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2024-05-29

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精选14篇)

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篇1

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一、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平等对待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群体中,在师生之间积极地进行情感沟通和思想交流。例如在“自我介绍”活动中,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姓名,要求在介绍的过程中富有个性,使他人记住自己。这是张扬个性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肢体语言让大家记住自己,无疑是一堂充满笑声的语文课。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微笑带进课堂,在师生之间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倡导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充分发展自己。

(二)愉悦的成就感受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让人感到愉悦的艺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和谐的、宽松的教学氛围,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并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应引导学生获得成功的价值体验,感受心灵成长的喜悦,将人文教育渗透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之中。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形成高雅的人文素养,懂得关心他人、关怀人类,在潜移默化中具备美好的人格。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呵护学生的灵性

语文学科的教学重视个性的张扬,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和创新灵感,一改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小心呵护学生的创造火花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自由创造,引导他们不断追求成功,在成功的愉悦中对这种创新的灵性进行培育。

(二)激活创新的思维

在整个创新活动中,创新思维是关键,同时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将这种创新思维转化成为自我发展的过程。选准思维点,将学生的创新火花点燃,充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还要控制思维的度,对训练的难度和广度进行科学把握,保证学生的思维呈阶梯式发展,促进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三、结语

中职语文教学应该将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作为教学的灵魂,在教学过程中尊重人、塑造人,从文本与人文的高度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进而更好地为学生完善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础。本文从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开始着手,与教材和大纲相结合对语文教学改革进行探讨,从发掘人文底蕴等方面进行阐述,对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多角度审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希望对语文教育工作者关于人文素养培养方面的相关研究有所启示。

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篇2

一、培养学生尊重生命 、关 注 人 类 生 存 环 境 ,增 强 环 保意识

教材第四 单元Wildlife Protection和Saving Our Earth中主要讲解 了野生动 物的濒临 灭绝及对 我们生存 环境的危害,在讲授过程中,教师设置的人文教育目标就是让学生知道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所以我们要齐心协力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从一点一滴做起。比如说,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扔垃圾,注意个人、教室、公共区域的卫生,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并对其他同 学进行监 督又比如在讲解Pollution一单元时,笔者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和事例来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并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工厂废气和汽车尾气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工厂废水对祖国江河、湖、海的污染;各种噪音带给人们的严重后果。再进行分组讨论,讨论题目如下:

(a) If factory pours waste water into rivers directly, what will happen?

(b) If we want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what should we do?

(c) How to get rid of the habit of throwing rubbish everywhere?

通过对本单元教材内容的学习和以上提问, 让学生懂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环保意识就是人文关怀,人文素养的表现。人人都应该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都应争当有人文素养的环保公民。

二、培养学生文明礼貌、孝敬父母等优良品质

教材第六单元Good manners主要讲解的是西方的礼仪习惯,借此机会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我国的礼仪习惯,并对比中西方的习俗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让学生明白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另外, 教材的交际语言中有很多文明用语, 如 :Thank you ! Good morning! Nice to meetyou ! 等。在讲解“Mother’s Day”一课时 ,笔者设置了一部分父母为儿女辛苦操劳的画面,配上歌曲《烛光里的妈妈》,以幻灯片的形式播放,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辛苦。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既了解了关于母亲节的相关知识,又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从而在内心深处产生孝敬父母的念头。

再比如,Book1 Unit 1“Helping new students”;Book2 Unit5:What a kind girl;Unit6“Helping Aunt Huang look after thechildren;等。这样的材料在教科书中是很多的。 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让学生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培养学生 关心、关爱 他人的人文素养。

三、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自强,培养健全人格

在讲解Madam Curie,The Olympic Games,NelsonMandela-a modern hero这几篇英语短文时 , 我在教学中突出了一个重点, 那就是伟大成果的取得都经过了自身的不懈努力。居里夫人发现了镭,而两次成为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在学习Madam Curie时我让学 生阅读课 文后分组 讨论居里夫 人的为人 , 然后让学 生思考what should we learn fromMadam Curie? 通过讨论 , 使学生真正感悟到居里夫人奋斗的艰辛和人格的伟大,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就。这一切成绩的取得都与她积极向上,奋发自强的精神有关。然后针对本班的一些学生因学习成绩不优异而产生自卑的消极心态加以正确引导。这样学生们就可以明白一个道理:任何成就的取得,都必须通过自己努力,放下包袱,正视现实,努力奋斗,直到成功为止。笔者要求他们用居里夫人的话来鞭策自己———Life is not easy for any of us. We must work harduntil we succeed. ( 生活对我们大家来说都不容易 , 所以 , 我们必须去奋斗,直到成功为止。 )

四、结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职英语教学渗透人文素养教育时, 不能让学生只在课堂上学习教材人物的优秀品质,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付诸行动,让学生将人文内涵的理解与行为实践统一起来,使他们养成言行一致的好习惯。

例如 ,在学习An Interesting Life时 ,我先让学 生自己谈一下心中的An Interesting Life是什么样的, 然后再学习课文中的interesting life是什么样的。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歌手为非洲穷人募捐的故事。他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社会都是有意义的。这样学生们就对助人为乐的精神有了深刻的理解。

总之, 人文素养教育是每一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者的责任,只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的校园就会更温馨和谐,我们学生的未来一定会充满阳光。

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篇3

【关键词】中职语文;人文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新时代的人才,中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时要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质素。中职生的就业目标大多是在技术、管理、服务以及生产等多个领域担任一线的劳动工作,这些工作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却对人的综合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想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职业素养,人文素养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语文教学来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结合现代媒体进行教学

近几年我国的就业形势已亮起了红灯,并且用人单位在人才的综合素质上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学生要想找到工作,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而在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中教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思维模式使得教师照本宣科,很难发挥教师的注重性,因此,不能很好地发挥引导作用。对于教师来说就要将传统思维的束缚摆脱掉,对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储备要进行完善,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并结合现代媒体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在教学中,教师对现阶段的教学模式要敢于创新,将语文学科的开放性和实用性激发出来。给学生们带来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重视学生情感体验的获得,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情感上也会达到共鸣。还要运用学生所感兴趣的新媒体等进行教学,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出来,将“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坚持下去,这样学生在平时就能够体会到人文精神。学生只有在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才能更好地学习,这样学生也会体会到自身的情感,对自身的探究性、独立性以及主观能动性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

二、将教材内容作为基础,对深层次的人文精神进行探究

由于教材是多元化的,而教师要想使用好教材,其自身就应具备全新的视野,发现教材中那些与语文素养相关的内容,并传播好中华传统的民族精神,而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包括:科学精神、道德因素、美好情操、优良品德等。下面我们便以语文教材中的几篇文章为例,首先是美好情操,每个人来到世界上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对于《我很重要》这一课,它的重点就在于可以教导学生正视自己的价值,引导学生欣赏和真爱生命,将自己的生命价值充分地发挥出来;其次是科学精神,在《那一年,面包飘香》一课中,讲述了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建立,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当你具备一技之长时,才会赢得社会对你的尊重;再次是道德因素,在《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一课中,则告诫学生不能盲目跟从世俗,要对自己的理想有所坚定,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这样的话才能获得幸福和成功。在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人文精神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中可以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为其在人文素养的养成上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开展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

在《中职语文教学大纲》中对语文课程提出了要求,它要利用开展实践活动来对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加以提高。例如在教材中就有很多妙趣横生的活动,不仅将“以人为本”这一教育理念表现得淋漓尽致,更是重视学生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素养上的培养。所以,教师要多开展实践活动,例如户外植树、户外阅读等,还可以按照课本上的内容进行相似情景模式的设计,帮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课本中孕育的内涵,帮助学生体会课本中想要表达的人文精神。通过这类实践活动,不仅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还能加强美好情操、科学精神、职业道德和优良品德的教育,为学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四、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加以提高,重要的是要打好语文知识的功底。教师可以不断地启发、引导着学生,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样学生对知识也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采取“输出式”的教学方式,加强训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样一来教学效果也是很显著的,提高学生在运用语文知识上的综合能力,这样在整体上也会有所发展的。

参考文献

[1]丁志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6).

[2]余学德.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管理[J].考试周刊,2014(52).

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篇4

摘要:《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美术课程是富有人文性的课程,通过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学的连接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逐步形成和提高。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审美能力;人文素养

艺术不是技能,所以艺术不能教,只能引导、启发、感悟。“艺术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让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充满精神愉悦,充满含义、充满趣味、充满创新,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达成了。”(罗恩菲德语)

为此,教师在教学中特别要注重通过审美活动,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性格,让美洋溢在学生心中。笔者认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人文素养。

一、提升教师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教师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是学校实施美育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教师平时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不要穿奇装异服,不然学生是有样学样的。特别是高段五、六年级学生正处在成长时期,求知和成长的愿望决定了他们具有“向师性”心理。

今年我所教的六年级班里有一个男同学,他本人长得较阳光,较帅气,但平常的穿着古里古怪,穿花哨的衣裤,佩戴项链,戴耳环,在学校里是典型的“坏胚子”,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多次劝说他都不改。后来我了解到他是典型的“留守儿童”,多次课余时间找他谈话,首先肯定他是懂得美的,但这是外在的美,应怎样装饰自己的内在美以及内在美的好处,并多次关心鼓励他,明确让他做一个规范的小学生,后来渐发现他不戴手链了。

二、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乐趣的体验中,提高审美情趣及人文素养

美术课程是富有人文性的人文课程,在多学科综合的美术教育中,通过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学的连接达到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的逐步形成和提高。通过优化美术课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学习美、创造美,陶冶人的精神情操,完善人的品性人格。为此,我在美术教学中特别注意创设美的情景,营造审美化的课堂。

三、结合道德修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将来的“文盲”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学会如何获取知识,不会自己钻研问题,没有预见的人,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学会做人。

做事先做人,做人要做事,两者是内在统一的。在学习《策划一次校园活动》一课时,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在学习创作中要求学生学会分工,互帮互助来完成作业,更能体会到如何展示自己的校园之美,让他们在动手中感受到会做人的人有人缘,有得心应手的环境,做事的能力和特长能够得到发挥,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四、注重多元文化,结合家庭、社会教育,提高审美能力及人文素养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符号性载体之一,记录和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所以美术教学可结合社会、社区、家庭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社会。

五、各学科有机整合,提高审美能力及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

学科间的整合或统整,是现代教育理念,也是美术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在进行《未来的我》教学时,学生的兴趣产生之后,就会迫不及待地要求去尝试实践活动,这时是教师启发引导和基本技能训练的最好时机。我们要进行引导,用课件展示:你梦想着有一天学业有成,头顶博士帽、手持毕业证书站在同学们面前;你曾在梦中穿上威武的军装,庄重地敬上一个军礼;或许你想驾驶属于自己的豪华跑车周游世界;或许你想成为足球明星哪怕是和明星在一起合影留念,也会满足你深藏心底的愿望;或许你想和“哈里?波特”一起步入美丽而神秘的童话世界;也可能穿上宇航服遨游太空,成为中国第一太空人才是你真正的梦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并体验到了创造乐趣。

在美术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人文素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是一个在美术学习中逐步积淀的过程,这需要教师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始终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本,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相信不久的将来,审美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与教育必将成为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篇5

摘要:小学语文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是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将人文素养渗透其中,以期达到培养目标。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进行了探讨,希望有助于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教学; 人文素养

人们常说“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究竟什么才是“人文”二字的内涵呢?在新时代,小学生的人文素养要有新内涵,其核心就在于要形成健全的人格,追求社会和谐与人生幸福融为一体的美好。

一、明确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具体内容

小学生年纪小,心智还处在启蒙阶段,接受能力,理解能力都很有限,要想直接让小学生去理解人文精神、人文素养这个概念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要把这些概念的具体内容融合到语文教材中,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去阐释。人文素养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性,二是理性。在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中,要结合具体事例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启发,让学生自行去比较人性的美丑、优劣,认识公平与正义的重要性,通过一个渐进的过程逐步理解人性的光辉。例如,六年级上册课本第四单元《和谐家园》,在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要更重视小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培养社会责任意识与环境意识,最终把环境教育与科学素养结合起来,从而体现出科学思想与人文精神的特色。1.爱国主义对中华民族来说,爱国主义是最具历史底蕴的情感,是国家繁荣昌盛的不竭力量之源,爱国主义是每个国民都应该具备的高尚情感,这种情感的伟大无法丈量。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兴亡付出自己一生的心血,因为他们知道先有国才有家。爱国主义是五千年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核心,相信没有人不知道岳飞“精忠报国”故事,这种以国家为先,一生尽忠的民族英雄,他的爱国主义情怀必将万古长存。一个人只有热爱祖国,才会有无限的激情和动力去建设美丽的中国,才会满怀赤诚为国奉献,而爱国主义的情感熏陶绝大部分是在语文教学中完成的。2.尊师敬长学会尊师敬长应该是从幼儿园就开始的课程,不会尊敬师长,甚至是没有尊敬师长这一概念和意识,起码是人文素养缺失的表现。可以想象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师长都没有尊敬之情,那么如何要求他尊敬其他同学?香港浸会大学学生曾因为埋怨学校普通话考试难度太大而占领学校语文中心8个多小时,并不断口出恶言,当我看到这一事件时,是多么的不解。其中一个女教师问了一句:你们知道应如何对教师说话吗?这一反问真实反映了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的缺失。如今很多大学生不知道尊敬师长,那是因为在小学没有上好尊师敬长这一课,缺了人文素养这一课,对人的一生都将产生一些消极影响。3.奉献互助随着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学校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小皇帝”“小公主”,家庭教育中“奉献互助”这一素养也被过分溺爱所取代,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分享、不懂谦让,更不懂互助、奉献。在现代社会,没有谁可以脱离社会而独自生存,更不可能单枪匹马地轻易成功,互助共赢是时代的`特征,甘于奉献也是时代的要求。任何一个优秀的团队,其互助氛围一定是非常浓厚的,凝聚力、向心力一定是无比坚韧的。小学生处于人生成长进步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引导,一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曾经亲历过一个发生在小学的实验。一个正在上课的教室,教师突然大喊一声:地震啦!此时全班同学一股脑往门外跑,一群小朋友堵在门口,无法快速“逃生”。这一实验,对教会学生奉献互助是多么的意义非凡!只有互相保持一颗奉献之心,有序通过教室门,这样大家才都有逃生的希望。

二、革新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主义方式

很多教育工作者都知道“身教重于言传”的道理,人文教育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力求通过德、智、体等多个方面的教育去培养一个完整的人,实现人的全面价值。针对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切实需求,我认为,在教学方式上要做出以下革新:1.深入挖掘教材资源经过多年不断发展和优化,每一版本的语文教材都经过了专家学者的深入严谨的科学筛选,语文教材中有着大量的人文教育素材,如上文所述的“爱国主义”“尊师敬长”“奉献互助”等都能在课本中找到范文,只要教师深入发掘研究探究,这些教材资源就用之不尽。深挖教材资源还有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通过小组讨论辨析、课堂演讲等方式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挖掘教材,这种方法既能让每一篇课文都得到充分地学习掌握,更能够对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文素养起到积极的作用。2.积极开发课外资源语文是一个实践的课程,生活本身就是一本活教材,语文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社会的公共资源,创造性地融入教学内容,尤其是像人文素养培养此类教育,只在课堂内是学不好的,要积极开发课外资源引导学生学习运用。3.变单向教育为互动教育单向教育是指教师只讲授知识,不注意接受学生反馈信息,师生处于不平等的教育模式,或是教师对所有学生采用相同的教育方式,不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采取差别化培养的教育模式,这往往造成差生被边缘化的问题。作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教师还应具备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的态度,有句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不同学生的性格与心理特点,这个学生是冷静内向型,还是活跃外向型,然后再采取针对性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沐浴到人文主义的光辉。4.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学生不是被动学习的机器,照本宣科式的灌输常常会导致学生失去思考能力,与培养学生主动追求真理的人文主义教育是背道而驰的。启发式教学倡导学生的自我学习与反馈,教师从旁协助,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最终帮助学生得出自己的判断。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文章,得出感悟,并互相探讨,这样的教学方式已经被众多实践表明是有实效的。5.变学校教育与系统教育学校教育只是学生的成长环境之一,学生在学校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离开了学校就割裂了人文主义教育,往往会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可以与学生家长建立互通的渠道,跟踪学生的生活状况,保证学生在正常的轨道上健康成长。6.关注学生人格发展任何教育首先都应该是对人的教育,尤其是语文这一人文学科,更应该注重人的发展,“以人为本”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而对人的教育,首先应该是对其人格状态的塑造,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小学阶段是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不能只关注一张张试卷,一道道考题,而忽视了最为重要的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邱香.浅谈如何把语文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J].黄河之声,(02).

[2]郑婉丽.一位优秀语文老师的必需条件——“红杏出墙”需“两技”[J].教育现代化,2018(02).

[3]夏静.小学体验式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06).

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篇6

摘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尊重广大高校学生群体个性化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针对性的进行人文教育渗透,提升学生的个人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合作性和自主性,能在使学生对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形成深入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实现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提升,进而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他们的人格。因此,本文将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关键词:大学英语 英语教学 人文素养 培养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道德观念等。加强对广大高校青年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希望他们能够在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中,在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实现审美情趣和审美辨别能力的提升。从本质上来讲,人文素养是对人类精神的培养,是希望人类能够对真理形成清醒的认识,进而能够追求进步,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

人文素养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首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当前,我国高校青年学生对英语学习存在着一定的兴趣,但英语教师仍然需要在教学中对其进行强化,以尽可能的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学习兴趣,进而为学生英语学习中人文素养的提升创造条件。同时,人文性功能的发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施加一种“隐形”的影响,进而能够促进学生自我的不断完善。其次,学生对国外文化具有一定的好奇心,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大学英语教育的特点在于其中的文化元素,这也是英语教学的魅力所在,因此,文化意识在教育教学中的提升和强化,能够让学生对语言的真谛产生真正的领悟,强化学生的英语掌握能力,提升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水平,进而能够提升学生的民族精神。再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人文本,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引导他们参与互动学习,指导他们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全面提升自身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二、构建英语文化教学体系,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中进行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教育渗透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方针,其旨在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文化教育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文化鉴别能力和包容能力,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持续发展,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一)创设情景教学,培育人文知识底蕴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英语教师应最大程度的进行情境教学环境创设,通过设置不同的话题、主题让学生现场模拟跨文化交际操练,利用教师收集到的或者教学教材中自带的视听材料创设形式不同的文化交际情境,并引导学生进行模仿、讨论、辩论、表演配音和角色扮演等,让学生通过跨文化境域的体验获得丰富的语言交流技能。同时,也必须重视学生非语言交际的体验,让他们在跨文化交际情景中提升自身对体态语、手势语的认识。

(二)变更教学思想,改善教学方式

大学英语教师应紧跟时代的发展,在为学生讲授基本英语知识的基础上,明确自身的教育教学目的。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英语教师应尽可能的让学生自由的进行学习,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并引导他们认识到学习英语听说内容的重要性,加强对英语口语的运用,在实践中进行理论知识运用。同时,英语教师还需要让学生清楚的知道,英语学习内容绝非仅限于教材上那些有隔阂的基本知识,英语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他们还需要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有目的进行英语学习。通过教学思想的改变和教学方式的改善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树立必能学好英语的自信心,这对他们人文素养的真正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广大青年学生必须积极改变自身的学习思想

当前,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特别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在心理上认为他们只要学会老师讲授的知识就可以了,就能在考试中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也能在后续的升学中占据一定的有利地位,致使学生尽管掌握了老师教授的和教材中要求的基本英语知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很难对其进行有效运用。因此,大学生必须在思想上变更自身的学习观念,必须深刻认识到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操作的综合运用,而不是只是单纯的进行学习。学生必须注重自身英语口语、英语听力的学习,不能对教师的引导和督促过于依赖,而是应该学会自主学习,掌握必要的英语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质量和效果。只有在认识上和心理上能够切实转变学习思想,大学生才能实现自身人文素养的更大提升,进而才能让自己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栋梁。

三、结语

人文素养培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如何引导学生在教学中体验人文精神,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措施,在教学实践中营造积极的人文学习氛围;以及如何让高校英语教学实现预定的教学目的,是广大高等教育英语教学工作人员和关心英语教学的研究者们必须重视的重要课题。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强化文化意识、人文精神、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的教育,重视对学生高尚人格、和谐身心和高雅志趣的培养,这样才能让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质内涵更加丰富、更为全面。

参考文献:

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人文素养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 初中语文课程拥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如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等。笔者认为,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其人文性通常表现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培养他们乐观的人生态度, 因此, 教师除了讲授语文知识外, 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及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

所谓人文素养, 即是一个人对个体生命的关注, 对个体生命的发展, 以及对人类生存价值的关怀, 对人类生存情况的关注。本文所指的人文素养是学生所具备的人文知识, 以及由这些人文知识所体现的内在品质、气质修养等, 即学生的思想认识、道德水平、思维方式、人际交往、价值观念等品格。人文素养是现代人最根本的标志, 也是其价值观的直接体现①。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初中语文课程内包含了诸多人文内涵, 如爱国主义情感、道德情操、积极的人生态度, 以及正确的价值观等。笔者认为,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所包含的人文性一般体现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上, 简要的来说就是要求学生不但能够掌握语文课程的理论知识内容, 还必须要强调他们个人精神的发展和提升。语文教师必须要认识到, 语文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 借助语文教学的优势可以培养初中生的人文素养, 让他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丰富, 而这也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应当说,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不仅是素质教育赋予语文教师的重要使命, 也是语文课程的教学任务。

二、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一) 设计课堂教学情境, 渗透人文元素

一方面教师应让学生乐于接受人文熏陶, 尽可能地挖掘出语文课本中的相关内容, 发挥出课堂教学的作用。例如, 在讲到《念奴娇·赤壁怀古》这篇课文时, 教师可以先向学生简要介绍苏轼的个人资料, 然后让他自由讨论《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及周瑜相关的故事, 将语文课本中的内容与历史实际结合起来, 学生自然非常感兴趣。之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上台背诵这首词, 或要求学生为大家讲解自己知道的三国故事, 他们的积极性立即被调动了起来。这样的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也有助于学生了解课文, 给他们以良好的人文熏陶。另外, 教师要设计有效的情境, 引导学生进入教材, 用心感知教材。比如,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来列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引起学生的共鸣, 调动他们的内在情绪, 进而在语文课堂中营造浓厚的人文情境②。

(二) 借助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但要依靠教材中的内容来进行人文教育, 还需要联系实际生活, 把生活中的情境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让学生可以深入感知课文内容。如讲授《背影》时, 教师要注重教学生怎样与父母进行沟通, 不仅要求学生学会理解父母、感恩父母, 还让他们上台讲述自己与父母的一些小事, 让他们懂得父母对他们的付出和爱。不局限于课本而扩展教学内容, 不但可以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父母的爱, 还可以让他们对《背影》这篇课文有更深入的认识。通过联系实际生活, 学生的精神受到触动, 也容易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 通过课外阅读融入人格教育因素

依靠课外阅读内容来融入人格教育元素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措施。比如, 笔者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会定期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 要求他们阅读之后在课堂中对其中一些问题展开讨论, 做好读书笔记。如学生阅读了《西游记》之后, 懂得了如何独立地面对和解决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通过阅读《鲁滨孙漂流记》, 逐渐了解了“希望”与“信仰”的意义;阅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后, 学生被男主人公坚强不懈的品质所感染, 懂得了为理想而坚持奋斗的品质。凭借课外阅读渗透人格教育不但可以让初中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还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现实生活,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四) 依靠多媒体渗透人文教育因素

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非常直观和形象地感知语文学习中的人文因素,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笔者常常会抽出一两节课来让学生观看与人文素养相关的影视节目, 之后再要求他们讨论或者写出感想。比如, 让学生观看《东京审判》之后, 他们能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 以及联合国“铸剑为犁”雕像的真正含义, 让学生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在观看《阿甘正传》之后, 能够让学生学会坚持与努力, 并相信只要付出便会有收获, 不管过程中会遇到多少困难。借助多媒体技术, 可以让语文课堂更加出彩, 让学生更好地感悟人生、感受生活, 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总之,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提倡的重要观点, 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初中语文属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课程, 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必须要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 联系当前的教育发展实际,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能够拥有正常健康的人格, 成为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郝亭亭.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学研究, 2011 (2) .

[2]夏秀.让课堂焕发人文色彩——《小河与青草》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0 (3) .

[3]吴惠青.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生命教育价值取向[J].教育科学, 2010 (1) .

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篇8

【关键词】时事;中职语文;人文素养

语文是职业学校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更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语文课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激励学生关心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热点讨论,启迪学生思维,增长学生见识显得尤其重要。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语文教学与时事热点相结合,采用课堂讨论、热点辩论、时事演讲等方法,引导学生更多关注社会,自主地接受人文教育与熏陶。

一、“新闻评述”满足了学生的积极需求

首先,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行为规律是:需求——动机——行为——目标,然后产生新的需求,如此循环、不断提高。因此,积极需求是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源泉所在。

“新闻评述”就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主题自主收集社会热点、加工时事材料,通过新闻主持形式,用同伴易于接受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寓科学理论观念于时事的分析、评述之中的教学形式。它遵循了学生的行为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目标。

二、“新闻评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闻评述”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中心,以达到学生自主教育的教育方式,是有别于课堂教学的最大特点。

1.能运用学习武器去分辨社会现象

要求学生在听、看的基础上,对国际、国内时事作为评述对象,用学过的理论进行评述,阐述道理,表明自己观点。鼓励学生尝试“批评性思维”,大胆提出批评、建议。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往往会影响和冲击学生的校内外生活,学生很容易受误导。比如:结合中职语文第一册第二课《好雪片片》教学,某位同学在进行“该不该帮助乞丐”问题评述时,引来了同学们的强烈反应。持反对意见的学生毫不隐瞒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其看问题方法虽然有片面性,但举出的事例也有一定代表性。经过两种思想的交锋,在教师的启发和点拨下,最终使学生统一了认识,纠正了错误的认识。

2.提高学生综合论述能力

“评述”要求同学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在评述过程中还要求与同学交流、讨论、对话,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最后,请同学代表对此进行评价、打分,指出优点与不足。因此,评述者除认真作好案头工作外,还应对评述过程中会出现情况预先作好准备,对同学的应变能力也是一种培养考验,使学生的参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经“实践”后,许多同学变得“能说、会说”,更冒出了一些“能言善辩”的尖子学生。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态度、世界观

在语文课上,如果老师仅讲一些陈旧的事例难以引起学生共鸣,“新闻评述”对于帮助学生认清形势,把握真势,把握真理,明确方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在“该不该扶摔倒的老人”的讨论中,有些同学看法片面,在“评述”基础上,再全面的看问题。在“动口”的基础上,我还要求学生“动手”编每月一份“时事剪报”,并附上自己的简短评论,从而使学生的知识、能力、觉悟都得以提高。

三、“新闻评述”的实践

“新闻评述”作为语文课上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手段,笔者在上课的班级运用以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些刚入校非常羞涩的女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可以在班里讲述简单的新闻或进行评论了。在运用的过程中,要强调以下几个问题:

1.结合实际,适时使用

(1)在讲授课前使用。教师可在学生评述基础上,对材料加以点拨和引导过渡到新课的讲授中,让学生提高兴趣、发展思维,为新课讲授打好基础。

(2)在讲授课后使用。如:在结束《爱情诗二首》教学后,要求学生对“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爱情观”进行讨论,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举例、探讨,明确中职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爱情观,可以达到深化主题教学效果。

2.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注重对学生的激励

在评述中,听者应专心听讲,评述者能力、经验有差异,对于其害羞、胆怯、失败、错误不要排斥,应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从失败中获得经验,鼓励他们在掌声中找到自我,提高认识。

从教学实践中,我深深认识到:课堂教学是课程的实施环节,只有改变以书本和教师为中心,实现由“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型教学”转变,才能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饶杰腾.语文学科教育探索[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

[2]杨德如.语文教育学概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9

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篇9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张庄联校宁艾小学 李瑞梅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我国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和开拓。而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在语文教学中逐渐渗透。这既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科学规律,又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呢?

一、认真钻研教材,领悟传统文化的底蕴。

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应努力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可以从课文注释、引语入手,挖掘有关民族文化信息;可以从故事情节人手,挖掘整篇(部)作品的文化内涵;可以从课文主题人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可以从课文词句人手,挖掘相关文化背景、哲理境界;还可以从课文插图、课后练习人手,挖掘文化意趣。

当我们走近语文,捧起一部部经典著作,也就走进了中国文化。所以我们要在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着眼于教材与传统文化的对话。如在教学课文《孔子拜师》一文时,我们要把掘教材所蕴涵的礼仪文化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广泛搜集古人在拜师过

程中的一些传统礼仪、称谓及古人尊师爱师的名言警句等。并在此基础上引申类似的有趣故事,如“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让学生课后阅读。这就在引导学习知识的同时,把故事所包含儒家思想中的仁义道德传达出来,让学生感受现在学校所要求的文明习惯的养成其实就在传承中国几千年的文明礼仪。例如讲授《示儿》时,我在讲完此文后穿插讲述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生平、他的一些事迹以及他的重要作品《离骚》的情况。我通过简单易懂的言语描述,可以产生比较好的效果:我国古代诸如《示儿》这样的爱国诗数不胜数,同样,爱国诗人也非常之多,其中影响最大的应算战国末期的屈原。屈原学识渊博,但不幸的是,在朝廷给当权派排挤,遭流放的境地;但他始终不忘国事,时时刻刻关心国家的安危,他这种献身与理想的高尚情操、坚贞不屈的伟大人格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后代子孙,尤其是知识分子产生了去大的影响。《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诗歌无情得揭露斥责了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充分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热爱国家、疾恶如仇的修身洁行、坚贞不屈的高尚人格。《离骚》高度的艺术成就与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完美得结合为一体,使它成为光照千古的绝唱,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相信,经过教者这样“点拨”,学生在课后一定会记得在中国古代有这么一个文学家、爱国诗人的存在,而他的情操、品格也一定会萦绕与同学们的心中;对屈原的《离骚》,他们也许一辈子也忘不了它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以后,有意无意间他们也一定会去翻阅、浏览,甚至成诵!最重要的是,他们曾深深地震撼与屈原的高尚的爱国情操当中。

二、加强识字教学,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

汉字是人类文学史上最悠久,充满生机,既形象美丽又蕴含智慧 的文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此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以及发展变化十分必要的。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搜集阅读《甲骨文的发现》,了解汉字起源于甲骨文。然后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如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时,老师让学生自由看图,说说像什么?老师通过多媒体演示重点指导“羊、鸟、兔”这几个字演变的大致过程。其实上面这些字叫象形字,这是汉字最初发展阶段,之后逐步从象形走向符号化,从笔画较多走向笔画简单,使书写更加快速便捷。通过这些让学生对汉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加深了对汉字的感情,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热爱祖国文字,立志树立学好汉语的决心。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汉语文化形象丰赡、意义深远、气韵生动,这就是语文教学中所要寻觅的文化。汉字本身就镌刻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烙印:一撇一捺相互支撑站立起来才能成为“人”;“人”“言”要讲“信”。细究每个汉字,都能发现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生命智慧。所以,小学必须加强识字和写字的教学。要让学生领悟掌握汉字的基本规律和书写规范习惯。让学生感受汉字文化的同时,多介绍古人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的魅力。

三、注重诵读,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之中,就方法而言,“读”是第一大法,可谓“读”占鳌头。古训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之说;东坡诗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种读,不仅仅是默读,更注重于朗读。在小学中开展诵读活动是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方法,在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中起到奠基和引领的作用。通过诵读经典让学生体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无欲则刚”的人生哲理;“天人合一”“和为贵”中所倡导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让学生知道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和谐社会”都能在传统国学经典中找到渊源。诵读经典,传承经典文化不但有利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是社会和谐、民族复兴的重要法宝。中国传统的古诗词不仅意境优美,而且形式多样,语言精练,思想深远,记录了中国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文化方面,古诗词更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古诗词可以说是真实地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生活,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品质,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诗词易记易背,读起来朗朗上口,可谓是广为传诵。此外,我还要加强课外阅读,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对传统文化的积累。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充分利用传统节日,有效进行文化熏陶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传统文化氛围。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诗词反映了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如王安石的《元日》,这首诗描写的是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喜迎新春佳节的情景。教学这首诗时让学生领会我国春节的传统习俗:燃烧鞭炮、喜欢屠苏酒和把旧桃符换成新桃符。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时让学生领会我国重阳节的传统习谷;登高、插茱萸。还有很多反映我国传统节日习俗的古诗,老师在教学时应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文化,让学生对古诗中的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结合教材中的内容,通过查资料,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或以综合性语文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的来源及各地节日的风情习俗。如果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让我们的学

生在语文学习中有计划地去探究、去实践体验,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学生长时间徜徉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海洋中,并注重积极尝试和点滴积累,定能受到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中职语文教学人文素养浅析论文 篇10

一、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中人文素养的解决措施

(一)课堂中加强人文素养的渗透

人文理念的塑造是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的方式,将人文理念贯彻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收集大量知识来构架一个清晰明了的教学方案,向学生进行文化输出的时候以让学生全面了解人文精神的理念与内涵为目的,通过提问与趣味答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加强课堂学业的检查,确保学生的文化基础达到社会要求的程度,课堂之中加强宣传人文精神。进行教课时采用多媒体工具,使用语言文字与图片文字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提高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与向往,修正自身行为与思想,提升自身人文素养。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教师实行良好教育的基础,在充满人文氛围环境中进行学习,学生会自然而然的具有人文气息,从而对语文课堂教育产生正面的影响,学校应该大力宣传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与好处,树立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学生,为学生塑造积极正面的`个人人格提供良好的学习标杆,并建立相关的制度,教师应该合作起来在校园内全方位的建设文化,建立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表,并增加一些奖惩措施,通过班主任与教务主任来进行监督,有效的制度实施可以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及精神文明,语文课堂是学生塑造品格最为重要的课程,语文教师作为知识的输出者,其个人素养与专业知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大影响,语文教师自身必须具备优秀的人文素养,才能有效地向学生传达人文素养的主旨,学校可以通过严格筛选,建立定期考核机制来对保证教师的人文素养足够教育学生。

(三)采用启发式的教育方法

由于中职学生的普遍文化水平都比较低下,年纪也比较小,缺乏自控力,辨别东西好坏的能力也比较低,因此,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十分容易受到社会多元信息中的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对中职学生的行为方式与思想进行纠偏,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图片与视频的方式向学生进行示范教学,并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师通过约束自我语言来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向学生灌输人文精神的观念,采用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将学生分为小组参与讨论,使得学生将人文观念融入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之中。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二、总结

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篇11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养

一、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其最主要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这也是任何阶段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文素养的具备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难看出,那些语文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往往是人文素养欠缺的学生。人文素养看似一个抽象的概念,其实就是学生对于文学作品、对于作品中要传达的观念、内涵的一种感知能力。很多学生表示读不懂一些文章,这首先可能由于学生知识面不够,文章理解起来有障碍,同时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学生文化底蕴不够,人文素养有待提升。语文学习是一个感知与熏陶的过程,好的文学作品,是对学生内心的一种洗礼与沉淀。能够收到这种效果的前提是学生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

2.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阶段,这个阶段形成的很多观念很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从而伴随其一生。语文教学不是培养学生的某种技能,不同于数学课堂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各种数字的运算,也不同于英语课堂教会学生掌握一门语言,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其实是一种价值的输出,每一篇课文,文章背后都表达了作者对人、对物、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及观点。对于这些观点的理解与接受,学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及价值观,而这些最本质的东西将会伴随其一生,影响他们以后生命的轨迹。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认识那些卓越的人们留下的话语,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

二、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以下几种途径。

1.剖析教材,引导学生欣赏文章

课本作为教学过程的首要资料,教师应当很好地对其加以利用。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其教育意义及存在的价值。课堂上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更好地去读懂课

本、挖掘课本。教学过程中,要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蕴及内涵,首先教师要对每篇文章的背景知识进行相应讲解。课本中很多文章是文言文,发生在很久以前,通常作者写每一篇文章都会有特定的背景因素,可能是被贬谪也可能是因为战乱流离失所,这些特定的背景条件才酝酿出了这些文章。清楚地了解了写作背景,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教师只有对文章准确把握,学生才能领会到文章的主旨及内涵,才能在欣赏的过程中提升其人文素养。

2.鼓励学生课外阅读

对于语文教学,教师很有必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课堂上的知识毕竟有限,很多知识的获取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阅读而得到的。很多名著中都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学生如果能尝试从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入手,逐渐培养阅读兴趣,直到爱上阅读,这个过程无疑可以让学生收获很多。课外阅读的另一个益处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对于不同类型文化的感知,这些能力都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广阔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一篇未知文章的主旨,对于文章也能有更好的鉴别。课外阅读是教师应当大力鼓励的,它有太多潜在的益处,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3.因材施教,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学生之间由于已经形成的语文基础的差异,同时每一个学生在个性、学习习惯、悟性上也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因材施教。对于那些基础很好的、已经具备一定人文素养的学生,在课本知识已经基本掌握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更多地鼓励他们阅读课外读物,也可以鼓励他们思考探索,对文章的内涵提出自己的见解及看法。一篇文章到底表达了什么,是一个开放性问题,不存在正确答案。教师切忌限制学生的思维,灌输给他们某种价值或观念,应当更多地鼓励他们思考,启发他们自己看世界、认识世界,当然如果偏离了正确的方向也应当及时矫正。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有耐心,要给他们更多的辅导,培养他们的信心及学习的兴趣,带领他们一同领略语文的美,让他们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很关键的部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精读课本内的文章,同时也要鼓励学生更多地涉猎课外读物,因为良好的人文素养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得以形成的重要前提,也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心田.谈语文教育的六个新理念[J].当代教育科学,2003(02).

[2]刘卉.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7(04).

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篇12

一、发挥教学优势, 渗透美德教育

如果一个民族具有良好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以及忠贞、诚实、善良和勇敢的品格, 这个民族则会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为此, 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把民族自尊心和国格、人格意识的养成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并着力培养青少年学生的人文素养。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借助丰富的史实, 以优秀的中国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 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如, 仁者爱人、成人之美的友爱思想, 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天下为公的人生理想, 见利思义、先义后利的价值取向, 使其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 则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让其逐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把握课改理念, 实施情感教育

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出,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素中,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 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 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 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不仅强调人生价值, 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 不仅强调人类价值, 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 从而使学生从内心树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 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从横向角度来看, 这三个要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它们构成了人的感性世界或非理性世界相对完整的整体;从纵向角度来看, 这三个要素具有层次递进性, 它们构成了一个学生积极心理从低级到高级发展过程。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拓展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 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 应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 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如, 引导学生从农人戴月荷锄而归的历史场景中, 体会到劳动的伟大;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霍去病“匈奴未灭, 何以家为”的事迹中获得良好的品德熏陶;从苏轼一生宦海沉浮, 身处顺境, 不骄不躁, 陷入逆境, 不恨不怒, 居庙堂之高, 心忧黎民, 处江湖之远, 尽职尽责、为善一方的经历中, 感悟为人应有的充实与平和。从而提高学生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判断能力, 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品质。

教师只有通过史学拨动学生的心弦, 让他们领略历史的风采, 从历史学习中引发出自己的泪水和笑声, 把个体有限的生命融入到无限永恒中, 他们的心灵就会冲破万里云层, 透穿时间的阻隔, 与那鲜活的历史产生共鸣。

三、创新教学模式, 培养人文素养

历史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现代公民。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 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水平,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立足历史学科, 选取那些能够表现美好人生, 培养学生积极心理的内容, 使学生全面认识历史, 认识人类智慧力量的伟大, 产生对人类文明的敬重感;立足历史学科, 辐射相关学科, 联系现实, 选取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素材, 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共同命运的朴素情感和责任意识;立足历史学科, 开展丰富多彩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如, 开展课堂讨论, 组织辩论会, 举行历史故事会, 举办历史讲座, 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 采访历史见证人, 编演历史剧等, 为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与交流提供条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立足历史学科, 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 利用学校、社会人文资源, 选取具有潜在教育意义的素材,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外的历史考察和社会调查活动, 使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并运用已学的历史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问题, 提高实践能力。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篇13

“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是人的文化素养、情感、人格和教养的综合表现。2011年新课标强调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提出在学生的教育中要“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强调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吸取精华,充实底蕴,形成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并提高比较辨别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作文教学如果一味追求语言华美、结构精巧,技巧娴熟,而轻视传统文化的积淀,忽视人文精神的关怀,这种技巧训练做出的文章无疑都缺乏丰厚的底蕴和隽永的思想,单薄而贫瘠。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呢?

一、鼓励学生阅读写作中有真实的感悟

写作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培养特长,张扬个性,培养创造力。培养学生写作个性,首先要发现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个性,进而给予肯定及大力支持。要积极鼓励学生表现具有个性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写作的思维个性,提倡语言表达的个性化,重视学生观察的个性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无论学生是构思巧妙,还是想象丰富;是思维深刻,还是语言富有文采;是技法高超,还是语言有个性,总之,只要有独特的个性,就应积极鼓励。

注重感悟,要善于利用教材,突出教材的导引作用。长期以来,语文课仅仅是语言文字课,忽视了语文教材中大量文学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人文思想和人文内涵。其实教材所选的作品涉及到多方面的精神,有孟子的“舍生取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对自我追求、对人性的认识,有对真善美执着的追求······因而在教学中应注重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从精神培育的特点出发,注重感悟,通过心灵的体味、精神上的熏陶,促成人格、信仰等的形成。如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不应当通过空洞的说教来进行。依托《最后一课》和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可以在小弗朗士的后悔和陆游对往昔“铁马冰河”生活的怀念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人文感动,进而转化为自觉主动的思想行为以指导作文实践。

二、鼓励学生在阅读写作中有生活的体验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不管什么人写文章都离不开生活的沃土。创设更多机会让学生去认识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激起他们的写作欲望。而教材中获得的感悟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转化为主动行为。要让学生学会方法,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学习上的问题,也可运用到其他方面,解决生活和工作方面的问题。

注重体验,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下,站在特定的角色角度去体验和思考生活,从而获得不同的人文体验。如学习莫怀戚的《散步》时,如果你是文中的“我”,在面临母亲和儿子的矛盾时,你会怎么样处理呢?是否也会像文中的“我”一样,爱幼先尊老,共同谱写一曲家庭的赞歌呢?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父亲的爱是在丧母、赋闲等特定的情况下体现出来的,尤其是月台送别的场面,给人以深深的震撼。老子云: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大爱无言,由此引发学生的生活体验:我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是怎样表达父爱的,我又将怎样来回报这份爱呢?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选材拟题训练、材料选角训练、话题评说训练。

三、鼓励学生在阅读写作中有心灵的释放

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篇14

朱蕾蕾 颍上一中

摘要: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大,都想把他们培养成材,而高中阶段的教育更是把学生当成了学习的机器,忽略了人文思想的教育。手抄报活动的展开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关键词:手抄报 人文素养培养 引言

高中英语教学已经进入了第八个年头了。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总以为自己多学、多做、多说的话,学生就会有成绩。可是这样做了以后却发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的积极性并没有很大程度的改变和提高。去年参加了《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组之后,我对自己以往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发现了一些被我忽略的事实。

一、开展第二课堂----手抄报的必要性

现在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很大,可以自由分配的时间很少。因此,学生普遍存在课外阅读量不足,阅读方式盲目被动阅读等问题。其次,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不能忽略了他们的主导作用。再次,从人文的角度来看,我们不能培养的学生只会做题,还应该培养他们组织,动手及合作能力。所以,为了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就有了创办英语手抄报的想法。

二、创办英语手抄报的具体做法

首先在我所带的两个班级里说了我以上的想法,得到他们的一致赞同和支持。然后让每个班的每一个小组推选一位代表,组织这些代表和课代表在一起进行了讨论,制定出以下的具体步骤。步骤分成两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第二个是编辑阶段。1.准备阶段

(1.)内容的准备:主要包括各种材料和工具。具体包括:拟定本期手抄 报的报名;准备好一张白纸(大小视需要而定);编辑、撰写有关的文字材料(内容应多准备一些,可以有多点选择);书写、绘图工具等

(2.)人员的准备:先把每班的学生分成十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有六人 左右。每组的小组成员可分别负责采编,编辑,美工和誊写。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个小组长,按照大家的自愿和特长分别负责不同的任务。每个小组负责一期。2.编辑阶段

这个阶段是手抄报制作的主要过程。分成版面设计、抄写过程和美化过程。(1.)版面的设计,根据文章的长短进行排版,可以用铅笔先轻轻地画好格 子或 版块,手抄报制作完毕后可以把铅笔的痕迹轻轻擦去。分为报头、文章、插图、花边。

(2.)抄写过程,我们前面已经说了手抄报的用纸为白色,所以单词的书写常

用黑色水笔。单词书写的要求不要特别漂亮但书写一定要工整,大小适中。另外一定不能写错单词。(3.)美化过程,文章抄写完好,就可以进行插图和花边的绘制。这个部分的 制作很关键,如果制作的精美而且内容丰富的话,可以更大地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切就绪之后,第一小组的成员开始了制作工作,内容很丰富,有文有图。例如,学了世界各地的节日之后他们把中国的元宵节的相关内容了解放到了手抄报里。文字是黑色的,在黑色的字上又用红色的笔描写了一个大大的“倒福”,在文字的旁边还粘贴了可爱的福娃。除此之外,还让我们了解到了情人节的由来,文字内容写在一个红色的心里。在报纸的一角还有制作组的大名。

三、手抄报活动的实施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对他们来说,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所以课堂教学也主要重视知识的教授,忽略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而在制作手抄报的过程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大大的提高。首先,在这个过程中,突出了以人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题这个教育理念。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只是一个指导者,学生是主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主动收集和查找。学生对于自己亲手制作出来的东西更有感情,会记得更牢固。

手抄报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内容,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和风土人情,中国有句俗语叫 “入乡随俗”。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流,而不是高考,所以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在这个压力日益增大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家长和老师包括学生自己也把生活的中心放在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上,忽略了他们除学习能力以外的素质的培养。同学之间的相处很保守,不愿意在学习中互帮互助。除此之外,他们很少有机会了解别的同学(除了考试成绩之外)。在制作手抄报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其他同学的一些特长,例如编排,绘画等能力。增加了同学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这项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

在指导学生制作手抄报的实践过程中,我觉的手抄报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辅助资料,也为学生学习英语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学习和实践平台。制作手抄报以来,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大大提高,词汇量扩大了,视野也得到了扩展,学习效果明显。今后,我还要继续探索,多方学习,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 【1】庄晓蕙:《英语报刊阅读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3年第11期

上一篇:两代人的天空生活随笔下一篇:高中美术教学论文 浅谈“绘画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