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与借鉴

2024-05-15

分析与借鉴(共12篇)

分析与借鉴 篇1

乳业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点,也是合理调整居民饮食结构重大工程中的一部分。我国乳业经历改革开放前的乳业停滞到乳业迅速扩张,再发展至乳业结构调整,直至逐渐走向成熟; 但与欧洲、美洲、澳洲中一些拥有百年乳业发展历史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多不足,国外有很多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在2011 年,欧盟、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依然是世界四大乳制品输出国( 地区) ,乳品贸易量较2010 年相比增加了10% ,乳制品需求的增加也成为出口国获益的重要因素。

1 代表性国家乳业发展经验分析

1. 1 美国

1. 1. 1 现状与优势美国是世界第六大原料乳生产国,2010 年原料乳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 /10。在过去的20 世纪中,美国奶业经历了各种变化: 从总的奶牛数量急剧减少,到每头奶牛的平均产量增加近6 倍,从全脂牛奶相关产品和液体奶人均消费量的下降,到奶酪消费的显著增加。在贸易方面,2010 年美国牛奶产量的13% 用于出口,其中墨西哥、东南亚和加拿大仍然是美国乳制品的最大出口目的地。

美国政府通过“美国联邦乳制品政策”来扶持乳品企业,其中包括五项主要政策: 通过“乳制品产品价格支持计划”对奶类产品价格进行适当调整; 联邦牛奶销售订单政策; 在牛奶收入损失合同法计划下的直接支付政策; 奶制品出口激励计划; 乳制品进口关税配额政策。奶业合作社不仅是美国乳业的主要参与群体之一,同时也是所有农产品销售合作社中最突出的部门。

由于美国具有规模庞大、稳定和可靠的原料奶供应,充满活力的乳制品消费需求,以及比其他发达国家奶业市场更为宽松的投资政策,跨国公司纷纷对美国市场进行投资建厂。此外,为了使美国乳品行业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和动态变化的供应缺口中提高收益,美国需要颁布有利于奶业和政府之间合作的贸易条约,并进一步减少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干扰,通过乳制品加工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合作,改革联邦牛奶销售订单政策和价格支持计划来消除内部制约因素。

通过分析目前美国乳制品行业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可以发现: 为了满足超市消费者、餐饮采购代理等最终客户的需求,乳品企业的产品生产结构已经发生转变。另外,市场对牛奶和乳制品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原料乳成分的新用途( 如个别蛋白质和乳糖) 不断得以开发,乳制品的种类不断丰富。乳品消费人口的需求日趋多样化,乳制品市场的细化程度逐步深入。

1. 1. 2 机遇与挑战美国是一个低成本的牛奶生产国,在世界乳制品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国内资源的局限性导致美国乳制品市场缺少稳定性。如果进一步放宽对乳制品行业的长期深入保护,降低对乳制品的进口限制,并减少本国的出口补贴,美国乳制品行业的现状可能会有很大改善。另一方面,现今美国乳制品的政策作用和实施效果与过去相比改善并不是十分明显。在美国原料乳供应环节、加工环节以及乳制品销售环节中,产业的创新以及灵活多变的投资选择对提升竞争力的贡献要超过政府政策的作用。

美国奶业在国内和全球范围内肩负着重任,不仅要保障消费者的食品供给份额,也要保持行业的积极发展。为了保持竞争力,美国奶业必须把预测和应对不断变化的供需关系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现代乳品企业的发展和全球供应链结构的优化是提高美国奶业竞争优势的新生力量。

全球需求迅猛增长是推动中国、俄罗斯、东南亚、墨西哥和中东国家乳制品大量进口的重要驱动力,这也为美国原料乳供应商提供巨大商机,如今世界大部分国家牛奶供应能力虽然增强了,但供给仍然不能满足需求。

1. 2 澳大利亚

1. 2. 1 现状与优势奶业是澳大利亚重要的农业产业,其中涉及直接就业的劳动力约40 000 人,间接带动产业下游的就业。自1788 年第一批奶牛被引入澳大利亚以来,全国乳业通过引入育种技术并通过进口稳步发展。今天虽然澳大利亚牛奶产量只有世界牛奶总产量的2% ,但它是一个重要的乳制品出口国,其生产水平远高于国内的消费需求。澳大利亚占世界乳制品出口份额的10% ,在世界乳品贸易方面排名第三,仅次于新西兰和欧盟。澳大利亚生产的三大主要奶类产品是奶酪、黄油和奶粉,其中允许乳业能够适应和深入发展的政策环境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澳大利亚政府于1999 年剔除特定的乳品行业州和联邦立法,并制定乳品结构调整计划,简称DSAP。该计划按照每升11 美分的费用向原料乳销售环节进行征税。超过8 年对澳大利亚奶农征收的季度征费DSAP基金,可以协助奶农积极应对市场价格波动。与此同时,对牧场层面的放松管制使得澳大利亚不同地区的奶业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澳大利亚的奶农现在处于一个完全放开的产业环境中,国际原料乳价格是影响奶农牛奶销售价格的主要因素。澳大利亚的奶农必须接受世界标准的低牛奶收购价格,因此不得不选择更加有效率的生产系统进行生产。一方面,为了维持和提升区域乳制品行业的技术水平,在2003 年创建澳大利亚乳业有限公司,经营业务包括研究和开发、信息服务、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家营销方案的资助项目,服务范围贯穿整个产业价值链,涉及到澳大利亚奶业的整体利益; 另一方面,澳大利亚动物健康公司( AHA) 对澳大利亚奶业发展也有所贡献。AHA是非营利的上市公司,其任务是为促进各国政府和畜牧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提供了一个可以在全国推广的动物卫生系统。AHA主要是通过向乳制品企业征收与动物健康相关的费用来获得研发经费,例如国家牛科的疾病控制计划和全国虫媒病毒监测计划,为兽医提供的认证计划等。

1. 2. 2 机遇与挑战目前澳大利亚奶业供应链的不同环节正面临着各种挑战,包括投入、乳品生产、加工和制造,乳制品的出口及零售。不过,澳大利亚奶业在困难情况下也具备了一定的适应能力,利益相关者通过共享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并通过集体行动来解决这些问题。政府设计并出台了一系列战略并采取相应行动来应对这些挑战: 规范生产系统让整个产业有效运行,合理配置自然资源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严格审核市场准入资格等。

1. 3 新西兰

1. 3. 1现状与优势新西兰每年乳制品出口额为110 亿新西兰元,占世界乳品贸易总出口量的25% ,仍然是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国。新西兰乳品企业如今的发展和成就是由一系列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结果:优越的自然资源为牧草的获得提供保障,奶农强烈的主体意识保障了从业积极性,加工业和营销活动的协调使得市场合理运作等,这些因素使得新西兰乳业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产业纵向一体化整合以及组织变革。新西兰乳品业的主要优势包括其牧草养殖系统化,乳制品加工企业规模化和对研发的高水平投资,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又保证了乳品生产的质量。

乳品加工业对新西兰的经济增长做出巨大的贡献。新西兰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长期以来的主产区优势。预测表明,牧区和相关食品行业将处于新西兰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并且此优势将一直持续到2020 年[1]。乳品行业是新西兰产业纵向一体化产业中最成功的案例,该产业有能力与全球的供应商进行贸易。占主导地位的加工企业为Fonterra恒天然集团、Westland乳品公司和Tatua乳品有限公司。

新西兰乳品行业拥有多项创新,例如恒天然公司的骨骼营养研究小组和GE医疗保健公司形成伙伴关系,通过运用恒天然产品和GE的骨密度技术来解决奶牛的骨骼健康问题,实现世界第一养殖奶牛生产低脂牛奶中富含 Ω - 3 多元不饱和脂肪酸。新西兰奶山羊合作社有限公司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的婴儿配方奶粉,并继续开发和制造了一系列基于羊奶的优质专用配方。

1. 3. 2 机遇与挑战新西兰的经济严重依赖于乳品行业的产出和就业情况,新西兰被公认为是工业国家中牧场获得补贴最少的国家,并且OECD承认其改革导致了市场份额的急剧减少[1]。新西兰乳制品的范围从高品质的基础( 包括奶粉、黄油和奶酪) ,一直到特色食品( 如冰淇淋) ,再到高度专业化的成分( 如蛋白水解液和冻干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都有涉及。近年来,功能性食品的发展是新西兰乳制品行业的发展趋势,开发的产品包括低脂肪、高钙质和蛋白质牛奶,生物医学和生物保健产品。

2 世界乳业发展带给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2. 1 合理利用乳业资源建设奶源基地

随着近几年农产品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乳业正在多个地域发展兴起。然而,我国有资源禀赋较强的地域性差异,并不是所有区域都适合乳业的规模化发展。在农业部颁布的《全国奶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 2008—2015 年) 》中,把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等7 个奶业优势省( 区、市) 奶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这些区域的自然优势为发展乳业提供了保障,也为各地方奶源基地建设树立了良好的质量标杆。同时,不同区域的奶源基地建设应结合当地市场,采取一定的顺序进行资助发展。各地区应尽快完成战略部署,通过对区域优势的挖掘,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奶源基地,并且避免奶业结构的趋同性。

2. 2 引进良种及饲养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在2006 年以前,我国的乳业扩张成就是举世瞩目的,然而随着2008 年奶业质量危机的发生令中国奶业意识到单产水平以及奶源质量的重要性,饲养技术上的壁垒再一次阻碍了奶业发展。乳业发达国家的牧场主认为通过精饲料投入的增加来提高原料乳生产的蛋白质含量不仅会提高饲料成本,而且会间接提高奶牛的发病率,同时奶牛的身体状况也会受到影响,只有精饲料与粗饲料的配比合理,才能达到短期收益与潜在风险的均衡。我国应该在适度发展奶业规模的同时提高饲养质量,从奶牛单产的角度提高生产效率,学习乳业发达国家建设科技研发体系并配套技术推广体系,如研发并推广牧草生产技术,奶牛新品种杂交,并提高奶牛的健康水平和产奶年限等。

2. 3 通过合作社形式提高养殖规模

目前,我国奶牛的饲养规模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组织形式,即专业化规模养殖和家庭散养,在养殖效益和环境影响上专业化规模养殖都具有绝对优势。在2010 年,我国养殖规模在20 头以下的养殖户占96. 74% ,而养殖数量占总数量的53. 51% ,而具有100 头以上养殖规模的养殖户占有不到0. 5% 。显然,家庭散养具有地理位置上分散的缺陷,同时难以保证奶源的同质性,也为乳品加工企业提高了收集、储存、运输原料乳的成本,增加了推广新技术的难度。通过建立奶牛专业合作社,不仅可以将传统的散户集约化管理,而且通过一体化经营可以使奶业龙头企业与奶农的合作组织形成风险公担、利益分享的合作关系,使小散户与大市场紧密结合,提高对原料乳市场的信息掌控能力。

2. 4 运用政府职能规范行业发展

从2008 年我国乳业质量危机的爆发到2011 年乳业恢复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有序调控成为化解危机的关键因素,当市场秩序偏离社会发展方向时,政府调控也是最有效的管制手段。中国奶业仍然是朝阳产业,建立在粮食安全视角上的乳业发展需要政府的粮食政策调控,也需要产业政策的激励,规范企业和农户的市场行为解决乳业利益主体间矛盾的关键因素,在质量方面的防疫、计量监督又是保障乳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扩大,进口乳制品开始影响我国奶业的发展,但我国乳制品现阶段在运输、销售层面仍具备竞争优势。因此,在政府引导下合理调控进口乳制品关税和增值税,在取消价格限制的条件下引导国内乳品市场合理竞争将提高国内乳品的竞争力。

2. 5 完善质量信息体系,保障乳品质量

农业信息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我国有必要建设奶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使其成为乳业现代化发展的驱动力。乳业所涉及的信息链条是贯穿整个产业的,包括饲料信息、牧草信息、疫苗信息、兽药信息、原料乳质量信息、乳制品质量信息以及与服务相关的技术人才信息、奶业动态信息、综合服务信息等环节。这些信息环节的完善有助于实现乳业市场的开放建设和对接,加速订单农业的实现。借助于信息系统,监管部门可以有效实现质量追溯,真正实现原料乳生产基地、乳品生产商、物流运输方、市场销售环节的质量监督,完善乳品质量问题的问责机制。

2. 6 适度创新,引导市场消费

由于我国乳业具有朝阳产业的性质,在中国传统饮食结构中并没有乳制品,乳制品消费较乳业发达国家相比一直处于薄弱的环节。目前我国乳制品消费呈现相同地区收入高的居民乳制品投入高,经济发达的地区较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均乳制品消费高,同时乳制品市场的产品结构较乳业发达国家相比种类单一。因此,开发乳制品消费群体并挖掘乳品需求是中国奶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乳制品企业应该将产品的生产重点放在工艺较复杂的乳制品上,并适当控制脱水奶粉的产量,通过新技术的引进增加乳制品的款式品种,加速产品生命周期的同时构建多种乳制品产品组合。

摘要:中国乳业是朝阳产业,也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点。近十年来,中国乳业经历了艰难的发展历程,但总体是向好的。世界乳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欧盟等,在乳业发展中取得了很宝贵的经验,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文章通过介绍美国等奶业发达国家的奶业发展的经验,并提出带给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世界乳业,发展经验,中国乳业,朝阳产业,现代乳品企业

分析与借鉴 篇2

在一场原定名为《创新的源泉》的讲话中,马云坦言无法给出创新的定律,因为创新不是设计出来的。而他自己的一次次创新经历也是被“逼”出来的。以下是他的观点节选:

马云:我从不使用咨询公司,也很少理会学者的说法,因为他们的理论都是事后归纳出来的。创新绝对不是提前就设计好,按图索骥地一步步走下来。创新没有理论,也没有公式,就是一个个地解决问题。我相信,天下有一千个问题,就有一千个回答。

1994年底,我在美国上网时发现当时的互联网上没有任何关于中国商品的信息,当时就有了稀里糊涂的想法,有一天能够把中国企业的信息放到网站 上去,让老外查,让老外去帮中国企业做事情。回到杭州,我咨询了大批的老师,他们都反对。我又请了我在夜校的24个学生在家里讨论,经过两个小时的讨 论,23个人反对的,只有一个人说你要试试就试试看,我就决定试试看。到工商局注册公司的时候,我花了一个多小时解释互联网公司是什么,工作人员却说这个 在字典里没有,于是我就建了杭州第一家电脑资讯服务公司。我的创业正是从这家公司开始的。当时,聪明的人都不愿意到我的公司来,只要不是走路太残疾的人都 被招来了。上市之后,我发现加入公司的聪明能干的人都自己创业去了,或是被猎头公司请走了,相反是那些不“聪明”的人留在公司里,跟我们坚持这么多年,反 而我们成功了。如果你说我做成功了,就是因为坚持。

从一开始,我们就定下了通过电子商务帮助小企业的战略,今天看来这是成功的。如果你要问我,阿里巴巴怎么这么厉害,怎么这么早就预测到电子商 务?我要告诉你,其实当时我们没有其他路可走。当时的网络经济模式只有三种:做门户网站,没钱没资源;游戏网站,我不想要小孩子们泡在游戏里;所以我们只 能做电子商务。

支付宝,现在看来也是一个很成功的创新,但在我这里,也是被“逼”出来的。

当年,淘宝做得很热闹,但是没办法交易,中国的网上诚信现状倒逼我们必须解决支付的问题。但是,这个事儿得国家发牌照,我们做还是不做?大的国 有银行不愿意涉足这个领域,但是他们不做,花旗银行、汇丰银行这些外资银行就会做。那年我参加会议的时候,听一位领导人讲:“什么让你创新和做出对未来的决定?那是使命。”所以我告诉同事们,我们做“支付宝”。但是我会每个季度向央行等有关部门报告我们到底怎么做的。要做得干净,做得透明。

支付宝的模式其实也谈不上创新,甚至很愚蠢,就是“中介担保”。你买一个包,我不相信你,钱不敢汇过去,就把钱放在支付宝里面。收到包后,满意 了中介就把钱汇过去,不满意就通知中介把钱退回去。和学者们谈到这种想法时,他们说:“太愚蠢了,这个东西几百年以前就有。早就淘汰了,你干吗还要做?” 但是我们不想去创造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只不过是为了解决很现实的问题,至于它在技术上有没有创新,那不是我们关心的话题。经过几年的“盲人骑瞎虎”,到今 天为止,支付宝的用户已经突破5.6亿人。

中美通识教育的分析与借鉴 篇3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美国通识教育的发展现状,借鉴其成功经验,反思中国通识教育存在的缺陷,尤其是英语专业通识教育方面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英语专业,作为一门重要的外语学习课程,教育模式和教育体系更需要与国际接轨。

【关键词】通识教育 发展 英语专业 对比 反思

一、美国通识教育简析

通识教育在美国的历史源远流长,自19世纪初美国第一次将它与大学教育连接起来后,越来越多人热衷于对它进行讨论和研究。而今天,我们就先浅谈一下美国通识教育的发展及影响。

1.通识教育的发展进程。

(1)萌芽阶段。1830-1940年间是通识教育的萌芽时期,主要以古典文雅为尚,但是却一直存在着文雅与使用科学的争论。

(2)发展阶段。1945年,哈佛红皮书《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的出版,标志着美国通识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成熟阶段。1960-1970年间,由于政治经济上的原因,美国大学校园动荡不安,通识课程在骚动中有各种尝试革新。到了1980年,美国开始恢复保守的价值观,基本上确立了通识教育体制。

2.课程设置。

(1)制度要求。美国大学大体上实行几种不同的校历制度:

学期制(每学年分两个学期和三个学期两种)

学季制(每学年分四个学季)

校历制(每学年分二个长学期和一个短学期)

要求学生毕业时修满32门课程的学分,共同必修课12门课和免修主修领域内的2门课。

(2)课程内容。基本要求:英文写作、数理统计、外国语文

核心课程: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与艺术、道德思考、科学社会分析

3.教育目标。

(1)哈佛大学。哈佛大学的宗旨是“培养20世纪有教养的人”。这则需要对自然、社会和人文有批判性的了解;能清晰有效的思考和写作;在某一知识领域里有深入的研究;了解并思考道德伦理问题。从中不难看出哈佛大学要求学生做一个适应社会并富有教育素养的人,并且对研究能力的培养给予很高的重视。

(2)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的目标则是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能力,学会分析和思考问题,培养技能的发展,为终身学习和个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所大学着重打造学生的基础,采取小班授课的形式来提高教育的效率,从而培养一个具有全面能力的人。

二、反思中国高校英语专业教育

从以上对美国通识教育的综合性介绍,我们不难看出美国十分重视通识教育在其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发展与完善,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那么,这对于我国的高等教育,尤其是英语专业的我们又有何启示和借鉴呢?

1.中美通识教育对比。

(1)发展及重视程度。美国的教育体制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且十分重视对通识教育的开展,所以通识教育发展历史悠久,并且在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中得到完善。

中国的通识教育起步晚,课程主要是公共选修课,占总学分比重较低(为4%~12%),发展也很不平衡。内地对通识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这类课程地位偏低,不太受学生重视。

(2)主要形式。美国的通识教育分为三种形式:一种是选修课,学生可以选择修习自己喜欢的课程。另一种是交叉课,主要是专业型学院学生的交叉学习,形成知识的互补。第三种是基础型的通识教育,就是统一要求学生学习一定内容的课程组织。

而中国的通识教育基本上贯穿整个大学生涯,采取的是分布选修的方式,即将选修的文化课程根据学科性质划分为几个模块,要求学生从不同领域中选修一定的学分。

(3)具体实践。美国的通识教育院校分为两大类型,即文理学院型和专业学院型。文理学院型主要是研究型大学,对学生进行统一安排,明确相应的课程体系。专业学院型主要是理工科院校,其特点是本科与研究生两个阶段的教学联系较为密切。

中国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类型较多,选择范围广,但是这样导致的后果是内容较杂,课程质量欠佳,也就达不到通识教育的宗旨和目标。

2.反思与借鉴。

(1)建全层次体系。美国层次化,体系化的通识教育制度给我们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因此,建构一套科学的,完整的体系十分有必要。将不同属性的大学分门别类,再将其弱项学科与通识教育相结合,取长补短,优化发展。

(2)促进学科融合。就英语专业而言,作为一种语言工具,英语专业的学生往往知识面很狭窄。所以,可以通过与相关学科的融合(如商务,法律等专业),来拓展知识面,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3)树立正确思想。正确理解通识教育的涵义与目标,有助于通识教育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顺利开展。然而受功利主义等思想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忽略了道德修养的自我修炼。所以,要让学生正确认识通识教育的价值,真正重视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通识教育的学科地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及人格的完善。

参考文献:

分析与借鉴 篇4

一、QA的特色及关键元素

Q A的背景故事是帮助亚特兰蒂斯 (A t l a n t i s) 委员会重建亚特兰蒂斯文明。游戏的虚拟空间由统一世界、文化世界、生态世界和健康世界组成。每个世界分为3个村庄, 如动物栖息地、水质量等。每个村庄都提供覆盖不同难易程度的一系列问题。

Q A致力于将游戏、学科课程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融合到具有社会意义的活动中, 希望儿童通过参与游戏, 在现实生活中成长为有知识、有责任感和有同情心的社会公民。Q A的游戏任务与美国课程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分为探索、使命和单元三个层级, 且每一层级的任务都以学科课程中提炼出来的复杂问题为核心。其中, “探索”是Q A最基本的活动单元。每个“探索”都有一个描述、目标和资源。用户可以通过点击游戏中的物体, 打开一个“探索”。这里的“探索”没有拼杀, 没有战火, 只需要学习者认真思考, 并在线提交探索的结果以及自己的反思。通过一系列“探索”, 完成某种“使命”。“单元”则是专门提供给教师的课程计划。它们由学科专家和教育技术专家按照美国的课程标准设计而成, 负责将现实世界的问题和虚拟世界的活动联系起来。

Q A中, 师生各司其职。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 并肩负着重建亚特兰蒂斯文明的使命。教师登记班级学生、管理任务、引导学生探究和反思、浏览和分发学生功课, 并以亚特兰蒂斯委员会的名义对学生提供反馈。总体来看, Q A的关键元素有:一个支持活动的神话背景, 即拯救失落的亚特兰蒂斯文明;一个在线交流的场所, 连接了学生、导师以及

/肖静

N P C角色;一套先进的系统, 主要关注活动教学, 鼓励学生参与学术活动和社会活动;一套成熟的激励机制, 对做出贡献的玩家给予特权和积分奖励, 并为每个玩家提供个人主页, 用以存储他们的作品, 显示他们的进步情况。

二、QA成功的“秘密”

1. 前期准备充分

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充满乐趣, 研究人员在当地男孩女孩俱乐部进行了为期1 8个月的研究。他们还通过各种方式充分了解儿童的生活, 譬如研究儿童喜欢的电视节目、感兴趣的电影、喜欢聆听的音乐、喜欢的比赛和被认为是“棒极了”的东西。他们还采访学校, 阅读青少年的流行杂志, 甚至玩儿童爱玩的视频游戏。最后, 把吸引儿童的众多因素集中到项目中加以综合考虑。

通过与父母、教师和社会人士的广泛交流, 研究人员发现社会对儿童责任感有强烈的需求。因此, 游戏的设计目标由支持学科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延伸到培养儿童的社会责任感。

2. 基于设计的研究及理论依据

Q A所依据的理论主要有: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儿童游戏理论、活动理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分布式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经验学习理论等。Q A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 即在真实自然的教育情境下, 采用多元化研究方法, 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教育干预 (为促进学生学习而设计开发的环境、课程、工具、模式等人造物系统) , 并把参与游戏的师生视为协作者。

3. 教育、游戏和社会责任感三位一体的设计

培养儿童的社会责任感是Q A的亮点之一。针对有些学生社会责任感淡漠、缺失, 甚至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现状, Q A把培养社会责任感作为设计目标的一个重要部分, 与课程学习、游戏娱乐融合到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中。通过活动的参与, 促进儿童发展他们作为个体、作为团队成员、作为社会公民的使命感。

Q A将娱乐游戏的基本要素 (玩耍、挑战、好奇、交互性、可控性) 、教科书和学校活动整合到学习环境中, 把学科内容分解为学习探究任务, 并且每个学习探究任务都至少与一种社会责任感相关, 创造性地实现了教育、娱乐和社会责任感三重目标的无缝对接。

4. 提供弹性适应课程并关注对过程的反思

Q A是一个综合了多个学科领域内容的虚拟学习环境, 包括科学、数学、社会和语言艺术。目前, 已有超过4 0 0个与学科密切结合的探究任务。Q A还提供了一个弹性适应课程, 通过Q A的先进技术, 可使教师根据当地的文化情况, 选择不同的情景来管理探究任务, 并能根据学生的需求增减探究任务。学生也可以自由选择其中的一部分任务, 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每个任务结束后, 学生通过客户端软件上交调查或研究的结果和面向过程的反思, 作为师生互评的依据。Q A鼓励儿童用多元化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和反思, 如诗歌、故事、歌曲、图片、艺术品和活动等, 使游戏的每个环节都充满了趣味性。

5. 吸引学生参与到现实社会活动中

Q A中的大多数探究任务要求儿童离开电脑, 到现实世界中参与社会活动或学术活动, 如开展环境领域的研究、采访家庭和朋友、研究社会问题等, 以帮助儿童与社会建立联系。这种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连接, 使儿童认识到游戏的社会意义, 并把游戏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直接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Q A中游戏角色的发展, 反映了儿童在真实世界中完成任务的能力。因此, Q A并不是在虚拟环境中的简单娱乐, 它所提供的环境也并不是简单的角色扮演环境。这样, 儿童不会长时间地坐在电脑前, 有效地克服了其他电子游戏使儿童过度沉迷, 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弊端。

6. 角色多元化

Q A中有非洲人、欧洲人、亚洲人等角色身份及其对应的外貌特征。角色的多元化创造了一个公平和谐、无种族歧视的环境。为了体现文化的多样性, Q A提供不同的文化故事背景, 师生可选择与当地文化相适应的故事背景。

事实证明, Q A游戏对女孩和男孩具有同样的吸引力。2005年, 在大约3, 000名注册用户中, 有49%是女性。这些女孩已经提交了一半以上的任务, 发送了超过1 5, 0 0 0份E-m a i l (5 8%) , 张贴了超过8 5, 0 0 0行聊天记录 (5 5%) 。此外, 女孩们组织的虚拟活动还和男孩们一样详细周全。男孩更喜欢收集卡并相互交换。在Q A的设计中特别考虑到了这一点。它让学生可以通过探索获得积分, 再用积分换取交易卡。Q A的交易卡代表了他们对社会的积极贡献。更重要的是, 学生肩负着重建失落的亚特兰蒂斯的使命。在这样一个利他主义的背景下, Q A的吸引力不受性别局限。

三、对我国教育游戏设计的启示

对我国教育游戏的设计来说, Q A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教育游戏设计的典范。首先, 前期的准备工作中, 通过对儿童长期的观察和互动, 找出了吸引儿童的关键因素, 使后续的任务设计具有趣味性和针对性。其次, Q A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情景, 并要求儿童离开电脑参与到现实活动中。既促使学生将游戏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又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再次, Q A与多个学科课程相结合, 并可以根据当地文化的需要进行弹性修改, 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这就为教育游戏的推广和普及提供了保证。最后, Q A打破了传统电子游戏更吸引男性的“神话”。这启示我们, 在教育游戏的界面设计、角色设计、互动设计、挑战设计、激励设计以及剧情设计上, 都应该考虑女性的心理特征和需求, 创建一个对女性和男性同样有吸引力的教育游戏环境。

参考文献

[1]Barab, S., Thomas, M., Dodge, T., Carteaux, R., &Tuzun, H..Making learning fun:Quest Atlantis, a game without guns[J].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05, 53 (1) :86-107.

分析与借鉴 篇5

摘要:民族民间声乐艺术的传承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民族民间声乐艺术在高校中一直备受喜欢,同时也是声乐学习的借鉴的内容之一,更具体传承民族民间声乐艺术的重要作用。本文对民族民间声乐艺术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借鉴与传承进行分析,首先分析民族民间艺术声乐形式,再分析民族民间声乐艺术风格,最后分析其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借鉴与传承。

关键词:民族民间;声乐艺术;借鉴与传承

一、民族民间艺术声乐形式

民族声乐宏观上可分为汉族声乐艺术和少数民族声乐艺术;按声乐体裁形式划分大致可分为民歌、曲艺、戏曲等。

(一)民歌

民歌是一个最接近人民现实生活的文艺,它和劳动者的关系最为紧密。它具有淳朴的语音、独特的品味与个性化的音乐气息,可以更真实、更灵活地体现出各个时期的生产、运动、生活与感情等方面的内容。我国疆域广阔,各民族汇聚一堂,为此民歌的类型与歌唱模式也是多样化的,可以说是奇光异彩,花样繁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更多的音乐人根据传统民歌进行创新,独创了具有跨越性含义与民族特色的新型音乐作品,例如新歌剧、秧歌剧等等。

(二)曲艺、说唱

曲艺也属于一个说唱艺术,它是我国独有的文艺。基本上是利用语言来进行论述,为此可以体现出明显的生活风格,长期以来也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说唱的类型丰富,同时也具有明显的地方特征。

(三)戏曲

戏曲是一个文艺技术比较广泛的戏曲艺术。它是在以前的戏剧类型“参军戏”、“跳戏”、“杂戏”等衍变过来的,随着国内戏曲类型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互相吸引、互相模仿,在歌唱技巧与表演方式上也慢慢形成了用嗓模式。形成了更多关于歌唱模式的理论资料,歌唱中关注以声递情,注重语言表达中的音量、语气、动作,以实现语言动人的目的。考虑到地域背景的不同,也体现出不一样 的艺术特征,北方响亮、豪爽,南方悠扬、润滑等。民族音乐延续了戏曲各种优美、通俗的风格,通俗在演唱、音量、语言、内涵、方法、声音的粉饰等层面进行了有效地完善。使民族声乐日臻完美。

二、民族民间声乐艺术风格(发声、语言、曲调等)

我国民族集中,地域广阔,不一样区域的生活环境形成了不一样的文化习俗、不一样的语言习惯、不一样的审美标准,以此也形成了不一样的音乐文艺,分别体现在发声风格、曲调风格、语言风格三方面。

(一)发声

“依字行腔”是中国戏曲演唱的重要原则。在悠悠岁月里,古人通过文字的发音特点,研究出了“吟唱”的艺术形式,之后在此基础上,戏曲界也研究了“依字调腔、腔依字走、字引腔行”等。这里的“腔”特指依据民族语言字音规律而发出的声调,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声音。

“字正腔圆”是传统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最高审美标准。“腔圆”是用“圆”的标准来规范“腔”的形态。这里提到的圆并非可以简单地定义为“圆润、圆满”等。通过传统的审美标准来分析,“字方腔平”内的腔代表着顺畅、滑润、体现感情的、有独特性的、优越的声音。它不仅仅可以体现粗声乐的形态,也能够体现出声乐的韵味。

(二)语言

不一样的民族有不一样的语音,这是声乐艺术形成不一样风格的重要原因。它会受到文字、语境、动作、词汇、音节及词义等方面的影响。为此,每个民族具有不一样的语言特点,以此形成了不一样的声乐风格特征。比如,汉族语言是汉藏文字体系,属于一个多类音调的单音节语言体系。单音节指的是一个文字一个音节,各个音节有三个内容可以组成,即声、味、调。此发音代表着汉族人民在发声的时候,舌头往前卷,舌位高,声道容积小且道短。

(三)曲调

民族音乐的曲调构成受到各民族的文化特征与审美标准的影响,而有不一样的变化。变奏属于我国民族声乐曲调内一个最典型的特征,它和西方声乐的变奏是完全不一样的,可以体现出独特的特性。通常是曲调添花变奏,在变奏阶段的构成不会改动,却是通过扩展或压制形成的节拍;另外一个变奏模式,是在变奏 的过程中添加新元素,这属于一个自由性的变奏;随着民族音乐的发展,也时常选择一个持续性的曲调应答模式来进行思索。它利用不一样的音区、音调、节拍等对置手段,将音乐推向高潮。

三、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借鉴与传承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我国民族声乐的演唱中的演唱技巧、语言、表演来教授学生,同时也是对我国民族声乐、民族文化的传承[1]。

(一)声乐技巧课

1、呼吸

“善吟者一定要先调气息”这对于歌唱者是非常关键的。稳定的呼吸是演唱的支持力与稳定基础[2]。为此,锻炼民族演唱模式也需要进行有效的呼吸锻炼,让呼吸对应的肌肉群得到有效地训练,实现“条件反射”的目的,这样在想唱或张口的一瞬间就可以调整气息,能够更灵活地进行控制。对于气息运用而言,“声”与“气”一定要调整平稳,如果两者不协调的话,都会影响演唱效果。唱高音气要向下拉,唱低音则气要略提;声音强气要治,要匀声音弱气要稳,要柔。不过在歌唱风格与感情不一样的歌曲的时候,其歌唱的速度不一样,那么运气的技巧也是不一样的,有柔有坚,有轻有种。民歌演绎的时候,其气息的调整与美声演唱方式是不一样的,一般在用气的时候,腰肌要往下往后,同时坐下的力量不要过大,内心要展开想象,这样气息的回转速度不会过快,气息往上往外运输的时候,要收口密集一些,就好比消防设备的水龙头一般,是身子大嘴巴小,这样歌唱出来的声音才会悦耳、轻柔[3]。

2、共鸣

(1)“口腔共鸣”,这是歌唱过程中最容易取得于产生的共鸣方法。“属于声音由咽喉里输出的首个共鸣腔体。”口腔共鸣需要得到“丹田”的支持,利用气息来带动声带,这样可以在咽喉里进行发音,之后通过声带来锻炼周围的肌肉、软骨及气息,以此可以实现声音的传递,经过喉咽部向前传送,在口腔的前上方产生的声音共鸣现象。

(2)“头腔共鸣”,这是声乐训练达到的最高目标之一。也有人称之为“鼻腔共鸣”[4]。在口腔共鸣的环境下,在歌唱者绝对放松的情况下,“声波也从上颌骨传到鼻部与鼻部上面的额窦中,然后在腔体内进行穿梭回荡,”以此可以形

成共鸣的效果。它能够让声音变得更有力,更顺畅,同时在音色方面也修饰得更圆满润滑。

(3)胸腔共鸣”,可以解决发低音时,压喉,使劲,胸紧等问题。也能够让高音形成根基,变得更松懈,没有发干、发哑、发紧的声音。它是“将口腔共鸣在上颌骨振动的反射位置调整到下颌骨上(胸前会出现塌陷的错觉),让声波在喉咙与组织器官里进行来回震荡,之后通过组织器官在胸腔里进行回转,以此可以形成共鸣。另外,在歌唱实践过程中,此三者是互相依赖,互相递进的,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不一样的仅仅是声音的高低出现了差异[5]。

4、行腔

行腔是民族音乐最特殊的技能与文艺表达方式,它是将歌唱的规律特点与灵活功能有效地兼并起来,是人类日常生活的统一表达与全面展现,其关键性是能够将民族音乐的理论与实践内容进行全面地表达。在中国上千年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中。民族声乐慢慢体现出了“依字随腔”、“字方腔圆”的风格,“行腔”也是民族音乐最具有特殊文艺表达方式的展现。

5、走韵

民族声乐在演唱时,特别讲究唱歌的韵味,有人称之为唱歌的“味儿”。“韵味”,就是“语言的美(文体、词意、声韵、感情语气、语调)与旋律的美(唱腔、节奏、强弱、顿挫、断连、收放、吞吐、滑擞、吟揉,装饰、风格,其还涉及到吟和伴奏的互相陪衬,经过凝思,神和物的形象思考(也就是意境),与简练精密、淡而全的文艺方式有效地统一起来

(二)声乐语言课

“说唱艺术”也可以叫做曲艺演绎,它是通过民间口头语与演唱方式历经长时间的变化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文艺模式。根据调查发现,当前存活下来的国内民间民族曲艺的类型差不多达到四百多个。

曲艺说表技能。是通过说来进行评话与演唱间的鼓书、弹词最能够体现说表与赞扬的朗诵;无厘头、幽默也是以说、学为核心,均要依靠说的技巧来表达和宣扬,也就是艺术特效。

吐字:其发音属于曲艺的基础经,歌唱者一定要准确的吐字,也就是确保每个文字的发音准确,例如其发音部位(“嘴、齿、喉、舌”)与韵母发音口型(“开、齐、撮、合”),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训练,这样可以让气息更顺畅,按照文字情节的要求,来进行调整,从而实现轻重缓急的效果,特别是以字音悠远、沉重的,可以让听众们感受到咬字清晰、悦耳的基本需求。

传神:说表基本上是依靠歌唱者的神态与声量进行论述周围的环境,从而营造各类气氛,来凸显人物,临摹各类人物的语言与思维,为此一定要做到传神,这样才有感染力。

使噱:噱就是笑料。评弹的“放噱”、相声的“抖包袱”都是将作品中的可笑因素通过一定的铺垫和表演,然后充分展开,取得响堂的艺术效果。

变口:在进行人物形象塑造的过程中,可选择性地把某个人物的言语通过方言或通俗话语进行临摹与仿照,不但可以体现出此角色的籍贯,通俗也可以体现出人物的品味、气质与社会地位等。

音响:运用口技的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以达到烘托气氛的艺术效果。评弹有“八技”之说,内容大体包括擂鼓、吹号、鸣锣、马蹄、马嘶、放炮、吼叫等。另有包括“爆头”之说。爆头即人物惊诧、愤怒、焦急时的各种吼声,北方评书称为“惊、炸”,演员须提高嗓音以表现人物惊诧高叫的语调。

贯口:也可叫做称“串口”、“快口”,通过有节奏感的言语来论述事情,这样可以贯穿流畅,一气顺完。歌唱者要提前背诵记忆,合理运用,这样可以起到感情渲染或者形成幽默感的作用。

批讲:涉及到对书中角色、事情的总结与评议,对书中所用的引文与历史中的典章体系等的诠释。有时候能够深入详解,有时候仅仅是一言片语,其目的是让听众可以更好地理解与吸收,分辨出是非美丑。批讲的内容可以详细也可以简略,只需要让听众对具体状况进行一个调整与转化。

三、声乐表演课

在民族音乐的歌唱中,歌唱者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形神统一、心神兼容。戏曲是我国最具有特色的文艺表演,它注重的视觉与听觉的统一,可以载歌载舞地进行,戏曲的表演也是一步步来,一个招式、一个语言、一个眼神、一个面部表情都能够更好地宣扬或表达一个感情。演员的肢体语言训练都十分严格,也是非常成熟的。就戏曲而言,肢体语言直观作用于观众,是具有决定意义的。

动作语言对于民族音乐来说也是非常关键的,不过这通常被人们所忽略。大

部分音乐学者都认为,规范地使用动作语可以让歌唱形式变得更深刻,尤其是在新歌剧的表演中,可以在大部分音乐家身上总结出来。新歌剧的实际演唱与戏曲演唱技术结合起来、互相影响、互相完善,以此而形成一个新的艺术造诣,这样才可以和思想、角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统一表演的形式。

参考文献

[1] 杨琳.如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音乐文化[J].音乐时空.2014(18)[2] 崔丹.当代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思考和建议[J].作家.2014(16)[3] 张方.论青歌赛“三分法”之局限性——以《玛依拉变奏曲》为例[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08)

分析与借鉴 篇6

关键词: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税收优惠;运作模式;结构分布;投资类型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以下简称REITs)在大多数国家被称为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它是一种产业基金,是通过发行收益凭证将公众的分散资金集合起来交由专业的经理人进行管理,投资于房地产领域并获取收益的一种投资模式。REITs的诞生与发展改变了房地产商依靠银行贷款、发行债券融资的局面,而是将社会上的闲置资金有效的利用起来,使其流入到房地产行业。这不仅拓宽了投资者的投资选择,还极大的降低了房地产金融风险,推进了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世界上的第一支REITs于1961年在美国诞生,而它的诞生要得益于艾森豪威尔总统1960年所签署的一份法案——该法案将股票与房地产投资优势相结合,引入了新型的投资模式,无论是机构、富商还是经济实力一般的人群都可以参与其中,扩大了投资者的受益群体。至此,REITs在美国得到了发展。据美国国家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协会统计,截止至2015年10月,美国REITs的市值超过了9000亿美元,公开挂牌和私募交易的REITs超过1800亿美元。

现在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发达的REITs市场,但纵观美国的REITs发展历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同样经历过重创与复苏,但无论处于哪个发展阶段,美国的REITs的发展模式都与本国的税收政策紧密相关,税法的修订、更改在REITs的发展与演变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优惠的税收政策

美国的大部分REITs是采取公司形式,在税收政策中要求,如果REITs能够把每年收入的90%以股利的形式分配给各个股东,则可以免缴公司所得税。这项优惠的税收政策极大的促进了REITs的发展,不仅从政策上对REITs给予扶持照顾,减轻REITs的纳税压力,更以这样的硬性标准为投资者带来更稳定更丰厚的收益来源,吸引更多的投资资金涌入到REITs中。

二、资产与收入结构分布

由于REITs可享有优惠的税收政策,所以美国为了防止非房地产投资信托类的公司借REITs的外壳浑水摸鱼就对公司的资产结构及收入结构做了明确规定。资产结构方面:第一,总资产的75%及以上的份额必须只能投资到房地产、政府证券及现金等价物。第二,单个证券的持有量不得超过REITs总资产的5%,不能超过该证券发行量的10%。收入结构方面:总收入的75%必须来自于房地产租金、房地产贷款利息、房地产处置收益。

三、投资类型

在美国最常见的REITs是对办公类和住宅类的房产进行投资。对于这两类投资,REITs可通过为租户提供可使用空间和对物业设施进行日常维护与运营来收取收取租金。为了吸引租户,这就要求所投资的办公类或住宅类房产的地理位置、配套设施、内部装饰及物业服务必须要具有竞争优势。除此之外,还有更具发展潜力的零售类REITs,例如时尚购物中心、品牌折扣中心等,通常REITs除收取租金外还会通过增加客流来与商家共享分成;工业类REITs,例如仓库、制造中心等,通过提供专业化的租赁与维护,将房产出租给各行各业,从而达到分散风险的作用;医疗类REITs,例如退休村、急救医院等,养老与医疗护理具有必需性,通过租赁居住单元与投资为REITs带来具有保障的稳定收入。

四、基本运作模式

美国的REITs的结构发展随着税法的变化而不断演变,一般采取传统结构、伞型合伙结构(上REITs结构)和下REITs结构三种。传统结构是REITs直接拥有资产,并将资产的管理运作等外包给独立第三方进行经营;伞型合伙结构和下 REITs结构都是房地产拥有者以经营性合伙企业的名义间接拥有资产,转换成REITs股份或现金,起到延迟纳税的作用。但无论是哪一种结构,其运行模式都是基本相似的。REITs通过证券一级市场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到房地产项目,获得房地产租金、升值等收益。同时,因购买REITs的众多投资者们也可以间接获取股利,或是在二级市场上买卖REITs发行的股票获取资本利得。

如今在美国,REITs的发展依然呈上升趋势,并且许多国家借鉴美国的发展模式将REITs引入到本土,截止至2013年,共有34个国家引入REITs架构。

五、美国经验对我国发展REITs的启示

对于美国而言,REITs模式依赖于税收政策,公司为了享有很高的税收优惠的条件下发展REITs,REITs公司的资产业务中房地产投资的比例有严格的限制,每期的利润至少90%用于股东分红,除此之外,无论是投资地产的区域和负债比例没有限制。

(一)政府应创造法律环境

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还不成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果要想成功发行适合我国国情的REITs产品,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律制度加以管理,为其提供基础保障。目前我国仅有的《信托法》、《证券投资基金法》无法满足REITs的发展需要,所以政府应完善相关配套法律,使REITs在完备的法律条件下健康发展。

(二)实施税收优惠政策

纵观成功运行REITs的国家,或多或少都会在税收政策上加以倾斜照顾,这是一种信号,代表着国家对REITs运行的重视。通过科学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市场资金流入到REITs的投资领域,不仅会为REITs减轻压力,也会使投资者享受到更多的股利分红,大大的活跃了金融市场。所以我国在发行REITs时也应该对税收环节进行考量,制定出适合我国的优惠税率,为REITs的运行提供更广阔的环境。

(三)明确REITs投资方向

财务报告的国际比较与借鉴分析 篇7

财务报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的书面文件。

财务报告是企业财务会计的最终成果, 也是企业财务信息的主要载体和输出形式。在实务工作中, 财务报告与财务报表两个概念经常混用, 然而二者是有区别的。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体和最基本的报告手段, 而财务报告除了这种数字表格式的财务报表以外, 还可以其他形式的报告出现, 比如文字叙述式的报告等;而且财务报告除了财务报表之外, 还包括报表附注以及其他应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

2财务报告组成的国际比较

美国会计准则规定:财务报告体系由财务状况表、盈利表或综合收益表、业主投资及派给业主报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报表附注组成。

英国会计准则规定:财务报告体系由损益表、全部已确认利得与损失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报表附注所构成, 同时还包括增值表、雇员报告、企业与政府之间货币往来报表、外币交易报表、未来前景报表、公司目标报表等一系列社会报告。

法国会计准则规定:财务报告体系由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 (或现金流量表) 以及报表注释组成, 另外还包括社会责任报告。

日本会计准则规定:财务报告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此外, 还包括利润分配计算表 (或亏损处理计算表) 、附属明细表以及报表注释等。

国际会计准则规定: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 (它可以用多种方法呈报, 例如以现金流量表或资金流量表呈报) , 以及作为财务报表不可分割部分的附注、其他报表和说明材料。财务报表还可能包括基于或源自上述报表并应随之一同阅读的附表和补充资料。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以及报表附注和其他应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对以上各种规定进行比较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 各方对财务报告组成的规定基本一致。除日本外, 都把资产负债表、损益表 (或收益表、利润表) 、现金流量表 (或财务状况变动表) 列为三大基本会计报表。日本的财务报告体系虽不包括现金流量表 (或财务状况变动表) , 但要求企业向大藏省提交的补充报告资料中涉及企业现金流量的内客。这说明三大报表所提供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 (或财务状况变动) 的信息是企业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所普遍关心的最基本的财务信息。

(2) 美国会计准则最明显的特点在于要求企业编制股东权益变动表。这主要是因为美国作为一个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 其权益事项数量繁多, 相当复杂, 为此美国专门设置了三个权益类财务报表要素:权益、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 以向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丰富和详细的权益变动信息。另外, 美国财务报告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 就是条目繁多、篇幅庞大的报表注释。这与美国会计历来强调充分披露、维护投资者利益有关。

(3) 英国会计准则的特点在于建议企业编制一系列社会报告。除了编制传统财务报告以外, 还增编增值表、雇员报告、企业与政府之间货币往来报表、外币交易报表、未来前景报表、公司目标报表等一系列社会报告, 以满足企业外部投资者、债权人、职工、政府等各相关利益集团的信息需要。

(4) 法国会计准则也要求企业编制社会责任报告, 并体现在法令中, 要求企业必须遵照执行。

(5) 日本会计准则把附属明细表作为一个单独组成部分。根据日本商法的规定, 公司需要编报附属明细表的内容包括资本金及准备金的增减变动情况、固定资产的取得与处理以及折旧费的明细资料、公司与子公司间的债权明细资料、公司持有本公司股票的份额、资产担保权的有关详细资料。此外, 还有商法中特定的准备金的计算、付予董事和监事的报酬、以及与董事、监事及支配性股东往来情况的详细资料。

(6)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规定的财务报告基本上是各国财务报告共同性的内容或在国际上普遍适用的一些财务报告。

(7) 相比较而言, 从我国财务报告体系来看, 存在以下不足:①财务报告组成的种类相对较少, 不能完全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但可喜的是, 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由附表提升到主表的地位, 作为第四大会计报表, 这说明我国在此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改善。②财务报告内容较简单, 如报表注释只包括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 且详细程度不够。③财务报告揭示方法较单一。我国主要采用正式报表、附表、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等形式, 而在美国, 可以采用旁注、脚注、括号、补充报表、附表、补充资料、管理论证分析报告和致股东函件等揭示方法。

3主要财务报表的格式及其内容的国际比较

3.1资产负债表的国际比较

关于资产负债表的格式, 美国和日本规定有账户式 (水平式) 和报告式 (垂直式) 两种, 英国规定有账户式和财务状况式两种, 法国和我国采用账户式。从资产负债表的格式来看, 账户式应用最为广泛, 它体现了西方企业会计中的“主体权益理论”, 即企业作为一个经济主体, 以其全部资产为全体债权人和业主的权益提供保障。

在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排列顺序上, 主要有流动列前法和固定列前法两种。采用流动列前法的国家比较重视企业的偿债能力;而采用固定列前法的国家更加重视企业的生产能力。美国主要采用流动列前法, 但也兼有固定列前法 (适用于采矿业、公用事业等行业) 和其他方式 (如投资公司把投资项目列在最前面) 。英国和法国采用固定列前法, 日本和我国则采用流动列前法。

在资产负债表的内容上, 相比而言, 法国和日本所列项目比较详细。

3.2损益表的国际比较

损益表的格式大体可以分为多步式和单步式, 也可分为报告式和账户式。美国和英国有多步式和单步式两种, 我国为多步式, 法国和日本则分为账户式和报告式两种。

在损益表的内容上, 各国存在较大的差异。美国和我国的多步式损益表基本上分为营业损益和非营业损益两大部分, 但我国的营业损益范围比美国要小, 如投资净收益在美国属于营业损益, 而在我国则属于非营业损益。而且, 我国报表项目的规范性也比美国严格得多, 美国只是从大类上规范损益表项目, 具体项目的填列则相当灵活。相比较而言, 法国、英国和日本的损益表内容相似, 一般都分为经常损益和非常损益两部分。经常损益包括营业损益和非营业损益, 非常损益包括特别收益和特别损失等。

3.3现金流量表的国际比较

企业现金流量信息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重视, 现金流量表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应用。虽然日本会计准则没有要求编制现金流量表, 但在企业提交的补充资料中也已涉及企业现金流量的内容。

在现金流量的分类上, 各国要求基本一致。美国、我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把现金流量分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三类, 英国则分为八类。

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上, 各国一般都允许选用两种方法, 即直接法和间接法。美国和英国鼓励企业采用直接法, 也可采用间接法;而我国要求企业主表必须采用直接法, 但也同时要求在附注中按间接法编制;法国则多采用间接法。

4借鉴

虽然, 我国国务院和财政部分别在2000年和2006年颁布实施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企业会计准则》, 对财务报告的组成、编制和提供做出了一些重大修改, 但随着国际经济大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 企业经济活动日趋复杂, 股份公司、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迅速崛起, 现行财务报告仍然显示出一些不合理性和滞后性, 亟待加以改进与完善。

我们认为, 我国现行财务报告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计量基础单一, 不利于信息使用者正确决策; (2) 按收入/费用观编制的利润表过于强调净利润的重要性, 往往会导致企业把利润作为追求的惟一目标, 造成经营行为短期化; (3) 过于注重历史业绩评价, 而忽视未来预测, 信息相关性较差; (4) 不能全面反映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5) 附表、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等所包含的信息量太少, 不能满足社会各方面的信息需要。

鉴于上述情况, 我们认为, 我国财务报告充分借鉴国际经验, 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4.1完善现行财务报告

(1) 资产负债表:

在坚持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基础上, 适当引入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加以补充, 用附表、补充报表或报表附注的方式列示有关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 以提供相关性更高的财务信息。此外, 对于某些项目, 如存货、固定资产等应予以具体化, 加大信息披露的详细程度。

(2) 利润表:

用资产/负债观取代收入/费用观编制利润表, 提供资产保值增值的直观信息;对财务成果层次的划分应采用经常与非常的标准, 来代替营业与非营业的标准, 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等的信息需要。

(3) 扩大报表注释的信息容量。

由于现行会计主要是以货币计量, 从而也就将揭示信息的范围限制在能以货币量化的信息范围之内, 而对于非货币化信息, 如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市场竞争的优势等均被排除在财务报告之外。我们有必要扩大报表注释的信息容量, 进行非财务信息的披露。

4.2增设新的财务报告

(1) 增设增值表。

利润表反映的是归属于投资者的净利润, 并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而增值表可以反映企业增值额的形成及其在各相关利益集团中进行分配的过程, 能够较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有利于协调劳资双方、各种资本供应者以及企业与社会、国家政府的关系, 从而化解利益分配中的矛盾, 同时有利于国家了解企业对社会的真实贡献, 也有利于国家科学制定宏观调控政策, 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利润表有助于企业加强微观管理, 而增值表对于协调企业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 加强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二者互补, 必将对加强经济的全面管理提供极大的帮助。

(2) 增设社会责任报告。

为了规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 企业有必要编制和对外提供社会责任报告, 以反映企业在职业培训、平等就业、社区公益事业、能源的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方面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可以采取文字叙述式或社会资产负债表和社会损益表等形式。

(3) 增设预测财务报告。

预测财务报告的编制可以采取文字与数据相结合的叙述报告式或预测资产负债表、预测损益表和预测现金流量表等形式。

(4) 增设全面收益表。

全面收益表是指企业在报告期间由企业同所有者以外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净资产的变动, 应分为两部分:已确认且已实现净收益和已确认但未实现的其他利得及损失。

摘要:从比较各国财务报告的组成、格式及其内容入手, 对我国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 并提出了相关改进意见。

关键词:财务报告,比较,借鉴

参考文献

[1]宋永春.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亟待改进[J].财经科学, 2007, (12) .

[2]方术南, 李艳芳.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方向[J].中国经贸导刊, 2005, (8) .

分析与借鉴 篇8

芬兰是信息通信技术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简称ICT) 较发达的北欧国家, 在信息社会的建设上, 一直走在世界的前面。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03年世界信息技术报告》, 芬兰是排名第1位的世界领先的信息技术国家。在世界经济论坛2004年10月发表的《2004年世界竞争力报告》中, 芬兰连续3年仍然排名世界第1位。瑞士《2006年国际竞争力报告》中, 称芬兰打造了世界上最有效率的国家创新体系。目前, 芬兰在教育、科研方面均处于发达国家的前列, 尤其是在学校学习的成果方面。芬兰教育取得的这些成就关键是芬兰重视教师ICT培训。

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参加ICT培训, 芬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为教师信息化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芬兰教师信息培训方式多种多样, 其中包括集中培训、轮训、研讨会、远程教育和网上培训等形式。芬兰政府对完成任务的教师颁发资格证书, 给优秀的教师提供奖励, 采取有效的方式鼓励教师参与ICT教育培训。芬兰教师ICT培训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培训教师掌握基本的一些计算机技能, 理解ICT在教育中的使用原则。第二阶段是把ICT熟练应用于教育,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根据教学目标熟练运用各种相关的软件与硬件。第三阶段最具特色的是采用“教学协调制”, 先对1 0%左右的优秀骨干教师进行培训, 把他们培养成为专业教学协调者, 然后让他们对其他参加ICT培训的教师提供帮助。

二、中国教师ICT培训的不足之处

中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 就已经意识到了教师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 并且采取了一些政策来鼓励教师参加ICT培训, 但是对比芬兰教师的ICT培训, 中国教师的ICT培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 教师对ICT培训态度不够积极

在中国的中小学, 因为升学压力, 教师普遍关心和考试有关的内容, 信息技术课程没有受到重视。很多人认为参加ICT培训没有多大作用, 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升学率。有些教师参加ICT培训仅仅是为了上公开课的时候能够做出漂亮的课件, 用来应付上级检查。

(二) 教师对ICT的基本技能掌握有限

中国很多中小学里面, 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为数不多, 教师自身的ICT能力不足已经成了ICT发展的一个瓶颈性问题, 很多教师掌握的ICT基本技能远远不能适应ICT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有些中老年教师, 仅仅只是会用计算机来打字, 最多做个PPT, 其他更加高级的应用就不会了, 更不用提什么随着ICT的发展进行可持续发展。

(三) 教师教学中ICT应用能力不足

有的教师在应用ICT的时候常常会陷入这样本末倒置的误区:技术的呈现方式比内容还重要, 甚至取代了内容本身, 或者是很多课件华丽却不实用, 学生上课的时候只顾着看课件的布局排版以及一些鲜艳夺目的画面, 而对老师真正想要教授的知识却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

(四) ICT培训中的优秀教师未能发挥骨干作用

中国ICT培训中的优秀教师, 有些忙于为其他课程的老师制作课件或整理机房、维护校园网, 没有空闲时间向其余老师传授自己的经验;有些又由于自身的工作量比较大没有时间去指导别其他老师, 未能有效的发挥骨干作用。

三、借鉴芬兰经验改进中国教师ICT培训方法

中国幅员辽阔, 不同地区之间教师的ICT能力差异较大, 不可能用一种固定的培训方法来培训不同地区、不同水平的教师, 在此笔者希望通过借鉴芬兰教师ICT培训的经验, 能够探讨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教师ICT培训方法。

(一)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ICT培训

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拨款给地方, 让教师免费参与培训。芬兰政府每年评选中小学I C T教育最佳范例给予奖励, 以此激发教师进行I C T教育的热情和积极性。中国的中小学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措施来鼓励教师, 比如教师参加ICT培训的费用全部报销, 对在培训中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额外的奖励。只有教师对参加培训有了兴趣, 才可能去认真学习ICT的基本技能。

(二) 教师应掌握ICT的基本技能

中国的中小学可以采取定期集中培训的方法, 每次培训的内容都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有所改变。每次培训结束之后都对培训的内容进行考核, 没有通过考核的教师参加重修, 务必使绝大多数教师都能掌握当前所需ICT的基本技能。

(三) 教师在教学中要能熟练应用ICT

首先, 教师要能够在众多的ICT工具中选择最适合目前教学和学习的一种来进行教学。其次, 教师能够明确地解释为什么要选择该种ICT工具, 采用这种工具有什么优势。然后, 要根据学生对这种工具的熟悉程度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认是否要用这种工具。最后, 教师确定使用哪种ICT工具之后, 根据教学目标制定一个完整的课程教学计划, 在教学中规划好怎样能够让ICT工具更好地被利用, 更好的发挥作用。

(四) ICT培训中的优秀教师要积极发挥骨干作用

在ICT培训中的优秀教师要积极发挥骨干作用, 优秀教师们可以组成一个团队, 大家互相交流学习, 在不耽误自己本职工作的情况下, 尽自己所能对其他教师进行帮助, 同时还可以把自己的教学经验, 教学心得一个共享的网络数据资源库中, 方便其他教师参考借鉴。

四、结束语

要使ICT真正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推动力量, 就必须根据“科教兴国”战略要求, 积极借鉴国外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 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 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师ICT培训的发展道路, 开展有中国特色的教师ICT培训模式, 迎接未来的信息化社会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董传梅.芬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和分析.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0月第29卷第5期

[2]李雪垠.透视芬兰中小学ICT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1期

分析与借鉴 篇9

关键词:高校,数字档案,服务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 数字档案信息成为高校档案资源的重要部分, 高校档案部门如何开展数字档案信息服务满足用户信息需求, 是当前高校档案工作改革与创新的需要。美国常青藤联盟八所高校档案工作凭借其卓越的资源优势在美国高校中极具代表性, 本文通过对八所高校档案网站的调研, 以发现其数字档案信息服务的特色, 以期对我国高校数字档案信息服务的创新和发展有所借鉴。

一、美国高校数字档案信息服务分析

1. 专题数据库。

档案信息资源内容纷繁复杂、类型丰富多样, 要使用户能快速便捷地查找到所需档案信息, 对档案资源进行分类, 建立专题数据库是提高数字档案资源利用效果的重要方式。专题数据库是在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加工提炼后所形成的, 档案部门根据对馆藏特色、重要活动、热点问题以及利用率较高档案的把握, 将相关档案信息汇编成为知识性强的专题, 以便公众进行集中参阅。调研的八所常青藤高校档案网站上均设立了专题数据库。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图片数据库, 收录的图片记载了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展历程相关的重大事件、杰出人物、校园面貌等, 图片内容除了照片, 还有纪念品、绘画、地图、手稿等, 网站还按照主题、时间、责任者、载体形态等对图片进行了细分, 各类别下又可以按照A-Z进行查找, 多层次的检索设置使得信息划分十分清晰, 查找快捷便利。

2. 在线展览。

档案网站作为数字化环境下高校档案部门开展档案宣传、普及档案知识、树立自身形象的主要平台, 档案部门应积极借助它开展多主题的网上展览。常青藤的八所高校档案网站都开设了网上展厅, 为用户呈现了一个精彩生动的档案世界。如哥伦比亚大学档案网站的在线展览, 共有34个专题展示, 包括对知名校友的介绍, 如Ulysses Kay:20世纪的作曲家中对校友Ulysses Kay的生平和家庭、创作的作品、所获荣誉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对特色学科的介绍, 如核心课程:文学人文中对哥伦比亚大学的核心课程文学人文学科的发展历程、代表人物、重要成果进行了介绍;对重要活动的介绍, 如大学演出秀:哥伦比亚大学的传统中对哥伦比亚大学一年一度的演出秀进行了详细描述, 展示它的发展历程、主题曲、海报、节目单等, 用户通过展览可以切身感受校园氛围[1]。

3. 教学支持。

档案作为社会记忆的载体, 是开展历史教育的重要素材, 美国高校档案部门积极发挥档案资源的文化教育功能, 鼓励师生利用丰富的档案资源开展研究。如普林斯顿大学档案网站开设了教学资源专栏以帮助师生了解如何开展教学, 档案部门提供的学习资源除了学校历史资料, 还涉及其他众多历史领域, 在开展教学之前, 教师需要提前与档案工作人员进行联系预约, 提交教学大纲, 熟悉该领域的工作人员会根据教学大纲准备相关资料, 并指导学生如何开展档案研究[2];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的特藏和手稿收集部除了为教师的历史教学提供参考咨询外, 还承担图书历史课程的教学工作, 利用馆藏档案向学生展示图书记录形式的演变历史, 丰富的实践经验结合生动的实物展示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了乐趣。

4. 个性化服务。

个性化信息服务就是根据用户的知识结构、信息需求、心理倾向等, 有针对性地为特定用户创造符合个性需求的利用环境。美国常青藤高校档案网站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包括三种方式:个性化保存、RSS、个性化分类。 (1) 个性化保存。为了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档案网站在页面提供了Save、Tag、Print、E-mail、My favourites等多个选项, 当用户在浏览到有价值的信息后, 可以依据个人需求选择将结果导出保存、添加标签、打印、发送到自己邮件或保存到网站提供的个人空间中;哥伦比亚大学和布朗大学同时还支持将结果导出至手机服务, 推出的移动业务, 可以随时手机登录档案网站, 浏览档案信息;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大学还将其档案编研成果与“google图书”绑定, 实现商业化运作。 (2) RSS。RSS是某一站点用来和其他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 也叫聚合内容。一般用于网站定期向用户传送即时更新的网站内容, 用户借助支持RSS的内容聚合工具软件, 在不打开网站页面的情况下就可以阅读传送的网站内容。美国常青藤高校的档案网站上都提供了RSS服务,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定制馆内新闻和到馆资源最新动态。 (3) 个性化分类。美国高校档案网站上会根据不同类别用户不同的信息需求, 针对特定的用户群开辟相关专题, 满足特定需求。如康奈尔大学在服务项目中针对校友、教师、在校研究生、访客四类人群分别设置信息访问通道, 在各专题下根据各类用户需求汇总相关信息供利用, 校友专题下提供了康奈尔校友杂志、学校周边酒店和旅游信息以及学校图书馆收藏的各类档案、资料等;教师和在校研究生专题下提供的信息包括教学、科研、发表等, 旨在更好地帮助师生进行学习、研究;访客专题下提供了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的地址、利用指南、交通信息以及对外开放的馆藏资源等[3]。

5. 社会化媒体。

Web2.0社会媒体工具在美国使用广泛, 高校档案部门也积极引入, 为与用户交流拓宽渠道, Twitter、facebook、youtube、flickr等在常青藤高校网站上利用普遍, 高校都同时支持两项及以上的社会化媒体交流通道, 如达特茅斯学院同时提供了上述四种交流工具, 使得信息传播范围大、覆盖面广、影响力高。

6. 网站指南。

美国高校档案网站的资源十分丰富, 对于大部分未受过专业培训的用户来说, 快速地查找到自己所需信息等于大海捞针, 这就需要设置有效的网站指南服务, 帮助用户便捷高效地查找信息, 常青藤高校都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网站指南, 主要有四种形式:在线咨询、帮助和问答、网站地图以及索引, 以帮助用户快捷地进行检索, 对于信息量庞大的网站是非常有效的检索帮助。

二、美国高校数字档案信息服务借鉴

1. 强化服务意识, 拓宽服务范围。

高校档案部门作为学校内部机构, 服务学校各项工作是首要职责, 同时高校档案部门作为社会性的文化机构, 满足公众需求、开展文化教育也是分内之事。美国高校档案部门的信息服务在满足本校师生需求的基础上, 极力为公众获取信息提供便利。档案网站除了为师生设立专栏, 以满足各自的学习、教学、研究、管理需求。对于公众, 美国高校档案部门也积极预测他们的信息需求, 一方面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学校历史、校园文化, 另一方面尽最大努力满足他们的研究需求, 网站的信息都对他们开放, 他们可以任意阅览, 对于用户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重大事件、知名人物等, 档案网站也建立相关专题数据库, 图文并茂地为公众呈现一个丰富、生动的信息世界。

2. 加强馆藏收集, 丰富服务资源。

馆藏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开展档案服务的保障, 只有丰富优质的档案资源才能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利用需求。美国高校档案部门对档案资源的建设在保证量的基础上, 以特色化、优质化为方向, 以建设优势馆藏以目标, 校内收集和社会征集双管齐下, 多渠道多范围开展资源体系构建, 具有代表性的收集方式包括社会捐赠和口述历史。八所常青藤高校档案资源建设都体现了质与量的结合, 既保证了师生、公众开展学术研究的需求, 又迎合了用户休闲娱乐的需要, 馆藏资源研究性和阅读性并存, 特色优势明显。美国档案部门数字化程度较高, 大部分网站提供全文检索, 这也为专题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了支撑, 因此系统性、全面性的专题数据库在美国高校档案网站相当普遍, 利用价值极高。

3. 开展个性服务, 创新服务方式。

服务形式的设立应注重用户需求, 需求服务方式的多样化, 美国高校档案网站的服务方式兼具个性化和多样化, 在用户利用过程中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网站大多根据不同类型用户, 不同的利用内容, 设置不同的检索入口, 提供不同的利用信息, 同样, RSS订阅、标签、评论等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措施, 也在网站上得以普及, 用户可以随时对有兴趣的信息进行保存和管理, 也有利于档案部门对用户各种操作进行统计分析, 总结用户的利用重点和难点, 完善服务方式。我国高校档案部门仍比较传统单一, 缺乏创新型的服务方式, 因此为了充分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 档案部门应集思广益, 加强服务创新, 根据用户不同的信息需求, 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 实现服务形式多元化。

4. 增进用户交流, 提高服务质量。

为全面了解档案用户利用需求, 档案部门需加强与利用者之间的沟通, 网站应设置多种方式的沟通渠道, 这不仅有助于用户及时向档案工作人员反映利用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便于收集用户的反馈意见, 以不断改进工作, 提升服务质量。纵观美国高校档案网站, 除提供电话、电子邮箱等传统交流渠道, 社会化媒体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高校网站都同时提供facebook、Twitter、Blog等多种互动方式, 使得用户与档案部门的交流渠道十分顺畅, 而国内高校档案网站上提供的交流方式仍局限于传统的电话、邮箱联系方式, 仅屈指可数的几家网站提供了博客、微博等互动形式, 因此我国高校档案网站应拓宽用户与档案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通道, 使得用户可以及时与档案工作人员取得联系, 提高与用户的互动程度, 使得高校档案网站的服务型职能定位更加突出。

参考文献

[1]Columbia University Library Exhibitions&Events.http://library.columbia.edu/digital/exhibitions.html[EB/OL].2014-4-27.

[2]University Archives Resources for the Classroom.http://www.archives.upenn.edu/home/classroom.html[EB/OL].2013-4-28.

分析与借鉴 篇10

美国社区土地信托运作模式

社区土地信托起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土地改革运动。第一个社区土地信托是由普世教会协会为了帮助低收入非裔美国人不离开他们的社区, 而于1981年在美国的辛辛那提成立的。发展到今天, 社区土地信托的最主要功能, 即向中低收入者提供低于市场价的住房, 继而为中低收入者减轻住房压力。其基本的运作模式, 是拥有土地、资金资源的个人、非营利组织或者政府等, 捐赠或者委托至社区土地信托公司, 继而成为信托财产。[4]社区土地信托公司也可以通过“议售”的方式, 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获得土地, 在获得土地后, 社区土地信托公司可自行开发土地, 也可承包给其他住房开发者。当房屋建成后, 社区土地信托公司可直接将房屋出售给社区中低收入家庭, 也可出售给非营利组织或者政府机构, 然后, 由非营利组织或者政府出租给社区中低收入家庭。上述几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5]

1. 发起人

在美国社区土地信托模式的发展过程中, 发起人主要为以下几种类型:[3]

(1) 草根民众与慈善组织。美国社区土地信托的早期发起人主要为草根民众, 以住房运动倡导者为主, 包括社区附近居民、社区组织、教会组织等。

(2) 雇主。雇主通常雇佣来自相对贫困地区的员工, 而被雇佣者往往无法承担工作地区的高消费和高房价。为了帮助这一批工薪家庭置业, 促进企业员工结构的稳定, 雇主采用社区土地信托模式, 保留土地所有权, 只出售住房所有权, 为员工提供可负担的保障性住房。

(3) 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给予当地中低收入家庭拥有可负担性住房的机会, 通常会由当地政府发起, 联合当地非营利组织发展社区土地信托, 共同建设保障性住房。

2. 准入条件的确定

美国社区土地信托模式的保障对象为无力购房的中低收入家庭。因此, 收入是最常用的审查指标。购房者的家庭收入不能超过特定城市或区域的平均收入的特定百分比, 不同城市或区域的特定百分比具有差异性, 但一般在150%~60%之间。若在标准的准入条件下, 没有或者过少的居民申请, 则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准入条件。

3.产权归属

与其他住房保障模式不同的是, 社区土地信托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房屋和土地的双重所有权。[6]社区土地信托组织拥有对土地永久所有权, 通过租赁的方式将土地使用权转给业主, 同时, 直接出售房屋所有权给业主。因此, 出现了土地所有权与房屋使用权主体的分离。

4.管理机构特征

对于管理社区土地信托机构, 用以实现负责拿地、房地产开发、销售, 以及对住户管理的工作职能。主要采用社区土地信托公司和社区土地信托项目两种方式。

(1) 社区土地信托公司, 是指拥有三方董事会的会员独立机构。其通常具有三大特点:一是任何一个居住于社区土地信托模式服务区的居民都可以成为公司的会员, 小到只有两个人居住的社区, 亦或是大到整个县市;二是社区土地信托公司的大多数董事会成员将由公司会员选举产生;三是为了均衡各方利益, 董事会成员中有三分之一为土地承租者, 三分之一为社区内没有租赁关系的人员代表, 其余为前两者选出的人员, 但必须包括部分政府部门、私人贷款机构, 或者具有社区背景的组织代表。

(2) 社区土地信托项目往往是某些非营利组织顺应时代变化, 将投资多元化而开发的保障房项目作为该公司内部的一个项目开发工程。此类社区土地信托机构通常不存在独立的第三方董事机构, 也不存在独立的会员制度。

美国社区土地信托模式成功运行的主要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1.主要经验分析

(1) 保障可持续化的土地和资金来源。美国社区土地信托模式的成功运行, 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多样化的土地和资金来源。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政府都给予了减免税收、惠民政策、财政补贴等的大力支持。此外, 为了保障土地、资金的可持续化来源, 避免来源单一而导致政府的巨大压力, 该模式积极拓宽社会投资渠道, 比如, 基层民众的共同筹资、合理利用社区土地信托本身具备的融资功能、与其他的融资公司紧密合作等。[7,8]

(2) 保持住房的永久可负担性。住房出售时签订的土地租约是社区土地信托模式的核心内容, 其土地租赁期一般为99年 (一般可续) 。[2]租约上明确规定, 允许住户对租赁权进行调整, 并可传给其后代, 但禁止以转租住房获利。此外, 住户一般在入住规定期限 (一般为8个月) 以上, 方可将房子进行转售, 而社区土地信托公司具有优先购买权, 且在当初的买卖合约中明确规定了退出机制, 以限定退出时间、转售对象和转售价格。当房主出售其住房时, CLTs有优先购买权。房主也可以将住房转售给符合条件的中低收入家庭, 以此确保住房在保障市场内进行交易。出售价格也必须按照买卖合约上规定的转售公式[2]进行计算, 既要保证房主在出售住房时得到合理的房屋价值回报, 又要确保出售价格符合下一个低收入购房者的承受范围。目前, 美国较为广泛运用的是指数式和成本式。其中指数式, 是以原始房价为基数, 利用指定的指数进行计算。通常选择中低收入家庭的购买价格作为基数来保证房屋的持续保障性。指数的选取分为, 由家庭收入决定和由家庭花销决定这两种类型;成本式, 是通过计算特定阶层购房者在转售时能负担起的抵押贷款最大额来决定转售价格。在建立转售价格时, 未涉及房主的投资和房产的增值。具体做法为, 根据地区人均收入的一定比例 (确定中低收入居民收入状况) 确定其有效的住房支付能力 (如前者的30%) 。将这一数额扣减购房所需的税费、保险费, 根据贷款利率, 贴现计算满足完全购买力的贷款金额, 加上一定的资产积累数额作为首付, 合计确定住房转让价格。通过土地租约和买卖合约制度, 使低价格的保障房资源可以永久利用, 避免了保障房资源的流失, 使更多的中低收入家庭从中获益。

(3) 包容性发展模式。社区土地信托不仅明确了为低收入者提供可支付性住房的建设目标, 在开发过程中还十分关注住房的适宜性增长、住房的多样性和质量、住房周围的配套设施情况等方面。其社区的开发和定位, 既要考虑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 也要考虑普通市民的需求, 并力争在政府、市民、非营利组织三方之间取得协调, 获得平衡。各个地区还可充分利用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城市发展特色, 提出具有区域特色鲜明的住房开发策略。同时, 还提供教育、培训、医疗等全方位的公共设施, 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贫民窟、社会分化等不良现象的出现。社区土地信托开发机构内部具有较为完善的监管和维护措施, 社区土地信托公司执行永久责任制, 从住房的建造开始就进行一定的监管, 并且在房屋出售之后, 监管房屋的合理使用、改造, 关注房屋的完整性, 从而保证了涉及各方的利益, 更好地合理利用公共资源, 做到为社会中低层收入家庭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机会。

2.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虽然社区土地信托模式在西方等国家被成功运用的案例越来越多, 也逐渐走向成熟, 但不可否认的是该模式确实也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无法拥有土地所有权, 使居民很难拥有认同感, 缺乏心理上的安全感。因此, 存在对社区土地信托的消极看法,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模式的发展和扩张。

(2) 由于社区土地信托模式需要维持永久可负担性, 对转售价格进行限制, 虽然低价转售的住房, 可以为城市的中低收入者提供一个永久可负担性的住房保障机会, 但是限制了中低收入者受益于房地产升值而创造财富的机会, 限制了城市居民财富的增长。同时, 如税收减免、土地、资金支持等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压力。

美国社区土地信托模式对我国保障房建设的借鉴

社区土地信托发展模式具有可负担性强、住房保障资源可持续等优势, 对解决我国城市中低收人家庭的住房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鼓励社会组织利用存量土地资源

2014年的全国“两会”报告明确指出两点:一是“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二是“我国要进行农村土地改革”。结合美国社区土地信托模式, 我国可开展以下试点工程:

(1) 在一些事业单位或者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借鉴美国社区土地信托模式, 利用存量土地建筑住房。同时, 将保障对象和转售价格均进行限制, 为本单位员工提供可永久负担的保障性住房。

(2) 针对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等性质, 利用信托兼顾“效率”和“共有”的优势, 可以尝试建立土地信托, 开展土地的存贷业务。开展农村土地的社区土地信托业务, 实现了土地财产资本化, 实现了土地所有权、经营权和收益权的部分分离, 既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同时也为我国保障房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

2. 探索土地出让金“年租制”建设保障性住房

土地出让金“年租制”, 是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给土地使用者使用, 但无需一次性交齐70年出让期限内的所有土地出让金, 而是按一定年限分期支付使用土地的出让金。土地出让金“年租制”使开发商的融资压力减小, 金融风险降低,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投资人建设和用地方面的双重资金压力, 也提高了开发商等投资保障房的积极性。此外, 将一次性地价支付从总房价中剥离也能降低消费者的资金压力。

3. 拓宽社会投资渠道

在保障房建设方面, 政府的支持固然重要, 但是拓宽社会投资渠道同样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如若仅仅依赖政府的支持, 一方面保障资源来源单一, 财政压力巨大, 且不具有可持续性;另一方面, 政府单方面的监管, 容易导致腐败等现象, 不适合社会的公平发展。因此, 必须积极拓宽社会投资渠道, 努力搭建融资平台等资金来源渠道。同时, 激励更多的民间组织进入保障房的决策管理事务, 建立非营利性住房保障专业化管理机构, 实行监管分离, 既可以保障资源在市场上更为高效公平地流通, 也可以更大程度上减轻政府的压力。

结论

笔者分析了美国的社区土地信托发展模式及其运行机制, 得出该模式成功运行的几点经验, 同时, 也剖析了目前该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 最后根据我国土地所有权的实际, 提出了美国社区土地信托发展模式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借鉴意义, 希望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有所启发。

摘要:社区土地信托, 是一种通过非营利组织保留土地所有权而只出卖住房所有权, 向符合条件的中低收入家庭出售可负担性住房的发展模式。其成功经验是多渠道保障土地和资金来源、多举措保持住房永久可负担性和包容性发展等, 可为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有益借鉴。笔者结合我国国情, 提出了发展我国保障性住房, 以鼓励社会组织利用存量土地资源, 探索土地出让金“年租制”建设保障性住房, 以及拓宽社会投资渠道等几点思考。

关键词:社区土地信托,保障性住房,非营利性组织

参考文献

[1]Angotti, T.&Davis, J.E.Community Land Trusts and Low-Income Multifamily Rental Housing:The Case of Cooper Square, New York City[R].Lincoln Institute of Land Policy, 2007.

[2]乔志敏, 秦建国, 李德峰, 李国平.社区土地信托制度及其与经济适用房制度的比较[J].城市发展研究, 2009, (9) :33-36.

[3]Davis, J.E.Origins and Evolution of the Community Land Trust in the United States[R].Lincoln Institute of Land Policy, 2014.

[4]林元興.社區土地信託——一種嶄新的國宅提供方式[J].土地問題研究季刊, 2007, (2) :10-15.

[5]汪中.国外土地信托模式[J].住宅与房地产 (综合版) , 2013, (8) :39-41.

[6]Karen, A.G.&Mugdha, G.Keeping“Community”in a Community Land Trust[J].Social Work Research, 2011, (4) :241-248.

[7]莫智, 邓小鹏, 李启明.国外住房共有产权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 2010, (3) :114-120.

借鉴与发展 篇11

关键词:俄国文学,未来主义,政治抒情诗,马雅可夫斯基,郭小川

【中图分类号】I512

一、俄罗斯白银时代及其代表流派的概述

俄罗斯文坛的白银时代之名由普希金、果戈里等声名赫赫的文学家所构成的“黄金时代”承接而来,是俄罗斯思想家别尔嘉耶夫最先提出的,指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的俄罗斯文坛,其成就主要包括了诗歌和小说领域,在此笔者主要强调诗歌。这一时期活跃于俄罗斯诗坛的分别有象征主义、意象主义、阿克梅主义以及以马雅可夫斯基为代表的未来主义等,各流派之间如星辉映,共同成就了光辉夺目的白银之光,这一束光芒也跨越时间和国界,通过来往学者和翻译的文稿,为中国五六十年代的文坛带来深远影响,其中以未来主义诗歌流派为甚,而政治抒情诗就处在受到影响的首当其冲位置。

二、中国当代政治抒情诗对俄国未来主义诗歌流派的相近之处

未来主义诗歌流派的代表人物是马雅可夫斯基,这是一个从革命活动转到美术界再转到文学界的诗人,他并不是布尔什维克忠心不二的信徒,但这不影响他写出一篇篇被列宁夸奖的精彩诗篇。而中国当代包括郭小川、贺敬之在内的诗人所写的政治抒情诗,很大程度上对他有所借鉴。

第一是蕴含着未来主义的革命主义这一思想,马雅可夫斯基是一个典型的未来主义者,他的人生经历可以多次证明这一点。在创作上,有人认为他横跨了未来主义和革命主义,也有人认为他的革命主义包含了未来主义,笔者赞同后一个观点,从作品中看,马雅可夫斯基的未来主义贯穿了他的整个创作生涯,而革命主义恰恰是未来主义一个具体化的外延。中国当代政治抒情诗就有明显的马氏未来主义色彩,在诗歌的题材内容方面,未来主义凸显出极端“自然主义”与极端“社会性”两种选题倾向【1】,中国政治抒情诗无疑属于第二种,就如贺敬之的《回延安》,“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这里就体现了一种社会主义的激情和高昂的斗志,散发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强烈的战斗意识,未来主义深深浸透在革命热情当中。

第二是“阶梯式”结构,该结构的具体含义是把本应用一行诗来表达的诗歌内容故意截断,分成两三行排列,不像传统诗歌那样平行并立排列,而是像楼梯的阶梯那样移動式排列【2】。就如《列宁》里的这一句:

“让他们攫取的

每颗象牙——

刺进

他们的肉,

刺穿他们的心。”

作为马氏的首创,“阶梯式”结构的确可以充分表达出他的胸中情感,句间的中断以酝酿情绪增强气势,富有力量而掷地有声,似有斧头一下下凿落,读来自带一种郑重硬净之气,吸引听众且极其震撼人心,一语落下就如抛出一句“安静!”中国当代政治抒情诗中就有不少具有“阶梯式”结构的作品,如郭小川的《致青年公民》:

“黄沙的飞腾

大西北的黄土高原

将因你们的劳动

变得

和江南一样

遍地春风。”

对青年们的劝谏和倡议在如上这种“阶梯式”结构下无疑具有更强烈的鼓舞性和煽动性,斗争意识在字里行间沸腾、鼓噪,对未来愿景的描述也在该结构之下层层推进、步步上扬,到达“遍地春风”,已是美好得不能不让人动容,整首诗气势磅礴、铿锵有力,读来又朗朗上口、抑扬顿挫。

第三是口号式的表达,口号式、标语式的语句是政治抒情诗一个鲜明的特征。中国当代抒情诗在这一点上也受马氏的影响颇深,马雅可夫斯基喜欢用简单、朴素的语言,直接表意、不拐弯抹角,同时不介意用一些粗俗的词语,他要做到的是一箭中靶的直接和以掌为刃的爽利,而不是曲线救国的转折和袖里藏针的掩蔽。我们可以从他的诗中体会到这一点,如《好》中的:“政权的/猪嘴/转向/富人,——/服从/它/干嘛?打倒它!”此诗写在十月革命十周年之际,运用了简练果断的词语,直接体现出诗人对二月革命的批判和对十月革命的赞美。我国当代的政治抒情诗中此种痕迹也随处可寻,郭小川的《秋歌》就有“是战士,决不能放下武器,哪怕是一分钟;要革命,决不能止步不前,哪怕是面对刀丛。”这样宣言式、口号式的诗句,具有十足的爆发力,“决不”、“哪怕”这样坚定决绝的词语的运用,让人几乎可以看到战士雄雄的气概和斗争的激情冲渊而出,而它的对偶和排比是在汉语的语境下对抒情诗的一种加工修饰,进一步加强了气势。

三、结语

仿效性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外国文学的译介对中国现代文学来说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可以说,没有外国文学就没有中国现代文学【3】。

这里简单谈谈白银时代诗歌思想的影响途径。未来主义代表马雅可夫斯基则有着浓重的中国情节,他虽未到过中国,却抱着热忱关注中国,并写下《不准干涉中国》这样的诗歌,早在20世纪20年代,茅盾、瞿秋白等人就介绍过马雅可夫斯基,30年代中国诗歌会主要成员任随钧等最推崇的苏联诗人中就有马雅可夫斯基,而1957年到196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相继编译出版了五卷本《马雅可夫斯基选集》【4】。受其影响,也基于具体社会环境,不但五六十年代的苏联产生了“大声疾呼”派,同时期的中国也出现了政治抒情诗横行的年代。

参考文献

【1】《白银时代——俄罗斯现代主义作家群论》 张敏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P71

【2】《白银时代——俄罗斯现代主义作家群论》 张敏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P85

【3】《俄苏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生成》苏畅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绪论部分

分析与借鉴 篇12

安全生产经济政策实质是为了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安全生产状况改善而制定的安全投资和政策导引, 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经济保障和政策支持[1]。欧美发达国家相继制定了包括工伤保险、经济处罚与奖励、税收优惠以及补贴援助等一系列安全生产经济政策措施, 综合运用经济政策、法律手段、科技进步和行政措施, 对于降低企业特别是高风险行业企业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危害, 保护从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提高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介绍并深入分析了美国、英国以及加拿大等国家安全生产相关经济政策, 结合我国安全生产经济政策实施情况, 提出了可为我国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借鉴的对策措施。

1 工伤保险与经济处罚政策

工伤保险是安全生产经济政策应有之义[2]。为遏制工伤事故频发, 世界发达国家相继建立了工伤保险制度, 对那些在工作中遭受伤害的工人及其家属提供医疗救治、经济补偿和职业康复, 同时, 通过经济手段和处罚政策, 促进企业加大安全投入, 减少事故的发生。

1.1 工伤保险政策

国外工伤保险的范围包括所有容易遭受工伤事故的人员, 但不同国家, 甚至同一国家内不同省 (州) 覆盖范围有所差异。

美国工伤保险制度始于1837年颁布的《工伤事故普通法》以及后续的《雇主责任法》 (1877) 和《联邦雇员伤害赔偿法》 (1908) 。《码头和港口工人赔偿法》 (1927) 使工伤保险适用范围由一般企业员工扩展到水上交通域领域[3,4]。目前, 美国绝大多数工人受到保险赔偿制度的保护。英国于1897年颁布的工伤保险法规强调了雇主对工人的补偿责任, 与此相关的法律包括《雇主责任 (强制) 保险法》 (1969) 、《雇主责任 (强制) 保险规章》 (1998) 等, 要求雇主为雇员投保人身伤害责任保险。英国工伤保险范围包括在英国就业的全体雇员, 甚至一些难以订立劳动合同的自谋职业者, 如出租车、汽车、轮船驾驶员等, 也被工伤保险所覆盖。加拿大工伤保险立法权属于各个省, 每个省有自己的保险计划, 要求雇主为雇员购买工伤保险, 承担工伤事故所造成的后果。在不同的省, 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不同, 魁北克省将几乎所有的雇员都纳入到了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 马尼托巴省的农业工人及风险相对低的金融服务业工人并未纳入工伤保险范围[5]。

综合来看, 将企业需缴纳的保险费用与企业安全业绩挂钩, 实行按行业危险程度和企业工伤事故率确定的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发挥工伤保险促进事故预防功能是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美国对各行业进行风险等级划分, 规定企业主按规定缴纳保险费 (基金) , 缴费率取决于行业危险等级, 由各州确定工种类别与工伤保险费率, 如加利福尼亚州规定钢铁、森林采伐业费率为16%, 会计业为0.3%[3]。加拿大通过对以事故和赔偿情况为主的综合性评价, 对企业实行浮动费率, 费率上下浮动约为20%左右, 最高达30%, 对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相对较少的企业降低缴费率标准进行奖励, 同时各省工伤赔偿机构每年安排工伤保险基金总额一定比例的事故预防费用[6,7]。

1.2 经济处罚政策

在制裁违反职业安全与健康行为的措施方面, 除了法律、行政手段, 国外更是强调了经济手段, 通过严厉的经济处罚惩戒违法行为。

美国《职业安全健康法》 (1970) 对雇主职责进行了明确规定, 对其违法行为划分为故意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三类, 结合违法情节分别处以最高0.5-7万美元不等的罚款。美国《矿山改进与新应急反应法》 (2006) 对煤矿违法行为可判罚高达22万美元的罚款[8]。

英国《职业安全与健康法》 (1974) 及相关法律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对因违规导致死亡、没有注意警告或为获取利润故意违规、冒险运行的进行加重处罚;对能够及时供认罪行并进行辩解的、在注意到缺陷后采取补救措施的以及有良好的安全与健康记录的, 减轻处罚。对违法者的处罚, 地方法庭可做出2万英镑的罚款或/并6个月的监禁, 刑事法庭可做出关押2年或/并罚款数量不限的处罚[3]。

加拿大《职业安全与健康法》 (1978) 规定, 对造成人员死亡、患严重疾病或受重伤的违法行为, 可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加元的罚款或两年以内监禁, 或两者并罚。

2 援助与奖励政策

为有效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发达国家采取了有助于推动职业安全与健康工作的援助与奖励政策。

2.1 援助政策

美国施行矿山援助计划、小企业援助和培训援助政策, 通过设立采煤州援助基金支持各州进行改善煤矿安全健康状况的工作;通过设立职业安全健康培训基金向安全健康组织、雇主协会、劳工组织和教育机构等非营利机构的安全健康培训和教育项目提供培训援助资金, 对易发生重大伤害事故的行业的雇主和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安全与健康培训[9]。

加拿大人力资源与社会发展部设立促进工地职业安全健康为目标的支持活动基金, 为促进职业安全与健康目标实现的公司、组织、集团或个人的活动提供支持。加拿大政府资助或支持各类专业职业卫生与安全机构推行多样化安全培训和服务。此外, 对工人素质和技能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经济援助[10]。

2.2 奖励政策

美国设立了职业健康安全奖, 对安全意识强、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领域工作表现出色的企业、个人进行奖励, 如美国矿山安全和健康协会和国家矿产资源协会共同设立的职业安全卫士奖, 美国《职业伤害》杂志设立的“美国最安全公司”奖[11]。

加拿大工业事故预防协会、安全工程学会分别设立了安全与健康三级奖、密涅瓦项目奖和教育信托基金, 奖励在安全与健康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政府部门、高等院校、个人, 激励并促进职业安全与健康工作[8,12]。

3 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体现了政府政策的导向。各国政府充分认识到税收优惠政策对促进企业安全与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安全装备投入、企业投资与研发、煤层气开采利用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实现安全与健康目标的优惠政策, 通过采取减免税收、优惠税率、加速折旧、再投资税收减免、费用扣除、盈亏相抵等多种措施, 提高企业开展安全与健康工作的积极性。

3.1 安全装备投入税收优惠

为了鼓励采用煤和合成气生产先进技术设备, 美国《就业创造法案》 (2004) 提出, 对先进的煤炭和气化设备投资进行部分税收免除, 纳税人可在先进合成气化设备和矿山安全装备投资上享有使用50%的税收免除的优惠政策。

英国利用税收政策鼓励企业购买专门设备和服务。1997年6月以后, 所有中小企业购买大多数类型的机器和设备, 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2006年6月开始, 中小企业购买新的机械设备, 在扣除此前的减免额度后, 第一年税收优惠为50%, 以后每年均为25%。雇主提供给雇员因工作造成疾病或事故的免费或优惠的个人医疗津贴、健康检查、健康咨询服务、为致残职工提供设备和服务等不征税。

3.2 煤层气 (煤矿瓦斯) 政策

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扶持煤层气生产。美国《原油意外获利法》 (1980) 对煤层气生产税收实行“先征后返”的税收优惠补贴政策。《能源政策法》 (1992) 、《联邦政府对煤层气项目资助指南》 (1996) 分别规定, 当电力部门用煤炭改为煤层气时可得到优惠贷款, 对煤层气开发利用项目提供优惠贷款[13]。此外, 设立援助项目, 对煤层气开发利用、科研等进行资金及技术方面的帮助。

英国1994年实施企业投资计划促进中小企业开发煤层气项目融资, 对“合格行业”的公司投资可享受税收减免, 减免内容包括所得税减免、免交资本收益税、资本损失减免和延迟纳税等[8]。投资者将当年所得用于投资煤层气项目, 可享受比例为投资额的20%但不超过每年10万英镑的所得税减免;出售其持有的规定期限的“合格行业”企业股票所获得的收益免除资本收益税;在对资本所得进行征税时允许扣除因处理股权投资时出现资本损失部分的征税;将处理某项资产获得收益投资于新发行的企业投资计划股票, 可享受延迟交税的待遇。

4 对策与借鉴

我国目前采取的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工伤保险与安全生产责任险、煤层气抽采利用、安全生产奖励与经济处罚等措施, 与发达国家发展安全生产经济政策的构成模式与发展趋势基本一致。但在政策的权威性、科学性及其功能、力度、效果等方面, 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综合发达国家安全生产经济政策, 结合我国安全生产状况, 如何进一步发挥我国安全生产经济政策促进安全生产的导向作用, 可在以下方面进行借鉴。

4.1 立法强化保险政策, 突出工伤保险的事故预防功能

通过立法规范工伤保险制度, 确保工伤保障制度的强制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提高工伤保险制度实施与执行的力度。进一步扩大参保适用范围, 将临时流动工作者、自谋职业者等纳入工伤保险。将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 明确职业康复和工伤预防所需的资金比例, 发挥工伤保险的事前预防功能。

4.2 对违法违规行为从严惩处, 科学规范

进一步强化经济手段对企业的约束作用, 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统一相关法律法规对同一违法行为经济处罚标准, 规范处罚行为;制定具体处罚细则, 将经济处罚额度与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企业规模以及违规记录等相结合, 提高处罚办法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4.3 实施调动各方积极性的激励政策, 注重提供政府服务

制定全国层面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绩效考核奖励办法, 奖励在安全生产控制指标落实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部门、单位和个人。设立安全生产贡献奖励资金, 对在安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中介、协会以及科研院校进行奖励, 调动社会力量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设立安全培训专项资金, 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安全技能培训、农民工安全培训教育、相关技术与咨询服务, 充分发挥政府服务功能。

4.4 充分发挥税收促进安全生产的导向作用, 综合运用多种手段

建立涉及范围广、优惠幅度大的税收政策, 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促进落实有利于安全生产的税收政策。扩大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优惠行业范围和设备种类, 将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研发生产企业纳入优惠范畴, 提高税收减免额度, 鼓励和引导企业使用、研发先进安全技术和产品。加大对煤层气抽采利用的扶持, 运用税收减免、税收补贴、优惠贷款等手段, 加大对煤层气利用、煤层气理论技术研发以及规模化开发的支持。通过税收的导向作用, 引导企业向“安全、健康、先进”方向发展。

摘要:安全生产经济政策对于强化安全生产工作, 形成企业自觉增加安全投入、自觉防范事故的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系统介绍并分析了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工伤保险、经济处罚、援助与奖励、税收优惠等政策, 总结了发达国家安全生产经济政策的共同特点与经验, 结合我国现行的安全生产经济政策, 提出为完善我国相关政策的启示和借鉴措施。

上一篇:中职语文课教学法下一篇:NICU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