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课教学法

2024-05-15

中职语文课教学法(共12篇)

中职语文课教学法 篇1

中职学生在语言知识积累、理解水平方面普遍低于普通高中学生,如果仍照搬中学语文常规的教学方式,不但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且还耗时低效。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应有别于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为了贯彻《大纲》所强调的“注意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的原则,笔者认为中职语文教学应注重以下方面:

一、中职语文应以专业为导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结合生活实际,结合专业要求,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本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定位也要从岗位分析出发,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目标的确定上满足劳动力市场对就业人员语文能力水平的需求标准;在内容的选择上满足实际生产岗位的层级、种类需要;在结构上满足劳动力市场所需人才的素质结构要求。例如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听的能力训练,除了提高听问、听辩、听测能力外,我还补充了在职业活动中所需的仔细聆听的技巧,听话的礼仪,接打电话的礼仪,结合到一些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安排模拟训练。只有把教学的课程贴近专业需求,符合专业学生需要,才能学以致用,达到以专业为本的目的。

2. 语文教学内容采取模块式课程结构。

根据不同类别的专业需要选择使用不同的知识模块,或组合本专业的新的模块群,使语文课程更适应专业需要。建立语文教学核心模块,构建语文基本知识的平台。这个平台包括各专业必学的知识,通过对这一平台知识的学习,构建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语文知识核心部分。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以商贸物流专业为主的中专学校,我根据商贸物流类专业的需要设置语文专门知识模块体系,教学内容分三方面: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每块教学内容又分为基础课程和职业课程两类。

基础课程的内容衔接初中,对应《大纲》规定的能力标准,所有专业的学生必修。职业课程的内容是就专业的需要、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而设计的教学模块,教学时可根据不同专业需要弹性处理。根据不同专业需求,可以灵活拆卸组装每个模块,通过多重目标体系的设计,确保不同专业、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实实在在的提高。语文教学在结构上采取开放式的模块组合,专业不同模块组合也不同,模块可以在课时上进行定量化,给予一定的“学分”相配合,保障模块有效运用,也有利于“学分制”教育的推行。

二、构建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侧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1. 改革中职语文的考试方式。

中职语文考试不应以标准化试题为主要手段,更不应把学生培养成为“考试机器”、“高分低能者”。我们不能用分数来打击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一定要改变这种局面,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学习成绩更重要。中职语文考试要体现专业特点和灵活性。这样才能让学生教有所学,学有所用,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建立中职语文发展性的教学评价体系,体现“以育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力求让评价更富人性魅力;尊重学生的性格差异,力求让评价更具个性色彩;尊重学生的经验差异,力求让评价充满生活情趣。要贯彻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原则,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以学生成长自我记录为主,实现自我评价、学生互评、老师定评相结合。

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实施,促使师生双向互动的学习、双向互动的评价。它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反省,做出恰当的教学决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的自主发展与人格完善制造条件。

2. 改革中职语文教学效果考评。

教师教学考评标准应一改过去以学生考试的平均分、升学率来考评的模式。评价教学效果不应只是看学生的分,而是应侧重考评学生的能力。不是单看一张标准化试卷,而是要从听、说、读、写、专业运用能力多方面综合评价。中职语文的特殊性、差异性,决定了各专业考评的侧重点不同。试题分值有些不同,评价标准也有差异。如同样是书写题,财会专业的语文试卷设定分值可高一些,其他专业的试卷可设定低一些。财会、旅游专业的试卷上可在说明文上增加短文内容分值,文秘专业则可在记叙文上增加内容分值等。总之要尽量贴近他们的专业和职业实际,真正把中职语文的考与用密切联系起来。

中职语文课教学法 篇2

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卢宝莉

【摘要】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评价中职学生语文素质的制度已在许多方面不符合教育教学目的及语文教育特点。构建一个符合中学语文教育发展及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十分必要的。中职学生语文综合性评价将依据综合性、主体性、超前性三条原则,对中职学生的语文素质进行全面、客观、动态的综合性分析评价。

【关 键 词】中职语文教学怪圈综合性评价

中职语文教学,怪圈,综合性评价,语文素质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并明确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这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对中职学生语文素质进行科学合理考核评价的问题也逐渐被提上日程。

一、以往的评价模式所形成的“怪圈”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往往是由课内作业、作文单元测验、期中期末考试、毕业考等这几项内容组成,这使得评价的内容过多倚重语文的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的考查;评价的标准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评价重心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和努力程度,这种单调片面的考试评价方式,使得学生、学校、家长形成了一种误解:考高分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而中职生往往存在着学习基础不好,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而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评价中纸笔是考试的必备工具,分数是考试的最终结果,这样中职生的劣势就会显露无疑,如果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久而久之,就会演变成为学生越学越讨厌,越考越灰心,教师越教越没劲,教学相长变成了教学相克,师生共同走进了一个循环的“怪圈”中。

要跳出这一“怪圈”,构建一个符合中学语文教育发展及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不能再一味地走选择、分析课文、作文等题型及期中期末考试的老路,而是应体现出生动活泼的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特长的考查方法,对中职学生的语文素质进行全面、客观、动态的综合分析评价,以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

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二、中职语文综合性评价的原则

中职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不是在校期间考试分数所能完全反映的,所以在构建中职语文综合性评价内容时,不仅重视语文基础知识,而且更应强调语文能力与素养的综合评价。

1.综合性。首先从评价内容看,注重知识与能力、课内与课外并重,由中学语文读写听说能力、语文学习方法与习惯、语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综合构成;其次在评价方式方法上,既有形成性评价又有总结性评价、现状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结合、等级评价与质性评价结合等,重视学生日常表现观察记录与综合性学习代表作的收集与展示;另外从评价的时空角度分析,不仅评价过去,更重视现在和未来,是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而得到的综合效果。

2.主体性。首先是参与评价的主体广泛。评价主体不仅有教师,还有学生及家长,目的是尽可能使不同主体的价值观在评价过程中得到体现。其次是评价对象具有主体性。学生既是评价对象,又是评价主体,而且作为评价对象也具有能动作用,可以自己保管评价表,与其他评价主体之间是平等合作的关系

3.超前性。本评价旨在寻求学生语文素质的积极发展,并预见未来,指出发展了的学生需要扬长避短之处,为学生的未来语文学习做准备。

三、中职语文综合性评价的构建与操作

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又需日积月累。需要把原有的隐性评价,转化为显性、多元的综合性评价。让学生学有方向,做有目标,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中找到自我。为此,我们可以尝试如下的综合性评价。

(一)一个学期的综合性评价

课内:

1、语文基础课(20%)

知识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础目标,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综合性语文素养的源头活水。

必学课——只要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就可得基本分,勇跃参与课堂活动,作为奖励机动分的优先加分条件。(15%)

选学课——学生课外自读选学课文,以选学篇目分组交流自学内容,上交自学体会。自学体会由组长收缴并批改。4个学时之后,课堂交流1课时,上台代表发言者视质量(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加分。(5%)

2、口语课(10%)

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有利于思维能力的训练,语言的表达是思

维结晶的展现,学生在口语课上完成案例练习得基本分,根据个别学生的精彩表现,由教师点评和学生互评后给予加分。

3、作业、测验、作文(10%)

查阅、背诵是积累语文素养的途径,培养学生养成主动查阅和背诵的习惯,完成基础知识作业,老师按等级评定;每单元作业完成情况根据登记记录进行自评、小组评定最后老师综合评定;老师还可以通过小测验评定成绩,每单元成绩总和/次数所得均分登记在评价细则表;大、小作文按等级评定进行登记。如每期成绩均有进步者加鼓励分。

4、期中期末(40%)

期中(15%)、期末(25%)期中、期末,采用闭卷方式,题目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基础,按7:2:1的原则命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掌握程度和阅读、写作的能力。期中乘以15%、期末乘以25%。

课外:

1、综合性学习(10%)

在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手抄报比赛、社会实践活动调查、小论文、辩论、朗诵比赛等,根据每次活动,形成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评价等级,学期结束累计每个学生按(8、6、4、2)等级加总分/次数。(根据学生参与的态度、表现出的能力、资料的搜集情况等多方面进行奖励性评价,可加至10分)。

2、课外阅读(10%)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课外阅读不仅使学生拓展了知识,同时感受了语文世界的丰富多彩。名著的阅读更陶冶了人们的情操。读书笔记作业,老师每周检查一次,以等级评定,每单元考评一次.期末累计次数。(有关名著活动能积极参加、且在活动中获奖分别以2、4分奖励,加至10分)

(二)整个中职生涯的综合性评价

1、每个学期的语文综合性评价归纳总结,如果每个学期都有所进步,酌情加分(40%)

2、毕业文章(20%)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从中选择一种作为毕业文。

求职信:根据个人的简历、才能特长和性格潜力写一份求职信,注意格式,能够展现个人优势,优劣评价由语文老师评定和学生互评。

自荐书:在实习期间,设计一份自荐书,其中必需包括个人简历、本人的知识结构、毕业学校简介、荣誉证书复印件、技能证书复印件等内容。自荐书优劣评判由实习单位与语文教师双方评定。

专业调查:学生必需在实习期内对本专业的前景、本专业对人才的知识技能结构和能力结构等做一些具体的访谈与调查,并以访谈录或调查报告的形式上交。

职业生涯规划:结合本专业的前景和个人的具体想法、做法,对个人的未来进行一

个长远规划,并以方案的形式上交。

3、模拟应聘活动(20%)

通过一次模拟应聘现场的活动,从学生对面试流程的把握、制作个人简历、口语交际、应变能力等对学生进行一个综合性的评价,同时学生也为未来的求职面试打下一定的基础。

4、实习日志(20%)

记录实习生涯中有意义的事件,反思实习过程中的成败得失等。实习日志在实习期结束时交给教师评定。

中职语文课教学法 篇3

关键词:智慧教学法;教学设计;课堂资源

一、智慧教学的内涵特征

所谓智慧教学,就是使学生获得终身发展智慧的教学,包括认知智慧、情感智慧、道德智慧、生活智慧和创新智慧。它一改过去教师成为课堂主宰,将学生变成了知识的容器等“重教轻学”的现状,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学会修身、学会生活,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享受快乐与幸福之旅,既为学生的现实负责,又为学生的未来奠基,真可谓是走出了一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全新之路。

智慧教学的特征,教学一体,多维合作,自主建构,动态生成,情智交融,智慧共享。如:预设合作研讨的问题,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于学生深入思考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预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梳理,来设计“一石激起千层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具有引领作用的大问题。以问题为学生提升的阶梯,层层深入、步步引导,帮助学生“跳一跳”来“摘到果子”。

二、智慧教学法在中职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1.丰富的教学设计内涵

智慧教学的策略是: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头脑风暴,激励赏识,自主建构。如:新授课学案设计重在全程导学。我所任教的班级中学生在利用学案预习过程中感觉比较吃力,这说明我在学案设计上还比较粗糙,没有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所以在学案设计时,在摸准学生学情的前提下,要在导学激励上下工夫。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我设计学案的想法是:低起点、重基础、强化重点、适度拓展。学案的第一模块是智慧启航,学校的导学方式是“前滚后翻,做好铺垫”,即把重点知识进行复习回顾,然后再把预习旧知识和衔接新知识相联系。在预习新知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做到重视教材,强调基础。针对教材例习题稍做改动就可作为学案的一部分,不要变化太大,否则提高了难度,会影响多数学生的预习质量,这样也降低了学生预习的起点和知识的难度。在学案设计最后一环节,智慧珠峰这一模块,学校设计的习题是拓展题,前面的基础部分是中等生发挥的舞台,那么这部分则是优等生展示才华的天地。

2.利用课堂资源合理诱导

一堂好的语文课能够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到升华,能够使学生坚定信念,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很多时候,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能够为学生塑造一系列美的意境,并用优美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感受这种美。比如,泰山的雄峻峭拔、荷塘月色的恬静幽美以及康河的迤逦婉约。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所需要承担的任务是如何使学生思维与教材作品描绘的意境产生共鸣,使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自然的美。例如,在进行《我的空中楼阁》教学时,文章中有着很多优美的语言,如:“小屋却像小鸟一样,像蝶一样,憩于枝头”“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这些语句都描绘出小屋的多姿多彩,教师需要构造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使学生思维能够沉浸在美的世界里。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因此,需要对这些课堂衍生的资源进行合理的诱导。学生的错误为教师的教学赢得了契机,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老师首先做的并不是批评,教师的耐心对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需要教师利用学生的错误作为资源,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轨道,这是智慧教学的一种表现。

3.幽默语言活跃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语文教学,幽默的语言会引起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使课堂变得活跃。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只是照着书本进行教学,会使教学氛围显得僵硬。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组织幽默的语言,才能使课堂氛围变得灵活轻松。在教学过程中,幽默的语言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能够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变得简单轻松,这样在教学中教师更加容易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也能够在轻松活跃的环境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和美。在课堂上,学生有时会因为没关手机出现铃声干扰课堂的现象,这时候会打断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教师这时候需要做的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趁机讲“暴发户相亲”故事,并告诉学生要在一些场合注意到自己的一些行为,在重大场合情况下,手机震动是很流行的,你们看老师是不是很时髦。这种带有教育意义的幽默语言能够打破僵局,使紧张的气氛变得轻松,使学生的注意力又集中到课堂上,这就是教师教学的智慧,能够有效地增进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距离,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教育凝聚着智慧,但要把智慧直接转化为学生的习得,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遵循教育规律的教学,必须从一般教学走向智慧教学。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需要的是灵活、轻松、高效,只需要教师利用其智慧来实现。智慧教学法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去感悟和积累,并在实践过程中总结进步。

参考文献:

[1]徐金梅.职高语文教学应注重快乐教学法的运用[J].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2012(1).

[2]薛萍.浅谈中职语文的快乐教学法[J].才智,2011(2).

中职语文课教学法初探 篇4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教学法

中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中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 考查学生对系统知识的掌握;而中等职业教育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等的培养, 有很强的“职业性”。因此,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中的一门文化基础课———语文课, 应该说在整个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 我们在顺应时代的同时要努力创新我们的教学方法, 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达成最终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中职语文课教学现状

在当前, 中职语文课的教学普遍存在课堂教学难、教育实效不高的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 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整体偏低

中职生几乎都是没有考上普高的落榜生, 综合素质不高。他们在文化基础、学习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方面都较差, 且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习动机不高。由于学习成绩差, 行为习惯不良, 常受家长、老师批评, 自尊心常受打击, 自信心普遍不足, 由此在语文教学中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二) 教师教学法陈旧落后、理论脱离实际

学生为什么对语文课教学感到乏味, 主要是教学停留在“说教式”、“讲稿式”, 学生不理解、不接受、甚至反感。此外, 有的教师不注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 没有做到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从而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结果只能是低效或者无效的。

那么, 中职语文课教学如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

二、采用适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一) 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主要由质疑、探索、反馈、评价几个环节组成。根据教学要求, 组织学生对案例调查、思考、分析、交流, 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师生双向活动, 教与学变为合作关系, 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语文课案例分析主要通过学习案例, 围绕教师的问题或是学生自己的问题进行信息收集、加工、处理、整理等方式, 得出最佳的结论。教师对结论进行开放评价, 使学生获得新知识,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充当启发引导者和探究者的角色。

(二) 设疑讨论法

“设疑”即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 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 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 教师的“问题”要提得准确, 能使学生感兴趣。“讨论”即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对学习中的问题敢于陈述己见, 展开讨论, 开拓思路、活跃气氛。实际上, 学生准备发言的过程, 也就是思考、运用教材知识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中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 及时组织讨论。

(三) 自主探究法

自主探究法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 对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从而达到目标要求的学习方式。在此过程中, 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否能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 同时还需要有教师的引导、帮助与支持。换句话说, 探究性教学法的成功实施涉及两个方面:既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又要重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离开其中的任何一方, 自主探究性学习都不可能有良好效果。

(四) 信息化教学法

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 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其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信息化教学不仅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媒体和手段的改变, 而且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整体的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变化。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 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 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总之,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面对中职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 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抓好语文课教学的各个环节, 不断开拓和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 如此才能提高语文课的教学实效, 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2]杨化.论语文课教学方法的创新.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报, 2006年版.

[3]游绍冬.让中职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福建职业与成人教育, 2008年版.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 篇5

科目名称:授课教师: 编撰时间:

教 学 大 纲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2015-9-1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名称: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二. 课程编号:978-7-5612-2675-9 三. 教学总课时: 34 讲课学时: 34 实训课时: 四. 使用教材:《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练习册》 五. 课程属性:中职生文化基础课程 六. 教学对象:中职一年级学生 七.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八.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九.教学要求:

1.阅读与欣赏

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和领会,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能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和写作特点。能辨识常见的修辞手法,体会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阅读各种优秀作品,体会其丰富内涵,加深和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能了解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形式的特点。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诵读教材中的古代诗文,大体理解内容,背诵或默写其中的名句、名段、名篇。激发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2.表达与交流(1)口语交际

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普通话水平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相应等级的要求。听话时做到耐心专注,能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观点和意图;说话时有礼貌,表达清楚、连贯、得体。学会介绍、交谈、复述、演讲、即席发言、应聘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能够根据学习、生活和职业工作的目的和情景进行恰当的表达和交流。

(2)写作

语段写作,能围绕中心,条理清楚,正确地遣词造句。篇章写作,做到符合题意,中心

明确,思想健康;选材得当,结构完整,语句通顺;书写规范,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等步骤,围绕活动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运用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

十.教学内容:

本课程由以下内容组成:全册分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1.阅读与欣赏4篇课文;2.表达与交流(口语交际、写作);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第一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提醒幸福》(1)学时

知识要点:

1、疏通文章的思路,理解排比、比喻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2、理解文章的语言含义,体会作者所说的幸福。重点难点:理解文章的语言含义,体会作者所说的幸福。教学方法:讲授、启发,讨论 使用教具:教材,PPT 同步练习

第二课: 《匆匆》

(1)学时 知识要点:1.了解作者生平,分析全文特点。

2.理解文中的夸张、排比、比喻手法的运用。

3.理解文章大意,体会文章主旨。

重点难点:理解文中的夸张、排比、比喻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的,感悟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懂得时间的匆匆流逝,从而珍惜时间。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赏读 使用教具:教材,PPT 同步练习

第三课: 《幼学纪事》(1)学时

知识要点:1.学习本文语言的幽默,语言描写中蕴含的真情实感。

2.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浸透对良师益友的感激、敬仰与怀念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了解作者纪年求学时的艰辛和他对当年良师益友的深切怀念,学习作者执著苦学、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方法:讲授、启发,赏读

使用教具: 教材,PPT,同步练习

第四课: 《老屋窗口》(1)学时

知识要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全文把握其叙事线索,并在此基础上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全文把握其叙事线索,并在此基础上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讨论

使用教具: 教材,PPT,同步练习

第一单元:表达与交流、写作、语文综合实践活动(2)学时

知识要点:会讲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会写立意新颖的文章。培养散文写作能力。

重点难点:会写立意新颖的文章。

教学方法:讲授、启发,例题解析,教师精讲 使用教具:教材,PPT,同步练习

第二部分 第二单元

第五课: 《创造宣言》(1)学时

知识要点:整体感知领会文章内容,细读课文,掌握写作特点,品味语言修辞,理解文章主旨,增强创造意识。

重点难点:整体感知领会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增强创造意识。教学方法:讨论法 比较法

使用教具:教材,PPT,同步练习

第六课: 《咬文嚼字》(1)学时

知识要点: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内容,理出作者观点。

2.结合练习,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3.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内容,理出作者观点。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⑴立足课本整体感知 ⑵跳出课本 拓展延伸

⑶品评鉴赏培养能力 ⑷举一反三 迁移应用

使用教具:教材,PPT,同步练习

第七课: 《胡同文化》(1)学时

知识要点:了解胡同及胡同文化的特点,掌握作者的行文脉络,学习作者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叙事抒情的方法。

重点难点:理解作者赋予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及其所饱含的感情。教学方法:朗读法 讨论法

使用教具:教材,PPT,同步练习

第八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学时

知识要点:

1、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通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3、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精神和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重点难点: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体会生动形象,精练含蓄的语言。理解文中的关键语句。

教学方法:朗读法 讨论法

使用教具:教材,PPT,同步练习

第二单元:表达与交流、写作、语文综合实践活动(2)学时

知识要点:用普通话进行自我介绍。会写应用文—条据、启事。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完整地写出来。

重点难点:按格式要求写好条据、启事。教学方法:讲授、启发,例题解析,教师精讲 使用教具:教材,PPT,同步练习

第三部分 第三单元

第九课: 《天山景物记》(1)学时

知识要点:1.学习课文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材料的叙述方法。2.抓住景物特点,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景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循着作者写作思路,把握要点,提炼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朗读法 讨论法

使用教具:教材,PPT,同步练习

第十课: 《雅舍》(1)学时

知识要点:体会文章的幽默诙谐,领味作者所表达的乐观、豁达情怀。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和写作特色。

重点难点:领味作者所表达的乐观、豁达情怀。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和写作特色。教学方法:朗读法 讨论法。

使用教具:教材,PPT,同步练习

第十一课: 《为你自己高兴》(1)学时

知识要点: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文章主旨,体会为自己平凡而充实的、问心无愧的存在而高兴。引导学生突破文章的障碍点(为自己高兴是否等同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理解“平凡而充实的、问心无愧的存在”。

重点难点: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文章主旨,引导学生突破文章的障碍点,理解“平凡而充实的、问心无愧的存在”。

教学方法:讨论法

使用教具:教材,PPT,同步练习

第十二课: 《窗前的树》(1)学时

知识要点:品味文章的优美语言,借鉴文章中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懂文章的主旨。重点难点:品味文章的优美语言,借鉴文章中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懂文章的主旨。教学方法:自主阅读 讨论法。使用教具:教材,PPT,同步练习

第三单元:表达与交流、写作、语文综合实践活动(2)学时

知识要点:说话要文明有礼。写好作文《你感受最深的一件事》。优秀图书推介会。

重点难点:写好作文《你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做到表达真情实感。教学方法:讲授、启发,例题解析,教师精讲 使用教具:教材,PPT,同步练习

第四部分 第四单元

第十三课: 《永远的蝴蝶》

(1)学时

知识要点:

1、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阅读自得法”,掌握本文结构特点和表达技巧。

2、体会“我”对樱子深深的爱,体会“我”的追悔和遗憾。重点难点:体会“我”对樱子深深的爱,体会“我”的追悔和遗憾。教学方法:自读 讨论

使用教具:教材,PPT 同步练习

第十四课: 《第六枚戒指》

(1)学时

知识要点:1.引导学生从细节描写、伏笔的用法以及表现手法上理解文章主题。2.结合实际说说自己的阅读感想。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从细节描写、伏笔的用法以及表现手法上理解文章主题。教学方法:引导式教学

使用教具:教材,PPT 同步练习

第十五课: 《荷花淀》(1)学时

知识要点:1.分析文章结构。体会战火硝烟中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及纯美的人性和崇高的品格。

2.分析水生嫂的性格特点和文章的写作特点。

重点难点:体会战火硝烟中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及纯美的人性和崇高的品格。

教学方法:讲授、启发,讨论

使用教具: 教材,PPT,同步练习

第十六课: 《一碗清汤荞麦面》

(1)学时

知识要点:1.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以及文中所体现的积极向上的温情。

2.分析讨论母亲这个不行家庭的核心人物形象。理解故事背后隐藏的深刻涵义。

重点难点:分析讨论母亲这个不行家庭的核心人物形象。理解故事背后隐藏的深刻涵义。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讨论

使用教具: 教材,PPT,同步练习

第四单元:表达与交流、写作、语文综合实践活动(2)学时

知识要点:演讲。写一篇介绍学校的文章,主义语言的使用和文章的连贯性。“奉献青春”演讲比赛。

重点难点:写一篇介绍学校的文章,主义语言的使用和文章的连贯性。“奉献青春”演讲比赛。

教学方法:讲授、启发,例题解析,教师精讲 使用教具:教材,PPT,同步练习

第五部分 第五单元

第十七课: 《唐宋诗词》

(1)学时

知识要点:

1、了解作者资料和作品背景,背诵诗歌,理解基本思路。

2、分析每首诗的写作特点,介绍诗词的基本常识,简介七律诗的特点,了解宋词婉约派和豪放派的特点。

重点难点:分析每首诗的写作特点,介绍诗词的基本常识,简介七律诗的特点,了解宋词婉约派和豪放派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 诵读 讨论 使用教具:教材,PPT 同步练习

第十八课: 《现代诗歌》

(1)学时 知识要点:1.介绍写作背景,知道朗读,品味诗歌的意境。2.理解诗歌的结构特点,解读诗歌的意象。重点难点:理解诗歌的结构特点,解读诗歌的意象。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赏读 使用教具:教材,PPT 同步练习

第十九课: 《当代诗歌》(1)学时

知识要点:朗读诗歌,领会诗歌的意象及语言特点、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

重点难点:朗读诗歌,领会诗歌的意象及语言特点、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讲授、启发,赏读

使用教具: 教材,PPT,同步练习

第二十课: 《外国诗歌》(1)学时

知识要点:了解诗歌背景、作者资料,朗诵诗歌。分析诗歌结构,理解作者写作意

图。分析诗歌特点,理解诗歌意象的作用。

重点难点:分析诗歌结构,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分析诗歌特点,理解诗歌意象的作用。

教学方法:比较阅读法 问题研习法

使用教具: 教材,PPT,同步练习

第五单元:表达与交流、写作、语文综合实践活动(2)学时 知识要点:说话要看场合。会写通知、会议记录。诗歌朗诵比赛。

重点难点:会写通知、会议记录。

教学方法:讲授、启发,例题解析,教师精讲 使用教具:教材,PPT,同步练习

第六部分 第六单元

第二十一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

(1)学时 知识要点:

1、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高超的辞令艺术。

2、引导学生辨析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多义词,分析邹忌这个人物以及他说话的艺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辨析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多义词,分析邹忌这个人物以及他说话的艺术。

教学方法:讲授、启发、讨论 使用教具:教材,PPT 同步练习

第二十二课: 《谏太宗十思疏》

(1)学时

知识要点:1.介绍文章的相关时代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文中重要虚实词的用法和重要句式特点。

2.理解正反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手法。

重点难点:掌握文中重要虚实词的用法和重要句式特点。理解正反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手法。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朗读 使用教具:教材,PPT 同步练习

第二十三课: 《劝学》(1)学时

知识要点: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基本意思。

2.理解文言文常用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3.分析课文段落,掌握文章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重点难点:理解文言文常用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分析课文段落,掌握文章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教学方法:讲授、启发,赏读

使用教具: 教材,PPT,同步练习

第二十四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

(1)学时

知识要点:1.简介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指导阅读,疏通文义。

2.分析评议动作及神态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归纳“负”、“以”等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简析特殊句式的结构特点。

重点难点:指导阅读,疏通文义分析评议动作及神态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使用教具: 教材,PPT,同步练习

第六单元:表达与交流、写作、语文综合实践活动(2)学时 知识要点:拜访与接待。会写一般书信、专用书信。诵读经典古诗。

重点难点:会写一般书信、专用书信。

中职语文教学现状 篇6

关键词:中职 语文 教学

近年来,国家倡导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要求,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职教育,同样经历着快速的发展,2005年教育部特别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对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1]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2]

对于中职学校教育,很多人都认为以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为最主要的培养目标,致使语文学科不受重视被边缘化,甚至认为语文的学习是可有可无的,任意增减语文的课时数。语文课虽然一直在努力地寻求变革,但相比于中学的教学研究和改革来说,这种变革仍然是微乎其微的,大部分的中职语文课堂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华文明传承几千年,尊师重教是中华儿女引以为傲的传统美德,但也正是因为这种传统美德的束缚,使得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形成了“一言堂”“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旧式教学模式。学生觉得老师讲的都是对的,因此很难开动脑筋去质疑老师的讲授,只是一味地记录老师所讲的内容,而不去寻求除了老师讲授的内容之外的其他知识或方法;老师也习惯了高高在上、学生洗耳恭听的方式,如果有学生对老师的讲解提出质疑,很多老师会觉得面子上过不去,甚至觉得学生是在故意刁难。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群体特点的改变,这种旧式的教学模式未免显得不合时宜,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更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中职学生特点

1.中职学校学生底子较薄、文化知识基础较差。不少学生来中职上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一技之长,将来找个好工作。他们当中有的是被父母强逼的,有的只是为了来混个文凭,还有的是想要参军但年龄不够又无事可做,纯粹来混日子。还有一些所谓的“问题学生”,他们从中学甚至小学起就迟到、旷课、不写作业已经成了家常便饭,经常与社会上的闲散人员混在一起,沾染了吸烟、喝酒、打架斗殴的恶习。此外,中职生还存在一个很大的不足:知识储备有限。学生对课外作品的涉猎少之又少,笔者曾经在课堂上提问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及作者,一个班级50名学生,能完全回答正确的几乎没有,只有极个别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回答了出来。语文常识性的内容,如小说的三要素、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根本就不知道。更有甚者连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活动都难以进行,写作文错字连篇、诵读文章磕磕绊绊、交流交谈时无法恰当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在中职学校的课堂上经常会发生一些令教师难以接受的状况: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老师总是感觉到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引不起学生的共鸣等诸如此类现象。如果仍然按照过去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老师单纯地讲解分析文章、归纳大意主旨,要求学生跟随老师的讲解主动在课本上做好注解标注,那么能认真听课跟上老师思路的学生将屈指可数,更不用提师生互动,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实现教学目标了。

2.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心理特点方面,中职生普遍年龄为15—18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值青春转型期,笔者工作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曾经在新生入学之初,给一个班30名学生做了一次心理测试,这30名学生中有10余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个别甚至已经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在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很多教师也发现学生中存在着焦虑、不愿与人交流、抵触与人交往等问题。我们迫切地需要寻找一个能与学生沟通走入学生心灵深处的方法。有些学生因为在中学时学习成绩差强人意,可以说中学时光是在老师的忽视、家长望子成龙的逼迫中度过的,致使这部分学生形成了严重的叛逆心理;另一方面,从笔者所任教的中职学校的实地调查中发现,在校的中职生中家长从事农业劳动和商业活动的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些家长有的不重视对学生的教育,有的不懂应该怎样去教育学生,觉得只要学生到了学校就万事大吉了,有时因为学生迟到、旷课等违纪现象,老师与家长取得联系却得不到家长的配合与理解,致使个别学生形成了组织纪律性不强、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低下、缺乏集体观念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个性特征。

二、中职语文教材特点

1.教材应用性的特点不够突出,专业针对性不强。很多中职学校的语文课本中选取的内容基本上是照搬中学课本,没有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要求,突显其应用性这一特点,并且选材与学生所学专业之间的结合也不够紧密。中职生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中应当更广泛地涉及对就业有益的内容,使所学的语文知识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够学有所用。中职学校不同专业的语文课本可能会有些细微差别,但总体变化不大,没有专业针对性。

2.教材内容陈旧。当今社会迅猛发展,很多新鲜事物不断涌现,而在语文课本中还是老一套的陈词滥调,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在课本上难见踪迹,这也是学生对语文课程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笔者现在使用的语文课本是在2001年的时候第一次印刷出版的,2009年第二版,课本上关于新闻写作的学习,选取的例文还是1997年香港回归时的一篇新闻稿,距离现在已经有15年了,而学生很多都是一九九五年左右出生的,这样的文章引发不了学生太多的关注和兴趣。

3.教学辅导、参考书的编排不够严谨。中职没有太大的升学压力,对于中职教学改革、教学研究这些方面的内容一直引不起大家太大的关注,中职的教学辅导书籍较之中学来说本来就不够丰富,并且在一些辅导类书籍上还出现了编审不够严谨的现象。比如:在课本配套的练习册最后附的答案中发现很明显的错误,配套教学参考书也出现了标注的课文段落数量与实际不符的现象等。

三、师资来源繁杂,教学方法单一,教师素养、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国家虽然在近几年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相应的师资培训并没有跟上,很多现在的中职学校以前都是其他的办学方式,如:技校、职工中专、教师进修学校等,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对中职的教学研究也不深入,教学方法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

笔者所任教的日照经贸学校的前身是日照广播电视大学,过去主要是对高中毕业生进行专科的学历教育,而近几年由于国家教育大政方针的倾斜变化已经不允许电大再继续普通专科的招生培养工作,因此,日照市政府、日照市教育局、日照电大领导及时转变观念,调整了办学方向,实行“一套班子、两个牌子”的办学方式,即使用原日照电大的教职员工,同时担任日照电大和日照经贸学校的教学及管理工作。这样做固然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广大教师以前一直教授的是高中毕业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经过高考的洗礼,大多数自觉性较高,能够主动学习,自觉遵守学校、班级的规章制度,尤其是他们中很多学生不满足于电大文凭,卯足全力参加专升本考试,并且日照电大的专升本成绩一直在山东省名列前茅,所以老师讲起课来能够得到学生的主动配合,整个教学过程可以说是得心应手,不需要授课教师投入过多教学活动之外的额外精力。而中职的学生大部分是初中毕业后没有希望考上高中或者早就从初中退学闲待在家的学生,这部分学生自觉性较差,他们来到中职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努力的方向,学习动力不足。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很难与学生形成互动,连正常的教学活动都难以开展,因此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素养,钻研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特点,努力寻求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模式。

注释:

[1]语文课程标准,http://www.being.org.cn/ncs/chn/chn.htm,2012-03-10。

[2]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http://www.doc88.com/p-748873253620.html,2012-03-10。

中职语文课陶冶性教学探索 篇7

一、中职语文课陶治性教学的特点

1. 学习任务的基础性

对于中职语文课堂教学, 很多学生在中考之后成绩不理想才进入到中职学校, 这些学生的基础知识本来就很差, 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也不统一, 一些学生对语文的基础知识都没有很好的掌握。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教学, 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适当的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这样也就可以充分的改善传授式教学和接受式教学的方式, 加强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因素, 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教学内容。

2. 教学过程的服务性

现代知识的传播越来越快, 老师的思想也要不断的转变, 跟上时代的进步不断增加新思想, 对于中职语文教学中, 由于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 学生很多时候感觉学习的无聊, 学习起来比较枯燥, 也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该充分的展示陶治性教学, 并以服务于教育为宗旨, 将语文和其他的课程有效的结合起来, 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 同时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对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能力, 更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格和价值观的培养。例如, 在学习《威尼斯商人》这节课中, 老师可以让财务专业的学生自己去理解商人的含义, 更好的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同时也很好的避免了学生内心产生语文课无关的思想。

3. 教学过程的人文性

对于中职语文课陶治性教学具有很强的人文特点, 这也就很好的辅助中职语文人文教育的实施, 在中职教学中很多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 对这些学生如果没有很好的教育, 也就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 远程教育网络的建立, 在教学中也就增加了学习的交流, 大量的教育软件和学习软件的出现让学生更加容易学习, 也决定了下一步的学习方向, 同时也是实现了个别辅导式的教学。对于这些学生陶治性教学的人文教育有效的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也就能够更好的让学生适应社会。

二、中职语文课陶治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1. 语文课堂陶治性教学理念

对于教学者主要的问题就是教学的创新意识不高, 对教学很多时候都是单一的教学方法, 都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没有更深的进行教学, 在学生学习的时候比较枯燥, 使得理论和显示脱节, 对于语文教学在中职教学中及时选修课, 学生本来也就没有很重视。一个人的思想观念是影响其行为举止的重要因素, 而一个教师的思想观念对其教育方式、理念、策略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更新旧的教学方法, 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就是进行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学习的重要保证。老师要改变学生传统的被动的服从, 要以学生为主体,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 这样才能有效地对新知识与能力进行获取。

2. 在朗读中充分实施陶治性教学

不论是教学还是学习, 诵读都是语文教学中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 中职院校在语文教学也就可以将陶治性教学充分的融入到诵读教学中, 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语文经典文化的熏陶。在对陶治性教学在诵读中应用的时候, 首先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分准备课堂内容, 要让学生对语文课提高兴趣也就需要老师能够精心的准备课堂, 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诵读, 克服自己的自卑心理。例如, 在阅读《雨巷》这首诗的时候, 在学生阅读的时候老师可以配上优美的音乐,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并鼓励学生进行诵读,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很好的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3. 利用校园文化实施陶治性教学

在中职学校,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开发各种资源, 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对语文教学进行有效的补充,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老师通过让学生参加学校活动,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让学生感受到校园文化, 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学。例如, 在学校成立读书社,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场所, 利用合作的形式, 让每一位同学都感受到学习的氛围, 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同时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中职语文教学很重要, 所以我们在实际教育的时候, 我们更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从自身教育着手, 加强语文课陶治性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效果, 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全面发展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琳.对中职语文课陶冶性教学的探索[J].学科教学, 2014 (5)

[2]姜晶.中职语文课陶冶性教学探索[J].山东师范大学, 2013 (09)

浅谈中职语文课的古诗教学 篇8

浅一部分, 也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块阵谈语地。文课中的古笔者认为, 诗要, 教提高学生古文鉴赏能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海培○力, 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作为突破口应该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 通体, 过把职省南学生自身的活动和参与才能体现教育教语亚堂灌”三学的意、“一言堂义和效果”。的传统因此, 的落后的教学方教师应改变“满文市法高学, 。谈谈古诗教学的体会下面我结合《将进酒。》这篇古诗的教课技级一、在“趣”“新”、“活”、“演”上做文的学1.趣术章, 提高学, 即兴趣生学习。的兴趣吊起学生胃口, 让学生古古诗的故校觉得有趣、事好, 在玩。中国文学史上课前, 我给学, 中国诗人生讲有关诗骅秦大多爱喝酒, 往往酒后而成就传世佳作。教人如, 话别北宋, 说尽离情词人柳永, 写出诗中名的《雨霖铃》, 句诗:“今宵人与情学酒醒何处的《氓》, 讲?杨柳岸一个弃妇, 诉述她的不晓风残月”。幸遭遇《诗经》, 男中

的求婚时, 装模作样, 百般讨好自己。成婚

后, 男的态度转变, 显露出大男子主义的特点, 叫她操劳家务, 还对她粗暴无礼, 她被兄弟嘲笑, 独自悲伤, 最后坚决与他断绝关系, 对自己的命运做出了决断。写出了“士之耽兮, 尤可说也, 女之耽兮, 不可说也!”的自我性别经验。故事让人回味无穷, 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新, 即新知, 古文虽然难学, 但它毕竟是汉语的一种书面语, 它的许多基本词汇和基本语法特点, 仍然活跃在现代汉语中, 在讲解中给予点拨, 学生必然感兴趣, 印象深刻, 如特殊句式“主人何为言少钱”, 即“主人为何言少钱”, 宾语前置。这些并不陌生的的内容, 经老师一指点, 学生顿悟, 亲切自然, 学习热情自然提高。老师传授新的知识点应重点突出, 学生才好掌握, 学有所得。

3.活, 活用教法, “学而有法, 学无定法”, 学习是有方法的, 但方法是灵活的。如讲授法、质疑法、讨论法、合作法、行为导向法、表演法等。教师应本着学生全面参与的理念, 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 采用不同的教法。如教《将进酒》时, 我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课, 先让学生听朗读录音, 学生通过语感了解课文内容, 大家都很兴奋, 再让学生反复诵读, 体会李白优美浪漫的语言风格, 然后学生仿读, 在朗读中感知课文, 获得灵感。

4.演, 演练, 在演练中理解课文,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教《将进酒》时,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 让三个学生扮演李白、岑夫子、丹丘生, 体会他们在山上饮酒作诗, 把酒临风的情景, 体会李白当时的心情:悲而能壮, 哀而不伤, 极其愤慨而又豪放。感叹人生易老, 怀才不遇。同时, 李白很自信,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鼓励孩子们相信自己, 发挥自己的特长, 为家、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勇于质疑,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1. 制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教师采用行为导向

的教学法,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注重学生预习, 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目的制定学习措施。学生通过工具书、查看课文注释或相互讨论就能解决的就不多讲, 只对重点、难点及易出错的地方加以指导, 课后, 注重学生学习效果, 从学生练习反馈的信息中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盲点、弱点, 让学生集体讨论, 集中讲解。

2.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问题, 对主题鲜

明的问题要给予奖赏, 只要言之有力, 就要肯定, 从精神上肯定他们, 指出学生问得好的地方在哪, 学生下次提问时效果会更好。学生的提问一旦被老师肯定, 他们会信心倍增, 这样学生会勇于表现自我, 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提高自学能力

1. 教会积累知识的方法, 语文知识靠平时积累, 知

识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有计划地进行积累, 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古诗的语言材料和知识, 使之系统化, 也转化为能力, 从而提高古诗阅读能力。我要求学生用一本专用的笔记本, 建立文言知识库, 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整理。如记录课本后面的“常用实词表”、“常用虚词表”, 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归类、比较, 如“之”、“至”、“往”等词的比较, 启发学生回忆, 复习了旧词, 学习了新词, 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2. 培养学生推断语意的能力, 学生参与古代诗词的

学习, 第一步要扫除文字障碍, 因此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寻求隐含的信息, 推测疑难句的意思, 培养古诗阅读能力。教给学生善于联系旧知识的能力, 老师上课时及时点化旧知识, 如, “岑夫子, 丹丘生, 将进酒, 杯莫停”的“停” (李白《将进酒》) , 与“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的“停” (杜甫《登高》) 进行联系, 这样温习了旧知识, 又学习了新知识。引导学生结合语境理解文中的中心思想, 如《将进酒》中, 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 于是作者借酒放歌, 抒发人生易老, 怀才不遇, 功名未就, 不满黑暗现实的感情。

四、活学活用, 进入角色

1. 进入角色, 加强演练, 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全过

程,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通过诵读、翻译、质疑、分析、小结等环节的训练, 有效巩固所学知识。

2. 寻找乐趣, 通过语文活动, 让学生寻找古诗文中

好的地方, 并把自己的理解说给大家听, 共同分享, 提高学习的兴趣。保持学习兴趣, 持之以恒, 把技术学精学透, 可以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

3. 学以致用, 拓展知识。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是紧

中职语文课教学法 篇9

那么如何改变现状, 让学生爱上语文, 笔者结合自己的从教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明确职业教育对语文课的定位

中职语文课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 不仅仅是应付就业的一种简单手段, 是打好学生人文底蕴、提高精神涵养的重要学科, 不能庸俗化、功利化地低估了语文课在整个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同时,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 (简称大纲) 也明确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 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 它既是一门基础课, 也是一门工具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 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 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 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中职语文教学要首先要服从中职教育总的培养目标, 即为培养知识型、发展型、技能型人才服务, 其次应当在实施语文教学时关注教学对象的专业培养目标, 有机融入专业元素,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提高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促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显著提高;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应用语文, 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学会人际交往、提高人文素质、完善职业素养的基础。作为从事教学的语文教师明确了课程的定位后, 才可能不断推进教改, 让教法跟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 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才能不断地提高, 真正发挥出语文在职校的作用。

二、转变职教观念, 做有职教特点的新型教师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也师, 败也师。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 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 调整教师的角色和行为, 倡导师生共建课程文化, 十分重要。”[2]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期待新型语文教师。做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新型教师, 我认为除了教师自身的素质提高和观念转变外,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清楚, 我们的学生到底想学什么?想怎么学?只有知己知彼, 才能教学相长。教学实践中我发现, 我们的学生最需要的并不是对文章的段落理解及高深的理论, 他们重视的是实效, 他们认为能对自己的事业或者对自己的人生有帮助的, 便乐于接受, 否则, 便认为是没用的。当然, 学生的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 但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 要改变他们的观点, 首先要完成我们自己的角色转变。我们首先要走进学生内心, 才能成为他们心灵的引路人。我们要想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人, 就得按他们的所需所想来决定教什么。教师的作用就是主导, 抛掉原来的那种唠唠叨叨、费力无效的“一言堂”和以重知识以考学为目的的普教模式, 由原来的面面俱到变成懂得取舍, 成为具有职教特点的新型老师。我认为这是中职语文改革的第一步, 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三、合理取舍教学内容, 突出实用性

中职语文课程既然定位于一门为专业技术理论课服务的基础课。有了为专业课服务的定位, 中职语文教学就应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尽量与专业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起来。

(一) 让教学内容回归生活

知识本身没有深浅之分, 但教法却有好差之别。好的老师会把知识以恰当的方法做媒介, 尽可能多地传授到学生那里。中职学生的基础差, 特别对一些传统文化往往提不起兴趣, 但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让学生了解它们, 继承它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教学中, 我会从一些简单的句子入手,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从中体会它富含的哲理。由简到难, 利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和各地的风俗习惯。点滴渗透, 润物无声, 传统文化不再是曲高和寡的天书, 而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这种回归生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明白语文不仅能够记录自己, 还能让我们阅读他人;不仅能让我们创造未来, 更能让我们穿越历史。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节日的介绍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语文无处不在的魅力。它不仅是文学, 更是哲学, 是人生。学生在享受文字的过程中变得成熟、深刻、快乐。我想如果语文能这样地被人们所理解, 那也就实现了现在提倡的“大语文”的观点。这要比简单的认识几个字, 会几个语法更能体会语文真正的作用。

(二) 把教学内容与专业紧密结合

“中职语文教学必须适应学生的发展、职业的需要、社会的需求, ”[3]不同专业的语文教学不应以统一的模式进行, 应当各有偏重。偏重是指在进行语文教学时, 内容安排和教学方式向专业“倾斜”。比如旅游专业的, 可以增加一些古今著名的游记散文欣赏, 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 多开展诸如讲故事、即兴演讲、答辩等活动。另外, 中职语文只有与专业结合才能更好地体现出它的特点及作用。这就对中职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不仅要能教授语文, 还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 用语文更好地成为学生学好专业课的有力武器。同时, 在结合的过程中, 学生会对语文的工具性认识得更加透彻, 会更主动地、更快乐地去学习语文。比如学汽修专业的学生, 他们对汽车感兴趣, 却对语文毫无兴趣, 他们甚至认为学习语文是没有用的。这了纠正学生的这种错误的观念, 我们可以提前收集了大量关于汽车的文化, 在课堂上适时地给他们讲, 并且告诉他们这些都是语文给予我们的乐趣。学生非常欢迎这种形式, 而且有很多同学一下子就对语文产生了兴趣。其实与专业结合也就是与学生的兴趣想结合, 语文一旦与专业相结合, 便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将课堂还给学生, 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要求语文教学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要将课堂还给学生, 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课堂设计变“教”为“导”, 教师主要是扮演“导演”角色, 创设符合文体、切合学生实际的教育情境, 巧妙地策划好课堂进程的每一步, 并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4]在语文课堂, 必须首先让学生成为自己抉择的主人, 鼓励学生积极沉思、认真反思、大胆质疑, 在质疑中引导学生从“知其然”进入到“知其所以然”;多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观点,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学生只要在你的课堂上愿意表现自己了, 那他的潜能就能更多地被发掘出来。为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可以安排课前演讲、相互分享精彩文章等环节, 让每一位同学都喜欢上表达、独立思考、与人交流。这些环节的调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锻炼了学生交流表达的能力, 为他们走上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也符合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教育宗旨。一旦把学生积极心态建立起来, 整个课堂氛围将会变得轻松愉快。

五、改革教学评价, 注重形成职业综合能力

根据职业教育规律和培养目标的要求,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针对学生的文化、思想和心理特点, 中职语文课程应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核心, 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必要的语文素养。[5]而传统的评价方式受应试教育的枷锁, 评价单一, 更多是在学期末给学生一个学科成绩, 完全不能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对语文学科的要求。作为职教语文教师, 我们应根据职校学生的特点, 强化语文职业能力的应用, 简化知识理论的考查, 强调形成职业综合能力的评价, 淡化分数的量化。比如可把考查内容分为四块:语文基础知识测试、阅读能力、口头交际、专业有关文体写作活动, 并分阶段进行考查。同时教师还应通过多种途径, 不断加强各阶段和模块的评价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不断完善评价的系统性和规范性, 不断发挥评价的导向性和实效性, 使更多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 作为一名从事中职语文教学的教师, 怀揣着对语文的热爱跟对职业教育的一份责任, 我愿意用我的实际行动为职教语文教学改革奉献一份力量。

摘要:中职语文课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 但现实生活中, 学生却拿它“不当回事”, 甚至在一些教师眼中语文课也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更是困难重重, 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象十分常见, 甚至已经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困扰着学生与老师, 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定位产生了消极影响, 也严重的挫败了教师的职业成就感。本文从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入手, 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中职语文教学提出了几点思考, 目的是通过教学的改革, 让中职学生爱上语文, 真正发挥出中职语文的功用。

关键词:中职语文,定位,转变观念,主体意识,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1]于冬《中职语文特殊性及对策探析》,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5年, 第12页.

[2]刘倩《成也师, 败也师——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期待新型语文教师》.

[3]杨翾《中职语文教学定位思考与实践》.

[4]张湘溪《中职语文课堂的困惑与创新》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2年, 第29页.

中职语文教学刍议 篇10

教学不能顺利完成, 则教师成就动机也会降低;相反, 教学能达到最佳效果的教师, 成就动机也会提高, 而成就动机高的教师在备课上追求成功的倾向更强, 会对自己要求更严格, 对自身基本功的要求标准更高。这是教师备课中自我效能感在发挥积极作用。学生的评价、课堂的表现是影响中职语文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 正确认识这个问题, 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中职语文教师要进行教育科研主要研究什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并积极思考, 归类整合后梳理出教育科研探索的专题。无论是成功的课还是失败的课, 课后的反思是极为重要的, 它是中职语文教师基本的备课能力之一。任何一位教师都会关注自己的教学质量、效果, 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在中职学校, 语文教师要有效完成教学, 还要对影响教学质量、效果的因素进行深层次的理性的反思, 用反思的见解、观点再去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 使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更加合理、有效、有序。在反思中, 我们常常会发挥很多值得探究的问题, 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设儿童文学欣赏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计算机网络设计专业学生参与语文教师课件制作的利与弊”、“计算机专业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途径与方法等等”,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问题总是层出不穷, 关键是我们要积极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那么如何开展有序的教研呢?笔者认为最好是采取集体备课、集体教研的形式。

教师是以“教书育人”来实现自己的社会责任的。在中职学校, 语文教师的责任就更加重大, 因为它肩负着培养即将走入社会的初级技术人员的人文素养的重任。焊接专业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实习, 他可以出色地完成公司交给的焊接任务, 但公司对他的评价并不高, 为什么, 因为他平时不能按时到岗, 在岗期间不穿工作服, 偷偷播放随身听, 偷偷用手机上网看小说, 虽然都是小事, 但小中见大, 这些小小的行为习惯反映了该学生的个人素质, 公司不认可他。我们反思毕业生种种被辞退的原因, 不难发现:个人素养也在决定学生未来求职就业的成败。笔者在河源市各级幼儿园做社会调查发现, 无论该幼儿园是私立的还是公办的, 无论该幼儿园规模大还是小, 都对幼儿教师有个共同的要求:她必须有很好的修养, 职业心态要端正, 爱岗敬业。常会听到专业课老师抱怨说:“学生话都听不明白、话都说不明白, 你们语文老师上课都在教啥?”“最起码的文明礼貌都不懂, 你们语文老师不教他怎么尊重别人吗?”这是客观事实, 也的确应该引起每位教师的重视。

于漪的课总是芬芳怡人的, 窦桂梅的课总是清澈明丽的, 余映潮的课总是含蓄隽永的, 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他们又都有共同的出发点, 即对语文教育事业的爱, 爱学生、爱语文、爱岗敬业、乐教善教。“马太效应”在他们那里起着积极的作用, 学生爱听他们讲课, 他们更爱自己的事业。其实中职语文教师心里缺失的就是这样一种爱。改变现状最好的方式就是教师积极调整自己心态, 重新燃烧起对职业教育事业的热情, 积极投入到备课中去, 让自己的课堂也闪烁美丽的光辉。

摘要:中职学校语文课作为一门文化必修课, 并不受学生重视。他们认为来职业学校是学习技能的, 根本没必要学语文, 再加上学生本来语文基础就差, 结果造成教师上课非常吃力, 久而久之, 形成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象。

中职语文教学探讨 篇11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问题;对策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不重视中职语文教学

中职语文教学在很多的中职院校是不受重视的。当前,中职学校领导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将工作重点放在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招生、职业技能大赛、学校规模的扩大这些能体现学校办学实力的大方面,为了提高就业率,注重专业课方面的建设,对于语文这种“公共课”则“得过且过”,有的领导甚至提出要删减语文课之类的公共基础课。语文课不被重视,认为语文学好学坏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就业没有什么影响。在有的学校,当其他学科的教学计划与语文教学计划产生冲突时,首先考虑调整语文的教学计划甚至压缩语文课程的教学时间,以满足其他所谓的专业学科的需要。

2.教师资质不规范

中职学校的教师整体水平不高,呈现出“低学历、低职称”的特点。由于全民教育的开展,大学的不断扩招,当前中职学校的处境也极其尴尬,年轻教师出于对自己未来发展前程的考虑,也不喜欢进行中职工作。大都是由普高考入高校然后直接进入中职学校任教,接受的则是普高语文教学方面的内容。由于人员的缺乏,中职学校每年都会外聘一些大学生代教,有些学校为节约成本,甚至任意指派其他科目的老师来任教。语文被当作一门谁都可以教的课程。

从教师自身素养上看,教师组织个性化教学能力不足。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以完成大纲要求的目标为唯一目标,对课程敷衍了事,一本教案讲到底,不注意更新,不与社会新发生的资讯相联系。学校对于教师教学缺少奖励激励,无论教师花多少精力去研究教学,都没有什么奖励,所以消极思想充斥着教师的思想,影响着教师的行为。

3.教学策略落后

目前虽然许多中职学校在不断探索语文课的新课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任务驱动式、启发式、合作式学习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对语文知识进行有效的拓展。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脱节。教学内容仍然停留在简单的生字词意讲解到课文朗读到课后题解答,不能有效的联系新时期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课堂教学成为唯一的语文学习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教师仍然以学生期末成绩为唯一标准,过份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在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基础差异、性格差异、能力差异等问题,而采用相同的评价方式来进行评价,这就使得初中语文成绩就差,自身基础薄弱的学生无法看到自身的进步,从而失去了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对策

1.提高学校对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视

中职学校要转变办学思想,要认识到中职语文对于专业课学习的重要性,注重中职语文的学科建设。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探索更加全面的语文课程质量管理方式。进一步树立起人力资本投资的理念,将对语文教师的培训当作学校自身发展的必要投资,坚信这种投资会带来丰厚的回报。中职学校要做好教师的激励工作,积极促进中职语文教师素质的自我提升。

开展教学观摩研讨课、教学总结反思活动、教学案例分析会、课改专题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着力研究教材教法、课程资源,使个性化教学付诸于实践行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语文个性化教学的理论,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学规律。组织教师学习新大纲,帮助教师不断提高和丰富语文专业知识,开拓教师知识面,丰富个性化教学的文化内涵。

2.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中职教师要夯实自己的语文基础知识,多进行阅读与写作,为语文个性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保障。还要广泛涉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优化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增强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博采众长,利用自己所学的多方面知识,为学生创设广阔的空间。

必须提高教师的自身业务素质水平,只有教师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的教授学生,才能教出高质量的学生,教师必须加强文学作品的阅读,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加强作文训练,提高写作水平;加强普通话训练、汉字书写能力的训练;应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改进教学策略

着眼于学生,增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互动。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与表演能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导。通过完美的表达与表演,展现给学生,使课堂更加“引人入胜”,吸引学生的目光,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并让他们享受和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养成,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要鼓励学生养成每天翻阅报刊的习惯,并规定时间,引导学生多了解课堂外面的世界。教师应致力于创设生活语文的情境,进行情境模拟法教学。鼓励开放式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利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的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并且信息化下更加重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殷婷.基于职业素养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5.

[2]张敬梅.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及改革策略探讨[J].文学教育(中). 2012(10).

[3]林青.浅谈中职语文教学评价[J].科技资讯. 2013(19).

中职语文的有效教学 篇12

因为中职学校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薄弱, 相关知识积累欠缺, 有的学生不会说普通话, 有的学生分不清汉语拼音中的声母和韵母, 有的学生写不出超过二百字的作文, 有的学生甚至把“司马迁”和“司马光”混为一谈, 把太平天国里的“天京”当成“天津”……针对这种情况, 教务处特让语文老师们编写了校本教材供学生们晨诵使用, 以弥补学生以前学业上的不足。除了学生自己晨诵外, 我特地利用课前五分钟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进行朗读。比如学习《荷塘月色》需要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我就让学生读校本教材中关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的相关知识, 读朱自清的故事, 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这样学生在学《荷塘月色》时, 有些知识点就不会觉得突兀了, 学生理解起来容易, 老师教起来也简单。

二大胆处理教材, 浅化教学内容

目前,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培养的定位是为社会培养中高级技术人才, 所以文化课包括语文课学习采取“适度、够用”的原则即可。这样, 在教语文课时需要老师大胆处理教材, 浅化教学内容。比如学习文言文《鸿门宴》时, 我对教学内容做了简化处理, 通过看连环画让学生自己弄明白鸿门宴的故事情节, 让学生明白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包括哪些内容, 在这个故事中有哪些重要人物, 谁跟谁是同盟, 然后分析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即可, 在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课内容用两个表格即可概括, 至于特殊文言句式等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我就一笔带过, 不做重点要求。这样学生一目了然, 不觉得内容多, 记得清楚, 这课内容就掌握了。

三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大部分中职生毕业后面临就业, 口语交际能力是必备的。但现实是中职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 见识不广, 胆小怯弱;另一方面是中职语文教学忽视了对这方面能力的训练。口语训练首先是要让学生建立自信心, 让学生建立乐观向上、主动好学、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克服精神不集中、不爱思考、不肯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现象。学生拥有了自信, 课堂教学的路就畅通了。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从朗读入手, 循序渐进, 让学生先开口讲话, 然后通过自我介绍、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 比较完整地讲述和朗读, 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畅。再次就是让学生复述课文, 在课堂上提问交流, 逐步做到出口成章, 表意准确。在教学中我采用自读、提读、齐读、小组分工诵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的口动起来, 这样既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又能让每一个同学都有自我锻炼的机会。根据语文教学和专业的需要, 还可以在老师指导下, 加强学生的朗读、背诵、对话、表演等语言训练, 形成较强的口语能力。

四恰当运用多媒体, 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 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刺激学生学习最有力的因素。由于传统教学在教学手段上比较单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感, 学习兴趣自然会受到影响。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状况, 它可以化静为动, 化抽象为具体, 化呆板为生动, 图、文、音并茂, 形象生动, 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综合刺激, 这很适合学生的接受特点, 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增强教学效果。我在教学《再别康桥》时, 能非常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上课前我收集了关于作者徐志摩生平的资料图片, 让学生在上课时更深入地了解作者, 进而对作者的这首《再别康桥》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我还准备了很多康桥的图片, 让学生在课堂上一边学习一边欣赏美丽的康桥。因为画面的不断切换和信息的大幅度增加, 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 大部分学生都能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这样就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的课堂, 学生学到了知识, 老师也轻松了很多。

上一篇:淋巴结切除术下一篇:分析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