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职语文阅读教学

2024-11-03

探索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共12篇)

探索中职语文阅读教学 篇1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属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分支。在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具有中学语文教学的共性, 但由于职业学校培养目标1培养对象的不同, 因而决定了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又具独特的个性。这种个性, 主要是相对于普通高中语文教学而言, 在某些方面更强调、更突出。本人结合多年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实践, 把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特点概述为八个“突出”。

一、突出语文基础知识

职业学校的生源, 相对于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要差些, 大多数学生是经过重点、普通高中筛选之后才进入职业学校。这些学生的语文基础除文科班学生稍好一些外, 普遍较差。许多知识是初中阶段, 甚至小学阶段必须掌握的, 这些学生没有掌握或掌握不牢, 因而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必须为学生补上这一课。在教学中, 尤其在高一年级的教学中要突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 并要求学生每人必须具备一本字典、词典、成语词典等基本工具书, 养成经常查阅字、词典的习惯。另外, 语文教师在范文的教学过程中和作文的批改中, 除注意思想内容、表现手法外, 在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方面还要多花些精力。只有让学生掌握了:足够的语文基础知识, 才有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二、突出语文的工具性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普通教育阶段的各门学科都是基础学科, 语文则是学习各门学科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语文学得好, 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对于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也是十分必要的。”语文学科在重点、普通高中学生的眼里是一门主科, 而在职业学校学生的眼里往往成了一门副科。职业学校的学生从一踏进职业中学校门, 就被分配到不同的专业学习, 学习内容也都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注重专业课的学习, 而忽视文化基础学科的学习, 意识不到“语文则是学习各门学科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针对这种情况,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突出语文的工具性, 必须把学习语文的社会意义、重大作用讲清楚, 让学生明确语文的工具性, 并在教学中尽可能和其它专业课联系起来, 设计出一系列的迁移练习, 即有意识地利用其它学科的材料来做练习。如在进行句意概括练习之后, 又从其它专业课的教材中选择一些句子让学生做概括练习。另外, 还可以充分运用语文课的读书方法, 来引导学生学习其它专业课。如利用语文的工具书查专业课的生字难词, 编写专业课的内容提纲, 分析专业课的定义、法则, 背诵专业课的内容要点, 撰写专业课的读书笔记。通过大量的迁移活动, 让学生感到语文确实有用, 语文确实是“基础工具”,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实用型人才, 因而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必须突出实用性。江苏省编写出版的职业学校语文课本, 为了适应职业学校的特点, 突出强调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即教学内容力求切合职业学校的实际, 加强实用能力的教学, 锻炼学生的语文实用能力, 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就业的需要。本套教材共四册, 每册共6个单元, 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文学作品欣赏、写作训练和口语交际训练五个系列, 旨在训练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根据这一总体安排,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突出与学生就业联系比较紧密的几种实用文体的教学, 如产品说明书、广告、计划、总结、调查报告、记录、简报、新闻、通讯、书信等, 也要在语文能力的训练中突出训练学生的语文实用能力。

四、突出导读式、互动式教学

导读式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 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体现了教法与学法的统一。刚入职校的学生普遍语文基础知识较差, 自学能力不强, 课前缺少预习。导读式教学切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 因此在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中, 尤其在高一年级的教学中, 导读式教学比较突出, 运用较多。在导读式教学中, 教师的“导”应紧扣教学目的、要求, 紧扣教学重点、难点, 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 有计划、有步骤地施“导”, 并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要多教学生纵横驰骋的读书方法, 要多引导、多辅导、多疏导、多督导。学生的“读”, 要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提示、思考题逐步地阅读。在阅读中要善于概括、质疑、联系、比较、分析、综合, 使“读”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 最终达到学懂、学会、会学的目的。互动式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自觉活动基础上相互作用的教学。职业中学学生具有好动的特点,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互动式教学, 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 诱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 从而发挥主体作用, 体现主体价值。实践证明, 互动式教学是一种有助于教学主体“认识自我, 发展自我, 自我发展”的教学模式。

五、突出精讲精练

职业学校语文在教材、课时方面, 具有“一多一少”的特点, 即教材篇幅多, 每册都有几十篇课文及6个单元训练;教学课时少, 一般每周四课时。篇幅多、课时少是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的一对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方法, 就是在教学中突出精讲精练。精讲精练不等于少讲少练。精讲, 要求教师在备课中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 结合学生实际, 设计出最佳教学方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要抓住重点、难点, 尽可能讲得精要, 讲到点子上, 为学生输入有效的信息。精练, 要求学生必须在掌握教师所传授知识、方法的基础上去练, 而且要练得有效, 避免机械地盲目地无效的练习。通过练习, 真正达到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目的。精讲精练运用得好, 能大大提高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效率。

六、突出能力培养

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社会输送生产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因而, 能力培养是职业学校各学科教学的中心, 各学科都必须在“以基础知识为本, 以能力训练为主”和“浅化理论, 强化训练”的总原则下开展教学, 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在高一年级主要突出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弥补。进入高二年级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突出能力的培养, 尤其要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 即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 与普通高中有所不同。普通高中主要是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毕业生, 学生毕业时要面临高考, 而目前我国高考的语文试题只偏重阅读与写作, 因而导致普通高中的语文教学在能力培养上也偏重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往往比较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必须具备各种能力, 既要有输入信息的听、读能力, 又要有输出信息的说、写能力, 缺一不可。因而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必须突出能力的培养, 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 使毕业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基层、适应用人单位。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也只有突出能力的培养, 才能与职业中学的大环境、大气候相协调、相一致。

七、突出教学手段的灵活多样

心理学研究证明:单调呆板的刺激容易使人疲劳, 容易分散注意力;灵活多样的刺激, 则使人精神焕发, 不易疲倦。

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没有升学压力, 学习上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更缺少紧张感, 因而课堂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相对差些, 注意力也往往容易分散。针对这种情况,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手段更不应该单调呆板, 而要突出灵活多样, 以提高学生兴趣。另外, 职业学校的许多专业课具有实习、实验、操作等实践内容, 这些内容客观上促进了专业课教学手段的灵活多样。学生适应了专业课教学手段灵活多样, 自然而然也就要求语文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因此,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突出教学手段灵活多样, 既符合学生心理特点, 也符合学生的要求。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可以借助语言手段、情境手段、对话手段、音像手段、字画手段、练习手段来突出灵活多样。只有这样,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才能更形象更生动地传送信息, 并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接收信息。突出教学手段的灵活多样, 是提高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措施。当然, 在突出教学手段的灵活多样时, 也要考虑高中生的年龄特点, 不能在短时间内很频繁地更换手段, 以免影响培养学生稳定持久的注意力。

八、突出“传道”、“育人”

语文教学, 不管是学习范文, 还是学生作文, 都离不开思想性, 因此语文教学必然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一点, 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尤为突出。因为:第一, 前面提到进入职业的学生大多是经过重点中学、普通中学筛选过的, 这其中有少部分是双差生。对这部分学生, 若教育、引导得好, 可以赶上其他同学;若教育不当, 则成害群之马。第二, 正因为进入职业的学生大多是被重点高中、普通中学筛选下来的, 因而这些学生往往有一种自卑感, 有的甚至灰心丧气、学习散漫、缺乏上进心。第三, 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将走向社会, 走上工作岗位。因此, 面对学生的这些思想实际, 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在“授业”“教书”的同时, 必然要强调、突出“传道”“育人”。对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教育, 不仅要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民和自豪感, 增强建设祖国的使命感、紧迫感,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还要对学生进行敬业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以及法纪观念的教育。语文教师在“传道”“育人”过程中, 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 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 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 深入钻研教材, 发掘蕴含在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 决不能脱离教材进行空洞、抽象的说教。另外, 教师还要注意爱护学生的自尊心, 不要训斥, 更不要当众训斥, 以免引起其逆反心理。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这八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是本人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 结合本校及其他一些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实际, 概述、总结出来的。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上的特点, 有些是在教学中始终并存的, 有些是分阶段体现的, 教师要注意把握好。

参考文献

[1]袁牧, 胡经修, 余应源.中学语文教学新论.江西教育出版社, 1988.

[2]江苏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材编写委员会组编.语文.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

探索中职语文阅读教学 篇2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索

兰东兴

摘要:高中学习压力大,语文又是主要学科,改革高中语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十分必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以及语文整体能力的提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通过阅读的规律,梳理学生阅读的方法,最终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写作水平

传统教学被认为课堂效率太低,学生学到的知识有效,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为此,提高教学效率,落实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是广大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从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来看,不管是提高考试成绩还是提高语文能力,都要从阅读教学入手,所以,抓住阅读教学,提高其教学效率是教学的重点。

一、有效阅读的研究反思

阅读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其实只要掌握正确的阅读方

法,阅读成绩和效率就能提高。阅读教学的重点是阅读策略的研究和教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中,学生只有在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中,才能深入理解问题,感悟和思考,并得到情感的陶冶,从而获得启发,理解阅读,并提高语文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不同的个性,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机会独立思考和集体讨论。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不是只要这样做,阅读水平就能提高,阅读教学是长期的、持续的,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以及多积累,多坚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掌握了阅读方法,还要多读,多积累经验。阅读的方法来源于大量的阅读,所以,教师除了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外,还要督促他们多读。

二、改进方法

1.兴趣最重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有精力和动力投入其中,去做好它。但兴趣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所有兴趣也不是天生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改变传统阅读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接受阅读训练,给他们更多自由的空间和时间去参加阅读学习,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与此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开展阅读游戏,让学生自主加入进来。如果学生要加入,就必须自己去背诵台词,这给学生带来了一种愉快的压力,他们会很快速地把内容记下来,但记忆需要以理解为前提,这种方法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给学生安排学习任务,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要负责课文内容的阅读理解,然后教师再以竞赛的方

式抽取学生朗读、理解、背诵以及谈谈自己的感受,谁做得好就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让学生知道,阅读教学并不是那么枯燥乏味,在游戏和竞赛的过程中,自己的能力不仅提高了,对文章的感悟也能得到提高。

2.习惯是关键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是不坚持,三天打渔两天

晒网,这是因为学生的阅读习惯没养成,所以,让学生自觉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阅读习惯,其阅读能力自然能提高,还能改掉学生的一些阅读问题,让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阅读方面。有了阅读习惯,对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学习也是有帮助的,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题意,完成练习。很简单的例子,一些学生养成了阅读语文的好习惯,在英语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突破,因为英语也需要大量的阅读和记忆,以此来形成语感,这些都是阅读习惯带来的好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将伴随一个人的一生。其实,从高中开始培养阅读习惯已经有点晚了,但如果能抓紧时间,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兴趣的提高,相信学生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也会有所进步。

参考文献:

冼戈。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J]。教育艺术,(10)。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县第二中学)

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探索 篇3

关键词:中职生;语文教学;策略

G633.3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中职学校教育中承担着重要责任。但是,现在语文的教学情况不尽人意,存在问题多,主要表现为:语文基础知识薄弱,起点低,很多分流生连最基本的汉字、词都掌握不了;厌学情绪重,上课思想不集中。探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初中的基础差,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当,态度不端正,导致基础不扎实;另一方面则是,学生甚至部分学校、老师常常把学习的主要精力放在在专业课上,觉得其他科目可有可无,对语文课长期处于一种消极的应付状态,放松对语文的学习。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不能按照普高的要求来,我们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因此,就要求职业学校老师在教学目标的确定、课堂内容的选择等方面下功夫,找到适合中职生学习的模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动机,做到真正想学,掌握就业必须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能力素养,成为一名合格的中职校毕业生。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在职业学校,学生担负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双重学习任务,大部分同学都存在着轻文化课重专业课的现象。因此培养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就尤为重要。作为职校语文教师,要考虑学生需要,合理调配教学时间,利用学生喜欢的、感兴趣、关注的、身边的事,引入到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讲到《汉堡港的变奏》这课,老师抓住孩子们的心理,从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讲到今天祖国的强大,再结合《少年中国说》激起同学们的爱国之情,自强之愿,学习兴趣都会一并被激发出来。他们对文章的知识点产生了一探究竟的冲动,教学就会变得有效,乃至高效。同时,建立宽松和谐甚至是活泼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坚强的毅力完成学习任务。

二、开展课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激情

课外活动可以将课堂上的东西运用于实际。语文教学不光在课堂上,还应在课外多下功夫,鼓励学生多看书看报,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多交谈,增加语文信息量,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中职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充裕,可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举办书法、演讲、征文比赛、诗歌朗诵、手抄报、成语接龙、故事会、猜谜语比赛等活动,展现学生才华,锻炼独立思考与人际交往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比如让学生完成“校园人物专访”实践活动,老师先向学生讲解一些人物专访的目的、要求和内容安排等相关事项,具体的活动开展就让学生自己去做。寻找自己心目中的采访对象,并加以记录,老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对做得好的同学予以表彰,进一步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信心,提高学生应用语言及写作的能力。

三、改善教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部分中职学校老师教育观念较为落后,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老师讲、学生听,语文教法无新意无特色,教师占课堂主导地位,教学方式单一化,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份教案、组成了中职语文课堂的全部,以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无法参与到教学中去,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要改变这种恶性循环,老师必须改变教法,授课时缩短讲解时间,精讲多练,启发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1、提倡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通过阅读,了解知识梗概,做到心中有数。课前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它能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对提高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帮助。

2、精心设计导入

导语是课堂教学的开场白,是切入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是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一堂课,导语设计好,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触动学生的心弦,能促使教学目标的完成,学生从导语中去感知语文课堂的魅力,为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3、充分利用多媒体

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老师的讲授提供了真实、生动的情景。美妙的音乐、唯美的画面,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能给学生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4、尊重个体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了解学生的性格差异、兴趣爱好、学习速度差异等,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完成相同的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育,确定层次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尊重、信任、爱护每一个学生,就能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四、突出实用性,与社会需求挂钩

语文课不但要让学生学好文化基础知识,同时要与学生未来生活联系在一起,教学要突出实用性,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水平,以满足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的需要为最终目标。将语文教育与德育渗透在一起,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基本的礼貌、礼节、基本的听说练习、面试注意事项等等。

职校各专业的学生毕业就业后几乎都会接触到应用文,所以职业学校将应用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教学生基本的文体写作,同时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需要,让学生掌握本专业工作需要的常用实用文体写作技能。不同专业设计不同的教学安排,比如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应当以散文教学为主,让学生学会写游记、会写导游词、风景名胜点及旅游文化介绍等;对于公关与文秘专业的学生则主要教授常用文书、公文、档案编写等;对于制造类专业(服装、数控、机电)的学生,则要求学生学会写产品说明书、机器操作规程等。而对于营销、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要求学生学会写产品广告、合同等。语文教学做到切合学生实际,使学生受益于课外,為成为现代职业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改变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循序渐进,老师们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结合社会实际,对语文教学现象进行改革,立足语文学科、结合专业特色、放眼社会发展、调动学生激情、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使中职校语文教学现状有所改善,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创造平台。

参考文献:

【1】袁永红.《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语文教学初探》

探索中职语文阅读教学 篇4

但是,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却是令人担忧的:中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学生对英语产生恐惧和抵抗心理;许多学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对自己的英语学习状况既不满意又没信心。当前,信息化教学已成为中职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辅助手段,中职英语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结合教学需要,将信息化教学有效融入到课堂中,使学生对学习英语有信心,有效地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笔者现以江苏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英语Book1》(凤凰出版社)Unit9 Reading My merry Christmas!为例,谈谈自己在阅读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优化课堂导入部分,使学生自然融入阅读

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部分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带着积极的动机,愉悦的心情走进课堂。Krashen的“情感过滤”就指出:“学习者的动机越低,焦虑就越高,自信则越低,对输入材料的过滤程度就越高;反之,动机越高,焦虑就越低,自信则越高,对输入材料的过滤程度就越低,输入转化为摄入的量就越高。本文的话题是My merry Christmas! 文中主要介绍了圣诞节的文化传统和种类。学生在初中就对西方圣诞节有一定的了解。为了一开始就让学生充满好奇,可以这样设计导入:

Step1.教师在上课前通过投影仪在屏幕上投放圣诞节场景的图片,并播放The song of Christmas,营造圣诞节气氛。

T: Can you sing the song of Christmas?

Ss: We want to sing it but only sing a little.

T: What do you want to get at Christmas?

Ss: We want to get many gifts from our parents,such assweets,games,fruit,and so on.It will be best if they can giveus money.

Step2.教师在屏幕上投放两幅图片——White Christmas和Christmas in summer.

T: Do you know White Christmas and Christmas in summer?

Ss: I know the white Christmas.It is on the 25th December.Itis in winter.But I don’t know the Christmas in summer.Do youget familiar with its reason?

T: So you can get the answer by means of reading the text.

这样的导入,就让学生对即将阅读的文章充满好奇,并迫切地想通过阅读去了解夏天的圣诞节。通过这种信息呈现方式的导入,学生的阅读动机和兴趣就被完全激发出来了。

二、现代教育理念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来指导学生的阅读技巧

1.限时略读。教师通过多媒体在屏幕上展示:什么是略读?怎样去略读?例如,让学生读文章的小标题,回答1-2个问题。How many things a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What arethey? 然后,教师把提前准备好的课文投放到屏幕上。在屏幕上演示如何进行课文略读。这样使学生在掌握阅读技巧过程中更有形象感。通过限时略读,可以了解文章结构,推测文章内容和情节的发展,使理解水到渠成。同时,要求学生在略读时,找出每一段的主题句、关键词来构建文章整体情节或脉络。

2.限时细读。在限定时间内,通过呈现问题,引导学生对所读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使其把握文章细节内容,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笔者的做法是:让学生先看题目,判断其题型(细节题、大意题、推断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从文中找答案,这样会更有针对性。如:Read the passageagain and decide who may say the following words,Rose,Ericor Kate?

No snow for us,it’s never a white Christmas.________

Snow is still in the air.We might have to change our travelplan.___________

It is so hot at Christmas.Many people have cold meat orseafood with salads for Christmas dinner.____________

三、拓宽泛读渠道和交流平台多样化,指导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

泛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手段,有助于扩大词汇量和知识面,使学生巩固所学的语言基础知识和阅读技能。我们传统的阅读渠道主要来源于书本。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阅读媒介也在多样化。例如,网络、广播,电视等。笔者在教学前布置了几个关于圣诞节的问题,例如,What is the history of Christmas? Howmay Christmas are in the world? 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网络搜集关于西方圣诞节文化传统和风土人情等信息。这样使学生在搜集信息时更有针对性,也为即将学习的课文做好铺垫。

在教学中,传统交流方式主要是课堂上的语言交流。在网络不断发展的时代,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阅读交流。笔者的做法是:我在网络上申请了班级QQ群。全班学生都可以加入QQ群。全班学生可以在群中交流学习经验,还可以把自己认为比较好的文章发到群中供大家分享,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学生还可以与老师进行交流。例如,我可以把The history of Christmas文章发到群中,供学生学习,并对学生的阅读策略进行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有效阅读教学实践的反馈与反思

探索中职语文阅读教学 篇5

摘要:本文论述了尝试教学法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运用的可行性、基本模式和优越性。关键词:尝试教学法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

可行性

基本模式 优越性

尝试教学法是著名数学专家邱学华教授创立的一种颇具生命力的开拓型教学法,现已升华为尝试教学理论。尝试教学理论以“先让学生试一试”为指导思想,以“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为其理论核心,以“尝试问题”为尝试教学活动的必要因素,以“先试后导,先练后讲”为其特征,着重培养学生的尝试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尝试教学法一改传统的“先教后学,以教为主,先讲后练,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学指导思想的根本改变。那么这种最初产生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是否适用于语文教学尤其是中职语文中的阅读教学呢?

一、尝试教学法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

随着尝试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深入,产生了不同阶段的各个学科的尝试教学法。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索尝试教法的运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尝试教学法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理论依据

著名语文教学法专家李伯棠在《从尝试中来,走自己的路》一文中指出:“尝试教学法能否移植到语文教学中来呢?答案是肯定的,数学教学可以先练后讲,语文教学又何尝不可呢?”其实,关于尝试教学法的精神,早在五十多年前,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已提到过,他指出:“学生不甚了解的文章书本,要使他们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尝试的结果,假若真了解了,这了解是自己的收获,印象必然较深,自己对于它的情感必然较浓。假若不能了解,也就发现了困惑所在,然后受教师的指导,就困惑所在加以解答,其时在内容的领悟上,„„都将感到恍然有得的快感;对于以后的尝试,这是有力的帮助和鼓励。”他又说:“无论成功与否,尝试都比不尝试有益得多;其故就在运用了一番心力,那一番心力是一辈子要运用的,除非不要读书。”(《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第83~84页)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中阐述的尝试教学思想是他留给后人的极重要的宝贵财富。

《职业高级中学(三年制)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明确规定,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任务是:“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适应日后学习与发展的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主动发展”。尝试教学法的精髓是和大纲中的要求以及当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相吻合的。

(二)尝试教学法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现实基础

首先,语文学科学习的是母语,尽管中职生的语文基础薄弱,但经过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他们已基本解决识字问题,并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一般课文对他们来说都能读,也能大致会讲,这是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的得天独厚的 1 条件。

其次,语言是思想交际的工具,充斥于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使语文学习有了最宽广的课堂可实践天地,为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创造了重要条件。

二、尝试教学法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基本模式

尝试教学法应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灵活应用,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基本精神不变。下面以《敬业与乐业》一文教学为例,谈谈尝试教学法的大致步骤及注意要点 :

(一)尝试准备阶段:教师布置,学生预习

1、要求学生通读课文,疏通文字。

2、让学生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在网上搜寻查找梁启超的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3、了解演讲稿的特点。

教师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学生自学课本并收集相关信息。这一环节内容包括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有关的字、词、句,了解作者,文章背景等。在课前就完成对基础字音字形字义的把握,有利于节省课堂教学时间;作者,背景等的了解可以为新课的学习作好必要的知识储备。

(二)主体尝试阶段 1.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在检查预习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一起回顾以前学过的有关议论的结构、论证方法等知识,为学习新课作好旧知识的迁移铺垫。这一步骤,教师要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展开教学,创设尝试氛围和条件。

2.教师出示尝试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全文围绕主旨谈哪几个问题?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联系?

(2)探究文章的第2—5段

作者是如何论述有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这一环节中,教师在设计尝试题时要根据中职生的学习实际,从以下五度出发。一是难度,问题设置既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又要使他们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二是跨度,问题设置要紧扣教学内容和中心环节,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子活而满盘活”的作用。三是梯度,问题设置要由易到难,由小到大,层层推进。四是密度,问题的设计少而精,以适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五是广度,问题的设置,应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要面向全体学生,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都有所学。

尝试题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根据不同文体、不同文章、不同类型而多样化。3.自学课文,尝试练习

这一步骤要求学生围绕尝试题有针对性自学课本,获取解决问题的足够信息。自学的过程可以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形式可以是同桌两人,也可以前后桌四人。教师要教给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如让学生读、圈、划、注等;教师还要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相信其自学能力;学生做尝试题时,教师要巡视,要适时调控各学习小组的学习进程,2 要注重观察学生的水平,以及学生中出现比较多的问题,及时获取反馈信息,以便在精讲点拨时有的放矢,较贴切地为学生解决问题。

4.讨论交流,精讲点拨

就第一个尝试题的三小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据此理清文章思路。(完成“理清全文的论证思路和结构”教学目标)达成第一个学习目标后,再就第二个尝试题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据此体会作者怎样运用论证方法一步步清晰地阐述自己观点,为第二课时通过学习课文的第6~9段来进一步把握全文的论证方法这个教学重点作好知识迁移的铺垫。

这一教学环节,教师要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能动思维,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另外,学生在交流讨论尝试练习中出现的各种结果时,教师要随机点拨精讲。教师的讲解要精炼,它不是对课文的复述,不是对学生答案的复述,而是紧扣教材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理解不准、理解不深、认识片面的地方加以辩证、点拨和明确,起点石成金、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尝试评估阶段: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形成一定的框架知识体系。总结第2~5段的读书方法,让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剩余的段落。

这一环节是对本课所得的总结。一是对教材知识作小结,确保学生正确掌握系统知识;一是对尝试情况进行总结评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尝试教学法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优越性

实践证明,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显示出其内在的合理性。

(一)尝试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尝试阅读的教学过程,主要是通过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条件或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在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中,由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和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回归与突显,为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腾出了广阔的空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这些能力的养成,不仅提高了学生当下的语文学习能力,而且为其将来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二)尝试教学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中职学生大多数是中考的失败者,太多的失败遭遇磨去了他们应有的自信,而没有自信也就失去了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尝试教学法在教学中追求学生潜能的发现和发展,注重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帮助每一个学生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在尝试阅读过程,学生尝试成功了,他们会有成就感;如果尝试遇到困难后经教师指导得以解答,他们也会有恍然有得的快感。总之,尝试教学法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让他们体会到努力后成功的喜悦,而学习中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本门课程的强烈愿望。同时,当体验较多成功的时候,学生们的自我概念、自我约束就比较强,他们的自信也比较强,并由此化为一种积极、健康的人格。

(三)尝试教学法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尝试教学法改传统的“呈现——灌输——被动接受”模式为“引导——尝试——主动获取”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师生的角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不是被动的灌输对象,而是对语文学习的主动自学的求知者和探索者。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师生之间很容易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另外,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刚好是教师零距离观察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了解、监控、个别帮助、关怀学生学习状态的最好时机。这种零距离的接触,亲密了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切地感觉到自己被重视,从而有利于形成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增强了课堂的凝聚力。

主要参考文献: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探讨 篇6

我们知道,学生是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不确定性的正在成长中的主体,学生发展的实质是学生的内在认知、情感与外在世界的整合,学生阅读的原动力是学生的内在需求。因此,阅读对他们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使文本的内蕴和学生知识情感得以整合,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最终达到叶圣陶教育思想中“教是为了不教”的境地。

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才算是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呢?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应有的话语权、质疑权、评价权等各项权利,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以主体性的角色参与课堂。学生不再是聆听教诲的被动、受动者,而是按照自己的兴趣、情感、理解、想象行事的主动、施动者,有自己的独特体验和审美创造,“不唯作者原意是瞻”,甚至有时采取背叛性的阅读。教师要让学生自由地读,同时要尊重学生读出的“世界”和多元的解读,让阅读教学呈现出多声部“圆桌会议”的状态。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成为文本的主动、积极解读者,学会感悟、浸润阅读的灵性。这样才会形成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才能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当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体教育观,并不是说教师在课堂中就可以放任自流,空无一言,无所事事。恰恰相反,这一教学观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二、回归语言与文本,倡导诵读的阅读教学方法

1.诵读——唤醒文本的生命律动

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由汉字象形、会意、形声、指示等造字法可知,其形体结构往往具有直观性、象征性等特点,汉字就是文化的形体结构。汉字可以说与人们的思想、情感和生活密切相联,与民族文化是内在流一的。汉字是“有筋有骨、有血有肉的生命单位”。同时,汉字独特的声调又有着音乐般的气韵,具有音乐美。汉字是有温度的,汉语言是有生命的。如果说一个个汉字是音乐中的音符,那么中职语文所选的阅读文本就是一首首优美的乐曲。

然而,在我们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忽略了语言内涵下的诗性因素和情感特点。为了应试和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一味地进行语言技术训练。针对阅读教学来讲就是简单地增加阅读量,用跳读法、默读法等,加快阅读速度,用信息筛选法和排除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做更多的题。精美的文本,成了教师课堂上演“独角戏”的脚本,成了不少学生的催眠药。难怪有学生说:“当我读课文的时候流泪了,当我听老师讲课文的时候却睡着了。”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把“读书”已经等同于做题,把成绩等同于能力。中职学校升学班教学为了升学率往往沿袭这种教学方法,中专班则注重实用,往往只开设演讲课和应用文课,即使开设普通语文课,也是课时太少,为赶教学进度,学生朗读的时间少得可怜。这是语文学习的悲哀,也是拥有世界上最美音调的汉语言的悲哀。教师应提倡诵读,通过反复诵读唤醒文本内在的情气与意味,唤醒文本的生命律动。我们不禁追问,为什么诵读有如此大的魅力,会让我们情怀激荡,志得神怡,为之动容呢?许慎说,“诵,讽也,从言,甬声”,“讽,诵也,从言,风声”。“讽诵”,就是进行吟诵、涵泳的阅读教育。清代学者崔学古在《少学》中说:“凡读书,亦可略仿读书法,探读数遍,篇只求明,不先求熟;明则自然易熟;明后复讲完篇,或正在读时,提一句,责令自讲,讲后再读,熟后再溫。得趣全是涵泳。”“涵泳”一法是中国古代一种十分有效的读书方法。涵,沉浸也;泳,潜行水中也。它描绘的是阅读者沉浸于阅读时思考、发现、体验、感受的美好境界。所谓“涵泳”,指读书时要反复咀嚼,细心玩味,包含着客观揣摩的思想。曾国藩也曾如此描述读文心得:“情以生文,文亦足以生情;文以引声,声亦足以引文。循环互发,油然不能自已,庶渐渐可入佳境。”语言具有强烈的情感表现性,它就蕴藏在文本之中。

2.诵读——唤醒主体人文精神的再创造

语言是一面镜子,它投射出社会历史积淀在语言中的文化。语言就是一种文化。学语言就是在学文化。汉语教育作为母语教育,它负载着对中华民族的情感、思想和哲学以及独属于汉民族的精神和智慧的传承责任。“语文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能起到几乎是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广泛的阅读古今中外的各种作品,民族传统文明、人类文明的成果渗透到孩子的精神之中,他就是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阅读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透过“言”,去探寻言语作品内部所蕴涵的作家的精神意义和生命境界,让学生的精神意义和生命境界在诵读中得到唤醒和再创造。

总之,教师要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教育观,就必须尽快地转变教育观念自身的角色,即从知识的灌输者转换为学习的引导者,从课堂的主宰者转换为平等的交流者,从单向的传授者转换为互动的合作者,从呆板的经验传授者转换为教学的创新者。我们一定要努力做到以学生的心灵激活文本的言语,以文本的言语点燃学生的心灵,在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说,诵读就是一种充满诗性情怀、洋溢生命激情的教学。我们要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在诵读中感悟文本内涵,在诵读中涵养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探讨 篇7

关键词:中职语文,阅读教学

中职学生进入学校学习, 大部分是为了将来的顺利就业, 对于基础文化课语文往往缺乏热情, 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语文阅读教学对于提高中职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对学生进行审美性教育, 可以促进学生思想情操、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 为学习其他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将来早日进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 笔者认为语文阅读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 提高思维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各种优秀作品, 体会起丰富内涵, 加深和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中职学生入校成绩偏低, 文化素质不高。因此中职语文教学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更要注重阅读教学的训练, 加强学生与文本之间思想和情感的交流, 拓宽思维空间, 获得真善美的熏陶。在教学中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 变“默默聆听”为“研讨求索”。而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 教师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者, 教学内容的抉择者, 学生只能是受支配、受控制者, 被动地服从于老师的驾驭。这样, 学生就会丧失创新能力, 会导致视野狭隘、思维僵硬。中职学生要更早的走向社会, 思维能力、交际能力、文化素养是至关重要的, 这种传统的阅读教学会影响学生对这些能力的提高。

二、实施对话式阅读教学, 培养创新能力

“对话式阅读”是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流, 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多向互动过程, 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 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倡导民主教学, 增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 让师生、文本之间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思想情感交流, 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敢于对文本、对他人意见发表自己的见解, 让他们共享知识和信息, 共享智慧和情感, 提高自我创新能力。所以这种对话方式强调的是主体之间的交互作用, 同时又确认主体间由于知识水平、思维方式的不同而存在的差异。而过去的阅读教学往往是对学生进行被动接受和消极吸收的教育, 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导致阅读时没有主体的情感体验, 没有读者和作者的思想交流。对话式阅读教学在师生、文本的交流中, 注重与学生及时有效的互动, 能随时按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的思路。那么实施对话式阅读教学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要做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在理解和对话中获得精神情感的交流和分享。第二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训练学生鉴赏作品的能力。学生与作者、与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思想碰撞、情感沟通, 让学生对文本的体验来代替教师的分析。第三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加强对话的连贯性, 提高学习的有效性。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 激发学习的兴趣, 共享知识与情感的需要。因此,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真正实现师生、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活动, 丰富学生在理智、情感和意志等方面的需要, 提高学生解读作品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开展审美性阅读教学, 提升人文素养

《中等专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文学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 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是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 让学生能够在作品中欣赏美、创造美。同时, 这种良好的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 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社交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让中职学生成为一名既具有一定技能的劳动者, 又具有健全人格、高尚审美情趣的劳动者, 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要积极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境界, 深深挖掘作品中的情感因素, 品味其人性之美和生活情趣。

探索中职语文阅读教学 篇8

首先, 在教学思想上, 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课堂教学由学科本位转向人的发展本位。以学科为本的教育理念, 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完整性;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则强调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 注重学生的个性及差异性,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符合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和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 教师要重视教学过程, 不仅要教会学生“是什么”、“为什么”, 更要让学生明白“怎么做”、“如何来的”、“怎么获取新知识”。要贯彻民主和谐的教学精神, 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 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学习、自我探索的能力, 为其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 在教学方法上, 教师应了解英语学习的基本规律及相关的教学理论, 并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教无定法,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自始至终体现一个“活”字, 以学生是否学有所获作为评判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准。

2 坚持用多元视角选择有效的阅读材料

由教好教材到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教好学生的转变, 不仅可以促进教学改革, 还可以有力地促进教师的发展, 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帮助教师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内容, 而应根据现实条件和要求, 合理利用并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 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材内涵也有了新的发展。除了教科书、学习辅助读物和指导用书外, 各种图书资料和报刊、录音录像、光盘、网络信息化资源以及计算机软件都可被理解为教材。此外, 自然环境、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环境等均可被视为“活教材”。

总之, 在新课程理念下, 课本并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 课本是发展的、可变的和开放的。因此, 必须放弃“教课本”的传统观念, 树立“用课本教”的教学思想, 主动和创造性地使用阅读材料。

3 通过引导学生质疑有效解读文本

质疑是探索的动力, 是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教师应设法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 大胆地提出设想并进行讨论, 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质疑式、讨论式的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思考题, 以发展学生类比、横向、联想、逆向等思维能力, 使学生结合已学知识进行探索与创造, 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习惯, 增强其创新能力。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 通过设疑或创设情境,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积极的探索求异习惯及坚持独立见解的品质。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 应经常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 引导和鼓励学生敢于打破思维定式, 培养学生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与能力。

4 整合有效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策略与技能

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法的新颖性, 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了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增强其探索求异的欲望, 应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 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 大胆进行创造。在英语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集体讨论, 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 让学生自由地编写新的内容。如一篇文章教完之后可以在黑板上出现几个keywords让学生自己去编一些内容。这样会使学生通过相互启发、相互交流, 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 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解决新问题, 掌握新知识。在此过程中, 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以真正提高。

教师每次与学生接触, 就面临着选择。所谓选择就是要选择与教学情境相协调或相适应的教学策略。而要进行选择, 则必须是从可供选择的方法、策略库中选择。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都证明, 单一的教学策略或措施并不能使教学有效。没有一种教学策略适用于所有学生、所有课程、所有教学情境,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在运用教学策略时应表现出灵活性、变化性、适应性, 采取与特定教学情境相匹配的教学策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即所有阶段、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表现出灵活性、变化性、适应性, 以应对教学情境的多样性、变化性。

5 实施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评价

英语阅读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评价不仅可以及时对师生教与学的状况做出量化评估和价值判断, 而且对课堂教学有直接的导向作用。实施有效的中职英语阅读教学评价, 应重视以下几点。

首先, 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各类评价活动中, 教师都应坚持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的思想。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以及身心发展状况及时评价, 而且要适时地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在评价前, 教师要与学生交流评价计划和策略以及方式, 让其明白评价目的和评价过程。同时,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给予必要的指导, 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教师在评价中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 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风格的差异采取恰当的评价方式, 照顾学生个体的特殊需要。

其次, 建立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 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是教学评价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教师教学是否有效、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学习质量反映出来的。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 英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 而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由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5个方面构成的。因此, 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应该包括这5个方面, 它不仅考查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技能的熟练程度, 还考查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情感与态度、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及合作与交流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再次, 强调质性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有机结合。新课程评价不只是检查学生对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更关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随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新课程理念下, 教师要改变单纯依靠考试、测验等的评价方法, 应引入质性评价, 把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质性评价就是通过自然的调查, 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 以彰显意义, 促进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除了纸笔测试等定量评价外, 还要注意运用面谈、学习日记和情景测验、调查问卷、行为记录、行为观察、成长记录等质性评价方法, 从而更有效地实现新课程教学评价的促进发展功能。蒉

摘要:中职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是目前低效的阅读教学现状仍然困扰着无数英语教师和学生。笔者结合自己的中职英语教学实践, 探索基于新课程理念的中职英语有效阅读教学途径, 以给学生提供有效、正确的阅读方向、方法 , 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语言能力, 更重要的是可为学生学习英语奠定基础。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改革 篇9

一、教改思路

中职校的语文是基础课程, 开课时间为一年。如何有效利用这一年时间, 充分发挥阅读作用, 语文组通过广泛调研, 针对学生阅读过程中出现的效率不高、方法不当以及阅读主体地位缺失等问题, 从语文教材、课堂教学、学生特点等方面进行反思总结。研究后认为, 要搞好语文阅读课程改革, 语文教师要改变片面强调基础知识的教学观念, 树立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程服务的思想, 突出语文阅读, 扩大学生知识面, 提升学生个人文化素养的功能。

语文组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要求, 并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心理需要, 从学生主体地位出发, 强调学生阅读中的自主、研究和创新, 提出了“梯度式专题阅读”的教改方案, 在阅读层次上, 将阅读分为趣味性阅读、鉴赏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三个梯度;在阅读广度上, 将阅读范围分为五大模块十二专题, 即散文模块 (包含古典散文导读、近现代散文欣赏、当代散文欣赏) 、诗歌模块 (包含古典诗词欣赏、当代诗歌欣赏) 、小说模块 (包含古典名著导读、武侠小说选读、网络小说选读) 、戏剧模块 (包含京剧选读、地方戏导读、古典剧本欣赏) 和外国文学模块 (包含外国文学作品选读) 。每一专题将指定必读篇目与收录选读篇目开列清单, 鼓励学生到图书馆阅读相关书籍, 并在指定的晚修时间 (星期四第七节课和晚修时间)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阅读。

二、实施策略

1. 初级阶段———趣味性阅读

趣味性阅读的第一步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向学生全面介绍各模块阅读内容, 在充分了解阅读对象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兴趣自由选择阅读模块。在这一阶段的阅读中, 学生不但可以临时调换阅读对象, 还可以综合阅读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的内容。这样, 在引导学生进入阅读活动时抓住了学生阅读兴趣, 这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充分发挥阅读的作用, 为顺利进行第二阶段打下坚实基础。

“模块阅读”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双重保障。以散文模块为例, 教师介绍我国散文发展历程, 让学生对散文发展历史有较清楚的了解, 而我国辉煌灿烂的散文发展史也让学生充满了自豪感, 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重保障。具体到脍灸人口的散文篇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选择适合中职学生喜好的、易于接受的篇章, 通过引导和延伸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在指导学生阅读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 教师就引导学生延伸阅读刘绍棠《思, 在百草园》, 使学生了解了百草园的现况, 更深层地感受到鲁迅先生伟大的人格魅力。这样不断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 阅读兴趣也随之提高, 使得阅读成效越来越显著。

趣味性阅读的第二步就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不仅能保持长久的阅读积极性, 而且能在阅读过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在趣味性阅读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阅读方法的选择应根据阅读内容和阅读需求来确定。如“武侠小说专题”中的长篇小说只作一般性的了解, 适宜泛读和略读;而“诗歌模块”中的文情并茂的佳作, 要体味优美的文字, 睿智的语言, 真实的情感, 则应细读和精读;“网络小说专题”若只想获取信息, 便只需看题目, 查目录, 浏览一番就可以了。其次,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写读书笔记。学生在趣味性阅读过程中, 由于阅读量大, 产生疑问、萌发感受等想法往往是瞬间产生的, 稍纵即逝。若不能在阅读中及时对各种想法作下标志或记录, 就不便于激发兴趣、积累材料、发展思维, 且容易使阅读留于肤浅, 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2. 中级阶段———鉴赏性阅读

在实现初级阶段目标之后, 学生将不再满足于趣味阅读, 他们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各个阅读模块之内蕴含着怎样丰富奇特、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及思想状况, 有计划、有步骤地向适量的“名家名篇”延伸, 教会学生选择作品, 赏析阅读对象, 品味作品语言, 领悟文章内涵, 产生情感体验, 发展社会情感和态度, 陶冶性情。

鉴赏性阅读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当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辨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要创设出一个切实可行的问题情境,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效地避免课堂上“碎问碎答”带来的耗时低效。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就曾经强调要提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 并且“把讨论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中心目标, 使语言、篇章等方面的学习都成为达到中心目标的过程或手段”。

鉴赏性阅读的方法重在局部品读。品读, 即边读边细细品味, 揣摩作品意境、文笔, 不断学习语言, 理解语言, 体味语境, 形成语感。不仅要细读语段, 理解语意, 而且要做到研读语段, 体味语境, 有些重要语段甚至要求熟读成诵, 以增强语感。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精彩的语段必须熟读成诵, 在诵读中感知语言之神妙, 洞察语言之精髓, 把握语言之理趣, 推动阅读教学。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 有了一定的言语感情经验, 但生活阅历还很肤浅, 需要增加大量的直接言语经验。语感能力的提高, 使他们迅速积累间接的理性经验, 形成真正敏锐的、准确的、深刻的理解和鉴别语言的能力。

与此同时, 鉴赏性阅读要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摘录习惯, 让学生将阅读到的有益的内容摘录起来, 并对所摘录的内容写上摘录的原因———简评。摘录简评采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法, 可由对字、词的简评, 进而是句的作用, 再到分析文章所选例子对中心的作用, 接着是对文章的脉络, 直至到阅读某一作家作品, 感受作家风格, 这样让每位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进而激发他们再次阅读的兴趣, 逐步培养阅读鉴赏能力。

3. 高级阶段———创造性阅读

创造性阅读是语文阅读课程的最高阶段。它与前两个阶段最根本区别在于阅读活动的中心发生改变, 它不再是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和所阅读的文章上, 而是把活动的中心放在读者自身。因此, 在这个阶段, 应提高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在阅读模块中向文学名著和专题研讨的理论书籍延伸, 在广泛阅读中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 最终使学生达到“会读会说会写”的境界。

真正的阅读, 是与文本作者心灵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对文本的叩问、质疑、充实、延伸, 是学生与文本互相作用、互相对话的活动, 是人与人心灵的互相沟通、交流、碰撞。文本的意义并不是客观地存在于文本之中的, 而是在阅读的过程中由学生自行发现、自行构建的。“文本超越了自身, 是因为掺入了读者的意义;读者超越了自身, 是因为接纳了文本的意义, 扩大了原来的视界, 又回到了自身, 成了一个新我。”因此, 教师应引导学生“沉入语言”, 亲历阅读过程, 尽情地诵读、体味、沉吟、揣摩, 与课文直接“对话”, “倾听”文本的声音, “触摸”作者的心灵, 从而在学生与文本之间, 建立和谐的对话关系, 交流沟通各种思想、观点、情感和知识文化, 使之达到具有创造性的阅读境界,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使阅读教学真正地回归本位。

三、课改特色

1. 以学生兴趣为平台, 构建新型语文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特点, 及时了解学生群体中的流行风, 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推荐相关书目, 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去阅读相关书籍。努力强化学生阅读兴趣, 积极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交流阅读体会, 展示阅读成果, 不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此外, 围绕学生的兴趣源, 我们分阶段, 有目的的在班级进行学生课外阅读交流与展示活动 (如“故事会”、“演讲比赛”、“课外知识比拼”等) , 在活动中充分展示学生读书收获, 激励学生阅读情趣。

2. 有必读, 也有选读;有基础, 也有提升

语文组针对不同年级学生不同的心理、生理、知识结构特点, 分层次制定读书目标, 推荐适当篇目, 提出相应阅读要求。如起步阶段侧重于文学类作品的阅读, 附加古诗词阅读;在提高阶段则增加科普类作品的阅读分量;在巩固阶段则相应地补充经典原著阅读。此外, 教师根据不同类别的篇目提出精读和泛读的具体要求, 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在指导学生阅读时, 循序渐进是一个基本原则, 因人而异也是一个基本原则。教师要摸清学生的阅读底细, 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 利用学生的差异, 激发其潜能, 补其之短, 扬其之长。

3. 对教师的要求

(1) 及时转换教师的角色。教师不应是知识的仓库、权威和真理的裁判官, 而应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协助者和合作伙伴;教学过程不再只是教师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 (方案) 的过程, 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 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有机体, 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浅谈 篇10

良好的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工具课, 不仅影响着学生现阶段各门课程的学习, 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产生重大影响。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看法。

一、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的观念

语文不仅是一种技能, 而且是一种文化积淀, 具有深层次的民族文化背景。应试教育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过分强调教学环节的整齐划一, 同样的教学带来了一个同样的答案, 符合所谓的“标准答案”, 这就抹杀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

中职语文必须在培养学生个人的语文知识、文学修养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职业语文能力, 这就要求阅读教学与专业相结合的原则来安排内容重点。如商贸类学生可根据语言准确性的需要和签订商贸合同的需要, 以说明文、应用文为阅读教学内容的重点;旅游类的学生可根据了解和生动介绍风景名胜的需要, 以游记类文章为阅读教学内容为重点;幼师专业学生可以经典名著、神话、童话、儿歌等为阅读教学内容为重点, 等等。只有这样, 中职语文的阅读教学才能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二、教师发挥自身的语言魅力

在阅读教学中,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需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创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 使课堂成为语文积累、释放、组合、撞击的舞台。教学情境的创设, 应十分重视媒体的中介作用, 如实物、录音、录像、幻灯、电脑等。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应用, 使静止、平面、单一的情境转化为活动、立体、多维的情境, 从而给学生以全方位的视听冲击, 使整个课堂成为一个巨大的教学磁场。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的语言。

1. 注重教学时的语言美。

语言美除普遍使用谦语、敬语, 还应在教育学生时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说话的语气。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很强, 如果你的口气强硬, 他很可能产生抵触情绪, 跟你对着干, 那就达不到教育和提醒的效果, 也可能导致学生讨厌老师, 讨厌这门课。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应该注意用诚恳的语言来与学生对话, 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如伴着优美的乐曲教学《荷塘月色》, 高声朗诵课文, 有谁不会被那优美的月色及月下的荷塘所感染而怦然心动呢?

2. 教学语言应具有趣味性。

要想把课教活, 就要求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 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 因为形象的比喻, 风趣的语言, 绘声绘色的描绘都可能感染学生, 使他们愉快、动情、着迷。如可运用一些幽默的教学语言, 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既学到知识, 又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如《神奇的极光》一文从古老的神话传说开始, 描写了古代人心中瑰丽的形象, 充满趣味性。

3. 教学语言应具有科学性。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 教师讲课时语言表达要准确、中肯、规范、合乎语法, 既不能废话连篇, 模棱两可, 又不能拐弯抹角, 不着边际。如《奇妙的人体》是一篇特殊的“美文”, 文章不长, 信息相当密集, 使用了几十个数据, 使学生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身体。

三、加强阅读授课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的基础上, 要不断提高阅读的质量, 即提高思辨的逻辑性, 对所思考的内容进行梳理, 从不同的思考角度进行归类、辨析、引申等, 进行理性认识的提升, 以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1. 了解课文欣赏规律, 加强自身艺术修养。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涉及时代、作者等常识之后, 按不同题材进行授课, 小说 (人物、情节、环境) 、散文 (形散神不散) 、戏剧 (冲突、动作) 等。

如讲授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一文, 抓住“移步换景”之法去欣赏, 所谓“移步”是指观察者立足点的变化;所谓“换景”则指景观不同, 或观察对象的变换, 或是由于距离、角度的变化, 同一观察对象, 面目姿态也会大不相同。例如, 课文中对“岱宗坊”至“南天门”诸多景点的描述, 就是由作者的游踪的线索串联起来的。又如对“紧十八盘”, 既有远处眺望 (“仿佛一条灰白大蟒, 匍匐在山峡当中”) , 又有下边仰视 (“仿佛一架长梯, 搭在南天门口”) , 更有紧贴其前立于其上的精确描述 (石级窄窄的, 搁不下半只脚) 。多角度的描述, 给读者留下了立体的印象, 给人以亲目所睹、如历其境的感觉。

2. 鼓励学生大胆设想, 培养学生聚合思维。

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运用联想拓展的思维形式, 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 让学生顺着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事物发展的必然结局和作者创作的思路继续联想下去, 从而拓展纵向思维的空间。

例如讲授鲁迅的《祝福》一文, 开端部分可提出: (1) 祥林嫂为什么要到鲁家做工? (2) 祥林嫂是怎样对待使她“嫁而守寡”、“备受虐待”的宗法制度的呢? (3) 祥林嫂在鲁家的生活是极其悲惨的, 为什么说她“反满足”?让学生展开讨论。在高潮部分又提出: (1) 祥林嫂为什么又一次来到鲁四老爷家? (2) 丧夫、失子有偶然性吗?

通过课堂讨论, 学生从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中, 可以清楚地看到, 封建的宗法制度正是用政权、族权、神权、夫权这四条绳索把祥林嫂活活地勒死的。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 正是旧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悲惨遭遇的真实写照。作者正是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一典型人物, 对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抨击。

祥林嫂是生活在旧中国的一个被践踏、被愚弄、被迫害、被鄙视的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反映了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社会最底层、最苦难的广大农村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 表现了鲜明的反封建主题。她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 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源是封建礼教对中国劳动妇女的摧残和封建思想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根深蒂固的统治。

3.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 还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要把课堂变成思维碰撞的场所, 把每节课上成“问题课”, 即把课堂作为酵母, 激发学生在教师指导、学生尝试、学生合作、学生探究中发现问题。如阅读《胡同文化》时思考北京人在生活方面封闭保守的种种表象, 其实质是什么呢?胡同文化的精义是什么?又如阅读《雨中登泰山》时思考“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登泰山而小天下”, 又引杜甫诗句“一览众山小”, 用意何在?中间写攀登艰难有无必要?等等, 都可以开阔学生思维的空间, 进一步延伸扩展深化课堂。

语文课应最大限度地扩展和延伸, 延伸到书报杂志名篇名著, 以培养语感, 增加积累。结合课文有意识地开拓阅读教学的新空间, 激发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历史的、前沿的, 人文的、科学的, 世界的、乡土的, 都可以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去。大量阅读能够使学生获得大容量的知识和信息, 拓展视野, 活跃思维, 开启心智, 培养学生对承载着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语言文字的深厚情感。

总之, 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 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认真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 大量阅读可使学生获得大容量的知识和信息, 拓宽视野, 活跃思维, 发启心智, 培养学生情感。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大鹏主编.语文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基础版) 语文出版社, 2010.

[2]吴兴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探讨.2012.5.

探索创新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方式 篇11

关键字: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

正文:

引言

语文课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文化课,语文课程的学习不仅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科学文化素质及人文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专业课、塑造健康人格及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等多个方面。但是,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学普遍以专业技术课为主,忽视了语文课程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效果。为了响应国家素质教育的号召,中职院校应该提起对语文学科的重视,语文教师也应改进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提起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中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普遍偏低

中职学校的生源一般比较复杂,他们对知识普遍掌握得不好,这就导致他们在进行职业技术学习时,对基础文化课本身存在着强烈的反感。正统教育的失败使他们在面对文化课时,会产生一种自卑心理,甚至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自己学习文化课的能力不强,进而放弃了中职文化课。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职语文教学的开展,也限制了中职学校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二)语文教学缺乏专业性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不能将职业知识渗透到教学内容中。主要在于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普遍毕业于师范专业,针对课文本身的教学具有不错的效果,但涉及到相关专业就会显得有所不足。现阶段,中职学校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将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内容与企业的要求充分融合,这样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不能帮助学生及早提高就业意识,增加学习的动力,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新方式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要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自觉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选择,自主探究。新大纲在教学目的方面要求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其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自主探究是在学生充分运用老师所提供的和学生自己在课堂外所搜集资料或者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不能让学生束缚在课本内容之中,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课文进行独特的理解、评价和质疑,让学生逐步养成求知、好问的习惯和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采用分层教学

首先,应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水平、语文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等实际情况,来制定语文分层次教学的层次选择。学生的层次划分并不是简单地以成绩为划分标准,而是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制定适当的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教学目标的制定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所以,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语文素质差异,制定适合学生学习进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再者,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一般而言,高层次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全面掌握语文知识的基础上,还要进行课外扩展,提高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中低层次的教学目标,则要求学生要具备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基础语文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层次划分设置相应的教学模块,以便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学得轻松,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将职业特点融入到语文教学当中

中职学校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培养学生的技能,在学校学习过程中,中职学校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并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因此,语文教学要结合专业特点来进行。中职语文教学不仅要为学生传授文学知识,还要对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提供可靠的依据及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及工作岗位。语文教师应该将专业作为主要突破口,将语文和学生所学专业巧妙地结合起来,并将两者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度挖掘,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语文对于学习其他课程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比如将中外建筑文化添加到建筑专业学生教学中,以此增加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的联系。这种情况下,在语文基础知识学习及学生语文基本能力培养的前提下,不断延伸到学生所学专业课程中,使学生充分获取相关的文学素养,并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人文素养进行有效提升,进而对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岗位需求进行最大限度的满足。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中职学校在语文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必须首先从观念上提起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其次,创新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采用分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而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獻:

[1]郭明琴.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5,(21):209-210.

[2]单小燕.中职语文教学现状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1,(15):158-158.

中职语文阅读的教学艺术分析 篇12

一、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思想落后

中职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对于教学活动的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许多中职教师不太重视语文教学,认为语文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学习没有关系。中职院校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学校,许多教师认为只要学生有一手好技术,就可以找到好工作,为社会做贡献。这些教师忽视了语文学科的语言特性以及人文性、情感性,没有重视语文学科对于学生个人发展的影响。语文阅读教学所受的重视不足,让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中敷衍了事,引导学生画一画重点,应付一下考试就过去了。教师教学思想的落后,极大地降低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度,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

(二)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落后

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阅读学习以及教师的阅读教学都有一定影响。在教学改革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学模式出现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中职语文教师也有更多的教学选择。但是,在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下,大多数教师仍然选择利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在中职语文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阅读的目标就是回答问题,在考试中取得分数。教师有时还会代替学生思考,将自己的思考成果强加在学生身上,让学生接受。 在落后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剥夺了学生阅读的权利,没有让学生自主阅读,也缺少自主思考,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中职学生阅读学习自主性不强

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在初中阶段,他们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积极性不足,认为自己是学习外的一员。进入中职院校,学生为了快速就业而积极去学习专业知识,忽视了语文阅读学习。初中学习给学生留下的阴影,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丧失了阅读学习的动力。加上教师教学模式的传统,让学生看不到中职语文阅读学习与初中语文学习的区别,没有在课堂中发挥自主性的兴趣。学生不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让许多教师无能为力。

(四)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氛围不佳

语文阅读学习氛围,对于中职学生的阅读学习心情有着重要的影响。中职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学校,大多数学生在进入中职院校之后,就开始为走进社会的就业问题而担忧,没有稳定的情怀坐下来进行阅读学习。教师的功利性教学,让学生意识不到阅读的乐趣,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内的阅读氛围不深厚,一切为了专业学习与就业问题解决的浮躁学习氛围,让学生与语文学习越走越远,无法开展有效的阅读学习活动。

二、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一)加强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思想的转变

第一,更新语文课程认知,突出学科特点。汉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语文学科内容包涵了自然科学知识,也包括了较多的人文科学知识。中职语文教材,是编者精心构建的语文世界。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 更具有人文性,这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主要区别。中职语文教育不仅要重视语文学科知识的传递,更要认识到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重要性,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在开展教学。人文性,让语文教学的作用不断放大,教师要重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让语文教学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实践。

第二,更新学生观,改变对学生的看法。教师的教学永远也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教师不能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剥夺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自主理解,将自己的阅读看法直接强加给学生,这会影响学生内在认知能力的发展, 也会阻碍学生内心情感与外界的联系。只有学生具有内在需求,才能乐于参与到语文阅读学习中。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 认可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话语权与质疑权,更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评价中来。只有学生以主人的角色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才能按照自己的思维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才能感受语文学习的开放化。

比如在讲解《故乡的榕树》的时候,教师就要给学生时间进行自主阅读,让学生在自由的阅读空间中去对文章进行审视,一边阅读一边审美,一边审美一边理解,产生个性化的阅读看法。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得以形成,对于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得到激发,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得以养成。

(二)加强中职语文教材的灵活处理

中职院校的学生都有着不同的专业,每一个专业对于学生的语言素养有着不同的要求。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并不能满足学生差异化的语文学习需求,用单一的教学设计面向全体学生,只要让学生成为产品而不是人才。因此,教师需要对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发现更多语文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第一,从教材出发,做好教学内容延伸。在中职语文教学中, 笔者发现许多学生认为教材上的内容十分简单,希望在课堂中得到更为丰富的学习内容,阅读到更多文学作品。比如在讲解《奇妙的克隆》的时候,教师引导中职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了解科学领域的发展,习得语文知识的同时获得科学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本的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引导学生利用语言这一工具,让学生在课堂中了解一门科学技术,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扩展。像在讲解《致橡树》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引入一些与爱情相关的文学作品,介绍更多爱情观。像《简·爱》就是值得引入的文学名著,通过内容的扩展,让学生意识到更广阔的学习天地,深化课本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学效率提升。

第二,对课本内容进行合理删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课本内容进行科学利用。从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出发删减教学内容,不仅能够节约课堂时间,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要利用民主的方式对课本内容进行删减,对于学生已经了解的内容,没有必要在课堂中进行二次讲解。对于具有消极因素的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合理删除,让语文课堂充满正能量。新一代的中职语文教师,应当积极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使中职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加贴合学生的需求。

(三)加强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语言优化

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积累, 于阅读中释放自己的情感,使学生的阅读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作为一名现代化的教师,应当重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利用计算机、 幻灯片以及录像资源,扩展教学内容。值得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语言对于学生的阅读体验有着直接影响。优化课堂教学语言,是促进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手段。

第一,重视阅读教学语言美。语言美不只表现在谦语与敬语的应用中,教师应当更加关注自己课堂教学语言的语气以及语言所带有的情感色彩。中职学生的自尊心较强,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语气过硬,会激发学生逆反情绪,无原因地与教师对着干,影响教学成效。学生讨厌教师,就会讨厌他所教的科目。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格外重视教学语气,平等地与学生沟通。

第二,教师要提高阅读教学语言的趣味性。一位幽默风趣的教师一般不会被学生讨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教师就要对抽象的教学内容进行抽象处理,而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处理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教师用趣味性的语文去讲解课本知识,会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乐于接受语文知识。比如在讲解《神奇的极光》的时候,教师可以从有关极光的古老传说入手,如果教师即兴演唱能力,可以将其演绎成为歌曲。用另样的课堂语言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展示出语言学习的魅力,有利于趣味性课堂的打造。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艺术性才能体现出来,教学目标才能得以达成。

三、结语

上一篇:中央苏区的群众监督下一篇:主题性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