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花境分析与借鉴

2024-08-16

英国花境分析与借鉴(共4篇)

英国花境分析与借鉴 篇1

摘要: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 也是教育的归宿。英国职业教育十分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成为学习的主人, 提倡学生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同步发展, 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以能力为本位”的学生主体观。英国职业教育学生主体观的教育思想及其成功实践, 对正处于由外延扩张、数量规模向内涵发展、提高质量战略性转变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英国,职业教育,学生主体观,分析,借鉴

英国职业教育历史悠久, 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其职业教育的思想、方法和成就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英国也是最早建立职业教育体系的国家之一。笔者通过在英国的集中培训和对其他学院的考察学习以及在奇切斯特学院的研修学习了英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方法, 对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主体观的教育思想印象深刻。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也是当今世界共同的价值追求。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 也是教育的归宿。学生主体观在英国不仅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 更是职业教育的一种成功实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由外延扩张、数量规模向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英国职业教育的学生主体观及其实践或许可以为我国的职业教育提供有益的启发与经验借鉴。

一、学生主体观是英国职业教育的核心价值

英国职业教育十分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 提倡学生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同步发展,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有教无类”, 充分尊重学生个人权益, 处处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 以能力为本位”的学生主体观。对此, 笔者在奇切斯特学院研修期间感同身受, 受益匪浅。

(一) 民主管理, 聆听“学生的声音”

奇切斯特学院非常重视学生的意见, 建立了相应的组织和机制来听取学生的声音, 服务和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学校每学期开学后第三周每门课程选出一名学生代表, 全校共有此类代表350人左右, 再从中推选20名成员组成学生会。学生会设主席1名, 副主席3名, 代表全校15 000名学生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重大事项决策和反映学生的建议与要求。学校每年与350 人的学生代表会面三次, 听取他们的意见并及时作出回应。学生会定期同校方交换意见, 每月一次会议协调相关工作, 并负责组织开展社团、郊游、校际交往、活动室管理等工作。学校的教学质量内审, 对教师的评价性听课, 甚至新聘校长等重大事项均有学生代表参加, 学校的大小事务都有学生代表的影响。学生会有专门的工作经费 (一年大约10万英镑) , 活动室管理还可以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二) 贴心关怀, 建立辅导员制度

辅导员制度在我国高校已普及多年, 在奇切斯特学院却是近年的事。学校按照1︰175 的比例为全日制学生配备专职辅导员。辅导员负责所辖班级学生的考勤, 保证出勤率 (在英国学生上课的出勤率与成功率一样重要, 是外审、内审的重要考核指标) ;与任课教师和家长经常沟通;同所有学生每年至少谈5次话, 关心学生学习、生活、家庭变化等, 为每一位学生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每年分10个小组对学生进行8次团体辅导, 内容包括心理、学习、就业等, 学生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求助辅导员。辅导员职责明确, 工作细致繁多。

(三) 有教无类, 设立学习支持助理

英国职业教育的生源结构与我国高职院校类似, 想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会去学习学术课程 (A Level) 考入普通高校深造;中学毕业后倾向于就业的学生选择学习职业课程 (BTCE) , 部分学生可能毕业后进入普通高校学习, 但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会选择就业。对此, 奇切斯特学院专门聘有教师担任学习支持助理, 为残疾、智力障碍或学习有特殊困难的学生提供学习支持。学校实行小班教学, 每班20人左右。笔者在观摩教学时发现, 一个班上课一般是一名主讲教师, 另外还有一到两名学习支持助理在教学现场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和帮助。此外, 学校对残疾学生给予帮助, 如对患有眼疾的学生, 学校专门提供大字号的大开本教材、讲义, 费用由政府支出。

(四) 寓教于乐, 教与学有效互动

奇切斯特学院高度重视课堂教学, 认为“教学就像大楼是由一块一块砖砌起来的一样, 每一堂课对于实现培养目标和确保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学院通过“听课执照”项目, 组织一个经过系统培训的、包括校长和学生代表在内的75名成员构成的庞大听课团队, 深入课堂听课, 评判教师教学质量与效果, 肯定教师的成绩并提出改进计划。同时, 教师也按照课堂计划精心设计教学细节。每一堂新课前都要进行小测试, 检测学生是否掌握已学知识或技能, 是否具备掌握学习新内容的基础和能力。每位教师都想方设法发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 在教学中采取课堂测试、分组讨论、角色扮演、视频展示、信息技术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让不同学习习惯的学生都能有真实的参与感, 都能感到自己是特别的, 是受老师关注的, 从而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他们在互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气氛轻松自由、生动活泼, 教师和学生都在为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而积极努力。

(五) 强化基础, 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

英国学者认为“现代世界理科和文科的裂缝必然用人文科学来粘合”。奇切斯特学院同英国其他学院一样, 一方面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 同时也重视学生数学和语言能力的培养, 数学、英语和计算机是其核心课程, 并上升到了“核心技能”的高度。他们还十分重视教学中学生思维开发、通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等“软技能”的培养, 认为这是对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应有支持。

二、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主体观价值取向实施路径

我国主体性教育思想的研究始于20 世纪70 年代末。随着市场经济社会背景下对人的主体性的呼唤, “学生主体观”逐渐在教育领域形成共识, 90年代开始由理论进入实践领域, 这是中国教育思想和实践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个标志。但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 “学生主体观”并未在教育实践方面形成自觉, 起步较晚的高职教育也是如此。借鉴英国“学生主体观”的教育思想, 特别是奇切斯特学院的成功实践, 我国高职教育不仅要坚持“学生主体观”的价值取向, 而且应该以此为指导, 在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实践中迈出坚定步伐。

(一) 创新教学的方法途径

在国内高职院校中很难见到奇切斯特学院“教师和学生都在为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而积极努力”那样的生动场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仍存在“教师讲, 学生听;教师写, 学生抄;教师考, 学生背”的现象,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没能有机结合。因此, 必须改进教学方法, 还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现教学互动, 从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向以学生、情景、实践为中心转变。教师的责任是创造条件为学生进行正确的选择服务。知识、信念和行为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选择、体验和实践, 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教师要采用以旧引新、设疑激趣、研究讨论、角色表演、信息技术等方式和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让学生去体验、去领悟、去感受, 让他们在收获知识、技能的同时收获学习方法、治学态度和成败体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教师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 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 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 他将越来越多地成为一个顾问, 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 一位帮助发现矛盾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二)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十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迅猛发展, 现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多校区的办学、大班的教学方式、流动的学生团体、虚拟的网络世界与社会化的生活服务, 使过去那种令人亲切温暖的师生情感变得生疏平淡。情感是教育的血和肉, 如果抽掉了情感, 再好的教育都是苍白的。要改善目前日益淡漠紧张的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需要师生共同努力, 但关键在于学校和教师, 在于教师改变居高临下的师道尊严的传统教育观, 树立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主体观,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创设信任尊重的情感氛围。爱学生是教师的第一天职,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生只有“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 乐其学”。教师爱生如子, 学生才会爱校如家。

(三) 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

BTEC课程是英国职业教育的品牌教育产品, 学生除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外, 还将具备管理与发展自我能力、沟通能力、交流通讯能力、管理项目完成任务与解决问题能力、运用数字技术能力、运用设备与软件能力、创新与设计能力等七方面的通用能力, 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也就是说, 英国职业教育特别重视学生“软技能”的培养, 这对我国高职院校是一个有价值的启示。我国高职院校在探索发展过程中, 部分高职院校片面强调职业性、技能性, 甚至忽视数学、英语与专业基础理论课的教学, 高职教育的功利化、工具化日益明显, 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人文精神的培养, 遮蔽了教育的真正价值, 以致所培养的人才出现了“上手很快, 成长很慢”的现象, 缺乏发展后劲。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针对高职教育学生基础知识不够系统、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的突出问题, 经过多年探索, 形成了“1221”人才培养模式, 即将学校建成一个资源共享的开放平台, 实施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两条主线”系统培养, 全面推行“双证制”, 建立毕业生延伸培训机制。该成果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成果的价值就在于破解了高职教育普遍存在的学生基础知识不够系统、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的难题。

(四) 关注特殊学生的成长

受奇切斯特学院的启示, 我国高职院校要给予学生全面的人文关怀, 要重点关注生活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生理残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行为不良学生、有心理问题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等学生群体。真正树立“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 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 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因材施教, 做好个体成长方案, 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 学校、家庭、辅导员、教师和学生要形成合力。作为教师, 一旦失去爱心和责任感, 必将在麻木中失去基本的教育良知。特殊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是学校和教师的最高成就。

(五) 发挥学生会的重要作用

如前文所述, 奇切斯特学院学生会在学校民主管理、维护学生权益等方面发挥了让国内高校学生会羡慕的重要作用。虽然我国不能照搬他们的制度和做法, 但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却值得学习、借鉴。国内高职院校学生会是学校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 学生会的价值目标是“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 但实际上繁杂的学校事务占据了学生会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为同学服务”变成了“为学校服务”。部分学生加入学生会的动机不是为了服务同学, 而是为将来就业和进入社会多一块敲门砖。高校现行的学生管理模式把学生排出在学校公共事务管理之外, 学生失去了主体地位, 学生会基本上没有在学校民主管理中制定规则和分配资源的话语权, 致使其无法有所作为。现代大学制度环境下, 学生有对学校相关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参与大学公共事务管理是由学生代表组成的学生会的权利和义务。所以, 学校要转变观念,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他们合法有序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发挥他们在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在学生会干部的选拔任用上要经过公开公正的民主程序, 为他们开展工作打下群众基础。同时, 学校还应为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需的经费、场地等物质保障, 让学生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功能得以充分展现。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希望学生把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当成“一种学习过程、一种社会体验、一种民主体验、一种成长的经历和职业的准备”, 这或许就是发挥学生会重要作用的价值所在。

花境应用现状与前景分析 篇2

1花境的含义

现阶段对于花境意义的解读没有统一的定义, 有很多不同的说法, 比如花境也被称为花边、花带, 一般都采用宿根花卉, 让它们交错地混合在绿篱笆、栏杆、草地边缘、公路两旁、建筑物前面形成长条的应用形式;花境是将自然界的林地边缘地带多种野花交汇的状态模拟出来, 通过艺术的表现手法的应用方式;花境也是一种种植形式, 是从规则到不规则的状态, 大多种植灌木和多年生花卉。综上, 笔者认为花境是1种自然应用宿根草木和灌木的花卉应用形式。

2花境应用的意义

2.1 提高城市的生态和绿化水平

花境中通常把自然的花和叶应用到城市的绿化建设中, 体现出自然生态。布置植物时大多会注意植物的高低状态、色彩以及花期交错搭配、呈现季节变换、层次感。花境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的绿化水平以及生态建设水平。

2.2 有利于实现城市的绿化经济效益

在花境的应用中, 通常采用宿根类花卉为主, 并且多采用野生品种, 成本相对较低, 并且可以形成一种群落, 起到长时间的欣赏效果, 减少花卉的更换量;花境管理可采取粗放型管理, 有效地节约人力物力。

2.3 符合现在的城市园林发展生物多样性

在花境的应用中, 选用的植物种类非常丰富, 大部分低矮植物都可应用, 上文也有提到主要是宿根花卉, 在一个花境中所应用到的种类少则十几种, 多则几百种, 多样性的植物可以满足四季变幻的不同要求, 符合现在城市园林发展的多样性要求。

3花境的应用现状分析

花境的花卉应用模式在欧美比较流行, 在国内的应用还不够广泛。一些大城市对生态的关注比较多, 有着局部的应用, 其中南方城市的应用比较广泛, 以杭州西湖为例。杭州西湖风景区的湖滨长桥公园对花境的应用比较典范, 为了将景物的美感更深刻地展现出来, 运用了花境的配置, 不仅为了凸显出建筑物, 同时也给游客远观留了很大的余地。首先配置灌木, 比如鸡爪槭, 它可以有效地引导视线, 还实现了空间的障景;同时布置水果篮、美女樱、石菖蒲等花境植物材料, 配合一些海寿花, 花叶芦竹等水生植物, 呈现出生动活泼的景象。花境在北方城市的应用中, 主要是在北京, 一般多用在公园, 但是中心街道应用较少。南方城市都是以宿根花卉为主, 这几年以上海为例开始使用专类的花草, 而北方城市还是以混合花境为主。

国内对于花境的研究很少、系统研究也不多, 主要是附在基础表面的研究。现有的文献中, 吴迪新的《花卉应用与设计》比较详尽, 阐述了花境的起源、类型、设计以及具体的施工方法, 并进行总结。另外也有一些这方面的书籍。

综上所述, 花境在我国的应用还是非常的少, 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

4花境的发展前景

4.1 政府大力支持

在上海花境的发展较为良好, 这是因为当地政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中国景观艺术网曾经这样报道, 上海的花境建设时, 当地的园林管理局在设计以及施工方面提供了很大的技术工程规划。中国益农网报道, 在2005年南京的雨花台区出台了《南京雨花台区花境建设规划》, 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花境的规划措施, 根据这部规划雨花台区施行了花境的建设。笔者实地进行考察, 南京雨花台区就有花境这个地名, 其中有很大片的花境建设。

4.2 大力推广花境建设

在居民中推广, 让人们了解花卉, 接受花境并且喜欢上它。可以通过园林宣传部门进行宣传, 也可以在网上发布这方面的信息。

4.3 发展花境的专业公司

有了专业技术的花境公司, 就可以提供丰富的植物材料, 保证切实的落实到城市的规划中。

4.4 设计师要掌握专业的花境知识和设计技能

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 设计师应该通过以往的资料以及图片, 了解大众的喜好, 建造出的花境符合大众的审美。另外要研究植物, 保证设计出具有独特性的花境形态, 并且还要保证花境具有季节性。

5结语

花境在欧美国家非常的流行, 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很强的影响力, 但是现阶段我国开始进入初步的发展阶段, 只要能够投入相关的人力物力, 花境的发展一定有一个很好的前景。

摘要:花境是一种最自然的美, 最具有亲和力的花卉应用形式。我国目前对花境的研究比较单一, 缺少植物材料。本文探讨了花境的应用现状, 并分析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花境,现状,前景

参考文献

[1]王美仙, 刘燕.我国花境应用现状与前景分析[J].江苏林业技, 2006 (3)

英国花境分析与借鉴 篇3

关键词:医疗保险制度,国家医疗保险模式,商业医疗保险模式

在发达国家中, 英国和美国的医疗保健制度各具特色, 英国实行国家免费医疗保险模式, 美国是商业医疗保险为主导的国家, 英国和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模式不同, 所带来的效应也不同。

1英国的国家医疗保险模式 (NHS)

1.1 制度模式

1948年, 英国工党政府通过并颁布了《国家卫生服务法》, 建立了全民免费医疗服务体系 (NHS) , 这是一种典型的国家医疗保险模式。英国的国家医疗保险规定凡英国居民均可享受国家医院的免费医疗, 由政府直接举办医疗保险事业, 通过税收形式筹措医疗保险基金, 采取预算拨款形式给国立医疗机构。医生及有关人员均接受国家统一规定的工资待遇。国家医疗保险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收入, 约占全部国民保健费用的80%以上。其余的由人们缴纳的国民保险费、看病处方费、受益人为享受及时的较高档次的医疗服务而支付的费用来弥补。筹资方式是现收现付式。

1.2 医疗服务的提供

英国的国家医疗保险制度形成了初级卫生保健服务 (全科医生提供) 、地级服务 (由政府提供的社区服务) 和医院服务 (专科医疗服务) 的三级服务体制。一般常见病患者必须先到初级卫生保健中心看全科医生, 医生根据病情的需要把病人转到相应的上一级医院治疗, 在转诊的时候如果认定病情复杂, 可以直接转给三级医疗机构。全科医生为自我雇佣者, 全科医生向公众提供医疗服务后, 可以向政府申请根据就诊人数和医疗工作量发放津贴。

1.3 医疗费用的支付

国家财政通过预算拨款的形式将医疗保险资金分配给由政府主办的医疗机构, 或通过合同方式购买民办医疗机构、私人医生的医疗服务, 由这些医疗机构向国民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医疗服务。患病的被保险人与医院之间不发生直接的财务关系。

1.4 英国国家医疗保险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

(1) 公立医院效率低下。

政府承担、控制绝大部分医疗费用, 不仅造成公立医疗机构缺乏活力, 设备、人手配置不足, 医疗、医护人员积极性差、效率低下等问题, 而且可能降低医疗机构采用新技术、购买新设备的积极性。

(2) 转诊看病等待时间长。

近乎免费提供的医疗服务, 可能导致公众对医疗服务的过度需求, 从而使排队就医成为公立医院司空见惯的经常现象。医院就诊供求矛盾大, 门诊要排长队等候, 住院治疗更慢, 一般要等几个月, 有的地区甚至在一年以上。

(3) 医疗消费的不公平。

部分收入较高的社会群体可能选择购买商业医疗保险, 以便避开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的公立医院。按照英国法律规定, 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个人和企业可享受税赋减免优惠。因此, 收入较高群体选择商业医疗保险, 自费去私立医院就医, 国立医院主要是那些慢性病人, 老年人和低收入者就医。这就形成了医疗消费的不公平现象。

针对这些问题, 政府对国家医疗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 改革措施主要集中在提高医疗机构的效率和解决医疗服务公平性两个方面。

2 美国的商业医疗保险模式

2.1 商业医疗保险

美国的商业医疗保险公司大约分为两类, 一类是非营利性的, 一类是营利性的。非营利性医疗保险公司主要为投保者提供门诊和住院医疗服务, 营利性保险公司主要为个人或团体提供住院医疗保险, 重点承担费用较高的医疗项目。

美国商业医疗保险中, 非营利性健康保险公司提供了相当大一部分服务, 主要有成立于1930年的蓝盾保险计划和蓝十字保险计划, 前者提供门诊服务保险, 由医生发起, 后者提供住院医疗服务保险, 由美国医院协会发起。它们所提供的健康保险的保费比一般的保险公司提供的保费低, 主要原因在于, 一方面它们是非盈利性组织, 绝大部分州都给予其税收上的优惠;另一方面, 它们都与其成员医院或医生达成协议, 医院或医生在为被保险人提供医疗服务时, 均收取较低的费用。

2.2 社会医疗保险

美国国会于1965年通过了《医疗保障法案》, 授权联邦政府建立了两种社会医疗保险, 分别是老年医疗照顾保险 (Medicare) 和贫民医疗救济保险 (Medicaid) 。

(1) 老年人医疗照顾保险。

老年医疗照顾保险主要由联邦政府出资和管理, 申请者必须是美国公民, 而且必须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并向国家缴税10年以上, 终身残障者及其家属或者晚期肾病患者也可以申请。参加该保险不受收入和资产方面的限制。也就是说, 联邦政府对百万富翁和工薪阶层的普通退休职工一视同仁。该保险申请一旦通过, 一般享受终身。目前全美共有4310万人获得了医疗照顾保险。联邦政府将负担这些人全部的住院费和大部分的医药费, 小部分医药费则由他们本人埋单。

(2) 针对穷人的医疗救济保险。

贫民医疗救济保险由州政府管理并主要由州政府出资。该保险主要提供给低收入的美国公民或者合法移民, 其个人或者家庭年收入必须低于各个州公布的贫困线标准, 其个人或者家庭资产 (包括汽车、住房和各种银行存款的账户等) 也不能超过特定的标准, 州政府每年都要对保险参加人进行审核, 以考察其收入和资产变动情况, 一旦超标就将取消投保人的投保资格。目前全美共有4930万人获得贫民医疗救济保险, 获得保险的主要是5类人:孕妇、儿童、18岁以下的青少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残疾人。对这些人, 政府将负担其住院治疗80%的费用, 剩下的部分由保险参加人自理。

2.3 美国医疗保健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医疗费用居高不下。

美国有着全世界最先进的医疗技术, 美国每年消耗的医疗费在世界上排第一, 其金额占世界医疗费的40%。美国政府对医疗保健事业的投入规模数量惊人。全部卫生保健支出中, 美国政府支付的公共负担部分接近1/2, 包括医疗保健在内的社会保障项目已经成为美国联邦政府第二大财政支出项目, 规模仅次于军费开支。而且联邦政府的医疗投入呈逐年猛增的局势。

造成美国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是第三方付款制度易造成过度的医疗需求, 医疗费用难以控制。其次, 以制药公司为龙头的医药产业研发成本巨大, 所以在给药品定价时自然要考虑回收巨大的研发成本。同时医药产业在美国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利益集团, 为了保持本行业的丰厚利润, 医药产业想尽各种办法维持目前药价居高不小的局面。

(2) 企业负担沉重。

尽管美国人的医疗保障主要靠市场, 但是由美国人自己承担的保险金并不是很高, 很多企业雇主支付雇员的全部或部分保险费, 造成企业负担沉重。在美国, 政府鼓励公司和业主为雇员提供医疗保险费, 按费用多少给公司免税, 美国公司一般都会为雇员支付部分甚至全部医疗保险金, 一般的做法是公司负担80%到90%, 个人负担10%到20%。美国人口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 通过雇主购买私人医疗保险的美国人目前大约有1.75亿, 只有2700万人完全靠个人购买私人医疗保险。对雇主来说, 雇员的医疗保险费用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很多中小企业难以承受。

(3) 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与享受的不公平性。

在美国, 至今仍有4600万人没有任何医疗保险计划, 他们难以承担昂贵的医疗费用。其次, 由于商业医疗保险制度占据主导地位, 那些患有慢性病、遗传性疾病以及其他疑难杂症等适龄患者很容易被拒保, 而社会医疗保险享受标准较严格、保障标准偏低, 无法解决困难群体的医疗问题。另一方面, 医疗卫生资源的享受存在阶层差别, 私立医院具有较好的医疗设备和较高的医疗技术, 它们为有钱人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而公立医院主要为残疾人及穷人提供免费的、相对质量低的医疗服务。

针对这些问题, 美国政府也进行了改革, 但是改革受到一些利益团体的阻挠, 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3 英美两国医疗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3.1 医疗保险制度模式的构建应立足于国情

一个国家的医疗保险制度模式, 必须符合本国的基本国情。英美两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就是两国政治文化的集中体现。二战以后, 英国宣布建成第一个福利国家, 建立了一整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体系。英国的国家医疗保险模式是英国福利国家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体现了英国政府高福利、公平性的政策取向。而美国的商业医疗保险为主导的医疗保险制度模式是适应高度竞争的市场经济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 体现了美国一贯以来所主张的自由、效率原则。美国人有不信任政府的传统, 对政府的效率始终心存怀疑, 他们很强调要对自己负责, 认为过分福利会养懒汉, 一旦国家全包, 必定造成巨大的医疗浪费, 失去监督和利益平衡, 最后必然导致低效率。在医疗保健制度中, 美国采取了以市场为主导的商业医疗保险模式, 很好了诠释了美国的这一理念。

我国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 不能盲目跟风、照搬国外的制度模式, 一定要立足国情, 构建适合我国经济社会需要的医疗保健制度体系, 建立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制度。

3.2 医疗保险制度要注重效率, 更要兼顾公平

英美两国的医疗保险实践说明, 在市场化的医疗保险和全民公费医疗之间, 高效和公平很难兼得。英国的国家医疗保险制度很好地实现了公平, 但是却造成公立医院效率低、排队等候难等问题, 美国以市场为导向的医疗保险制度虽然取得了较高的效率, 但是公平性明显缺失。尽管如此, 英国国家医疗保险模式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是世界最好的医疗服务体系之一, 而美国医疗保障的非全民性以及不公平性引起了相关社会阶层的严重不满, 成为美国社会不稳定的诱因并引发政府的信任危机。这说明, 在医疗保险领域, 效率只是一方面, 而公平才是人们更关注的。

当前, 中国正面临着深刻的经济社会转型, 经济社会结构的调整加剧了社会群体的分化, 医疗保障的城乡二元性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障碍。为此, 必须切实解决中国城乡居民医疗保障问题, 抵御他们面临的疾病风险, 促进社会公正, 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3.3 医疗保险制度应注重预防和保健

比较而言, 英国国家医疗保险模式以较少的医疗费用实现了较高的国民健康水平, 而美国的医疗保健体系以高投入、低产出而闻名于世。就成本来说, 英国的医疗保健支出, 无论是国家总体支出规模, 还是人均卫生花费, 以及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都远远低于美国。而就效率来说, 以普遍使用的衡量国民健康水平的两个指标, 婴儿死亡率和人均预期寿命为例, 英国都排在了美国前列。

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英国注重初级保健, 把很多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 所以总体所花费的医疗费用并不多。而美国的商业保险公司对于预防性医疗措施缺乏兴趣, 一般不愿意为预防性治疗支付医疗费, 这使得一些原来本可预防的病症拖到后来变成了大病。虽然保险公司愿意为这些大病支付费用, 但治疗大病显然要花费更多的医疗资源, 既不符合患者的意愿, 也不符合少花钱多办事的经济原则。

借鉴英美两国的经验, 在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中, 要强调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和初级保健工作, 从而提高我国的居民健康水平, 降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支出。

参考文献

[1]张晓, 刘蓉.社会医疗保险概论[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4.

[2]郑秉文, 穆怀中译.福利国家经济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3.

英国花境分析与借鉴 篇4

PBL教学法由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Barrows教授首创, 在美英等国顶级医学院校开展多年, 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得到广泛认可。PBL教学法可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如文献检索、逻辑推理、归纳总结、口头表达、文字书写, 从而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技能。鉴于此, 我国各医学院校也逐步开展了PBL教学, 在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2]。

然而, 目前在各医学院校基础医学教学中全面推广PBL教学法还存在一定困难, 笔者在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执教多年, 对其在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开展PBL教学有一定理解和经验, 兹分享如下。

1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PBL教学安排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PBL教学通常为小组上课, 每组10~14 名学生, 配备1 名教师, 讨论时间为1~2 小时, 教师和学生分别拥有不同的课程资料。以生物和生物化学课程为例, 该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一学年, 上课总人数为120 人左右, 课程教学分大班授课和小班授课 (PBL教学) , 共50 学时, 其中执行PBL教学的课程占总学时的1/3 左右。PBL教学部分包括7 章内容, 分别是细胞结构与功能、p H值与缓冲液、膜结构与膜运输、糖代谢、脂代谢、信号传导机制、蛋白合成和抗生素。由于课程属于基础医学教育内容, 因此所设计的问题偏重于基础理论讨论, 并穿插一些较为简单的临床病例, 此种设计与目前我国较为流行的案例式 (病例式) 教学颇为不同。

2 PBL教学实例

本文仅以生物和生物化学课程“膜结构与膜运输”为例, 说明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PBL教学形式。这一章学习前教师和学生拿到各自的教学资料, 其中学生的资料共有17 个问题, 教师的资料除问题以外还备有简要提示答案。学生在开学初就可通过网络课程获得教学资料, 提前自学教材并查阅相关文献。在PBL课堂上由教师主导进行问题讨论, 并根据学生综合表现予以分数评定, 但以学生能够获得正确的知识为终极目的。

“膜结构与膜运输”的17个问题为:

(1) 列举生物膜的四种功能。

(2) 列举细胞膜三种不同的生物化学组成。

(3) 图解磷脂分子和甘油三酯的结构组成。

(4) 上述两种脂类分子的物理特性是什么?磷脂分子的什么物理和化学特点使它们聚集形成膜脂质双分子层或囊泡?

(5) 绘制典型的浆膜“流动镶嵌模型”并进行标识, 确切说明细胞膜内外的特征。

(6) 说明什么是“横向分子运动”和“翻转运动”。

(7) 试举三例说明依赖膜流动特性的膜生物学功能。

(8) 试说明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如何影响膜流动性, 这些分子的主要食物来源是什么?

(9) 来自亲水性球蛋白的膜相关蛋白表现出不同的折叠方式, 试解释多数膜蛋白都包含 α- 螺旋结构常用序列的意义。

(10) 试举例说明跨膜蛋白和胞膜内蛋白以及它们的功能。

(11) 如何用实验区分胞膜外蛋白, 跨膜蛋白和胞膜内蛋白?

(12) 列举可以穿过细胞膜而无需载体蛋白的四种物质。

(13) 列举四种依赖于特殊的载体蛋白才能穿过细胞膜的重要生物学物质。

(14) 如何区别“初级主动转运”和“次级主动转运”过程, 试给出明确的例子。

(15) 葡萄糖在不同的组织是由许多不同过程进行跨膜转运的, GLUT-2 转运蛋白在肝脏和胰腺的生理学重要性是什么?GLUT-4 转运蛋白在肌肉和脂肪组织的生理学重要性是什么?

(16) 参照转运系统知识, 试解释使用葡萄糖/ 电解质替代治疗霍乱的生化原理。

(17) 有没有其他现成的和廉价的家用或烹饪产品与上述方法相似, 对霍乱的治疗有效?

从上述问题的设置可以看出,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PBL教学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 以学生自学为主, 全面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该特点与国外人才培养的一贯理念和方式一致。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学生必须利用课后时间查阅大量书籍和文献, 掌握一定知识才能回答上述问题, 因此极好地锻炼了其文献检索、归纳总结能力。

(2) 根据学生知识水平设置相应问题。该门课程教学对象是在国王学院进行医学学习的一年级学生, 之前已经学习过简单的生物学及生物化学 (高中阶段) 知识, 同时在学的大学课程还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生物数学、医用统计学等。因此, 问题设置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与水平, 同时又有一定延展性, 使其在知识获取中有所突破。

(3) 问题设计以理论为核心, 突出知识的融合性。由于国内外医学课程设置不同, 国王学院生物和生物化学课程是一门融合课程, 内容涵盖我国的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等。因此在PBL教学中, 可以通过问题设置使学生将知识有机联系起来, 以理论知识掌握为主, 要求学生对这些问题有较好的理解和记忆。

(4) 问题突出了基础医学的特点, 即以学习和掌握“生物学功能”为目的, 为学生今后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打下牢固基础。

(5) 理论联系实际, 强调知识的实用性。此种问题设置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掌握理论知识, 还能学习实验技术以及基本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了解临床治疗原理, 同时联系日常生活, 增加问题的趣味性。

从上述“膜结构与膜运输”的17 个问题中我们可以得出, 对任何一门课程, 实践PBL教学法必须以课程特点为基础, 知识掌握为核心, 提升学生能力为目的, 才能提高整体教学质量。3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PBL教学法对我国基础医学教育的借鉴作用

3.1 课程体系改革

国外医学院校课程体系与我国颇有不同, 目前我们面临着改革现有医学教育课程体系的困境。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沿用苏联课程体系, 该体系存在一些弊端。如果能将以“学科为中心”课程体系变为“以器官为中心”课程体系, 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强调课程融合, 剔除各学科之间重复与陈旧内容, 缩减学时,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必将大幅度提升我国医学生综合素质[3]。

3.2 思想体系建设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内敛”“中庸”等特征对整个教育体系影响颇深, 使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过程都呈现被动式吸收特点, 同时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缺乏批判性学习精神, 整体创新能力较差。因此, 在医学院校推行PBL教学法的同时要注重对教师和学生思想的引领, 使其主动融入教学改革。

3.3 教学条件建设

PBL教学对教学环境要求较高, 比如需要配备PBL教室、一定的网络环境、动态更新网络课程等, 特别是以大班授课为主的基础医学教学, 开展PBL教学存在较大困难。因此, 必须在教师、教材、辅导材料、课程设计、网络设备、教室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4]。

3.4 教学法服务于教学目标

PBL教学法自创建以来已历经近60 年, 但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近年来, 各医学院校开展PBL教学往往与案例式教学或病例式教学相混, 特别是在基础医学教学阶段, 常采用病例式教学方式, 这无疑增加了学生学习难度。事实上, 从英国国王学院的教学案例可知, PBL教学法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 既适用于基础医学学习阶段的学生, 也适用于临床学习阶段的学生, 关键在于如何“以问题为导向”。只要问题设置合理, 体现教学大纲中应掌握的知识, 适当增加问题的融合性、延展性和趣味性, 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的PBL教学也会为学生接受。

3.5 教学评价

成绩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较为看重的, 医学院校学生往往花费很大精力通过背诵等方式获得较好成绩。PBL教学法注重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 对各方面能力进行评价, 从而对其学习成长给予更多帮助。因此, 改革现有评价体系, 还需要摸索和努力。

总之, PBL教学法的推广已在各医学院校展开, 本文通过介绍英国伦敦国王学院PBL教学实例, 希望对我国基础医学教育提供一定借鉴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厉岩, 马建辉, 雷红英, 等.综合性大学医科PBL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4) :59-61.

[2]宋向秋, 肖海, 李志平.PBL教学法的发展历程及对中国医学教育的影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 (7) :96-97.

[3]盛瑞, 龚政, 耿明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教学模式的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 33 (11) :217.

上一篇:校园犯罪下一篇:综合布线的设计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