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经验与借鉴

2024-08-10

成功经验与借鉴(共10篇)

成功经验与借鉴 篇1

德国随着其经济的发展、相关法规的完善已成为欧洲第一电子商务大国。据德国邮购协会年报显示,德国2011年全年电子商务盈利增长15%达到211亿欧元。在电子商务盈利额迅猛增长的出色成绩中,网络零售业功不可没。据德国邮购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德国网购业的营业额达到183亿欧元,占零售业营业总额的7.8%。德国网购业的辉煌得益于如下几方面的发展:

一、德国网络零售业的多元化

德国网络零售业的经营企业主要有三种:

(一)各生产企业、服务供应商建立的网络销售平台

德国约90%的企业拥有网络销售平台,他们利用自己的销售网、库存网提供从产品生产商直接至消费者的便捷服务,减少了中间商环节,提高了价格竞争力。同时这类生产厂家和服务供应商还能利用网络销售平台,以最快的速度掌握市场需求资讯调整生产。有时他们也会根据库存状况及时利用网络平台发布价格变动的资讯以清理库存,而消费者也会因此买到价格低廉的商品。

(二)专门从事网络销售的网上销售公司

这类公司通过信息网络广泛收集购物需求并将它们分类汇集起来,以大批量订货获得价格优惠,避免了实体销售商因需要防止资金积压和货物囤积,迎合市场多变的需求,增加货物种类及规格不能从厂家大量购进同种货物而享受优惠的弊端,节省了库房、销售场所、雇员的开支,减少了成本。在德国有很多网上销售公司能够直接利用生产商庞大的库存网和供货渠道建立起自己的供货、服务网络,更加便捷的为每个库存点周边的消费者进行服务,节省了运输成本。同时这些网上销售公司还能及时向生产和服务企业反馈消费者的需求,让制造商的产品更适应市场,也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客户。

(三)企业咨询服务供应商

在德国此类供应商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迈向了繁荣。他们为企业提供网上咨询业务,内容涉及商务法规、市场调研、数据分析、企业网络销售平台的搭建、企业形象推广等诸多领域。他们推动了德国企业的发展与完善。

此外德国网络零售业经营方式也有显著的多元化特点。在德国生产商和服务企业不光建立自己的网络销售平台,同时也和专业的网购网站联手,在后者更加专业的网络销售平台上进行产品和服务的销售。例如,德国绝大多数旅游公司、酒店、电影院、汽车租赁公司、航空公司都与专业的网购网站进行合作,推出定制旅游,预订酒店、电影票、机票等业务,为消费者量身定做旅游全程。这不仅大大促进了德国旅游业的繁荣,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而在我国大多数旅游公司还只是局限于自己建立的网络销售平台,缺乏和专业网购网站、酒店、票务公司、旅游景点的良好合作,游客还只能根据旅游公司设计好的线路进行选择,很难在网络上一站式订购个性化行程。

二、德国网络零售业法规及信用体系较完善

德国《民法典》以“特殊营销形式”将电子商务等新兴销售形式列入了法典,以国家基本大法的形式规范了网络零售业,对电子商务合同的订立和电子签名效力等问题进行了规定。同时《网络及其它电子交易特别规定》、《退货法》等强调了消费者利益的核心地位,规范了行业秩序,为网购消费者维权提供了法律依据。在《电信媒体法》还特别规定了法律主体的网络经营主页必须包含经营者的详细信息如名址、联系方式、税务登记号等。同时经营者须公布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详细信息,且经营者负有对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的义务。另外,德国制定的《广告法》、《商标法》、《知识产权保护法》、《包装条例》、《电信法》、《价格说明条例》等也为网络零售业提供了相关的法律规范。

德国的网络零售业也订立了相应的行规以规范市场,包括销售信息必须真实,不得有误导消费者嫌疑,不得构成不正当竞争,不得违反数据保护法等。还特别强调了商家不能列出霸王条款,如“只能用原包装退回订货”等。在网购中如果消费者不满意所订购的产品,在不损坏和未使用的前提下两周之内可以无条件退货。这些行规为德国网购消费者提供了充分的网络购物法规及行规的保障,极大地促进了德国网络零售业的繁荣。此外德国建立了欧盟范围内最大、最成熟的商业信用机构,拥有约占总人口数三分之二公民的信用资料。它可以为各方提供充分且详实的信用资料,从而降低网络交易风险。

三、德国建立了众多的电子商务行业协会

德国邮购协会、德国互联网经济协会、德国信息通讯和新媒体经济协会、德国欧洲消费者中心、德国网上购物消费者协会等行业协会为消费者和销售者、行业和政府搭建了良好的桥梁。他们积极协助解决消费者与销售者的纠纷,帮助政府进行监管,促进行业的规范化,为本行业在合法范围内争取最大的利益。他们向消费者宣传网购法规,保护消费者权益,及时向行业内发布最新资讯,展开专业性研讨会以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并对网络运营商进行质量认证,净化了市场,促进了良性竞争,保护了消费者。

四、德国的网络建设居世界前列

德国的宽带和光纤普及率都很高,2010年德国1Mbps带宽的家庭宽带覆盖率达到近100%,而德国人平均上网费用仅占年人均GDP的2.4%,如此完善的网络建设和低廉的价格为网络零售业开拓了更广泛的商机。而我国网民上网费用却占到人均GDP的7%左右,网络覆盖率也较低,阻碍着我国网络零售业的发展。同时德国的电子商务更将触角伸向了手机领域,很多商家都积极开发手机电子商务的沃土,目前用手机上网购物成为德国一大新的时尚。

五、德国拥有完善的物流体系

德国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与网络零售商合作,提供多种方便快捷的服务,如立刻送货服务、隔夜送货服务、约定时间送货服务、24小时送货服务、礼品送货服务等各类物流增值服务。许多物流公司与商家的售后服务体系进行了全面的衔接,成为了商家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些大型网络零售商创立或扩建了自己独立的物流部门,集中整理货品统一配送,免去了零货散送带来的成本及时间上的消耗。

从德国网络零售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中,我们不难得到启示,针对我国目前网络零售业市场准入门槛低、法规不健全、销售形式单一、行业协会有待完善、网络建设仍需加强,物流业建设及管理迫在眉睫的现状,我们还期待有关部门、协会及商家能共同促进我国网络零售业的立法、监督与发展,我国的网络零售业消费者能更好地提高法律意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网络零售行业将成为健康、有序、方便百姓生活的支柱行业。

参考文献

[1]bvh-TNS-Studie.(2010).Distanzhandel in DeutschlandErgebnisse 2010.Bundesverband des Deutschen Verhan-dels e.V.

[2]bvh-TNS-Studie(2011).Distanzhandel in DeutschlandErgebnisse 2011.Bundesverband des Deutschen Verhan-dels e.V.

[3]Christoph Wenk-Fischer.Die Wirtschaftslage imBtB-Versandhandel 2011.Bundesverband des DeutschenVerhandels e.V.

[4]陈卫佐.德国民法典[M].北京:中国法律出版社,2006

[5][德]C.W.卡纳里斯/杨维.德国商法[M].北京:中国法律出版社,2006

[6]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R].国办发2008-11

成功经验与借鉴 篇2

一位哲人说过:无论做什么事情,你的态度就决定了你的高度,进取心是进入更高境界的前提。我经过一年半的自考学习,顺利通过了14门,英语和毕业论文正在积极准备中。

结合这阶段的学习,我把我的学习体会与同学们一起分享,愿大家都能早日顺利通过自考,能够学以致用。自考必读:自考复习成功经验借鉴。

因为参加自考的大都已参加工作,所以,我们的时间、精力和能力都很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那么,怎样使我们的`学习更有效率呢?我个人认为,参加辅导班可以说是一条捷径。我报的是233网校自考的辅导班,刚开始的几节课基本是听天书,幸好老师没有纯粹的说教,时而语言幽默,时而穿插形象事例。慢慢地,我的学习兴趣日益浓厚,以致我一有时间就钻在里面无法自拔。

一般地,我在拿到一本书后总是习惯性地先看目录,了解本书的章节和主要内容。学习之前,习惯先预习,大致了解这课的内容,有时带着疑问上课感觉特别有收获,

课后利用时间消化。自考必读:自考复习成功经验借鉴。晚上睡觉时像过电影一样把白天所学温习一下。如此坚持,直到串讲之前。

我最深刻的体会是:我有两门课能够顺利通过完全得益于精讲课。因为这两门课的内容多,而且很难理解,在考前我近乎放弃了。在看不进书的情况下,我反复听老师讲课,最终都顺利通过了。所以再次强调,不到最后关头,不要轻言放弃!

考试的题型一般是固定的,考前15天做一些模拟试题,对比分析历年试卷,这些233网校自考网都有,可以大致了解考试的重点,哪些考过了,哪些还没有考,今年会考些什么,而有些知识是每年必考的。

我的习惯是在听完课和分析试卷后,立即整理一本我认为是重点的复习资料。然后再听精讲,再对照历年试卷,把可能遗漏的知识再及时补上。以后复习我就不看课本而只看这本浓缩版的复习资料了。如此做法,虽然有些费事,但当一次次顺利通过有时甚至高于70的分数出现时,我的心理除了激动已别无其它!

成功经验与借鉴 篇3

一、 可口可乐的奥运营销历程

可口可乐公司自1928年赞助阿姆斯特丹奥运会至今,已有84年的历史,可口可乐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从一开始就有着相似的发展经历。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希腊雅典举行,也就在同一年,“可口可乐”首次走出了美国本土。到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可口可乐公司开始了长期不间断的奥运赞助。八十多年来,可口可乐不仅成为历届奥运会的指定饮料,还与奥运会共同创造和弘扬了人类奋斗进取的历史和精神。奥林匹克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揭示了世界各国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目标,这个格言也可以运用在可口可乐公司和奥林匹克运动长远的合作关系上。

从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上的1000箱可口可乐开始,可口可乐公司一直赞助奥运会,从未缺席,是世界上连续赞助奥运会时间最长的公司,每一届奥运会在可口可乐的发展历史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二战结束后不久,当时的英国由于战争而满目疮痍,可口可乐的生产力也遭到破坏,借助1948年伦敦奥运会的契机,公司重建了基础设施,从欧洲用船运来了货车和一箱箱的产品;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那时候可口可乐在当地还没有装瓶厂,是奥运会让其建立起了基础设施,提高了生产能力;再后来,1992年在阿尔贝维尔举行的冬奥会,为可口可乐提供了不可思议而又强大的营销途径,在整个萨瓦地区建立起了客户关系;直至现在,奥运会一直都是可口可乐在世界各地建立基础设施、增加生产设备和开发生产力的绝好机会,奥运营销亦使其成为一项真正具有国际吸引力的品牌。

可口可乐与国际奥委会及各国奥委会密切合作,以现金和各种实物的方式提供赞助,为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和运动队服务。可口可乐对奥运会的赞助支持中,有40%用于协助运动员训练和比赛,50%用于奥运会举办本身。在中国,可口可乐公司成为了第一家同时赞助特奥会、奥运会及残奥会的企业。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全球合作伙伴,可口可乐公司在奥运营销、广告宣传上花费巨资,金额为历届奥运会罕见。北京奥运会全球合作伙伴的最低赞助费是6000万美元,在拿到赞助权、支出赞助费用后,可口可乐公司还花费几倍的钱去运用这个赞助权以发挥赞助的功效。除了资金投入外,公司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创意和执行,这些都是很难简单用金额来计算的。北京奥运会上,可口可乐为各个场馆和奥运村内的所有运动员、教练员、裁判以及消费者等提供包括汽水、茶饮料、果汁、运动饮料和水在内的各类饮料,仅向场馆内就提供了2400万瓶可口可乐。同时,还在场馆内将投放了400多台自动销售机,无限量供应,并从全国各地可口可乐机构挑选出800多名优秀工作人员进入场馆服务。此外,场馆外的市场也是服务重点,确保可口可乐饮品随手可得。

重金打造之下,2008年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增长了19%,尤其是奥运会后的第四季度,表现尤其出色,业务增长为29%,公司赞助奥运会带来的品牌提升和社会效应十分显著,从市场表现看,消费者在奥运会后对可口可乐的需求亦明显提升。此外,可口可乐在北京奥运会之后还和国际奥委会成功续约,将赞助奥运会一直到2020年,每届都将赞助六千五百万到七千五百万美元。

历届奥运营销确实给可口可乐带来巨大回报:首先是销量增长。过去每一次奥运会的销售都有明显增长,据可口可乐调查,在日本1998年长野冬季奥运会后,可口可乐的全年增长甚至比预计的高出3%,这很明显是奥运会带来的帮助。其次是密切了与顾客的关系。可口可乐是一家消费品公司,通过各种活动和服务拉近了顾客与可口可乐的距离。最重要的是品牌力量的增强。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的调研发现,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和品牌喜爱度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

二、可口可乐奥运营销的成功经验

纵观可口可乐80余年赞助奥运体育的历程,其最大的成功在于品牌理念与奥运精神的高度契合,即奥运营销策略与可口可乐品牌策略的和谐统一。可口可乐奥运体育营销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核心品牌价值的诠释,将可口可乐品牌与奥运精神很好地连接在一起

可口可乐可谓奥运会赞助商中的元老。自从1928年首次赞助阿姆斯特丹奥运会后,可口可乐便与这一体育盛会结下了不解之缘,可口可乐通过赞助奥运,将可口可乐品牌与奥运会、与寄托其上的奥运精神很好地连接在一起,使自身的形象得以升华。奥林匹克运动的“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正好吻合了可口可乐“乐观奔放、积极向上、勇于面对困难”的核心品牌价值。可口可乐成为现代、自由、拼搏、活力的象征,正是得益于与奥运的长期合作。可以说,可口可乐创造了一个体育赞助的神话,而这一神话的缔造,来自于可口可乐完美地将“奥运精神与品牌内涵”合为一体。

可口可乐一贯坚持把品牌建设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做,从企业文化、包装、广告、公关、促销、赞助等角度,经过精心策划和系统的、长年不懈的努力,使之水到渠成,在人们心目中被定格为值得信赖的品牌。Forbes(福布斯)引述一家中国市场调查公司的报告指出,所有赞助企业当中,受访者对于与奥运会有关联的企业当中最耳熟能详的就是可口可乐,两千名受访者当中,有三分之二认为赞助奥运的企业也是品牌保证的企业。

(二)选择有实力的体育明星作代言,将体育形象成功地移植到企业形象中去

可口可乐在选择体育明星作代言人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签约刘翔、马琳和滕海滨就是最好的例子,经过周密的调查和客观的评估,选中了这三位有夺冠实力的运动明星作为奥运代言人,而他们也不负众望,都夺取了奥运金牌:刘翔最终以12秒91的成绩完成了奥运传奇,滕海滨失利后重新赢得一块体操金牌,马琳也赢得中国乒乓军团的一枚宝贵金牌。在那每一个瞬间,与奥运精神相联的品牌宣传策略彻底胜出。刘翔和滕海滨的“去雅典奥运”的广告语不仅成为现实,而且还实现了夺金梦想,而这样的事实,已经很好地诠释了“要爽由自己”的内涵,即“用自信赢得成功”的品牌精神。再如,可口可乐作为伦敦奥运会的顶级赞助商之一,对美国公司早就提前一步展开了奥运营销,不惜重金签下8位运动员,可谓声势浩大。

(三)准确定位目标客户,赢得最具潜力的消费群体

作为大众消费品,可口可乐将所有的活动定位在普通大众身上,让更多的普通消费者来分享奥运会的氛围和快乐。在各种形式的营销传播活动中,无不强调以消费者为中心,让大众一起分享奥运,参与奥运,与奥运零距离接触。如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最佳中国运动员——可口可乐奥运之星”评选活动中,女子跳台、跳板双料冠军伏明霞及乒乓球男子单打、双打冠军刘国梁当选,而各地幸运观众代表则获得与众中国体坛顶尖选手共进晚餐的机会;又如“火炬接力”是接触全国公众并且带他们参与奥运庆典、建立更直接个人联系的一种有效途径,并且可以创造一种氛围,长期以来,奥运火炬都由主办国代表传送,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可口可乐公司首次赞助了有50多个国家共200多名代表参加的国际奥林匹克火炬接力活动,并延续至今,使奥运会在全球的影响不断扩大。

据统计,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可口可乐共选拔出一万多名火炬手和约8000名圣火卫士参加了火炬接力活动,在由可口可乐赞助的圣火传递活动中,沿途城市参与这一庆典的市民累计达数以百万人。显然,在任何国家举办这一活动,都会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参与,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既加深了人们对于奥运会的了解,也使可口可乐的品牌更加深入人心。同时,可口可乐公司还看到青少年在营销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体育和音乐会的广告宣传上主要是吸引青少年,与全世界的青少年建立起联系,赞助年轻人钟爱的体育运动,如果在年轻人中树立了信誉,那就赢得了长期的最具潜力的消费群体。

(四)坚持本土化传播,推动全球化和本地化相适应的广告策略

可口可乐奥运营销中一直坚持本土化传播,是其推动品牌全球化的重要经验。目前,中国企业大批地“走出去”,在品牌建设中可口可乐的做法很值得重视,只有实现本土化营销,才能成功地推动品牌国际化。比如,可口可乐公司的广告营销有着其独特的色彩,它的本土化广告策略在中国乃至全球都获得了巨大成功。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可口可乐公司更是紧紧地抓住了这个机会,把可口可乐和北京奥运联系在了一起。就2008年一年的电视广告就可以看出,可口可乐公司早就为奥运会准备好了一副“同花顺”,既对了中国大众的口味,又体现出了品牌的特点和文化。可口可乐的很多奥运广告让我们印象深刻。其广告中充满的中国气息,也让我们看出了可口可乐公司一贯的营销策略——本土化传播。

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当罗伯特·伍德鲁夫主管全球发展战略时,他努力使可口可乐在德国成为德国人喜爱的饮料,在法国成为法国人喜爱的饮料。可口可乐公司与当地主要企业签订分装合同,并通过由当地公司制造卡车、瓶子、托盘、提供商标等办法来鼓励他们从事饮料的配套生产。公司出口的东西以及当地公司进口的唯一的东西是可口可乐浓缩液。可口可乐公司据此可自豪而准确地指出它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多么大的贡献。几十年来,可口可乐公司在全球各地培养了一大批有头脑、了解当地文化习俗的营销经理。五十年代开始,可口可乐公司就制作出一种只需修改一点或无需修改就能在各种文化背景中适用的模型广告,广告词具有普遍的魅力,喝了可口可乐你会变得更有信心、更快乐、更受人欢迎、更性感和更年轻。

(五)坚定不移的赞助理念,致力于可持续发展

可口可乐赞助奥运会的理念,一直以来都是基于公司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目标,即把可口可乐产品销售到世界各个角落,并长期占领世界市场。而奥运会是最理想的创新平台,因为每一届奥运会都是不同的,社会在发展,消费者的需求在变化,赞助每一届奥运会将极大地推动可口可乐在技术与服务方面的不断创新。比如发明利用混合动力车在递送方面提高效率、通过启动“植物纤维瓶(plant bottle)”计划提高包装材料的利用效率、改善民族关系、建立模范移民计划、生产营养丰富的饮料以及带头保护环境,等等。早在1928年首次赞助阿姆斯特丹奥运会时,可口可乐的决策者们就预见到,总有一天他们的产品会销售到世界各地,目前所销售的国家已达195个,他们仍时刻准备利用各种可能的机会,始终坚定不移地赞助奥运会并致力于可持续发展。

三、对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的启示

对于正在蓬勃发展的许多中国企业来说,共同的愿景是成为拥有全球影响力品牌的国际化大公司,逐步实现市场、品牌和资本运作的国际化,而可口可乐奥运营销的成功经验为中国企业品牌的“海外拓展”树立了一个典范,同时也带给我们诸多启示或借鉴。

第一,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通过创意和宣传将企业产品形象与奥运品牌的核心价值紧密融合。目前,国内的很多企业都做了一些有特色的活动,例如,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全球合作伙伴的联想集团,提名赞助了第一个被互力健康基金成功救助并恢复健康的“紫娃”邱李幸作为奥运火炬手,这不仅是“紫娃”人生的奇迹,也是奥运火炬传递史上的一个奇迹。一个生命曾经危在旦夕,一个曾经不能跑步,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运动的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当他高举奥运火炬,在全世界瞩目的跑道上大步前行,重新点燃生命健康圣火的时候,正是自强不息的奥运精神的生动体现,同时也是联想品牌与奥运核心价值的完美结合。联想作为中国自己的企业成为奥运会全球合作伙伴,最大的愿望是把纯粹属于中国的品牌传达到国际社会上,加快国际化进程,而以奥运会全球合作伙伴的身份会非常容易打入到当地市场,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第二,要致力于将品牌赞助与产品应用、业务创新紧密结合。在2008年,中国企业组成了庞大的赞助商兵团,但在4年后的伦敦奥运会上,除了来自台湾的宏碁进入TOP赞助商之外,就仅有“北京水晶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继续依靠奥运这一舞台来拓展市场空间,而成为中国企业中蝉联两届奥运供应商的“独苗”。为了赞助伦敦奥运会,水晶石公司投入了1亿元左右的赞助费用,对于这笔巨资的投入,公司决策者认为奥运会是最好的机会,是打通国际市场的大好契机。从北京奥运到伦敦奥运,水晶石的发展目标很清晰,就是通过奥运会做好品牌美誉度,在未来几年内成为全球领先的数字视觉创意集团,并在新媒体展示与活动领域建立国际竞争力。为此,公司始终坚持将品牌赞助与产品应用、业务创新紧密结合,而水晶石的奥运营销也在不断收获回报。北京奥运会之后,水晶石先后受邀参与了2010年南非世界杯、F1方程式赛车、欧洲广播联盟、英国广播公司和巴西奥申委等重大国际项目的合作。除了与伦敦合作外,新加坡政府和迪拜还邀请水晶石利用三维立体效果规划城市建设,并为各地博物馆、科技馆提供数字多媒体内容。而在伦敦奥运会期间,水晶石更是在伦敦正式设立了分公司,在服务伦敦奥运会的同时,继续拓展自己的国际业务。

第三,要明确自己企业的目标,注重可持续发展。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来自中国台湾的宏碁取代联想成为计算机设备领域中的TOP赞助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大规模品牌推广。宏碁在赞助伦敦奥运中的资金投入量是很大的,除了机器要赞助以外,还有现金的赞助。奥运的赞助如果纯粹从资本收益上来算,绝对回收不了,但对宏碁来说,赞助奥运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为奥运赛事的稀缺性和高关注度,以及受众范围的宽泛性,品牌企业的奥运赞助更多是起到品牌提醒、品牌强化和品牌深度沟通的目的,并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仍可延续这种赞助效应。宏碁的国际化历程与奥运营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与中国奥委会的合作是宏碁奥运战略的重要一步,当前已经不断深入,包括为伦敦奥运会的中国之家提供全方位电脑设备及技术支持,签约成为中国游泳队(IT及电脑相关产品)唯一合作伙伴等。除了赞助奥运外,借助2012年奥运会品牌知名度的进一步提升,加快拓展大陆地区四到六级市场是其今后的一个重点发展目标。同时,赞助奥运还给宏碁带来了公司内部整合、软硬件提升、国际人才培养等机会,并为维护客户关系提供了平台。

第四,要重视本土化营销,推动品牌全球化。海尔品牌现已是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企业,海尔品牌的国际化进程无不和在美国的一系列本土化营销策略有关。海尔在美国的生产中心虽然是海尔的独资企业,但目前除了几个中国派去的人员外,其主要管理人员和200多名普通员工都是美国人,无论是洛杉叽设计中心、纽约的海尔贸易公司,还是南卡罗来纳州的生产中心,其人力资源完全实行本土化战略。另外,海尔在美国洛杉矶设立的“海尔设计中心”,还针对美国人偏爱饮用酒类的特点设计了“海尔酒柜”,在美国一炮打响。由于海尔在美国本土建立了“海尔生产中心”,使得海尔的产品取得了“MADE IN USA(美国制造)”字样,它代表了美国的消费者不再把海尔当成外来产品,“美国制造”标识有助于赢得对这个品牌的好感。另外,2000年4月5日,以“海尔”命名的美国道路“海尔路”命名揭牌仪式在坎姆登市隆重举行,这是美国唯一一条以中国企业名称命名的道路,标志着“海尔”这一品牌及产品已经得到当地人民和政府的肯定,而且对美国消费者在文化上的渗透影响将是非常巨大的。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2003

[2]张 鹏:品牌传播关键接触点分析.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

[3]戴元光 金冠军:传播学通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成功经验与借鉴 篇4

今日的德国, 是世界上环境最好的国家之一, 空气洁净, 河水清澈, 各种水动物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在环保技术领域中, 也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同时德国也是世界上对环境污染治理最早且成绩显著的国家之一。在德国的8 000多万人口中, 直接与间接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大约有200万人, 德国的环境高新技术产品在全世界领先, 德国环保产业在其国际贸易中的比重约占18%以上。其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用法律确定环境保护的目标和标准。 (二) 国家利用各种方式宣传环保, 提高民众环保的意识。 (三) 垃圾的回收和利用。 (四) 政府对环保企业及环保项目进行补贴和资助。面对德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迅速发展, 我们认为现在的德国发展的很好, 不仅发展了自己的国家, 给自己的人民带来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 同时也给其他的国家做了很好的榜样。德国对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成功经验给我们很多启示:

当前, 河南省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关键时期, 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近年来, 我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 重化工和原材料、高耗能产业所占比重大, 环境压力日趋明显, 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现阶段, 我们应在以下几个方面,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把我省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实现中原崛起。

一是确立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德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做得好, 一条重要经验是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坚持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往往成为一对矛盾, 解决这一矛盾的基本点是牢固确立环境优先的现代发展理念,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任何地方, 任何时候, 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经济增长, 都不能以眼前发展去损害长远利益, 更不能用局部发展去损害全局利益, 决不能走“先开发、后保护, 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实施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等“生态细胞”工程, 增强全社会的环境意识, 把保护生态环境的各项措施和任务落实到基层, 夯实生态省创建工作基础。积极动员、组织引导公众参与生态省建设工作, 适时开展公众环境意识调查, 了解公众环境意识状况, 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和建议, 夯实生态省建设群众基础。

二是加强生态环保法制建设。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 对推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 环境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可操作性不强,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情况仍不同程度存在。一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各级政府和执法部门依法行使管理职能, 重点查处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法规的行为, 严厉打击违法采矿、取水、采砂、取土、弃土 (渣) 及违法使用土地、采伐林木等行为。二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立法工作。完善现有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制定资源有偿使用、生态环境补偿、公共环保工程设施有偿服务等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完善发展生态产业、推进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制定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监测、评估技术规范, 加强生态功能区生态监测和评估。三要加大资源环境执法监督检查力度。强化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法律监督, 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人大、司法机关、行政监督机关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 对严重违反法律、法规的重大问题, 依法进行处置。

三是加强政府生态环保职能。各级政府应就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基本职能进行合理明确的分工, 要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投入等方面, 为全面加强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职能创造条件。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点地区, 应打破行政区划, 按照自然区划建立有权威的机构。政府应适当增加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预算, 增加环境事业基本建设投入, 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加大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保示范工程和能力建设投入力度, 建立健全环境应急监管体系, 建设省环境自动监控系统省级平台, 省、市、县级环境监察、监测、监控、应急、宣教、固体废弃物管理等机构全面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要以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据, 结合我省实际, 加快制定生态环境建设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 把资源损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 建立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切实推进生态省建设。

成功经验与借鉴 篇5

——赴鄂尔多斯东胜区学习考察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区第八次党代会和区第九次人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区转型跨越发展步伐,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7月,区委副书记、区长刘乙佑,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王晓丽带领区财政、国税、地税、工商、质检、经信等部门负责同志赴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进行实地考察,重点围绕东胜区的装备制造业、总部经济发展情况和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情况进行交流和学习。总的看,这次学习考察感悟深、体会多、收益大。一是切身感受了东胜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深感震撼;二是看到了我们与先进地区的发展差距,压力倍增;三是学到了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成功经验,深受启发。这次的学习考察起到了解放思想、认清差距、学习取经、理清思路的作用,增强了转型跨越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了全区上下思想大解放、经济大跨越。

一、东胜区基本情况

东胜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鄂尔多斯高原中东部,揽于九曲黄河“几”字弯怀抱之中,居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金三角”之一角,是全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北邻包头、东靠晋冀、南连陕甘、西接宁夏。辖区总面积2512.34平方公里,总人口近60万,有蒙古、汉、满、回等13个民族,辖三镇、九街道。

东胜是我国蒙元文化保留较好的地区之一,境内拥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同时拥有可观的自然资源。境内已探明矿种30多种,尤以优质煤闻名遐迩,东胜煤田已探明储量727亿吨,与神府煤田联袂,为世界八大煤田之一,被称为“乌金之海”。盛产有“纤维钻石”之称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绒,世界最大的羊绒加工企业--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总部所在地。

“十一五”时期,东胜围绕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加快推进结构转型,着力构筑优势特色产业,先后获得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中国最具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区(县、市)、全国平安建设县(市)、全国卫生先进市(区)、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中国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十佳区(县)等荣誉。201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39.1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82亿元;第二产业完成250.68亿元;第三产业完成386.66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68.1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002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0.0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3∶39.2∶60.5。经济实力始终保持在自治区101个旗县(区)前列。

东胜区始终坚持“工业立区、生态绿区、三产强区”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符合东胜实际、独具东胜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新路子。“工业立区”充分依托城市和资源优势,以引进大项目、好项目为突破口,建设了一批如富兴羊绒、鄂绒纺织、康巴什煤化工、万利建材、铜川沙棘、罕台机械制造等专题园区,坚持“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度节能环保”要求,促使园区经济走上持续快速发展轨道。2010年,东胜区实现工业增加值210.63亿元,煤炭、纺织、电力燃气等支柱产业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工业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已开始显现,发展后劲增强,为东胜工业持续发展、工业化水平提升,产业链条延伸、资源深加工利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生态绿区”是以退耕还林为主导,积极实施“双退双还”、“双禁双推”工程,截止目前东胜区有林面积达到151万亩,退耕还林面积达到32.9万亩,退牧还草面积达到190万亩,草原面积达到304万亩,植被覆盖率达到87%,森林覆盖率达到33.0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2000年的0.6平方米增加到20平方米。“三产强区”是以城市化为载体,全面打造文化教育、旅游消费、物流配送和金融商贸四大中心,不断提升三产档次和水平。近年来第三产业在东胜区经济总量中的份额越来越大,一直保持在60%以上,对经济的贡献作用不断上升。从总量到档次来看,发生了质的飞跃,成为东胜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2005年东胜区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1.20亿元,到2010年已经达到386.66亿元,是2005年的4.76倍,年平均增速达25.5%,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占到了60.5%。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突破。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东胜区作为鄂尔多斯市城市核心区,多年来,依靠较为丰富的资源实现了工业经济由成长期向鼎盛期的过渡,但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资源型产业的波动性,成为东胜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就成为东胜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东胜区在结构转型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初步走出了一条既符合东胜实际,又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转型之路。

一是一产基本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型向城乡统筹转型。东胜区农村立地条件差,90.7%的区域为禁止开发区,农村的发展已成为东胜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最大制约因素。东胜区提早谋划,按照构筑“大东胜”的城市发展理念,高起点编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农牧业三区规划,做到了“四规合一”,建立了分区清晰、定位准确、功能互补、衔接有序的规划体系。结合当地实际,以移民搬迁为突破口,大力度、大范围地促进农村人口转移。同时,针对东胜区砒砂岩地貌,大力发展沙棘产业,在铜川镇建设了沙棘工业园区,真正实现了“农民增收、荒山增绿、企业增效、国家增汇、政府增税、人类增寿”的“六增”目标。

二是服务业基本实现了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随着东胜区“一产绿区、二产立区,三产强区、科教兴区”战略的实施和“服务内蒙古、连接晋陕宁”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区目标的确立,东胜区服务业正以坚定的步伐驶入了“大提高、大跨越、大发展”的快车道,服务业已成为东胜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3∶39.2∶60.5。实现了由原来的“二、三、一”到“三、二、一”的转变。第三产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超过70%,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占总从业人的56%,第三产业一跃成为东胜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财税增长的主力军,招商引资的主阵地,富民强区的第一推动力。目前东胜区服务业已形成了 “五大中心”,即商贸流通业聚集的区域商贸流通消费中心,煤炭、建材、汽车等为主业的物流配送中心,民间资本活跃的金融服务中心,蒙元文化为依托的文化旅游中心和“全国数字化管理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的信息服务中心。三是工业基本实现了由资源型产业向非资源型产业转型。围绕全市煤炭产业优化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良好契机,积极发展与之相关配套的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非资源型产业,其中装备制造基地的建设,是全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又一力作,是全市“结构转型、创新强市”的大手笔。基地控制区面积10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75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飞机制造、煤机、风机等专用机械制造,环保设备、高新材料加工及电子信息等产业。基地于2007年初建设以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全力打造一流的创业环境,截止2010年底,基地基本建成区达到40平方公里,水、电、热、气、讯等功能设施已经配套,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已引进项目37个,计划投资2000亿元。2011年计划完成投资170亿元,开工建设项目33个,年底累计建成投产项目17个。

四是城市建设基本实现了由小城镇向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转型。按照“拉大、补欠、崛起”三步走战略,东胜区几年来累计投入城市建设资金近400亿元,集中全力打造城市核心区,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加快新区建设步伐,城市总规面积达到18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67平方公里,城市公共绿地覆盖率达到35%,城镇化率达到95%。拉大方面,先后实施了旧城区改造,启动了铁西新区建设,支持了康巴什新区发展;补欠方面,着力构筑城市路网体系,拓宽改造延伸主次干道的同时,进行了城市四大出入口改造,建设了环城路,打通断头路,实现以路带区,以点带面,整体开发,形成了公路铁路并进、高速快速贯通、环网相连的立体交通网络;崛起方面,集中力量正在建设鄂尔多斯植物园、动物园、游乐园等与城市特色相协调、城市定位相一致的有一定代表性的重大项目和标志性工程,三园总占地20万平方公里,总投资概算60亿元。三园的建成将构建东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提升城市素质中实现城市崛起。

三、启示与思考

东胜区在发展之初以煤炭及其相关产业为主导的二产比重较大,导致产业结构失衡,资源衰竭加快,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就业压力增大,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日渐突出。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东胜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新能源、生物医药和装备制造产业,为其转型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其成功做法值得我区借鉴。我们要紧紧抓住山西成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有利时机,结合矿区自身实际,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强生态建设和民生投入,努力提高社会各领域发展层次,加快转型跨越发展步伐,为实现矿区“十二五”既定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面对全省转型跨越大发展的形势,思想观念束缚不破除,我区的转型跨越难以实现。必须要吹响解放思想的冲锋号,更多地向外部看、向高处看,摆脱一切妨碍转型跨越的束缚,敢于尝试,勇于作为,只有这样才能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证。要在全区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紧跟第四次思想解放大潮,冲破影响和制约我区发展的思想心结和体制机制障碍,从各种束缚中解放出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是干部思想的解放,要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和能力建设,培养其创新的思维、战略的眼光、高尚的操守、高超的决策力、高效的执行力、自觉的学习力和大无畏的勇气。使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德才兼备的干部得以重用,使作风正派、奋发有为、脚踏实地、不折腾、不观望、不漂浮的干部得以重用。鼓励领导干部敢闯敢冒、允许领导干部犯错误,不能允许不去闯、不作为、乱作为。

(二)科学规划、合理定位,精心谋划产业定位和空间布局

按照我省确定的以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为重点,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我市“千亿阳泉“百万新城”目标和我区“三区”建设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为重点,以打造宜居宜业、幸福和谐的活力矿区为目标,大力推进“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

开发开放,规划先行。要建立分区清晰、定位准确、功能互补、衔接有序的规划体系,全面规范主体功能定位和空间开发秩序,使我区有限的发展空间和矿产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重点做好沿桃经济带、三个产业园区和扩张区的规划。

按照“资源集约、要素集聚、产业集中、企业集群”原则,以“一带两园三区”为着力点,全面打造产业集中发展区。“一带”即沿桃河经济带;“两园”即平潭商贸园、赛鱼商贸物流园;将“一带两园”建成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服务总部经济发展的基地。“三区”即西部煤层气综合开发利用循环集中区、中部装备制造业集中区和贵石沟兆丰铝工业集中区。将其建成提升工业经济整体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转型的基地。

(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强劲发展 产业转型,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更是载体,没有产业的转型,就没有矿区社会各领域的转型,只有转型发展,才能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发展水平,实现跨越发展。对于矿区而言,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是做强煤炭产业,培育壮大接续产业。围绕“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思路,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由粗放、高耗、低效、单一线性发展向集约、低碳、高效、多元循环发展转变,最终实现绿色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

1、限产保区,留住资源。辖区现有煤炭资源储量按现在的开采能力只剩30年左右,在积极向外扩张,兼并重组区外煤炭主业的同时,积极推进“限采保区”战略已经刻不容缓,建议省、市政府尽快制定对阳煤集团的限采保城政策,制定合理的限量开采计划,为做好煤炭延伸发展的文章保住资源。

2、强煤强化,争取收益。支持阳煤集团“走出去”,强煤强化,通过兼并重组,实现多元发展。近年来,其先后投资兼并、重组、控股了太化集团、齐鲁一化、丰喜集团、三维集团等13家化工目前已形成七大化工板块,产品80余种,产能1048万吨。截止到2010年底,阳煤集团化工产业总资产293亿元,净资产11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92亿元。为此,我们建议通过与集团及所属化工产业管理局和化工研究设计院沟通对接,支持其在本埠设立煤化工销售中心,将销售收入的10%留在矿区,以此扩大我们的税源、增加我们的财力。

3、壮大煤机,扶持上市。充分利用煤机制造的产业基础,以高端化、成套化、大型化为方向,尽快形成煤矿机械“四机一架”(采煤机、掘进机、刮板机、皮带机和综采液压支架)成套设备生产能力。加大对煤机制造企业产品创新、技术研发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骨干企业建立面向全行业、开放式的技术开发基地,放大引领支撑作用,努力打造华越机械和华鑫电气两大品牌,积极协调和支持其早日上市。

4、做强煤电铝,延伸产业链。以发展氧化铝、电解铝、铝型材、铝合金等系列化深加工产品为主,进一步延伸煤电铝循环产业链,重点抓好20万吨铝型材、20万吨铝板带、10万吨铝铸件等深加工项目。加快贵石沟控制性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依托兆丰铝业、五矿和煤矸石电厂,全面打造贵石沟铝工业循环产业园区。

5、培育新兴产业,增强发展后劲。按照集群化、集约化、园区化发展思路,采取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积极引进开发新型冶金材料、LED上游产品、太阳能硅板、氧化铝粹取镓、电气设备监测系统等,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6、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绿色发展。以我省列入全国循环经济发展试点为契机,延伸煤电铝、煤电化、煤电材等资源循环产业链,提高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废渣、矿井水、中水等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加强产学研合作,循环经济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和法律法规及政策激励体系建设。

二是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以服务业优先发展撬动结构调整。

要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财源结构和就业结构的重点领域,坚持做大规模与优化结构并重,努力形成服务功能完备、比较优势明显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力争使服务业成为我区打造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载体,主要目标是构建服务“一个总部”,重点发展“四大产业”。

1、服务总部经济,加快转型创新步伐

要立足于现有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城市功能,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服务以阳煤集团为主的总部经济发展,形成产业集聚的核心力和城市功能的辐射力,争取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面转型。

推进工矿区、棚户区和塌陷区的治理和改造整治工作,争取成功托管郊区平坦镇和旧街乡等村镇,尽快突破“有天没地”的困境,拓展总部经济发展空间,让发展的硬环境更硬。

加紧制定出台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设立总部经济发展基金,创新财税激励机制,完善人才服务体系。适应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新要求,大力发展金融保险、数字信息、科技研发、现代物流、峰会论坛、法律咨询等高端服务业,提高我区创新力和竞争力,让发展的软环境更软。

通过两个环境的创建,留住阳煤集团的投资和结算、招标和评估、设计和监理、供应和销售、研发和推广等总部经济发展的核心业务,同时也为更多的大企业、大集团来我区设立区域性的总部机构创造吸引力。最终形成企业融入城市、城市助力企业的双赢的总部经济发展新格局。

2、重点发展四大产业,形成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1)发展商贸服务业。以突出特色、增强功能为重点,依托天利等现有综合性商贸企业,以苹果园、沿桃经济带和赛鱼物流园区开发为契机,以建设现代化大型商贸中心、高档写字楼、星级酒店为目标,积极引进先进理念和管理方式,改造和提升传统商贸业态,完善区域商务功能,引导建设总部经济大楼,服务总部经济发展。

(2)发展现代物流业。鼓励阳煤物流、新泉等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实现专业化、市场化改造。以数字阳泉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围绕服务阳煤集团的500多家供应企业,争取在矿区注册登记,建立强大的营销网络,实现大物流与小物流共融的发展格局,形成辐射周边地区的现代物流体系。

(3)发展制造服务业。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发展装备制造服务业。依托煤机专业市场建设和矿区矿山机械装备研发中心等项目建设,逐步从煤机、煤电、煤化制造领域向装备制造全领域的发展,实现装备制造全业态、高端化、成套化的生产格局,最终形成以生产制造为中心的产品研发、技术推广、生产制造和售后服务的装备制造业全产业链发展形态。

(4)发展文化旅游业。大力发掘矿区工业文明和保矿运动旅游资源。尽快开发清代平潭街马王庙景区、建设阳泉矿区资源转型展览馆。大力开发和推广传统庙会、煤雕、剪纸等特色文化,发展壮大木版画、铝箔画、中国结编织等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加工业,打造矿区文化品牌,逐步壮大文化产业。大力发展以社区文化为基础的群众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等文化事业,完成区图书馆、文化馆和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以阳煤集团五矿文工团为主力,打造一批实力较强的艺术团体和文化演艺品牌。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市民文明素养。

三是切实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相结合、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完善招商引资政策,针对大项目和特殊项目,要一事一议、一项一策。积极开展委托招商、代理招商、以商引商、会展招商等方式,多措并举面向国内外广泛招商,使我区成为人才、技术、资金流入的洼地。突出引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型产业等项目;积极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企业来区投资,设立研发基地。充分发挥产业园区的支撑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大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是落实工作的有效抓手,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重要载体。“十二五”期间,要以大项目带动大园区建设,以大园区建设促进经济大发展。因此我们要做好安商、亲商、富商工作,尊重投资者,善待纳税人,建立健全项目推进制度,把更多的精力放到项目落地上,做到一个项目一个领导组,每一个领导组都要有相应的职能部门成员组成,本着投资者利益无小事的原则,为项目的落地提供全天候、一条龙的服务,真正做好外来投资的保护神。打造诚信矿区,形成以商招商的聚集效应。

招商引资,民营经济是重点,我们要切实解放思想、放宽政策、转变服务理念,在资金、技术、项目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严格落实“非禁即入”的政策措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做到不找麻烦、不添堵、不设卡,真正为民营经济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使民营经济成为矿区转型跨越的先行军、生力军。

(四)全面创优发展环境,助推转型跨越发展

一是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宜居矿区。以矿区主城扩张和融合发展为突破,建管并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加快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矿区,切实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全面提升矿区科学发展的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1、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要把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经济增长、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加强交通路网建设。完善区内道路系统,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完成区域内供水改造工程,实现与市区供水的一体化。同时抓好矿井水综合利用工程、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工程建设,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加强数字化矿区建设。以包括互联网和物联网在内的数字信息技术为支撑,逐步做到城市交通、物流以及水、电、气、暖、排污等系统的全过程监测和全过程控制自动化、数字化,实现城市的高效运行和科学管理。

2、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按照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部署,在全面完成园林城市创建的基础上,围绕城市森林覆盖率25%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以上、建成区绿地率33%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平方米以上,制定更加详细的创建目标和实施进度,做到查漏补缺、分步实施、扎实创建。重点实施国省道路绿化完善、市县道绿化增厚、乡村道绿化加宽,高标准、高质量、高层次绿化,打造不同类型的中小型森林公园,形成市区外围绿化闭合圈,让森林包围矿区。

3、加强环境综合整治。要狠抓节能减排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关停落后企业和淘汰落后产能。继续推进矸山治理,加大科技攻关力度,调整绿化结构,增加乔木树种和灌木树种的比重,增加自身的生态载量,高质量全面完成区域内矸山治理任务。加大对餐饮服务业、扬尘污染等的环保专项整治;按照“五化”要求,对小街小巷和小区全面进行环境整治,增设、更新果皮箱、垃圾桶。对重点街道、路段实行“严管街”管理,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遏制“五乱”现象反弹回潮。

二是优化政务环境,打造宜业矿区。

1、狠抓机关建设,转变干部作风。干部作风的好坏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扫除衙门习气、转变干部作风是提高行政效能的必然要求。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在干部队伍中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念;大力开展业务学习,知识培训,提高队伍业务水平,做到依法行政,高效便民;以制度管人,明确职责,杜绝大锅饭,全面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严防工作中的推诿现象,严肃处理投诉事件。

2、推进政务公开,实施阳光收费。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契机,以为民、便民为宗旨,在全区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将廉政建设制度及各职能部门办事程序、手续、法律法规依据、办理时限、收费标准上网、上墙。对暗箱操作,为部门、个人利益而舍群众利益的行为公开曝光,严肃处理,杀一儆百。各部门职能职责分明,杜绝交叉管理,政出多头,做到即分工又合作,大力提高行政效率。全面简化和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实施阳光收费。严格执行“收缴两分离,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制度,严格按标准下限收费,减轻群众负担。机关要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加强群众监督。

3、严格依法行政,维护社会秩序。启动建立企业投诉处理机制,投诉三次经核实的,影响企业发展的,要给予相关责任人党纪或政纪处分,直至调离甚至开除公职。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公共管理模式,推进依法行政。不接受被检查企业请吃请玩,坚决禁止收受红包。对于检查中出现的违纪问题,优化办纪检委要严肃纪律,追究当事人责任。经济领域监管中首先要求执法人员,学法懂法,明确一个认识即执法是目的,决不以罚代法,要以教育为主,罚款为辅,且罚款要按程序办理,严防乱罚款。营造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

4、提高政府信息化水平,打造数字矿区。建设行政审批电子监察信息系统、公文电子传输系统、远程视频会议系统、数字城管系统。推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推进物联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重点推进城市管理、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和智能化水平。以市民一卡通为依托铸就科技惠民工程、以数字城管为依托实现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以电子政务为依托打造阳光政务工程、以城市信息共享平台构建信息畅通工程。

三是优化治安环境,打造平安矿区。

1、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打防并举,严格控制刑事发案率,做到人身安全有保障,让客商来的放心,宾至如归,以良好的治安环境做后盾,促经济发展。

2、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力度。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控制和减少较大和一般事故的发生,全面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组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分队,进一步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做好“六五”普法工作。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切实提高全区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积极推进依法治区进程,关注民生,充分发挥法律保障、法律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的职能作用,深入推进“法治矿区”建设。

4、畅通社情民意通道。健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努力将不和谐因素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健全社会稳定预警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牢固构筑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街道综治信访中心建设,充分发挥群防群治作用,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幸福和谐。

(五)加大民生投入、创新社会管理

积极打造幸福矿区,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一是健全教育、医疗、社会保险和保障性住房等社会保障发展体系。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化教育改革,整合教育资源,增强教育统筹协调管理和优化资源配置的能力;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巩固扩大城镇居民和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参保成果,实现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大保险全覆盖。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完成区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建设;深入推进棚户区改造、危旧房改造整治,加大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快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扩大住房保障的覆盖面,基本解决居民住房困难问题。

二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

1、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以信息化手段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实现城市数字化管理。进一步推动城市管理数字化,建立区、街道(派出所)、社区三级视频监控网络,积极推行集监控采集、指挥控制和信息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卫星雷达监控系统,实现城区范围可视化管理全覆盖,促进城区管理的规范化、网格化、信息化、智能化。在思想观念上,从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向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在管理主体上,从重政府作用、轻多方参与向政府主导型的社会共同治理转变。在管理方式上,从重管制控制、轻协商协调向更加重视协商协调转变。在管理环节上,从重事后处置、轻源头治理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在管理手段上,要从重行政手段、轻法律道德等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

2、推进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强社区组织平台建设。构建区域化管理、全方位服务的社区大党建格局。加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健全社区自治组织工作体系。二是在没有实现“数字矿区”建设的条件下,要克服“看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困境,区政府成立总指挥部,相应的职能部门抽调专人协同配合,以6个街道为平台,由办事处主任担任组长,成立6个社会管理领导组,就各自辖区内出现的城环、食品卫生、假冒伪劣、治安等问题,由领导组现场办公、限时办结,初步形成网格化管理新格局。三是加强社区服务功能建设。全面规划社区商业建设,稳步推进商业示范社区、标准化菜市场和绿色回收亭全覆盖,必要时政府要出资或通过补贴形式建设标准化菜市场和便利店。

成功经验与借鉴 篇6

各国合作社是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中产生和发展的。由于社会经济制度及其经营机制不同, 各国合作社虽然有一定的差异, 但与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有直接的联系。各国合作社的共同点:

1、都是家庭生产基础上的专业合作;

2、农民完全自愿参与合作社的活动;

3、承认个人产权;

4、民有民营。

合作社是各国农民长期实践所选择的共同道路, 也就是人类创造的共同财富。在学习借鉴中, 有几方面内容值得深入思考: (一) 合作社与社会的关系。“合作社可以给你帮助, 你可以帮助合作社”, 简明扼要说明了合作社与社会的关系, 合作社既有唱主角的方面, 也有做补充、配角的方面。各种形式的合作社, 不仅为合作社社员提供多种服务, 而且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合作社既可以在国内, 又可以伸向世界, 它是社会的一分子, 社会需要它, 它也需要社会; (二) 合作社与社员的关系。合作社是需要帮助的人通过联合获得最大帮助, 是帮助比自己困难的人的一种方式, 是合作者一起合作、一起发展的过程。合作社在处理与社员的关系方面号召积极参与、民主管理, 以增加合作社的竞争力和凝聚力; (三) 合作社的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关系。合作社通过商业行为和社会行为提供有效服务与合作, 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 使合作社的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相结合, 成为合作社成长和发展的力量源泉。

借鉴国外合作社发展的经验, 我国合作社正发生着一系列深刻变化:

——从计划型合作社向市场型合作社转变。市场型合作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占主导地位, 发达国家以及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合作社一般都属于这一类型。而我国合作社正从计划经济中脱胎出来, 要建立市场型的合作经济组织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几十年来, 我国的合作社长期运行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中, 农副产品收购, 重要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完全靠国家计划, 收购和供应所需大部分资金靠拨款, 脱离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加之几次把合作社升级过渡为“全民所有制经济”, 在很大程度上疏远了同农民群众的关系。但是, 在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 离开农业, 国民经济基础就不稳固;离开农民, 农业就不可能得到较快发展。要使我国农业走向商品化、专业化和现代化, 国家的财力、物力无法充分满足需要, 要加速我国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就必须重视合作社, 特别是供销合作社的力量。通过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 把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起来, 从计划型合作社转向市场型合作社, 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 同农民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

———从集体所有制向合作制转变。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合作社, 一般是按合作制的基本原则, 把农户和家庭农场组织起来的合作经济组织。这种体制有利于农户和农场主关心科学技术进步, 不断增加科技投资, 采取先进技术发展农副业生产, 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以增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我国的合作社特别是供销合作社, 过去一般称为集体所有制经济, 但由于民主管理流于形式, 社员参与合作社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 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 农民对发展合作经济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样情况下, 中央做出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 要求把供销合作社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 以市场为导向, 组织农民发展商品生产, 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按照合作制原则创办各种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 把生产加工、销售有机地结合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都可加入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 成为合作社的社员, 社员共有财产, 共同管理, 共同享受利益。这种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是多种所有制的合作与发展, 是以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为纽带的联合与合作。只有坚持合作制的合作社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从单一门类向多样化转变。从行业门类上看, 国外合作社已形成完整的结构体系。日本有中央综合农协和专业农协之分, 德国有流通类、加工类、服务类和专业联合社之分;在基层更是形形色色, 药剂师合作社、医生合作社、运输合作社、交通合作社、电业合作社、农机合作社、葡萄酒合作社、嫁接合作社、搭架合作社, 等等。巴西、加拿大合作社又有奶牛与乳品合作社。而我国合作社在组织和经营结构上基本是单一的, 像消费合作社、建筑专业合作社以及各种各样的专业合作社仅仅是刚萌生。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供销合作社突破了经营范围的限制, 开始向综合经济体转变, 尤其是第三产业, 更应着重发展。

———从注重公共积累向实现共同致富转变。国外合作社发展的生命力在于合作社的直接目标是为社员群众谋利益, 合作社的社员能够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我国合作社长期以来注重增加集体积累, 较少注意社员群众的经济利益。结果, 不仅影响了社员对合作社的关切度, 而且降低了农民参加合作社的积极性。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成功的关键在于农民从中得到了好处, “交够国家的, 留足集体的, 剩下都是自己的”, 正是这个“剩下都是自己的”, 激发了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生机和活力。我国供销合作社要获得新的生机和活力必须改革单纯注重集体积累, 而忽视社员群众利益的做法, 使社员从供销合作社获得直接的利益, 创造社员共同富裕的生活, 使社员拥护和支持供销合作社。

———从章程管理向法律治理转变。国外合作社大都是通过法律来规范和治理合作社的。1852年英国最早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合作社法《勤勉节俭社团法》。随之, 各国合作社立法得到了广泛发展, 德国颁布合作社法《关于购进和经营合作社的私人合法地位法》, 日本有《农业协同组合法》, 法国有《农业共同经营组合法》, 美国有《农产品销售合作法》等, 规范和治理着各国合作社的发展。我国建国初期, 为使合作社尽快走上正轨, 曾起草《合作社法 (草案) 》, 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正式颁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布的一系列有关集体企业的政策法规, 因其调整规范的不是本来意义上的合作社, 所以这些立法难以归入合作社法之列, 至今仍然由供销合作社的章程规范管理着各级合作社行为, 在社会和法律上没有太大的约束力, 为此应尽快颁布我国《合作社法》。

总之, 随着上述几个转变的加快, 我国合作社的发展日趋成熟, 业务经营将呈现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向系统化经营发展。不少商品的经营已经和正在形成纵横交错的一体化经营, 向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拓展;二是向专业化经营发展。以主要产品为基础, 组织农民兴办各种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 有力地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三是向对外贸易发展。为与世界贸易接轨, 向国际市场进军创造条件。

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 如何推进我国供销合作社事业, 发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型的合作经济。纵观世界合作社, 从产生、发展到目前, 经历了200多年的历史,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对这些经验我们要认真学习借鉴。但是, 我国的社会制度、基本国情与这些国家又有很大的不同, 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抄照搬国外的经验, 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 进行创新, 走自己的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合作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合作经济新模式、新框架的基本要求:一是坚持为农服务的宗旨, 体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体制和机制;二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 体现合作社价值和原则;三是参与和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 体现农民和社员根本利益;四是及时向党和政府反映社情民意, 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借鉴国外合作社建设的经验, 总结我国供销合作社改革与发展的实践, 可以概括为:实现“根本目标”, 就是实现把供销合作社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这个根本目标, 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兴办龙头企业, 发展专业合作社和消费合作社, 同农民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坚持“三为宗旨”, 就是坚持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综合服务的办社宗旨, 在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中发挥作用, 大力发展合作经济组织, 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为发展农业、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做出贡献;遵循“三自原则”:一是自主。入社自愿、退社自由;二是自治。社务民主管理、领导班子民主选举、重大决策民主协商;三是自助。盈余除必要的积累外, 按股分红、按交易量返还社员;落实“三项要求”:一是民有。入社农民在合作社中占有全部或部份产权;二是民管。由社员群众当家作主, 把合作社的管理真正交给社员管理;三是民享。合作社的利益由社员分享, 使社员真正成为重要受益者。

新阶段, 有中国特色的合作经济新模式、新框架的构建, 是一个渐进过程, 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任务, 现阶段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发展专业合作社、消费合作社改造基层社

以发展专业合作社和消费合作社改造基层社, 逐步把基层社建成专业合作社和消费合作社的联合社。联合社的职能:一是按出资额行使出资人职能, 发展壮大专业合作社和消费合作社;二是组织发展新的专业合作社和消费合作社;三是按开放办社的原则, 搞好与农产品加工类乡镇企业、其他经济组织的合作, 协调与乡镇政府、村委会的关系, 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社改造基层社, 建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基层社要在系统内外龙头企业的带动下, 充分利用自身在资金、技术、设施、经营等方面的优势, 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 与农民共同创办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社有资产入股、组织农民入社等形式兴办;可以依托现有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兴办专业合作社;也可以引导农民自己组建专业合作社。通过发展食品与日用工业品的连锁经营, 在基层社兴办连锁超市和消费合作社, 吸收城乡居民为社员, 建成合作经济组织。在食品与日用工业品消费领域变与农民和城镇居民的单纯买卖关系为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通过发展化肥、农药的连锁经营在基层社兴办农资连锁超市和农资消费合作社。吸收农户入社, 建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在农资消费领域变与农民的单纯买卖关系为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在基层社兴办集贸市场和专业市场中, 要尽量吸收农民参股, 把市场建成合作制或股份制企业, 与农民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

二、以发展龙头企业和企业制度创新改造社有企业

过去我国大部分供销合作社的社有企业不具备合作企业的性质, 与一般企业没有大的区别。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 一部分龙头企业按合作制原则运作, 已经建成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少数吸收专业合作社入股, 建成了股份制企业, 也具备了有中国特色合作企业的性质。在近年发展的食品、日用工业品和化肥农药的连锁经营中, 由于把各级连锁超市建成了消费合作社, 具备了合作企业的性质。其他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与农民还是单纯的买卖关系, 有的为农民下订单, 有的为农民让利, 但多数还是买断制, 这样的企业不具备合作企业的性质。还需要大力推进调整与改革:一是对社有企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把社有企业调整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连锁经营的龙头企业和各类批发市场、专业市场;二是进行企业制度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一部分建成合作制企业, 直接吸收农户入股, 按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运作。一部分建成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在合作社理事会和专业合作社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的同时, 吸纳社会法人和自然人入股, 实现产权多元化;三是以实行产权多元化改造社有企业。社有企业体制创新的核心是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过去社有企业单一的投资结构, 不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不利于企业间的联合, 已不适应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和发展的需要。社企不分, 权责不明, 既不利于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也不利于资产的保值增值。要彻底改变社有企业的现状, 必须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 也是合作经济发展的趋势。

三、以实现社企分开、开放办社改造联合社

1、社企职能分开。社企分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解放和发展企业生产力的需要, 也是理顺社企关系、促进各级联合社职能转变的需要。按照社企分开的思路改造联合社, 最根本的一条是社企职能分开, 联合社作为企业的投资者, 只行使社有资产出资人的职能, 对投入企业的社有资产进行监管。监管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明确到位的出资人代表, 行使出资人权利, 而不干预企业的具体经营活动。同时, 联合社作为投资者, 也要搞好社有资产的运营, 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调整和优化社有资产结构。

2、始终坚持开放办社。以开放办社来改造联合社, 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扩大合作社发展领域。要打破行业、领域、城乡等各种界限, 凡是能为弱小者服务的领域, 如消费、住宅等, 都可以发展合作社。在改造联合社过程中, 各级联合社要在坚持自愿互利的前提下, 吸纳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合作社, 农副产品加工型乡镇企业, 农村其他合作经济组织, 各类涉农学会、协会、研究会和经纪人队伍, 加入联合社, 为其提供多种服务, 实现“双赢”。这是供销合作社打破封闭的组织体系, 拓展自己发展空间的客观要求。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各种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涌现, 客观上也需要有一个联合组织为他们提供服务, 这就为我们各级联合社充分发挥其功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必须彻底改变多年来联合社把重要精力放在直属企业经营上的做法, 实现联合社职能的转变。

3、联合社职能在改革中加强。组织社有企业参与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利用现代营销方式发展新兴流通业态, 在生产、流通、消费诸领域与农民和城乡居民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对成员社进行指导、协调、监督和服务等。

四、以发展现代营销方式改造经营网络

计划经济体制给供销合作社留下了庞大的队伍、宽广的网络。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传统网点设施陈旧、经营方式落后, 传统供销合作社体制的弊端使网络成为潜在的优势。必须推进现代经营方式, 重构供销合作社的网络优势, 在市场拓展中重铸“二次”辉煌。

1、在食品和日用工业品经营中大力推进连锁经营, 发展消费合作社, 再造从中心城市到县城和小城镇的网络优势, 有条件的向大村镇延伸。

2、在化肥、农药经营中大力推进连锁经营, 发展农资专业合作社, 形成省总公司采配中心统一采购, 分公司配送中心配送, 基层农资连锁店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农资营销网络。

3、在农产品购销、农产品及其他商品出口方面, 广泛推行代理制, 扩大农产品购销和商品出口规模, 规避经营风险。

成功经验与借鉴 篇7

关键词:新疆,乡镇环保所,经验借鉴,设立构想

导论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农村生态环境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是保护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确保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及提高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新疆是以农牧业为主的欠发达地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3%,人口分布点多、面多。近年来,沙漠化、草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等问题加剧,同时随着一些污染企业从城市迁入农村,加上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然而,由于缺少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环保管理的触角要延伸到乡镇困难重重。因此,以乡镇为单位,设立乡镇一级环保所,可以提高农村环境监管能力、提高环保工作效率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为改善农村环境,加快生态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一、新疆环保机构的现状

新疆位于中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1/6,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截至2012年末,新疆总人口2 232.7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0%。全区辖有14个地州市,其中包括5个自治州、7个地区、2个地级市;有88个县(市),其中包括32个边境县(市)、6个民族自治县、5个县级直辖市;有857个乡镇,其中包括42个民族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辖有14个师、175个农牧团场,总人口约257万人。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有着明显向农村转移的趋势,环境保护工作形势日趋严竣,环境监管任务逐年加重,现有环境监管体制已不能适应实际工作需要,对现有环境监管体制进行理顺迫在眉睫。目前,环保部门机构和工作的重心几乎都在市县层面,新疆的环保部门一般只设立到县(市、区)一级,乡镇一级既无机构又无人员,农村地区成为环保工作的薄弱地带。根据2014年《新疆统计年鉴》的数字显示,截至2013年,新疆环保机构有335个,共3 438个工作人员,其中,科技人员104个,监测人员985个,监察人员1 042个。由这3 000多人组成的环保队伍,监管城市环境污染已经疲于应付,面对广大的农牧区,就更显得力所不及了。为适应当前环保执法新形势,改变以往“重县城轻农村、重污染治理轻生态保护”的执法理念,急需在乡镇设立农村环保机构。

二、国内成功经验的借鉴

目前,国内部分省市也已经建立了基层环保所,根据已阅读的文献记载,大都集中在沿海一带,其中辽宁、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山西、河南、陕西、甘肃、云南、成都等省市部分市、区,都对当地的农村环保事业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贡献。现将他们的成功经验总结如下。

(一)乡镇环保所机构管理模式的多样性选择

1.垂直管理模式

所谓垂直管理模式,即乡镇环保机构是市、县环保机构的下设的乡镇一级管理机构。实行垂直管理,就意味着脱离地方政府管理序列,不受地方政府监督机制约束,直接由省级或者中央主管部门统筹管理“人、财、物、事”。实行垂直管理的特点就是垂直性、相对独立性,业务运行基本上脱离同级政府的行政管理框架。目前,采用这种模式进行基层环保队伍建设的,公认的较好的是“余姚模式”。宁波的余姚、象山、宁海,山东的即墨,辽宁的建昌都采用这种模式。余姚市环保局对下设环保所实行垂直管理,每个环保所配备环保工作人员。环保所除不具备法人主体的资格外,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执法、服务等其他职能均可承担。此种模式不受地方政府的束缚和干涉,能够全面控制乡镇新上有污染的企业或项目,有效杜绝农村新污染源的产生。

2.属地模式

所谓属地管理模式是和垂直管理模式相对而言的。采用这类管理机制的政府部门通常实行地方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双重领导”,上级主管部门负责管理业务“事权”,地方政府负责管理“人、财、物”,且纳入同级纪检部门和人大监督。采用这种模式建设基层环保队伍的有慈溪市,同时,镇海、鄞州、北仑等地采取了类似的做法。慈溪市在全市20个乡镇(街道)设立了环境监察中队,共有57人从事专职环保工作,由所在地乡镇(街道)提供办公场所、落实相应编制和经费。其主要工作职责是参与污染纠纷的调解、建设项目监管、排污申报登记、环境宣传、生态市建设、清洁生产等。据介绍,这一做法的最大特点是,一个街道可以集中专职环保人员开展环保工作。

3.管理模式的创新

山西省阳城县全面推进乡镇环保机构实现全覆盖,改变基层环保所垂直管理的模式,建立了条块结合、垂直管理与属地管理相结合的体制,将基层环保所纳入环保部门和乡镇双重管理、双重考核范畴,实现了“五有一专一保障一开展”。“五有”,就是有场地、有牌子、有办公设施、有制度、有工作职责;“一专”,就是乡镇配备了1—2名专职环保管理员;“一保障”,就是工作经费和人员待遇得到了保障;“一开展”就是有效开展工作。河南省平顶山市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形成了以“县环保局 - 乡环保所 - 村环保专干”为主,县乡村环保协会为辅的良好格局。

(二)监管主体的多元化

我国尽管有少数省市在农村设立了环保管理机构,但是往往也因为工作人员不足,经费欠缺等原因,使得农村的环保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实。因此,在环保治理过程中,政府及其派出机构不是唯一的主体,社会的公共机构、私人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都为共同的环境利益、同样的环境目标加入基层环保治理的体系中。杭州市余杭区各环保所与辖区行政村及社区建立联动机制,每一个行政村(社区)设立一名环保联络员,各环保所纷纷行动,通过村民自荐有一定威信的同志担任环保联络员。环保部门对联络员开展培训,定期召开环保联络员会议。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过程中,一些村庄将村里热心环保、愿意发挥余热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工人、老模范组织起来,成立了环保协会,对生态文明村的创建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环保局权力下放到乡镇环保所

农村的环保问题真正需要依靠基层环保所去发现和解决,所以,环保局应该将权力下放,让乡镇环保所拥有解决问题的实权。山东省即墨市在农村环境监督管理工作上的探索就是建立乡镇环境保护管理所。环保所的建立,包揽了农村环境监督管理的全部内容,以往由市环保局有关科室负责的项目审批、排污收费和监督企业治理污染等任务,完全由环保所接管,这为市环保局管理科、排污监理所等科室腾出了力量和时间,从而致力于市区及市属企事业单位的环境的细化管理。

(四)高效的信访处理机制

高效的信访机制能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环保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有效维护一方稳定。姚庄、即墨等环保所都建立起了高效信访处理机制,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将有关处理过程的信息及时向群众回复,大大提高了环保部门的工作效率。

(五)提高环境监管的信息化

硬件配套设施的建设是基层环保工作的基础。环保工作点多面多,没有专业的人员和配套技术,就会造成环保部门数据不准、信息不畅,环境监管缺位、疲于应付,对企业偷排漏排现象防不胜防。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嘉善县环保局为了扫除基层环保监管的“盲区”,建立起了环境监控中心。环境监控中心将重点工业污染源纳入自动监控系统,对于偷排漏排或超标排放,监控中心的大屏幕上就会闪红灯报警。环境监控的“电子警”与环保所“片儿警”实现联网,基层环保所的“片儿警”接到自动报警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赴现场调查取证,查明原因,依法进行处理,并迅速落实责任人员,依法进行调查处理。

三、新疆乡镇环保所设立的构想

(一)设立乡镇环保机构

环保进基层,机构须先行。现有的农村环保机构由于没有固定模式,在机构、人员、经费、编制、职责等方面都缺乏统一的规章制度和监管程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环保所作用的发挥。基于此,本文认为新疆各地州乡镇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环保所,建立一个以基层政府为主导、以乡镇环保所为主要执行和监管力量、以村民委员会的社区治理为有效依托的多元环境治理体系,切实有效的落实农村环境治理工作。这样,既能在乡镇政府的主导下充分发挥社区治理模式的特殊功能,又能体现各级政府在环境治理上的责任担当。

无论以哪种方式设立基层环保机构,都要注意四点:一是在机构的设置上要与工作目标保持一致,要进行环境执法,更要加强环境服务,必须将环境执法与服务有机结合。二是基层环保机构设置要根据当地环保实际工作量而设,不能求全求大,更不能不考虑本地实情,照搬他人做法。三是基层环保岗位设置中岗位职责要清晰,定位要明确,能清楚知道基层环保岗位到底应该做什么。四是基层环保机构设立时不仅要考虑到专业化,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能和当地百姓、企事业单位的协调和沟通能力,只有上下,而无左右,影响地方环保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强化法制

通过加强符合新疆地区环保实际部门规章的立法工作,赋予基层环保所必要的行政强制权,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赋予基层环保所对重点违法排污企业限期治理权,对发生重特大环境违法案件或污染反弹率较高地区实行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权;赋予基层环保所对拒不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企业行使查封、扣押关键设施等强制执行权。

(三)加强乡镇环保队伍建设

环保队伍是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基石,是环境监督管理的基本力量。在新疆建立环保所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尽快组建乡镇环保人员队伍。由人事部门根据事业单位规范化建设要求,对全县环保监管辖区进行划分,按照编制对人员调整充实,组建完备的基层环保监管队伍。在基层环保人员的配备上可以采取在编人员、临时人员和志愿者相结合的用人方式,以大大缓解人员短缺的问题。

在提高乡镇环保队伍的素质方面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学习,通过学历继续教育、在职培训和业余自学,加强基层环保人员的理论水平、法律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同时,鉴于新疆的实际,最好着力引进和培养双语人才,便于基层工作的沟通和解决。二是在工作实践中锻炼。通过落实阶段性的目标任务,将在编环保人员安排到环保工作一线,并不断进行轮岗,在工作中增长才干,锻炼成才,使优秀环保工作人员脱颖而出。同时,对于临时工作人员工作一年以上的,如果愿意转正也给予优先录用的优惠政策。三是加强交流。对环境管理、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人员定期组织轮训,通过专题研讨、经验介绍等方法,更新知识结构,扩大交流。

参考文献

[1]曹爱方.基层环保出现“余姚模式”和“慈溪做法”宁波环保“触角”全面伸向农村[N].宁波日报,2008-07-31(A02).

[2]张毓晋.加强乡镇环保所建设是农村环境管理的必由之路[J].资源与环境,1990,(9):75-76.

[3]刘宪峰.乡镇环保所如何发挥作用[N].中国环境报,2012-10-18(002).

[4]茹卫斗.切实加强基层环保机构建设[N].中国环境报,2013-11-01(002).

[5]杨朝晖,杜耀江.基层环保管理出新招——平顶山市农村环保工作机制树全省样板[N].中国环境报,2009-09-09(006).

[6]许实全.转型期基层环保治理研究——以深圳市龙华新区观澜街道为例[D].厦门:厦门大学,2014.

[7]赵晓,周兆木.农村环保怎样激活?嘉善经验:落实“以奖代补”政策设立乡镇环保所建立环境监控中心[N].中国环境报,2009-09-07(008).

[8]余克弟.农村环保机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生力军[J].农业考查,2011,(6):294-296.

[9]上官云飞,赵婧芳.乡镇环保机构应该怎么设?[N].中国环境报,2009-03-10(003).

[10]刘淑贤,张西明.创新环境监管体制机制的实践与思考——对蓟县创建基层环保所个案的实证分析[J].环保前线,2009,(4):23-24.

成功经验与借鉴 篇8

关键词:特色农业,模式,经验借鉴

发展特色农业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 是区域对接市场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有效载体。改革开放以来, 国内涌现出了以山东寿光蔬菜产业发展为代表的专业批发市场带动模式, 以内蒙古乳业产业发展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 以陕西苹果产业发展为代表的主导产业带动模式和以云南花卉产业发展为代表的政府诱导模式等的典型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模式, 其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为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1 要素禀赋是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

区域经济学认为, 经济空间存在不均质性, 最初的空间地理要素特征和自然要素禀赋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 经济性要素在时间上的变迁演进与空间上的动态积累形成的要素禀赋导致了地区发展的差异, 而且要素禀赋会在一定的时段内锁定区域动态累积, 强化或弱化区域经济的发展。自然生态气候环境具有不可复制性和不可移动性, 特定环境下生长的农业产品在品质或规模方面甚至具有不可替代性, 同时, 也只有结合本地的要素禀赋形成的特色农业, 才具有形成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的可能, 只有结合本地要素禀赋形成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 才具有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国内现有的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中, 无一不是立足于当地的要素优势而不断累积发展的。

2 农业产业化是特色农业发展的根本路径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 以家庭经营和多元参与主体的共同利益为基础, 依靠龙头企业及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 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联结为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条, 推动农业的专业化分工和市场化发展, 实行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 形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利益互补、协调发展的经营机制和经营方式。农业产业化的特点是农业布局区域化、农业生产专业化、农业管理企业化、农业经营一体化、农业服务社会化、农业流通市场化, 龙头企业带动型、专业市场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等都是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形式。农业产业化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 融合传统农业生产、工业企业加工及第三产业服务等, 实现了农业产品的再造升值, 兼顾提升了农业产业链条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与农业产业化相比, 特色农业产业化更具有市场需求的针对性和地域生产的专业性, 在农业科学技术提升、产品品质提升及市场化程度等方面更具优势, 更易实现农业生产的价值目标。

3 标准化建设是特色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以质量求效益, 以品牌建设求发展。农业标准化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是特色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特色农业产品实现价值的载体是品牌建设, 而提升产品质量和推进标准化建设都是产品品牌建设的直接手段。各种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模式, 都可以看成是特色农业品牌建设的样板, 品牌在吸引消费者、创造消费者忠诚度、带来产品价格优势、给产品带来超越其功能的附加价值或附加利益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面对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诸多变化, 在调整农业结构中要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市场竞争意识等, 实现由以数量取胜到以质量取胜的转变。注意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 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 提高特色农产品内在品质,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检验和监督体系, 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为发展方向, 切实提高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根据国内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典型经验, 加快特色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产先进实用技术、检验检测方法以及农产品管理等相相配套的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运、销售标准体系;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科学设置市场、基地检测点, 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分工负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三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以龙头企业为主体, 引导它们积极申报并运用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标识;四是加强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体系建设。引进推广一批先进实用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 为实现农业标准化奠定基础。

4 产业集群是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的本质路径和外在表现

农业产业集群具备农业产业的“地理集聚性”和“产业关联性”, 但农业产业集群更强调以农业或农业关联企业为基本单位, 以网络方式相结合的有机整体。农业产业集群的地理集聚性表现为农业生产的集聚即农业规模化及农业产业企业的集聚, 其产业关联性表现为不同农业产业企业及农户商业化行为都围绕农业产业进行。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以农业资源禀赋为基础, 通过消费需求和市场竞争的筛选, 在技术发展和制度变迁下路径依赖的强化惯性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是农业产业集群的细化, 更具农业产业集群地理集聚性和产业关联性的特征。在增加区域特色农业产品的有效供应, 增强区域特色农业产品的生命力, 提高市场竞争力, 发挥可持续的地域品牌效应以及实现集群内的公共资源协同效应、组织协同效应和服务协同效应等方面, 产业集群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是最新的农业产业发展组织模式和形式。在催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时, 一是要综合考虑资源条件、生产基础、市场环境以及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因素, 扬长避短, 优先发展具有一定基础和竞争力的产品和产区, 尽快形成规模优势;二是必须要大力拓展农业产业发展领域和途径, 延伸产业链, 拓展产业功能。

5 发挥不同主体的作用是加快特色农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政府、企业和农民是农业产业发展的三个主体, 在农业发展中担当着不同的角色。发展特色农业, 对政府而言, 首先是提供良好的政策与制度环境, 如针对特色农产品加工的优惠税收政策, 开通特色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等。其次要拓宽特色农业发展的融资渠道, 改变投资方式, 采用多种办法, 引导银行资金和社会资金的投向, 形成政府引导, 多渠道、多元化的特色农业发展投资机制, 积极支持特色农业发展, 重点扶持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村农产品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在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企业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龙头企业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 是连接农民和市场的桥梁, 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 它负有开拓市场、科技创新、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任务, 龙头企业的强弱和带动能力的大小, 决定着产业化的规模和成效。政府和企业是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参与主体, 而农民是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实施主体, 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 三个主体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应根据特色农业发展的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 因势利导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 促进特色农业产业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斌, 张兆刚, 霍功.中国三农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4.

[2]王永平.欠发达地区农村全面小康与可持续发展之路[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6.

[3]刘志澄.加快现代农业建设[J].农业经济问题, 2003 (4) .

[4]万宝瑞.把发展现代农业贯穿新农村建设的始终[J].农业经济问题, 2007 (1) .

成功经验与借鉴 篇9

便利店作为一种新型的零售业态, 最初起源于美国, 其兴起的主要原因是在超市步入大型化和郊外化后, 给购物者带来了诸多不便。日本的便利店业态是20世纪60年代末从美国引进的, 也是经营便利店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总结美日欧便利店发展的成功经验, 可以借鉴以下几点:

1.1 细致的市场定位

地区的不同, 相应的消费群体就不同, 消费习惯、消费能力等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欧美的便利店有城市型、社区型等分类。城市型店以美国的am-pm为代表, 营业时间比一般超市长, 并采用自助服务方式给予顾客购物最大方便。这类便利店为保证消费者对日常生活必需品和对农产品的需要保持有适当的库存, 并为顾客提供汽车加油服务。欧洲的社区店是以法国的“倍顺”为代表, 这类模式虽是新鲜食品超市的浓缩版, 但是在经营内容上增加了快餐和服务性项目。日本有一类专门针对老年人服务的便利店, 店中商品以老年人喜爱的为主, 例如提供假牙清洁剂、适合老人的染发剂和花束等;店内的过道更宽, 告示牌、价格标签的字体也特意放大字号, 方便老年人辨认;店里还提供休息的座椅、带血压计的按摩椅等;甚至可以在店员送货时顺便查看老人的健康状况, 并通过互联网向老人亲属报告等。

1.2 独具特色的商品

由于便利店门店面积有限, 经营效率往往取决于如何把握畅销品以防止缺货, 同时把握滞销品以防止积压。因此经营者必须精选商品品种, 瞄准最能吸引顾客的生活用品和食品。便利店经营者深谙消费者喜新厌旧的消费心理, 定期的对商品品牌、产品结构进行调整, 通过向顾客提供物美价廉又独具特色的商品来提高销售业绩。同时, 针对便利店自营的产品加大研发的力度与速度, 集思广益不断地推陈出新。目前, 日本便利店自有品牌的独卖商品品种, 已超过全部品种的50%。

1.3 便捷的服务项目

日本的便利店已经成为一个社区服务中心, 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商品和服务, 在便利店基本上都可以得到满足。便利店除了售卖商品外, 还提供很多便捷的服务项目, 范围之广几乎无一零售业态可以与其比拟。如速递服务、冲洗相片、复印、传真、干洗衣服、搬家送货、代收电话费、代售邮票、代售音乐会票、代售飞机票、代办旅游事务、代售滑雪索道券、代售温泉券等, 还代收各种公共收费, 并与银行、邮局以及电子商务公司合作提供金融、邮政及网上购物等方面的服务, 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1.4 严格控制经营成本

在经营成本上, 日本便利店大多数通过加盟店并集中开店的方式, 将已成熟的规范化的管理方式和独具特色的经营技术以及已经名牌化的品牌通过转让和受让占领市场, 迅速达到规模效益的目的。这样做的好处在于:①降低总部的宣传推广费用;②有利于提高企业形象;③有利于提高总部对加盟店的监控力度;④降低配送成本。与此同时, 便利店经营者也想方设法在其他方面降低成本。如在鲜食架上单日未卖出的便当饭团、面包点心等往往就不能再出售, 便利店为了节省资源, 纷纷着手临界食物的再生利用研究。其中LAWSON (罗森) 连锁店进行过期鲜食循环加工再生实验, 把食品废弃物经由废弃物处理商送到堆肥处理工厂加工后, 再出售给肥料公司, 以此来节省成本。

1.5 先进技术的应用

美日欧在现代技术上的运用较为成熟, 科学技术的运用主要在以下三方面促进便利店的发展:①有助于便利店建立庞大的连锁加盟系统, 形成规模效应, 充分发挥业态优势;②有助于便利店建立先进的情报系统, 准确、快速捕捉消费者需求变化, 及时调整经营方向;③使得便利店在信息时代能够探索新的服务渠道, 促进便利店不断发展。例如美国的CoLpusah和Cricuit公司还在便利店内设置电子厅和网上虚拟雇员, 提供顾客查询全部产品系列的电子目录或网站, 实现互动式沟通和销售, 极大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

2 便利店在我国中小城市的发展的制约因素

在我国中小城市, 特别是在北方地区, 便利店模式近乎一片空白。便利店模式在我国中小城市的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

2.1 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是影响便利店发展的一大因素之一。以7-ELEVEN为例, 7-ELEVEN的大规模扩张不是在美国本土, 而是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东亚地区, 尤其是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韩国等国家或地区。根据我国2010年《中小城市绿皮书》显示:市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为小城市, 50万~100万的为中等城市。尤其在我国西部地区, 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制约, 人口数量相对于东部稀少, 在地区人口密度上就更无法满足便利店开店的需要。

2.2 居民收入水平

便利店的发展与人均GDP水平也有很强的关联性。当国民收入越高, 消费者对消费价格的敏感度也就越小, 便利店发展的条件就越成熟。国际经验表明, 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 消费者开始接受便利店的概念;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 便利店发展进入成长期。同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相比, 我国中小城市离这一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 但是在中部和西部地区, 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能力还无法达到便利店开设的要求, 这也就制约了便利店连锁企业在整个中国地区的全面布局规划和发展。

2.3 气候条件

一般来说, 纬度越高、气候条件越恶劣, 商业、娱乐活动就越会受到限制, 这些地区也就越难普遍发展便利店。也正因为此便利店在我国北方城市的发展就远不如沪粤等地。相对于中国台湾、日本等地区单一的气候条件, 我国无论是在地质环境, 还是在气候条件等方面都更为复杂和多变。如我国西北、西南地区, 多为海拔高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 可以讲便利店是不适合在这些地区发展的, 无论是从消费群体还是营业成本来讲, 都是不合适的。

2.4 生活习惯

日本便利店的发展与以下各种生活习惯相关:①双份收入的家庭在增加, 迅速增加的就业妇女;②迅速增加的单身家庭, 在日本1/5的家庭只有一个成员;③做饭减少的趋势, 家庭主妇越来越多地在餐桌上使用预煮食物;④娱乐活动的增加。中国各区域文化差异和消费习惯导致了中国市场的多样性。另外, 中小城市的夜生活时间比较短, 尤其是北方城市。这导致夜间光顾便利店的顾客就极少。

2.5 配送成本

多品种, 少数量, 高频度是由便利连锁店经营方式决定的商品配送方式。与超市相比, 便利店对配送的要求更高。根据国际惯例, 便利店的统一配送率要达到80%以上。而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比例只有30%~60%。中小城市的便利店数目屈指可数, 这使便利店更无法形成规模的统一采购。目前大部分是生产商和批发商根据便利连锁店的订单单独向便利店配送商品, 这导致了进货成本较高, 且经常会出现商品短缺等情况。

3 便利店在我国中小城市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试点经营

中小城市的居民娱乐方式有限, 相对而言生活节奏较慢, 可将便利店先开在火车站、医院等人口活动密集地区。其次可选在规模较大的加油站、大中院校和大型娱乐场所附近。而对于大城市的社区店, 目前还不适合在中小城市开设。同时针对北方地区居民夜生活不丰富的特点, 可相应的缩短部门店的营业时间, 特别是设立在住宅区的便利店, 可通过降低营业时间减少营业费用。同时, 通过良好的店面设计 (包括外观、招牌、入口、橱窗、灯光、颜色、音乐) 以及科学的商品陈列, 营造一种愉悦的购物环境。通过良好的设计风格和CI形象塑造, 吸引顾客的眼球。

3.2 选址科学化

选址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便利店运营的成功率, 对于便利店的选址首先应做好商圈调查, 分析欲选址地点所拥有的顾客人群范围、规模, 譬如住宅区、文教区、商业区、娱乐区等。商圈的确定将直接影响便利店商品选择和面向目标人群。其次应设计数据化、定量化的评价指标, 对备选地址500米范围内的周边环境进行分析, 应充分考虑的因素有:居住密度、日均人流量、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人口年龄、文化结构、交通道路情况、周边店铺规模与卖场面积等。

3.3 细分目标市场

便利店由于经营面积小、商品品项较少, 所以不可能满足“一站式购足”的顾客。因此, 便利店在这些地区必须很清晰的界定它的目标顾客:年轻人、单身族群、夜间活动人群、娱乐区消费群等。这部分顾客追求效率, 时间观念强, 缺乏购物耐心, 便利店自然成为他们追捧的消费地点。而对于收入中等或偏下的“求实求廉”型的消费者, 他们生活朴实、喜欢精打细算, 便利店就很难吸引他们的眼球。然后再有针对性的提供目标顾客所需的商品和服务。另外, 不同地区可以发展不同类型的便利店, 尽量用本土化来迎合消费者需求。例如在供应早餐这一块, 南方可以提供粥和米粉, 北方则以面食为主等。便利店的目标顾客买的是“便利”, 只要能真正为目标顾客提供便利, 就有在中小城市发展的空间, 填补了这类消费群体的空白。

3.4 差异化竞争

在中小城市便利店的主要竞争对手就是超级市场和杂货店, 对超级市场而言, 便利店优势主要在于便利;对杂货店而言, 便利店的优势在于干净的购物环境和产品种类的齐全。因此, 面对这些优势, 便利店在中小城市应扬长避短, 发挥自身的优势, 寻求发展。例如, 可针对不同商圈的门店选择多元化的商品组合。在医院、学校等地段的便利店在商品组合上可侧重于速食食品的选择, 而在住宅区的便利店则可侧重于生活日杂产品的选择和便利性服务的提供上。另外在学校周围的便利店还可以增添复印、打印、资料查询、传真、代收发包裹等服务。在医院附近的便利店可以开设药品售卖、鲜花零售、速食加热、免费换零钞、寄存物品等服务。另外, 超市一般都是8~22点营业, 而便利店作为24小时营业, 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差, 例如与餐饮企业合作, 售卖早点和夜宵等。

3.5 运用信息技术

在信息时代, 建立优良适用的信息系统是保证便利连锁公司经营成功的一个关键。在库存控制和营销决策方面, 可以结合销售时点管理系统 (POS) 和电子订货系统 (EOS) , 主要商品可以与供货商系统对接, 进行自动订货;同时还可对各店铺POS系统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 以对销售的商品种类进行辅助决策。在客户管理方面, 可以引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CRM) , 建立会员制方式, 对便利店常客的基本信息和购买习惯进行登记, 如缴费账号、送货地址等, 提高其再次消费时的便利性, 培养便利店的忠诚顾客。此外, 还可仿效美日欧等地便利店, 开展电子商务模式。

3.6 共同配送

零售业是一种以规模出效益的行业, 小型便利店要取得一定的规模才能降低成本。在中小城市现有便利店数量暂时无法形成规模、便利店分布不是很密集的情况下, 解决配送成本高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引入共同配送模式。可以和当地的另外一些小型零售商和个体商进行协商, 合并进货渠道, 共同建立一个配送中心, 负责便利店和其他一些小型零售点配送商品, 这样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

摘要:便利店是一种非常有竞争力的业态, 在我国市场有很大的利润空间, 但在我国中小城市的发展受到人口密度、居民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制约。本文通过总结美日欧等发达国家便利店发展的成功经验, 结合我国中小城市的情况, 提出我国中小城市发展便利店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便利店,中小城市,市场定位

参考文献

[1]周千钧, 柴彦威, 彭雪.北京城区便利店的空间布局与居民利用特征——以7~11为例[J].经济地理, 2007, 7 (27) :595-598.

[2]逄颖颖.我国零售业发展及业态变迁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3]侯丽敏, 郭毅.连锁便利店商圈特性的实证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8, 6 (4) :16-22.

[4]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编委会.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EB/OL].http://news.sohu.com/20101029/n276758734.shtml, 2010-10-29.

[5]王健, 王晓.中国本土便利店经营策略的探索——以日本便利店的成功经验为例[J].经营之道, 2010 (6) :41-42.

[6]董仕华.连锁便利店快速成长期的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 2010 (5) :191-195.

成功经验与借鉴 篇10

日本富士通公司是日本第一个导入环境会计的企业, 也是日本第一个公开环境报告书的企业。通公司从1998年3月起开始实施以环境保护投资及效果评估为目的的环境会计核算, 执行环境会计的第一年, 富士通公司就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环境收益超过环境成本31亿日元。

1. 富士通公司实施环境会计第一年就取得成功的经验

(1) 成功的借鉴美国的经验和企业自身的自我创新

日本富士通公司的环境会计核算成功借鉴了美国环境保护局和日本环境省制定的环境成本确认和计量指南, 但是由于这两项指南没有提出环境收益的核算标准, 因此, 富士通公司进行了自我创新, 制定了本公司的环境会计指南———《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对照指南》进行收益的核算。

(2) 不断完善的会计准则与信息披露制度

日本是最早制定环境会计准则的国家, 日本自1999年开始着手实施环境会计以来, 环境省就不断致力于环境会计准则与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 到2005年日本的环境会计基本发展成熟。不断完善的会计准则与信息披露制度, 为富士通公司完善自身的环境会计提供了标准与依据。

2. 不断健全的环境法律、法规

在不断完善本国的环境会计准则与信息披露的同时, 日本政府还不断健全本国的环境法律、法规。迄今为止, 日本已经出台了700余种环境法律、法规和指令, 并将这些法、法规和环境会计进行有效的对接, 同时加大执法力度, 支持环境会计的有效实施。

3. 源源不断的环境会计人才

环境会计的有效实施离不开环境会计人才。日本政府十分重视对环境会计人才的培养, 在日本各高校现在均设有专门的环境会计课程来培养本国的环境会计人才, 以供给各单位对环境会计人员的需求。

二、完善我国环境会计的可行性

1. 我国具备完善环境会计的政策基础

2005年, “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十一五”期间, 党中央、国务院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大力促进环境保护事业发展。2007年, 党的十七大正式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2011年,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出台, 总共16篇中就有1、3、6篇是关于发展环境和保护环境的。

2. 我国具备完善环境会计的经济基础

近年来, 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 2010年, 中国的GDP甚至超过了日本,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我国对环保治理的投资总额逐年增多。我国“十一五”各年环境污染投资情况及最近各五年计划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约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见表1、表2。

环保部2011年6月28日公布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称, 预计我国在环境保护科技领域投入经费约为220亿元, 达到“十一五”投资预算60亿元的3倍多, 环境污染投资总额预计将达到3.1万亿元。

3. 我国具备完善环境会计的人才基础

2008年11月21注册计师行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20周年研讨会发布的数据称: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全科合格的15.6万, 高级会计师8.3万人, 中级会计师151万人, 初级会计师260多万人, 会计从业人员1200万人。虽然了解环境会计的人并不多, 但是只要国家和其所在单位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相信这些会计人才将有部分可以转变成环境会计人才, 来支持我国环境会计的完善。

三、完善我国环境会计建设的对策建议

1. 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

如果没有会计准则的指导, 我国的环境会计建设很难全面展开。富士通公司环境会计的不断完善就得益于日本不断完善的环境会计准则。而日本环境会计准则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时间里得以不断完善, 就是因为以日本环境省为主的政府机构能够吸取欧美等环境会计发达的国家的优秀经验, 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不断改善。在我国, 中国会计学会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可以充当相当于日本环境省的角色, 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 加强同环境会计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吸收这些国家的优秀研究成果。在完善环境会计准则之后,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会计制度同时, 修改我国的《会计法》, 以法律的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

2. 完善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1) 从披露的强制性来看, 我国应该实行强制性为主, 自愿性为辅的方针。

(2) 从披露的内容看, 我国应更多的披露已货币反映出来的环境成本与环境收益的信息。

(3) 从披露的方式看。环境的披露方式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 即提供环境资产负债表、环境损益表和环境现金流量表;另一种是非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 即在传统的会计三大报表和财务报表附注的基础上增设环境项目。鉴于当前我国环境会计实施经验不足, 建议我国现在采用非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根据增设的环境会计科目, 我国的资产负债表可以完善成表3。

3. 完善我国的环保法律、法规

完善我国的现行的7部环境法律和20多部环境法规, 制定更加明确的实施细则, 制定明确的环境污染损失和赔偿的法律条款和界定方法, 加大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的处罚力度, 提高排污收费标准, 从制度上促使企业将为自身牺牲环境的行为负担高额成本。执法部门加强对环境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和监管力度, 做到执法必严、奖惩分明。据资料显示, 我国2010年10月27日获得官方认可的环境税将确定于“十二五”期间开始拟定征收, 但目前并未开始征收。可见, 我们通过合理制定环境税的征收范围和力度, 并在实施中逐步完善环境税, 来推动环境会计更好地发展。

4. 加速培养环境会计人才

在会计基础较好的高校, 开设独立的环境财务会计、环境管理会计等方面的必修课程, 而在那些环境会计基础较为薄弱的高校, 不单独开设环境会计课程, 但在传统会计课程中设置与环境会计相关的选修课程。结合我国国情, 沿着从无到有, 从浅到深, 从普及理念到深化理论和实务应用这一主线, 逐步建立和发展我国大学环境会计教育体系。我国拥有庞大的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初级会计师、会计从业人员队伍, 企业和相关机构应对这些庞大的会计人才队伍进行培训, 将一部分会计人才发展成环境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千惠.日本环境会计制度的发展经验与借鉴[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0 (32) .[1]马千惠.日本环境会计制度的发展经验与借鉴[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0 (32) .

[2]王军等.中国企业环境报告制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8.65-67.[2]王军等.中国企业环境报告制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8.65-67.

[3]胡晓玲.借鉴日本经验完善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J].财会研究, 2012 (1) .[3]胡晓玲.借鉴日本经验完善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J].财会研究, 2012 (1) .

[4]“十二五”环保科技投资倍增社会资本亟待跟进.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energy/2011-07/04/c_121617701.htm.) 2011-07-04[4]“十二五”环保科技投资倍增社会资本亟待跟进.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energy/2011-07/04/c_121617701.htm.) 2011-07-04

[5]罗春梅.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激励模式研究[J].华侨大学, 2009.[5]罗春梅.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激励模式研究[J].华侨大学, 2009.

[6]赵娟, 柏海萍.资源型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浅析——以青海庆华集团为例[J].财会研究, 2011 (21) .[6]赵娟, 柏海萍.资源型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浅析——以青海庆华集团为例[J].财会研究, 2011 (21) .

上一篇:单相接地选线下一篇:双城市农机化发展