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的微思考(共6篇)
中职语文教学的微思考 篇1
0 引言
“微教学”是以多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教学”应具备教学内容少、教学时间短、内容具体、资源容量小、主题突出、针对性强、多样传播等特点[1]。“微教学”内容应选题典型, 并能很好地解决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而且所选内容应适合多媒体教学。
《刀具几何角度》属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中的基础知识, 同时也是重点和难点知识。刀具角度不仅决定刀具结构, 同时还会影响金属切削过程中的变形程度、切削力、切削温度、刀具磨损以及工件加工精度等。学好这部分内容, 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刀具结构的认识, 又为将来学习金属切削过程等后续知识打好基础。《刀具几何角度》内容符合“微教学”的选题, 利用“微教学”可以很好的解决刀具几何角度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1 教学目标
掌握车刀的基本结构、参考平面的概念、车刀五个基本角度的概念、车刀五个基本角度的大小对切削力、散热、刀刃强度的影响。通过讲授、演示,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 激发其探索知识的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 教学分析
2.1 教学内容
(1) 车刀的基本结构。车刀是由刀头和刀体两部分组成[2]。刀头是车刀的切削部分, 刀体是用以夹持在刀架上的部分, 其中车刀切削部分即刀头由三面两刃一尖组成[2]。 (2) 基面、切削平面、正交平面三个参考平面的概念及其空间位置[3]。基面:切削刃上任一点的基面是一个通过该点并且垂直与切削速度方向的平面。切削平面:是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指定点, 与主切削刃相切并垂直于该点基面的平面。正交平面:主切削刃上任一点的正交平面, 是从这个点切入一个平面, 这个平面即垂直于基面又垂直于切削平面。 (3) 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五个基本角度的概念以及五个基本角度的大小对切削力、散热、刀刃强度的影响。前角是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前刀面与基面之间的夹角[2]。增大前角, 可以减小切削变形, 沿前刀面的摩擦力减小, 降低切削力和切削温度, 但过大的前角会使刀具楔角减小, 切削刃强度下降, 刀头散热体积减小。后角是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主后刀面与切削平面的夹角。增大后角可减小刀具后刀面上的摩擦, 提高已加工表面质量。但过大的后角会使刀具楔角减小, 削弱切削刃强度, 减小刀头散热体积。主偏角是在基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方向的夹角。主偏角的作用是改变主切削刃与刀尖的受力和散热情况。当背吃刀量和进给量相同时, 增大主偏角, 主切削刃工作长度变短, 切削刃单位长度上的受力变大。主偏角过大, 可使轴向力增大, 径向力减小。副偏角是在基面内测量的副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相反方向之间的夹角。其作用是减少副切削刃与已加工表面的摩擦, 减小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增大副偏角, 已加工表面上残留面积的高度增大, 使粗糙度变大。
刃倾角是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与基面之间的夹角。刃倾角的大小和正负主要影响主切削刃的强度和切削流出的方向。
2.2 教学重难点
掌握刀具几何角度的概念以及它的大小对切削力、散热、刀刃强度的影响是刀具几何角度“微教学”的教学重点。学生不能在思维中正确理解空间位置, 而导致概念不清, 知识点掌握不牢则是本次课的教学难点。
2.3 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教育手段, 通过学生最熟悉的外圆车刀结构, 借助教具模型及ppt动画演示, 配合板书内容, 让学生有直观、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加深对课程内容的掌握。
3 教学过程
4 教学总结
刀具几何角度“微教学”课程主要通过引导法讲授, 为学生逐步介绍了车刀的基本结构、参考平面的概念、车刀五个基本角度的概念以及车刀五个基本角度的大小对切削力、散热、刀刃强度的影响, 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
5 结束语
《刀具几何角度》在微教学课程中的应用, 解决了学生不能在思维中正确理解空间位置而导致概念不清, 知识点掌握不牢的问题, 同时《刀具几何角度》在微教学课程中配合多种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摘要:《刀具几何角度》属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中的基础知识, 同时也是重点和难点知识, 由于学生不能在思维中正确理解空间位置, 而导致概念不清, 知识点掌握不牢。《刀具几何角度》内容符合“微教学”内容选题, 并能很好的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关键词:微教学,刀具几何角度,机械制造基础
参考文献
[1]胡铁生, 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4 (02) :5-13.
[2]连显慧.如何延长车刀的使用寿命[J].大众科技, 2010 (07) :131-133.
中职语文教学的微思考 篇2
一、创课堂氛围, 在优化语文形式中激发情感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色彩、声音来思考问题的。情趣教学正是适应了这一认知规律, 结合教学内容, 利用多媒体, 把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以美妙和谐的音响效果, 创设最好的教学情境, 以直观的形象触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 在苏教版第十册《飞夺泸定桥》攻天险一段的教学中, 为了让学生理解“奋不顾身”一词, 可用多媒体模拟喊杀声、枪炮声混成一片的战争场面, 播放红军战士不怕危险, 奋勇夺桥的情景。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教师通过定格放大让学生仔细观察几个红军战士夺桥的动作, 用“红军战士夺桥奋不顾身, 有的……有的……有的……”进行说话训练。在视听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运用词语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信息技术程序设计, 模拟过程, 可使学生获得“真”的感受。
二、补文本空白, 在还原语文本色中呈现情境
于永正老师说:“凡是把语文课当成纯工具课来教, 语文课就缺乏生机活力。学生在机械、琐碎的工具操练中体验不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学习效率极低。”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有不少是因为语文课变味了, 欠缺真正的学生情感参与, 缺少真正入情入境的感悟才产生的。当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产生较大的距离时, 可以通过“补白”, 在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架起一道理解的桥梁, 激发学习的兴趣。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的课文, 司马迁写《史记》的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 而文中浓缩成了一句话:“想到这里, 他尽力克制自己, 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 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 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文简意无穷, 学生如何才能领悟司马迁发愤著书的精神, 此时就可以通过播放悲壮的音乐, 屏幕上呈现以下内容:
①大雪纷飞的寒冬, 司马迁伏在冰冷的竹简之上, 只见……
②在旁人的嘲笑声中, 司马迁眉头紧锁, 他心想……
③中秋之夜, 满头白发、重病缠身的司马迁喃喃自语道……
学生在音乐声中想象, 尽情地表达, 这样直观地教学, 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直向获得向纵向发展。从学生的观点中我体会到了他们的思想感情是那样的丰富, 而情感目标在此一环节得到很好的落实。语文教学一定要力求贴近并再现生活情境, 展现字词句中所附载的生活印记, 学生才能感受语文的真正魅力, 从而学得有滋有味。
三、变学习形式, 在创新语文教学中彰显情趣
心理学家认为, 兴趣是个人学习活动的潜在动力, 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有助于解决激发学习动机的问题。可见, 展现语文情趣, 要积极挖掘文本内涵, 在教学中以文情“引”生情, 以文趣“引”生趣。作为语文教师, 创新教学形式, 将教学内容变成学生喜欢的形式出示, 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借助多媒体把《望月》 (苏教版第十册) 中小外甥的话改成诗歌的形式, 左边是书本的格式, 右边摇身一变成为诗歌:“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仅仅是改编成童话诗, 意境的优美, 语言的表现力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因而为学生所喜欢。
再如, 在教学《詹天佑》 (苏教版第十一册) 时, “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的理解就可以通过学生画示意图和多媒体动画模拟的形式完成。 (见下图)
对于居庸关采用的“竖井开凿法”, 通过示意图的形式学生可以一目了然;“‘人’字形线路”的理解辅助以动画, 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火车行进的线路。有趣的动画模拟,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融声音图像于一体、动静结合的直观教学环境, 使他们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层次的感性认识, 从而解决了以往传统教学中无法解决的重点与难点, 而学生又记忆深刻,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可见, 将教材内容转变一下形式, 将语言文字改变一下理解的方法, 情趣共生, 学生才会对语文学习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形成真正的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明确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中开阔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 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中职语文教学思考 篇3
关键词:中职,语文,现状,思考,对策
中职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岗位能力的学生, 而中职语文是中职学生学习各门文化课、专业课的基础, 是助推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形成核心就业竞争力的重要课程, 由此, 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 纵观中职语文教学现状, 却存在着种种令人堪忧的问题; 如何推动中职语文教学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是每个中职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在此, 我就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以求教于专家和同仁。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1、中职语文教学地位尴尬。中职教育是以专业为主的教学环境, 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直接影响学生就业。因此, 学校和学生受就业功利目的的大环境影响, 对专业课投入很大, 而语文学科常常受到“冷待”, 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地位。
2、学生语文素养基础较差。中职学生主要来源于中考落榜的学生, 这些学生自身综合素质较低, 语文基础知识及素养较差, 学习没兴趣, 缺乏学习语文的动机。
3、中职语文教学体现不出职业教育的特色。一方面, 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 缺少现代气息, 实用性低, 与专业知识联系不紧密, 为专业服务的功能不强; 另一方面, 老师仍在走普通高中语文教学的老路, 淡化了中职语文教学的特色, 不能建立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
二、中职语文教学的对策
( 一) 正视现状, 激活中职语文教学
1、认清中职语文本质, 明确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大纲》淡化了传统的“学科中心”课程特征, 进一步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色; 因此, 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要突出中职学生的职业特点和专业方向, 从技术性和实用性出发, 辅助学生进行专业课的学习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2、正确面对中职学生特点, 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中职学生对学习语文没兴趣, 教学应贴近专业需求和学生需要, 以“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为原则, 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寓教于乐, 把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入到教学中, 使他们在熟悉的生活中来感受语文知识, 体会到语文知识的重要性, 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愉悦地学习。
3、创新中职语文教学, 突出语文教学的服务功能。教师应不断改变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教学要与专业接轨、与学生未来的职业接轨; 通过寻找语文教学与专业学习的结合点、与学生就业的对接点, 尝试把传统的语文教学变为实用性教学, 最大程度地体现语文教学为学生“学习有基础、上岗有优势、晋升有潜力”服务。
( 二) 立足职教特质, 服务专业教学
1、树立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意识。中职教育倡导“以专业为本”, 因此, 中职语文教学生存和发展的基点是践行为专业服务, 就是要把语文教学与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目标及要求结合起来, 要把不同专业的学生所应掌握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专业能力, 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专业能力及素质的培养服务。
2、寻找“契合点”。中职语文教学要紧跟中职教育的发展趋势, 寻找语文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结合点, 打破传统语文教学与专业教育割裂开的现象, 更好地形成一种与专业交叉、向专业辐射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要从课文本身去挖掘与具体某一专业的“专业化”结合点, 然后围绕“专业化”要点与综合职业素养的落实来设计教学进程; 当然, 语文与专业衔接的教学不可能一一对应, 切忌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3、增强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中要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进行有选择、有重点的教学, 在课程资源开发、教学内容取舍、方法的选择、学业评价等方面体现不同的专业特色, 特别是要以“适用、够用”为标准, 降低难度, 开发凸显不同专业特色的校本教材, 变“教材”为“学材”, 使学生的学习更有趣味、更有动力、更有收效。
( 三) 突出实用性, 服务学生就业
中职学校的职能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导向是帮助学生就业、生存和发展。因此, 中职语文教学必须适应社会、凸显实用性, 学生未来的生活和职业发展需要什么能力, 就着重培养学生什么能力。事实上, 中职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张口能说明白, 提笔能写清楚”的能力。
1、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是人际交往的基础, 是毕业生展示个人才能、叩开职场大门、获得社会认同的第一把钥匙。因此, 中职语文教学应利用各种形式强化学生的口语交流训练, 鼓励和指导学生大胆、尽情地说, 准确、明白、得体地表达, 让学生掌握在不同场合说话的要求和技巧。
2、提高文字书写能力。一手好字就像是一个人的名片, 是一个人文化素养和学识的体现, 然而, 大多数中职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太差, 错字、别字多, 字体歪歪扭扭, 甚至无法辨认, 因此, 中职语文课程应该开设写字、书法等课程, 让每个学生都练成一手好字。
3、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学生不管以后从事何种工作, 都有离不开应用文的写作。因此, 中职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让学生掌握简历、申请书、计划、总结、调查报告、会议纪要、合同、策划书、条据、通知、报告、请示、请柬等几种常用的应用文写作技巧。
三、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 中职语文的教学改革、创新之路正在延伸, 中职语文教学正逐步进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只要我们不懈努力, 中职语文教学一定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培养、专业技能得到提高、就业与创业一路顺风; 中职语文教学的春天也一定能来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
[2]刘利兰:谈中职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语文 (教学研究版) , 2012 (07) 。
[3]师建军:浅谈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教育教学论坛, 2014 (17) :200-201。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的思考 篇4
少数民族地区的中职学生, 多数厌学情绪严重。因此, 如何让学生能够很快地投入到学习中, 也是中职语文老师必须面对的问题。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可见兴趣就是学习的动力。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直接影响到语文的学习成效, 语文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1. 让学生意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只有让学生意识到某学科的重要性, 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民族地区的中职学校中, 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不大, 主要是学生并没有认识到中职语文的学习将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就业。作为一名中职语文老师, 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了解语文学科对专业及就业的影响, 让学生意识到众多专业课程的学习是建立在语文学习之上的, 语文是学习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 只有夯实语文基础, 才能更好地理解、学习专业知识。此外, 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 语文也是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只要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中职语文学习直接关系到自己未来的发展, 就会慢慢产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并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掌握语文知识。
2.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角色。学生喜欢某门课程, 往往是从喜欢教该课程的老师开始的。中职语文教师要用自己丰富的学识、幽默风趣的语言去吸引、感染学生。在中职语文的课堂教学中, 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并多鼓励和表扬, 尽可能地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会在营造良好学习气氛的同时, 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中职语文教师, 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 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内涵, 引导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喜欢学习语文知识。
二.注重学生口语的培训
从职业院校毕业后, 学生就将走上工作岗位。口语表达能力是学生适应社会, 实现自身发展的有力武器。民族地区的中职学生在口语方面能力较差, 提高他们的口语能力是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
1. 提高学生对“说”的重视。
现实生活中的交流大多数是语言的交流, 即便到了现在这个电子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 “说”仍然是最重要的交流方式。中职语文教师在授课中, 只有提高了学生对“说”的认识, 从内心引起重视, 由被动的“答”, 转变成积极主动的“说”, 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提高训练的成效。
2. 帮助学生克服“开口难”。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中, 方言氛围浓厚, 学生发音习惯受母语和方言影响非常大。日常生活中, 学生用方言就可以描述清楚的事物与事件, 却很难流利地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甚至常常闹出笑话, 于是他们在课堂中很少、甚至不敢发言。长此以往, 学生就会变得不爱说话, 不敢说, 这种心态将一直持续到学生步入社会参加工作, 对以后的人际交往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 为了克服这一语言的困窘, 老师就要鼓励学生多看、听中央台新闻报道, 演讲等语言类节目, 并组织学生开展演讲、诵读等形式的“开口”训练。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学生只有克服害怕、害羞的心理, 才能够在公共场合大胆说、多说、流利说。
三.加强学生语文知识的运用水平
中职生在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 因为从事职业不同, 所需要的语文能力也就不同。因此, 语文知识的教学应该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 并以此来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并且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拓展练习, 不断地提高和增强学生语文知识的运用水平。
1.立足课本基础知识、推荐优秀书籍。语文教学过程中, 老师要以语文课本上的知识作为基础, 积极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和背诵课文中的优美段落, 不断积累词汇, 培养语感, 提高语文知识的运用水平。同时, 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应用其他学科对学生进行熏陶, 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穿插地理、历史、传统文化以及公关等方面的知识点, 向学生推荐具有价值、趣味以及文化性强的报刊或者书籍, 让学生通过阅读, 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 提高审美水平。
2. 做好与专业课相结合的拓展训练练习。
只有把语文知识运用到语文实践活动中去, 才能发挥语文这个交际工具的作用, 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夯实基础, 而拓展训练就是很好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将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 将语文拓展练习与专业课相结合, 借助相关的语文拓展训练丰富语文学习内容, 将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水平,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总之,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进步, 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中职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需要广大同仁们不断探索, 总结经验, 寻找中职语文教学的切入点, 让语文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
摘要:本文针对民族地区中职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提出了几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成绩的可行性见解。
中职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思考 篇5
中等职业教学的当务之急, 就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使师生都能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并适当补充教学内容, 能多方面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下面笔者谈谈在课堂创新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旁征博引, 规划人生
“教语文就是教做人,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 在课堂上教师应教育学生关注时代, 关注人与人的关系, 关注社会的发展, 关注人间的真善美与假恶丑, 让他们真正从健康成长的需要、文化知识的需要、祖国人民利益的需要去规划人生, 实现理想。笔者在课堂上就注意教学与时代相联系, 引用鲜活的事例, 加强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例如, 结合课本中《〈士兵突击〉节选》钢七连的精神“不抛弃、不放弃”, 教育学生明白生命的真谛, 生命的意义。结合电影《亮剑》中李云龙的名言“亮剑, 狭路相逢, 勇者胜”, 让学生明白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让他们树立民族的自豪感和正确的人生态度。
学生只有热爱祖国、热爱生命, 才能真正喜欢语文。源自内心的热爱和追求, 是创新的灵魂。其自主性、激情、意志等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与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促进和提高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另外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科学史的考察, 充分挖掘科学家崇尚科学的情感和价值观, 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品格修养, 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和奉献精神。挖掘科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的功能,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目的。例如, 把钟南山院士学习语文的观点介绍给学生:他认为一个科学家首先要掌握的基本功是语文, “学好语文实际上是学会抓住最主要的东西”。适时地为学生点拨学语文的重要性, 唤起他们热爱语文的欲望, 从而走进创新的天地。
创设情境, 培养兴趣
教育要使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只有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 才能播下学生创新的火种, 从而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合理恰当的情境创设对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活跃学生的思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这其中, 创设问题情境不失为一种主要的手段。所谓问题情境, 就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 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 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 诱发出探求性的思维活动。主要表现在设计有矛盾、有新意、有趣味的问题, 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特别是要重视在新课的导入过程中, 快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例如, 有位教师在讲授《警察与赞美诗》时设计了一个故事式的导语:一天深夜, 在小巷的尽头, 两个人走了个对面。其中一人问另一人:“这儿有警察吗?”另一人回答“没有”。“那么, 能不能在附近很快找到一个?”“恐怕不可能。”“那好吧, 把你的手表和钱包给我。”故事讲完, 学生大笑。然后教师及时发问, “这个故事的结尾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出人意料。”“它反映了坏人什么样的心理?”学生回答:“害怕警察。”“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写到了警察, 结尾也出人意料, 但主人公苏比不但不害怕警察, 反而还要当着警察的面做坏事, 这是为什么呢?”教师的发问, 让学生产生弄清事物本原的强烈愿望。这样, 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创设情境不单只有创设问题情境。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 布置相应的创意教室, 配置或制作有关教具, 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 营造出与创新教学情境相适应的气氛与情调。另外, 还可以靠教师的情绪感染、教态影响、语言调适等加以烘托和营造。
合作探究, 加强训练
当代创新活动需要个体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与合作沟通能力, 开放的课堂教学活动本身就是认知活动、情意活动和信息交流综合影响, 相辅相成的过程。课堂创新教学就是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从而促进人际交流中的开放与协作。学生在合作中参与活动, 也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兴趣与动机, 同时还可以避免教师把现存的知识生吞活剥地照搬给学生, 而是启发学生思考、质疑, 鼓励学生去主动求知, 并在求知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要开展学生的合作探究, 首先教师的备课要较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探讨之中, 再次, 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 大胆打破原定的教学流程。例如, 有位教师在教学《〈士兵突击〉 (节选) 》一文时, 他打破原定的教学程序, 采用读编演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该篇小说。第一步:要求学生作好课前读写准备,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并观看该电视剧18~20集。之后, 分别写出自己对许三多、成才和伍六一三人的评价。第二步:分组自主讨论, 选取文中情节, 按教师范文, 编写简短剧本。第三步:小组讨论, 人人参与, 自主分工, 确定导演、演员, 进行合作排练。第四步:学生分组分别表演, 由学生代表和教师组成的评委打分点评。第五步:由胜出小组自荐学生作获奖感言, 另外场外学生谈观后感。第六步:教师对整堂课学生读编演评作总体点评。这节公开课, 虽说学生在表演作品时场面有点乱, 但正是有点“乱”的时候, 是学生思维最活跃之时, 该教师运用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很成功, 让学生在合作中参与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思考、不断质疑, 主动学习、主动求知、学会创新, 同时培养学生互助学习, 取长补短的合作精神和学习习惯。
与时俱进, 展示个性
创新教学要体现时代性的特征。一方面, 教师自身应跟上迅速发展的朝代潮流, 课堂上创设的情境应洋溢时代气息, 展示时代元素。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课外的信息, 比如说引导学生关注网络专用名词———“躲猫猫”、“楼歪歪”、“范跑跑”, 了解两会关键词“和谐”、“民主”、“开放”、“民生”、“低碳”。另一方面, 教学内容与教材总是相对滞后的, 所以在教学中, 教师应当有自己的思考, 而不能囿于传统的教材和传统的认识。只有努力创设富有时代感, 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教学情境, 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吸引学生的参与, 并取得实际的教学效果。例如, 可以借上海办世博会的契机, 让学生通过网上搜索资料, 了解世博会的相关知识和举办的意义。
创新教学的课堂要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 要使学生发挥优势, 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随着科技的发展, 课堂中的电化教育已经频繁使用, 可遗憾的是, 目前的课堂中多媒体更多地 (甚至全部) 属于教师所有, 教师根据预先制作的课件按部就班地点击鼠标, 学生只看和听, 其实, 学生制作多媒体能力很强, 可以把多媒体大胆地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课外围绕教学内容搜集相关知识, 制作课件, 甚至可让学生自己运用已有的素材进行再创造。这样做的效果将远远超出多媒体只为教师教学服务的效果。例如, 在端午节来临之际, 让学生以“快乐端午节”为主题, 通过网络或者其他渠道搜集相关资料。课堂上学生自由分组展示的课件内容丰富, 从一只只美味可口的粽子谈到了屈原的诗文;从赛龙舟的对联说到了纪念伍子胥的故事;从端午节的谚语讲到了鲁迅的小说《端午节》。课件制作也十分精致, 对象与背景对比鲜明, 选择的图片赏心悦目, 插入的音乐清新悦耳。因为学生对贴近生活的传统节日十分关注, 对课件制作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们敢于大胆展示个性, 秀出自我。
综上所述, 教师在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是大有可为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个载体, 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课堂教学,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大胆参与, 多方位表现。课堂创新教学, 是一种理念, 不是一种作秀。语文教师要不拘一格去创新, 在课堂对教学方法进行大胆创新, 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补充, 努力构建人文课堂, 提高自身素质, 关注学生,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单靠每天课堂上的45分钟肯定是不够的, 还必须创设一个有利于教师、学生创新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1998.
[2]范文平, 论课堂创新教学情境的创设[J].江西教育科研, 2007, (1) .
[3]杨继河.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学的新思路探索[J].中国西部科技教育与人才, 2008, (8) .
对中职语文教学现状的思考 篇6
关键词:教育,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现状
20世纪末期,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我国技术实用型人才的缺口也越来越大, 各种中职教育机构在这种情形下相继建立, 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但是近几年, 我国为了与国际接轨, 加快了经济的转型步伐, 这就使传统的职业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 使得素质教育成为了未来人才培养的主流。
一、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
对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现状的研究, 可以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入手。从学生方面来看, 中职学校的生源一般比较复杂, 他们对知识普遍掌握得不好, 这就导致他们在进行职业技术学习时, 对基础文化课本身存在着强烈的反感。正统教育的失败使他们在面对文化课时, 会产生一种自卑心理, 甚至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 认为自己学习文化课的能力不强, 进而放弃了中职文化课。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职语文教学的开展, 也限制了中职学校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从教师方面看, 由于中职学校本身对于语文教学不够重视, 所以在语文教师的聘请上也不愿意付出大的代价引进高级教师, 这就使中职学校语文教师的素质普遍偏低。加之教师的薪资水平较低, 更容易使他们对教学产生懈怠心理, 只是发挥了教师传授知识的功能, 只对学生进行了基本的语文知识讲解, 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偏离了教学的正统方向, 从而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实施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如何走出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困境分析
中职学校要走出现有的教学困境, 就要引入分层次教学的理念, 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能力相近的学生进行分组教育, 以更好地提升教学的效果。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 从学生方面入手
1. 关注学生生活
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一种厌学心理, 他们接受职业教育一般是为了提高自身的教育学历, 而不是为了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 提高自身的能力。所以在实际学习中, 学生往往会采取各种手段逃避上课和考试。而学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加强教学效果, 通常会采取监视、惩罚等手段, 这不但不能改善教学状况, 还会加强学生的逆反心理, 使学生更加厌学。所以, 中职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关怀性, 关注学生的生活, 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加以指导, 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2.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 教师一般鼓励学生向成绩优秀的学生看齐, 学习其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但是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 单一的学习方式并不能满足各类学生的学习需求, 所以教师应该兼顾各类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 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 鼓励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 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 从教师的具体教学实践入手
1.转变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
叶澜教授2001年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主要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即教育价值观、教育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 分别强调开发学生潜能、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进行创造性教学三个方面。所以中职语文教学要走出教学困境, 也应该从转变教育理念方面着手。首先, 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学生作为一个年轻的个体, 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而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 他们既因为年龄相仿而具有相似的心理发展状态, 又由于家庭、社会和经历上的差异, 导致他们在看待问题时具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情感表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 尊重学生的尊严, 重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实施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育, 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力, 发展素质教育。其次, 要和学生一起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知识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传统的初高级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知识储备的要求, 所以中职语文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最基础的语文知识, 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 还要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终身学习的理念, 让学生在步入社会后也要随时更新自己, 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第三, 树立民主教学的理念。民主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上, 教师要允许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 对积极的要予以采纳, 对消极的要予以改正。
2.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改进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板书讲解, 学生对教师讲解的内容被动地接受, 教学死板乏味, 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 教师必须转变课堂教学方式, 开展风趣新颖的教学, 以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首先, 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加入情景教学。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进行情景模拟,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掌握知识, 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可谓一举两得。其次, 现代的中职语文教学应该引进多媒体技术, 不但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还能通过多媒体影片放映等手段, 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鉴赏的能力。第三, 实现教学多样化。中职教育和高等教育比较相近, 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还可以采取其他的教学模式, 如课外学习、专家讲座和分层次的小组教学等, 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 时代的发展进步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各教育机构在对学生进行基础教育的同时, 还要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对于中职学校来说,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就是语文教学, 所以中职学校要积极帮助教师和学生走出现阶段语文教学的困境, 更好地发挥出语文教学的职能。
参考文献
[1]张敬梅.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及改革策略探讨[J].文学教育:中, 2012 (10) .
【中职语文教学的微思考】推荐阅读:
中职语文教学的再思考08-04
中职语文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11-19
中职礼仪教学策略思考07-03
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思考08-06
中职英语教学新思考09-20
中职建筑专业教学思考11-10
中职语文07-14
关于中职数学如何实行创新教学的思考11-12
中职语文课堂08-15
中职语文阅读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