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学中老师如何和学生沟通

2024-11-03

中职教学中老师如何和学生沟通(共12篇)

中职教学中老师如何和学生沟通 篇1

中职教学中老师如何和学生沟通

中职学生管理难度大是我国中职教育中的典型问题。古语有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会沟通是教师的一项基本素质,也是必备素质。在师生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如能充分认识中职生的特点,采用恰当的方法,那么教育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代教育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教师主动去接近学生,充分地了解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倡导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沟通无疑是建立健康师生关系的重要方式之一。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前提是充分了解和认识学生。职业类学校的学生中很少是出于对某种职业的热爱而进入职业院校的,大部分学生是因为学习成绩达不到高中的入学标准,退而求其次才来到中职学校学习的。因此,在这些中职生中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沟通工作是中职学校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

中职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中职学校沟通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沟通的现状。

在中职学校里沟通的现状如何呢?

1.中职学校的学生不听长者言(包括家长和老师)他们总认为长者与自己有代沟,常表现为叛逆与不屑接受长者的建议。

2.中职学校的学生不愿受约束和管理,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懂事了,不需要人管了,表现为纪律散慢、自律性差。

3.中职学校的学生喜欢张扬个性,追求与众不同,特别是80、90后的一代人,他们对于学校所要求的全员统一的行为模式不屑一顾,进而表现为不接受管理,显得浮燥、激进。

(二)原因分析。

对于这些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心理原因: 中职生的特点众所周知,中职学校的学生是比较难管的,很多教师在学生管理的问题上十分头疼。中职生往往综合素质较低,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比较差,缺乏高远的理想和追求,组织性和纪律性不强。他们十分好动,缺乏公共道德与社会责任感,是非观念不强,打架、逃课上网、夜不归宿的现象屡见不鲜。此外,他们做事情缺乏毅力,自控能力差,容易出现厌。①中职学校的学生按年龄划分属于青年初期,他们的心理发展主要表现为:闭锁性、动荡性、自主性;他们因精力充沛、反应敏捷而不安于现状,不服从教师管理,不愿与教师沟通。②中职生的情绪特点决定了与其难沟通。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在情绪表现上有内隐文饰性和波动性两个特点。如有的同学对异性萌发的爱慕之情,却往往留给人的印象是贬低、冷落人家。这样也造成教师与其交流时,很难明白学生心里的真正想法,把握住学生的情绪。

2.社会原因:中职学校学生主要来源于县镇农村,以及由于九年义务教育不成功的那部分同学,这些学生与普通高中生相比,自我评价低,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相信别人,这样,不但对自己心理健康有影响,也不利于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三、与中职学校学生进行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明白了造成学生与教师难沟通的原因,我们就可以从成因入手,通过运用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与学生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实现有效沟通。

(一)以诚相待先入心。

以诚相待要学会“移情”,通俗地说——角色转换。老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信任,最关键就是要以诚相待,用自己的真心去感动学生,从小事入手,从细节入手,考虑学生所需所求,为学生着想,学生自然会感受到你的真心诚意,进而建立互信。与中职学生交往时,要主动走进这个年龄段孩子的世界,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他们的语言和思想等,要投其所好,这样才能更贴近学生,才能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帮助他们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有这么一位数学老师,他在讲授内角与外角关系一章时,首先从“踢足球射门时如何提高精准度”这一问题入手,分析内角与外角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听起来更容易接受,也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因此成为该校最受欢迎的数学老师。由此可见,学生并不难教,只要投其所好,与他们产生共鸣,以诚相待,便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二)肢体语言最贴心。

在日常交往中,语言只占了沟通的7%,而肢体语言却占了55%,可见肢体语言的重要性。声音的大小,所占空间的大小,谁先接触谁等不同的肢体语言都表达着不同的社交态度。例如,在批评一个违纪学生时,采取面对面坐式和采取并排坐式会取得不同的效果。面对面式的坐姿让学生感觉是老师在批评学生,双方是对立的;而选用并排坐势,会让学生感觉老师是在与学生倾谈而非批评,这样更容易化解学生的对抗情绪。

(三)交谈时刻要用心。

交谈艺术是沟通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因为任何一次与学生的交流都少不了交谈。无论是倾听、赞美或是批评,都要讲究一定艺术技巧,这样才能使学生放下警戒心理,确保实现有效的沟通。

1.倾听的艺术:

倾听不仅是耳朵听到相应的声音的过程,而且是一种情感活动,需要向对方传递一种信息——我很想听你说话,我尊重和关心你。当学生犯错时,我们不应急着去批评他,而是应该耐心地听孩子讲完他犯错的原因,做出错误行为前他的想法,作出错误行为后的想法等,这样才能从中找出学生犯错的真正原因,从根源里找问题,而不仅仅是批评错误行为本身。

2.赞美的艺术:

15~16岁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思维和想法,不再喜欢听大人们训导式的教育。因此,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应该要学会欣赏自己的学生,挖掘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多采用赞美的言语,鼓励式的言语,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找到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当然,赞美并非盲目地抬高,赞美要具体,要准确而及时,讲求时效性。15~16岁的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更需要在鼓励和赞美声中成长。

3.批评的艺术:

中职学生的年龄特性决定了他们会经常犯一些错误和小毛病,作为一名教师,在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时,更要讲究批评的艺术。要想取得批评的效果,教师就不能与学生的自尊相对抗,在批评的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对方的自尊,要选择适当的场合;批评只是对事不对人,不该带着先入为主的偏见去批评人。因为我们

一、两句嘲讽的话,虽然仅仅发生在几秒钟时间里,有时却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针对不同的情况选取恰当的方式,教师对学生有了足够的了解,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事件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方式走进学生的心里,以彻底打动学生的心来达到最有效的沟通。

四、总结

中职学校是培养现代化建设基层技能人才的场所,中职学校学生素质的好坏与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教师,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这个道理,善用沟通技巧和管理手段,对学生付出恒心与爱心,一定能把这些看似基础差素质低的学生培养成社会的栋梁之材。

中职教学中老师如何和学生沟通 篇2

一、角色扮演教学法内涵

“角色扮演”就是一种暂时置身于他人社会位置, 按照他人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活动, 从而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了解的方式。而所谓角色扮演教学法, 就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情节设定, 由学生作为主体, 各自轮流扮演患者、医生、护士等角色, 按照原先设计好的流程进行演练, 其它学生在观看的同时也可以充当老师的角色, 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理解积极展开评论, 从而找出最适合的沟通方案。真正实现“护生主体, 教师指导”的教学模式。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操作, 可以使学生在仿真的场景中切身体会护理人际关系的全过程, 促使护生更好的立足于实际适应实际要求, 使人际沟通教学取得更好效果。而教学过程中的生动化、形象化, 也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角色扮演教学法的作用

角色扮演教学法作为越过直观感受直接进行形象扮演的教学模式, 它可以藉由表演者的表演来进行教学和反思, 是近几年以来最受重视的教学方法。

第一, 它可以使学生发散想象力, 激发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教学中, 一贯秉承着老师根据课本讲, 学生埋头听的思维。学生只能跟着老师的步伐转悠, 无法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自觉性。而护理人际沟通教学属于一门将沟通渗透到护理实践的课程。学生除了要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外, 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如何在实践中与人沟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实践性的角色扮演教学法, 通过使学生自由分配组合, 模拟表演, 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造了团结互助的氛围。

第二,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交流和表达能力。在传统教学过程中, 很大部分都是教师占主导地位进行演讲, 学生只能被动倾听, 很少能有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 因此在工作中就出现了很多护患不能深入交流的问题。角色扮演的教学实践, 可以使学生在课堂进行换位沟通讨论, 在模拟沟通过程中得到了语言交流能力的锻炼, 为以后真正的整体临床护理奠定了基础。

第三, 有利于唤起护生对病患的同情和共鸣。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 护生为了能使扮演的角色更加逼真, 会迫使自己从患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对待他人。因此这就有助于护生理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不同行为的原因, 使她们更加感知和理解患者的心理, 产生共鸣和同情。对于患者来说, 护生的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 但是能理解他们, 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问候才是他们更加需要的。

第四, 促使老师不断的创新完善。角色扮演教学法作为一门“学生为主, 老师为辅”的课程, 其形式有别于传统的教学, 没有更多经验的教学方法使它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 对于扮演方案的设计撰写要求老师除了要了解教材内容、学生知识接受能力外, 还必须要结合实际问题;其次, 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必须要做好引导和总结工作, 引导学生的谈论方向以实际为出发点, 展开思维的创造性, 也要对学生的谈论结果进行总结, 在总结中点明主题, 加深学生印象。最后, 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舒适、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来说, 由于很少有实践或者扮演的机会, 因此就会有表演放不开、不能融入角色等诸多会导致冷场问题的出现, 这就需要老师从旁指导和演示, 真正能融入到学生的氛围中, 同学生打成一片, 活跃课堂氛围, 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对于以上种种, 除了要求老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能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以及有引导学生的能力。因此, 教师要从多方面更加的完善自己, 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

三、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应用 (四个步骤)

第一步, 角色及情境设定。对于角色扮演来说, 实践扮演主题内容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老师对于内容的选择要谨慎:要考虑到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状况, 创设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或者可以选择教材内容进行研究和改编;也可以结合临床实践中实际发生的一些沟通问题进行编制。在组合构成中可以3~8个人一组进行随机组合, 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在学习“病房护理沟通”这一理论时, 老师可以按照情景, 设计护士长、护士、病患、病患家属、观众等角色, 同时指出内容是“护士与病人之间的冲突”情景, 提示是护士和病人、护士和家属、观众和家属 (护士) 、护士长和护士 (家属) 等。

第二步, 确定目标, 撰写提纲。为了更好的实践角色扮演任务。教师要在确定了教材内容和人员之后, 要编写提纲, 在实践之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按照定好的角色进行分组, 学生可以以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对提纲内容进行完整补充和语言设计, 然后分配角色、熟悉角色、进行演练。对于分组可以按照性别比例分配也可以按照学生智力的优劣交叉分配, 使之在沟通中促进感情交流, 培养合作默契。

第三步, 角色扮演。角色扮演需要在和谐的范围中进行。因此在扮演前, 可以制造一些愉悦的氛围, 减轻紧张感。上课时, 老师首先介绍本次扮演活动的主体和程序, 接着可以使学生按照计划有序的进行表演。在扮演过程中, 小组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或纠正, 对于不同的观点可以进行争论, 也可以在表演过程中穿插不同的思考, 引发讨论。在表演结束后, 小组组长要撰写一份总结报告, 对本次表演进行总结。

第四步, 讨论总结。在表演结束后进行积极的讨论和评价。每个小组可由组长发表本次自己小组的中心方案和预想效果, 然后可由不同小组的成员提出质疑, 进行讨论。在此期间老师可以从中给予指导性的启发, 使问题的讨论得以走向一个正确的方向。在充分讨论后, 教师要以提升学生能力为目标, 纠正学生表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解答学生们在讨论中遗留的问题, 总结课程的难点和易错点, 引导学生不要过分计较表演上的谁是谁非, 要把重点放在对于学习的不同理解中, 从而维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与反馈, 角色扮演法以其独有的教学特殊性, 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重视。它以不同的角色扮演使学生亲身体验了不同的情感世界, 也为学生开创了一个自主实践、发挥想象空间的边缘机会,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巩固所学知识具有一定的作用, 是一个生动、有效的学习方法。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医学模式的改变, 人们对于生活也有了更高品质的追求——相对物资更需要的是心灵上的理解和抚慰。作为随时与患者打交道的护生来说, 如何通过沟通来同患者做更深的交流, 这是每个护生都应该要了解的事实, 而在人际沟通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教学法,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角色扮演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加了解到临床中出现的问题, 增加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中职护生,人际沟通,角色扮演,应用

参考文献

[1]马文华, 王慧玲, 朱迎春, 张海燕, 林秀芝, 南桂英.角色扮演法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 2008 (02) 50-51+9.

[2]马静洁, 李浩南.角色扮演法在培养护生沟通能力中的应用[J].哈尔滨医药, 2007 (02) 60-61.

中职教学中老师如何和学生沟通 篇3

关键词:衔接;沟通;课程内容;课程结构

面对科技的高速发展,社会各界对人才要求的日益提高,高职教育的大力发展,以及普高的传统优势,中职教育显得步履维艰,在夹缝中生存。目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分制,这是一个新课题,也是大势所趋。学分制能够更大程度地体现以人为本,更大程度地考虑个性的充分发挥。学分制的核心是“选课制”,即学校制定彈性课程,由学生自主灵活选课。“选”是形式,“课”是核心,在制定学分制教学计划过程中,一方面要研究课程结构,另一方面也要考虑课程的功能,根据各种水平学生的不同需要划分不同的模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追求,在教师的指导下灵活选择。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就业并非唯一目标,部分学生毕业后选择升学(包括普通大学和高职)。所以,在制定学分制教学计划时,必须考虑与高职的衔接,以及与普高的沟通,兼顾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操作方法为从目标设置入手,进行课程分析,建立课程模式,并使其通过相应的师资和设备得以实现。

目标设置

课程目标最集中、最具体地反映了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要求,它规定了培养对象在一定时限内个体发展应达到预期的、符合社会需要的标准——总体方案(教学计划)中的培养规格和分科标准(教学大纲)中的分科目标。学分制教学计划首先应体现中职教育课程目标的定向性、直接性、兼容性特点。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兼容性反映了时代特征,并且只有通过学分制教学计划才能得以实现。科学和生产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要求提升基层劳动者的文化、科学水平;社会民主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要求为每个社会成员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如果能为中专毕业生提供深造机会,使其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一席之地,必将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学分制教学计划时,充分考虑与高等职业学校的衔接和普通高校的沟通。

课程结构及功能分析

要使中职学分制教学计划能够与高职有效衔接、与普高充分沟通,首先应对中职、高职、普高的课程结构及功能进行充分分析,找到接合点,然后采用具有多样性、应变性和共适性的教学模式实现预期目标。

(一)中职、高职、普高课程结构及功能分析

目前,我国中专教育课程按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进行设置。学生在3~4年时间内,将花费近一半的时间系统学习高中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这种课程设置方式与专科、本科相类似,即按学科要求具有完整的系统性,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但对职业教育而言,这种课程设置方式脱离了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90年代中期以后,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引进了加拿大CBE理论模块教学法,该理论遵循“能力本位”,主要根据职业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高职的课程设置有两大特征,即要求学生学习高中阶段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具备相关职业领域的技术能力。普通高中则强调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中职、高职和普高在专业技能和科学文化基础两方面的要求存在着重叠,应着力改变这种状况。

(二)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内容的衔接

课程内容的衔接是中、高职衔接问题的核心和落脚点,应使其达到既相对分工又不重叠的有机结合状态。根据我国国情和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定位的要求,对于文化基础课部分,可采用学科课程,以便构筑较宽广的文化基础;对于与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专业课程,可采用职业分析的方法,以问题和职业活动为中心,构建综合化的活动课程模块,突出职业特色和职业针对性。另外,在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可以根据专业的实际需要,按学科体系设置1~2门简明扼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起到“纽带”和“桥梁”的作用。

(三)中职与普高的沟通

普通高中毕业生文化基础较好,但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中职毕业生则恰恰相反,这就要求加强中职文化基础课程,以使二者能够有效沟通。

课程模式及课程设置

(一)建立模块群

要实现中专与高职、普高的衔接与沟通,就应在课程安排上采用模块式结构。首先,按专业分块,再根据学生的不同要求和目标建立微型模块群。如下图所示:

(二)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应体现“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模式。必修课要体现“宽基础”,即必须具备适应中专培养目标的文化基础知识;选修课应体现弹性和灵活性,但也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如下表所示:

对于有就业意向的学生,学校应与社会机构或相关企业签订用人合同,根据相关企业的要求制定技能要求、进行课程设置,提高就业率,体现职业教育的定向性。

中专学分制教学计划只有充分考虑与高职的衔接和与普高的沟通,同时兼顾职业需要,才能体现实施学分制的真正目的,使学生各得其所,体现教育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夏启中,解飞厚.论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衔接[J].高等教育研究,2001,(1).

[3]谢勤,周劲松.学分制难点知多少[J].职教论坛,2001,(2).

[4]刘海峰,梁舸江.“宽基础 活模块”课程模式在工民建专业的构建[J].职教论坛,2002,(6).

作者简介:

家长如何和老师良好沟通 篇4

自打我背着书包进入校园,我就认识了您,幼儿园的卫老师。在您教给我知识的时候,又给予了我更多的关心。清晰的记得那天下午突然下起了大雨,您不肯让我们自己回家,担心路上摔倒了,担心被雨淋感冒。您牢牢的看住我们,等待家长来接我们回家。一个多小时过去了,雨不仅没停,反而越下越大,可教室里依然有40多名学生的家长没来,您很焦急,而我却很调皮,和几个伙伴偷偷的跑出了教室,冒着大雨兴奋地玩耍着跑回了家……到了晚上,正当我们吃晚饭的时候,您突然来了,我好害怕,怕你责骂我就赶紧躲在了门后,清楚的听到您问妈妈:“我是来看看孩子是否安全到家,他淋着雨回来没生病吧”,妈妈说:“没有,已经换了衣服,喝了点热汤”……

简短的几句谈话之后,您就要走,妈妈要留下您一起吃饭,可您却说:“不了,我还得去其他几个孩子家看看,看看他们是否已安全到家”。简短而平淡的几句话,却充满了卫老师您对学生们深深关怀。透过门缝里看着您渐渐远去,您那雨中的脚步虽不平稳却很急促。我的心头突然之间涌上来一丝酸楚……第二天上午,迟迟不见您来学校,下午才知道是因为我们,是因为前一天的大雨将您淋感冒了,您一直高烧不退。我们知道后十分内疚,于是我们去看您,可您却说“没什么,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卫老师,您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做了一件该做的事,可就是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作为老师最崇高的就是一份爱,一份对学生无私的爱。正因为这份爱,让我终生难忘,正因为这份爱,让我感觉到做老师很难很难……

大学的刘老师曾对我说:“教师就是这样一个职业,一个平凡的职业,一个遗憾的职业,一个让人很累的职业,但既然你选择了这份职业,就应该把它当作事业来做,现在虽然遗憾,虽然很累,但当你的学生功成名就之时,也就是你最幸福的时刻,因为教师是一个育人的职业,因为教师的存在,文化知识才得以传承,因为教师的存在,历史的车轮才得以步步驶向文明...”。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教师是平凡的,但事业却是伟大的,因为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意味着默默的奉献和无私的牺牲。前段时间,我的一个高中同学在网上发表了一首诗歌《想侯志刚》(侯志刚是我们的高中班主任),诗里这样写道:身之为德行为道,学识如流胸作海,一把浓须根桃李,先生神威天上来。遥想当年轻浮世,旱鱼沐雨心不哀。……虎落平阳终为虎,占山一啸震天开。待到秋高气爽日,朝天拜!------弟子占山敬”

侯老师,十年前我们年少轻狂,时常逃课,违犯纪律,着实让您头疼,脸上总是挂着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十年后,我们却依然记得您,记得您教诲我们的身影,记得您打骂我们的恩德(打是福,骂是爱,您的打骂让我们成人,您的打骂让我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在这里我想说的是,这个世界上可以让人铭记在心的除了英雄,伟人以外,就是教师您了吧,因为您的教诲,我们对您感激,我们对您膜拜……这就是一名老师在平凡的职业上所得到的最大收获。平凡之中显伟大,细微之处露真情。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在这里我想说的是:老师,您辛苦了。我想在座的每一位,每一个人都有老师,请允许我在这里号召大家一起,再次向自己的老师,向全天下的老师说声:“老师,您辛苦了”。

中职教学中老师如何和学生沟通 篇5

班级:小四班日期:2010年6月7日 家长应该如何向老师提出意见,现在向家长推荐以下策略。

一、不要等到孩子有了严重问题才去找老师。心理学家认为,在轻松气氛下互相认识的老师和家长,在对孩子的问题交换看法时,相互之间很少保留意见。

二、所有的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好的,犯错误是偶然所为。专家常提醒父母:“请家长们不要忘记,老师负责的不是一个孩子。”凡是对这种情况表示理解的家长,从一开始就会赢得老师的好感。

三、即使家长很生气,而且家长是有道理的,但是在家长同老师交涉之前也要对老师好的一面加以肯定。

四、即使家长希望老师听听自己的意见,也不要伤老师的面子。较好的做法是:首先要让老师感觉到,家长的看法是正确的。当老师真正意识到家长的看法是有道理时,老师是能够认真听取家长意见的。

五、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而不谈一些比较重大的家庭问题,尤其是影响到孩子平时表现的家庭问题,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出现异常时获得老师的理解。

六、“我的孩子是很乖的,怎么会在幼儿园里调皮捣蛋呢?”所有家长都认为自己对孩子最了解。每当老师对孩子提出不同看法时,家长往往很不高兴。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完全和在家时不一样,这样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老师和家长经常交换意见,有助于双方更好地了解孩子。

中职教学中老师如何和学生沟通 篇6

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广东省韶关市乳源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李可欣

邮编:512700 电话:*** 邮箱:308757998@qq.com 摘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全方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已成为我们研究的永恒课题。本文结合中职《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实践,从激发学习兴趣、激励探索、教学灵活、联系实际等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机械制图;激发兴趣;激励探索;教学灵活;联系实际;实践;创新 《机械制图》 是中职学校工科类学生(特别是机械类学生)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一门培养学生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学科;它将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与生产实际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如果他们不通晓机械制图这门 “工程语言” , 就很难学好其他专业知识, 也无法胜任以后的工作。近几年,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门槛降低,中职进校生的总体素质严重下滑,学生一进校就开始学习这门课程,无实际经验,没有空间立体几何知识,学生学起来感到很难,不容易掌握,不少学生由此产生厌学、惧学情绪。

现代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就是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呢?下面结合中职《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实践,探讨了几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一、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古人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存在是一个人求知的起点,是创新精神的原动力。如果一个学生对制图这门课程根本不感兴趣,那又怎能谈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呢?因此,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激情,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的基础。

(一)上好绪论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的学生都是90后,有很强的个性,如果他接受你的为人,对你所任教的这门课也会有比较高的兴趣,但如果他对你产生厌烦感,在学你的课时也会产生烦躁感,不太愿意学了。在《绪论》的讲述中,在介绍了本课程的大概内容和特点后,要多准备一些实际生产中的图样,让学生由图样猜测实物,并说出理由和根据。教师当堂大致说明原因,为以后的课程讲授留出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同时要让学生明白机械图样是工程界的通用语言。其他国家的人尽管语言不同,仍然能看懂图样所表达的内容,是国内外技术人员交流的重要工具。通过一系列形象的对比可以让学生对本课程产生新奇感,激发他们的学习愿望。教师对第一课教学过是否精心设计直接关系到以后教学效果的好坏。学生只有对《机械制图》感兴趣,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为学好本学科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在绪论课老师要讲得贴近实际,要让学生认为这个老师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让学生觉得这是一个很有魅力的老师,让学生接受你,那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我们的教学。

(二)有效利用简单的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好制图机械制图课关键是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学生是普高生,这类专业基础课是首次接触,需要改进以前的学习方法,是一个调整的过程是一个接受的过程。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启发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利用客观环境是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其学习兴趣和热情,学习效果也有了明显提高。一些自制的模型让学生看了之后,有利于学生从事物到图形的转换,而且学生会认为这个老师的手好巧,水平好高,会对老师产生一种崇拜心理,有利于教学的展开。我还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模型,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例如对于“点的投影特性”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感到要真正理解透彻很困难。尤其是点的坐标和判断两点的空间位置时,课前先让同学准备好一个三投影面体系和两个小球,课上三个学生一组,小球当作空间的点,其中一人拿点(可设为A点),一人作垂线,另一人观察,做记录。日光灯可当投影线,这样,学生可根据初中学得平面点的坐标很容易看出各投影点由哪两个坐标组成,如a是由X,Y两轴组成,a’是由X,Z两轴组成,a"是由Y,Z两轴组成。总结,以后凡知道X,Y,Z轴的坐标就能知道三投影点是位置,反之也成立。再如在讲判断两点的位置时,一人拿两个不同的小球(设A,B两点),根据刚才方法,学生很容易作出空间点在三个投影面的投影,然后,根据平面点的坐标的知识很容易观察出点在坐标轴上的位置,这样学生可看到X轴上的两点是左右的关系,Y轴的两点是前后的关系,Z轴的两点是上下关系。这是立体情况,转到平面上,点在X,Z轴的位置易理解,Y轴较困难,这时让学生把Y轴向下转到和Z轴同一条直线,可看出前后变成了上下位置,越往下也就越靠前,往上也就越靠后。同学们得出以上结论后,由教师总结点的空间位置,即X轴判断左右位置,Y轴判断前后的位置,Z轴判断上下位置,那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这样的方法,能使学生不仅对直线投影有很直观的认识,而且对直线投影特性理解得透彻,印象也深刻。可喜的是在学习直线的三投影特性时,学生也运用这种方法,总结出了直线的投影特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通过“激励探索”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不再仅仅传授书上现成的结论,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探求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知识、技能和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创造性的思考问题,改变传统教育只注重知识传授,只注重形式逻辑思维培养的弊端,把教学的重心由教学生记忆现成的规则和结论,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上来,从亲历知识过程中获得发现的快乐,并在成功创新的体验中建立起学习机械制图的信心。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随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态。研究学生的思维规律,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因势利导,使学生的知识都是经过自己的思想劳动获得的。而不是“灌”进去的。在每次情景呈现后,我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形式(一般按前后座位四人一个小组)互相讨论研究,交流心得体会,教师巡视并听取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注意学生的思路(一般用3~5分钟时间)。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向教师提出或由教师就近随时个别辅导答疑。这时的疑难问题是学生经过了一定努力仍然难以独立解决的重大难题或关键环节。讨论之后,由小组代表发言,阐明结论,小组间可以互相补充。这种讨论有利于学生了解群体思维轨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训练说理能力,并加强了学生间的交往和互动。课堂结束以前,小结选择有代表性的练习题,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适当补充。充分利用《机械制图习题集》,通过各种练习,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这不仅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还可检查教学效果,教师巡回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辅导,可提高全班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

三、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机械制图》是比较抽象的课程,在教学中比较困难的一个环节就是对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由立体到平面,再由平面到立体的转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当引导学生运用投影规律认识实物和图形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看得到,摸得着的环境中获得直观的认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选择一些模型让学生自己思考,锻炼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课后如有困难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模型,这样循序渐进有助于学生掌握。对于结构比较复杂的物体,制作模型又很困难,教师无论如何比划,学生总是想不出形状,这就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声并茂的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形象化优势可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例如,利用3DSMAX 制作三维动画,可以任意摆放模型的位置,任意拆开分解,使学生对复杂物体的结构可以一目了然。配合FLASH 课件将三视图的绘制按步骤演示可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讲到剖视图这部分内容时,运用3D 图像演示假想剖切位置,可以在屏幕多角度演示机件的内部构造,并结合剖视图的作图过程演示,学生可以轻松地看懂机件的内部构造。这样学生在比较直观和轻松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锻炼了空间想象能力和利用电子模板作图的能力。

另外在《机械制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在实际工作生产中,手工绘图由于劳累、繁琐和效率低下,逐渐被边缘化。因此,在学生学习时我适当地加入了对计算机辅助制图软件的介绍和讲解,比如AUTOCAD等应用软件的学习,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以后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看科学。”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去发现。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学习,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不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生动的、丰富的。与此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培养和充分发展。例如,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制图知识进行发明创造、小制作、论文写作、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等活动创新教育的理念下,教师的作用是鼓励与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并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学会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

如测绘实践的教学(大纲要求1~2周)。首先,教师、学生都要做好准备。如准备测绘设备、工具、指导书等以及分好小组。小组间的教学内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接着教师要明确测绘实践的要求、做法及学习目标。组织各小组学生自学、获取信息。然后小组研讨决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制订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教师讲解测绘设备(较多用机用虎钳)的工作原理。示范拆装零件和测绘主要零件。学生模仿教师,一边测绘、一边画草图。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内要具体研究各零件表达方案的选择,我进行指导、检查。当小组的草图方案完成后,进行检查,评价。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修改,绘制成一张装配图和若干张主要零件图。当小组内都完成绘图任务后,最后由我和小组成员共同对各同学的表达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比较,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如各小组间的测绘内容不同时,还可增加以下一些环节:小组内总结,各小组代表按一定的顺序在全班介绍,共同讨论,各小组成果汇集成最终成果。

中职教学中老师如何和学生沟通 篇7

教学实质就是教师教授知识,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师生交往、积极互动与合作, 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点。

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比如开学初跟学生说的第一句话:本学期让我们一起来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也会有讲错的时候, 有错必纠、有纠必奖。简简单单的一句话, 就会起到两个作用:一是师生间的隔阂少了, 情感距离近了;二是学生在猎奇的心理作用下, 会很仔细听老师讲的每一句话, 然后挑出老师的错误, 娱乐老师娱乐班级, 这样整个课堂的纪律以及认真听讲的学习氛围就会变得更加温馨和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逐渐体验到互相尊重、友善的师生之情, 在此基础上, 可以建立师生间有效的沟通。学生不再害怕老师, 老师不再一个人唱独角戏, 学生愿意主动问老师问题, 愿意和老师讲真心话, 说出自己在学习中的困难, 并且敢于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见解。

例如, 在上七年级中国古代史下册第11课《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郑和下西洋这一知识时, 课堂上介绍了明成祖朱棣夺取皇位的故事, 一个学生突然提问:“老师, 那朱棣就是坏人了, 那还干嘛派遣郑和下西洋?”这样的一个提问, 当时我愣了一下, 心里想, 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 初一学生的历史逻辑思维还不全面, 往往喜欢用“坏人”或者“好人”这样的词语来评价人物, 这种极端的思维方式存在于班级中大多数同学的脑海里。因此, 就有必要借这次机会在班级里面纠正并教授学生科学的评价人物方法。但是, 我没有马上就正面回答他的问题, 而是向全班提了一个问题:“按照同学们的说法, 朱棣篡夺皇位了是坏人, 那在前面已经学习过唐太宗这个历史人物, 他开创了‘贞观之治’, 是不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学生的回答都是肯定的, 于是, 我就马上再抛出一个问题:“那么大家通过学习应该知道唐太宗也是通过‘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弟上台的, 那他也是坏人吗?”此问一出, 学生都不说话了, 台下一片默然, 他们在思考, 这时候就轮到我来和他们交流了, 我静静地说道:“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不能单纯的用‘好’或者‘坏’这些绝对肯定或否定词, 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人物, 主要是分析他是否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是否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这样我们才能把握住评价历史人物正确的方法。像唐太宗、明成祖二人虽然篡夺皇位, 但他二人励精图治, 使国家变得的安定与繁荣, 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看, 是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 因此是功大于过。”简简单单几分钟的交流与沟通, 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及时的因材施教, 师生之间的互动, 相互影响, 相互沟通, 相互补充, 从而达到不断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目的。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建立小组合作关系, 有助于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 可将学生合理划分为几个小组, 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历史学科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让小组各成员分工明确, 共同完成老师分配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取长补短, 一方面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另一方面也认知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我校全面铺开的“导学—展示—反馈”教学模式就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互助性学习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 以八年级上册第9课《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例子, 在讲解新课时, 可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 老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沈泊尘先生于1919年创作的、与“五四运动”相关联的漫画《山东·青岛》, 漫画展示的是一个骷髅的口中衔着“山东”、“青岛”企图往下吞, 拼命向外拉的是中国人民群众。看到漫画, 我相信学生的注意力瞬间就会被醒目的画面所震惊和吸引, 思维涌动, 课堂氛围也会活跃。这时, 老师趁热打铁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并适时提问:1.额头上画有“太阳”标记的骷髅暗指哪个国家?2.它口中衔着“山东”、“青岛”企图往下吞, 寓意什么?3.画面上“人群”正用绳索套着“山东”“青岛”奋力往外拉, 不让其被吞咽, 指的什么事件?

第二步,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2分钟的合作交流, 找到老师提出的问题的答案。

第三步, 让学生上台展示, 与其他小组交流、互动。通过这种方式, 把学生独自意见表达的竞争方式转换成了组内团队合作、组外探讨各抒己见的方式, 也使得原来教师与学生的单向交流变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多向交流。这样既可以避免死记硬背, 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这种教学模式, 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总之,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 更多需要的是教师先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 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进而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和互动, 培养广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师生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潜能, 提高学习的效率, 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宇.合作, 学生成长的另一只翅膀[J].成才之路, 2010 (1) .

中职教学中老师如何和学生沟通 篇8

【关键词】护生  小组合作学习  沟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27-01

1.护生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现状

我校对护理实习生、毕业生采取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中职护生普遍缺乏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如何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中职护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及沟通交流能力,适应社会人才的需求,是困扰我们每位护理教育者的问题。笔者经过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采用小组合作性学习,加强“院校合作”方式,培养符合医院实际需求的护理专业人才。

下面以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十一五”教改规划教材《护理学基础》“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法”视频公开课为例加以说明。

2.课的设计

本节课是护理实训课,采用院校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和医院对接,培养符合医院实际需求的护理专业人才。

采用小组合作性学习;在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护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提高护生的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场地有多媒体教室、资源共享咨询室、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

3.课的实施

3.1小组合作学习

3.1.1 学生分组

教师将全班同学分成小组,每小组6名同学,挑选一名综合素质较高的护生任组长。在进行小组人员分配的时候,教师应对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爱好、不同思维习惯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1]。

3.1.2 小组讨论

在多媒体教室。由临床护理教师给出学习任务:需要密闭式静脉输液的临床病例。护生接收任务后,以小组为单位,各成员分工合作,通过查阅教科书、教辅资料、上网查询、咨询教师等方式收集资料,共同制定出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和护理计划。

3.1.3 小组合作练习

同学们带上修改好的操作流程和护理计划,进入校内实训基地:模拟病房。以小组为单位,在输液手臂模型上进行操作技能练习。各小组成员轮流扮演患者、护士、旁观者角色,反复练习。主讲教师和助理教师、实训教师巡回指导,进行检查和纠错。

3.1.4 教学评价

通过练习后,请操作规范的小组同学进行操作展示。教师和其他同学认真观看后进行点评。

各小组同学通过对比找到本组的不足,继续加强练习。

最后,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进行测评;各小组进行自评、他评。

3.2 院校合作

3.2.1 观摩学习

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操作流程的练习后,带领护生分批来到我校合作医院,涪陵区中医院。进入病房,观摩由临床教师在真实患者身上完成的密闭式静脉输液操作。通过观摩学习,分析并找出学校模拟病房护理操作练习与临床真实护理操作的差距。

3.2.2 健康教育

观摩完毕,临床教师带领同学们进入不同病房,以小组为单位为静脉输液患者讲解输液的注意事项、处理输液故障;了解患者病情后,在临床教师的指导下为其进行简单的健康宣教。

3.2.3 评价

临床教师对护生的见习态度、与教师交流、与患者交流等表现进行评价;并让患者及家属对护生的知识、态度、沟通能力等进行评价。

4.教学效果

4.1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制定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和护理计划;在讨论过程中,每位成员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从他人的发言中汲取精华、学到知识。

4.2在模拟病房练习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别互换角色进行练习。通过扮演护士,了解护患沟通基本要素,初步学会与“患者”简单的沟通;通过扮演患者,体会患者的需要和想法,进一步了解作为一名护士应如何与患者沟通、交流。

4.3护生到医院观摩密闭式静脉输液法。学习环境从学校的模拟病房转变成医院真实的病房,直接面对患者,使护生对临床护理工作有了很直观的认识。帮助护生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找到自己操作技能的不足以及沟通能力存在的差距。

5.小结

本次课采用院校合作模式,小组合作性学习。护生不仅对护理操作技能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掌握良好,而且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也得到提高。通过这种方式培养的护生能够适应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中职护理实训教学中推广。

参考文献:

中职教学中老师如何和学生沟通 篇9

如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任何有效的外语教学环节和步骤都具有针对学习者的特点.大至教学大纲的设计,小至课堂练习的安排,莫不如此.道理很简单:外语学得好坏终究是发生在学习者身上的事.著名语言学家许国璋曾说过,外语不能教会,只能学会.同时,刘润清也告诉我们,目前外语教学整体研究发展的趋势首先是研究的对象从客体逐渐过渡到主体.客体就是语言本身,以及教材、教法等;主体就是学习者.而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是影响其外语学习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在职业中专,要想教好英语,前提是引起学生的思考,唤起学生的共鸣,让他们对英语感兴趣.

作 者:李玉琦 作者单位:大连市计算机职业中专,辽宁,大连,116023刊 名: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年,卷(期):24(10)分类号:H3关键词:

中职教学中老师如何和学生沟通 篇10

摘 要:舞蹈鉴赏能力的培养在中职学校舞蹈教学中不可或缺,它既可以拓展现代人文教育的内涵,同时也使得舞蹈教学课程更加丰富完善。鉴赏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审美能力的高低优劣。如何培养提升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若干总结,冀以通过交流共同促进提高。

关键词:中职;舞蹈教学;舞蹈鉴赏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4-0117-02

舞蹈是一门高雅的艺术。舞蹈鉴赏是建立在对舞蹈一定认知基础上的鉴别和欣赏,是人们对舞蹈艺术进行感受、理解和思维评判进而获得审美享受的活动。舞蹈鉴赏能力的培养在中职学校舞蹈教学中不可或缺,它既可以拓展现代人文教育的内涵,同时也使得舞蹈教学课程更加丰富完善。

一、舞蹈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大部分初级中学学生选择进入到高级中学就读,导致中职学校的整体生源素质下降,学生的舞蹈艺术基础也不均衡。部分学生喜欢舞蹈更多是随性所至,跟着潮流走,而对教材上的舞蹈兴趣不大;部分学生由于毫无舞蹈艺术基础,对舞蹈学习容易望而生畏,难以坚持下去;极少数学生则毫无兴趣,干脆不闻不问。

2.学校重视不够

在一些中职学校,仅有舞蹈技能课而没有开设舞蹈鉴赏课,有些学校虽然配合舞蹈教学开设了舞蹈鉴赏选修课,但限于认识程度,以及课时安排、教材本身、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局限,也基本是草草应付、蜻蜓点水,导致学生认为该课程可有可无,上课基本就是简单地看看舞蹈视频,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3.教师重技能轻理论

艺术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理论与实践相长的过程。在中职学校实际舞蹈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过于注重舞蹈的实践而忽视了学生们对理论的学习和舞蹈艺术美的理解认知,过于追求舞蹈技能的速成而忽视舞蹈内蕴美的表达,也容易造成学生机械学习、表象学习。

二、开设舞蹈鉴赏课的意义

有人说,“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在帮助人们认识生活的同时,也教育人们对生活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看法,培养人们美好的道德情操,促进人们奋发向上。”舞蹈欣赏的魅力和目的恰在于此。一部优秀、健康、向上的舞蹈作品可以唤起人们的美感,从中获得美的享受,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完美人格的作用,教会人们分辨善恶美丑、是非对错,教会人们用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去了解生活、接受生活和热爱生活。

在中职学校开设舞蹈鉴赏课程,目的是在对具体的舞蹈作品进行思想和艺术赏析的过程中,既让学生获得精神愉悦享受,又能够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热情,进而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情操,避免了学生学习舞蹈技能课程时候的混沌不解。通过观察、浅析作品并能做出客观中肯的评价,教会学生用眼睛去捕捉舞蹈之美,用心弦去感悟舞蹈之美,学会评判作品的优点与不足,反思自身在遇到类似情形时如何补缺完善、追求舞蹈技能的尽善尽美。

三、如何进行舞蹈鉴赏教学

如何进行舞蹈鉴赏的教学,是一个见仁见智,需要不断总结摸索、对症下药的过程。结合在中职学校舞蹈鉴赏及舞蹈技能教学中的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1.将舞蹈鉴赏与该舞蹈特定的历史人文背景相结合舞蹈本身就起源于特定历史人文背景下对生产劳动、战斗等生活动作的模拟再现,图腾崇拜和表现、交流思想感情的内在冲动。从使学生的舞蹈鉴赏水平提升以及知识结构更趋完善的视角而言,把舞蹈鉴赏课程与舞蹈的历史人文渊源介绍相结合,是将轻松愉快的舞蹈鉴赏放置在该舞蹈特定的历史人文起源的大背景下进行系统分析的方法,能让学生充分了解舞蹈想要表现的是什么样的思想、处在什么样的人文环境之下,有利于学生系统把握某一舞蹈门类的历史人文环境以及特点。

如我国汉朝时期的舞蹈,讲究朴拙浑厚的泱泱风格,推崇刚柔相济,笔者在简要给学生介绍了同时期的汉文化特征后,给学生鉴赏舞蹈《盘古舞》,使学生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知。又如很多学生对中国古典舞一知半解,其实古典舞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还曾一度被人称作“戏曲舞蹈”。基于该特点,笔者给学生欣赏了源自宋朝诗歌的古典舞作品《爱莲说》。宋朝时期讲究婉约之美,学生读着宋代诗人周敦颐的散文诗《爱莲说》,欣赏着演员行云流水欲诉还休的肢体语言,充分体会到了东方女性古朴典雅之美及荷花般洁身自好、不卑不亢、傲然独立的君子品格,对作品写意象征的手法也有所认识。

2.将舞蹈鉴赏与不同类型作品的对比分析相结合舞蹈根据作用和目的可以分为为自己的生活需要跳的“生活性舞蹈”,和表演给观众欣赏的“艺术舞蹈”。根据其风格特点可以分为民间舞、古典舞、芭蕾舞、现代舞、当代舞等。因为不同类型的舞蹈有着不同的鉴赏标准,所以运用对比赏析的方法对提升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来说是较好的方式,也是不少教师常用的授课技巧。

进行舞蹈鉴赏不能一概而论,在此之前让学生搞清楚所欣赏舞蹈的类型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扭秧歌、广场舞等生活舞蹈是人人都可以参加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对于这类舞蹈的欣赏,可以淡化对舞者专业方面的要求,与芭蕾舞有着很大的区别。再比如同样是民族舞,不同民族的舞蹈又具有不同的风格特点。例如傣族舞蹈的动作大多婀娜多姿,节奏较为平缓,但外柔内刚、充满着内在的力量,以特有的屈伸动律而形成手、脚、身体“三道弯”的造型特点,以及刚柔相济,形成动静配合等风格特点。又如维吾尔族是强调昂首挺胸、立腰、拔背而产生的直立感,给人一种高傲挺拔、外向的感觉,擅长运用头部和手腕。为使学生有更为直观的印象,笔者在介绍完上述傣族舞蹈和维吾尔族舞蹈后,让学生对比欣赏《雀之灵》和《掀起你的盖头来》两部作品,从而使他们对不同类型的作品特点有了较深刻、直观的感悟。

?教学教法?如何在中职舞蹈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

3.将舞蹈鉴赏与舞蹈技能教学实践相结合

舞蹈作为人类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系统,它通过身体及其动作传达信息,表达情感与思想,用自身特有的规律和言说方式来创造美,展现美。中职学校学生既是舞蹈的欣赏者更是舞蹈技能的学习者。将舞蹈鉴赏与舞蹈技能教学实践相结合,既能让学生进入舞蹈美丽的情感世界,感受舞蹈艺术的美,同时通过动作分解、技能学习和及时传授,有利于学生较快掌握什么是美,怎样的动作为美,进而达到理论鉴赏水平和实际舞蹈技能水平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如鉴赏东北秧歌《欢天喜地秧歌情》时,笔者先让学生了解其体态特征,又逐个对秧歌的膝盖动作、手绢花等进行分解,在学生感兴趣之余趁热打铁进行教学,教师适时示范,增强课堂直观性,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动作要领。舞蹈鉴赏课程应该尽可能与舞蹈技能实践课相伴而进行,贯彻三年的教学始终,而不是实际教学中的偶尔为之、一劳永逸。

4.将舞蹈鉴赏与学生交流互动相结合

舞蹈鉴赏的教学应当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学生应当是舞蹈鉴赏的主体和评判者,是舞蹈艺术之美的直接感悟者。在实践教学中,笔者通过在舞蹈鉴赏完毕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推举学生代表进行概括发言,学生课后提交鉴赏心得体会并进行评比等方式,让学生之间就某一舞蹈作品结合自己的认识体会,充分地进行交流互动,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从而培养提升学生的舞蹈鉴赏水平。

总之,舞蹈鉴赏课程是解决学生舞蹈知识匮乏,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情操的有效途径。授课教师培养学生舞蹈鉴赏能力的方式方法亦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优劣。我们应立足舞蹈教学实践,不断加强创新,努力培养锻造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

如何与幼儿园老师沟通 篇11

No.1保持日常联系

◇每天接送宝宝时面对面交流:早上入园时找老师沟通,不是深谈的良机,不过也别忘了随便聊几句。此时老师很忙,要观察每个宝宝的情绪,检查必带的东西是否带齐等。你可以选择在过了下午五点,大部分宝宝都被接走了,老师的情绪完全放松下来,这时的沟通会比较深入,双方也会谈得很轻松开心。

◇经常打电话沟通:如果你比较忙,在接送宝宝时没能有机会与老师好好沟通,不妨平时在比较适当的时候给老师打下电话,与老师交流一下宝宝的表现情况,电话联系是比较普通也较常见的一种家园联系方式。

◇书信也很不错:在刚送宝宝入园时,写给老师一封信是个好办法。在信中要向老师传达这样的信息:宝宝的基本情况、在家的不良表现,以及你的教育方式与理念等,让老师尽快了解你的宝宝。同时让老师知道你是尊重他的。

◇E时代所带来的便捷:现代科技很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渐渐提高,好多家庭都有了电脑,并开通了宽带。你也可以利用这一大好时机,通过QQ与老师沟通,双方更较以前坦诚布公了;如果老师不在线,就通过E-mail的形式,或者班级博客、班级邮箱等,其实通过互联网真的可以做很多比较开放的交流呢!不过前提是你事先要询问好老师的QQ及E-mail 等信息哦!

◇好好利用《家园联系手册》:一般入园的宝宝每个星期都有带《家园联系手册》回家,你认真阅读老师的评语,然后认真的记录孩子在家的表现,好好地配合她们的工作。你也可以就家里发生的一个新问题,询问老师的参考建议哦!都说《家园联系手册》是很有效的“纸上谈兵”哪!

No.2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

幼儿园开展的每次家长会、运动会以及各种家园互动活动,还有每学期的开放日等,你都参加或者关注了吗?如果你是一位比较忙的上班族妈妈,如果这些活动都安排在你的工作时间,一定要尽量请假去参加这些活动,不要每一次都请宝宝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代替你出席。看到你出现在幼儿园的那一刹那,宝宝小脸上漾出的喜悦是多少玩具都换不来的!通过这样的活动,你可以了解宝宝在幼儿园是怎么学习生活的,及一些新的教育观念与具体做法并进行及时的交流,也可以帮你建立自信心。

No.3 配合做好家访工作

中职教学中老师如何和学生沟通 篇12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的逐步增强,医患矛盾日益突出,现在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我们怎么才能避免这些医患矛盾的出现,怎么去解决这些矛盾。怎么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和儿童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在出现突发事件时怎么去应对,有哪些应对的措施和技巧。

首先:我们先看看产生医患矛盾的主要原因

1.医护人员服务意识不强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患者对就医环境、医疗护理技术水平以及服务态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医护人员缺乏爱心和巡诊的频次。

2.医护人员专业水平欠缺

医护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虽然拿到一些学历和文凭但是不能做到爱岗敬业,专业知识没有和临床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与医疗的成功率紧密联系在一起。

3.医患双方缺乏沟通: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没有详细告知,使病人未充分享有知情同意权,有的甚至未按照要求签定知情同意书即进行诊疗操作,从而引起一些纠纷的发生。

其次,计划免疫过程中会出现哪些医患矛盾,预防接种是预防疾病最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一项基本国策,这项措施的实施为我国广大儿童一生的健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医务人员有时会与儿童家长产生矛盾,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纠纷,影响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而取得儿童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是确保预防接种能够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下面就预防接种过程中影响医务人员与儿童家长沟通的因素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1 计划免疫过程中影响沟通的因素

1.1 家长的素质

1.1.1 家长对计划免疫工作的认知水平的影响

家长对计划免疫工作的认知水平是影响计划免疫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由于前来接受预防接种的儿童都是由家长带来的,在进行预防接种时家长的密切配合和支持是顺利完成接种的关键,如果家长对预防接种工作的方针、政策及方式、方法和程序了解不够,对顺利完成接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1.1.2 家长自身素质的影响

家长自身素质的高低对计划免疫工作顺利的实施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工作中发现,一般情况下,文化水平高、自身修养好的家长基本都能积极协助医务人员顺利地完成接种,也很少会和医务人员产生纠纷。

1.2 医务人员的素质

1.2.1 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

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对顺利完成接种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反应快、沟通能力强的医务人员和儿童家长发生矛盾冲突的较少,儿童和家长也乐于接受她的服务,其接种工作的开展也相对较顺利。

1.2.2 医务人员的工作态度

态度好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工作中发现,经常和颜悦色地医务人员会让儿童和家长愉快地接受服务,能很快的完成接种工作,产生纠纷的频次也相对较少。

1.2.3 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

技术水平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良好的技术水平是顺利完成工作的保证,技术水平差难免会让家长不放心,从而产生矛盾纠纷。

1.3 环境因素

宽敞明亮、秩序良好让人心情愉悦。工作中发现,当预防接种的儿童较多又安排不好时,就会造成拥挤、嘈杂的场面,此时很容易产生矛盾纠纷。应对措施

2.1 热情诚恳的态度

热情诚恳的态度是做好沟通的前体,医务人员在进行计划免疫工作时应采用热情诚恳的态度去接待每一位儿童和家长,这样儿童和家长就容易对医务人员产生亲切感和信赖感,为下一步工作的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服务态度的好坏也体现了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

2.2 根据不同家长的年龄、文化层次及理解能力等方面采取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

向家长介绍免疫程序和疫苗的作用和注意事项时,应根据不同家长的年龄、文化层次及理解能力等方面采取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方

法,要努力使家长能够尽快地理解和接受医务人员讲解的内容。家长提出问题时,医务人员应仔细倾听、耐心解答,直到家长满意为止。因此,医务人员要掌握高超的语言艺术性,一个有着高超语言水平的人,会使自己的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耐心从容地应对家长的质疑

要做好计划免疫工作,医务人员应注意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操作水平、计划免疫知识水平和语言沟通技巧,不断转变观念。要做到敢于沟通、善于交流,既掌握原则性,又把握灵活性,多一些耐心,以取得家长的信任和理解。对个别儿童接种疫苗后出现的一些诸如发热、过敏等副反应症状,医务人员应镇定、从容地告知家长这是正常的药物反应,并告知其应该如何观察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家长安心,相反,面对家长的质疑,如果医务人员表现的恐慌回避,甚至急于推脱责任,很容易引起家长的反感从而产生矛盾纠纷。虽然接种之前,医务人员已向家长做了仔细介绍,告知其常见的反应和处理方法,但是当真正发生副反应时,家长经常还是会不知所措,希望从医务人员这里得到合理地解释和正确的处理方法。因此,医务人员的知识水平、从容镇定以及真心的安慰和关心,对解除家长的疑惑非常重要,是家长信任和理解的基础。

2.4 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去解决矛盾和纠纷

换位思考是要求自己站在对方的立场来看事情,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在计划免疫接种过程中遇到因家长不理解等原因产生矛盾纠纷时,医务人员不能一味地为自己辩解开脱,更不应该简单地去指责

家长,这样只能使矛盾更加激化。(你要等家长叙述完,听完他要表达的意思,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等他叙述完,稳定家长的情绪以后,在慢慢的沟通,)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大部分是由于沟通不良造成的,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大部分又是由于误会造成的,中国的语言丰富多彩,语言交际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具体运用时应因人、因时、因地、因事而异。所以,当与儿童家长发生矛盾时,医务人员应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如果医务人员能站在家长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就会对家长多一份理解,主动找出自己在矛盾发生中存在的不足,诚恳的向家长表达自己的歉意,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谅解,这样矛盾的解决就会顺利的多。同时,作为医务工作者,只能要求自己多去换位思考,为儿童和家长着想,而不能要求家长为医务人员着想。还是那句话,我们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急家长之所急,解决家长困惑的问题,换位思考应当成为医务人员日常工作的自觉行为,并且融入到灵魂深处,只有这样,才能化解大多数的矛盾和纠纷,才能顺利地做好工作。

2.5 促进医疗质量不断提高是做好沟通的前提

医疗质量是指医疗设备设施和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做好沟通的核心是促进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关系到儿童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是医务人员工作的生命线,再好的服务态度,如果没有过硬的医疗质量做前提良好的沟通将无从提起,所以,作为医院应不断更新医疗设备和服务设施,作为医务人员应具有与该工作相关的特定的良好素质,如强烈的责任感、严格的慎独精神、丰富的专业知识和

娴熟的技术。

2.6 儿童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儿童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是做好计划免疫另一方面的重要因素,要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除了上述措施外,政府和社会对计划免疫工作的宣传非常重要,宣传工作到位可以提高家长对预防接种的认知水平,使他们能自觉自愿地配合计划免疫工作。总之,计划免疫工作任重而道远,要做好这项工作,加强和儿童及家长的沟通是重要的一环,作为医务人员在为儿童及家长进行预防接种时,每个环节都必须让儿童及家长确确实实感受到医务人员的真心关怀,切实提高服务质量。而作为家长,也要认识到做好儿童保健不仅仅是医生的工作,家长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家长和医生密切配合,才能顺利完成接种,才能保证预防接种工作落实到位,才能确保国家计划免疫政策的顺利落实。

上一篇:聘请专业顾问的请示下一篇:英语专业见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