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学习方法

2024-07-25

中职语文学习方法(精选12篇)

中职语文学习方法 篇1

现在的中职学生在传统的应试教育圈子中, 随着来自父母过高的期望要求, 以及沉重的课业负担, 因成绩差与群体中的优秀学生乃至教师逐渐疏远等种种压力。导致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良好的个性得不到发展, 潜在智能得不到开发, 形成一种孤僻、脆弱的个性。尤其在初中阶段, 大多数因成绩差受到冷落, 厌学情绪普遍存在, 耐心能力相对较弱, 逆反心理极易产生。因此, 作为中职教师要用科学的方法去诱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的是如何向学生渗透知识并让其记住, 而不是培养对语文知识的科学运用, 这种教学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中职语文的能力要求, 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 它应该是一种具有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教学, 应该立足于课堂内, 拓展到课堂之外。语文教学无论在理念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更着眼于尊重学生的语文现状。

目前, 中职语文教学没有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没有给他们应有的文学素养。要真正做到发展学生的语文智力, 让中职语文教学符合学生情况, 可从以下入手。

一、 了解学生实际, 作好备课计划

首先, 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语文实际水平。掌握自己的学生心里想什么, 对什么感兴趣, 这样就能占据主动。教师备课中一定考虑到这既涉及到学习目标, 又关系到怎么学, 即如何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 还关联到学习的评价问题。有效思考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良好的习惯。

备学生是备课的第一步, 不了解学生, 一切努力都徒劳。其次, 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备课。教师针对学生的特点备课, 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要让学生有所收获, 难度要合适, 太难学生会失去兴趣, 太简单学生又不屑于顾, 多用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而且有必要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 提高他们的能力。

最后, 要备活教材。中职教材中的许多课文与高中的课文的内容是一样的, 但考核的要求却不同, 中职要体现“学以致用”, 注重实用性。在实际的备课过程中, 应该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有意识的增加一些课外阅读, 删去原有教材中的过时篇目, 同时要渗入与课程有关的富有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信息, 以达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的目的。

二、 调整教学内容

首先, 教学内容要有吸引力。中职学生厌学, 教师要善于启发, 善于引导, 由浅入深, 一步步地把学生引入文学殿堂。教师讲课应不夸夸其谈、不信口开河、不含糊不清、不空发议论、不离题太远, 而应言之有物, 论之有实, 并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有意识地把已学知识与未学内容联系起来, 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有意识地穿插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轶事、成语典故等, 同时要把握好时代的脉动, 将最新的科技、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信息有机的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 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其次, 教学内容要于学生的专业密切相关。中职学生大多重视专业而往往忽略文化课, 这时语文教师就要以专业为突破口, 巧妙把语文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 使学生体会到语文是一种工具, 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 从而喜欢并重视语文学科。再次, 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 教学内容要有实用性。语文只有用才会越来越会用, 越来越有用, 因此, 语文教学一定要体现实用性。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语文是有用的, 语文是有趣的, 是有生命力的。只有让学生学会用语文, 才会让他们真正感到语文的魅力。

三、 改变教学方法

首先, 教学方法要体现中职的特点。中职学生大多数语文素质较低, 不爱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中职的这一特点, 控制自己教学难易程度。让学生亲身参与课文内容表演, 创设情境。多采用活动法, 讨论法等, 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又要抓住机会充分发展某个正在活跃的个体。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过分强调传授和接受, 忽视探究和体验。使学生主体精神和能动性的弱化, 缺乏创新思维、问题意识和探索能力。久之, 必然对被动接受知识产生厌倦, 缺乏兴趣。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 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 根据不同内容采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多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具体方法, 是改变单一的传授式模式, 采用“讨论式”、“启发式”和“自主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讨论式”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组织引导下, 刻意营造宽松的民主的环境氛围,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励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讨论问题, 在动态中探索求知,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的一种学习过程。在课堂上, 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言论表现自己的机会, 使学生被调动起自觉掌握知识的积极性。讨论的过程可以使教师发现学生知识掌握上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解, 既节省了时间, 又因为传授的是学生想知道的问题, 学生乐于接受, 因而提高课堂效果。 “启发式”教学方法, 指在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前提下, 教师有目的地安排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努力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学习过程。其优点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主动求知。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式”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原则, 是包含于讨论和启发过程中的。教师可以改变强制命令的方式, 而以探索型学习任务的形式提出要求,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在动力。

四、一法为主, 多法兼用

显然, 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 课堂教学中, 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根据教学内容、课型设计的变化, 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 做到“一法为主, 多法兼用”, 多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教给学生方法。要让学生学会一定的方法, 然后鼓励他们利用教师教给提方法自己去研究, 自己去学习, 从而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通过实实在在发展学生的能力,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目前我的语文课教学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摘要: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方法存在重大的弊端, 我们应当提倡在教师引导下的学习者主体自身探究性的、创造性的学习。在学习的指导方法上也应该有所创新, 提倡根据中职学生特点, 注重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中职语文学习方法 篇2

重庆市医科学校 张维锋

摘要: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遍存在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不浓的现象,怎样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成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中职学校教师可从学习目的教育,灵活运用教材,采用赏识法教学,创设多样化的情景,重视语文实践活动,丰富学生课外阅读等方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目的教育 创设情景 赏识法 课外阅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堂应当是学生精神活动的乐土、是学生灵魂的家园。然而各职业学校普遍存在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浓的现象,中职的语文课堂教学陷入尴尬的境地。要落实语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就必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一、中职语文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的意义。

我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使学生能持之以恒地学习的催化剂,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好知识的重要前提,是每位学生主动学习、思考、探索的内驱力。

受招生的影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每况愈下,到了现在考不考都可入学,随时可入学的程度。中职生源素质低,语文基础差,对文化课的学习明显表现出厌倦的情绪,因此语文课堂教学无所适从,上课听的人少,看课外书、睡觉的多,作业,特别是作文写的人少,不交的人多。其次,中职学生重专业课轻文化课。中职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片面认识:语文、数学等文化课,学了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只要我们把专业课上好了,就不怕找不到工作了!再次,家长和学校不重视。不少家长认为中职学校没有必要学习语文等文化课,将学生送到中职学校就是让孩子学点技术,将来找一个饭碗。甚至有的家长把中职学校当成“托儿所”:让孩子在学校混大一点,多少学点东西,今后打工好找工作一点。

中职学校领导也不重视基础文化课。他们随意削减基础文化课课时。语文教学课时严重不足,语文学科就成了可有可无的“豆芽” 学科。

由此观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文化课能让学生学到点东西的动力只有兴趣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语文老师,没有了高考的升学压力,完全有较大的自由和空间、精力与能力,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刻苦钻研,不失时机的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生动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二、培养中职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与途径。1.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动力。

学习目的是学生通过学习行为所要达到的预想的结果或规定的目标,构成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成分。“当一个人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它来推动自己的学习时,这种学习目的就成为一种有力的动机。”这说明学习目的与学习动机有紧密的联系。中职学生多数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对语文学习目的缺乏深刻的认识,没有长远的动机,更不能把语文学习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需要,不能形成比较稳定的认知内驱力,因而被迫应付学习,对成绩好坏毫不在乎,有的甚至抱“放弃”的态度。因而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得转变学生对语文学科看法,就得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首先,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最要的交际工具。”从中可以看出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掌握这个交际工具。每年新生进来,第一堂语文课,不要急于上新课文。先让学生畅谈语文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哪些地方要用到语文知识:交际中的对话、工作中阅读文件、书写应用文等都需要语文知识。在畅谈中,让学生明白:工作与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需要用语文。

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语文作为母语,通达各个学科。语文教学的任务包括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字、词、句、篇章、语法、修辞、逻辑和听、说、读、写等,而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依赖于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一些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之所以常常不理解、甚至错误地理解学习内容,就是因为缺乏语文知识。

其次,语文是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的需要。大纲关于语文课程的任务的论述: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

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张志公先生曾说过:21世纪社会普遍需要的语文能力是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阅读能力,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写作能力。作家崔金泰曾在教育青年学生学好语文时说:现今时代,无论作什么工作,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求具备扎实的语文知识和灵活的运用能力。你要当一名工程师吗?如果你连工程图的说明书都写不通,论文都看不懂,那么就根本胜任不了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要做一名企业家吗?如果你连契约合同都不会写,不知道如何写产品介绍和广告,那不会很久,你的生意就做不下去了;就说你当一个农民吧,假若你看不懂化肥使用说明,也不会了解农业生产信息和市场需要,那么你就会到处碰壁,一事无成。语文基础差将会给自己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不便甚至损失。

2.赏识法贯穿教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肯定和赞扬是学生自信的催进剂。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欲望。对学生而言,当其在学习上取得成绩,得到老师的肯定、赞许时,他们兴高采烈,心里像喝了蜜一样;反之,他们兴致索然。对于中职生来说,从小到大经历的失败太多,得到肯定和赞扬实在太少太少,因而中职学校中有很大部分学生不自信,甚至自卑。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了解学生心理的基础上实施“成功教育”法,对中职学生进行表扬与激励,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学生从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1)灵活处理运用教材,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由于中职学生语文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不论怎样的中职语文教材,都无法满足实际教学的要求。夸美纽斯曾说过:“凡是超过了学生理解的东西就不要给他们去学习。”因此教学中我们不能盲目照搬教材,要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加工”,即调整教材、删减教材。在具体的每节课上,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多少、放慢教学进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总是尽量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学语文的实际功用,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其次,还可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实行分层次、分专业教学。

就中职生来讲,教学目标的制定非常重要。要让学生认识到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接合点,认识到把各种事实和现象串起来的那些线索,就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适

当降低教学要求,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语文课程上教师要创造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搭建学生表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大胆地“展示自己”。学生就会由胆怯、别扭到自然、大方,由自卑到自信,学习就会变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2)寻找优点,长善救失。

《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失者也。”中职学生在智力品质方面他们身上有太多的缺点。作为教师,要用“放大镜”寻找他们的优点、长处,正面加以鼓励,长善救失,才能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从而激发学习的动机、兴趣。有的学生普通话说得标准、流利;有的学生字写得好,有的学生口才好,能说会道;有的学生作文水平高等,只要教师善于长善救失,对学生细小的优点、细微的进步作出肯定,引起他们愉快的情绪,并转化为积极的动机,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自然会喜欢上语文。

3.创设多样化的情景,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

情境教学通过教师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在景中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教学中一但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创设教学情景,首先,要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教育实践证明,积极的课堂气氛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大胆参与学习活动;消极的课堂气氛会窒息学生的智慧火花。因此,在课堂中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应该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主动投入学习,大胆发言,积极思维,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教师仪表要洒脱,精神要饱满,举止要大方、文雅,语言要纯正、流利,书写要规范、漂亮,板书设计要合理、醒目,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开放的教学环境。

其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也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集声、文、图、像于一体,使知识信息来源丰富,且容量大,内容充实,形象生动而更具吸引力。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宽阔的时域空间,既可以超越现实时间,生动地展示历史或未来的认知对象,又能够拓宽活动范围,将巨大空间与微观世界的事物展示在学生面前加以认知,从而创设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

4.丰富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经过周密考虑地、有预见地、有组织地让中职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是中职语文教师要关心的一件大事。对于中职学生这个群体来说,读书越多,他们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他学习语文及其他学科的能力就越强!

首先,让学生阅读国学经典,走进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其次,让学生阅读科普读物。一方面训练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一方面补充学生自己的专业所需要的知识。根据不同的专业,为学生推荐不同的科普读物。让学生的科普读物中徜徉,收获着喜悦。最后,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读物。杂志、报刊、小说、戏剧、通俗文学„„只要学生喜欢,就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因为学生在阅读中,语文素养的提高速度是惊人的!

5.重视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新课程积极倡导“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拓展延伸便是在立足课文的基础上,围绕课文的主题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突破“课文”的限制,对课文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使得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更多、品味更多、收获更多。

课余时间认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拓宽教学渠道。如诗歌朗诵、演讲比赛、导游解说、应聘介绍等。由教材的文章升华到教材外的文章,这一过程摒弃教材中的一些比较陈旧的、离现实生活较远的文章,有的放矢地从教材外的报刊、书籍中选择一些优秀文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调节课堂气氛,启迪学生心智,陶冶学生情操。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方面,教师应放手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去做、去说,促使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教师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以丰富生动的活动内容吸引学生主动参

与。这样,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感到学习的快乐。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采用相应教学方法及手段,通过多种教学因素的优化组合,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参与状态,从而使他们从“要学”变为“会学”。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学生产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进而掌握了语文课的学法,教法的实施才能产生预期的效应。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只要我们真真正正为学生考虑,实实在在地在教学上进行研究和实践,努力追求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教学气氛的活跃性,让外因与内因达到了和谐统一,形成了合力,何愁我们的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呢?何愁教学质量提不高呢?何愁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不高呢?

参考资料:

中职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篇3

【关键词】中职 ; 语文 ;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36-01

古语云“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1]。在教学中亦如此。在中职教育中,不能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教以其学习及掌握知识的方法,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学习到所需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以下主要从阅读欣赏与应用写作这两个方面对中职语文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

1.阅读欣赏的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学校更加重视对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的培养及提高。科学文化素养的主要来源是优秀作品,这就要求教师应在语文课堂上教会学生欣赏作品的方法。任何优秀作品的存在形式均与语言符号有关,同时也涉及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下面就对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这三大文体为例,对阅读欣赏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

1.1記叙文的教学

记叙文主要采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首先应向学生讲清记叙文的六大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与结果,并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六要素;其次,找出文中所用的生活素材;再次,对材料进行分析,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从原文中找出。在掌握思想情感的把握方法后,还应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结构与布局,如文章开头、结尾如何布局;上下文如何衔接等。

1.2议论文的教学

议论文有三要素,包括论点、论据与论证。其中,论点与论据是文章的中心内容,论证是其语言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三大要素,理清文章的思想、思路及所采用的论证方法,如对比法、引证法等。

1.3说明文的教学

说明文主要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讲解时,应向学生讲清楚说明文的三大要素: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2]。先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基础上,明确本文要说明的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如时间、逻辑或空间顺序,最后分析都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如打比方、下定义等。

2.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方法

应用文也是中职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语文技能。然而,应用文与文学作品又有很大的区别,它有着独特的表达习惯及固定的文体格式。所以,语文教师应灵活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较容易地掌握及使用应用文。中职语文中要求的应用文基本是一些常用文种,比如启事、通知、计划、海报、总结等[3]。所以,在教学中,应通过分析教材、归纳要点等环节,让学生逐步掌握应用文的知识,并注意加强实践。

2.1注重规范格式的讲解

应用文的格式是约定俗成且有国家规范约束的,所以教师可在课堂中归纳出应用文的格式,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标题、正文与落款。换言之,应用文的规范格式均会包含上述部分,尤其是公务文书。例如,便条、启事、请示、报告、请示等均会具备这几个要素。通过引导与启发的方式,学生则能较快、较容易地掌握应用文的写作格式。不同的是,一些应用文的标题又有两种分类,一种为全称,如《××市政府关于2014年春节放假的通知》,标题要素都要具备;另一种为简称,如《关于2014年春节放假的通知》,一般省掉发文机关的名称。

2.2要求学生牢记内容要点

对于应用文写作的教学,不但要掌握格式,还要掌握文体的内容要点,即正文部分的写作。基本上,相同文种的内容要点也基本相同。以下主要通过例子进行说明。比如,例文“请假条”的“正文”:李老师,我因感冒发热,不能坚持到校上课,特请假1天(6月5日),恳请批准。其中,“我因感冒发热,不能坚持到校上课”为请假原因,“特请假1天(6月5日)”为请假时间,“恳请批准”为请假要求。请假条的内容要点,基本由上述要点组成。

又如,“总结”的正文内容要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前言(介绍基本情况)、主体(主要成绩与做法)及结尾(问题与打算)[4]。比如,××市救灾协调小组于2013年12月15日写给省政府的《关于我市2012年抗灾救灾的工作总结》,正文写明基本情况:去年,我市各种自然灾害发生情况严重。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灾区领导机关积极组织干部与群众奋起抗灾,将灾害损失降至零最低程度。然后,写了抗灾救灾情况(略),该环节为成绩与做法;最后是结尾,写了今后的打算(略)。通过对例子的分析与讲解,学生便能较容易地掌握应用文的写作要点。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教育系统不断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师应正确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并能联系教育目标及学生实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方法。通过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主动、更积极与更有创造性,促进其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施兆筠.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14(08):108-110.

[2]何艳芬.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等职业教育.2012(01):22-23.

[3]杨玉芝.关于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4(01):197.

活跃中职语文课堂气氛的方法 篇4

一、让情感成为语文教学的灵魂

感人心者莫大于情。要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首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情感。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也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最有用的纽带。语文课如果没有了情感的介入,将变得多么的苍白和枯燥。新课标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摆在了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让情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呢?首先, 教师要热爱语文,上课时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感情。要注意教态大方得体,运用恰当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赞许的点头,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渗入学生心间,令学生振奋。其次,教师要善于发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教学时, 教师要设法把学生带进特定的情景中,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嗅其味,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产生对审美对象肯定的或否定的审美态度和审美评价。最后,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感情。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多春风化雨式的肯定鼓励,少疾风暴雨式的批评打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二、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

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一场戏,课前五分钟便是戏的序幕。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按学生座位顺序,每节课的课前五分钟,由一个学生演说,内容不定,可背诵诗文,可讲成语故事,可发布新闻,可讲笑话,也可即兴表演等等。要求声音响亮,语速适中,表情自然。讲完后由学生略加点评。由于全班学生人人有机会参与,内容又丰富,可听性强,因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是我们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而消除依赖,培养自主学习 、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和表达能力,则是培养中职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 “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 亲身参与课堂实践。让学生带着疑问,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学会协作,充分讨论,既满足了学生在课堂上自我实现的需要,又让学生心中产生一种自豪感、满足感,这样,学生就会对所学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给学生多点拨,多启发,多鼓励,老师在课堂中应少废话、少替代、少包揽、少埋怨,引导学生创新学习,鼓励他们的批判精神,允许他们标新立异。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要想语文课堂活跃,让学生学得活,教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关键。教师的教法活,学生的学法自然活。教师不应该只是把结论告诉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探究结论。教师在讲授课文时,可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采用新颖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把枯燥无味的学习变得津津有味。多用实物教具、多媒体课件,多联系实际生活,巧妙地利用表演、游戏等创设情景进行教育教学。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从直观上认识事物,记忆深刻,兴趣浓厚,使学生更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就会提高。

五、教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感染学生

中职语文活动课程的评价方法论文 篇5

中职语文活动课程实施形式是丰富多彩的,那么评价方法也就具有多种多样的特点。正是多种评价方法的合力作用下,才促使活动课程不断加以调整,逐渐趋向完善。中职语文活动课程要进行合理的价值判断,高效的评价方法非常重要。

(一)活动观察法

在语文活动课程评价中,观察活动的进展以及效果,是评价的良好方法之一。活动观察法是指在活动的过程中,以直接观察活动个体的行为特点,搜集第一手活动情况资料,用以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个体行为的一种方法。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仔细、精准的对语文活动课程情境进行实际观察,并且系统化的记录好活动观察的结果。这种评价方法最大的好处便是,能够高效的获取真实的活动信息,有利于活动课程的主观化评价效果的实现,但也存在着观察方面狭窄,片面的弊端。

(二)学生自评法

针对中职语文活动课程的特点,活动评价的运用能够促使一种崭新评价模式的产生。学生自评法是指主要依靠学生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来进行教学评价,这样,评价标准就来自于学生自我表现以及对此进行的价值判断和评定。学生自评的方法由学生自行决策,有利于提高评价主体对活动课程的调控力。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活动情况将相关评价标准、评价项目设置在表格中,制定“活动课程学生自评表”,在活动课程结束之后,交给学生填写,然后再经过学生自评后收回,这样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自我鉴定便会产生,让学生将自己的心得、体验描绘出来,为自己的活动完善和不断进步提供借鉴与依据。在评价中,学生始终会比照教学目标,思考自己的收获与成果,使学生对自我目标塑造和提升,同时这也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中职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三)民主评议法

在活动课程评价上,民主评议法的评价主体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担负。这种方法主要包括教师商议、学生互评和师生民主评议这三种评价方法。

1.教师商讨。此种方法由参与活动的教师通过亲身观察、合理化分析,材料记录等形式,在教师之间相互商议,综合评定,最后得出评价结果。

2.学生互评。在学生集体互评中,可以采用讨论的形式进行,根据活动情况,将全体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对小组成员实施自由、民主的评价,最后由各个组长将评议结果进行记录。也可以采用填表格的形式进行,依据活动课程评定标准、注意事项和内容制定表格,然后由学生互相评议,评价活动课程的实施效果。

3.师生民主评议。首先由指导和参与活动的`教师对活动进行整体评议,在评议时,教师与学生可以自由、民主地表达自身看法,教师能够在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品评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进步与不足,也可将自己在指导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传递给学生。而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也可以对教师的指导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师生民主氛围中得出评价结果。

(四)成果展示法

在中职语文活动课程评价过程中,成果展示法注重以一种展览的方式,将学生的形成性评价状况,动态化的展现出来,这不但是学生活动发展的一个形象记录,也是一个竞争、交流和展示的活动评价方法。这一评价方法的优势主要表现在:1.充分调动中职学生的评价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活动评价的主人。2.有利于学生在活动展示中体验成功,激发活动自豪感和荣誉感。3.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促使他们在交流中得到启发,在竞争中相互激励。

在评价实施方面,可将学生在活动中完成的小发明、小制作、书画作品、影音片段等具体成果展示出来,这样,便能够建立一种有效平台观察和品尝学生的活动表现,有利于搜集学生相关发展信息。在展示的成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公开各种证书、奖项等成果,将活动课程中学生的表现成绩以汇演、竞赛等活动评价方式展示出来,并且将评价取值借活动成果展示本身来衡量,并且以此说明活动课程取得的成果价值。

(五)情境评价法

情境评价是教师根据评价目标和学生特点,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并与学生预设相关活动规则,让学生参与语文教学评价,根据学生在教学情境中的具体表现,给予学生恰当评价的方法。在中职语文活动课程中,采用情境评价方法,便会使评价具有浓厚的趣味和强烈的竞争效果,在情境中,学生可以在活动情境的驱使下,获得成功的活动体验,在得到奖励时会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即使活动失败,也能够在表演和展示活动时制造一种良好的评价情境,促使学生更好的参与语文活动。

(六)活动调查法

活动调查法是在不实行控制的前提下,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对评价对象的情况进行研究的方法。在中职语文活动课程评价中,调查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访谈问卷法和问卷调查法两种。根据问卷答案的封闭与开放程度,调查问卷又能够分为选择与叙述两种方式,选择问卷的答案是预定的,叙述问卷的答案是开放的。在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上,要特别注意问题应具有强烈的具体指向性,这样才能使调查更加有价值和意义。

访谈问卷方法,是指评价者与评价对象面对面地进行交谈,从而获取某种信息的方法。评价者应该提出一些具有结构性特点的调查问题,也就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些相同的、规定好的问题,不管是哪个学生来回答,回答的都是提前预定好的题目。同时也能够提出一些非结构性的调查问题,也就是围绕活动评价的重要题目,针对访谈问卷施用的对象--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一些适合学生的个性化问题,并以此进行合理评价。

(七)档案袋评价法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方法 篇6

李 蕊1 李新端2

(450000 1.新星河南公司 2.河南金桥宾馆 河南 郑州)

摘 要: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的环节,与企业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因此,企业应当重点关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通过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通过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双赢,从而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效益

一、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人力资源作为企业重要的资源条件之一,是企业重要的管理内容,而人力资源管理则具体是指企业或单位针对人力资源开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调整,从而实现人力、物力的有效组织,建立起科学的搭配方式,也同时从人才的心理等方面入手,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从而帮助企业充分发挥人才效应,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全面管理。在企业中,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科学有效的体系制度,不断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才能够充分发挥其职能和作用,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二、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与影响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

1.人力资源为企业经济效益提供相关服务

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就是利益最大化,而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也正是如此,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在企业中,人力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根据这一具体目标,为企业招揽相应人才,通过招聘和培训,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而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方式及方法,才能够紧跟企业发展的步伐,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

2.人力资源工作效率的高低是企业资源管理优劣的体现

人力资源工作效率水平的高低将直接体现出企业资源管理的好坏情况,在实际企业管理过程中,由于受企业资金状况及自身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企业的工作及经济效率也十分不稳定,其中,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是影响企业资源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企业自身工作效率低下,也会直接影响到其自身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1.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推动企业实现经济效益

人才资源是企业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不仅能够促进企业人才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还能够帮助企业实现长远的发展。一般情况下,人们在对企业进行相关评价时,往往会对企业投入和产出状况作出分析,而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人才管理主要的实现方式,是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基本构成单位,也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实现,是企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内容。

2.人力资源管理为提升经济效益整合资源

只有实现企业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才能够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和作用,这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实现方式。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各个人才分配到合理的工作岗位之中,从而帮助企业实现资源的整合,通过优化各个部门,灵活实现人才的优化配置,从而帮助企业达到最佳的人力资源配置状态,从而实现企业内部的优势互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措施

(一)要以切实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依据

在企业内部管理与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的规划主要由人事部门负责,因此,要全面把控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经济规划,必须要制定出详细有效的人力资源方案,确保规划以切实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重要依据。这不仅要求企业制定可行性较强的实施方案,还需要企业积极运用现金有效的规划方式,从而确保规划的有效落实。在对人力资源规划进行执行的同时,必须确保始终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从各个环节入手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具体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对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个问题,人力资源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从而确保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

(二)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奖惩机制

科学有效的奖惩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也能够适当地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在明确自身责任的同时实现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企业应当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方案,全面推行奖惩制度,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发掘员工自身潜力,维持企业内部工作的公正公平。此外,企业还应当结合自身发展状况,灵活制定奖惩方式,使其能够在具体推行过程中得到有效落实,在帮助企业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同时,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

(三)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

企业员工的专业水平与自身素质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企业在具体工作中,应当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通过定时定期举行相关活动,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状况的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工作进行全面的统筹安排。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不断完善员工奖惩和晋升制度,提高员工培训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帮助企业员工明确企业自身特点与经济目标,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满足日常工作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员工队伍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帮助企业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另外,企业的相关部门应当做好企业员工的监督培训工作,根据员工自身条件和不同特点,合理安排相应岗位,帮助其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规划,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企业不同部门的发展要求。

四、结语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一体化进程得到了不断推进,企业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其中,人才竞争与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发展重要的基础和环节,对于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事实上,人力资源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体系,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有效的绩效管理,帮助企业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帮助企业增强自身综合实力。因此,只有从多个方面入手,认真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才能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帮助企业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从而实现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全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亚鸣.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和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3).

中职语文学习方法 篇7

一、从重视每个班级的开堂课入手,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学习同样如此。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语文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要重视开堂课。

以前接手新班级,笔者谨遵老教师的教诲,开堂教育要么是针对班级现状义正辞严地演讲,要么是故意板着脸宣读“甲乙丙丁”诸条注意事项,说白了就是给学生立规矩。实践证明,这类方法偶尔有效,但很多时候适得其反。十六七岁正是青春叛逆的年龄,对于教师的这种半威胁,学生们只有逆反和排斥。于是笔者试着改变风格,每次开场白不再伪装,而是真诚地向学生表示,自己想与他们和谐相处,愿意帮助他们学好语文,使开堂课生动、风趣且更为长效。

二、走出传统教学的窠臼,开展多形式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目前职业教育的误区是,学生基础差,教师们又重归程式化教学的老套路,一味“填鸭”,久而久之,学生们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就必须走出传统教学的窠臼,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一方面摒弃单一的“讲述法”,灵活运用“读书指导法”“讨论法”“研究法”“练习法”等,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目前职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的现状让人感叹——他们对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毫无感知,对汉字的厚重与灵活不屑一顾,对语文老师津津乐道的修辞方法、表现手法不感兴趣,所以采取普通中学的语文教学方法完全不适合职校学生。研究和采取适合职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显得极为关键。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形式。

讨论课。针对职校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按课文大纲给其他小组出题,难倒对手组的为胜方。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演讲课。职校学生大部分都是毕业后即踏入社会谋求职业,一定的表达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为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每天可以安排一两名同学进行五至十分钟的课前演讲,可以简单地叙述身边小事,也可以评论一些社会现象。长此以往,许多内向的学生从开始的沉默无语,也能变得有所思、有所言,甚至畅所欲言了。

辩论课。改变以教师讲为主的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多说与多辩。辩论课对职校学生团体协作和思辨能力的培养极有成效。

三、以作业为媒介,铺设与学生交流的平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

职校学生厌学情绪强烈,上课提不起热情,对交作业更是极度排斥。要想让他们喜欢语文课,教师除了要创造有吸引力的语文课堂教学外,对布置作业的形式、作业内容和批改方法都应该狠下工夫。

从传统的形式中走出来,结合现代信息手段,布置学生感兴趣的作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如让学生制作PPT来完成课后练习,或建立学生网站对课文人物进行分析与评价。由于对电脑及网络的爱好,学生对作业便有了极大的兴趣,作业质量自然有了极大的提高。

另外,艺术地批改作业也是让学生不断喜欢语文课的关键。不难发现,学生们的确喜欢分数,但学生更在意教师对作业的具体评价。语文老师,不应放过每一个为学生写评语的机会,要把作业当成与学生交流的良好平台,无论是一般的课外练习还是作文,都要用心写上评语,哪怕是简短的一两句。

对于一些品行偏差的学生,作业更应该成为鼓励他们的好媒介,教师应尽快建立作业交流的平台。这些学生也许平常表现得对一切无动于衷,但在内心深处他们更需要得到认可,更渴望教师真诚的帮助。如果教师在作业中真诚地指出他们的优点并积极表扬,真实地表达对他们的看法,对激发他们语文学习兴趣无疑会带来巨大帮助。

四、结合中职生心理,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让语文课成为净化职校学生心灵的拂尘

渴望得到认可是学生共同的心理期盼,而职校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这些学生除了违纪挨批和受到班级的舆论谴责,大多从小就是被班级遗忘的角落,长期以来他们不再有任何上进心,习惯于接受批评与指责,甚至以此为乐,因为他们只有被批评时才是受人关注的。

所以,职校的语文课肩负着比一般中学语文课更艰巨的责任,语文教师也比普通语文教师多了一份责任。

针对这一点,笔者以为,在抓好学生语文基本功的同时,要注重运用语文本身所具有的诗情与感染力,对学生进行思想文化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臧克家曾说,“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一方面,利用课外阅读指导课,选取美文,让学生细细地读,美美地品,让学生读出感情、品出味道,从中吮吸到甘霖,得到享受,进而产生阅读欲望,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让语文课堂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使他们在学习中陶冶情操,通过文学的熏陶与感染,消除心中对生活的迷茫与困惑,排除“世事一无所取、一无可为”的消极心理,去掉他们心中多年来形成的自卑阴影,恢复他们原本的朝气与纯真,增强其生活信心,想学、能学、乐学、会学并学有所得。

如何激发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8

一、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 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

“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老师启发下“思维”和“发言”的活跃, 尤其是“言”的活跃。为此, 备课时就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 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 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 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 则根据学生不同性格、语文能力, 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 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维”和“发言”提供机会, 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 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

其实这也就是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是教学方法使用的基本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 激发其思维活动, 主动探求知识, 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启发式不是具体的教学方式或方法, 而是教学方法使用的原则。教学方式方法千变万化, 种类繁多, 但其本质都应是具有“启发性”的。坚持启发式原则的关键在于既要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要防止片面强调教师的权威性;既要尊重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 又不放任自流。教师要特别注意在启发学生“内在动力”上发挥主导作用, 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欲望、探索的精神。

二、导语和悬念的设计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非常关键的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 千万不能忽视。导语的基本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引导他们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 成功的导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精心设计导入语, 让学生一上课就充满兴趣。对学生来说, 每一课都是一个新开始, 其内容也各不相同, 而学生在课前却可能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 其兴奋点也可能还沉浸在刚才的活动中。如何转移学生的兴奋点, 关键在于导入, 只要导入得法, 就能使学生的身心转移到课堂上来。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 如饮甘露, 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巧妙的开始, 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并怀着一种期待的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因此, 教师一上课, 不仅要有风趣的语言而且要有饱满的激情, 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感情, 时刻保持愉快的心境, 一走进教室就要进入角色, 情绪饱满地投入到教学中去, 总之一开始就让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 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巧妙的使用好开课几分钟, 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活跃课堂气氛, 还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都是大有益处的, 往往能明显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学细节中悬念的设计也是很重要的。设置悬念, 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艺术家说书时, 每当故事情节发展到紧张激烈的高涨或矛盾冲突到剑拨弩张的关键时刻, 突然一句“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 来吊你的胃口, 逼着你非继续听下去不可。这种方法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里常用, 称之为“悬念”设置。现代文学大师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有句名言:“外面的人想进去, 里面的人想出来。”意思是说, 人是具有好奇心的, 越是得不到的东西, 越想得到。同样, 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 故意让学生一时得不到, 也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悬念设置巧妙得当, 学生的心理活动指向就会自然而然地集中于你所讲的知识对象上, 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迷宫, 接受知识要点。举《故都的秋》为例, 郁达夫笔下的秋有什么特点?故都的秋在哪里?为什么郁达夫对秋天是这样的感受?在一个一个问题的解决中, 课文也就被学生们理解了。而学生们通过这种训练, 也学会了在学习中多提问题,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要在教学形式和内容上多下功夫。课堂教学的形式要灵活多样

单一的教学模式, 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 会对教学内容感到枯燥乏味。因此, 应经常变换教学模式, 如讨论课、探究课、活动课等多种形式的交叉采用, 可以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不拘于教材所排定的次序逐段地教学, 而要根据实际情况, 或配合形势、时令、节令变更教学内容, 或是独具匠心重新安排教材全部或某部分的前后次序, 进行单元教学或专题教学。运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 讲小说就利用小说特定的历史背景、作者经历, 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 精彩的故事情节和强烈的悬念, 让学生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讲诗歌则配以画面、配以音乐, 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 让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 深刻领会诗歌内涵, 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总之,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

在教学内容上, 将生活之水引入课堂。因为教材的内容是有限的, 不能包罗万象, 应有尽有。随着社会的发展, 新的科技、文化成果不断涌现, 同时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随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强烈。因此, 把学生所关心的社会动态、科技发展和社会的热门话题, 如“克隆技术”、“纳米技术”、网络技术等内容引入课堂, 既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 又可以使学生关心社会的发展, 同时, 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激发学生对社会、对科学的热爱。如结合国内外发生的大事件, 各种纪念日和节日, 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了解祖国历史、文化, 关心祖国建设, 放眼世界未来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结合科技活动, 让学生了解当前科技发展的新信息, 新成果, 满足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 开阔视野, 启发思维, 激发学生创造力, 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

中职语文教学手段和方法探讨 篇9

一、中职语文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手段中存在的问题

(一)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仍采用传统“传授式”教学方法。

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当前仍习惯采用固有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带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教师既是课堂的主体又是课堂的主导, 他们根据课本主导着教学内容, 并以自己为主体向学生传授语文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文化。这种传统“传授式”教学模式已不适应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 是一种错误的语文教学模式。

(二) 中职语文教学存在“重教材、轻学生”的倾向。

中职语文教学存在“重教材、轻学生”的教学观, 一些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教材内容传授, 忽视学生学习发展水平和特点, 造成学生对所学内容听不懂、不感兴趣现象。俗话说:“教材是死的, 人是活的。”中职教育应更注重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语文教材给学生带来的实效性、应用性方面的培养, 根据学生特点选择教材教授内容, 而不是学生根据教材调整自己, 改变学习。另一方面, 中职语文教学中还存在教师只将教材内容的表面作为授课重点, 而忽视教材内容内涵对学生思想、习惯养成等素质方面的影响, 使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不能真正体会所学文章要传达的思想感情内涵, 在一定程度上违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初衷。

(三) 中职语文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陈旧。

中职语文教学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陈旧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动, 虽然普通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模式都进行了改革, 更注重学生间的互动、学生创新思维、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仍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手段, 教师将所学内容全部灌输给学生之后, 对学生习得情况不问、不究、不管的教学现象仍然存在。在教学方法上忽视语文课程学习给学生文化素质、道德水平方面产生的影响, 大大降低语文课程教学价值。

二、中职语文教师如何进行教学手段、方法的创新改革, 充分实现语文教学价值

(一)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中职学生语文学习成就感往往更能激发人的信心, 从而让人产生继续学习、探索的欲望。所以, 中职语文老师在平日教学中要有意无意地给语文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设置一些较简单的作业并督促帮助其完成, 从而逐步提高语文学习难度, 而不是“一口吃个胖子”。

例如:教师对作文有困难的初中生, 可以采用逐步引导的方式, 在自主抒写语文作文的开始阶段, 首先为他们留一些简单的命题作文, 根据作文命题事先找一些有关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 并开展自主探究活动, 谈谈自己阅读材料后的感想,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做出肯定和引导;然后根据命题自主抒发感情, 引导学生将想要抒发的感情总结成要点, 罗列出来, 在教师的指引下形成所需书写文章的脉络;最后,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自主探索的文章脉络进行作文写作, 使文章一气呵成, 收到良好的效果。这样的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树立学生自信心, 不会使学生在看到作文命题时产生摸不到头脑、无从下笔的情况, 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组织文章脉络的能力, 养成正确的语文学习方式, 提升语文学习兴趣。

(二) 改变教学方法, 采用“多元式”教学法进行语文教学。

中职学生往往文化课水平较低, 容易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 课堂中会产生注意力不集中, 调动不起学习兴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 中职语文教师要想充分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就需要转变教学观念, 将一味的“传授式”教学转为“多元式”教学, 使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 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的存在感, 进而调动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将注意力充分运用到语文课堂学习中。

例如: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展多种教学活动, 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的同时, 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方式, 更好地运用到语文学习中。在教授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篇文章时可以将学生分组, 引导学生有感情、分角色地朗读课文。首先小组内部自主分配角色、自主练习朗读, 之后在课堂中进行小组和小组之间的比拼, 让学生自主投票选出真正朗读出文章感情的小组, 给予奖励。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又可以调动学生合作学习意识, 在小组合作探讨中找寻文章要表达的真正感情, 并通过大家的合作朗读达到学习效果, 领会文章真正想要抒发的情感。另外, 在这种教学方法的指引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有利于中职学生素质水平提升。

(三) 中职语文教学注意运用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正确道德观, 促进学生良好素质养成。

中职学校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阶段, 易受外界不良事件影响产生偏激情绪, 中职语文教师不仅要将语文文化知识教授给他们, 还应透过语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 促进学生优良素质水平养成。

例如:中职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记录作者真实生活或者记叙伟人生活事迹的文章, 中学语文教师要很好地利用这些课文, 在对课文内容进行解读的同时把课文要表达的积极思想及时传达给学生, 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课文所要表达和发扬的思想。在学习课文《雷锋的故事》时, 教师在讲授完课文内容后, 可以在课堂中与学生互动, 让学生谈谈学完课文的感想和启示, 学生应该踊跃回答:“要向雷锋叔叔学习, 多做好事, 帮助同学”, 等等。教师可以抓住时机, 开展“雷锋周”的语文学习活动, 让学生在一周学习生活中记录自己所做的好人好事、记录同学所做的好人好事, 在周末时形成随感, 下周语文课上和老师、同学一同分享。根据学生所学语文课文开展的“语文周”活动, 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 还可以将课文中的良好道德、正确思想进行有效传播, 在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发扬正确思想, 养成良好习惯。

总之, 我国教育改革开始更重视中、高职教育对学生专业性技能、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也应如此。教师在将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 应注重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素质水平、道德水平的培养。新时期, 中职语文教师应适时对传统语文教学方法、手段进行改革、创新, 运用“多元式”教学方法进行语文教学, 调动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使语文课程学习成为中职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和工具, 从而进一步促进中职学生专业、素质水平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童素姬.差异教学如何体现在语文作业设计探究[J].小作家选刊, 2012.

[2]吕鑫祥.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 2003.

[3]杨再隋, 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与辅导.语文出版社, 2002.1.

中职学校语文口语教学的有效方法 篇10

一、分段教学,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分段教学: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分为基础阶段、提高阶段、模拟情景三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措施,以多说多练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敢于表达。下面是各阶段的具体做法:

(一)基础阶段

1.能力要求:克服胆怯心理,能用普通话大声地说话,尽量做到音准。

2.训练方式:(1)领读。领读过程中教师应适当穿插讲解汉语拼音知识,使学生在正确的语音知识指导下进行跟读。(2)齐读。可巩固所学的语音知识,要求读准字音。(3)写说练习。每次课前布置一个简单、熟悉的话题让学生写作一百字左右的短文,要求多次朗读直至熟练为止,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大声朗读,这种方法能很好地建立信心,克服胆怯畏惧的心理。此外,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脑筋急转弯、生活小常识等内容,采取课堂抢答的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玩”中提升胆量,提高学习积极性。(4)生活会话练习。这一练习应贯穿口语教学的始终。练习的方式也很多,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来编排。如:两人一组用普通话练习打电话,用语言模拟微信聊天等。把学生熟悉的各种生活场景衍化为口语练习的片段材料,通过反复练习建立学生的自信。

(二)提高阶段

1.能力要求:巩固第一阶段成果,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普通话的能力,做到在各种语境下能完整、规范、流畅地进行口语表达。

2.训练方式:(1)练习用普通话大声地描述人、物、景物或场景,练习讲述故事、新闻、趣闻轶事。这些练习难易适中,有一定趣味性,学生稍作努力就可以准备得比较好,因此也会比较感兴趣。(2)收集各地风光图片或专题片让学生了解各地风景名胜、风土人情、革命历史遗迹等,然后用普通话大声朗读相关的解说词。这种方法一举多得,练胆量、练说话的条理、逻辑,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3)写说练习。这一阶段的写说练习要求学生能用语段或短文来表达思想,描述人、物、景物场景。教师可将一些句式和词汇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这些句式和词汇来进行写作,组成语段或短文,写好后自行练习说话,争取在课堂上能脱稿说话。写作的内容应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如“我最喜欢的小动物”“家乡的美食”“我喜欢的运动”等,由于这些话题是学生所熟悉的,事前又有所准备,因此在课堂上表达,学生大多不会紧张,易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另外教师也可提供当地的风光图片,指导学生写出解说词,然后进行大声朗读。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可使学生说话更加流畅,写作水平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4)生活会话练习。这一阶段的练习可介绍家乡的美食、特产、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学生对这些内容都比较了解,所以对这些话题有着浓厚的兴趣,参与意识会很强。

(三)模拟情景阶段

1.能力要求:学会以客观准确的语言表情达意,能用普通话生动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具有一定的语言应变能力。

2.训练方式:通过前两个阶段的练习,学生的自信心已建立,语言能力已有很大提高,因此可进入到模拟情景训练这个环节。教师可设计各种情景训练的练习。如模拟接待新生,模拟进行招生宣传,模拟毕业生面试等。这一阶段需要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清楚社交场合必须懂得的各种礼仪,语言表达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与学生一起就练习的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模拟面试,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使学生充分表现自己,这个练习既可全方位地考查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又可激发学生自主思考能力,锻炼学生思维应变能力。

二、成绩评定方法

口语表达训练成绩的评定不宜采用一次性定成绩这种定量的方法,而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以及各个方面的表现,从学生的现实表现、课堂表现、测训表现、进步程度来考查学生的整个学习情况。平时的训练要根据难易程度来设定分值,学生可量力而行,都有表现的机会。这样的评价机制能够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认真的状态,能使好学生不断鞭策自己进步,使后进生看到希望不放弃努力。

参考文献

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11

【关键词】中职生 ; 幽默语言 ;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142-01

许多考不上普高的学生来到职高以后,他们大部分认为我来到职高是应该学习专业技术,对语文的学习可学可不学,并且他们在初中文化课的基础本身就差,更增加了他们对文化课的厌恶,语文也不例外。他们看见背诵的课文就头疼,看见文言文就发愁,老师让他们写作文,他们不知道从哪写起……总之看到学生学习语文的痛苦表情,听着他们那一句句埋怨。我对语文课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有兴趣呢?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

一、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求知的源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的去探寻。只有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学生才愿意学,喜欢学,乐于学。作为语文老师,应不失时机的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把学生的“被动学”变成“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像山那样思考》课文时,我设置了这样的导语——我们看到的画面上是什么动物啊?(图片)你能说出有关这个动物的成语吗?学生回答(狼狈为奸、引狼入室、狼子野心)这些词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感情色彩上)贬义。即使我们提到的“与狼共舞”这个源自美国经典电影的讲述人与狼和谐关系的词语,传到中国便成了“与邪恶的人或事物接触”的意思。狼,成了“邪恶的化身”,那么能不能把狼赶尽杀绝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本文,看看本文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这个导语就是巧设疑问,引起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学生扮演角色,活跃课堂气氛

电视剧、电影为什么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要来源于演员高超的演技和他们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对人物性格理解透彻。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当了一回导演,学生当演员。由学生来扮演角色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学生对课文中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直接模仿,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表演技能,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讲《雷雨》时,我让学生先分角色朗读,然后让几个学生学生扮演文中的“鲁侍萍”、“周朴园”、“鲁大海”“周萍”等角色,在课上同学们怀着浓厚的兴趣开始表演,通过学生的表演,赢得了师生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最难能可贵的是,有的学生担心表演有漏洞,自己主动地去认真阅读课文,认真对照,看学生台词表演的是否正确,动作是否逼真,整堂课做到了人人参与,通过表演,文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使学生更容易把握人物性格特征,从而领会文章的主旨。我看着台上学生认真表演的角色,看着台下学生认真观看的神情,这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形式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学生自主探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相互探讨也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只有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打破了课堂上的沉闷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的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心情得到放松。

例如我在教授《项链》这一课时,本文结局除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特点之外,还有一个特点:“空白”文章的结局是“实在”的,但同时又是“空白”的。“实在”说明了项链是假的,“空白”指我们不知道马蒂尔德知道项链是假的话,她会怎么想?接下来故事将会发生什么?我把问题抛出,让学生自己讨论。让学生根据人物的性格去做大胆的推想。有的学生说“马蒂尔德要回了5万法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有的学生说:“马蒂尔德百感交集、喜怒无常,精神崩溃、整天念叨:‘项链,假的,项链,假的。最后住在精神病院。……通过学生的激烈讨论,学生理解了人物性格,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学生带着疑问,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学会协作,充分讨论,让学生产生一种自豪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运用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理解学生,学生不理解教师。”教育研究表明,师生情绪的对立,学生会对老师有抵触情绪,更不要说让学生听你的话,好好听你的课。幽默的语言常常让学生开怀大笑,非常兴奋,在课上学生注意力就会集中,学生心情高兴轻松,那么对所学的知识就会感兴趣。

例如,我在讲解《荷花淀》写到水生嫂听到丈夫把家里的事托付给她,课文中写到:“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就这么一句话写出来一个中国农村妇女对丈夫的痴情,对家乡的热爱,这两种感情自然地统一在这朴素的话语中,为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原作的妙处,我把原文改动了一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女人定力定神,从嘴里吟出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孩子他爹,你就放心大胆地去吧!”学生哄堂大笑,在笑声中进一步领悟到原作的真挚、自然、细腻。就是着幽默的语言,吸引力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是我就如何提高中职生学习语文兴趣的一点心得体会。常言道:“教无定法”。要想让中职生在课堂上学的轻松,学的快乐,这对职高的老师提出来更高的要求。老师只有在教学中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学生才愿意对语文课产生更大的兴趣,能在快乐和谐的气氛中获得知识。

参考文献

[1]王凯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幽默技能[J].教坛纵横,2001.22.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探讨 篇12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是一种对阅读的喜爱和积极的态度, 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学习语文很重要。老版的语文课本把课文分成应用文和选读课本, 书中课文多, 而且大都是古今中外有名的作品, 但是这些课文不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新版的课本, 少了三四十年代的散文, 多了现当代作家的作品, 这些作品的文字容易读懂, 而且包含了很深的人生哲理, 所以学生都很愿意去读, 愿意去思考, 从而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方法也很重要。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可以尝试两种方法:对比阅读方法和辩论阅读方法。对比阅读方法是通过对文章的比较, 把新旧知识联系到一起, 通过对比, 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将更加鲜明, 学生更容易记住;辩论阅读法是教师设置辩论的题目, 学生自己查找和阅读相关的资料, 把查找到的资料进行加工, 然后让学生就主题进行辩论。学生可在阅读相关资料的时候, 利用这两种方法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 养成做记录的良好习惯, 提升语文水平。

二、加强“速读”能力的训练

教师要让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 精读一般采用的是诵读的方法, 但是速读采用的是默读的方式, 也就是无声阅读。无声阅读可以排除在阅读当中的潜语内听的现象, 让读者大大简化对阅读材料的思维过程, 加快阅读的速度。此外, 要把眼、脑、手并用, 采用纵向的阅读方法, 把整句、整段甚至是整页的文字作为一个阅读单位, 迅速掌握信息的要点。

在速读的过程当中, 要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 眼、脑、手要并用, 提炼出搜寻的目标, 要避免回视, 等读完全文以后再考虑是否有必要重读。速读的时候要把所有的阅读知识的储备调动起来, 用比较和联想的方式快速地做出反应, 要抓住材料的思路, 根据推断的方式来判断文章的语言模式, 要根据所设定的目标的需要, 选取主要的信息, 排除次要信息以及多余的信息。速读的训练要有时间的限制, 而且要能够反复进行, 并且教师经过检测后能够公布训练的效果。此外, 还可以开展一些阅读竞赛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注重听说和写作的训练

很多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不好, 没有学习兴趣;听说能力很低, 在公开场合不能有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能专注倾听别人的讲话;不能领悟说话人的意思, 普通话的水平很低。所以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听说能力的训练:开设普通话的课程, 要求学生说好普通话, 平时用普通话来交流;培养学生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 ,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快速思维;同时在教学中创设更多的情境进行听说训练, 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另外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但不能照搬语文作文教学的方式方法, 而要合理定位, 确立适合职业教育特色的写作能力培养方式。 写作训练中, 从学生的专业角度出发设计相关的写作任务, 指导并刻意训练学生基本的写作技巧, 以帮助学生掌握要领, 减少障碍、增强信心, 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四、进行课外阅读的练习

在职业语文教学当中, 能够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的最好方法就是开展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推荐难易程度适中的课外读物。学生在紧张的技能训练之余, 能够轻松地进行课外阅读,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比如, 在学习了“胡同文化”以后, 就可以将本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来探讨本地区的文化、方言等。在学习了鲁迅的散文后, 还可以多多了解鲁迅的故乡以及他的写作手法等, 由课内向课外扩展, 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总之, 在中职语文教学当中, 阅读教学主要是以兴趣为主, 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徐冬梅.以学为主, 先学后教——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模式新探[J].知识窗 (教师版) , 2010 (4) .

上一篇:党建思想工作下一篇:外交辞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