐教学质量铺好路、架好桥:一是教育部门应在科研机构内部设置中职教学科研研究机构,并配备相应的科研人员;二是加强中职教学科研的经费投入。教育部门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经费和课题项目推动中职教学科研发展,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对中职教学科研的支持中来,多元化筹措中职教学科研经费;三是加强教学科研成果鉴定和宣传应用;四是做好中职教学科研人才的培养和建设工作。

四、结论

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质量,是一个需要多方配合的系统工程,生源质量、师资力量、教学方法、教材、硬件设施、经费投入、科研成果等都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中职院校应立足院校自身的实际,结合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转变观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声乐教学质量提升,为各类幼托机构输送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魏健.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1)

[2]赵沧海.通过练、演、评、赏相結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成效[J].音乐时空.2014(04)

[3]吴楠,阮晓玲,华先宙.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衔接问题之探索[J].黄河之声.2014(01)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思考论文 篇4

一、现今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存在的问题

(一)训练过于专业化

学前教育中的声乐课面对的是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这些生源的普遍声乐素质不是很高,这与招收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不同。对学前专业的学生,不能要求他们达到声乐专业表演的水平,只需要他们掌握正确的唱歌方法。当然,对于嗓音条件好的学生也可以重点对待和培养,充分发挥他们在生意上的特长。所以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声乐的教学要因材施教。

(二)选择歌曲过于专业化

在现今的学前教育声乐课堂中,教师往往会根据歌曲完成的程度加大歌曲的难度。学生在还未掌握正确的科学方法的时候就开始演唱教高难度的歌曲,这对于学生嗓子的保护不利。会让学生误以为只要声音大,能够唱到那个高度就等于完成了这首歌曲。所以对于学前专业的学生来说,所教的声乐歌曲的选择要在以正确的科学方法为基础的程度上以中低难度的歌曲作为首选。

(三)缺乏对儿歌的学习

这对于学前教育的声乐课堂中教师更重视美声与民族唱法的学习。缺乏对儿歌演唱的练习。而能够很好的演唱儿歌才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声乐的最终教学目的。学前教育的学生所展现的综合音乐素养是儿歌弹唱。这就需要对儿歌的演唱进行训练。

二、声乐课堂中的改革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能力

对于幼儿音乐教育不在于音乐能力有多高,而是要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对于幼儿来说唱准每个音把握好每一个节奏是不可能的。也不需要要求他们做好这些,只要他们在歌唱的时候开心快乐,感受音乐的时候觉得是一件幸福的事就达到了音乐教育的目的。当然,能够提升幼儿对音乐的初步理解能力就更好了。幼儿教师在带领幼儿歌唱的同时要学会引导,要以快乐开心的心态去享受音乐而不是一味的学习音乐的理论知识。

(二)降低歌曲的难度,合理控制发声音域,多做气息练习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歌唱的过程中都不会用气息。对于歌唱气息的学习是重中之重。在科学运用气息的同时学会放松喉咙。正确掌握这两项技能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很重要的。除对先天条件非常好的学生以外大多数的学生在发声练习过程中不易把音域扩展得太宽。根据学生的嗓音情况来挑选歌曲。学习唱他们能完成很好的歌曲。在学习过程当中,注重歌唱的科学方法和培养对歌曲的理解能力。

(三)把课堂的一部分时间作为儿歌演唱的学习

很多学生认为儿歌很好唱,不需要学习就可以。但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有些学生反映他们在演唱儿歌的时候遇到音域稍微高一些的地方就发不出声音。虽然儿歌的演唱相对于美声唱法或者民族唱法简单得多,但也有其技巧和需要训练的地方。学生所反应的高音域唱不出声音的问题就在于没有很好地掌握气息的运用,气息和嗓音没有充分结合到一起就会出现这种现象。教师需要针对这个问题做一些气息流动的练习和气息和嗓音相结合的练习。这种方法很容易被学生掌握,但不经常练习又容易遗忘。所以多练习多感受是很重要的。

(四)把儿歌弹唱作为综合素质的考虑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思考论文 篇5

声乐作为学前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它以歌声为主要手段,表达人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它的特点在于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表达真实的情感,扣动听众的心弦,引起其情感的共鸣。这种美好的演唱效果来自于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刻苦的训练,更来自于声乐教师一对一的个别授课方式的精心指导,这种授课方式有利于教师针对每位学生的不同素质条件、基础程度、学习能力和存在的问题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更准确、更直接地进行教学。但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不太恰当。因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门类多,声乐课时少等原因,所以,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方式以集体课的形式进行教学为多。近年来,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学前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学前教育改革正在蓬勃发展。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声乐教学作为专业技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幼儿园对师资的新需求之间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在新的教育环境下,进行不断地探索研究,边交流边创新,不断的改革教学方法,使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更科学、有效发展是每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师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对当前的学前教育工作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1.生源差距大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人数也很多,生源基础良莠不齐,音乐素质和嗓音条件都比不了声乐专业学生,那么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就不能采取专业院校“一对一”这种单一的上课模式,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必须以集体课教学为主。但是以往的声乐集体课难以照顾到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个别差异,久而久之,除了少数悟性较好的学生学有所成外,大部分学生还不能建立正确的发声方法,学生之间的差异问题得不到解决,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那么在声乐集体课教学中如何更科学有效的处理共性与个性的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是需要我们深入反思和研究的问题。

2.不注重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是幼儿教育工作,当前大多数学校的教学内容脱离幼教实际,教学效果不佳。由于高师音乐教师长期缺乏与幼儿园的直接交流,对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关注不多,致使多年以来,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声乐教学仍然与高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相类似,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幼教实际。再者,学生由于接触的幼儿歌曲较少,对于幼儿歌曲的发声概念十分懵懂,到了幼儿园,在校所学的声乐技巧基本用不上,她们甚至错误地认为幼儿歌曲演唱就是用白声、真声去范唱。又如,对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幼儿歌曲弹唱课程,学生只在键盘组的伴奏课中学习,由键盘教师授课,导致多数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较差,更不用说有什么音乐表现能力了。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教师教育专业,作为

一种职业定向的专业教育,应该具有自己的专业特点,其声乐教育应与音乐专业相区别,让学生早接触、多实践具有本专业特点的课程。

3.声乐教材严重缺乏目前学前专业声乐的教材没有统一的规范,很多学校靠上课的教师来自选歌曲教学,严重制约着上课效果。所以,根据学前专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和心理、生理等特点,选择古今中外思想性较强、艺术性较高、训练价值较大的的艺术歌曲和优秀民歌做教材显得更加重要,同时要不断更新教材,补充和选用反映时代精神和现代生活的新作品。这些作品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精神人格得到陶冶,思想品格得到升华,从而得到了美的享受,提高了审美能力。目前,很多从事学前专业声乐教学的声乐教师们都在致力于学前专业声乐教材的研究和编写中,相信在学前专业声乐教学改革和实践运用之后,我们会很快形成适合本专业的全套声乐实用教材。·108·艺术研究因此,为了解决教学质量、课堂效率、师资短缺、培养学生幼儿教学能力等多方面的问题,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集体课教学改革与研究势在必行。

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改革探索

1.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1)由于目前学前专业声乐的教材没有统一的规范,完全靠上课的教师来自选歌曲教学,严重制约着上课效果。针对这一问题,要求我们必须选择具有学前专业特色的声乐教材。让学生联系实际,更早

接触幼儿园歌唱教学内容。(2)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中,声乐是专业技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受学时的限制,在整个课程设置中,专业技能课程在所有课程设置中所占比例较小,通常只有两年。所以需要我们对现行的课程结构进行调整,加强旨在养成艺术文化素养和提高实用技能的课程,使声乐课程更加生动丰富,专业性更强。(3)由于学生的学习时间十分有限,致使包括幼儿歌曲编配、幼儿歌曲演唱与表演、声乐欣赏等在内的、针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综合能力的培养课程无法开设。学生掌握的技能有限,自然无法适应幼儿园艺术教育改革的需要。所以应加强幼儿歌曲教学。对于幼儿来说,教师的正确范唱是幼儿获得美好声音的重要源泉,所以幼儿教师必须具有较好的儿歌范唱能力。(4)强化幼儿歌曲弹唱方面的教学。加强对学生幼儿歌曲伴奏能力的培养,并积极吸引声乐教师的参与,以指导学生对幼儿歌曲进行演唱和表现,让学生能“以弹伴唱,以唱为主”,逐渐提高幼儿歌曲弹唱能力。(5)突出实践教学,加大教育实践的深度与广度,是当前各层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趋势。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声乐教学来说,即应努力与幼儿园共建有关声乐课程的实践基地,声乐教师联合教学法教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带领学生到幼儿园观摩主题特色课程和日常歌唱教学活动,让学生从声乐专业的角度更深地理解和落实幼儿园歌唱教学的价值。

2.充分发挥声乐集体课的优势。由于声乐集体课既不像理论大课那样,以教师为主,讲授一般的基础理论知识,也不像声乐

个别课那样针对性极强,声乐教学只在师生两人之间进行,所以声乐集体课才非常适用于学前专业学生的声乐教学。学前专业的声乐集体课可以根据情况由8—12个学生同时上课,这样解决了声乐基础理论学习与技能的提高也兼顾了不同学生存在的个性问题,既能在学习过程中互帮互学,又促使学生在多观摩,多思考的学习实践中改变和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从而实现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对学生展开声乐教学。此外,学生还可以看到声乐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科学地选择和运用声乐教学方法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以看到相同的或不相同的启发用语及训练手段如何在不同人身上的体现,所有这些都使学前专业的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增加对声乐教学环节和要求的了解和广泛认识,对声乐教学方法有感性和理性的了解和积累,这些都是声乐集体课教学的优势所在。

3.加强多媒体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把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合理恰当的运用到声乐教学中,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极大的丰富了课堂内容。(1)教学把学生上课的情况和舞台表演录音或录象复制给学生,以自身为参照,对声音概念更加清晰,可使课堂教学有延续性,学生可按自己在课堂上良好的声音状态去练习。(2)利用录像学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纠正缺点,有效提高学生的演唱及舞台表演能力。充分发挥网络功能,播放教学音像资料。强化音乐教学的视听效果,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使学生更快了解乐曲风格和演唱风格更

好地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演唱自信心,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4.扩大招生宣传力度,提高生源质量。提高生源学前教育专业几经专业层次提升,办学思路虽然得到拓展,但生源质量一直在下降,这直接影响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受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制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还特别需要招收具有良好艺术基础的生源。为此,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应主动、广泛地开展专业招生宣传,吸引原先准备报考艺术类的生源转向学前教育本科,并设置技能测试,优中选优,提高生源的文化素质与艺术基础。

5.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活动,如:各种声乐比赛、卡拉OK大赛,可以经常组织一些小合唱、表演唱、独唱、二重唱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每学期可以定期地搞小型的,以班级合作形势的汇报演出,以声乐为主,可以穿插一些儿童歌舞表演等,让学生大胆上台演唱,提高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缺点,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还可以在学院附近的幼儿园、艺术中心、文化馆等从事声乐教学和观摩工作,这样更有利于贴近现实,对学习更有促进。总之,通过分阶段分层次的教学研究,声乐集体课增加了声乐教学的点与面有效结合,拓宽了声乐教学的内容,加强声乐理论的系统与科学性,使声乐共性与个性的问题有侧重的解决。在声乐集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思考论文 篇6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5.36.241

摘 要: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声乐课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技能课程。然而,多年来该门课程却存在着培养目标不明确、授课形式单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制约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建设和学生的质量提高。该文从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办法。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声乐课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2(c)-0241-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国家大力提倡发展孩子的早期教育,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要求“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这对学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幼儿园需要的是高学历、好素质,能胜任幼儿园教育改革的综合型人才。这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依据幼儿园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出高学历、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各大高校当前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声乐课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技能课程,学生通过声乐课堂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并在实际幼儿声乐教学中得以灵活运用。但目前,很多高校的学前教育声乐课还存在种种弊端,致使学前教育专业性不够突出、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与幼儿园实际教学需要不相适应。该文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对当前学前教育声乐课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课堂教学的一些改革办法。学生培养目标不明确

目前,很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将其定位为高等音乐专业院校的培养方向。在教学中,以美声艺术歌曲演唱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师在教材的选用、授课的形式、评价的标准等方面大都参照的是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模式。让非专业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专业的声乐技能,混淆了“专业声乐”与“学前声乐”的区别,声乐教师的误解导致了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盲目追求声乐演唱技能训练,忽视了幼儿歌曲的学习与演唱,对声乐课也失去了兴趣和动力。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为幼儿园、早教机构输送优秀幼儿教师,不是培养艺术类专业人才。学前声乐教育应该具有自己的专业特点,因此,学校在幼儿教师培养上,必须要明确为幼儿教育服务的原则,声乐教师要在声乐教学中?叛?诱导、不断地渗透,让学生在掌握声乐的基本演唱技巧的基础上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深入系统地学习儿童歌曲的唱法和教法。为了突出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应多增加儿童歌曲演唱与儿歌表演的内容,要与专业的声乐课程有所区分,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内容都要遵循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宗旨,充分发挥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使学生能在将来工作岗位上学以致用。教师授课形式单一

在幼儿园新课程改革中,艺术课程的实施已实现综合化,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歌唱能力,而且要具备较强的艺术综合素养。不但要掌握科学的发声,还要自弹自唱、儿歌表演、儿童合唱、儿童声乐教学等多种技能。但是,现在许多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课堂上,教学内容过于单调,大都是单一的发声、唱歌。声乐课堂不但枯燥无味,而且限制了学生艺术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声乐课堂中,声乐教师应该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准确定位,改变枯燥无味的传统课堂模式,变换、创新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应该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力,加强旨培养艺术文化素养和提高实用技能的课程。运用单独课、小组课、欣赏课、表演课、理论课、观摩课相结合的多种授课方式。通过互动、游戏、观摩、律动、表演、互评等方式,全面营造师生互动、快乐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声乐教师灵活的教学手段,让课堂中充满欢乐,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不但丰富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上课效率。课程设置与课程评价制度不合理

声乐课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备教学技能课,却在许多高校中被认定为专业选修课,而且一般只安排一到两年,由于课时量的限制,无法将幼儿歌曲演唱与表演、幼儿合唱、声乐欣赏以及培养幼儿教师音乐综合能力的相关课程充分让学生学透。另外,该门课程的评价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各高校大都沿用考试时每人演唱一首歌曲的评分制度进行考核,这种单一的评分制度大大限制了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的发挥,致使学生只重视演唱艺术歌曲,忽略儿歌演唱及表演,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在课程性质上应改为专业必修课,在课时设定上,应该把课时延长至两年到三年,学生大三的时候在声乐课堂中应加入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进幼儿园进行声乐课的实际教学,只有通过课堂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才能达到学与用相统一,更利于学生就业。另外,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考试内容应包括:学生的独唱、合唱、儿歌表演、分声部合唱等内容。这种课程评价方式对学生全方面艺术素养的提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声乐教学与实践相脱离,不利于学生就业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长期缺乏与幼儿园课教学的交流合作,对儿童的发声特征与演唱特点关注较少,致使多年以来,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一直在“闭门造车”。学生由于接触的幼儿歌曲较少,他们对儿童的嗓音特点和发声概念甚至如何去教十分懵懂。往往是在大学期间声乐基础课上所学的声乐知识、发声技巧基本用不上。她们甚至错误地认为幼儿歌曲演唱就是捏着嗓子、模仿儿童用白声、真声去范唱,这样的声乐课堂是无效的。

在声乐教学中,应建立和完善学前声乐课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在声乐课堂上不但要教会学生如何演唱、表演儿童歌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如何去教授儿童唱歌,培养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作为一种特定职业定向的专业,应在课堂上体现具备自己专业的特点,应该让学生早接触、多实践具有该专业特点的课程。声乐教师可以尝试实施增加以下教学内容:(1)在课堂中设置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中互动交流,学生之间模拟情境的进行实践活动,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运用儿童心理学的知识,进行换位思考,尝试用幼儿的思维和易于接受的方式去学习声乐,让学生亲身体会声乐教学特点、掌握教学技巧。(2)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学业展示活动。学业展示的内容涉及声乐、舞蹈、合唱指挥、儿歌表演等课堂教学内容,这种比赛性质的教学成果展示,能够推动学生抓紧课余时间加强基本功训练,实现课内、课外的有效衔接。(3)学校和教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观摩日常歌唱教学活动情况,亲身去体会、了解幼儿园音乐教学状况。学生只有通过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多看、多学、多想、多练,才能真正了解幼儿园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要领。

综上所述,作为声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充分尊重学前教育专业的特征,并根据社会发展和幼儿园教育的需要,教育教学要不断地与社会接轨,不断地吸收声乐教学的新思维、新方法,在学前声乐课堂中运用科学的声乐施教方法,来为学前教育专业的需要服务,为学生的就业服务。

参考文献

对中职学校民族声乐教学的思考 篇7

一、注重学生个性特点, 构建多元化的中职学校声乐授课体系

多元化学生教学体系是在音乐教学中根据培养目标、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反映在学生学习音乐时要求的多元化。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 中职声乐教育不仅要注重发声技艺与技巧的训练, 更应针对目前中职学生的特点, 注重培养其综合素质, 尤其是文化素养。中职类声乐教学必须突出“职业性”特色, 要遵循学生身心成长的自然规律和实际情况, 通过构建中职学校多元化的声乐教学体系来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我们不能继续沿袭专职音乐学校的教学模式, 要结合本校声乐课程的专业定位和开设形式, 把声乐基础理论课和声乐艺术实践表演课融合, 做到多头并进, 从而探索相应的、合理的改革措施。

二、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传承中职声乐教材的开发

随着中职声乐教学的改革发展, 这对我们声乐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同时也给声乐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对提高学生的声乐意识很重要。因此, 作为教师, 我们只有在声乐教学中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提高自身素养, 勇于实践探索, 尝试从多方面进行声乐教学, 才能够在中职声乐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学生声乐技能的发展奠定基础。声乐教师要立足长远, 围绕声乐文化传承这个根, 加强对声乐教材的理解、研究、应用和开发, 特别要从深厚的声乐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 以补充和完善现有的教材知识, 并时刻准备着为教材注入新鲜血液, 传承中职声乐教材的开发。教学中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采用信息技术多媒体、多读音乐书籍、改革声乐教学方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新教学内容, 激发音乐课堂活力

声乐教学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 又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教学中, 教师必须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创新性,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声乐素养。在中职学校的声乐教学中, 教师要运用音乐语言的手段来促成音乐教学, 丰富教学内容。以音乐学科的音乐性、审美性、综合性、民族性、多样性、灵活性等属性特征为原则, 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主要任务,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 创造出更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 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 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 以生动丰富的教学内容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同时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 扩展音乐教学的容量, 丰富音乐教学资源, 并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实践体验, 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此外, 教师应结合民间艺人演唱进行模仿教学, 注重追求风格的原汁原味, 与学生一起找出声乐的民间风格与技巧运用上的契合点, 搞好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互动。再就是教师还要把民族声乐教学理论补充在教学内容中, 要求学生阅读声乐典籍文献资料。如元代燕南芝庵的《唱论》、清代徐大椿的《乐府传声》、明代魏良辅的《曲律》, 吸取和积累古今曲艺表演艺术家的演唱经验, 对民族戏曲的演唱传统进行了解等, 这样才有可能拓宽民族声乐教育理论的学术视野, 才能构建和形成民族声乐教学体系。

四、注重声乐教学和艺术实践相结合, 让学生声乐学习的实践中提高自己

声乐艺术是以人声为手段来表现音乐内容, 表达人们思想感情, 反映社会现实的一种表演艺术, 是一门知识性与实践性高度结合的音乐学科。声乐教师要坚持声乐教学和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相贯通, 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声乐教师加强声乐的技术能力, 因材施教, 迅速提高学生声乐学习的基本功, 达到声乐学习的扎实性、专业性。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 增加声乐的理性认识, 做好声乐学习的铺垫作用, 提高声乐学习的艺术修养。要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锻炼的机会、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实践活动, 是对声乐课堂教学的延伸以及声乐教学效果的综合检阅。所以, 交流演唱会是声乐教学中要求学生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 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歌唱的心理素养。只有通过各种艺术实践活动, 才能使学生通过声乐演唱认识声乐的性质特征、活动规律和社会意义。经常参加校内外的各种声乐实践活动, 特别是做得成功的活动, 对于声乐学习兴趣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校园内的艺术实践活动外, 还要鼓励学生多多参加社会艺术演出活动, 这种社会艺术实践活动能够积累丰富的舞台演唱经验使其终身受用, 对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也更加有利, 能够使学生的声乐综合素质得到逐步提高和完善。

我们有五千年丰富的文明史, 我们的音乐艺术应该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土壤, 充分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 走“寻根”与“开放”相结合之路。中职音乐专业声乐课是一门融中西方声乐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 其教学应从纵、横两方面展开, 博中求精, 在整理文化的熏陶中求得技术的发展, 应深入学习和有效继承我国民族声乐的精华, 理解并掌握我们民族声乐所独有的审美观, 同时探究与西方美声唱法的相同之处, 寻其规律, 究其个性与共性, 在共性中发展个性, 从而形成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声乐教学体系, 使我国的民族声乐具有更强劲的生命力。

摘要:声乐教学在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 中等艺术学校的声乐教学一直存在着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较为单调, 课程设置不够完善, 声乐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刻板, 一些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自身特点有所忽视, 没能坚持因材施教, 对我国民族音乐表现方式和审美特质重视不够等问题, 这些都阻碍了声乐教学的发展和提高。因此, 中职声乐教学模式要改革、要创新, 要培养学前教育学生综合艺术表演能力、实践能力及职业技能, 从而促进中职学校声乐教学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校,声乐课,教学思考,改革探究

参考文献

[1]祝红卫.谈声乐教学中中国唱法的训练[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01 (2) .

[2]李晓贰.关于民族声乐演唱艺术多样化的管见[J].人民音乐, 2001 (5) .

[3]冯效刚.从“土洋之争”到“三种唱法”——新中国的声乐表演艺术理论研究概述[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6 (2) .

[4]潘春荣.中等艺术学校声乐教学改革思考[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0 (2) .

中职声乐教学创新发展的思考 篇8

一、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合理选取声乐教材

中职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不仅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更重要的是他们有较为突出的个性,所以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取声乐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声乐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声乐教学工作需要通过学生平时进行歌曲和发声的练习来提高声乐技能和水平,这是声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也是训练的最终目标。所以,教师在选取声乐教材的时候要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取难易适度的教材进行训练,这样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声乐教材选取的科学与否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选取教材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接受知识的能力、塑造力以及处在学习知识的哪个阶段等要素,可以在进行训练的时候将经典的曲目融入一些时代特征鲜明、内涵丰富、具有思想和时代性的东西,同时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邀请一些艺术家来现场演绎一些经典地方曲目,为学生进行现场示范,使声乐教学凸显出地方特色。我们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一些音像资料加入声乐教材,从资源的广度上补充声乐教材,同时要鼓励学生多听一些优秀歌曲,积极地进行总结和反思。

二、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对于个性极强的中职学生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以在实际的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进行专业科学的训练,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和能力。只有学生对声乐的学习有足够的兴趣,才会以饱满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声乐课的学习之中,声乐教学这种复杂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才会有条不紊的进行。首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激发的学习兴趣。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基础比较薄弱,声乐方面的知识非常欠缺,所以多听多看多学就成为不可缺少的学习步骤。而多媒体技术具音乐视频于一身,优美的旋律,动人的画面,都紧紧抓住中职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对声乐学习的共鸣。其次,可以借助音乐方面的书籍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日常的唱歌训练固然是声乐教学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但是歌唱并不是唱出来那么简单的事情,需要深厚的音乐素养作为其艺术铺垫。所以善于引导学生读一些音乐方面的书籍来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这对于以后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是很有必要的。最后,改变声乐教学方式,使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环节,使学生体会到在声乐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和过程都被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也会得到提高。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声乐素养

声乐教学如果只有日常的训练而没有实践的表演,不能称为完整的声乐教学。实践出真知,可以不夸张地说艺术实践是声乐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对于声乐教学活动两者缺一不可。表现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声乐教学不仅需要课堂教学为其提供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也需要艺术实践为其提供宝贵的舞台经验,也可以弥补声乐课堂教学中所欠缺的表现技巧,而且学生自己从实践中积累的知识更容易掌握。学生经历的艺术实践次数多了,就会对所学的课堂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总结,进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艺术实践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可以净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开拓学生的视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艺术实践的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比如每月进行学习总结报告,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比如不定期地进行汇报演出,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舞台表演的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纠错改错;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编排节目,这样可以锻炼学生自编、自导、自创的能力。声乐是表演的艺术,表演的艺术永远也离不开舞台,学生只有积累的舞台经验丰富了,才能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音乐风格,所以要善于运用艺术实践来提升学生整体的音乐素养。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篇9

[摘要]:中职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素质,必须进行改革。改革应以“各有所长、各尽所能”为培养原则和最终目标,扬弃传统的“以教为中心、全面开花”的教学模式,逐步建立“掌握基础,实践为主,重点突破”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目标、计划、课程、模式、考核等诸方面实施变革。

[关键词]:职校教育 计算机专业 教学改革

一、专业背景与现状

北京零点调查公司,围绕“首都支柱产业未来5年人才需求状况”,对北京的机械、化工、电子、汽车、金融、运输、通讯、房地产等重点发展企业进行了一次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在我国,IT人才队伍还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分布,“两头”短缺:既缺高级IT人才,包括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更缺技能型、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即“IT蓝领”——大量能从事基础性工作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基础扎实,有一技之长的职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就业市场广阔。

目前很多职校学校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上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教学计划和课程的设置不合理,专业方向与社会需求结合不紧,学生技能水平不高,无一技之长等。因此,目前在中职学校中大多数计算机专业教学已和社会需求脱节,必须根据市场及行业特点进行修正,加强适销对路的专业技能培养,改变单一的结构,朝专门化和行业化方向发展。

二、紧贴社会的要求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

反思我们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明显落后于职业岗位的技能发展需要,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我们应该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与技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采用“大专业、小专门化”的课程组织模式,用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通用部分构筑能力平台,用灵活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要确定一套灵活的、符合市场需求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应从企业岗位调研——>岗位技能分析——>确定专业方向——>专业课程设置——>制定教学计划。

伴随着数码设备走入普通家庭,大众对视频处理、媒体编辑的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更加注重对外宣传,塑造企业文化,对多媒体制作人才需求

激增。同时伴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资源的共享,各类企业都将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广泛开展计算机应用。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电子政务、企业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化,使网络应用人才供不应求。因此,局域网维护与管理、多媒体制作、网站管理与维护虽然只占毕业生就业岗位的8.9%,但这三类人才不是不需要,而是严重紧缺。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就应大胆舍弃《汇编语言》《数据结构》《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理论》等“重理论、深分析”的纯理论型课程,开设《网页设计》《PhotoShop》《多媒体制作》《Flash动画设计》《电子商务》等面向市场、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实战型课程。这样学生毕业后可立即适应市场的需求。

三、教学计划的改革

新的教学计划应以技能培养为主。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以培养“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求“专”而不求“广”,但一定要突出专业特色。以三年制为例,在前两学年,每学期用3至4周时间在机房进行某个发展方向的专门化训练,最后一个学期根据学生特长及爱好,分方向进行专长提高训练,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喜爱的方向上有自己的特长。具体安排为:第一学期,进行中英文打字的强化训练他和进行办公软件Office的加强提高,使其打字速度达到每分钟60字以上和能适应各种办公自动化的需求。第二学期,安排计算机平面图像设计和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使其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广告的创意、设计。能熟练使用目前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应用软件和利用工具软件对系统进行维护。第三学期,进行网页制作和动画制作的重点突破,使其能设计满足用户要求的各种网页。第四学期,用4周时间进行网络的安装和维护,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使其能掌握InterNet网的接入技术及局域网的安装和维护。最后用4周的时间,根据学生特长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停止教室上课,全部在机房进行提高训练,最终使每个学生有一技之长。最后一学年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

四、教学模式的改革

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时代的发展,正在促使教育改革从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重于“教”,目的在于体现“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需求”,体现“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

为主动学习。

2、建立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课程具有操作性强、适于视频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采用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

3、建立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提供交互式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里用文字和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部分,用教学课件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既明了,又生动形象。其次,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交流的环境,可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4、建立以网络为教学系统的教学模式

应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虚拟教室、远程教学、分布式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作用。如,开设网上选修课,进行网上考试,等等。开设网上选修课,可扩大选修课的覆盖面,学生不但可根据自己的基础和需要进行选修,且不受时间限制。

五、以就业为导向改革推行计算机课程考核新机制

针对中职教育传统的计算机考核存在的问题和弊端,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要想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对传统的计算机考核方法从内容、方法、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推行全新的考核机制。

1、考核内容的改革

计算机教材本身发展的滞后性,决定了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不能只依附于教材,在考核内容方面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岗位能力”。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管理的原则是:“基础统一、选修放开”。即对基础课程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考试。“选修放开”是指对专项能力、岗位能力等课程实行“活模块”的教学方式。“活模块”是关键,在选择“活模块”课程时,要充分注意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应根据当前的行业需求情况,对现行行业职位进行细分,结合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学生的个性与修养,总结归纳出每个岗位的特点、任务和职能要求,恰当设置活模块课程,或增添或删减,并且每个模块还应有相关的行业知识和技能测试的渗透。

2、考核方法的改革

1)“岗位能力采分点”测试法

此方法是由计算机专业教师组制定、编写出对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的知识、岗位能力“采分点”,实行模块考核制度。教师在教学、考核时均以“采分点”为依据,考核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和改进教学。

2)“因人施考”测试法

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考核中不能只考共性的、统一的东西,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施教、因人施考。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能力”,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另外选择一至二项“专项能力”,“岗位能力”进行发展,进而形成自身独特的“关键能力”和“核心能力”。

3)“工程环境”测试法

走出教室到企业去,在岗位中学习,让学生早接触社会,早了解和熟悉他们将从事的工作,可以让学生从心理和技能上产生接纳和适应。企业还能为学生提供完备、真实的工作、实训环境。学生职业能力考核完全可以在企业里进行。可由学校教师及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实践现场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重点测试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所确定的职业能力目标,是否形成企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以上考核方法,可根据学校、班级实际情况有侧重的选择、组合。

3、考核形式的改革

1)一课一测,扎实基本功

不管是专业理论课还是上机操作课,学生都以每节课的“岗位能力采分点”为依据进行自我测试,以书面作业,上机操作等形式,将知识、技能分散到平时的每一节课,逐一加以落实,一课一测,一课至少一得,扎实学生的专业基本功。

2)以实战操练代替考试

每个模块的总结性测试,可让学生用命题设计、作品制作、维护维修等实战操练代替考试,以评委综合打分代替考试成绩,以向家长做汇报表演代替成绩单。

3)多证书考核

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劳动部对劳动者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认证,是求职就业的“敲门砖”,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人员的主要依据之一。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要争取取得多个职业资格证书,达到以考促学、“发展学生能力本位”的目的。

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中

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就一定能结出丰硕果实,中职计算机教育就一定能为社会培养出“适销对路”的计算机“蓝领”或“灰领”。

[参考文献]:

1、邓民瑞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2、康英健 龚戈淬 《职教计算机专业与课程设置初探》

3、刘永忠

4、徐泽民

上一篇:少先队礼仪用曲下一篇:施工单位新员工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