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策略(通用11篇)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篇1
中职语文知识技能是中学院校学生学习各项技能的基础, 能够有效、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同时也对学生将来走向社会适应工作岗位具有积极作用。中职语文教学课堂管理能够有效发挥语文课堂的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因此, 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一、中职语文教学管理存在问题
目前, 中职语文教学管理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缺乏课堂观察和教学调整。教师在教学课堂中的观察是获取学生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 同时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调整的基础。然而, 目前我国一些中职语文教师为了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只顾自己课堂讲课, 缺乏在课堂上对学生各种教学反馈信息的观察, 无法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活动, 使得学生很难接受教师课堂讲解知识, 直接影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 课堂提问不合理。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激发学生的思考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提问的主要目的。然而, 一些中职语文教师在课堂提问前并未进行精心的准备和组织, 导致设置的提问不合理, 同时在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也未能及时进行引导和鼓励, 使得课堂提问效率不高。此外, 一些高职语文教师在提问后没有预留给学生充足的问题思考时间, 同时缺乏对学生的答案的评价, 使得学生的回答问题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3) 学习要求不明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布置的学习任务都应当有明确、具体的要求, 通过这些要求来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监控, 同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然而, 一些中职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布置的学习任务, 如练习题, 并未提出任何要求, 使得一些学生基础好的学生很快便完成的学习任务, 一些基础弱的学生仍然在苦思冥想, 一些学生甚至对习题进行讨论, 扰乱了课堂纪律。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布置相关学习任务时, 应当明确学习要求, 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 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必要和相应的指导, 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中职语文教学课堂管理策略
(一) 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 能够有效陶冶师生情操, 同时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以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利于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管理。因此, 中职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管理时, 应当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职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构建的和谐课堂环境应当具备客观环境和心理环境。其中, 和谐教学环境的客观环境包括教室的布置、课堂座位的排列以及教具的应用等内容, 和谐教学环境的心理环境包括教师的做作、教师言谈举止以及师生关系等内容。在布置教室时, 应当保证教室整体大方且富有文化氛围, 并注重颜色选择和教室光线的处理, 确保教室的布局合理, 避免出现“教学死角”, 在客观方面为提高课堂管效率提供物资保障。同时, 为了加强中职语文课堂教师的管理还应当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中职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 应当构建民主、亲密以及平等的师生关系, 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注重对学生的言传身教, 同时尊重学生, 为学生创设平等、和谐的心理环境。同时, 教师在日常着装方面, 应当朴素大方, 保证与个人形象和职业形象相协调。教师的日常言行举止也应当亲切、流畅, 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 不断增强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此外, 教师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应当注重相关教具的合理运用, 形象直观地辅助中职院校语文教学, 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二) 注重对学生的表扬及激励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表扬, 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能力, 增强学生的执行, 激发学生的潜能, 为学生学习提供动力。因此, 中职语文教师在课堂管理时, 应当注重对学生的表扬。中职院校学生都存在着个体差异, 教师在中职语文教学课堂中, 应当注重发掘学生的优点, 并进行及时表扬。教师在中职语文教学管理中, 应当树立多表扬、少批评的管理理念, 对于必要的评判, 教师也应当采用“先褒后贬”的批评方式。教师的表扬能够帮助学习发现自己的优点, 同时尽量进行保持, 增强学生的自信, 有利于教师中职语文教学课堂的管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激发学生产生不懈的学习动力。因此, 中职语文教师在课堂管理时, 应当注重对学生的激励。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 其潜能只能发挥20%~30%;学生在接受正确的激励后, 能力能够发挥80%~90%。中职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管理时, 可以采用目标激励、榜样激励、故事激励、赏识激励以及爱心激励等形式来激励学生, 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 促进学生的学习。对于后进生, 教师应当彻底摒弃传统忽视和鄙夷观念, 对后进生进行以激励为主的正面引导, 对其取得的各种进步都应当予以肯定和表扬, 鞭策后进生的不断进步。
结束语
目前, 我国中职语文教学管理存在着缺乏课堂观察和教学调整、课堂提问不合理以及学习要求不明确等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因此, 教师在进行中职语文教学课堂管理时应当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并注重对学生的表扬及激励, 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 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课堂管理效率, 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推动中职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娟娟.中职语文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科教导刊, 2011 (26) :60-61.
[2]李勇贵.中职语文课堂管理浅论[J].新课程 (教研版) , 2011 (4) :91.
[3]李朝华.试论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J].教育界, 2011 (27) :140-141.
[4]苑晓路.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管理艺术的探究[J].职业技术, 2014 (1) :80-80.
[5]李葆华.中职语文低效教学及其纠正对策举隅[J].职业教育研究, 2013 (2) :54-57.
中职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 篇2
一、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中职语文高效课堂。由于中职学生思维活跃,如果教师采用的教学过于的刻板,学生在课堂上势必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也受到影响。鉴于此,教师可以采用如下几种高效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1]。一,探究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的应用非常适合中职学生。由于中职学校主要是面向社会培养人才,而人才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探究能力是社会考察人才的重要内容。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用探究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为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一切资源,包括,手机、教科书以及其他资料,进而使学生能够在探究的过程中快速的掌握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二,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在于小组成员通过互相帮助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也能够使学生学习其他同学良好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在课堂上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
二、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时间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一部分原因在于课堂时间安排得不合理,进而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影响到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合理的安排课堂时间。教师将45分钟的课堂时间进行合理的划分,课堂上的前十分钟用来复习上一节课学习到的知识,在进行简单复习之后,教师开始进行新知识的教学,并且在进行新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还需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通过学生的思考,有助于对新知识进行更好的消化,进而建立中职语文的高效课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确保学生能够及时的掌握课堂上的所有新知识。
三、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有效的配合
在中职语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需要进行密切的配合,但是,由于学生自身原因,出现了课堂上参与学习积极性不高、与教师配合不好的问题。针对于此种情况,学生应该与教师进行积极的配合。首先,学生应该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是针对于一些在心理上排斥语文的学生,应该明确学习语文的目的,并且在内心里建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主动的去学习语文,这样一来,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会自觉的与教师进行密切的配合,有助于建立高效的语文课堂[2]。其次,教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以鼓励为主,学生在受到教师的鼓励后,能够充分的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积极的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进而有助于中职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四、做好课堂总结工作
课堂总结环节非常重要,由于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较多,学生在每堂课的学习中需要了解哪些是重点知识,哪些是次重点知识,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在课后复习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而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明确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可以在每堂课结束之前,帮助学生进行一次系统的总结和归纳,将本堂课讲授的知识分成几个模块,分别为重点知识、次重点知识以及需要学生了解的知识,学生在课后复习的过程中,主要是针对于重点知识进行复习,并且对次重点知识进行简单的复习,而教师需要学生了解的知识在课下可不用复习,这样学生在课下的复习中更加具体针对性,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安排学习时间,能够显著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实现了中职语文高效课堂的建立[3]。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中职语文的教学中依然存在着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的配合不紧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较低,很多原本在课堂上就可以掌握的知识学生需要利用更多的课下时间才能够完成,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教师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构建高效的中职语文课堂,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最大程度的掌握知识,有助于学生学习上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马庆会.构建中职语文高效课堂的探讨[J]. 快乐阅读. 2012(19)
[2]刘冰霜.如何创设中职语文高效课堂[J]. 成才之路. 2012(16)
[3]邱昌明.从新课标看中职语文教师素质的提高[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08(S1)
中职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 篇3
一、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 教学活动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中职语文高效课堂。由于中职学生思维活跃,如果教师采用的教学过于的刻板,学生在课堂上势必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也受到影响。鉴于此,教师可以采用如下几种高效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1]。一,探究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的应用非常适合中职学生。由于中职学校主要是面向社会培养人才,而人才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探究能力是社会考察人才的重要内容。在中职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用探究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为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一切资源,包括,手机、教科书以及其他资料,进而使学生能够在探究的过程中快速的掌握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二,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在于小组成员通过互相帮助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也能够使学生学习其他同学良好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在课堂上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
二、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时间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一部分原因在于课堂时间安排得不合理,进而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影响到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合理的安排课堂时间。教师将45分钟的课堂时间进行合理的划分,课堂上的前十分钟用来复习上一节课学习到的知识,在进行简单复习之后,教师开始进行新知识的教学,并且在进行新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还需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通过学生的思考,有助于对新知识进行更好的消化,进而建立中职语文的高效课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确保学生能够及时的掌握课堂上的所有新知识。
三、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 进行有效的配合
在中职语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需要进行密切的配合,但是,由于学生自身原因,出现了课堂上参与学习积极性不高、与教师配合不好的问题。针对于此种情况,学生应该与教师进行积极的配合。首先,学生应该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是针对于一些在心理上排斥语文的学生, 应该明确学习语文的目的,并且在内心里建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主动的去学习语文,这样一来,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会自觉的与教师进行密切的配合,有助于建立高效的语文课堂[2]。其次 , 教师在中 职语文教 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以鼓励为主,学生在受到教师的鼓励后,能够充分的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积极的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进而有助于中职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四、做好课堂总结工作
课堂总结环节非常重要,由于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较多,学生在每堂课的学习中需要了解哪些是重点知识, 哪些是次重点知识,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在课后复习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而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明确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可以在每堂课结束之前,帮助学生进行一次系统的总结和归纳,将本堂课讲授的知识分成几个模块,分别为重点知识、次重点知识以及需要学生了解的知识,学生在课后复习的过程中, 主要是针对于重点知识进行复习,并且对次重点知识进行简单的复习,而教师需要学生了解的知识在课下可不用复习,这样学生在课下的复习中更加具体针对性,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安排学习时间, 能够显著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实现了中职语文高效课堂的建立[3]。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篇4
关键词:以人为本结合实际优化教学策略重在运用
内容摘要:职中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但是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策略,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活动,改革评价机制,注重学生基础知识教学,创设良好教学环境,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加强人文修养,为职中生未来发展奠基,职中语文教学就会逐步走出困境。
大多数的农村职业高中入学起点低,学生基础较薄弱,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加之没有养成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进入职业高中后,更是片面地认为,只要专业技能好,其它科目无所谓,更加放松了对语文的学习,在语文课上没有探究的欲望,走神睡觉的情况屡见不鲜。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如何才能做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让学生毕业时适应工作要求,成为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呢,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从职中学生的特点出发,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投入到知识探究和学习中,在语文学习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修养。我的做法是:
一、以人为本,明确意义,培养兴趣,
“让学生多学一些,把什么都教给学生”是教师良好的愿望。但如果不管教学主体实际情况,不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不仅教师的良好愿望要落空,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如果教学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了学生的专业特点,不利于培养和提高语文应用能力,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发展,让学生看不到知识与他们现实生活的关系,看不到语文在专业中的应用,也就逐渐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自觉的从培养目标出发,注重职中生的专业特点,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知识水平、学习方法等实际情况,这样就便于从职中学生实际出发安排学习内容,实施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针对职业岗位群的需求做到“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在课堂上,我组织学生讨论“职中为什么开设语文课”,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了语文课的主要功能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为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因为不论是服装专业,幼师专业,还是营销专业,动漫专业,计算机专业等,职中的大部分专业课与语文课的联系都非常紧密。语文听、说、读、写这些基本能力对其专业课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通过讨论好多学生认识到如果一个中职毕业生写一封求职信,错别字连篇、词不达意,如何让用人单位相信求职者其它方面的能力?如果一个职中学生在应聘面试时,语言含糊、表达不清,这样的毕业生怎能让用人单位感到满意?如果一个职中生来连最基本的说明书都读不通,看不懂,说不明,还怎能做到正确操作,熟练运用呢?更何况良好的语文素养,能使一个人的思想灵魂更丰富,更好的热爱生活,感受人生的丰富多彩,生活目标更明确,生活更有意义,抗挫折能力也就更强。
当学生明确了语文学习的现实意义以后,语文学习的兴趣会得到普遍提升。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指出:“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因此,让学生明白语文课学习对他们以后工作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才有可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地积极思维;有了兴趣,就能克服困难,探究科学的奥秘;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成为负担。
二、优化策略,创设情境,重在应用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课堂上要改变教师一言堂、唱独角戏的局面。教学活动中要贯穿新的教学理念,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采取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创设情景、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能调动起学生良好情绪,引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加入名人趣事、成语故事、对联春秋、标点的作用、说话的艺术、辩论的技巧、幽默的作用等让学生认识到语文不仅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而且还趣味无穷。
现在听书读写和应用文在各行各业中运用越来越广泛,突出应用文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正是顺应时代潮流的需要。学生毕业后找工作要写自荐信、应聘信,面试时还要会大方、灵活应答;当技工师傅要能看图纸说明书;当文秘人员要能写会议记录……总之,生活就离不开语文,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姓“职”的需要出发,应以学以致用为导向,为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着想,为学生走向社会搭建平台。
三、改革评价,丰富活动,拓宽课程
随着教学方法的改变,评价方式也应该随之调整。在评价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既发挥团队的力量,又能调动个体的积极性。要和学生一起制定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要将平时作业、课堂参与情况、竞赛参与情况等纳入评价系统。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评价语应该是发自内心深处,真诚而亲切的自然流露,就像一缕温柔的春风抚摸孩子,就像点点春雨滋润孩子一样。课堂中,教师每一句可能自以为无意性的评语,往往会左右学生听课情绪,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课堂中对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从而提高兴趣,强化效果。
在讲授戏剧单元时,让学生剧情再现,充分体验剧中人物的典型性格和激烈的戏剧冲突;学习诗歌单元,对于需要背诵的篇目,先在各小组内部进行评选,选出优胜者参加班里的“星光时刻”.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有很大的提高。诗歌单元结束后的诗歌朗诵会,更使很多以前很少有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话的机会,这样的锻炼机会使他们有机会能展示自己,增加自信心,提升自我价值,尤其是担任主持的同学,收获会更大。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可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结合课文推荐读物,课内外阅读得以相互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提高了。
利用网络资源引入“时代活水”。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网上资源博大精深,包罗生活万象,只要善于捕捉课文的延伸点,网络将会源源不断地给课堂生活注入“时代的活水”,让语文课堂与社会生活相接壤,充满时代的气息。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使语文教学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使语文更贴近生活,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喜爱地方文化,热爱家乡的情感,为将来更好地融入地方生活、工作奠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实践证明,尽管职中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但是只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开展教学改革,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策略,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活动,注重学生基础知识教学,创设良好教学环境,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过程中对语文知识深入理解,逐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知识技能,提高他们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为职中生未来发展奠基,职中语文就会逐渐走出困境,柳暗花明。
中职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篇5
【关键词】中职语文 高效课堂 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122-02
高效课堂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最大限度地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高效的中职语文课堂应当是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安排得当,教学设计科学,课堂训练高效,学生学习积极主动的。就中职语文教学现状而言,制约课堂有效性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诚然,中职学生多数在上一个阶段的学习中表现不佳,多数因无望通过中考和高考而进入中职学校,因而他们在学习上多存在不自信、不主动的问题。因此,我们可将提升学生的主动性为突破点,进一步提升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迎合学生需求,激发学习兴趣
以往,许多中职学生对专业性、技术性课程十分重视,对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关注不足,认为这些科目对自己今后的就业帮助不大。在“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背景下,为了转变学生们对语文课程的印象,我们应积极迎合学生的专业与就业需求,使语文课程体现出实用价值,进而激发中职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得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首先,我们应树立中职要为“职业”服务的意识,备课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搜寻其与学生的专业相关的素材,包括文本、图片、视频等等,使语文知识的教学与学生的职业知识、专业技能有机融合在一起,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对职业素质发展的帮助,进而使其更积极地投入语文学习过程。
其次,我们应积极设计与学生未来就业、生活有关的语言场景,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对其未来就业和生活的帮助,进而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主动探索语文,以提升教学成效。例如:我们可开展学写求职信、辞职信、岗位调动申请、加薪申请等等,将语文与学生对未来工作的幻想与期待联系在一起,使其以更主动的态度面对语文的学习。
二、借助信息技术,优化学习成效
如今,信息技术已经广泛融入我们的生活,借助信息技术改进教育教学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目前,绝大多数中职学校都已配备配有自带电脑的多媒体设备,一些学校实现了班级配备电子白板。教学信息化考核已经从单纯看设备配备情况,到教师实际运用的检查,学校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好相关设备,乃至常常通过检查巡视、督导等方式激励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运用多媒体设备。如今,越来越多的中职语文教师已经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情境创设、课堂互动、活动材料投放、课堂评价、课堂训练等环节,使得中职语文课堂更具吸引力,使信息技术为构建高效课堂发挥了一定的价值。
而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其可供学习的素材十分丰富,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更应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搜寻教学素材,乃至引导学生们开展相应的语言实践。例如:前一阵PAiPAi酱火速走红,不少学生也在微博上看了她发布的短片,但随后有不少专家学者和评论员认为她的视频内容低俗,充斥着不文明用语。笔者见状,鼓励学生们尝试自己录制一段更文明的“吐槽”的视频,这虽然看似娱乐,却使学生们真正开动脑筋,尝试着用文雅的词汇、语言来针砭时弊,无疑使他们的语言素质得到了快速的提升。
三、推进合作教学,鼓励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是普通中学语文教学中常见的课堂组织方式之一,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进学生自主探究和提升课堂效率方面体现出了显著的优势。中职语文教学不妨借助这一方法,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探究环境,引导其通过小组讨论、协作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与技能。在开展小组合作时,我们可将学生划分为由4到6人组成的学习小组,引导他们自行分工,相互合作。在此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探究性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中心,并着重强化思考、陈述的环节,以激发每位学生的思维潜能,使其语言功底和综合素质在这样的合作探索中得到不断提高。例如:笔者曾让学生们读莫言的《卖白菜》一文,并引导学生们自由挖掘文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解答,有位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生活艰苦,母亲一直没有哭,甚至不让我哭,为什么我多算人家一毛钱,她会掉下眼泪”“主人公因为什么原因多算了人家一毛钱”等等。思考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对全文进行回顾和把握,并深入挖掘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因此,笔者选出了类似的问题,让学生们分组讨论。经过小组讨论、分组陈述、相互补充和争论,学生们对该文的理解不断深化,使得本堂课的教学效率十分理想。
四、总结
综上所述,构建高效课堂是中职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由于中职语文教学的对象、内容、特点与普通中学不同,因此,只有充分迎合中职学生的学习、就业需求,针对性地开展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对此,我们应牢牢抓住专业特点、信息技术、合作学习三点,以不断提升中职语文教学的针对性、趣味性和有效性,除此之外,积极探索各种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对于高效课堂的打造也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丁达奎.浅谈如何打造高效中职语文课堂[J].基础教育.2014(8):166-167.
[2]袁晨晨.优化教学方式,实现中职语文高效教学[J].学周刊.2015(10):91.
[3]王爱萍.中职院校语文教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D].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篇6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策略研究
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里, 语文以及其他一些课程被列入基础课的范畴, 但学生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其他专业课程上, 语文课可以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加之受传统语文教育思想的影响, 中等职业教育缺乏深入、广泛的认识和理解, 导致了中职语文教学的无效和低效。要激发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必须使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重要性。现在读中职的学生, 一般都是文化基础较差, 大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上中职学校学好专业课就行了, 没必要学语文。教师应及时纠正这种错误认识。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 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 它既是一门基础课, 也是一门工具课”, “语文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 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 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 具有重要作用。”结合语文课学习, 我教导学生, 中职生毕业就要就业, 就业需要写求职信, 应聘面试要用口才推销自己, 如果语文能力不强, 将无法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展示自己的才华, 在当今人才竞争十分激烈、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大环境下, 即使你有很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但因交往、沟通、协调欠佳, 无法被别人了解、任用;现在是市场经济, 法制社会, 做什么事情都得签合同, 如果没有很好的语文知识, 不能正确理解合同条款, 将无法正确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怎样才能使中职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促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能力得到提高。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 唤醒, 鼓励。”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唤醒学生的思维,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 才能使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这过程中, 教师是组织者, 是启发学生思维, 让学生动起来的设计者———教师。在中等职业教育很多学科中都有德育内容, 尤其是语文学科, 德育内容更是丰富而生动, 语文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良田沃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地人生观, 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建立远大的理想树立崇高的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要平等教学, 用自己的热忱帮助学生、爱护学生, 用实际行动感化学生, 绝不能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而歧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 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在课后, 教师要经常与学生接触、交谈, 了解他们的学习需要、生活问题等, 指导他们学会总结知识、改进学习方法。情感在教育过程中起巨大的调节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信任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 这是一种催化剂, 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这种情感还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信赖, 使教师提出的要求容易为学生接受。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情感效应, 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班的课堂纪律一般都是比较差的, 学生学习风气不浓, 学习环境也不那么好。这就对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 要有独特性、创造性的见解和行为发挥,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活跃课堂的气氛。精心设计课题的导入到整堂课的语言组织, 问题设计, 情景布置, 板书设计等等。还要注重课堂气氛的渲染, 面部表情、声调、手势甚至是目光都可以调动学生在情感方面的呼应配合。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相一致的情境, 使学生置身其中, 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章内容, 甚至不自觉地进入到文章的角色之中, 主动学语文的劲头就会自然增加。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设问策略 篇7
一.高屋建瓴目标明确
提问要立足于教学目标, 围绕重点、难点进行。有些教师提的问题高深莫测, 使学生目瞪口呆, 不知所措;有些教师提的问题模棱两可, 使学生云里雾里, 一脸茫然, 摸不着头脑;还有些老师提的问题未经设计, 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 如同口头禅, 看上去问得多, 实则什么也没问。这些类型的问题没有多大效果, 不如不问。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 深化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培养思维能力,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互动, 不是教师唱独角戏, 进行个人表演, 所以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每一个提问, 做到恰如其分, 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建立在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关键在于教师钻研教材, 深入了解学生, 重点是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螺旋提升。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首选途径是围绕重点、难点来展开。例如:《都江堰》可以设计这样的主问题:开头一句话“我以为, 在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开门见山亮出作者的观点, 它的作用是什么?作者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作者的独到见解是什么?又如《石钟山记》, 教学目标主要有:学习作者质疑和探究的精神, 理解认识事物真相必须目见耳闻, 切忌主观臆断的道理;了解文中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现中心的写法。围绕教学目标, 可以设计如下的问题:作者费尽笔墨写探究过程而评论却很少, 为什么?作者的“笑”有何深意?苏轼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看法是什么?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作者的看法是否片面?再如老舍《我的母亲》一文, 我们可以设计这样几个“主问题”:“结合大家整理的母亲的生平, 母亲的一生用可以哪些词语来概括?”“老舍是从哪些生活细节中感受到母亲的优秀品质的?”“母亲对我的生命的教育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这几个问题, 都直接指向文本的主旨, 需要学生细读全文, 搜集和整合相关内容才能作答。
二.区分层次环环相扣
有效的课堂提问, 单靠两三个以点带面、牵动一遇而提挈全篇的“主问题”是不够的, 需要教师站在高处, 从整节课、整个文本出发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系统化的提问, 达到一定的深度, 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问前, 教师既要熟悉教材, 又要熟悉学生。提的问题应难易适中:问题过难, 学生望而生畏, 就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问题过易, 学生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 也无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设计问题时, 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 又不能让学生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 要使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 而难度大的问题则要设计铺垫性提问。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 学生的实际水平, 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的小问题, 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 层层深入, 一环扣一环, 逐步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 精心设计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问题。阅读教学中一气呵成、环环相扣的问题, 能较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 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度把握。例如:《都江堰》在设计出上面的“主问题”后可以进一步分解细化为如下的问题:因有过他, 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的含义是什么?那把长锸, 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他失败了, 终究又胜利了。“长锸、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分别指代什么?他大愚, 又大智。他大拙, 又大巧。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 进入了最澄彻的人类学的思考。这里, “大愚大智大拙大巧”说法的根据是什么?“田间老农的思维”是什么思维?思考什么内容?
三.细读文本巧妙切入
找准文本切入点, 有助于学生把握文本的深层意蕴。在提倡师生互动的今天, 一些教师逐渐将“满堂灌”的课堂变为“满堂问”的课堂, 这样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低效问题。要避免毫无实用价值的“满堂问”, 教师必须紧扣课文重点和难点, 寻找突破口即切入点, 巧妙设计一个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能牵动文本全篇的“一发”, 有的与标题中的某个“关键词”相关, 有的与文本字里行间的某个“关键词”相关, 有的与文本中的某句话相关, 有的与文本主旨句相关, 有的与文本中反复出现的某个句式相关, 只要细细阅读文本, 精心提炼, 就能抓住这“一发”。一个巧妙的切入点, 可以提挈起对全文的解读和赏析, 轻松自然, 而又让学生耳目一新。例如:《雷雨》周朴园给鲁侍萍开支票的情节, 一般都理解为是周为收买人心以保全自己而玩弄的手段而轻易放过, 事实上, 我们不妨抓住这一情节深入下去。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周朴园开支票的行为有没有真情的成分在里面?从作品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上串下联, 细读全剧, 更全面地把握周朴园这个人物形象。
四.抓住矛盾巧妙设疑
矛盾是打开学生思考之门的钥匙, 有了矛盾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因此善于设置矛盾, 解释矛盾, 是创造高质量提问的关键。例如, 讲授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 我们可以首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得了肺炎的人, 能不能够活下来, 是由病人想不想活决定的吗?”在现实生活中, 得了肺炎的人能不能活下来取决于病人的生理和病理, 这篇小说中却说由病人对生命的信念决定, 这样就引导学生发现了矛盾, 可以借此打开学生的思考之门。又如:《石钟山记》, 苏轼找到的石钟山得名的原因不完全正确, 可这并不妨碍其应有的价值, 抓住这个矛盾, 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这篇文章还会流传至今, 为人们所喜爱呢?它的价值在哪儿?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苏轼的“实地考察”和“敢于质疑”的精神。
五.体会匠心注意留白
中职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策略谈 篇8
一、课堂提问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
课堂上的提问必须紧紧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 突出教学中的重难点实施, 切忌漫无目的地胡乱发问, 导致整个课堂充斥着无聊的问题, 将“满堂灌”变成“漫天问”。有的教师设问超出学生实际, 让他们不知从何作答;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本身就不够明确, 让学生如坠云雾之中, 摸不清方向;还有的教师习惯性地经常向学生抛出“是不是”之类的疑问, 看似提问实则自问自答。凡此种种提问并无任何效果可言, 问了等于没问。教师在课堂上提问, 就是要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积极思考, 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他们的思维素养, 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课堂不应该是教师个人的舞台, 而是师生互动的最佳平台, 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直接途径和有效手段, 因而教师在课前要认真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每一处问题, 做到提问有明确的目标。
如《石钟山记》这篇课文, 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学习课文综合使用各种表达方式的写作手法, 领会作者勇于质疑积极寻求答案的科学精神”,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这些问题:苏轼为什么重点描述他寻求答案的过程却只有寥寥几句评论?他的“笑”又蕴含着什么?他对石钟山名称的由来是什么态度?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何在?你同意苏轼的理解吗?又如《我的母亲》这篇课文, 教师可以结合全文设置一些关键问题:我们可以用哪些关键词来梳理母亲这一生?作者从哪些方面认识到母亲的平凡与伟大?母亲对老舍的教育与影响表现在什么地方?这些问题与课文的主题紧密相关, 能准确回答出这三个问题就可以说是读懂了全文。
二、课堂提问一定要有层次和梯度
课堂中的提问不止一次, 问题也不止一个。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要提炼出几个提纲挈领的大问题, 但大问题下面的小问题也是非常关键的, 整个课堂的提问环节就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问题共同组成。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必须同时考虑教材和学生, 不能忽视其中一个。提出的问题要把握好难度, 不能太复杂, 也不能太简单。因而, 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 要让学生找到思维的触发点, 不能难得让学生不会回答, 也不能容易得让学生不屑于回答。教师要综合考虑教学内容, 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实际能力, 将一个大问题简化成若干小问题, 化难为易, 让这些简单的小问题之间逐层深入紧密相连, 环环相接丝丝入扣, 逐渐牵引着学生的思考方向, 让他们的思维朝着深度和广度发展。这样分层次、有梯度地安排课堂提问, 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投入课堂, 启发他们不断积极思考, 帮助他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如《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本身就很复杂, 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师可以先简要说明贾府众多人物之间的关系, 用结构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接着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王熙凤这个重要的人物形象, 依次问学生以下几个问题:王熙凤在曹雪芹笔下是什么样子?她说话的口气跟其他人有什么不一样?你对王熙凤这个人物有什么看法?这几个问题从简单到复杂, 逐层推进, 步步相连, 为学生搭建了深入思考的平台。虽然课文内容较长, 出现的人物也比较多, 但学生在教师初步疏通课文之后, 再结合这些问题去阅读教材, 就会觉得轻松愉悦, 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带着疑问去探究的品质和能力。
三、课堂提问一定要有巧妙的切入
找准文本切入点, 有助于学生把握文本的深层意蕴。在提倡师生互动的今天, 一些教师逐渐将“满堂灌”的课堂变为“满堂问”的课堂, 这样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低效问题。要避免毫无实用价值的“满堂问”, 教师必须紧扣课文重点和难点, 寻找突破口即切入点, 巧妙设计一个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只要细细阅读文本, 精心提炼, 就能抓住这“一发”。一个巧妙的切入点, 可以提挈起对全文的解读和赏析, 轻松自然, 又让学生耳目一新。
如教学《最后一片叶子》, 可以首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得了肺炎的人, 能不能够活下来, 是由病人想不想活决定的吗?”在现实生活中, 得了肺炎的人能不能活下来取决于病人的生理和病理, 这篇小说中却说由病人对生命的信念决定, 这样就引导学生发现了矛盾, 借此打开学生思考之门。
中职语文教学策略三维探究 篇9
一、师生共同制定教学计划
中职学校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进行标准地评判和比较, 这些前提和基础为师生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提供了可能。由于当前中职语文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因此, 教师可以在制定教学方案时, 广泛听取学生的声音, 并采纳学生的合理意见。作为课堂的主体, 学生有权利有必要提出自己的意愿和需求。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采用诸如“语文课程方案制定听证会” (以下简称听证会) 的方式来进行。比如在中职一年级的下学期期末, 教师和相关部门就可以组织召开听证会, 听取学生对本学期语文课程的理解和建议, 并将这些建议进行汇总和归纳, 采取至少一条合理的建议, 逐步地去改善当前的教学实践现状。如果学校条件允许, 则可以同时采纳多种意见和建议, 快速转变和提升教学效果。而且这种听证会模式可以每个学校循环开展。通过这种师生共同制定教学计划的方式, 可以相对更好地兼顾多种需求和意见, 尽可能地保证个性化的教学活动得以实现。同时也能够切实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改善教学效果, 发挥教学资源的更大价值。
二、坚持突出实践应用原则
实践应用是中职学校一项非常鲜明的教学原则, 语文课程同样需要遵循这一原则。语文课程本身的工具性也同样决定了这一原则。在实践教学活动中, 教师和相关部门需要有意识地将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结合起来, 与学生未来的就业需要结合起来, 发挥语文教学的实践应用价值与作用, 转变学生对于语文课程“只谈文艺, 不求实用”的认识偏差。具体操作则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来展开。比如在会计专业中开设语文课程时, 教师和相关部门则可以着重的将规范的工作语言, 专业术语, 以及相关的商业合同, 企业策划文案等内容加入到语文课程之中, 通过应用文教学专项训练活动切实展开, 从而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此外, 包括求职自荐信、介绍信、演讲模板等多种实用的文字材料格式, 撰写方法和规则等都可以渗透到语文课程之中。通过这样的专项训练活动, 既发挥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价值, 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切实地提升了教学效率。
三、积极探究多元考核方法
部分中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都抱有这样的想法———语文课程就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 只是起着装点门面的作用。因此, 对于课程的考核方式也比较随意, 通常就是利用期末考试的一张试卷来进行考核, 而且考核的要求也不甚严格, 简单、随意的考核方式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也无法真正发挥语文课程的实践应用价值。针对上述问题, 教师需要有意识地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和变更。制定多元的考核方式, 尽可能为每个学生做出客观、全面、有效的评价结果, 其意义不容忽视。具体做法比如在制定考核方式时, 可以参考学生的意见, 然后采取多种考核方式, 为学生提供“量身定做”的考核标准。比如,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书法基本考核”“专业术语辨析考核”“应用文本规范化写作考核”“经典诗词名句比赛”“口语表达测验”等多种考核体系和标准。要求每个学生在每一项考核中必须达到基本分值, 然后对于某些考核内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专项训练, 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砝码。如果学生有其他的建议和考核内容通过民主评议, 认为比较合理的, 也可以纳入考核范围。
中职语文课程真正发挥应有价值和作用的关键在于学生和教师形成积极的教育合力, 而这一合力的形成, 取决于师生双方对于语文课程的理解和认识, 从某种程度上讲, 更为偏重于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推动。尊重学生, 坚持原则, 积极创新, 大胆改革, 侧重应用, 兼顾个性这些原则可以为今后中职语文课程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陈俊江, 黄厚江, 《阅读教学内容确定的“四三”原则——由《落日》一文的教学谈起》[J].《中学语文教学》, 2011年06期
[2] .陈雅风, 《对语文教学内容随意性的思考——两堂《苏州园林》课例评析》[J].《现代语文》 (教学研究版) , 2011年06期
[3] .朱正威, 《要更多地关注教学内容的钻研和把握》[J], 《生物学通报》, 2011年04期
[4] .李娟果, 《浅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情感教育》[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年18期
构建中职语文生态课堂策略研究 篇10
关键词: 中职语文 生态课堂 教学策略
中职生大部分都是中考的落榜者,所以基础相对较差,也缺乏应有的学习积极性。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它既是一门基础课,又是一门工具课。”所以,语文学习对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养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构建生态课堂就是要让课堂成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生态系统,在生态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克服传统教学方式下的众多缺陷和不足。从生态学的角度构建语文课堂,能让教学更有效。
一、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国家新课程改革标准下强调中职语文教学应当提高有效性,更注重学生总体能力的发展。所以,中职语文教师应当改变传统教学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并没有完全的学习主动权,教师通过“填鸭式”的模式向学生灌输知识,这样不仅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创造力,还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善于创造“生态”般的自由课堂,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教学《雨中登泰山》的时候,教师要还原“生态”环境,让学生在“雨中泰山”中开发想象力。教师可以请一位雨中登过泰山的学生讲一讲当时的感受,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种“泰山情境”,在相似的情境课堂中让学生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另外,教师应当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知识对于学生而言固然重要,但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善于与教师沟通的态度更重要。
二、合理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将教学内容置于情境之中,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盐只有在水中才能融化,知识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能让学生理解和消化,这是合理创设情境的目的所在。创设情境是构建生态课堂的关键举措,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如果仅仅从学生认知的层面看,合理地创设情境能够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在教学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应当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将教学作品深入文化背景中。比如在教学《廉颇蔺相如传》的时候,可以请学生复述“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将相和”三个故事,让学生完整复述三个故事的前提是在课前利用手头的资料做好相关知识的积累和铺垫,以此加深对文章故事的体会和理解。通过自己的学习和理解,学生就会感受到廉颇的勇敢果断及蔺相如的谦逊,与此同时能把握段落重点。对于不同的课文内容,教师应当善于找出重点,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的学习和体验空间增添活力,留有丰富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小组合作,开启学生心智旅行
生态课堂的构建要教会学生怎样与他人合作,有效教学应当注重关注教学活动中的人际交往环节。所谓的人际关系是一种相互合作的民主和谐的关系,良好的合作关系不仅能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提高自我教育水平,真正让学生拥有一个生态般的自由学习的“绿色”环境。
教师在课堂上要将讲台留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然后可以根据班内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个单元让每一个小组各选一篇文章,然后让小组专心备自己的课,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相对自由,为学生提供教学参考书,给予全力的帮助。学生通过备课增强知识的掌握能力,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感受到思维碰撞的火花,这样的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能够开启学生的心智旅行,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施展。例如在教学莫泊桑的《项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提前根据课文内容排演剧本,这期间的PPT制作及相应的音乐伴奏都要小组自行完成,这样学生便能充分感受到自由学习的乐趣。
四、针对专业学习,引导学生明确方向
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相对普高有一定的特殊性,中职语文教师应当充分意识到学生专业的针对性,熟悉学生日常生活中语文学习和职业的匹配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当以巩固专业思想和强化专业能力为重点,充分展现语文在中职学生生活和工作中的利用价值。对于目前的中职语文教学,可以看到教师是以专业课教学为主的,很容易轻视文化课的学习,所以教师应当给予语文一个明确的定位,让广大中职学生都能接受语文的学习,而且对自己的专业课学习也很有帮助。明确文化课和专业课之间关系,将教材合理的利用,根据专业设计课堂教学,积极引导学生明确专业方向,激发学习兴趣。
五、结语
中职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要不断革新,这样不仅能顺应当代中职教学的转变,还能符合当代语言学的教学真谛。生态课堂的构建应当给予教师和学生全新的平台,所以中职语文教师应当根据中职学生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中职教育的特点。教师还应当具备很高的综合素养,拥有高尚的心灵和完善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刘慧玉.中职语文课堂健全人格教育的教学策略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2]陈静.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生成的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
[3]孙玉凤.语文“生态课堂”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3.
[4]姜晶.中职语文陶冶性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3.
中职语文探究性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篇11
关键词:遵循原则,学习模式,实施策略
探究性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 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 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 能根据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
在新理念的指引下, 笔者以语文课堂为主阵地、以教材为主要阅读对象, 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性教学活动。
一、在语文探究性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应遵循的活动原则
1. 趣味性原则
即探究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活学生的思维, 学生在探究未知世界时, 随着问题的解决, 好奇心、求知欲能得到满足, 同时也能体会成就感, 这些将成为进一步探究的动力所在。
2. 激励性原则
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时刻记得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 增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充分信任学生, 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与服务, 使学生获得成功探究体验。
3. 可操作性原则
探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着探究的内容应具有可操作性。即探究的内容通过有步骤的探究活动, 借助一定的材料可得到答案。学生通过对这些材料的选择、收集、筛选、处理, 从而揭示一系列有关现象的内在联系, 有所领悟, 有所发现。
二、探究性学习的模式
1. 自主探究型
创设问题情境———研究确定主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点拨归纳———实践运用———拓展延伸———评价感悟
2. 合作探究型
创设问题情境———发现研究问题———明确各自分工———合作探究———汇报交流———概括总结 (评价) ———拓展延伸
三、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1. 创设情境, 激活探究意识
教师备课, 不仅需要备知识, 还要精心设计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创设学生生疑的情境。
在《风景谈》第二课时的教学中, 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六幅风景的顺序可以改变吗?说说你的理由。”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立即讨论开了:有的说可以, 因为这几幅都是描写风景的, 又没有时间的排序;有的说不行, 因为既然写到书上了, 就是对的。看到学生争的不亦乐乎, 我暗自高兴。于是我就启发说, 在这些风景的后面, 作者是如何评论的?学生一下子就钻到书本中去寻找答案了。接下来的教学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了。
2. 设置问题, 引领探究活动
探究性课堂教学活动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可以说, 问题是探究的起点、路径、轨迹。
《包身工》是高中语文课本的经典保留篇目, 给一批又一批的高中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至今日, 其成作年代离我们越来越远, 学生对那段历史陌生, 有距离感, 认为此文在现实生活中已过时, 所以一翻开课文心理上便有排斥感;再加上本文篇幅较长, 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 因而我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及报告文学的特点设计了这样一个大问题:用跳读的方法分清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学生对“新闻事实”“背景材料”可能理解的不是很深刻, 因而教者和学生一起探讨了这两个概念。学生明白之后, 很自然的将文章分为了“包身工的一天”“和包身工制度”这两个主问题, 这样就化长为短, 化“繁”为“简”, 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就能分题精读, 讨论点破了。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 学生在这一环节中讨论热烈, 回答问题思路清晰。通过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实践, 我进一步深刻的认识到了设计问题的重要性。
3. 引导发现, 教会探究方法
叶圣陶说:“内容方面固然不容忽视, 而方法方面尤其应当注重”。所以我们必须给学生以方法上的指导, 教会学生寻找疑点, 进行探究。
第一, 盯住课题。学习文章, 学生第一个接触到的总是文章的课题。只要我们能抓住课题巧妙地进行质疑, 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就能使阅读带有浓厚的趣味性, 从而培养学生从课题入手阅读课文的能力。
第二, 找准文眼。所谓文眼, 就是最能激发学生情感的词句, 是文章艺术构思的凝聚点, 文眼或是课题或是文中反复出现的某个词或是文中的一句话, 能牵一发而动全文, 有制约全文的作用。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便可以引导学生先找到文章的“文眼”, 再针对这样的词句质疑探究, 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 学生的感悟、想象, 才能使学生的情感和语言文字的内在情感水乳交融
第三, 抓住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阅读就要从语言符号中获得心理历程。关注语言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的思想性和语言艺术性, 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笔者以为, 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不在于让学生去解决多少实际问题, 而是要借助长期、大量、平凡的探究训练, 帮助学生养成平等的态度, 批判的意识, 独立的精神, 逐步学会发现问题, 熟悉探究过程, 模仿探究方法, 提高合作能力和实践习惯。所以我们选择把探究性学习的重心放在课堂, 力求使其成为学生每天都吃的家常便饭。这样, 常态的方法成为习惯, 长期的习惯成为意识, 长期的意识最终便能成为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维莉.对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研究.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1.
[2]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3]靳健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 , 2003.7.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推荐阅读:
中职语文课堂08-15
中职语文模块教学05-25
中职语文情趣教学08-27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任务09-13
中职语文教学模式10-13
中职语文模块式教学06-09
行动导向教学中职语文07-22
中职语文教学质量08-05
中职语文教学措施07-20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反思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