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共12篇)
中职语文教学质量 篇1
现阶段的中职语文教学, 总的来说, 存在着教学理论较为落后, 所选取的教材不具有时代性, 教材可实施性不强。从学生的素质来说, 来到中职学校的学生, 大多数是在初中阶段就已经不太学习的学生, 大多数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笔者针对以上问题, 就如何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质量, 提出以下几点想法。
一、应给教师教学更大的自由性
1.课堂教学自由性实施的必要性。
从本校的学生来看, 总体上来说, 他们的语文基础知识较弱。在上课时, 有一部分学生能随教师进行互动, 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不能完成授课内容。因此, 在语文课堂上,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内容。能跟着教师思路走的, 固然是好的, 但如果一味地强求那些在初中时期就不学习的学生必须跟着教学过程走, 这就有些强人所难了。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 久而久之, 学生可能就会有“学不会、不想学、干脆不学”的想法, 这也许是学生“厌学”情绪因素当中的一个。当然, 笔者在这里谈的不是放弃论。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制定课堂的不同内容。总的来说, 就是在课堂上带领能听课的学生进行正常的课堂教学, 而对于那些实在听不进去的学生, 只有给他们安排适度合理的相关课堂内容或课堂作业, 一方面可以保证课堂秩序, 另一方面可以让这些学生真正的学到一些知识, 不至于让学生产生“上课时睡觉、下课啥也不知道”的惯性思维。但这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这只是一个过程, 其目的还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重返教学课堂。
2.课堂教学自由性的可行性。
(1) 现阶段中职语文无升学压力。现阶段的中职语文课程没有像高中那样的升学压力, 在仅有教学大纲而无教学压力的情况下, 笔者认为, 在同一教学课堂上, 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教学。以此来缓解因学生基础知识不同而造成的课堂上出现的学生接受知识的反差, 即我们所说的“厌学”现象。这样做, 一方面, 可以完成大纲规定的相关内容, 另一方面也可以让那些实在是无心学习的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语文知识。这样做的目的, 并不是要放弃学生, 而是在最实际的教学现象中, 寻找一种能够平衡“厌学”现象的解决办法。
(2) 针对实际情况对现阶段的中专语文教材进行适当的删减。现阶段中职的语文教材, 有的课文早已经从高中或是其他课本中删除, 而就是这样的课文, 还在中职课本当中享有必读课文的地位。笔者认为, 应该针对课程的时代性、具体性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 把这样的课文进行删除或是替换成同体裁的具有时代精神的文章。以此来增加学生对于课文的兴趣, 引起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求知性。
二、教学方法的改变
这里谈的教学方法的改变, 并不是各种新式教学方法的引进或是实施, 而是具体教学方法的应用。作为教师, 在备课时会设置教学情境, 然后根据学生的学情情况预设一些教学方法。作为语文课也不例外, 作为预设的教学方法, 应该根据当时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取舍和变化。假设你最初所设定是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但真正教学过程中, 因为语文学科知识的宽泛性, 很有可能有的学生会根据课文提出相关问题, 作为教师, 对于学生的探究心应给予肯定的态度, 此时, 我们完全可以变成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而不必再坚持原来制定的教学方法。因此, 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 适度的改变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要根据当时课堂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为了更好的教学效果而进行的,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教无定法。
三、教学态度的转变
这里所说的教学态度, 有点像现代社会中所提出的“微笑服务”。中职学校的学生, 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存在自卑心理而渴望得到表扬的意愿却超出了同龄的孩子。因此, 在语文课堂上, 当遇到具有讨论性的问题时, 我们应以鼓励学生为主, 以激发学生敢发言、能发言并最终形成会发言的兴奋点。但同时, 教师也不要随意地对学生进行表扬, 只有当学生对问题真正产生兴趣并参与其中时, 此时, 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并配合激励的话语, 这样, 才能让学生产生对问题的探究性, 并对整个教学内容产生兴趣。
教学, 有的人说是一门艺术, 有的人说是一种职业。笔者认为, 首先, 能够把大纲中规定的内容传授给大部分学生, 并且能够使另一部分学生能在中职语文教学当中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 这已经是不易了。在此基础上, 如果再能够驾驭好课堂并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实施并坚持下来, 这就是笔者所追求的目标。
中职语文教学质量 篇2
摘要: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力推进中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的今天,中职学校担负着培养新常态下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人才质量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直接体现,但是目前,中职学校的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差异巨大,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否适应新常态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应如何把控?分析引发教学质量出现差异的各种诱因,重新规划专业和课程体系,健全教学质量的管理和保障制度,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术技能,服务中国制造2025,是目前中职校共同的任务。
关键词:中职教学质量 诊断与改进 技能训练 工匠精神 职业素养
第一章 质量概述
人们创造了大量的质量理论,在不同的行业领域,质量的定义都不一样。质量是什么,通俗地讲,质量就是人们不懈的努力来尽可能好的满足用户的期望。在学校的发展中,我们关注的是教学质量,培养的人才要满足社会的需求和企业的期望。
质量是一切的基础,没有质量,谈什么品牌、发展、竞争都是空话。尤其是对于我们中职学校来说,质量更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我们谁也不能保证只要我们的教学质量一流了,我们培养出的人才就是一流的。但是,想要培养出一流的人才,质量一流是其中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教学质量没有一个单一的质量标准,而是一个有机组合起来的概念体系。教学质量有三个较有代表性的定义[1]:其一,教学质量是指教育所提供的成果或结果(即学生所获取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满足教育目标系统所规定标准的程度;其二,教学质量是指学生获取的知识、技能及价值观与人类环境的条件及需要相关的程度;其三,教学质量是指教学过程中,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学生的发展变化达到某一标准的程度以及不同的公众对这种发展变化的满意度。中职教学质量是以教学为中心,兼顾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技能技术水平、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等多项指标的综合统一体。如何把控中职教学质量,已经成为目前国内严控的一个重点,高层设计的改变,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制度的建设,便是着手中职教学质量的掌控。
第二章 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现状分析
(一)部分中职学校重视招生数量而轻教学质量。
中职学校的教学现状还有点混乱,每个学校不是在追求质量的卓越,而是在追求招生规模的扩张。学校千方百计不断充实自己的招生团队,洒向各个初中校的招生个人或团队,窥探着初中毕业生的一举一动。有的学生在中考以后甚至在刚放步入初三,就会接收到几十个甚至几百个招生老师的电话,在这些招生老师中,有些是学校的老师,他们的宣传基本符合实际情况,但是也有一些是招生串串,他们的宣传脱离实际。各中职学校招生团队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终于在当地赢得了一席之地。招来的学生多了,面临的困难就多了。首先是硬件的不足,规模不大的学校,招生人数超过自己的规模,学校容纳不了,就随便租一个地方办学。条件呢,老师紧缺,设备全无,根本没有一个像样的计算机室,更不说专业的实训设施设备和指导老师,招来的学生能学到什么呢?其次是管理难度的增加,一味地追求招生数量的提高,形形色色的孩子进入学校便会有各种不良表现,他们没有感受到学校的良好校风,没有享受到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没有受到专职教师的专门培养,这样的学校教学质量会好吗?在招生数量扩大的背后,是不是管理难度的提升,是不是教学质量的严重缩水?招生的规模是不是应该由有关部门进行控制呢,根据现学校的专业情况和专职教师情况,实训情况进行控制呢?在国家大力弘扬中职学校是教学质量生成主体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对当地的教学资源进行诊断与改进,重新布局,科学规范,让一个学校就办好自己的重点专业而限制或者取缔其他的附属专业呢?如果这样的话,每个学校在当地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自己的品牌,学生自然会慕名而来,哪还会存在生源大战,专业的学校自然就有专业的老师,教学质量不是很快会提高吗?
(二)部分中职学校重视技赛而轻技能。
当前的中职学校在技能大赛获奖荣誉的驱动下,不惜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专门用于技能大赛的训练。很多学校从学生进校就开始选拔竞赛的苗子,成立各种竞赛辅导班,竞赛师徒小组等。这样的竞赛模式固然能让少数的同学技能拔尖,给自己和学校带来一些荣誉。但是,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并不是看中哪几个同学的技能,而是全体学生的技能素质。按照中职学校的相关规定,中职学生开设的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应该达到1:1,也就是说,半天的理论课应该配置半天的实践课,中职学校不应是理论教学场地,而应是实践教学场地。如何实践呢,汽修专业的学生就应该去做相关的实训,底盘,车身,发动机,空调,钣金,喷涂等练习。旅游专业的学生就应该做铺床,中餐摆台,茶艺等练习,财会的不应该在财会室模拟企业经营吗?为啥很多中职学校没有大面积的进行技能训练呢,那是因为没有配套的师资力量和配套的实训设备,同时,参与实训的耗材费用也高得惊人。中职学校,如果招收了相应专业的学生,没有提供相应的实践训练,学生的学习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天天坐在教室里仍然参与早就厌恶的理论学习,他们能学好吗?当今中职学校的教学诊断工作,上级政府或相关部门也应该诊断一下中职学校开办的专业,同意开设的这些专业,他们都符合标准吗,有专业实训的条件吗,按照专业设置开足了课程吗,技能训练跟进了吗,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三)中职学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重理论,轻实践。目前,伴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呼声,全国的职业教育如同雨后春笋,满目琳琅。学校发展的同时,中职学校的教师队伍的数量严重不足,与中职生匹配的教师队伍远远跟不上职业教育的发展,普通高中的师生比在1:16左右,而职业教育的师生比应控制在1:18—1:22,根据目前的数据,很多地区的中职师生比都在1:25,甚至会更高。师生比不足的背后主要是专业教师的短缺,很多专业教师都是普通中学转型教师,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准和理论知识达不到中职教育的要求。他们缺少生产,管理的实践经验,也没有经历过系统的,严格的专业培训,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不经过严格的培训根本满足不了现代职业教育的育人需求。有些学校为了弥补专业教师的不足,就出现了一个教师任3-5门专业课的现象,这样不但加重了教师的负担,还让教师在专业化道路上越走越远,优质的教学质量也就越来越远了。
第三章 中职教学质量把控要点分析
(一)加强思想教学,重视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的教学质量。道德是社会上推崇的积极,健康,向上的规范和准则。德育就是德化,只有道德上不失准则,学习了其他技能和知识后,走进社会,才能创造积极向上的社会财富和体现个人价值。譬如说:一个人是计算机方面的天才,天赋异禀,但没受过“德育”的熏陶和教化,于是乎这个人制造类一系列的电脑“病毒”,导致社会混乱和部门瘫痪无法运作。再比如说:一个人所学习的专业技能知识出类拔萃,可惜失德和没有信仰,这个人在个领域里制造了一种反人类毁灭性的武器,导致整个世界危机重重。再比如说:一个人在某领域的成就卓越,但没信仰和道德,这个人可以出卖国家机密和信息,我国不乏这样的民族败类。这就是“德育”和教化的重要性。中职学校就是要塑造思想道德素质高尚的人,学校的德育工作乃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将来的技术人才在企业具有敬业和实干精神,能够不断的推陈出新,能够不断的提升自己,难道不是企业期望的人才吗?
(二)重视技能训练,强调把操作能力放在重要位置的教学质量。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是文化成绩差,带着学习失败者的心理阴影进入学校的,他们对高深的理论知识已经没有了丝毫的兴趣,动手能力的培养,专业技能的训练可以说是他们就读中职的唯一兴趣。那么,调整课程结构,保全专业教学和技能训练的课时比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不管中职生将来的岗位是蓝领还是白领,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是他们将来发展的关键。中职生的职业技能是他们走上就业岗位必备的技能,没有一技之长就不会再未来的经济社会中长远发展。中国即将成为未来的制造大国,要求每一个员工的技能必须过硬。中职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让每一个学生的都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中职学校应该像重视技能大赛一样,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技能训练,如果能够按照专业课和理论课的1:1的比例开设技能训练课,在一大批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学生能学到的专业技术水平实际上是很高的。
(三)弘扬工匠精神,狠抓培养精益求精的职业人才的教学质量。“十三五”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关键节点,制造业是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不可否认,当前我国制造业还存在着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究其本质,正是“差不多精神”在作祟,导致了即便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设备、一流的规范,但因为缺少“工匠精神”,从而缺少一流的产品。实现中国梦,需要弘扬“工匠精神”。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梦想,需要有伟大的精神做支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华夏儿女的共同梦想,要实现梦想需要让“工匠精神”薪火相传。中职学校在学生技能训练的同时,应磨砺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哪怕一点点的错误或一个小小的工序,都不能有丝毫的马虎,不能有一分一毫的误差。将来在自己工作岗位上,身怀报国赤心,凭借技精艺湛实现自己和企业的报负,这难道不是“工匠精神”之体现?
(四)重视教师培养,优化师资结构。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诊改,拟定好教师成长计划,学校应该制定一定措施,促进教师的转型或专业提升。加大教师的培养力度,重点培养专业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加大专业教师培养的渠道很多,可以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通过骨干专业教师的培训的带动一批,提升一批。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派老师进优秀企业进行学习深造,企业拥有庞大的实践者,不乏行业的顶尖高手,向他们学习请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到企业进行实践,企业师傅可以手把手的进行辅导,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很快的。作为中职学校,应把培养学生合格的技能作为教学得首要任务,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学生的技能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第四章 结束语
当然,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各个学校的原因都不尽相同,在当前诊改教学质量的同时,我们中职学校应该共同努力,积极配合中职学校的诊改,以教育教学为中心,把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作为当前的主要抓手,为实现中华工业强国之梦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论教学质量的概念体系》 湖南长沙 刘慧云 吴庆华 [2]、《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其建设》,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第9期曹大文
[3]、《中职教师队伍建设中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重庆渝北职业教育中心 陈雪
如何提高中职德育教学质量 篇3
关键词:中职;德育教学;兴趣;教学方法;心理因素
当前,社会提倡素质教育,面对中专生我们应如何来上德育课,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中职学生作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的一个失败者群体,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一个应试教育下的弱势群体。正是因为其弱势,对其进行德育的教学方式方法才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如何提高中职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人认识、欣赏与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趣味性是轻松学习公共基础课的前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点燃他们参与学习的欲望。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基础薄弱,对自己没信心,学习没兴趣,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德育课有抵触情绪。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主要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1.精心准备导入语,把学生的兴趣引到课堂上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一开始,一段精彩的导入语能紧紧扣住学生心弦,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
新课的导入方法很多,可以借助教材内容讲讲学生身边的相关故事,比如:药家鑫事件可以用来讲解公民需要有法律规范意识等。有时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愉快学习法
虽然快乐的课堂不见得就是成功的课堂,但是不快乐的课堂一定不是成功的课堂!
要让学生愉快学习,首先要创造愉快、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他们在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收获学习成功的快乐。其次,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启发式教学,适当运用一些当前流行的术语,多讲学生喜闻乐见的事,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方法的变化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职业教育与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不一样的,我们所面临的学生群体也是不一样的,因而教学内容、方式、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1.大力精简教学内容
学习犹如吃饭,应吃得少而精。内容精减,更易于教学内容的控制。
2.改变一般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来满足教学需要。
(1)启发式引导法
这种方法是指在讲解知识点时,提出问题,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比如:在第一册的德育教材“职业伴随人生”这一课中,在讲解职业的概念时给学生提出问题,设
问:“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职业?”学生会说警察、教师、医生,接着提出问题:“如今的新职业有哪些?你能举出例子吗?”继而提出职业的概念。通过这个问题的引入,学生的记忆会更深刻。
(2)讨论式教学法
是指在讲授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教师加以引导。当教师提出问题时,每位学生对同一问题可能会有多种不同的观点,教师可以对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合,并反馈给学生。这种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例如:在讲解“货币的演变形式”时,先提出问题:货币的历史演变形式有哪些?各自的特点以及缺点是什么?以分组讨论的形式说出它们各自的优点及缺点,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这样会使平时在全班同学面前不敢发言的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内向的学生也逐渐增强了自信,敢于展示自我,在其小组成员的赞赏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案例教学法
这是目前在教学过程中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所谓案例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案例分析、讨论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三、激活学生的心理情绪,营造情感教学模式
情感因素是影响中职学生学习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认知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构建积极的心理要素,调动、控制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情感因素,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优化德育教学,有效推动学生的学习过程。
1.灵活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主动心理情绪
在公共基础课中,教学的模式一直都是老师满堂灌,使得学生在上理论课时觉得学习内容枯燥、无味,课堂教学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因此,我们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德育课的魅力,激活学生的主动心理情绪,使得德育课堂动起来。例如,在“讲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内容时,可以借助角色扮演情境法,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并且制作图片展示给大家,真实地、直观地表现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内容。有趣的教学情境增强了学习内容的新鲜感,给了学生丰富的感官刺激,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用成功和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的情感体验
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正值青春年少的中职生更是如此。因此,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认真收集和分析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性格爱好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体现学生个性的教育目标,让学生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找到自我、体验成功的愉悦。注重对学习后进生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让激励性评价成为活跃德育教学课堂和构建学生积极心理的催化剂。
总之,在中职德育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要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互相鼓励,让学生相信自己、相信老师,让学生感觉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他们好,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获取;另一方面,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备课量增大,需要把知识更灵活地传输给学生,需要教学方法多样化,才能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夏志芳.中职职业教育.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05.
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研究 篇4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质量,提高
0 引言
专业型、技能型的劳动者只是具备了某种超过他人的技能,未必就是高素质的劳动者。如果想使其整体素质都很高的话,学好语文是必不可少的,如此才会有较强的阅读、作文和口语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才会有较强的运用语言综合分析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中职学校如果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就必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笔者在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愿与业界同仁共同探讨。
1 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情况
中职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语文基础知识水平普遍较低,没有升学压力,许多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浓,还有的学生在念小学、初中时就厌学。不善于语言表达、不善于阅读理解、不善于写作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必须面对这个实际情况,重视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只有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才能有利于提高中职生的整体素质。
2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如果还像在初高中那样以成绩来评价中职学生的学习肯定是不行的。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彻底改变“以成绩论英雄”的观念和方式。在教学中要树立差异资源观,既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的不同,对基础好的学生有较高要求,对基础差的学生就要求低些。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又有所不同。比如,笔者现在所教的学生涉及幼师、旅游、机电、计算机4个专业,对幼师、旅游专业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要求较高,而对机电、计算机这两个专业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的要求,相对要低一些。这样做是从学生个体情况出发,引导他们学会学习,满足了不同基础、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促进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
3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学生因为基础差,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如果教师仍然沿用陈旧的教学模式来教学,学生就更加不愿学习了。怎样让学生从不感兴趣到有兴趣学习语文呢?笔者的做法是:
首先,在学生刚进到职校学习时,就在语文课堂上举例说明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比如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自我介绍,试着帮助别人拟一份合同,写一份即兴随想等等。这些涉及到日常礼仪规范、交谈技巧、写作及应变能力,目的是让学生懂得,这些内容在中职学校语文课上都会有涉及,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用处很大。大家明白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才有可能提高认识,认真学好语文课。
其次,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中职生年纪和高中生一样,但是有时候在课堂上他们的表现和小学生相似,学习上缺乏耐性,教师只有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有新鲜感,才能使他们保持学习的兴趣。例如,笔者在讲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之“模拟应聘活动”的内容时,不单单是拿书本来讲活动流程,还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小组可以先在组内组织面试预演,由组长担任面试考官;预演过后,由语文老师担任面试考官,每组推选1~2名同学作为代表,进行模拟求职面试。然后老师与学生一起对参加面试的代表进行点评,老师除了指出不足之处外,着重对学生进行鼓励。这样,学生有机会锻炼自己、展示自己,学生学习起来也就比较有兴趣,在不知不觉间,教师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学生也获得相应的提高。
再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职校的学生,要求不要过高,一定要把他们和普通高中的学生区分开来。比如,笔者在讲解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语文》(基础模块)里的“古典诗文诵读”这部分内容时,只强调学生做到基本的品读、感悟和积累,不要求其能够透彻理解,让学生感觉难度小,容易接受,自然他们就喜欢学习语文了。
4 课中拓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拓展延伸,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职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有很多的妙词佳句、精彩语段,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好好地感受、品味、积累。例如,语文(基础模块)上册《平凡的魅力》这篇课文,语言非常优美,其中有段话是这样写的:“风很平凡,如果吹在夏天;水很平凡,如果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雪很平凡,如果飘落在冬日与春日之间……”联系上下文内容,可以知道作者要表达的是平凡中蕴含着不平凡的意义。仔细品味这些句子,就会理解作者汪国真的这篇文章要传达的主旨是:一个平凡的人,只是茫茫人海中的一员,但是只要拥有平常的心态,一样会发出无穷的魅力。品味之后,针对职校学生语文能力较差的特点,又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让学生仿写。仿写完之后,教师选一些写得较好的句子让学生念出来与大家分享,这样做能够培养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又如,笔者在上幼师班语文课的时候,根据班级里女生居多的特点,选取一些女性作家的作品作为重点来讲。像舒婷的《致橡树》,秦文君的《我们是一家人》。一方面因为这些作品描写细腻,与女生之间容易产生共鸣,有些女生感觉到这些作品里的人物就像是她们自己一样,另一方面,这些女性作家本身就是女生学习的榜样。上课时在让学生品读、感悟完作品之后,来设想自己将来谈恋爱、组家庭时,要持有什么样的爱情观、亲情观。还可另准备一些课外较易理解的诗歌或文学作品让学生赏析。这样的课程内容设置联系了实际生活,让学生懂得怎样对待生活和人生,培养了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又培养了学生一定的赏析文学作品的能力。通过这样的课中拓展及延伸,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能有所提高。
5 提高中职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作为课堂知识的传授者,首先自身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其中语言魅力尤为重要。如果一个教师知识贫乏,上课枯燥无味,哪个学生爱听爱学呢?如果教师知识丰富,教学语言优美,充满幽默,课堂上有融洽的气氛,又会有哪个学生不喜欢呢?教师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在教学中就能做到游刃有余,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汉语言的魅力,沉醉到知识的海洋里。
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及思维特点。中职生和普高生相比确实有不足之处,但他们也有他们的长处,如果老师能够多看长处、多加鼓励,就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充满热情地学习。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活动空间,允许学生展现自我,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的个体需要,变学生的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
再次,语文教师要有终生学习的意识,及时掌握新知识、新信息,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这样才能使语文课保持鲜活的时代特色,让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
6 结语
提高中职语文的教学质量,非一日之功即能见效,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作为中职语文老师,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促进他们的思想修养、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全面提升,形成健康向上的健全人格,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打好基础,成为高素质劳动者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如何提高农业中职学校教学质量 篇5
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
如何提高农业中职学校教学质量
内蒙古扎兰屯农牧学校 陈申宽
2011年7月4日至7月14日在清华大学参加了为期10天的中等职业学校校长改革创新战略专题研究班的学习。在本次学习班上鲁昕副部长做了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报告,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王继平所长做了中职学生与中职德育;清华大学张学政教授做了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教育部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研究所邓泽民主任做了职业教育教研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报告,还有一些专家企业经理分别介绍了校企合作等方面的专题讲座。领导、专家教授讲座,学习内容丰富,涵盖中职学校发展的各个领域,培训的时间虽然短暂,取得的收获是巨大的,现结合自己对中职学校改革创新的思考,谈几点学习体会。
一、进一步认识到中职教育的重要性
7月7日上午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聆听了鲁昕部长的讲话,鲁部长从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原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中职要担当调整教育结构,建立合理的人才结构,建立人力资源大国到强国,是我国经济发展所决定的。担当起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民转向市民,农民转向产业工人的重任,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离不开中职教育。担当起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提升的任务。担当起培养紧缺人才,制造业升级所需要的技术人才的作用。通过学习使我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新地位: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必须要积极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加强现代设施农业等涉农专业建设,解决好政府和百姓关心的“米袋子”、“菜篮子”问题,满足现代农业类企业用人的需要。
继续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特别是要大力培养新型农民、职业农民和农业产业工人,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做出新贡献。在新的时期职业教育成为增强国家核心竟争力的重要战略;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职业教育是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支撑;职业教育也是国家和谐稳定的重要措施,这在少数民族地区尤为重要。
二、进一步认识到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
(一)中等职业教育国家的定位有以下两方面;
一是面向未成年人学历与职业生涯的教育,使受教育者获得基本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面向社会有择业培训需求成年人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具备和提高再就业和创业的能力;
三是面向有提高生活质量需求的社会成员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具备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了中职的定位方面,在办学的理念上要根据以上三个方面建设好相应的软件与硬件,满足社会发展对中职教育的需求。使我认识到职业教育贵在“职业”二字,我们要把精力花在学生的技能培养方面,职业素养形成方面;我们要把精力放在校企合作方面,要使我们的学生成为企业急需的人才;我们要把精力放在促进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农牧业的发展的推动作用上,使学生质量得到真正提高。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提高教学质量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在学校工作中要以教学为中心,保障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学时数量。加大学生的作业量,让学生充分利用自习时间学习专业知识。
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课外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强化技能操作,培养的学生适应职业岗位变化能力,继续学习能力。
三是要按照市场需求培养相适应的中职人才,教学和用人市场对接好,开设的课程、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很好地衔接,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实际有机的结合,培养岗位用得人的中职人才。
四是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按照规范的制度育人,打造好职业教育的形象。
五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利用基地田间课堂和养殖场开展教学,提高教育质量。
四、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我校的情况,现在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老教师陆续退休,有的教师通过读博士后流入高等学校任教,年轻教师进不来,师资出现明显的断层。进行师资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准入制度,严格准入标准,选进教师时除进行笔试和面试外,应考核技能操作能力,保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二是要拓宽职业教育教师来源渠道,不仅有企业实习经历的大学毕业生任教,还要鼓励学校从企业、行业引进专业人才任教或兼职;三是制定年轻教师参加实践和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五、建议
一是中专的教学计划最好是三年学制,理论教学两年半,顶岗实训半年,这样能够把文化基础课讲授一年的时间,专业基础和专业课也能讲授系统,让学生充分掌握,为在适应岗位工作和再学习打好基础。经过近年来的实践,两年上课,一年实训使文化基础和专业课压缩的太多,不利于高素质中专人才的培养。因为上中职的学生文化课都基础差,按照中专的授课内容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接受不好。有条件的学校办四年制的中专,能够达到一定的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是用人制度方面的改革,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入时应该将中职毕业生也列入到入门条件中,以增加中专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进一步学习提高的积极性。
三是尽快在中专学校教师中设正高职称,调动教师终身为中专教学服务的事业心,也使高学历的教师留在中专工作,提高中职教师的素质,促进我国中专可持续发展。
四是中专教研的费用增加 中职教学新问题多,应该加大教学研究的力度,需要有一定的资金保障,尽快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文 章来源 莲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探讨 篇6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学习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6-020-02
在学习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最现实、最经常、最活跃的因素,它是学习的重要内动力。发明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中职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整个教学活动中,一定不可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要千方百计地利用各种手段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质量自然就会提高。
一、明确中职语文学习重要性,激活语文学习的动力
要激发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必须使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重要性。现在读中职的学生,一般都是文化基础较差,对文化课学习早已失去兴趣的初中毕业生。大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上中职学校学好专业课就行了,没必要学语文。教师应及时纠正这种错误认识。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它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语文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结合语文课学习,我教导学生,中职生毕业就要就业,就业需要写求职信,应聘面试要用口才推销自己,如果语文能力不强,将无法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展示自己的才华;“好酒也怕巷子深”,在当今人才竞争十分激烈、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大环境下,即使你有很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因交往、沟通、协调欠佳,无法被别人了解、任用;现在是市场经济,法制社会,做什么事情都得签合同,如果没有很好的语文知识,不能正确理解合同条款,将无法正确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且,现在是信息时代,知识老化的周期越来越短,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而学习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要会读书,就必须有良好的语文素质。再说,语文的基本属性是工具性,是理解的工具、思维的工具和应用的工具,如果不学好语文,怎么能学好专业技能课呢?今后又怎么能在社会上立足呢?学生认识到了这些,产生了学习语文的需要,明白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出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语文课堂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素质教育德育为首,育人先育德。德育是“五育”之首,是智育的灵魂,对智育的成功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在中等职业教育很多学科中都有德育内容,尤其是语文学科,德育内容更是丰富而生动,语文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良田沃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地人生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首先,对学生进行崇高理想教育。分析学生学习积极性差的一个原因就是从小生活过于安逸,没有受过挫折,幸福生活似乎来的太容易。生活没有目标,没有树立崇高的理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建立远大的理想树立崇高的目标。在学习《沁园春 长沙》一课时,利用多媒体,给学生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一代伟人的博大胸襟和豪迈气概,并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树立自己的远大理想。在讲授《一段最古的长城时》利用赵武灵王的事例,激励学生要打破陈规,敢于创新。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现在大部分学生都属于90后的一代,这一代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任何挫折,父母呵护有加,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体谅父母的艰辛,导致了部分学生缺乏责任感,和父母相处时关系紧张。在讲授《提醒幸福》一课时,先让学生体会父母带给自己的幸福生活,再让学生认识到有父母的唠叨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让学生善待父母的唠叨,享受父母的关心。在讲授《我的空中楼阁》时,让学生描述自己的小屋,引导学生思考父母为了给自己打造温馨小屋花费了多少心血和汗水,让学生换位思考,体谅父母的艰辛与不易。课后作业是写一篇作文,题目为《我让父母在安度晚年》,中间空格部分自己填完整,想象一下日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如何让父母安度晚年。这个问题既对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通过课堂的德育渗透,学生学习有了目标,对自己、对父母有了责任感,学习的内因被激发,学习有了积极性。
三、注重提高自身素养,用魅力感染学生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学生喜欢你,才能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对大部份学生来说,如果不喜欢他的老师,那么很难将这门课学好。作为老师,从接手学生的第一天起,就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你。特别是语文老师,你的一手好字、一篇文章、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知天文,晓地理,通古今,这些都是你可利用的资源。适时的示范与展示,可以让学生在惊叹中去效仿,在效仿中产生兴趣,在兴趣下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自身资源的沉淀,琴棋书画虽不能精通,但应略有浅尝。
四、注重情感交流,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平等教学,用自己的热诚帮助学生、爱护学生,用实际行动感化学生,绝不能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而歧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在课后,教师要经常与学生接触、交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要、生活问题等,指导他们学会总结知识、改进学习方法。情感在教育过程中起巨大的调节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信任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这是一种催化剂,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这种情感还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信赖,使教师提出的要求容易为学生接受。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情感效应,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要让学生真正喜欢你,喜欢你所上的课,教师得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帮助、引导甚至感化学生,用真诚的态度同每一个学生交往,让学生从内心里感到教师可亲、可近,让学生乐于接近教师。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要热情详细地解答,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愿意接近的朋友,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五、结合现实生活,培养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的激发需要一定的情境”。人一般都会对身边的事物有亲切感,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加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把学生身边的一些事物搬上课堂,就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消除了他们的陌生感,那么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比如我所在的学校附近有一座翠华山,在当地十分著名。我在讲授《梦游天姥吟留别》这篇文章前,就让学生了解这座山的高度、形状、景色特点。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了一组翠华山的照片,用实物投影仪投射出来,学生立刻被翠华山的画面感染,情绪骤然高涨,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原来我们的家乡也这么美、这么有趣,接着结合天姥山对比讲解,进而引起学生对天姥山的兴趣,把难以理解的文章变得相对简单了。这样,学生学的快,学得有味,学习的兴趣更浓。同时,因为教材的内容是有限的,不能包罗万象,应有尽有。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科技、文化成果不断涌现,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随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强烈。因此,把学生所关心的社会动态、科技发展和社会的热门话题,如“克隆技术”、“纳米技术”、网络技术等内容引入课堂,既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关心社会的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激发学生对社会、对科学的热爱。如结合国内外发生的大事件,各种纪念日和节日,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了解祖国历史、文化,关心祖国建设,放眼世界未来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结合科技活动,让学生了解当前科技发展的新信息,新成果,满足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开阔视野,启发思维,激发学生创造力,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
六、综合课堂实践活动,点燃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能完成自我教育的任务,我们必须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体验、实践、认识的机会。而这一点恰恰是我们有限的课堂难以办到的。因此在有限的课堂内我们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传授方法,把课堂当成训练基地。如有计划地开展语文竞赛活动,对调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极大的作用。竞赛可在不同范围、不同场合随时举行,不必拘泥形式的大小。课前五分钟的演讲,专题形式的朗诵会、辩论赛、演讲赛等等。活动时模仿电视综艺节目的布局,全体学生分成几队或是几大方阵,进行对抗赛。学生在这些活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们怎能不喜爱语文?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我开设了一些赏析型活动课,课下由各个小组确立一个主题,分头搜集资料,集体展示。在活动中,涌现出“神游三国”、“秋雨诗意”、“走近冰心”等不错的赏析课。这些活动课体现了他们一定的审美情趣,也体现了他们丰富的创造力。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对于语文阅读是一种很好的引导,同时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浓。。
七、结合专业特点,突出职业特色,激发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课内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的知识学习过程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开展多种途径和形式的语文生活实践活动,尤其是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语文生活经验。中职语文的课堂教学要多创设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情境,充分利用语文知识去表达自己专业的特点,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此,语文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就不仅要解决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效结合问题,还应充分考虑中职生就业、从业、创业的需要,侧重职业素质的养成,突出职教特色,在语文教学与专业学习的结合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听说读写能力。将专业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指导学生的作文《真重理就不该轻文》一文时,结合文章最后一段生动的比喻,提出“谈语文知识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这一论题,让学生论述。通过论述不仅使他们对语文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有了理性认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亲身体会语文在专业知识学习中的作用,使之感到书之有用,方能使之学之有趣。
综上所述,只要中职语文教师能不断探索,采取各种方法有目的地培养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不断提高自身学识、修养,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尊重学生,必定能促使学生产生渴求、探索知识的内动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瑞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的“激趣之法”[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7.
[2] 韦志成.语文学科教育[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2.
[3] 陕西省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大纲(修订试行稿).
如何提高中职数学教学质量 篇7
分层教学模式具体可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 教学目标是立足形象思维, 让学生理解重要的数学概念, 掌握必需的数学方法, 能以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主要为基本概念、最基本的运算及简单应用。核心内容为概念的理解掌握, 方法的纯熟运用, 不要求掌握具有一定技巧的运算。有一定难度的定理不要求掌握证明, 但要通过大量的图解实例使学生理解定理的条件结论。第二层次。教学目标是让有一定爱好和基础的学生学习到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计算技巧, 发展思维的抽象性和辩证性, 养成严谨的治学作风。教学内容为理论及运算技巧的学习, 并适当拓展, 应在理论的严谨、思维的缜密、运算的复杂方面提出较高的要求。在深度与广度方面比第一层次都有较大的提高。第三层次,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和实践具备较强的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能解决一定难度的实际问题。在上述三个层次中, 第一层次是最基础的, 也是最重要的, 是必修课程。必须要让所有学生通过这一层次的学习, 掌握专业知识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是对数学成绩较好, 有继续学习意愿的学生提出来的, 可作为选修课程开设。
二、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课件能将大量现实素材转化成数字信号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应用, 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 教师在科研探索的海洋里尝到了成功的乐趣, 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在具体教学实践中, 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多媒体教学要力求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思维训练为核心, 以丰富信息资源为基础,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 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 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 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需做到不抢学生的思维空间, 要注意体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果在课件中把所有抽象思维、文字语言的理解都用多媒体形象展现出来, 实际上是扼杀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课件的应用仅仅是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一种辅助或补充, 要充分考虑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培养, 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不能一切都包办到底, 到头来是妨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2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先进的教学手段不应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板书、语言描绘、手势比划、模型展示、实物演示、师生情感交流等传统做法仍然是十分有效的。只有教师和多媒体两方面的优势都发挥出来, 才能达到一种完美的结合。企图用屏幕来代替黑板的所有功能, 缺乏板书、演算的做法, 将会是事与愿违的。黑板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交流知识、经验和体会的不可缺少的地方, 一个考虑完善的课件, 也不可能完全适合每个班集体的教学需要, 黑板的作用仍是极其重要的。若时间紧的话, 可考虑采用片段式课件替代整课式课件。
3多媒体教学对教师在课堂上的驾驭能力要求更高, 因此需要教师在对多媒体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 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首先, 加强教师的业务知识学习, 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学习, 使在岗的教师人人都懂多媒体, 人人都会用多媒体。其次, 组织一些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有专长的教师多制作一些课件, 并组织教师进行观摩, 构建课件库, 为其他教师上课提供便利。这样, 必然会提高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自觉性。再次, 参加一些多媒体教学方面的培训, 同时也可以对教师提一些具体的要求, 使教师能自觉地投入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学习当中去。
三、合理设计作业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 人们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 丢弃了作业有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发展性的功能。教师要彻底改变作业布置中重“量”轻“质”的错误做法。由于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数是数学基础差, 有些学生基础甚至和小学生水平差不多。所以在布置作业时, 不要特别注重“量”而更应注重“质”。努力提高作业质量, 精心设计、布置一些典型性的作业题, 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练习效果。中职教学中, 必须注重数学的开放性和实践性, 合理地设计作业题。给学生提供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发散性、独创性。另外, 还可以打破学校这个相对封闭的区间, 适当充实一些与社会联系的实践性作业, 加强知识性作业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如教《数列》一章时,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课余时间从银行的存贷问题入手, 根据自己家存款和贷款的多少计算几年后应取款或还款的金额;这样既联系了实际,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强烈求知欲和极大的兴趣, 又锻炼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中职院校的数学教学应以知识性为主, 兼具素质性。在教学实践中, 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模式, 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 合理设计作业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中职教学教学质量。
中职教学质量管理政策综述 篇8
为分析中等职业教育政策对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影响, 中职学校如何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并通过中职学校的教学实践为国家制定和完善新的教学质量管理政策提供依据, 我们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了研读和分析。通过研究注意到, 相关职业教学质量管理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国内外教育政策、ISO9000在中职学校的实践、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现状、“双师型”队伍建设、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培养模式等几方面, 针对教学质量管理政策研究方面的文章几乎没有。
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政策的沿革
(一) 建国以后的前30年
在建国以后的前30年,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主要采用前苏联的教育模式。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主要表现为选拔性考试的中专教学模式和理论学习与工厂实习相结合的厂办技校教学模式。
中专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 学校或教育者按照固有的要求编排课程, 规定各个年级、专业的教学标准, 然后按照这些课程和标准对完成教育的学生进行考核, 以确定学生是否进入下一个年级或毕业, 不合格者将被淘汰 (留级或肄业) 。这种模式的教学质量管理不注重教学的全过程, 完全是一种事后检验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
厂办技校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 理论教学也是按照固有的程式进行的, 学校按照办校企业的性质安排专业课程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 学校的培养目标仅是适合该企业或类似企业的工作。实践教学环节, 师徒传授技术的痕迹很重, 显然不适应技术创新的要求。这种模式下的教学质量管理也是以终结性评价——是否适合本企业的要求为标准的。
(二) 改革开放30年
“以评价为中心”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 先是有形成性教育评价, 它由关注寻找适合教育的人转向开始寻找适合人的教育。其含义就是在课程的编制、教学和学习过程中, 使用系统评价, 以便对这个过程的任何一个加以改进。更进一步的是诊断性评价, 即学习和教学前的评价, 目的是确定学生和教学过程的特点, 检查和分析存在的差距, 以便找到对症的教法和学法。
“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改革开放以后, 特别20世纪90年代以后, 国家对职业教育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出台了大量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加大了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国家提出了“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在这种形势下, 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提高了, 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也被提了出来。在该模式下, 明确将教学质量问题提到了学校发展的战略层面, 学校以教学质量为中心, 借鉴和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全面质量管理顺应了新时期的国家职业教育政策, 它不同于先前的几种教学质量管理模式, 主要表现在教学质量观和教学质量标准不同、教学质量管理的理念和要素不同。
教学质量管理政策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1985年,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对职业教育的定位、发展路径以及相关政策进一步系统化, 提出了“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 决定中等教育从中学阶段开始分流, 鼓励多形式的“社会力量办学”, 为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办学提供了政策基础。受这一政策的影响, 各种层次的职业学校大量出现, 尽管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一些人才, 但由于办学条件所限, 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很多学校的发展后劲不足, 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1991年, 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 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继续扩大招生规模, 使全国中职的在校生人数超过普通高中的在校生人数。在扩大招生的同时, 注重了学校内涵发展, 提出有计划地建设骨干校、示范校和加强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要求制定职业技术教育教师的任职条件, 采取措施逐步提高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待遇。这些政策为提高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提供了基础性保证。但是, 在招生规模盲目扩大而教育经费没有增加、师资没有得到改善的情况下, 教学资源相对薄弱的学校各种矛盾显现出来, 教学质量下降, 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较大。
1990年以来, 国家连续出台了关于职业资格认证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1995年1月国家颁布的《劳动法》第八章第六十九条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 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 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1996年9月国家颁布的《职业教育法》第一章第八条明确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 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 实行学历文凭, 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再次重申“要在全社会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
2008年,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把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手抓规模扩大, 一手抓质量提高, 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并提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中等职业学校基本的教学制度”, 进一步明确了中职办学方向。
上述文件的出台对职业教育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 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出现了各种新型的教学改革模式, 最引人注意的就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 对教学质量管理的要求更高了, 要求学校在招生、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设施、人才培养观念、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
存在的问题
第一, 我国的职业教育政策在内涵上要求较少, 在办学规模和运营机制方面较多;整个社会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并没有形成共识, 外部制度环境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制约依然很大;还没有企业参与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建立等导向性政策。
第二, 职业教育政策在实施中存在失效问题。 (1) 职业教育政策工具不充足, 造成职教政策有效运行所需要的相关配套体制不健全、不完善。 (2)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难, 统筹乏力。 (3) 资源难以整合, 无法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参与职业教育办学, 以至未能形成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有效机制。 (4)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就业制度等与职业教育的衔接与匹配困难重重。 (5) 政策实施激励不足、执行力弱, 造成一些职教政策执行力低、政策效果不理想。
第三, 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虚假化”和“扭曲化”, 造成了教育政策的低效和无效。执行者自身素质不高、政策监督缺位、观念落后及教育政策效力欠缺是影响教育政策执行的因素。
第四, 国家虽然出台了很多关于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但针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的指导性、可操作性文件鲜见, 导致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中等职业学校各自为政, 寻找不同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 或只能参照产品的质量管理模式, 将其应用于教学管理。
第五, 有些职业教育政策执行出现偏差。不少学校急功近利, 不顾学校自身情况, 盲目设置“热门”专业, 无视课程设置与结构的合理性, 忽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片面追求就业率, 甚至不惜弄虚作假, 导致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社会效益也日益下降。
第六, 一些地方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投入不足, 基础薄弱, 办学条件较差, 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教育教学质量不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就业准入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影响了受教育者的积极性。
第七, 首先, 职业教育的问题是国家的人才政策问题, 其次, 是教育领域对职业教育的定位问题。虽然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 投入大量经费, 但是, 职业教育的地位依旧很低, 仅以招生为例,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是在普通教育之后, 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普遍放在各地招生录取的最后一批。再次, 是职业教育自身的问题。与当前的生源质量相对应, 职业教育的质量也令人堪忧。对于中等职业教育而言, 一些地方的职业学校出现了“有职业无教育”, 把收来的学生以顶岗实习的名义送去做一些简单的操作活, 这种违法办学, 既对受教育者不负责, 又严重影响职业教育的形象, 这些现象反过来又严重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第八, 教学质量管理缺乏创新, 面对当前学生基本素质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现状, 教学质量管理跟不上。例如, 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相对滞后, 市场观念淡薄, 教学方向不明, 目标不清, 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关联程度低, 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
第九, 生源不足, 生源状态差, 质量难以保证。
第十, 评估检查形式化,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的原则没有真正发挥效力。
对策
第一, 充分研究国家的教育政策, 完善教学质量管理办法,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和保障教学秩序、规范教学;研究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教学质量管理发展趋势和机制。
第二, 要求政府创设政策环境, 通过政策引导社会观念转变。
第三, 大力加强中职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职教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第四, 确立正确的质量观, 推行形成性评价;发挥行业协会、企业、中介、社会力量的作用, 引导职业教育直接面向市场, 进入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 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 应根据职业教育的特有规律, 建立系统的、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 通过教育政策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摘要:通过对新模式下中职教学质量管理政策的思考, 分析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中等职业教育政策对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影响, 中职学校如何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并通过中职学校的教学实践为国家制定和完善新的教学质量管理政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政策,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和震.我国职业教育政策三十年回顾[J].教育发展研究, 2009 (3) :38-43.
[2]陈军, 邬志辉.教育政策执行:问题、成因及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 2004 (9) :18-20.
[3]熊丙奇.要靠政策解决职业教育“低人一等”[N].中国青年报, 2009-01-12.
[4]王晓煜.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浅析[J].读与写 (教师教育) , 2008, (3) :94-95.
[5]张云华, 等.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 (教科版) , 2005 (34) :10-13.
[6]袁振国.教育政策分析与当前教育政策热点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 2003 (1) :36-39.
[7]赵爽.我国教育政策执行研究现状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 2007 (9) :11-14.
中职会计课堂教学质量探讨 篇9
会计作为一门技术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 由于自身的抽象性等因素, 在以往教学中未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从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三方面对提高会计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
二、提高中职会计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 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 严格执行
教授学生怎样学习、怎样做人做事、具备良好的会计实际运用能力是我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教学的基本目标。要想完成这个目标就必须严格按照“教、学、做”相互结合的原则,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实践知识, 因材施教, 这无疑对老师做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在中职课堂教学中区别于普通教学, 要更加注意教学的个性化, 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
(二) 积极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讲述会计重要性,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了引起学生对会计这门课程的重视, 老师有必要结合身边的实际案例讲述会计学知识的重要价值, 让学生认识到所要学到的会计学知识和自己生活、就业的密切相关性。会计学知识并不只局限于那些干会计的人, 而是应用于很多领域。让学生认识到会计学知识重要性的同时, 老师要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适时鼓励和肯定, 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老师作为学生行进路上的领路人, 自己的言行无形当中就在影响着学生。这也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 而不是一味的指责, 让学生在会计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找到成就感, 进而增强自信心。尤其是在中下等学生学习取得进步的时候, 要适时给予肯定和奖励;当其遇到挫折时, 老师鼓励性的话语无疑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以及求知的欲望。
3.联系生活实际,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会计学知识较为抽象, 如果老师在课堂教学时一味地生搬硬套, 学生理解起来就很费劲, 更提不起对会计这门课程的兴趣。这就要求老师把生活实际带入课堂教学中, 用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传播知识, 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同时, 加深对会计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进而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和会计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
1.使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法区别于传统教学方法, 是一种更侧重于让学生在研究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现代教学方式。基于会计这门学科抽象性比较强的特点, 案例在会计课堂教学中有着很好的应用。老师可以通过搜寻合适的案例来对学生进行案例教学, 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出相关案例进行佐证, 让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通过案例教学的形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真正实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使用多媒体教学,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 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以更加直观的方式阐述会计学知识。通过多媒体来演示和会计学相关的出纳业务、财务报表、资产清查处理等流程, 既能加强学生对会计学知识的感性认知, 又能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变成自身能力, 进而提高中职会计课堂教学质量。
三、结语
总的来说, 为了能进一步提高中职会计课堂教学的质量, 需要相关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同时, 提高学生会计学习的兴趣, 改革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只有这样, 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综合能力。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国家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职会计教育也需要作出重大改革。尤其是在会计课堂教学中, 如何更好地向学生讲授会计学知识, 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是值得深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会计,课堂教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智高.中职会计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论坛, 2011 (6) .
中职语文教学质量 篇10
关键词:中职学生现状,心理学理论,语文教学
研究、探索新的学习方式是当前教育改革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心理学研究证明, 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分两大类:一类属于认知因素 (感知、记忆) ;一类属于情感心理因素 (兴趣、意志、性格) 。两类因素分别构成“感知—思维—知识智慧”的认识过程和“感受—情感—意志性格”的情绪过程。这两个过程和谐统一, 相互作用, 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语文知识传授、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 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这个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采取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和情感需要的教学方法或措施,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潜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有以下三点措施:
一、冲破“以知识为本”的观念束缚, 构建“人本主义”的语文教学模式
积极心理学提倡在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的前提下, 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 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在的积极因素。中职学校学生具有以下特点:思想开放, 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价值观较现实, 功利欲较强;崇尚自由, 爱好网络;内心脆弱, 抗挫能力差;文化基础薄弱, 学习积极性较低。所以, 对于中职学生的语文教学, 必须要从“心”出发, 和学生结合, 教法辅助。承认学生的差异, 扬长避短, 通过各种教学手段, 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兴趣, 挖掘他们的潜能, 发挥他们的长处。
1. 教师应以“导”为主, 全面服务于学生的“学”
真正从“个性发展”的角度选择教学方法, 并且让学生在教师的导评、表扬等激励下, 主动、自由地获取新知识、参与整个学习的过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现在的“教”是为了将来的“不教”, 摆正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2. 愉快教学、寓教于乐, 关注中职生的积极体验
通过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及户外教学等手段, 运用诗歌朗诵、笑话、故事、顺口溜等形式, 采用头脑风暴、任务教学、角色扮演等方法, 把学习、趣味、快乐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把学生引进快乐的境界, 建立和谐的生生、师生关系。采用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专业、贴近未来职业的“五贴近”的教育内容及体现情境性、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等要素的教学设计及各种活动的开展, 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实际应用能力, 又能不断强化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建立学习语文的成就感及自信心。
如我上莫泊桑的《项链》一课时, 先播放学生喜欢的电视剧《吸血鬼日记》里的贵族生活片段, 再讲述19世纪贵族的背景, 从而引入教学主题, 使学生产生好奇心, 再进行讲授式教学, 中间可穿插学生的分角色扮演, 使学生慢慢对语文产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 应根据课文内容特点, 变换课堂形式, 如讲述式、质疑式、讨论式、辩论式、影视欣赏式、报告会式。吻合课文内容的课型总能让学生情绪高涨, 求知欲望得到满足。
又如, 我在上《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时, 根据所教班级学生多数是男生, 且抽象思维比较好、喜欢标新立异的特点, 重新组合了教材, 把授课的主题改为“自杀?他杀?别里科夫之死调查报告”。引导学生从“案发背景”“现场勘察”“人物档案”“有关人士采访”四个方面去解读课文。学生表现出的对细节的分析和对事件的推理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3. 及时反馈, 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评价, 发挥教学激励功能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科学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给予学生肯定和激励, 增进积极体验, 让学生获得内化意义的成长。
教学评价要发挥它的激励功能, 不能仅仅局限于终结性评价, 而应将之渗透到整个学习过程。在评价学习结果的同时评价学习能力及方法。如《拿来主义》一课中的“大宅子”的含义, 有的学生说是有钱人的房子, 有的学生说是暗指腐败。面对学生的回答, 我们不应只简单作出是非判断, 而应对其思维习惯、方式作出评价。针对第一个答案, 在指出其不足的同时, 充分肯定其正确的思路及学习能力。针对第二个答案, 在肯定他的直觉思维能力的同时, 应再讲述外来文化在当时中国的背景, 使学生最终自己得出正确答案。
学生由于先天生理因素和后天社会生活体验的不同, 个体间存在着学习天赋和认知方式上的差异。因此, 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一刀切, 只要付出了努力, 只要比照自己的过去是进步的, 只要有不断进步的愿望, 都应该给予肯定, 给予激励性的评价。让每位学生在努力、进步后都能获得成功体验, 激发他们进一步进取的愿望和信心。
二、运用“强化”功能, 激发持久性学习积极性
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经典的操作性行为条件反射理论, 即行为修正理论, 认为强化是学习最有力的手段。强化的具体方式有四种: (1) 正强化, 即增加一个喜欢的刺激提高事件发生概率, 例如通过表扬或奖励增加学生继续好好学习的概率。 (2) 惩罚, 即减少事件发生的概率, 增加一个厌恶刺激或减少一个喜欢刺激, 目的是为了事件发生概率降低。采取惩罚的办法, 可以约束这些行为少发生或不再发生。惩罚是力图使所不希望的行为逐渐削弱, 甚至完全消失。 (3) 负强化, 即减少一个厌恶的刺激增强事件发生的概率, 例如通过减少批评和消除冷漠来增强学生学习概率。负强化强调的是一种事前的规避。俗语“杀鸡儆猴”形象说明了两者的联系与区别。对出现了违规行为的“鸡”加以惩罚, 意欲违规的“猴”会从中意识到规定的存在, 从而加强对自己行为的约束。 (4) 忽视, 即对已出现的不符合要求的行为进行“冷处理”, 达到“无为而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应利用这四种强化形式, 对不同的学生做分层次或叠加式强化。例如背诵诗歌时, 可以对平时表现好的学生采用正强化的手段, 而对那些从来就不背课文的学生采用负强化及忽视的叠加式强化, 并在这些学生中选取一个作为正强化的代表, 这样既让那些已经背好诗歌的学生产生成就感及自信心, 又让那些没背的学生产生动力去背, 或者为了逃避惩罚而背, 但最终的结果就是所有的学生都可以背诵诗歌, 在教学活动中切忌过多地批评, 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挫伤学习的自信心。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设计教学方案, 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促使学生不断渐进式强化对学习的积极性, 而不是“三分钟热度”, 从而增强学好语文的信心。
三、以“罗森塔尔效应”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进行活动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心理学家兰德提出了动机的概念, 他认为, 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 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 并努力达到完美程度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目前的中职语文教学以单纯地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 忽略对学生心理活动的关注与积极引导, 忽视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积极的心理体验和积极潜能的开发, 因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1968年,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 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 交给校长, 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事过半年, 罗森又来到该校, 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 进步很大, 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这一效应就是心理学著名的期望效应, 即罗森塔尔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 。
这个实验很好地说明了教师的期待效应的作用。换个角度, 期待法也可推广为整体规范和团体动力学促进个体发展的方法。根据罗森塔尔的研究, 愈是高度评价自己所归属团体的规范, 愈能接受符合规范的说服, 同时也显示出对违反规范的说服的抵制。因此, 教师在上课之前, 给予学生最高的期望值, 在这种鼓励式课堂基础上, 学生将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积极的期待是以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为前提的, 只有教师热爱学生、理解学生, 做学生的知己和朋友, 学生才会信任他, 才会向他所期待的方向努力, 当然教师对学生的鼓励、期待并不是一味的迁就与放任, 而应分析实际情况, 给学生一个正确而合理的期待。
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还应注意言语的表达, 才能达到期望效应的效果。在语言艺术上应达到三种境界:一是情在言先,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 情感是语言的灵魂, 没有情感的语言是干瘪的。别林斯基说:“充满爱的语言, 可以发出熊熊的烈焰。”二是理在言中, 俗语说:“有理走遍天下, 无理寸步难行。”尤其对待这些好奇心及叛逆心都很重的、处于青春期的学生, 要让他们“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三是意在言后, 上完课后让学生慢慢地去反思、去品味, 产生“余音袅袅, 绕梁三日而不绝”的效果。由于中职的语文教学注重的是“授人以渔”, 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丰富与学生的沟通技巧, 使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当中, 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真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根据罗森塔尔的分析, 期望效应主要有如下四个教育心理机制:一是气氛, 即对他人高度的期望而产生了一种温暖的、关心的、情感上支持所造成的良好气氛;二是反馈, 即教师对寄予期望的学生, 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赞扬;三是输入, 即教师向学生表明对他们抱有高度的期望, 教师指导他的学生,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启发性的回答, 并提供极有帮助的知识材料;四是鼓励, 即对所期望的学生, 教师总给予各种各样的鼓励, 使他们不断朝向期待方向发展。
合理运用期望心理, 可以促进学生认真学习语文。期望能使教师心中有学生, 学生心中有教师。真诚的期望会转变成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 使教师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教师对学生有期望, 就是给学生希望, 这种充满师生情的关系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 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教学双方在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 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效率。还可运用丰富的体态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提问时, 教师可采用充满期待的眼神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探究, 让学生感觉到就是在提问自己, 这样可使学生觉得自己被尊重, 从而学会尊重他人, 并渐渐克服自卑心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的成功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 充分调动学生的经验和“情感”, 激发其好奇心和学习动机, 为其营造“期望效应”的氛围, 使他们能产生更多成功的学习体验, 从而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和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是学生自己不求上进, 不知自勉, 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因此, 要提高中职语文的教学质量, 唯有增强个体的内在力量才能真正帮助中职生自主学习、健康成长并且使之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 (美) 黛安娜·帕帕拉.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中职语文教学质量 篇11
【关键词】中职语文 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131-02
语文素养是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旨在培养学生语文的积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等。语文作为中职学校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和工具学科,不仅影响着其它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新时期的中职语文教育必担负起自身的责任,构建新的适应新时期需要的教学教育体系。这就要求我们中职语文教师利用好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
一、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我国历代的教育家都很重视教学中的启发性问题,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式教学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因为学生要理解知识,使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学生的认真思考,下一番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功夫是不能实现的。因此,针对中职学生不愿动脑的特点,必须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拓宽视野,联系生活实际,全方位发展。贯彻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的整个体系,把握住重点、难点和关键;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在这样的诱导、启发双边活动的基础上,学生对所传授的语文知识由模糊到清晰,由清晰到掌握甚至运用,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至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只有不断启发学生不断动脑思考,提高其思维的能力,才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二、运用讨论式教学,有教无类
在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同时,组织小组讨论,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小组讨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参与意识。目前,小组讨论教学在中小学普遍运用,而作为中职学校也有必要将这一成熟教学方法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它有以下优点:第一,小组讨论使学生动口动脑的机会增加,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符合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第二,学生之间平等,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第三,在讨论中,学生从各种角度去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第四,逐步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知识、自主学习的习惯。第五,小组讨论可使学生把大量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指导学生有效解决一些疑点、难点问题,得出正确的认识。
实践证明,小组讨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达到良好的效果,让学生讨论的问题,必须是既让学生感兴趣,又能符合学生的实际认识水平。这就需要教师事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已经知道什么,还应知道什么,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和教育的艺术技巧在于发挥每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感到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要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互助中提高,在鼓励中自信。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心中怀揣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才不会使小组讨论只是课堂组织形式的一种点缀,才会增强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三、加强“说”的训练,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能力
读写结合是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精华之一。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语文学习的一条规律,体现了语文技能训练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语文教材是由一篇篇独立成篇的不同文体、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文章组成的。可以说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通过一个个语文“例子”的分析、研究,使學生了解种种语文本质,熟练种种语文技能。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应把两者相结合,发挥读写的双重职能,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说”的能力。说话是社会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使用频率极高的一项重要的语言活动。而说话能力是中职学生语文学习最薄弱的环节。针对中职学生毕业后直接面对社会的特点,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说”的训练,培养学生能够引经据典、能言善辩的有效沟通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一些语言情境,创造说话的气氛,培养学生说话的情绪,激发他们的说话冲动,让学生进入角色,畅所欲言。满足了学生“说”的需要,同时他们又能更好地去理解文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中职语文教学作为提高学生的技能之一,要求能够培养学生不断追求新知,善于独立思考,应变能力强,勇于创造,更好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新的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勇于拓宽思路,加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的步伐,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把学生锻炼成具有开放性思维,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邝邦洪.论文写作教程[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职教新观察,前沿
中职语文教学质量 篇12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过程,教学质量
中职的语文教学同义务阶段的语文教学不同, 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 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进而为学生形成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另外, 中职语文教师还应积极指导学生有效掌握在日常生活及职业岗位上需要的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及审美情趣, 促进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
一、现阶段中职语文教学状况
1、学生不认同中职语文教学
目前, 我国中职学校的学生主要是初中毕业生, 通常情况下, 都因为中考成绩不好而无奈选择中职学校。所以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 没有学习信心, 不能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另外, 因为中职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 身心发展都不成熟, 因而考虑问题不够全面, 对自身的心理压力也很难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所以一旦学习任务量很大, 他们就不能进行合理的安排, 其学习的功利性非常强, 即毕业找到一份较好的工作, 因而重视专业课的学习, 不重视文化基础课, 很多中职学生都认为语文这科可有可无, 从而严重的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果。
2、中职语文教师没有职业教育的特点
虽然大多数中职教师都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 但知识结构却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 一些教师不清楚中职语文同其他专业课的关系, 所以很难在教学中将语文知识同其他专业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 只是单纯的教授语文知识, 所以学生更会觉得学习语文没用, 教师很难营造出比较活跃的课堂气氛, 师生互动很少, 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措施
1、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中职语文教学
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进行语文教学的教师, 必须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学习, 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思考, 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非常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 因为通常情况下, 学生理解知识的时候都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如果学生不经过认真的思考, 对相应的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及概括, 那么他们就很难深刻的理解相应的语文知识。所以中职语文教师在利用这种方法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 必须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及积极性, 从而促使学生拓宽视野, 进行全方位的发展。
2、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进行中职语文教学
相应的语文教师在进行启发式教学的时候, 可以有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这是一种效果非常好的教学方式。通过小组讨论, 能够有效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参与语文学习的意识;能够增多学生们都脑和动口的机会,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平等的讨论过程当中, 还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更能激发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分析相应的语文知识, 进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深刻性、广阔性思维;可以降低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性, 逐渐形成自我探索并学习语文知识的习惯;学生可以将很多感性材料都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在教师的引导下, 可以近乎正确的掌握语文教材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有关调查表明,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并展现学生的创造力。
在组织语文教学的时候, 中职语文教师一定要有效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知识水平, 从而找到非常恰当的讨论话题, 在熟悉的话题中学到新的知识。每一位中职语文教师都应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 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这样才能使小组讨论产生较好的效果, 让学生真正能在小组讨论中学习到一定的语文知识。
3、增强技能训练, 提高教学质量
每个身体健康的人都会说话, 但是说话能力却有所不同。在中职学校中, 说话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中较弱的一项。学生没有较好的说话能力的形成原因有很多, 而心理因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中职学生毕业之后, 会直接进入社会, 走上工作岗位, 因而说话能力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当中, 教师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积极的做一些说话训练, 从而逐步使学生能言善辩, 出口成章。为了达到这种效果, 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 从而有针对性的激发学生们说话的情绪, 让其畅所欲言。教师可以结合相应的课文内容设置一定的情境, 然后让学生进入角色, 表达其身为文中角色的所思所想, 这样学生们就会逐渐放开胆量, 大胆进行说话练习。
4、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
语文学科就是一门人文性非常强的课程, 所以要教师应在教学课程中应积极展现出人文关怀, 尊重学生的个性, 从而使中职语文教育成为一种人情、人性和人道的教育。在宽松民主的环境当中, 教师尊重并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促使学生积极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及主体性, 牢固教师要牢固的树立起人本观念, 对每一位学生都要同样的重视和信任。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行人文精神教学, 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自然、社会及人生, 掌握人的规律及规矩, 体验各种情感, 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成长。
结论
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 中职学校更是为快速发展的社会及市场培养了大批具有职业技能的人才, 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在中职教育当中, 语文教学质量还有待于提高, 因而相应的中职语文教师一定要积极采用各种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熟练的掌握各种语文知识, 进而形成较高的综合素质,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更有利于学校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希云:《中职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方式研究》,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 (33) 。
[2]谭蒙革:《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办法》, 《成功》 (教育版) , 2008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